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岭南(李沪新闻作品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3:40:02

点击下载

作者:李沪

出版社: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雨过岭南(李沪新闻作品丛书)

风雨过岭南(李沪新闻作品丛书)试读:

写在前面

经亲戚朋友的多次催促,我思前想后,觉得现在有一定理由出版这套“李沪新闻作品丛书”,心里倒也平静了。开卷有益,未必!你看今天书店、书摊的一些货色是个什么样子?见仁见智了。“李沪新闻作品丛书”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的货色,读者自有评说。“李沪新闻作品丛书”包括《记者的看家本领》、《抹不掉的墨痕》和《风雨过岭南》,共约80万字。它似乎还原我的足迹、墨痕,见证了我漂泊、劳累的一生,总结我探索、实践的一生。

说起来惭愧。二十多年前,我曾想赶时髦,已经着手搜集、整理资料,准备出版新闻作品选集。但是,我这个向来低调的人,看淡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应付不了变幻莫测的人际关系。我是海边人,偏说山里话,行吗?这样,新闻作品选集一搁笔就是二十多年。

有些事情是很怪的,很难说清楚的。你不在乎的事,别人往往很在乎。这或许说明一个道理:人是不能离群而居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思想观念,你的喜怒哀乐,已自觉不自觉融入整个社会。本书中的部分文章,是在十年“文革”那个特殊的时代所采写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和气息,由此说来,出版这套丛书,不能仅仅理解为自己的私事。李沪2010年8月

作者简介

李沪,原名李振沪,汕头澄海莲阳人。新华社高级记者。1964年从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到1998年退休,一直在新华社当记者。先后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经济采访室、农村采访室负责人,新华社汕头支社社长,新华社广东分社采编主任(副总编辑)。

当过放牛娃,也曾当过生产队财经队长,可不会犁田、耙田;肄业于广东省水利学校水工建筑专业,可所做的水陂、山塘水库的设计书数据却不够周密、准确;在连队当兵一年,又在军区机关工作一年,可不是“现役军人”;曾在英德县黄陂“五七”干校养马而不懂骑马,在内蒙古草原策马奔跑时被甩落于地;在汕头经济特区办进出口公司任总经理、法人代表,可没洽谈或拍板成交过一笔生意。

1983年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新闻班学习一年,参加《简明马列主义丛书》的编写工作。在记者生涯中,专心致志学习、研究有关农村的方针政策,共有10篇作品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有的还配有评论员文章或社论。又擅长采写市井、民情风俗短新闻。序《风雨过岭南》共收集190多篇新闻稿,时间跨度较长。在我的记者生涯中,除去最初五年(1969年6月份之前五年间的新闻全部散失),最后四年(1995年以后坐办公室),其中25年间新华社播发我所采写的新闻稿,基本上都编进这套丛书里了。

这本书里收集的新闻稿挺有意思,既有长篇大论,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并配上社论或评论员文章,或受到中央领导人的重视,写下按语;而更多的是两三百字的信息,像一块豆腐干见诸报端。其实,写文章也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宜长则长,该短则短,只要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社会生活气息,没有空话、废话、套话、大话、假话,长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前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取短避长,应当摒弃“官大文章大,文长档次高”的陈旧观念。

本书第一辑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有一半是改革开放之前采写的。中国的体制正处在转轨变型时期,绝不能简单地以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以往发生过的事情,并轻率地下结论。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项尖锐复杂、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实践,前30年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现在不改革政治体制,经济成果是得不到巩固的。政治体制改革绝不能只盯着下层,而应当把重点瞄准上层,人民群众参政意识增强,要求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政治上、经济上必然冲击着分配不公的既得利益者和贪官污吏等不劳而获的特权阶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矛盾不断产生,意想不到的各种难题不断出现,这就要靠深入改革去解决。历史的进展过程,是很难作准确预测的。审视传媒过去的工作,应当历史地、辩证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长期以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是在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配合党和国家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能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一般来说,是党和国家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的体现,对各级领导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此,《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是全国当天的亮点。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广东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的改革中更加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在经济建设中成为中国的一个窗口。广东农村,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批判了来自“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发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布局,土地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建立起“贸工农”型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了,为“以副养粮”、“以工补农”创造了先决条件。“以工补农”不能单纯看成是平衡农村从事各业人员的收入,稳住粮食生产的权宜之计,而是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经济杠杆。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种田、务工、经商各得其所。这些都是广东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鲜经验。从广东看中国农村,广东农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村的明天。

农村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反映大变革的典型事例,《中国农村出现“万元户” 社员黄新文一家辛勤劳动过上好日子》,它用铁的事实向海内外宣告了中国农村告别了社会主义“穷过渡”、农民长期过苦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康庄大道。这篇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在中国农村引起了轰动效应。“万元户”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是好事还是坏事,从高层领导人到农民群众,不同的观点针锋相对地争论开来。三十多年过去了,历史上出现的不少事情已被人们淡化、忘却,但媒体和经济界学者对黄新文这个“万元户”犹觉新鲜,议论不止。

这本书的第四辑“汕头经济特区的希望”和第五辑“这也是传递经济信息”,共收集120多篇新闻作品,其突出特点是讲求时效的短、快、多。与其说是新闻,倒不如说是经济信息,简明快捷。或许,有的读者看了觉得像喝一杯白开水那样平淡;也或许一些工商界人士能从中捕捉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像“汕头经济特区的希望”这一辑收集的作品,好像是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大事记似的,其实,它真实地、客观地、比较系统地反映了特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动态,是时代留下的痕迹。

