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图解哲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9 04:26:47

点击下载

作者:宋威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完全图解哲学

完全图解哲学试读:

编者序 哲学并不沉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嗯!很有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经意地说起这样的话,可是到底什么是哲学?哲学家都在想什么问题?哲学又有什么用呢?“哲学”这个词是舶来品,源于希腊语,本义是“爱智慧”,因此,“哲学”是一门教人正确思考,获得人生智慧的学问,也是人类诠释世界、照见自身的方式。当人类开始思考如何让现实生活变得更美好时,哲学就此诞生。

哲学并不是哲学家的专利。我是谁?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世界是谁创造的,为什么会这样?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幸福在哪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吗?相信很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的哲学问题。因此,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哲学家的特质。

哲学,最终要靠个人独立的思考。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那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哲学”了。当你在生活中感到困惑,却因忙于工作学习而无暇他顾时,请稍微停下脚步,去思考这些问题,并试着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在此之前,如果知道从前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将对自己的思考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并不想要成为哲学专家,而是要为自己的思考寻求一些参考和提示方向,因此并不需要太多的哲学知识,只需知道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就够了。与其囫囵吞枣地记住一些艰深晦涩的哲学术语,还不如了解过去的哲学家们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中、思考了哪些问题更有益处。这正是本书的编著出发点。

对于哲学家群体,无论是古希腊哲人,抑或是近现代的东、西方思想家,你可能会认为他们的思想与言语充满智慧。当然,你也可能认为哲学家只会玩弄语言,不代表真正的智慧,因此学习哲学对于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但答案可能会让读者意外,学习哲学对现实生活是有帮助的。特别是从了解哲学家开始,进而掌握哲学史的源流与演变过程,可说是哲学入门读者自我进行头脑训练的最好方法。

西方哲学与哲学发展史乃是欧洲多民族之间多样文化交流、碰撞与磨合之后所产生的成果,已经形成十分完整和严密的系统。因此,身为东方人的我们,其实也不妨把东方文化暂放一旁,先进入西方哲学,从中学习合理的思考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认识东方哲学的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我们个人的观念与想法中,有多少都是受东方哲学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书以哲学家的思想为主轴,用生动鲜活的文字与趣味简明的图解,呈现东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中萌芽与演变的轨迹。本书是专为哲学入门读者量身打造的读本,在种种震撼心灵、启迪智慧的思考中,让读者消除人生的困惑,完善自我。

我们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帮助哲学的初学者归纳理解那些重要的有益的理论、把握哲学的总体脉络。基于这一点,在对待在西方哲学史和东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观点时,我们进行了尽可能清晰、公正、简明的归纳。当然,因篇幅和编者水平所限,记述难免出现错误或遗漏,在此谨表歉意。编者2008年5月

本书阅读导航

雅典学院 壁画 拉斐尔 梵蒂冈宫 1509~1511年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hilosophein,原意为“爱智慧”。公元前4世纪左右,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最早使用了这一说法。简单地说,“哲学”是一门教人正确思考,获得人生智慧的学问,是人类诠释世界、照见自身的方式。

在上面这幅名为《雅典学院》的画作中,古希腊以来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其中包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还有拉斐尔本人。整个壁画洋溢着浓厚的学术研究和自由辩论的气氛,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将古代的哲学世界视为知性起源的理想。第一章什么是哲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在他们的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他们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可当他们长大后,很多人就不再有兴趣问“为什么”了,或许是认为无所不知,或许觉得这些根本没有用。不过,有些大人仍对世间的万物有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他们想要了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喜欢哲学吗?先看看这一章吧,当你了解了哲学是什么,以及哲学的主题、方法和存在意义等,再来决定自己的态度。1本章导读欢迎来到哲学世界“哲学”是一门令人费解的学科。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对此,我们将在本章中给予简单说明。■什么是哲学

