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周文骞教授八十寿庆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10:54:35

点击下载

作者:姚先国,汪晓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春天的雨——周文骞教授八十寿庆文集

春天的雨——周文骞教授八十寿庆文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春天的雨——周文骞教授八十寿庆文集作者:姚先国,汪晓村排版:清茉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ISBN:9787308078818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1章关于学习管理科学知识讲话

2003年10月期开学仪式上的讲话今天是杭州年代专修学校国际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03秋季班)的开学典礼,在此,我向到位的学员致以热烈的祝贺。

杭州年代专修学校是省人事厅的人才培训基地,本期培训班就是在省人事厅培训教育中心支持下办起来的。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如果说以往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资本、物质等因素的话,那么在今天经济增长愈来愈依靠人力资本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背后的支撑力量是知识,是人力资本。据有关统计,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75%~80%是来源于人力资本这个因素。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吸取国际经验,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把人力资本放在重要位置。有的经济学家指出:过去的历史年代曾经出现过货币资本主宰一切、统治一切的时期,那么现在已逐渐由人力资本主宰一切、统治一切所替代。简而言之,就是由资本主权时代让位于人力资本主权时代。浙江省人事厅就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历史趋势,高瞻远瞩,把培养人才提高到战略高度对待,这就是我们这期培训班形成的背景。

我们这一期的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关单位,另一个是企业界,都是直接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全球一体化正在加速,世界经济动态瞬息万变;管理知识由于要适应经济形势,也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科学不分国界,不具阶级性,是各国都可以共享的。所以培训班所采用的教材、教育方法,乃至考题、考试制度都是力图采用国际管理科学发展的最新内容和最新的教育方法,尽量同国际接轨、同世界管理科学的发展同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在培训班兼课的一些老师同我讲,培训班所采用的教材新颖,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因此,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学习内容上都是先进的、高水准的,同志们在学习中要有信心,要有追求的目标。

由于培训班学员们是有工作的、年龄相对也较大,同脱产全日制学习有不同特点,因而在学习中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难与艰难。希望大家下定决心,战胜一切,自始至终把学习坚持到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习中应该遵守学习纪律,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整个学习过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预祝同志们工作、学习取得双丰收。

谢谢!第2章2004年10月温州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今天是温州地区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开学的日子,这是第一次为温州单独开办的班,对于参加这个班学习的同志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温州在我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以市场为导向,推出了著名的温州模式,成为全国改革的排头兵,并把原来经济落后、贫困的地区转变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大都市区。不久前,2004年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光荣榜揭晓,我省温州与杭州两市荣列其中,脱颖而出。这是温州全体人民经过二十多年辛勤耕耘、奋力拼搏所赢得的荣誉,当之无愧。

温州发展、进步了,同样全国其他地区也在发展、进步,甚至在某些时段可能比我们还快。前几天刚发布的全国百强县排名,浙江省占了27席,连续四年雄踞榜首,但是温州地区却呈普遍下降的趋势,其中:苍南由80位降至90位,乐清与瑞安分别由原来的15位、19位降至18位、21位。上一届排位97、99的永嘉与平阳在本次评选活动中退出了百强榜之外。这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全国各地区竞争非常激烈,虽然我们前进了,但别的地区比我们发展更迅速,相对而言,我们就落后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003年以来,有几件与温州相关的大事在全国令人瞩目、议论纷纷。

第一件是关于温州模式是否过时的大讨论,众口不一,概括起来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以家族制为管理的基本形式,前店后厂、专业批发市场依据的温州模式已完成历史使命。二是认为温州模式的灵魂即市场取向是不会过时的,其中不适合的部分则会逐渐成为过去。三是认为温州模式并没有什么固定形式,而是一种发展中、动态中的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温州模式也在不断升华,扬弃了旧的,发展了新的,不断前进。但是大讨论中不管哪种意见,都要求温州经济社会更上一层楼,不能停滞不前,并要求在发展中使温州模式不断创新、完善。

第二件事是关于温州“炒房团”的是非争论。据说有几千亿元的温州民间资本通过“炒房团”在全国大中城市运作,引发了当地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于是群情激昂,加以严厉谴责,继而全国媒体大肆报道并斥之为投机行为。有的地方还提出要禁止温州人进入当地房产市场,甚至要像打过街老鼠那样对待温州“炒房团”。对此,我很不以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公民都有权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处置,只要资本来源与投资项目不涉及违法,任何项目都可以投资,股票、期货、黄金可以投资买卖,房地产为什么不可以投资买卖?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排挤温州人?炒房无非是一种投资行为?对房产的价格有一种上涨的预期,这里确实包含着投机成分,这种投机性是任何一种投资行为都具有的,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但这里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即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通过搞实业(主要是加工制造)积累的大量资本的出路何在?继续扩大原有企业规模,发现市场已是饱和状态;转而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又缺少技术手段与足够大的资本,而且经营也陌生,风险很大。于是左右彷徨,这部分资金就成了社会的闲置资本,相比之下,投资房地产市场预期效益还较大,风险也较小。所以“炒房团”的出现,主要是温州现有产业扩大再生产与调整产业结构上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方向的迷失,资本投向把握不定,大量资金在实业领域游离出去。这不能不影响温州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

