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元《旅游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19:31:1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天元《旅游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李天元《旅游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1 复习笔记

一、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1.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1)三次社会大分工,为人们开展旅行活动创造了条件。

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出现分工。在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之间萌发了为生活所需而彼此易货的现象,但并不普及。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劳动剩余物增多,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必要交换其劳动产品。生产产品的主要目的发展为交换。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开始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阶级。(2)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人类真正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是由于产品交换和贸易经商的需要促发出现的一种经济活动,而以奴隶主为主的消遣度假活动,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的外出旅行虽然存在,但因数量极少并不具有社会意义。

古罗马帝国的旅行发展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在古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农业、矿业、手工业、运输业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兴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在客观上为民间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同时,在各条大道的沿途,旅店和客栈也在最初官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跨国界的远程旅行基本都是商人的经商之旅,商人以贩运粮食、酒、油、铅、锡和陶器等基本生活物资为主,“丝绸之路”便是古代经商旅行留下的典型。

在中国,商代以其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之商人阶级对生产和流通的促进,使得以贸易经商为主要目的旅行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交通运输手段方面,发明于夏代的舟车到了商代时变得更为普及,牛、马等大牲畜也被普遍用于交通运输。旅行条件的改善使得当时商人的足迹遍布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4.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1)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

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依然以商旅为主。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分为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

水路运输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其中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开凿贯通了沟通华北与江南的运河网。随后唐、宋、元、明、清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扩充和完善了运河渠道。水路交通的发展虽然系历代政府的漕运政策所致,但客观上也便利了民间利用水路旅行往来。

陆路交通最为著名的是秦朝“驰道”和“直道”的建设,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扩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便利条件。在这一时期中,除众多的商务旅行外,还有以隋炀帝和清乾隆帝为代表的帝王巡游,以诗坛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李时珍为代表的科考旅行等,都可谓其中的典型。(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

①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已进入倒退阶段,直接原因有如下三点:

a.各地间的贸易量缩小,商务旅行者人数急剧减少。

b.罗马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因不再有人管理而日渐破损,行路已不再方便。

c.道路沿途盗匪横生,旅行安全不复存在。

②另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a.在社会层面,构成人口主体的农民大部分都是农奴,没有外出旅行的自由。

b.在经济层面,以自然经济为主,工商业落败,交换活动很少,城市衰落。

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复苏,朝觐旅行或宗教旅行成为当时旅行的典型。随后,从16世纪中叶起,温泉旅行逐渐兴起成为时尚。同时,以教育和社会考察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展,并在18世纪进入高潮,即欧洲旅游发展史上有名的“大游学”(grand tour)。

5.19世纪以前旅行活动发展的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便会扩大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2)在这一时期中,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者始终是商务旅行。(3)在这一时期中,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这些特权阶层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一般民众很少有能力参加这类旅行活动。

二、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到19世纪时,旅行活动的发展在性质上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超过了传统商务旅行的规模。并出现了英文中的“旅游(活动)”(tourism)和“旅游者”(tourist)等词汇。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1)产业革命,即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于l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产业革命在英国基本完成。美、法、德、日等国的产业革命也都在19世纪内先后完成。(2)这场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性影响:

①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人们希望适时摆脱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从而产生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因此,工作和生活地点方面的变化对当时旅游活动的扩大发展是重要的刺激因素。

②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人们从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转为枯燥、重复的机器大工业劳动。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地要求休假,以便能够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因此成为促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原因。

③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a.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使社会生产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在财力和时间条件方面有能力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这是当时消遣性旅游活动的规模得以超过传统商务旅行的直接原因。

b.产业革命也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有可能在增加工资和实行带薪休假等方面做出让步。