有人把那些字数少、篇幅短的新闻称为短新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正意义上的短新闻,当今媒体有一个较为一致的说法:短新闻要有一定的政治思想深度,能反映较为重大的社会生活题材。像本书里的大部分作品,同短新闻是貌合神离,起码不是好的短新闻。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节奏加快,读者、听众都希望能够在宝贵的业余时间里捕捉到更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要求媒体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同广大读者、听众想到一起,让那些“官样文章”在与短小精悍的短新闻的短兵相接中败下阵来。

20多年前,在开展新闻写作改革中,我运用清新的笔调采写了一大批不落套俗、较为生动活泼而又有一定思想内容的现场短新闻,受到媒体的肯定。1990年以后,我暗自下工夫,在写稿过程中,对稿子进行“瘦身”,把一般化的稿件作“信息化”处理。所以,大量的三百来字的稿子,在这本书的第四辑和第五辑出现。可惜的是,1995年我长期在办公室工作,几年后又退休了,对新闻稿进行“瘦身”,只作了“半截子”努力,在社会上未见到成效。李沪2010年8月第一辑“今天的亮点”“今天的亮点”是本书内容最重要的一辑,共收11篇作品,前9篇都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后2篇是《人民日报》头版副头条。《广东改造低产田事半功倍 经过改造的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增加80至100斤》,这是关于增产粮食的重要措施的报道,《人民日报》配了社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切实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南海县农工副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和《生产发展 收入增加 种田务工经商各得其所 中山市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这两篇都配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珠江三角洲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先走一步,为全国农村提供经验。对《珠江三角洲各地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厂为什么能快速建成、投产和受益》一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作了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写下500字的按语。按语中提到:“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各经济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领导干部认真读一读……”

这一辑的作品,虽然有些是在“文革”期间产生的,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广东省农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尽管“天下大乱”,但农村这头基本“按兵不动”。倘若广大农民也像城市那样“闹革命”,那“闹革命”的人就要喝西北风去。同“知识无用”论、知识分子饱受摧残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广东农村公社、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科学实验小组,坚持为大田生产服务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硕果累累。可惜当时一大批有作为的农科人员报国无门,有的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有的被当作“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而靠边站。倘若能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同农村科学实验小组结合,一定能形成新的生产力。《中共新兴县委重视选拔和培养女干部的工作》,揭示了一些地方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提拔上来的女干部,她们既没有群众基础,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只能随声附和,被当作“花房摆设”。而新兴县把培养、选拔女干部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坚持组织原则,听取群众意见,在基层的实践中锻炼、考验女干部,成熟一个,提拔一个。《广东省组织全省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广大党员党的观念大大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和《广东农村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全省粮食产量超过〈纲要〉规定指标》这两篇作品见报后,引起了相反的看法、争论。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在那特定的历史阶段,对同样一桩事,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容易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应当提出的是,广东省广大党员学习新党章,是广大党员的自学要求、党的观念强的表现;广东省粮食产量跨《纲要》,那是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同一些地方在某个方面作出一点成绩,容易被当地一些官员作为向上爬的阶梯是两码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宣传某地出了成绩,就是往官员脸上贴金。采写这两篇报导和引起争论的焦点,记者在“附件”中作了分析、解释。

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指导性,是我国长期的办报方针、传统。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宣传国家在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新闻,当然是“今天的亮点”。广东改造低产田事半功倍 经过改造的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增加80至100斤

本报讯 广东省开展以改造低产田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从1979年冬至今春,共改造了低产田363万多亩。经过改造的低产田,两年中粮食平均年亩产增加80至100斤。

广东省有1200万亩水稻低产田,占全省稻田总面积的30%以上,长期以来拖了粮食生产的后腿。过去搞农业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往往重大轻小,大量投资搞大工程,又忽视抓配套,经济效果差;对广大山区、丘陵区,国家很少投资。近几年来,农村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农民迫切要求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变低产为高产。各地统一规划,择优选点,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改造低产田。省里拨出一定资金,重点帮助山区贫困县社;地县也自筹一部分资金,支持这项工作。各地改造低产田普遍实行了责任制,一般责任到队,任务到人;有的专业承包、分户作业,合理地解决队与队之间、户与户之间的收益、负担问题。从县到社、队,层层签订合同,进行工程验收,兑现奖罚。据统计,改造低产田,平均每亩只需投资22元,一般当年改造,当年受益,当年拿回投资。韶关地区1979年改造低产田19.3万亩,1980年改造了28.5万亩,1981年又改造31.3万亩。从收割水稻验收的田段看,凡经改造的低产田,都比同一地段未经改造的田增产50%以上,有的增产一倍多。群众说:“改造低产田事半功倍,只抓高产田事倍功半;低产田潜力大,百斤加百易,千斤加十难。”

