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防治随身书(名医和你谈健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12:23:31

点击下载

作者:李廷荃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血脂防治随身书(名医和你谈健康)

高血脂防治随身书(名医和你谈健康)试读: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医学保健知识的需求也空前高涨,要想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有效防治疾病,就必须加大力度对疾病和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只有让人们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了不均衡的饮食结构,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过于紧张的心理情绪等,导致了高血脂发病人群的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血脂患者的人数已达9000万。我国每年因高血脂所致死亡人数是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而且高血脂患者有着年轻化和多并发症的趋势。高血脂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折磨,而且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书通过对高血脂相关问题的全面介绍,采用了读者问、名医答的形式,对高血脂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问题,做了尽可能详尽而通俗的阐述,并特别选答在临床诊疗中患者询问医生最多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比较全面的高血脂疾病的防治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让高血脂患者在快乐享受生活的同时,轻松地摆脱高血脂带来的困扰,更能让很多不太了解高血脂的患者能够以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对待生活,远离疾病。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血脂的基础知识、高血脂的病因、高血脂的诊断与检查、高血脂的治疗和高血脂的预防保健等。本书以较好的经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广大中老年朋友预防高血脂、远离高血脂有非常切实的帮助。

本书不仅为您提供了防治高血脂的日常饮食、运动、行为习惯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还提供了中医中药特色疗法,并且告诉您安全的用药原则以及中医辨证的用药方法。无论您有哪些需求,您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本书既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高血脂疾病,也可以方便公共卫生系统从事常见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阅读。另外,还可帮助医务工作人员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和解释防治措施时作参考。

由于编者学识和经验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4年2月第一章高血脂的基础知识

高血脂属于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糖尿病、高血压互相影响,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造成的死亡率仅次于癌症,高居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患者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高血脂。那么,高血脂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是怎样形成的?危害有哪些?接下来本章逐一解答以上问题。血脂的概念

血脂,顾名思义就是指血液中的脂肪,更确切地说,是指人体血液中所含各类脂质的总称,这些物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在健康情况下,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还参与细胞和组织的构成及功能的调节。血液中的脂质通常都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它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

1.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脾、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维生素D和胆汁酸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只有一小部分来自食物,大部分都在肝脏这个场所合成。

2.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是人体的脂肪成分,皮下脂肪就是由甘油三酯蓄积形成的。甘油三酯由3种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一般情况下会成为脂肪酸的贮藏库,根据身体所需会被分解。

当甘油三酯被人体吸收后,会与脂蛋白结合,形成乳糜微粒,而这些微粒主要储藏于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和皮下组织中,并随时为人体提供能量,是生命活动必需的能量来源之一。

3.磷脂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脂肪的吸收、转运和储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非游离脂肪酸

非游离脂肪酸有多种形式,按脂肪酸的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双键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会促进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这些脂类物质就像是一个团队,它们之间需协调稳定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一旦有一方出现问题,团队水平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危害。高血脂的概念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人体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为“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

一般认为,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目前公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而进行运转,所以“高脂血症”实际上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两者兼而有之。高血脂的分类【问答】

疑问:只有胆固醇与甘油三酯都高于正常值时才算作高血脂吗?

解答:高血脂主要是指血清里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无论是单纯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还是单纯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或是两者皆升高,统称为高血脂。

因各种脂类代谢过程不同,故高脂血症的产生机制和血中脂蛋白的波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了解其分型有利于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的防治。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以下3种。

1.按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无其他病因,可能是由于遗传缺陷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因素所致的高脂血症。此型高脂血症有脂肪酶缺乏引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引起的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普通(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载脂蛋白异常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有明确的基础疾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淋巴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并发的高脂血症。

