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偏方 改善三高有疗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2 01:20:14

点击下载

作者:胡春福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家庭小偏方  改善三高有疗效

家庭小偏方 改善三高有疗效试读:

前言

我国民间向来有“偏方治大病”的说法,中医学中也有不少偏方介绍。许多偏方虽然出自民间,却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三高”常见症状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而且对一些重症也有一定的缓和效果。本书中所列出的偏方,主要作用是扶正固本,所用的食物或药物多属于补品,形式上看是食品的一种,实际上是当作药品来使用,采取了药物的性质,使用了食物的味道,两者相互配伍,相辅相成,发挥着食借药力、食助药威的协同作用,达到食物调养与药物治疗的双重功效。这点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偏方中所使用的材料相对简单,价格还比较低,操作起来特别容易,只需对药材或食材进行简单的处理,比如煎煮、泡酒、熬煮或外敷等就可以发挥效用。偏方的不良反应还比较小,即便起不到辅助食疗功效,也能发挥保健功效。

本书中所出现的偏方既有趋向于食疗养生的一面,也有倾向于药膳保健的一面,所列举的方子都是根据临床经验以及民间偏方集合而成的,而且更贴近生活,更加实用。书中还对降低“三高”的食物及药物给予详细的说明,并提出科学的指导,并针对“三高”伴有的一些并发症或合并症,配以相应的特效偏方。衷心地希望本书能对“三高”患者及家属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本书在编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漏洞,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最后,祝愿所有的“三高”患者早日康复。第一章“三高”值一升,健康指数就降低“三高”是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脂血症的统称,因主要由现代文明派生出来,故又被称为“文明病”,属于高发性的慢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患的罪魁祸首,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在我国,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稳步提升,“三高”人群也逐渐低龄化。因为“三高”具有高患病率、高危险性、高医疗费用等特点,人们开始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控制住“三高”并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出现,首先就得了解“三高”的相关知识。你的血压高了吗医学诊断室,你是否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并非只是单纯的血压高一点!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测量血压,主要目的就是了解自己的血压是否超标,那么医学上对高血压是如何定义的呢?

西医眼中的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里,3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如果结果显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高压应该低于140毫米汞柱,低压则应低于90毫米汞柱。其中任何一项一旦高于正常值,即为高血压。比如,一个人安静时的血压为120毫米汞柱,尽管高压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低压大于90毫米汞柱,故仍要判定为高血压。还有一类人曾经患有高血压,现在正在服用抗压药,血压虽然已经低于140毫米汞柱,仍然要判定为高血压,这在医学上就是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下表)。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

注意: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战胜“三高”的情报站——测量血压不嫌麻烦

如果平时血压测量的次数较少,血压又具有明显波动性,在不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需要数周内多次测量来判断血压升高情况,尤其对于轻、中度血压升高。如有条件,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中医眼中的高血压

因为高血压不易被人察觉,所以定期检查血压很关键。平日里除了经常测量血压之外,还应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来判断是否患有高血压。

◎望: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要求。脸色红润、脖子粗短、眼泛红丝、额头青筋跳动,而且耳背两条小血管明显暴露,舌头颜色偏红,舌苔黄腻,极有可能是高血压的预兆。

◎闻:听音辨味。高血压本身不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但在声音方面若有点气喘吁吁、气若游丝,结合望诊过程中的症状表现,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

◎问:基于高血压的遗传概率较高这一原因,问诊就变得必不可少了。中医首先就要问清楚患者的家族病史,比如家人有无心脏病或脑卒中等病史。高血压刚发病时,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到了中后期诸如心悸、失眠、暴躁、易怒、头重脚轻等症状才会慢慢出现。有些人蹲下后站起来会觉得头晕眼花,有些人甚至总觉得头部戴着钢盔或蒙着纱布等。中医通过询问患者症状表现,大致就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缓急,为进一步确诊及治疗病症奠定一定的基础。

◎切:切就是所谓的把脉。高血压患者的脉象通常比较复杂,以弦脉、沉脉为主。弦脉即紧紧绷住的脉,脉搏跳动就好像在弹奏吉他的钢弦;沉脉即隐晦不显的脉,脉搏跳动几乎摸不到。另外,若是患者常常感觉小腿前侧的足三里穴以及绝骨穴有明显的肿胀不适,则有可能是高血压的预警。血压,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血压,就是血液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一定压力。平时生活中,我们并不能感受到血液压力的存在,唯有通过血压计的测量才能准确得知具体数值以及它正常与否。

血液流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所谓的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血液主要通过两类血管循行。一个是静脉,也就是经肺循环。这些血液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经由毛细血管流到肺部,又由肺部将这些血液净化,再回到心脏之中。另一条路径是动脉,也就是体循环。这些血液含有丰富的氧与营养物质,这些养分跟着血液由心脏出发传输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及其细胞中。这两套循环系统中的血液之所以会流动,主要得力于左右心泵血所产生的压力,而且每个循环系统下各个部分的血液都必须处于一定的压力之下,否则难以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主要就是由血压推动的,其中对动脉施加的压力叫做动脉压,对静脉施加的压力叫做静脉压,对毛细血管施加的压力就叫做毛细血管压。虽然都叫做血压,但每种血管形成的血压却是不同的。比如,大动脉与末梢细动脉的血压就大不相同。可见,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血压极有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数值,这纯属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动脉的血压要远远高于静脉血压,所以医生口中的血压专指动脉血压。

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血压主要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只要心脏的左心室收缩,心脏的血液将会输送于大动脉之中,这时便会产生收缩压,也就是所谓的高压;当血液被输送至大动脉,大动脉扩张,血压会大量积聚在大动脉上,慢慢输送到身体的末梢动脉处,此时形成低压,也就是所谓的舒张压。战胜“三高”的情报站——测量血压的正确位置

测量血压应该在肘关节上方进行,此处的动脉是肱动脉,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血压测量部位。高血压不是空穴来风

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众多,但最直接的因素还是血压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显示:目前高血压主要还是因为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和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导致的。当然,内分泌与体液出现问题也会使血压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外界环境的干扰或自身受到严重打击,个人情绪多半会出现异样,精神状态不佳,大脑皮质功能有点失调,血管开始急速收缩,精神开始失常,血压迅速飙升。

