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3 02:48:52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试读:

前 言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具有其平凡性。吉田兼好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并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这样看来,名人的成长又具有其非凡之处。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

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8年)即清太祖,后金(清)创立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建大金政权,创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于公元1559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永陵乡)。赫图阿拉是满族的发祥地。

努尔哈赤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但会说汉语,还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书,并嗜好习武,精通骑射。汉族文化丰富了他的政治、军事知识和精神生活,对他后来的统一事业影响很大。

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建州女真正处在由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部落间的争夺兼并十分剧烈。祖父和父亲不幸在城破时被明军杀死。

战事平定下来后,努尔哈赤向明朝皇帝告状,说他的祖父和父亲无罪被杀,死得冤枉,请明朝皇帝替他们申冤。明朝皇帝觉得于理有亏,决定赐给努尔哈赤敕书12道、马30匹,让他承袭祖父觉昌安的官职,封他为都督。从此,努尔哈赤开始走上了政治舞台。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25岁。这年五月,他为了替祖父和父亲报仇,用祖传的13副铠甲志兵,带兵不足100人,以出其不意的动作,迅速打下多伦城和界凡城,不仅消灭了尼堪外兰的势力,而且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由于女真其他部落阻挠,无法把尼堪外兰抓到。于是努尔哈赤下决心一并征服各部落,开始了统一女真的宏伟事业。

经过3年浴血奋战,努尔哈赤征服了许多部落,并且终于杀了尼堪外兰,替祖父和父亲报了仇。又经过了大约两年的东征西讨,努尔哈赤统一了除叶赫等少数部落以外的全部建州女真,成为威震东北的女真族杰出首领,随后他又合并海西女真各部和东海女真大部,控制了东临日本海、西界明朝卫东都辖区,南到鸭绿江,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等广大地区,为建立后金政权打下基础。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为着兴基立业,扩展势力,于公元1587年修筑了费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永陵)。在这里,定国政,立法制,建王权,形成割据政权的雏形。后来,又迁至赫图阿拉(距费阿拉城8里)。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历史上称为后金,定年号为天命,表示他建国称汗乃是天命所归。不久,努尔哈赤将赫图阿拉改名兴京,定为国都。后金是清的前身,努尔哈赤后来被尊称为清太祖。

后金政权的建立,完全靠八旗劲旅作为军事支柱。八旗军制是从女真氏族公社末期的一种狩猎组织演变而来的。开始只有4个“固山”,即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到公元1614年,努尔哈赤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色旗帜,正式确立八旗制度。

八旗军制,不仅是军事制度,而且是行政制度和经济制度,它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努尔哈赤用军事方法管理行政,管理经济,使女真社会军事化。这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也是他统治时期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战萨尔浒,军事天才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明朝上下震动,纷纷提出各种办法对付这一严重威胁。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后金天命三年)4月13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讨伐明军。“七大恨”实际上是明廷与女真关系的总结,也是后金对明廷的宣战书和对女真人的号召书。

努尔哈赤率领步兵两万人进攻明军,首破抚顺,再拔清河。

抚顺、清河相继被后金军攻破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明神宗听取大臣建议,重新起用被免职的杨镐。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并授给尚方宝剑,叫他迅速带兵前去对付后金军。

杨镐接到明神宗的圣旨以后,招募9万人的兵马,领得了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粮饷。然后他集结大军于沈阳。企图犁庭扫穴,一举消灭后金。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后金天命四年)二月,他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兵分四路对努尔哈赤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明朝大军压境的局面,努尔哈赤并没有惊慌失措。他镇定自若,制定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据此,努尔哈赤置其他三路明军于不顾,只派500人阻滞刘铤军,而将全部兵力集中起来,迎击杜松的明军主力。三月初,杜松率领的3万明军到达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附近),与后金军相遇,于是便展开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先是杜松部全军覆没,杜松阵亡;再是马林部覆没,马林只身逃跑。李如柏接到命令后,赶快撤了回来。刘铤在阿布达里冈与后金军相遇,展开激战。刘铤部英勇杀敌,后全部英勇牺牲。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同明朝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后金军能在几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是努尔哈赤依靠集中兵力,选择有利战场和战机,从而创立了连续作战、速战速决、各个击破的典型战例。在整个战役中,努尔哈赤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从判明明军的进攻方向和用计设伏,都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指挥艺术。戎马一生,宁远殒落

萨尔浒大捷后两个月,即1619年六月,努尔哈赤又乘势攻占了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兵锋直指辽沈。杨镐下狱,新任命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被罢免。努尔哈赤趁机于公元1621年3月,突然率兵大举进攻,占领了沈阳城,又挥师南下,辽阳、辽河以东明军不战自溃,大小70余城都为后金所占领,同年4月,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辽阳。

