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心理战(间谍术基本原理解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9:01:48

点击下载

作者:金圣荣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间谍心理战(间谍术基本原理解读)

间谍心理战(间谍术基本原理解读)试读:

前言

间谍原本是一种极为秘密的工作,而对于神秘、未知的东西,人们往往更好奇。美国好莱坞近些年将间谍们的故事搬上银幕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也使得间谍这一特殊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喜欢。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尽管那些间谍往往都有着很多特权,比如外交豁免权或是在某一地区拥有特殊权利等,但事实上,那些间谍极少使用,因为他们的身份一旦暴露,极有可能就意味着他们将从此告别间谍工作了。

对于观众而言,影视剧中的间谍形象往往会左右他们对间谍的认识。事实上,间谍所从事的工作远远不像影视剧讲述的那样,只是为了获得一份情报或是去实施暗杀、绑架等任务,因为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收集情报的使命,比如对某一地区或政权的颠覆、破坏,或是为国家对这一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做好铺垫,比如先对这一地区开展心理战术,以施加压力或进行打击破坏。所以,对于一名间谍而言,他们和那些一般特工人员不同,因为他们更注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实施自己的战略。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间谍也早已不再是国家情报机构的专属职位,而是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商业活动中。比如同一个行业中的两家公司,一家为了超过另一家,经常会派一些间谍混入该公司,这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这些间谍往往又被称为“卧底”或是“边缘人”,他们名义上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却在为另一家公司秘密做事。

这种工作性质上的不同也使得这些间谍根本无法和敌对方展开正面交锋,而只能采取心理战术。比如二战时期英国军情六处的维吉尼亚·霍尔和克里斯蒂娜等著名间谍,她们虽然看上去都是弱不禁风的年轻女性,但是多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维吉尼亚·霍尔,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在被德国纳粹秘密警察四处悬赏捉拿的情况下,依然深入战区,为英国军情六处搜集到很多重要的情报。为此,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向其颁发勋章,却都由于维吉尼亚·霍尔在战后依然做着间谍工作而未能当面将勋章戴在她的胸前。

从这些著名的间谍身上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完成每一次任务,并不是他们个人身上有着多么大的能力,而是他们都具备了一名专业间谍的心理素质和技能,因此他们才能在很多不同的场合战胜敌人。比如维吉尼亚·霍尔,她有一条腿是假肢,所以她的形象可以说很好辨认,但是秘密警察四处重金悬赏搜捕非但没能抓住她,反而让维吉尼亚·霍尔不断获得了对方的很多重要情报,并成功地利用人们对战争的憎恨而在后方策反了很多人。

作为间谍这一特殊人群,由于工作性质和长期训练以及深入敌人内部长期卧底,必须具有十分顽强的心理素质。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敏锐观察和判断,以及对那些和自己打交道的人的准确判断。比如,如果想让一支驻军瓦解,他们并不会直接去军中散播某些信息,而是先从这支驻军的周围入手,因为战争的痛苦只有那些身居战区的人民才会更加感同身受,如果能够成功抓住这些当地人民对战争的厌恶情绪,那么他们一旦决定站出来,就势必会将这种对战争的怨气传染给那些军队的士兵,如此一来,自然就能成功地将敌军的士气瓦解了。

其实,无论是那些国家情报机构的情报间谍,还是经济时代之下的商业间谍,还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英国军情六处的那些特工人员,甚至是那些联邦警察,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原本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止一次地转败为胜,以小搏大取得成功,是因为这些间谍、特工或警察等身上都具备着良好的间谍素质,通过长期训练和实践,他们能够通过对手表现出的某些细微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洞悉对手的心理,然后做出准确的应对策略。尤其是那些有着多重身份的间谍,他们更是有着高超的“读心”本领,他们不仅要揣摩一个普通人的心理,还要揣摩一名间谍的心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同样,现代社会的人如果能够了解一些间谍心理学,即使自己不会去从事间谍工作,也能够在商场或是职场中及时捕捉那些相对立场的一方的一举一动,明了对方的心理。俗话说得好:“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商场如战场,多学一点间谍心理学,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第一章让对方感觉被孤立——间谍瓦解士气的心理学

作为情报机构的专业间谍,他们在与犯罪分子进行周旋时,一般都会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否则局面一旦出现不利,将很难再力挽狂澜扭转局势。因此,尽管这些间谍的身份都是“隐性”的,但他们向对手发起进攻时却往往都是主动的。作为情报人员,这些间谍在采取的具体措施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目的性却是很强的。比如,很多时候这些间谍虽然表面看起来并未直接与对手交锋,可实际上他们却是在采用一种迂回的战术,从对手的各个侧面包抄,逐一击破,使对手处于一种孤立的局面,再进行猛烈的进攻,进而将其一举击败。尽管这种孤立对手的做法表面上看来并不“主动”,实际上却能够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即使是再强大的对手,一旦被孤立起来,就会像一只困兽,自身纵有万般的本领,也很难再施展出来,只能束手就擒。1 让对方感觉到被孤立是取胜的法宝

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在联邦警察破案的过程中,那些原本只有美国中央情报局或是国家安全局等情报机构的间谍们才会使用的心理战术,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运用,并且得益于他们对间谍心理学的深入分析与透彻理解,无论是在工作、社交还是在破案中,联邦警察都得到了很多帮助。而在研究间谍心理学的过程中,有一种心理策略得到了很多联邦警察的欢迎,那就是在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周旋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间谍瓦解士气的心理学策略,不是从正面与对手展开交锋,而是从侧面向其发起进攻,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联邦警察可以借此孤立对手,让对手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自己被孤立,然后再实施一系列的打击措施。

