冠心病心身自疗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02:10:57

点击下载

作者:李占江,朱松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冠心病心身自疗法

冠心病心身自疗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冠心病心身自疗法作者:李占江,朱松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5-01ISBN:9787538448337本书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在传统的医学观点中,生物学指标是疾病确诊的最终标准,几乎也是唯一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生病去医院所做的那些检查比如CT、血常规、B超等等,决定了医生的诊断——我们到底得了什么病。但是我们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人检查结果是阳性,被告知需要治疗,而事实上他们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好;有些人以为自己有病,感觉不舒服,而实验室检查却显示说他们没有病。

在美国,很多医生认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导致了不必要的住院、滥用药物、过多的手术和不适当的诊断试验的使用。科学家们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新的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模式告诉我们,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这些心理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这种在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即被称为心身疾病。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自己感觉没病或没有不舒服,就可以不相信医生,不相信生物学诊断结果。这里想强调的是,除了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同样很关键,心理因素也是可以致病的。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菌、细菌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因此,现代医学的诊断应结合生理指标和心理因素共同诊断。

那什么算是心理因素呢?心理因素近年来才受到重视,生物医学专家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细菌、真菌和病毒这样的小东西上,东西虽小,倒也是实实在在的,显微镜下也就现出了原形。而心理因素这种无形的元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对民众的健康与生活确实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心身疾病这才隆重登上“舞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实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在传统中医学里早有记载: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这些喜怒悲思恐指的是情绪,广义的心理因素不仅仅包括情绪,它是指运动、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包括人的感觉、知觉和情绪等。比如,对于某件事情,你是怎样看待它的?你的感觉是什么?这件事情引起了你怎样的情绪?心理活动因人而异,这和每个人的个性以及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心理因素为什么会导致躯体疾病呢?目前主要有3种理论来解释:(一)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认为,是个体的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引起了心身疾病的发生。潜意识心理冲突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从而对某些器官造成影响,引起相应的病变。例如心理冲突引起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可造成哮喘、溃疡病等,作用于自主神经使自主神经兴奋,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

心理生物学理论认为,心理——神经机制、心理——神经——内分泌机制和心理——神经——免疫机制是心理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3种心理生理中介机制。由于不同的人对心理社会因素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反应,不同的生理活动会涉及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因而不同的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生理学机制。心理生物学研究重视不同种类的心理因素,如紧张的刺激和抑郁情绪可能产生不同的心身反应过程。心理生物学理论还重视心理因素在不同遗传素质个体上的致病性的差异。例如,有证据证明,高胃蛋白酶原血症的个体在心理因素作用下更可能产生消化性溃疡,从而确认了个体素质上的易感性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三)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习得就是指不是某个人天生就如此,而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条件下学习获得的),如情绪紧张、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由于个体素质方面的原因,或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状和疾病。紧张性头痛、过度换气综合征、高血压等心身疾病症状的形成,都可以此做出解释。比如,有的人工作压力比较大,就像医院急诊科的医护工作者,在遇到重伤患者的时候,这些医护工作者所承受的紧张性刺激和压力是很大的。可能一开始,只有遇到某几个病例时,他们的血压会因为压力增大而增高。但是久而久之,只要一进入工作场合可能血压就要升高,这就是一个习得的结果。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样大家对心身疾病会有一个更具体的理解。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而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经国内外近一个世纪的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一直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人谈脂色变。但一些习惯吃高脂肪食物的国家和民族患冠心病的人却并不多见,这说明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对疾病产生着重要影响。后来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应激、生活方式和习惯、性格、行为类型等。美国的心脏病学家发现,有一类人他们勤奋努力、争强好胜、苛求自己与他人、易被激怒、人际关系紧张、常有过度敌意,这类人的行为被称为是A型行为。而这类人患冠心病的人数是3倍于不是A型行为的人。我国的研究资料也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A型行为者占75.7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包含了心理因素。并不是高血脂、高血压就一定会患冠心病,因为心理因素(比如A型行为)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并不是有A型行为者就一定会患冠心病,因为例如高血脂这样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在心身疾病中,心理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于疾病,两者均起到重要作用。当然也不必过分担心,不是每种疾病心理因素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是,并不只是生物学因素可以致病,心理因素也是可以致病的。在某些疾病中,心理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编著这个系列书籍的目的也是提醒你,不要忽视心理因素。