④产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

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从而成为推动近代旅游活动规模扩大的技术原因。

2.交通技术的发展与旅游活动的铁路时代(1)轮船交通的发展

①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一新技术很快就应用于开发和制造新的交通运输工具。

②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开始问世,其应用范围只限于内河航运。

③19世纪后,蒸汽动力轮船在运输中的应用迅速普及和发展。(2)铁路交通的发展

l825年,享有“铁路之父”之称的乔治·史蒂文森在英国主持建造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此后,英国各地的铁路建设开始迅速发展。(3)轮船,火车同以公共马车为代表的传统运输手段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点。

①旅行费用低廉。这使得更多的人有能力支付铁路旅行费用,从而有助于扩大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

②旅行速度加快。旅行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外出旅行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增大了人们抽时间外出旅游的可能。

③运载能力提高。新兴旅行方式的出现在技术上使大规模的外出旅游成为可能。

④通达范围增大。随着铁路运输网的不断扩展,加之旅行时间的节省,从而使得人们旅行外出的地域范围得以增大。

3.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开端

随着产业革命的成功带来的社会经济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有意外出旅行,但又顾虑旅程中可能存在困难。为适应和满足这种社会需求,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 1808--1892)率先尝试设立一种新的业务组织,从而开创了旅游经营的先河。(1)托马斯·库克1841年的创举

①活动内容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参与人数达570人的大规模团体旅游活动,从英格兰中部城市莱斯特(Leicester)出发,前往12英里之外的拉夫堡市(Loughborough)参加禁酒示威游行大会。

②活动意义

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首例的团体火车旅游,并被看做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③活动特点

a.参加者的公众性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来自各行各业,而且涉及众多的社会阶层。人们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为团体,随着这次活动的结束而四散离去,不再有什么经常性的联系。

b.由专人领队和陪同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做了周密的策划和筹备工作,而且在整个旅程活动中从始至终率队和陪同。

c.团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其后也非常罕见。(2)托马斯·库克首次商业性的组团活动

①活动内容

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团体观光旅游。这次团体旅游的活动线路是从英格兰中部的莱斯特出发,最终目的地是西部港口城市利物浦(Liverpool),全程活动历时一周,组团规模为350人。

②活动特点

a.纯商业性目的。托马斯·库克根据经验认识到旅游市场需求已经形成规模,商业性经营时机已经成熟。

b.历时一周的长途过夜旅游。打破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形式。

c.解决住宿问题。在筹备和安排这次活动期间,托马斯·库克沿计划线路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以便确定旅游全程的各个停留地点和游览内容,特别是了解这些停留地点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廉价住宿设施。

d.编写了《利物浦之行手册》。这是世界上首例这种题材的旅游指南手册。

e.聘用地方导游。这是组团旅行社聘用地方导游的最早先例。

③1841年与1845年两次活动的不同之处

a.性质不同。前者是托马斯··库克尽义务的社会活动,后者则是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

b.目的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旨在参加禁酒示威活动,后者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了消遣和观光。

c.组织工作内容不同。前者托马斯·库克只是负责组团和领队护送,后者则涉及了旅行社业务的全部基本工作,从考察线路、组织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组团、直至旅行团的全程管理。开创了旅行社组团业务的基本模式。

④活动意义

为其以后在1865年正式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进行的实际业务预演。(3)其他方面的创新

①托马斯·库克曾于1855年组团去法国参观巴黎世博会,旅行团在巴黎停留和游览4天,全程实行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②托马斯·库克创造了一种代金券。旅游者持此券可在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有合作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及其他旅游服务企业中代替现金用于支付,并可凭此券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这一早期“旅行支票”的推出不仅方便游客使用,增加了外出旅游的安全度,而且开创了旅行支票这一金融业务的先河。