第三件是四个多月以前有一些大企业家共同出资成立了两大财团:一个是中驰财团,另一个是中瑞财团,而且还以高薪在全国范围聘请了两位总裁。这两个财团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是探索民营经济全新发展和经营模式的第一个民营控股企业。对此,全国和国际上都十分关注,纷纷予以评说。然而,不久两位外聘老总先后离去,还传出监管当局对两大财团的大额贷款严格控制的消息,一时议论沸沸扬扬。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高薪聘请的总裁辞职,至少反映他们同股东们难以磨合,是出资者、股东们的管理体制理念与管理模式不适应两位总裁,还是两位总裁无法同温州地区的大企业家管理思想、资本运作方面达成共识与默契。这一切都关系到温州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现在全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战略大转变时期,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来,需要用崭新的思路、“与时俱进”的精神相对待。其中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甚至可以说人才是决定一切的。人才的问题是一个引进,再一个是自力更生、自我培养。后者应当是主要途径,在温州这块土地上茁壮成长的人才,熟悉温州人文历史,了解本地的经济环境,他们与温州的发展同命运,共呼吸,最容易融入温州社会。这次高级研修班的开办正是出于这种思考,它是温州人才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这个高级研修班是在省教育厅、人事厅领导下,同省工商大学合作办学,另外又同香港地区政府所创办、管辖的公开大学紧密合作。公开大学办学同国际接轨,思维灵活、制度严格。在教材上我们采用的是公开大学花了一亿元港币所编写的教材。这个教材吸取了国际最前沿的管理理论,而且还大量应用了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此外,教材还每年进行修订。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估证,并希望学员学以致用,在平日工作中加以实践,取得成效。在考试制度上,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并重,考题要求学员能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剖析实际问题。同志们平常的工作岗位是一种情况,研修班的学习则是另一种情况,希望同志们以高昂的学习积极性、严肃的自律精神严格对待一切,在新的学习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绩。谢谢大家。第3章2005年10月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今天杭州年代专修学校的新学期“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开学了,谨向各位参加学习的同学致以热烈的祝贺。

的确,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激烈变化的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今天,许多新理念、新观点不断涌现,管理科学为适应变化,也出现了许多崭新的理论和实际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

不久以前轰动全国的“超级女声”大赛的策划者叫孙隽,他是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的毕业生。这次比赛不仅国内影响很大,甚至国外媒体也有充分的报道。美国《时代》杂志运用大赛冠军李宇春的头像作了封面。大赛的主要赞助商是“蒙牛”乳业。原本是一场商业营销活动,通过孙隽的组织策划,现在以群众性的音乐比赛面貌出现了。这一成功的事例,正是管理学中的营销策划,只不过它是采用了现代的“互动营销”管理模式,充分把握现代通信传媒技术--电视、网络、手机--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概念,新方法。

再说一件大事,最近一个新的名词不断被报刊所应用,胡锦涛主席在不久前欧洲访问的讲话中,也频频使用这个字眼,这就是“环境友好”。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是很有人性化的提法,讲的是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中,人善待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真诚回报人。环境友好建设关系到全社会,人人有责。全社会必须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环境是一种有限资源,决不能在发展中恣意掠夺,破坏环境资源。现在我国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上处在资源高消耗、环境破坏严重状态,环境友好不能同发展同步建设。要改变这种格局,首先要从环境伦理入手,用全方位的视角对待环境友好,把环境友好作为一种国策。同时,应该用坚实的务实精神,改变不和谐的生产结构模式和消费生活方式。其中关键的一环是环境管理,既包括政府宏观层面的管理,也包括企业微观层面的环境管理,上下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我在上面所举的例子,只不过是说明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有许多新事物、新问题会出现,相应也会产生许多新的理论与管理模式。作为社会成员,一定要不断学习再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在诸多的知识中,管理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黏合剂,是社会、企业运行中的运筹性因素,因此,管理是无所不在的。

今天,来自各个不同岗位的学员齐聚一堂,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正是体现了大家高昂的、自觉的学习精神。祝同学们学习顺利,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第4章2006年4月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6年的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开学了,这一期培训班的特点是来自企业的学员占了大多数。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现象,说明企业的领导层与管理层越来越重视管理知识的提高。

最近,我国经济领域的最热的话题是创新,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成员与企业成员的主旋律。唯有不断创新,区域才有生命力,企业才有活力。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它已成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使企业生产要素组合和企业生产运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管理必须同这个变化相适应,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我国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变为产品过剩和买方市场的今天,竞争异常激烈。要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取得胜利,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其中,创新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没有一个适应市场变化而创新的管理体系,就不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为国人普遍认同,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响亮的口号。但这一切都又同管理创新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企业管理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演变中,也一定要突出人本管理思想。环绕人是企业管理中的主体,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因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

