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翘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3:41:01

点击下载

作者:(越)阮攸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试读:

越南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中越文学交流的一朵奇葩

(代译序)

《辞海》(第6版)对《金云翘传》的解释是:“长诗。越南诗人阮攸作。共12卷,3000余行。取材中国清初余怀小说《王翠翘》。通过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人的悲惨遭遇,暴露封建社会的矛盾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结构谨严,文字洗练,是越南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这个解释明显是不全面的,甚至其中所传达关于阮攸《金云翘传》的信息也不够准确。首先,《金云翘传》在世界上有两部,一部在中国,一部在越南。中国的《金云翘传》是清初较有影响的才子佳人小说,全书共20回,由青心才人所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曾将其收入《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予以出版,此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华夏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均有出版。201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将其收入《明清典藏 · 古风爱情小说》系列予以出版,由魏武挥鞭点校。阮攸的《金云翘传》无论故事内容还是结构都取材于青心才人的作品,但其艺术表达形式采用的是越南民族的六八体诗歌体裁,所运用的文字是越南民族的文字——喃字,语言当然也是地道的越南语。《辞海》认为阮攸的《

金云翘传

》“结构谨严,文字洗练,是越南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定位是准确的。实际上它不仅享誉越南,迄今还被翻译成中、英、德、法、俄、日、捷克等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遗产。《辞海》指出作品“通过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出身的女人的悲惨遭遇,暴露封建社会的矛盾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这样的解释信息不全,没有告知读者作品的内容,这个“女人”遭受的是怎样的悲惨命运,而且“女人”一词修辞色彩不准确,年龄身份定位不准确。

在对《辞海》词条的解释感到遗憾的同时,我们不由得不对阮攸表示敬意,正是他使世界享受到了《金云翘传》的艺术精神,了解到了作品所描绘的社会百态以及自由与反自由、挑战礼教和礼教禁锢等矛盾冲突,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结和婚恋不幸,享受到了越南民族诗歌体裁和语言的独特魅力。也正是他,促使中国的学者反观自己本民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反思自己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时所持的精神、方式和态度。今天,我们有必要从文学本体,从审美传统、叙事方式、人物性格、社会背景、艺术特征、语言特点、不同民族读者接受心理等等,对中越两部《金云翘传》进行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全方位的。由此获得相对客观的认识,正视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促进中越文学乃至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据此,我们当然要对文本进行解构。

就比较文学而言,理想的境界是精通两种语言,毫无障碍地阅读文本,然后作出比较。但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很难,绝大多数时候都要借助于翻译作品,哪怕研究者也熟悉另一国语言。因为比较时需要摘引文本,由理解到用本民族语言“信、达、雅”地翻译出来还有一定的距离,文学作品又不容易翻译准确,导致一些研究者转而求助于翻译作品。而不懂外语的研究者更离不开翻译作品。翻译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本民族社会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健康发展,至今我们仍然没有忘记《共产党宣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翰 · 克利斯朵夫》、《飘》等翻译作品的价值。同样,虽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黄轶球先生所翻译的《金云翘传》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它确实为过去的越南文学研究和中越跨文学比较研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以上种种说明,一部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实为文学研究尤其是比较文学之所必须,也是文化交流之所必须。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阮攸是伟大的,他创作了越南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使越南语的运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增强了越南民族对自己语言的信心。陶元普称《金云翘传》为“南音绝唱”,阮禄的《越南文学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誉之为“越南古代文学的集大成”,越南文人范琼高呼:“《金云翘传》在,则我们的语言在;我们的语言在,则我们的国家在。”自出版之日起,《金云翘传》就深深地吸引住了越南的读者,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对《金云翘传》的研究因此也蔚然成风,形成了专门的“翘学”。

阮攸(1766.1.3—1820.9.16),字素如,号清轩,别号鸿山猎户、南海钓徒,生于升龙(今河内),籍贯河静省宜春县仙田村仙田阮氏家族是簪缨世家,世代有人出仕朝廷,当时有民谣唱道:“只要鸿岭有树,蓝江有水,阮氏家族就会有人当官。”阮攸10岁丧父,12岁丧母,19岁考中秀才,荫袭养父太原何氏的太原雄后校正守校一职。1789年,为了躲避西山农民起义军的打击,黎朝昭统皇帝及部分官吏随从逃入中国,请求清廷庇护。阮攸企图追随但没有成功,只好回到其妻子的家乡山南省琼瑰县海安乡(今太平省),在那里生活数年后返回河静。1796年,得悉阮映在嘉定一带活动,他前去投奔,半路被西山军队俘虏,监禁了3个月后释放,随后返回仙田,在那里度过了十余年艰苦的生活。在这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并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1802年,嘉隆推翻西山王朝建立了阮朝政权,阮攸被任命为山南会州芙蓉县知县,同年11月改任长信知府。1803年派往镇南关迎接中国使臣,1805年升为东阁大学士,1807年任海阳乡试主考,1813年升任勤政殿学士并出使中国,1814年回国后升任礼部右参知。1820年嘉隆帝驾崩,明命皇帝继位,阮攸再次奉命出使中国,为新登基的明命帝向清廷请求册封,但未及启程即在顺化病逝。

阮攸富有才学,深谙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相当了解。他的文学创作涵盖汉字和喃字两部分。他的汉字作品主要是诗歌,分别有《清轩诗集》(78首)、《南中杂吟》(40首)和《北行杂录》(130余首)问世。其中《清轩诗集》收录的是他于1786—1804年流落山南及在仙田生活和出仕阮朝初期所写的作品,《南中杂吟》收录的是1805—1813年在京城为官期间所写的作品,《北行杂录》收录的是1813—1814年出使中国期间所写的作品。

阮攸的汉字诗堪称是越南古代汉字文学的瑰宝之一,无论题材还是体裁都相当丰富,感情真挚,艺术手法多样。不少诗歌深得中国近体诗的神韵。比如他的《别阮大郎》:“西风萧飒拂高林,倾尽离杯话夜深。乱世男儿羞对剑,他乡朋友重分襟。高山流水无人识,海角天涯何处寻。留取江南一片月,夜来常照两人心。”还有他的五言律诗《渡龙尾江》:“故国回头泪,西风一路尘。才过龙尾水,便是异乡人。白发沙中见,离鸿海上闻。亲朋津口望,为我一沾巾。”他的《行乐词》颇有李太白之风:“……又不见,冯道晚年称极贵,历朝不离卿相位。钟鸣鼎食更还空,千载徒留长乐叙。眼前富贵如浮云,浪得今人笑古人。古人坟茔已累累,今人奔走何纷纷。古今贤愚一丘土,生死关头莫能度。劝君饮酒且为欢,西窗日落天将暮。”他的《所见行》颇有杜甫的感伤:“有妇携

