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2:23:18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光欣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

用年表读懂世界历史试读:

古代史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和中国相继进入阶级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四大古文明在哲学、文学、科学及艺术等方面创新的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爱琴海地区曾出现了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1772年,《汉谟拉比法典》颁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善的成文法典;约公元前753年,罗马王政建立,之后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创立,并迅速传播,成为影响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从公元前334年起,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历经十年东征,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几乎与此同时,印度的孔雀王朝建立,并在阿育王的带领下,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据《福音书》记载,公元前6年耶稣诞生,后来创立了基督教,“上帝是父”的思想开始广泛传播;467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军队的进攻下宣告灭亡,标志着西欧及北非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人类文明的曙光—苏美尔

1835年,法国学者罗林森在伊朗哈马丹郊外的贝希斯顿村附近,偶然发现一块刻有三种文字的石块,除了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还有一种奇怪的文字,每个笔画都是由粗到细,如木楔子一般,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1843年,罗林森先译解其中的古波斯文,再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成功解读楔形文字,解开此文字之谜。

早在七千多年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古希腊人将两河流域(现今伊拉克一带)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在两河之间”。

苏美尔人是目前已知两河流域最早期的居民,在公元前3500年前,他们就已经在此地建立国家,楔形文字就是在此时期创造出来的。

这种文字最初为象形文字,若要表示多种意思,就得组合两个符号。例如,合并“天”和“水”,即代表“下雨”;“眼睛”和“水”则表示“哭”。但这种组合方式无法表示所有意义,为了简化文字,后来发展为用一个符号可代表多种意义,如“足”既代表“脚”,又表示“行走”及“站立”等意思,即表意符号。随着语言的发展,后来符号也可用来表示声音,称为“表音符号”。为了表达某个字是什么意思、应该发什么音,苏美尔人又发明了部首文字。

苏美尔人当时还不懂得造纸,因此一般都写在泥板上,先用细绳子在泥板上打成格子,再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尖在上面刻字,因此落笔处比较粗,提笔处则较细。最后,将泥板晾干或用火烤干,这就是“泥板文书”。一开始,泥板呈圆形或角锥形,不方便书写和存放,后来改为方形,大部分保存至今的苏美尔文字都刻在方形泥板上。▲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天文学和数学都很发达。按照月亮盈亏,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来调整阴历与阳历间的差异。苏美尔人也懂得十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其中六十进位制在古代的两河流域被广泛应用,我们现在也以六十进位制来将时间划分为时、分、秒。另外,将圆周分为360度,也是继承苏美尔人的发明。苏美尔的面积和重量单位也多采用六十进位制,被日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继承,在欧洲有些地方甚至沿用至18世纪。

苏美尔人也擅长制作陶器,主要是彩陶,成品鲜艳夺目。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酒杯、油缸及炉子等,全都是彩陶,甚至连棺材也使用陶。

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居民就已发展出了如此先进的文明。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明,但在古希腊人进入文明阶段之前,两河流域的文明已长达两千多年。日后希腊人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苏美尔文明延续两千多年,先后在两河流域建立多个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它们都是以某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的土地,人口仅数万人。为了掠夺奴隶和财物,经常发生战争。直到公元前18世纪初,一支来自叙利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占领巴比伦城,建立起著名的巴比伦王国,苏美尔文明才逐渐衰落。▲苏美尔人于泥板刻上文字及图像作为记录。

古埃及王国的建立

5000多年前,在富饶的尼罗河畔,上游的上埃及王国及下游的下埃及王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上埃及国王戴着白色王冠,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旗手挥舞着绘有蜜蜂的旗帜;下埃及国王则戴着红色王冠,打着纸莎草的图腾旗帜,带领士兵英勇地迎击。经过一天的战斗,战场上血流成河,双方各自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

趁着战争的空当儿,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带着大臣和将军祭拜神鹰。在古代,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图腾,上埃及王国崇拜的是神鹰,他们认为鹰是最勇猛的鸟类,有了它的保佑就会战无不胜。

双方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最后上埃及军队取得了胜利,失败的下埃及国王成了俘虏,跪在地上,摘下自己的红色王冠,献给美尼斯。

在庆祝胜利的大会上,美尼斯戴上了白色王冠和红色王冠,代表统一上下埃及,并自称“上下埃及之王”。为了纪念这场战争,美尼斯将这个战场命名为“白城”,并在此建造国都,命名为“孟菲斯”。他所建立的帝国,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埃及帝国”。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战争呢?在公元前5000年时,尼罗河畔农业便已十分发达。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因此,农业发展与尼罗河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现代,埃及仍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附近,所以西方人便将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而古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畔的古代居民,起初过着原始的生活,使用粗笨的工具,建造堤坝,种植谷物,艰苦地劳动,逐渐将尼罗河畔开拓成富饶的地方。但伴随着富裕而来的,却是人类的贪婪。埃及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形成四十多个独立的小国家,为了争夺土地和奴隶,经常爆发战争。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地兼并,形成了上、下埃及两个大王国,由于两国都想统一尼罗河流域,便爆发了战争。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实行专制统治,国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是神鹰的化身。人们将国王画成神鹰,刻在石壁上,这些画一直保留至今。