实际上,将对手孤立起来,于他的实力并没有什么损伤,为什么他却往往会因此而失去了战斗力呢?这是因为,对间谍而言,他们极少会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与对手发生正面冲突,因为那样做会直接将自己暴露出来,间谍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制约了那些间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因此作为间谍,他们在与对手展开“正面”交锋或是采用迂回战术的过程中,他们所实施的“进攻”都是一场心与心的较量,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交锋”。因此,间谍对对手的打击都是基于心理。兵法有云:“谋事不以力,而以攻心为上。”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说,要想将对手彻底击败,并不在于非要用武力去压倒性地打败对方,只有从心理上彻底将对手击垮,才能够真正做到战胜对方。比如众所周知的“七擒孟获”,诸葛亮用的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因为他所要“擒”的远远不止是一个孟获,而是人心。当孟获的手下都被诸葛亮折服后,孟获自然也就被众人孤立起来,他自然也就从心理上彻底败给了诸葛亮。

同样的道理,那些间谍对对手所展开的攻击,大多都是运用这种方式。美国反间谍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只要从心理上被打败了,纵然是他拥有着最为庞大的兵力,也是没有丝毫战斗力的。

比如因“棱镜门”事件而吸引全球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情报间谍斯诺登,很多人都认为,斯诺登本是中央情报局的一个情报分析员,并不能算一个真正的间谍,但事实上,他所从事的就是一种新时期的情报间谍的工作,这在美国很平常,因为美国那些情报机构的间谍大多来自网络黑客。因此,斯诺登向《华盛顿邮报》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国家机密“棱镜计划”之后,很多人都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并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但只有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不以为意,并且对外界宣称,没有什么能阻止斯诺登继续爆料。

事实上,这一消息公布后,斯诺登果然再次曝光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基于全球战略的窃听计划及对英国所采取的窃听措施。很多人都对此不解,因为不仅美国政府已经下达了全球通缉令,很多国家都拒绝对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斯诺登如此做岂不是将自己逼上了绝境?事实上,人们忽略了一点,作为情报间谍的斯诺登,他深谙间谍的心理攻略。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实际上就意味着他和整个美国的情报机构和联邦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局面。当然,从双方的实力上说,斯诺登显然是弱小的、孤立的。离开美国后,面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全球搜捕,斯诺登之所以仍然不断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机密,正是因为他掌握了一种典型的间谍心理战术。

从间谍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如果斯诺登在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没有继续向外界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那些机密,而是听从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公开劝诫,不再继续“叛国之举”的话,那么他的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因为如果那样做的话,斯诺登就会在瞬间失掉很多像阿桑奇一样的帮助者,以及他所到之处的当地政府为他所提供的“临时性保护”。而作为斯诺登的敌对方——美国政府,尽管在“棱镜门”事件之后,他们便发出了对斯诺登的全球追捕,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具体举动。因为作为美国两个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其所拥有的间谍特工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当年,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都未能逃脱其追捕和暗杀,更何况是一个出自中央情报局的情报间谍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国家安全局并不想真正去追捕或是暗杀斯诺登,他们频频对斯诺登“示好”,比如他们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只要斯诺登不再继续向媒体曝光自己所掌握的“国家机密”,那么他们将撤销对斯诺登发出的通缉令,并恢复其护照的合法性。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一直对那些给予斯诺登帮助的组织或是国家施加压力,比如从一开始便允诺可以为斯诺登提供政治庇护的冰岛和厄瓜多尔政府。美国政府利用外交或贸易等手段,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开始转变对斯诺登的态度。

这一举动无疑出自精于心理战的“间谍之家”——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而他们对斯诺登所采取的正是间谍心理战中的将对手孤立起来的策略。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只要斯诺登能够答应不再继续曝光揭秘,那么他势必会因此一点点失去那些一直帮助他的组织或政府,将他“孤立”起来后,日后如何去处置这样一名“叛徒”就由他们做主。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尽管斯诺登不是一名传统意义上的间谍,但是作为中情局的情报分析员,他同样需要接受某些特殊的训练,并且斯诺登在工作之余,对于间谍的那些心理学也早已明了,他又怎么能够轻易就范呢?

在这场较量中,斯诺登作为表面被动的一方,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动的地位。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同样是源自一名间谍所应当具备的心理攻略,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与国家安全局的做法如出一辙,他同样是想通过自己的举动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孤立起来。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停止爆料的话,那么他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那样自己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危机。而如果他继续不间断地将那些国家机密曝出来,在全球人的高度关注之下,美国国家安全局即使叫嚣得再厉害,也不敢贸然对他下杀手,因为他们一旦这样做了,就等于是承认了斯诺登对其的指责。另一方面,将这些机密不断地公之于众,也使得很多国家因此迁怒于美国政府,哪怕是像厄瓜多尔和俄罗斯等国家一样,即使出于各种目的未能对斯诺登提供政府庇护,实际上也在暗中一直保护着他的安全。

从斯诺登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来看,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世人看清美国政府的嘴脸,从而将美国完全孤立起来。因为身为间谍的他十分清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孤立自己的敌人,实际上也是在变相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能够瓦解对方的士气。因此,斯诺登才会不断向外界曝光那些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国家机密。而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拥有着世界上最多、最好的间谍等特工人员,但是面对手无寸铁的斯诺登,他们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斯诺登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及中央情报局的这一次较量,可以说是间谍与间谍机构之间的一场经典的心理大战。只不过在第一场较量中,美国国家安全局却输给了曾经倚重的情报人员,至于未来他们之间还会上演怎样的间谍大战,人们也将拭目以待。但是在这场谍战之中,毋庸置疑的是,让对手感觉到自己被孤立的时候,其心理防线便很快会被彻底击破,士气受到瓦解,从而失去战斗力。2 故意在敌方内部制造矛盾

在采用孤立对手的策略时,那些美国间谍往往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手段,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几乎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比如很多女间谍为了获取准确的情报,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为诱饵,更有甚者,还会瞒着自己的家人做出更多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然而,虽然那些间谍的做法看起来“不择手段”,但事实上,这些对于一名专业间谍来说,早在他们在间谍培训中心接受训练时就已经被告知了。然而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那些间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间谍技能,尤其是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他们过人的心理攻略堪称间谍史上的典范。