另外,细小动脉不停地收缩,小血管就无法正常运输营养至全身,脂类基本无法正常输送,小动脉逐渐开始硬化,血液将无法被输送到五脏六腑之中。尤其是肾脏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由此肾素分泌会增多,血管中血液的流通受阻,全身的细小动脉收缩速度加快,小动脉硬化情况变得愈发严重,血压开始只升不降,高血压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从医学角度看,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非常多,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增强,以至于泵出的血液实在太多了。再者,心脏泵出如此多的血液,可细小动脉却发生了硬化,此时血管无法扩张,血流经过狭窄的血管时,血压必然会升高。当然,肾脏出现问题,体内多余的钠盐与水分滞留在体内,循环的血液容量曾多,血压也会升高。

从日常生活角度看,高血压的患病概率主要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因素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血压的遗传因素很强,其中高血压患者几乎有一半左右都有家族史。当然,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就一定会患上高血压。即使遗传了高血压体质,只要清淡饮食、合理运动、规律生活,血压也是能够控制和稳定住的。

年龄因素 高血压的患病概率与年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越大。而且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基本呈正比例关系。

体重因素 越胖的人越容易患高血压,故肥胖之人应该适当减肥,尽量使体重达标。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噪声污染严重的生活或工作环境特别容易患上高血压,另外,农村人口患有高血压的比例相对比城市要多。长期从事高度紧张脑力劳动者更容易患高血压。

相关疾病因素 人体之所以能够运转起来,大多是由肝脏功能掌控或协助完成的,不少慢性病也是由肝功能受损或出现障碍导致的,比如肥胖、痛风、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另外,肾脏有病或内分泌出现紊乱,血压也比较容易升高。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

相关疾病因素 人体之所以能够运转起来,大多是由肝脏功能掌控或协助完成的,不少慢性病也是由肝功能受损或出现障碍导致的,比如肥胖、痛风、高血压以及脂肪肝等。另外,肾脏有病或内分泌出现紊乱,血压也比较容易升高。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I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

饮酒 相关研究表明,每天喝3~5杯白酒,人体收缩压大约会增高4毫米汞柱,舒张压则会增高2毫米汞柱,患有高血压的概率几乎就是百分之百。

食盐过多 饮食习惯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高盐饮食是最大的威胁。首先,日常生活中若是吃太多的食盐,血压会升高,食盐进入人体之后,会立即开始分解成氯和钠离子,这样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会无故增多,水钠潴留便会产生,血压也就会跟着升高。不仅如此,很多化学调味品中也含有钠,比如酱油,所以血压过高者不仅要控制好食盐的摄入,还得注意所有调味品的食用量。其次,为了降低血压或者控制住高血压的病情,也不能够过度地减少食盐的摄入。一旦长期处于过度减盐状态下,极有可能出现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佳,久而久之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甚至有引发壮年性或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战胜“三高”的情报站——食盐分解钠离子功能

于人体而言,食盐的主要功能就是分解成钠离子,以便保证细胞中渗透压能够维持平衡状态。我们知道,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动的。它在人体内也具有这一特性,水分会从离子浓度较低的地方向离子浓度较高的地方流动,最终离子浓度达到平衡。而钠离子是从离子浓度较高的地方向离子浓度较低的地方流动。人体一旦过度减少食盐的摄入,体内的钠离子便会急剧减少,水的流动就会变成单向运动,大部分的水也会因此流向体外,细胞机能慢慢地停滞,生命极有可能出现危险。气血失衡,血压难稳定

中医学上并没有血压这一说法,关于血压的认识大概可以从气血理论中加以了解。中医理论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正如“气主熙之,血主濡之”所说。另外,气血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其中血在气的推动下生生不息地循行于脉道之中,“气行则血运”,“气虚则血滞”。说白了,气就好比血的统帅者,气还得依附在血之上。血旺则气足,血虚则气弱,为此有“血为气之母”的说法。气血若是处于平衡状态,气血的运行顺畅,脏腑组织得到了温熙与濡养的满足,其生理功能便可正常发挥,人体便可保持健康;但若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冲击,气血突然失衡,气血循行容易紊乱,脏腑功能受到损害,相应的病理变化即可出现。而血压就是气血运行过程中对脉管造成的压力,血压的形成取决于脉管的完整与血脉的充盈,甚至连脏腑对血压的影响也得借助于气血的循环。

的确,中医的这套气血运行理论就可以用来解释现代的“血压”概念。当气血保持在一定的动态平衡下,气血便可冲和,血压值就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若是气血失和,血压变化便会出现异常,比如血虚气弱容易造成低血压,气盛血逆容易导致高血压。

中医有言“心主血脉”,血压的形成自然与心息息相关。心主血脉的功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血压便会有所波动。另外,肝主疏泄、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互化。所以,肝肾功能正常的话,气血调和,血压即可正常;若气血失衡,肝肾功能障碍,出现肝肾不足、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这时血压便会升高。可想而知,气血若是逆乱,直接导致高血压的出现。战胜“三高”的情报站——气血同治,控制血压

根据对气血理论的认识,血压的形成是气与血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都不能形成血压。人体一旦患有高血压,气多半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太亢奋,最终气血失衡,血就得跟着发生变化。从这一角度看,控制血压必须做到气血同治,在调气的基础上兼顾理血。吃对了,血压不升高

合理的膳食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从而对某种疾病起到防御、改善或治愈等作用。高血压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若是能够科学巧妙地安排好自己的每日饮食,结合药物治疗,血压便不会轻而易举地升高了。

饮食原则:“四高、三低、一有”

遵守“四高、三低、一有”的饮食原则,即高钙、高钾、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饮食有节原则。合理规划膳食,限制热量的摄入,控制肥胖,是抑制血压升高的有效手段之一。

◎高钙:钙可有效调节人体心肌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控制血压,故高血压患者不妨多食些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保证钙含量的充分摄入。

◎高钾:钾有利于增强血管的弹性,帮助胆固醇顺利排出,进一步降低血压,故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吃些葡萄干、香蕉、银耳、紫菜、黄豆等。

