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罗马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08:47:09

点击下载

作者:金文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罗马史

极简罗马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极简罗马史作者:金文排版:汪淼出版社:沈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9787544185448本书由金文掌阅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P R E F A C E

提到罗马你会想到什么?是著名的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还是角斗士的竞技场,抑或是率领奴隶起义的勇士斯巴达克斯?没错,这些在古罗马史里都有记载,不过这仅仅是古罗马史的冰山一角。

罗马兴起于一个小城邦,经过不断的对外征服和战争,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到公元3世纪成为西起不列颠,东至小亚细亚,北达多瑙河、莱茵河,南抵埃及,整个地中海成为其内海的庞大罗马帝国。论智力,古罗马人不及给后世留下灿烂文化遗产的希腊人;在技术方面,古罗马人修个下水道都得请伊特鲁里亚人帮忙;要说经商能力,古罗马人只有望着迦太基人那茂盛的无花果园感叹的份儿;至于体力,古罗马人也一样不济,根本比不上身材魁梧的日耳曼人……可为什么古罗马人还是一一打败了这些对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世界顶尖强国呢?

罗马人的韧性是很强的。罗马的农人都视国家为自己最高荣耀,愿意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而献身。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能忍受牺牲却永不言败的罗马公民的基础上的,而公民不再为罗马献身之时便是罗马灭亡之日。

古罗马的成功在于政体演变和财富分配,宗教发展和军力增长的综合支撑,而财富的合理有效分配极大地决定了其他诸要素的正常运转。罗马由共和到帝制、由民主到专制并不是历史巧合,而是经过利弊权衡、多方博弈后的一种最优选择。但即便如此,古罗马最终还是衰败分裂,其原因并不单纯是末代君王昏庸无能、天灾人祸难以预见。

在大规模军事扩张的进程中,罗马人不知不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懒惰、贪婪、放纵、奢侈……提起对外战争给罗马带来的影响,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痛心疾首地说:“对亚洲的战争是使统治者变得奢华的开端。因为这些战争,国内第一次出现了贵重的地毯、丝绸,第一次让歌女为宾客助兴……”“五贤帝”时代,虽然当时正处于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但是罗马人的淳朴之风早已荡然无存,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开始盛行,所有人都紧盯着自己的钱袋,都开始贪图享乐,而不再追求名誉和平等。“世间没有什么能够永恒。”这是“地下死城”庞贝城里铭刻的一句话。是的,没有什么能够永恒,“永恒之城”罗马也不例外,在巍然屹立了1000多年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堡的沦陷而成为历史。

事实上,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国家财富积累与国民自我肯定需求的极大不平衡,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显并持续激化,最终使得罗马帝国衰败倾覆。

反思古罗马的衰亡,无疑能够使智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永葆活力。以史为鉴,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也正是人们研究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因此,在古罗马衰亡之后,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时间相隔越久,人们的眼光越客观。历史殷鉴不远,世人当认真思之。第一章古罗马的辉煌与文明城邦起源的动人传说

古罗马人的历史是围绕着特洛伊城沦陷的神话故事展开的。

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是今天的土耳其城市希萨利克的前身。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它是天神宙斯之子达耳达诺斯建立的,在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2世纪已经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了。不仅如此,它还是海上交通要道,所有往来爱琴海与黑海之间的商船都必须通过此地。这样一座既重要又富饶的城市,无疑就像一件珍宝,令与它只有一海之隔的希腊一直想将它据为己有。

机会终于来了。大约是公元前1193年的一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美貌绝伦的斯巴达王后海伦,于是希腊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就以主持公道为由,对特洛伊城发起了进攻。不过,由于特洛伊城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攻打了10年都未能如愿。一筹莫展之际,阿伽门农接受了武将奥德修斯献上的一条计策: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军的假象,并故意把一个藏有士兵的大木马“落”在城下。特洛伊人果然中计,还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城里。

当天晚上,正当特洛伊人欢庆胜利时,藏在木马里的迈锡尼士兵悄悄地溜出来打开了城门。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一拥而入,对特洛伊人大开杀戒,然后放火烧城。一夜之间,特洛伊城就成了一片废墟。城里的人大多遇害,少数侥幸存活下来的人,都被迫做了希腊人的奴隶,只有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和他的老父亲、儿子等几个人侥幸逃脱。据罗马神话记载,埃涅阿斯是爱神维纳斯和特洛伊将领安基塞斯的儿子,维纳斯不忍心坐视自己的儿子与希腊士兵兵戎相见,就设法挽救了埃涅阿斯等人。

来到城外之后,埃涅阿斯一行人受到众神的指引,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在经过北非古国迦太基时,埃涅阿斯受到女王狄朵的热情款待,并且对她产生了好感。而狄朵也希望埃涅阿斯能够留下来,与她一起治理国家。可是,这时诸神的使者墨丘利奉众神之首朱庇特的命令来到埃涅阿斯面前,建议他悄悄地离开迦太基。于是,埃涅阿斯不辞而别,继续向北前进。

狄朵得知此事,特地筑了一座火葬用的台子,然后站在台子上下了这样一个诅咒:迦太基人将永远与特洛伊人为敌。接着,她就挥刀自杀了。也许正因为她的诅咒,后来罗马人和迦太基人才会连年征战。

离开迦太基之后,埃涅阿斯一行人继续北上。在他们到达亚平宁半岛之后,当地国王不但对埃涅阿斯礼貌有加,还按照神的指示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于是,逃亡者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不但如此,他们的后代还让自己的家族焕发了勃勃生机。

埃涅阿斯死后,他那曾经与他一起逃亡的儿子阿斯卡尼俄斯继承了王位。大约当了30年的国王之后,阿斯卡尼俄斯认为当地已经不足以满足他的要求,就到另一个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它就是与后来的“永恒之城”罗马具有深厚渊源的阿尔巴隆加城。此后又经过漫长的岁月,直到公元前753年,阿斯卡尼俄斯的后代罗穆路斯才正式建立了罗马王国。先进的给排水系统

世界各地许多城市一到雨季都会不约而同地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内涝。许多城市因为连日的阴雨变成了“水城”,既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让细菌和疾病变得容易传播,严重的内涝还会造成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甚至夺去人的生命。这一现象,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地下排水系统滞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到雨季就经不住考验的城市,是否“良心缺失”呢?在沉思之余,有必要向古罗马人学习一下,他们开创了给排水系统文明史。

从罗马城建立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人都像古代的其他民族一样,主要使用井水、泉水、溪水和雨水。为了积蓄雨水,他们用石头砌了一个个圆形或方形的井;为了灌溉农田,他们修建了引水渠。