2.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分型,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高脂蛋白血症按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高低组合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所致。将血浆置于4℃冰箱中过夜后,血浆外观呈“奶油样”顶层,下层澄清。测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而胆固醇(TC)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增加,此型临床上较为罕见。(2)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LDL)水平单纯性增加。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度浑浊,测定血脂只有单纯性胆固醇水平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正常,此型临床上常见。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均有增加。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度浑浊,测定血脂则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有增加,此型临床相当罕见。(3)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主要是由于血浆中乳糜微粒残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残粒水平增加。其血浆外观浑浊,常可见一模糊的“奶油样”顶层,血浆中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明显升高,且两者升高的程度大致相当,此型高脂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很少见。(4)Ⅳ型高脂血症

Ⅳ型高脂血症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增加,其血浆外观可以是澄清也可呈浑浊状,主要视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的程度而定,一般无“奶油样”顶层。血浆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则正常或偏高。(5)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均升高。血浆外观有“奶油样”顶层,下层浑浊。血浆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升高,但以胆固醇(TC)升高为主。

3.根据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通常将高血脂分为以下4种类型。(1)高胆固醇(TC)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多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加上与内外因环境相互作用,引发高胆固醇血症;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与某些疾病和药物有关,如慢性肾病使用地塞米松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2)高甘油三酯(TG)血症

病因与饮食有关,长期进食含糖类过多的食品,饮酒和吸烟,缺少运动等都可引起发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在家族遗传疾病中较常见,与遗传基因异常有关。糖尿病、胆管阻塞等疾患也可诱发继发性甘油三酯血症。(3)混合型高脂血症

如果血中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同时升高,就可以确定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发病因素与遗传有关,和饮食相关,与其他疾病也有关,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两种血脂成分异常,引发其他病的可能性会很大。(4)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

此病常由基因因素所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降低引起该病。此外,吸烟、肥胖、运动少等生活方式;糖尿病、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及一些药物等因素也会引起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血脂的来源【问答】

疑问:不吃肉为什么也会得高脂血症?

解答:高脂血症是一种脂质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因素较多,有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性别和季节因素、精神因素,还有生活方式不规律的因素等,总之一句话,高脂血症的发生不单纯是饮食因素造成的脂质代谢紊乱状态。不吃肉,只是单纯地从饮食方面减少了脂肪量的摄入,并不代表其他因素的变化。因此,不吃肉,也有可能会导致高脂血症。

人体血液中血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源性,这部分主要来自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的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等;另一个是内源性,这一部分主要由体内自身合成,当食物中的脂肪在胃中经过加温软化后,从胃进入小肠,此时胆囊在食物和胃、肠道中一些特殊激素的影响下发生收缩,将胆汁从胆囊中挤出排入肠道内,从而将脂肪乳化,形成细小的脂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时从胰腺分泌出来的脂肪酶就可以有效地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随后,胆汁中的胆酸又与之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其在小肠中的吸收,内源性血脂主要在肝脏或小肠内合成,占内源性血脂的90%。

正常情况下,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两者相互配合,以维持体内血脂的动态平衡。当摄入的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到抑制,当限制摄入时,肝脏合成加速,同时清除也加速。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肪食物,势必导致血脂浓度继续升高,从而形成高血脂。久而久之,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系统的严重损害。胆固醇的“好”与“坏”【问答】

疑问:“好胆固醇”好在哪里?

解答:近年来,在血脂的体检项目里出现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项,俗称“好胆固醇”,成为常规的血脂检测项目之一。不论人们的性别和种族,人体血液中“好胆固醇”含量的高低与患心血管病的概率成反比,即“好胆固醇”含量高,则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低,反之则较高。无论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高低,“好胆固醇”水平的高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当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含量下降时,其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有增无减。

胆固醇可分为“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就像血管里的“清道夫”一样,能够将粘在血管上的多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带回肝脏排出,起到疏通血管、保护血管的作用。“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血管中的“垃圾”,“坏”胆固醇越多,血管里堆积就越多,引发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见表1-1。表1-1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每100克食物含胆固醇量)甘油三酯的作用【问答】

疑问:甘油三酯是什么?测前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甘油三酯是最重要的血脂测定指标之一,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共同作为血脂测定的基本项目。

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和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测定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1)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2)测定前24小时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3)检测前需至少禁食12小时后采血。诊断标准为:空腹(禁食12小时)甘油三酯在1.70毫摩尔/升以下为合适水平;1.70~2.25毫摩尔/升为临界水平;≥2.26毫摩尔/升为异常。