◎高纤维素:小米、玉米、面粉、燕麦等粗杂粮中富含植物纤维素,有利于胆固醇的排出,并控制血压,可多吃些。另外,新鲜的蔬果中纤维素的含量也比较丰富,适宜多吃些。1

◎高维生素:黄瓜、西红柿、芹菜、豆角中富含维生素B、维生212素B、维生素B,适宜多吃。另外,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也应该多吃些,有利于抑制与缓解高血压病情。

◎低盐:盐摄入过多,血压容易升高,心肌梗死、血管硬化等问题也比较容易发生,给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每天控制在6克之内。战胜“三高”的情报站——限制钠盐摄入的小窍门

限制钠盐的摄入并不代表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要寡淡无味,更不能因此忽略了饮食的质量。有关专家根据钠盐中钠含量占40%,总结出以下规律:1勺盐=12.5勺番茄酱=5勺黑醋。另外,做菜时也可以使用别的材料来增加菜肴的风味。

*用植物油烹饪时可以适当加几片柠檬片,凸显食物风味。

*在食物中加入红枣、当归、枸杞等药材,以增加风味。

*做菜时添加糖、醋等使食物变得酸甜可口,甚至可以加入苹果、西红柿、菠萝等来增添美味。

*做菜时可以加入香菇、洋葱、香菜等香味材料来增色增香。

*做菜时巧妙地使用葱、姜、蒜、花椒、酒、八角、胡椒等调料,有利于提香增鲜。

◎低胆固醇、低脂肪:为了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饮食上一定要保证低胆固醇、低脂肪,而且脂肪若是摄入过多还容易引起肥胖症,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会使血压升高。另外,若是长期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体内容易堆积脂质,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出现,加重高血压病情。

◎饮食有节:即避免暴饮暴食、过饱或过饥,保证定时定量。另外,还得不挑食、不厌食、不偏食,保证食物营养均衡,种类全面。

每日坚持一杯奶

研究表明,乳制品有助于燃烧体内脂肪,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专家也曾专门做过实验,每天喝两杯酸奶的高血压患者体重平均下降了5千克,血压也更加平稳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酸奶中富含钙质,钙可促进脂肪的燃烧,抑制肥胖,从而帮助降低血压。可想而知,日常生活中多喝些酸奶、牛奶,多吃些奶酪,对预防与改善高血压有极大的好处。从合理的膳食规划角度看,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食用3份乳制品,或者每天坚持喝200克左右的牛奶。

鸡蛋虽好,少吃为妙

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而且胆固醇含量也很高,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尤其高。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一旦增高,血压多半就会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对鸡蛋最好还是敬而远之。但这并不表示高血压患者就不能吃鸡蛋。毕竟鸡蛋中的卵磷脂有助于胆固醇的排出,故高血压患者只要将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控制在每100毫升血液中含量在300毫克以下即可。控制血压,这些食物、药物不要碰

民以食为天,面对美食的诱惑,高血压患者务必要把好入口关。在控制血压的这条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分清楚哪些食物、药物是高血压患者禁止触碰或不宜多吃的。

高血压患者避免食用的食品

高血压患者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指富含动物性油脂、胆固醇过高以及过量油脂烹调出来的食物。

◎动物性油脂含量过高的食物:猪油、羊油、牛油、肥肉、皮脂、奶油等。

◎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蟹黄、虾卵、动物内脏、鱼卵等。

◎过量油脂烹调的食物:炸糕、炸薯条、方便面、奶油蛋糕、油炸薯片等。

除此之外,还有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但不宜吃太多,以免血压升高。这类食物主要包括:富含大量油脂的坚果与种子类食物,比如腰果、核桃、花生、瓜子等。对于这些食物,每日的食用量应控制在20克以内,也就是一小把的量。日常烹调时所使用的油也尽量采用花生油、橄榄油、大豆油、玉米油以及葵花籽油,食用量也一定控制在每人每天20~25克之间,相当于白瓷勺的3勺左右。

高血压患者避免服用的药物

药物可以治病,但服用不当也可致病。其中口服避孕药,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消炎痛、保泰松等止痛类药物,特别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当然,药物升压的作用是有限的,一般停药后血压都会有所下降。一旦服用了某种药物后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高血压症状,应立即就医,根据医嘱来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种类。

另外,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避免同类药物同时服用。比如,硝苯地平与络活喜同属钙离子拮抗剂,不宜同时服用;又比如,卡托普利与开搏通名称虽然不同,但其实就是同一种药物,同时服用的话,极易造成不良后果。你的血糖高了吗医学诊断室,你是否患有高血糖

高血糖是吃出来的富贵病,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发病人群也逐渐年轻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摄入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平日里又很少运动,生活毫无规律可言,肥胖之人越来越多,体内血液黏稠度、胆固醇均在节节升高,脂代谢出现异常,糖耐量也不太正常,血糖逐渐升高,有演变成高血糖乃至糖尿病的危险。在如此严峻的事态发展之下,你离高血糖又有多远呢?

高血糖诊断标准

当体内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时就形成了高血糖。世界卫生组织曾对高血糖给出了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倘若只是偶尔或在特殊情况下出现高血糖,并无大碍。但是如果连续测试了好几天,而且一段时间内始终处于高血糖状态,则基本就可以确诊为高血糖或糖尿病了。具体可参见以下表格:

备注:◎“随机血糖”就是指任何时候,不考虑上一餐的时间抽取的血糖。◎如果没有典型症状,应在不同日期里再监测一次,若结果还是超过上述表格中的标准,即可确诊为高血糖。资料来源:糖尿病保健大全,中国古籍出版社。

高血糖易患人群

通过血糖监测来判断是否高血糖确实是一种科学且准确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易患人群来排除或怀疑自己是否属于易患高血糖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史,比如父母患有糖尿病,其子女若是携带了糖尿病的基因,就有发生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的可能。

◎长期摄入总热量过多,这类人群往往吃得比消耗的热量多,体重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更容易血糖高。

◎分娩过4千克以上巨大婴儿的女性,更易患高血糖。

◎年龄在40岁以上,且缺乏运动者。

◎过度吸烟、长期酗酒者。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血脂或血尿酸不正常者;患有胰腺疾患或胆结石症者。

