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的精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17:38:30

点击下载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河奔流的精神

大河奔流的精神试读:

壹 不起眼的源头

每一条河都会努力寻找出路和方向,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遇到多少困难。小河奔向大河,大河奔向海洋。对于河流而言,失去了奔向海洋的梦想就失去了一切,最终的命运也许只能干涸在荒漠之中。不管黄河和长江的曲线多么不同,它们奔向大海的梦想是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有了奔向大海的梦想,才有了最后奔流入海的美好结局。人生就像大河一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曲线,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但是,从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相同的特点:都有志向,都有着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有着像江河一样奔流到海的坚定信念。

大河奔流的精神

我喜欢河,因为我是一个在河边长大的孩子。我的家乡就在长江边上,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江堤上发呆,看着江水从西边浩荡而来,向东方奔流而去。每当夕阳西下,看着江中白帆点点,船来船往,听着传来的声声汽笛,还有芦苇被风吹过的声音,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对于远方不可遏制的向往。后来,我离开了家乡,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但不管行走到哪里,只要有河的地方,我就会闻到故乡的味道,也会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和理由。

每一条河都会努力寻找出路和方向,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遇到多少困难。小河奔向大河,大河奔向海洋。对于河流而言,失去了奔向海洋的梦想就失去了一切,最终的命运也许只能干涸在荒漠之中。不管黄河和长江的曲线多么不同,它们奔向大海的梦想是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有了奔向大海的梦想,才有了最后奔流入海的美好结局。人生就像大河一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曲线,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但是,从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相同的特点:都有志向,都有着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有着像江河一样奔流到海的坚定信念。

所有的河流在源头时都是不起眼的,以至于人们往往不敢相信这是一条大河的开始。我曾经到过三江源地区,心里想着这些小河沟怎么可能是那些奔腾大江的发源地呢。但河流的伟大恰恰就在于它们能够从不起眼的地方开始,最后把自己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大河。从一条小河到一条大河,其间常常要奔流几千公里,在一路奔腾的过程中不断接纳、融合,汇聚万流,终成气候。一个人的生命也像一条河流一样,开始的时候平凡、渺小,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壮丽。但只要我们能够像河流一样不断前进,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胸怀,接纳新的思想和理念,生命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最终成就像大河奔流一样的壮阔人生。

河流从来不会因为遇到障碍而停止前进。每一条河流在遇到障碍的时候,都会不断聚集水势,积蓄力量,直至把障碍冲破,然后继续奔涌向前。如果障碍实在难以冲破,河流也不会绝望,它们会设法绕过障碍,即使暂时改变方向也没有关系,因为在绕过障碍之后,它们依然会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而去。长江冲破了三峡的阻隔,最后奔流入海;黄河没有能够像长江那样穿越障碍前行,但却灵活地改变方向,绕过障碍,在九曲十八弯之后也奔流东去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如果我们也能够像河流一样,遇到障碍后能够不断积蓄力量,最终冲破障碍,或者灵活改变方向,不断迂回前进,那我们必将看到理想的实现和生命的升华。

河流由岸和水构成。岸确定了河流的方向,使水能够集中力量前行。没有岸的约束,水就会没有目的四处横流,最后变成一片沼泽或一汪死水。但如果没有水在岸间流动,岸的约束就失去了意义。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也应该像河流一样,既要有岸的约束,又要有水的灵动。如果我们不约束自己的行动,就会把精力消耗在诸多无聊的事情上面,比如长时间上网、看电视、打游戏,这些事情不过是用肤浅的趣味来磨灭我们生命远行的意志。所以,我们要像岸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专注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我们更加要有水的精神,让自己处于流动状态,在学识上让自己钻得更深,在生活中让自己行得更远。只要是水,就必然会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流动,或潺潺细流,或奔腾汹涌,形态不同,但总在前行。

河流在一路奔流的过程中,从来不曾忘记滋润土地,养育万物。每一条河流都慷慨地灌溉着田地,让万物茁壮成长,在养活千家万户的同时装点美好河山。人们常常把一条流经自己祖国的大河叫做母亲河,因为河流有着像母亲一样的胸怀,总是在不断地付出,并在付出中欢乐前行。如果我们能拥有像河流一样的胸怀,在生命的旅程中不仅把自己展示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也能够帮助别人,关爱社会,那我们就是一条永不干涸、两岸风景宜人的生命之河。

当我们的生命需要做出选择时,请别忘记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到河边坐一坐,大自然能让我们得到很多的感悟,学到太多的道理。如果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工作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爱情遭遇了痛不欲生的挫折,或者学习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那就去河边坐坐吧。看河水的流动,看河水冲破障碍的力量和坚定,看水流即使被击得粉碎也依然能恢复成清澈平静的水面,你大概就能够明白,一个有气度、有理想、有信念的生命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有钱和值钱

运气好的人出生在富贵之家,一出生就像贾宝玉一样嘴里含着玉,有钱就不是问题。但有钱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值不值钱的问题。值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比如你去找一份工作,人家给你开出百万年薪,你就很值钱。但如果只给你开出一两千元的月薪,那你就不值钱了。有钱和值钱是两个概念,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富二代腰缠万贯,但除了挥霍什么都不会,这样的人分文不值。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因为值钱的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去挣钱,他甚至都不需要存钱。比如一个画家如果很有名,他需要钱时画一幅画就行了。所以,人们常说不要把自己变成存钱罐,没有人能够靠储蓄变富,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什么时候要用钱只需开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就可以把钱“印”出来。

一个人与其有钱,不如把自己变得值钱,因为值钱的人才能体会成就感。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感觉是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于自己付出努力之后得到的收获。努力越多,收获越大,成就感就越大。一个人的钱如果是父母给的,不管有多少钱他都不会有成就感。一个人的钱如果是自己挣来的,他就会有成就感,而且钱越多,来路越正,成就感就越大。挣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把思想放入一个人的脑袋之中,就像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一样困难。这句话说明了改造一个人的思想很困难,但也恰恰说明了挣钱多么不易。因此能够挣到钱的人多少都有点能力,也就代表这个人是值钱的。当一个人身无分文,经过奋斗功成名就,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成就感是幸福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为人父母最可怕的就是以爱的名义,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了,但却剥夺了孩子自我奋斗的空间,因此也就剥夺了孩子获得成就感和幸福的机会和能力。我们在中国的富二代身上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况。

一个人是不是值钱,转折点是一个人的定价能力。大学毕业,你到处找工作,求爹爹拜奶奶的,不管给多少工资都行。这个时候是你求别人,个人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还没有个人价值。当你踏上某一工作岗位,由于对工作内容尚不熟悉,需要央求别人来教你时,你也不值钱。最后,你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成了著名的教授学者,或者成了顶尖的管理者,这个时候别人就来求你了。老板会求你不要离开,别的单位会千方百计来挖你,给你许诺很高的工资和很高的职位,这个时候你就真的值钱了。一个值钱的人就可以摆谱了,因为有了摆谱的资本,这个时候就可以给自己确定价值了。我觉得值多少钱你就得给我多少钱,别人还愿意给,这就是定价能力。比如诸葛亮要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就是因为知道自己很值钱了,所以要摆一下谱,这样刘备就会更重视他,未来给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摆谱是需要能力作为资本的,否则就是找死。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光知道摆谱和骂人,却没有任何治国方略,最后终于死于刀下。

一个人不断努力的过程就是让自己不断值钱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由求别人变成别人求你的过程。我把这一转变叫做“价值转折”,即一个人价值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别人求你”,不是因为你有权力,而是因为你有能力,大家来抢着用你的能力。如果你碰巧有能力而且有权力,请一定运用能力来做事情,而不是用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如果你碰巧是权力在握的政府官员,千万别因为你手中有权而让老百姓天天求你。也千万别拿手中的权力去做权钱交易,因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管你手中的权力多大,都得尽量离钱远点。

面对改变

人的一生是不得不面对改变的过程,要么主动求变,要么被动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改变,我们周围的人在改变,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这种改变,让自己更加主动地把控自己的命运。

首先,我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改变。因为表面变了,生命的本质并不一定会改变。比如用名牌服装来装扮自己、通过整容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吸引力等,也许会增加一点外在的魅力,但从本质上来说,如果内心深处没有本质的改变,所有外表的改变都是浮光掠影的表象,不会对你的命运产生本质影响。一个长得丑的人,经过整容后变好看了,但实际上脾气和心性都没有改变。如果你感觉到某个人有气质的话,那一定是来自于其内在。一个人如果博览全书,就会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产生自信;一个人经历风雨,就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自信。这种改变都是内在的改变。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不同的行为、神态、内在思想。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面临的挑战必然越来越多,如果他把面对挑战的精神不断内化,丰富自己的内心,这种丰富再反映到他脸上,我们就能从中读出他的气质和沧桑。

其次,要主动求变。比如科学家可以不必走遍山山水水,也可在同一个实验室里解决世界上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主动求变的关键。作为普通人,我们最想改变的是我们的现状,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国有句话叫做“人挪活,树挪死”,说明变通的人常常容易获得新的机会。很多人在接受一份工作后,觉得工作不错,开始贷款买房、买车,最后舍不得房子汽车,却舍得自己一辈子待在同一个地方。我一直鼓励大家创业,鼓励大家换换环境,尽管放弃了眼前稳定的工作,但对于丰富人生经历却大有裨益,而且还可能把握住更好的机会。人生永远是钱币的两面,在一面中藏着另一面,就像福祸相依一样。我们一生中大的改变没有几次,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求变。一辈子如果一次也没有勇往直前、孤注一掷过,到头来留下来的全是遗憾。“人生四十岁之前不犹豫,四十岁之后不后悔”,这是值得大家借鉴的一句话。

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叫求变。我在北大时,发现那个地方气场太强,弄得我最后一点脾气都没有。你会讲话,比你更会讲话的人在那儿;你英语好,比你英语更好的人在那儿;你学习刻苦,比你更加聪慧的人在那儿。在这个气场中,我发现自己根本喘不过气来。最后我决定离开这个气场。当你发现在一群人中你气场很低时,一定要设法改变。如果进入一个单位,每个人都比你牛,上升通道中排了无数人,唯一的选择是向他们学习一段时间,然后离开,去开辟自己的天地。否则你就像一棵小树长在一片大树中间,没有出头之日,因为小树长过大树的可能性非常小,大树把阳光雨露都吸收掉了。但如果把小树移栽到没有大树的地方,只要气候适宜,小树就能够茁壮成长。我从北大出来,换了一个环境,心情变了,气场变了,我有了成长的机会,新东方也因此成长起来了。

如果你总是处于被动之中,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在非洲草原上,野牛被狮子一追就会拼命跑,跑到最后狮子咬它的屁股,牛就会很惊慌,倒在地上,然后狮子再扑上去咬住牛的喉咙,牛就没命了。其实牛的体型和狮子差不多,但是牛害怕,只知道跑,不知道反抗。不过,我看到过一次例外。有一次我看一部电视片,镜头中狮子快要追上牛的时候,牛突然回头,两个角对着狮子,狮子突然很害怕,牛和狮子对峙了很久,最后以狮子跑掉而告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把被动变成主动,结局会比较悲惨。如果能够像这头牛一样,正视恐惧,变恐惧为勇气,让自己勇敢,迎接改变,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你想与不想,改变就在那里。你变与不变,世界天天在变,别人也天天在变,你不跟着一起改变,你就会失去机会,失去生命本来可以变得更加辉煌的契机。与其被潮流推到岸边,不如变成时代的弄潮儿。如果能够做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那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成功是被“逼”出来的

每个月写一篇《新东方英语》杂志的卷首语,原则上应该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繁重的任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要卷首语,我都惊慌失措,因为我无比繁忙(主要是因为自己无事生非的原因),很少把卷首语预先准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使静下心来,还得要有思想和灵感才能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思想和灵感日益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

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恨向我催稿的编辑,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出文章,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心烦意乱、食不甘味。就这样一次次被“逼”,一篇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居然结集出版了两本书。尽管是自娱自乐的行为,也没有多少人读,常常只能免费送给学生,但见到漂亮的书放在自己眼前,依然免不了产生一点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爱,面对自己的作品,心里总是欣喜的。

想起读书年代的自己,天资并不聪颖,每次背课文都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就会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还能够记得十分清晰,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现在对他们的感激;但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放纵我的老师,现在却一概记忆模糊,而且愈发觉得这样的老师不值得尊敬。在大学的时候,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长大,应该自己立志好学。但人都是有惰性的,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在大学青春年少、男欢女爱的时刻,真正沉下心来学习呢。大学生真正认真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期末考试前,为了考试及格,被“逼”学习两个星期左右,考试结束,教科书一扔,万事大吉。我对大学时代的很多老师都已经印象模糊,因为这些老师基本属于宽大型老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到期末出张考卷,给个分数就完事。老师仁慈的话,班里每个人往往都能及格。不过有两个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清晰,心存感激:一位是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弄得我们狼狈不堪,但却成就了我们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教过的英诗都背出来,我们被迫在西风中背雪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就在背诵中体会得越来越深。现在想来,要是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这么严格要求,我们在大学也许还会更加长进一点。

最近读《我在美国做妈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该书中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了自己的育儿经验。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能到卡内基音乐厅去演出。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们不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蔡美儿用“逼”的方式让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我家祖辈种地,我母亲从小就念叨要我长大当个“先生”(老师),所以尽管自己不认识几个字,但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我没有资格上高中,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了她鼓励我再考,终于我被“逼”在第三年考上了北大。如果没有一个严厉的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

中国正在日益变得强大。中国的强大,也是被“逼”出来的。想一想清朝前期,清帝国自以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眼中除了中国没有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惨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挨打的对象,人家把圆明园烧了、香山烧了,把东西抢了,到今天都没有还回来。一百多年,在羞辱和悲愤中,我们开始发奋图强,今天终于看到了一点曙光,开始赢得了一点民族的尊严和别国的尊敬。也许,今天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欺负过我们的国家和强盗,是他们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

生活和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是被“逼”着做某些事情,但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并不是坏事,比如被老师“逼”着背课文,被同学“逼”着参加活动,被老板“逼”着不断工作,被竞争“逼”得天天努力……也许,适当地被“逼”一下,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安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排除心里的铁丝网

有一次和一帮朋友开车到内蒙古去玩,到了科尔沁草原,马路两边是碧毯一样绵延起伏的平缓山坡,很像是微软Windows视窗里的那张经典桌面照片。草色碧绿连到天涯,草丛中开放着美丽的野花,黄色的、紫色的、蓝色的,迎风摇曳,美不胜收。大家把车停在路边上,想从山坡下爬到山坡,因为到山坡上就能够看到更加辽阔的草原和山岗,看白云从晴朗的天空飘过。