甘油三酯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血清甘油三酯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总和。

甘油三酯的功能与胆固醇截然不同,甘油三酯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库,它根据身体所需会被分解,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尽管甘油三酯有诸多生理功能,但凡事物极必反,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并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而且,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我国健康人血脂水平比同年龄、性别的欧美人低。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7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为高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何不同,见表1-2。表1-2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有何不同脂蛋白的组成和功能【问答】

疑问:脂蛋白、载脂蛋白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解答:脂蛋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脂蛋白中脂质与蛋白质之间没有共价键结合,多数是通过脂质的非极性部分与蛋白质组分之间以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组分,主要分A、B、C、D、E5类。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脂蛋白代谢酶、识别受体等功能。

脂蛋白是指与脂质相结合的水溶性蛋白质,每一种脂蛋白中均含有相应的载脂蛋白。血脂与载脂蛋白相结合,形成脂蛋白溶于血液进行转运与代谢。脂蛋白按其特性、组成和密度等差异分为以下4种:

1.乳糜微粒脂蛋白(CM)

乳糜微粒脂蛋白是一种主要来源于食物脂肪的脂蛋白,含甘油三酯最多,达到80%~95%,胆固醇和磷脂占不到10%,蛋白质仅占1%。正常情况下其在饭后12小时内就消失在血液中,其主要功能还是运输小肠内的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2.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进行代谢,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又称“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维护血管的弹性与健康。

3.低密度脂蛋白(LDL)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密度较低(1.019~1.063克/立方厘米)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胆固醇主要来自血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它的颗粒相对小,能很快穿过动脉壁,被称为“致动脉硬化因子”,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元凶。

4.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甘油三酯,蛋白质占10%,极低密度脂蛋白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颗粒相对较大,不易透过动脉内膜。高脂血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功能紊乱,很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脂蛋白的类型及理化性质,见表1-3。表1-3血浆脂蛋白的类型及理化性质载脂蛋白的生理功能【问答】

疑问:载脂蛋白A过高:2.05(标准0.94~1.76);载脂蛋白B过低:0.55(标准0.63~1.33),会有什么问题吗?

解答:载脂蛋白A——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蛋白质,它可以结合周围组织游离胆固醇,促进动脉壁细胞中胆固醇的清除,加速肝脏内胆固醇代谢。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一种颗粒最小的脂蛋白,这种小颗粒的胆固醇最容易进入血管壁,引起动脉硬化,其危害性比低密度脂蛋白更大。

载脂蛋白A高于正常值标准,而载脂蛋白B稍低于正常值标准,这对防治动脉硬化来说,是有好处的。如其他各项血脂指标无异常改变,载脂蛋白A过高,或载脂蛋白B偏低则无明确的临床病理意义。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其为载脂蛋白(Apo),它是位于脂蛋白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因其与脂类运输和代谢密切相关而得此名。目前已知载脂蛋白有几十种,主要有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C(ApoC)、载脂蛋白D(ApoD)、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F(ApoF)、载脂蛋白G(ApoG)及载脂蛋白Ca多肽等。因各种载脂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分子量、血浆浓度、所载的脂质、合成的部位各不相同,故主要功能也不同。

目前医学界认为,脂蛋白代谢异常,主要与所含的载脂蛋白的种类和量密切相关,故也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所以,载脂蛋白的缺陷或异常,可导致脂质代谢的异常;反之,脂质代谢的异常,也可反映载脂蛋白的缺陷或异常。载脂蛋白的主要功能,除结合脂质并维持正常转运的脂蛋白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稳定外,还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与脂质的亲和作用,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

2.运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载脂蛋白不停地把食物或体内合成的各种“货物”(脂质)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

3.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它能将各种脂质成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与脂蛋白外生物信息相联系。

4.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性受体的连接物。载脂蛋白结合到受体上是细胞摄取脂蛋白的第一步。如ApoB100能识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poE不仅能识别受体,还能识别乳糜微粒残粒受体。

5.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如ApoA可激活卵磷脂-胆固醇羧基转移酶,该酶催化HDL中的游离胆固醇酯化为胆固醇酯;ApoCⅠ则可激活脂蛋白脂酶,该酶可水解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血脂异常的危害性【问答】

疑问:为什么说血脂异常是“隐形杀手”?