◎血糖不正常或糖耐量降低者。

◎患过妊娠并发症的人,比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胎死宫内、死产者。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精神紧张、情绪极其不稳定者。

◎长期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利尿药等。

警惕潜伏在身边的高血糖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则极有可能是高血糖或者糖尿病发出的警告,需高度重视。

◎四肢麻木、刺痛,对冷热感觉有点迟缓。

◎视力出现障碍,如视物模糊、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疾患等。

◎小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尿频多,甚至出现遗尿或排尿无力等不适。

◎男性阳痿、性功能减退;女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

◎女性出现顽固性外阴瘙痒,更年期女性内裤上有白霜,或者裤脚上有尿迹白霜等。

◎无其他原因餐前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多汗、颤抖以及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口干、口渴,口腔黏膜有瘀斑或瘀点,甚至出现水肿等。血糖,身体活动的热量之源

血糖,即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是身体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唯有血糖保持在一定水平才能维持机体正常运转,血糖过低或过高,都会给身体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血糖的来源

我们身体所需的糖分主要来源于日常所吃的食物,空腹时全部血糖则主要来自于肝脏。其存储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1.肝脏中储存好的肝糖原以及肌肉中的肌糖原、脂肪等统统会在需要时分解成葡萄糖,进入人体血液中,保证血糖不降低。

2.非糖物质,比如饮食中的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脂肪会分解成甘油,肌肉还会自动生成乳酸,它们均会通过糖异生过程而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肝脏转化为肝糖原,随即变成葡萄糖等着随时流入血液中。

血糖浓度的变化性

血糖浓度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多少都会有所改变。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比较稳定,数值保持在3.64~5.88毫摩尔/升。用餐后血糖会暂时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10毫摩尔/升。

血糖浓度的影响因素

◎喝水太少:喝水不足容易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血糖浓度。

◎过食油腻、高脂类食物:油腻、高脂类食物吃得太多,容易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长时间便秘:经常便秘会给代谢系统带来问题,血液循环也会变得不顺畅,血糖的稳定性由此受到影响。

◎药物作用:某些治疗咳嗽及感冒的药物,还有一些避孕药,都具有一定的升高血糖成分,多吃无益。

◎精神状态:情绪过于焦虑、烦躁、暴怒等,血糖容易迅速升高,而且难以降下来。高血糖为何而来

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进入尿液中而排出体外,即为糖尿病。可见,血糖高并非就是患上了糖尿病。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一定有一项是“高血糖”。

西医眼中的高血糖发病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习惯不当,尤其是含糖食物摄取过多;胰岛素分泌不足;情绪波动较大或承受的压力太大;睡眠不足;运动量突然减少;过度肥胖;酗酒等。另外,服用某些升血糖的药物或激素类药物也会诱发高血糖,比如强的松、地塞米松、止咳糖浆等。就连某些外伤,比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也会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

中医眼中的高血糖致病因素

◎个人体质:肥胖体质者体内多生痰,痰瘀阻塞在脾胃之中,体内的火气就会越来越旺盛。再者,肥胖体质者大多阳气不足,虚弱的阳气无法有效地分配津液,吸收不了食物的营养,故而消渴多为肥贵之人所患疾病。另外,中老年人大多体质虚弱、脏腑气血衰弱,特别容易患糖尿病。◎情志:清代《临证指南医案》有言:“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可见,情志失调,比如经常大悲或大喜,一会儿忧思不解,一会儿惊恐不已,容易导致糖尿病。

◎房事过度:即性生活过度,肾精容易亏虚,出现阴虚肾燥、肾元不足、肾气不固等不适。同时,肾脏一旦出现虚损,糖尿病就会容易发生。尤其是房事过度,肾气耗损过多,下焦生热,热则肾燥,易患消渴症。

◎瘀血或痰浊: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互为一体,相互为用。若是血脉循行不畅,痰多,体内容易产生内热,极易出现瘀血与痰浊之证,进而演变成糖尿病,也就是消渴。瘀血在里,则多表现为口渴,在《血证论》中将其称之为“血渴”。此外,因为瘀血阻滞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比如胸痛、肢体疼痛或麻木等。血糖失控,忽高忽低百病生

预防或者辅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大关键在于保持血糖的稳定性。血糖一旦失控,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多半就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千万马虎不得。那么血糖失控的征兆有哪些?身体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医学家为此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醉酒感 血糖忽然降低,大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体多半会出现走路摇摇晃晃、说话含糊不清,甚至昏厥等。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血糖过低,最好能够立即补充15~20克糖,此时不妨吃颗糖缓解一下。

多尿 相关内分泌专家曾经指出,一个正常人一般每天的尿液量大约在2升,如果夜间尿频、尿急且尿多,若不是膀胱或前列腺出了问题,多半就是血糖失控导致的。

不断口渴 生活之中,我们会因为气温过高、吃得太咸或运动量过大而感到口渴,很多人却忽视了一点:排尿太多也会导致口渴。换句话说,每天的排尿量与饮水量超过3.78升,则极有可能是血糖失控了。

饮食正常体重却在减少 血糖过高,尿液偏多,为此流失的热量也会有所增加。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典型症状:食多、饮多、尿多、体重减轻。这一情况一旦出现,一定要就诊,合理地进行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

极度疲劳 葡萄糖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过犹不及,一旦葡萄糖过多,身体无法正常消耗或利用这些葡萄糖,则多半会产生疲劳不适。很多人甚至每晚睡8~9个小时仍感觉疲惫不堪、浑身乏力等,这也是血糖过高的预警。

伤口愈合慢 本来几天就能愈合的小伤口、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变得特别难愈合,这主要是白细胞抗击感染的能力下降导致的,多半是血糖过高在作祟。

视物模糊 视力突然恶化,比如视物模糊、眼睛易疲劳等,主要就是由眼睛晶状体突然收缩或膨胀引起的,这极有可能是血糖异常导致的。吃对了,血糖不升高

无论是I型还是II型糖尿病,日常饮食安排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饮食调节血糖也是行之有效且最基本的方法。从每日膳食入手,可有效抑制血糖再攀高,还能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保证成年人从事正常工作,儿童能够正常地成长发育。肥胖者通过饮食调控使体重下降,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则通过饮食调控使体重增加,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最终帮助人们恢复正常的血糖值、尿糖值。

