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性格好,就是会做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02:24:56

点击下载

作者:周刚 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所谓性格好,就是会做人

所谓性格好,就是会做人试读:

前言

你与成功只差一个好性格

性格是什么?性格是人内在的深层次的人格结构,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因此通常也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五花八门、千差万别。

性格的这种千差万别,造成了做人的巨大差异性,而做人的差异性,又导致了各自命运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有的人性格好,做人能屈能伸,知进知退,稳得住成功得意,经得起挫折失败,赢得起也输得起,最终跨越重重障碍,成就美好人生。

而有的人性格不完善,存在缺陷,做人不知进退,心胸狭窄,嫉妒成性,做事偏激,自己可以随意斥责别人,却不许别人说自己一句,最终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众叛亲离,如不知悔改,依旧我行我素,则必然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黯然失色。

性格与做人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性格是做人的决定性因素,做人做得好,受到认同,那么性格一定是相对完善的,这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性格好。事实证明,一个性格相对完善的人,一定懂得做人艺术,必然能够缔造出一个和谐的、有效的人际关系网,并能够长期维护好,最终借此成就自己。

由此可见,性格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特征就是看其是否会做人,做人是性格的社会化表达。看一个人为人处世如何,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有效,就可以知道他的性格是否完善,哪方面存在性格缺陷。

社会上,很多看似能力一般的人,却取得了与他们能力不是很匹配的成功,认真剖析后可以得知他们的成功多半得益于他们拥有一个好性格,进一步说,正是他们的好性格让他们拥有了成功的基本要素:通达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机遇,再加上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让他们踏上了成功的人生之路。

相反,那些有着超凡能力的人,本应取得人生的成功,却因为性格存在较大缺陷,最终与成功擦肩而过,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你与成功只差一个好性格。

本书深入剖析了性格与做人的辩证关系,努力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指出了迷茫所在,又指明了一条出路。犹如于浩渺星空中,发现一颗指明方向的星。上篇学会做人,从修炼好性格开始第一章学会做人,先了解自己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天生的生存本钱,在生活和工作中能为自己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发展机遇。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才能完善性格,才能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力,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人处好关系。

情绪特征:做人要有涵养

一个人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它不仅影响工作、影响生活,也影响心理品质和身体健康。情绪急躁、不稳定、忽喜忽怒、忽乐忽忧是性格不成熟的表现。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并由此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一个人产生了情绪后,整个生活就笼罩上了特定的色彩。人与人的情绪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人情绪稳定,不轻易乱发脾气,而有的人情绪不稳定,经常乱发脾气。

一般情况下,人的情绪特征表现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情绪的强度表现为人受情绪感染和支配的程度,表现为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比如,有些人的情绪常如钱塘江的春潮“涛似连天崩雪来”,不可遏止;有些人却常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平缓得很;有些人笑起来声振屋宇;有些人尽管内心乐滋滋的,面上却可以不露声色。

情绪的稳定性表现为情绪的起伏和波动程度。有一句俗话叫“小孩的脸,一刻三变”,刚刚还泪下数行,一会儿又破涕为笑,说明小孩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成人当然不至如此,但每个人的稳定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仅仅以为人处世为例,有人刚开始交谈时还心平气和,一旦听到哪句话不对心思,马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声嘶力竭起来。如果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一种情绪不稳定的表现。

情绪的持久性表现为情绪对身体、生活、学习、工作影响的久暂程度。比如,一次考试过后,一位同学得知自己的成绩优异,欣喜若狂,立志要更加发奋学习,但这种情绪很快就消逝了;另一位同学同样成绩优异,外表看似平静,但内心却很激动,而且这种沉稳化成了学习的持久动力。再如,一位同学受到批评后,悔恨交加,诅咒发誓,欲争取进步,但时过境迁,故态复萌;另一位同学却是牢牢记在心中,时时鞭策自己。

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定色彩。比如,有些人总是精神饱满,乐观愉快,遇到什么挫折,就像跌个跟头,爬起来,一复如初;有些人却老是精神委靡,悲观忧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那样,终日对窗长叹,以泪洗面,即便有什么喜事,也仅如一阵春风,很快就飘散了。

我们平时说做人要有点城府、有点涵养,其中多半是指对情绪的自我控制水平而言的。一个人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其能否管控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很多人遇事都好激动,“一时冲动”“怒不可遏”的事情时有发生,结果常常是“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的人自然不是性格好的人,也不容易与人处好关系。