为了加强统治,国王被神化成太阳的儿子,太阳神成为众神之王。而国王是神的化身,代表天的意志,因此不能直接称呼国王的名讳,要尊称为“法老”。大臣在觐见法老时,必须趴在地上,亲吻法老脚前的土地。法老去世后,埋葬的方式也不同于平民,要修建巨大的坟墓,也就是金字塔。

自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至公元前1100年的两千多年间,埃及先后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及新王国等共31个王朝的变迁。后来埃及国力逐渐衰落,先后被赫梯、亚述等国侵略占领。公元前7世纪中期,埃及虽然重获独立,但好景不长,先后又被波斯帝国和希腊的马其顿王国征服,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吞并埃及,古埃及从此灭亡。▲由左至右分别是戎装的法老、着正式服的法老及两位埃及武士。

千古之谜金字塔

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死后皆埋葬于用泥砖砌成的长方形坟墓里。后来,埃及人认为法老死后会成为神,灵魂会升天,因此改葬于金字塔,并于铭文中刻着这么一句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由此登上天。”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把金字塔当成灵魂升天的阶梯,而金字塔的角锥体形状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沿着金字塔的棱线仰视,金字塔就像是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这座金字塔的底部呈正方形,边长为230多米,绕行一周约1000米。原本高达146米,但历经数千年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近10米。尽管如此,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造完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胡夫金字塔的建筑工艺十分高超。塔身是用磨得平整的石块堆叠而成,完全没有使用水泥等黏合物,即使历经几千年,石块依然结合得十分紧密,很难在石块之间的缝隙插入刀刃,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巨作。

在金字塔北侧离地面13米高的地方,有一个用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采用三角形的原因是可以均匀地分散压力,避免出入口被金字塔本身压垮。

在胡夫金字塔附近,还有一座他的儿子卡夫拉的金字塔,金字塔的旁边有一座“人面狮身像”,西方人称其为“司芬克斯”。这座雕像有20米高,57米长,仅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之所以刻成狮子的身体,是因为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是各个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就成了太阳神,所以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来为法老守门。▲法老以金棺木作为死后灵魂的寄托之处。

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堆叠的,石块平均有2吨重,最重的达100多吨,这些巨石是从尼罗河东岸开采来的。当时既没有吊车,也没有轮车和铁制工具,更没有炸药。古埃及人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出洞眼,插上木楔、灌水,当木楔因泡水而膨胀时,岩石便会撑裂。而将巨石从采石场运到金字塔工地也是困难重重,古埃及人把石块放在巨大的滚木上后,以人力和兽力拖拉。

建造金字塔须动用大量的劳力。古埃及人以10万人为单位,轮换工作3个月,仅是建造一座金字塔就得花20年。

金字塔堪称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人面狮身像为法老守门。

埃及古都底比斯

底比斯的兴衰是古埃及的缩影。从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图赫特普兴建底比斯开始,至公元前27年,毁于一场大地震为止,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埃及法老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死后的冥府。

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位于现今埃及首都开罗南边700多公里处。法老孟图赫特普不仅定都底比斯,还将阿蒙神作为全埃及地位最高的神,尊奉为“诸神之王”,且为其大兴土木。

公元前2000年左右,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菲斯附近的李斯特。从公元前1790年至公元前约1600年,古埃及王国遭到西克索人入侵,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埃及人在雅赫摩斯一世的领导下,再度于底比斯建立王朝,并在公元前1570年左右将西克索人赶出埃及,开启了古埃及的新王国时代。

他们发动了一连串侵略战争,掠夺大量财富,并把底比斯建造成当时世上最宏伟的都城。并于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自己建造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在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建造的底比斯阿蒙神庙主殿,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中间最高的12根大圆柱高达21米,每根圆柱柱顶可容纳100多人,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在西底比斯还有许多工程浩大的陵墓,其中又以拉美西斯二世陵墓和图坦卡蒙陵墓最为豪华。▲帝王谷,众多法老选择这里作为他们在冥间的静休之地。

因为国王的陵墓经常被盗,所以法老决定不再建造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陵墓,而是将荒山当作天然的金字塔,沿着山坡的侧面开凿地道,修建豪华的地下陵寝。在西底比斯一处不显眼的、石灰岩构造的山谷里,法老和权贵为自己修建了一座座陵墓,这处山谷因此被后人称为“帝王谷”。