本章主要围绕什么是哲学、在理解哲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两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哲学是一门令人费解的学科。首先,对“哲学”这两个字,就有着种种的理解:是充满智慧的言语?是人类思维的终极关怀?钻牛角尖的偏见?毫无用处的空泛言论?对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哲学是什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通常,一门学科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所探讨和研究的对象,但是,就哲学而言,并不存在“哲”这一可探求的对象。不仅初学者不易回答这个问题,就连哲学家们之间也没有共识。有人认为哲学是学问之母,也有人认为哲学是人生导师,甚至因此形成了哲学上的不同学派。因此,本书也并不能为你提供哲学的标准定义,只能从词汇角度和一般意义上进行解释。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hilosophein,原意为“爱智慧”。公元前4世纪左右,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最早使用了这一说法。知道自己没有智慧(自知无知)、然后去追求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活动被称为“爱智慧”。简单说,“哲学”是一门教人正确思考,获得人生智慧的学问,是人类诠释世界、照见自身的方式。■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独特的。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一般采用实验、观察等研究手段。但是,却很少听到“哲学实验”这样的说法。因为哲学属于抽象思维,通常与直接的现实问题无关,关注的是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哲学研究中,学习和观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领悟和创造。

哲学和自然、政治等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哲学存在的意义,我们都将在本章后几节中叙述。“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这真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仅对初学者,即使对许多哲学家而言,也几乎很难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而哲学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由“哲学”二字想到的序言所涉及的问题“哲学”这个词“哲学”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philosophein,原意为“爱智慧”。这里的“爱”既有“喜爱智慧”之意,更饱含着对智慧的探求。2多样的研究对象和普世主题哲学研究什么哲学是探讨“哲”的学科吗?很明显不是的。那么,哲学究竟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呢?■哲学的主题较为分散

哲学究竟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只看名称是无法得知的。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物理学是探求物理法则的,这些从其名称上即可推知。但是,“哲”这种东西却是无处可觅的。

即便是哲学家们的著作,其内容也千差万别。有的人探讨自然,有的人考察神灵,有的人谈论认识问题,还有人以语言、社会等问题为研究对象。总之,哲学的主题是极为分散的。

但是,在貌似分散的表象下,哲学家们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自然、神灵、认识等都被认为是“可以解释万物的原理”。

比如“耕种的哲学”和“饮食的哲学”中的“哲学”,指的就是做事时的基本想法、原理及原则。■哲学探讨的是关于整体的普遍性原理

一般用语中的“哲学”和哲学家所说的哲学之间有两个很大的区别。首先,普通的“哲学”指的是耕种、饮食等领域内的原理。而哲学家探讨的是人类、社会、自然、道德等等,可以解释万物的、关于整体的原理。其次,普通的哲学只要适用于自己和顾客等特定的人群,那么其作用和目的就达到了。与此不同,哲学家探讨的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性原理。

那么,从何处探求整体的普遍性原理?所谓的万物其界限是什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其观点是形形色色、不尽相同的。形形色色的哲学主题

哲学的研究对象极其广泛,但共同点是在当时都被认为是“可以解释万物的原理”。今天,哲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都变得越来越细致。哲学家们所探讨的各种各样的主题

如今,哲学的分类变得越来越细致严谨,大致可分为:人类认识问题(认识论);关于时间、空间、原因和实在(形而上学);关于善与恶(伦理学);关于艺术与美(美学);关于政治(政治哲学);对合理思维和论证形式结构的研究(逻辑);对宗教及上帝的哲学探究(宗教哲学)等。不同哲学的区别一般所说的哲学,是只在有限的范哲学家所研究的哲学,是与万物相围内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的关、适用于所有人的原理。原理,如饮食的哲学等。3探求关于整体的普遍性原理哲学的主题在古代,哲学家们从“神灵”“人类的认识”和现有状态中探求“关于整体的普遍性原理”。■以认识为研究对象的笛卡儿、康德等

对于从哪里以及怎样探求整体的普遍性原理这一问题,不同的时代、形势下,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哲学家认为,哲学问题的答案必须从辩论中得出,另一些则认为推理演绎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一些哲学家认为,哲学能推动知识的发展,并使其取得切实的进步;另一些哲学家则说哲学是“关于思考的思考”,它只不过能帮人们理清思想,消除误解而已。

有些哲学家试图通过神灵等超越尘世的绝对存在来解释万物,其代表是古代和中世纪的哲学家。

但是,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如果望远镜本身不够精确,观察就不准确。同理,当我们试图论述“绝对存在”这个问题时,如果不具备认识“绝对存在”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说明。因此,在探讨什么是“存在”这一问题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认识”问题。这是笛卡儿、洛克、康德等人的观点。■以人类的现有状态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哲学