情绪是性格的外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自己的性格。所以,一定要努力管控自己的坏情绪,避免与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行为特征:言行举止稳重而成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行举止,这种个体的行为方式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巩固、强化,并逐渐趋向稳定化,最后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业以及待人的态度,受着世界观、信念和期望的支配、制约,同时又直接规范、指导着一个人的行为,它们在人的性格结构中起着联结、媒介的作用。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态度体系最终都是要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个人的态度与他的行为方式的内在联系,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心理学家们曾经设计过一个“拾柴禾”的实验。它是为了研究儿童的勇敢性而设计的。这个实验以保育院的40名小朋友为对象,在冬季的黑夜里进行的。实验者先把一些湿柴放在离宿舍不远的棚里,把另一些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然后要求被试者去拾柴来烤火取暖。这时实验者在一个屋子里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有小部分勇敢者跑到山沟里去了;有些人说了一些埋怨的话;大部分人不敢走远,只到棚里去取湿柴禾。

从儿童的这些不同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到他们不同性格的意志特征,有的是勇敢的,有的是动摇的,有的是畏缩的、图方便的,有的则是胆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儿童时期,内心特征和外在的行为表现是比较直接的、单一的,但随着一个人年龄和经历的发展,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方式的关系就越来越复杂了。

即便如此,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他(她)的行为方式不断明朗化,越来越能体现他(她)的独特风格,所谓“文如其人”“言如其人”“行如其人”,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所以我们根据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去判断他的态度,是有一定可靠性的。

但行为方式与态度体系的联系又不是单一的、机械的,人的行为方式在向概括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又在不断地精确化和多样化。例如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笑声来判断他是否高兴,而且可以根据他笑的方式——是颔首微笑、喜上眉梢还是开怀大笑——知道他高兴的程度。这就是行为方式的精确化。

行为方式的多元化,说的是一个人同样的态度,由于对象不同、场合不同,其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比如,别人摔坏了你一件玻璃器皿,他同你熟悉与否,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他是大人还是小孩,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你的态度会不一样。如果你不问青红皂白,毫无节制地发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人们就要对你的修养打个问号。所以说,人的行为方式不仅反映着他的内心态度和性格特征,还反映着他的文明水准,这些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

行为方式会随着个体的成熟而不断丰富复杂,而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更是千差万别了。同是一种态度,不同的人的行为方式不会相同。比如,对于别人的错误,有人可能当面指出,有人可能背后议论;同样是热情好客,一种人的表现可能是照顾周到、体贴入微,一种人的表现则可能是满面春风、盛情款待;同样是对人的同情与帮助,一种人可能是陪你吐露心曲,给你精神安慰和鼓励,另一种人则可能表面不露声色,却给以实际的物质帮助。

反之,具有不同态度的人的行为方式却可能相同。比如,对于不同的意见同样是默不作声,一个人的态度可能是不屑一顾,另一个人的态度则可能是不敢表示;同样是给你表扬,一个人真诚地赞许,希望你再接再厉,而另一个人很可能是虚伪地逢迎,希望博得你的好感。所以,发展自己行为方式的概括化一面,可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到表里一致;发展自己行为方式的精确化和多样化一面,则可使自己的性格面貌丰富多彩,更准确地反映世界和自身。

另外,对于别人,既要注意观察其态度系统与行为方式的特有联系,尊重其行为方式,防止误解,同时要善于明了态度与行为表现的曲折的联系形式,不要将别人的态度与行为简单地加以“对号入座”,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性格成熟度。

人的性格是藏不住的,它总会通过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表现出来。所以,要想有一个好性格,必须先修“内功”,后炼“外功”。所谓修“内功”就是修正自己内在的心理或心态。所谓炼“外功”就是磨砺和训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如此看来,打造好性格也是一个“标本兼治”的过程。

态度特征:好人缘决定好命运

性格有个态度倾向的问题,它的特征是指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公而忘私或假公济私;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善于交际或行为孤僻;热爱团队或自私自利;礼貌待人或粗暴;正直或虚伪,富有同情心或冷酷无情,等等。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勤劳或懒惰,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创新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浪费,等等。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谦虚或骄傲;自尊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等等。你对人对己的态度如何,关系到你做人和事业的成败。

你如何待人待己是你的性格使然。你对自己持什么看法,对别人持什么看法,决定了你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倾向。也正是这种态度和倾向决定了你的人缘,也决定了你的命运。苏格拉底不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著述丰富,而且广招门生,运用著名的启发式谈话法启迪青年智慧。同时,苏格拉底还具备学而不厌、虚怀若谷的品质。当人们惊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却回答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这是苏格拉底对自己的基本态度。

说到待人的态度,我国有一位与苏格拉底几乎是同时代的思想家孔子,他有一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言之一。这里面确实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现在,我们先来分析对己的态度。