各地在改造低产田中,因地制宜贯彻水、土、肥和农、林、牧、渔综合治理的方针。低塱低沙地区挖塘抬田,整治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山区丘陵区搞小型水利,保证灌溉,开沟排水,改土增肥,调整泥沙比例。据统计:从1979年冬以来,全省在改造低产田中,兴建了涵闸、渡槽、陂头、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共29500多宗(座),完善田间排灌73万亩;掺沙入泥、改土增肥78万亩;还在田头兴建了大批牛栏、鸡舍、猪场,发展了畜牧业;结合治山治水治田,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小气候和生产条件。各地还在改造低产田范围内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地利用。紫金县1981年改造了山坑低产田78000多亩,平均每亩增产181斤,加上轮种花生和挖塘养鱼的收入,当年即收回了改造低产田的费用。惠阳、韶关地区北部十多万亩山高水冷日照短的双季稻低产田,改造后中稻平均亩产800斤至900斤,一造夺回了过去两造的产量。

在广东省最近召开的改造低产田经验交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对人多地少的广东来说,改造低产田是农业基本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加大规模、加快步伐地搞下去。(《人民日报》1982年6月2日头版头条,与张敬东合作)附《人民日报》社论:改造中产低产田的增产潜力很大

加快发展农业,是我国人民的一项迫切任务。“四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产品,首先是提供更多的粮食。但是,当前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一大问题,就是可耕地和可垦地少,以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棉等农产品的潜力有限。全国虽然还有若干荒地可以开发,但由于国家财力和其他条件限制,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为了保护自然生态平衡,那种滥垦滥伐、开荒种粮的蠢事,决不能再干了。

根据我国的国情,合理利用现有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产农产品的主攻方向。我国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差距很大,产量高、中、低各占三分之一,单产最高的亩产粮食一吨多,皮棉两三百斤,最低的亩产粮食几十斤,皮棉十几斤。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增产,主要靠改变广种薄收,实行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改造中产、低产田。”

中产、低产农田占我国耕地的大部分。北方15省(市、区),平均粮食单产300斤以下的耕地,约占2/3。南方各省有大面积红黄壤农田,单产也很低。在高产地区,也有一部分单产低于当地水平的低产田。这些耕地,只要下工夫合理地利用和改造,一两年或三五年就能大幅度增产。这几年,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初步的成就。广东省从1979年冬以来,持续改造低产田,360多万亩低产田获得大幅度增产。长期低产的鲁西北四区,近三年初步改变土壤瘠薄、肥力不足的状况,粮、棉、油连年丰收。可见无论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水稻区还是旱作区,改造中产、低产田,增产潜力都很大。全国五六亿亩低产田,如果平均提高粮食单产至100斤左右,将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

近几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压缩了一些大中型农业基本建设工程的投资,暂时放缓了改变生产条件的速度,使广大农民休养生息,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误认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产、低产田的工作不需要了。现在,有些地方对改造中产、低产田的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有的只是口头上说说重要,工作却没有扎扎实实地去落实。有的干部认为,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这方面工作不好搞了,因而放松了领导。这是很不对的。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以后,特别是实行“双包”的地区,关于如何进行农业基本建设,确实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实行生产责任制不会影响改造低产田的工作,而是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好条件。过去,改造低产田成绩有限,问题在于这项工作与农民的物质利益缺乏直接联系,有的地方搞平调,搞“大呼隆”,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现在,改造中产、低产田,提高单产,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我们更应当振作精神,积极地加以引导。只要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合理地解决负担与收益的问题,是能够把工作做好的。

搞好改造中产、低产田的规划,是领导机关取得工作主动权的重要环节。要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楚你那里有多少中低产田,低产的原因,有多少人穷地瘦的贫困社队等情况,在农业区划和土壤普查的基础上,作出规划。要既有长远的部署,又有当前的具体安排;既有治标的措施,又有治本的蓝图。这样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坚持做下去,就能积小胜为大胜。一些地方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造中低产田也要实行责任制。无论实行哪种形式的责任制,合同的签订和兑现,都要有利于鼓励社员养地,鼓励社员自愿投资或集资进行农业基本建设。

多年来,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和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认识到,改造中产、低产田,要从过去只搞农田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注意搞水土保持,改善大地植被,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这才是治本之道。低产田所以低产,往往是水土流失,大地植被遭受破坏,生态失去平衡造成的。因此,改造低产田要从全局出发,山、水、田、林综合治理。要把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挥农技干部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提倡领导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三结合,抓典型,树样板,带动千家万户。把农业资源和土壤普查的成果及时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对农业的投资短期内不会大量增加,改造中产、低产田要以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主要靠社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鼓励他们把积蓄的余钱投向农业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当然,国家的支援也是必要的,事实上,这几年国家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拨出一定资金支持这项工作,许多省、地、县也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了一部分资金。这些资金和材料要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在开发中产、低产地区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高产地区。高产地区对国家贡献大,承担着大部分的粮棉油糖烟等生产任务,应当鼓励和支持他们保持高产稳产,力争稳中有增。高产地区继续高产,中产、低产地区步步跟上,我国的农业生产就会出现新的上升局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切实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南海县农工副业保持较高发展速度

去年农工业总产值达12.6亿元,社员人均收入近500元

本报讯 全国先富裕起来的广东省南海县,今年头4个月农工副业生产继续以较高速度向前发展,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15.6%,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收入增长17.4%。农业生产全面落实了国家的种植计划,多种经营和社员的家庭副业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三中全会的政策给南海县带来了经济繁荣,几年来农工副业生产突飞猛进,去年全县农工业总产值达12.6亿元,比1978年增长91%;社员集体分配平均每人374元,增长了一倍;家庭副业收入平均每人100元左右。