由于间谍的特殊身份,他们常常可以在与敌对峙的过程中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事端,并借机在敌人内部制造出许多的矛盾,比如二战期间著名的女间谍维吉尼亚·霍尔年轻的时候,在土耳其的一次打猎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猎枪击中左脚,导致膝盖以下截肢,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间谍。维吉尼亚·霍尔装上假肢被英国军情六处招募为一名外线间谍之后,便被派往了法国里昂。在战争期间,为了安全起见,通常很多间谍在一个地方大多只会停留三个月,但维吉尼亚·霍尔由于出色的间谍技能,在里昂一待就是十五个月。随后,她又被派往伦敦,为美国中央情报局设立的战略服务办公室提供情报。在她与纳粹政府周旋期间,由于她出色的表现,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多次想为她授勋,然而因为她一直活跃在间谍工作一线,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不得不放弃在白宫亲自为她授勋的决定,而转由中央情报局的威廉·多诺万将一枚“服务优秀”的勋章秘密授予了她的母亲。

维吉尼亚·霍尔之所以受到世界两大情报机构的青睐,主要还是因为她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对于很多间谍来说都很难胜任的工作。比如在纳粹统治区工作时,当时她的任务除了搜集关于纳粹的情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瓦解纳粹政权,为美英联军实施最后的总攻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作为一名受过特殊训练的间谍,维吉尼亚·霍尔知道,要想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从心理上对纳粹军队进行攻击,而身为一名间谍,当时的处境决定了她根本无法主动出面去做这一项工作。因为在当时,德国纳粹秘密警察盖世太保正四处悬赏缉拿她,并且他们还知道她是一个跛脚女人,这对于维吉尼亚·霍尔来说相当不利。另一方面,当时在纳粹军中散布不利消息也几乎不可能,但是维吉尼亚·霍尔却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因为在维吉尼亚·霍尔看来,一名间谍如果想要从心理上打击敌人的战斗力,那么就必须在敌人的军中散布令军心不稳的消息,但是她在完全不接触纳粹军队的情况之下,又是如何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呢?

维吉尼亚·霍尔在事后的回忆中说道,如果想要打击敌军,让其失去战斗力,那么瓦解其军心才是关键,而瓦解战时的军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敌人内部制造出一种矛盾,从而让敌人的军队完全被孤立起来。那么,维吉尼亚·霍尔又是凭借着怎样的方法完成的呢?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当时,不仅仅是在德国,任何一个卷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都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和厌恶,因为战争使得他们流离失所,有的甚至是家破人亡。面对人民对战争的厌恶,维吉尼亚·霍尔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经常到当地驻军的城市或是村庄里,向当地的人民讲述战争的危害。原本当地的人民就对战争抱有怨气,再经维吉尼亚·霍尔这样一说,她更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同情,于是人民的厌战情绪一时间被点燃了。而纳粹军人们经常要和当地的人民接触,结果当地人民便将这种厌恶战争的情绪不知不觉间传递给了那些纳粹士兵。起初,那些士兵也只是把人们的这种抱怨当成了一种抱怨,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但是抱怨听多了之后,当这些士兵回到军营聊到自己的家人时,忽然也为自己的家人担心起来。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使是那些在战争中毫不畏缩甚至是不惜失去自己生命的士兵,他们为了国家可以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却同样像那些当地的普通人民一样时刻挂念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于是一股厌战情绪渐渐在纳粹军中漫延开来。再加上纳粹统帅的独裁统治,很多士兵也越来越感觉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于是纷纷逃离军营,参加了当地的反对战争组织。

如此一来,整个纳粹军队渐渐成为一支被大多数德国人民所抛弃的军队,尽管控制战争的权力依然被希特勒牢牢地攥在手心里,但是实际上,他已经被孤立起来了。因为这种孤立不仅仅是来自广大德国人民的反对,还来自他一直十分信赖的军队内部。因此,在纳粹投降的前夕,纳粹军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所以对于纳粹政府而言,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他们的军队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关于是否要中止战争的矛盾,那么整个军队的士气自然就被瓦解了,而没有士气的军队又谈何取得胜利?所以说,一支军队如果在开战之前就已经从心底充斥着不想打仗的念头,那么这样的军队无论它的规模有多么大,它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维吉尼亚·霍尔虽然是一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人,但是她却用自己对敌军心理的有效把握,在自己被纳粹政府到处通缉的情况之下,利用人们普遍厌恶战争的心理,从侧面对敌人展开了心理攻势,不仅仅在敌人内部成功地制造出了矛盾,还以一人之力瓦解了整个纳粹军队的心理。可以说,二战中纳粹的投降,在很大意义上是来自那些如维吉尼亚·霍尔一样的间谍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为间谍,他们的功劳虽然大,但很多时候却无法被世人所真正了解,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当年的绝对机密已经一点点被解开,但总有一些秘密随着当事人的故去而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然而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国家安全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的秘密档案里,依然隐藏着很多像维吉尼亚·霍尔一样的无名英雄。

由此可见,间谍等特工人员在面对比自己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如果无法从正面打开缺口,那么就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敌人的外围去展开心理攻势。因为他们在一点点孤立对手的同时,如果能够再在其内部制造出一些小麻烦、小矛盾,那么就能从心理上予以敌人沉重的打击,彻底瓦解敌人的士气,从而让原本十分强大的敌人因此失去战斗力,成为束手就擒的“纸老虎”。因此,在那些培训间谍的特工中心,格斗、擒拿等特工技能固然是他们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训练,心理战术的特训更是各国间谍的必修课。3 从细微之处突破对方心理防线

对于那些间谍而言,在面对狡猾的对手时,他们通常都会采用孤立对手的策略,但在有些时候,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可是那些美国间谍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因此,包括那些常年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联邦警察在内的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有些困惑。比如在对待背叛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斯诺登时,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间谍们正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挑起了斯诺登和一直在帮助他的维基解密网站创始人阿桑奇之间的矛盾,企图将斯诺登完全孤立起来。尽管此次行动未能取得成功,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离间了斯诺登与阿桑奇之间的关系,为日后的进一步行动打下了基础。那么,那些国家安全局的间谍究竟是采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这一点呢?

