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1 14:21:47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频考点速记·高级中学试读:

前言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进入全国统考。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情况,中公教育教师资格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图书研发人员联合一线师资,不断研究考情,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特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了考试。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每个备考阶段的复习特点,推出了笔试教材系列、标准预测试卷系列、高频考点速记系列、真题大全系列、题库系列、考前命题预测试卷系列、面试系列图书。本系列考点速记具有以下特点:特色一 紧扣考纲突出重点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以最新考试大纲为依据,深入研究了近几年考试真题,总结出了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帮助考生抓住考试的核心内容,理解有思绪,作答有依据。特色二 体系健全巩固要点

本书设置了“高频考点提要”“考题再现”“精选考题预测”等栏目,为考生呈现了真题的考查特征及命题趋势,帮助考生巩固相关知识要点,做题有方向,挑战有希望。特色三 考点精练携带方便

本书针对考生需求,设计了64开版面,精练地讲述了每个考点,方便考生随身携带。版面设计活泼,双色印刷,彩色下划线标注重点,使考生复习有伙伴,记忆有方案。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本部分常考题型是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约占总分值的43%。考生要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并且能用这些知识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本教材含高频考点精讲课程,全面覆盖备考知识点听课地址:c.offcn.com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高频考点提要

掌握信息安全、信息获取的途径以及信息活动中的法律法规。理清信息、信息技术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不要混淆。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

高频考点速记一、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 普遍性。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只要有事物的地方就有信息的存在。

2.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3. 时效性。信息在特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否则是无效的,这是信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特性。

4.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才能呈现。

5. 可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离开了物质和能量作为载体,信息的传递就不可能实现。

6. 可共享。信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具有不守恒性和扩散性,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持有者来说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7. 可存储。信息可以通过系统的物质或能量状态的某种变化来存储。

8. 可加工处理。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被压缩、被处理和再利用。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是能够代替和延伸人的感官及大脑信息功能的技术。

考题再现【2013年下半年真题】人口普查时,社工上门登记人口信息的过程属于( )。A. 信息采集B. 信息编码C. 信息发布D. 信息交流【答案】A。解析:信息采集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三、信息安全(一)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二)信息安全三要素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包括:(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指网络信息不被泄泄泄泄泄泄泄泄泄泄泄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2)完整性(Integrity):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3)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考题再现【2014年上半年真题】请简要回答信息安全的三要素(CIA)。【参考答案】

信息安全的三要素包括:(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即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2)完整性(Integrity):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3)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四、获取信息的途径(一)信息获取的途径

途径一: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

途径二: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

途径三: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

途径四: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

途径五: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

途径六: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

途径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

途径八: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过程一:定位信息需求

★过程二:选择信息来源

★过程三: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过程四:保存信息(三)信息获取的工具

扫描仪:扫描图片,还可扫描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自动识别文字。

照相机:主要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数码相机还兼有摄像功能。

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

摄像机:主要可采集视频信息。

计算机:通过多种软件工具,可以把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考题再现【2014年上半年真题】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几类?【参考答案】

获取信息的途径:(1)利用人力直接获取信息;(2)利用设备来获取信息;(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获取信息;(4)通过阅读书籍资料获取信息;(5)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获取信息;(6)通过光盘等电子出版物获取信息;(7)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8)通过遥感遥测获取信息。

答案不局限于此,考生只要答得合理即可。第二节 信息技术活动的法律法规

高频考点速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精选)

法释〔2014〕11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4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8月21日

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4年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1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第七条 其发布的信息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主张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收到通知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通知内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因通知人的通知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错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被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通知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错误采取措施的网络用户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相应恢复措施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受技术条件限制无法恢复的除外。

第十五条 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者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的,应当与侵权的具体方式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侵权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网络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书等合理的方式执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精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9月6日法释〔2013〕21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

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规定,对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八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十条 本解释所称信息网络,包括以计算机、电视机、固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电子设备为终端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以及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精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已经1996年1月23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1996年2月1日(1996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5号发布,根据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的决定》修正)

第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以下简称国际联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二)互联网络,是指直接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单位,是指负责互联网络运行的单位。(三)接入网络,是指通过接入互联网络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接入单位,是指负责接入网络运行的单位。

第六条 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第七条 已经建立的互联网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调整后,分别由邮电部、电子工业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管理。新建互联网络,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同时触犯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联网,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考题再现