南海县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度发展的势头,是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里的农村经济搞活以后,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县委及时总结经验,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分清是非,划清政策界限,过去做对了的事就坚持下去;不符合政策法令规定的事就认真纠正。

经过深入的教育,社队干部和群众增强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前段时间,有少数社队没有完成国家种植计划和统购派购任务。经过教育和整顿,这些社队一方面继续把经济搞活,一方面加强管理,使全县农副工业继续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搞活农村经济中,南海县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稳定在去年的水平上。为了发展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山坡地和滩涂水面,又实行间种、套种和合理轮作,挖掘了土地潜力。全县的甘蔗、花生、水果、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鱼塘的放养水面,都比去年增加了。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把重点放在种养业上,今年头4个月,县里向社队提供种养业贷款200多万元,还办了一大批果木苗圃和禽兽种苗场,扶持集体和个人发展生产。

南海县把凡属重要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又积极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县里经过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把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的农副业产品和计划外的工业品,同外省、外县进行经济协作,换取所需的原材料。最近,县里继续派出一批供销、采购人员,使正常的经济联系渠道不致中断。社队企业加工能力较强的九江公社,经济协作渠道一度中断,出现了一部分企业“等米下锅”的情况。经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他们主动加强同外地的协作和联合,开展服装、食品、藤制品的加工,今年头4个月,这个公社社队企业的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成以上,并新建、扩建了一批立足当地资源的小型加工业和建筑材料企业。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南海县对社队企业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同时加强了市场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与通讯员邹灿华合作。198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并配评论员文章。)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像南海县这样坚定地前进

去年8月间,本报曾经发表社论和通讯,介绍广东南海县搞活农村经济的经验。近一年来,这个全国先富裕起来的县,又迈出新的步伐,去年的农工业总产值达12.6亿元,比1978年增长91%,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社员集体分配人均374元,比1978年增长了一倍,加上人均100元左右的家庭副业收入,全年人均收入近500元。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消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允许一部分条件好的地方加速发展生产,先富裕起来。南海县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富裕起来了,全国还有一批像南海这样条件比较好的县、社、队,也先后初步富裕起来了。正如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问题的文件所说那样,这是一件好事,它在全国起了极大的示范作用,鼓舞着亿万农民更加辛勤劳动,精心经营,争取像南海那样尽快地摆脱贫困,走上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

南海县生产蓬勃向上,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按照三中全会制定的农业政策,坚决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从单一抓粮食转向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既抓紧农业生产,又大搞多种经营,打开了全面发展的新局面。这两年,各地在实践中逐渐得出一个共同的认识:要加快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从生产指导方面来说,一定要抓好两个转变:一是要由单纯抓粮食生产,转变到同时抓多种经营;二是由单纯搞农田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注意搞水土保持和改善大地植被。这是付出了许多代价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南海县的领导同志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侧重抓了前一个转变。他们打破禁区,解开束缚农民手脚的“左”的绳索,帮助和扶持社队挖掘土地、劳动、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潜力,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皆为我用,几年里开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路,寻求到更多更好的增产增收办法,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大大发展了商品经济,全县的农副工业几年来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当然,从单纯抓粮食生产转变到同时抓多种经营,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粮食生产。有些地方一提发展多种经营,就在压缩粮田面积、减少粮食征购任务上打主意,这是还没有正确理解这个转变的表现。改变单纯抓粮食的局面,不是削弱粮食生产,而是为了合理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使粮食生产和其他各项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南海县近两年来多种经营大发展,粮食总产量也逐年增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仍然保持去年的水平。粮食增产为广泛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

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农村经济,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怎样正确对待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呢?南海县在前进中找办法。县委领导干部蹲点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对工作中的问题注意分清是非,划清政策界限,凡是做得对的就坚持,不符合政策法令的就纠正,这样因势利导,使全县农村的经济活动,继续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在有些同志,一听说哪里出了什么问题,不去作深入的调查分析,就拿出过去那套“卡、堵、斗”的老办法,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下去,把刚刚活起来的农村经济又搞成一潭死水。这种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我国农村这几年进行了深刻的改革,这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在这场涉及几亿农民的变革中,整个农村形势很好,农村经济开始搞活了,有些地方虽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改革仍然进行得很有秩序,生产显著增长。这就说明,这种变革是很得人心的,广大农民是拥护的。在变革中间,有些地方出现某些问题,不足为奇。对于在前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应当站在一边一味指责,也不能任其自流,放弃或者放松领导。我们要走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积极慎重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引导群众继续坚定地朝着搞活农村经济的方向前进。南海县的可喜成就,证明我国农业大有潜力,大有希望。我们应当像南海的同志们那样,振作精神,树立信心,把发展农村经济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好一些。珠江三角洲各地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工厂为什么能快速建成、投产和受益