③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三、现代旅游的兴起

1.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1)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2)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需求规模的增长无疑会起到现实的推动作用。(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除传统的铁路、轮船旅行方式外,汽车和飞机也逐渐发展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有效地缩短了旅程的时间距离,从而在技术上推动了旅游需求的发育和增长。(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战后,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劳动者争取带薪休假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基础,从而使带薪休假制度的普及以及带薪假期天数的增加成为可能,为更多人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所需的闲暇时间。(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这使得人们日益要求摆脱身心压力,适时“充电”。这一情况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6)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之外的其他地区乃至对其他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助长了对有关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7)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8)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为发展该地的旅游业,特别是为了吸引和便利旅游者来访而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认识上述这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在另一方面,通过认识这些因素,我们还应注意加以领悟的是,这些因素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推动因素,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影响今后旅游活动将会如何发展的重要因素。换言之,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在今后时期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我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发展。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答: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是因为人类的迁移活动是因某些自然因素的逼迫(如气候的变化或天灾的影响),或某种人为因素的威胁(如战争、杀戮)而被迫进行的,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而且,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主观上也难有外出旅行的意愿。

综上所述,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这些迁移活动的开展并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答:随着社会分工的进行,人们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开始交换其劳动产品。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由此带来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易货的品种范围和数量得以扩大,并且逐渐发展为很多产品的主要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因此,交换很快便演变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商人阶级为了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便因此而产生。

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是出于消遣或度假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3.近代以前旅行活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近代以前的旅行活动并不普遍,且开展的范围比较小,参与的人群属于小众型,旅游的目的比较单一,具体表现如下:(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的时期,旅行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便会扩大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2)在这一时期中,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者始终是商务旅行。(3)在这一时期中,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这些特权阶层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的消遣旅行活动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一般民众很少有能力参加这类旅行活动。

4.产业革命的完成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

答:产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巨大革命,又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对当时旅游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性影响:(1)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地点从乡村转移到了工业城市。这一变化最终导致人们希望适时摆脱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和拥挤嘈杂的环境压力,从而产生对回归自然的追求。因此,工作和生活地点方面的变化对当时旅游活动的扩大发展是重要的刺激因素。(2)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人们从忙闲有致的多样性农业劳动,转为枯燥、重复的机器大工业劳动。这一变化促使人们强烈地要求休假,以便能够获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因此成为促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重要原因。(3)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①产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使社会生产的财富越来越多地流向了资产阶级,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在财力和时间条件方面有能力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这是当时消遣性旅游活动的规模得以超过传统商务旅行的直接原因。

②产业革命也造就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工人阶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有可能在增加工资和实行带薪休假等方面做出让步。(4)产业革命推动技术进步

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从而成为推动近代旅游活动规模扩大的技术原因。

5.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因为托马斯·库克开展旅游业务方面的很多首创都对后来的旅游业务经营,特别是对旅行社业务的经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他在世界旅游业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1)托马斯·库克1841年的创举

①活动内容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参与人数达570人的大规模团体旅游活动,从英格兰中部城市莱斯特(Leicester)出发,前往12英里之外的拉夫堡市(Loughborough)参加禁酒示威游行大会。

②活动意义

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首例的团体火车旅游,并被看做是近代旅游业开端的标志。

③活动特点

a.参加者的公众性

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来自各行各业,而且涉及众多的社会阶层。人们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为团体,随着这次活动的结束而四散离去,不再有什么经常性的联系。

b.由专人领队和陪同

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做了周密的策划和筹备工作,而且在整个旅程活动中从始至终率队和陪同。

c.团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大不仅在当时是空前的,而且其后也非常罕见。(2)托马斯·库克首次商业性的组团活动

①活动内容

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出于商业性目的组织了一次团体观光旅游。这次团体旅游的活动线路是从英格兰中部的莱斯特出发,最终目的地是西部港口城市利物浦(Liverpool),全程活动历时一周,组团规模为350人。

