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并购实务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0:28:32

点击下载

作者:周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房地产企业并购实务手册

房地产企业并购实务手册试读:

前言

以2016年9月30日为标志,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调控开始了,此次调控是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历经了“黄金十五年”发展期,正步入尚不确定的全行业“转型升级”时期实施的,这对行业、市场及市场各方参与者来说,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尽管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有众多的不确定性,但至少有三方面是可以确定的。

首先,我们仍十分看好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一是作为基础产业“衣食住行”中的“住”,房地产所涵盖的住宅及配套空间的质与量的需求将长期增长,而且“衣食行”所涉及行业的潜在增长会直接带动对商业物业的需求增长;二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尚在进行之中,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相比,质与量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化所伴生的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三是除了增量市场(即新开发的商品房巿场),存量市场(即城市中的老旧房市场)也随着建筑年代的推移出现了更新升级的要求,同时,无论增量还是存量,两者运营和服务的需求空间都是巨大的。

其次,从本质上说,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输出企业文化。“黄金十五年”之后,房地产行业已经历了从“造房子”到“造小区”、从“做物业”到“做服务、做生活”的转变,下一步将进入“做文化”的时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包括居住硬件条件的改善,购房者将更加关注住房对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移动互联又进一步加速了社群,特别是社群文化的崛起。房地产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文化与社群文化的高度关联度,甚至可以说,房地产企业原本就是社群文化的策划者、打造者和引导者。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将演变为房地产企业自身价值观优劣的竞争和企业价值观在产品中如何贯彻的竞争,这也将是房地产企业将企业文化通过品牌战略、产品线建设和VI体系建设植入到社区和社群文化之中的实力较量,那些流淌着优秀时代文化血脉和基因的房地产企业将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并最终胜出。换言之,优秀的企业在严厉的调控期不仅将得以生存,更将发展壮大。

最后,面对调控,毫无准备的房地产企业是不合格的,在经历了历次调控的国内市场,要想生存下去,首先要学会如何利用调控周期。调控期是拿地、实施并购、彻底打败竞争者的好时机,对于地产人来说,也是脱颖而出的好时机。当然,想要把握好时机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储备和资源,这包括知识体系、团队和实践经验,还有因多年实践具备的视野和对机会的把握。

关于并购,有以下几点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去反复玩味和体会。(1)并购是交易的一种。与所有行业或生意一样,由买卖双方在某个交易时点,针对交易对象达成交易条件和价格,各自赚取差价和利益,从这一方面讲,并购不神秘,其实很简单。(2)并购是各类细分专业行为的集合交易。以房地产并购来说,任何一个并购业务,不仅涉及对宏观经济、城市发展的把握,也涉及对地段、业态、客群、竞争者、经营者的审慎分析;不仅要做好定位、设计、建造、运营等方案,也要做好项目开发层面的测算、股权投资层面的测算、投融资层面的风险评估测算乃至资产管理层面的价值评估测算;不仅要做好收购环节的并购方案,又要做好收购后市场层面的经营方案,也要做好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的预案,还要有并购后企业文化整合的充分准备。以上几个层面,缺一不可,而且越往后越重要,对并购成功与否的影响越大。(3)并购的本质是合作。表面上看,并购是买方进入和卖方退出的行为,但其本质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方式。要么双方通过并购交易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交易双方快速便捷地获取了资源;要么使双方实现了资源组合,可以打造更高级的产品和服务;要么使交易一方腾出空间去做更擅长、效益更高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一直以来的本质——社会化生产与专业分工,也是古典经济学鼻祖昭示给我们的绝对利益学说和相对利益学说的价值所在,更与当今移动互联时代流行的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理论和思想殊途同归!

近年来,与其他行业相比,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并购还不是很多,具备专业并购部门或团队的企业少之又少。在此,我想把过去六年间本人操盘的房地产并购案例整理出来,其中既有对房地产企业的并购,也有对房地产项目的并购。为了能够照顾更多刚刚步入房地产并购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本书还是要从一般性的并购谈起,同时把上市公司并购作为特例提出,最后回到房地产企业的并购业务。本书还附录了一些操作实务和制度规定,供读者参考。

受时间、精力和水平所限,书中定会存在错误和遗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也容我之后完善。周济2016年12月8日于京沪高铁上第一部分 企业战略性并购

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并购不仅能让强势企业扩充实力,也能让濒危企业重焕生机,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企业并购的操作概要、财务研究以及操作方式,总结规避并购风险的有效方法,为现代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第1章 企业并购综述

近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速趋缓,国际金融危机也使我国经济市场产生了负面的波动。我国经济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尚未解决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为在动荡中求发展,企业纷纷进行并购与重组,而这也使得我国各行业格局发生变化,重新洗牌。1.1 企业并购的意义