新华社广州1984年5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按:从整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篇很可以开阔人们眼界的报道。它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和分析,介绍了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引进外资办厂中讲求速度和效益的新鲜经验。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各经济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级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读,切实想想从中能得到什么教益,并且要切实想想这种经验和精神状态,对于我们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发展生产,发展业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应当和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反映了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要成为特区和合资企业的行动口号,而且应成为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企业和一切从事经济工作同志的共同的重要指导思想。那种不讲效率,不求进取,年年依样画葫芦的状况,必须改变。不要老是以大企业、大工程有什么不同而不热心甚至拒绝研究新事物、新问题,拒绝借鉴和学习新鲜经验。以这样那样困难为理由,拿不出勇气和办法去改革经营管理制度中落后的东西,抛弃陈旧过时的经验,那就谈不上开创什么新局面,谈不上整党有什么新收获。(记者冯东书、李沪、唐炜)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县、区(公社)、乡(大队),从1979年开始,积极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各种各样的工厂。这些工厂98%以上在签订合同以后,都以惊人的速度建成,立即投产,马上受益,而且很快收回了投资。

东莞县现有来料加工的工厂1030家,中山县有430家。珠江三角洲办的这些工厂有的是合资经营;有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来料加工,然后用加工费偿还设备投资;还有的完全由地方投资,引进设备建厂。

顺德县龙江区办的啤酒厂,从国外引进设备,投资1260万元人民币,年产啤酒1万到12000吨。这个厂由区里贷款兴建,1981年10月破土建厂房,1982年引进设备,1983年5月就试产。中山县区办的东风毛纺厂,是由外商提供设备的来料加工厂,有25台梳毛机、纺毛机、筒子机等。1983年4月签订合同以后,它在两个月内建起了5500平方米的厂房,7月进设备,10月全部安装完毕,11月就试车生产。同时动工的还有一个配套工厂——东风漂染厂,也同时投产。东莞县常平区九江水乡的电子厂,是一个装配收录机、电子钟、收音机的一千多人的来料加工厂。从和外商签订合同,到安装设备、进料生产(包括培训50名工人),总共只用了40天。东莞县大朗毛织一厂办得更快,1979年4月中旬和外商签订合同,5月上旬就有100台进口织机开始生产了。

这些厂的建设速度为什么这样快?据分析,主要原因是:

办厂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业,因而有困难也不会坐待领导机关解决,都是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克服。

和外商打交道,合同是算数的,谁拖拉、谁扯皮,谁倒霉。早投产,得利是自己的。这就使办厂的人都有一个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外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督促着他们。用来买设备和原料的外商投资,都是通过银行周转的,每一分钱都要付利息,所以外商对办厂抓得很紧。

办厂者有权,说了算数。办厂需要什么,不用请示、审批,只要不违反国家规章法令,就可以自己决定。需要什么技工和管理人才,在本区、本队范围内马上就能调来。建筑队也是从本区本乡调来的。施工不搞“大锅饭”,分项包工,工资奖金由自己定。这样一来,办事就快多了。

办事人得力。社队办厂选举负责人没有等级观念,谁能挑起担子谁来干。

工人学习技术特别快。这些厂的工人刚进厂时属试用性质,所得报酬都很低。什么时候做出来的产品达到了标准,什么时候才开始对他们实行按件计工,多劳多得。所以每个职工都是拼命学技术。毛织厂、针织厂等工厂的工人由于学习技术的积极性高,很快就达到了合格标准。

管理严格,报酬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工人进车间,一般都有计时卡计时间。没有这种设备的,有专人管理签到,迟到三分钟就罚款。旷工三至五天,就除名。对工人的工资报酬不仅不封顶,而且还是累进制,生产超过基本定额以后,超额的越多,从加工费中拿到的成数越高。

管理人员少,报酬高。东莞县大朗毛织一厂,每收入100元港币加工费,就从中拿出7角人民币,作管理人员的浮动工资。这样做的结果,一是管理人员越少,拿的浮动工资就越多;二是管理得越好,工厂的产品产量、质量越高,总加工费收入就越多,管理人员的浮动工资也就越多。记者访问过几个县社队办的厂,一般管理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5%左右。同时,也节约了管理费用。

这些做法,对资方、我方以及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有利,把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办事岂有不快之理?附:一篇受到中央领导重视的报导《珠江三角洲各地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工厂为什么能快速建成、投产和受益》是一篇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报导。它举重若轻、政治思想性强、平铺直叙、朴实无华、简洁明快,像作者同读者面对面的谈话,读者容易接受。它为我国各地在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中讲求速度和效益提供了新鲜经验。具有一定政治思想水平的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其原汁原味。《珠江三角洲各地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工厂为什么能快速建成、投产和受益》原文登刊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胡耀邦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这篇报导,并作了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为这篇报导写了500字的按语。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按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各经济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读,切实想想从中能得到什么教益,并且要切实想想这种经验和精神状态,对于我们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发展生产,发展业务,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应当和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按语规格之高、分量之重,在新中国的报刊史上,实属罕见。这条消息,覆盖了全国省、市、区以上的媒体。难怪一位资深的记者感慨地说: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能够采写一两条受到这样重视的新闻,足矣!