儿,相将坐道旁。小儿在怀中,大者持竹筐。筐中何所盛,藜藿杂秕糠。日晏不得食,衣裾何框禳。见人不仰视,泪流襟浪浪。群儿且嬉笑,不知母心伤。母心伤如何,岁饥流异乡。异乡稍丰熟,米价不甚昂。不惜弃乡土,苟图救生方。一人竭佣力,不充

口粮。沿街日乞食,此计安可长。眼下委沟壑,血肉饲豺狼。母死不足恤,抚儿增断肠。奇痛在心头,天日皆为黄。阴风飘然至,行人亦凄惶。昨宵西河驿,供具何张皇。鹿筋杂鱼翅,满桌陈猪羊。长官不下箸,小们只略尝。拨弃无顾惜,邻狗厌膏粱。不知官道上,有此穷儿娘。谁人写此图,持以奉君王。”这首诗如今读来,仍然让人深有感触。

阮攸的喃字作品有《金云翘传》、《招魂文》(又称《十类众生祭文》)、《生祭常流二女文》和《斗笠坊男子托言》等。其中《金云翘传》享誉最高,《招魂文》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招魂文》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招回死者灵魂并超度其升天的祭文,这是一部抒情长诗,采用的是越南民族双七

八体诗歌形式。作者把死者灵魂按其在世时的身份分为被弑君王、败阵将领、客死他乡的商人、孤寡老死的妓女等10种,分别进行拜祭。祭文语言忧伤,声调凄婉,“每一句诗读起来都像尖刀搅动人心一样”,独具艺术魅力。三

对于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中国国内出版的各部《中国文学史》闭口不提,有人认为其原因是中国的文学瑰宝如山藏海涵,些须短篇实在不值一提。这样的认定自然是故作轻松和不客观。《孙子兵法》13篇,这部传世经典只有6072个字。如果说《孙子兵法》属于兵书,跟《金云翘传》没有可比性的话,那么唐传奇中的《李娃传》、《莺莺传》、《柳毅传》等描写爱情的佳作不都是短篇吗?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两拍》中的诸多白话短篇小说不也脍炙人口吗?即使同是一个时代的才子佳人小说,人们提到的也只是《玉娇梨》、《平山冷燕》、《定情人》等,而绝少提到《金云翘传》。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获得读者的认同,是否能流传于世,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跟社会的认同息息相关。才子佳人小说盛行时,当时的官僚文人刘廷玑说:“近日之小说,若《平山冷燕》、《情梦柝》、《风流配》、《春柳莺》、《玉娇梨》等类佳人才子慕才慕色,已出之非正,犹不至于大伤风俗。”这类作品出之非正,因此难登大雅之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这样写道:“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拟出男女二人姓名,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这样的评论具有导向性的意义,也部分地反映出了才子佳人小说这一小说类型及其相关作品的价值。

当然还是有人欣赏才子佳人小说,喜欢《金云翘传》中人物的。天花藏主人在给《金云翘传》作序时称:“翠翘一女子,始也,见金夫不有躬情,可谓荡矣。乃不贪一夕之欢,而谆谆为终身偕老计,则是荡而能持,变不失正,其以淫为贞者乎?亦已奇矣。乃遭父难,则慷慨卖身,略不顾忌,虽眷恋其人,亦不过借李代桃,绝不以情而乱性,此不为尤难乎?难者且易之,故视辱身非辱也,行孝也。”天花藏主人关注的是作品人物的淫与贞、忠与孝,以此为标准来评价作品的价值。然而,不管天花藏主人如何推崇,阅读尤其是通读青心才人《金云翘传》的人仍然很少,更遑论给出客观的艺术评价。直至现当代,这一现象也没有得到更多的改变。抑或是这部作品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难以落入读者的法眼?

相比之下,阮攸的《金云翘传》就幸运得多,它得到了越南全民族的承认,也得到了世界文学界的承认。是它的思想内容更加进步还是它的艺术表达形式更加容易得到世人的认同?如果还有其他因素,那又是些什么因素?这是个饶有趣味的问题,也是牵涉到客观评价这两部作品的艺术价值的问题。有人把《金云翘传》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全部归功于阮攸,说阮攸的《金云翘传》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超越了青心才人的作品,有人则说阮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均未超过其摹仿的底本;有观点认为阮作删繁就简、结构更显紧凑,有观点认为小说与诗歌体裁不同,各有各的表现手法,岂能以繁简论高低?到底孰是孰非?还有一个人们似乎不愿意过多触及的问题,那就是阮攸的作品算不算翻译作品?阮禄在其《越南文学史》中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认为阮氏的作品不是翻译作品而是创作。我们可以设想,有人认为阮攸的《金云翘传》是翻译作品,所以阮禄先生作出了上述解答。问题是,既然阮攸的《金云翘传》从故事框架、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以及作品中的人物等都与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相同,而且其中有些语言还是直接从原作翻译过去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算是翻译作品?是因为诗作变换了表达形式以及故事情节有所增删的缘故吗?这是一个涉及翻译本体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相当复杂,而且还牵涉到民族感情,不能不谨慎以对。不少人强调端午节文化起源于中国,但韩国的端午节文化却成功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现象如何去解读?我们认为,对两部《金云翘传》艺术价值的把握应该居于对这两部作品的准确理解,倘若进行对比,首先应该是居于原始文本的比较,然后是对彼此文学生态环境的比较。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阮氏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这部作品值得我们全面深入地展开研究。四

阮攸的《金云翘传》原名《断肠新声》(Đoạn trường tân thanh),采用的是六八体诗歌形式,用喃字写成。正如上文所述,其蓝本是中国明末清初作家青心才人的章回小说《金云翘传》。原作书名《金云翘传》,说明小说所写的是关于金重、王翠云、王翠翘三人的传奇。这是明末话本小说和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一个命名习惯,即仿照《金瓶梅》由主要人物姓名中的一个字拼合而成。《断肠新声》后更名为《翘传》(

Truyện Kiều

),似乎只是为翠翘一人立传,其实这是汉越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所带来的结果。阮攸《金云翘传》写作时间有观点认为在1814年之后,也就是在阮攸出使中国回国之后。另外有观点认为在1804—1809年间,即阮攸在广平任职期间。