企业并购源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作用强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乃至飞跃。在我国,企业并购初现规模,已经快速被广大企业决策者所认识、利用。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企业并购可实现其版图的快速扩张,边缘企业也通过被并购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所以说,企业并购是经济兴盛的助推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1.企业并购的起因

竞争优势、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对企业并购的起因有不同的阐释,下面简要说明。(1)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出发点是获取竞争优势,原因有二:①并购的动机源于竞争压力,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竞争者,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②企业并购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购方选择进行并购的目标企业,本质上是选择目标企业所具有的特定优势,从而让并购方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2)规模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规模经济的现实意义: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的经济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用方面论证行业规模经济,认为同行业的众多生产者应将竞争费用与效用作为重点考虑因素。企业并购能够让企业获得其发展扩张所需的资产与产权,实行一体化经营也有助于企业获得规模效益。(3)交易成本理论。

在一定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可能会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此时市场被企业所取代。但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组织费用增加,企业边际组织费用增加额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额是企业考虑并购的前提条件。在资产专用性的条件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入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该中间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从而使原本为交易对象的企业转入到企业内部,大大降低企业的组织费用。在职能与决策分离的企业中,多部门组织管理着多个不相关的经营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经营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多个部门的组织者可以看作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并可以通过协调管理,将战略决策统一化,对高盈利部分进行大量的资本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财务理论及其实践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并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影响作出了一系列盈亏财务分析,从而为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手段。(4)价值低估理论。

发生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其主要原因有三:①其经济管理能力未发挥出应有的潜力;②并购企业持有外部市场中所没有的目标企业的真实内部信息,并认为并购目标企业可以取得收益;③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间存在较大差异,若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低于该企业重置成本,则被并购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价值低估理论认为,在技术水平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并购活动会趋于频繁。(5)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订立契约的成本和所有者对代理人实施监督与控制的成本两部分。企业并购通过公平收购与代理权争夺,使公司的现任管理者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从而在兼并机制的接管威胁下降低了代理成本。

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关系与小规模生产的高昂成本费用,迫使企业向规模化与集体化转型。资源整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企业并购恰恰是“整合资源”理念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企业要想拥有长足的发展就要考虑宏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走优化资源配置和集约经济的道路。这一选择是企业适应新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的必然之举。2.并购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并购能为企业开辟出一条集约整合的资源优化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并购的意义可以归纳如下。(1)提高经营效率。

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将本来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生产要素集中到一个企业中。此种方式让高效的企业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场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追求的效率来源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规模经济效益。

●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并购是对企业资产补充与调整的有效手段,能够让企业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达到最佳的经济规模;并购可以压缩生产资源与生产时间,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单一化与规模化生产;一些专业化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并购生产得到妥善解决并使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配合,减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

并购可以精简企业结构、提高企业产量,从而节省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并购让企业用同一个销售网为消费者提供专业、便捷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降低了单位产品的销售费用;并购能让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研究、设计、开发以及工艺的创新上,迅速推出新品,采用新技术;并购可以让企业凭借良好的信誉,快速进入资本市场,同时以较低的利息取得贷款;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化解风险,及时应对市场波动与突发情况。

②降低交易费用。

●获得关键要素。

当今商业社会,技术越来越象征着生产力,争夺先进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为了获得自身缺乏的关键要素(如关键设备、知识产权管理经验以及管理人才等),往往需要进行谈判合作或者谋求并购。而企业想通过谈判取得先进技术时,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的谈判费与监督成本的浪费,或者由于其他竞争企业的加入,谈判失败,无法取得关键要素。但并购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不但可以保证关键要素万无一失地获得,也达到了节省交易费用的目的。

●维护企业商誉。

当企业的商标为他人所用时,若使用者为谋取非法利益,降低产品质量或生产质量不达标的残次产品,则会对企业的商誉造成很大影响。为解决此问题,企业需要付出很大的监督成本,但若企业采取了并购的方式,则可以将商标使用者转变为其内部成员,避免降低质量带来的损失。(2)实施战略规划。

实施规划战略是企业进行并购的第二大意义。通过战略规划,企业可以取得争夺市场权利的有效武器,并降低其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快速实现企业版图的扩张。

①争夺市场权利。

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自身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垄断能力,获得超额利润;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可以将生产的不同阶段集中在一家大企业内,在节省原材料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输的费用,从而降低了成本,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逐渐形成垄断。

②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

当企业通过投资新建的方式进入一个新的生产领域时,行业的进入壁垒会成为其进入过程中的阻碍。当企业采用并购的方式进入新领域时,会大大降低进入壁垒,而且由于没有新增生产能力,引起价格战或报复的可能性也会被降至最小。因此,并购成为了大多企业开辟新领域的首选途径。(3)实现产业整合。

企业间的合并吸收不但可以帮助经营良好的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增强企业实力,更可以救活一批经营不善的企业,帮助其重振业绩,东山再起。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视角出发,如果可以准确得当地指挥企业并购的宏观浪潮,就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从而为我国产业结构与企业框架的合理化调整作出贡献。(4)获取投资收益。

