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14:05:17

点击下载

作者:王以朋,陈杰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王以朋,陈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8043-6

Ⅰ.①北… Ⅱ.①王…②陈… Ⅲ.①医务道德-手册 Ⅳ.①R192-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27824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

主  编:王以朋 陈 杰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043-6策划编辑:张令宇责任编辑:孙雪冰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前 言

北京协和医院创建于1921年,至今已经92年。92年来,作为我国现代医学的开创者和现代医学教育的发源地,协和为医学教育和医院管理树立了楷模,开创了医学科学研究,推动了医学学术活动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医学骨干人才,已成为中国医学现代史上不可复制的神话。

2007年起,在院校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下,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旨在“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其中,临床阶段的目标是“感悟协和医生的历史责任”。

在5年的努力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我们仍缺少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手册,仍缺少一本为医学生答疑解惑、指引他们成长的教材,因此本手册应运而生。

本手册分为六章,旨在让学生感悟医生的社会责任、体悟大师的品性情怀,希望能让每一位同学感受到协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兔,恳请大家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工程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实践与思考2. 临床阶段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特点3. 临床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开展情况第二章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拓展课程 1. 左手科学,右手伦理2. 解读医学法律法规3. 医 疗 礼 仪4. 浅谈领导力的培养5. 战胜拖延,提高效率——谈医学生的时间管理6. 浅谈面试技巧7. 我与医学生共成长第三章 医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体验 1. 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双语合作学习模式2. 以家庭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3. 遇见未来的我探寻发展的路4. 病历展的启示5. 赴哈佛医学院交换实习总结第四章 聆听大师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科医生2. 医生应有的职业素质3. 邱贵兴:兴中国骨科,贵在坚守4. 我眼中的协和专家——郎景和教授访谈5. 郎景和:医魂守望者第五章 润物细无声 1. 拿起剖析自我心灵的刀——观《心术》有感2.《花冠病毒》书评第六章 医德教育 1. 职业道德与思想教育2. 中国传统医德附:古今中外医德文献2. 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 龚廷贤《万病回春•医家十要》4. 陈实功《外科正宗•医家五戒十要》5. 希波克拉底誓言6. 迈蒙尼提斯祷文7. 日内瓦宣言8. 悉 尼 宣 言9. 夏威夷宣言10. 爱丁堡宣言11. 赫尔辛基宣言12. 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13. 护理伦理学国际法14. 国际护理学会护士守则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16. 中国医师宣言第一章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工程1.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实践与思考□王云峰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学校结合90多年的办学经验,开展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实践证明,只有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结合专业,步骤清晰才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成效显著,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人才。

主题词:职业素养 学生成长 全面发展一、 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提出的历史背景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恢复高等医学教育的学校,医学本科教育、护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都曾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启动“211”工程以来,兄弟院校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各方面突飞猛进,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没能成为“211”工程的院校,因此,我们的发展相对落后了,并且差距逐渐扩大。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2002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签署协议支持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设开始纳入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校园硬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则有了发展的基础。2005年国家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通过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估,得出的结论是:①办学思想明确,定位准确,特色鲜明。②教学、科研、医疗三者密切结合,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强化。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④积极开展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⑤重视校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出三点建议是:①在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下,进一步推进教学实体化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运行机制。②加强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创新,使协和教育的传统和特色在传承中与时俱进,保持与国际医学教育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协和医大在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中的示范作用。③建议上级领导和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促进医学精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专科教学委员会、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相继调整和完善,并增加了继续教育委员会,各委员会开始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委员会的成立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12月专家工作委员会向院校领导班子提交了《关于2008年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程的建议》(第1号提案)。院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这个提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一致认为该提案不仅对于加强和改善我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建设性意见而且符合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应该成立领导机构,并建立一个运行高效通畅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机制。

2008年在院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将“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程”更名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师生们一致认为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我校的具体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弘扬协和精神和优良文化的大问题,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总纲”,教育教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文化宣传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学生社团工作系统等都应该纳入“总纲”之下,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要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以“学生工作委员会”为主,协同“教学工作委员会”组成“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素养工程的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工作。

2008年在院校参加卫生部第一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院校又明确提出了“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科研以支撑国人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由此可见,随着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实体化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落实和深入,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和细微,协和的优良办学传统与协和精神正在继承和发扬光大。二、 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一) 医学科学的属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学科,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也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教育观从单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到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素质的塑造,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从“临床/疾病”为主线转变为“人/健康”为主线。因此,高等学校除了承担面向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担负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校的教务教学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就形成了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二) 医生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医生都是一种被赋予更多期望和要求的职业。面对生命的神圣,要求其从业者,除了具备一般职业人的素养(品质方面-正直、诚信、责任心。能力方面-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终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仁爱、奉献等人文精神。而作为八年制的医学人才,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三) 党的教育方针决定了素质教育的突出地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相辅相成,身体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直接表现形式。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三、 八年制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素质教育目标