这部叙事长诗一共3254句,除了开头和结尾,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开头(第1—38句)提出全诗“才和命难得两全”的论题,然后介绍王翠翘的家世及姐妹二人的才貌,其中对翠翘的描写尤为浓墨重彩。

第一部分的主题为“翠翘和金重订约”(第39—572句),描写翠翘姐弟三人清明扫墓踏青,返回路上祭奠歌妓淡仙的坟墓。淡仙是一个才色出众的歌妓,但命运不佳,芳龄夭折。准备离开淡仙坟墓的时候,他们邂逅了青年才俊金重,翠翘和金重两人一见钟情。回家之后,翠翘感叹淡仙的命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心;想到金重,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缘分如何。金重自从见到翠翘,对她朝思暮想,千方百计租赁入住她的邻居家里,两人于是有机会接触并私定终身。

第二部分的主题为“王翁蒙冤,翠翘卖身赎父”(第573—864句),描写的是金重随父亲到辽阳为叔父奔丧,他离开后翠翘之父王翁受奸商诬告被捕并被严刑拷打,翠翘为了救赎父亲被骗卖身给人贩子马监生做妾,随之离开京城去了临淄。

第三部分的主题为“翠翘在青楼”(第865—1274句),描写翠翘被拐骗到临淄后才知道自己落入了青楼,于是举刀自尽。老鸨秀婆把她救醒后,假意答应她等她养好伤后寻找正经人家出嫁,暗中却和伪君子楚卿勾结,引诱翠翘逃走。翠翘落入圈套,半路被楚卿抛弃,本人被抓回青楼,酷刑之下被迫答应接客。

第四部分的主题为“翠翘落入宦姐之手”(第1275—1992句),描写翠翘在青楼三年之后遇到了随父亲到临淄经商的无锡客人束生,束生爱慕翠翘的才华,娶她为妾。其大妇宦姐得知消息后与母亲设下毒计,趁束生不在时把翠翘捉到无锡,百般折磨,并当着束生的面横加蹂躏摧残。

部分的主题为“翠翘嫁徐海”(第1993—2738句),描写翠翘逃离宦姐家,逃到尼姑庵与觉缘师父生活在一起,不久离开觉缘到薄婆家,不料薄婆和其侄子薄幸都是操的皮肉生意,翠翘被再次卖入青楼。之后她遇到了草莽英雄徐海,两人惺惺相惜并结为夫妻。在徐海的帮助下她报恩报怨,报答了在她落难过程中帮助过她的人,对那些曾经欺骗、折磨和侮辱过她的人给予了应有的惩罚。后来,她受朝廷大臣胡宗宪所骗,劝说徐海接受朝廷招安,导致徐海兵败身死。她本人被强迫嫁给酋长为妻,她觉得无颜苟活于世,于是投入钱塘江自尽,不料被觉缘救起。

第六部分的主题为“金翘再合”(第2739—3240句),描写的是金重奔丧回来后听到翠翘遭家变卖身赎父的消息,他听从翠翘离家前的愿望娶了翠翘的妹妹翠云为妻。后来和翠翘的弟弟王观一起考中秀才,被授予官职。赴任路上机缘巧合跟翠翘重逢,在翠云和家人的撮合下二人结为夫妻。历尽磨难,金重和翠翘的爱情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结尾(第3241—3254句)重复“才和命难得两全”的观念,强调了“可知万事皆由天定:富贵者终归富贵,贫贱者终归贫贱,清高者终归清高”的宿命论思想,劝谕世人要自觉修炼“仁心”。

从以上的内容梗概可以看出,《金云翘传》以王翠翘与金重的爱情为主线,以翠翘卖身赎父后沦落风尘饱受欺辱的遭遇为铺展,最后以金翘再合为圆满,中间穿插各色人物和心理描写,这样的故事结构是完整的,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从此共享富贵风雅,符合当时那种让人破啼为笑、破恨成欢的审美要求。中越两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有诸多的相同,所以当阮攸采用本民族的艺术形式把《金云翘传》移植入越南的时候,立刻引起了越南社会的热烈反响,上至皇帝和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在捧读和鉴赏这部作品,或贬低,或拔高;或规劝世人不要接触这部作品,或对之爱不释手。而不管被动还是主动,越南社会接受了《金云翘传》,接受了阮攸在艺术上的匠心独运。五

越南社会发展的特征有不少跟中国的相同或者相近。阮攸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矛盾急剧变化的时代,他借用的虽然是明朝嘉靖年间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但实际上描写的也是越南社会的现实。这是中越学者在研究《金云翘传》时所普遍达成的共识。《金云翘传》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在于翠翘的悲惨命运让人揪心,在于翠翘与金重的爱情磨难让人感叹,在于金翘的爱情磨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

故事中的王翠翘是一个敢于不顾封建礼教束缚,和心上人私定终身、追求自由爱情的富家小姐。她有红梅的品格,冰雪的精神。她容貌艳丽,才华横溢,擅长诗赋,精通胡琴。她有情有义,卖身救父的孝心壮举感动天地。可以说,翠翘是阮攸眼中美好人格的化身。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当时的社会却备受蹂躏摧残,而蹂躏和摧残翠翘的并不只是某个人,而是当时社会的各种黑暗势力,其中有牛头马面的衙役,有久操卖淫生意的秀婆,有人贩子马监生和无耻文人楚卿,有仗势凌人的宦婆、宦姐,有阴险狡诈的朝廷大臣胡宗宪……正是这些人,酿造了封建社会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前文提到的天花藏主人无疑是翠翘的知音,他认为翠翘沦落风尘作虎狼之伴侣是因为“风花无主,暂借一枝逃死”;认为翠翘劝徐海归降朝廷是因为不愿意看到东南涂炭、臣主忧劳,是因为她不是那种沉溺私恩而忘却公义、贪图富贵而甘作叛逆之人;认为徐海死后翠翘不忍独生,跳入钱塘江自尽是“其内不负心,外不负人之余烈”的表现。天花藏主人称赞翠翘是“古今之贤女子”,她的所作所为“真千古之遗香也”。这是对人物鲜明性格的认同和体恤。