下车后,大家发现路边有一道铁丝网,一直绵延下去。要想爬上山坡,就一定要穿过铁丝网。铁丝网并不是很结实,也不是很高,估计是用来挡住放养的牛群或者羊群的,以避免它们走散,或者是用来分隔已经承包到个人或者家庭的这片草原,免得和邻居家为边界不清发生冲突。但肯定不是用来阻挡人的进出的,因为从铁丝上稍微使点劲就能够跨过去,或者把两根铁丝向上下一拉,中间就会形成一个大洞,人就可以钻过去。

但是这么一片小小的铁丝网却把我们这帮人挡在了外面。一下车就有人说:“呀,有一张铁丝网,我们过不去了。”我犹豫了一下说:“没事,我们可以钻过去,那边草原那么美,我们爬上山坡可以看到更美的风景,我们钻过去值得。”但马上就有人说:“我们钻过去是不守规矩的行为,被人看见了会被骂。还有,我们钻过去铁丝钩住衣服怎么办?”在城市生活久了,规矩太多,人们循规蹈矩变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很多突破性思维就受到了限制。面对铁丝网,他们明显在用过斑马线的思维方式思考眼前这道小小的铁丝网,觉得有了这道网就不应该突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这样的一道铁丝网一般不是用来挡人的,就算是挡人的,跨过去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于是我带头走向了铁丝网,把铁丝网向下一压就跨了过去,大家犹犹豫豫,左顾右盼,发现我跨过去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看着我快乐地走向草原的山坡,终于一个接着一个跨过铁丝网,在草丛花丛中徜徉起来。到了坡顶,大家明显已经忘了铁丝网的限制,极目四望,把草原的壮美尽收眼底,蓝天上白云飘过,草原上羊群走过,城市和城市带来的烦恼一扫而空。

回到车里后,大家兴奋地谈论刚才的行动,谈论越过铁丝网的快乐和脚步亲近草原的喜悦。可是在一个小时前,很多人还对穿越铁丝网心存忐忑,在看到有一个人带头突破了之后,也就一起跟着突破了,最后体会了生命中一次因为突破障碍而意外收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其实,我们生命的成长也是如此。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因为习俗、传统、习惯等的限制,我们逐渐养成了不再突破界限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继而逐渐变成了制约我们发展的重大障碍,使我们一辈子陷入不敢突破、无能为力的境况中,最后就是所谓的认命。我们不再主动去思考这种无能为力是怎样造成的。是因为客观条件确实做不到,还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和勇气的局限所以做不到?如果是后者,那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下列问题:如何突破那道其实并不是很高的铁丝网的限制,爬到山顶去看精彩的世界?

有一只跳蚤本来可以跳得很高,实验者把跳蚤放到一个瓶子里,它马上就从瓶子里跳了出来,高度远远超过瓶子。然后,实验者把盖子盖上,之后跳蚤往上跳的时候每次都被瓶盖打下去,跳蚤不断受挫,不断调整自己的高度,最后终于能够跳到刚到瓶盖的高度。最后,实验者把瓶盖拿掉,跳蚤已经习惯了跳到限制的高度,尽管上面已经没有了高度的限制,却再也跳不出瓶子了。

在现实中,我们的努力也常常一次次受挫,就像跳蚤被瓶盖打回来一样。但不管多少次被打回来,我们都不能成为跳蚤,最后一辈子跳不出世俗给我们设定的高度。我们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们能够跳得更高,比想得更高,不要让心中那道其实并不高大的铁丝网挡住我们登高远眺的渴望。

风雨无阻

加拿大西部以美丽的河流著称,最大、最壮阔的河流是Fraser River,中文翻译成飞沙河。加拿大西部植被非常好,保护得十分到位,即使在雨季,水都不是混浊的,通常带有点碧绿的色彩。飞沙河有一些美丽的支流,像Thompson River和Chilliwack River,水都从山里奔腾而下,白浪四溅,像翻腾的蛟龙一样。这些河流由于水流激荡,特别适合漂流,所以成了漂流爱好者的天堂。

我7月份去加拿大,刚好在雨季之后,河水丰满。我是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所以就约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起去漂流。我提前三天从广告上找了一家漂流公司(从几十家中挑了一家),打电话过去预定半天的漂流,对方要求预先把钱给付了(西方人的做法),我问如果当天有急事去不了或者当天下雨了怎么办。对方说不管你们来不来,钱都是不能退的,让我们想好了再订。我想想也不会碰上什么急事,而且天气预报也说那天是个好天气,不会下雨,所以就放心地订了。

没有想到当天老天变脸了,早上一起来就下雨,而且一直下个不停。加拿大的天气是一下雨就会很冷,再想想漂流又会把衣服弄湿,到时候会冷得受不了吧。想到这里我就开始犹豫起来,给漂流公司打了个电话,问他们既然下雨,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能否把漂流退掉或者推迟几天。对方语气非常温柔,但是很坚定地说:“我们的漂流是风雨无阻的,你们来还是不来我们都为你们做好了漂流的准备,所以你们最好还是过来,在雨中漂流也是很有味道的。”放下电话,知道没有退路了,又舍不得已经交的钱,大家只好冒雨上路,驱车一个半小时到了Chilliwack River边上的漂流公司。

Chilliwack River水流激荡,到处都是激流险滩,真是漂流的好地方。刚开始漂流的时候我们冷得瑟瑟发抖,尤其是闯过险滩的时候,漩涡回流把水铺天盖地泼过来,我们浑身都湿透了。但大家一路忙着划筏子,避险情,很快就忘了寒冷,而且既然浑身湿透了,天空下雨就完全无所谓了,漂流的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尖叫呼喊,最后大家还互相打起了水仗。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的漂流就结束了。下漂流筏的时候,天空放晴了,心情更是无比的开朗。

后来我回想,如果不是漂流公司的一句风雨无阻,我们可能就退缩了。如果退缩了,就没有了这么一次美好的漂流体验。所以,很多事情的成功真是在于坚持,你坚持了别人就会让步。漂流公司坚持了,我就让步了,结果最后两边皆大欢喜。我之所以刚开始想退缩,是因为想困难的一面想得太多了,困难想得太多了,就寸步难行了。既然是一件已经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再去想会遇到什么困难,坚持做下去就好了,这样结果可能会更好。

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风雨无阻”。

空虚的好处

动物的行动通常都只有生存上的意义,它们都只为今天活着。尽管有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储存必要的食物,如松鼠为了过冬储存果实,但这一行动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是生存的本能。因此,当灾难突然来临,大多数动物都没有抵御能力,只能听从自然之手摆布。人类是学会了通过现在的努力为未来作准备的唯一生物。人类最初所做的事情就像动物一样,把吃不掉的粮食储存起来,后来慢慢学会了为某种可能出现的困难作准备,比如为了防止严酷的冬天而储存大量的柴火。从此,人类的眼光越伸越远,从空间上越过地平线看向太空,从时间上越过现在伸向未来,从生命上越过自己走向后代。人类拥有了穿越时空、看向未来的眼光,也正是因为这一眼光,使人类真正区别于其他动物。尽管我们的行动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现在活着,但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对更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让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人为什么想做事情?因为无所事事会让人感到很空虚,而空虚是需要填补的,所以人们会去做填补空虚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空虚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是人开始做事情的动力之一。

每个人填补空虚的方式不一样,根据爱好、年龄、地域、目标、境界而定。填补空虚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比如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选择天天打麻将或者打游戏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可能会走向更加空虚和无聊;但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选择打麻将或者打游戏也许能够活跃大脑思维,防止老年痴呆。

寻找有意义的事情做,是填补空虚最好的方式,因为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填补了空虚,而且还会令人产生成就感。比如,用读书来填补空虚,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用旅游来填补空虚,不仅开阔了眼界,胸怀也会变得宽广。此外,如果一头扎入自己最心爱的事情来填补空虚,不仅会产生成就感,还有可能做出一番真正的成就。很多有名的诗人、小说家、音乐家、画家,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心爱的创作里面,最后功成名就。另外,心爱的事情是可以培养的。我有一个朋友原来并不热衷收藏旧家具,后来把经营的公司卖了,无所事事就开始学着收藏旧家具。现在他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旧家具收藏家,对于旧家具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最后对别的东西几乎都视而不见了,并且由研究家具开始进而研究历史和习俗,内心的空虚被彻底填满。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某个理想实现了,或者某件事情完成了,生命就充实了。其实,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就像爬上一座山头之前,我们把山头作为目标,但到达顶峰后却常常会四顾茫然,不知道需要爬的下一个山头在哪里。任何成就感都无法延续一辈子,实现一个目标后会产生新的空虚,需要我们继续去填补。我们常常羡慕恩爱夫妻和热恋中的男女,但往往是男女关系完美了,就没有了做事情的动力。因为互相深爱的人填满了彼此的世界,可能同时也减少了彼此创造成就的动力。

男女在一起恋爱的时候,沉浸在完美的世界是正常的,但结婚后重新认识对方,一起努力前行更加重要。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不是你最想待的地方,或者每天面对你的爱人有点空虚,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有的人运气不好,结婚后不得不面对一个天天挑剔你、训斥你的人,这也不是一件坏事。苏格拉底没有一个彪悍的妻子不会成为哲学家,林肯没有一个凶悍的老婆不会成为美国总统。我猜他们已经把老婆的彪悍变成了一种激励和驱动的方式,促使他们在事业上勇往直前。

如果你在家里感到空虚、在单位感到空虚、在马路上走着的时候感到空虚,那祝贺你,因为这意味着你即将开始填补空虚、着手去做有意义的事。只要你选择填补空虚的事情是正确的,那就不是一件坏事。人生的种种绚烂之花,很多是开放在空虚之中的。

成长和成功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我们指的是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成长。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经验日益丰富、能力不断增加、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意志更加坚强。停止成长,意味着一个人对于思想和精神追求的停止,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就算活着,也没有了活的激情和梦想。

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的一个误区是看重成功,而不看重成长。成功是什么呢?世俗的定义是当一个人拥有财富、名声和地位时,我们说这个人就成功了。但这一定义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从根本上而言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静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仍然可以再度失去,但成长源自一个人的内心,得到了就是永恒。人们看待成功,通常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达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到的?还是通过权钱交易的阴谋得到的?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财富、名声和地位不是通过自身不断地完善和光明磊落的努力得到的,那所谓的成功就是令人鄙视的,这种成功和成长毫无关联。

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和成长相连的,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成功会比较长久。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取得成功的加油站。如果一个人继承了一笔遗产、中了一份彩票,或者因为考试猜对了题目得到了一次高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要再继承一份遗产、再中一次彩票,或者再猜对一次题目,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种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未来用同样的方式是可以复制出更多成功的。所以,持续不断的成功必然和成长相关。我们讲述一个人成功的故事,就是讲述他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不会随便尊敬一个成功人士,除非他有一个感人的成长过程。

现在的年轻人只追求成功,不追求成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就像造一所房子,只追求房子的高度,却不努力把地基夯实一样,这样的房子到了一定的高度必然轰然倒塌。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时光,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探索真知,广交挚友,让美好的青春留下一路成长的轨迹是令人着迷的一件事情。同时,前途的迷茫,失恋的痛苦,人生的徘徊,现实的苦闷,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用一种浅薄的方式刻意回避自己成长所必需的努力和痛苦。但任何逃避都是暂时的,未来必须以成倍的努力和痛苦来偿还。我见过太多的人由于在大学不愿意主动成长,不追求知识,不丰富自己的心灵,不思考自己的人生,到了社会上变成了一无用处的人,在社会的边缘游荡,不能融入社会,也不被社会接纳。

先追求成长,再追求成功,把成功视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是最正确的成功之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也是同样的意思,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必然拔苗助长。一只蝴蝶飞向天空,展示了她所有的美丽,但在美丽的背后,她必定经历过毛毛虫笨拙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在黑暗之中的守候和化蛹成蝶的痛苦。

自由和责任

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字眼。追求自由是人的一种权利,也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都承认人生而平等,我们也希望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平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是维持每一个人人格尊严的基本条件。我们可以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或富有或贫穷,但我们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权利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人类通过几千年的努力和斗争才实现的。人类也为自身的自由奋斗了几千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自由而言的,他们没有人身的自由,也没有言论的自由。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基本就是人类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而奋斗的历史。

在当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确保人民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已经是任何一个政府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国家进步和文明的标志。40年前,当我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农民是不能随便走动的,否则就会被当做犯罪分子抓起来。所以,那时候的人是缺乏人身自由的,现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动的社会,任何中国人都有资格行走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40年前,我们除了读官方报纸上的文章和《毛泽东选集》,是不允许阅读其他任何书籍的,更不可能发表自己的言论,否则就变成了反革命分子。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可以读任何想读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博客和微博等网络媒介向全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也说明了人们享有了更多的自由。

自由是人类应该拥有的一种权利,这已经是一种共识。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实际上从来得不到绝对的自由。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出生在真空之中,他是出生在各种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中的,因此必然会受到种种限制。比如人类是不能飞翔的,我们没有像鸟一样长出翅膀,所以我们没有飞翔的自由;再比如我们不能在一个商店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拿,否则会被当做小偷抓起来。有些不自由的状态并不一定带来坏的结果,反而有时恰恰成为人类进步的动力。人类因为梦想飞行,最后终于造出了飞机,获得了飞翔的自由;我们因为梦想拥有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但又不能去偷去抢,最终促使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也许通过努力,我们最后收获了梦想中的东西。

自由自在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是想要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很多情况下是以不自由为前提的,因为绝对的自由就意味着绝对的不自由。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是确保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而不是少数人的自由和平等。确保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前提是对每一个人没有例外地进行限制。这是因为自由的本质是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空间感和行动自由,而这一自由是以别人不能随便闯入你的空间、干涉你的行动自由为前提的。只有当大家同时受到这一限制,我们才同时获得了自由。比如你不能闯进别人的家里,别人也不能闯入你的家里,你才会觉得人身是安全的;你不能闯红灯,别人也不能闯,你才会觉得在马路上行走是安全的。

大部分情况下,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但并不意味着任何行动的后果都不需要承担责任。没有任何人能够从行动导致的后果中脱身。希特勒拥有了杀人放火的自由,但最后不得不在地下室自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拥有结婚的自由,但从此必须对家庭负有终生的责任。选择不仅仅意味着选择的自由,也意味着选择责任。我们有很多为了自由而做出的选择,甚至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例子之一就是我们选择了贷款买房,为了还房贷我们拼命工作,变成了房奴,失去了拥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的自由。

确保生命的自由是十分珍贵的。所以,我们在有选择的自由时,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否承担得起这一选择所附带的责任?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会使我们的生命陷入更加不自由的悲苦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不去承担任何责任而不做出任何选择。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由与责任是相伴的,只有担当起了责任,才能享受得了自由。