1984年,正是我国从南向北大举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的高峰期。在一些地方,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有些地方为了引进一个项目,往往要研究再研究、审批再审批、盖章再盖章,上面慢慢来,下面干着急,坐失了时机。

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和设备办厂速度快、效果好,总结出来的七项做法,都是有血有肉的,没有空话、套话,看得见、摸得着。它不是高深莫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发挥人们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干下去,干出成果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能办到的事情,其他地区也同样能办得到。这就是这篇报导的可贵之处,成功之处。

顺德县龙江区办的啤酒厂,投资1260多万元人民币,年产啤酒12000吨,从破土建厂到投产只用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记者忆起当年在龙江啤酒厂采访时遇到的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内地一位来龙江啤酒厂参观学习的干部,对这种速度觉得不可思议,问道:兴建这么大型的企业,上报后省里要等多久才审批,有没有派一得力的正处级干部来坐镇?其实,啤酒厂是龙江区(科级)办企业,要是按“老皇历”来办厂,龙江啤酒厂到“猫年”也办不成。(2010年1月16日)生产发展 收入增加 种田务工经商各得其所中山市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1/8的农户承包全市40%的耕地、鱼塘

本报讯 广东省中山市农村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土地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生产逐步纳入专业化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分别承包稻田50亩以上、甘蔗田20亩以上或鱼塘10亩以上的农户达1600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1/8。而他们承包的耕地和鱼塘占全市耕地和鱼塘总面积的4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山市农村农工商各业同步发展,农村劳动力分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不少区、乡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3,从事乡镇工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及其他行业的则占2/3。一大批劳动力先后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这就为土地向善于经营的种田能手集中创造了条件。

中山市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基本上是按人或劳动力承包土地、鱼塘的,农户既种稻、种蔗,又养蚕、养鱼。这就使得许多种田好手觉得劲使不完,而一些擅长搞工副业、服务性行业,不擅长种田的农民又不能发挥专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了这个难题,农户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土地转让承包。转让土地的农户,给承接土地的农户适当的经济补贴。承接户则向转让户提供一定数量的口粮,并负责公余粮交售任务。这样一来,大家各得其所。有本事的种田人承包了较多的土地,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他们一般都拥有机动车船和较先进的农机具,并舍得向土地投工投本,使土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神湾区大排乡农民吴有根,去年承包土地和鱼塘419亩,为国家和市场提供商品甘蔗645吨、鱼苗15万多尾、薏米11000多斤,纯收入22000多元。今年他又从别人手中转包来298亩地,办起了经营700多亩地的家庭农场。

随着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社会分工也进一步细化。一般承包十几、二十亩鱼塘的农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看管鱼塘和投放饲料上。其余工作,如鱼苗、饲料,有专业部门供应;养鱼网具、抽水机、增氧器等,可以租借;捕捞、收购、运输等也有专业户经营,只要生产者需要,他们即可上门服务。(1984年11月3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并配评论员文章)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妥善进行承包地调整工作

中共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指出,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帮助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为了鼓励农民对土地增加投资,培养地力,实行集约经营,文件还指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在延长承包期以前,群众有调整土地要求的,可以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经过充分协商,由集体统一调整;也可以经集体同意,由农户自找对象协商转包;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这些重大的政策原则,我们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不变。

应该怎样理解土地调查的问题呢?

首先,应当明确,土地调整工作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通过调整,解决承包初期土地划分过于零散的问题;二是在条件成熟的地方,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搞好第一层次的工作是当务之急。例如,有的地方每户承包耕地总数不过六七亩,却分散在十几处,给经营带来种种困难。在这些地方,群众要求调整而不让调整,就不利于稳定承包关系。近一两年来,存在这种情况的许多地方,已经进行调整,效果是好的。目前地块划分仍比较零散的地方,只要群众有调整要求,就要积极引导,通过民主协商,及时进行这项工作。至于后一个层次的工作,则应区别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从经济发展的方向来说,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是一种客观趋势,也是一种进步。顺应生产发展的需要,适时促进集中,有利于土地潜力的发挥,形成适宜的经营规模,实行集约经营;搞好土地建设,便于使用先进机械和科学技术,原有的土地就可以贡献出更多的产品。土地的适当集中,还有利于劳动力潜力的发挥,使种田能手有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多的、从种植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能够转移到畜牧、林业、水产、饲料、食品加工、建筑、运输、服务等各行各业的生产中去,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变革,使农村经济沿着综合发展的方向腾飞。

但是,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的程度,与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千差万别。有些地区,多种经营好,就业门路多,前几年工副业的收入就超过了种植业,这类地区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还有些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刚刚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农民除种田外,尚无多少就业门路,显然还不具备土地集中的条件。就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要切实按照群众的意愿办,允许继续采取多种形式经营土地。因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对耕地的利用方式有影响,所以,不能用一种形式要求不同的地区。总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是好事,但又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只能因势利导,千万不要一听说集中是“进步”,就不顾客观条件和群众意见,拔苗助长,把好事办坏。广东鹤山毛纺总厂勇于开发新产品质量好花式新贡献大

新华社广州1985年5月31日电 五年前还很少为人知道的广东鹤山毛纺织总厂,五年建成五条不同产品的生产线,不断开拓新技术,生产出目前国际上只有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才能生产的世界最时新的“拉舍尔”高级毛毯,以最具竞争力的产品投放国内外市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是有个开拓型的领导班子

鹤山毛纺织总厂原是一个濒临停产的小型机修厂。1979年鹤山县委、县政府为了给这个厂寻求新的出路,派当时的县经委副主任邓达庆到厂担任厂长。

邓达庆到厂后,从厂里的青年人中物色了一批骨干,组成领导核心。他们决心走改革、开放的开拓道路,彻底改造工厂,拿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当时,针织绒线时装已在国际服装市场流行,腈纶膨体针织绒线在国内外十分畅销,他们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把工厂改建成毛纺厂。