1. 【2014年下半年真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的分类,我国目前存在的网络类型是专业计算机信息网、企业计算机信息网及( )。A. 电信网B. 校园网C. 物联网D. 国际互联网【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国际联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及其他通过专线进行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

2. 【2014年下半年真题】“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出自于( )。A.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D.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答案】B。解析:《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 【2015年上半年真题】删除一条网贴,收费400至800元,短短4个月牟利28万余元。南京首例“黑客”有偿删帖案,2014年10月24日在玄武区法院宣判,杭州一家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周某获刑五年三个月,另一名参与者在校大学生谭某获刑五年。下列关于在校大学生谭某参与删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予以惩处B. 属于个人兴趣爱好,并不违法C. 这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并不违法D. 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不违法【答案】A。解析:有偿删帖是指某些公关公司主动出击搜寻政府、企业负面信息后,再通过相关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删帖,并支付一定费用。任何声称可收费删帖的行为均涉嫌违法欺诈。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1月21日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一项针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力度空前的专项整治行动。精选考题预测

1. 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B. 一本书就是信息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D. 报纸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2. 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是一种信息交流,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这说明信息具有( )。A. 传递性B. 载体依附性C. 共享性D. 真伪性

3. 下列哪种行为符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A. 利用网络公布他人隐私B. 利用网络歪曲他人私人信息C. 利用网络破坏他人计算机D. 删除自己计算机中不用的软件

4. “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这一叙述属于信息安全的( )要素。A. 保密性B. 完整性C. 可用性D. 真实性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阐述“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其中包括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 )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 )万元以上。A. 5,2B. 2,5C. 5,3D. 3,5

精选预测解析

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概念,收音机、一本书和一张报纸都属于物质或载体。

2. 【答案】C。解析:共享性指信息可以交流、沟通。

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安全的几大要素,题干所述正是完整性的概念,真实性不是信息安全的要素之一。

5. 【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中对于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第二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高频考点提要

本章内容主要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第一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及理念

高频考点速记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一)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考题再现【2015年下半年真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二)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三)人文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一)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第二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高频考点速记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三个特点

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2.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

3. 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

1.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2.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1)算法与程序设计(2)多媒体技术应用(3)网络技术应用(4)数据管理技术(5)人工智能初步

每个模块2学分。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并行设计,相对独立。

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两个。二、关于学业的认定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建议有兴趣或者理、工科取向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个学分,可以作为就业或高校招生的参考。三、标准体例说明

①内容标准:首先坚持灵活性。

②例子是对内容标准的提示,是对内容标准的进一步解释和具体说明。但例子仅仅是提示,不是内容标准的具体规定。另外,例子中内容的时效性往往较差,但例子中的思想和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

③活动建议用于启发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实施。第三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高频考点速记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二、学生的信息素养(1)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3)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4)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二)过程与方法

1.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2.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4.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精选考题预测

1. 简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2. 简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3. 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

精选预测解析

1. 【参考答案】(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2. 【参考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1)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2)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初步;每个模块2学分。

3. 【参考答案】(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3)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第三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高频考点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为教学理论,重点在于理解并能在现实教学中加以运用,试题一般以选择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题型出现,考查方式较灵活。第一节 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高频考点速记一、多元智能理论(一)多元智能的智力定义

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可把这些相互独立的智能划分为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构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构建的重要性。三、混合学习理论(一)混合学习理论的定义

把传统教与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根据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成绩最大。四、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即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高频考点速记一、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论阐述和比较分析,帮助研究者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寻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性。二、反思研究

定义: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结果的过程,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三、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学者或组织中成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为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讲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四、比较研究

对某类信息技术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精选考题预测

1. (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和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的。A. 多元智能理论B. 建构主义理论C. 混合学习理论D. 有效教学理论

2. ( )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个过程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A. 文献研究B. 反思研究C. 行动研究D. 比较研究

精选预测解析

1. 【答案】B。

2. 【答案】C。第四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高频考点提要

本章内容主要是信息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考试时常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第一节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高频考点速记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

考题再现【2014年下半年真题】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哪些?【参考答案】(1)感测技术。扩展感觉器官的功能。(2)通信技术。扩展传导神经的功能。(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扩展思维器官的功能。(4)控制技术。扩展效应器官的功能。二、计算机系统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考题再现【2013年上半年真题】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 RANB. RONC. CacheD. 外存储器【答案】D。解析:因为CPU速度快,而外存储器速度慢,内存的读写速度远远高于外存,所以CPU可以直接访问内存,高速缓存(Cache)是为了缓解内外存速度不一致而设计的,CPU可以直接访问高速缓存(Cache)。三、操作系统