从如何待己上可以看出你的性格。所谓对己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基本评价和行为倾向。自谦还是自傲,可以说,是个体性格中对自身态度的第一个明显特征。大凡自视颇高、自以为是的人,不谦虚不用说,往往还喜欢吹嘘、标榜自己,他们不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把荣誉看得比什么都重,结果反被荣誉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谦虚并不是毫无主见,人云亦云,甚至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谦虚是以服从真理为前提的。从心理学上说,这又涉及对自己态度的另一对明显特征:自信与自卑。

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自己能力、见解的信念。坂本保之介是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在小时候他一直被认为是脑子笨的学生,在中学一年级500名学生中,他名列第470名。初二年级后,他逐步赶了上来,进入了前10名。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呢?多年后他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深有感慨地说,是因为他的父亲帮助他克服了自卑感,树立了自信心。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是下河捕鱼,还是上山捉鸟,都干得非常出色,这就证明你的头脑比一般人好;下围棋或下象棋的规则,我一教你,你马上就能学会。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这样,他逐渐摆脱了过去一直束缚他的自卑绳索,经过刻苦努力,终于跨入著名学者之列。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性格潜质,是成功的先导,而自卑则使人多愁善感、畏首畏尾,失去成功的希望。一位哲人曾说:“自暴自弃,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心灵的毒蛇,它汲取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培根对自卑的分析则是:“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事实也正是如此。近代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量子假说”,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的。但由于自卑胆怯,他不但没有发展这一假说,反而长时间对自己的发现抱怀疑态度。他在一封信中披露了自己的自卑怯懦心理:“我生性喜欢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结果,本来可以同牛顿的万有引力说相媲美的一个发现,被他自己放弃了。

为什么有些人自信,有些人自卑呢?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成功的经验。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反之,一个人几次努力都失败了,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挫折中只盯住眼前的得失,形成自卑感,难以自拔。第二,外界的评价,特别是权威人士或家长、教师的评价。有些家长、教师对子女、学生的期望、抱负非但不给以支持和鼓励,还说他们是“好高骛远”,这当然对他们的自信心是一个打击。第三,导致自卑感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自我评价的偏颇。有些人毫无根据地臆造出自己的许多弱点,有些人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总爱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不能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结果自怨自艾,失去了自信心,形成了自卑感。

对社会的态度是一个人态度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影响、决定着一个人的其他态度特征,比如对事业、对集体、对人待己的态度。

社会态度是由认识和情感两种因素构成的。所谓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就是要认识到人是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可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比起社会对他的恩泽来,总是微不足道的。社会的发展是以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为前提的,个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确会有矛盾的时候,但更多的还是统一的,它统一于个体为社会事业的追求和奋斗之中。

对社会态度的形成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二是基于个人的经历。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和追求能够得到社会的相应酬报,受到公正的对待,那么他就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使个人的荣誉感和社会的荣誉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的努力和追求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甚至遭到误解和歧视,那他就可能形成消极、冷淡甚至对抗的社会情感,产生认知和情感的严重失调,对社会就会形成矛盾的或摇摆不定的态度。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才能克服这种情与理的失调现象。

心理的姿态决定你立世的姿态。态度是相互感染的,你对人持什么态度,别人也会对你持什么态度。从这一意义上说,好性格是由自己的好心态滋生出来的。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仅是一种好心态,好性格,而且是一种崇高的好品格,应该说是最高层次的性格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努力做一个坚强的人

性格的意志调节特征可分为下面四个方面:

意志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你对自己的行为的目的,具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意志的自制性——主要表现在善于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意志的果断性——能促使你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坚决的决定。意志的坚毅性——就是指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顽强奋斗。

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人们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自觉水平体现着意志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首先表现为对行为目标确定的程度。如有人办事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些人却凭一时感情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有人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人却人云亦云,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其次,表现为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如有些人办事主动,能督促自己行动,同时又表现出节制,不断纠正自己行为的错误或偏差;有些人却懒于行事,缺乏自觉性,或者任性胡来,对自己无法约束。

再次,表现为对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的应付。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人镇定自若、果敢明辨和敢担风险;有人却惊慌失措,拿不定主张且迟疑彷徨。

最后,表现为如何做出决定并加以贯彻执行。比如,有人持之以恒,有人却一曝十寒;有人灵活善变,有人执拗顽固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某某人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某某人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这里所说的“坚强”“软弱”等,实际上都是性格的意志特征。通常人们总是用一个人的意志特征代指他的性格特征,这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意志特征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主导倾向,是性格的核心内容。人类从洪荒时代的愚昧走向现代社会的文明,创造了无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断创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人类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顽强性,体现了人类特有的意志力。