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对某公司股票价值的判断会引起该公司股票价值的波动,若股票波动价值大幅偏离股票的实际价值,则会给并购投资者可乘之机。这种投机性并购收益有以下两种来源。

①从市盈率变动中获利。

一般来说,大企业的资产较为雄厚,可靠性高,所以其市盈率较高,反之,小企业及亏损企业往往市盈率较低。而当小企业被大企业收购时,股市会将并购企业的市盈率作为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使目标企业的市盈率上涨,股票增值,从而帮助投资者从中获利。此外,并购企业已低价并购目标企业后,可以通过加强运营管理的方式,在增加生产经营性盈利的同时,改变投资,重塑形象,通过无形资产增值获得利润。

②目标企业具有较多的流动资金或利润。

并购完成后,并购目标企业所付出的代价可以被目标企业的资金抵补,即用目标企业的资金完成收购并从中盈利的方式,属于投机并购方式。

企业并购无论是对于并购企业还是目标企业而言,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企业并购让并购企业在增强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帮助目标企业重振业绩,开辟新的出路。此外,企业并购能够成为经济的牵引力,促进市场的繁荣。1.2 企业并购的概念和分类

企业并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并购的价值意义研究中,并购的内涵、动因、手段、类型以及效应等因素都与并购的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企业并购并不仅仅指代企业间的收购活动,其内涵广泛、类型多样,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认知。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内涵与涉及面广泛,并不单单指代简单意义上的收购活动。企业并购(Mergers & Acquisitions,简称M&A)是企业兼并、收购与合并行为的总称。除此之外,并购还包括混合公司、控股收购、溢价收购、接管等形式。企业并购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家企业通过股权交易获得另外一家企业的产权,及以控制该家企业为目的的企业重组行为。通常,买家企业被称为并购企业或者收购企业,而卖家企业被称为目标企业。(1)兼并。

①兼并的概念。

兼并的概念可以参考《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指出:“兼并是指一个企业以承担债务、购买、股份化或者控股等形式有偿接手其他企业的产权,从而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虽保留法人资格但变更投资主体的一种产权重组手段。”《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兼并是两家或者更多家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且通常由一家更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一家或者更多家的企业。”

兼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兼并是指一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从而代替其他企业获得法人地位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权与控制权的行为。狭义上的兼并是一种吸收合并行为,而在广义上,企业通过兼并完成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和控制权,但目标企业的法人资格并不一定会丧失。广义的兼并包括狭义的兼并与收购。

②兼并的形式。

横向兼并、纵向兼并与扩大市场兼并是兼并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横向兼并的并购企业是与目标企业为在同一市场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而扩大市场兼并的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则是为在不同市场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纵向兼并的目标企业一般为并购企业的上游生产者或下游消费者。兼并可以帮助并购企业减少竞争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赋税支出或丰富其产品与市场的多样性。

③兼并的公式。

兼并的公式化表达可以总结为“A+B=A′”,A企业兼并B企业后,B企业成为A企业的一部分,一般也会丧失其法人地位,而A企业保留原名称与法人地位,但也发生了质变。企业兼并是企业变更和终止的方式之一,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2)收购。

①收购的概念。《现代经济词典》对收购的定义为:“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通常透过购买其普通股票能够起到支配作用的部分来实现。”即在收购行为中,可以通过现金、债权、股票以及其他有价证券进行交易,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目标企业的产权与控制权。

②收购的形式。

收购的形式多样,溢价并购、接管、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是其主要手段。

溢价并购也称标价并购或收购股权,是在股票市场中,一家企业向另一家企业提出按某一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其股票的建议,从而使提议公司能够达到控制另一公司目的的行为。

股权收购是收购的一种方式。若收购双方能够达成友好协议,则会形成善意收购;反之,则会成为敌意收购。敌意收购中的目标企业会强烈抵制或反抗收购行为,使收购的成本、难度与失败率大大增加。

接管同样是收购的一种形式。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相比较,具有更加雄厚的实力的含义。而当目标企业实力更强时,会形成反向收购。

管理层收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企业现有管理人员通过购买企业现有股东的股票来获得企业所有权的行为;二是指企业股东通过转让股票的方式引进优秀职业经理人的行为。管理层收购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起到整顿与改进作用。

杠杆收购是指用较少的自有资金和较多的借贷基金进行企业收购活动的行为。该收购方式可以用目标企业的收入(包括营业利润和再次拍卖目标企业的资产所得)支付因收购行为触发的高额负债,从而用最少的资金取得最高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杠杆收购属于一种投机收购,虽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③收购的公式。

