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2级MS Office高级应用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15:04:25

点击下载

作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编写组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2级MS Office高级应用教程

未来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2级MS Office高级应用教程试读:

前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是国内影响最大、参加考试人数最多的计算机水平考试。它的根本目的是以考促学,这决定了其报考门槛较低,考生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背景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级别的考试。本书面向选考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的考生。

一、为什么编写本书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准备时间短,一般从报名到参加考试只有近4个月的时间,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有限,并且大多数考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社会人员,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通过对考试的研究和对数百名考生的调查分析,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减少考生(尤其是初学者)学习困难的方法,以帮助考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策划、编写了本书,并将多年研究出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贯穿全书,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二、本书的优势

1.一学就会的教程

本书的知识体系都经过巧妙设计,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理论难点通俗化,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针对初学者和考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精选内容,分散难点,降低台阶。

○例题丰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分析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力求做到概念清晰、通俗易懂。例如:

2 旋转艺术字

用户可对插入文档中的艺术字进行翻转和旋转等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选择要翻转或旋转的艺术字。

步骤2 单击【绘图工具】中的【格式】选项卡,单击【大小】组中右侧的下三角按钮,在弹出的【布局】对话框中选择【大小】选项卡,在【旋转】组中的【旋转】微调框中设置旋转角度,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图2-151所示。

○采用大量插图,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图例,将复杂的理论讲解得生动、易懂。例如:

○精心为考生设计学习方案,设置各种栏目引导和帮助考生学习。

2.衔接考试的教程

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历年考试真题,结合考试的命题规律选择内容、安排章节,坚持多考多讲、少考少讲的原则。在讲解各章节的内容之前,都详细介绍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帮助考生安排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3.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程

本书所配的光盘主要提供两部分内容:多媒体课堂和上机真考模拟系统。多媒体课堂用视频串讲演示各种案例的操作步骤,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上机真考模拟系统可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帮助考生提前感受考试全过程。使用了本书的光盘,就等于把辅导老师请回了家。

三、如何使用书中栏目

本书设计了3个小栏目,分别为“考试点津”、“请注意”和“请思考”。

1.考试点津

考试点津是从对应模块提炼的重点内容,读者可以通过它明确本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和掌握程度。

2.请注意

该栏目主要提示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引起重视。

3.请思考

介绍完一部分内容后,以这种形式给出一些问题让读者思考,使读者能做到举一反三。

本书由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姜广坤担任主编,姜俊颖、张良担任副主编。其中,姜广坤编写了第1章与第2章,姜俊颖编写了第3章,张良编写了第4章。希望本书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助您一臂之力,让您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责任编辑信箱为:lisha@ptpress.com.cn。编者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章前导读

通过本章,你可以学习到:

◎计算机的发展、用途及特点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多媒体技术简介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本章学习流程图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高速运算、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其操作过程,并能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现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当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行各业工作岗位的必备工具,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正日益成为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本章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信息的表示与存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可以对计算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1.1 概  述

考试点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1.1 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ENIAC),如图1-1所示。这台计算机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但功能远不及现在的普通微型计算机。图1-1 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ENIAC2

ENIAC长30.48m,宽1m,占地面积约170m,有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t,耗电量150kW,造价48万美元。同时,它包含了17468个真空管、7200个水晶二极管、70000个电阻器、10000个电容器、1500个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在ENIAC的研制过程中,数学家冯·诺依曼总结并归纳了以下三点。

●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即程序存储的概念。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并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计算机的5个基本部件:计算机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功能部件。

ENIAC的诞生宣告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其意义在于它奠定了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开辟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大型计算机时代和微型计算机时代。

1 大型计算机时代

人们通常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分别称为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在这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

●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

●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内存容量仅为1000~4000字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处于最低阶段,用一串0和1表示的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了汇编语言;尚无操作系统出现,操作机器困难。

●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体积庞大、造价昂贵、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不易掌握、维护困难。

●代表机型为UNIVAC-I。(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主要元件是晶体管。

●大量采用磁芯做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做外存储器。

●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节。

●应用已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少、速度快、可靠性高、工作稳定。

●代表性的计算机是IBM公司生产的IBM-7094计算机和CDC公司的CDC1604计算机。(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年)

●主要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和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开始采用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存储器。