如果条件允许,罗马人会贴着地面修建引水渠,这样的渠叫明渠;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只好先修好渠道,再用土把它盖上,称之为暗渠。罗马人长期使用这种引水渠,直到公元前312年,财务官阿庇乌斯修建了阿皮亚水道,罗马才有了第一条高架引水渠。

阿皮亚水道全长约16公里,其中地上部分只有89米,其余部分都位于地下16米处。当时没有消毒剂,主持修建水道的人不但要保证水道设计的合理性,还要保证水源是安全无毒的,并设法过滤、沉淀杂质。据古罗马时期的资料记载,阿皮亚水道输送的水不但水质好,而且每天送水达7.3万立方米,至少可以保证一部分居民的正常用水。

随着疆域不断扩大,罗马的人口越来越多,用水量也随着增加,因此罗马人的引水渠也越修越多、越修越长。公元前144年,罗马人修建了第一条高架引水明渠——马西安沟渠。这条明渠全长90公里,其中空架桥部分长达16公里,主要用来向罗马城输送饮用水。

公元64年,罗马发生了一次火灾。由于罗马的房屋是用木头等材料建成的,街道又非常拥挤,所以大火迅速蔓延开来,几乎把整个罗马城都烧毁了。这场火灾让罗马政府不得不重新进行城市规划,规定罗马城里的所有房屋都必须配备引水设施,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灭着火点,保障城市安全。

从公元前312年到公元226年这500多年里,罗马城先后修建了11条大型的输水管道,水源大多是罗马城周边的河流、湖泊和泉水。它们除了供给必要的生活用水之外,还能满足公共浴室和公共喷泉的用水,以及预防火灾用水,给罗马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这些水都是免费的,居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公用水池里取用。当然了,如果有谁想把水引到自己家里,就得像现代人一样支付水费。

除了给水系统之外,罗马人修建的排水系统也非常复杂、庞大。为什么罗马人如此重视给排水系统呢?

古罗马给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国王塔克文的组织下,伊特鲁里亚人用岩石砌了多条地下渠道,把罗马城内由暴雨汇成的洪流排到了城外。其中最大的一条地下渠道,横截面大约4米见方,它以罗马广场为起点,通向台伯河。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再加上罗马人一向轻视医生,认为清洁能够预防疾病,因此浴场得以发展。而随着浴场的兴起,不但要解决大量输入净水的问题,还要设法排出同样多的污水,于是大型的排污渠随之出现。

公共厕所的大量涌现,是修建排污渠的客观结果。由于当时很少有人能够把引水渠连到自己家里,再加上罗马人认为家庭厕所不干净,所以他们大多用尿壶或便盆装大小便,然后倒在路边或专用的马车上,于是,公共厕所开始在罗马盛行。为了便于冲洗,公共厕所往往都建在公共浴场旁边。这时,排污渠不但能够起到清洁的作用,还能把厕所里的粪便引到农田里,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先进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能迅速把积水排出去,让城市保持正常运转。所以一到雨季,罗马人根本不必担心城市会因为内涝而瘫痪,更不必担心洪涝灾害之后会不会有传染病……有“良心”的城市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给排水系统。公共浴场

古罗马人的生活虽平淡,但并不乏味,他们的爱好之一就是洗澡。古罗马人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都离不开浴场,都喜欢流连于浴池之中,因此有人称他们为“泡在浴室里的罗马人”。

为什么罗马人如此爱洗澡?首先是因为罗马人普遍认为清洁可以保持健康,其次是因为洗澡能够缓解疲劳,让人身心放松,同时也打发了时间。鉴于这些因素,罗马人在浴场建设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多于一般建筑,而且内部装潢非常讲究。

那些豪门大户,大多建有豪华浴室,可以专享私人空间,但是普通百姓只能光顾公共浴场。好在公共浴场的建筑也不马虎,从地面到墙壁都是用光滑的大理石铺设而成的,墙上还装饰着精美的绘画,屋顶是由玻璃覆盖的穹形屋顶,以便于采光。天气晴朗的时候,浴池里亮堂堂的,人们不但能够享受到蒸汽浴、冷热水浴,还能享受到日光浴。

罗马帝国时期,公共浴池面向男女老少开放,而且一般只需要一个铜板就可以进去。有些皇帝和贵族为了博得乐善好施的美名,甚至慷慨地把他们所控制的浴场免费对连一个铜板也掏不出来的穷人开放。公元前33年,奥古斯都的得力助手兼女婿阿格里帕在罗马开办了第一家豪华的公共浴池,在开业当年,他就为所有人提供了免费洗浴服务。

到公元4世纪时,罗马城的公共浴场已经超过1000家,而最重要的大型公共浴场只有两个,一个是卡拉卡拉浴场,另一个是戴克里先浴场,二者均以兴建者的名字命名。

卡拉卡拉浴场建于公元212—公元216年,是嗜血成性的暴君卡拉卡拉为了争取民心,不经政府预算私自建造的,主要供罗马市民使用。浴场占地11公顷,内设更衣室、浴室、桑拿池等,可供1600人同时洗浴。浴室的供暖使用的是火炕供暖系统,这是一种在地下烧木柴或煤块来给水加热的系统,属于罗马人的一项独特发明,直到19世纪时依然有人使用。为了让洗浴者眼前清静,锅炉房、仓库、奴仆休息室都设在地下。

除了用于洗浴之外,卡拉卡拉浴场还是一个娱乐休闲场所,其中设有图书馆、演讲厅、花园、游泳池、竞技场、休息厅、健身房,浴场外面还有购物中心,与现代的大型娱乐休闲中心几乎没什么区别。

一般情况下,男人和女人是错开时间洗浴的,女人往往在中午前后洗,男人则在下午洗。下午是黄金时段,多数人会在浴场里逗留到晚餐时间。在此期间,必要的饮食供应是少不了的,因此浴场里还设有餐馆、酒吧等休闲场所,专供在此憩息的客人消磨时光。不过,卡拉卡拉当政期间,却允许男女混浴,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伤风败俗的越轨行为,把浴场里搞得乌烟瘴气。半个世纪之后,男女混浴的糜烂之风才被禁止。

虽然卡拉卡拉本人臭名昭著,但是由他主持兴建的卡拉卡拉浴场非常杰出,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所著的《建筑十书》中说:“所有的建筑物都应该兼顾实用、坚固、美观。”事实证明,卡拉卡拉浴场完全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其温水厅是用3个十字拱覆盖的,支撑这3个十字拱的只有8个墩子,可是至今拱圈和穹顶都没有完全坍塌,依然高高地耸立着。