饮食四原则

控制热量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要尽量少吃多餐,多吃粗粮等。

1.合理控制总热量:为了保证标准体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时刻关注总热量的摄入。其中,肥胖者要减少热量的摄入,消瘦者要提高热量的摄入,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儿童也应该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

2.平衡膳食,全面营养:平衡膳食,保证营养全面摄入,首先就得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合理地安排各种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比例或份量。还得减少对单糖或双糖的食物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当吃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3.少吃多餐,不吃夜宵:在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少吃多餐的形式来进食最好不过。这样做有利于减少胰岛分泌胰岛素,更有利于控制病情。另外,胰岛素的活性在晚上会更强,所以尽量拒绝吃夜宵,晚饭也尽量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发胖而加重病情。

4.吃多粗食,少吃精食:糖尿病患者主食需要定量,在这一范围内可以尽可能地多吃些粗杂粮以及豆类、蔬菜等。因为粗杂粮中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且粗纤维含量比较丰富,能够有效阻止血糖的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等,积极预防与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5.饮食不宜快,宜暖:糖尿病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可求快,更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加重胃及胰脏的负担,时间久了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再者,糖尿病患者进食时应保证食物温度适中,过烫或过凉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的脾胃喜暖畏寒,所以生冷的食物还是不吃为妙。

一日三餐合理分配

刚才已经说过了,为了避免血糖突然升高,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多餐。对于病情比较稳定的轻症患者一天至少要保证三餐,决不可少吃一餐。三餐的主食量可以这样分配:早餐1、午餐2、晚餐2,或者早、中、晚餐各1。打个比方,全天若是需食用粮食250克,那么早餐可吃50克,午餐与晚餐则分别吃100克,也可三餐平均分配。

对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段里应该适当安排加餐。每天主食量可分为4~6餐,加餐就安排在两餐之间,比如9:00、15:00。所吃的主食量应该是从正餐中分出25~50克。除了主食之外,还可喝杯牛奶,吃个鸡蛋等,牛奶与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比较慢,不仅不怕血糖升高得太快,也不用担心低血糖的发生。

另外,加餐一定不要超过总热量的需要,以免热量过高而引起肥胖,进一步降低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多,进而无法控制病情。加餐时也不要单纯进食肉类、蛋类食品,应适当吃些糖类食物,以免糖类摄入过少而引起饥饿性酮症。

当然,糖尿病患者还要学会适时减少食量或及时加餐,比如尿糖多时,适量减少食量;体力劳动较多时,可多吃25~50克主食。

饮水也有讲究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觉得口渴,喝水一般比常人多。想喝水大多是体内缺水的表现,属于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常反应。糖尿病患者若是控制喝水,不但不能治疗糖尿病,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有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后果非常严重。适量喝水对糖尿病患者反而更有好处,比如有利于排泄体内积存的毒物,有利于预防酮症酸中毒。控制血糖,这些食物、药物不要碰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具有可选择性,为了维持标准体重,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这是因为,食物中的糖分、脂肪、蛋白质等均会在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产生热量,在患者体内这些热量会进一步转化为血糖或血脂。然而,这种能产生大量热能的食物包括主食、副食、烹饪油以及零食等,摄入时需要格外留意。糖尿病患者忌吃食物大盘点

五谷制品 方便面、三明治、爆米花、锅巴、比萨、麻花、蛋糕、汉堡包、饼干、月饼、油条等。

肉蛋、水产类 猪肉松、炸鸡腿、火腿、羊肉、鸡蛋黄、鹅蛋黄、松花蛋、鹌鹑蛋、咸鸭蛋、鸭蛋黄等。

蔬菜类 土豆、菱角、百合、竹笋、甜菜、红薯、凉薯、芋头等。

食用油及调味品 羊油、牛油、猪油、奶油、黄油、白糖、冰糖、蜂蜜、红糖、虾皮、甜面酱、果酱、胡椒粉、芥末、桂皮、草豆蔻等。

硬果类 栗子、花生、核桃等。

干豆类 黄豆、绿豆、红豆等。

其他类 西谷米、麦乳精、团粉、藕粉、干粉条等。

以上食物皆因含糖量或油脂过高而不适合高血糖患者食用,比如红薯的含糖量达到27.7%,藕粉可达到87.5%,干粉条甚至可以高达96%。

降糖药并非多多益善

胰岛素注射,降糖效果比较明显,但必须分清楚中性与中效的区别,还不能将长效、短效弄混了。比如,进行胰岛素注射时错误地将短效与长效按照2:1~4:1的比例进行注射,这不但令患者忍受饥饿,也无法降低血糖,还经常出现吃过早饭后血糖过低带来的不适。正常情况下,短效与中效混合后两者可保持原有的功效,但短效与长效混合之后,短效效果会降低,长效效果会增强,只会使身体“吃不消”。你的血脂高了吗医学诊断室,你是否患有高脂血症

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入口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无奇不有。饮食不规律、不科学,尤其是长期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血脂特别容易升高,高脂血症便会如影随形。一般来说,体内脂肪代谢出现问题,血液内的脂质容易超出正常标准而产生疾病,也就是高脂血症。

血脂检查准确判断高脂血症

血脂是否异常,需要通过常规的血脂检查来准确判断,其中主要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项目。一般来说,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个星期内下表中有2次出现异常值,则多半就可以判断为高脂血症。具体内容如下表:血脂有无异常一览表

总的来说,要想判断血脂是否异常,需要到医院验血进行检查,可从手臂上抽取1~2毫升血液,再对各种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行检查,然后计算出血液中的血浓度即可。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为: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超过5.72毫摩尔/升,即为高脂血症。如果只是单纯地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则为高胆固醇血症,如果只有甘油三酯升高则为高甘油三脂血症,如果血胆固醇与甘油三酯都升高了,则为混合型高脂血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是否为高脂血症不能仅凭一次化验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来,至少要进行2次不同时间的血脂化验才能得出结果,甚至可以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高脂血症的自我检测方法

高脂血症的表现大多都是隐性的,不易被人察觉。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都属于后知后觉,甚至很多人去医院检查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脂血症了。尽管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多留意自己身体的变化,一些典型症状的出现往往就是高脂血症的征兆了。

1.经常感觉头晕脑涨,与人讲话时容易睡着。早上起床时头脑不够清醒,吃过早餐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午后又会有点犯困,晚上的睡眠质量不太好。

2.中老年女性眼睑上会长出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和米粒大小差不多,比皮肤稍微高一点,严重时整个眼睑都会布满小皮疹。

3.小腿经常抽筋,还伴有刺痛感。

4.面部、手部短时间内长出不少黑斑,这种斑的颜色深,面积大。

5.看东西时一阵一阵的模糊,这多半是由于血液变稠,血流速度减慢,视神经或视网膜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

测一测,你是易患高脂血症的人吗?