解答:血脂异常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的、逐渐加重的隐匿过程。高血脂本身多无明显的症状,不做血脂化验很难被发现。高血脂患者如果同时伴有高血压或吸烟史,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此时患者可有头晕、胸闷,严重者则突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死亡。正因为高血脂是悄然无息地逐渐吞噬着生命,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为“隐形杀手”。

高脂血症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它最重要的是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被人们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凶手”。

1.心脑血管病

高脂血症患者由于血脂含量高,故使动脉内壁斑块沉积速度加快,当斑块将血管内壁阻塞到一定程度而使血液供应发生不足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高脂血症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脂肪斑块阻塞至连通心脏的动脉支时,即发生冠心病;当脂肪斑块阻塞脑动脉或其分支时,则会出现脑血管病。

2.肾小球硬化

高血脂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脂蛋白得以进入并沉积于血管壁内膜,之后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形成斑块,而导致血管硬化、肾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可使肾脏发生缺血、萎缩、间质纤维增生等。若肾血管阻塞则出现相应区域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形成瘢痕,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在肾外则可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导致冠心病的发生以及增加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3.肾小球损伤

高血脂可引起脂质在肾小球内沉积,低密度脂蛋白可激活循环中单核细胞并导致肾小球内单核细胞浸润,而引起或加重炎症反应。同时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均能产生活化氧分子,促进脂质过氧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导致肾组织损伤。另外,高血脂还能引起肾小球系膜基质中胶原蛋白及纤维蛋白增加,这些成分均与肾小球硬化直接相关。高血脂易发人群【问答】

疑问:为什么有的人较瘦,但血脂也较高?

解答:一般人的印象是,只有胖子才血脂高,瘦人血脂应该不高。事实上,体型正常或较瘦的人血脂升高的并不少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引起血脂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等,而体重只是众多影响血脂高低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决定性的。

由于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较瘦的人同样可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血脂升高,说明血脂升高与人的胖瘦并无必然的关系。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尽管患者并不肥胖,但由于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异常或缺如,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清除障碍,以致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比正常人高出许多。说明较瘦的人血脂不但可以升高,而且还可能升高相当明显。

因此,体态苗条的人也不可以对高脂血症掉以轻心,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者,定期检查血脂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人群的常规健康体检是血脂异常检出的重要途径。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血脂检查不限于因心血管疾病前来就诊的患者,应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易患人群。

最易患高血脂的人群有以下几种:

1. 40岁以上的人

年龄超过40岁以后,人体血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会逐渐衰退,血脂会逐渐增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而增高。特别是肥胖者尤为明显。

2.绝经后的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患高血脂和冠心病的概率要低于男性。但是绝经后,体内的“坏”胆固醇逐渐增多,“好”胆固醇逐渐减少,患病人群会明显地超过男性。

3.饮食习惯不良的人

长期食用高脂肪或高热量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奶油及肉类等,并且蔬果类食物摄取量少的人,其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都会增高,同时“好”胆固醇的含量会降低,从而诱发高脂血症。

4.吸烟酗酒的人

长期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酒中的酒精等有害物质会逐渐损伤血管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间隙增大。这样血脂就会在血管中蓄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增高“坏”胆固醇的浓度,诱发高脂血症。

5.有其他疾病的人

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病、肾病、胰腺炎、肥胖等疾病,都会使体内脂质代谢紊乱,诱发高脂血症。

6.精神压力大的人

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或者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都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管处于收缩痉挛的状态时,脂质就会在血管内壁沉积,从而诱发高脂血症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在大多数人看来,减肥只是胖人的事,而像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这些“富贵病”不会找上瘦人。然而,近年来许多医学研究表明,体型偏瘦但没有运动习惯的人,虽然脂肪没有胖人多,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却没有改变,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与胖人无异,因为心脏病的发生与脂肪多少无关,而与胆固醇含量紧密相连。