●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基本运算。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及过程控制。

●功耗、体积、价格等进一步下降,而速度及可靠性相应提高。

●代表性的机型为IBM-360计算机系列。(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应用领域不断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

●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小。

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在Intel公司诞生,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微型计算机时代。

微处理器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物,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通常人们以微处理器为标志来划分微型计算机,如286机、386机、486机、Pentium机、PentiumⅡ机、PentiumⅢ机和Pentium4机等。因此,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微处理器一直遵循摩尔(Moore)定律,其性能以平均每18个月提高一倍的高速度发展着。Intel公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直领导着芯片业的潮流,在宏观上可划分为80X86时代和Pentium时代。

1981年,IBM公司首次推出了配置Intel 8088芯片的准16位IBM PC(个人计算机),1983年又推出了IBM PC/XT机,使微型计算机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仅仅20多年的时间,微处理器已发展到Pentium 41/42,与最初的IBM PC相比,其性能已不可同日而语。(1)第一代微型计算机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86,1979年又推出了Intel 8088,其集成度是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它的内部数据总线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属于准16位微处理器,地址总线为20位,寻址范围为1MB内存。(2)第二代微型计算机

1982年,全16位微处理器Intel 80286芯片问世,其集成度为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达到了20MHz,内/外部数据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24位,寻址范围为16MB内存。1984年,IBM公司以Intel 80286芯片为CPU推出IBM-PC/AT机。(3)第三代微型计算机

1985年,Intel公司推出全32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80386,其集成度为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33MHz,内/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寻址范围为4GB内存。(4)第四代微型计算机

1989年,Intel公司研制出新型的个人计算机芯片Intel 80486。它将80386和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它的集成度为12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25MHz/33MHz/50MHz。80486机的性能比带有80387协处理器的80386机提高了4倍。(5)第五代微型计算机

1993年,Intel公司推出Pentium(奔腾)芯片,这是一种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被称为586或P5。它的集成度为31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60MHz/75MHz/90MHz/100MHz/120MHz/133MHz。1996年,又相继推出了Pentium Pro和Pentium MMX处理器。其中,Pentium Pro的集成度为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50MHz/166MHz/180MHz/200MHz。(6)第六代微型计算机

1997年5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Ⅱ芯片。可以说,PentiumⅡ是将Pentium Pro之精华与MMX技术完美结合的产品。(7)第七代微型计算机

1999年,Intel公司推出新一代产品PentiumⅢ处理器,它的集成度达到80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50MHz/500MHz,目前已推出了时钟频率为1GHz的PentiumⅢ芯片。以PentiumⅢ为CPU的微型计算机是当前的主流微机。但是,时钟频率为1.5GHz的Pentium 4芯片已于2000年推出。以Pentium 4为CPU的微机早已替代PentiumⅢ机而成为第八代微型计算机。

3 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起步晚、起点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对创新能力的提倡,计算机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如下。

●1956年,开始研制计算机。

●1958年,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03机。

●1959年,104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1964年,研制成功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成功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DJS系列机。这一时期,在微型计算机方面,我国研制开发了长城、紫金、联想系列微机。

●1983年,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诞生。

●1992年,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诞生。

●1995年,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统——【曙光】研制成功。

●1997年,每秒130亿浮点运算、全系统内存容量为9.15GB的巨型机——【银河Ⅲ】研制成功。

●1998年,【曙光2000-Ⅰ】诞生,其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200亿次浮点运算。

●1999年,【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问世,其峰值速度达每秒1117亿次,内存高达50GB。

●1999年,【神威】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其技术指标位居世界第48位。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成功研制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诞生。

●2005年,联想并购IBM PC,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8年,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获得成功。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更为迅速。1.1.2 计算机的特点

考试点津【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按照程序引导步骤,对数据进行存储、传送和加工处理,以获得输出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提高社会生产率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计算机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这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

1 处理速度快

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型计算机也可达到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2 计算精确度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3 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可以进行逻辑处理,也就是说它能够“思考”。计算机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4 存储容量大

主存储器(内存)的容量越来越大;辅助存储器(外存)随着大容量磁盘、光盘等外部存储器的发展,存储容量也不断增加。

5 全自动功能

人们根据应用的需要,事先编制好程序。计算机在编制好的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工作完全自动化。