卡拉卡拉浴场的设计,给了许多现代建筑以灵感,孟加拉国国会大厦就是从中得到启发之后兴建的。如今的所有罗马式浴场,也几乎都是以卡拉卡拉浴场为原型建造而成的。

至于戴克里先浴场,它建于公元298年—公元306年,各个大厅都大约高达29米,可容纳3000人同时洗浴,是当时最大、最奢华的浴场。1561年,戴克里先浴场的大部分场地都被改建成天主教堂、修道院和博物馆,如今基本上已经不见原貌。

频繁的洗浴提高了罗马人的身体素质,促进了罗马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导致人们过分追求舒适和享乐,加快了社会道德的沦丧。公元4世纪末,元老院议员们终于签署了一项法令,关掉了公共浴场。由于外敌的入侵,许多公共浴场都沦为了废墟,只有从残存的大理石地面和精美的马赛克装饰还可以一窥当时的奢华。古罗马的建筑

如果你想去意大利感受一下那里浓郁的民族气息,必然要去罗马市逛一逛,参观一下古罗马的万神庙、大竞技场、剧场、浴场、广场、凯旋门等建筑遗迹。这些古建筑都是古罗马文化的精髓,错过了它们,就不算真正的罗马之行。

万神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年。当时,屋大维打败了政敌安东尼和他的情人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于是屋大维的朋友、助手兼女婿马库斯·阿格里帕命人修建了这座神庙,原本打算送给屋大维作为贺礼的,可是屋大维拒绝了这份好意,随后这里就成了供奉众神的地方,因此得名万神庙。不过,公元80年,这座神庙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公元125年,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重建了万神庙。

穹顶直径、高度都是43.3米,底平面直径也是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米,里面没有一根支柱,也没有一扇窗户,只在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达8.9米的圆形大洞,这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

从外面看,万神庙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甚至可以说有些俗气。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三角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尤其是晴天,当阳光透过穹顶的圆洞形成一束宽阔的光柱,倾泻在深红色的大理石地面上,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时,神庙内部变得庄严肃穆,充满了宗教气息,好像成了人和神之间的媒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万神庙的修建者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但是万神庙历经沧桑后,始终屹立不倒。公元609年,万神庙被拜占庭帝国皇帝送给了教皇卜尼法斯四世,教皇又为它改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用来供奉圣母玛利亚和为主献身的殉难者们,因此万神庙才躲过了基督徒的摧残,被保留了下来。

万神庙既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又凸显了地中海地区的建筑特色,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人们置身于其中,难免会觉得它不像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建筑物,而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接下来要参观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古罗马大竞技场。古罗马大竞技场又名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科洛西姆等,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始建于公元72年,由8万名战俘负责建造工作,8年之后才竣工。

古罗马大竞技场由淡黄色的大理石砌成,共分4层,每层墙高57米,各有80个拱门,其中下面3层自下向上依次装饰着希腊式的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圆柱。整个竞技场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可容纳8.7万人,专供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观赏血腥的角斗。

观众从底层的80个拱门进入大竞技场,再通过同样的拱门分散到各层的看台上。看台分3个等级,底层的看台等级最高,是皇帝和贵族的专座;第二层的看台等级次之,供罗马的高级市民使用;第三层是平民席。顶层是大阳台,是为地位低下得没有等级的女人、奴隶和穷人准备的,没有座位,观众只能站着观看表演。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混乱的人群能够在15~30分钟之内全部疏散,这尽可能地保证了观众的人身安全。

揭开大竞技场希腊式的外表,我们看到的是罗马人以赤裸裸的感官刺激为乐趣的文化,而不是人性的关怀。可是,这种娱乐活动竟然备受欢迎,几乎成了当时罗马人的第一娱乐项目。因此,一时之间,在罗马帝国境内出现了许多竞技场。

大竞技场是古罗马建筑艺术史上的杰作,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只是罗马人为自己野蛮、张扬的个性披上的一件美丽的外衣,终将随着古罗马的湮灭而化作废墟。如今人们再来凭吊它,更多的应该只是感叹它外表的壮美和沧桑之感,而不是它野蛮的一面吧!

与参观神庙和竞技场相比,人们走进剧场时的心情应该会轻松很多。罗马市的古罗马剧场始建于公元前20年,至今只剩下两根古罗马柱,被当地人戏称为“两寡妇”。古罗马的剧场是古罗马人的娱乐胜地,体现了古罗马人性化的一面,其格局与现在的剧院几乎没什么区别。换句话说,现在的剧院正是从古罗马时期的剧场演变而来的。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古罗马剧场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不妨去剧院里走一遭。

除此之外,罗马市内的浴场、广场、凯旋门等遗址也值得一观,其技术水平和艺术风格都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当然,只有意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公元前3世纪时,秦始皇在东方修建了长城,罗马人在西方铺设了四通八达的道路。

长城属于军事壁垒,其主要作用是把不同民族的人隔离开来,而道路却恰恰相反,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罗马人当时并非没有外敌,可他们并没有因噎废食,还是选择了修路。在罗马人看来,只有拥有四通八达的道路,才能迅速了解国内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使国家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

修路可不是一项小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那么罗马人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一般来说,修路方案由执政官或财务官拟订,之后由元老院投票表决,国库拨款,军队负责施工,拟订方案者负责监管工程进度和质量。道路修建完成之后,由类似于现代的公路局的部门负责运营、维护。讲到这里,罗马人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可是在关键问题上,罗马人的做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免收“过路费”。

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动用那么多物力和人力,收取道路通行费来维持相关人员的生计也是合乎情理的,为什么罗马人却分文不收呢?难道他们从未考虑过这样做是否合算吗?不是的,对罗马人来说,道路是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属于基础设施,政府理应承担修路义务。这一点,即便是现代的很多国家,也难以做得如此尽善尽美吧!