作为我国最早开办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其建校之初便确定了预科、基础、临床三个阶段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既相互区别又依次递进。

预科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在综合性大学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广泛、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医学打下基础,融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的习惯。

基础医学阶段教学目标是:通过基础医学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上将基础课与临床课有机结合或融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强调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卫生政策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医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将基础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在见习和实习中加以体会和应用,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应该初步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明确职业选择。从基础医学跨入临床见习与实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思想的飞跃。逐步了解社会,奉献反馈社会、体验医务工作者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历史责任。四、 八年制医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和心理特征

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八年制医学生除了具有普通青年学生相应年龄时的一般心理特征外,由于学制是我国最长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最重的,因此他们有其特殊性。

预科阶段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是:对于职业的选择和人生的道路的选择处于彷徨摇摆期。他们的思想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发育不成熟,根据多年的调查,1/3的学生选择医生职业是听从了家长或亲属的意见,即使自己选择学习医学的学生,对于医生的工作性质和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所知甚少,当他们看到医生光环背后的社会责任和辛劳的付出,了解到现实的职业环境不甚良好时,便产生了犹豫、彷徨、困惑的情绪。

基础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是:学生开始体会医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与精神,学生对医学课程的内容、医学的种类、医生职业的特点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大致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艰辛和可能遇到的苦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有表现个人才智的愿望和行动。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们缺少团队精神,同时由于紧张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对国家时事政治和卫生政策的知识了解不多,胸怀全局的视野和乐观主义精神有待进一步培养。

临床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是:学生通过夜以继日的刻苦学习,自认为已经基本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可以在实习和见习中大展才华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远远达不到要求,好像学习的时间越长,欠缺的东西越多,越来越失去信心。这种自负与自卑交织的情绪会伴随他们度过临床学习的全过程。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能否找到心仪的医院和科室,为本来学习压力繁重的学生又平添了新的压力。这个阶段学生们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缺少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气概。五、 预科、基础、临床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这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后学校确定的办学定位。预科阶段的目标是“坚定做一名医生的职业选择”、基础阶段的目标是“培育合格医生的基本素养”、临床阶段目标是“感悟协和医生的历史责任”。三个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依次递进的,其内容也相互关联。

预科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坚定做一名医生的职业选择”。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学生处和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组织新生观看《中国现代医学的摇篮——北京协和医学院》宣传片、讲解《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展简史》、邀请预科学生从清华大学回到东单校本部走进协和医院参观等活动,使学生对医院环境和未来医生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协和医院德高望重的医学家赴清华大学讲解协和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医生社会价值的认识;学生心理协会和高年级医学生对入学新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质的测试与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短处,为做好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或重新思考职业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基础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培育合格医生的基本素养”。在这个目标下,安排的主要活动是:①学生职业发展协会配合教学安排开展“临床早接触”的教学安排,即配合教学秘书和有高年级学生带领在医院门诊或病房体验“医生的一天”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让学生早日了解日后临床工作的内容和特点。②由临床阶段学生和已经毕业工作的学长组成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课外学习小组,通过讨论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由学生超级课程协会每学期邀请公共卫生专家开展卫生政策与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使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④由学生会开展“熏陶论坛”,邀请院士及知名专家讲解科学精神与态度,通过院士及知名专家讲述自身经历和感悟,让学生领略大家的风采,从前辈的经验中汲取前进的动力。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五四”文化节,“一二九”文化节并通过合唱团、话剧社、武术协会等15个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挖掘学生人文素质的潜在优势,同时培养了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临床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感悟协和医生的历史责任”。主要活动是:①临床教育处组织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在临床CPC、巡诊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案例讨论组活动,促进对病例的交流,更好地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体会协和医生对病人的尊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②院校团委按照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要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主要请具有临床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基层卫生工作调研与医疗服务,增强学生对国情的感性认识;③学生社团或班级利用与医疗卫生工作有关的节假日,到街道和社区对居民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活动;④开展对学生就业指导,建立网络平台即时发布招聘信息,召开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应聘演练和展现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机会。六、 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成绩(一) 加强了预科、基础、临床三个阶段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递进式联系,特别是加强了在清华大学预科阶段的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和心智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和难易程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每个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由易到难,由个体成长向团队共进发展,由关注专业的发展向关注国家卫生工作大政方针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全局视野和宽广胸怀。(二) 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体制“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卫、心理健康、财务管理、思想组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和素质培养过程中通过统筹协调,各部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比如在学生活动中,教学管理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给予时间上的保障;在学生安全保障、心理健康工作中,后勤中心、保卫处和校医室密切配合,为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创造优良环境;教学技术中心加班加点为学生活动提供多媒体、音响、灯光技术支持,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组织构架和机制下,学校初步建立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三) 进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