随着时间的流逝,隐藏在这里的大多数陵墓还是没能逃过盗墓者之手,但其中一座陵墓却奇迹般地逃过厄运,在沉睡了3300多年之后,于1922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博士发现,它就是图坦卡蒙的陵墓。

这座陵墓之所以能在几千年里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在它的上层还有许多其他法老的陵墓,而且地面上有许多人居住的茅舍。在图坦卡蒙陵墓的三间墓室里发现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折合现今的货币,至少有数百亿美元!由此可见,新王国时期埃及法老生活的奢华。▲阿蒙神庙是古埃及法老献给太阳神、自然神及月亮神的庙宇。

大禹治水

相传尧在位的时候,中国洪水灾害频发。洪水冲垮房屋,淹没田地,甚至有许多人因此罹难。为了解除百姓的痛苦,尧任用被人民推举出来的鲧治水。鲧治水九年,采用筑堤挡水的方法,却不见成效。于是尧下令让舜去检视鲧的治水状况,舜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便处死鲧并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接下了治水的任务,总结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定先进行实地考察。他踏遍了当时频闹水灾的地区,测量当地地势,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制订治水计划。

为了解决洪灾,禹和助手们在外辛勤奔走13年。在这期间,他们吃的是粗糙食物,穿的是破旧衣衫,

夜晚经常露宿野外。在这13年间,禹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与鲧治水的做法不同,禹凿山开渠,疏通壅塞,引洪水入海。经过异常艰苦的努力,最后成功开凿,让奔腾咆哮的黄河终于有了倾泻的出口。后人为了纪念禹的功劳,便将这座山称为龙门山,缺口则取名“禹门口”。▲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启建国

“夏”原本是中国古代一个姓“姒”的部落名称,活动地区在黄河中游一带。夏部落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受到其他部落首领的拥护,接替舜的位置,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随着部落联盟扩张,其领袖的权力也日益扩大。例如,禹在会稽山与诸侯会盟时,防风氏的首领迟到,禹便杀了他。作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可以处死某个氏族的首领,显示原有的氏族内部的家长权力,正在转变为国家的政治权力。

禹担任部落联盟领袖时,也按照部落内部原有的“禅让”制度,通过推选方式,将权力交给他人。禹曾经选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不久皋陶去世,则改推皋陶的儿子伯益作为继承人。伯益辅佐禹管理部落联盟事务达十年之久。禹在东巡时死在会稽,权力于是交给了伯益。

伯益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葬,挂孝、守孝三年。三年的丧礼完毕后,伯益却没能继承禹的位子。由于诸侯们认为伯益虽然帮助禹治水有功,但资格不够,转而拥护禹的儿子启。“禹传子,家天下”,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变革。

这次转变,引起了激烈的王位争夺,西方的同姓邦国有扈氏起兵反抗,启亲率大军进行讨伐。启与有扈氏于甘开战,有扈氏战败而被“剿绝”。启的地位更为确定。于是众多邦国首领皆至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县境内)举行宴会,这就是所谓的“钧台之享”。▲夏启像。

汉谟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今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萨”的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块椭圆形的石柱。石柱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石柱上端是一幅精致的人物浮雕像,下方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

这个巨大的石柱被运到巴黎卢浮宫。经过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的研究,终于了解了刻在石柱上的文字内容,它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较有系统的最古老的一部法典,所以又被称为“世界第一法典”。

石柱上的人物浮雕是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和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后者恭敬地站在太阳神面前,接受一枚象征着帝王权力的令牌。石柱的下方刻着一部由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

这部法典的来历得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位置在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他是一位很能干的国王,不仅亲自处理各种大小案件,也很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及税收。古巴比伦于他在位的40年间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不过,汉谟拉比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了,令他焦头烂额。最后他决定确立处理所有案件的原则,大臣可以依据这个原则,来帮助他处理具体案件。于是他让大臣搜集法律条文,再参照社会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谟拉比下令将这部法典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今后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便可将这部法典作为依据,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在刻着《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之所以要雕刻那样的浮雕,是要说明:“这部法典是太阳神赋予汉谟拉比权力而制定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汉谟拉比法典》是以楔形文字记录并刻于石柱上。

这部法典共有282条,刻在石柱上,共52栏4000行。石柱出土时,正面的7栏35条已经损坏,其余的大致完整。字迹优美,是当时只有王室才能使用的楔形字体。《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正文的282条,包括诉讼的手续、对盗窃案的处理方法及关于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及奴隶地位等条文,可以说是涵盖了当时社会上一切纠纷的处理原则。