1979年4月,工厂与港商达成协议,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了价值700万港元的4000锭精纺及染整全套设备。1980年10月1日,鹤山毛纺厂全面投入生产,年产腈纶绒线八百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投产仅19个月的时间,就全部还清了原计划五年还清的设备投资和基建贷款,赚回了一个新工厂。

企业要发展,领导人要有个不断开拓新产品的思想。1981年8月,工厂决定利用4000锭精纺配套设备的富余能力,以填平补齐的方式,建设一条年产15万张腈纶提花毛毯的生产线,并于1982年10月1日建成投产。不久,另一条年产15万张簇绒印花毛毯的生产线,也建成投产了。企业有了抢手的新产品,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从1981年到1983年的三年间总产值达到5570万元,共创税利1237万元。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信息观念

1982年4月间,工厂从一本杂志里获得了一个重要信息:国际毛纺织品市场上新出现一种采用腈纶绒线织造的高级“拉舍尔”经编毛毯。这种产品质地柔软舒适,绒面丰满平整,色泽鲜艳夺目,保暖性能特强,是国际市场上毛毯产品中崭露头角的豪华高档产品。他们决定开发这种高级产品。

他们经过调查,写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引进一条40万张毛毯的生产线,取得了省经委、纺织工业部等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

1983年1月,工厂拿到了纺织工业部的工程项目批准书。

人才是成功之本

鹤山毛纺织总厂原来只有3个助理工程师,6个技术员,靠这点技术力量和职工原有的技术素质,是难于操作和管理好一整套现代先进设备的。为了充实工厂的技术力量,他们先后从全国各地招聘了15个工程师、技术员来厂工作。上海有一位退休在家的精通毛毯生产技术的高级工程师,工厂派一位副厂长上门求助,请他到厂担任技术顾问,遭到婉言辞谢。后来,这个厂的厂长两次去上海请这位老工程师,这位老工程师深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们出“山”工作。这位老工程师在工厂任顾问的两年时间里,为工厂开拓新产品和培训技术人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要有第一流的工艺技术

1983年10月,工厂挑选了10个人去日本学习“拉舍尔”经编技术和生产工艺。按常规,要把整套技术学到手至少得一年。

这10个人思想素质,事业心十分强。在日本,他们分成三个组,分别去学不同的工序,每天学习十二三个小时,把一天当作两天来安排。白天,他们分秒必争;晚上,他们又盘腿坐在“榻榻米”上自学。学员们只用54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课程的研修。全体学员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核。

一条腾飞之路

鹤山县毛纺织总厂靠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产品,走出了一条腾飞之路。他们的产品从腈纶绒线、膨体纱、精纺针织绒线、提花毛毯、簇绒印花毛毯,到“拉舍尔”经编毛毯,朝着一个不断追求新技术、新产品的方向,在激流中勇进,使企业永葆青春。一个破旧的机修厂,扩展成了一个有44000平方米新厂房的中型毛纺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总值2600万元;四年间,平均每年创税利超过400万元;今年由于“拉舍尔”生产线的全面投产,企业上交的税利还可以翻一番。(与汪振华合作)附:鹤山毛纺总厂的经验值得借鉴

鹤山毛纺总厂职工告诉记者一件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

一名旅居南美洲的五邑(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鹤山)籍老华侨,轻信故乡农民缺衣少穿的流言,返乡探亲时,特意购买一条时新的拉舍尔高档毛毯,万里迢迢带回故居。当他见到亲友时才恍然大悟,感触良多。原来这种拉舍尔高档毛毯是本地开发的新产品。尽管旅途跋涉,可他一点也不后悔,却激动地连声说:(带回拉舍尔)值得!值得!

鹤山毛纺总厂原来是一家濒临停产的小型机修厂。改革开放初期,这个厂以补偿贸易的形式引进资产700万港元的4000锭精沙及染整全套设备,投产后仅19个月就全部还清原计划五年还清的债务,赚回一个新工厂。

鹤山毛纺总厂为何发展这么快、效果这么好?那是因为他们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他们不随大流、凑热闹,有一套独特的“看家本领”。

一、社会上出现盲目引进,重复建厂时,他们分析形势,沉着冷静,不为蝇头小利所动,不与同行争饭吃。广大职工不屑于“敢想就有可能,敢干就能实现”的扭曲心态和豪言壮语。他们说:没有真干、实干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想”、“敢干”那只是白日幻想、夜里蛮干!

二、办厂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奉命办事,完全没有交公差的任务观点。这样,办事顺心,用不着反复申请、求情、打报告,等待领导机关的批准而坐失时机。遇到困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

三、鹤山毛纺总厂在引进资金,开拓产品时,不贪大求全,贪多嚼不烂,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人力、物力、财务、一项一项突破难关。他们一直坚持不做大,只做强;不求全,只求新;不求多,只求精的原则。靠培养人才,靠技术创新,以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投放国内外市场,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人半真半假地对该厂职工说,你们厂名气大、影响大、贡献大,看来上头得委派一位处级以上的得力干部来加强领导,才压得住阵脚啦!