三境界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中谈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也。”我们可以把第一种境界归结为迷茫,寻找生命价值、追求事业的迷茫;把第二种境界归结为执着,找到了某种值得投入生命的事业或者价值,愿意为此贡献余生;把第三种境界归结为开悟,在苦苦探索、执着无救之后的突然领悟,原来一切都这么简单,答案就在身边:就像牛顿在苦恼之余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一下,就像王阳明在竹子前面“格物致知”几度春秋之后突然领悟到了心乃一切之本。

古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提出了参禅的三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们人生之初,思维狭隘,见识短浅,所以很容易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表明上好就是好,不懂得背后蕴藏的道理,看到哭就是哭,不知道哭背后的情感;在我们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常常会处处碰壁,事事灰心,最后对人对事产生无尽怀疑,觉得每个人都不再那么纯真,人人都暗藏玄机,包藏祸心,因此就很容易见人不是人,见鬼不是鬼;到了第三重境界,发现一切人皆有良知,一切事皆有因缘,看透了其实很简单,所以就有了看山还是山的明澈。“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做人与处世的正道。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充满了禅意,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体悟。其实,做人做事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界带来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人生。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三个人都在搬砖头,第一个人搬砖头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搬砖头,觉得自己除了搬砖头还有什么本领呢,所以他就一辈子搬砖头了。第二个人搬砖头的时候想的是未来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包工头,让别人搬砖头,最后他就成了一个包工头。第三个人搬砖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未来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建筑师,盖出自己心里喜欢的房子来,最后这个人成了很好的建筑师。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我深深相信在所有的生灵中,只有人可以用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有的时候,我们的心能够走多远,我们的脚就能够走多远。

我们在大学的学习也有三种境界:第一是为了找工作而学习,什么专业毕业最好找工作就学什么;第二是因为兴趣,确实因为深深喜欢自己学习的专业,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其次的;第三是因为使命感而学习,或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或怀抱“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我们常常觉得第一种人很实在或者很现实,刚毕业出来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从长远说,只有第二、第三种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也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奥妙,即使在穷困中也不失其苦中作乐的情怀。从现实角度来说,人们通常认为第一种人会挣更多的钱,但事实恰恰相反,第二、第三种人往往更加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易中天、于丹等所学的历史、哲学专业历来被认为是饿死人的专业,但他们证明了对专业的兴趣可以带来名利。袁隆平除了对水稻的浓厚兴趣,更肩负了一种使命感,最终他研究出了杂交水稻,造福几十亿人民。

毕业后面对工作依然会有三种境界:为薪水而工作,为喜欢的职业而工作,为内心的使命感而工作。这三者也许不矛盾,但只有到了第三种境界才能成就大业。当一个人为薪水而工作时,工作对于他来说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折磨,这样的人常常身心俱疲,满腹牢骚;一个人为了喜欢的职业而工作时,就像小孩玩乐高玩具一样,内心会充满欢喜和成就感,这个时候工作的幸福指数会大大提高;一个人为了使命感而工作时,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业、一份生命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一种崇高的生命本质。第三种人为数不多,但往往承担了引领世界的重任,政治家中如林肯,历史家中如司马迁,科学家中如爱迪生,投资家中如巴菲特等都属于这一类人。他们不仅仅成就了自己的生命,也为别人树立了榜样,更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也许,在学习、工作、生活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下位,问一下自己处于哪种境界,比我们匆匆忙忙像蚂蚁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重要。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一点,宁静一点,静而后动,这样我们这辈子也许能够走得更远一些。

不要“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是谋杀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生命中那些美好东西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在黑暗中打开电灯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在图书馆随时借到自己想阅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拿着手机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对于日出东方月落西山习以为常……而这些“习以为常”,使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来应该拥有的太多的欢乐和幸福。

感知能力是我们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你如果在学校能够感觉到读书的幸福、与同学交往的快乐,在工作中能够感觉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同事交往的快乐,在回家后能够感觉到家的温馨、与亲人在一起的快乐,那说明你还保留着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感知能力。而很多人慢慢失去了这样的感知能力,最后觉得一切都平淡乏味、枯燥无聊,陷入了“习以为常”的状态之中。我们都读到过这句话:“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日复一日经历同样的情况,就会产生审美厌倦或者疲劳,再也不能刺激大脑兴奋,老是在“香”中,对于“香”没有了反应,总是在“臭”中,对于“臭”也没有了知觉。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必然结果,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可以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但却不自觉地陷入迟钝状态甚至厌倦状态。那我们该怎样来改善这种状态,使我们能够感知幸福和快乐呢?

答案就是让美好的东西得来不易。越是难得到的东西,得到了就会珍惜越久,幸福感也就更加持久。我常常对谈恋爱的人开玩笑说,如果有人追求你,不要轻易答应,哪怕你心里喜欢这个人,因为答应太快的爱情消失得也快,对方太容易得到你就不太会珍惜你。如今,孩子们的幸福感远远不及我们小时候的强烈,尽管他们比我们当年物质丰富很多。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太容易了,要买玩具就买了,要买手机就买了,要看电影就看了,要吃这个那个就吃了,结果孩子们很快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餍足情绪,最后任何新鲜的东西到手里都只能让他们产生一会儿的满足。在我们小时候,要有一把玩具手枪,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我记得小时候一个上海亲戚下乡来,送了我一把玩具手枪,结果这把手枪一直陪了我10年,现在想起来还是充满了幸福和满足的感觉。小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而且要常常摸黑走十里地,但那种看电影的快乐和幸福,现在进一百次电影院都找不回来。

我非常感激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在点着煤油灯的日子里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的学习时光,让我对今天的生活格外珍惜。小时候要能够找到一本书读,那真是天大的喜事,能够高兴得几天几夜都不想睡觉。直到今天,我一看到书,内心还是会泛起由衷的喜悦。我小时候从来没有见过电灯,每次读书都要在黑暗中摸索着把煤油灯点上,所以现在一摁开关就能伴着明亮的灯光读书,也让我觉得无比幸福和满足。

有人告诉我说,他从小什么都没有缺过,生活在富裕家庭,从小到大过着富足的生活,物质丰富了,自己却失去了感知美好生活的能力。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吧。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幸福和快乐是没有办法强行感知的,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先失去,再感知。那怎样做到先失去呢?比如我们现在对于家里的方便已经习以为常了,打开开关就是电灯,打开水龙头就是清水,打开炉子就是煤气。现在你暂时离开一下这些东西,背上帐篷到荒野中走三天,缺水、没电、啃干粮,晚上在荒野中露宿,心中充满恐惧,然后你再回到家里,就知道家是多么可爱和幸福了。我常常鼓励一些生活非常优越的人去当志愿者,到贫困地区去当几个月老师,回来后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一般都会发生变化,会更加珍惜他们拥有的生活,也更加充满感激和爱心,因为他们发现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身上有着真正让人爱怜和动心的东西。

我们不能对美好的东西习以为常。一旦对美好的东西习以为常,我们生命中剩下的更多是痛苦。因为人的特点是对于好的东西比较容易习以为常,但对于痛苦的感知能力却不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失去,反而会变得敏锐起来。所以,我们常常发现生活优越的人更加容易发脾气表达不满。国王的地位无比尊贵,有着无上的权力,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但当有人问国王是否幸福时,他回答说:“我幸福什么?国家那么多事要处理,还要防止大臣篡权,还要解决后宫争风吃醋。当国王是世界上最苦的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什么状态中,如果我们不懂得感知幸福和快乐,剩下的就只能让痛苦和怨恨充满我们的心田。一颗被痛苦和怨恨充满的心,就再也不可能有幸福和快乐的余地了。

所以,让我们消除习以为常的陋习,重新擦拭自己的心灵和眼睛,认真感受我们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发现每天生活中那些弥足珍贵的凡人琐事,让每一天在充实、快乐和感激中度过。

选择时不犹豫

常有学生当面问我:俞老师,我是出国好,还是考研好,还是工作好?俞老师,我是到国企工作好,还是到外企工作好,还是自己创业好?这样的问题当时往往让我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用三言两语作答。其实,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是好事,表明中国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同时也是坏事,因为选择多,使得大家瞻前顾后,不再能够勇往直前,为自己的选择做出百分百的努力。

人生总是面临各种选择。有些选择高下立分,比较容易决断,比如要不要上大学,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上大学;但有些选择利弊难分,又涉及了人生转折,一次选择可能改变一辈子的人生方向,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怎么办呢?

首先,在做选择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外看,而是向内看。从一辈子的角度来看,做一件自己从内心喜欢并且带来喜悦的事情,会让人真正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注重外在世界的感受,却很少回归自己的内心。比如,我们常常在做选择时自问,我这样做别人是否会看得起我,我那样做是否能够挣到更多的钱;但我们却很少问问自己,我是否真心喜欢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是否和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致,这件事情是否能够让我真正全身心热情投入。

第二,一旦做出选择就不要再犹豫,在一条路上坚持走下去,通常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有一个老人坚持买一个号码的彩票,坚持了10年没有变化,终于有一天中了五千万元的大奖。其实,选择以后坚持走下去的成功几率比买彩票中大奖的成功几率要高得多。坚持做一件事情,你就会积累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经验、更多的资源,最后也就更有可能成功。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不仔细琢磨如何把一件工作做好并从中有所收获,而是一不高兴就换工作,工作换了很多,却把认真做事情的心情换没了。长此以往,一辈子就只能浅薄工作,浮夸生活,感受不到深入工作和成就的乐趣。

第三,不要在选择上花太多的时间。人生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在犹豫不决和左右徘徊中与你擦肩而过。有一些外表美丽的女子,最后的归宿常常不尽如人意,就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追求的人太多,以至于左顾右盼,错过了最合适的人。曾经有一份调查表明,在大学里长相不出众的女生,最后常常会有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也许就是因为一旦有爱就无比珍惜的缘故吧。我们生活中的其他选择也是一样的,很多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像考研还是工作这样的困惑,如果实在犹豫不决,拿个钱币一抛,正面考研反面工作,一分钟就决定了。结果是好还是坏,让老天来决定,你就一心一意走下去好了。当初我在北大曾经上了半年研究生,但我对学古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最后决定放弃,我的生活质量也没有因此下降。当初是离开北大还是留在北大,难以取舍,我就用了一个钱币,正面北大反面离开,结果是反面,我就从北大出来了,就有了新东方。能自己决策的事情自己决策,不能自己决策的事情留给天意。我最喜欢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那首诗“The Road Not Taken”: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两条路在黄树林里分叉/但可惜我不能两条都走/身为旅者,我伫立良久/……两条路在树林内分叉,而我/我选择了较少人走的/它因此带来了全然不同的结局。)

是的,当两条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只要选择一条就行了,甚至不需要伫立良久,不管是被人走得很多的路,还是没有人走过的路。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拥有不同的收获。只要我们坚持走得足够久,我们就能够到达别人没有到达的地方,走出别人没有走出的距离。即使当我们看到路的尽头,我们也不要停下脚步,因为也许在尽头处路又有了拐弯,拐弯后我们会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就算到了尽头无路可走,我们也可以努力在荒地上踩出一条路来。即使到了天涯海角,我们依然可以为自己造一艘驶向远方的航船。

属虎

我属虎,今年(也就是2010年)是我过的第五个虎年。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属于老年阶段,但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长了,48岁最多算个中年人。尽管做事情筋疲力尽的时候越来越多,但内心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还充满活力,希望自己的后半辈子比前半辈子过得更加精彩一点。到底什么时候算老我不知道,但一般来说,到60岁就应该算是步入了老年阶段,因为到了60岁如果过生日都叫做60大寿了。但上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情又改变了我对于老年的看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组织了一次中国企业家的聚会,有不少商业领袖参加了这次聚会,席间主持人说有谁属虎的请站起来一下,结果我和万科集团的王石站了起来。王石比我大一轮,今年刚好60岁。主持人热情地上来和我们握手,然后问我们后面的日子有什么打算,我说我就安安心心把新东方做好吧。王石的回答是60岁之后他还希望自己能够第三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我当时就觉得自愧不如。看来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划分不仅是一个年龄问题,更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你到了60岁还有壮年人的心态,你就可以继续登珠穆朗玛峰。杨振宁教授到了82岁再结婚,很明显的是拥有青年人的心态。

常常有人说属虎的人大气。其实,属相和人的个性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们很难说属鼠的人就鼠头鼠脑、鼠目寸光,就像我们不能说属虎的人一定虎虎生威、如虎添翼一样。从长相来看,我更像属鼠的,长得尖嘴猴腮的,小时候说话也细声尖气,以至于得了个外号“丫头家”,从我身上一点都看不出虎气来。我母亲为了我长大后像个男子汉,特地把我的小名叫成了“老虎”。老太太今年80岁了,见了我还是一口一个“老虎”的,我们整个村庄都顺着她叫。结果我从小就两种称呼并存,小朋友们和我好的时候叫我“老虎”,和我关系不好了就立刻改口叫“丫头家”。我知道这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但由于身体瘦弱,打架打不过别人,所以也只能由着别人叫。不过心里也不时闪过一种愿望,希望自己龙胆虎威的,别人就不敢欺负自己了。当然,这种龙胆虎威的样子在我的外表上到今天也没有应验过。

但属相对于人的成长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我是属虎的,所以常常会拿一些老虎的特征来要求自己,比如会要求自己像老虎一样独立,要求自己像老虎一样勇敢,要求自己像老虎一样威风,这样的要求久而久之,会慢慢内化成个性的一部分,帮助自己朝这些方向成长。所以,后来我要求自己尽可能独立地、勇敢地做事情,不能不说和这个属相有一定的关系。

我小时候对于老虎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由于自己是属虎的,家里也常常挂着老虎的画像,所以很容易对老虎产生一种好感甚至崇拜。但另一方面,老虎和英雄常常又是对立的,以至于让我搞不清楚我应该站在老虎的一边还是英雄的一边。小时候读得最多的故事是《水浒传》,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最吸引人的,读完之后就感叹武松的神力和勇敢,崇拜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又读到了李逵回家接母亲到梁山,半道上放下母亲去取水,回来后发现母亲不见了,寻踪而去发现母亲被老虎吃掉,结果李逵又把两只老虎给杀了,读完也掩卷唏嘘半天,觉得把李逵母亲吃掉的老虎该杀。小时候看的革命样板戏中有一个叫做《智取威虎山》,中间有杨子荣打虎上山那一段。杨子荣一口气把老虎打死了,结果土匪看到了死老虎还吓得半死,凸显了杨子荣的高大形象。小朋友看完样板戏之后,学杨子荣,骑在我身上喊打,我还要假装死老虎,这个时候我就希望自己要是只真老虎就好了,一口气把欺负我的人全部吃掉。