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身心和心身有什么区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身疾病不等于身心疾病。

人们常将身心疾病和心身疾病混为一谈。一方面身心疾病也会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患身心疾病的人无法摆脱自身生理上的痛苦,对自身的人格产生否定的认识,此时,病人的精神表现同心身疾病患病的精神表现似乎相同。另一方面心身疾病患者会因社会刺激和自我意识问题而导致心理状态不平衡,也有生理上的痛苦,患者在这时候感到自己是真的“病”了。心身疾病为先郁而后病,身心疾病则先病而后郁。因此,身心疾病、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对于心身疾病治疗来说,并不能只是重视心理因素而忽视躯体因素,最好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具体情况可以各有侧重。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综合的生物性救助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应对那些有严重焦虑和恐惧反应的病人实施临床心理指导;又如对于过度换气综合征病人,在症状发作期必须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阻断恶性循环,否则将会使症状进一步恶化,呼吸性碱中毒加重,出现头痛、恐惧甚至抽搐等。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例如对于月经失调和慢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还应作好心理和行为指导等各项工作。

在我们的系列丛书中,会向大家介绍比较常见的心身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月经失调和肥胖症。每本书基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疾病的生物因素,这一部分侧重生理知识的讲解,就症状表现、诊断依据作了陈述。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这部分着重对情绪以及压力、人格特点、生活习惯等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介绍,另外,本章还提供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测量工具供自评用,你可通过这些工具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主要对疾病的相关疗法以及自我调节方法做介绍,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节。这样一来,读者可以从心理和生物学两种角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更加美好而灿烂的明天!第一章生理知识冠心病的界定一、两个重要的概念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理解这个定义,首先要解释两个概念:(1)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的血管。心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而位于其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通常由血压过高,血管长时间受刺激引起。病变从动脉的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伴随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这些沉积的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由此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脑动脉壁不堪血压的负荷发生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脑出血。

这两个概念清楚了,冠心病的含义自然也就理解了: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什么样的人容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发达国家,此疾病人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我国,其患病率和死亡率也正在逐渐增加。面对冠心病防治的严峻形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国家、地区或人群与冠心病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达到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降低一个或多个与冠心病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从而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那么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目前,公认地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家族史、高血压及吸烟。1.性别和年龄

40岁以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的发病率与男性相等。2.遗传:有家族性,但不仅仅是遗传

冠心病到底是否是遗传性疾病呢?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国内外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究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2)一些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性格特征等具有遗传倾向,也是冠心病具有家族遗传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3)同一家族中一般都会有比较相似的生活习惯,所以容易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热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族倾向。

所以,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家族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高血压:血压越高,患病可能越大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它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还是不稳定,高压高还是低压高,不论性别、年龄,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水平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逐步升高,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内皮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4.吸烟:加速冠心病的发展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与吸烟之间相关的程度很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约高2.6倍,而且冠心病发病率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即吸烟支数越多,发病率越高。许多研究都证明,吸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吸烟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也比不吸烟的人严重。戒烟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可稳步下降。戒烟10年后,患冠心病的几率与不吸烟的几率几乎一样。有临床研究显示,如果戒烟,35~64岁人群冠心病的病死率可以比现在下降20%~25%。

吸烟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6倍

为什么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呢?这是因为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数对人体有害,最主要的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引起心肌缺血。同时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从而堵塞小动脉。尼古丁还可刺激心脏的传导系统,诱发心律失常。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50倍,它可以阻碍氧的运输和利用,从而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吸烟能加速冠心病的发病。5.肥胖: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肥胖已被确定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它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研究证明,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升高,特别是小于50岁的人群。由于肥胖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具体表现在,脂肪在体内的分布与冠状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越肥胖,冠状狭窄的程度越厉害,继而血液中的脂肪在冠状中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如果肥胖患者接受搭桥手术,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伤口破裂出血等可能性都会增加,影响远期预后,住院时间长,花费相对增高,据估计,肥胖者搭桥手术的死亡相对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7.4倍。