职工们听了摆摆手、摇摇头说:大干部一来,势必相应设立科室办事机构。企业机关化,报表多、扯皮多、跑龙套的人多、请示报告多;会议无休无止,一级一级听会报,动嘴不动手的人多;干部多起来,既要去管人,又要被人管,是非口舌多,影响了团结。脱产人员多,迎来送往次数多、档次高,非生产性开支多,这样,动摇了军心,哪儿能集中精力去干正经事,不把好端端的企业搞垮才怪呢!(2009年11月16日)广东省组织全省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广大党员党的观念大大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新华社广州1970年2月1日电 广东省各级党组织在整党建党中,组织全省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认真学习新党章,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的观念,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党的“九大”胜利闭幕以后,广东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就首先组织新党章的专题学习,并且决定组织全省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去年中央两报一刊《为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国庆社论发表后,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再一次作出决定,要求各地在去冬今春举办新党章学习班,对全省党员普遍轮训一次。去年10月下旬,在省整党建党座谈会上,及时推广了省工业交通战线举办新党章学习班培训学习骨干的经验,并且编发了辅导材料,推动了全省学习新党章的群众运动。各级革委会党员负责同志带头学,带头用,亲自抓点,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开展这一学习活动比较好的是广州市,除市革委会办学习班摸索经验外,各战线、公司(局)都纷纷办学习班,各工厂也自己办学习班,使学习新党章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群众运动。

从去年10月初开始,至今年1月中旬止,广东各地已举办新党章学习班6000多期,轮训了455000多名党员;还同时培训了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163000多名。预计在今年春耕大忙前,全省可以基本上将全部党员轮训完毕。

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加深了对新党章的理解。他们说,新党章闪耀着毛主席建党思想的灿烂光辉,总结了我们党48年来建设的经验,是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针。学习和运用新党章,是党组织狠抓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广东省学习新党章,强调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活学活用,讲究实效。要求每次学习着重解决好阻碍党员继续革命的一两个主要问题。如曲江县针对部分党员存在“革命到头”可以“歇一歇”和“当干部吃亏”等错误思想,学习新党章规定的“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奋斗方向,学习毛主席关于“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的整党建党伟大纲领,学习新党章规定的对党员的五项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了党员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自觉性。高要县组织党员学习新党章总纲里所指出的“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战斗任务,狠批“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克服各种资本主义倾向,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把新党章教育和“备战、备荒、为人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习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伟大教导,使党员认清帝、修、反的反动本质,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时准备为革命献身的彻底的革命精神。东莞县长安公社沙头大队党支部,组织妇女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后,全大队13名妇女党员中,有9名被群众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妇女党员学习了新党章后,自觉地按新党章的规定检查自己,鞭策自己,决心做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广东各地举办新党章学习班,普遍采用首先训练好党支部委员以上骨干的办法,然后依靠他们去办好广大党员的学习班。目前全省已轮训党支部委员以上骨干126000多名,为普遍轮训党员准备了条件。为了办好学习班,他们采用民主办学习班的办法,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党员自己教育自己,把学习新党章同斗、批、改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新党章和开展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同斗私批修结合起来,把自学和讲用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单纯学理论不联系实际的不良学风。广州市工业局革委会办学习班前,先了解党员的活思想,在学习班里针对这些活思想,组织党员学习新党章的有关章节。学习班结束后,学习班工作人员下厂找学员谈心,进一步做好巩固和提高的工作,效果很好。(记者谭冰洁、余志恒、李沪)附:赶任务赶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闻《广东省组织全省党员学习新党章,广大党员党的观念大大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是记者住在宾馆里强做文章,是抢时间赶任务得来的。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修改了党章。新党章最大的特色是:指定林彪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把持中央组织部的郭玉峰和曹轶欧(康生的夫人),在全国组织会议和公开的场合多次强调说:新党章闪耀着毛主席建党思想的光辉,总结了党48年来建设的经验。学习新党章是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

1970年1月,中央组织部要求(据说是曹轶欧的意见)新华社报道广东学习新党章的经验。其目的是准备以点带面,在全国逐步铺开。新华社总社记者谭冰洁、余志恒匆忙来到广州,同广东分社记者会合,刻不容缓地住进越秀宾馆。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选派负责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军代表马海涛到越秀宾馆,既介绍基层学习新党章的情况,又安排记者的生活。

大家争分夺秒地分析情况、搜索材料,定出了“增强党的观念,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的主题,但总觉得材料单薄、零碎,缺乏说服力强、能撑住主题的典型骨干事例。大家在熬夜中反反复复苦思冥想。我当时正是而立之年,是在座中最年轻的,并且对广东农村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我和马海涛成为被采访的对象了。在采写稿子过程中我理所当然地要挑重担。反正有总社记者把握方向掌舵,我只管埋头使劲“划船”。

为了抢时间、赶任务,手头的材料来不及分门别类,综合提高,典型事例只好在“矮子中挑高的”,大家“你出点子,我找例子”,概括得比较好,勉强成文。“广东省组织全省党员学习新党章”的采写过程有没有弄虚作假,是不是为某些人涂脂抹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对待同一件事情,各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用当时的时髦词语说就是立场观点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不足为怪。但是,有人却“上纲”“上线”把它“政治”化了。

林彪事件发生后,一度红得发紫的康生说话做事好像有点收敛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