6 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计算机预先将数据编制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编码,将问题分解成基本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再通过编制和运用不同的软件,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复杂的问题。1.1.3 计算机的用途

考试点津【掌握】计算机的用途

现在,计算机已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进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领域。归纳起来,计算机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中,以前无法用人工解决的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等问题,现在用计算机可快速、准确地解决。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推进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发展,如著名的人类基因序列分析计划、人造卫星的轨道测算等。

2 信息处理

所谓信息处理,是指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收集、存储、传送、分类、检测、排序、统计和输出等,再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信息处理是非数值计算,与科学计算不同,处理的数据虽然量大,但计算方法简单。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又称实时控制,是指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控制对象的数据,加以分析处理后,按系统要求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工业生产领域的过程控制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手段,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4 辅助功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舶、建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同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应用。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功能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

5 网络与通信

利用计算机网络,各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共享数据、软件和硬件,可以快速、及时地传送或查询信息(包括数据、文字、图像、语音与视频),可以收发传真、拨打可视电话,可以在家中进行购物、查询、求医及求职等。目前流行的Internet就是一个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6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模拟人类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通过设计具有智能的计算机系统,让计算机具有通常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智能特性,如识别图形、声音,具有学习、推理能力,能够适应环境等。机器人是计算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应用。

7 数字娱乐

运用计算机网络可以为计算机用户带来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丰富的电影、电视资源、网络游戏等。另外,数字电视的发展也使传统电视的单向播放模式转变为交互模式。

8 平面、动画设计及排版

现今的各种图书、杂志基本都是用计算机排版,其中的封面、插页也是用计算机设计的,包括各种电视广告、节目片头、某些电影的特技效果也是用计算机制作的。

9 现代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它对社会的影响已经有了文化层次的含义。所以在学校教学中,已把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安排于教学计划之中。

10 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计算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助手。对于家庭,计算机通过各种各样的软件可以在不同方面为家庭生活和事务提供服务,如家庭理财、家庭教育、家庭娱乐、家庭信息管理等。对于在职的各类人员,也可以通过运行专用软件或计算机网络在家里办公。1.1.4 计算机的分类

考试点津【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依照不同的标准,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都是以0和1表示的二进制数字,是不连续的数字量,处理结果以数字形式输出。它的主要优点是精度高、存储量大、通用性强。目前,常用的计算机大多是数字计算机。

●模拟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是连续的,称为模拟量。模拟量以电信号的幅值来模拟数值或某物理量的大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都是模拟量。所接受的模拟数据经过处理后,仍以连续的数据输出,这种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一般来说,模拟计算机的解题速度快,但不如数字计算机精确,且通用性差。模拟计算机常以绘图或量表的形式输出。

●混合计算机则是集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优点于一身的计算机。

2 按使用范围分类

按使用范围的大小,计算机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是专门为某种需求而研制的,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它的优点主要是效率高、精度高、速度快。

●通用计算机广泛适用于一般科学运算、工程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它具有功能多、配置全、用途广、通用性强的特点,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多属于通用计算机。

3 按性能分类

计算机依据其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允许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用户的多少和价格高低),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6类,这也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超级计算机又称巨型机。它是目前功能最强、速度最快、价格最贵的计算机,一般用于气象、太空、能源和医药等领域以及战略武器研制中的复杂计算,一般安装在国家高级研究机关中,可供几百个用户同时使用。这种机器价格昂贵,号称国家级资源。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这种机器,如美国克雷公司生产的Cray-1、Cray-2和Cray-3都是著名的巨型机,我国自主生产的银河-1Ⅱ型百亿次机、曙光-2000型机和“神威”千亿次机也属于巨型机。巨型机的研制开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体现。

●大型计算机简称大型机(Mainframe Computer),通常使用多处理器结构。大型机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每秒钟一般在数亿次级水平,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好的通用性,其功能较完备,但价格也比较昂贵,通常用做银行、航空等大型应用系统中的计算机主机。大型机支持大量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数据和程序。过去对计算机的分类有过“中型计算机”这个级别,但是现在已经很难区分大型机和中型机,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加区分,特别是在计算机性能价格比不断变化的今天,对中型机的定义就更加模糊。

