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19:50:1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模块一 备考指南

第1章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大纲

一、考试目标

1.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2.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3.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4.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3)了解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

1.分析物理教材(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设计物理教学过程(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1)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2)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

1.物理学习评价(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2.物理教学评价(1)能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模  块比  例题  型单项选择题物理学科与教学知40%识简  答  题教学设计27%教学设计题教学实施20%案例分析题教学评价13%单项选择题:约27%合  计100%非选择题:  约73%

四、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有一长为L的直导线ab,导线绕a点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转轴与B平行,则ab上的动生电动势为(  )。

A.

B.

C.

D.

2.某科学家宣布他的实验结果获得了重要发现。以下哪一项能作为科学家的发现是否有效的最好证据?(  )

A.该科学家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B.研究报告描述该实验结果的详细程度

C.其他专家的意见

D.他人能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二)简答题

1.学校运动会男子100m赛,同学们测量了前三名运动员到达距起点20m、80m和100m处的时间,数据见下表。(1)计算夺冠运动员100m赛的平均速度。(2)运用初中物理知识,简述这三名运动员你追我赶的比赛过程。

2.李老师“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评课教师认为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例如,李老师提出问题后,通常学生即齐声回答“对”、“不对”、“懂了”、“是”……,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以“阿基米德原理”内容为例,写出1个能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问题的课堂提问。(2)结合这个教学问题,简述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三)案例分析题

某学校初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希望进一步探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实验中,用导线a、b、c、d、e、f、g和h按题图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发现有实验小组出现如下情况:

情况一: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

情况二: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灯泡亮。

情况三: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以上三种情况电路中出现问题的地方。

2.针对情况三的问题,同学们不知道为什么,你认为应该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提出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思路。(四)教学设计题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光的折射”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

实验一:用叉鱼游戏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将一块画有小鱼的塑料泡沫放入盛有水的玻璃鱼缸,小鱼浸没在水中。老师用铁钎瞄准小鱼,用力掷铁钎叉鱼,向同学展示叉鱼的结果并让同学做相同实验。

实验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用红色激光束以一定角度射向半圆柱形玻璃砖长方形截面上的圆心处,玻璃砖后的背板为白色,让同学观察光束射入玻璃砖后沿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实验三: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在激光演示仪的背板上贴上一个可度量角度的刻度盘。用红色激光束以一定角度射向半圆柱形玻璃砖长方形截面上的圆心处,光束射入玻璃砖后沿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读出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入射角,重复上述实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这三个演示实验的特点,并阐述其教学功能。

2.利用实验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建立“折射”概念。教学片断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思想。(不少于300字)

第2章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备考技巧

一、做好复习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很多,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几乎遍及教材各有关章节,学科知识中还有部分是超出教材范围的,而且题型变化较多,要记忆全部内容,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平常的复习时,一定要善于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最好能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巩固知识,做好应试准备。

1.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摘要笔记,概括其要点,提纲挈领,提炼出全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结合教材的详细内容,举一反三,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认真研读,做到真正吃透,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脉络,抓住重点。

2.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做好眉批笔记,可圈可点,可增可减,边看边做。这一过程既是读书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

3.对所学内容做好心得笔记。根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对比、分析、体会等随手记下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制定复习计划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因此,制定一个适宜的复习计划,严格规定每天的作息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制定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学习的一般规律。以背资料为例,背资料要长期背才能记住,短期背大量信息是很难记住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第一天猛背,第二天几乎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埋怨自己笨的原因。“少而精”是人类大脑记忆信息的方式。世界最新记忆科学研究再次证实,即使短期记忆也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一旦违背了这种原则,那么复习计划自然难以奏效。

2.复习任务要明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提出明确目的和要求,如今天晚上记忆15个生字,明天下午熟记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复习目的,会使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外界信息反应敏捷,记忆清楚。实验表明,围绕目的和要求,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材料,比随随便便读10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在复习某些材料时,应抱有“下决心记住,执意不忘”的目的与想法。当然,也不能急于求成,贪多求快。

3.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比如分散复习法,将复习分配在几天、几周内,分段去完成复习任务;又比如交叉复习法,将语文学科知识部分与教学部分交叉起来复习,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掌握考试技巧

考试技巧是考生有能力驾驭考试的表现,它能帮助考生在面对规律性题目是应对自如,发挥出超常水平。因此,了解考试的技巧,并在日常练习中反复使用,能有效地提升考生的信心与实力,尽早适应考试的节奏。

1.考前准备

考试前一天,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将考试必需品(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钢笔、圆珠笔、橡皮、尺子等)集中到一起,以免赶考时忘掉,同时要记得考点地址、自己的考场号、座位号,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以免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导致迟到而影响考试情绪。

2.稳定情绪

进入考场以后,首先要稳定情绪,认真填写卷头,检查试卷印刷质量,如遇不清、错印、漏印、破损等情况,举手报告监考老师。

3.审明题意,弄清答题方向

审题对于回答各类试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正式答题前,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搞清题目的含义,尤其是对那些意思相近的词或字的不同含义,要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弄清题意后,确定答题方向,再认真按要求作答。