在强调企业管理创新重要意义的同时,管理活动中应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二是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三是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它们之间应该是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

总之,管理创新从宏观意义上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微观意义上讲,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支撑。我们这个培训班的开办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点上。多位同志都来自企业,奋斗在基层,富有实践经验,希望在学习中,认真总结,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用崭新的管理理念与知识武装自己,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深化、应用与提高。

祝同志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第5章2006年11月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新一期的工商管理研修班又开始了,今年的研修班的开办正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结束之后不久。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的。决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这不仅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而且也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思想。今后无论是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利益分配和观念提高上都应遵循这一原则。在经济体制上要在协调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促进社会和谐。在经济结构调整上要在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促进社会和谐。在分配领域,要在协调好效率与公正的关系上促进社会和谐。在观念上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的认识。以此来指导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那以往在初始积累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显然是跟不上形势的,比如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企业发展道路是同和谐精神不相一致的。又如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社会发展与进步还不能做到为全民共享的一些做法也是有违于社会和谐的。

最近,我国刚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叫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s),后面一个词来源于法文,我们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企业家比较熟悉,他们的效率一般从投入-产出相比后的利润来衡量的。社会企业家概念很新,效率衡量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他们是从事社会公共领域的企业家,作用在于把投资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资金利用好、管理好、经营好,由此产出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且受益者又可能产生放大效应,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们在座的学员中就有工作于公共领域的。社会企业家的意义重大,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有帮助。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不同以往,过去获得者往往是社会出众人物,而2006年获得者是孟加拉国的尤纳斯博士,他在孟加拉国创办农村银行,通过对几百万的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协助他们脱贫,由此而获奖。这种贷款的对象是穷人,不用任何抵押,不用支付利息。实行结果还贷率却高达9902%,因此尤纳斯说:穷人比富人更值得信任。这一事件对我国金融应有很大的启示、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原因在哪里,银行放贷的风险在何处,银行今后的贷款方向、对象上要开阔新路以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这个班的学员中几近1/3是从事金融业务的,各位对此有什么新的考虑。

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根据调查主要的瓶颈是两个:技术和管理。当然,资金也是近来各企业的难题,但缺乏技术力量(包括技术工人)与管理人才,有了资金,企业还是上不去。所以人的作用是主要的,而技术和管理相比,管理又是第一位的。管理可以把企业的各种资源集合起来,扭成一股绳,并在经营中妥善运筹,产生效益;没有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也难以引进、有效使用与培养提高。各位同志参加这个学习班的目的不外乎系统地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提高各自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这是合乎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是与时俱进的积极做法。

祝同志们学习顺利,并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更佳的业绩。第6章2007年10月期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新的一届研修班开学了,祝贺大家有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参与这一期的学习。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相关的课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以致用,学习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领域,而且应当总结经验,把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不久前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奖公布了,获得该奖荣誉的是三位经济学家,分别是:利奥尼德`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埃里克?马斯金(Eric S.Maskin)和罗杰?迈尔森(Roger B.Myerson),他们都是美国人。获奖的理由是他们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奠定了基础。机制设计实际就是制度设计,制度总是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发挥作用的。这个理论主要是说明人们设计怎样一种合适的制度,设计一种优化的配置机制来实现预期受益的最大化。这个理论应用广泛,经济、管理、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比如本届学员许多来自金融系统,我们就可以应用这个理论设计一种信贷品种或保险品种来吸引客户。又如在管理中经常要用的“激励机制”,也是机制设计理论的一个部分,企业管理者需要设计一种制度,激励员工自觉完成企业设定的目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在获得个人目标即奖励的同时又能达到企业目标,这也就是所谓“激励相容”的概念。再举一个例子:最近一段时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许多上市的国有企业一方面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另一方面在内部又对企业管理层采取了股权激励的措施,从而使国有企业的绩效大大提高。以往国家高管的薪金报酬相对固定,同企业产生的利润多寡无关,而在股权激励的机制设计下,企业利润的增长,股权的增值都直接同高管们的股权收益挂钩,这就促使他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搞好企业。

这种机制设计理论在政府行政部门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这几年全国节能排污的目标未能实现,房价虚高、节节攀升,这都同政府相关部门未能设计一种有效的机制有关。

我在上面简单地介绍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奖的一些情况,主要是想提醒各位同志注意,一定要经常关心经济、管理学科最新理论的动态。当前学科变化是普遍现象,许多理论都是触类旁通,应用广泛的。希望同志们用创新的理念、饱满的学习精神,对待学习,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谢谢!第7章2008年5月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2008年春季研修班开学了,学员来自浙江各地,其中,台州地区的同志特别多。由此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最先是在温州与台州地区。民营经济绝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层次不高,所需资金不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传统工艺的家庭作坊生产。这些企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对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以家族制为主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固有缺陷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它们进一步的发展。