现代科学发现,在比较高级的动物中,也可以表现出“灵性”,也就是具有简单的思维能力和意识,也可以有情感表现,甚至是非常丰富和动人的情感。但是,动物不可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这只有人能够做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说过:“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通过各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理想的意图”在高级动物中可能也有所反映,可要变成“理想的力量”却只有人类才能实现。所以说,意志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类心理花园的一朵奇葩。

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确定方向、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人的行动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无须意志努力的初级行动,第二个层次才是意志行动。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或推动人去从事达到一定目的所必须的行动;二是抑制和制止与预定目的相矛盾的欲望和行动。

意志行动是人脑的高级机能,必须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参加。当一个人执行意志行动时,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都参与其中,起着命令、调节、制止等作用。一般年龄越小的人,有声语言越突出,下决心干什么,嘴上就讲什么;年龄越大,无声语言也就越占据主导地位。但当人们遇到特别大的困难,要克服很大的痛苦时,往往也以有声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意志行动这种心理特征最能够反映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反映成人与小孩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差异,它也是反映我们性格坚强、成熟程度的最重要标志。

从个体心理的发展来说,强调意志在性格中的核心地位,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像散步那么自在,像看戏那样轻松。人生既不是平川纵马,也不是河滩嬉水,它是严峻的、曲折的、艰苦的历程。没有意志活动,人就会成为本能欲望的奴隶,就会被那些消极的情绪所控制,就会陷进那些不良生活习惯的泥淖而不能自拔。而一个人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要准备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

生活的事实告诉人们,成绩的大小与意志的强弱往往是成正比的。英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了弄清狂犬病的病源,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承受了三个孩子接连死去的打击,最后,自己的性命也差点搭进去。所以当有人问巴斯德成功的奥秘时,他回答得很干脆:“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没有意志,热情可能流为浮躁;没有意志,诚实可能导致轻易的叛变;没有意志,理想可能流为空想;一切性格特征只有与良好的意志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放出夺目的光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听到这优美的歌声,就使人想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动人画面。历史上的“唐僧”,佛号玄奘法师。他13岁出家学习佛经,27岁时只身一人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跋涉险山恶水,顶着炎炎的烈日,忍着凛冽的寒风,面对毒蛇猛兽的袭击,身临缺粮断水的险境,终于冲破千难万阻,到达佛教胜地——印度,取回了真经。从取道西天到返回长安,他风风雨雨17载。上路之时,他还是个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返回之时,已是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17年的磨炼和归国后的潜心专研,终于使他成为我国佛教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

像唐僧这样自觉地确立西天取经的目的,排除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阻,实现取经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坚持性。用心理学的术语说,坚持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人的意志活动,通常包含着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这三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影响着人的意志活动,影响着人的性格走向。

决心就是人们常说的“立志”,是指对自己所做决定的肯定并付诸实施的心理,它是意志行动的首要环节。我国学者陆九渊曾指出:“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一般说来,决心包括确立行动的目标和选择达成目标的方式、方法。就唐僧而言,决心一是指他确立了研习佛经的目标;二是指他选择了去西天取经这一实现目标的途径。

信心也就是常说的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它既是人们下定决心的基础,又是人们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唐僧之所以能满腔热忱地投入到西天取经中,就是因为他信心十足的缘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信心的树立,与人们成功的经历、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和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等因素息息相关。

恒心就是人们所说的“持之以恒”,是指人对事物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理想所支持的心理动力系统。它既是信心的深化,又是实现决心的重要保证。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信心十足,也难免经常遭遇到困难和失败的严重威胁,如果没有恒心的支持,其信心就很容易丧失,最终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唐僧可以说满怀信心地踏上取经的征途,然而在17年的风雨漂泊之中,无以计数的艰难险阻不断向他袭来。正是因为有了恒心,他才能排除千难万险,取经回国,成为备受称赞的得道高僧。

一个人如果缺乏意志必然没有大的作为。有意志的人,性格才会坚强,做事才会执著不疲,持之以恒,同时,也才会更懂得生活的真谛。

意识特征:学会在适应中提升自我

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然是在客观环境影响下形成的,那么环境的变化也必然能使它发生变化。例如,由于家庭娇生惯养,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的儿童,就可能形成怯懦、孤独的性格。但他进入学校后,由于更多地和社会交往,经过集体的熏陶,就可能使他原来的性格特征有显著变化。再如,一个活泼愉快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政治、经济地位的突然变化,致使他精神上受到压抑,从此变得情绪低落,忧闷不乐。

意识的自我调节对性格的改造起重要作用。客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人的主观因素起作用。幼儿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没有定型,他们易受环境支配。当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了,对客观世界认识逐渐深化,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思想、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这时为了适应环境,他的性格能够在自我调节中发展、改造。