考题再现【2015年上半年真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要查看系统中的隐藏文件,应在图2所示的“文件夹选项”对话框中选择( )。图2A. 显示系统文件夹的内容B. 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C. 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D. 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推荐)【答案】B。四、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计算机所能处理的数据通常可以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第二节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高频考点速记一、文本的加工与表达(一)文本的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方式

考题再现【2013年上半年真题】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学校运动会中的各项比赛成绩进行汇总并排序,这一过程是( )。A. 信息获取B. 信息加工C. 信息发布D. 信息存储【答案】B。解析:对成绩汇总排序显然是属于信息加工,因为汇总操作就是一种变形整理。(二)文本的基本操作二、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概念(二)表格的基本操作三、演示文稿的加工与表达第五章算法与程序设计高频考点提要

本章的考题形式也比较多变,可以出单项选择题,也可以以编程题的形式出现在简答题中。第一节 程序设计基础

高频考点速记一、程序语言(一)计算机语言

1.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1)机器语言:指一台计算机全部的指令集合。

最初的计算机语言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计算机能够认识的语言(二进制),就是机器语言。(2)汇编语言: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

由于计算机不认识这些符号,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3)高级语言经历了早期高级语言、结构化高级语言与面向对象语言。

考题再现【2013年下半年真题】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 )。A. 汇编语言B. 机器语言C. 高级语言D. 自然语言【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的是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比较。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指令(指令是用0和1组成的一串代码,它们有一定的位数,并分成若干段,各段的编码表示不同的含义)表达的计算机语言,能够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执行。

2. 常见的计算机语言(1)C语言

C语言的优点是运行效率高和接近机器语言。它特别适用于以下几种程序:

①对运行速度要求很高的程序;

②与操作系统内核关系密切的程序;

③必须在多个操作系统上移植的程序;

C语言的最大缺点是,在编程过程中,你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考虑与你要解决的问题完全无关且非常复杂的硬件资源管理问题。(2)C++

C++在80年代中期推出,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原意是作为C语言的取代者。

缺点:

①它也没有解决内存管理问题,虽然比C有所改善;

②标准化不成功。各个编译器都只支持自己选择的一个子集,导致跨平台性不如C;

③面向对象编程并没有带来多少优势,反而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比如厚重的胶合层和庞大的代码体积。(二)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运行

源程序:该程序的源代码形式[能通过编译、链接生成最终程序(一般是可执行文件)的源代码文件]。

目标程序:从源代码编译、链接生成的最终程序(一般是可执行文件)。

可执行程序:一种可在操作系统存储空间中浮动定位的可执行程序。

程序的编辑:编辑、修改程序的源代码。

程序的编译:用编译器将源代码文件编译生成供链接用的文件或可执行文件的过程。

程序的链接:用链接器将链接文件(编译生成的链接文件、链接库等)生成最终的目标程序的过程。

程序的运行:将程序装入内存执行的过程。(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 核心思想: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

2. 主要原则

自顶向下:程序设计时,应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

逐步细化: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作为过渡,逐步细化。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是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子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限制使用goto语句:取消goto语句后,程序易于理解、易于排错、容易维护,容易进行正确性证明。二、C语言基础知识(一)C语言程序的编制

编制的步骤:(1)编辑:把程序代码输入,交给计算机。(2)编译:把高级语言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语言,计算机只认识1和0,编译程序把人们熟悉的语言换成二进制形式。编译程序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工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检查和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3)链接:将编译产生的.obj文件和系统库连接装配成一个可以执行的程序。(4)运行:运行可执行程序文件。(二)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1. C的数据类型

C的数据类型包括整型、字符型、实型或浮点型(单精度和双精度)、枚举类型、数组类型、结构体类型、共用体类型、指针类型和空类型。

2. 常量与变量

常量,其值不可改变,符号常量名通常用大写。变量,其值可以改变,变量名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且第一个字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否则为不合法的变量名。变量在编译时为其分配相应存储单元。

3. 运算符和表达式

C运算符包括:

算数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位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条件运算符(?,:)

逗号运算符(,)

指针运算符(*,&)

求字节数(sizeof)

强制类型转换(类型)

下标运算符([])

逗号表达式的求解过程:先求解表达式1,再求解表达式2,整个表达式的值是表达式2的值。三、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1.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1)顺序结构:最基本、最普通的结构形式,按照程序中的语句行的先后顺序逐条执行。(2)选择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它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3)循环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