因此,即使体型较瘦的人也应该培养健身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身的方式,除了跑步、游泳等运动外,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爬楼梯、拖地等,也是不错的锻炼方式。第二章高血脂的病因

诱发高血脂的因素有很多,脂肪的来源有体内和体外两条途径。体内脂肪主要在肝内合成,而体外脂肪则需从饮食中摄取。脂肪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体内脂肪来源过多和肝脏清除减少都可导致血脂升高。那么,高血脂都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呢?遗传因素【问答】

疑问:高血脂会遗传吗?

解答:遗传在血脂代谢异常里占一定的比例,但是高血脂最主要是和生活饮食方式有关,我国现在只能说是基因易感,但不能肯定遗传。

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以及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数由于基因缺陷引起。多呈现出明显的家族性患病趋势,如果不注意后天调理,则很容易诱发高血脂。药物因素【问答】

疑问:哪些药物会导致高血脂?

解答:(1)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3)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耗竭剂,如利舍平。(4)利尿药,如氢氯噻嗪、氯噻酮。

近年临床研究发现,在人们常用的药物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血脂异常,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不同程度地升高,而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给人体造成损害。

1.氢氯噻嗪

长期使用利尿剂氢氯噻嗪可以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或不变。停药后血脂水平可恢复正常。如果需要长期应用氢氯噻嗪,宜用小剂量(≤25毫克/天),而不宜用大剂量(≥50毫克/天)。利尿剂导致血脂紊乱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其他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和吲达帕胺对血脂的影响不大,可供选用。

2.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是目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之一。如果大剂量长期应用,可以使血胆固醇明显上升。必须使用时,每日剂量应控制在160毫克以下,如果超过160毫克,对脂代谢影响很明显。

3.胺碘酮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功能。属于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但长期服用可有角膜微小沉淀、甲状腺功能紊乱、肝功能损害及肺纤维化等副作用。

4.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此两种药目前应用较广,短期应用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但若长期大量应用,可使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

5.雷尼替丁2

雷尼替丁是目前应用较广、疗效较好的H受体阻滞剂。研究发现,它能使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血脂高者或老年人在治疗溃疡病时不宜使用雷尼替丁,可以选用西咪替丁。

6.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是应用较早的一种抗癫药,同时有抗焦虑、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7.氯丙嗪

氯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药,具有治疗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呕吐、呃逆和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功效。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用量比较大时,用药4周后即可发现患者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明显上升。

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常用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左旋多巴、维生素D等也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应予以高度重视。饮食因素【问答】

疑问:为什么高血脂者不宜进食动物内脏?

解答:国内外的医学专家普遍认为,高血脂患者首先应

降低膳食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和增加体力活动来保证热量平衡,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的健康要求。我们中国人比较偏爱动物内脏,常认为“以脏养脏”,所谓“吃什么补什么”、“吃脑补脑”、“吃肝补血”、“吃腰补肾”。然而,动物内脏(肝、肾、肚肠、脑等)大多属于高胆固醇食物,比其他食物的胆固醇含量高出好多倍。因此,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高血脂者应严格限制进食动物内脏。

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饮食对脂质和脂蛋白的影响特别明显。饮食对血脂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饮食的量,另一方面是饮食的成分。食量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较大,而食物的成分对血浆胆固醇浓度有明确的影响。食物中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对血脂浓度有较大的影响。其他膳食成分,如长期摄入过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等也与本病发生有关,饮食无规律、偏食都会增加高血脂的发病率。

食物中,肉、动物内脏、蛋、乳类主要含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的胆固醇,过多摄入后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促进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植物油类食物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可以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体重因素【问答】

疑问:只有肥胖才会导致高血脂吗?

