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14:32:0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

中公版·2016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题库·初级中学试读:

紧扣考情 直击考点 提升能力

专项特训,真正实用高效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国家建立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实行“国标、省考”的标准参照性考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已参加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从改革试点省市的考试情况来看,通过率不足三成。一方面显示了教师资格“国考”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准入标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显示了广大考生没有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备考,未能掌握通过考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教师资格考试,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于2012年推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此后,图书研发人员联合一线师资不断研究考试,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真题特点,分析命题规律与趋势,不断优化图书内容,提高课程质量,帮助越来越多的考生提升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顺利通过了考试。本题库具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 紧扣最新考情,直击核心考点

通过深入研究各科最新考试大纲,在囊括教师资格考试最新真题题型的基础上,从最基本、最重要的考点入手,将常考知识点糅合于各种不同题型中,做到创新求变,高度契合考试,从微观角度剖析教师资格考试之精髓,还原教师资格考试之全景。

特色二 把握命题趋势,重点难点点拨

题库训练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考试规律的一种可靠途径。为了提升考生的学习效果,本书编者深入研究了近年来考试中的真题,并对每道真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命题规律,帮助考生洞悉最新考情,把握命题趋势,梳理答题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特色三 精选海量试题,专项题型特训

本题库根据考试特点,以题型为纲,考点为线,按照考点知识体系编排了大量的预测试题,相信这样高质量的专项题型特训,将能切实地帮助广大考生准确把握题目特点及解题技巧,有效提升答题能力。第一篇单项选择题专题一 化学基本概念考点归纳

1.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用语和常用计量。

2.分散系概念及特点;电解质溶液及离子共存。考试重点

化学用语;电解质溶液及离子共存。考试难点

电解质溶液及离子共存。历年真题回放

1.在一定量的以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下列电解质的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013年上半年真题)A.AlCl<ZnSO<KCl34B.KCl<ZnSO<AlCl43C.ZnSO<KCl<AlCl43D.KCl<AlCl<ZnSO34【答案】A。解析:电解质所带电荷越多越易聚沉,电解质用量越少。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2013年下半年真题)A.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NHCl的电子式为:4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D.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为:【答案】C。解析:A选项为,B选项为,D选项为。

3.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当浓度为0.1 mol/L时,其pH小于7的是( )。(2013年下半年真题)A.NaHCO3B.NaHSO4C.NaHPO24D.NaS2O23-【答案】B。解析:A、C、D项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产生OH离-子,溶液呈碱性,所以pH>7。只有B选项是强碱强酸盐,HSO完全4+电离产生H离子,溶液呈酸性。

4.下列氧化还原电对最大的是( )。(2014年下半年真题)+A.Ag/AgB.AgCl/AgC.AgBr/AgD.AgI/Ag【答案】A。解析:标准电极电势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反之,其还原态的还原性越强。

5.充满氖气的灯会发出红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015年上半年真题)A.氖与灯管内壁发生化学反应B.氖获得电子转变为红色物质C.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以光的形式释放热量D.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吸收红光以外的光线【答案】C。解析:电子由基态获得能量跃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能级,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一定波长的光对应一定的颜色。充满氖气的灯发出红光,是由于电子跃迁产生的现象。有光发出,说明有能量的释放,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但过程中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在CHCOOH溶液中加入CHCOONa,使CHCOOH电离度降333低;在BaSO饱和溶液中加入NaSO,使BaSO析出。这是由于4244( )。(2015年下半年真题)A.前者属于同离子效应,后者属于盐析B.前者属于同离子效应,后者属于盐效应C.两者均属于同离子效应D.两者均属于盐效应【答案】C。解析:同离子效应是指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它们的溶解度(或酸度系数)都会降低,这种现象叫作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如果加入含有该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就会产生使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的效应。同理,在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也会降低该电解质的溶解度。盐效应是指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电离度增大。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故选C。