收购的公式可以记作“A+B=A+B′”,即A企业收购B企业后,B企业成为A企业的控制企业,其所有人发生转移但法人所属并未发生改变。(3)合并。

①合并的概念。

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平等地互相合并成为一家新的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其中一家企业存续,其余的企业归于消灭;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参与合并的所有企业全部消灭,形成一家新的企业。

②合并的形式特点。

企业合并有三大特点:第一,并后存续或者新设企业的产权人或股东仍为合并后消灭的企业的产权人或股东;第二,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企业需要继承因合并而消灭的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第三,企业合并不需要进行资产、债务等的清算。

③合并的公式。

吸收合并的公式可记作为“A+B+C+…=A(或B或C…)”,新设合并用公式表示为“A+B+C+…=新的企业”。合并完成后,消灭的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再保留,在存续企业或新的企业中会成立新的法人实体。2.并购的基本分类

企业并购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且分类依据多种多样。其具体分类依据与具体划分如下。(1)按并购方行业划分。

企业并购按照并购双方的行业关系可被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与混合并购三种类型。

①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也称水平并购,此种并购方式下的并购双方处于相同行业或横向相关行业,生产经营着相同或者相关的产品。横向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并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垄断力。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股权的行为就属于横向并购。

②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也称垂直并购,其并购的企业双方为生产销售产业链中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企业。纵向并购是一种具有现实和潜在顾客关系的企业并购,并购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比如汽车制造公司与轮胎生产公司之间的并购。

③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也称混合型并购,是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或现在客户、供应商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的目的是通过实现多元化经营来降低风险并增加利润,例如轿车厂与卡车厂之间的并购。(2)按目标企业态度划分。

按照并购是否取得目标企业的同意与合作意向,可以将企业并购划分为善意并购与恶意并购。

①善意并购。

善意并购也称友好并购,指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行为之前事先与目标企业协商,征得其同意并达成谈判条件后进行的并购行为。善意并购可以通过公开投票、磋商与标购等方式进行,这有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并避免因目标企业抗拒带来额外支出。

②恶意并购。

恶意并购也称敌意并购,是一种并购企业明知目标企业反对其并购活动或管理层人员未清楚其并购意图时,突然直接向目标企业股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强行并购目标企业的行为。被恶意并购的目标企业的股份一般较为自由松散,流动性极大。(3)按并购活动直接与否划分。

按照并购双方是否直接进行并购活动,可将并购活动分为直接并购与间接并购。

①直接并购。

直接并购又称协议收购,由并购企业直接对目标企业提出并购要求,并通过磋商确定并购的各项条件后,根据协议完成并购的行为。直接并购又可分为前向并购与反向并购两类,前者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被并购企业所取代,后者卖方仍然存续,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

②间接并购。

间接并购又称要约收购,指并购企业不再通过向目标企业提出要求并与其签署协议的方式进行并购,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以高于目标企业股票市价的价格收购目标企业的股票,以此来实现收购目的的行为。间接并购不涉及国内政府审批,也无须目标企业的其他股东同意,较为方便快捷,但不适合对纯内资企业进行并购。(4)按目标企业法律状态划分。

按照并购行为完成后,目标企业的法律状态,可将并购分为新设型并购、吸收型并购和控股型并购。

①新设型并购。

新设型并购是并购双方或并购多方在并购行为完成后均被消灭,再另行成立一个新的法人企业的并购行为。新设型并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新设企业购买部分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份或资产,使其丧失股东资格后,将剩余股东吸收为新设企业的股东,进而成立新企业;二是由新设企业发行新股,并将参与合并的企业股份转化为新设企业的股份,使之成为新股东,成立新企业。

②吸收型并购。

吸收型并购指目标企业解散而为并购企业所吸收的并购行为。在吸收并购过程中,被吸收方解散,其原法人资格也被取消,而作为吸收方的并购企业的法人资格存续。

③控股型并购。

控股型并购指并购双方均保有其法人资格且均不解散,但目标企业被并购企业所控股的并购行为。控股并购分有三种形式:一是基于“1+1>2”的前提的全资收购;二是以收购方缺乏现金流且目标企业又能部分补充利润为前提的股权置换;三是被购方价值评估存在异议,但收购企业现金不足条件下的现金加股权并购。

除去以上几种常见分类之外,企业并购还可按照并购企业出资方式,分为现金购买资产式并购、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和股票互换式并购;按照并购企业是否负有并购目标企业股权的强制性义务,分为强制并购与自由并购;按照并购企业是否利用自身资金,分为杠杆并购与非杠杆并购。但企业并购的分类虽然繁多却极易被梳理,大多是按照经营双方的产品关系或市场关系以及并购动因进行分类。掌握并购的分类规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并购,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规避恶意并购,保障自身利益。1.3 企业并购的第五次浪潮

