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了解希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2 14:39:41

点击下载

作者:澳大利亚LonelyPlanet公司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了解希腊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了解希腊试读:

今日希腊

希腊的恢复能力已经捉襟见肘,很多人对希腊未来在欧盟中的前景丧失希望,忧心忡忡。希腊经济的持续恶化冲击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工资和退休金被大幅削减,有新增税收,失业率打破纪录,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同时,成千上万希望穿过希腊前往欧洲其他地区的难民被关闭的边境拒之门外,引发了人道主义危机,希腊正努力与此做斗争。推荐阅读《有些事将要发生,等着瞧》(Christos Ikonomou,2016年)金融危机中不同人物的感人的短篇故事。《奥德赛》(荷马,公元前8世纪)在海神波塞冬的千般阻挠下,奥德修斯突破重围,重返故乡。《巫术师》(约翰·福尔斯,1966年)在虚构的Phraxos岛上发生的烧脑游戏。《爱上伊卡洛斯:在克里特岛人中的旅行》(Rory MacLean,2004年)一位旅行作家在伊卡洛斯造了一架飞机。《我眼中的希腊神和希腊人》(李成贵,2008年)一个熟悉、热爱希腊文化的中国记者眼中的希腊。最佳影片《斯巴达300勇士》(2007年)这部史诗巨制再现了斯巴达人的气概。《妈妈咪呀》(2008年)斯科派洛斯岛让阿巴合唱团的原声音乐更加美好。《纳瓦隆大炮》(1961年)在这部引人入胜的惊险片里,盟军战士进入被纳粹占领的希腊。《雪莉·瓦伦丁》(1989年)米科诺斯岛上的经典爱情电影。《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2001年)改编自Louis de Bernières的小说,背景是沦陷的希腊小岛。人口:1090万GDP:1750亿欧元外债:3370亿欧元通货膨胀率:1.6%人均收入:18,138欧元失业率:26.5%(2017年11月)每100个希腊人中信仰体系(占人口百分比)每平方公里人口数紧缩措施

从2009年起,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希腊提供了几十亿欧元的紧急救助计划,但提出了一系列附带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希腊政府执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工资,降低退休金。与此同时,失业率高达23%。

紧缩政策和生活水平下降加剧了希腊本身突出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现象—雅典人推崇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会在周末前往米科诺斯岛(Mykonos)短途旅行;而退休金被削减了40%的老年人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奋力抗争,这两类人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无家可归和自杀的人数以及一度极少的暴力犯罪行为都在增长,民众的愤怒情绪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引发了大量的示威活动,人们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屡见不鲜。在连年的经济管理不善面前,幻想破灭的希腊年轻人首当其冲—年轻人失业率高达46%,希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面临着惨淡的就业前景。一种绝望情绪在蔓延,这显然不是希腊人的生活方式。移民和政治避难

作为移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自2015年以来,有130万人为了寻找安全和更好的生活而来到这个国家,他们常期盼着能和在其他欧洲国家的家人重聚。绝大多数人来自阿富汗、伊拉克和非洲,经由防备松懈的土耳其边境和希腊的偏远岛屿涌入希腊。

2016年,欧盟和土耳其之间达成了协议,关闭了欧洲和希腊的边境,并计划将非法移民送回土耳其,以此阻止移民穿越海洋来到希腊。作为交换,欧盟决定提供给土耳其60亿欧元,让其解决难民危机。来到希腊岛屿的难民迅速减少了,有些岛屿在2015年一天会接纳多达5000人,到了2017年,到达这里的一天也就100多人。因此,在危险的渡海途中淹死的人数也大大减少。

然而,许多非政府组织和人道主义组织认为这个协议不仅不成功,反而让更多人受苦。迄今为止,被遣送回土耳其的难民不到1000人。许多逃离迫害的难民冒着危险乘船前往希腊,土耳其对他们来说不是可靠的选择。另一些人则被困在希腊,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62,000名难民正在等候处理。他们中超过14,000人身处东南部的岛屿,超过半数是妇女和儿童,许多人孤身一人。负荷过重的难民营的情况正急剧恶化,到处都有犯罪和虐待。伤害和抑郁的增加使得自杀未遂率随之增长。许多难民被困超过一年之久,花光了钱,丧失了希望。

尽管没有什么迹象表明难民的现状会波及游客,欧洲媒体对这些危机的报道仍使得一些东南部岛屿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有些许下跌。在希腊境内,经济衰退加剧了希腊人的仇外心理,激起了反移民集会和越发强烈的敌意,但希腊热情好客的传统培养了人们高尚的品格,这一表现在岛上尤为明显。尽管希腊人在财务问题上挣扎,但仍有许多人自发给移民提供食物和衣服,当地医生志愿照顾他们。人才流失

希腊一度萎缩的村庄最近迎来因贫穷导致的返乡潮。失业的专业人才、破产的商人与失业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回到岛上的老家,帮忙打理家族产业,通常是旅游业或农业。农业就业率的增长是这个时期的副产品,人们回归了希腊人的传统强项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受过教育、不到30岁的人也向欧洲其他地区、美国和澳大利亚移民、找工作。