肥胖还会造成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改变。由于体重增加后,心脏的循环血量和输出量都要增长,循环阻力降低,因而左心室壁张力增加,左心室肥大及舒张与收缩力受损,最后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另外,肥胖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可能造成肺动脉高压,进而形成右心室肥厚,同样对心脏有影响。6.高脂血症:重要的预测因素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降胆固醇治疗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减少冠状动脉发病和降低冠心病不良事件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高血脂和高血压一样,对于冠心病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因素。7.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多有高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这一事实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欧洲心脏调查”及“中国心脏调查”发现,冠心病患者多数有高血糖状态,远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病人总死亡率的3/4是直接和冠心病有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同,故将糖尿病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升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性别、年龄,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都是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冠心病的某些临床症状非常容易被掩盖。因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一部分,特别是神经末梢,当病人的神经末梢受损时,痛阈升高,即使发生了严重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而不典型,甚至没有心绞痛症状,因而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而且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也较多,预后不是很好。冠心病的分类一、冠心病的5种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1)原发性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肾等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2)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心绞痛主要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也可能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臂,每次发作3~5分钟,或几日一次,或一日几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3)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就好像长时间不给植物浇水,植物枯死一样。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表现,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比较严重的冠心病的类型。(4)心力衰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心脏不能搏出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要的血液时,就发生了心力衰竭,简单地说就是心脏没有能力工作,瘫痪了。主要原因是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5)心律失常:心脏的正常搏动起源于窦房结沿着传导系统下传,在一定时间选择范围内依次抵达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收缩和舒张。如果窦房结搏动异常或搏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或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因此心律失常是由于起搏点出现异常或传导障碍导致缺少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五个类型

这只是对冠心病的类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可能很多读者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这几个类型,在后面会分别向大家详细介绍。冠心病的通常症状比较严重,读者可能会有心理负担或“疑神疑鬼”自己得了冠心病,有意识能去关注、去预防是好事,总好过盲目乐观。当然这也是有个限度的,这里所指的对健康有益的心态并不包括过分紧张和忧虑。总之,使自己保持一个警戒的状态是很有好处的。涉及临床症状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还是很大的,并且症状的轻重和疾病的程度不一定成比例,所以并没有说某一个症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只是出现冠心病的某些症状的时候,需要你警惕起来,有一个防范的意识还是好的。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表现一、心绞痛

大家都知道“西施捧心”的典故,美女西施,自小犯有心痛病,心痛时手捧在胸口楚楚动人。西施患的很可能就是心绞痛。

●心绞痛的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心绞痛可分为劳累性和自发性两大类。结合近年对心绞痛病人深入观察提出的一些类型,现将心绞痛归纳为如下的三大类:

劳累性心绞痛

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劳累性心绞痛

是由运动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三种类型:

①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稳定型心绞痛,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是指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能够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疼痛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分钟),无长达10~20分钟或以上者,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疗效。

②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初发型心绞痛。指病人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现在发生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时间尚在1~2个月内。

③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恶化型心绞痛,亦称进行型心绞痛。指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出现进行性恶化,病人越来越容易感到疼痛,较轻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即能引起发作,故发作次数增加,疼痛程度较剧,发作的时限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不能使疼痛立即或完全消除。这个类型的心绞痛反映出,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所发展,所以一般预后较差。可发展为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部分病人实际上可能已发生较小的心肌梗死(未透壁)或散在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灶,只是在心电图中未能得到反映而已,也可发生猝死。(2)自发性心绞痛

心绞痛的发作与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疼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四种类型:

①卧位型心绞痛,亦称休息时心绞痛,指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常发生在半夜,偶尔在午睡或休息时发作。这个类型的心绞痛在发病时,常常疼痛剧烈难忍,病人烦躁不安。用硝酸甘油的疗效也不明显,或仅能暂时缓解。此型心绞痛可由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发展而来,病情加重,预后很差,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其发生机理尚有争论,可能与夜梦、夜间血压降低或发生未被察觉的左心室衰竭,以致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或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工作量增加,需氧增加等有关。

卧位型心绞痛

②变异型心绞痛,这个类型的心绞痛的性质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也常在夜间发作,但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不同。目前已有充分资料证明,本型心绞痛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支血管发生痉挛,引起一片心肌缺血所致。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也可由于该动脉痉挛而引起本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的痉挛可能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受到刺激有关,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