在那些间谍看来,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并不困难,只要在实施这一心理战术之前对对手进行充分了解,然后从细微之处入手,那么必定能找到可以实施心理战术的切入点。因为这些间谍在接受特工训练时就已经明白了这一点,在特工中心的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哪怕做事十分谨慎,他身上都有着不可改变的某种个性或是性格缺陷,即使是那些做过多年特工的人,虽然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下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特工生涯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是无法根除这一点的。因为这是人性使然,世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哪怕是做事再谨慎小心的人,他也会在不经意间暴露出自身存在的某一缺点或习惯。但是要发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并且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比如,对于那些经受过特殊训练的特工而言,尽管他们做事几乎滴水不漏,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反间谍专家史密斯认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缺点或习惯,间谍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是父母所生,仍然有亲情在,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便能够找到心理攻略的突破口。因为在那些间谍眼里,其实这就是细微之处的差别。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所以对于那些间谍而言,只要发现了对手细微之处的不同,他们就会通过这一细微之处撬动对手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心理战的胜利。

从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斯诺登使用的手段中可以看出,在对斯诺登展开心理战之前,那些间谍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斯诺登本人虽然离开了美国,但是他的家人却依然在美国居住。这无形之中就成为他们手中的一张王牌,因为与此同时,他们还了解到,斯诺登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一个重感情的人必定会对其家人十分看重。所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就此展开了心理攻略:一方面,他们通过媒体劝诫斯诺登不要再继续曝光他掌握的那些机密文件,并承诺,只要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撤销对他的全球通缉;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派出特工人员去做斯诺登家人的工作。但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工而言,他们都有着高超的反间谍技能,并不像其他人员一样仅仅从理论上对其家人进行说服,而是针对目前斯诺登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迂回的战术,对斯诺登的家人展开了一番心理攻势。

很多人都明白,斯诺登背叛美国国家安全局处境堪忧,但是那些国家安全局的特工并没有从这一点去开导斯诺登的家人,而是谈到了另一个人——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始人阿桑奇。对于斯诺登的父亲而言,自从儿子走上“叛国”这条路以来,他当然已经从媒体那里得知了儿子的处境,而阿桑奇也成了对斯诺登帮助最大的人。但是所有这些都是从媒体那里得知的,身为一名情报间谍的父亲,老斯诺登比谁都明白,自己家中的所有通信都已经被美国国家安全局重点监听。所以,斯诺登的家人掌握的斯诺登的信息其实并不多。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才为斯诺登的家人带去了很多关于阿桑奇和他所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的信息,那些特工人员还用一些数据和阿桑奇以往的各种类似事件直接指出了阿桑奇的最终目的——借助斯诺登的事情以及以帮助斯诺登的名义四处敛财。

事实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间谍们并没有真凭实据来证明阿桑奇借助斯诺登事件到处敛财,但是他们却巧妙地借用了另一位“叛国者”的例子来佐证这一切。这个人就是几年前那位来自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的布拉德利·曼宁,这位美国上等兵在服役期间和斯诺登所从事的工作有些类似,名义上是情报分析员,其实就是情报间谍,只不过斯诺登供职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并兼任国家安全局的情报工作,而布拉德利·曼宁主要从事的是关于战争和敌军的某些情报。虽然两个人工作的具体内容略有差异,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却没有差别。布拉德利·曼宁于2010年5月被捕,因其陆续向维基解密网站透露了关于美军的25万份外交文件以及10多万份军事机密,其中还包括关于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的绝密文件。

当时,这件事同样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引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重视,他为此事公开发表了讲话。布拉德利·曼宁在被美国政府逮捕之后,随后被联邦法院判刑,尽管最后的刑期未按照当时对他起诉的那些罪名一一被法官批准,但他最终还是得到了法律的制裁。关于这些信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对于斯诺登的家人而言,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却特意从联邦法院拿出了一些关于此案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和数据都是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军方的情报部门。因为自布拉德利·曼宁被抓捕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很快便发现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一直服役于美国陆军的上等兵,虽然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多,但是他在通过维基解密曝光了美国大量军事机密的同时,也拥有了很多的粉丝。这些粉丝不但没有如美国政府一样将布拉德利·曼宁视为叛国者,反而一直把他当作英雄,不仅集合在一起为他的改判而努力,还为此集资125万美元。虽然这是事实,但是经过美国国家安全局那些间谍的“改装”,所有这一切便均被安在了维基解密网站和阿桑奇的头上,给斯诺登的父亲造成了一种假象——维基解密网站在帮助布拉德利·曼宁发布解密文件的同时,也在利用布拉德利·曼宁向外界收敛那些支持者的钱财。而在这些资料的影响之下,斯诺登的父亲果然在思想上受到了影响,对媒体发布了自己对阿桑奇的怀疑,结果父亲的这一怀疑也影响了斯诺登,他通过律师也表达出了自己同样质疑的观点。

从美国国家安全局派间谍与斯诺登父亲接触这件事看,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想通过布拉德利·曼宁事件离间斯诺登与阿桑奇,让斯诺登和那些支持他的人或组织相互猜疑,孤立斯诺登,以便对其采取进一步行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的策略正是那些美国间谍所惯用的一种观察方式,并会从这种观察中找出突破对方心理防线的关键。尽管在与斯诺登的这一次对决中,由于后来阿桑奇派出了自己的助手及时赶到香港与斯诺登见了面,并全程将其护送到了俄罗斯,美国国家安全局那些间谍所开展的这场心理战未能如愿,但这种心理战术却是值得肯定的。4 敌方高昂的士气经不住心理战的轮番轰炸

在与敌人展开正面进攻的时候,士气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两个人对峙的时候,如果一方在士气上能够始终保持高昂的姿态,那么另一方很容易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不自觉地就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联邦警察在审讯犯人的时候,或是那些间谍在执行任务中遇到强劲的对手时,往往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但是有时候,当间谍或警察遇到那些在士气上比自己还强大的对手时,他们往往都不会直接迎着对方高昂的士气去发生冲突,因为那样做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极有可能因为彼此之间激烈的冲突而使整个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每每这时候,他们便会采取一种迂回的战术,从心理上对敌方进行轮番轰炸。