历史

希腊是小亚细亚与欧洲互通的走廊,从古至今,希腊一直与邻国命运的起伏息息相关。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的扩张势不可挡,希腊险些被它吞并,幸好亚历山大大帝扭转了局势。之后,古希腊被罗马帝国击垮,但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这个国家再次复兴。希腊人的过人之处就是能吸收其他文化中的建筑与工艺元素为己所用,并将其提升到一种新高度。

史前

在哈尔基季基(Halkidiki)半岛的一处洞穴内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头骨,证实了希腊早在70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存在。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500年)的人类在品都斯山脉(Pindos)遗留下骨头和工具,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游牧部落,主要集中在土地肥沃的地区,即现在的色萨利(Thessaly)。农业在这里发展成熟,他们种植农作物,饲养绵羊和山羊,用黏土制作罐子、花瓶及崇拜的偶像的雕像。荷马的经典之作《伊利亚特》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充满诗意地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情节。其续作《奥德赛》讲述了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与其同伴在返回家乡途中的伟大冒险旅程。

艺术和文化遗产

古代文明

公元前3000年,人类的聚居部落已经发展成街道、广场和砖石住宅。印欧移民将青铜制造技术引入希腊,正是从那里孕育出卓越非凡的三大文明:基克拉泽斯文明、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基克拉泽斯文明是由从事渔业与农业的岛屿组成的一个集群,他们的社会培育出一种成熟的艺术气质。用帕罗斯岛(Parian)的大理石雕刻的雕像—著名的基克拉泽斯雕像,是最引人注目的遗产。基克拉泽斯群岛的雕塑家们雕刻的真人大小的大理石雕像(kouroi)十分精美,他们也因此闻名于世。

米诺斯文明是欧洲第一个先进文明,这个名字源于神话中克里特岛的统治者米诺斯国王(半牛半人的弥诺陶洛斯的继父)。辉煌的克诺索斯(Knossos)宫殿最初建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其壁画、通风井和污水排放系统,标志着人类告别新石器时代后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米诺斯人使用青铜工具建成了巨大的海上船只,横跨小亚细亚与北非。

然而是什么让这一伟大文明消亡,至今仍是个谜。是因为公元前1500年圣托里尼岛的锡拉火山(Thira)爆发,产生了大量火山灰并引起海啸,还是由于迈锡尼人的入侵?

米诺斯文明衰落之际,迈锡尼文明兴起(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它与若干内地城邦共同达到鼎盛时期,这些城邦有科林斯(Corinth)、梯林斯(Tiryns)和迈锡尼等。尚武的国王曾以武器来衡量自己的财富,现在,他们在戒备森严的坚固城堡里君临天下。泥板上的线形文字B(Linear B,希腊语言的一种形式,比荷马使用的伊奥尼亚希腊语要早500年)记载了商业活动。迈锡尼文明的遗产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华丽的黄金面具、精致的珠宝和金属饰品,其中的上乘之作收藏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中。腓力二世聘请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导师,教导十几岁的亚历山大。后者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受到极大的鼓舞。亚历山大一生都对艺术与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几何时期与古风时代

多利安是一个古老的希腊民族,在公元前11世纪或公元前12世纪,他们从北希腊侵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并在公元前8世纪扩张到了爱琴海岛屿、克里特岛等地。在与各地部族征战的过程中,他们掌控了迈锡尼王国并奴役当地居民。之后的400年常被称作希腊的黑暗时代。然而,多利安人引进了铁,还开发出一种新的风格复杂的陶器,上面装饰着醒目的几何图案。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开始信仰多神论,从而为宙斯与万神殿的十二主神奠定了基础。学者将基克拉泽斯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和晚期(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100年)。

随后是古风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希腊文化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文学、雕塑、戏剧、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也开始致力于学术探究。这次复兴与古典时期相重叠(两个时代经常被归为希腊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成果丰硕,包括希腊字母、荷马史诗、奥运会的发起以及德尔斐(Delphi)等中心圣地的修建。这些成就让希腊人获得了民族认同感,思想上充满活力。

约公元前800年,希腊已经分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邦,其中最强大的是阿尔戈斯(Argos)、雅典、科林斯、伊利斯(Elis)、斯巴达(Sparta)与锡韦[Thiva,底比斯(Thebes)]。大多数城邦废除了君主统治与贵族专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以重新分配财富并允许城市公民重新获得土地控制权。古典时代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希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一场关乎文化创造力的复兴。许多城邦经济改革力度加大,政治繁荣,思维敏锐度提升,文学和戏剧随之蓬勃发展,为悲剧戏剧做出重大贡献的埃斯库罗斯(Aeschylus)、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和索福克勒斯(Sophocles)以及用喜剧进行政治讽刺的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的许多思想如今仍能让人产生共鸣—人们如今讨论的许多问题,都是当年那些伟人曾辩论过的话题。此外,不要忘记还有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西方历史学之父)与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著述。I.F.斯东(IF Stone)的《苏格拉底的审判》(The Trial of Socrates)一书,从当代的视角审视柏拉图对哲学家苏格拉底生死问题的解读。