性格的力量之一,正是体现在我们自身性格的改造和自我完善上,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可贵之处,也是区分性格好与不好的标准之一。我们有些人借口习惯成自然,借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听任不良性格的发展,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采取姑息迁就的态度。这种态度实际上是最危险的敌人。改变自己的不好习惯和不良性格确实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你真正下定决心,是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弱点的。

一个好的研究者的性格应该是: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丢掉无谓的固执。

一个人的性格存在问题,这可是一件大事,因为这种带有“问题的性格”,将会绊住你前行的双脚。因此我们必须睁大眼睛洞察阻碍自己性格的弱点,让自己的成功之路“通畅”起来。在此,我们将首先讨论坚持与固执两种性格的界线。也许你会奇怪,这还能成为一个问题吗?因为人人都以坚持为荣,而以固执为戒。但真这样简单吗?坚持与固执是两种不同的性格,这个道理很简单,恐怕人人皆知。但很多事实告诉我们: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这就是说,不合理的“坚持”,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个人性格中的一大弱点,它很可能导致固执的性格。

当你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坚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坚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这时候你应该保持怎样的性格呢?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这是对你性格的一次考验。

只有认识到了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才会有的放矢地去改造它、改善它,使之更符合现实生活,减少性格“棱角”,让自己少“碰壁”,促进人际关系向更好的方面发展。第二章学会做人,要懂得性格自我归正

虽然人的生理特征和家庭环境很重要,但一个好性格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的后天主观努力。你的感悟、你的磨砺、你的自我纠正,完善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最终为生活和事业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好性格的基础:先天重要,后天更重要

一棵参天大树,它的形状是由小树决定的。同样,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是从小开始的。他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样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熔炼和整合的结果。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要看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因素更直接、更重要和更突出。

性格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脑的机能。许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以及医学家在探讨性格的生理基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性格问题的复杂性,在研究上困难较大,因此对它理解甚少。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较有启示。

巴甫洛夫在一篇论文中写道:“类型是动物神经活动上一种生来的、体质性的东西——即遗传性。可是动物从出生之日起,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各式各样的影响,并且不可避免地必须以一定的活动,来应答这类影响,而这些活动,往往都会终身地巩固起来,所以动物之最后的、现存的神经活动,是由于类型方面诸特征和外在环境有条件地引起的诸变化之间的一种混合物,这就是性格。”

这段文字的叙述表明,巴甫洛夫把性格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联系起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不仅为气质提供了生理基础,对人的性格表现也有重要意义。当人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神经系统的特性,如神经过程的强或弱、平衡不平衡、灵活不灵活,都影响着人对客观现实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方式。由于神经系统特性给人的行为方式打上烙印,从而它也成为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神经类型是脑活动的先天素质,而性格是在生活历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因此巴甫洛夫再一次强调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他说:“现在我们坚决主张,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是显然的。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巴甫洛夫为了不把神经活动类型与性格混为一谈,他强调了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直接影响。他曾以实例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和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关系。他说:“爱孤僻,与社会疏远,完全不是弱型者的一个独有的特征。强有力的人们也可能是爱孤独的,但是有完全另一种根据。”这里所指的根据,即孤僻性格是由孤独观念和疏远行为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的结果。

上述论证说明,神经类型绝不能预先决定性格,并不是性格的直接生理基础。然而神经过程的基本特点能制约神经过程的进程,另一方面它又能掩盖或改变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这就使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带有个体特点。

一位思想家曾说:“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个见解和巴甫洛夫提到的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和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是一致的。

对非理性因素干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的失败其实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受情绪控制的心理感受常常影响我们的性格,并影响到我们人际和事业的成功。

对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任何人都会有不好的心理感受,这时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

如果你在开车时,碰到别人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呼啸一声,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却不知,对方可能早已高高兴兴地参加聚会去了。要化解不良情绪,我们不妨以风趣、温和的态度解释当时的情形:“这家伙,一定是老婆赶着去生孩子。”然后,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永远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景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一些不应该的后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且不说浩瀚无限的洪荒宇宙,即使是我们立足的这个渺小的星球,已经使我们再三地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繁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做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的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观察事物,我们就不可避免会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影响我们认知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的心理干扰性格的因素如下:

忌妒。忌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忌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再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忌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放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忌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愤怒。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的形象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愤怒时最坏的后果是,人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和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梦想是渴求成功,那么,愤怒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

恐惧。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

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可能使人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以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将从手指缝里溜走。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

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很准确,也相当形象。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法加以控制和克服,这样的潜台词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成功的路途上的小失败就令他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他又如何能应付呢?