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脂血症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如果你是易患高脂血症之人,日常生活就得多注意了。

◎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

◎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或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身形肥胖者。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者。

◎长期吸烟、酗酒者。

◎不爱运动,习惯静坐者。

◎生活不规律、情绪容易激动、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者。血脂,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

血脂包括血液中所有的脂类物质,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与游离脂肪酸等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脂类物质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还参与细胞和组织的构成及功能的调节。尽管血脂只占全身脂类很少的一部分,但血脂变化却可基本反映出体内脂类代谢的状况。一旦食用了高脂肪之物,血浆中脂类含量就会大幅上升,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一般会在3~6小时之后恢复正常。因此,检测血脂往往要在饭后12小时进行,以便真实可靠地反映出血脂水平。

血脂的来源

人体内的血脂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获得:内源性与外源性。

1.内源性血脂:专指经人体自身分泌合成的一类血清脂类物质。其基本途径经由肝脏、脂肪细胞,与细胞结合而成,再释放到血液中,为人体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外源性血脂:即来自于外界、不能由人体直接合成的血脂成分。这类血脂主要由人体吸收食物的营养而来,经由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形成脂类物质,然后进入血液中,成为血脂。

血脂水平的高低变化

以上两类血脂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共同维系着人体内的血脂平衡。具体来说,当人体吃进食物,摄入了脂类物质,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量增加,血脂水平便会有所升高,这叫做外源性血脂水平升高。此时肝脏内的脂肪合成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内源性血脂分泌量相对减少。反过来说,若是在饮食中减少对外源性脂肪的摄入,人体内的内源性脂肪合成速度将会加快,这样就可以避免血脂水平过低。人体血脂水平就是这样维持在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中的。换句话说,如果人体长时间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血脂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进而造成血脂升高。

除此之外,人体的血液还会掺杂着其他杂物,比如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循环不畅,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症就无可避免。高脂血症为何而生

血脂本属于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血脂一旦过高,人体健康就会受到损害。中医认为,导致血脂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种,最主要还是人体摄入了太多膏脂,加上人体运输、利用、排泄膏脂的功能失常。具体来说,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饮食 摄入太多糖类食物,胰岛素分泌易出现问题,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不得不加速,由此就会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若是吃了太多胆固醇与动物脂肪类食物,比如动物内脏、奶油、黄油等,极易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遗传 家族中有人患有高脂血症,尤其是患有高胆固醇血症者,多半就会通过多种机制引起后代人出现高脂血症症状。

生活方式 长时间坐着,比如程序员、作家、编辑等工作者,还有喜欢吸烟、酗酒以及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者,都特别容易引发血脂升高。对于老年性血脂异常的情况,则多半发生在体力活动减少时或长期吸烟者身上。

年龄 年龄越大,通常血脂含量也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日常生活中高脂血症多见于老年人。

性别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男性在70岁之前,胆固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70岁之后又开始逐渐下降。女性则是在绝经之后,胆固醇的增加才开始变快,而且基本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主。

精神刺激 长期精神不畅,思虑过度等有损脾脏,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长期抑郁或经常发怒,肝脏功能失常,致使气机不畅,膏脂不能得到正常运化与输布,最终导致血脂升高。

长期水肿 长期水肿会损伤脾肾两大脏器,脾虚而健运失常,肾虚而不能主液,最终导致膏脂代谢困难。

肝胆疾病 某些肝胆疾病,比如黄疸、胁痛等,均会导致气机疏泄出现问题,进而影响膏脂的运输与转化,导致血脂升高。脂肪沉积,血液特黏稠

血液是生命存在的源泉,同时也是疾病的载体,几乎所有的疾病与血液都有着或大或小的联系,其中高脂血症也不例外。血液或者血管出现问题,身体各个器官会相继发生病变,比如高脂血症就是由于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致使脂肪堆积在血管中,进而导致血管腔变窄、变细,血流滞缓,进而引发血管壁粥样硬化。

血液黏稠度过高,主要体现在血液中出现了脂肪颗粒,也就是所谓的脂肪球,这多半是由饮食不当以及缺乏运动引起的,例如不爱运动,又特别喜欢吃肥肉,没事还好喝几口小酒。这样长时间毫无节制地大鱼大肉,特别容易造成血液中血脂超标,出现“乳糜血”,也就是在血液中能够看见浮油,也就是一层脂肪。血管里本来流动的是鲜红的血液,可是血脂过高者血管中流动的不仅仅是血液,还有浓浓的水性脂肪。脂肪沉积在血液中,水分过少,久而久之就导致血液黏稠度太高而引发高脂血症。

此时,血液黏稠度过高者应该多吃些可以净化血液的食物。下面推荐几个具有排毒、消脂功效的食物。

苹果 苹果中富含果胶,可有效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肪,还可清理肠胃,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木瓜 木瓜中含有丰富的木瓜蛋白酶,可有效分解体内的废物与沉积脂肪,并将其全部清除掉。

猪血 猪血中血浆蛋白含量极其丰富,经过胃酸与消化酶的作用后会产生一种解毒物质,帮助多种毒物顺利排出体内。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诸多净化血液的成分,有利于纯净血液。