②活动特点

a.纯商业性目的。托马斯·库克根据经验认识到旅游市场需求已经形成规模,商业性经营时机已经成熟。

b.历时一周的长途过夜旅游。打破了当日往返的一日游形式。

c.解决住宿问题。在筹备和安排这次活动期间,托马斯·库克沿计划线路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以便确定旅游全程的各个停留地点和游览内容,特别是了解这些停留地点是否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廉价住宿设施。

d.编写了《利物浦之行手册》。这是世界上首例这种题材的旅游指南手册。

e.聘用地方导游。这是组团旅行社聘用地方导游的最早先例。

③1841年与1845年两次活动的不同之处

a.性质不同。前者是托马斯··库克尽义务的社会活动,后者则是有意识的商业性活动。

b.目的不同。前者的主要目的旨在参加禁酒示威活动,后者的目的则完全是为了消遣和观光。

c.组织工作内容不同。前者托马斯·库克只是负责组团和领队护送,后者则涉及了旅行社业务的全部基本工作,从考察线路、组织产品、广告宣传、销售组团、直至旅行团的全程管理。开创了旅行社组团业务的基本模式。

④活动意义

为其以后在1865年正式创办“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进行的实际业务预演。(3)其他方面的创新

①托马斯·库克曾于1855年组团去法国参观巴黎世博会,旅行团在巴黎停留和游览4天,全程实行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游。

②托马斯·库克创造了一种代金券。旅游者持此券可在与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有合作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及其他旅游服务企业中代替现金用于支付,并可凭此券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这一早期“旅行支票”的推出不仅方便游客使用,增加了外出旅游的安全度,而且开创了旅行支票这一金融业务的先河。

③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需求的规模何以会迅速增长?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需求的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为:

①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

②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需求规模的增长无疑会起到现实的推动作用。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除传统的铁路、轮船旅行方式外,汽车和飞机也逐渐发展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这有效地缩短了旅程的时间距离,从而在技术上推动了旅游需求的发育和增长。

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战后,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劳动者争取带薪休假的斗争提供了成功的基础,从而使带薪休假制度的普及以及带薪假期天数的增加成为可能,为更多人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所需的闲暇时间。

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这使得人们日益要求摆脱身心压力,适时“充电”。这一情况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⑥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乡土之外的其他地区乃至对其他国家的事物增加了了解,并因此助长了对有关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⑦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

⑧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为发展该地的旅游业。特别是为了吸引和便利旅游者来访而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2)认识上述这些因素的重要意义:

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认识这些因素,我们还应注意加以领悟的是,这些因素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推动因素,而且很大程度上也是影响今后旅游活动将会如何发展的重要因素。换言之,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在今后时期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我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旅游活动

2.1 复习笔记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

1.混淆词语辨析(1)观光

源于《易经》中的“观国之光”,是观看(参观)、考察一国的礼乐文物和风土民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参观外国或外地的景物”。也就是说,观光一词所强调的是“游”,而没有注重对“旅”的反映。“观光”只是消遣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既不能囊括所有各种消遣性质的旅游活动,更无法涵盖包括差旅性访问在内的全部现代旅游活动。(2)旅行

在现代汉语中,“旅行”一词泛指一切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过程。在作为一般用语的意义上,“旅行”一词的含义所指往往宽于“旅游”。就旅游活动而言,所涉及内容之广泛,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诸多方面。其中的“行”即是指旅行。在这个意义上,旅行作为旅游活动构成的内容之一,其含义所指显然又窄于旅游。

2.关于对“旅游”的定义

在英语中,“旅游”一词的对应表达是“tourism”。最初,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如下几种表述:(1)对旅游学所研究的“旅游现象”所作的界定

①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旅行和逗留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在到访地区)长期定居,并且无涉于任何(在该地谋生性的)赚钱活动”(艾斯特(AIEST)定义,1942)。

②旅游是“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和其他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McIntosh and Goeldner, 1984)。(2)对“旅游活动”所作的界定

①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他乡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的各种活动”(Burkart and Medlik,1974)。

②旅游(Tourism)“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前往其他某一或某些地方的旅行和(在该地逗留的)活动”(《(美国)国家旅游政策研究报告》)。(3)对“旅游业”所作的界定