法典的关键部分,是规定破坏国家和民众利益的行为该如何处理,如法典规定:“盗窃王宫或者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侵犯别人住处的人,必须就地处死掩埋”;“趁火灾盗窃财物的人,必须当场丢到火里烧死”等。而对于自由民的内部关系处理原则是“以牙还牙”。

在那个时代,贵族、自由民及奴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贵族若弄瞎了自由民,只要赔偿银子就可了事;要是弄瞎了奴隶,则不用赔偿。反之,奴隶若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奴隶便得被割去双耳;奴隶要是打了自由民巴掌,也要被割去耳朵。

这部法典的许多规定,在现在看来很不合理,不过,在当时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有了这些规定之后,国家在处理社会纠纷时,便可比照运用。而且,人民也都清楚了解到做什么事情会导致什么后果,便于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汉谟拉比则借由这部法典,能较完善地治理国家。

这件珍贵的文物目前珍藏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石柱上毁坏的7栏文字,也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泥版文书进行了校补。▲《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人物浮雕。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

《圣经·旧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人类的祖先们起初是使用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城市,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有一天,他们突发奇想:“听说天上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应该去天上看看!”于是决定建一座可登天的高塔——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塔越盖越高,终于有一天高入云霄。上帝看着人们兴致勃勃地建塔,既害怕又愤怒,心想:“人类为了满足虚荣心,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我一定要惩罚他们的狂妄。他们都说同样的语言,所以可以同心协力建这样的高塔,再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以后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于是上帝便使人类彼此言语不通,巴别塔也就无法继续建造了。

这座巴别塔就坐落于巴比伦,巴比伦因此被称为“冒犯上帝的城市”。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过,巴比伦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巴比伦人的建筑技巧高超,巴别塔也曾经存在过。

大约在公元前1830年,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作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国王驾崩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入侵,历经了长达500多年的战乱,至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的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1899年,德国考古学家在距离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交汇处,进行了十多年的考古工作,终于找到了失踪两千多年的巴比伦古城遗址。古城位于一片大平原上,幼发拉底河穿城而过,将它分为东西两半,西岸是工商业地区,东岸则是王宫、神庙和贵族宅第所在。▲根据《圣经》里的传说,由于上帝的干涉,巴别塔最终没有建造成功。

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墙很宽,即便是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行驶在上面也能回转自如。城墙长达16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座城楼。城墙的两端起于幼发拉底河畔,河的对岸是巴比伦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将东西城区连在一起。这座城墙既是巴比伦人抵御外敌的堡垒,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侵害的堤防。

在巴比伦语中,“巴比伦”意即“神的门”。巴比伦的主要城门都是以神的名字来命名的,这是两河流域的古老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是伊什塔尔门,穿过这座城门,就是一条铺着灰色和粉红色石子的宽阔大道,两旁的残墙上雄狮及公牛等图像现在仍清晰可见。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就位于大道以西。“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之一的“空中花园”坐落在王宫的东北角。

著名的巴别塔则耸立在大道北边。这座塔共有7层楼,总高度达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约为91米。它其实是一座供奉巴比伦人的主神马都克的神庙。塔顶有一座神殿,有一条石阶可直通神殿。举行祭祀时,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会在乐器伴奏的合唱声中登上塔顶。

起初的巴别塔毁于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并命令全国各地都要派人来参与此工程。但历经几千年的战火和风雨摧残,通天的塔如今只剩一块长满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空中花园,现已不复存在。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作家安提帕特率先提出“世界七大奇观”,它们是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创造的七大建筑杰作,包括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像、以弗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王陵墓、希腊罗得岛的太阳神铜像及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

吉萨金字塔建造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20世纪中期,是七大奇观中最古老,也是唯一现存的建筑;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是一系列分层建园的平台,相传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建造的;宙斯神像则在公元前430年前后由雅典雕刻家菲迪亚斯制作的,是一尊华丽的巨大坐像;阿耳忒弥斯神庙位于古希腊城市以弗所,以规模宏大、装饰富丽著称;摩索拉斯王陵墓约建于公元前353年,为安纳托利亚国王摩索拉斯的陵墓;罗得岛太阳神铜像则是一座为了纪念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304年敌人入侵罗得岛失败,而在该岛港口建造的青铜巨像;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80年,建于亚历山德拉城港口的法罗斯岛上。▲公元前305年,马其顿大军入侵罗得岛,岛民历经艰苦战斗,终于击败入侵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制作了一座雕像。这座高约33米的雕像,共花了12年才完工。雕像是中空的,里面使用复杂的石头和铁制的支柱来固定。但这座巨型雕像在完工50多年后,就被大地震摧毁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