●小型计算机价格低廉,适合中小型单位使用,如DEC公司的VAX系列、IBM公司的AS/4000系列。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是小巧、灵活、便宜,不过通常一次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所以微型计算机也叫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近几年又出现了体积更小的微机,如笔记本式、膝上型、掌上型微机等。

●工作站是介于PC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计算机,应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领域。

●服务器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相对普通PC来说,其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1.1.5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考试点津【了解】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人类走向信息社会的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超高速信息公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进入应用的年代。以下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新一代计算机的类型。

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高速运算、大存储容量和强大功能的巨型计算机。它的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内存容量在几百GB字节以上。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的理论和技术、计算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多个科学分支的发展,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系统的研究开发。(2)微型化

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迅速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型化是指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方便、价格更便宜、适用范围更广的微型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的发展异常迅速。目前,微型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仪表、家电、导弹弹头等小型机无法进入的领域。(3)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分支,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网络化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互相通信,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4)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此类计算机便称作智能计算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人类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

2 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1)模糊计算机

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着大量的模糊概念,如走快一些、再来一点、休息片刻中的一些、一点、片刻等都是含糊、不精确的说法,人们往往需要处理大量模糊信息。目前的计算机只能进行精确运算而不能处理模糊信息,而模糊计算机除具有一般计算机的功能外,还具有学习、思考、判断和对话的能力,可以立即辨识外界物体的形状和特征,甚至可以帮助人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

日本科学家把模糊计算机应用在地铁管理上。1990年,日本松下公司把模糊计算机装在洗衣机上,它可以根据衣服的肮脏程度和质料调节洗衣程序。我国有些品牌的洗衣机也装上了模糊逻辑芯片。此外,人们又把模糊计算机装在吸尘器里,可以根据灰尘量以及地毯厚实程度调整吸尘器的功率。模糊计算机还能用于地震灾情判断、疾病医疗诊断、发酵工程控制、海空导航巡视等多个方面。(2)生物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这两项高科技的互相渗透为研制生物计算机提供了可能。利用DNA化学反应,通过和酶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某基因代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转变前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可以作为运算结果。利用这一过程可以制成新型的生物计算机。科学家们认为,生物计算机的发展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3)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用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其工作原理是运用集成电路技术,把光开关、光存储器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再用光导纤维连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为光存储技术、光互联技术和光集成器件。1990年1月月底,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光子计算机。此外,日本和德国的一些公司也投入了巨资研制光子计算机,预计在未来,光子计算机的功能会更加先进。(4)超导计算机

超导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们想到用超导材料来替代半导体制造计算机。超导计算机具有超导逻辑电路和超导存储器,其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将5000个超导单元3装置在小于10cm的主机内,组成一个简单的超导计算机,每秒可执行2.5亿条指令。研制超导计算机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套维持超低温的设备。(5)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用量子位存储。量子有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两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大许多。传统计算机与量子计算机的区别是,传统计算机遵循着众所周知的经典物理规律,而量子计算机则遵循独一无二的量子动力学规律,是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模式。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芯片快10亿倍左右。(6)激光计算机

激光计算机是利用激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又叫光脑,其运算速度比普通的电子计算机至少快1000倍。它依靠激光束进入由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阵列中来对信息进行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的相似之处是,激光计算机也靠一系列逻辑操作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光束在一般条件下的互不干扰的特性,使得激光计算机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开辟很多平行的信息通道,密度大得惊人。(7)分子计算机

美国惠普公司和加州大学于1999年7月16日宣布,已成功地研制出分子计算机中的逻辑门电路,其线宽只有几个原子直径之和,分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目前计算机的1000亿倍,最终将取代硅芯片计算机。(8)DNA计算机

科学家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有一种特性,能够携带生物体的大量基因物质。数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以及计算机专家从中得到启发,正在合作研究制造未来的液体DNA计算机。这种DNA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瞬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基础,通过和酶的相互作用,将发生过程进行分子编码,把二进制数翻译成遗传密码片段,每一个片段就是著名的双螺旋的一个链,然后对问题以新的DNA编码形式的问题加以解答。和普通计算机相比,DNA计算机虽然体积小,但其存储的信息量却超过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9)神经元计算机