抑郁。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是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险,那么,抑郁根本是成功路上的南辕北辙。

克服别的情绪问题可能只是个修养和技巧的问题,克服抑郁却相当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彻底改变你的生性:从认知、态度到性格、观念。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郁,那么即使有成功的机会也会离他而去。因为成功带给他的不是喜悦,不能使他兴奋起来,他沉浸在自己的琐碎体验里不可自拔。抑郁者仿佛是一个随时驮着壳的蜗牛,只是束缚他的茧壳是无形的。

抑郁者宛如置身于一个孤独的城堡,他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著名文学家,也是抑郁者的卡夫卡曾这样形容他的体验:“在我的周围围着两圈士兵,手执长矛。里面的一圈士兵向着我,矛尖指着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着外面,矛尖指着外面。他们这样密不透风地围着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紧张。适度的紧张能集中精力,使人不致分神,但过度的紧张却会使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本来设想和规划得很好的语言和手势,一紧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过分的紧张使人变得幼稚可笑:脸色发白或涨得通红,双手和嘴唇颤抖不已,头上冒着冷汗,心跳剧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语言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形使人宛如一个撒谎的幼童。

一个成功者,他或许一直都有一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听众看出来。

狂躁。狂躁容易给人一种假象,仿佛他很精力充沛,说话和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是一张白纸。他的谈话没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他说过的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随后羿去把最后一颗太阳也射下来。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为狂躁和抑郁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绪:狂躁是极度兴奋,而抑郁是极度抑制。在精神分类里,有一种精神疾患就叫作狂躁抑郁症。

不良的心理感受容易引起情绪化行为,情绪化行为会成为个人心理发展和良好性格形成的障碍,使人变得缺乏理智、不成熟,甚至成为后果不堪设想行为的起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控制自己心理感受的人,就是把握了自己性格的人,就是战胜了自己的人。要学会全面观察问题,多看主流,多看光明面,多看积极的一面,从多个角度、多种观点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自己的希望、信心,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对外界环境影响:在适应中学会分析和改造

环境通常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它们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无一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同样的环境,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主观努力面前起着不同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固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人的体态、成熟速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则为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作绝妙词”。这些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常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人们经常发现,消极悲观者经受不住逆境的压力和打击,变得消沉、退缩;而积极乐观者却在逆境中奋起,表现得更坚强、更进取、更富有斗争策略。

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缘于何故?是内在心理活动不同之故。消极悲观者认为逆境不可改变,即使努力进取,也无济于事,于是就在逆境面前缩手缩足,不思进取;而积极乐观者则认为逆境可以改变,只要奋发图强,就可变逆境为顺境,于是在逆境面前就大刀阔斧,勇于进取。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便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1)家庭环境塑造性格

有一对孪生姐妹,外貌酷似,她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小学、中学,又一起考进了大学历史系。在外貌上虽然很难将这对姐妹分出彼此,但一经接触马上就会发现她们的性格迥异。一个活泼、主动、独立,善交际;一个却沉静、害羞,跟随姐姐左右。照理说,她们的生理条件是一致的,生活过程也十分相似,那么性格怎么相异如此之殊呢?原来,这对姐妹生下不久,就由她们的祖母带养。祖母认定了其中一个为“姐姐”,责成她承当起姐姐的责任,认定了其中一个为“妹妹”,要求她听从姐姐的意见。结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她们截然相反的性格。从这一个典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环境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多么明显的作用。

影响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许多方面。比如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即对子女的哪些行为予以鼓励,哪些行为予以批评,希望子女成为怎样的人,等等。这些,集中地表现为父母的养育态度、方式。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父母的养育态度大致可以分为7种类型,并证明了与这些类型相应的儿童性格特征。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含辛茹苦,犹如阳光雨露,哺育着子女性格的形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包含了多少父母的殷切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夙愿,他们常常采取一套固定而有效的教养方式,其中对子女性格形成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教养态度。不同的教养态度,往往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般说来,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或采取严厉的态度,或采取放任的态度,或采取溺爱的态度,或采取民主的态度。可采取这四种不同教养态度的父母,分别称之为严厉型、放任型、溺爱型和民主型的父母。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采取这四种不同的教养态度,常常导致他们的子女形成迥然相异的性格。

严厉型的父母,经常对子女的一举一动横加干涉,漠视他们的兴趣和意见,坚信“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他们对子女缺乏耐心,希望子女唯命是从。在这种教养态度的影响下,子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往往以说谎进行自卫。严重者或丧失自尊心、自暴自弃,或以父母为榜样,在家挨打受骂,出门打人骂人,性格变得暴躁。长此以往,子女就逐渐形成执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放任型的父母,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干涉子女的任何事情,可谓“河水不犯井水”。子女因此根本无法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对家长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一无所知。在这种教养态度影响下,子女十分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

溺爱型的父母,常常是对子女百依百顺,百般宠爱,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约束,不加以制止纠正。久而久之,这就促使子女形成任性、幼稚、自我中心、撒娇放肆、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对人没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