党委、学生工作部多次组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了多篇报告,掌握了我校学生思想状况、职业认知和学习动机。这些成为开展“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切入点,并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四) 成立了学生社团联盟,整合学生社团的活动

学校将各社团的活动纳入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之中。学生社团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组织起来,它们工作积极性很高,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15个学生社团从宗旨和活动内容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科技专业、体育文艺三类。通过学生工作部署会,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形成社团分工合作的新局面,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而有序。(五) 建立并实行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指标和体系

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奖学金的评比是学生关心的大事。以往的评比一般以考试成绩为序排名,这种方法导向显然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2010年开始医学生所有班级在三好学生、优秀奖学金的评比中试行了60%(考试成绩) +30%(学生综合素质) +10%(老师)的综合计分法排名,其中综合素质包括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情况、日常精神风貌、尊师守纪和文体活动参与情况等。这种综合评定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初步成果之一,其导向作用不可小视。七、 深化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一) 个性化培育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协和医学院八年制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种子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做主的需求,完全给予式的教师主导式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协和的教育向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培育出既符合现代医学领域用人标准、也具有自己个人特点的多元化医学人才。因此我们秉承“个性化培育”的原则,不仅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 动态化培育

八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医学生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经历新事物、体验新成长,社会、校园环境大背景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入学初所确立的培育目标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适应培育对象的变化而调整。我们结合“深度辅导”的方式,每一阶段开始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谈,回顾前一阶段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收获,寻找和思考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将新计划纳入个性化培育目标中,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形成动态化的培育目标。(三) 实践性培育

预科阶段的校史讲座、性格测验、专家讲演等活动个个精彩,学生感慨良多,其中高年级学生带领预科学生在协和医院进行“临床零距离”体验活动,最能够打动那些对医生工作处于懵懵懂懂的新学生。

如何建立一个贯穿八年始终的具有完整性、延续性和有效性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体系,是全国各八年制医学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2. 临床阶段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的特点□潘慧 赵峻

临床阶段的教育特点是:从基础医学跨入临床见习与实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思想的飞跃。因此,该阶段的目的是加强临床实践,培养临床思维,明确职业选择,逐步了解社会,奉献反馈社会、体验医务工作者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历史责任。目前该工程的特征归纳起来有:

1. 充分运用协和悠久历史和人文环境,尤其是“协和三宝”中的老教授,老中青结合,传帮带,同时也是双管齐下,软硬共建;

2. 从入学开始,医预阶段到临床学习,八年一贯,全程培养;

3. 充分调动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为主体,高年级医学生指导低年级医学生,逐步建立助理辅导员制度;

4. 强化临床辅导员制度,以鼓励青年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工作;

5. 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倡“做中学,实践出真知”,并强调自主学习和基于团队的学习,改变以往以灌输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6. 加强国内外交流,走出去,引进来,开拓医学生的视野。3. 临床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程开展情况□潘慧 赵峻

临床阶段卫生职业素养培育主要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建设。一、 硬环境建设

1. 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在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指导下,遴选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加院校和北京市教委组织学习班或培训班。为每个在临床阶段学习的班级配1~2名临床辅导员,定期与班主任及临床教职员工尤其是各教研室教学秘书沟通,不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班会、讨论会及经验交流会。同时加强了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工作考核。

2. 优化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大视野

北京协和医院应当培养的,不仅是会看病的医生,而且还应是中国医学发展潮流的领军人物。教育处把这一理念重点融入到“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优化设计中,引导学生关注院内感染控制、医院的管理和运行、医保的政策和影响、医学的人文伦理、法律制度建设等更为宏观的内容,使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临床的时候,不是立即把眼光局限到一个个疾病中,而是关注整个医疗体系。此外,教育处还力促将“医患沟通”课程改为必修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课内外结合,设置形式多样的课程体系

除了一些固定课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临床技能club、基于家庭的人文素质培养(FCE)小组,加强临床实践技能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并且教育处从2004年开始就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积极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积极参与医疗实践和医疗咨询、健康教育、社会调查等全面了解基层社区医疗情况。另外,随着北京协和医院恢复了社会工作部,教育处积极协助社会工作部开展志愿者活动,实施和积极动员学生参加门急诊导医等活动,效果良好。目前正在酝酿逐步加强制度建设,要将志愿者工作的参与情况与学生的考核奖惩制度结合起来。