明朝失掉辽东之后,重新起用熊廷弼,同时任命阉党分子王化贞为巡抚。两人意见不和,王化贞执意实行“画地分守”的方针。

努尔哈赤看出明军在部署上的弱点,一面派出间谍潜入广宁,破坏熊王关系;一面加紧调集兵力,于公元1623年1月率八旗劲旅强渡辽河,猛扑广宁,大败明军。

辽东兵败后,明朝相继任命王在晋、孙承宗为蓟辽经略。孙承宗采纳兵备令事袁崇焕的主张,大力整顿山海关防务,修筑宁远城和锦州等要塞,形成以宁、锦为重点的关外防线。袁崇焕只率万余明军在宁远坚守。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约13万进攻宁远。袁崇焕决心死战,防守严密,利用坚城,充分发挥箭石和炮火的威力,使善于骑射、长于野战的八旗劲旅难以发挥其所长。后金军多次攻城不下,伤亡很大,努尔哈赤本人也被红衣大炮击伤。“努尔哈赤自25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唯宁远城不下。”八月,努尔哈赤死于沈阳,终年68岁。

努尔哈赤是我国满族著名首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为清朝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石,他也是兄弟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史称路易大帝,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亲政的55年,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极盛时期,在他的统治下,法国一度称霸欧洲,法国作家伏尔泰曾称这个时期为“路易十四的世纪”。

路易十四是国王路易十三的长子,1638年9月5日生于圣日耳曼离宫。1643年路易十三死,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年方5岁,母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任用她的宠臣、意大利红衣主教马扎然为首相。1661年马扎然死去后,年仅23岁的路易十四开始亲政。之后,他独自统治法国55年,被称做“路易十四时代”,当时宫廷里把他称作“太阳王”。路易十四是一个“君权神授论”者,他为保护封建贵族的利益,在国内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在经济领域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这些曾对法国历史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法国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军事强国,一度在贸易和工业上取得相当成就,科学和文学艺术也呈现繁荣景象。

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专制主义极盛时期的代表,他的统治才能,尤其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显示的谋略才能,为人们所惊叹。

路易十四亲政之初,就显示了他特有的统治手段和谋略才能,致使大臣们感到十分惊奇。当时,欧洲各国大多由首相或亲信大臣代理国王执政。路易十四不蹈常袭故,亲政后即宣布:“自己将是自己的首相”。这是他确立专制主义统治的一个高招。他在中产阶级中选择自己的亲信大臣,规定每个大臣的职权范围,责成他们定期汇报,不得略漏。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听取大臣们的报告,然后单独决定一切重要事务,签署国事公文并采取行动。事无巨细都由他亲自过问。他称此为从事“国王的职业”。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由臣民来决定一切,君主只是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就歪曲了事物的面貌。唯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因此,大臣们虽受到重用,但在路易十四的眼里,他们只是执行国王意志的工具。国王对大臣进行监督,以防他们滥用君主的信任。路易十四的统治手段远远超过他的对手。人们最初对查理的赞颂之词,路易十四一生都当之无愧。路易十四从整顿多年惨遭破坏因而紊乱不堪的国家财政着手,国库恢复井井有条,军队纪律整饬一新,甚至娱乐消遣也生辉放彩。路易十四在亲政时期,他把封建专制制度统治推到了顶峰,中央王权在他手里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从而,使法国开始获得在欧洲的真正优越地位。1661年,法国大使和西班牙大使在瑞典驻伦敦大使馆的大门口为了谁先走这个问题发生争执,受了侮辱。路易十四获悉后,立即召回法国驻马德里大使,并下令把西班牙驻法大使驱逐出境,中断还在佛兰德尔进行的法、西两国国界谈判,并派人告知如不承认法国王权的优越地位,不郑重赔礼道歉,战端就将重启。最后,以西班牙当着各国驻法公使的面向法国赔礼道歉而了事。这件小事足以显示路易十四当时在欧洲各国中的威势。

路易十四的谋略才能更突出的是体现在他的军事和外交方面。路易十四专横跋扈,好大喜功。为了夸耀威势,在欧洲称霸,他对外推行侵略性的政策,甚至在和平时期也扩展疆土,并且战备不懈。当时欧洲对土耳其人十分惧怕。土耳其人同时向德意志和威尼斯进攻。土耳其和德意志皇帝的军队在拉布河岸的圣哥大展开大战。路易十四运用他的威势公开援救德意志皇帝。法国军队在这场大战中英勇善战,战功彪炳。与此同时,路易十四施展策略,暗中支持葡萄牙反对西班牙。法国朔姆贝格元帅和胡格诺教徒率领法国士兵四千名进入葡萄牙。他用路易十四的钱来支付他们的薪饷,但又装着用葡萄牙国王的名义来收买他们。这四千名士兵会同葡萄牙军队在维拉—维西奥萨一战中大获全胜。这次胜利使布拉冈斯家庭的王位得到巩固。这样,路易十四甚至还未兴师征伐,就已被视为好战喜征、手腕灵活的君主。他甚至还未发动战争,欧洲就已经对他心存恐惧。同时,路易十四运用这种灵巧策略,背弃诺言,回避使用他当时拥有的屈指可数的几艘战船会同荷兰舰队作战。他早在1667年就已和荷兰结盟。同时,路易十四派遣陆军给予荷兰联邦,使之免遭被英国收买的嗜争好战的蒙斯特主教的攻击。但是,路易十四使荷兰联邦为这次援助付出了高昂代价。凡此种种都使路易十四成为独一无二、令人生畏的强大人物。