民主型的父母,总是不任意干涉子女的活动,尊重他们合理的需求;经常合理地严格要求他们,从不苛求他们;遇事先与子女商量,而不是强迫他们服从;既保护他们的活动,又给予一定的自主权;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在这种教养态度影响下,子女常常容易表现得谦虚、有礼貌,待人亲切而诚恳,最终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可见,父母的教养态度如何,是影响人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2)社会环境塑造性格

人都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就只能保持动物性而失去人性。20世纪50年代前,人们发现了30多个在狼群、熊群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被带到人间后,不能言语,仿照着动物的习性生活,有的至死也未能恢复人性。可见,广义上的社会性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

从狭义的范围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有具体的文化特征,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下不同的烙印。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而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受冲动的支配。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礼仪、节制、忍让、和谐,而西方人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国家也各自有自己民族的性格特征,比如俄罗斯的坚韧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聪明、保守;法兰西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国人的求实、幽默;德国人的严谨、深沉;等等。这种特征可能未必体现在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但它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具有持久渗透力的。(3)自然环境塑造性格

南北方因为气候的不同,高原、平原、河网地带由于地势的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是有明显影响的。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所谓“秋风、骏马、冀北”是也;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所谓“杏花、细雨、江南”是也。高山地带意坚毅,海岸地带心开阔,平原地带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影响还是带有普遍性的。(4)教育环境影响塑造性格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对关于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性格倾向的重要内容。学校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影响不是偶然的、零碎的、无意识的,而是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这里有领导、教师明确提出的要求、方向,并且有必要的奖惩措施来保证这些要求变成每个人的具体行动;有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有学校的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间的相互交往;特别要强调的是,还有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人们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后,发现主要有三种类型:专制的、民主的、放任的。

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性格的其他成分紧密相联。品德不可能离开其他性格成分而单独发挥作用,也不可能离开良好性格的培养而孤立地培养品德。要培养品德,就必须同时培养良好的性格。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健康的,包括品德在内的性格,应该是德育的目标,是德育的核心,是德育的关键。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德育任务落实的标志。不能形成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格的德育,是片面的,表面的,肤浅的,是形式主义的,光说不练的,不牢固的,因而也是失败的。(5)职业境遇塑造性格

什么样的职业会把人塑造成什么样的性格。如果你是一位推销员,尽管你的脾气暴躁,但做这一行时间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你也一定会变得和蔼可亲,随和容人;如果你是一位小学教师,时间久了,你的童心和爱心、耐心也会越来越强烈;如果你是一位军人,不管你入伍前是怎样的懒散,那么,入伍后的超强度训练也会把你打造成一个严格自律、挺拔威武的真正的军人。职业规矩就像一个大熔炉,天长日久,会形成你的“职业个性”。

一个有着鲜明的“职业个性”的人,很容易给同事、老板和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

小F,一年前大学毕业了,职业个性测试显示,他性格外向,争强好胜,对事业有所憧憬,不怕失败;愿意与人沟通,并拥有不错的语言能力,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严密。这样的个性在外企,尤其是欧美企业十分受欢迎,但是,作为新入职的人员,小F必须对争强好胜等一些个性加以适当地修饰,避免有过激的行为出现。在职业规划师的建议下,小F选择了某外企,职位是市场开拓,这份工作满足了他对挑战感和成就感的要求。同时,身为新人,他接受了规划师的建议,处处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同事和客户们合作,在积极上进的同时,表现出谦虚、好学、愿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良好形象。事实证明,小F的职业形象和风格赢得了他人的认可。而正因为有了自己的独特品牌,小F没有被淹没在众人之中。

所以说,“职业个性”是一个人在职场中独特的品牌。适当的“职业个性”不仅能够帮助你在职场获得成功,更是你在职场中的独特标志,而只有树立了职场中的独特标志才能让你在职场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职业个性”是每个追求成功的职业人士必须的修炼,但遗憾的是,目前还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职场是理性的,在对待职业上,比较理性的做法是让自己的个性和职业要求相一致。所谓艺人有艺人的职业个性,工程师有工程师的职业个性,经理人有经理人的职业个性,在职场中应该把自己的个性、气质与职业个性要求高度融合。

职业个性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或雷厉风行、敢说敢做,或优柔寡断、唯唯诺诺都是一个人展现在别人面向的“职业个性”。打造职业个性需要你关注细节,在处理事件、与人交往和沟通、面对工作压力和挫折时,都是你展现个人独特魅力的绝佳时机。比如,你在团队中总是以宽容和理解的“大哥”姿态出现,自然而然,你的“大哥式”形象也就会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职业个性”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相对一致的行事风格,最忌讳的就是善变和喜怒无常,让他人觉得你不可琢磨,这样非但没有什么“职业个性”,只怕会招人讨厌。(6)人生阅历塑造性格