4. 紧扣学生特点的学生社团活动

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项学生社团活动,并加以引导。二、 软环境建设

1. 大师熏陶,充分发挥正力量

老教授、老专家是协和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他们是年轻一代的楷模。教育处通过组织老教授与学生面对面座谈、讲座,安排学生对老教授、老专家进行采访等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育处还特别鼓励和促进中青年医师当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这一批与学生年龄和经历都更为相似的典范,其正面力量无疑对学生更有切和精神,这种熏陶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着更特别的意义。

2. 心理辅导

长学制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较重,尤其是接触医疗实践教学的初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和情绪。老中青的结合,共同诠释的是生动的、与时俱进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育处特意组织心理治疗科魏镜教授组织心理讲座,做到正确引导,防患于未然。另外,教育处与学生处心理室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积极配合,对问题较严重的同学重点进行思想辅导和心理疏导。

3. 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

教育处积极进行探索,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展开各项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处“学生压力”等各种问卷调查,从项目的立项、问卷设计实施及调查等方面均全部由学生负责实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组织能力,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利用院内的网络系统以及学校的网络系统,在学校和医院的网络社区上,开设辅导员博客、辅导员信箱等与学生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联络平台,结合传统的思想工作方式,如班会、座谈,以及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话等,进一步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开展学生思想工作。

4. 加强宣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外,鼓励学生认真总结和梳理,积极向教育处教学动态、医院的院报以及院校的院报投稿,并且教育处也积极鼓励和吸纳学生参与到教学动态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组织能力、社会工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等。第二章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拓展课程1. 左手科学,右手伦理□关健

医疗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选择了医疗工作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从事医学研究,因为涉及人类自身,也面临更多的伦理问题,所以医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往往是并驾齐驱。在全球医患关系不乐观,医学研究又蓬勃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将不可避兔地提出或面临伦理新问题。

医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医生和未来的医学研究人才。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很多教育者都认识到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需要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让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培养伦理意识,在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中,有伦理思辨的能力。

医学伦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本文仅就比较常用和具有特殊要求的一些伦理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一、 医学进展及其伦理问题

1. 复制生命——从科幻到实验室

1938年人类开始复制的设想,1952年复制蝌蚪,1979年完成复制老鼠,1997年多莉羊出世。我国专家进行的胚胎克隆技术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克隆和干细胞》上。1978年D.W.罗维克发表科幻小说《人的复制——一个人的无性生殖》。在这部小说发表过后仅仅18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就说明人类已能够成功地改变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已能成功地将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无性繁殖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身上。如果不是因为被各国严厉禁止。很可能在2009年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电影里的影像,而是真切地站在我们面前的克隆人。

积极意义上,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也可以在利用相同基因背景的动物进行医学研究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克隆人因目前的克隆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不足,还存在许多缺陷,克隆的后代常常存在先天不足,伴有畸形、肿瘤、早衰等异常状况。而在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方面则引起极大的混乱,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挑战。直接挑战原有的亲属关系、破坏人的尊严等。

2. 器官移植——受益个体平等

随着移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器官移植现在已经成为常规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肾脏、肝脏、心脏器官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与此同时,器官供体、器官受体两方面权益均面临伦理考验。最大问题首先是“需求远大于供给”,使不可再生的移植器官成为最紧缺的临床需求之一。很多患者因为无法获得移植器官而死去。其次是器官移植的费用问题。以美国为例:肾移植的费用是4万美元,心脏移植的费用是15万美元,肝脏移植的费用是20~30万美元。抑制兔疫药物每年的花费在1~2万美元。我国的器官移植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一般肾移植手术费用一般是10万元左右,且每年的抗排异费用需要3万~5万元。肝脏和心脏移植的费用更高。

供体器官的极度匮乏以及受者需要支付高额费用两大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伦理争论:器官移植上应该如何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才能算是公平和公正?鉴于目前可供移植的器官极度贫乏的状态,是否应该立即采取脑死亡概念,以增加供体器官的来源?是否应该实施“推定同意”原则,还是应该坚持自愿捐献?器官是否允许买卖?是否应该利用胎儿的组织?胎儿作为供体是否人道?胎儿作为供体的条件以及移植胎儿组织的规则应该是怎样的?