徐海同样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徐海,阮攸可谓是浓墨重彩。作品是这样介绍徐海的:“虎头燕颔卧蚕眉,膀阔身高威风凛凛。雄姿英发气宇轩昂,更兼武艺超群,韬略过人。好一个顶天立地英雄汉,姓徐名海,越东人氏。江湖闯荡无羁绊,剑胆琴心,肩挑山河纵豪情。”他“立朝廷雄踞一方,设文武界定山河。风卷残云般,连克南天五座县城。剑锋所指惊天地,酒囊饭袋无能敌!边陲驰骋纵横,称孤道寡,自号霸王。旌旗所指谁敢争锋,整整五年称霸海滨”。他锄强扶弱,惩治社会奸恶,助翠翘报恩报怨,洗雪了沉冤宿恨。在中了胡宗宪假招安之计后,他“横冲直撞奋勇拼杀,真不愧英雄无畏猛将军。力竭负伤阵前殉难,隐隐含恨,傲然屹立。拉不动,推不倒,如石凿成,如金铸就”。他含恨挺立,是因为他愤恨尔虞我诈;他含恨挺立,是因为他从此不能再为翠翘遮风挡雨;他含恨挺立,恐怕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最终坚持己见,误中奸计。

笔者以为,在青心才人笔下,徐海最后跟官军拼杀的场面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猛将典韦最后与敌搏杀的场面相似,都是双手提着两个军士迎敌,在箭雨中勇猛非常。但徐海临死前很不够男人,且听他那几声“夫人误我,夫人误我”的大叫,把失败归咎于翠翘,太不公道,太不地道了一些。

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阮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塑造的金重、翠翘、束生、姥姥、奸商、秀婆、衙役、马监生、胡宗宪等其实就是越南社会的众生相。有的形象甚至成了越南社会不朽的典型,如“翠翘”常被越南人用来指美丽多才的少女,“金重与翠翘”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束生”指软弱,“宦姐”指妒妇,“秀婆”是鸨母,“楚卿”指伪君子等等。

阮攸《金云翘传》的成功还得益于他采用了越南民族的诗歌表达形式,得益于他高超的语言掌控能力。越南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六八诗体是越南民族创造出来的一种成熟的诗歌表达形式。所谓六八体,就是奇数句是六个字,偶数句是八个字。一般来说,奇数句的第六个字和偶数句的第六个字押韵,偶数句的第八个字和下一奇数句的第六个字押韵,然后依此类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种表达方式连绵不绝,琅琅上口,特别适合于创作叙事长诗,很受越南民族的喜爱。越南古代几部著名的叙事长诗都是用六八诗体创作完成的,如《金云翘传》、《征妇吟曲》、《宫怨吟曲》、《陆云仙》等。阮攸对六八诗体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其语言成熟而优美,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彩,其中对中国典故的运用可以说是信手拈来。阮攸不愧是越南民族的语言大师,他继承了越南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阮攸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氛围里,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激情,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写金重与翠翘的初次邂逅:“国色天香面对着风流才华,芳心涟漪阵阵,美态婀娜娇怯。慌乱无措撩拨着不安的心绪,留也不是,去更难舍。幸喜暮色苍茫遮蔽了彼此的尴尬,征骑已远,佳人含羞目送归程。桥下清澈流水叮咚,桥边婀娜垂柳依依。”这是一个怀春少女的羞态,桥下溪水的叮咚分明是可感可亲的心跳,桥边婀娜的垂柳释放着依依的眷恋。作品中不少地方都有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同时,与青心才人的原作相比,阮攸在《金云翘传》中增加了不少心理描写,既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细腻,也使得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阮攸的《金云翘传》问世后,引起了人们对它评论和研究的广泛兴趣,在越南还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化——金云翘文化。阮攸的《金云翘传》在越南家喻户晓,代代流传。越南人唱翠翘、说翠翘,创作上有人称不熟读《金云翘传》就难写出佳句,修辞学上专门有“仿翘”辞格,文人们赏玩《金云翘传》,民间还采用《金云翘传》中的句子进行猜谜、联句等,甚至在越南还有用《金云翘传》的句子来占卜命运吉凶的风俗。《金云翘传》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六

阮攸的《金云翘传》是越南古代文学的一个瑰宝,也是中越文学交流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全方位地去理解、认识和研究。

笔者喜欢阮攸的《金云翘传》,很早就开始诵读和研究这部作品。笔者的《论越南喃字小说的文学传统及其艺术价值——兼论阮攸<金云翘传>的艺术成就》一文发表于《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研究《金云翘传》,于是研读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黄轶球先生翻译的《金云翘传》,深深为译者的古文功底和译笔所折服。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译本不少地方不够准确,有的甚至是错译。于是就想自己动手翻译。等到真正动手,也就真正理解了谢冕先生在江枫译《雪莱诗选》序中所说“翻译中,译诗最难,有哪一个译本能够穷尽原诗的精妙幽微呢?”的论述。曾经一度想放弃,可是出于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我还是坚持读《金云翘传》,力求真正准确理解阮攸这部杰出的作品,希望在此基础上不断酝酿感情,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一气呵成,把这部作品翻译出来。如今译作终于完成了。当然,其中饱尝了翻译的艰辛,也收获了不少心得。

笔者认为,翻译首先必须忠实原作的语体风格,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都要体现原文的语体风格特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翻译政论文就要像政论文,而不能像散文;翻译广告就要像广告,不要像诗歌。忠实原文的语体风格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照搬其形式,而是要尽可能注意到神似。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表达形式。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越南也有七言、五言、七律、五律等形式,而且越南语中有很多汉越词,所以在诗歌翻译中有很多便利。如怀英翻译李白的《早发白帝城》(Sớm đi từ thành Bạch Đế):Sớm từ Bạch Đế phủ mây son, Nghìn dặm Giang Lăng một buổi tròn. Tiếng vượn đôi bờ kêu chửa dứt, Lá thuyền nhẹ lướt vạn trùng non. 但也有译者喜欢采用六八体的,如对李绅《悯农》(Nghề nông vất vả)的翻译:Cày đồng đang buổi ban trưa, Mồ hôi thánh thót như mưa ruộng cày. Ai ơi, bưng bát cơm đầy, Dẻo thơm một hạt, đắng cay muôn phần. 这样的翻译琅琅上口,声情形象并茂,堪称翻译佳品。

越南的六八体诗歌体裁是其本民族特有的诗歌形式,其他语言在翻译时难以完全按照这种体裁形式,因此也就很难把其中律诗的韵味表现出来。正如用英语翻译汉语的律诗,或者用汉语翻译英语的十四行诗,其中律诗韵味的损耗是在所难免的。六八体的循环往复流水般蜿蜒跌宕的风格用汉语的任何律诗形式都无法表达出来,况且我们也没有必要画地为牢,只要注意到音美、意美、形美,完全可以采用新诗的形式。毛泽东认为,新诗的基本要求是“精炼、大致整齐、押韵”,笔者也是努力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尽可能去做到让译作也琅琅上口,富有诗的色彩和味道。

第二,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仔细阅读,准确理解原作的含义。准确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只有准确理解,才能译出符合原作语体风格、搜寻出原作神韵的译文。比如马监生第一次出场要买翠翘为妾的情景(第623—632句):

Gần miền có một mụ nào,

Đưa người viễn khách, tìm vào vấn danh.