第一条罗马大道叫阿皮亚大道,它始建于公元前312年,是由当时的财务官阿庇乌斯拟订方案并亲自监督修建的,所以得名“阿皮亚大道”,意思是“阿庇乌斯的大道”。这条路北起罗马城,南至加普亚,后来延伸到亚平宁半岛东南端的布林迪西,路基由石头、灰泥和沙砾构成,路面用各种形状的石板铺就,既坚固又美观,简直巧夺天工,堪称古代筑路技术的典范。直到现在,阿皮亚大道仍有一部分保存完好,每天都有不少罗马市民从这条路上进城上班。

继阿皮亚大道之后,罗马人又修建了奥勒里亚大道(罗马—热那亚,公元前241年始建)、弗拉米尼亚大道(罗马—里米尼,公元前220年始建)、卡萨亚大道(罗马—佛罗伦萨,公元前154年始建)等主干道。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这500年里,罗马人铺设的道路不下15万公里,其中仅干道总长就达8万公里,出现了“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盛况。

在此过程中,虽然罗马皇帝并非个个英明,但是他们一般都能顾全大局,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筑路项目,最终都会顺利完工。

发达的交通不但方便了罗马人搜集国内外的情报,也使各族人民的沟通更加顺畅,生活更加便利。如果有谁想去别的城市逛一逛,只需要沿着平坦的大道前进就行了;如果目的地很远,也不用怕,大不了在罗马城中转一下。

这一切成就,阿庇乌斯无疑功不可没。阿庇乌斯不但是罗马大道的创始人,也是罗马水道的创始人。为什么这个人总有奇思妙想呢?他跟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可惜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征服过其他民族,而且由他首创的样板路加快了敌军入侵罗马的速度。在罗马遭遇的数次沉重打击中,敌军几乎每次都是踏着平坦的罗马大道长驱直入的,这也正是罗马大道唯一的弊端。

历史上不乏文明古国,但是很少有像古罗马这样,能留下一段经得起2000多年的岁月洗礼的道路。如今,即使人们并不了解罗马的历史,也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庞贝古城

一天,罗马城一位大酒商的太太正在祈祷,突然感到胸口剧痛,随后就不停地咯血。她的女儿索菲娅又担心又害怕,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急得直哭。索菲娅的未婚夫卡洛得知此事,及时赶了过来,自告奋勇地说要骑马回他的老家庞贝城去取止血石,索菲娅却没有答应。

庞贝城距离罗马城200多公里,沿途森林茂密,经常有强盗出没,很不安全。一边是母亲,一边是未婚夫,到底应该怎么办?索菲娅陷入两难之中。卡洛明白未婚妻的心思,安慰她说:“亲爱的,放心吧。我常年骑马,身体强壮,有几个人能敌得过我?一拿到止血石,我就立刻赶回来!”不等索菲娅回话,一身戎装的卡洛就绝尘而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索菲娅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卡洛的确遇难了,但是他并非死于强盗之手,而是遇上了天灾——火山爆发,被火山灰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一天是公元79年8月24日。

当天中午,位于庞贝城北面10公里处的维苏威火山上突然升起一片奇特的云彩,很快这片云彩就变成了血红的岩浆,从山顶喷薄而出,顺着山谷奔流而下,瞬间就把维苏威火山一带变成了一片火海……大约过了一天,岩浆才慢慢冷却下来,在地上留下一条条形如河流的焦土地带,四周死一般的沉寂。

繁华的庞贝城,以及城市周边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地,全都在一夜之间被火山灰吞没。索菲娅得知这一消息,悲痛不已,从此《伤心欲绝的索菲娅》开始流行,逐渐成为地中海的民歌。

庞贝城原本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小渔村,公元前89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属地。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逐渐成为一座天然良港,再加上它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因此迅速发展起来。到公元79年灾难发生时,这里已经有2.5万居民。

偌大一个罗马国,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勘探过庞贝城一带的地理情况吗?大约在公元1世纪初期,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曾经游历至此,他详细地考察了一下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随后断定维苏威火山是一座死火山。由于斯特拉波是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所以没有人怀疑他的判断,都以为在这里生活是安全的。于是,少数人来到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土上,在那儿种植了各种农作物。

举目望去,到处都是饱满多汁的葡萄、硕大的橄榄,或是一望无际的橘子林、柠檬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此之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温泉也是人们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绝佳之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此定居。

然而,也正是这座赐福于民的火山成了庞贝城的终结者。公元62年2月8日,庞贝城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许多建筑物都被摧毁,但是地震过后,贵族、富商们又建造了许多豪华别墅,尽情地寻欢作乐,把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酒色之都。也许是大自然看不惯罗马人淫乱的生活,才用火山灰吞没了整座城,以示对他们的惩罚吧!

庞贝城遭受了灭顶之灾,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很快就淡忘了这里曾经的繁华,只知道这里到处都是焦土。时间过得越久,庞贝城就越像一个远古传说,人们只闻其名,却不知道它到底在哪儿。直到18世纪,人们才得以一睹它的真容。

1748年春季的一天,农民安得烈在为自家的葡萄园松土时,意外地挖出了一大堆金银首饰和古罗马钱币。消息传开,盗宝者蜂拥而至,一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慕名而来。有人挖出了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块,至此沉睡了近2000年的庞贝城才重见天日。

1876年,意大利政府开始组织科学家正式发掘庞贝城。经过人们100多年的努力,庞贝人在灾难来临前的样子终于近乎完整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参与发掘工作的历史学家瓦尼奥说:“当时的景象真令人惊骇!城里的人有的在睡梦中死去,有的刚跑到家门口就永远地停下了脚步……许多人家的烤炉上还烤着面包,狗拴在门口的链子上……”在羊毛作坊、染坊、商店、客栈的墙壁上,写满了庞贝人的情感印记:“噢,杰斯,希望你的脓包再次裂开,比上一次更痛。”“没错,我的心上人一定与她的情人在这儿幽会过。”看着这一幅幅永远定格的生活图景,谁能不浮想联翩、心潮澎湃?真的不敢想象,这条生活链是如何突然被大自然活生生地扯断的。

如今的庞贝城,已经成了“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参观。游人可以在古城废墟的大街小巷之中穿梭,进出于尚未被完全摧毁的民居、别墅、温泉、商店、仓库、神庙、剧场、浴场、斗兽场……感受一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在庞贝古城出土的一只银制葡萄酒杯上,刻着这么一句话:“尽情地享受生活吧,明天是捉摸不定的。”镌刻这句话的人,当时也许并不知道死神即将降临。这只银杯被发掘出来时,旁边还躺着一具女性遗骸。的确,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实在太渺小了,与其跟大自然抗衡,不如尊重自然、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与它和谐共处。服饰和时尚

别以为时尚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古罗马人早就开始赶时髦了!每逢要出门赶集、做客或是开会,罗马人都会装扮一下,以最佳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

罗马的原住居民或者说土著,是主要活动在拉丁姆地区的伊特拉斯坎人。随着罗马城的建立,以建城者罗穆路斯为首的拉丁移民逐渐与当地人相互融合,发展成为罗马人。当时生产技术落后,能够吃饱穿暖已经不错了,因此罗马人在服饰上并不讲究,披上一件用羊毛或亚麻布做成的毯状物就到处走动。