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Cooper, Fletcher, Gilbert, and Wanhill, 1993)。

3.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界定

1991年6月,在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加拿大旅游局的联合赞助下,全球旅游统计工作会议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这次会议决议中的主要结论之一,便是对旅游活动这一概念作了新的权威性界定,即:“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Tourism comprises the activities of persons traveling to and staying in places out— side their usual environment for not more than one consecutive year for leisure,business,and other purposes.”)(WT01995: 12)

旅游活动即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与特征

1.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就旅游活动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而言,其构成要素一般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行、游、住、食、购、娱。(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就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体系而言,其构成需涉及三项基本要素,即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其中:

①主体: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行为的施动者,即旅游者。当一个人同时具备外出旅游的主观意愿和实现这一意愿的客观条件时,便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②客体:旅游活动的客体即旅游活动的对象,既能够吸引旅游者来访又使其来访目的得以实现的旅游吸引物或旅游资源。

③中介体: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实现其旅游经历,并为其提供相应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旅行是指旅游者在其惯常居住地与出游目的地之间的往返以及在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往来的空间转移活动;逗留则是泛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期间所开展的各种访问及生活活动。(2)异地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是异地开展的活动,都是旅游者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访问活动。(3)暂时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即外出旅游者在结束其全程活动后,最终须返回其惯常居住地,既不会在到访之地过久停留,更不会在该地永久定居。(4)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

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都是移民和就业目的之外的出行和访问活动。也就是说,无论是出于移民目的的旅行,还是为了去异国他乡打工谋生或上任就职而发生的出行活动,都不属于旅游活动的范畴。

三、旅游活动的类型

1.基于地理范围的类型划分

依据旅游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可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类型。其中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是这类划分中的两大基本类型。(1)国际旅游(international tourism)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outbound tourism)。

②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称之为入境旅游或国际来访旅游(inbound tourism)。(2)国内旅游(domestic tourism)

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外国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应纳入该居住国的国内旅游统计。(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之间的差别

①在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方面,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跨越国界,而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的惯常居住国境内进行;

②在便利程度方面,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并且在国内各地之间的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与之相比,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常会遇到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文化障碍问题,并且通常须按照有关国家的要求办理各种必要的入出境手续;

③在经济影响方面,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带来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2.基于旅行距离的类型划分(1)远程旅游(1ong-haul tourism)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远程旅游通常是指去l000千米以外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2)近程旅游(short-haul tourism)

近程旅游有时也称短程旅游。在国际旅游研究文献中,近程旅游多是指前往240千米以内的旅游目的地开展的访问活动,尤其是指自驾车抵达目的地的旅程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出游活动。(3)近程旅游需求率先得到发展的原因:

①旅行费用较小,因而有支付能力的人数相对较多。

②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比较接近,并且很少存在语言障碍。

③交通条件相对便利。

④出游时间易于灵活掌握。

3.基于活动形式的类型划分(1)团体旅游(group tour)

团体旅游亦称团队旅游,通常是指以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开展的旅游活动。按照国际旅游行业中的一般惯例,所谓团体是指人数至少为15人的旅行团。按照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做法,所谓团体则是指人数至少为10人(含随团的导游人员在内)的旅行团。

①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团体旅游的主要优点是省心省力,安全感强,并且往往会享受某种价格优惠。缺点是旅游者的个人活动会受到预定计划安排和集体统一行动的限制,从而使旅游活动的开展缺乏灵活性和个人自主性。

②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团体旅游业务的最大优点则是:有利于组织旅游产品的批量生产,从而有助于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2)散客旅游(independent tour)

散客旅游是指个人独自出游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依照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惯例,尤指9人以下)自行结伴开展的旅游活动。

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散客旅游的最大优点在于自主性强,全程活动的开展不受固定计划安排和集体统一行动的限制。缺点是没有价格优惠,费用通常会比同样行程、同样内容和同样服务等级的团体旅游昂贵。