酵母 早上喝一杯果汁加上半勺酵母,可以快速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肪与胆固醇。

蘑菇 蘑菇排泄毒物的能力十分强大,是净化血液的高手。

蔬菜 各类新鲜的蔬菜均含有丰富的碱性成分,可溶解沉积在体内的毒素与脂肪,属于血液的最佳净化剂。吃对了,血脂不升高

饮食是影响人体血脂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常人吃过饭后血清脂质与脂质蛋白在成分与含量上多少都会产生一定变化。若是摄入过多的脂类食物,人体血液无法彻底溶解脂类物质,难免会形成一些乳糜微粒,甘油三酯也会出现些许升高的迹象。不仅如此,有研究已经证实,30岁以上的人群,新陈代谢能力平均每年都会下滑0.5%,与此同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也会越来越高,所以中老年人患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可见,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足够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稳定血脂浓度,预防并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患。

饮食控制血脂方案

防治高脂血症的原则就是要多做运动,减少能量与脂肪的摄入,时刻保证标准体重。

◎每日以谷类为膳食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远远大于谷物类,这使得脂肪肝以及其他疾患纷纷出现。为了预防这类疾患的出现,更好地控制血脂,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多吃些谷物类食物,尤其是粗粮,那些脂肪过高的肉类还是少吃为妙。

◎每日不可或缺的蔬菜与水果:蔬菜与水果堪称“维生素之王”,而且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些红色、黄色、深绿色的蔬菜与水果。一般来说,可以在上午10:00或下午15:00适量吃些水果。不仅如此,每日正餐时也可以吃适量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每日进食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中富含大豆卵磷脂,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的新陈代谢,预防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卵磷脂可使人体无法吸收植物胆固醇,并阻止人体吸收动物胆固醇,更能保证体内的脂肪无法被氧化。虽然豆类及其制品好处颇多,但也不能无限制地摄入,每日以100克左右为宜。

◎动物性食物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除了富含脂肪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健康也大有益处。所谓的动物性食物当然也包括鱼类,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预防与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可见,每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食50~100克瘦肉,每周吃2~3次深海鱼,有利于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

◎适量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利于促进细胞的修复与生长,还能保证人体内拥有充足的氨基酸,确保机体拥有健康平衡的状态。更重要的一点是,蛋白质中的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以及赖氨酸等对稳定血脂有显著作用。

控制血脂的同时还得保证营养的均衡全面,所以每日餐桌上的食物还得丰富多样。人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素大概有40多种,每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各不相同,只有保证了食物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稳定血脂。也就是说,平日里要多吃些谷类、豆类、肉类、鱼类、蔬菜以及水果等,还得保证粗细合理搭配,不能偏食、挑食等。

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结构

季节不同,人体的血脂水平不尽相同,高脂血症患者应该根据季节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时刻关注血清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数值变化。◎春季: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故应少吃糖类与富含脂肪的食物,减少人体总热量,以免血脂升高而难以降低。

◎夏季:总胆固醇含量最低,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吃些鸡蛋与动物类食物,确保胆固醇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保证身体健康。

◎秋季:总胆固醇含量最高,但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所以需要降低总胆固醇含量并提高甘油三酯含量,日常生活中可以少吃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但可以多吃些动物脂肪丰富的食物,甚至可以多摄入植物油,平衡好体内的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含量,确保人体健康。◎冬季: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含量都比较正常,所以此时只需要维持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妨吃些三文鱼、黄豆以及西红柿等,既不会让脂肪堆积在体内,还有利于胆固醇及时地排出体内。控制血脂,这些食物、药物不要碰

日常饮食就可以预防与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哪些食物不能吃得记清楚,哪些药物不能碰也得分清楚。

高脂血症忌食食物

1.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过多地摄入这类物质容易使人体内的甘油三酯迅速升高,还容易让脂肪淤积在血管上,血液因此变得越来越黏稠,极有可能形成血栓。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

2.高糖食物:因为高糖食物的热量往往比较高,高脂血症患者吃太多这类食物,难免会使体重上升,进而诱发肥胖症。医学专家曾经明确指出: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更容易患上高脂血症。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想控制住血脂,就得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

3.高胆固醇食物:所谓高胆固醇食物主要就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动物的肝、肾、肚、肠以及脑等,日常饮食中应该极力避免食用。就连大部分海产品的食用也得谨慎些,比如海产品的头部、卵黄等最好去除后再食用,以免促使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升高,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是高脂血症患者更应该注意正确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以及海产品,以免摄入过多胆固醇而使病情不断加重。

4.烈酒:我们都知道,烈酒中酒精含量非常高,一旦饮用过量的话,极易在肝脏中发生氧化作用致使体内的酶被大量地消耗掉,进而给肝脏造成负担,导致甘油三酯形成,加重高脂血症的病情。对于正常人而言,大量饮用烈酒同样会使血脂升高。另外,烈酒中的酒精分子还会不断激发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再生,进而造成脂肪酸无法被人体吸收而停滞在人体血液之中,使得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能被清除出体内,故而引发一连串的并发症,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高脂血症。第二章巧用偏方,抓住食疗与药疗的平衡点

偏方,用药简单、价格低廉、疗效独特,广受老百姓的欢迎。在民间更有“偏方治大病”“小小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现如今,不少饱受疾病困扰的人们会四处打听、寻找各类偏方,用偏方辅助治疗某种疾病见好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在中医学宝库中,偏方是名副其实的瑰宝,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时候,偏方多为祖传,不能外泄,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偏方及其治病疗效被逐渐挖掘出来,为人类健康做出相应的贡献。偏方,源自民间、回归民间

偏方也称“土方”,就是指那些组方比较简单,药材种类并不是特别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就地取材,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偏方通常来自民间并在民间盛行,是珍藏于民间的瑰宝。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岁月中,经过历代医学家的反复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创造了难以计数的有效偏方。在我国民间流传的偏方种类繁多、制作简单、疗效神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一份子。偏方的基本分类

从祛病效果来看,可以将偏方划分为以下类型:

补益类 这类偏方所采用的材料一般是甘温或甘凉的药材或者食物,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可以健身补益,治疗身体虚弱。例如当归鸡汤、黄芪羊肉汤、十全大补汤等,对气虚的女性朋友有着极好的补益作用。但当偏方构成为药物时,应该知道药物不同于营养保健食品,没病的女性不能随意使用。