公元前490年,雅典在马拉松战役大败波斯,随后发展达到了顶峰,建立了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这是为了解放仍由波斯占领的城邦而结成的海上同盟。爱琴海和伊奥尼亚的许多城邦发誓效忠于雅典,并每年向同盟金库贡献船只,这些巨大的财富是其贫困的邻居斯巴达所无法匹敌的,雅典也因此转变为一个帝国。

公元前461年,伯里克利(Pericles)成为雅典领导人,他将同盟金库从提洛岛迁到雅典卫城,从中挪用资金在雅典修建更大的神庙,其中包括宏伟的帕台农神庙(Parthenon),在其他地方修建了包括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在内的诸多神庙。正是在这一古典时期,雕塑家们创作出风格更自然、更美观的大理石雕刻与青铜器,比如帕台农神庙中不朽的檐饰雕带,以及城市守护神雅典娜的雕像。

雅典在爱琴海的势力已无可撼动,便开始向西进一步扩张,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发生冲突。一系列的冲突和挑衅随后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汤姆·霍兰(Tom Holland)的《波斯战火》(Persian Fire)一书描述了敌对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故事,他们最后齐心协力地应对波斯威胁,内容惊心动魄。民主公元前594年,雅典最伟大的改革家梭伦(Solon)被任命为执政官,那时这个以航海为生的城邦仍掌握在贵族手中。梭伦的使命是缓解穷人与富人之间不断加剧的紧张关系,他取消一切债务,解放了因债务遭受奴役的人。梭伦还宣布在法律面前所有自由的雅典人一律平等,废除2袭特权,重组政治权力,并以财产为依据将雅典人划分为四个等级。虽然只有一、二等级的人有资格担任官职,但所有四个等级均有选举权和对立法的投票权。梭伦的改革一直被视为如今西方社会所奉行的民主制度的思想蓝图。

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雅典作为主要城邦,发展迅速,但同时意味着它严重依赖于从黑海进口的食品;而波斯帝国的向西扩张战略威胁着穿越小亚细亚的沿海贸易路线,这一路线具有战略意义。雅典支持小亚细亚波斯殖民地内的叛乱,点燃了波斯意欲摧毁雅典的战争导火索。波斯国王大流士(Darius)耗费5年时间镇压起义,下定决心要取得胜利。公元前490年,波斯派出2.5万人到达阿提卡(Attica),但在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以少胜多,仅派出1万人就击败了波斯大军。

公元前485年大流士去世后,他的儿子薛西斯(Xerxes)再次踏上了征服希腊的征程。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从海陆两面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约30个城邦齐聚商讨防御计划,这个同盟就是希腊联盟,由斯巴达指挥海陆盟军死守温泉关(Thermopylae),即如今的拉米亚(Lamia)附近,这是从北部进入希腊中部的主要通道。虽然希腊人数远远不敌波斯,但温泉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直到一名叛徒带波斯人从山上迂回进入后方,对后撤的希腊人展开攻击。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历史》(The Histories)记述了古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的冲突。它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记述历史事件的著作。

希腊人退回第二道防线—横跨科林斯地峡的一道土墙,而波斯人长驱直入,直扑雅典城,将其夷为平地。然而,波斯的海上战役并没有取得成功,希腊舰队操纵娴熟,更小、更灵活的战舰将波斯大船困在狭窄的萨拉米斯(Salamis)海域。薛西斯恨恨地回了波斯,留下将军马铎尼斯(Mardonius)去征服希腊。但结果适得其反:一年以后,希腊人在普拉提亚战役(Battle of Plataea)中彻底摧毁了波斯大军。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联盟是一个军事联合政府,由斯巴达进行铁腕统治,在政治上掌控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地区。雅典的日益扩张威胁到了斯巴达的霸权统治,随之而来的权力之争持续了近30年。

雅典支持科西拉岛(现在的科孚岛)对抗斯巴达强有力的盟友科林斯,这件事引发了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21年)。雅典明白在陆地上不可能击败斯巴达,所以撤回至坚固的城墙之内,并依靠其海军封锁了伯罗奔尼撒半岛。雅典在被围困期间损失惨重,瘟疫爆发,三分之一的人丧生,但雅典人一直固守城垣。最终,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封锁开始奏效,两个城邦进行休战谈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中,修昔底德描述了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与战争。

休战持续到公元前413年,当时斯巴达人前去援助西西里岛被雅典人围困了3年的锡拉库萨(Syracuse)。斯巴达人解除了雅典的围困,摧毁了雅典的舰队与军队。雅典又继续战斗了9年,才于公元前404年向斯巴达投降。科林斯敦促斯巴达彻底毁灭雅典,但斯巴达人认为雅典人曾从波斯手中解救过希腊,不宜处之过甚。为了削弱其势力,他们要求雅典交出全部舰队,废除提洛同盟并拆除雅典城至比雷埃夫斯(Piraeus)之间的城墙。马其顿的崛起与亚历山大大帝