4.答题要规范、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对主观题型,切忌动笔就写,信口开河。应在答题前理出思路,拟定一个结论性的要点,然后才动笔作答,避免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得不到分数却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答题时,注意规范和条理,答案要准确、简洁、明了,并注意逻辑顺序。

书写也要规范,不可用网络字,忌潦草、勾勾划划,保持卷面整洁。

5.先易后难,尽量少留空白

本着先易后难的顺序,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容易的题目先把分数拿到手,做完整个试卷后再回头将难题攻克,不轻易放弃是拿高分的关键,能解几步就写几步,争取分步得分。但注意不要仅仅为了填充空白而漫无边际乱写一通(胡乱作答,会影响判卷老师对你的水平的判断且浪费时间)。

6.认真检查,确保无误(1)认真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字母、符号是否准确无误;(3)计算结果是否正确;(4)整个试卷是否有会做而忘了做的漏题,等等。

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交卷,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模块二 核心讲义

第一部分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第1章 物理专业知识

1.1 考纲解读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1.2 核心讲义

【力学基础知识】

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假设不动的、选作参照的物体就称作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物体,若选用不同的参考系,对它的运动描述就会不同。

2.质点

用来替代物体大小和质量的点,就称作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物体运动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时,就可以把物体抽象为质点。

3.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它的大小等于两点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开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2)位移和路程是不同的物理量,路程是表示质点运动轨迹的长短,是标量。质点运动的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物体的位移大小。

4.速度(1)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计算公式为,式中s表示质点在t时间内的位移。(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是指质点在某时刻或质点通过某位置的速度,它精确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如果时间间隔t选择足够短,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与该时刻瞬时速度相同。

5.加速度

加速度是表示质点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它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其计算公式是

;它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质点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均相等的变速直线运动,即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方向恒定不变。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相反时,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推论公式:;img width=93 height=41 id="Picture 28" src="Html.files/image015.png">;

重要结论:某质点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下图所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位移为s(i=1,2,3,…),运动到第i个计数点位置的速度为v,那么有:ii2(1)s-s=…=s-s=aT21ii一1(2)

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匀加速运动。有如下重要推论: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n2

②1T、2T、3T、…、nT内位移之比是:1:2:9:…:n

③第1个T内、第2T个内、第3T个内、……、第nT个内位移之比是:1:3:5:…:2n一1(2)竖直上抛运动是指初速度v的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重力0加速度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如下重要结论:

①上升时间等于下降时间,即

②上升最大高度:

③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具有对称性(三)运动图像及其应用

1.直线运动的s-t图像

如下图所示,s-t图像表示质点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OP斜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质点运动速度;OQ曲线表示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切线斜率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

如下图所示,v-t图像表示质点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斜线AP、AQ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为v,斜率表示加速度,斜0线与时间轴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t时间内的位移s;平行时间轴t的直线AR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轴t上方表示质点速度与正方向相同,下方表示速度与正方向相反。img width=182 height=144 id="Picture 39" src="Html.files/image021.jpg">(四)《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实验目的(1)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2)掌握判断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会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在纸带上打个点,这样跟着物体运动的纸带上就记录下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

打点计时器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交流电;第二种是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220V的交流电。(2)数据处理方法

①确定计数点;

②计算瞬时速度;

③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利用加速度定义式求,即;

第二种,如果已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利用相邻两段计2数点之间的距离差相等,均等于aT,来求加速度,即:。

④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第一种是看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是否均匀变化;第二种是看各段时间内加速度是否相等;第三种方法看在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差是否相等。

二、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一)力及其常见的几种力

1.力(1)力的概念: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力。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③力的图示与受力示意图是有区别的。力的图示要求严格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相同标度下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受力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不要求作出标度。

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G=mg。(4)作用点:在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也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的重力视为集中作用在某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称作物体的重心。

3.弹力(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作弹力。(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弹力的方向面与面接触的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过接触面指向弹力受力物体点与面接触的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弹力指向受力物体轻绳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杆的弹力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4)大小

①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从胡克定律,其公式为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x为形变量;

②非弹簧类弹力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得。(5)作用点:接触面或接触点。

4.摩擦力(1)定义: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面间有弹力;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大小

①滑动摩擦力:=μN(与正压力N成正比,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②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根据受力情况来求解,0≤(与N无直接关系);

③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与μ和N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可作近似处理≈img width=23 height=24 id="Picture 69" src="Html.files/image024.png">=μN。(5)作用点:接触面或接触点。(6)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二)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1.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某一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一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为这一个力的分力。(2)共点力: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称作共点力。(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二力的合力大小范围:|F一F|≤F合≤F+F。1212(4)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5)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img width=23 height=24 id="Picture 72" src="Html.files/image027.png">=0。(三)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