公元前1世纪,随着罗马征服希腊,罗马人不但借鉴希腊字母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至今仍在科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拉丁语,还变得高傲起来,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为了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他们以伊特拉斯坎人的服饰为原型,全面吸收希腊服饰的样式,设计了属于自己的服装。与希腊服饰相比,罗马人的服装只不过用料更宽大、更厚重,看上去更气派——这正是罗马人想要的效果。

在武力上,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人;但是在服饰上,罗马人拜倒在了希腊人的脚下,几乎没有创新。可以说,是被征服者希腊人为粗野的拉丁姆地区带去了文明和美。

到了由贵族专政、等级森严的共和时代,罗马人的装扮就更气派了,开始讲究布料的质地、刺绣的图案和色彩。为了衬托和彰显自己的富有与高贵,罗马人还逐渐讲究起发型、鞋子来,注重佩戴各种款式的首饰。于是,服饰就成了罗马人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罗马公民,普遍穿托加、丘尼卡、斯托拉和帕拉。托加(Toga)长约6米,最宽的地方约1.8米,只有具备罗马公民权的男子才能穿,是罗马男子的外袍,一般搭在左肩上并围绕全身,兼具披肩、饰带、围裙以及显示穿着者的身份等作用。普通人穿的托加是纯白色的,官员、神职人员以及上层社会年满16岁的男子穿的托加带有紫色的镶边,将军、帝王等穿的托加则是绣金紫袍。

丘尼卡(Tunica)结构简单,是一种宽大的、像睡袍一样的袋状贯头衣,男女都穿,刚开始时穿在托加里面,后来因为托加过于庞大,穿起来非常麻烦,因此许多人平时就把丘尼卡当外衣穿,有时候还多件叠穿,只有在一些重要场合才把托加套在外面。

斯托拉(Stola)是用两块比丘尼卡宽得多的面料做成的,前后都宽得足以遮住伸长的手臂,颈部留有一个开口以便穿脱,肩臂处用别针固定,腰部则系一根带子,一般只有已婚女子和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女人才能穿,通常穿在丘尼卡外面。也许是为了避免别的男人看见,也许是为了衬托女人的柔美,斯托拉往往长及脚踝。这种又宽又长的衣服,显然不便于行走,但罗马的女人还是穿了整整1000年。

帕拉(Palla)是一块长约2.7米、宽约1.5米的长方形织物,有紫色、红色等各种颜色,通常缠裹在丘尼卡或斯托拉外面,还可以打开来包头,兼作面纱,是女人独有的服饰。

上述这些都是罗马人的传统服饰。它们虽然都非常宽松,几乎没有款式分别,而且是披、缠甚至是捆在身上的,但是别有韵致,最能代表罗马服饰的特点。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精美的丝绸传入了罗马,让罗马的贵族们爱不释手。许多追求时尚的贵妇,不惜花重金买下一块块丝绸,用来装点自己和家里的衣柜。

除了普通服饰之外,一向好战的罗马人也非常重视战甲的美观。在制作战甲时,他们不但追求结实耐用,还在金属铠甲上雕刻了精美的浮雕,头盔则以羽毛装饰,非常华美。

不管是出门参加一些重大活动,还是去前线打仗,古罗马人都会穿戴一新,做好一切准备。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梳洗打扮,比如贵妇们会先洗个澡、享受按摩,护理一下头发,再梳一个高贵的发髻,梳头对贵妇们来说就是一项大工程。不过,许多时候,即便耗时耗力,女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不会变。第二章罗马王政时期罗穆路斯创建“永恒之城”

在今天的罗马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名为“母狼哺婴”的青铜雕像,许多参观者都忍不住驻足一观。“母狼哺婴”图案是古罗马的城徽,“母狼哺婴”的故事也一直伴随着罗马城。

无论是古罗马人还是现代的罗马人,都公认罗穆路斯是古罗马的创始人。他们认为,古罗马的历史是从这个据说曾经喝过狼奶的“狼孩”的时代开始的。后世普遍认为罗穆路斯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因为他们无法证明他的存在,但是,他们同样也无法证明他不存在。总之,古罗马王国的建立是带有神话色彩的。

跳过特洛伊沦陷之后的400多年历史空白,我们把目光转向古罗马王国建立之前的那段时光,看一看罗穆路斯的传奇经历以及他是怎么建立古罗马王国的。

在古罗马神话中,罗穆路斯是阿尔巴隆加公主瑞娅·西尔维亚之子。当瑞娅公主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她那一直觊觎王位的叔叔阿姆略伺机推翻并赶走了她的父亲努米特,还残忍地杀害了很多她的亲属,然后登上了王位。至于瑞娅公主,是因为有阿姆略的女儿安托求情,才侥幸活了下来。即位之后,阿姆略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会被推翻,就逼迫瑞娅公主成为维斯塔贞女。

维斯塔是古罗马神话中炉火、家庭与处女的守护神,她的神庙里燃烧着神圣之火,传说只要神圣之火不熄灭,罗马就能一直风调雨顺。为此,需要6位贞女祭司轮流守卫维斯塔神庙。担任这一圣职的贞女祭司,要发誓在担任圣职的30年里都不失身。如今阿姆略让瑞娅公主成为维斯塔贞女,无疑是想让瑞娅公主一直不嫁人、不生孩子,这么一来,努米特后继无人,自然也没有人来推翻他这个新国王了。

然而事与愿违。一天,祭神之后,瑞娅公主躺在河边睡着了。碰巧这时,战神玛尔斯经过,对公主一见倾心,在她熟睡之时侵犯了她。后来,瑞娅公主生下一对双胞胎,一个取名为雷莫斯,另一个就是罗穆路斯。阿姆略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他按照处罚违反誓言的贞女祭司的规定,下令将瑞娅公主活埋,又命人把她的儿子们扔进台伯河。仆人不忍心杀害这两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把他们装进一只木桶,放在台伯河边,任由他们自生自灭。据说,当两个婴儿被扔到台伯河边时,河神适时涨水,于是木桶稳稳地顺流而下,一直漂到帕拉蒂尼山脚下的河口附近,被河边的一棵大榕树挡住。两个婴儿被饥饿侵袭,不禁张开小嘴大哭起来,哭声传进正在附近觅食的一只母狼的耳朵里。这只饥饿的母狼见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把他们衔进自己的窝里,将乳头塞进他们嘴里,他们立刻停止哭泣,用力地吸吮起来。

后来牧羊人浮士德勒发现了婴儿,并把他们抱回自己家里,和妻子阿卡·劳伦缇雅一起抚养。于是,曾经的狼孩慢慢长大,成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在这之后,他们没有像养父那样以放牧为生,而是选择去森林打猎。虽然他们是牧人抚养长大的,但通过其英俊的外貌和挺拔的身姿,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们那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壮、勇敢。除了与野兽搏斗之外,还带领大家一起抗击强盗,或是帮忙调解牧人之间的纠纷。因此,穷人和牧民都非常喜欢他们,他们在当地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聚集到他们身边。