③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发作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1小时以上,发作常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本型疼痛其性质是介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之间,常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④梗死后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久或数周后发生的心绞痛。由于供血的冠状动脉阻塞,发生心肌梗死,但心肌尚未完全坏死,一部分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死的可能。(3)混合性心绞痛

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由冠状动脉的病变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固定地减少,同时又发生短暂的再减损所致,兼有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有人认为这种心绞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心绞痛的四级分法  

按劳累时发生心绞痛的情况,又可将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级。Ⅰ级:日常活动时无症状。较日常活动重的体力活动,如平地小跑步、快速或持重物上三楼、上陡坡等时引起心绞痛;Ⅱ级:日常活动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1.5~2公里、上三楼、上坡等即引起心绞痛;Ⅲ级:日常活动明显受损。较日常活动轻的体力活动,如常速步行0.5公里~1公里、上二楼、上小坡等即引起心绞痛;Ⅳ级:轻微体力活动(如在室内缓行)即引起心绞痛,严重者休息时亦发生心绞痛。

●心绞痛的并发症(1)心律失常

心绞痛易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突然闭塞、心肌缺血等。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有大量吸烟、酗酒及感染等。冠脉痉挛不仅能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且可发生心肌梗死导致猝死。(2)心肌梗死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演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常可危及生命。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为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3)心力衰竭

当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时,便会发生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多于熟睡之中发作,有胸闷、气急、咳嗽、哮鸣,特别严重的可演变为急性肺水肿而表现剧烈的气喘、端坐呼吸、极度焦虑和咳吐含泡沫的黏液痰(典型为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绀等肺部淤血症状。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尿少、夜尿、饮水与排尿分离现象等。

大多数病人,尤其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充分的侧支循环建立后可长时间不发作疼痛。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中间综合征中的一部分,可能发生心肌梗死,故又有人称之为“梗死前心绞痛”。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指的就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心肌梗死的病因

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如果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未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缺血,1小时以上即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有时还会并发心力衰竭,因为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后,心脏在损失了大块有收缩力的心肌并发生收缩动作失调之后,较为正常的其他心肌必需代偿地增加收缩强度以维持循环,心脏进行重构。但当时发生的心肌严重缺血使心室做功减低;低血压又使冠脉灌流减少,酸中毒、全身缺氧和心律失常又进一步影响心室功能,以致心肌不能代偿,心脏扩大,从而出现心力衰竭。除了冠状动脉破裂或痉挛这个原因,如果发生心排血量骤然下降的情况(如出血、休克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度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急剧升高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

一般来说,心梗对左心室的影响比较大,会使心脏收缩力减弱,顺应性降低,心搏量和心排血量立即下降。迅速降低的动脉血压,数小时后才逐渐回升。周围动脉阻力开始时无改变,以后数小时由于小动脉收缩而增加,然后又恢复或减低。心脏收缩出现动作失调,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的六大表现(1)疼痛。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也是最典型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感到异常痛苦,由于疼痛而大汗淋漓,并有濒死的恐惧感。有的病人疼痛的性质及部位不典型,如位于上腹部,常被误认为胃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位于下颌或颈部,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部分病人无疼痛,多为糖尿病人或老年人,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少数病人在整个过程中都无疼痛或其他症状,而事后才发现得过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

大汗淋漓

心力衰竭

发 热

恶心、呕吐

心律失常

低血压和休克(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烧,伴有心跳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3)胃肠道症状。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就是打嗝)。(4)心律失常。多数病人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并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会导致血压下降,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10.66Kpa),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等休克的表现。(6)心力衰竭。刚才提到,心肌梗死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通常会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主要因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性降低所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死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对于心肌梗死的确诊,在医院通常进行心电图、心向量图、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检查。