解答:体重超重是高血脂的一个危险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胖人血脂高。

血脂高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与饮食有关的,包括食用过量高脂肪、油腻食物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缺乏运动等,所以越来越多的瘦人也加入到高脂血的行列,虽然说高脂血症多见于比较胖的人,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某些家族性的高脂血症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高血脂就不一定很胖,瘦人同样也有可能性的。

所以,血脂高低与人的胖瘦并无必然的关系。

肥胖患者的机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血脂容量增高。肥胖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常增高,约比正常人高1倍,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故肥胖者常出现高血脂、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如果肥胖者进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则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则更为明显。此外,肥胖者餐后血浆乳糜微粒澄清时间延长,血中胆固醇也可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所形成的高脂血症还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和痛风等疾病。

肥胖者通常血脂含量比正常人高,且肥胖者血脂超出正常范围的概率比非肥胖者高1倍以上,而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含量也愈来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的原因,而减肥对降血脂有很明确且直接的关系。反之,服用降血脂药,也对减肥有所帮助。

引起血脂升高的原因很多,体重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决定性的。由于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瘦的人同样可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血脂升高,说明血脂高低与人的胖瘦并无必然的关系。吸烟饮酒因素【问答】

疑问:吸烟会引发高血脂吗?

解答:吸烟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和脂蛋白分布的变化,包括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它们两者的比率升高,后者系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研究还发现,被动吸烟的青少年上述比率也增高,他们也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众所周知,吸烟危害人类健康,这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尤其是引起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物质。根据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如下:

1.升高血总胆固醇水平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吸烟者血总胆固醇水平较不吸烟者高,两者有显著的差异,总胆固醇升高的程度与吸烟多少呈正相关,而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也升高达10%以上,推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可能与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浓度高有关。

2.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资料显示,吸烟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一氧化碳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有关。

3.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研究显示,一氧化碳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对氧化作用的敏感性而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吸烟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很大的危害。

大量饮酒不一定都会引起明显的高血脂,但大多数长期饮酒者都有高血脂。这是因为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加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恢复正常,但是还有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血脂。心理因素

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也是高血脂形成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冠心病普查资料表明,长期睡眠不佳、精神经常紧张、忧虑及时间紧迫均能影响血脂代谢。

抑郁会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对已形成高TC血症的实验动物,每天给予地西泮(安定)及动物抚摸,结果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范围明显减小。由此可见,精神、情绪等心理因素对脂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高血脂患者常有的心理问题包括:

1.期待心理

期待着早日康复,期待着好医生、好药物,得到认真的诊治和护理,希望获得同情、理解和支持,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会四处求药、八方投医,企盼着迅速康复。期待心理是一种渴望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对治疗和康复是有益处的。

2.疑虑心理

一般说来,平时疑心较重、性格内向、易受消极暗示或有心理疾病的人,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出现焦虑、激怒、抑郁、悲观、爱发脾气、任性,常为一点小事争吵或抑郁哭泣;有的主观感觉异常,表现对光、声,甚至对于自己的体位、姿势、心跳、呼吸也十分敏感。

3.孤独心理

离开了工作单位或家庭,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加重孤独感,总希望有人陪伴在身边,说说话聊聊天,并得到关心,使心理得到安慰。

4.依赖心理

在疾病面前,即使有些意志力和独立性很强的人,可能也会表现得主见力和自信心不足。

5.自尊心理

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平常人更为敏感,自我价值感、自尊心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挫伤。季节因素【问答】

疑问:秋冬气候对高血脂有何影响?

解答:高血脂的高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秋冬两季气温迅速降低,人体需要通过摄入大量的脂肪、蛋白质来维持体温。

总热能摄入过多,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动物蛋白质摄入过多,而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维生素E摄入过少,就会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导致高血脂发生。

人和动物的血脂水平,在不同季节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有共同规律,2月份为一年之中胆固醇值的最高点,而7月份、8月份胆固醇值最低。低密度脂蛋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会随季节变化明显波动,2月份为最高点,以中年及老年变化较明显,数值较高。甘油三酯值男性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女性2月份为最高点,从第二季度开始有增高趋势。高密度脂蛋白在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为低点,其他时间大致相当,并未随季节变化呈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

这种血脂水平上的差别,既与人体的生理变化有关,也与各个季节中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由此可见,高血脂的发生与气候等外界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年龄性别因素【问答】

疑问:高血脂与年龄有关系吗?