中国文化对待老虎和英雄的态度好像也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有很多赞扬老虎的文字,像龙腾虎跃、虎踞龙盘等,像辛弃疾的词“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另一方面又总是把打虎的人当做英雄看。大概10年前我还看到过一篇报道,说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一辈子打死了两百多只豹子和老虎,文章以赞扬的口吻描述了老人的英勇。就这样,老虎终于被打没了,野生的华南虎是一只都找不到了,以至于产生了周正龙这样的假老虎事件,欺骗了整个民族的感情。周正龙也从拍虎英雄,变成了过街假虎,人人喊打。时至今日,老虎是绝对打不得了,保护老虎的人变成了英雄,英雄和老虎终于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不知道这是老虎的幸运还是老虎的不幸。不过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用处在老虎和英雄之间的某种精神分裂状态了。我在北大的一位美女同学也是属虎的,在经历了不为人知的人世沧桑后,居然把精力和财富全部用在了保护老虎的事业上,真正上演了一出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她的名字叫全莉,全力以赴为拯救华南虎奔走了10年。她的行为被很多人赞扬,也被很多人质疑。但不管怎样,有老同学在为保护老虎而奔走,总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我对属虎的人有着很大的好感,主要还是因为从童年、青年到中年一直有属虎的人和我相伴。常常有人说属虎的人是孤独的,这话一半没错,因为我自己经常能感觉到内心深处有种不可触及的、刻骨铭心的孤独,但也正是有这样的孤独感,更加深了希望有朋友相伴的渴望。很奇怪的是属虎的人常常能够互相成为朋友,也许是因为大家内心都孤独,所以就更加渴望朋友的原因吧。我一生中属虎的朋友很多。小时候陪我玩得最多的两个小朋友都属虎,也许是因为“虎虎相惜”,他们在我小时候欺负我最少,所以我和他们友好相处到我考上大学为止。其中一个还陪我考了两年大学,可惜没有坚持第三年,否则也许就能够和我一起上大学了。同是属虎的人,但从此就有了不同的命运。他们两个在农村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我进北大出北大后又创办了新东方,自以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前年我回到家乡,见到这两位儿时的朋友,看到他们确实比我更显苍老,心中还自鸣得意,他们也露出羡慕的眼神。但和他们喝酒聊天之余,感受到了他们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反观自己还在四处奔忙,不知魄落何方,感到自己像一只失去了山头的老虎一样,而他们还在自己的山头上自得地生活,使我生出很多感慨。当然,走出去的路就像射出去的箭,是没有办法回头的,幸好往前走的路上还有朋友陪伴。第三年我上了高考补习班之后,遇到了一批都是属虎的朋友,其中两位最出色的朋友正是一直陪我工作奋斗到今天的新东方常务副总裁周成刚和新东方行政主任李国富。我们在同一个补习班打拼了差不多一年,几乎睡在一个被窝里,互相鼓励,知道最后一年考不上大学就没有了希望,所以像老虎上山一样拼命,并且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努力,最后几乎满堂红都考上了大学。但我们所进的大学不一样,从此各奔前程的方向也都不一样:我一直在中国拼搏,周成刚拼到了BBC当记者,李国富拼到了德国开百货店。当我们再次聚到一起时,青年时候的梦想和激情再次燃烧,于是18岁曾聚在一起的三只老虎,到了38岁又聚到了一起,占据了新东方的这个山头,一干就干到了今天。占据新东方这个山头的还远不止这三只老虎。我进了北大之后,碰上的一位最重要的朋友就是今天新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王强。我们俩都是出生在10月份的老虎。王强有着出色的才华,在文艺和文学上天分很高,在大学整整四年一直是我的班长,也很自然就变成了我学习和追随的榜样。后来王强去了美国,从文学专业改读计算机硕士,最后成了贝尔实验室的高级软件工程师。1995年我到美国去拜访他,听到他做软件后哑然失笑,知道老虎占错了山头,因为王强身上的文学造诣、人文气质和浪漫情怀和他所从事的工作格格不入,我就知道一定能够说服他回国和我一起做新东方。果不其然,三瓶啤酒下肚,王强就下定了回国的决心。我出国的时候来回都经过温哥华,徐小平当时住在温哥华,两次接待,我又把徐小平给煽动了回来。徐小平不是属虎的,是属猴的。结果他们两个一回来,新东方就热闹了,一闹腾就闹腾到了今天,把新东方硬是从个体户闹腾成了上市公司。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新东方是山中有老虎,猴子也大王,我们一帮人在新东方一直闹腾到了今天。

不管你的属相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12岁、24岁、36岁、48岁……想想古人真是极有智慧,12个生肖不仅仅是用12种不同的动物代表了人们出生的不同年份,而且用12年去划分人生的阶段显然是很科学和经过思考的。12岁的时候,我们从童年走向青少年,这一年我们告别了小学走进中学,意味着青春期的开始。24岁时,我们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差不多两年,这一时间比大学刚毕业时还要重要,因为我们开始从青涩走向成熟,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方向,很多人还在这时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准备成家立业。到了36岁,人生大的格局基本形成,理想步入轨道,事业的基础已经奠定,人生成败在此一举。从36岁到48岁,人生的积淀已经完成,是人生最重要的12年。大部分人从士兵到将军在这12年,从博士到博导在这12年,从白手起家到创造伟业在这12年,刘邦在这12年雄起,刘备也是在这12年称帝。当然,48岁之后,人生还会有很多的精彩,就像王石到了60岁还要登珠穆朗玛峰,人生在不同的年龄总有不同的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因此不管什么年龄,都会有精彩出现。

自然,最让我们羡慕的还是现在的孩子们,因为你们正在等待着你们的12岁、24岁、36岁、48岁……你们的生命会比我们的更加精彩,因为世界为你们准备了更多更好的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贰 河流的方向

我们不用说是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不用说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只要踏踏实实把每一个学生教好,让每一个把孩子送到新东方的家庭安心和放心,我们就已经为中国的教育、祖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让我们回归吧,回归到新东方最重要的价值上,回归到能够给我们内心带来崇高感和使命感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处乱局而不惊,面剧变而气闲,在纷乱中有章法,在琐碎中有远见。脚踏实地,眼看远方,我们才能把新东方带向美好的未来,我们才能让新东方成为大家愿意回忆、值得回忆并且留下美好回忆的一个名字。

用爱与责任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2011年7月在“烛光行动——新东方社会责任行”启动仪式上的演讲

编者按:2011年7月30日,由民盟中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共同举办的“烛光行动——新东方社会责任行”活动在湖南张家界举行启动仪式。在当日开班的“农村英语教师培训班”上,俞敏洪与参加培训班的农村老师们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交流。下面是这次交流演讲的主要内容。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来到张家界,这是我第二次来,第一次大概是四年前我带着家人来过一趟。那次纯粹是来旅游的,我们被这儿美好的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后边天门山的那个山洞,我带着儿子爬上去过。我的儿子当时才五岁,小家伙一口气爬了999级台阶,从第一级一直爬到最后一级,中间都没停下过,结果他爬到顶上了我却还在半道,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已经老了。这个世界最终会交到年轻人的手里,年轻人的未来值得期待。在座的大部分老师应该都比我年轻,有很多老师看上去才刚刚大学毕业,你们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再次来到张家界,带着另外一种责任,因为这次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我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游山玩水的时间。昨天晚上我还在成都工作,从成都飞到张家界本来应该是晚上10点钟,但飞机晚点,12点半才落地。明天早上我在北京还有一个会议,所以今天讲座结束后我就要飞回北京。这次可能连抬头看一眼天门山的时间都没有了,但是心中依然非常开心,因为在这次以后,我就跟这儿的老师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一种不需要用语言交流的感情纽带。以后再次到张家界的时候,我不用担心自己没饭吃,我走到在座的老师家里,你们都会热情招待我吧。当然,前提条件是新东方的这次培训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如果没有收获,我以后就没脸再来张家界了,来了也会被大家轰走。

农村老师的重要责任

民盟中央的“烛光行动”的培训对象是农村教师。在我心目中,农村老师无比重要,因为农村孩子的出路——他们未来是否有理想,是否愿意奋斗,是否具备奋斗的能力——全部依赖于农村老师的教育。我们教的孩子很多是农村孩子,尽管有些孩子的户口已经转成了城市户口,但是他们的学习状态依然是农村孩子的学习状态。一般来说,农村的家长只能教孩子人品,农村孩子能学到家长那种朴实勤劳的作风。我们也都知道,现在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其实都不在身边,他们成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看着。这样一来,本来应该家庭完成的教育就会有缺失,使得农村孩子的成长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我们的老师主要是在为这些农民子弟服务,为他们的前途提供帮助。如何来鼓励这些孩子?如何解答这些孩子从学习到生活、再到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如何让这些孩子最后考出优秀的成绩,使他们能够跟城里的孩子同台竞争,让他们的未来有一条出路?因此,农村老师身上所担的责任比城里的老师要大很多。

农村老师与城里老师的差距也就是城乡教育的差距。城里的老师有很多优势:第一,城里学校的教学条件好,学生能享受到比较安逸和舒适的学习环境。第二,城里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来安心学习。第三,城里的老师本身所得到的教学支持和教学培训比较多,所以更加容易把先进的方法运用到学生身上。这些差距使得中国的教育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农村和城里的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前途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最终让人们质疑教育的公平性。

我曾经在全国政协会上提案说,凡是面向农村学生进行教学的老师,工资应该比城里老师多出百分之五十,这样才能使农村老师安心在农村开展教学工作,也才能吸引有才能的老师到农村来。所谓农村老师,不一定要住在农村,你可以住在城镇,但是你教的是农村孩子,你要安心地教农村孩子。这个方案如果实施,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现在的农村老师大部分都会安心在农村工作。第二,城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中会有一部分人愿意到农村来教书。尽管工资不能作为判断要不要留在农村教书的唯一标准,但一定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老师的灵魂必须是崇高的,但是如果老师们没有足够的钱去应付必要的生活支出,对精神的追求有的时候就会有难度。两袖清风还愿意献身教育的老师在中国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老师都这样。我一直认为,越是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老师,越应该享受国家更高的福利待遇和薪酬待遇。长此以往,农村的教学水平就能够不断改进。

我之所以每年都在讲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那么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如果我一直待在农村,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可能比我今天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更多。今天我能从农村的小地方跑到张家界来跟大家聊天讲话,表明了一个农村孩子是可以有广阔天地的。这个广阔天地是怎么来的?是来自于教育,也只能来自于教育。这个教育的转折点很简单——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如果没有考上大学,我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一切。

在农村,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书的孩子。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是工农兵大学时代。在我14岁的时候,村上有一个人被选为工农兵大学生去洛阳外国语学院去学习。他比我大五岁,也算是小时候的伙伴了。这样一个伙伴去上大学这么一个事实,就使我产生了一种愿望,认为我也能上大学。因为当时选大学生的标准是劳动技能好,所以我就拼命劳动,获得了很多劳动奖状。后来四人帮被粉碎了,不久高考就恢复了。1976年的时候还是以劳动技能为主的工农兵学员录取标准,到了1977年的时候就变成各个省统考,考试通过了才能上大学。那年我高二,赶紧开始努力学习准备高考,但时间明显不够了。学了一年就去考,肯定是通不过的。所以,第一年我英语只考了33分,连地区师范的分数线都没有达到。回去一边干农活,一边又复习了大半年,又去考了,结果英语考了55分,还是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这样我就又回到农村去了,但是心里总有点不甘心,还想考第三次。

我们常常发现,一个不认字的农村人会充满远见卓识,一个大学教授却常常鼠目寸光。所以,一个人的远见跟文化知识关系不大。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农村妇女,不认字却富有远见。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我母亲对我从小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农村人太苦了,你长大以后就当个先生吧。”这句话她每年都要反反复复讲很多遍。在农村人嘴里,当个先生就是当个老师的意思。我母亲看到那些老师到农忙的时候也不用干太多活,每个月都可以拿着粮票到国家的粮店去领几十斤粮食,而我们农民辛苦劳作一年,到年底粮食还不够吃。所以,我母亲认为拔掉农根当老师是我最好的结局。她像念咒语一样,最后真的把我念成了一辈子的老师。尽管我把新东方做成了教育企业,但本质上我还是一个老师。

老师一句话或者母亲一句话就能改变孩子一辈子的命运。所以,我对在座的老师们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不管在班内碰到多落后的孩子,都要鼓励他。你可以用纪律来约束他,你可以对他严格要求,但你不能侮辱他,把他看得一无是处。在我生命中,我最喜欢的老师就是能够鼓励我,推动我往前发展的老师。不管我在什么状态上都会鼓励我的老师是了不起的。

高中我在由一个破庙改造成的中学里上学,全班30多个同学,没有一个人认真想过参加高考。大家都知道,农村孩子想考也考不上。我们后来的班主任兼外语老师当时因为某种原因下放到了农村,他原来是南京翻译局的,南京大学毕业,那个年代南京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是相当高的。他走进我们班,让我们全班同学参加高考。当时他说了一句话,到今天我都记得。他说:“我要求全班同学参加高考,我知道你们考不上,但是我还是要求你们参加高考。因为当你们考完了回到农村去干活的时候,当你们干完农活,拿着锄头仰天叹息的时候,当你们看着天上白云飘过的时候,你们一定会记得,你们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斗过一次,尽管这一次失败了。”一个老师30多年前对我讲的话,我到今天依然能记得,说明这句话对我的冲击有多大。我下定决心:第一我要考,第二我要考上。等我考上了,我要让老师知道他的预言是错的。

前年我们高中同学30周年聚会,我专门开车从南京把70多岁的老人家接到了家乡,跟我们全班同学见面。见面后,当年考上了大学的几个人向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一个老师得到的回报,也许要等待30年。当然这个回报最重要的是看到学生成才、为社会做贡献。因此,看到学生流着鼻涕、调皮捣蛋的时候,你要相信20年、30年后他可能会成为栋梁之材,所以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这个老师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他没有放弃我们这个班,我们班后来不止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奋斗改变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不变的,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你的出生是不变的,你出生在农民家里、出生在富贵家里,由不得你选择,是天定的。你的个性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部分意义上也是由你的基因来决定的。但是另外一部分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改变的。我们在座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可能会成为湖南省最优秀的老师代表,未来还可以到世界上更大的城市去游学或者读书。而我们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自己努力和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中的“运”字,可以分为偶然之运和必然之运。你在今天来的路上一低头发现了100块钱,这是偶然之运;如果你买了两块钱的彩票,中了100万的奖金,这也是偶然之运。偶然之运通常是一辈子只能发生一次的事情,而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说,有的时候一辈子都发生不了一次。必然之运就是通过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让运气变成持续不断的运气。人一辈子要追求的其实是这种持续不断的运气,而不是偶然的运气。那些只想追求偶然运气的人,永远只有抱怨心态。为什么?因为他期待好运而好运又不来。他看到这个人被评为优秀老师,抱怨为什么是他不是我;看到那个人嫁了一个好老公,抱怨为什么是她不是我;看到另一个人到大城市工作了,又抱怨为什么是他不是我。但是他/她没想到的是,这些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我们还可以天天抱怨社会不公平,世道太黑暗。这个社会有没有不公平?有没有黑暗?有,但是你在不公平的社会中,他也在不公平社会中,那为什么他能抓住机会,你抓不住?原因通常是你的能力和努力不够。