7.在化学发展史上,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观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原子论的观点看,这三个观点中不确切的是( )。(2015年下半年真题)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等,故①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如:质量)不一定相同,故②错误;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故③错误;故选D。考题分析与预测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不难看出,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题目综合性变强,考查知识点增多,并且每年考查知识点不同。考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各个知识点有全面把握,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延伸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方面的拓展,这也是未来考试的主要方向与考查点。预测试题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O、NaCO、NaHCO、NaSiO均为钠盐2223323A.①和②B.③C.①和⑤D.④

2.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B.酸雨侵蚀建筑物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D.生石灰遇水变为熟石灰

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的电子式2-B.Cl的结构示意图C.甲烷的结构式CH437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Cl

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会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5.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D.常温常压下,NaO与足量HO反应,共生成0.2 mol O,转移电2222子的数目为0.4NA

6.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NaHCO、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3C.储氢过程中,NaHCO被氧化3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 mol HO放出2.24 L的H22

7.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溶液和硫酸相混合并振荡2B.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C.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 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D.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8.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明矾净水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9.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外观是否均一、稳定D.分散系是否透明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因此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B.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特有的性质C.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D.有的胶体带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可电泳

11.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1 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B.25℃时,1 L pH=12的NaCO溶液中含有Na的数目为0.02N23AC.12 g石墨和C的混合物中质子总数一定为6N60AD.常温常压下,22.4 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12.碘值是指100 g油脂中所能吸收(加成)碘的克数。测得某植物油碘值为a g,以N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b g该植物油中含有A的碳碳双键数为( )。A.B.C.s D.

13.设N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1.8 g重水(DO)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0N2AB.0℃、1个标准大气压下,22.4 L NO和22.4 L O混合后所得气体中2分子总数为1.5NAC.含4 mol Si—O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数为2NAD.将11.2 L Cl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转移的电子数为20.5N

A

14.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M,则气体体积:V<V(甲)(乙)(甲)(乙)B.若M<M,则气体的压强:p>p(甲)(乙)(甲)(乙)C.若M>M,则气体的摩尔体积:V<V(甲)(乙)m(甲)m(乙)D.若M<M,则的分子数:N<N(甲)(乙)(甲)(乙)

15.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气体与6体积的Y气体化合22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A.XY2B.XY32C.XY23D.XY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变C.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一定相等D.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7.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下列各项中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分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能量

⑤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8.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可逆反应B.一定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放热反应

19.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 )。A.1∶1B.1∶5C.5∶1D.3∶2

20.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天然气作燃料B.用干冰保藏食品C.用木炭冶炼金属D.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2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CO3B.Zn(OH)2C.MnO2D.O2

22.硫隔绝空气加热后的蒸气中有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S,关8于S的叙述,错误的是( )。8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一种单质C.它的一个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D.它的摩尔质量为256 g/mol

23.下列有关元素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C.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24.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多种饮料、果冻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塑化剂有毒,摄入过多可使人致癌。常用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HO。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24384确的是( )。

①该物质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②该物质中含有24个碳原子

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④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⑤少喝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⑥经常吃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A.①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⑤

25.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根据上表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Z是反应物,Y、W是生成物B.a=15C.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D.Z为化合物

26.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但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其原因是两者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NOC.NO2D.N2

27.下列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我们观察到的物质的宏观变化,本质上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与变化的结果B.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微粒之间一定发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D.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氧气能供给呼吸B.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炭黑常用来制作碳素墨水——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9.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俗名:氢氧化钠——苛性钠、碳酸钠——纯碱B.物质的分类:CHCOOH——酸、NH·HO——碱332C.物质的物理性质:干冰——能升华、氧化钙——加水放热D.物质的鉴别:食盐与碱面——加食醋、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点燃

30.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C.D.

31.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B.C.D.

32.现有浓度均为1 mol/L的五种溶液:①HCl,②HSO,③24+CHCOOH,④NHCl,⑤NaOH,由水电离出的c(H)大小关系正34确的是( )。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