从表面看,这种心理上的轮番轰炸或许并没有什么力度,但它实际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相对于那些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直面轮番审讯,间谍们在态度上往往是和那些联邦警察相悖的,因为他们不是用一种强硬的态度或是疲劳战的方式对对方的身心进行摧残式的审讯。经常深入敌人腹地进行间谍活动的间谍们十分清楚,这种疲劳式的轮番轰炸固然可以对对方的身心进行摧残,使对方的理性完全被磨光,使对方的心理承受力达到超负荷状态,从而在心理极限的作用下屈服。但是那些同样受到过特殊训练的间谍,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并非常人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早在特工训练中心接受间谍素质训练时,他们就曾接受过正规的有关这方面的强化训练,甚至有时候他们还会接受到更为残酷的“被出卖”的实战训练。因此,特工们往往会采用一种心理攻略,在悄然间对那些士气高昂的对手展开一系列的心理攻势,从而使得对方在心理上彻底被瓦解,取得最终的胜利。尤其在运用孤立对方的策略时,这种轮番式的轰炸更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同样是对付“叛国者”,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们对付布拉德利·曼宁时所采用的方法却显得更为强硬些,这或许是由于布拉德利·曼宁与埃尔斯伯格和斯诺登等情报间谍在身份上有所不同。布拉德利·曼宁是一位正在服役的美国士兵,并且他又从事着情报分析的工作,相对于那些供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或是国家安全局的双面间谍或是“叛国者”而言,布拉德利·曼宁所掌握的情报都是关乎整个国家安全或整体军事布局方面的高度机密,一旦某些机密被泄露出去,可能国家将因此遭受到致命的打击。因此,当他们发现军事机密被不断从维基解密网站曝光出来之后,立刻抽调出了很多精英特工,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他们发现了一个早就被美国国家安全局盯上的黑客——阿德里安·拉莫。恰在此时,阿德里安·拉莫主动向警方举报了布拉德利·曼宁,于是布拉德利·曼宁在警方周密的部署之下落网了。

作为一名从事情报分析工作的军人,布拉德利·曼宁身上有着军人的血性,而且他与他的后来者斯诺登一样,对于警方对自己的讯问中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不仅拒绝交代和承认,并且还对自己向维基解密网站泄密一事概不承认。那些曾经审问过布拉德利·曼宁的警官和军官称,布拉德利·曼宁的心理素质极好,每次审讯时,布拉德利·曼宁的士气都很高,给人的感觉似乎不是警方在审讯他,而是他在质问那些审讯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外界那些支持布拉德利·曼宁的粉丝也开始竞相呼吁,数万粉丝在美国30多个城市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支持布拉德利·曼宁的游行活动,他们不仅公然反对军方提出的对于布拉德利·曼宁的数条指控,还公然声称布拉德利·曼宁的行为不是叛国,而是国家的英雄。在这种外界的支持声浪之中,布拉德利·曼宁的士气更加高昂,这令那些审讯他的工作人员备感焦虑。为此,美国国家安全局派出了几位曾做过多年间谍的特工人员。为了打击布拉德利·曼宁高昂的士气,这些国安局的间谍决定对布拉德利·曼宁实施一系列的心理战术。他们认为,要想让对方的士气不再高昂,那么首先就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孤立了,这样在他的心理上才会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如此一来,他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孤独和渺小,从而在心理上彻底投降。

做出这一决策之后,国安局的特工人员便开始对布拉德利·曼宁展开了一系列的心理攻势。首先,他们找来了当时被布拉德利·曼宁所信任的那个揭发他的网络黑客阿德里安·拉莫。此时的阿德里安·拉莫由于揭发了布拉德利·曼宁而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免予起诉,对他以往利用黑客身份所做的一些事都既往不咎。因此,阿德里安·拉莫已经决定痛改前非,他十分配合国安局的工作,将自己当初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决定将布拉德利·曼宁揭发出来,以及他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与看法,都一一当面告诉了布拉德利·曼宁。其实,阿德里安·拉莫当初所做的这一切,布拉德利·曼宁早就已经知道,但是如今由阿德里安·拉莫亲口说出来后,就像是让那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又亲自在自己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而这恰恰就是国安局那些特工所要的效果。不仅如此,那些特工还通过看管布拉德利·曼宁的警务人员之口,每天都在他耳边讲述那些支持他的粉丝的遭遇。当然,这些消息都是经过那些特工人员改编了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息,对布拉德利·曼宁不利。而与此同时,那些国安局的特工又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布拉德利·曼宁展开了接连不断的心理轰炸,最终使得他在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得不低头承认了自己在这一泄密事件中所做的一切。

从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待美国陆军上等兵布拉德利·曼宁所实施的心理攻略中可以看出,那些特工人员之所以能够将对方高昂的士气打压下去,就是因为那些从事过多年间谍工作的特工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的心理上的轮番轰炸,从而让布拉德利·曼宁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那些支持者和自己所信任的人都孤立了,那么其高昂的士气自然也就变得越来越低沉,最终在心理上被那种负面情绪彻底瓦解。5 解读行为举止:间谍识破人心的“独门暗器”

很多间谍在对敌人采取某种行动之前,都十分注重观察,因为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够发现对方心理上的弱点,从而采取不同的心理攻势,达到让对方从心理上完全彻底垮掉的目的。因此,对一名间谍而言,在对敌人采取心理攻势之前对敌人仔细观察,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细致的观察可以让间谍发现突破口,而在观察对方时,如何去解读对方的行为举止也就成了衡量一名间谍能力高低的准绳。这是因为,相对于语言行为,尽管行为举止不会说话,但是对于一名训练有素的间谍而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比他讲的话更为可信。因为在间谍或是反间谍的训练过程中,每一名间谍都有着深刻的体会。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话,一个训练有素的间谍往往拥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即使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他也能将谎言编织得如同事实一般,并且为了不引起对方的怀疑,他甚至还会有意在谎言中露出一定的破绽。因为作为反间谍人员,他认为,过于完美的事情大多都是不真实的。但是,那些间谍虽然可以用高明的谎言骗过所有人,却无法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举止,特别是微表情,如果想要观察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只要留意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方内心的意图。心理学研究发现,哪怕是那些有着超强心理素质的间谍,他们在说谎或是内心情绪出现某种波动时,都无法逃脱微表情停留的极限,即1/25秒。