企业并购是企业成长发展与壮大的绝佳手段。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张版图,减少竞争对手,甚至垄断某个市场的资源。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共发生过五次轰轰烈烈的并购浪潮。前四次浪潮分别发生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相交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与石油危机后的七八十年代。这四次并购巨浪掀翻了企业格局的巨轮,让各个行业重新洗牌。最近的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欧盟国家与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掀起了全球历史上交易额与规模最大的第五次并购高潮。1.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背景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背景环境可以从经济背景与技术背景两个层面分析,经济转好与新科技爆炸是掀起第五次并购浪潮不可或缺的条件。(1)经济背景。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自由化进程加快,无国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加快企业并购步伐的关键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大大提高,统一的国际市场逐渐形成,全球经济明显转好,实现了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通胀与赤字水平。市场的全球化、一体化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掀起了一场跨国并购的浪潮,世界经济走向融合,各个国家与地区的贸易、金融、生产与投资跨越了地理的界限,成为相互依存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企业并购成为必行之举。(2)技术背景。

新科技革命是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第二大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场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新科技革命。从此,互联网技术、IT技术与生物科技技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此次革命不但推动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也让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重新调整,让企业格局重新排位。2.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特征

将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与前四次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有别于之前四次的独特特征,具体如下。(1)强强联姻。

第五次并购浪潮中的企业多为规模巨大的企业,并购交易金额十分惊人。以美国为例,在第一次浪潮中很少出现交易金额达1亿美元的并购,后三次浪潮中开始出现上升趋势,1980年出现94起,1988年突破360起,达到历史新高。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交易金额达1亿美元的并购平均每年都有300余起之多,且企业并购额年年攀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2000年的并购金额达到了35000亿美元。(2)并购行业集中。

第五次并购涉及的行业较为集中,银行业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并购行业。在此次并购热浪中,航空、钢铁、汽车、电信、金融、证券、期货以及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并购活动大多属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间的横向并购,这些行业在同类产品与技术的资源整合方面下功夫,以此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构建自身强大的生产网络。比如,美国贝尔大西洋公司与通用电话公司合并,美国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合并。(3)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第三大特征。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跨国并购成为时代的大势所趋。比如,2000年4月,巴黎、阿姆斯特丹与布鲁塞尔三家证券交易所结成联盟;2005年5月,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新的国际交易所。跨国并购是此次并购的核心,其涉及国家多、数量大、个案多,可谓此次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4)技术含量高。

第五次并购浪潮的重点是高新技术的合作交流。比如,1998年1月,康柏公司以96亿美元并购了老牌计算机巨头和拥有着极大技术优势的技术服务队伍——DEC公司,成为当时世界计算机行业中最大的并购案例。此次并购让康柏公司的世界计算机排位从第五名一举上升为仅次于IBM的第二名,成功扩张了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将以跨国并购为核心,以高科技技术取长补短,并兼具规模巨大、金额惊人的显著特征。3.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起因

分析第五次并购浪潮的起因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入手。(1)宏观因素。

①经济的增长与全球化。

经济增长对企业并购的进行起到绝对性的带动作用。世界性的企业并购大多出现在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企业并购的必要条件与先决基础;经济的全球化同样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全球化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让跨国家、跨地区的企业进行顺畅贸易、互通有无的同时也进行着资源与市场的竞争,进而推动了企业并购浪潮的发生。

②技术革命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五次世界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次大规模企业并购的兴起与升级都与科学技术的爆炸发展有关。科学技术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市场中企业的优胜劣汰与产业结构的整合重组。在第五次企业并购的热浪中,以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所有产业与全人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并购浪潮的出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③政府政策的调整。

政府政策的取向与调整是企业并购浪潮出现的第三大动因。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自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受国界限制,面对突然涌来的外国竞争对手,所有的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同国家企业间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各个国家为了增强自身的资产实力与金融实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开始默许甚至支持本国跨国企业的战略性并购行动。如此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并购得以自由发展。

④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波动是跨国企业实施并购的重要条件。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为跨国企业实施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金融市场的波动又为跨国企业实施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金融市场对企业并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2)微观因素。

①争夺资源,降低成本。

争夺特定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形成生产经营上的垄断优势,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盈利是企业进行战略性并购的主要动因。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外投资,以此获得先进技术与优质人才,进而形成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扩充自身实力,甚至形成垄断,最终取得整个行业的支配权与影响力。

②实现产品多元化,开拓市场。

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加快世界产品多元化的进程,而产品的多元化不但可以让企业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降低自身经营风险,也可以让企业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让企业在稳固原有市场的同时,有精力去占领有潜力的新市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规模优势与垄断优势。