人类神经网络的强大与神奇是人所共知的。未来,人们将制造能够完成类似人脑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即人造神经元网络。神经元计算机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是国防,它可以识别物体和目标,处理复杂的雷达信号,决定要击毁的目标。神经元计算机的联想式信息存储、对学习的自然适应性、数据处理中的平行重复现象等性能都将异常有效。1.1.6 电子商务

考试点津【了解】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不同地域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无需面对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而是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

电子商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商务化,即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达成各种商业交易或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并提高各种商业间的环节效率。

从电子商务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普遍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 方便性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捷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繁杂的商业活动。

3 集成性

电子商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线,对商务活动的各种功能进行了高度集成,同时也对参加商务活动的商务主体各方进行了高度集成,高度的集成性可使电子商务进一步提高效率。

4 整体性

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5 安全性

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它要求网络能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如加密机制、签名机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墙、防病毒保护等,这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

6 协调性

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更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信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电子商务的全过程往往是一气呵成的。1.1.7 信息技术的发展

考试点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数据处理之后产生的结果为信息,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实时性,是有意义的数据。目前,信息技术主要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了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 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2 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它的核心和支撑技术。

3 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的技术,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等技术门类。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现代信息技术将面向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等方面发展。1.2 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而这些都与信息的量化和表示息息相关。本节将从信息的定义出发,对数据的表示、运算、存储等方法进行讲解,从而得出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方法。1.2.1 数据与信息

考试点津【了解】数据与信息数据由人工或自动化手段加以处理的事实、场景、概念和指示的符号表示。字符、声音、表格、符号和图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数据。

信息是现代生活和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它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信息不仅维系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在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然而,数据与信息是有一定区别的,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表现形式;数据则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示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传播,才能对人类产生影响。

例如,数据2、4、6、8、10、12是一组数据,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对它进行分析后,就可得到一组等差数列,从而很清晰地得到后面的数字。这便对这组数据赋予了意义,成为信息,是有用的数据。1.2.2 计算机中的数据

考试点津【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

ENIAC是模块化计算机,由执行不同功能的独立皮肤组成,它是一台十进制计算机,采用了十个真空管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参与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在研制IAS时,发觉十进制的表示和实现方式十分麻烦,故提出了二进制表示方法,从此改变了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相对于十进制而言,采用二进制表示不但运算简单、易于物理实现、通用性强,更重要的优点是所占的空间和所消耗的能量小得多,机器的可靠性较高。

计算机在与外部沟通中会采用人们比较熟悉和方便阅读的形式,如十进制数据,但是计算机内部一般均使用二进制表达各种信息,其间的转换,主要由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来实现。1.2.3 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考试点津【熟记】计算机中数据的单位

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均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1 计算机中数据的常用单位位(bit)位是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代码只有0和1,采用多个数码表示一个数,其中每一个数码称为1位(bit)。字节(Byte)字节是信息组织和存储的基本单位,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说明】

早期的计算机中没有字节的概念。在计算机内部,一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数据,也可以表示一个英文字母或其他特殊字符,两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汉字。

为了便于平衡存储器的大小,计算机中统一以字节(Byte,B)为单位。表1-1 常见的存储单位

2 字长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并行能力越来越强,人们通常将计算机一次能够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称为字长,也称为计算机的一个“字”。字长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一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精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越快。计算机的字长通常是字节的整倍数,如8位、16位、32位,发展到今天,微型机已达到64位,大型机已达到128位。

3 计算机数据类型

计算机使用的数据可以分为数值数据和字符数据(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不仅数值数据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字符数据也用二进制数来进行编码。1.2.4 字符的编码

考试点津【掌握】字符的编码

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字母、数字、各种符号)和中文字符,即所有不可作算术运算的数据。

字符编码的方法很简单,首先确定需要编码的字符总数,然后将每一个字符按顺序确定序号,序号的大小无意义,仅作为识别与使用这些字符的依据。字符形式的多少涉及编码的位数,对于西文与中文字符,由于形式不同,使用的编码也不同。

计算机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和处理数据,因此,字符必须按特定的规则进行二进制编码才可进入计算机。

1 西文字符的编码

用以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西文字符)编码有两种:EBCDIC码和ASCII码。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

微型计算机采用的是ASCII码,而国际通用的则是7位ASCII码,7即用7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共有2=128个不同的编码值,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字符的编码。