在认识成为关注对象的同时,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重要地位也随之凸显。但是,认识并不是人的全部。把人类的现有状态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和身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决定人的想法的无意识等也都被纳入思考范围。该流派的代表哲学家是马克思、弗洛伊德、梅洛-庞蒂等人。

认识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后,才能接受他人客观的检验。因此,语言也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浮现出来。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是该流派的代表。

另外,有的哲学家就传统哲学以及哲学本身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如德里达、福柯、德勒兹。哲学主题的演变

哲学作为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和形势而不断演变的。随着时代和形势变化的主题4思考、批判和改进哲学的研究方法鉴于哲学以探求“万物的原理”为目的,此其研究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独特性。■哲学研究不能依赖于实验、观察

不论是问题的构造还是思考的方法,哲学都具有独特性。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来发现自然规律。地理学、社会学等通过社会调查,历史学、文学等通过古书等历史资料、文学作品等来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的对象是被限定的,因此才有可能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观察和实验来推进研究。

哲学属于理论思维(抽象思维),通常与直接的现实问题无关,关注的是终极关怀的问题,或者是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哲学研究中,学习和观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领悟和创造。对此,很重要的态度是怀疑,因为哲学的态度,就是尝试怀疑“一直都认定是正确的知识”。

哲学探求的是适合于万物的原理,因此不能只依赖于观察。以合理的途径对某一个想法追根究底,得出一个自己信服、同时又能说服他人的观点,这是哲学家通常的做法。■在与哲学先辈的较量中磨炼自己的观点

一个人所能想到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多半已经有人也在思考相似的问题。因此,哲学家往往一边体会和抗争传统哲学,一边磨炼自己的观点,这其中多半是对哲学先辈的批判。

另外,当我们试图用一种观点来解释万物时,常常会产生很多矛盾。由此,怎样通过微调整体来消除矛盾,也是哲学里常见的争论。

最后,由于哲学是“万物的原理”,因此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一直以来被忽略的新的现实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不可忽视,这时也必须将其纳入哲学的考察范畴。如何开展哲学研究

哲学研究不能依赖于实验、观察,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同时,还要不断批判前辈哲学家的观点,吸收新的经验,改进自我。这个过程中,怀疑的态度很重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对象是被限定的,因此有可能通过对特定对象的实验、观察和调查来推进研究。哲学的研究方法

探求万物原理的哲学,不能只依赖于观察,而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哲学的研究态度

对自己拥有的知识是否正确产生质疑、加以检讨,这就是哲学的研究态度。5广泛吸纳其他学科哲学和其他学科哲学虽然与其他学科区别很多,但并非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而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哲学是古代唯一的学科

在欧几里得提出的五项公理的基础上,几何学证明出了各种各样的定理,并最终形成了一个关于空间性质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一直被沿用到19世纪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诞生。

哲学没有像几何学那样的体系。古代西方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除哲学外,还涉及了对生物、天体、历史、政治学等的讨论。在古代,哲学被认为是唯一的学科,自然科学、数学等限定研究对象的学科都是由哲学延伸出来的。

例如,笛卡儿留下了关于光学的论说,帕斯卡创立了静止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帕斯卡原理”,康德也曾就天体问题著书立说。在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之后,自然科学才逐渐与哲学分道扬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由此,才逐渐确立起哲学家专攻哲学、自然科学家专攻自然科学的传统。■对其他领域敞开大门的哲学

在古代,哲学本来包含着一切学问,所以哲学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知识的热爱,历来许多哲学家也精通其他的学术领域。19世纪以后,哲学延续了和其他各学科交流的作风,并在其过程中逐渐发生了改观。马克思的大部分工作都与经济现象相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对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胡塞尔原本是数学家;梅洛-庞蒂则在研究中吸收了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另外,索绪尔的语言学研究、施特劳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也都给哲学带来了很大的丰收。