从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再狡猾的间谍在说谎或是内心情绪出现波动时,都无法做到坦然和“面无表情”,这是由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因此,在观察对方时,只要做到细致地去观察和解读对方的行为举止,就能够迅速明了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根据对方心理上的反应而做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想要明白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一个人如果内心感到十分高兴,首先从他的眼神或是整个精神状态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他的眉梢一定是上扬的,走起路来也一定是一种轻盈的状态。反间谍心理专家认为,人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无法掩饰的。同样,受负面情绪影响的人,他的整体精神状态必定是颓丧的,眉梢和眼角都会是向下的,这些都是无法掩饰的。而所有这些,对于那些间谍而言,都是他们要格外注意的。另外,相对于这种微表情,一个人所做出的各种肢体行为同样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比如当一个人心理上出现恐惧的时候,他的身体就会出现抖动,讲话的声音也会颤抖。而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不同的行为举止,而那些间谍对敌人行为举止的有效解读,不仅能够准确地了解对方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有着“21世纪间谍第一人”之称的罗伯特·汉森,当奥尔德里奇·埃姆斯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抓获之后,美国这两大情报巨头根据情报显示发现,所有的疑点似乎都指向了罗伯特·汉森。因为涉及国家机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派出了最优秀的间谍来调查此案。然而几年过去了,这些间谍却一无所获。对此,美国联邦调查局感到难以置信,因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对罗伯特·汉森进行过多次的测谎,而罗伯特·汉森无一例外地都通过了测谎检查。这使得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几度出现过疑惑,认为可能是情报有误,错怪了中情局的优秀特工罗伯特·汉森。但向来做事谨慎的美国两大情报巨头继续对罗伯特·汉森监视,结果他们还真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本来,作为中情局的一名资深间谍,如果罗伯特·汉森能再稳住一段时日,就能安全渡过难关。但是经过数年的调查,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都未能发现什么,这使得他心里有些得意了,他认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对自己的调查,于是凭借着自己的反间谍侦察能力,继续与俄罗斯人交易。在弗吉尼亚州维也纳小镇的弗克斯通公园里,他通过自己的反侦察能力,对周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将一个公文包放到了指定的地点。当他完成这一切之后往回走的时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却忽然发现了有两个可疑的人站在公园一角。当时,他心里只是那么一慌,下意识地稍稍将衣领朝上提了提,放慢了脚步离开。结果正是他这一个随手拉衣领的动作和突然放慢脚步的行为将他出卖了,因为那两个站在公园一角的人正是联邦调查局派来的特工。他们其实并没有发现罗伯特·汉森放公文包的动作,由于跟踪罗伯特·汉森的时间久了,他们也在心理上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但是当他们发现罗伯特·汉森走出公园时突然出现的这种拉衣领和放慢脚步的行为后,立刻发现了他的异常。随后,通过对公园的搜查,终于找到了那个公文包,这只隐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内多年的特大“鼹鼠”罗伯特·汉森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

从罗伯特·汉森落网这件事上看,如果他不是因为自己未被联邦调查局查到而沾沾自喜,继续与俄罗斯人开展交易,而且在交易之后看到跟踪自己的两名特工时做出一个下意识地拉衣领的动作,还有那有意放缓脚步的行为,那两名跟踪他的特工也不会发现他的异常,因为拉衣领这一动作说明他不想让那两名特工认出自己,这是人在遇到突发事件后的一种本能反应。再有就是,作为一名间谍,多年的特工习惯已经让他养成了伪装自然走路姿态的习惯,所以放缓走路脚步的行为其实也是罗伯特·汉森的间谍本能反应。然而,这些不同的行为举止很快被那两名跟踪他的特工捕捉到了,他们窥见了隐藏在罗伯特·汉森心理上的这种情绪变化,因此才一举将其抓捕。所以说,作为一名间谍,只有做好观察,及时捕捉到对方行为举止上发生的不同变化,才能够准确地解读出对方心理上的细微反应。当人赃并获之后,罗伯特·汉森即使再狡猾,其心理上也顿时感觉到了自己已经被完全孤立起来,而心理和士气上的瓦解也最终冲垮了他内心那坚固的堡垒。第二章适时地进行“威胁”——间谍立威造势的心理学

在主动进攻方面,那些情报机构的间谍或特工往往会采取更为主动的手段,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比如对犯罪嫌疑人或对手直接进行某种威胁。因为这样做即便是无法立即达到某种明显的效果,也能够从心理上给对手造成某种看不见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对方后面的进攻。也许对手只是收到了一封恐吓信或是电话,制造这种力量庞大假象的也只有一个间谍或特工,但被恐吓的敌人却根本不明就里,并因此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对方既然敢如此行事,那么必定会有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有恃无恐的理由,所以这样往往能达到兵家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1 巧妙使用证据,逐步瓦解对手的抵抗力

证据在审问中经常被用到,但是什么时候该用证据、该怎样使用证据才能使证据发挥关键性作用,大多数人却不甚了解。对此,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们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用证据立威造势的方法。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的攻心战术下,犯罪嫌疑人会出现意志动摇的情况,这时候,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徘徊在招供与不招供之间。所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都明白,这个时候是对犯罪嫌疑人攻心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在对方思想波动幅度大的时候,间谍们要做的就是给对方足够的理由招供。间谍们要让对方明白,招供是他唯一的选择,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间谍们可以用的有效方法就是拿出有力证据。