循环结构对应两类循环语句:先判断后执行的循环体称为当型循环结构,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的称为直到型循环结构。

2. 算法的描述方式(1)用流程图描述

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式,它使用一组预定义的符号来说明如何执行特定任务。流程图直观、清晰,更有利于人们设计与理解程序。流程图所使用的符号及含义

①顺序结构

各操作是按先后顺序执行的。它是最简单的一种基本结构。

②选择结构

又称分支结构。根据是否满足给定条件而从两组操作中选择执行一种操作。

③循环结构

又称重复结构。即在一定条件下,反复执行某一部分的操作。(2)自然语言描述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易理解,但书写繁琐,易引起歧义。(3)伪代码

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也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描述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

考题再现

1. 【2014年下半年真题】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功能是将键盘输入的非0数进行累加,当输入的数为0时则输出它们的和。则图中虚线部分的内容是( )。【答案】B。解析:本题的功能是让键盘输入的非0数进行累加,当输入的数为0时则输出它们的和。判断的条件用图形菱形表示。故选择B选项。

2. 【2015年上半年真题】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若输入的值是-5时,输出的结果为( )。A. -9B. -3C. 0D. 3【答案】D。解析:①A=-5,小于0,则A=-5+2,A=-3;

②A=-3,小于0,则A=-3+2,A=-1;

③A=-1,小于0,则A=-1+2,A=1;

④A=1,不小于0,则A=1×3,A=3。(二)C语言语句

C语句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表达式语句

表达式语句由表达式加上分号“;”组成。

其一般形式为:表达式;

执行表达式语句就是计算表达式的值。

y+z;加法运算语句,但计算结果不能保留,无实际意义;

i++;在使用i之后,使i的值加1;

++i;在使用i之前,先使i的值加1。

2. 函数调用语句

由函数名、实际参数加上分号“;”组成。其一般形式为:函数名(实际参数表);

执行函数语句就是调用函数体并把实际参数赋予函数定义中的形式参数,然后执行被调函数体中的语句,求取函数值。调用库函数,输出字符串。

3. 控制语句

控制语句用于控制程序的流程,以实现程序的各种结构方式。

它们由特定的语句定义符组成。C语言有九种控制语句。可分成以下三类:(1)条件判断语句

if语句、switch语句。(2)循环执行语句

do-while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3)转向语句

break语句、goto语句(此语句尽量少用,因为这不利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滥用它会使程序流程无规律、可读性差)、continue语句、return语句。

4. 复合语句

把多个语句用括号{}括起来组成的一个语句称复合语句。在程序中应把复合语句看成是单条语句,而不是多条语句。

复合语句内的各条语句都必须以分号“;”结尾;此外,在括号“}”外不能加分号。

5. 空语句

只有分号“;”组成的语句称为空语句。空语句是什么也不执行的语句。在程序中空语句可用来作空循环体。

6. 条件语句(1)if:条件语句;(2)else:条件语句否定分支(与if连用);(3)goto:无条件跳转语句。四、C语言的数组(一)一维数组

1.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为:类型说明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例如:int a[10];说明整型数组a,有10个元素

2. 一维数组的引用

数组元素的一般形式为:数组名[下标]

其中下标只能为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如为小数时,C编译将自动取整。

例如:a[5],a[i+j],a[i++]都是合法的数组元素。

3. 一维数组元素的初始化(1)在定义数组时,对数组元素赋初值

例如:int a[10]={0,1,2,3,4,5,6,7,8,9};(2)可以只给一部分元素赋初值

例如:

int a[10]={0,1,2,3,4};

表示只给数组的前5个元素赋初值,后5个元素的值,系统自动默认为0。(3)在对全部数组元素赋初值时,可以不指定数组长度

例如:

int a[5]={0,1,2,3,4};

可以改写为:int a[]={0,1,2,3,4}。(二)二维数组

1. 二维数组的定义方式

类型说明符数组名[常量表达式1][常量表达式2]

其中表达式1表示第一维下标的长度,表达式2表示第二维下标的长度;

例如:int a[2][3];