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人开始走向衰落。斯巴达发起了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企图从波斯人手中夺回小亚细亚,这一行动使波斯将注意力转回希腊—波斯人与有着共同意愿的雅典和日益强大的底比斯(锡韦)建立同盟。斯巴达和底比斯之间的对抗以公元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Battle of Leuctra)告终,底比斯取得胜利,斯巴达第一次战败。斯巴达的影响力一落千丈,底比斯取代了它的地位。此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大逆转—雅典与斯巴达结盟。公元前362年,其联合军队在伯罗奔尼撒的曼提尼亚(Mantinea)与底比斯的军队交火,底比斯获胜,但首领被杀,底比斯的力量很快土崩瓦解。

这时主要城邦的政治影响力被明显削弱,无法对抗北方的新生力量马其顿(Macedon,现在写作Macedonia),它正在雄心勃勃的君主腓力二世(Philip Ⅱ)的统治下积蓄力量。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进军希腊,在喀罗尼亚战役(Battle of Chaeronea)中击败雅典与底比斯组成的联合军队。腓力二世通过承诺讨伐波斯说服所有城邦(斯巴达除外)宣誓效忠马其顿,标志着自治城邦体制开始走向终结。但在这场运动开始之前,腓力二世就被暗杀了,他年仅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6年成了君主。

腓力二世的去世成为导火索,这个帝国内一时叛乱四起,但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杀一儆百,很快平息了叛乱。他骑着黑色战马,总是身先士卒,因其作战时英勇、机智、勇于冒险而闻名于世。在底比斯恢复秩序后,他把注意力转向了波斯帝国,于公元前334年率领经验丰富的4万大军长驱直入,进军小亚细亚。他与波斯人进行了几次血战,成功地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在埃及,他自封法老并建立亚历山大城。为防止新征服的臣民将来造反,亚历山大让当地人与自己的士兵通婚。

亚历山大继续将他的统治向东延伸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的巴尔赫(Balkh)以及印度北部。他的伟大抱负是征服世界—在他看来,世界的尽头就在印度另一端的海岸,但由于常年战争,他的军队上了年纪且疲惫不堪。公元前324年,他被迫返回美索不达米亚,在巴比伦定居。次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逝,年仅33岁。他的将领们像秃鹫一般扑向这个帝国,他建立的帝国被瓜分为若干独立的王国,纷争不断。希腊南部诸城邦脱离马其顿的统治,联合起来结成埃托利亚同盟(Aetolian League,以德尔斐为中心)和亚该亚同盟(Achaean League,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雅典和斯巴达均未加入。亚历山大大帝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军事领袖之一。他从未打过败仗,30岁时他统治了最大的古代帝国之一,其疆域从希腊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山。

外族统治

罗马时代

当亚历山大大帝在东方建立庞大帝国的同时,罗马人已经将疆域拓展到西方,此时他们正迫不及待地要开始进军希腊。在经过多次冲突而未获成果之后,罗马最终于公元前168年在皮德纳战役(Battle of Pydna)中击败马其顿。

公元前146年,罗马击败亚该亚同盟,罗马执政官穆米乌斯(Mummius)为了惩罚反抗的科斯林人,摧毁了他们的城市。公元前86年,雅典在小亚细亚参加了一场注定失败的叛乱,以对抗罗马,这场叛乱的发起者是黑海地区的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Mithridates Ⅵ)。为了报复,罗马执政官苏拉(Sulla)入侵雅典并掠走其最有价值的雕塑。希腊成了希腊-罗马的亚该亚省,尽管理论上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但一些主要的希腊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治权。由于罗马人崇尚希腊文化,所以希腊仍然保留了其作为学术中心的地位。在几任罗马皇帝(即奥古斯都、尼禄和哈德良)的统治下,希腊度过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史称“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3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和十字军东征

250年,哥特人第一次入侵希腊,这一系列的入侵是由西哥特人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东哥特人先后进行的“大迁移”推动的,这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开始瓦解。

324年,为了解决这一地区的冲突,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Ⅰ)将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转移到拜占庭,这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座城市,被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虽然罗马此时已经开始走向最终的衰败,但这个基督教国家东部首都的财富和实力开始增长。在随后的几个世纪,拜占庭希腊持续受到来自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压力,但它还是保住了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的基督徒—法兰克十字军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十字军东征的明确使命是解放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地,但事实上,驱使他们的不仅是宗教热情,还有贪婪。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没有影响到东罗马帝国的区域,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3世纪早期)的领导者认为攻占君士坦丁堡比攻占耶路撒冷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并与支持十字军的威尼斯达成协议。

1204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被划分为多块领地,由自封的“拉丁王”(大部分是法兰克或西日耳曼人)统治。与此同时,威尼斯人也在希腊获得了立足之地。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他们掌握了希腊所有的关键港口,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当时称为摩里亚(Morea)]的迈索尼(Methoni)、科罗尼(Koroni)和莫奈姆瓦夏(Monemvasia),以及克里特岛,并成为地中海最富有、最强大的贸易者。