3. 性别选择——变性手术

这是广泛涉及心理学、医学、道德、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领域,一个让上帝也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的医生和行政甚至立法部门,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个成熟的健康人,是否有自己选择性别的权利?变性手术,对于出生有缺陷的个体的拯救是没有争议的。而对于出生正常,至少在生理上正常的躯体,变性手术是从捕错灵魂的躯体中拯救被扭曲的灵魂么?变性手术所挑战原有的婚姻和因此产生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对于已经走进婚姻个体的这种拯救,必然要建立在家人遭受痛苦和伤害的基础上。现在,有些国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允许进行变性手术,多数的国家是采取默许的形式,没有明确的禁止。我们医院的整形外科,应该也面临一种选择,是否为这些心理困惑的人解决问题,开展这项手术。

4. 死亡权利——安乐死

这是一个被争论了超过半个世纪的问题。涉及范围之广,决不逊于前两个问题。作为人的个体,是否具有选择死亡的权利,选择死亡的方式?受疾病困扰或者其他原因,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进行身体的利益比较,自愿地选择主动死亡,帮助实施的人是构成故意杀人的罪名?还是在做一件帮助别人有意义的事?从弗朗西斯•培根“医师的职责是不但要治愈病人,还有减轻他的痛苦和悲伤”到现代观点“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生命终结的方式”,支持的人似乎有理有据。但反对安乐死的人觉得安乐死削弱了人类战胜苦难的力量和勇气。至今,没有人能说服对方。

医学发展引起伦理问题和争议不限于此,例如,为家庭送去爱的礼物的生殖技术,数不胜数的家庭因此享有天伦之乐,但因此产生的胚胎是否是生命个体、是否具有继承权等伦理问题也存在。此外,干细胞研究、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器官移植等均引起伦理争议不断,但医学科学的脚步从未终止也不能停止。二、 伦理审核的意义

上述的争议,引起医生、研究者、法律和伦理学者,以及制定政策者的深切关注和重视。为了使医学诊疗和医学研究能够符合当前的伦理,除了对一些行为和研究在法律上严格禁止外,国内外均要求进行伦理的审核。

临床诊疗行为中的伦理审核,例如器官移植、生殖医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保证医疗行为中受益人群和贡献人群的双方权益,特别是避兔在受体受益的同时损害供体的权益。

而医学研究的伦理审核,则是针对两个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应用最广泛的两个研究方法或过程——人体临床试验(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某种程度上,医学研究严重伤害参与人体试验的受试者和实验动物。而且,现代技术的无限制应用和开展,很可能对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原来的科幻,几乎已经成为现实?现在的科幻,在未来会带来什么呢?

美国好莱坞拍摄的《我是传奇》讲述了一个医学科学家为了攻克肿瘤顽疾,将治疗基因转入麻疹基因,治疗肿瘤被证实极为有效,但是,却因此差一点导致人类的灭亡。看过这个故事,我受到极大震动。因为自己对肿瘤的分子诊断和治疗的一点初步研究,让我感受到,这不是危言耸听,类似的危险可能确实存在。现代文明中一些似乎解释不了的谜团和问题,是否可以这样解释:人类曾经经过比现代文明还要发达的高度文明,因为某种原因,人类毁灭了,又重头再来。而这个原因,很可能是生物性的。近几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全球性传播,提示着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因此生物安全也成为安全隐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防控内容和环节,不是么?

所以生物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审核的意义,不仅是从伦理的立场上,使研究尽量符合当代的伦理要求,避兔受试动物和受试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或者尽量减少他们的伤害,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三、 器官移植及其伦理

为了保护人体器官捐献人的权益,要求对人体器官捐献人进行医学检查,对接受人因人体器官移植感染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要求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摘取活体器官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向活体器官捐献人说明器官摘取手术的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并与活体器官捐献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查验活体器官捐献人同意捐献其器官的书面意愿、活体器官捐献人与接受人存在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关系的证明材料;确认除摘取器官产生的直接后果外,不会损害活体器官捐献人其他正常的生理功能。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应当保存活体器官捐献人的医学资料,并进行随访。

在摘取活体器官前或者尸体器官捐献人死亡前,负责人体器官移植的执业医师,应当向所在医疗机构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提出摘取人体器官审查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收到摘取人体器官审查申请后,召开审核会议,对人体器官捐献人的捐献意愿是否真实;有无买卖或变相买卖人体器官的情形;人体器官的配型和接受人的适应证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等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同意或不同意的书面意见。经2/3以上委员同意,伦理委员会方可出具同意摘取人体器官的书面意见。如伦理委员会不同意摘取人体器官的,医疗机构不得做出摘取人体器官的决定,医务人员不得摘取人体器官。另外,该条例对摘取尸体器官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并规定医疗机构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更是严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另外,该条例对摘取尸体器官也作了详细的规定;并规定医疗机构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所移植人体器官的费用。更是严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不得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四、 人体试验及其伦理

人体试验指以研发、改善医疗技术及增进医学新知,而对人体进行医疗技术、药品或医疗器材试验研究之行为。其试验的目的在于确保医疗技术、医疗器材及药品对于医疗保健方面有无助益,及新药是否具有预期的效能,最终使诊疗新技术能够最终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人体临床试验是药物、医药器械研发中最关键的阶段。