追求偶然的运气是消极态度,追求必然的运气是积极态度。面对事情的消极态度会给人带来一辈子的无所作为。相反,积极的态度能给人带来成就。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消极和积极的关系。兔子撞上树桩,农夫捡到兔子,这是偶然的运气。但是农夫把偶然的运气视为必然的运气,在树桩边守候兔子来撞,到头来守候的不过是蹉跎的时光和幼稚的奢望。如果农夫发现兔子撞在树桩而死,推断这个地区兔子很多,把自己转化成猎人,通过一系列方法捕捉兔子,这将远胜于守株待兔。如果农夫积极一点,他将是一个优秀的猎人,只因为消极等待,蹉跎时光,农夫一无所获。所以,如果我们有能力把自己生命中偶然的运气转化成必然的运气,那么我们的命运就会发生转变。教育孩子如此,我们对待自己的生命也如此。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讲,与其被动等待某种机会的来临,还不如到处乱闯,自己想办法找机会。到处乱闯的结果是一定能够碰上不同的人,碰上不同的环境,以及碰上不同的机会。这个到处寻找机会的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条途径:奋斗。我特别钦佩那种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境,身上总是具备奋斗精神,总有着顽强不屈、积极心态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

我特别钦佩的另外一种人把自己的工作当做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来完成,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和财富及社会地位没有关系。每年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中几乎没有有钱人。像我这样的人,即使捐了一个亿,也绝对不会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大家会说,富人应该捐,挣了这么多的钱为什么不捐。但是一个叫白方礼的老人天天蹬三轮车,把赚来的钱都捐给了学生,让学生有钱买书包、买课本,这样的人被评为让中国感动的人物,谁敢说一个“不”字?所以,贡献的大小,不在于说你贡献了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去贡献。如果我们在座的老师愿意一心扑在农村教育上,说不定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农村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是很低的,难道是因为农村孩子脑袋笨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农村孩子没有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先进的教学资源。中国的教育水平目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有的城市的示范中学,一投资就是两三亿,而农村的中学,连一百万的投入都很少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要做什么?不是抱怨。既然我们要对孩子们的前途负责,我们就要努力把这个责任承担好,让我们手下真的出现一两个、三四个,甚至五六个特别优秀的孩子,让他们能够从农村走向世界,然后再回来改变家乡、改变中国。在这点上,我觉得每个人都不要去低估自己的力量。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待在农村一辈子会有什么机会?但是你鼓励农村孩子哪怕上一个大专,哪怕到北京最差的大学去学习一趟,他就有可能碰到不同的机会和机缘。所以,鼓动孩子们主动出击,去寻找可能存在的机会,去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孩子们的一点鼓励可能改变孩子们一生的命运。

新东方的核心价值体系

讲到教育就不能不讲新东方,尽管新东方做的是培训,但我一直认为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国家正规教育的强有力补充。新东方每年培训两百多万学生,主体是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和国家正规教育的目标群体完全吻合。我自认为我们是在用教育理想做新东方,所以今天我再给大家讲讲新东方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就是新东方依据什么原则在做事,也许能够让大家对新东方有进一步的了解。

新东方是做什么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新东方在做英语培训和考试培训,但我们是基于什么原则来做培训的呢?也就是指导培训的原则是什么?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先从新东方的使命讲起。新东方的使命有三条:第一,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第二,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第三,培养放眼世界的精英。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服务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的学科水平,包括英语水平和其他学科水平。除了英语,现在新东方已经开始做语文、数学等全科培训。另一方面是孩子整体能力的提升,包括个人素质、人品、思维能力、自信心等。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评价一个学生的的客观标准就是考试分数。不管一个人其他方面的水平多高,考试分数如果上不去,确实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因此考试很重要,在中国尤其重要,而新东方在考试分数的提高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新东方帮助孩子们研究各项考试,提高应试能力,拿到考试高分。新东方在世界各类英语能力考试方面的教研做得尤其出色,现在也运用同样的方法开始研究国内的语文和数学等考试。

如今,每年都有几十万学生来到新东方学习,通过考试后再到国外去留学。大量的留学生到国外后,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这些留学生接受西方教育,再把西方教育的优秀元素引入中国,让中国的教育更具备世界色彩,让中国的孩子更具备世界人才的资格或者基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人才的世界,如果中国拥有一批兼通中西方文化、语言、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人才,就拥有了一批放眼世界的精英,中国未来在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领先世界就有了希望。

新东方的核心价值理念有两个。第一个是让学生在新东方的课堂里得到快乐的成长体验,为千万家庭提高一点幸福指数。学生在课堂里追求两样东西。第一要成长,这个成长包括了学业的成长,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成长,为人处世的成长,人品、人格的成长。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重大责任,这一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的提高必然重要,但是孩子的个性健全、人品成长更加重要。学生在课堂里的第二个追求是快乐学习或者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光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甚至到大学毕业这十几年的学生时代,但是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把本来应该是最幸福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光,尤其是小学和中学时光,变成了孩子们长大后最不堪回首的岁月。

现在的孩子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几乎没有快乐,除了考试可怕、老师严厉以外,几乎没有留下别的印象。这是谁的罪过呢?当然可以说是中国高考制度的罪过,但也可以说这是老师并没有领悟教育真谛的结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成长,也就是说,学习知识本身应该是一种快乐。但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不堪的经历,老师们把它当做痛苦,学生们把它当做痛苦,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陷入痛苦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而在我的心目中,追求知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成长更加让人感到开心了。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种开心。原因之一是教育体系的问题,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传递知识,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而是整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的提高,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如果能处理好这一要素,哪怕你的英语教学技能差一点,学生都会非常喜欢你。相反,如果仅仅是英语教得很好,但整个人死气沉沉,毫无活力与激情,自身不是一个成长型的老师,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老师的热情可以带动一个班的热情,所以呼吁我们在座的老师把自己的热情融进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教学的热爱与激情。

学生成长,首先必须是老师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智慧的追求和对于学习的追求,本身完全可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任何一个老师如果有本领把追求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快乐的体验,寓教于乐,那么这个老师注定是伟大的。老师影响着一代学子的成长,老师肩负的责任重大。有的老师一辈子都没教导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难道说学生天生弱智?答案是否定的,而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出孩子内心那种追求未来的渴望和热情。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老师自身。

如果一个孩子成功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就提升了。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一切,一个家庭的幸福跟孩子的发展和成就息息相关。我的身边出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孩子考试考砸了,孩子误入歧途了,孩子吸毒了,孩子堕落了,一个家庭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都没用。我那些有钱的朋友跟我说:“俞老师,你看我孩子已经这样子了,你如果能把他培养成才,我把全部家产捐了都行。”但孩子已经基本定型了,即使父母把钱全部捐了,也不一定能够纠正过来啊。如果孩子不成功,有钱、有地位的家庭也不会幸福。

新东方的第二个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为老师、员工着想。为老师和员工着想了,老师和员工就会为学生着想。这也适用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如果国家和政府为老师着想,那么老师肯定会为学生着想;如果政府不为老师着想,那老师就不得不为自己着想了,那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就少了。

尽管我这里讲的是新东方,但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可以套用这两个核心理念——通过老师的努力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快乐的成长体验;通过政府为老师着想,再让老师为学生着想。如果这些做到了,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另外一番兴旺景象。

培养学生的五个方面

在座的各位老师以及新东方的老师都要对学生的五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能力毫无疑义是排在第一的。考试成绩上不去,学科成绩上不去,什么都是白搭。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考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所以才上了北大。分数决定一切,这就是中国,我们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那通过什么方式提高学生分数呢?通常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式是通过严格要求、反复练习、打疲劳战,甚至是训斥打骂的方式。但是谁都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梦想飞扬。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分数。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学校和老师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相反,采用第一种方法,通过威胁甚至侮辱的方式来强迫学生学习的老师和学校则是观念落后、手段粗暴的。学生作为一个人,不管学习成绩怎样,他的人格是需要被保护和尊重的。在新东方,某位老师如果被发现侮辱学生,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错,只要你对学生的爱是真心的。对学生的爱有真心和假意的区别,对学生的批评也有真心的批评和侮辱的批评的区别。你不要以为孩子们傻,他们的心透亮得很。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都有老师骂过我,但真心为了我好而骂过我的老师我一直心怀感激。但如果老师侮辱过我,我会记恨一辈子。我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到今天我想起来还觉得不舒服。有一天,这个数学老师下班以后从我们村庄路边走过。当时我们一群孩子在玩,有一个小孩子问,谁敢叫老师的名字,结果我就大胆地喊了一下这个老师的名字,这个老师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以为老师没有看到,没想到我的声音比较特殊,被老师记住了。第二天去上学,这个老师让我在她办公室里几乎站了一天一夜,不给我吃,不让我喝,从此我对数学和数学老师深恶痛绝。但是如果这个老师换个方式,把我叫过去跟我讲道理,比如告诉我叫她名字她会觉得很亲切,但毕竟我是学生,她是老师,以后还是继续叫她老师的好,行不行啊。要真是这样,我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以后会更加尊敬师长。

再举一个更近的例子。同样一件事情,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也可以摧毁学生。湖北枝江有一个学生成绩很优秀,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读课外书籍,老师很生气,在课堂上破口大骂,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下课以后这个学生就不见了。这所学校是全封闭性的,但怎么找也找不到这个学生。学校里有一个小池塘,水很深,最后人们不得不用抽水机把池塘的水抽干,抽干以后发现这个学生就在池塘底下,已经死了两天了。就这样一件事情,你说多可气啊。我觉得这个结果不能怪学生,要怪还是要怪这位老师。如果换了我当老师,我处理的方法肯定完全不一样,我肯定不会在课堂上说这个学生,但下课以后我会把学生请到办公室。因为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读的是世界名著,我先送这个孩子两本世界名著,然后告诉这个学生,我知道你喜欢读世界名著,老师也喜欢读,送你两本,但是我们商量个事好不好。你是因为懂了老师的讲课才不听讲课而读课外书籍的,但是如果我不管你,也就意味着别的学生我也不能管,这样全班都在读课外书籍,老师就没法当了。所以希望你上课的时候不读课外书籍,下课以后再读好不好。如果我采用这种方式,从今以后这个学生上课还会读课外书籍吗?这个老师在这个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变得多有人情味、多体贴啊!你管理这个学生还难吗?

中国有些老师习惯性地通过侮辱“抹杀”学生,这不是身体死亡,而是甚于身体死亡的精神死亡。这些老师在无意之间不遗余力地让一批又一批中国孩子的灵魂和精神走向死亡。很多老师不会当老师,总以为摆出一副老师面孔骂学生几句,学生就会听话。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心中的激情点燃,把他们追求未来的梦想激发出来,让他们打心眼里尊敬你。你这个老师还会难当吗?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真要认真想一想,怎么样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他自然就喜欢学习了,成绩也就必然提高了。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哪门课的分数就会上升。相反,学生讨厌哪个老师,哪门课的分数就必然下降。

除了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能力以外,老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到学生以下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鼓励学生的梦想,提升学生的自信。第二,健全学生的人品和人格体系。第三,把学生变成一个自信、诚实、乐于助人、热爱生命并喜欢学习的人。以上三点每一个老师只要认真去做都能够做到,做不到你就不适合当老师。

前面一共讲了老师对学生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老师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众所周知,教育四大要素是德、智、体、美。美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除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等。试问,我们会有多少老师曾经携学生看朝阳东升、夕阳西落,或是晚上欣赏满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没有。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难以谈得上是合格的老师,因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孩子发现并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新东方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描绘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美感,并努力将这些美好和美感传递给新东方的学生。在审美世界徜徉,我们就能够摆脱生活中的日常纠缠和琐碎,剥开这些日常琐碎就像剥洋葱一样,剥掉外面一层烂掉的皮,发现里面美丽的心,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光和能力。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将这份探寻美的愿望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美,教育者的内在精神,才是教育的真正要素。通过观察自然,把自然和美好的诗歌、散文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和敬畏。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会开阔,才会在将来身陷困境时拥有勇往直前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能力。中国教育的改变要从点滴做起,从老师做起。把你那个班教好,把孩子们对美好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来,把他们的自信激发出来,把他们的梦想启迪出来,把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上来——这就是老师的人生,这也是老师的境界。

中国教育的缺失

回过头来再看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这个世界上除了真善美,还有什么更值得人类追求的东西吗?真就是真知;善就是完善的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美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你听到一首歌曲,或者读到一段诗歌,或者看到壮丽的景色时,内心被触动,这就说明你拥有了欣赏美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敬畏教育的这种内在精神和力量。如果中国的教育失去了内在精神,中国的未来将会何等的不堪。一个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的民族,就是行尸走肉,就会沦为物质和肉体的奴隶。

中国新一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失败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是否拥有优厚的物质生活,老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孩子缺乏来自师长的人文关怀、精神气质培养和心灵陶冶。在中国的教育中难以寻找到悲悯众生的情怀和宽容精神的踪迹,正因为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功能的蜕化,才会出现“我爸是李刚”的无知与野蛮,才会出现药家鑫开车肇事后连续八刀将人捅死这样缺乏良知的残忍与罪恶。这些极端事例都是中国教育失败的缩影,无不反映出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既缺乏真,缺乏善,也缺乏美的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的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真善美的。铁道部“7.23高铁脱轨”事故后的处理暴露了中国体系对于人性化关怀的缺失与不足,在这种社会里,人民不断失去信心,政府不断失去公信力。

然而,中国教育的诸多缺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中国的政府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因为世界上存在黑暗,我们就不去追求光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是逃避责任。在黑暗中点起一根蜡烛,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和别人前进的道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把自己变成燃烧的蜡烛,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让学生理解世界。任何拒绝的理由无非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如果你不作为,作为一个老师,你本身就没有了精神和灵魂,那么你教导出来的学生同样没有精神和灵魂。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精神和灵魂,那么我们整个民族就没有精神和灵魂。