尽管处境不乐观,但拜占庭帝国依然没有灭亡。1259年,拜占庭皇帝米凯尔八世(Michael Ⅷ)夺回伯罗奔尼撒半岛,并将米斯特拉斯(Mystras)作为中心。许多杰出的拜占庭艺术家、建筑师、知识分子和哲学家聚集在这个城市,使拜占庭最后一次爆发出创造活力。1261年,米凯尔八世设法收回君士坦丁堡,但此时拜占庭帝国辉煌不再,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今天的塞浦路斯,分隔希腊和土耳其控制区的绿线(缓冲隔离线)区域是一座鬼城,如一片沉寂的沙漠,在那里,时钟从1974年就停止了摆动。希腊人仍能透过带刺的铁丝网分隔区窥视着对面—他们在那里出生又从那里被放逐,但不太可能重返了。奥斯曼统治

君士坦丁堡很快就面临来自东方更为严重的威胁。来自亚洲中部的塞尔柱突厥人最早在11世纪中叶出现在帝国东部边缘。奥斯曼人(奥斯曼一世的追随者,奥斯曼一世于1289~1326年在位)在突厥部落中占主导地位,取代了塞尔柱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人开始迅速开拓疆土,到15世纪中叶从四面八方侵扰拜占庭帝国。

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落入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希腊人称之为turkokratia)。希腊再次变成战场,这一次是土耳其和威尼斯人之间的争夺。最终,除伊奥尼亚群岛(仍由威尼斯人控制)外,希腊成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Süleyman the Magnificent,1520~1566年在位)的统治下达到顶峰。下一任君主塞利姆二世(Selim the Sot)于1570年占领塞浦路斯,但1574年他的逝世标志着领土迅猛扩张时期的结束。虽然经过25年的征战并最终于1669年攻占了克里特岛,但在此之后的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苏丹们无所作为,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败。

在为期3年的战争中(1685~1687年),威尼斯人驱逐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土耳其人,威尼斯军队一直打到雅典。战争期间,威尼斯的大炮击中了雅典卫城内的火药库,帕台农神庙遭到严重破坏。

1715年,奥斯曼帝国恢复统治,但再也没有恢复以往的权威。到了18世纪末,一批批的土耳其官员和贵族在希腊各处成立自治集团,对于应向君士坦丁堡的苏丹履行的义务只是草率对待,敷衍了事。此外,在苏丹宽松的领导下,一些希腊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有时还享有特殊的行政权力,他们中不乏颇具影响力的教会神职人员、富有的商人、地主或管理者,统治着希腊乡下地区的农民。但越来越多的希腊人渴望获得解放,其中不乏受过教育流亡海外的人。独立

1814年,三位商人A.察卡洛夫(Athanasios Tsakalof)、E.克桑索斯(Emmanuel Xanthos)和N.斯库发斯(Nikolaos Skoufas)创立了第一个希腊独立政党友谊社(Filiki Eteria)。这一地下组织成立的消息迅速传播。支持者认为武力是寻求独立解放的唯一有效手段,并为希腊战士慷慨捐款。希腊有欧洲最古老的清真寺。位于迪迪莫提霍(Didymotiho)的巴耶塞特清真寺(Bayezit’s Mosque)是由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于14世纪末建成的。

1821年3月25日,希腊人民发动独立战争,希腊本土及被占领的岛屿几乎同时爆发了起义。战争十分残酷,双方都犯下了暴行: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特里波利斯(Tripolitsa,今的黎波里)被攻占后,1.2万名土耳其居民遇害;土耳其为了报复,在小亚细亚进行了大屠杀,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发生在希俄斯岛(Chios)。

战况不断升级,一年之内希腊人夺取了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莫奈姆瓦夏、纳瓦里诺[Navarino,今皮洛斯(Pylos)]、纳夫普利翁(Nafplio)以及迈索隆吉翁(Messolongi)、雅典和底比斯的多处堡垒。1822年1月13日,希腊在埃皮扎夫罗斯(Epidavros)宣布独立。尤金·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的油画《希俄斯大屠杀》(The Massacre at Chios,1824年)的灵感来自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期间发生在小亚细亚的事件。这幅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国家的统治无法克服区域差异,这一冲突在1824年和1825年升级为内战。奥斯曼人乘虚而入,到1827年,土耳其人(及其埃及援兵)夺回了伯罗奔尼撒大部分地区以及迈索隆吉翁和雅典。此时西方国家进行干预,1827年10月,俄国、法国和英国海军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战(Battle of Navarino)中击沉土耳其和埃及的联合舰队。苏丹马哈茂德二世(Mahmud Ⅱ)不顾一切宣布“圣战”,导致俄国派遣军队进入巴尔干半岛与奥斯曼军队交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29年,俄国大军逼近君士坦丁堡,苏丹承认希腊独立并与俄国缔结《亚得里亚堡条约》(Treaty of Adrianople)。希腊在1830年被正式承认独立。