嫌疑人想要躲过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的调查,就需要编造谎言。一般来说,既是谎言,就一定会有漏洞,而且即便是再聪明的人编造的谎言,或多或少也都会有漏洞,不是不合常理,就是与现实不符。在嫌疑人的表现与自己所说的事实自相矛盾的时候,或者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手中的证据相矛盾的时候,嫌疑人只能编造更多的谎言来掩盖自己犯罪的事实。如果这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们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来拆穿嫌疑人的谎言,让他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丢掉侥幸心理,他就会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们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不会一次性就拿出所有的证据,他们一般都是一次拿出一个证据,并一次比一次更有力。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不给嫌疑人编造谎言的时间。由于嫌疑人不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们手里到底有多少证据,具体都是什么证据,所以他编造的谎言不能顾全所有的证据,当他的谎言与一些证据有冲突的时候,只要再拿出这个证据,嫌疑人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他就只能认罪伏法。

不过,还有些嫌疑人在被特工人员抓捕之后有很强的反抗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行为上就是沉默不语,一直拒绝接受审问,完全一副“我就不说话,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除了这些表现之外,还有一种行为就是不断地翻供,即总是在自己交代完一切之后很快就开始反驳,告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他之前说的都是错的。这样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完全是因为他认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没有办法治他的罪,而且他了解法律,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审问是套证据的方式。显然,面对这样的嫌疑人,拿出有力的证据就是打击他的最佳方式。

罗森是一起强奸杀人案的嫌疑人,警方通过多方查证,将其列为犯罪嫌疑人,并抓捕了他。但是,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对此,主审罗森的警官约翰说:“法医从被害人的体内提取出了精液,经鉴定,精液中的DNA与你的完全吻合,这你怎么解释?”

罗森没有惊慌,很镇定地说:“那只能证明我与她有过性关系,我没有杀她。”

接着,约翰说:“我们在离现场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匕首,上面有血迹,经过法医的鉴定,血迹就是被害者的,而更重要的是,在匕首上我们还发现了你的指纹。”罗森听后不得不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在强奸被害人之后,被害人看到了他的容貌,他继而杀人灭口。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罗森有着很强的抵抗心理,在警察没有出示证据前,他决不松口。即使警察后来出示了证据,他也只承认了部分事实,而只有当更有力的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才低头认罪。面对类似这样的嫌疑人,美国中央情报局有时只有通过证据才能使对方认罪。而当缺乏足够的证据时,则需要人为地创造出一些“证据”,这样才能让这类犯罪嫌疑人低头。其实,这样的方法就是让对方觉得无路可退了,才能让他束手就擒。

另外,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提醒人们,在与人谈判出示证据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证据出示的时机,因为有些证据需要直接出示,而有些证据需要提出但是不出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对方的心理变化,给自己立威造势。2 咆哮式审讯是击毁对方心理防线的有力武器

咆哮式审讯也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审讯时惯用的手段,虽然这样的审讯方式看上去有些简单粗暴,但事实证明,它是击毁对方心理防线的有力武器。曾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做过间谍的布拉德说过:“狂风骤雨般的审问对于一部分罪犯是非常有效的,不能说他们害怕这种粗暴的审讯方式,我们只能说咆哮会强化己方的气势,而这种优势会给嫌疑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005年,美国威奇托市警察局传来一阵欢呼声,原因是一个变态杀人恶魔终于落网了。罪犯名叫丹尼斯·里德,是威奇托市本地人,从1974年开始,他一共虐杀了10个人,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结束了,FBI在一张老式电子软盘上将一份可疑文件恢复还原,这份文件的最后修改者署名正是“丹尼斯·里德”,而这直接将他送进了警察局。

面对警方的多项指控,里德矢口否认。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正人君子,他甚至连自己为什么会遭受怀疑都不知道。事实上,里德在平时也确实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好人,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名声非常好,很多人都会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他,但是这并不能作为警方赦免一个嫌疑人的条件。

一方是掌握了可靠信息的警察,另一方则是不愿意买账的市民,市民们觉得警察抓错了人,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里德一定是被冤枉的。追踪这件案子长达11年的托雷警官表示:“尽管有很多人觉得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凶手,但是我们确信,电脑查证的历史记录不会出错,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就是真正的凶手。”

在这个案件的审讯过程中,咆哮式审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种蛮横的审讯方式,竟然是由于负责审讯的警官巴伦纳·安东尼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歪打正着得来的。“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我感到无比气愤,如果是在一个无人的孤岛上,我会当场打死他。”安东尼说,“他太血腥了,捆绑、折磨、残杀,甚至连九岁的孩子都不放过!”

在安东尼之前,也有警官对里德进行了审讯,但是效果不佳,里德根本不愿意同警方合作,他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电子文件的事情,而且他极力表示也有可能是黑客盗取了他的个人信息。随后,安东尼就介入了审讯,他开始大声呵斥里德:“混蛋!你知道是谁干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除了电脑记录之外,我们的DNA信息库中还保存着凶手遗留下来的个人信息,现在你还想要说些什么?”“我不知道,或许是案发当天我正好和受害人见过面,总之有各种可能,但我绝对没有杀人。”“浑蛋!你以为警察和你一样蠢吗?你这个变态!色魔!我们在受害人身上找到了你的精液,趁着现在我还有一丝耐心,快点把你的龌龊行径交代出来吧!”安东尼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拍打着桌子。而里德真的被这一幕深深地震住了,他瞠目结舌,过了很久才回答说:“我从来不知道你们采集到了我的DNA信息的事情,我……”“闭嘴!你这个恶魔!你的女儿生病了,在医院接受检查,我们从医生那里得到了她的DNA信息,现在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听到这样的话,里德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当中,而安东尼也没有停止,他仍旧喋喋不休地怒吼着。这种近乎癫狂的做法让里德失去了反击的机会,有好几次,他想要抬起头来替自己辩解几句,结果都被安东尼的暴怒镇住,继而又低下头来,默默反思。

两天之后,这件案子成功告破,里德交代了他所有的罪行。对此,很多市民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因为在他们看来,热心肠的里德居然是杀人凶手,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这个案件中,狡猾善变的杀人凶手为什么会在最后放弃了抵抗呢?对此,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保罗·布罗姆进行了分析,他经过调查,认为里德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人,虽然他看上去很凶残,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严重依赖他人的家伙。而对于这样的人,咆哮是征服他的最好方式。