③经理人扩张动机。

经理人扩张动机是引发企业并购浪潮的又一大动因。在企业内部,经理人员与股东的目标截然不同,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则更倾向于并购活动。因为并购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经营上的安全,也可以使经理人的地位、收入、权利与社会名誉得到提高,所以广大经理人愿意花费精力与时间进行企业并购活动,这进而促成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兴起。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政府政策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倾向等多方面动因共同促成了第五次企业并购的浪潮,其兴起、发展与成长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下的大势所趋。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推动这个世界的经济向前发展,为各个国家与地区综合实力与综合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贡献。4.第五次并购浪潮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第五次企业并购的浪潮迎面而至,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大竞争优势的直接投资手段之一。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并购浪潮相比,呈现出更多新的特征、新的内容与新的方式,因此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积极影响如下。(1)加快生产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既是跨国并购产生的原因,又是跨国并购发展的结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第五次并购浪潮平息之后,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国外生产率大大提高,企业国外生产占全部生产比重的1/3以上,国外销售量占比全部销售量的40%以上。所以说,跨国并购大大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2)提高资源配置率。

跨国并购的实施可以加大企业生产区位与产品销售试产的选择范围,让企业更加便利地获得比较利益;跨国让世界范围内的资金、人才、技术与资源自由流动,更易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与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模型,大大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加快了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3)促进全球范围的技术创新。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在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国企业并购多为大型或者超大型企业的“强强联盟”,既可以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与先进的技术知识产权,又可以降低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投资风险,同时让全球化经营促进全球范围内技术的进步与创新。(4)促进国际贸易与资金流动。

跨国并购通过让国际范围内的企业更好的进行国际化分工与国际化生产销售,加快了国际贸易的流动速度;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形成了生产销售与金融投资一体化的新格局,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5)促进国际竞争。

跨国并购使规模扩张与市场份额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大规模与超大规模企业间的并购不但不会降低竞争的激烈度,反而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基础上持续进行。超大规模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无情,失败者只有淘汰出局这一种结局。不断升级的并购活动将更多国家卷入其中,并随着企业完成并购后实力的增强,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经济水平进步与科技创新条件下的大势所趋,而其发展与成长又进一步促进其发生要因的扩大。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涉及企业最多以及影响最为深远的规模并购,也让世界经济水平上升到了新的高度。1.4 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趋势

企业的并购重组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对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不难发现世界范围内企业并购行为的大规模兴起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是世界经济市场破界开放与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全球并购浪潮虽兴起于以美国、欧盟国家与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却凭借其迅速的发展蔓延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卷入其中。我们对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重组发展趋势的总结与建议如下。1.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空间巨大

近年来,企业的并购重组开始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崭露头角,它们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交易金额占该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仅高于该比重为1.5%的德国,与该比重为4.1%的美国、该比重为2.8%的法国、该比重为2.5%的英国以及该比重为2.4%的日本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即使剔除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因素,我国资本市场内企业并购重组仍具有30%以上的增长空间。

经济证券化率连年走高与资本市场不断进步是我国经济格局最近几年的整体趋势。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持续增长与规模化将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并购重组作为调整行业结构与推动经济进步的主要平台,其发展潜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的改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分子,并被世界经济走向深深影响。1978年,我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发展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开放让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根源性的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资本金融的重压下,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部分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以电解铝与氧化铝行业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电解铝总产能约为1860万吨,实际产量约为1323万吨,产能利用率较低,仅能达到71%左右;氧化铝行业同样存在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其2008年总产能达3283万吨,而实际产量仅有2514万吨,利用率仅为77%。整体行业结构松散,缺乏集中性。

再看我国的钢铁行业,作为全球钢铁第一大国,我国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可达1200家,但位列前位的十大企业行业集中度却不及40%。行业集中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行业地位,偏低的行业集中度让我国在国际价格谈判中处于劣势。我国的经济若想得以发展,就必须将行业整合与转型提到日程上来。

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各行各业进行资源配置,将企业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解决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2)国家政策的支持。

为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并购的可行性条例,从制度上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企业并购重组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表示出对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

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并购重组的意见》被正式提出,其中再次强调企业并购重组对我国经济市场的推动作用,并明确写出:“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之后,《关于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纷纷出台,企业并购重组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热门话题,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贡献了力量。(3)全球资源整合趋势的促进。

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为我国企业实现跨国并购提供了便利条件。近年来我国上市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屡见不鲜:2002年,TCL集团通过并购获得了德国施耐德公司的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以及其旗下多个品牌;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迅速跃升为世界500强企业,获得了强大的技术团队;2008年,中海油服要约收购了挪威上市公司Awilco;2009年,兖州煤业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Felix公司;2012年,大连万达收购了美国AMC影院公司;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了日本东芝。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持续增长,但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规模占比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纵观我国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跨国并购的整体趋势,可以得出我国跨国并购将保持现有甚至实现更快增长的结论。

跨国与跨境并购重组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我国企业与世界接轨,为我国企业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创新的科学技术与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新途径。我国要从国际视角出发,以开放的眼光与市场化的思维进行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监督管理,让企业重组并购为我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2.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存在统筹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企业的并购重组存在巨大的潜力与可开发的空间,但由于该市场利益相关者众多、内部信息敏感、财富效应明显,伴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化与企业并购重组进度的加快,也开始在市场实践、制度体系与机制运行等方面暴露出了问题。(1)市场实践问题。