现代希腊

此时,希腊人一直忙于组织他们几年前就已宣布独立的国家。在1827年4月,希腊选出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Ioannis Kapodistrias)担任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他是科孚岛人,并曾担任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官。第一希腊共和国定都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纳夫普利翁。

然而,希腊仍然存在诸多纠纷。许多政党的权势被这个新国家削弱了,为了遏制他们不断上升的反抗势头,卡波季斯第亚斯曾下令囚禁一名Maniot首领。之后卡波季斯第亚斯在1831年遭到暗杀。

随后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英国、法国和俄国公然宣布希腊实施君主制,他们让非希腊籍、年仅17岁的巴伐利亚王子奥托(Otto)坐上王位,奥托在1833年1月抵达纳夫普利翁。这个新王国(根据1832年《伦敦条约》建立)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希腊中部、基克拉泽斯群岛和斯波拉泽斯群岛。

1834年迁都雅典后,人们发现国王奥托是个粗暴的统治者,把最显赫的官位都给了巴伐利亚亲信,疏远了独立战争中的元老们。到19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独立战争的中坚分子已被新一代从雅典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取代。诗人拜伦勋爵(Lord Byron)是许多支持希腊独立运动的志愿者之一,为推动希腊独立发挥了积极作用。拜伦于1824年去世,他对希腊独立战争所做的努力也戛然而止。伟大理想

希腊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伟大理想”)目的在于向分散在欧洲各地的希腊人宣示主权。在克里米亚冲突中,英法对希腊与俄国联合对抗奥斯曼帝国的前景感到不安,担心利益会受到损害,尤其是当1862年奥托国王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中被赶下台后。

1815年,英国渐渐对伊奥尼亚群岛施加影响(之前威尼斯人、俄国人和法国人打了一场政治“乒乓球”)。英国的确改善了群岛的基础设施,许多当地人也接受了英国人的习俗(比如下午茶和板球运动)。然而,希腊的独立运动给英国施加压力,要求返还主权,于是在1864年,英国人离开伊奥尼亚群岛。与此同时,英国将希腊王位交给年轻的丹麦王子威廉(Prince William),他于1863年加冕为国王乔治一世(George Ⅰ),并于1864年颁布新宪法,赋予民选代表的政治权利,随后开始了长达50年的稳定统治。

1881年,俄国-土耳其战争结束后,希腊获得伊庇鲁斯(Epiros)部分地区与色萨利。1897年,希腊试图从北方攻击土耳其,从而统一克里特岛(这里一直在为从奥斯曼统治中解放出来而不断斗争),但是惨遭失败。这一战消耗掉希腊大量资源,由于大国的及时外交干预,土耳其才没有攻下雅典。

克里特岛被置于国际管理之下,但是该岛的政府逐渐被转交给希腊。1905年,克里特议会领袖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Eleftherios Venizelos)宣布克里特岛与希腊统一,在1913年被国际法所认可。韦尼泽洛斯在1910年成为希腊总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士麦那

1913年3月,国王乔治被暗杀,乔治的儿子康斯坦丁(Constantine)继承王位。康斯坦丁与德国皇帝的妹妹结婚,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坚持希腊保持中立。随着战争拖延日久,协约国(英、法、俄)不断给希腊施加压力,要求希腊与他们联手对抗德国和土耳其,作为回报,他们承诺在小亚细亚做出让步。总理韦尼泽洛斯支持协约国,因此与国王出现分歧。1917年6月国王离开希腊,他的二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他更听从协约国的要求。

希腊军队作为协约国一方战绩卓著,但当1918年战争结束后,小亚细亚的应许之地却没了着落。韦尼泽洛斯于是领导了一次外交活动以进一步促成此事,在协约国默许下,他打着保护50万希腊人的旗号,在1919年5月将军队派往士麦那[Smyrna,今土耳其伊兹密尔(İzmir)]。小亚细亚似乎势在必得,韦尼泽洛斯命令其军队继续前进,到1921年9月,他们已经逼近安卡拉。这时,外国势力逐渐地不再支持韦尼泽洛斯,穆斯塔法·凯末尔(Mustafa Kemal,后来的阿塔图尔克)指挥土耳其军队阻止了希腊军队的进攻。希腊军队撤退,但士麦那在1922年沦陷,当地上万名希腊居民丧生。

这些敌对行动的结果是1923年7月《洛桑条约》(Treaty of Lausanne)的签订,条约规定土耳其收回东色雷斯(Thrace)、伊姆雷斯岛(Imvros)和特内多斯岛(Tenedos),而意大利则继续管辖多德卡尼斯群岛(Dodecanese,1912年临时掌管并一直持续到1947年)。