一般来说,人体参与人体试验的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人体的离体器官、组织、体液活细胞的使用,主要需要对上述样本的采集。对人体的伤害不大,或者为零,伦理涉及的问题,主要是知情同意的履行和隐私的保护。另一种是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医学研究,这是狭义的人体试验,涉及多个伦理问题,也是引起伦理争议的主要环节。美国一位名为赫姆斯的人,曾以“零号白老鼠”写了一本书,披露他作为专门从事人体试验的一些感触。

目前人体试验的类型,一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天然试验、自我试验、自愿试验、强迫试验、欺骗试验、研究试验和治疗试验等。很明显,人体试验的滥用,首先不幸的是遭受强迫试验、欺骗试验的受试者,自身权利受到侵犯,身心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在美国医学院的必修课中,萨尔•克鲁格曼这个名字至少会出现两次:一次作为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和乙肝疫苗的发明者,在病毒学或流行病学课上被追思缅怀;另一次,则是作为有争议的医学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在医学伦理课上被激烈讨论。

作为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和乙肝疫苗的发明者,他使不止数千万人因此而不再被乙肝病毒所威胁。而乙肝疫苗被发明的过程,因为他以精神不健全的儿童为试验对象、并给其注射明知可能导致传染的含病毒血清。强迫受试儿童的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使儿童被迫参与试验,违反了最重要的伦理原则——自愿原则。

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是发表口吃理论的温德尔•约翰逊。他的实验是在完成60年以后被公布于众。1939年初,依阿华大学的温德尔•约翰逊博士组建了一个实验小组,研究课题是检验他提出的儿童口吃成因的新理论。尽管研究结果证实了约翰逊理论的正确性,并且约翰逊本人也因此成为全美最负盛名的语言能力病理学家,然而,在那次为期四个月的研究中,实验小组使用孤儿院的孩子充当实验品,并且动用心理施压等手段强迫他们口吃,致使多名儿童陷入极端的精神痛苦之中,一生难以自拔。

上述两个人体试验被滥用的例子,都严重违反了最重要的伦理原则,即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且没有以受试者的利益为重。同时也违反了对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原则。用丧失维护自身权益的孤儿和精神不健全的儿童做试验,已经成为历史,仍难逃历史的审判。(一) 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职能

从希波克拉底誓词“余必依余之能力与判断,以救助病人,永不存损害妄为之念……”,到1946年对德国纳粹医师于二战期间进行不人道的人体试验进行审判,提出自愿同意,创立人体试验重要伦理准则……1964年召开的第1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通过“指导医疗卫生工作者从事包括以人作为试验者的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建议”,即“赫尔辛基宣言”,直至1966年,美国设置了人体试验审查委员会(IRB),医学伦理审核一路完善至今。依照法律法规成立的伦理委员会从此依据人体试验伦理审核的原则和内容进行审核,并独立地做出批准、不批准或者作必要修改后再审查的决定。(二) 人体试验伦理审核的重要原则

1. 知情同意原则

知情同意是最重要的伦理原则,在法律上是双方共同的保护伞。知情同意是受试者权益保障的基础,知情同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项目申请人必须在试验实施之前,事先得到受试者自愿的书面知情同意。无法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的,应当事先获得口头知情同意,并提交获得口头知情同意的证明材料。对于无行为能力、无法自己做出决定的受试者必须得到其监护人或者代理人的书面知情同意。而且在获得受试者知情同意时,申请人必须向受试者提供完整易懂的必要信息,特别是对受试者可能不利的信息,包括:试验目的与程序,预期的受益、风险与不便,可替代的治疗措施,报酬与补偿,个人资料有限保密的原则,二次利用研究病历和生物标本的可能,受试者自愿参加与随时退出的权利,受到损害时获得治疗和赔偿的权利等等。知情同意书应当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能够被受试者所理解,并给予受试者充分的时间考虑是否同意受试。当项目的实施程序或者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并重新向伦理委员会提出伦理审查申请。要避兔用经济利益或者特殊的诊疗待遇等诱导参与。要允许随时退出,保证其医疗权益不被损害的权利。

2. 风险与收益评估原则

即保障受试者安全原则,对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的考虑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力求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兔伤害。这是伦理审核原则的核心。卫生部颁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对此有明确规定。