我这里举一个成功改革的例子,它是如何突破原有制度而不断前进的。温州乐清市柳市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叫正泰集团,在1984年由南存辉与胡成中各出资1.5万元创办的,最初名字是求精开关厂,南存辉原来是小皮匠,胡成中是小裁缝。到了1991年,该厂一分为二,各自分得盈利100万,包括债务。南存辉成立独资的正泰电器厂。以后他又通过四项变革,使原来的家族制民营企业成为社会化的股份有限公司,规模由小企业转变为大型企业集团。

笫一项变革是家族成员入股,用家族资本来稀释个人资本。1991年9月,在美国的妻舅黄李益投资15万美元,以后又有弟弟、外甥、妹夫与另一位亲戚入股。此时,企业已成为典型的家族制股份企业,南存辉所占股份由独资时的100%降为60%;其中40%,由后面四人占有并成为股东。黄李益不享有股份,他的投资实际是一种借款行为。

第二项变革是由社会资本稀释家族资本。20世纪90年代初期,柳州许多低压电器厂因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名誉扫地,经营困难。许多企业要求同信誉好、产品质量有保证的正泰企业合作,贴牌生产,由正泰收取10%管理费。到1994年,这类企业有38家。此后,南存辉以品牌为纽带,通过出让股份或参股、控股扩大合作企业的范围,一共完成了对48家企业的兼并联合。股东一下子增至40名,南存辉的股份由60%减至40%,但企业的净资产达到5000万元;南存辉的个人身家已有2000万元,骤增20倍。1994年又正式成立正泰集团。

第三项变革是实行要素入股。为了留住人才,推行了管理入股、技术入股、经营入股,从而吸收了几十名“知本”型股东。此时,正泰集团核心股东扩充到118名,南存辉的股份比例降到了20%。

第四项变革是建立岗位激励股。股权是同岗位连在一起的,但是只享有分红权,而没有所有权;在分红上优于普通股。如果职工业绩持续良好,岗位股可转为永久股,即普通股。

经过四项变革,正泰已成为一家现代化的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由创业时的3万元扩张到31亿元,增加了3万多倍。南存辉说,今后他的股权可能会降至5%。他的股份越来越少,个人资产却越来越多,企业也越做越大。

正泰改革的成功是在于它们进行了产权变革之路:一是产权明晰化、多元化、社会化;二是让人力资本进入产权领域、共享成果。以产权改革为龙头,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走向完善,管理也按现代公司制的规范进行。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泰集团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对家族制企业做了彻底改革。我们不能单去了解四项改革的过程,学管理的同学应追溯其改革的动力在哪里?研究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如果我们从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变迁理论可以解开这一个谜。

正泰集团产权变迁的需求在于:

1.产权结构的封闭性引致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

2.产权的模糊引致的明确化需求;

3.人力资本流量产权重置引致的动态化需求。

从产业变迁的供给来说,主体环境中南存辉作为当家人,以其卓越的远见和胆魄决定了企业产权的安排,对相关利益主动进行调整。从客体环境即制度环境来说,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与完善,政治、社会制度鼓励民营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制度不断冲突,转化了固有的传统、家族观念。这一切都为企业变革提供了良好的供给。

正泰变革的成功是由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这是很明显的。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无非是请同学们在学习中不仅要知道事物的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进去,探求变化的原因。对问题的研究不要浅尝辄止。

最后祝同志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第8章2008年11月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新的一期研修班开学了,我从学员名单上看,许多学员来自金融系统,尤其是南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来的人不少。因此,联想到最近由美国开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里我想谈一点看法。

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是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发生在虚拟经济的领域。近些年来,在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主宰下的美国经济,出现了金融领域内的创新浪潮,金融衍生品愈来愈多。品种繁多而又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在利益驱动下,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止都止不住,最后翻了车,摔了大跤,最先发生在抵押证券上,其中所谓“次贷危机”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次贷危机”的产生是把原来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由投资银行把它们打包,再次出现在证券市场上,当衍生品的链条延长后,又缺乏必要的监管,最终导致崩盘。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都卷入了危机之中,无一幸免。像雷曼兄弟、美林、高盛等著名的大公司都遭受到严重损失,甚至破产。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产商买了不少抵押证券的品种,以致商业银行也受到牵连。普通老百姓购买了金融衍生品损失巨大,加以股市市场低迷(美国股票大概跌去了40%多),不少购房的人还不出贷款,被赶了出来,露宿街头。整个消费市场购买力大大降低,不能不对生产的厂商产生严重影响,继而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要少,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与衍生品开发不足,品种很少。资金流动主要集中在银行,约占80%,而美国的资金是银行、保险、基金与投资银行各占1/3。但是这次危机是世界性的,而且又波及实体经济,这样对中国又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80%,其中出口贸易对全年GDp增长的影响约占1/4。为了抵消危机的负面影响,刺激国内消费市场,中央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在对外出口遇到困难、居民消费不可能很快增长,民间投资减少的情况下,这是国家唯一采取有效措施。当然,4万亿人民币来源主要依赖于透支债务来筹措了。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透支带来的风险不大的。我国政府这一点做得很好。