2 汉字的编码

我国于1980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GB 2312-1980,全称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简称国标码。

国标码的字符集:共收录了7445个图形符号和两级常用汉字等。

区位码:也称为国际区位码,是国标码的一种变形,由区号(行号)和位号(列号)构成,区位码由4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前2位为区号,后2位为位号。

●区:阵中的每一行,用区号表示,区号范围是1~94。

●位:阵中的每一列,用位号表示,位号范围也是1~94。

●区位码:汉字的区号与位号的组合(高两位是区号,低两位是位号)。【说明】

实际上,区位码也是一种汉字输入码,其最大的优点是一字一码,即无重码;最大的缺点是难以记忆。区位码与国标码之间的关系是:国标码=区位码+2020H。

使用汉字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还有日本和韩国,它们使用了与中国内地不同的汉字字符集。另外,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使用的汉字是繁体字,即BIG-5码。

3 汉字的处理过程

从汉字编码的角度看,计算机对汉字信息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汉字编码间的转换过程。这些编码主要包括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地址码、汉字字形码等,如图1-2所示。图1-2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型(1)汉字输入码汉字输入码是为使用户能够使用西文键盘输入汉字而编制的编码,也叫外码。

好的输入编码应具有编码短,可以减少击键的次数;重码少,可以实现盲打,便于学习和掌握,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符合上述全部要求的汉字输入编码方法。

汉字输入码有多种不同的编码方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音码:以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为汉字编码。

●音形码:以拼音为主,辅以字形、字义进行编码。

●形码: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对汉字进行编码。

●数字码:直接用固定位数的数字给汉字编码。

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编码方案中的编码一般不同,例如:使用全拼输入法输入“爱”字,需要键入编码“ai”(然后选字),而用五笔字型输入法时,输入码是“ep”。(2)汉字内码汉字内码是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而编制的汉字编码。

汉字内码应能满足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要求,不论用何种输入码,输入的汉字在机器内部都要转换成统一的汉字内码,然后才能在机器内传输、处理。

在计算机内部,为了能够区分是汉字还是ASCII码,将国标码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由0变为1(即汉字内码的每个字节都大于128)。

汉字的国标码与其内码的关系是:内码=汉字的国标码+8080H。(3)汉字字形码汉字字形码存放汉字字形信息的编码,与汉字内码一一对应。每个汉字的字形码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内,常称为汉字库。

当输出汉字时,计算机根据内码在字库中查到其字形码,得知字形信息,然后就可以将其显示或打印输出。

描述汉字字形的方法主要有点阵字形法和矢量表示方式。

●点阵字形法:用一个排列成方阵的点的黑白来描述汉字。这种方法简单,但放大后会出现锯齿现象,表现效果差;点阵规模越大,字形越清晰美观,所占存储空间越大,两级汉字大约占用256KB。

●矢量表示方式:描述汉字字形的轮廓特征,采用数学方法描述汉字的轮廓曲线,如在Windows下采用的TrueType技术就是汉字的矢量表示方式,它解决了汉字点阵字形放大后出现锯齿现象的问题。其字形精度高,但输出前要经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处理。要输出汉字时,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由汉字字形描述生成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汉字点阵。(4)汉字地址码汉字地址码汉字库(这里主要是指汉字字形的点阵式字模库)中存储汉字字形信息的逻辑地址码。

在汉字库中,字形信息一般按一定顺序(大多数按照标准汉字国标码中汉字的排列顺序)连续存放在存储介质中。汉字地址码大多也连续有序,而且与汉字内码间有着简单的对应关系,从而简化了汉字内码到汉字地址码的转换。

4 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

汉字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的各种代码之间的转换过程。汉字通过汉字输入码输入到计算机内,然后通过输入字典转换为内码,以内码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在汉字通信过程中,处理机将汉字内码转换为适合于通信用的交换码,以实现通信处理。

在汉字的显示和打印输出过程中,处理机根据汉字机内码计算出地址码,按地址码从字库中取出汉字输出码,实现汉字的显示或打印输出,如图1-3所示。图1-3 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1.3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就不能称其为计算机。尽管各种计算机在性能、用途和规模上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结构都遵循冯·诺依曼型体系结构,人们把符合这种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模型,由此决定了计算机由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1.3.1 运算器