广收博取而不是闭门造车,这是哲学一直以来的特色。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时代,当时的哲学几乎涵盖着一切学问。因此,19世纪前的哲学家不仅研究哲学,还研究许多其他学科。19世纪以后,随着研究领域的分工和深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哲学仍然保持着与各种学科的交流。同时研究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9世纪前的哲学家不仅研究哲学,还研究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9世纪以后,哲学仍然保持着与各种学科的交流,并随之不断变化、发展。6傍晚思考时发挥作用哲学存在的意义哲学很少起直接作用。但是,每当“傍晚”从生活的忙碌中抽身而出时,哲学就开始发挥其真正价值了。■哲学很少起直接作用

科学和经济学带给人类生活的好处是很容易理解的。那么,探讨认识、人类和语言等问题的哲学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哲学有什么用?”是很多人心中对哲学的疑问。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这有点像问“文学有什么用”“爱情有什么用”一样。如果说“有用”是指“带来现实利益”,那么哲学的确不会带来什么现实利益。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哲学是没用的。

哲学很少起直接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说哲学对人类就毫无用处了。当我们履行日程安排、处理纠纷、专心致志地实现眼前计划的时候,常常会搞不清楚这些事情对自己的意义所在。

比如,当你发现在履行学校和公司所赋予的义务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或者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迷上了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时,一旦从义务履行中抽身而出,我们就开始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可以吗之类的问题。而就在这思考的一瞬间,哲学诞生了。■哲学在“傍晚”时开始萌动

所谓哲学,就是当我们突然对一直以来的行为感到别扭或者生活不顺利时,为反思、整理过往的行为并且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理解所作出的努力。

黑格尔说“米诺娃的猫头鹰在傍晚起飞”。米诺娃是智慧(哲学)女神,猫头鹰是她的象征。这句话就是说,与形形色色的人类活动相关的智慧(哲学),在人类活动结束的傍晚开始萌动。从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抽身而出后

哲学很少起直接作用,或者说不会为人带来什么现实利益。而当我们从生活的忙碌中抽身而出,反省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时,哲学就到来了。哲学萌动的时候

每一天,为生计奔波的上班族都如同上满了弦:匆忙赶往公司,紧张忙碌地工作,还要不时承受老板和上级的斥责,根本无暇其他。哲学有什么用,决定于你要做哪一种人。从常规和表象中脱身,才是哲学的开始。7浮光掠影两千五百年哲学的历史本章导读■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

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

中国的孔子和老子、印度《奥义书》中的哲人、古希腊的泰勒斯和苏格拉底等是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在东方,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国。

在欧洲,随着基督教的普及,如何在古希腊哲学和对神的信仰中寻求平衡成为中世纪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近代以后,笛卡儿等人创造了以作为个人的“自我”为基础的近代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哲学

19世纪法国大革命结束以后,产业革命拉开序幕,近代国家出现。这一时期,哲学也曾一度站在近代国家原理的对立面,对其界限进行批判。洛克、康德、黑格尔等人是代表前者的近代哲学的完成者。克尔凯郭尔、马克思是后者的代表。

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肯定近代的合理性并有对其进行强化的趋势的哲学形式。如德国、法国的现象学,英国、美国的语言分析以及起始于法国的结构主义,它们在当时都属于拥护近代的合理性的哲学。但是后来,这些哲学理论都慢慢向否定合理性、甚至怀疑哲学理想本身的方向发生了演变。到了20世纪90年代,地球上的地区差别以及男女间的两性差别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否真的存在“解释万物的普遍性原理”这一问题本身越来越让人难以确定。两千年百年认知的历史

哲学诞生自公元前6世纪,大致经历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宗教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四个阶段。西方哲学史概观苏格拉底之死 油画 1878年 雅克·路易·大卫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端,它的理性、质疑、思辨等精神为后代哲学树立了典范。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有三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油画中,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悲壮地接过盛满毒芹草汁的杯子的瞬间(横担的手臂),还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上举的手指),充分歌颂了“为信仰而死,虽死何憾”的精神。第二章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明两千年来的精神源泉。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建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非希腊哲学莫属。古希腊哲学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其主题集中在辩论与质询,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平了道路。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辨,以及对哲学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深刻见解,为后来的哲学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本章导读哲学的诞生哲学始于问题“宇宙、自然的最基本构成是什么?”,是由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们发展起来的。■哲学的诞生和古希腊哲学的兴盛