企业并购重组在市场实践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①企业并购重组规模的扩大与速度的加快,会使市场规模被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多,企业并购重组的业务变得越来越繁重。资本市场内部信息本就十分广泛,业务增多会让打击防控内部违规交易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会导致整个资本市场秩序的混乱。

②企业并购与重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若想使企业并购重组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为其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我国金融平台的渠道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参与提供并购融资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企业并购重组进程出现后续动力不足的现象。(2)制度体系问题。

我国为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制定颁布了大量法律条款,但法律制度层面仍存在制约企业并购重组扩张的问题。企业并购重组在制度体系方面有三大问题可以被改进。

①“借壳上市”行为有待规范。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协调退市制度改革,加强对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监管,防止投机炒作行为的发生,以此完善“借壳上市”行为的监管系统,构建出和谐健康的资本市场。

②并购重组法律体系有待完善。随着企业并购重组的规模化发展,并购浪潮中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并购重组法律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只有对上市企业合并、分立、股份回购以及股份对价收购等行为作出科学系统的规范,才能保证并购市场的健康发展。

③并购重组定价规则有待改进。并购重组的最终竞价受到客观估值、协同效应与竞购溢价三重因素的影响,是三重因素的平衡体现,具有很大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制定完善的定价规则,可以有效减少因交易价格认知不同而产生的法律问题,推动并购重组规模化的发展。(3)运营机制问题。

企业并购重组在体制运行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需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并购重组在产业政策、交易类型、项目实际效果、项目后续管理监督以及并购双方的诚信问题。构建健康和谐的并购重组绩效评价体制与市场筛选机制,需要中介机构与市场参与者共同监管,共同督导。

②企业并购重组需要在高透明度、高度标准化、高度透明化的行政监管下进行。只有保证行政监管的可信服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行政监管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并购重组行为;流程化与规范化的行政监管可以有效缩短行政运作的时间,避免冗余环节,加快企业并购重组的进程。

③企业并购环节中的股票停牌制度、异常交易风险监控制度与分段信息披露的强适应性与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此降低企业并购重组所带来的风险。3.推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建议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交易规模的日益扩大与交易金额的日益提高,不但增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对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目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企业并购重组的浪潮中来,催生出更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并购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企业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昌盛。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并购重组的影响,扩大企业并购重组的规模,我们可对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并购的力度。

①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并购重组的影响力度,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的规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在符合国家经济走向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帮助上市企业拓宽并购融资的渠道。我国政府不但要充分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股票、基金、可转债等形式进行并购融资,支持企业设立并购基金吸收社会资金,允许以债券公司为主的市场机构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中来,更要进一步完善换股收购、换股合并以及并购定价制度,增强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活力。

②我国政府可以给予实施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改善并购重组的会计制度、外资管理资产评估、工商登记等外部政策环境,增加并购重组行为的吸引力,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并购浪潮中来。(2)推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运行机制的深化改革。

①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顾问持续督导制度与问责制度,更好地规范财务顾问职业质量标准,并以中介结构的作用和责任为导向,推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运行机制的深化改革。

②政府部门可以以财务顾问业务能力和执业质量条例为标准,结合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交易企业双方的诚信记录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等指标,构建市场筛选机制与企业绩效评定体系,并且逐步减少审批环节,逐步优化行政许可程序,最大程度地激励资本市场中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进而提高并购重组的效率与质量。(3)规范和改进资本市场并购管理工作。

①实现企业并购的规模化,就要解决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根源上促进企业并购行为的发生。若想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内幕信息的监管制度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登记制度的管理,使市场并购重组行为更加规范。

②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异常交易实时监测与风险监测系统,健全并购重组项目违规排查机制和快速立案机制,保证并购重组行为的公平性。

企业并购重组能够为我国经济市场的繁荣做出很大贡献。随着世界并购浪潮的翻涌,我国的企业并购也开始进入规模化与积极化的氛围中。企业并购让我国的企业格局重新调整,让我国的各个行业重新洗牌。企业并购重组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将随着其发展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第2章 企业并购的操作流程

企业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作过程,涉及很多法律、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会造成企业内部结构失调、股价下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并购在国内已经比较常见,企业家都应该清楚了解企业并购的操作流程,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1 企业并购的一般操作程序

不同企业的并购程序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完整的企业并购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并购准备阶段、并购实施阶段以及并购整合阶段。1.并购准备阶段

并购准备阶段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并购时机的选择。

企业并购时机的选择应该基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需要。企业在选择并购时机时,要考虑“两形势、两情况”:“两形势”是指宏观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形势,“两情况”则是指行业情况和企业情况。