考试点津【熟记】运算器

运算器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各种数据的加工处理。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状态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等组成。算术逻辑单元的基本功能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求补等操作,如图1-4所示。图1-4 运算器【说明】

运算器中还要设置相应的部件,用来记录一次运算结果的特征情况。根据小数点的表示形式可分为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定点运算器只能做定点数运算,其特点是机器数所表示的范围较小,但结构较简单;浮点运算器的功能较强,既能对浮点数又能对定点数进行运算,其数的表示范围很大,但结构相当复杂。从进位制方面,分为二进制运算器和十进制运算器。计算机中的运算器需要具有完成多种运算操作的功能,因而必须将各种算法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运算部件。

运算器包括寄存器、执行部件和控制电路三个部分。运算器中的寄存器用于临时保存参加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的中间结果等。执行部件包括一个加法器和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门电路。控制电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使数据经过相应的门电路进入寄存器或加法器,完成规定的操作。为了提高运算速度,某些大型计算机有多个运算器。它们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运算器。运算器的组成取决于整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要求,采用不同的运算方法将导致不同的运算器组成。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组和状态寄存器组成。

●算术逻辑部件(ALU):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信息的定点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各种移位操作。算术运算主要包括定点加、减、乘和除运算。逻辑运算主要有逻辑与、逻辑或、逻辑异或和逻辑非操作。移位操作主要完成逻辑左移和右移、算术左移和右移及其他一些移位操作。在某些机器中,ALU还要完成数值比较、变更数值符号、计算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等操作。ALU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即字长)与机器有关。

●通用寄存器组:近期设计的机器的运算器都有一组通用寄存器,主要用来保存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和运算的结果。通用寄存器均可以作为累加器使用,其数据存取速度非常快。通用寄存器可以兼作专用寄存器,包括用于计算操作数的地址。必须注意,不同的机器对通过寄存器组的使用情况和设置的个数是不相同的。

●状态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用来记录算术、逻辑运算或测试操作的结果状态。程序设计中,这些状态通常用作条件转移指令的判断条件,所以又称为条件码寄存器。

与运算器相关的性能指标包括计算机的字长和运算速度。

●字长:指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作为存储数据,字长越长,则计算机的运算精度越高;作为存储指令,字长越长,则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目前使用的Intel公司和AMD公司的微处理器的微机大多支持32位字长,也有支持64位的微机,这意味着该类型的机器可以并行处理32位或64位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速度: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常是指其每秒钟所能执行的加法指令的数目,常用百万次/秒(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MIPS)来表示。这个指标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机器的速度。1.3.2 控制器

考试点津【熟记】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它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的任务。控制器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操作控制器和程序计数器四个部件组成。指令寄存器用以保存当前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指令代码;指令译码器用来解析和识别指令寄存器中所存放指令的性质和操作方法;操作控制器则根据指令译码器的译码结果,产生该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程序计数器总是保存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从而使程序可以自动、持续地运行。

控制器分为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复杂,设计完成后就不能再修改和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简单,修改和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即可;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

控制器的功能如下。

●数据缓冲:由于I/O设备的速率较低而CPU和内存的速率却很高,故在控制器中必须设置缓冲器。在输出时,用此缓冲器暂存由主机高速传来的数据,然后才以I/O设备所具有的速率将缓冲器中的数据传送给I/O设备;在输入时,缓冲器则用于暂存从I/O设备送来的数据,待接收到一批数据后,再将缓冲器中的数据高速地传送给主机。

●差错控制: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若传送中出现错误,控制器会将差错检测码反馈给CPU,CPU将重新进行一次传送,这样便可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数据交换:是指实现CPU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由CPU并行地把数据写入控制器,或从控制器中并行地读出数据;然后由设备将数据输入控制器,或从控制器传送给设备。为此,控制器中需设置数据寄存器。

●状态说明: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控制器应记下设备的状态供CPU了解。为此,在控制器中应设置状态寄存器,用其中的每一位来反映设备的某一种状态。当CPU将该寄存器的内容读入后,便可了解该设备的状态。

●接收和识别命令:CPU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多种不同的命令,设备控制器应能接收并识别这些命令。为此,在控制器中应具有相应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接收的命令和参数,并对所接收的命令进行译码。