解答:高血脂包括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甘油三酯增高。当把这三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时,发现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因素对它们没有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把高血脂作为两部分来考虑时,情况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胆固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甘油三酯分开来考虑,则可以发现胆固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它既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也不受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影响。

甘油三酯是一个易变量,当我们把甘油三酯从笼统的高血脂中区别出来之后,发现甘油三酯不仅受到性别的影响,而且受到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影响,一般来说几乎总是受到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的影响。

一般血脂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儿童期高脂血症一般不易发生,但并不排除血脂异常的可能性。随着身体功能的退化和脂蛋白代谢能力的减弱,老年人单纯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在性别方面,在45~50岁,女性的血胆固醇低于男性,随后则会高于男性,甘油三酯含量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是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这种绝经后胆固醇水平升高很可能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减少所致。

50岁以后女性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于男性,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男性。女性患者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影响远不及对男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同样高的胆固醇水平,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远小于男性,说明女性对胆固醇升高的耐受性较男性好。

雌激素是天然的血管保护剂,人们已经在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和不同部位的内皮细胞上检测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通过增加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的形成和释放,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还通过一种依赖环磷酸鸟苷的机制开启特殊的钙离子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的张力。

雌激素能够增加乳糜微粒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内的摄取及清除,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摄取及清除增加,促进载脂蛋白A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使胆酸分泌增加,加速总胆固醇从体内消除,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保护内膜,避免血脂沉积并且使血管扩张,抗脂质氧化,促进血管内舒缓因子一氧化氮之作用,改善心血管灌注作用。绝经后卵巢合成和分泌雌激素逐渐减少,雄激素活性升高,肝脏对胰岛素的降解减弱,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结合与降解减少,有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及肌肉内糖原的合成降低,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雌激素对肝脏脂酶的抑制作用减低,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第三章高血脂的诊断与检查早期识别高血脂【问答】

疑问:没有明显症状是否就不需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解答:轻度高血脂患者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血脂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一般来说,高脂血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是通过定期的血脂检查才发现异常的,所以高脂血症重在预防。此外,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值过高,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导致血管阻塞,很可能引起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等,这些并发症引发的症状,都有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眼袋、食欲差、肥胖、腹痛、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乏力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很可能是高脂血症的先兆,或者高脂血症并发症的早期征兆。所以应高度重视,症状严重时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

高脂血症是“无声的杀手”,早期血脂升高不易发现,但有些征象还是能够提供一些诊断线索,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应该进行血液检查。

1.冠心病、脑卒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或体型较肥胖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血脂异常,应常规进行血脂检查。

2.眼睛上出现“老年环”,表现为黑眼珠周围出现一圈白色的环状改变,往往提示有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常常是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表现。

3.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了黄色的结节、斑块,医学上称为“黄色瘤”。这些结节或疹子可出现在脚后跟、手背、臀部及肘、膝、指关节等处,有的在手掌部出现黄色或橘黄色线条状条纹。如出现上述表现,多提示有高脂血症,而且比较严重。

4.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较早(男性45岁以前、女性55岁以前)患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时,也应注意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血脂进行检查。

因此,医学专家建议20岁以上的成人应每2年常规化验1次血脂,对于那些家族中有高脂血症和(或)早发冠心病亲属的儿童,也应定期半年至一年化验血脂。常见症状【问答】

疑问:一位体型偏胖的中年女性,上眼皮长出两个米粒大小的淡黄色肿块,此消彼长,除不了根,是什么原因?