该条约还呼吁希腊和土耳其之间进行人口交换,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近150万希腊人离开土耳其,近40万土耳其人离开希腊,这次人口交换给希腊经济造成巨大压力,民众苦不堪言。许多希腊人放弃了小亚细亚优越的生活,移居到雅典和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的棚户区,生活极端贫困。巴尔干战争到了20世纪初期,尽管奥斯曼帝国已是在垂死挣扎,但仍坚守马其顿。新成立的巴尔干国家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以及希腊一直觊觎此地,导致巴尔干战争爆发(1912年和1913年)。战争的结果是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Treaty of Bucharest,1913年8月),大大扩张了希腊领土(同时获得了丰富的农业资源),它的边界线如今包括马其顿南部,其中包括塞萨洛尼基,这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在巴尔干贸易路线中处于战略性位置,除此之外还有色雷斯部分地区、伊庇鲁斯另一大片地区、东北爱琴群岛。1924~1935年共和国时期

从土耳其来的希腊难民恰巧赶上希腊空前的政治动荡时期,他们的到来加剧了希腊的危机。1920年,国王亚历山大因被猴子咬伤去世,他的父亲康斯坦丁复位。但随之而来的政治危机加重,士麦那被攻占后,康斯坦丁退位(再次),他的长子继位成为乔治二世,但他敌不过在战后夺取政权的军官集团。1924年3月,共和国在一连串的政变与反政变中宣告成立。

韦尼泽洛斯在1928年重掌大权后开始实施一项稳定措施。他奉行经济与教育改革政策,但大萧条阻碍了改革的进展。韦尼泽洛斯领导的反保皇派自由党面临着来自立宪派人民党日益严峻的挑战,最终以1933年3月的选举失败而告终。韦尼泽洛斯和他的支持者在1935年3月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那时新政府正在准备复辟君主制。韦尼泽洛斯被流放到巴黎,一年后在那里去世。1935年11月,国王乔治二世复位,他任命右翼将军扬尼斯·梅塔克萨斯(Ioannis Metaxas)为总理。9个月后,梅塔克萨斯在国王的默许下实行独裁,许多人认为他所谓的防止共产党煽动共和党政变只是托词。1942年11月25日,希腊抵抗组织联盟在英国的帮助下,炸毁了希腊中部拉米亚(Lamia)附近的戈尔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铁路桥,切断了德军补给线,令其几个星期无法通行。第二次世界大战

梅塔克萨斯的宏大愿景是以古希腊和拜占庭时期的辉煌历史为基础,创建乌托邦式的“第三希腊文明”,但他创建的实际上更像是希腊版的第三帝国。他将敌对者流放或监禁,取缔工会和新近成立的希腊共产党(Kommounistiko Komma Elladas,简称KKE),实施新闻审查制度,创建了秘密警察部队,并发动法西斯式的青年运动。但让梅塔克萨斯最出名的事件是他对墨索里尼发出的最后通牒(要求允许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进入希腊)给予的答复“不”(ohi),因此维护了希腊严格的中立政策。意大利入侵希腊,但希腊人把他们赶入了阿尔巴尼亚。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先决条件是其在巴尔干半岛南部的侧翼能够安全。英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询问梅塔克萨斯他们的军队是否能够登陆希腊,然而英国人得到的答复与意大利人是相同的。但梅塔克萨斯在1941年1月突然去世,国王任命亚历山德罗斯·科里齐斯(Alexandros Koryzis)接替梅塔克萨斯,新任总理胆小怕事,同意英军登陆希腊。1941年4月6日,德国军队入侵希腊,科里齐斯自杀。纳粹大军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希腊、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守方军队,短短几周内整个国家就被纳粹占领。被占领期间,平民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许多人死于饥饿。纳粹军队围捕了半数以上的犹太人,并将他们运送到死亡集中营。

但是希腊的抵抗运动也此起彼伏。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抵抗组织有三个:希腊人民解放军(简称ELAS)、左翼的国家解放阵线(简称EAM)和国家共和右翼的希腊联盟(简称EDES)。这些组织之间的斗争和他们对抗德国人时一样残忍,常常给希腊平民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1944年10月德国人开始撤出希腊,但共产主义和君主立宪派的抵抗组织仍在自相残杀。马克·马佐(Mark Mazower)撰写的《希特勒统治下的希腊:被占之时,1941~1944年》(Inside Hitler’s Greece: The Experience of Occupation,1941-44),深入而全面地讲述了纳粹占领下的希腊以及抵抗运动的兴起。内战

1944年底,保皇党、共和党和共产党人由于党内分歧产生分化,展开了一场控制权的争夺战。英国支持下的临时政府难以维持:左翼党派以造反相威胁,而英国正努力阻止共产党进一步将已获得的权力合法化,并增加自己恢复希腊君主政体的筹码。

在1944年12月3日,警察向在雅典宪法广场(Plateia Syntagmatos)进行示威活动的共产主义者开枪,造成28人死亡。随后的6个星期里,左右翼展开斗争,这次事件被称为“十二月事件”(Dekemvriana),标志着第一轮希腊内战开始。英国军队进行干预,并阻止希腊人民解放军和国家解放阵线联军取得胜利。