新东方的励志教育

再将视线投回到新东方。新东方的课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励志教育——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产生奋斗的力量和渴望发展的动力。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故事,学生的斗志就被激发起来了,这就是励志教育。“在泥泞上留下的脚印最深刻,在艰苦中获得的成功最动人”,这样的语言会令学生心动。新东方的课堂也充满了生动的故事,比如草原上羚羊和狮子较量的故事等等。如果老师天天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不学你们就不及格了,不学我就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这样说管什么用呢?最管用的办法是激发孩子心中想学的愿望和热情。我要求新东方的老师表扬每一个学生,于是有老师告诉我,某个学生怎么看都没法表扬,他身上一无是处。我反问这位老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一无是处的人吗?如果你看到一个学生身上一无是处,就意味着你作为老师是个一无是处的老师,因为别人是一面镜子,反射了你的内心所想。老师跟我说,你给我示范一下怎么表扬啊。我说很简单,你今天看到学生头发稍微梳得整齐一点,就可以说你今天发型很漂亮,这也是表扬啊。稍微一点一滴的鼓励,就会把孩子心中的火花打出来。一根火柴可以点燃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但有时一根火柴点亮以后,一滴水就能把它浇灭了。我们很多老师不是让这根火柴去点燃一片内心的火焰,而是用一滴水把点燃的火柴浇灭了,起到了反作用。

励志教育是新东方的长项,新东方是一个能使垂头丧气的学生斗志昂扬的地方,这是新东方的优势。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奋斗激情,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热血沸腾,体会生命的最佳状态。新东方的励志教育理念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治疗心理疾病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吃药,试图将压抑、抱怨、焦虑消除,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效果不好,因为药物的作用非常有限。另一种治疗方法是将积极因素注入心灵,培养个人内生能力,让积极的、充满激情的、充满意义的生活消解焦虑、压抑和痛苦,促使个人不断地走向积极的人生。显然第二种方法更胜一筹。

面对未来的教育

面向未来的教育,首先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三大商数,而不仅仅是开发学生的智力。目前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考试能力的开发,甚至连学习能力都谈不上,在十三亿中国人中脱颖而出的高考尖子、大学尖子至今还没有问鼎世界级别的研究成果。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获得顶级成就的能力,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不在少数,可惜都在国外。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性障碍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发生偏差的重要原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情商和逆商的开发被忽视,三大商数的开发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态势。

什么叫情商?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讲诚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诚恳,这样才值得被人信任。同时,学会分享,互相帮衬,也是情商至关重要的内容。逆商就是具有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我们往往把对孩子的逆商教育当做是对孩子的侮辱教育、挫败教育和打骂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勇往直前。我们对孩子要不断鼓励,让孩子在鼓励中获得成就感。

总而言之,三大商数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生成就,其中智商只起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作用,情商和逆商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

如何真正实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商数的培养之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行心情教育。纵观山峦叠翠、沐浴晨光雨露、欣赏漫天繁星就是心情教育。我第三次备战高考时的英语老师上课讲授充满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对我们进行心情教育。江边言说故事、参观名人故居、爬山消遣等表面看来不过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我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会彼此相处、学会排遣杂念和愉悦心情,学习激情与效果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孩子的心情教育,家庭的心情教育,加上学校的心情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实现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的心情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现在的很多中学囿于各种限制,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放手推行心情教育。我曾经与几个重点中学探讨过为什么不组织学生去春游。各个学校顾虑的是这类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而一旦有意外,学校与家庭之间将会水火不容。因此,在目前状态下,家庭过多干涉、学校不敢作为,导致心情教育无法推行开来。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心情教育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项目,比如野外徒步20天,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锻炼学生的野外基本生存能力。项目启动之前,家长需先签生死协议书,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学校不负任何责任,家长也深知个中利害。这种在国内看来不可思议的项目在国外却运行得非常顺利。这是源于国外整个社会和学校教育配合一致。而置身于中国,孩子们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被禁锢在校园与家庭里,没有奔放到天地之间的机会,即便有,也难以确保有那份奔放的心情。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诅咒。

第二,实行鼓励教育。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孩子们的优势并不一定会自动展现在你我眼前,需要我们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优点。如果任何一位老师不能够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他的特长和优势并加以鼓励,作为一位老师则难以称其为合格的老师,因为这等同于你放弃了孩子,扼杀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说得严重点,这也意味着你放弃一个家庭,扼杀了一个家庭的未来。我们常常谈鼓励教育,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是有优点的,即便是发型、服饰、笑容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同样值得鼓励,我们无须吝啬我们的语言和鼓励。学习仅仅是值得表扬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第三,培养孩子向往伟大、走向伟大的信念和能力。我们看到,有的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有的人一辈子志向远大、成就辉煌。其实,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庸的人,日子都是琐碎的。琐碎的日子就像水泥和沙石一样,既可以砌成伟大的建筑,也可以最终一事无成,永远是一堆水泥和沙石。人与人的差别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出生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但是归宿却是自己抉择的,以何种姿态行走,获取多大的成就,这是自己能够抉择的。所以,个人的成就虽然离不开先天条件,但是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而我们老师就是学生后天努力的最大动力。

有一句英文是这样说的: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点燃我们作为老师内心的火焰,也点燃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学生内心的火焰。

新东方老师的价值体系——2011年6月在新东方新老师培训会议上的演讲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尤其感谢这次来自边远地区新学校的老师们。从现在开始,新东方要走向边疆,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到新疆的乌鲁木齐,为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大家到边远地区的新东方当老师,表明大家是有理想、有志向、有梦想的人。但是,我想给大家泼一泼冷水。坦率地说,在座各位很难称作老师。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做过老师。第二,就算你当过老师,你的年龄也不足以证明你具备一个老师应有的成熟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你们本身还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还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有些人未来可能会终身当老师,而且会一辈子都热爱这个行业;有些人可能就当很短一段时间的老师,或者会被淘汰出局,原因是你可能并不喜欢当老师或者天生不是当老师的料。就算你在新东方站稳了脚跟,当成了老师,成了新东方的一员,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成功了。老师的成长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为一个大师级的老师,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你会说新东方这样一个培训机构,难道也需要大师级的老师么?是的,大师级的老师是不分地方的,并不是北大的老师才是大师级的老师,在北大也有很多垃圾老师。我在北大待了11年,就见到了很多垃圾老师,当然我也见到了很多大师级的老师。新东方也有一些大师级的老师,比如说新东方的王强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新东方也有很多非大师级的老师,上课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上课只是把自己备熟练的课不断重复,上课只是因为这份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安宁和安逸。是否是大师级的老师和年龄没有关系,即使你是一个很年轻的老师,也可以成为大师级的老师;即使你是一个年龄很大的老师,也可能是一个老糊涂或者说没有任何创新思想的老师。我们要想在新东方做下去,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当老师,以及新东方老师的价值体系。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叫做“新东方老师的价值体系”。

同时,我也想打消各位老师的一种期待,那就是对教书致富的期待。刚才杨鹏老师讲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杨鹏老师的时代,新东方的教学模式是以名师和大班教学为主的模式,这意味着一个老师上课至少要面对几百个学生。当年我面对的人数最多的课堂是两千人的课堂,我面临的最小的课堂也有四百多人。杨鹏老师在上海、北京教书的时候一般都是三百到四百人的课堂。这种课堂的特点是名师战略,也就是老师上课的口才和风采、老师上课的领袖魅力或者说是吸引力构成了名师最基本的特点。当然,授课内容的精到讲解能力则是名师最重要的能力。现在新东方已走向全国各地,实行的是精细化教学模式。我们要想在新疆招一个五百人的大班,难度是非常大的;在呼和浩特找到五百匹马是容易的,但是招到五百个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这就意味着新东方的教学模式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在改变。现在来到新东方的老师除了个别老师外,想要像当初大班老师那样挥洒在上千人的课堂里,最后拿到很高工资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除非你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证明你确实是个教学天才,才能登上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教学舞台。这两个城市的新东方还部分保留着当初的那种名师教学模式。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杨鹏

新东方老师的教育责任和个人修养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新东方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在座的大部分老师实际上都会进入泡泡少儿教育的模式,以及优能中学教育的模式,也就是精品班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可能是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但是一个老师的伟大不是以带学生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以对学生的影响来决定的。就算一个老师只带一个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那这个老师的影响力就会远远超过我的影响力。有一部美国电影叫做《音乐之声》,电影中的女老师尽管只是一个带着几个孩子的家教,只是一个家庭请的保姆式的老师,但她把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发挥了出来,把孩子们对音乐的天赋发挥了出来,把孩子们的想象力发挥了出来,把孩子们从童年到少年的快乐激发了出来,所以这部电影成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一部音乐教育片和励志故事片。今天你来到新东方,如果不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而来,而是想在新东方成为百万富翁,那今天的新东方已经不适合你的致富理想了。今天的新东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一个全国性的品牌,是一个可以承载教育梦想的地方,但并不一定是让大家发财的地方。我们会努力让新东方有一种氛围,使大家愿意为一个共同事业而奋斗,在收入上越来越好,在精神上越来越丰富。

作为老师,哪怕只是面对一个学生,你也必须要明白自己的教育责任。老师不仅仅要把学术知识灌输给学生,更要把学生内心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对知识追求的快乐激发出来,引导他们自动自觉地去追寻知识、智慧和生命的未来。如果你作为老师,自己本身都不具备这些动力,如果你本身对生命充满了烦恼,充满了绝望,而且面对生命的烦恼和绝望不知所措,你就不具备作为老师的基础。谁没有生命的烦恼,谁又没有生命的绝望呢?其实,每个人都有的。我们看另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觉得他肯定生活得比我好。在你们看来,俞敏洪肯定有一个潇洒的人生,因为我有钱、有社会地位、有事业、有家庭……什么都有,但是你们谁能知道我背后有多少痛苦呢?你们谁都不知道我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的痛苦,以及每天在路上行走或者在这里做演讲的时候,我必须忍受腰椎间盘突出所带来的痛苦,还有那些和中国复杂的社会打交道的痛苦,以及那些生活中的困境所带来的痛苦——这些你们都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依然对未来、对生命充满热情。霍金身体不能动,但他的思维却异常活跃,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所以,生命的整个历程不仅仅或者说其实并不是单由肉体组成的,肉体只是一种载体,最重要的附着在肉体上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希望我们所有老师都要明白的一点。

你们都很年轻,有些人刚刚过了20岁,大部分人是在20岁到25岁之间,如何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让自己成熟起来,让自己面对学生是合格的老师,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此外,我们还要明白一件事,我们的脑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已经装满水的杯子,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更换,就会变得腐臭。在座的各位都很年轻,在不断接受新思想,这是好事。但我们也要注意,有的时候我们接受的所谓新思想实际上不是新思想,而是垃圾思想。因此,我们在吸纳新思想的时候要有分辨能力。在座的很多人会读网络上的很多东西,一天可以花两三个小时在微博上看各种名人的行踪,却不知道有时候应该把手机关掉,把电脑关掉,真正读一两本有思想的书籍。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好书,在网络上是找不到的,当然现在有很多书有网络版本。读书是一种修养,有一本好书在手头,心也安了,神也清了,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从个人的修养方面来说,除了读书,我一直认为做好事、做好人是最重要的修为。人不可能不做坏事,有的时候你无意间就会做坏事,比如说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伤害另外一个人,但是你不能刻意去做坏事,你可以用心去做好事。用心做好事做好人,尽可能在自己活下去的同时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给别人带来更多愿意在世界上活下去的勇气,这一直是我人生的信念。这个信念实践在新东方,就成了新东方的理想、价值观、行为标准。其实,要成为受人欢迎的人,成为一个好人,成为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印度有个著名的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实际上她是从欧洲过去的。早年她过着非常优越的生活,但当她看到印度马路边上到处都是因病而死、因饥饿而亡的人,就决定建立一套慈善系统来拯救和帮助这些苦难的人。从几乎身无分文、发起募捐开始,到后来成为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物,特蕾莎修女为救助他人献身了一辈子。虽然特蕾莎修女现在已经去世了,但是她建立的慈善体系和慈善基金每年仍然帮助着成千上万遭受苦难的人。一个矮个子的小女子最后感动了全世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就是一个人向善的内心所带来的强大力量。有时候,做事情的出发点并不见得有多伟大,做事情也不一定要抱着做大事的想法,但只要有向善的信念,持之以恒,小事就能积累成伟大的事业。小人物的内心也可以是伟大的。在这个世界上来一趟,你能做的事情比你想象得要多得多。这并不是说你能出多少钱,追求多少名利,因为这些并不能给你带来幸福。能给你带来幸福的是你的仁慈、善良,是你内心深处那一点点追求伟大和崇高的情怀。所以,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有这种情怀吗?”如果没有,那么从今天开始让自己有所追求吧。

新东方老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新东方是做什么的?说到底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所谓优秀的人才,就是通过自己的贡献与世界融合的人,给世界带来美好的人。这两天我在读一本叫做《巨流河》的书,作者是台湾知名的女学者、作家齐邦媛,今年已经80多岁。她的老家在巨流河,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宁百姓的母亲河。齐邦媛从辽河边出生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抗日战争、国内战争,最后讲到台湾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书中提到,张伯苓创建了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抗日战争的时候,南开中学搬到了重庆,齐邦媛就是重庆南开中学的毕业生。她讲了这一段的经历,讲了南开中学带给她的影响。其中,张伯苓对学生们讲过一句话,他说:“南开中学的学生,即使离开南开中学的校园,没有穿南开中学的校服,也应该让全中国人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你是南开中学的学生。”也就是说,南开中学的学生被南开中学熏陶以后,他的眼神、他的神态、他的志向、他的灵魂应该是不一样的。读到这里,我就希望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学生,或者在新东方工作过的老师,从精神气质、形象、志向到灵魂应该跟别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培养的是从普通人中间成长起来、最终成长为民族脊梁的人。

今天中国的民族脊梁必须要有全球性的眼光和开阔的思维,要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能力。而新东方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积极、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和自主更新的文化机制。新东方也一直在努力把中西方文化中那些永恒的价值体现在新东方的文化当中:人文精神、慈悲情怀以及人的尊严等等。所有这些也都是新东方要向学生灌输的。这种灌输可以从非常小的时候开始,也就是从泡泡少儿的课堂开始。泡泡少儿的老师肯定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几句英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在两三岁即开始形成,到六七岁即基本定形,纠正期是七岁到十岁,十岁以后基本不会变化,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南开大学

除了帮助幼小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新东方还同时影响着成千上百万的大学生。有的大学生自卑,有的大学生沉沦,但他们却因为新东方的一场讲座、一堂课而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努力前行。有这么两种人,一种人是被人推着往前快速走,另外一种人是自己内心燃烧起往前走的冲动和火焰,新东方在同时帮助这两种人。一方面通过新东方的课堂,推动孩子们往前走,另一方面同时点燃孩子内心追求知识、渴望智慧的火焰,并且让他们自觉往前走。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南开中学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们内心的那种追求崇高、追求知识、热爱祖国的热情给点燃。南开的学生在这种教育下自然就会走得很远。