这一天,被赶走的努米特手下的牧人赶走了阿姆略的牛。罗穆路斯兄弟作为归阿姆略管理的羊倌,聚集阿姆略的牧人,杀死了努米特的牧人,找回了丢失的牛。不但如此,他们还“诱拐”了努米特手下一些能干的人,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努米特得到消息,非常愤怒,就派人去袭击罗穆路斯他们,杀死了一些牧人,俘虏了雷莫斯。这时,罗穆路斯正好在外面向神献祭,所以躲过了这场劫难。

牧人们把雷莫斯带到努米特面前,要求努米特严惩雷莫斯。努米特不想得罪阿姆略,因此去阿姆略那儿要求正义。阿姆略自知对不起哥哥,因此让他随意处置雷莫斯。努米特把雷莫斯带到自己家里,被这个年轻人的相貌和气质深深地吸引,不禁问起了他的身世。当雷莫斯说出自己的身世后,努米特立刻就猜到他很可能是自己的外孙,又惊又喜。

罗穆路斯献祭之后,得知雷莫斯被俘虏,立刻召集一批人马,想要救回弟弟。浮士德勒见事态已经恶化到这个地步,就向大家公布了这对兄弟是老国王努米特的外孙的事实。老国王和雷莫斯也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随后,他们兄弟带着自己的人马,合力攻克了阿尔巴隆加城,杀死了篡位的阿姆略,替母亲瑞娅公主报了仇,让外祖父努米特重新登上了王位。

罗穆路斯兄弟俩并没有留在阿尔巴隆加城,而是率领着追随他们的3000名拉丁人来到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东岸的一个气候温暖的地方,准备在那儿建立一座新城市。

可悲的是,共患难容易,共享乐却很难。在建立新城市时,罗穆路斯兄弟俩的关系开始恶化,因为他们是双胞胎,谁来当新王都难以令另一个人臣服,一到达目的地,他们就开始为新城市的选址问题而争吵。罗穆路斯考虑到居住环境的舒适,也为了感谢母狼的哺育之恩,准备在帕拉蒂尼山上建城,但是雷莫斯更希望新城市能够建在更有战略地位也比较容易防守的阿文提诺山上。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因此他们决定借助神的意志来结束这场争论,具体的做法就是他们各自在自己中意的地方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谁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到的鸟的数量多,谁就是独一无二的国王。结果,罗穆路斯看到了12只鹰,而雷莫斯只看到了6只鹰,胜者无疑是罗穆路斯。

这样的“天意”令雷莫斯非常生气,他难以平息内心的怒火,就在罗穆路斯刚刚挖好护城壕沟的那一刻跳到了壕沟的另一边,并且破坏了罗穆路斯的一部分防御工事。这是一个坏征兆,因为它意味着新城的城墙容易被攻破。罗穆路斯气愤不已,一怒之下杀死了自己的胞弟,并对众多围观者说了这么一句话:“谁敢越过我修建的城墙,就是这个下场。”

埋葬了雷莫斯之后,罗穆路斯继续修建城墙,并根据自己的名字给这座新城市取了一个名字——罗马。“永恒之城”罗马,就这么诞生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就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从此,罗马人就把狼和鹰奉为图腾。也正因为如此,直到今天,狼和鹰的图案仍是罗马市随处可见的标志。萨宾事件

刚刚诞生的罗马城,就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国王罗穆路斯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富有智慧,选择了罗马这个适合居住的好地方作为自己和臣民的家园,使得罗马人既不必担心自己“先天不足”,也不必为生计而发愁。

至于外族人,无论是原居于亚平宁半岛中部并逐步向周边扩张的伊特鲁里亚人,还是开始把亚平宁半岛南部作为殖民地的希腊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看中罗马这块位于亚平宁半岛居中位置的宝地。因此,罗马这座刚刚起步的城市才得以慢慢地成长起来。

而当婴儿长大之后,就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成家立业。刚刚成长起来的罗马城这个“年轻小伙子”,自然也必须直面这个问题。先成家后立业,为了繁衍生息,让罗马这个大家族变得人丁兴旺、繁荣昌盛,以国王罗穆路斯为首的壮汉就开始设法寻觅自己心仪的姑娘,甚至为此上演了到外族去抢新娘的闹剧。

为什么这群壮汉要集体抢新娘呢?这件事得从罗马王国建立之初的大致情况说起。在建立罗马城之后,罗穆路斯扩大了城区的范围,接纳了许多外来人口。罗穆路斯来者不拒,无论是难民、逃犯、逃跑的奴隶,还是其他想要开始新生活的自由人,都被他批准为罗马公民。很快,位于罗马王国范围内的7座山丘(奎里尔诺山、维弥纳山、卡比托利欧山、埃斯奎里山、帕拉蒂尼山、西里欧山、阿文提诺山)之中就有3座(卡比托利欧山、帕拉蒂尼山、阿文提诺山)开始升起炊烟。

罗穆路斯挑选出所有适于服兵役的成年人,组建了一个由3000名步兵和300名骑兵组成的“军团”。随后,他从各个门第中挑选了100名最有名望的长者,组建元老院,并称这些人为“贵族”。至于剩下的人,则都被称为市民。罗穆路斯建立了一个由全体罗马人民组成的市民大会,并规定罗马城由国王、元老院和市民大会共同治理。

这就是罗马建国之初的基本形态,它符合罗马当时的国情,是罗马最为自然的选择,也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也可能适用于未来的政体。处于这种政体统治下的时期,就是后人所说的罗马的王政时代。

这样一个新国度,无疑让大家都感到满意,可是随后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在这个由国王罗穆路斯、跟国王一起打天下的拉丁族农民和牧人,以及刚刚加入罗马国籍的新居民组成的新国度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单身汉。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并且安定下来之后,他们都非常渴望娶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人为妻,再生几个长得像自己的小孩,让生活变得更加甜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穆路斯与元老院进行了一番协商,然后派使者到周围的城邦请求通婚,可是都遭到了拒绝甚至嘲讽。这一点也不难理解,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远嫁到一个刚刚起步的“光棍国”去。

考虑到用和平手段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罗穆路斯最终做出了强行把外族女人“迁移”到罗马来的决定,可是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一天,罗马人无意中挖掘出某个神灵的圣坛,罗穆路斯不禁灵机一动,决定以此为由。他对外宣称他们将举行一场盛大的献祭仪式,届时欢迎所有邻族人前来参加。