理气类 这类偏方的构成为辛温通达的药材或食物,对于脘腹气滞所导致的痛症有着不错的疗效,例如陈皮粥等。有理气作用的药材均以疏畅气机、解郁降气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气逆证候为主,缺点是容易耗气伤阴,所以如果有气虚或阴亏症状的女性朋友,尽量不要选择含有这些药物成分的偏方。

消积类 积食是女人美容养颜的大忌,内有积食不仅会影响容颜美,还会对胃肠功能发起挑战,而消积类偏方的主要作用是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消积类偏方往往由泻下药材或食物组成,适用于热结便秘、胃胀不适等里证,例如土豆蜂蜜汁、芝麻杏仁糊等。

补血类 血是女人健康美丽的根本,补血类偏方由辛甘温入血分的药材或食物组成,对于血瘀证、跌打损伤之类的,可以起到养血理血、活血化瘀作用,例如当归全鸡汤、桃仁粥、双参酒等。

解表类 这类偏方是用辛散药材或食物组成,用于感冒和外感病初期,对于发散病邪、解除表证有着不错的疗效,例如葱白生姜汤、生姜红糖汤等。《黄帝内经》中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有解表作用的药物都有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作用,这些药物大多属辛味,有发散作用,能使外邪随汗外泄。但解表药物有温性和凉性之分,在使用含有这类药物的偏方时请务必谨慎。

清热类 这类偏方的作用有别于解表类,虽然在药单上我们常看到清热和解表被写在一起,但在严格意义上说,清热和解表隶属两大类。清热偏方由寒凉性的药材或食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热证,例如金银花汤等偏方。对于那些容易上火的女性朋友来说,此类偏方较为适合。

祛湿类 痰湿容易造成身体发胖,这是爱美女性的大忌。痰湿类小偏方是由温燥、苦寒、温通的药材或食物组成,具有祛湿化浊、温阳通络的作用,适用于风湿和湿热导致的病症,例如薏米红豆粥、砂仁陈皮鲫鱼汤等。

祛痰类 痰为人体津液所化,而津液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性体液。痰是一种病理性产物,大多由“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所致,因气逆液浊而成。祛痰类偏方多由辛温苦降或甘润的药材或食物组成,有止咳祛痰、润肺平喘等功效,例如贝母雪梨、银耳羹等。

息风类 风证有内外之分,外风证是外感风邪所致,治疗时应以发散为主。而内风证是由脏腑病变所致,其原因有邪热亢盛、引动肝风,肝肾阴虚、肝阳化风,阴亏血少、虚风内动等。治疗内风证宜选用息风法,通过清热、滋阴、养血、解痉等逐渐恢复肝脏功能。息风类的偏方多由甘柔潜镇的药材或食物组成。《本草纲目》收集了大量偏方验方《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耗尽毕生精力,通过实地考察、亲历实践将中草药进行的全面整理与总结。这本药典将草药分成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几乎将天下万物都收录囊中,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当然,它与其他百科全书有所不同,是一本药书,记录万物的目的是用它们来治病,比如服器中记载了汗衫、衣带、头巾、日历、桃符、蒸笼、扫帚等日常用品,并非为了了解它们的日常用途,而是为了说明把它们烧成灰或浸入汁液中能治疗什么样的疾患。《本草纲目》共有52卷,记载的药物多达1892种,其中新药374种,收集的方剂达到11096首,其中有8000多首方剂是李时珍亲自收集并拟定的。很显然,《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方剂有很多就是所谓的偏方,李时珍为此还试图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并证明它的有效性。比如在水部中记载了不同时节下的雨水可治疗不同类型的疾患,其中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再行房事,对于不孕症有奇效,其治病原理为“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

有些偏方在《本草纲目》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大约也能猜出其中的缘由。比如《本草纲目》认为,鱼骨哽喉,把渔网煮成汁液或烧成灰泡水喝下,就能让鱼骨掉下去。这大约是因为渔网善于捕鱼,其灰或汁液便可用于“捕”鱼骨吧!在我们看来,这些用来治病的“生僻之物”似乎只是出于李时珍的异想天开,但在当时却令人深信不疑且被人赞叹其奇妙之处。有不少偏方确实是被后人使用并证明其有效的,之后就会成为经验之谈,被人们喜闻乐见地传承下去。

民间偏方是散落于民间的精粹,李时珍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并收录了很多民间老偏方,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老偏方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偏方与食疗相似不相同

偏方既包括纯中草药偏方,又包括食疗偏方和药膳偏方,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经过数代人的反复实践、验证、升华和提高得到的,可以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和民间经验积累的成果。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食疗仅仅属于偏方中的一种,并不完全等同于偏方。

战国时的名医扁鹊有一句名言:“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这句话很简单,大意也是一个人生病后,可以先用食物进行治疗,若效果不好,再用药物治疗。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也就是说许多食物既是药物,同时也是食物,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而且一样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其实,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并且认识到很多食材可以当作药材使用,而有些药材又可以当作食材食用,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开始,也是食疗的开始。

现代生活提倡“回归自然”,也提倡尽可能食补。食疗作为偏方的一种类型,优点确实不少,比如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疗效明显、食用可口以及不良反应小等。食材中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鱼肉蛋禽、蜂乳饮品等,比如绿豆可以解毒、冬瓜有利于清热,它们是居家必备的食材,市场均可买到,取材、制备方便。虽然中药与食物都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很大的。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药药劲真大”的说法,却很少听说某种食物有这样的说法。可见对于专门治病的中药来说,它的药效药性较强,对疾病有专门的针对性,在用药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做到药到病除,如果用药不当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食物则有所不同,不仅在治疗疾病的疗效上不及中药迅速和突出,即使食用不当,也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总的来说,将食物与食物搭配制成偏方,同样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偏方虽小,形式多样

偏方所用材料易取,制作工艺简单,居家即可操作,而且形式多样,选择性很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小的偏方都包括哪些形式呢?药酒

药酒就是将具有一定功效的中药与酒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只要将中药药物放入75%的酒精之中或高度白酒中浸泡即可。药酒的配制相对简单些,药性比较稳定,使用起来更加可靠放心。最重要的是,酒精属于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成分更容易被酒精溶解,而且药借酒力、酒助药性,可将药酒的疗效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药茶

在茶叶中添加某种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疗效的饮品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