即定义了一个2行3列的整型数组。

2. 二维数组的引用

二维数组的元素也称为双下标变量,其表示的形式为:数组名[下标][下标]。其中下标应为整型常量或整型表达式。

例如:a[3][4]表示a数组第三行第四列的元素。

3. 二维数组元素的初始化

二维数组初始化也是在类型说明时给各下标变量赋以初值。二维数组可按行分段赋值,也可按行连续赋值。

例如对数组a[5][3]:(1)按行分段赋值可写为:

int a[5][3]={{80,75,92},{61,65,71},{59,63,70},{85,87,90},{76,77,85}};(2)按行连续赋值可写为:

int a[5][3]={80,75,92,61,65,71,59,63,70,85,87,90,76,77,85};

这两种赋初值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五、C语言函数(一)函数及函数的声明和定义

1. 函数是C源程序的基本模块,通过对函数模块的调用实现特定的功能

C语言中的函数相当于其他高级语言的子程序。C语言不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库函数,还允许用户建立自己定义的函数。

2. 无参函数的定义形式

类型标识符函数名()

{声明部分

语句

其中类型标识符和函数名称为函数头。类型标识符指明了本函数的类型,函数的类型实际上是函数返回值的类型。该类型标识符与前面介绍的各种说明符相同。函数名是由用户定义的标识符,函数名后有一个空括号,其中无参数,但括号不可少。

{}中的内容称为函数体。在函数体中的声明部分,是对函数体内部所用到的变量的类型说明。

3. 有参函数的定义形式

有参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如下:

类型标识符函数名(形式参数表列)

{声明部分

语句

有参函数比无参函数多了一个内容,即形式参数表列。在形参表中给出的参数称为形式参数,它们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变量,各参数之间用逗号间隔。在进行函数调用时,主调函数将赋予这些形式参数实际的值。形参既然是变量,必须在形参表中给出形参的类型说明。

例如,定义一个函数,用于求两个数中的大数,可写为:

int max(int a,int b)

if(a>b)return a;

else return b;

第一行说明max函数是一个整型函数,其返回的函数值是一个整数。形参为a,b,均为整型量。a,b的具体值是由主调函数在调用时传送过来的。在{}中的函数体内,除形参外没有使用其他变量,因此只有语句而没有声明部分。在max函数体中的return语句是把a(或b)的值作为函数的值返回给主调函数。有返回值函数中至少应有一个return语句。(二)函数的调用

1. 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

形参出现在函数定义中,在整个函数体内都可以使用,离开该函数则不能使用。实参出现在主调函数中,进入被调函数后,实参变量也不能使用。形参和实参的功能是作数据传送。发生函数调用时,主调函数把实参的值传送给被调函数的形参从而实现主调函数向被调函数的数据传送。

2.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与调用方式(1)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在程序中是通过对函数的调用来执行函数体的,其过程与其他语言的子程序调用相似。C语言中,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为:函数名(实际参数表)。

对无参函数调用时则无实际参数表。实际参数表中的参数可以是常数、变量或其他构造类型数据及表达式。各实参之间用逗号分隔。(2)函数调用的方式

在C语言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调用函数:

①函数表达式:函数作为表达式中的一项出现在表达式中,以函数返回值参与表达式的运算。这种方式要求函数是有返回值的。例如:z=max(x,y)是一个赋值表达式,把max的返回值赋予变量z。

②函数语句: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加上分号即构成函数语句。例如:printf("%d",a);scanf("%d",&b);都是以函数语句的方式调用函数。

③函数实参: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际参数出现。这种情况是把该函数的返回值作为实参进行传送,因此要求该函数必须是有返回值的。例如:printf("%d",max(x,y));即是把max调用的返回值又作为printf函数的实参来使用的。在函数调用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求值顺序的问题。所谓求值顺序是指实参表中各量是自左至右使用,还是自右至左使用。对此,各系统的规定不一定相同。六、指针类型(一)指针基本概念及应用

严格地说,一个指针是一个地址,是一个常量。而一个指针变量却可以被赋予不同的指针值,是变量。但常把指针变量简称为指针。为了避免混淆,我们约定:“指针”是指地址,是常量,“指针变量”是指取值为地址的变量。(二)指针变量的定义应用

1. 定义一个指针变量

对指针变量的定义包括三个内容:(1)指针类型说明,即定义变量为一个指针变量;(2)指针变量名;(3)变量值(指针)所指向的变量的数据类型。

其一般形式为:类型说明符*变量名;其中,*表示这是一个指针变量,变量名即为定义的指针变量名,类型说明符表示本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变量的数据类型。

2. 指针变量的引用

指针变量同普通变量一样,使用之前不仅要定义说明,而且必须赋予具体的值。未经赋值的指针变量不能使用,指针变量的赋值只能赋予地址,决不能赋予任何其他数据。在运用指针时有两个重要的运算符:(1)&:取地址运算符。(2)*:指针运算符(或称“间接访问”运算符)。