根据习俗,在祭祀诸神的日子里是禁止一切战斗的,因此罗马周围的许多外族人都放心大胆地赶来参加这一盛典。

献祭仪式开始了,现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是,就在大家毫无防备之时,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罗穆路斯向手下发了一个暗号:他站起来,取下他头上那顶绛红色的斗篷,把它折叠起来,抖开,再重新戴在头上。随后,罗马的壮汉们就呼喊着行动起来,抢走了在场几乎所有的未婚女子,但是允许男人逃走。

那些被抢了亲人的外族人怎肯善罢甘休?他们推举既有权势又有威望的萨宾王国国王塔提乌斯为首领,向罗穆路斯问罪。塔提乌斯考虑到被抢走的女人之中萨宾人最多,因此没有轻易攻城,而是要求罗马人归还被抢的女人并为此道歉。罗穆路斯当然不愿意,他请求塔提乌斯准许罗马人与萨宾人通婚。为了向对方表明他诚恳的态度和坚决的立场,他率先举行了婚礼,摆脱了“光棍”的身份。

塔提乌斯见此情景,决定诉诸武力。不过,凯尼纳、安特穆奈和克鲁斯图摩里乌姆3个部族嫌萨宾军行动太慢,自行联合起来向罗马开战了。其中,凯尼纳人最急躁、最愤怒,他们不等安特穆奈人和克鲁斯图摩里乌姆人做好准备,就擅自攻入罗马人的领地,劫掠财物、破坏房屋。罗穆路斯率军迎战,很快就把他们打得落荒而逃,随后占领了凯尼纳城。接着,安特穆奈城和克鲁斯图摩里乌姆城也成了罗马人的地盘。不过,罗马军并没有伤害城里的百姓,而是将所有愿意移居罗马的人都接纳为罗马公民,对他们一视同仁。

塔提乌斯不甘心,经过一番筹备,于次年大举进攻罗马城,战争规模空前。由于罗马有7座易守难攻的山丘,位于罗马城附近的卡比托利欧山上的堡垒更是难以攻克,因此塔提乌斯只好撤军。随后,塔提乌斯又发动了二次进攻,但还是没能取胜。

据说,在某次战争中,卡比托利欧山守将之女塔尔皮雅被萨宾军护臂上的金饰打动,就跟萨宾军达成秘密协议,表示她愿意为萨宾军打开城门,只要他们肯把所有的首饰都给她,萨宾军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一天夜里,当塔尔皮雅把堡垒的一扇门打开之后,萨宾军就一一把他们的护臂丢到了塔尔皮雅脚下,结果砸死了她。

双方的战争持续3年之后,终于出现了转机。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就在双方打得难分难解时,被罗马人抢走的萨宾女人突然闯进战场,要求所有人都停止战斗,因为她们不愿意坐视自己的亲人互相残杀。萨宾军看着已经阔别3年的亲人,又看了看她们怀里抱着的婴孩,顿时呆住了。

原来,经过3年的征战,当初那些被抢的姑娘如今都已经在罗马生儿育女。萨宾军不愿意相信这一点,却改变不了现实。这让他们愤愤难平,但是他们并不打算让自己的女儿或姐妹守寡,更不愿意让她们的孩子成为孤儿,因此他们只好收起武器。

接着,萨宾人和罗马人坐在一起,达成了如下和平协议:第一,虽然罗马人抢新娘的做法很野蛮,但是他们并没有逼迫她们为奴为仆,而是把她们当妻子,并且给了她们充分的尊重,因此那些被抢来的女人大多愿意继续与现在的男人一起生活;第二,萨宾王国与罗马王国合并,萨宾人放弃自己的领地,迁移到罗马,居住在新开发的七丘之一奎里尔诺山上,享有与罗马人完全相同的市民权利,国王塔提乌斯与罗穆路斯共同治理合并后的罗马王国。

通过这次合并,罗穆路斯不但解决了战争之后人口减少的问题,还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对罗穆路斯来说,当初的抢新娘之举也许只是为了让罗马人能够繁衍生息,但是其后同化萨宾人的做法,对整个罗马来说意义重大,不但增加了罗马的人口,还扩大了罗马的疆域,增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

罗穆路斯在位期间,罗马正是在与周围城邦的不断战争和同化被征服者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起来的。与萨宾王国合并5年之后,塔提乌斯去世,罗穆路斯成为罗马王国唯一的国王,他征服了周边伊特拉斯坎人的许多城市,在拉提姆、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和阿布鲁佐也获得了很多地盘。虽然他偶尔会在一次战役中被击败,但是他从未失去过一场战争。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罗穆路斯也没有疏于内政管理。他引入了禁止通奸和杀人的法律;将罗马人分为拉丁人、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这3个部落,并为每个部落设置了一位维护部落的民政、宗教和军事利益的保民官……对于他做出的各项判决,几乎没有人提出质疑。

到了晚年,罗穆路斯逐渐疏离了元老们,把他征服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士兵,因此那些自以为比平民高贵的元老越来越憎恨他,但是又不敢公开反对他或是流露出丝毫对他的不满。而有一天当罗穆路斯在练兵场阅兵,突然飞沙走石,接着他就失踪了,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时,罗马人民激动地指控是元老们暗中谋害了他。

这是公元前715年的事,据说当时有一位与罗穆路斯交情不错的贵族说他曾经亲眼看到罗穆路斯并没有死,而是升入天堂,做了罗马人的吉祥之神。罗马人民听了他的话,这才渐渐恢复平静。这也许就是神话传说的功劳,也是罗马人民对执政者能够勤政爱民的美好希冀的体现。一代明君:努玛·庞皮留斯

如果一个人能被放在适当的位置,那么他不仅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还有利于其他人的进步。王政时代的第二位国王努玛·庞皮留斯的继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努玛是萨宾显贵庞蓬的小儿子,生于罗穆路斯创建罗马城的那一天。他虽然出身豪门,但并没有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过着奢侈的生活,而是喜欢钻研学问,注重修养身心,摒弃了被蛮族奉为“最高荣誉”的暴力掠夺行为。

由于不断思考,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长白头发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指摘的仲裁者和顾问。也正因如此,当初萨宾国王塔提乌斯才会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塔提娅许配给他。把塔提娅公主娶进家门之后,努玛依然过着平民生活。13年之后,塔提娅公主去世,努玛干脆隐居到了乡间。