①宏观经济形势。企业需要对全球经济和并购区域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重点考虑各个区域市场之间的差异,因为跨国或跨区域的并购机会通常就是蕴含在这种差异之中的。

②资本市场形势。资本市场情况会影响并购标的估值,并且与企业并购金融工具的选择与融资的成败有很大的关联。企业选择并购时机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资本市场估值的剪刀差进行跨市场并购。

③行业情况。每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周期,行业技术不断地更新换代,行业的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中隐含着并购机会。行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四个时期,即初创期、规模化期、成熟期和平衡期。

●初创期。市场基本上完全分散或者市场集中度极低,在这个阶段行业处于内增性成长,发生并购的可能性很低。

●规模化期。企业越来越重视规模的发展,企业的领导者开始主动进行产业整合。该阶段容易发生并购。

●成熟期。这个阶段最易发生并购,巨头之间进行兼并,行业进入寡头竞争的格局。

●平衡期。这个时期行业规模的增长已经十分困难,几家寡头之间的竞争达到了动态平衡。这时,行业中的企业为了突破发展瓶颈,会选择收购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策略及对并购时机的选择。(2)聘请中介机构。

在并购准备阶段,如果并购企业已经确定好了并购时机,那么就应该尽快成立并购班子。根据经验,并购班子一般包括并购公司内部人员和聘请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律师、会计师和来自投资银行的投资顾问,如果并购涉及较多复杂的技术性问题,还应该聘请技术顾问。(3)目标企业的调查。

并购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选择好目标企业,并购也就成功了一半。(4)制定初步收购方案。

收购方案能够保证企业并购良好有序地进行,没有一个完整的并购方案是难以完成并购的。2.并购实施阶段

并购实施阶段分为如下五个步骤。(1)与目标企业谈判。

与目标企业进行谈判,谈好收购价格、人员变动以及后续一系列相关事宜。谈判之前要做好相关准备,不要打无准备之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2)确定收购价格和支付方式。

谈判期间要确定企业的收购价格以及支付方式。支付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现金支付、股权置换等,选择何种支付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3)签订转让协议。

签订转让协议时,最好聘请律师审查一下该合同。(4)报批和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要遵循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披露要保证及时性、公平性。(5)办理股权交割手续等相关法律手续。

此阶段也建议聘请专业律师操作。3.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分为如下六个步骤。(1)进驻目标企业。

项目小组派驻代表进驻目标企业,监督目标企业的日常运作,监督目标企业的业务与管理层是否进行了重大资产处置、抵押、对外担保等活动。(2)经营整合。

整合两家企业的资源,保证企业正常运转。(3)债务整合。

重整并清理并购企业遗留的债务。(4)组织制度整合。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制度,企业并购完成后,要对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制度进行整合,统一标准,以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行。(5)人力资源整合。

挽留对企业有贡献的重要人员,辞退未通过考核的员工。(6)文化整合。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并购后应该对被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两家企业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作为一个资本组织,必然谋求资本增长的最大化,而企业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资活动,必然会成为企业首选的方式。但是在并购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否则一步错将步步错。2.2 企业并购的策略选择及分析工具

在并购的过程中,并购企业首先要确定并购策略及分析工具,确定目标企业是否值得并购。分析工具通常有以下四种。1.SWOT分析模型

SWOT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四方面的分析,然后得出企业的目标战略。

利用SWOT进行并购分析的步骤如下。(1)利用有利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购(SO)。并购之前,企业应该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订详细的并购计划;对于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也要事先制定好解决方案。(2)改进现有劣势,保证并购顺利完成(WO)。①积极开展各种资源的整合:在资源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结合新企业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市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调动企业的员工参与到新企业的管理当中来;在人力资源方面,做好人员储备工作,提高人员安排的效率与稳定性,积极引进新型人才;在企业文化方面,对原有企业的文化兼并包容,结合新企业的特点,制定新的、统一的企业文化;在技术方面,引进各类技术人员,努力研发新技术。②合理控制并购成本:合理控制并购成本对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控制融资风险的关键。③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支付方式多样化。(3)积极收集各种信息,避免外部风险(ST)。①遵循市场机制并购,规避政策风险;②谨慎选择目标企业,充分获取并购信息;③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充分获取各种信息。(4)研究企业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并购的目标(WT)。并购之前,企业需要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确定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图2-1 SWOT解析图

SWOT是一种系统思维,其优点是可以借助其将并购流程思考清楚,而且能够将企业并购前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紧密地结合到一起,条例清楚,便于检验。2.通用电气公司多因素组合分析模型(GE矩阵)

GE矩阵可以依据并购企业在市场上的实力与其在市场上的吸引力进行分析,对自身企业进行评估;也可以用此模型对自身企业内部单位组合进行评估,判断企业的强项和弱点。在并购过程中,依据目标企业对自身企业的吸引力和业务实力做出调整,可以以GE矩阵为基础做战略规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