金融危机到今天并未见底,其后果究竟如何还难预料。但是我们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是可以做的。

就金融领域说,无限制地扩大金融创新,推出复杂的衍生品应该有所控制;同时,相应的监管制度与措施要赶快跟上。

如果更深层次的去讨论,这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盲目迷信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基辛格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大外交》。书中说,在冷战谢幕后,出现了“要完全依照美国的构想来重构国际秩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是自由市场,在政治上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民主制度。美国到处推销他们的主张与金融运行模式,即金融市场自由化。现在看来把美国模式照抄、照搬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它自己也不成功。我们并不反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发展,健康的虚拟经济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源合理配置上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在合理汲取西方经验的同时,设计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类似的情况,在管理领域也同样存在。在“文革”之前,我国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相应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制度,却是同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内引进了西方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些年来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一谈到管理,就等同于西方管理模式,似乎要把它们所有的管理理论、理念、模式、经验不折不扣的移植过来。但是许多企业中出现了西方管理模式不服本土气候的情况,效果并不像预期那样好。

其实,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技术性的,它产生于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协作所需要的组织与安排,这里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的。因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只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技术性层面的管理是具有共同性的,是可以借鉴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管理,它比财与物的管理要复杂得多,要受到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的影响。所以,管理的另一部分内容是文化性的,它在不同国家并不是一个样的,相反是具有相异性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市场经济而言,其中相关的文化因素,如契约意识、诚信理念和职业精神、个人主体等国内外都是相同的。但是受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应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当前我国举国上下提倡的“和谐精神”,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之用,和为贵”相关的;在企业文化的构造中,也一定要体现这种精神。又比如我国企业中都存在着党组织,国有企业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它们与企业管理层关系究竟怎样处理,这是国外企业所没有的,所以在我们学员学管理学科知识的时候,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国的企业管理要本土化。这需要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本身就是一条合乎科学规律的真理。第9章2009年6月春季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依然猖獗,虽然中国、美国似乎已经出现见底的迹象,但离真正摆脱危机还为时尚早。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不在金融领域,因为中国的金融系统没有像美国那样多的衍生品。中国受损失最大的是实体经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对外贸易拉动比例很高,当世界各国先后陷入经济危机自然就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出口。尤其像浙江这样的省,外向型企业数量很大,困难也相应较多。从宏观层面说,国家通过巨额投资,以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从微观层面说,各个企业都在千方百计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同时又从管理上下功夫,挖掘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例如我们这几期的研修班,来自企业的学员特别多,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竞争力。

人力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是企业软实力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几个层次: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这是人力资源中的基础力,缺少一定数量的、素质高的人才,企业就谈不上竞争力。

第二,企业的文化。这是人力资源中的凝聚力,企业光有人是不够的,需要把分散的员工们力量集中起来,成为一股有机的合力,主要要靠企业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观。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无法发挥人力资源的团队力量的。

第三,企业的管理高度。这是企业的组织力,要把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职责的员工组织起来,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靠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把他们组织起来,以发挥最佳的效率。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衡量:

第一个是以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力来衡量。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力具有可比性。如市场的销售量、商品的性价比、企业的经营效益等,是企业经济运行结果的表现,但是它们可以折射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高下。

第二个是通过企业内部运行过程来衡量。企业内部运行总是向着目标定位前进的,它的各个环节是否顺利地运转,是否围绕着既定方向运行都同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竞争力有关。如果企业内部运行无序,节拍混乱,其首要的问题是同人力资源竞争力缺损有关。

第三个是通过能否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衡量。企业经营既要顾及现在,又要顾到将来,顾前而不顾后是目光短浅。只有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才能应对未来的环境。这里人才的储备、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都是十分关键的,没有这些措施,就难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以及面向未来。

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要有机结合。同时,它还具有历史路径依赖,也就是这种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形成;而且一旦形成,它就会成为一种历史优良传统并一直传承下去。

最后还要强调企业家的作用。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再多、再强,如果碰到处在领导地位的企业家决策失误,或缺乏战略眼光也成不了大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不乏汽车行业的顶尖专家;而且企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十大企业之首,经济实力也是全球首屈一指。可是面临金融风暴,竟然不堪一击,哗啦啦,大厦将倾,最后落到了破产的境地。这主要是领导层的战略失误有关。当然冰冻三尺也非一日之寒,经济学家总结通用的失败有三点:一是没有及早开发、出售混动、新能源汽车;二是没有生产节能型汽车;三是在销售上过度依赖消费信贷。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企业领导人不仅要精通本行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光凭现有的实力和勇敢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具有战略眼光,而且愈是家大、业大愈应该小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凡事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把创新精神同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只有在这样的高明企业家的领导下,企业的人力和资源的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第10章2009年11月秋季迎新仪式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期的研修班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开办的,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现在世界各国的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企业家们都在总结经验,为什么正当全球经济繁荣之际,会突然爆发金融危机,而是几乎没有人能在事先预测这些情况的发生。