4.基于出游目的的类型划分(1)消遣性旅游(1eisure travel)

消遣性旅游,泛指一切因非事务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旅游活动。这类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具体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①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通常是指以领略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都市景观或社会风情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活动。

a.对于旅游者来说,观光旅游无法参与到东道社会的生活中。

b.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观光产品难以吸引游客重复购买或多次地故地重游,除非该地能够有效地对其观光产品不断更新。

②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指出于疗养目的或为了摆脱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身心紧张,而去海滨、山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a.多为一地式停留;

b.停留天数相对较多(当然也有停留天数较少的周末度假游);

c.消费水平较高;

d.活动方式悠闲自在;

e.活动内容任意自由。

③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泛指一切以体验异乡社会、了解他乡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知识性和参与性是这类旅游活动的突出特点。

④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有时也称为朝觐旅游,尤其是指宗教信徒以前往宗教圣地朝拜为根本目的的旅游活动。

⑤探险旅游

探险旅游通常是指那些前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以开展某种自然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⑥特殊兴趣旅游

特殊兴趣旅游通常是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嗜好或业余爱好而前往异乡开展的旅游活动。(2)事务性旅游(business travel)

事务性旅游泛指一切出于事务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访问活动。包括:

①公务旅游

a.在我国,公务旅游通常指政府部门、党派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代表或工作人员因公出访异国他乡的差旅性活动。这类访问活动之所以被纳入旅游活动的范畴,主要是因为:第一,访问期间大都伴有消遣活动的开展;第二,在目的地停留期间的消费也被列入该地的旅游收入账户。

b.在国际旅游方面,公务旅游的来访者往往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其行踪和活动是新闻媒体的报道对象,有助于提升目的地和相关接待企业的知名度与社会声誉。因此,公务旅游受到极大的重视。

②商务旅游

商务旅游泛指工商界人士因商务目的而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商务旅游活动具有重访率高、没有季节性、消费水平高、对价格不敏感等特点。

③会议旅游

会议旅游泛指因出席会议而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④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这类旅游活动包括外出他乡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出席在外求学子女的毕业典礼、利用假期外出参加某种学习或进修班以及外出探亲访友等因私的事务性出访活动。

5.其他方面的分类标准(1)依据计价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2)依据费用支付的特点,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3)依据停留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4)依据所采用的旅行方式,可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5)依据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则可划分为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以及特殊兴趣或专项旅游,等等。(6)国民旅游(national tourism),意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中既包含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也包含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活动。

四、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1)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休闲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旅游活动最突出的表现特征便是不同地域间的人员交流。(2)文化现象

体验异乡风情、了解他国文化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该地的社会文化。(3)经济现象

旅游者在外旅游过程中,难免要同旅游企业接触和打交道;旅游者的来访和消费,客观上也会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经济产生一连串的影响。(4)政治现象

国际旅游者的来访不仅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国的对外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从而有助于消除和缓和国际间的紧张,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此外,由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跨越国界,因而通常都要办理护照、签证等出入境手续。护照和签证的出现,本身就都是政治的产物。

2.旅游活动的属性(1)人们误把旅游活动看作是一种经济活动。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人们在表述上没有将旅游活动与旅游业务经营活动明确地区别开来;

②人们对旅游活动的主体认识混淆;

③人们误认为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消费,因此其性质自然在于经济活动。(2)现代旅游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很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五、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1.活动开展的普及性(1)大众旅游“大众旅游”(mass tourism)有两层含义:

①它用以形容现代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及普通的劳动大众,外出旅游或度假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②“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义则是指以大众型模式开展的旅游活动。(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 incentive travel)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或度假活动。