Hỏi tên, rằng: “Mã Giám sinh.”

Hỏi quê, rằng: “Huyện Lâm Thanh cũng gần.”

Quá niên trạc ngoại tứ tuần,

Mày râu nhẵn nhụi áo quần bảnh bao.

Trước thầy sau tớ lao xao,

Nhà băng đưa mối, rước vào lầu trang.

Ghế trên ngồi tót sỗ sàng,

Buồng trong mối đã giục nàng kíp ra. 黄轶球先生的译文是这样的:

邻近一个媒婆,

带了远客来求婚。

他自称马监生,

籍贯在不远的临清市镇。

年纪已过四十,

须眉修整,服饰斯文。

主仆昂然入室,

上妆楼,前面冰人导引。

他傲然据座,

媒人催少女,要招待殷勤。 很显然,由于理解得不够准确,译文没能把马监生主仆的粗俗表现出来。对这一段,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邻近有一媒婆,

带来远客上门求亲。

自报姓名“马监生”,“家住不远的临清县城。”

此人看上去已经年过四十,

须眉皆无,衣服光鲜。

闹嚷嚷后面跟着一群仆从,

媒婆领路,带到妆楼。

大咧咧上座坐定,

媒婆催促翠翘出闺阁殷勤待客。

第三,翻译时要十分注意对语言的选择和处理。阮攸的原作语言丰富,典故频出,有不少直接就是来自汉语的。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加以体现,实在无法译出或者译出嫌其生僻的,就加以脚注。比如原作中471到488句,描写的是翠翘第一次给金重弹琴的情景和对琴声的描写,其中不少就是中国的古琴曲:So dần dây vũ dây văn, Bốn dây to nhỏ theo vần cung thương. Khúc đâu Hán Sở chiến trường, Nghe ra tiếng sắt tiếng vàng chen nhau.Khúc đâu Tư Mã Phượng cầu, Nghe ra như oán như sầu phải chăng!Kê Khang này khúc Quảng Lăng, Một rằng Lưu Thủy, hai rằng Hành Vân. Quá quan này khúc Chiêu Quân, Nửa phần luyến chúa,nửa phần tư gia. Trong như tiếng hạc bay qua, Đục như tiếng suối mới sa nửa vời. Tiếng khoan như gió thoảng ngoài, Tiếng mau sầm sập như trười đổ mưa. Ngọn đèn khi tỏ khi mờ, Khiến người ngồi đó cũng ngơ ngẩn sầu. Khi tựa gối, khi cúi đầu, Khi vò chín khúc,khi chau đôi mày.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但见她轻调宫商五音,

四根大小琴弦张弛合适。

一曲《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让人神驰。

转调司马相如的《凤求凰》,

琴声旖旎缠绵幽怨惆怅。

铮铮流亮的是嵇康的《广陵散》,

伯牙的《高山》与《流水》情调高远。一曲《昭君怨》飞扬起塞外风沙,

半为留恋明主,半为情切思家。

清音缭绕如鹤鸣九天,

浑音壮阔似飞泉跌宕。

舒缓时有如清风拂面,

急促时恰若狂风骤雨。

灯焰摇曳忽幽忽明,

听琴人痴坐沉醉黯然神伤。

忽而抱膝长嗟,忽而垂首无语,

忽而肝肠寸断,忽而紧锁双眉。

翻译界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再创作。任何艺术和创作都应该有自己的表现策略,翻译当然也要有自己的策略,因此需要翻译理论来向导。西方语言跟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居于西方语言基础上建立的诸多翻译理论不一定都适合越汉翻译实践。越汉翻译理论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多从事一些翻译实践,多了解一些翻译理论,这对搞好翻译大有裨益。笔者有自己的翻译策略,但不敢说自己的处理就是最好的,因为本人也是一个探索者。

翻译的定义有广义的,有狭义的。通常认为,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定义似乎言简意赅,但仔细分析起来,是否只要用一种语言文字把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内容表达出来就可以算是翻译,而不管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换言之,阮攸的《金云翘传》就是用越南语言文字把中国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表达出来的,那么它算不算翻译?我们赞同阮禄的观点,即不把阮攸的《金云翘传》看作是翻译作品,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创作。阮攸的作品无论在语言、表达方式还是在内容方面都具有了独立的意义,等于是作者本人的创作,而这个创作非常精彩。严格地说,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起到的是参考的作用,阮攸据此借题发挥了。

不管怎么说,笔者衷心地感谢青心才人创作的《金云翘传》,感谢黄轶球先生翻译的《金云翘传》,正是这两部作品,帮助我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了阮攸的《金云翘传》。我不敢说自己的翻译超越了前人,是如何的出色,我只希望自己的努力是有益的,对理解《金云翘传》,对中越《金云翘传》的比较,甚至对越南文学翻译方法的探索。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在我翻译期间,她们给予了我精神的鼓励和生活的照顾。我还要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刘正武主编的大力支持,正是他的大度、包容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执着精神使得这部作品得以跟读者见面。

本书为汉越全文对照,目的在于给学习者和研究者一个参考和批评的读本。我赞成王以铸先生的观点:“学一种语言而能直接欣赏用这种语言写出的诗歌名篇,那才算是学了这种语言的最大享受!”