解答:医生告诉她,她脸上的这些肿块其实是医学上所说的黄色瘤,是一种少见的脂类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含有脂类的细胞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聚集,常在皮肤表面形成黄色的瘤状损害,因其颜色多为黄色,因此被大家习惯叫作黄色瘤。这往往是由于血液中胆固醇长期蓄积,使过剩的胆固醇在眼皮上发生沉积的结果。

眼皮上出现黄色瘤是血中胆固醇过多的一种信号,血中胆固醇过多不但会沉积在皮肤上,更重要的是会沉积到机体内的动脉血管内膜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二是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多数高脂血症患者并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医生往往是从患者体型、已患的相关疾病、家族史、饮食习惯等因素中推测高脂血症的可能性,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被发现的。常见症状如下:

1.黄色瘤

黄色瘤是一种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

2.视力下降

高脂血症在眼睛内部引起的病变,其后果比皮肤或肌腱等部位的黄色瘤严重得多,是引起视网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的原因。当患者有严重的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接近乳白色。而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时则可严重影响到视力。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其后果更加严重,而且不易被及时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这种情况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

3.头晕

头晕是各种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和血黏度增高,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致。

4.心绞痛

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时,常有心绞痛发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黏度增高。

5.腹痛

高脂血症还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饱餐后短暂腹痛,这是由于肠系膜硬化引起的胃肠缺血所致。

6.肢体乏力疼痛

长期高脂血症导致的闭塞型动脉硬化、脂肪代谢紊乱及循环障碍,可表现为肢体乏力或活动后疼痛,下肢发冷、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出现痉挛性疼痛,甚至引起肢体萎缩,下肢末端发绀,继发性血栓形成,因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最终形成坏疽,导致高位截肢在所难免。血脂检查的内容

一般临床血脂检查的内容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称老三项,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通过计算测得。血清载脂蛋白A(ApoA)、血清载脂蛋白B(ApoB)、血清脂蛋白(a)[LP(a)],也称新三项,技术上要求高,有一定难度,可根据临床需要来选择进行。检查血脂时的注意事项【问答】

疑问:血脂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才合适?

解答:当检测出高血脂的时候,我们希望患者用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建议患者每4~6周去查一次,监测2~3个月,如果这个血脂趋于正常了,以后可以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还不达标,需要加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后也建议患者要每4~6周复查一次,达标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因为血脂水平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饮食和代谢的特点又可出现昼夜变化,所以到医院检查血脂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应于空腹12小时以后晨间抽取静脉血为标准。抽血前进食会使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2.采血前应维持原来的饮食习惯至少2周,并保持体重恒

定。若抽血前大鱼大肉地吃喝或有意素食3天,则所测得的结果并不代表平时的基础水平。

3.应在生理和病理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抽血,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急性感染、发热、急性心肌梗死、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应激状态、外伤以及服用某些药物时等,均可影响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含量,应尽量避免在有上述情况时检查血脂。禁食12小时的原因【问答】

疑问:查血脂为何要禁食12~14小时?

解答:正常人在空腹12小时后抽血,血清中没有乳糜微粒,血清清亮透明;如果在进食后或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乳糜微粒,由于乳糜微粒的颗粒比较大,能使光线发生散射,血液外观浑浊,从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当进行血脂化验检查时,医生会告诉你抽血当天不要吃早饭,必须空腹12小时以上。这是因为一个人餐后几小时内,其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成分及其含量发生了某些变化。如果进食脂类食物,则血液可出现乳糜微粒,同时甘油三酯含量也可显著增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液中脂蛋白脂酶还来不及对脂类彻底水解的缘故。此时抽取的血液相当浑浊,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可为空腹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这种现象可持续6~8小时。除乳糜微粒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外,其他脂质和脂蛋白成分也有变化,一直到12小时以后才慢慢恢复到原来空腹的基础水平。进食碳水化合物,也可引起脂质和脂蛋白含量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不像脂肪那么明显。所以,为了使检查比较准确,一定要做到抽血检查时已保持空腹12小时以上。看懂血脂化验单

目前临床上常做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在此,介绍一下化验单上常用的符号:

1. TC,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2. TG,甘油三酯。

3. HDL-C,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LDL-C,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5. ApoAⅠ,血浆中载脂蛋白AⅠ。

6. ApoB,血浆中载脂蛋白B。

但每家医院因医疗设备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那么如何才能看懂化验单,怎样才能进行自我评估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