①奖励旅游的特点:

a.一般都由本企业的高层首脑作陪;

b.出游目的地经特别挑选,通常为受奖者个人不大容易前往的地点;

c.活动内容特别安排。

②奖励旅游的意义:

a.从时效上看,奖励旅游所起到的激励作用远比金钱和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持久。

b.从激励作用上看,奖励旅游能够起到通过奖励少数人激励一大片的效果。(3)社会旅游“社会旅游”(social tourism),亦称社会补贴旅游(social(subsidised)tourism),是指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雇主、工会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社会阶层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的旅游形式。社会旅游的具体做法,大致上有两类:

①由政府拨款或由社会组织资助兴建一些旅游度假中心,对国民中低收入的家庭实行减免收费;

②由有关的组织(例如雇主和工会)以不同的安排方式为这类家庭的员工发放度假补贴。(4)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①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未来的市场前景。

②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

2.地理集中性

地理集中性(geographic concentration)是指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1)地理集中性的表现

①从全世界国际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格局看全球国际旅游者集中活动于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其他地区所占比重很小,并且这样的一种分布格局在整个20世纪中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②就一个国家而言,旅游活动量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格局往往也会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

③从来访旅游者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中开展活动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同样也多是集中在某些区域甚至某些景点,而不是在各处平均分布。(2)地理集中性的认识意义

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指导旅游设施和旅游企业经营地点的选址。

②认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工作。任何一个旅游接待地区的承载力都有它的极限,如果游客接待量突破这一极限,很容易使原本以潜在形式存在的负面影响转化成为现实的负面问题。

3.季节性

季节性(seasonality)是指人们的出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现象。(1)季节性的实质

在旅游业经营中,人们把一年当中旅游者来访人数(或某地人口中外出旅游的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称为旺季,明显较少的时期称为淡季,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其余时期则称为平季。所以,对于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季节性的实质在于旅游需求的波动性(demand fluctuation)。(2)季节性的成因

①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因消遣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旅游活动对季节性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与如下两方面原因有关:

a.旅游目的地。当地的气候条件对游客来访的季节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该地的旅游吸引因素很大程度上为气候变化所左右的情况下,这种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

b.旅游客源地。影响人们出游季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地社会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

c.传统习惯。(3)认识季节性的意义

①有必要认清季节性对旅游业经营的危害。

②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游客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

③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开发和优化,尤其是注重开发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名词解释:(1)旅游

答:旅游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旅游活动

答:旅游活动即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3)国内旅游

答: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外国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也应纳入该居住国的国内旅游统计。(4)国民旅游

答: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中既包含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也包含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活动。(5)国际旅游

答: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②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称之为入境旅游或国际来访旅游。(6)入境旅游

答:入境旅游是指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7)出境旅游

答:出境旅游是指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8)大众旅游

答:大众旅游既用以形容现代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已经扩及普通的劳动大众,外出旅游或度假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又指以大众型模式开展的旅游活动。(9)奖励旅游

答:奖励旅游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或度假活动。(10)社会旅游

答:社会旅游,亦称社会补贴旅游,是指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雇主、工会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帮助低收入的社会阶层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的旅游形式。(11)季节性

答:季节性是指人们的出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现象。(12)地理集中性

答:地理集中性是指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2.在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方面,有哪些常用的标准?

答:常用的划分标准有五类:地理范围、旅行距离、活动形式、出游目的及其他标准。(1)按照旅游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等类型。其中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是这类划分中的两大基本类型。

①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本国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b.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称之为入境旅游或国际来访旅游

②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根据这一定义,外国侨民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应纳入该居住国的国内旅游统计。(2)按照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旅行距离的长短,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可划分为远程旅游和近程旅游两大类。

①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远程旅游通常是指去l000千米以外的目的地开展的旅游活动。

②近程旅游有时也称短程旅游。在国际旅游研究文献中,近程旅游多是指前往240千米以内的旅游目的地开展的访问活动,尤其是指自驾车抵达目的地的旅程时间不超过1.5小时的出游活动。(3)按照旅游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可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两大基本类型。