C语言中提供了地址运算符&来表示变量的地址。其一般形式为:&变量名;如&a表示变量a的地址,变量本身必须预先说明。设有指向整型变量的指针变量p,如要把整型变量a的地址赋予p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1)指针变量初始化的方法

int a;

int*p=&a;(2)赋值语句的方法

int a;

int*p;

p=&a;(三)指针与数组

指针变量的值是一个地址,那么这个地址不仅可以是变量的地址,也可以是其他数据结构的地址。通过访问指针变量取得的数组或函数的首地址,也就找到了该数组或函数。凡是出现数组、函数的地方都可以用一个指针变量来表示,只要该指针变量中赋予数组或函数的首地址即可。

定义一个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变量的方法,与以前介绍的指针变量相同。例如:

int a[10];/*定义a为包含10个整型数据的数组*/

int*p;/*定义p为指向整型变量的指针*/

p=&a[0]。第二节 VB语言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速记一、程序设计基础(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程序: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解决特定问题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命令序列的集合。

算法:广义上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狭义上指计算机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事件:事件是可以被控件识别的操作,如按下确定按钮,选择某个单选按钮或者复选框。

对象:具有特殊属性(数据)和行为方式(方法)的实体。Visual Basic中的对象可分为窗体和控件两大类。

属性:对象中的数据,就保存在属性中,它们是用来描述和反映对象特征的参数。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

方法:方法是属于对象的行为和动作,也可以理解为指使对象动作的命令。

流程图: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表示算法的图。

在流程图中,表示判断条件为真时的流程和表示条件为假时的流程,有时就在其左右流程线的上方分别标注“真”“假”或“T”“F”或“Y”“N”。(二)基本数据类型(三)变量和常量

1.变量(1)在Visual Basic中,变量的命名规则如下:

只能由字母、数字、汉字、下划线组成。

必须以字母或汉字开头,最后一个字符可以是类型说明符。

字符个数最多是255个。

不能用Visual Basic的关键字作为变量名。

不区分变量名和其他名字中字母的大小写,习惯上,符号常量一般用大写字母定义。(2)变量的声明

用Dim语句进行显式声明。

语句形式:Dim变量名[As类型]

如:Dim int X As integer

说明:

如果没有As类型,则默认为变体类型。

可在变量名后加类型符来代替As类型。如:Dim int X%

一条语句可以同时定义多个变量,但每个变量必须有自己的类型声明,类型声明不能共用。

字符串变量根据其存放的长度是否固定,定义方法不同。

定长字符串:Dim str A As String*10

表示最多存放10个字符,如果赋值不足10个,则右补空;若多于10个,则多余部分截去。

不定长字符串:Dim str A As String。最多可存放2NB个字符。

2.常量

其值在程序中保持不变的量。(1)直接常量

直接常量是指在程序代码中,以直接明显的形式给出的数据。

十进制:与数学上整数的表示法相同。

十六进制:以&H开头,后跟合法的十六进制整数。

八进制:以&O开头,后跟合法的八进制整数。(2)用户声明的符号常量

使用Const语句定义一个标识符,在程序中该标识符代表一个常量。

形式如下:Const符号常量名[As类型]=表达式。

如:Const PI=3.141 59(3)系统提供的常量

系统定义的常量位于对象库中,在对象浏览器中的Visual Basic(VB)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等对象库中列出了Visual Basic的常量。这些常量可以与应用程序的对象、方法、属性一起使用。

如:Form1.Windows State=Visual Basic Naximized,表示将窗口最大化。(四)运算符和表达式

1.运算符

运算符是表示实现某种运算的符号。Visual Basic中的运算符的分类:(1)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两边的操作数应该是数值型,若是数字字符或逻辑型,则自动转换为数值类型后再运算。(2)字符串运算符

&:通用连接运算符。忽略操作数的类型,强行将两操作数的值进行连接。

+:字符串连接运算符。

说明:连接符两旁的操作数不管是字符型还是数值型,系统先将操作数转换成字符,然后再连接

连接符两旁的操作数均为字符型;若均为数值型则进行算术加法运算;若一个为数字字符型,一个数值型,则自动将数字字符转换为数值,然后进行算术加;若一个为非数字字符型,一个数值型,则出错(3)关系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是双目运算符,作用是将两个操作数的大小进行比较。若关系成立,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