我是从北大毕业的。北大是个伟大的地方,因为她是很多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的发源地。我进北大的时候是1980年,当时北大的文化氛围已经被之前那场运动破坏了很多,但即使如此你也会发现北大依然有很多的大师,他们在学术知识和精神气质方面依然十分强大。我在北大求学期间就有幸遇到了朱光潜这样的大师。而朱光潜恰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巨流河》这本书的作者在大学时候的本科指导老师。就是这样的大师,从1940年就开始影响中国人,一直影响到我这一代,直到他在1986年的时候去世。我们班是朱光潜老师最后带过的一个班级。那时候他已经不能站起来走路,只能坐在轮椅上,是我们班的同学轮流推着他在北大的校园里散步。当你面对大师,读他的书(朱光潜老师最有名的著作是《西方美学史》),或当你面对着一群大师,如刚刚去世的季羡林,还有哲学家宗白华、文学史家杨周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精神真的得到了升华。他们带给你的是超越了时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我们的系主任也是我本科论文导师李赋宁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和英语教学专家之一。当一个人受到大师的熏陶,他内心的美好就被他们的精神和信念点燃了。我在北大的时候英语成绩一塌糊涂,但是这些老师激励着我,我忘情地追随着他们的足迹,不肯放弃。有的老师就给我们上过一两次课,有的年纪很大了,但是你依然会受他们的影响而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所以,我对生命的热情,对人文情怀的看重,就是延续了北大的传统。非常可惜的是,我自己永远也做不了像他们那样的大师。我是个一不小心误入歧途行走在新东方、被商业社会变得很浅薄的人。但即使这样,大家在新东方也能找到一点北大的影子。新东方一直在强调人文关怀,强调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强调对于学生人性的雕琢,强调要奋发图强,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所有这些东西,你都可以越过新东方从北大找到影子。

新东方精神和新东方的胸怀

什么是新东方精神?我来总结一下:“当世上的一切都成为如烟往事,唯一能够珍藏心中的是我们在今天的奋斗中所得到的精神启示,使我们能够潇洒地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并在成功与失败时更奋发地努力,取得最终的辉煌。”这句话揭示了在事业上没有任何终极意义的成功,也没有任何终极意义的失败,成功是临时的,失败也是临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你有钱、有社会地位、有财富,成功更多地意味着你面对苦难时候的一种心灵选择。失败只不过意味着你跌倒以后面对着两种选择,是选择爬起来还是选择继续躺在地上。人之所以有两条长腿,就是为了让你站起来奔跑,当你躺下去的时候你的腿就失去了作用。所以,成功和失败是相对的概念。

痛苦和幸福也是相对的概念。当你认为生活应该充满幸福的时候,你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一点点挫折、一点点痛苦,都会让你暴跳如雷、心烦意乱。但当你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让你在痛苦中生存的,并且你还不失志向,愿意从痛苦中去寻找幸福和快乐,那你的幸福和快乐才会如期而至。在痛苦和幸福的问题上,我经历过思想上的改变。过去的几十年,或者说在我40岁以前,我一直认为人在世界上就是要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所以当我遇到苦难的时候就感觉很难过。到了40岁以后,我觉得我的生命到了拐点,因为当我拥有一切我梦想的东西时,比如财富、地位、名声,我突然发现更多的苦难和痛苦在等着我。金钱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期待中的快乐和幸福,新东方的扩大也没有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尽管会有一些成就感,但是成就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我在40岁的时候总结了一句话:“人生永远是痛苦的,痛苦是一条线,幸福只是一个点。”走在痛苦这条线上,到某一个点老天会奖赏你一下,给你一个幸福的点。比如说你在沙漠中行走,当你快要渴死的时候,突然有一瓶水在那里,当你喝完这瓶水以后你会意识到你还要在沙漠中继续走下去,远方也许还有另外一瓶水在等着你。所以,如果你把幸福当做一条线,痛苦当做一个点,是行不通的。不管你处在什么社会地位,都有难以解决的痛苦。就算你是世界上的顶级好人,也不一定会被幸运围绕,悲剧的诞生不是因为好人和坏人的斗争,而是因为好人遇到了人生绝境而无解。人非完人,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行为永远正确,所以失误和后果会在那里等着你。

任何行为都是有后果的。有的行为表面上看会带来幸福和快乐,可是最后的结局却可能是痛苦的。比如两个人从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可能是一个幸福的过程,恋爱中的男女不会认为婚姻会是痛苦的,而是怀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但是结婚以后很多人却在痛苦中挣扎。现在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三分之一。当然离婚不一定是坏事,痛苦也应该有结束的时候,要寻找新的幸福起点。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人生跨出一个困境的时候,实际上另外一个困境在等着你。

大家可以用这个例子来理解新东方精神是什么。新东方精神就是当你的人生痛苦而绝望的时候,你依然可以坚强地活下来并寻找生命的新起点,而不仅仅只是活下去,更不会想到去死。所以,新东方精神的内涵是即使你痛苦地活着,依然要有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要有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只有做到了这点,你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活着。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新东方精神。这种精神我们老师要有,因为老师有了这种精神以后,学生才可能有,不管你是教少儿课程的,还是教中学的,或者是教大学生的。你没有这种精神,你就不可能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学生对这种精神领悟得越早越好,继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领悟是需要人生的磨难才会体会的,不管你以后有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你都要接受这个现实:痛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人生不能沉溺于痛苦,要从痛苦中突围,从而奔向幸福。今天我的痛苦依然是非常深刻的,但我始终相信痛苦中蕴含着幸福的种子。

谈完新东方精神,我们再来讲讲新东方的胸怀。新东方要做对个人、对民族都有利的事情,那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梦想、实现梦想,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不是一句空话,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人的一生是奋斗一辈子的过程,也是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动物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人每天都要想为什么要活下去。不管有没有学过哲学,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哲学问题,比如生与死的问题、人为什么存在的问题等等。人之所以活下去,首先是为了自己,然后当你发现可以帮助别人,被另一个人或者更大的群体——你的家庭、你的朋友和你的民族所需要的时候,你就比较容易找到活下去的意义,否则自己一个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

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寻找意义和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飞行员是基督徒,基督徒是不允许随便杀生的,可是他又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飞行员,上去就能把敌机打下来。他每次飞上去以后面对敌机,看到的首先不是敌人,而是对面飞机里也坐着一个人。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把那架飞机打下来,意味着对方把他的飞机打下来。但是他的思考点不在这里,他的思考点在他如果把对方的飞机打掉,他心里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不是在打一架飞机,他是在杀死飞机里的那个人。每次他下飞机后就崩溃了,因为杀人违背了他的信仰。他就跟牧师谈,最后找到的意义和依据是如果你不把敌机打下来,敌机扔下来的炸弹会炸死更多的人,一百个人或者一千个人都是可能的。因此,打掉一架飞机就意味着是在拯救这些人。世界需要正义,没有正义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如果这个飞行员为打掉了多少架飞机而骄傲,这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如果他明白了为什么要打掉敌人的飞机,即使和自己的信仰冲突了,但是他找到了打掉这架飞机的意义,他就是个伟大的飞行员。所以,人总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当你做了一件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好处的事情时,意义就找到了。因为,你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尊重你,于是你也会认同自己,就更愿意活下去并且想做得更好。

我希望新东方像一座山,山不会因为人的来去而改变颜色和高度,但却愿意为人们提供一次次登高远望的机会。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不会一辈子待在新东方,但我希望你们走进新东方、来到新东方、经历新东方,这样一来你们的眼光会更高、更远,你们的胸怀会更宽、更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没有白来新东方。即使以后你去过10个、20个公司,或者自己创业了,也能够因为曾经是新东方人而拥有以前没有的高度,就像我经历了北大,北大给了我一种高度一样。我当初离开北大,是因为北大对一个无辜的老师做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这也是一个特殊时期的误判,我不能归罪到北大身上去。今天我再回归北大,担任北大校友会的理事和北大基金会的理事,资助北大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知道北大依然是我的精神家园。北大校长跟我私聊的时候说:“俞老师,你也别造私立大学了,把钱拿来北大吧,我们给你一个崇高的荣誉,永远在世界上留名。”但创办一所私立大学是我的梦想,北大作为一个公立大学有时候没有办法实现我所有的教育梦想。不过,如果我最后没有完成这个心愿,我连人带钱能回归的最后一个地方可能就是北大。这其实表明了我内心对北大的承认,北大始终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的精神家园。同理,你留在新东方和离开新东方都没有关系,即使新东方把你开除了、新东方对你做了不公正的事情,我也希望新东方在精神境界这一方面能够给你启示。你离开新东方以后,希望你能说新东方是你的精神家园,新东方给你带来的是一种高度。如果新东方能做到这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能做到这点,新东方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最终消失了,她的精神依然存在。在历史上有很多次倒孔、灭佛活动,但直到现在,儒家和佛教的那种想要把世界变得更好的理念还在世间流行。

新东方培训的三大内涵和使命

新东方做的是为国家拾遗补漏的培训教育。国家的公立教育虽然很厉害,但就像中国现有的政府体系一样,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改良。我认为中国现在不需要革命,因为革命的成本太高了,对现有制度的改革和改良更符合中国国情。把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体制改得更好,把中国的大学教育体制改得更好,改得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得更具人文精神和终极价值。我之所以对中国的公立教育失望,是因为小学和大学的校长都是在行政体制中间的人,他们想的不是教育,想的是如何当官和升官。你会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校长基本上是不读书的,一个不读书的中小学校长,怎么能办好一所中小学呢!新东方做培训教育,拾什么遗,补什么漏?拾遗补漏公立学校体制中做不到的事情,例如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更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对伟大梦想的向往,点燃学生内心向往智慧的火焰等等。这些工作公立学校也在做,但是他们确实做得不够好,正因为做得不好,所以我们有了拾遗补漏的空间。因此,学生们并不仅仅是英语成绩不好到新东方来补一补,数学成绩不好到新东方来补一补,尽管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但是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的同时,我们能给他们更多。

新东方用三大内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是爱心和用心。爱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用心是做成事情的条件。爱心是一种心理状态,用心是一种专注状态。我们要用心做事情。吃饭的时候认真吃饭,睡觉的时候认真睡觉,扫地的时候认真扫地,这就是用心。赵州禅师是唐朝著名的开悟了的禅师,活到了120岁。赵州是河北的一个县,最著名的是赵州桥。赵州的柏林禅寺就是赵州禅师圆寂的地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变成了一片遗址荒地。北大有一个学生毕业后,突然看透了人世,开悟了,再也不愿意在世俗社会行走,就找到了这个到处长着荒草的破庙,在荒草丛生的破庙原址上用赵州禅师的精神,重新打造了一个梵天胜地。现在,每年夏天前去修禅的人达到三万人左右,而赵州这个地方只通汽车。人如果有精神作为支撑,就容易做出伟大的事情来。去年又有一个北大的小学弟现在就在京郊妙峰山上的龙泉寺修禅。他是个数学天才,成绩优异,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但最后决定放弃学习,进庙修禅,现在还在庙里。这个例子也说明了用心不同,结局就不同。

的确,我们现在身上最缺乏的就是做事情的专注和用心。别人在讲台上讲话,你可能在下面用电脑玩游戏或者上网查东西。你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许在听着音乐,同时可能还在看别人的微博都写了什么东西。人经常一心二用,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所以很少有静心的时候。我原来就是这个习惯,同时处理很多工作,弄得自己心烦意乱的,光是手机短信一天就要发送无数条。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扪心自问:“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马上处理的,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不处理就会有严重后果?”结果我发现几乎没有这样紧迫的事情。其实就算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处理也来不及了。比如现在有人打电话说新东方大楼失火了,那只能烧就烧掉,我继续给大家讲课好了,我有什么办法呢?失火了就叫消防队去救呗,我赶回新东方也是一片废墟,我明天回去看也是一片废墟,我还不如把这个发言讲完之后回去。

世界上真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紧急处理的,那既然这样,很多事情是可以用更高的效率集中处理的,而不是同时做几件事情。比如,我在电脑上处理工作的时候,决不同时打开MSN,如果一边工作一边聊天,时间就全部浪费掉了。同理,新东方只要用心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就行了,就是为孩子们的前途提供更好的帮助。我们进新东方当老师也是一样的,你把老师当好,前途自然光明。如果你老师还没有当好,就想着要升迁或者要更好的机会,机会往往会与你擦肩而过。道理非常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爱心关爱学生、用心做事。

第二个内涵是励志教育。刚才我讲了半天教育,其实已经让很多人内心燃起了热情的火焰,这就是励志教育。当学生听了你的一堂课,他内心的火焰开始燃烧,他对未来有了更多向往,他对人生苦难有了更多的承受力,你的励志教育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我相信新东方的励志教育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让人对生命更有热情,让人更具有慈悲情怀,让人对苦难更有承受力,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小孩子有苦难吗?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也是有苦恼的,他也许开始苦恼自己的外表了,“我长得不如别人漂亮”,或者苦恼自己的英语不够好,“我的成绩不如别人好,我的发音把name发成了lame”。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鼓励他,让他拥有自信心。这就是励志教育。

第三个内涵是优异的成绩,或者也可以叫做“考试高分”。考试高分是学生来到我们这里的核心目的,如果我们不能满足这一条,其他的都是泡影。泡泡少儿培训基本上不涉及考试问题,以兴趣教学为主,但到初中、高中开始就涉及考试高分问题了,这无法回避。所有的大、中学生都在面临考试的问题,我们希望新东方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把学生的考试高分带出来。我们要想实践前两个内涵,即爱心用心和励志教育,就必须用切实有效的辅导吸引学生来到新东方。中国的家长是功利主义的。功利主义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拿到高分,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出成绩,家长就会把孩子送来,来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教给他们“你怎么样才能真正一辈子做好”了。

之前我给新东方全体老师写过一封信,那会儿你们也许还没加入新东方。在那封信中,我讲道:“新东方要做什么,我们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让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少年有理想、有追求、有崇高的生命目标,对未来有无穷的期待;是为千千万万的孩子提供成长的路径,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他们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低头自卑变得昂首自信;不仅帮助他们提高考试分数,提高某一学科的成绩,还帮助他们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更要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素质和人生体系。我们要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千千万万的学生把学习的痛苦变成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他们明白追求知识和智慧是人生中一件美好的事情,让千千万万的家长放心把孩子送到新东方的课堂。新东方的老师和员工把自己的青春、梦想、生命寄托在新东方,那我们也必须让每一个员工和老师在新东方得到一种骄傲感、成就感和回报。”

新东方老师需具备的能力

新东方老师要有为人处世的能力,要有所教学科的学识能力,要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如果你为人处世不正,学习能力不强,自我成长意识不强,你当老师的高度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你成不了好老师。面对学生,如果我们不能做好老师,就是在犯罪,因为我们不仅牺牲了学生的时间,还牺牲了学生的未来,不仅牺牲了学生的钱,还牺牲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中国家庭的幸福都承载在孩子的成功上。对于父母,我们都是孩子,当你们的家长因为你们而骄傲,你就是成功的。当你们的父母因为你而痛苦,你就是失败的。我们自己要做让父母骄傲的人,所以当你面对学生,把学生给毁了,没把学生教好,误导学生,甚至把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了,那么请问你是不是在犯罪?你在牺牲一个家庭的幸福,你在牺牲一个人的未来,请问还有什么罪行比这个罪行更严重?