公元前6世纪,亚洲西部半岛的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以及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靠地中海贸易积聚了大量财富,与波斯和巴比伦等的交流也增加了,这些都促进了当时市民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些人中,出现了一些思考“宇宙、自然的最基本构成是什么?”的人。泰勒斯、德谟克利特等人的知性思考开创了现在称为“哲学”的学科。

后来,在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市民军战胜了波斯,结束了君主统治和贵族统治,开启了民主政治。通过市民们的协商,制定了法律。这个时候出现了诡辩学家。诡辩学家们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这些诡辩学家们是当时的城邦市民学会辩论技巧的启蒙老师。苏格拉底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这一点,认真地思考了更好的生活到底是什么,真正的知识是什么。他的学生柏拉图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提出了理念假说。■希腊主义哲学

城邦的独立自治并没有持续很久。亚历山大大帝登上历史舞台,建立了覆盖从小亚细亚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巨大王国。生活在古希腊城邦的人因此失去了他们的家园,变成了无法归根的落叶。此时的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家庭教师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观点,提出了以物质为中心的看法。斯多葛派等摸索如何在失去归宿的情况下活下去。此外,这个时代还有多位思想家。创造哲学的人们2最初的哲学家们探寻万物本原人们继泰勒斯探寻宇宙万物的本原之后,很多的人展开了以探寻宇宙原理为内容的宇宙论(宇宙哲学)。■探寻万物的本原

公元前6世纪出生于爱奥尼亚(古代小亚细亚西部沿爱琴海海岸的一个地区)的泰勒斯被认为是最初的哲学家。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水”。

但是,这个主张遭到了很多人的批判。阿那克西曼德就是批判者中的一个。他认为万物的本原不是被认为是基本元素的“地、水、火、风”等特定的东西,而应该是“无限定”。

也有些人在探寻万物的本原的时候,不是从基本的物质中寻找答案,而是从“物质的存在方式”中去说明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就是这样的。赫拉克利特认为无时无刻的无休眠运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此相对,巴门尼德则认为永远不运动、不变化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抛弃了单一的基本构成设想,企图用各种要素的组合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形成,他认为“原子(atom)”是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包罗万物的自然界发育变化之原理(皮浪主义)的提出

以探求宇宙的本原为对象的理论叫宇宙论。可能会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是物理学上的课题。但是,就像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成为近代化学的原理那样,很多的构思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此外,在这个问题上有过被称为皮浪主义的观点,即:自然包罗万物,在出生、成长、衰弱、死亡等过程中包含着万物生成的原理。现代社会一般从科技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认为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自然界。对现代社会来说,皮浪主义这种以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为对象的想法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自然界发育变化原理的提出

小亚细亚的泰勒斯被认为是最初的哲学家,他认为“水”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本原是“无限定”。从“物质的存在方式”中,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共同促成了宇宙论和皮浪主义的出现。最初的哲学家们3诡辩学家以人为尺度的相对主义者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出现了教市民辩论的诡辩学家,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城邦的民主主义和诡辩家

希腊君主统治、贵族统治瓦解了。在与强国波斯的战争中,希腊市民军取得了胜利,为以雅典为首的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作出了贡献。

由于是民主政治,就必然要把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变更以市民们讨论的结果为依据。这个时候,那些可以让讨论顺利进行,拥有说服人们的辩论技巧的人就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需要那些可以教人辩论技巧和基本知识的人。这些人被叫做“sophist(诡辩学家)”。他们中有教天文的高尔吉亚,教雄辩术的吕西阿斯等。“sophist”在古希腊语中有“智者”的意思。“sophist”这个词在现在是“诡辩学家”的意思。这是因为现在找不到和他们相关的反诡辩论的记录。其实,只要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在会议和集会上提出,使其更加精练并能说服别人的市民增加了,就意味着民主政治在走向成熟。因此,不应该给予诡辩学家太低的评价。■哲学问题转移到“人”这一问题上

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到过很多国家的“国际人”,所以他们都明白价值观随着地区的不同而不同这个道理。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5~前4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像他那样认为何为善、何为恶的判断都取决于人类的相对主义者很多。这个和市民的自我主张即用何种制度取决于自己的主张是有关系的。哲学的问题就这样从自然的本原转移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类上。但是,他们的挑战者出现了,那就是苏格拉底。市民的抬头和诡辩学家