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坚毅的性格形成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形成于不断与困难做斗争,不断失败又不断尝试中;豁达的性格形成于丰富的阅历中,形成于生命与自尊被击毁之后的重生;善良的性格形成于贫穷和饥饿,经历过贫穷和饥饿的人才会明白生活的艰辛。

生活中的每个人性格的形成都会受其阅历的影响。人生经历的多,见识的多,其性格就逐渐变得沉稳、成熟、老练,人生经历少,性格就单纯、直率。就像磨难与打击,可能培养人坚强的性格,也可能导致猥琐畏世的性格。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其性格就会变得越成熟。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就像影响世界观形成的因素很多一样。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作一次全面深刻的分析,认清利弊及其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对症下药,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改造,也许会更有效果。

学会自我透视:有对比才会有提高

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并不十分了解,或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刻。这也是一般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性格,然后再层层深入,认识自己人性中的其他方面,以完善自身,包括思想、情趣、习惯等。要知道,只有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品位,提高社会对自己的认同度。(1)以人为镜认识自己

当你认真观察使你讨厌、反感的人时,一定会意外地发现,那个人的性格与你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个人身上的缺点与你身上的缺点颇有点不谋而合。专横自私的人讨厌专横自私的人,虚张声势的人对虚张声势的人也特别抱有敌意。那是因为对方起的作用宛如一面镜子,把你不愿正视的某些缺点,加以放大,如实地反映了出来,故而引起你感情上的不愉快。

人的心理十分微妙,常常无意中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以此来衡量自己并对自己做出判断。所以,要正确判断、分析自己的性格,认真观察别人,对照检查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你无缘无故地讨厌一个人时,你不妨认真分析一下,对方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自己的不满,从而反省自身。

缺点如此,优点也是如此。当一个人无意中引起了你的喜爱时,他身上一定也有某种好的性格特征和你是一致的。这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相似作用”。

通过对别人的观察、感觉,反观自己的性格,这是性格自我分析的一种方法。但进行性格的自我分析,更多的还是应从分析自己的言行入手。因为性格总是表现在活动中的,诸如劳动、学习、游戏等。

劳动是以创造社会产品为目的的活动。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价值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劳动中可以观察到自己性格的倾向性、意志的坚韧性。比如说,在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中是否经常出色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劳动才能和劳动态度。假如你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能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遵守劳动纪律,对违反劳动纪律、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人勇于给予批评和热情的帮助,那就说明你的劳动态度是积极的,并且具有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性格等。

学习是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技能的活动。学习活动如上课、考试、作业等,都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并进行过认真思考,在考试和完成作业时是否沉着稳健,完成试卷或作业后是否认真检查,这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义务感、自制力、荣誉感等性格特征。

游戏以及交往活动和学习、劳动不同,它没有明确的组织,不一定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但游戏也有一定的规则,也有与人协作是否和谐,在输赢、荣誉面前是否能经受考验,对人是否诚恳、信任,在活动中是简单模仿,还是具有创造性、独立性等问题,这些同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分析自己的创造成果,也是分析自己性格的有效途径。创造成果的内容很丰富,手工、作业、作文等都是。以作文为例,你喜欢写什么题材,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都是你性格的外在化。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就非常具体地分析了作品风格和作家性格的关系。他把作品分为典雅、深隐、精炼、明显、繁丰、壮丽、新奇、浮靡8种,然后指出作品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的性格、气质决定的,他举了当时的一些著名文学家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司马相如行为狂放,所以文理虚夸而文辞夸饰;扬雄的性格沉静,所以他的辞赋含意隐晦而意味深沉;刘向性情平易,所以文辞的态度明白而事例广博;班固文雅深细,所以文章的体裁绵密而思想细致;张衡学识广博通达,所以考虑周到而文辞细致;王粲急躁而勇锐,所以锋芒突出而果敢有力;阮籍行为豁达,所以他的文辞音节高超而声调卓越;嵇康豪侠,所以兴趣高尚而文采壮丽;陆机庄重,所以情事繁富而辞义含蓄。

刘勰讲的这些人和风格特点,我们可能并不完全熟悉,但其中指出的作家性格与作品的关系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2)以己为镜自我分析

分析人的性格,既要观其行,也要听其言,语言是人进行思考的有力工具,也是用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语言中,可以得到自身性格的反馈。

我国很早就有人从书写风格中分析性格特征。比如飞龙走蛇的连笔,说明性格的豪放和自信。字里行间的毫无规则,表现了感情的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