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普遍从监管力度加强上来弥补以往的缺陷。在危机前,由于自由市场经济一片看好,从而放松了监管,听任虚拟经济任意泛滥,最终导致了危机的降临。美国前联邦储备局掌门人格林斯潘为此还专门公开道歉。格林斯潘是公认为最有权威的技术官员,可是他也犯了严重的错误。

在经济与管理学术领域中,前几年大家热衷于搞计量模型。在信息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背景下,人们以为复杂的经济活动是可以量化和预测的,是可以建立若干个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完成的。可是事实上,特别是这次的金融危机打破了这种设想,说明这类数学模型用处不大,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复杂的经济活动相关的因素太多,数学模型中选择相关参数很难确定,又不可能全部包括,而且数据的搜集也可能失真和不够全面。因此,现在学术界也逐渐回到现实中来,重视实用性的、有效的研究。今年诺贝尔经济奖就授予了两位搞经济管理的学者。这就是良好的转变,是一个回归。

在座的同志是为了学习管理理论与管理知识而来的。管理领域的内容总括起来具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管理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关于管理学科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这就像造房子,第一步是打基础,桩打得不牢,基础不扎实,上面盖得房子就会摇摇欲坠,甚至翻倒。第二方面的内容是管理实践。要用管理理论去指导管理实践,同时要通过管理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与否和丰富、提炼出新的管理理论。重现实践,推崇案例教学是本校学习的特色。日本在经济起飞的阶段曾涌现出适合日本国情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比如“Z”理论、松下管理模式等,他们完全可以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源地美国的管理理论相媲美。我国目前经济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迫切期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的出现。

当前,我们经济形势喜人。第三季度各项经济数据显示都有很大的改善,其中差强人意的是外贸出口还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3%,但是三季度降幅比前两季度有所收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回暖已经基本确立,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前一阶段人们担心的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或者走出“W”形的状态基本上不会出现。看来这种可能性不大。反过来,现在更多的人在考虑“后危机时代”--就是危机之后怎么办。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未雨绸缪,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是必要的。

从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来说,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危机、重新复苏是首要问题,最近报道,美国、日本以及西欧等国的经济也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认为真正恢复到危机前恐怕还要两年时间。这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浙江很多地区,如杭州、绍兴、台州、宁波等地的企业大多是外向型经济,有的企业采取等待观望的办法,认为“冬天之后总是春天”;有的企业干脆关门,因为产品生产了卖不出去,不如不生产;这当然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但这些过分消极,为什么不能在金融危机的火焰中浴火重生呢?这是企业家的任务,是高明企业家的机会所在。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说,去年中央采取扩内需、保增长的4.3万亿投资效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今年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4.3万亿的举措。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大就会引发通胀。再者,国家投资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从以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为主可能向“民生”方面投入为主转变,由此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应该作出相应调整。

从企业内部来说要着重开展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第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即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把科技要素引入企业生产,使其同其他生产要素有机的结合,从而加快调整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前几天向全国企业发出的号召。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要看到企业的差异性。同样是技术创新,但不同企业应选择不同的创新路线,比如采取“自主创新”,还是采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转移创新”,或者是相关技术、知识组合起来的“集成创新”。条件差一点的企业还可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同现有企业生产力相结合的办法。一句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同企业要采取不同对策。

企业内部管理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在企业愈来愈多的采用方法技术来装备自己的今天,人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管理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人的潜在力量已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其中,既有管理的理念问题,也应该有配套的制度与具体措施问题。这里同样有一个企业差异性,不同的企业要有自身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对策。

以上两个方面都涉及企业精细化管理,这是今年我们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同志们学习、工作中务须关注的问题。

最后祝同志们学习顺利,身体健康。第11章2010年5月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在座各位同志到这里来是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更好地对复杂经济现象作出理性的判断,而不是像一般普通市民那样盲目去跟风,随波逐流。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中不确定因素甚多,走势也很难断定。上周四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狂泻1000点,经济学家们甚至连奥巴马都搞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国内经济状况一片叫好,但股市却逆向下跌,前景十分迷惘。于是有人说金融危机并未解除,第二波又来了,上一次是开始于美国,这一次是发生于欧洲,全球经济发展指数走出W形态不可避免。而全球经济又是一体化的,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此中国经济何去何从确实令人思量。

我认为应对多变的世界经济,一是要善于观察思考,二是要练好自己的内功。前者是为了作出准确的决断,把握方向,选择应对的办法。后者是从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出发,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核心竞争力入手,打好基础,开拓创新。方向选对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哪怕世界风云变幻再快,我们也不怕。

金融危机对经济冲击破坏是很大的,但是它也催生新的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包括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生产性技项,也就是增加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也可以是在原来的企业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开阔新的空间。这类活动现在人们把它叫做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在技术层面是同知识经济、新技术革命相连;在经营层面上,它把企业家和劳动者的创新精神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内生力量。