翻译完阮攸的《金云翘传》,浮想联翩,书于此以代为序。译序及译文中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译者2011年3月于洛阳金云翘传1 人生百年多少坎坷欢喜,2 才和命从来是相互排斥。3 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变化,4 看到的难免沉痛和悲伤。5 说什么此消彼长,有得必有失,6 红颜天妒却是千古至理。7 剪灯翻阅前朝故事,8 青史中竟记载一桩风情。9 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11 四海升平,京师稳固如磬。11 有一员外姓王,12 家境小康,家资倒算殷实。13 员外的小儿取名王观,14 拜师儒业,浸润书香。15 尚有长女翠翘,次女翠云,16 绰约风姿,年俱妙龄。17 红梅品格,冰雪精神,18 各领风骚舒妍丽。19 翠云落落庄重,21 她面如满月,眉展大方。21 谈笑吐珠玉,步履走端庄,22 更兼云鬓妙曼,雪肌天然。23 翠翘玲珑华丽,24 才色更显超群。25 她眉若春山,眸含秋水,26 惹得鲜花妒娇艳,垂柳恨娉婷。27 好一个倾国倾城的美貌,28 丽质与才华堪称出类拔萃。29 与生俱来的锦绣聪明,31 诗画落笔娴熟,歌吟沁动人心。31 精通声韵音律,32 尤善弹拨一把胡琴。33 绣口锦心,浅唱低觞,34 一篇《薄命》让人哀怨断肠。35 红裙中风流无人能及,36 青春款款将及二八芳龄。37 闺房内从容迎送光阴,38 东墙外蜂蝶殷勤枉相寻。39 春日里燕子穿梭巧轻盈,41 匆匆间又到了暮春光景。41 芳草萋萋连天碧,42 梨花朵朵点缀着俏丽芳馨。43 阳春三月清明日,44 扫墓踏青正当时。45 到处是莺莺燕燕欢畅的身影,46 姐弟们收拾好了行装要出行。47 佳人才子携手出游好潇洒,48 一路上车如流水,裙裾飘逸。49 荒原里一座座坟头耸起,51 到处香火旺盛,随风纸钱飘散。51 兴致盎然直到太阳西斜,52 姐弟们才依依回返。53 沿着一条小溪寻觅景色,54 只见溪边苍翠,浓荫映掩。55 淙淙流水曲折蜿蜒,56 曲径通幽处忽见小桥横跨。57 桥边孤零零一座坟茔,58 坟头草一半枯黄,一半青绿。59 翠翘感到奇怪:“清明时节,61 缘何这里香火如此清寂?”61 王观细说了一段冷艳故事:62 “这是歌妓淡仙的坟茔。63 她的才色曾经名噪一时,64 门前车水马龙,屋内高朋欢歌。65 无奈红颜多薄命,66 正青春荡漾忽然一朝香消玉殒。67 有一远方客人,68 仰慕佳名千里寻芳而至。69 兴冲冲怀揣一腔浓浓相思,71 不料想簪断瓶碎佳人已归西。71 香闺冷似铁,喧哗沉寂,72 门前车辙已是苔色青青。73 他伤心不省人事,74 哭姻缘未能得偿心愿。75 叹前世无缘,76 只好寄希望于来世。77 他置办了灵柩舟车,78 红尘中把淡仙安葬在这里。79 经过多少日升月落,81 这已是无主坟,谁来寻访奠祭!”81 王观的话触动了翠翘的恻隐,82 她早已黯然神伤,珠泪涟涟。83 “痛哉,女人的命运!84 普天下女人命薄如白纸。85 造物主竟如此残酷无情,86 让青春易逝,红颜难继。87 生前作万人妻,备受摧残,88 死后是无夫鬼,黄泉下形单影只。89 鸾俦凤侣今何在?91 又有谁再怜香惜玉?91 既然是无人来挂怀,92 我翠翘且上前焚香几支。93 只道是途中相遇,94 或者黄泉下能解我心意。”95 她上前低头喃喃祝颂,96 盈盈下拜叩首敬献一片哀思。97 夕阳洒落在了枯萎的荒草,98 凉风摇曳着四周杂乱的蓬蒿。99 她拔下头上的簪子,111 在树上刻下了一首绝句。111 一时间神情更加恍惚,112 一时间痴立树下步难移。113 一时间花容惨淡无颜色,114 一时间愁绪缠绕,珠泪不绝。115 翠云道:“姐姐可真好笑,116 眼泪太多,却为古人流。”117 翠翘答:“红颜自古多薄命,118 又岂分今人古人。119 想起来满心悲伤,111 对长眠人,我来日如何堪嗟叹。”111 王观抢过话题:“姐姐没有道理,112 你怎能把自己跟歌妓相比?113 荒墓地阴气凝重,114 太阳西沉,归途尚遥远。”115 翠翘道:“大凡英华,116 逝去的是形体,不灭的是精神。117 说不定痴情得见痴情,118 且稍候片刻,须臾即有显灵。”119 话音未落,121 一阵旋风倏然卷起。121 呼啦啦叶落树摇,122 旋风中隐约有香气缥缈。123 旋风过处,124 苍苔上屐痕分明。125 姐弟们面面相觑胆心惊,126 翠翘道:“精诚感动英灵。127 多情得见多情,128 方信幽明隔不断心性相通。”129 淡仙的显灵让翠翘百感涌动,131 她虔诚致谢默念祝颂。131 诗思再一次泉涌,132 她走到树下又题上一首古诗。133 盘桓许久姐弟们要踏上归程,134 忽听到马蹄轻捷铃声近。135 依稀是一个文人,136 信马由缰逍遥自在走过来。137 马背上挂的是风月行囊,138 马后边跟随着几个书童后生。139 文人胯下白驹似雪,141 身上袍服色染天青。141 远远看见王观姐弟,142 他跳下马上前问好叙情。143 一双绣靴缓缓走在青草地上,144 好一个儒雅倜傥玉树临风美少年。145 王观见是故人亦趋前施礼,146 翠翘和翠云花下含羞回避。147 原来文人亦是邻里,148 姓金名重出身簪缨家庭。149 豪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151 天赋聪明写得一手锦绣文章。151 气宇轩昂更兼仪表堂堂,152 风雅内秀雍容豪华张扬。153 修身齐家治儒业,154 与王观师出同门。155 他早知王家姐妹芳名远播,156 只因铜雀春深无缘得识。157 距闺房绣阁犹若咫尺天涯,158 内心爱慕费思量寤寐辗转。159 不曾想今天能邂逅相逢,161 寻芳踪终于得偿夙愿。161 在远处已瞥见红裙一角,162 春兰秋菊此刻玉立于眼前。163 国色天香面对着风流才华,164 芳心涟漪阵阵,美态婀娜娇怯。165 慌乱无措撩拨着不安的心绪,166 留也不是,去更难舍。