3. 尊重和保护受试者的隐私原则

要求如实将涉及受试者隐私的资料储存和使用情况及保密措施告知受试者,不得将涉及受试者隐私的资料和情况向无关的第三者或者传播媒体透露。

4. 减轻或者免除受试者在受试过程中因受益而承担的经济负担原则

确保受试者因受试受到损伤时得到及时兔费治疗和相应的赔偿。

5. 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原则

对于丧失或者缺乏能力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受试者(脆弱人群)的特殊保护,包括儿童、孕妇、智力低下者、精神病人、囚犯以及经济条件差和文化程度很低者,应当予以特别保护等等。(三) 伦理审核的主要内容

伦理委员会对申请伦理审查的项目,以保护受试者为首要原则,审核内容包括:研究者的资格、经验是否符合试验要求;研究方案是否符合科学性和伦理原则的要求;受试者可能遭受的风险程度与研究预期的受益相比是否合适;在办理知情同意过程中,向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提供的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完整易懂,获得知情同意的方法和程序是否适当;审核知情同意书的内容、格式及签署程序;对受试者的资料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受试者入选和排除的标准是否合适和公平;是否向受试者明确告知他们应该享有的权益,包括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退出而无须提出理由且不受歧视的权利;受试者是否因参加研究而获得合理补偿,如因参加研究而受到损害甚至死亡时,给予的治疗以及赔偿措施是否合适;研究人员中是否有专人负责处理知情同意和受试者安全的问题;对受试者在研究中可能承受的风险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研究人员与受试者之间有无利益冲突等。项目申报人在伦理审核提交的材料中要包含对上述内容的陈述和说明。如果在人体试验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可逾越的困难,需要变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时,项目申请人需要向伦理委员会提供书面备案材料,必要时,需要重新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伦理审核相关的规定、要求和审核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受试的人和动物,就是在人类整体的利益和受试的人或动物个体的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理论上,或者说理想上,对于个体利益的保障更重要,也更偏重。伦理审核是研究者和受试者双方的保护伞,在保护受试者的同时,也避兔研究者成为伦理、道德或法律的审判对象。(四) 医学动物实验

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动物试验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新药试验、新医疗科技,乃至化妆品的研发等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特别是纽伦堡大审后,为了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各国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动物试验是进行人体试验之前的必经之路。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包括:人类正常和各种疾病模型;用作检测工具,如LD测定、长期毒性试验、热原试验、过敏50试验等生物学试验;作为微生物分离、分型、毒力的测定,疾病的诊断,生物制品的制备等;基因治疗和病毒载体疫苗制备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兔疫性的评价等。以感染性疾病为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艾滋病等,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战略,因研制道路之漫长,所需实验的动物用量极大。

据统计,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内,约有60%的课题涉及动物实验,20世纪大约70%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项使用了实验动物。因为人类与实验性的鼠、猫科动物模型的兔疫系统有较大差异,这些动物的实验结果有时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非人灵长类(NHPs)遗传物质的75%~98.5%与人类具有同源性,使它们成为医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NHPs因此成为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有伦理争议的研究动物模型。NHPs是人类的近亲,面临着生存危机。2002年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让人们了解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世界灵长类动物仅存240余种,已经有114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64种极度濒危。NHPs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劣,加上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学实验,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和朋友。

动物参与研究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在试管内;以及整体动物本身作为实验对象。通常第一种方式引起的伦理问题不大。在试管内,如涉及异种胚胎或生殖研究内容,伦理问题和争议极大。与人类胚胎相关研究类似,各国均有严格的限制或严禁进行。英国人工授精和胚胎管理机构(HFEA)于2007年9月原则上批准在实验室培养人和动物的混合胚胎用于研究,要求混合胚胎只能由99.9%的人细胞成分和0.1%的动物细胞成分组成,且具体计划需经过单个审核。尽管英国对此民调证据显示,接受调查的2000人中的61%认为,如果研究能够促进对疾病的了解,他们就支持胞质杂种研究。但是,其中的技术难题引发的风险和伴生的伦理困惑还是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争议。2011年7月,英国媒体报道多家实验室正在进行人兽杂交胚胎干细胞实验的新闻,更是引起了极大反响和恐慌,这是应该被严格禁止的行为。目前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还是第三种方式,即动物作为整体参与研究,包括目前关注较多的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人类按着自己的意愿有目的、有计划、有根据、有预见地改变动物的遗传组成,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和配子生物工程技术的一项实验技术,极富挑战性。转基因动物不仅应用在农业、制药等产业中,还在医学研究领域中被用于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以研究癌症基因的致病机制及癌症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新药物治疗效果,或用来研究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血液病。转基因模型动物也是研究基因治疗的有效方式。

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关注转基因动物的伦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可否专利性及其福利问题等。(五) 实验动物福利

医学动物试验在医学研究领域起重要作用,解决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伦理学的矛盾。动物实验对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大部分的活体动物实验都可能引起动物的伤害。