创业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点,新增专利的65%,新产品开发的60%都是由创业型企业完成的。创业型经济的主体是创业人才,他们应该具有比一般人强得多的创新观念、创新冲动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软实力,属于精神范畴,对物质要素和科学技术起到强化的作用,可以使其效果发挥最大化。

以往我们评价、选拔人才往往是从他们专业化水平高低来衡量的,但是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光有专业技术是适应不了的。这就需要有能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人,他们具有灵活性和革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实践,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寻求创意,在新的领域中实现超越,这就是创业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才的特点。

一说到创业人才总会同精英阶层联系在一起,其实培养创业人才应该由精英式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精英力量是需要的,例如我们花大力引进的“海归”人才。但我们更多需要草根阶层、平民百姓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起来了,我国的经济才会蓬勃向上,经久不息。现在社会上有一个流行的名称叫“山寨”,“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春节晚会,等等。“山寨”活动不等同于做假,搞假冒伪劣活动,不可以一棍子打死。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这就是它所反映的创新活动的大众化,也标志着平民创业时代已经来到。

对于创业人才应该给他们创业的平台,没有好的土壤,再好的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如在企业生产流程管理中可采用利益分享、分权自治等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以发挥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我们各地开辟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是一种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会引来人才聚集,这就是所谓“筑巢引鸟”。创业人才通常会在特定区域形成群落,比如美国南加州的硅谷和中国北京的中关村。类似的微环境我国各省都在渐渐推广。这非常有利于创业人才与创业经济的集聚,并相互促进。如果政府再用特定的一些政策加以鼓励,优化制度环境,必然会使我国经济实现历史的跨越。

希望大家能投入创新经济中去,成为创业型人才。第12章新阶段新思维新路子--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经济合作

一、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祖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尤其在珠江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崛起中,同港澳台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更是辉煌。26年过去了,世界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建设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去观察、分析新的情况十分必要。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参加WTO后的中国经济更深地纳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市场成为全球统一大市场的构成部分,全球的市场我们可以进入,我国的市场也同时对全球开放,我们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得物质商品与非物质商品大规模自由流动带来的好处,但也会产生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中的更大范围、更激烈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产业结构体系纳入全球分工与产业链,如何争取在产业链中居于有利位置、摆脱当前在全球分工中处于垂直分工的末端成为迫切的任务。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产业带的布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更需要与国际接轨,这对于地处大陆东部沿海三个最重要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经济圈的产业布局与中心城市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些地区和城市对外经济的依存度要远高于大陆其他地方,它们的兴衰与能否按经济全球化的节拍运作息息相关。

其次,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兴起,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发布的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概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资本、劳力、土地等物质资料的投入,而知识经济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本。知识增值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创新是知识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

20世纪后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到来,导致了世界又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的大转移,这必然会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它的广泛应用性与其本身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而在于它的深透性、交叉复合性。它可以融入各个领域,使原有的学科部门与三次产业在深度、广度上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它是科技革命、知识经济中的旗舰。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推进信息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现代化与第二次现代化两个概念。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以知识化、信息化为特征的。当前中国内地的现代化面临的是双重任务的叠加,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进行知识化、信息化。长三角地区目前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比全国现代化进程有所超前,正是一个关键时期,两次现代化任务处理得好、结合得好,不但不会延缓,而且可以使两者互相促进,加速现代化的实现。

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的经济合作必须把握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与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引起的国际产业大调整、资本大流动、技术大转移,弥补国内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短缺,实施产业升级、技术革命、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中国内地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前进。在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下,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经济发展“三步走”的设想,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顺利地在内地范围内总体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它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全面建设小康相对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个深化过程,它不是局部的、单纯经济上的概念,而是整体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生态的概念。除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上要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进入中等国家收入水平行列之外,尚须注意人民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追求的是社会进步,物质、政治、精神、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同时,将更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性,缩小城乡、地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当全社会向着新的目标迈步的时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经济合作不能不受到这种变化的制约,从而使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主题思想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思想同全面建设小康是一脉相承的,是它的继续发展与深化。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一切工作,包括经济建设与发展都是为人民谋福利。社会主义在促进人自身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些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经济活动必须得到遏止,经济发展要同自然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相适应。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经济合作过程中的首先要遵循的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也包含着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的行为与关系通常同利益有关。由于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对利益的占有也有所不同,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并不讳言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关键是如何认识与协调它们,营造经济利益合理分配的机制。以往经济合作更多的注意经济上的投入与产出、效率的高低,却忽视了利益分配上的社会公平。要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但也需要设法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享有经济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还涉及社会内部之间的和谐,随着生产要素与人的聚集、流动程度的加大,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会不断产生矛盾与摩擦,不同社会阶层与社会群体间也会因各自利益不同引起冲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把矛盾控制在维持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范围之内,使社会内部各个不同阶层都能享有社会发展进步所带来的好处。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除了经济公平外,还蕴涵着社会其他领域的公平,诸如教育权利、劳动就业权利、医疗权利、自由居住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等。这种公平社会环境的建立,自然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相关,但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也不能只是想到自身利益,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收益。因为任何一种经济合作活动与任何一个企业都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中,而一个和谐社会环境也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谐是全国、地区、企业的重大责任。