我们对学生要做些什么?我们要做公立学校比较欠缺的精神、气质教育和人格教育,我们要让学生对未来进行深刻的思考,我们要对学生的未来路径给予引导。一个孩子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还有国家的未来。“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个国家才有未来”,这样的话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是真理。现在大家都为80、90后担忧,而我真正担忧的是80、90后的人文思想和为别人服务的意识不够,这将会导致民族文化基因衰减,进而导致民族缺乏战斗力。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我也深刻意识到,如果一个民族不强大,这个民族是没有地位和尊严可言的。过去一百年西方入侵中国的耻辱史已经说明了一切。“华人与狗不能入内”就是西方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写下的。日本鬼子在中国扔下的几千万枚炸弹也证明了弱国必然受欺负。中国政府现在重视经济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这个国家要持续、长久地发展,靠的是教育,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传承,一代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明天我就要去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了,我的提案中有很多是关于中国教育的。我担心的是,即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天超过了美国,但是在教育体系上,在整个国家的系统管理体系上,中国仍然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而教育体系和国家的系统管理体系恰巧是一个国家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新东方又能够做些什么?我一直认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努力,我们也不要认为是无用的。假如我们是一滴水,你不要认为一滴水融入大海中是微不足道的,大海再大,也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如果我们都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对中国的发展没什么影响,如果全体中国人都这么想,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就没了。设想一下,我们在路上碰到有人在行不义之事时没有勇气去阻止,因为觉得这跟自己无关,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试想有一天当坏人对你干坏事的时候,你身边不可能有帮手,因为每个人都是旁观者。所以,当不义之事发生时,只有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不义之事才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同理,当我们认为自己的力量对中国的发展根本起不到作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把自己置入到了旁观者的境地,于是你会觉得自己不起作用,就不再作为。结果,每个人都这么想,整个国家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中国今天的现状证明了我所说的事情正在发生。正因为没有太多的人有勇气站出来说话,所以我们的权利在不断被剥夺。

再来谈谈老师的责任。老师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说话。我引用三个人说的话。韩愈说过,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身为老师需要具备三要素:“传道”就是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和人品人格。“授业”就是传授知识和实现考试高分。“解惑”包括了解答学生实际遇到的学科疑惑以及人生困惑,新东方的老师要有帮助学生解惑的本领。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王强也说过“师者,帅也”。老师就是帅,帅就是最高领导。如果你是最高领导,你就必须从精神上到专业上处于高点,你是学生的灵魂之师和未来导师,引导学生往正确的路上走。新中国成立前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果套用一下,也就是说,新东方有多少楼,教室有多漂亮,都是不管用的。新东方之所以为新东方,是因为新东方老师的优秀。如果老师不优秀,即使新东方在五星级宾馆上课,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送过来。

我在网上读过一篇关于老师品级的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品级通常是指大学老师、中学老师等,并不专指新东方老师,但我们可以借用这个分级来对新东方老师提出要求。六品匠师是最低级的,不能称之为“老师”,充其量算是匠师,他们仅能完成教学任务,缺乏激情,墨守成规,不锐意创新,很少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新东方有些老师其实归到这一类的。五品良师是能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教益的好老师,标准有五条:敬业爱生(即热爱工作和关爱学生)、幽默、公平、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善于和学生沟通。我觉得新东方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很厉害了,就达到底线了,而不要陷入第六品的平庸境界就好。如果你能做到四品名师,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就会有著名的学生、著名的课堂、著名的文风。比如我刚才讲到的南开中学的创始人张伯苓就算是四品老师,他就有周恩来这样著名的学生。三品大师就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进入所在领域的一流行列,为大家所尊崇的人。被称为“大师”者,一般都有“四大”,即学问大、成就大、影响大、个性大。大家可以做到大师的,比如你在英语教学或其他教学领域中成了全中国最优秀的老师,这是可能的。当易中天在武汉大学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对历史的研究会对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后来到了厦门大学,他也没意识到会有机会走进“百家讲坛”;当他走进“百家讲坛”以后,人们就发现他成了一个有影响力、有成就、有学问、有个性的学者。除了易中天以外,还有另外一个讲历史的学者叫袁腾飞。他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普通老师,在“百家讲坛”讲“两宋风云”,最后还出了本书,叫做《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接下来二品宗师、一品百世师,这个我就不详细展开了,这是只有孔子等才能达到的境界,各位感兴趣的可以下来自己查查资料。

新东方课堂的元素

幽默是新东方课堂的重要元素之一。新东方常常讲究幽默的度,但是新东方的老师有时把幽默变成了一种庸俗和平庸。什么叫幽默?幽默就是当你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能发出笑声,同时,笑声的背后具有能让人思考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意义,这就叫幽默。幽默的背后如果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它就变成一种庸俗。真的幽默是反映人生的无奈和社会的痛苦的,比如网民把《掌声响起来》恶搞成《涨声响起来》,我觉得这就是通过幽默或者说黑色幽默的形式把中国的现实、老百姓的痛苦给反映出来了。恶搞后的歌词是这样唱的:站在超市的柜台,看看啥都涨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悲伤感慨。东西低价不再,多少价格已更改,百姓买不起青菜!回想小时的白菜,两毛钱买一大袋,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多少高楼在盖,多少好车在卖,我却要勒紧腰带!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无奈,工资涨不过物价快!涨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今后可能要吃咸菜……

再举一个关于幽默的例子。复旦大学的李若山教授是复旦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讲授会计课。一般来说,会计课和审计课不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但是他的课有时有800多个学生,原因就是他授课风格幽默诙谐、引人入胜。比如他讲过一句话:“我们78届同学聚会,名单打印出来,很多人都是已故。为什么已故呢,都是枪毙的。当然现在还有很多还在里面。干我们这一行的,出来都是两院院士,做得好进医院,做不好进法院……”他讲了一个不好的现状,但却用幽默的方式讲了出来。他又说:“我有个60岁的朋友,他应该能活到90岁,是正常的直线折旧。”在会计学上有直线折旧、加速折旧这样的术语,一般的会计老师会讲什么叫直线折旧、什么叫加速折旧,而幽默的老师就能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把两个非常深奥的术语变成了人们永远忘不了的东西。当你讲物理、数学、化学的时候,如果你能用这种语言讲,你看你的学生该多么喜欢你。他接着说:“但是后来呢,他请了个小保姆,两年后就死了,这就叫加速折旧。”其实背后的道理就不用说了,你还能不明白什么叫加速折旧吗。道理非常简单,而同时他也能用幽默的方式来指出中国的社会现象。

李若山在课堂上还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参加校委会,看到一个老教授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于是双手抱拳说:“哎呀,老先生,请问您是哪里的啊?”老教授说:“我是学导弹物理的。”他一听以后就感到很憧憬,所以说:“鄙人小李,是管院会计系的。”但是没想到老教授听后说:“我们搞导弹物理搞了一辈子,数字难以做到精确无误,但是你们会计系的左边右边永远都是一样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他赶快说:“老先生,你有所不知,我们是‘毛估估’估算出来的,不是非常精确的。”老先生一听马上就变脸说:“什么?估算出来的?那你们这个会计也太不严谨了。说估算出来,如果两边相等的话也不应该画等号啊,那划的是约等号才对呀!”李若山讲这个小故事讽刺了中国所有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学生一听也就懂了。这就叫做真的幽默。

除了幽默以外,格言也是新东方上课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格言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自己要去收集格言并和学生分享。下面这些格言是我从网上摘抄的,讲给学生听的话学生很容易明白。有一句格言说:“有人尊重你的往往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地位和背景。”课堂上老师就可以扩展下去,继续解释给学生听:有的学生因为父母是高官,自己就耀武扬威的,以为别人会对他恭敬有加。但实际上,这些外在的东西是他们父母的,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人最值得尊敬之处就是自我奋斗,吃的穿的每一分钱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这样人生才会有幸福感和成就感。所以,老师要进一步总结给学生听:如果人们对你好是因为你的家庭地位和背景,这不值得骄傲。

还有很多格言都值得品味,值得跟学生分享,比如“有的人在寂寞里热闹,有的人热闹在寂寞里”“看一个人的人品,不仅要看他好起来做过什么好事,还要看他坏起来不做什么坏事”等等。这些格言学生都能懂,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比如“要想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就得付出别人没有付出的”“把人生一分为二,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等格言,都能够起到督促学生发奋前进的作用。

在新东方的课堂中,哪些话题是不应该涉及的呢?任何庸俗、浅薄、夸张的话题都是不适合的。另外,浮夸的言论、人身攻击、不尊重学员的言行也是绝对禁止的。作为老师,如果做错了,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管是教学中的错误,还是言行上的错误,这种勇气也是当老师的本领。有的老师碰到学生给指出错误的情况就会恼羞成怒,通常这样的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会很差。新东方也有这样的老师,觉得被学生当面诘问丢面子,于是就特别没有风度地和学生强词夺理。其实,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是可以很妥善地解决的。我讲GRE的时候也有题目讲错了。GRE的题目没有标准的答案,答案都是我自己做的。但是班里一定有比我聪明的学生,有时候我说这道题C是对的,学生说A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把他请到讲台上来,请他论证一下为什么A是对的。如果他讲得有道理,我就会由衷地感谢他,并告诉大家正确答案是A,我之前的讲解有误。如果我这样做,学生会觉得老师很大气。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提供的答案也可能出错,出错了要虚心对待,敢于承认错误。当然如果老师每堂课都犯错误,学生就会觉得他水平确实太低,为什么要跟他学呢,这就麻烦了。所以,老师备课要非常认真、非常细致,否则两堂课下来,学生就会把他赶出教室的。

另外,如果你心中对新东方有不满,也是不宜在课堂上说的。比如你告诉学生:“为新东方做牛做马,一个月才拿了两千块钱,新东方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这样的话尽管听着真诚,但在教室里说就显得你有点计较、气度小了,估计不会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的。

为了活跃气氛,有的老师在新东方教室里跳舞、唱歌。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做得就有点过了,比如男老师穿着高跟鞋去跳脱衣舞。老师在课堂上为了活跃气氛模仿一下街舞是可以的,但是那种脱衣舞啊、钢管舞啊,最好就不要尝试了,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新东方崇尚低级趣味。当然也不是说新东方一定要特正经,一定就要唱《我的祖国》、要跳民族舞蹈。我们可以唱唱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跳跳学生喜欢的街舞,娱乐一下。什么是老师应该做的,什么是老师不应该做的,做到什么程度,成熟的老师应该谙熟于心,但是不成熟的老师始终也明白不了。希望大家未来能够成为成熟的老师。

三个感动

我认为新东方人把三个感动做好,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只有让自己感动的生命,才能感动别人。如果你做了一件事,自己都看不起,你怎么可能让别人感动呢?什么是让自己感动的生命呢?就是让自己感动得流泪的生命。什么事情能够让自己流泪呢?通过努力奋斗得到的东西能够让自己流泪,某种意义崇高的东西能够让自己感动。体育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站在领奖台上,热泪盈眶,这个时候他在感动,为自己的生命感动,同时他也感动了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德国举重运动员施泰纳来中国参赛前三个月的时候,妻子出车祸去世了。他在妻子墓碑前说,我一定要在奥运会上把金牌拿回来,把这块金牌挂在你的墓碑上。在奥运会上施泰纳第一次挺举246公斤时意外失败,第二次出场时他成功举起了248公斤。这时对手奇吉舍夫第三次挺举250公斤成功,并以总成绩460公斤排在第一位。这时,施泰纳要夺得金牌,必须在最后一次出场时举起258公斤!果然,施泰纳要了258公斤,一下子加了十几公斤,所有观众都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施泰纳出场后,他默默祷告,也许是在祈求妻子苏珊赋予力量。几秒后,施泰纳大吼一声,他成功了,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令整个场馆沸腾。最后施泰纳以总成绩461公斤、超出奇吉舍夫1公斤的成绩夺冠。拿到金牌后,施泰纳欣喜若狂。他双膝跪在地上,默默地告诉亡妻自己兑现了诺言。然后他站了起来,朝天怒吼一声,并拿出藏在自己口袋里苏珊的照片吻个不停,现场观众也在这一刻深受感动。在领奖台上施泰纳再次深情地吻着爱妻的照片,眼里噙满泪水,全场观众又一次为之动容。所以,施泰纳感动了自己,感动了全世界!我们一定要做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没有不崇高的,没有不伟大的。没有任何人会因为做卑鄙的事情或者坏的事情而感动。德国举重运动员施泰纳

第二,只有让自己感动的课堂,才能感动别人。如果你的课堂连自己都不能感动,自己都觉得讲得不好,自己都觉得误人子弟,这个课堂你如何待下去?如果你不能把热情和激情投入到课堂里,你怎么可能把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传给学生。一个病人病病歪歪,想让别人感到他身上充满阳光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如果我们走进课堂,就一定要创造令人感动和兴奋的课堂气氛。

第三,只有让员工感动的企业,才能感动世界。新东方要从体系上和制度上做到关怀员工和老师。我不能保证员工和老师都变成富翁,我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员工和老师都能拿到比同行更高的工资,但是我希望能保证员工和老师在新东方得到了关怀,得到了进步,让每一个人都感觉被一种力量推着往前走。同时,新东方本身做的事情能让新东方人感动,让新东方人骄傲。如果新东方能做到这点,就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三个热爱

讲完三个感动以后我们再来讲一下三个热爱。如果我们想要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热爱别人、热爱自然。

首先,要热爱自己。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感谢父母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好好生活,相信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的,相信自己、懂得自己、发挥自己、善待自己、更新自己。更新自己包括身体上的更新,如体育锻炼;更新自己还包括心灵上的更新,如坚持读书学习。

第二,要热爱别人。你只有把热爱别人和热爱自己放到同一位置上,你才能过得更好。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的人,这辈子是永远活不好的,因为心中只有自己的人,别人心里也不会有他。人与人之间友善的交往才能带来快乐。热爱别人,关爱别人,就会有人来理解你的痛苦,来分担你的痛苦,或者来分享你的快乐,增添你的快乐。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谅解别人,帮助别人,接纳别人,用更宽广的胸怀来容纳别人。有人说我热爱别人,但如果别人都是坏人怎么办。我到今天依然相信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好人。

第三,要热爱自然。我们要走进自然、欣赏自然。这里的“自然”有两层含义。人们说顺应自然的时候,不仅仅是指走进大自然,还要走进心灵的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自然。在苦难的时候学会忍耐,在幸福的时候学会珍惜,这都叫做顺应自然。而融入自然、保护自然就不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