在罗穆路斯神秘失踪之后,刚刚强盛起来的罗马城就出现了内讧。为了决定由谁接替罗穆路斯成为新国王,贵族们闹得不可开交。虽然罗穆路斯有儿子,但是没有一个罗马人想过请罗穆路斯的儿子来继承王位,因为罗马国王是全体罗马人的代表,他必须能够率领所有罗马人不断前进,而罗穆路斯的儿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在彼此妥协下,元老院的贵族们开始轮流执政。这么一来,罗马王国就掌握在了贵族手中,而没有人来维护平民的权利,因此平民提出了反对意见。罗马人和萨宾人这两大部落达成了一项协议:各自从对方的阵营里选出一位会善待双方的人,再从这两个人之中选出一位来担任国王。最后,元老们一致同意推举努玛为新国王。努玛这位从未贪恋过权力的人,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新国王。

选新国王的过程很艰辛,请新国王上任也不容易。当元老院派去的使者来到努玛的隐居之处,请他去罗马城即位时,这位年近40岁的中年人立刻就回绝了。长老们一次又一次地劝他答应下来,他都以自己年龄偏高为由婉拒。

不过,经不住父亲庞蓬的劝说,也为了避免罗马陷入内战,努玛最终还是跟着长老的使者来到了罗马城。即位之后,努玛考虑到罗马城是由一批剽悍的好战之徒建立的,决定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把逞强好胜的罗马人变成既温和又有礼貌的人。

努玛认为,虽然罗马已经通过多年的战争逐步壮大起来,但是如果不好好整顿,则很容易从内部瓦解。要让全体罗马人民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变,显然不容易,但是只要有人耐心教导,即便是无知的顽童也会有所改变,努玛就是这样一位耐心的教导者。

在他的亲自指导和督促下,罗马人有了很大的改变。努玛举行了献祭仪式,提倡市民学习舞蹈,还举办了一些有助于人们修养身心的娱乐活动,这些举措既赢得了民心,也渐渐地驯服了他们原本凶狠好斗的习性。

摒弃剽悍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除了掠夺之外的谋生之道。既然是国王让人们变温和的,那么他貌似也有义务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而努玛在这一点上无疑也是个有担当的领导者,他致力于振兴农业和畜牧业,让罗马人能够自给自足。为了把政务落到实处,他不但设立了监督和巡察人员,还亲自到各地视察,根据农作物和牲畜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百姓和官员的德行,然后给予相应的奖惩。

在手工业方面,努玛进行了职业分工,让每个罗马人都归属于有独立保护神的团体。一时之间,罗马出现了木工公会、铁匠公会、染匠公会、陶工公会等各种团体。这么一来,不但能够让罗马人对自己的职业充满自豪感,还可以防止拉丁人、萨宾人、伊特拉斯坎人以及来自其他民族的新居民之间的部族对立。因为,同一个团体里的成员,难免要相互接触和交流,而随着交流的增加,他们渐渐地消除了原来的部族异同感,可以和谐相处了。

解决生计和民族融合问题之后,为了让日常生活变得有序,努玛进行了历法改革。在首任国王罗穆路斯当政时期,罗马人因为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转情况一无所知,在月份的安排上是非常不合理的,有的月份不足20天,有的却长达35天,每年的总天数也是不固定的。努玛在观察了月亮的盈亏之后,规定一年的总天数为355天,把一年平分成12个月,剩余的天数每隔20年调整一次。

努玛制定的历法,虽然存在很大的漏洞,但是相比以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因而延续了600多年,规范了人们的作息习惯,也加强了人们的时间意识,让人们为自己的年龄随着流逝的岁月增长而警醒。

可能是担心全年劳作会累坏民众,努玛又规定了集市日和祭祀日(实际上也就是休息日)。每个月的第九天和第十五天为集市日,在这两天里,罗马人不必去田间劳作,可以拿着各自的作物去赶集,顺便休息一下。到了祭祀日,所有公务一律停止,大家都可以祭祀诸神。据说,当时的罗马一年的节假日多达45个。这样看来,这个国王还真是像父母疼爱孩子一样关心自己的人民呢!

在努玛的所有功绩中,最值得郑重说明的就是有关宗教的改革了。罗马是一个多神国家,人们信奉的神多得不计其数,甚至连死去的国王也被视为神,而且人们坚信这些神会保佑自己。不但如此,他们还积极地引进其他民族的神,也许是因为罗马人善于包容,或是因为他们认为保护神越多自己得到的照顾也越多吧!对罗马人来说,宗教并不是人的精神的主导,只是一种精神寄托。

为了向人们强调尊重诸神的重要性,让人人都有精神寄托,努玛把本土的和从其他民族引进的神分了等级,但是没有规定哪些是罗马之神。他还设立了专门为诸神服务的神官组织,最高神官由最高神祇官担任,其下设有5~10位神祇官、6位贞女祭司,以及十多位主要根据鸟的飞翔情况和啄食方式来占卜吉凶的祭司。

正因为努玛非常勤勉,而且总是替百姓着想,所以他才从一个既没有支持势力又不具备血统优势的萨宾人成为一个令民众信服的好国王。他提出的建议,不但市民大会无条件地采纳,元老院也都一致通过。在他统治罗马的42年里,罗马连一次战争都没有发生过。可见,权力并不是单纯依靠武力来行使的。

对罗马人来说,努玛不仅是他们的国王,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当他去世时,人们都认为他是被众神邀请到另一个世界去做善事了。扩张之路:攻克阿尔巴隆加城

一般来说,上一任国王的治国方略也会被继任者效仿。虽然努玛没有继承罗穆路斯的尚武精神,但这种精神“隔代遗传”给了拉丁人托里斯·奥斯蒂吕斯,他对战争的热情比罗穆路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努玛的改革和整顿,罗马的内部越来越充实,有了拓展疆域的基础,因此在公元前673年继承皇位之后,托里斯就立刻带领罗马人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托里斯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被认为是拉丁民族发源地、也是罗马人的祖先所在地的阿尔巴隆加城。当时,两国边境一带的居民之间经常会发生争端,有一次,由于阿尔巴隆加城的居民掠夺了罗马人的财物,而阿尔巴隆加方面又拒绝赔偿,于是一直苦于师出无名的托里斯就以此为由,向阿尔巴隆加国王下了挑战书。

不过,在正式与阿尔巴隆加国交手之后,托里斯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因为与拥有长达500多年历史的阿尔巴隆加相比,只有80年历史的罗马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弱小、冒失。

在意识到自己难以打败对手之后,托里斯就建议双方停止斗争,用决斗的方式来决定胜负,理由是这样不但不会让附近强大的伊特鲁里亚王国坐收渔利,也能让两国人民免受战乱之苦。阿尔巴隆加国王考虑了一番,表示赞同。双方约定,决斗的失败方必须无条件地接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