二、重新审视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

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时代的变迁,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崭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长三角地区同港澳台经济合作,我们会发现以往合作中享有过的优惠条件、采取过的一些手段已经过时,或正在消失中。(一)廉价的劳动力难以继续

去年以来,从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并逐渐向长三角地区延伸。这是劳动力供需关系中劳动力供给不足所引起的吗?全国劳动力市场总的形势中,劳动力的来源是非常充分的,据国家有关方面公布的数字,今后三年内,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人,而年度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人,巨大的缺口造成的就业压力相当严峻;目前全国大约有1.2亿农民工进城,同时至少还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与进城务工。所以全国劳动力供应可以说是无限的,在总体上不存在稀缺的问题。

当前出现的“民工荒”主要表现为廉价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市场上买方出价太低,卖方要价要求高一些,买卖就不成功。“民工荒”最严重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那里是加工业聚集之地,不少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港澳台企业,主要从事出口导向型经济,产品以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些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先进技术设备与高新技术,而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这也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始发时吸引外来厂商的地方。但是时过境迁,随地区经济翻番地增长、投资者利润成倍地上升,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民工收入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反差极为明显,财富分配中的矛盾也突显了出来。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12年内珠三角地区外来民工工资人均每月只增加了68元,人均月工资收入只有600元左右,和他们父兄辈改革开放初打工时的收入水平几乎一样。长三角地区外来打工者收入要高出200元左右,也好不了多少。由于生活成本的上升,如杭州市,人均最低生活费用已达到了700元。

近几年来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农业税减免,纯农业经营户奖励补贴增加,农产品价格以及深度加工开发程度提高,农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因而有一部分进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出现了“返农”的现象。同时,内地一些劳动输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也加快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民工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收入不高,文化背景与生活习俗又不同,而且还要受到人身歧视。比较起来,不如就地打工,情况明、人头熟,生活成本还会降低,以致出现了内地企业与沿海企业在招揽民工中的激烈竞争。“民工荒”,有的打工者说成是“民工慌”,慌的是工资低而劳动强度高、生活环境恶劣;慌的是工资得不到及时发给,甚至长期拖欠;慌的是应当享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慌的是那些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的歧视性规则依然存在。民工的工资过低,加上权益保障不足,促使“民工荒”的现象蔓延,长三角不少县市的企业,出现了不敢承接出口订单、开工不足,甚至还到车站“抢”民工的情况。

廉价劳动力曾经是吸引港澳台投资者到长三角地区参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以压低劳动力价格、牺牲民工利益来维护企业发展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据统计目前大陆的基尼系数为0.47,有的专家估计已达到0.49,接近国际公认的0.50的危险程度。就全国来说,大概占5%的最高收入人群占总收入的份额为20%;而大概占5%的最低收入人群占总收入的份额不到1%。两者收入差距为34倍。而在最低收入人群中民工无疑是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这种状况同构建和谐社会是不相适应的,和谐社会是人本社会,它的发展与进步必须建立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基础上,低工资、无保障,连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都困难,还谈得什么积极性,从而造成和谐社会动力机制缺损。更为严重的是长期分配上的不公,民工收入不能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享受不到改革开放取得的硕果,必将导致社会不稳的局面,一旦矛盾激化,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不堪设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社会公平的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让民工这个弱势群体在分配上的经济利益得到合理的实现。善待民工,提升民工的最低工资线,改善民工社会劳动保障体系已成为长三角各地政府的重要政策,上海已提出“应放弃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做法。港澳台在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应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以引进技术、改善设备、推进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加效率来弥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二)优惠的税制即将消逝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一直以来是大陆吸引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的一种手段;但是对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分别实行的两套税制,造成了不同企业间税负的极大不公平。据专家测算,名义上企业所得税率为33%,实际上外资企业的平均税负只有10%~13%,而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则在22%~24%之间,国有大中型企业税负更高达30%。内外资企业税负上巨大的差别,引起了一片鸣不平声,认为现在在外资、港澳台企业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而内资企业还达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公平、公正,税负上巨大差别显然有违这个原则。而WTO规章制度同样也要求企业之间公平待遇,税负不公平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鲜见的。

对流入我国的FDI来说,开放初期内地的优惠税制同廉价劳动力一样具有吸引力,“两税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后,税率估计在25%~28%的范围内。除了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外,其他一些优惠条件也会相应作出调整。如:基本工资实行税前据实扣除,不再实行计税工资做法;形成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税收优惠新格局,用“特惠制”取代“普惠制”,以往只要进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都可以享受15%的税率,改革后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或投资于西部地区才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