古希腊的城邦国家,出现了教市民辩论的诡辩学家,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诡辩学家的出现以人为中心的相对主义4苏格拉底自知无知,宁死爱真知苏格拉底向陷入相对主义的诡辩学家们提出异议,就“真知”和“更好地活着”进行了思考,但他最终为此被判处了死刑。■自知无知的苏格拉底

诡辩学家们的相对主义容易变成“价值和认识等都取决于人,没有绝对的规范”。与此相对,苏格拉底想要追求的是普遍的、绝对的真理。

有一次,苏格拉底听一个朋友说特尔斐神殿有神谕说“在古希腊,没有超越苏格拉底的智者”。他不认为自己有那么优秀,就去拜访古希腊的贤人,想证明有比自己优秀的智者存在。但是,他拜访了“勇敢的将军”,问他“勇敢是什么”,将军回答不出来;他拜访了“公正的政治家”,问他“正义是什么”,政治家回答不出来。他拜访的这些贤人中,有一些是有名的诡辩学家。

苏格拉底和他们一样也回答不出“勇气是什么”等问题。但他意识到了自己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此,和那些贤人们相比,他胜在“自知无知”这一点。

特尔斐神殿的入口雕刻着“认识你自己”。只有意识到自己无知,才不会太容易自我满足,才是接近真知的开始。■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我们可以在和别人谈话后发现:一直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其实并不知道。为了让年轻人意识到这一点,苏格拉底经常采用问答的形式。他把这个别人已经在心上怀了的“胎”即“对智慧的热爱”助产下来的形式称为“助产术”。这个是他在超人智慧的守护神的驱使下实践出来的。

但是,他的活动也暴露了当时一位权威智者的无知。因此,他的存在让雅典当时的有势力的人感到不安。他被以“不敬诸神而引进新神,并败坏了青年”的罪名判处“流放外国或者死刑”。

朋友们劝他逃离雅典,但他拒绝了,他认为既然自己论证了灵魂的不灭,就不应该害怕死亡,所以他自觉地喝下了毒酒。为智慧而死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出生于雅典。他的一生未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和肖像都是通过其弟子柏拉图等的著作记载并流传下来的。自知无知爱智慧的苏格拉底的行动苏格拉底和年轻人的问答

由于暴露了权威智者的无知,他被以“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因为他论证了灵魂不灭,出于对智慧的热爱,苏格拉底安然地喝下了毒酒。5柏拉图信仰永恒的真理和哲人政治柏拉图对自己老师苏格拉底的问题“勇气是什么?”给出了答案是“勇气的理念”。他提出了著名的“洞穴比喻”和哲人政治理论。■追求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考虑的是“勇气、正义、美德是什么?”,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给出“理念”这个答案的是他的学生柏拉图。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设理想状态是每个士兵都是勇敢的,每位法官也都在为实现正义而努力着。每个人的行动是各式各样的,而且每个人会有害怕的时候,但勇气、正义被作为目标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柏拉图把这种“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作为理想的勇气”等称做“勇气的理念”。他没有说明勇气、正义的理念是什么,但是他说明了它们至少带有什么性质。

这种认为“在现实世界外还存在着一个永恒的、完全的、真理的、本质的世界,即‘理念界’”的学说叫做“理念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永恒的本质的东西,“真正的真理只有一个”的想法为很多的现代人所接受。■“洞穴比喻”和哲人政治

柏拉图认为,在不完全的转瞬即逝的世界外存在着完全的、永恒的、真理的世界,即理念世界。他对雅典的政治也非常关心,他的“洞穴比喻”体现了这一点。

柏拉图认为,人们就像被锁在黑暗洞穴中的囚犯一样。他们的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动,只能背对着洞口。后来,有一个哲学家为他们去掉了枷锁,把人们带出洞穴,带到了太阳光下。人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一直不看是不可能的,因此,那些忍耐了炫目的痛苦的人们拥有了直视真实的理念的能力。

这个比喻说明,由于哲人知道真实的世界即理念世界的存在,因此他们在引导人民和治理国家上更能胜任。这个“哲人统治”的理想是柏拉图提出的。引导人们走向理念的哲人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的贵族家庭。通过《对话录》等一系列的著作,以其老师苏格拉底和他人对话的形式展开,论述苏格拉底和自己的思想。理想是什么?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