●心肌梗死的6种并发症(1)心脏肌肉损伤: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乳头肌在心室壁上,和心房、心室之间的瓣膜相连)因缺血、坏死等而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2)心脏破裂:这是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3)室壁膨胀瘤:其发生率国内资料显示为20%,临床资料显示为28%。在心室腔内压力影响下,梗死部位的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见于心肌梗死范围较大的病人,常于起病数周后才被发现。(4)栓塞:这是心室附壁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破碎脱落所致,见于起病后1~2周。如栓子来自左心室,可产生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如栓子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可产生肺动脉栓塞。(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偶可发生于数天后,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气急、咳嗽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所致。(6)其他:尚有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肩——手综合征(肩臂强直)等。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有的人没有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但客观检查却显示心肌缺血,亦称隐匿型心脏病。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死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死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种类型的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种隐匿型的冠心病可以认为是早期的冠心病,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脏扩大,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个别的患者可能猝死。能诊断出这类患者,可以为他们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很多冠心病患者常常发生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治疗不当还可能会发生合并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这一般发生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时,或发生于心律失常之后,也可由隐性冠心病发展而来。有时候心力衰竭就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在就诊时才发现有冠心病。患冠心病后,由于心肌缺血使心脏收缩功能减退,以往发生过心肌梗死而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冠心病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等,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另外也可由心外因素,如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血量过多、静脉输血或输液速度过快而诱发心力衰竭。

冠心病人一般先出现左心衰竭,进一步发展成右心衰竭,而后形成全心衰竭。一开始,病人只是感到呼吸困难,由轻到重逐渐发展。刚开始时感到乏力,自觉体力下降,以往能轻松完成的体力活动,现在做起来感到吃力,发生心悸、气促,甚至不能胜任。以后在做轻体力活动时也感气力不足,出现气喘。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特征性表现。患者白天无明显感觉,睡后一两个小时即发病,轻者因胸闷感到呼吸困难被憋醒,坐起来呼吸才感到舒适。有时坐起来即出现频发的咳嗽或哮喘样呼吸,并咯泡沫样痰,10多分钟后逐渐缓解,也可长达半小时以上才缓解再次入睡。有的患者一夜可被憋醒数次,持久不能入睡。另外,睡眠时身体平卧,肺部血液增多,加重了肺淤血,肺活量也相应减少,所以坐起来能缓解。如将枕头垫高或采取半卧位睡觉,这一现象可减轻。如果患者坐起来也不能缓解,则说明已发展为肺水肿。端坐呼吸是左心衰竭的严重表现。患者必须进行端坐呼吸是因为持续坐位,由于重力关系,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内淤血,从而改善呼吸。如心功能改善,肺淤血减轻,患者即可平卧入睡。有时因肺淤血严重,往往合并支气管黏膜充血,咳嗽时小血管破裂,可出现咯血现象。

病人右心衰竭是从左心衰竭发展而来,可引起内脏功能性改变,如消化道淤血,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肾淤血可引起肾功能减退;肝淤血可使肝大,肝功能损害,进而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肝脏肿大是右心衰竭的早期体征,可发生在下肢出现水肿之前。肝区出现痛感,但压痛不明显,肝功能可有不同程度损害。颈静脉充盈,也叫颈静脉怒张,是体静脉压的反应,也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在坐位或半卧位时都能看到颈静脉充盈,而且右侧比左侧明显。病人出现水肿,多从轻到重逐渐发展,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说明水分已超过原来体重的10%。水肿多发生在身体下垂部位,如双侧腿脚踝部、胫前内侧等。卧床病人大腿内侧和骶部明显,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并出现胸水或腹水等。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又是好多种心血管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冠心病中的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1)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所有心脏病都可能发生期前收缩。患者会感到心跳出现间歇现象。冠心病期前收缩,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所造成的。期前收缩,有时候也可是隐性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2)心房颤动:是一种心跳绝对不规整的现象,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由于心房失去规律性运动,心脏的排血量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促使冠心病进一步加重,导致心力衰竭。近来研究发现,引起心房颤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少数是功能性的,确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心脏病均可引起心房颤动。反复发作性心房颤动,又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心房颤动不发作时和正常健康人一样者,多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以心房颤动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多由隐性冠心病发展而来。开始先有房性期前收缩,进一步发展为频发期前收缩及心房颤动,此时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样改变。(3)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跳减慢的现象,典型代表是“病窦综合征”。病窦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而且也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病窦综合征的基本症状是心率缓慢,心脏排血量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病人出现心悸、乏力、记忆力下降,如心脏停搏时间过长,可引起晕厥或近似晕厥的现象,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猝死型五、猝死型

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