①团体旅游亦称团队旅游,通常是指以有组织的集体形式开展的旅游活动。按照国际旅游行业中的一般惯例,所谓团体是指人数至少为15人的旅行团。按照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做法,所谓团体则是指人数至少为10人(含随团的导游人员在内)的旅行团。

②散客旅游是指个人独自出游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依照我国旅游行业中的现行惯例,尤指9人以下)自行结伴开展的旅游活动。(4)依据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有关文件,人们的出游目的大体上可划作两大类:消遣与事务。

①消遣性旅游,泛指一切因非事务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旅游活动。这类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具体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a.观光旅游:通常是指以领略异国他乡的自然风光、都市景观或社会风情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旅游活动。

b.度假旅游:指出于疗养目的或为了摆脱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身心紧张,而去海滨、山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段时间的旅游活动。

c.文化旅游:泛指一切以体验异乡社会、了解他乡文化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

d.宗教旅游:也称为朝觐旅游,尤其是指宗教信徒以前往宗教圣地朝拜为根本目的的旅游活动。

e.探险旅游:通常是指那些前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偏远之地,以开展某种自然探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f.特殊兴趣旅游:通常是指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某种嗜好或业余爱好而前往异乡开展的旅游活动。

②事务性旅游,泛指一切出于事务性目的而外出他乡的访问活动。包括:

a.公务旅游:在我国,公务旅游通常指政府部门、党派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代表或工作人员因公出访异国他乡的差旅性活动。

b.商务旅游:泛指工商界人士因商务目的而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

c.会议旅游:泛指因出席会议而前往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d.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包括外出他乡参加亲朋好友的婚礼、出席在外求学子女的毕业典礼、利用假期外出参加某种学习或进修班以及外出探亲访友等因私的事务性出访活动。(5)其他划分标准。

①按照计价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包价旅游和非包价旅游;

②按照费用支付的特点,划分为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

③按照停留时间的长短,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④按照游客来访的旅行方式,划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等;

⑤按照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划分为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文化旅游;

⑥形形色色的特殊兴趣旅游或专项旅游等。

3.试分析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

答: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包括:(1)在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方面,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跨越国界,而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则限于在旅游者的惯常居住国境内进行;(2)在便利程度方面,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存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并且在国内各地之间的往来通常不需要办理准入手续。与之相比,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常常会遇到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文化障碍问题,并且通常须按照有关国家的要求办理各种必要的入出境手续;(3)在经济影响方面,国内旅游消费的发生只是促进国内财富在本国境内不同地区间的重新分配(假定不考虑这些消费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而国际旅游消费的发生则会带来国家间的财富转移。

4.试分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

答:(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

①社会现象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休闲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旅游活动最突出的表现特征便是不同地域间的人员交流。

②文化现象

体验异乡风情、了解他国文化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该地的社会文化。

③经济现象

旅游者在外旅游过程中,难免要同旅游企业接触和打交道;旅游者的来访和消费,客观上也会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经济产生一连串的影响。

④政治现象

国际旅游者的来访不仅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国的对外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从而有助于消除和缓和国际间的紧张,有利于推进世界和平;此外,由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跨越国界,因而通常都要办理护照、签证等出入境手续。护照和签证的出现,本身就都是政治的产物。(2)旅游活动的属性:现代旅游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文化、经济、政治等很多层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答:现代旅游活动具有的四个主要特点以及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如下:(1)活动开展的普及性。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

认识现代旅游活动普及性的意义:①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②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2)综合性。一方面是人们参加旅游活动时其行为动机的多重性,另一方面是旅游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认识综合性的意义: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②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地理集中性。地理集中性(geographic concentration)是指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

认识旅游活动地理集中性的意义:①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②认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特点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因为,任何一个旅游接待地区的承载力都会有它的极限。(4)季节性。

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均衡特点被称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这一特点则表现为游客接待量在时间分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