167 幸喜暮色苍茫遮蔽了彼此的尴尬,168 征骑已远,佳人含羞目送归程。169 桥下清澈流水叮咚,171 桥边婀娜垂柳依依。171 翠翘回到画帘绣阁,172 日已西沉,城楼又报初更。173 明月悄悄移步窗台,174 水面金波闪烁,庭院树影婆娑。175 东墙下海棠摇曳身姿,176 春夜里霜气凝重,花枝斜指长空。177 一个人对月遐思,178 思今日之奇遇,念人生之纷繁:179“人生如淡仙不过如此,181 繁华一时转瞬一切成空。181 与金郎缘何能邂逅相遇,182 是否姻缘能缔结百年连理?”183 情怀百转,愁绪难遣,184 终题下一首绝句抒发性情。185 月光斜照绣阁,186 翠翘伏案小憩昏昏入梦。187 忽见一名妙龄女子,188 步履风韵万种,举止脱俗清新。189 神色面容如霜雪,191 通体洁白金莲轻盈若远若近。191 翠翘殷勤迎接问候:192 “是否迷失桃源仙境到达此地?”193 女子答道:“你我有缘,194 白日里已然相见,你可记否?195 寒舍原在西天,溪水侧畔,196 溪水上架着玲珑小桥。197 孤寂时幸得你眷顾探访,198 香烟缭绕,更兼洒泪相赠诗篇。199 断肠会主读了你的真情告白,211 细查籍册知道你也是断肠会中人。211 你我同路一样要承受姻缘劫难,212 天涯沦落历尽千辛万苦为情缘。213 这里有刚拟就的十样断肠诗题,214 借助你神笔神思来唱和。”215 翠翘领命舒纸展毫,216 十首诗顷刻间仙手挥就。217 那女子暗中称羡:218 “真个是绣口锦心独一人。219 收录入断肠诗谱,211 毫无疑问名在魁首!”211 女子披月穿花悄然离去,212 翠翘还沉浸在漫漫情思。213 夜风掀动珠帘,214 醒来方知是一场幻梦。215 放眼四周花影参差,216 香魂犹在不见精灵身影。217 独自辗转更深人静,218 思及未来不由跌宕心惊!219 浮萍随波,落花流水,221 这就是我的缘分,这就是我的命运!221 哀伤处波澜起伏,22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23 鸾帐里翠翘涕泣悲恸,224 惊动了慈母来问询:“夜阑更深,225 我儿为何还翻来覆去睡不着?226 泪光点点,恍若是梨花带雨。”227 翠翘回禀:“孩儿幼稚,228 养育之恩未尝回报。229 白日里流连淡仙墓茔,231 刚才合眼,她出现于我的梦境。231 说什么断肠会员,232 作什么断肠诗篇。233 依照梦兆来推算,234 女儿将来命运堪伤悲!”235 慈母闻言劝慰:“梦兆何来根据?236 无端端自寻烦恼,愁苦担忧!”237 听母劝翠翘强忍悲啼,238 思绪难禁泪珠滚滚犹如湘江水。239 窗外娇莺自在恰恰啼,241 柳絮轻忽飘过绣阁画帘。241 金乌追逐玉兔,朝霞已映窗棂,242 情怀满盈,谁人能寄托相思?243 此时此刻亦有一个痴情人,244 缠绵悱恻沉浸在儿女情长。245 金重伫立在书斋眺望窗外,246 怀佳人念奇遇心焦如焚。247 愁绪漫漫愁随光阴增长,248 天各一方红尘度日如年。249 秦云舒卷紧锁闺阁绣帘,251 终日无计难把梦想觅寻。251 月圆月缺,看灯油点滴耗尽,252 顾影自怜,恨相见遥遥无期。253 书斋清冷难舒兔毫写诗句,254 琴弦弛放无心再演奏清音。255 潇湘竹帘随风摆动,256 焚香忆佳人,茶冷叹情痴。257 既然是三生情债难偿还,258 又为何让人目睹美态倾城?259 回想起当初邂逅的情景,261 急起身忙忙重游故地。261 但见萋萋芳草无人迹,262 清泠泠溪水委婉流。263 晚风阵阵撩拨起无限惆怅,264 芦苇萧瑟空笑人痴情张皇。265 睹物思人纵横情绪,266 毅然到蓝桥寻觅梦萦芳踪。267 但见重门高墙一派森严,268 红叶痴心难寄托,青鸟殷勤徒枉然。269 柳枝轻柔拂拭着窗旌,271 黄莺枝头笑人搔首彷徨。271 有心寻访却一次次遭遇门庭紧闭,272 看阶檐落红无数,知佳人身在哪里?273 徘徊中任光阴悄然流逝,274 无意间发现王家后面有一所府第。275 屋主原来是吴越商家,276 因出门远行留下了空宅。277 他连忙借口游学租赁下来,278 把琴架书囊通通搬了进去。279 这里山石嵯峨,树木蓊郁,281 更有一轩题名“揽翠”。281 匾额上的金字唤起金重万千欣喜,282 端的是三生有幸天缘安排!283 窗户从此半掩半开,284 日日东墙眺望,时时等候倩影。285 怎奈桃源仙境紧闭洞门,286 天涯咫尺不见佳人出现。287 自从搬迁此地,288 匆匆两月有余。289 忽一日云淡天青,291 隔墙桃树下似有倩影窈窕。291 金重抛琴束衣冲了过去,292 幽香尚在佳人却渺无踪迹。293 沿花墙漫步寻觅芳踪,294 终于看见桃枝上挑起金钗一股。295 伸手摘取携回书房,296 “闺阁饰物缘何失落这里?297 莫不是斯人宝物在我手,298 机缘巧合天安排!”299 赏玩金钗夜不能寐,311 淡淡的沉香撩动无边的幻想。311 夜幕刚刚收起,312 暮霭中有一人在墙边焦急寻觅。313 金重早已在等待佳人的出现,314 于是隔墙放声试探:315 “这是谁遗落的凤钗,316 合浦珠还,是否还能物归原主?”317 翠翘隔墙回答:318 “感谢君子拾金不昧。319 金钗一股能值几许,311 重义轻财精神让人感佩!”311 金生道:“你我同为邻里,312 并不是陌路生人。313 因拾得美人凤钗,314 慰藉我多少懊恼惆怅。315 盼今日相见我望穿秋水,316 且驻足稍候,容我聊表寸心。”317 急回房拿出自己的赠物,318 那是汗巾一幅,金钏一对。319 取云梯攀上墙头,321 分明是当日邂逅可人儿。321 翠翘桃花底下蔽身影,322 墙上目不转睛,花底娇羞低首。323 金生娓娓倾诉:“自当日偶然相见,324 从此暗生恋情,缠绵至今。325 形销骨立,人比黄花瘦,326 不曾想今天你我能重逢。327 终日里仰望蟾宫,328 盼嫦娥折桂舒广袖。329 趁今日奉上些须微物,331 闺房中或许能鉴我凡心。”331 踌躇良久翠翘才说道:332 “我家风严谨,人秉质平常。333 纵然是红叶赤绳牵姻缘,334 亦需要得到父母允肯。