对于里德的案子,布罗姆总结说:“他缺乏安全感,容易对暴力产生屈服,这一点是非常隐晦的。可以说,警方的怒吼是歪打正着。”

对于里德那些怪异、荒唐的行径,布罗姆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1974年,凶手将自己第一次作案的细节及经过全部写在了一张信纸上邮寄给警方。

1977年,凶手再一次忍无可忍,写信给一家电视台,并在结尾处这样写道:“该死,究竟我还要杀死多少人才能引起警察局的重视……美利坚将我遗忘了,它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好吧,我现在做得还不够。”

1978年,凶手再一次写信给电视台,声称自己是四起凶杀案的元凶,同时他还将受害人的名字一一列了出来。

1979年4月28日,丧心病狂的罪犯窜入了一名叫作安娜的老太太家中,企图玩一次守株待兔的游戏。但是,由于当天安娜太太去了一个广场跳舞,不耐烦的里德“负气出走”,还在临走前写了一首题目为“安娜,你为什么不回家”的19行诗。

直到被捕之前,里德的荒唐行径还是没有收敛半分,他将一个红色的信封寄到了警察局。而正是在这个信封当中,专家追踪到了有关里德个人信息的电子记录。

最后,布罗姆教授总结说:“可以看出,里德总是不断地吸引他人的注意,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晦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对于里德来说,他害怕遭到其他人的忽视,所以总是想要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类人在人格方面往往是软弱的,他们在感受到强压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屈服的意愿,而里德正是这样的人。”

至于咆哮方式的运用,布罗姆教授也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技巧:(1)咆哮就要歇斯底里

布罗姆教授指出,如果确立了使用咆哮式审讯来审讯囚犯,审讯者就需要加强自己的能量,“一怒到底”。

他表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浅尝辄止,审讯犯人也同样如此,如果嗓门不够洪亮,表情不够愤怒,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咆哮,因为这对犯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不彻底的狂怒会使整个场面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旦罪犯的感情没有被调动起来,那么对他而言,你现在的表现就像是在演戏。”

具体到里德的案子上,可以看到,出于强烈的痛恨,安东尼表现得无比愤怒,这种极致的咆哮使他在心理上占据了高地,并彻底征服了对手。(2)咆哮再果断一点

在冲着犯人咆哮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显得更加果断一些。对于这一点,布罗姆教授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NBA的篮球裁判们看上去很公平,明察秋毫,但实际上,他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判罚都是正确的。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时时刻刻看上去都无比坚定。”如果篮球裁判在做决定的时候显得犹豫不决,球员们就会怀疑“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他其实也不能确定”等,而这样就很容易让彼此互相猜疑。

其实,美国警察在审案的时候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在咆哮的时候总是显得无比自信、不容置疑,以至于每一个罪犯都因此而胆战心惊。经过一次又一次咆哮式审讯,罪犯最终缴械投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3)言之有物的咆哮才能造成持续的压力

在布罗姆教授看来,咆哮不是单纯的怒吼,而且怒吼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具体到里德的案子上,安东尼在咆哮的同时还举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物证,这对于罪犯的心理打击是非常有效果的。很显然,如果不是电子文件上的修改人记录和DNA化验结果,狡猾的里德是很难屈服的。3 只有强而有力的语言才能撕破对方的心理伪装“凭借强有力的语言攻势,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对手镇住,与此同时,自身取胜的概率也将会大大提高。”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常用来教导属下的名言。在他看来,语言攻势的力量绝对不容小觑,正所谓“话是拦路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人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他认为,即使是与自己熟悉的人交往,语言攻势也是同样重要的。比如,当一个人向你提出过分要求时,如果你选择沉默,那么对方很可能就会“蹬鼻子上脸”。此时,如果你对其进行语言上的攻势,用语言镇住他,就会使自己占据主动地位。对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如此,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在实战中就经常会对陌生人展开语言攻势,撕破对方的心理伪装,运用间谍心理战术让对手折服。

1964年的一天,纽约大街315号的一家珠宝店像往常一样营业,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使珠宝店险些遭到抢劫。这天下午,珠宝店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来购买珠宝首饰的人,正当珠宝店店员准备关门打烊时,从一辆白色林肯小轿车上下来两名戴黑色口罩的黑衣人,只见他们肩上背着一个黑色帆布袋,拿着手枪向珠宝店冲了过来。店员们意识到将会遭遇到抢劫,于是趁黑衣人不注意,一名店员便悄悄报了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黑衣人要求店员将珠宝装进其事先准备好的黑色帆布袋中,而店员为了等待警察的到来故意拖延时间。五分钟后,警车便停在了珠宝店前面,车上跳下一名警察,还有几个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两名黑衣人见到警察后,立即用枪顶住两名店员的头部,大声喊道:“你们不要过来,站在原地不要动,否则我们就要开枪了。”“你不要激动,我们马上退回去!”为了保护两名人质的安全,警察听从了两名黑衣人的话,退到了警车后面。

随后,一名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拿着一个喊话器对黑衣人喊道:“嘿,朋友,你晚上想吃法国菜吧?那么你就放下武器走出来,这样你才不会在监狱里待一辈子。”“闭嘴!”一名黑衣人喊道。“我们调动了37名联邦调查局特工,还有5名狙击手,如果你不想死在珠宝店,就赶快放下武器!”“退后,否则我就杀人质了。”其中一名黑衣人大声喊道。“好!我们马上退后。但是你不想吃法国菜了?即使你不想吃法国大餐,但是你的儿子想吃,你的老婆也想吃,甚至你的父母也想吃,如果你杀了人质,你就成了杀人犯,就得坐一辈子牢。你的儿子、老婆、父母也会为你感到耻辱,不要说法国菜,就连汉堡他们也不一定能吃得上了!”“闭嘴!闭嘴!”两名黑衣人此时显得特别激动,手中紧握的枪支也开始颤抖起来。“我给你们三分钟的考虑时间,一分钟后,联邦调查局的5名狙击手的枪就会对准你们的脑袋,随时会要了你们的小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