●地址识别:就像内存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一样,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也都有一个地址,而设备控制器又必须能够识别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的地址。此外,为使CPU能向(或从)寄存器中写入(或读出)数据,这些寄存器都应具有唯一的地址。1.3.3 存储器

考试点津【熟记】存储器

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它可以自动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按用途,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两大类。内存是主板上的存储部件,用来存储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其存取速度快但容量小,关闭电源或断电,数据就会丢失;外存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等部件,用来保存长期信息,它的容量大,存取速度慢,但断电后所保存的内容不会丢失。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反复执行程序或数据,就是因为计算机内有存储器的存在。

CPU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当需要某一程序或数据时,首先应调入内存,然后进行运行。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在计算机中采用只有两个数码“0”和“1”的二进制来表示数据。记忆元件的两种稳定状态分别表示为“0”和“1”。

1 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是暂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在文件中键入字符时,字符就被存入内存中,对其进行保存后,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硬盘,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很大。

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1)只读存储器(ROM)

只读存储器在制造的时候,信息(数据或程序)就被存入并永久保存。这些信息只能读出,一般不能写入,即使停电,这些数据也不会丢失。只读存储器一般用于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数据,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ROM。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FPROM):一种计算机存储记忆晶片,它允许使用称为PROM编程器的硬件将数据写入设备中。在PROM被编程后,它就只能专用那些数据,并且不能被再编程。这种存储器用作永久存放程序,也会用于电子游戏机或电子词典等可翻译语言产品。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可实现数据的反复擦写。使用时,利用高电压将信息编程写入,擦除时将线路曝光于紫外线下,则信息被清空。EPROM通常在封装外壳上会预留一个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可实现数据的反复擦写。其实现原理类似于EPROM,只是擦除方式是使用高电压完成,因此不需要透明窗曝光。(2)随机存储器(RAM)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容量均指RAM存储器容量,即计算机的主存。RAM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可读写性,也就是说,对RAM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进行写操作,读操作时不破坏内存已有的内容,写操作时才改变原来已有的内容;第二个特点是易失性,即电源断开(关机或异常断电)时,RAM中的内容立即丢失,因此微机每次启动时都要对RAM进行重新装配。

RAM又可分为SRAM(Static 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和DRAM(Dynamic 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两种。计算机内存条采用的是DRAM,DRAM中“动态”的含义是指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必须对存储信息刷新一次。因为DRAM用电容存储信息,由于电容存在漏电现象,存储的信息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计一个额外电路对内存进行不断地刷新。DRAM的优点主要是功耗低、集成度高、成本低。SRAM是用触发器的状态来存储信息的,只要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地存储信息,无需刷新,所以SRAM的存取速度比DRAM快。但SRAM具有集成度低、功耗大、价格贵的缺陷。常用的RAM有以下几种。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同步时钟,内部命令的发送与数据的传输都以它为基准;动态是指存储阵列需要不断地刷新来保证数据不丢失;随机是指数据不是线性依次存储,而是自由指定地址进行数据读写。

●双倍速率动态随机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RAM,DDRRAM):DDRRAM是现在的主流内存,其标识和SDRAM一样采用频率,现在DDRRAM的运行频率主要有100MHz、133MHz和166MHz三种。由于DDRRAM具有双倍速率传输数据的特性,因此在DDRRAM的标识上采用了工作频率×2的方法,它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与下降沿均可进行数据处理,使数据传输率达到SDRRAM(Single Data Rate RAM)的2倍。至于寻址与控制信号则与SDRAM相同,仅在时钟上升沿传送。

●存储器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Rambus DRAM,RDRAM):是由RAMBUS公司与INTEL公司合作提出的一项专利技术,它的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800MHz,而总线宽度却仅为16bit,远远小于现在的SDRAM的64bit。(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要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提高存储器速度而设计的。Cache一般用SRAM存储芯片来实现,因为SRAM比DRAM的存取速度快而容量有限。

CPU向内存中写入或读出数据时,这个数据也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当CPU再次需要这些数据时,CPU就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读取数据,而不是访问较慢的内存,如果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没有所需数据,CPU会再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Cache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Cache中调用的情况,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