1945年2月,政府与共产党以和解为目的的正式谈判彻底失败,之后摩擦不断。无论是何种政治立场,许多平民都受到左翼团体、军队和无耻的右翼治安委员会的残忍报复。保皇党赢得了1946年3月的选举(共产党人抵制失败),9月的全民公投(被广泛认为是一次舞弊行为)使乔治二世复位。尼古拉斯·盖奇(Nicholas Gage)撰写的畅销书《艾莱尼》(Eleni)讲述了盖奇一家人在利亚村庄生活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希腊内战期间导致盖奇母亲被共产主义游击队处死的相关事件。

10月,左翼希腊民主军(DSE)成立,重新开始反对君主制及其英国支持者的斗争。在马科斯·瓦菲阿迪斯(Markos Vafiadis)的领导下,希腊民主军迅速占领希腊北部与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边境的大片土地。

1947年美国介入,内战升级,逐渐演变成为新一轮冷战的战场。共产主义被宣布为非法,政府推出臭名昭著的“政治忠诚证书”(Certificate of Political Reliability,1962年之前一直沿用)—表明该文件持有人不是左翼支持者,没有这个证书的希腊人既无法进行投票也几乎不可能找到工作。美国的援助并没有改善当地局势,北部源源不断地为希腊民主军提供帮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直接援助,苏联通过巴尔干国家间接地进行援助),到1947年年末,希腊民主军已控制大陆大片地区以及克里特岛、希俄斯岛和莱斯沃斯岛(Lesvos)部分地区。战斗一直延续到1949年10月,南斯拉夫与苏联产生矛盾并切断了希腊民主军的补给线。

内战让希腊在政治和经济上均遭到重创。在3年残酷内战期间死去的希腊人比“二战”期间丧生的人数还要多,25万人无家可归。绝望导致大量人口外流,近百万希腊人移居国外以寻求更好的生活,主要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战后重建

一系列的联盟均失败后,1952年希腊的选举制度改为多数投票制,这将共产党排除在未来政府之外。1952年11月,右翼党派希腊阵线(Ellinikos Synagermos)在大选中获胜,主席亚历山大·帕帕戈斯(Alexander Papagos,内战时期担任陆军元帅)一直掌权,直到1955年去世,他的职务由康斯坦丁·卡拉马里斯(Konstandinos Karamanlis)接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就是希腊王室的成员—他于1921年出生在科孚岛,是希腊和丹麦王子。希腊前国王康斯坦丁是威廉王子的教父和查尔斯王子的第三个堂兄。康斯坦丁和他的家庭在伦敦过了46年流亡生活,于2013年返回雅典。

希腊于1952年加入北约,第二年美国获得了在此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为了继续支持反共政府,美国给予希腊慷慨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1958年,乔治乌·帕潘德里欧(Georgios Papandreou)成立了由多方面代表参与的中间联盟(Enosi Kentrou,简称EK),但1961年选举的获胜者是国家激进联盟(Ethniki Rizospastiki Enosis,简称ERE)—卡拉马里斯为希腊阵线取的新名字,这是其连续第三次掌权。帕潘德里欧指控国家激进联盟选票舞弊,随后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1963年5月格里戈里·拉马布拉克(Grigoris Lambrakis)被谋杀,他是共产主义联合民主左派(简称EDA)的代表。卡拉马里斯无法接受这一切,他宣布辞职,后定居于巴黎。

中间联盟最终于1964年2月上台,帕潘德里欧抓紧时间实施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他释放政治犯,允许流亡者回到希腊,降低所得税和国防预算,增加社会服务与教育开支。军政府、君主制和民主制

帕潘德里欧对左派的宽容令希腊政界一片混乱,以乔治斯·帕帕佐普洛斯(Georgios Papadopoulos)和斯蒂利亚诺斯·帕塔克斯(Stylianos Patakos)为首的一群陆军上校在1967年4月21日发动政变。他们建立了军政府,帕帕佐普洛斯担任总理。国王康斯坦丁在12月试图发动反政变,但以失败告终。之后他逃往罗马,后来又去了伦敦。

军政府宣布戒严,取缔政党和工会组织,实施审查和监禁,对成千上万持不同政见者进行拷打并流放。1972年6月,帕帕佐普洛斯宣布希腊为共和国,自己担任总统。Vassilis Vassilikos的小说Z描述了1963年拉马布拉克遭受政治谋杀的事件,该小说之后被拍成电影,备受赞誉。

1973年11月17日,坦克冲进雅典理工学院(科技大学),以镇压反对美国扶持的军政府的学生。虽然伤亡人数仍存在争议(据说有20余名学生死亡,数百人受伤),但这一行径为军政府敲响了丧钟。

军政府的独裁统治瓦解,卡拉马里斯被从巴黎召回就职,他的新民主党在1974年11月的选举中战胜安德烈亚斯·帕潘德里欧(Andreas Papandreou,乔治乌·帕潘德里欧的儿子)领导的新成立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PASOK),以多数票当选。在一项公民投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