实验动物福利的提出,目的是能够一定限度地保护实验动物的权益。实验动物福利是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对实验动物实施保护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指动物具有康乐的权利,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实验动物福利为“五大自由”,即动物享有不受饥渴、享受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人类进行动物实验时不可避兔地要求实验动物忍受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疼痛等。实验动物同人类一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感知、恐惧和情感的需要。而且相对人来说,实验动物还是一个“弱势群体”。因此,人类进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时应顾及到实验动物福利问题。

提高动物福利的意义不仅仅对动物有好处,事实上,提高动物的福利,促进动物的康乐,实质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获益的是人类自己。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800亿只动物进入实验室,其中1800亿只丧生。有研究表明,在2001年,包括4411个研究的总数为2937篇文章应用了NHPs或其生物材料。这些研究中共用了41 000多个动物,14%的研究中可确定动物是重复使用的,69%的动物在先前的实验中使用过,目前动物的使用量更巨大。包括AIDS及目前全球肆虐的人甲型HN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目前的医11学研究各个领域的前沿,几乎最终都离不开包括NHPs在内的动物进行实验。NHPs在内的动物对人类的医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理应受到人类的尊重。人类在利用动物的时候,有义务善待动物。

在医学研究中重视实验动物福利,改进动物实验中那些不利于动物康乐的方式,使实验动物尽可能兔受不必要的痛苦,使医学研究的结果更可靠,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动物的作用,结果对人类自身也更有意义,受益的是全人类。(六) 动物伦理的审核

为了进一步保护实验动物,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动物伦理委员会得以成立并进行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审核。按照《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核指南》的要求,各类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动物实验都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开始,并接受日常的监督检查。

动物伦理委员会与人体试验的伦理委员会一样,独立开展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审查和监督开展项目的有关实验动物的研究、饲养、运输,以及各类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原则。伦理委员会依据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的基本原则,兼顾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者利益,在综合评估动物所受的伤害和使用动物的必要性基础上进行科学评审,并出具伦理审查报告。(七) 动物伦理审核的原则

1. 三R原则

该原则是目前公认的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和主要研究内容,也即动物保护原则,包括:减少(reduction)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动物使用量;探索能够达到相同目的或获得相同结果的动物替代(replacement)方法;采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使动物兔受实验所造成的痛苦、不安、疼痛,和(或)改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动物生存质量的优化(refinement)方法。优化是实验动物福利的具体体现。而保障上述原则的落实则需要在医学动物实验中根据上述原则,对是否需要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中需要给予的那些具体的动物福利措施等进行伦理审查。

2. 动物福利原则

是指要保证实验动物生存时,包括运输中,享有最基本的权利,享有兔受饥渴、生活舒适自由等实验动物福利;享有良好的饲养和标准化的生活环境;各类实验动物管理要符合该类实验动物的操作技术规程等。

NHPs是高等动物,对生活条件的改变会产生应激反应,与人相似,有思维活动,对环境变化反应更加敏感,遭遇粗暴的对待会有剧烈的反应,从而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在医学研究中,NHPs有更多的福利需求,包括类似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在内。对促进动物康乐实现的因素,例如,接触体验,非接触社会体验,以及非社会环境优化(房间、笼、食物、锻炼等)都要有所考虑。所以,在它们的房间内也需要五颜六色实用的玩具,不能让它们独居,要有伙伴共同玩耍。美国的NHPs管理计划项目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3. 伦理原则

是指要充分考虑动物的利益,善待动物,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尊重动物生命,制止针对动物的野蛮行为、采取痛苦最少的方法处置动物;实验动物项目要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符合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等。

4. 利益平衡原则

当然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审核,并不意味着绝对地保护实验动物不受到任何伤害,而是以当代社会公认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兼顾动物和人类利益;尽可能地减少给实验动物带来的伤害。

后记

目前还有一些临床医生缺乏伦理审核意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为了救助一个患者而损害了另外一个人的权益,不仅仅违反伦理规范,甚至可能违反法律,而受到惩罚。科研人员也具有类似的问题,即使是申请进行审核的,也多是出于发表文章或课题验收等客观要求,而非在主观上真正认识到伦理审核的重要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了一项500人的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试验中的病人承诺程序主要是研究者为逃避法律诉讼和制裁而设,而绝不是出于保护病人目的。我们呢?情况可能更不容乐观。而每每提到动物福利,时常会引起一阵议论声,甚至是笑声,说明多数科研人员更缺乏动物伦理意识。目前,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伦理,特别是涉及研究的伦理培训还相对缺乏,我们的研究人员和医学生,未来是否会不自觉地成为今天的萨尔•克鲁格曼或温德尔•约翰逊?知识拓展1. 黄丁全《医学、法律与伦理》2.《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