335 感蒙君子怜柳惜花,336 恕幼稚不敢擅自应承。”337 金生道:“风雨变幻,338 像如此青春佳会能有几回!339 如果不体恤我一点痴心,341 伤痛了我对你又有何裨益?341 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赠品,342 他日定当遣媒妁登门求聘。343 苍天若是辜负我一片赤诚,344 当是要把我一生青春断送。345 佳人若不肯接纳真挚,346 岂不负我痴情追逐的拳拳苦心!”347 静听金生袒露心扉,348 直羞得颜如桃花心怀玉兔。349 翠翘回道:“彼此间尚未熟悉,351 按常理应该节制矜持。351 但感念你君子多情,352 愿与你海誓山盟定终始。”353 听此言金重心花怒放,354 含情脉脉递过金钗与馈赠。355 “百年缘分从此缔结,356 有信物可赐我以志永念!”357 翠翘摘下葵花画扇璎珞,358 即时与金生做了交换。359 正情话绵绵如漆如胶,361 屋后传来了人声热闹。361 两人如落叶与飞花,362 金重返回书院,翠翘上了妆楼。363 从此后两情相悦金石志更坚,364 情到深处更加激荡起彼此的思念。365 湘江水啊清澈悠长,366 奈何相思悠悠天各一方。367 一堵墙仿若有冰雪覆盖,368 青春的讯息就此被断然隔绝。369 晓风明月追逐着云舒云卷,371 红花渐稀,绿叶成荫,春已归去。371 忽一日外家喜庆生辰,372 高堂携弟妹要前往祝寿。373 他们兴冲冲整衣置礼,374 出门远行敬献一份诚心。375 淑房清净只留下翠翘一人,376 蓝桥相会正是最好时机。377 她收拾好几样时珍佳馐,378 金莲轻盈来到了围墙边上。379 隔花轻启娇音低声呼唤,381 花下看见情郎正翘首企望。381 “怪狠心人铁石心肠,382 炉火刚旺就凉置一旁。383 多少思念与惆怅泛起,384 望断了秋水,熬白了黑发。”385 翠翘解释道:“风雨牢笼不得便,386 又怎忍心让知音苦熬候守。387 今日举家出行去祝寿,388 我趁便携佳肴与君共享。”389 围绕假山寻找蓝桥路,391 墙尽处发现了一条被遮掩的通道。391 双双合力打开了桃源洞口,392 天台仙境展现在了眼前。393 情人面对,怦怦的心跳撞击着彼此,394 一个娇怯怯道上万福,一个惶恐恐殷勤问候。395 肩并肩来到书轩,396 谈风月浅唱低吟,重誓约情深意切。397 书案上摆放着笔架诗筒,398 白壁上挂一幅泼墨青松。399 叹风霜筋骨浑然天成,411 笔法遒劲让人羡慕。411 金生道:“丹青才刚完成,412 但请题词让锦上添花。”413 仙手笔落惊风雨,414 顷刻间在空白处题上一首绝句。415 金生赞叹:“一字一珠光华四溢,416 纵使班昭谢女亦不过如此。417 若不是前世修得好姻缘,418 又怎能与你比肩琴瑟和谐!”419 翠翘委婉说道:“看你容光焕发,411 他日非朝堂佩玉,亦当金门显达。411 而我命运如蝉翼一般单薄,412 苍天是否能遂我夙愿圆满?413 曾记得幼年时候,414 一个相士指点迷津:415 说我英华发泄于外,416 纵然一代才华,难免一生薄命。417 看你翩翩风采,想我弱柳飘零,418 福分厚薄不同,有情人最终能否成为眷属?”419 金生柔声安慰:“邂逅即是情缘,421 人定胜天自古多少范例。421 倘需要赴汤蹈火解厄难,422 我定当义无反顾驰策捐躯!”423 说不完的情话,诉不尽的衷曲,424 愉悦春心荡漾,畅怀春酒醉人。425 奈何好景不长,426 转眼间红日落下西山。427 离家人不便久坐,428 辞别情郎翠翘急急回归绣房。429 回到家却得到家人捎来音讯,431 盛筵应酬双亲豪兴正浓。431 她匆匆闩门放下帷帐绣帘,432 步履轻捷穿越庭园夜色。433 月光如水,树影斑驳,434 遥望金生书房透出几缕灯光。435 金生正伏案假寐,436 半梦半醒。437 脚步声惊动了他的南柯梦,438 银辉泻地,佳人出现在了门前。439 惊疑是巫山迷蒙见到了仙女,441 又怕是春宵美梦难相信。441 翠翘柔声细语:“长夜清寂,442 只愿与君剪烛共度良宵。443 今夜你我面对言欢,444 又岂知日后非美梦一场?”445 金生喜洋洋请翠翘步入书房,446 莲台转烛,桃鼎添香。447 铺锦笺共书万古盟誓,448 秀发云鬓,金刀断下交彼此珍藏。449 皓月当空见证着倾心沥胆,451 信誓旦旦叮咛着彼此真情。451 青丝牵扯着赤诚丹心,452 百年同好今宵刻骨铭记。453 美玉酒杯斟下琼浆玉液,454 罗带熏香弥漫,镜中人依偎在了一起。455 金生吐露道:“风凉月明,456 对美人我斗胆坦露一个久怀的心愿。457 玉杵蓝桥未有约,458 深恐此愿情切会唐突佳人?”459 翠翘答道:“红叶赤绳,461 我与你早已两心相知。461 只要不是云雨要求,462 其余的悉听尊意。”463 金生说:“素仰琴技精妙,464 愿得听高山流水,使我能作钟子期。”465 翠翘答道:“贱技无足挂齿,466 既然蒙君错爱,我愿为君抚上一曲。”467 壁上正悬挂着月琴一张,468 金生忙摘下齐眉递上。469 翠翘说:“小技寻常,471 何必如此诚恐诚惶?”471 但见她轻调宫商五音,472 四根大小琴弦张弛合适。473 一曲《十面埋伏》,474 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让人神驰。475 转调司马相如的《凤求凰》,476 琴声旖旎缠绵幽怨惆怅。477 铮铮流亮的是嵇康的《广陵散》,478 伯牙的《高山》与《流水》情调高远。479 一曲《昭君怨》飞扬起塞外风沙,481 半为留恋明主,半为情切思家。481 清音缭绕如鹤鸣九天,482 浑音壮阔似飞泉跌宕。483 舒缓时有如清风拂面,484 急促时恰若狂风骤雨。485 灯焰摇曳忽幽忽明,486 听琴人痴坐沉醉黯然神伤。487 忽而抱膝长嗟,忽而垂首无语,488 忽而肝肠寸断,忽而紧锁双眉。489 曲终金重叹道:“绝技惊人,491 音韵苍凉,声声悲人五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