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欧洲的形势对法国极为有利。当时法国在欧洲处于优势地位,路易十四又拥有一支自罗马帝国统治以来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路易十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战争。长期以来,欧洲的秩序是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主宰的。弗朗索瓦一世以后,法国历代君方竭尽全力使西班牙与德意志各国分离,以摆脱威胁法国的这把致命的钳子。路易十四首先力图征服德意志,另一个侵略对象则是西班牙属尼德兰和荷兰。公元1668年隆冬一月,圣日耳曼正沉浸于欢娱之中。路易十四开始了征服弗朗什—孔泰的战争。国王星夜兼程,策马前进。二十万大军从二十条不同的道路前来集中,同日在弗朗什—孔泰会合。这种种准备工作和异乎寻常的行军,没有人了解其目的何在。路易十四这次行动的秘密比任何一次阴谋活动都保守得更严。路易十四除了使用武力外,还用请客送礼、封官许愿的办法进行收买活动。以致在路易十四离开圣日耳曼十二天后,即多尔被围四天后(1665年2月14日),进入该城。最后,不到三周,整个弗朗什—孔泰向他投降。西班牙枢密院对该邦几乎不战而降,感到十分惊讶和愤怒。路易十四这样行时走运,野心勃勃,以至惊醒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欧洲。荷、英、瑞(士)为保持欧洲的均势和遏止路易十四的野心,于五天之内提出并签订了反法同盟条约。德意志虽受同法国国王签订的密约的约束,不敢参与这一密谋,但他在暗中怂恿英国、瑞典以及荷兰等国联合起来,反对法国。此时,路易十四尽管野心勃勃,力强势盛,激愤恼怒,但他还是使即将从欧洲四面八方兴起的反法风暴转向他方。他亲自提出缔结了法荷亚琛条约,条约规定归还弗朗什—孔泰。各国都觉得路易十四舍弃弗朗什—孔泰是表现了足够的克制。然而,他留下佛兰德尔的城市,却所得更多。他为自己打开了荷兰的大门。他对这个国家作出让步之时,就已打算消灭这个国家。

路易十四为了重新对荷兰开战而展开了外交活动。1670年,法国同英国签订多维尔条约,英王取得了路易十四的秘密津贴但必须帮助法国对荷兰作战。路易十四又用四十万埃古收买了瑞典。1672年,路易十四发动了对荷兰的战争。路易十四亲率御林军和他那支由三万人组成的最精锐的部队,以同时包围四座城市作为战争开始。这些城市几乎一受包围就被攻克。莱茵河和伊塞尔河沿岸各个要塞纷纷投降。路易十四无时无刻不收到攻克某地的消息。就在法军节节胜利之时,荷兰人民进行了坚决抵抗。他们决堤放海水淹没了全国,以阻止法军前进。受路易十四侵略政策威胁的国家都加入了以荷兰为中心的新的反法同盟。但路易十四用外交手段孤立荷兰,拆散这个同盟。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路易十四再次征服了弗朗什—孔泰。1678年法荷签订了尼姆维根条约,法国又占领了南尼德兰境内一些城市和弗朗什—孔泰。路易十四的威势在这场战争中达到顶峰。他即位以来所向无敌,被围之城无不攻克,各方面都胜过联合起来的敌人。他连续六年使欧洲胆战心惊、丧魂失魄,最后成为欧洲事务的裁决者、平定者和绥抚者。在这场战争中,路易十四的军事和外交谋略才能也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然而,路易十四表现出来的强烈的霸权野心,使整个欧洲大陆的不安情绪大大增长,导致了1686年反法“奥格斯堡联盟”的成立。英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瑞典、意大利和德意志一些小邦的诸侯都属于这个联盟。完全孤立的路易十四在对“奥格斯堡联盟”的战争(1688—1697)中不得不对付一个几乎集合了整个西欧的反法同盟。战争中法国军队虽在大陆上打了一些胜仗,但是英国海军在海上大大得手。因此,在1697年的里斯维克和约中,路易十四丧失了除斯特拉斯堡以外所有战前“收复”的土地。不久,又爆发了法国和奥地利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1701—1714)。这场战争又一次使路易十四面对一个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参加的反法联盟。这场战争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力量,法国在欧洲的优势地位丧失殆尽。同时,由于连年对外战争,穷兵黩武,使法国的人力和财力日趋枯竭,导致国库空虚,农业凋敝,工商业破产,王权削弱,民心丧尽,封建专制制度渐渐衰落。1715年,曾称雄一时的路易大帝在人民群众的一片怨声中死去。

彼得一世

彼得生于1672年,卒于1725年。

彼得10岁时,与其异母兄弟伊凡并立为沙皇,由其姊索菲娅公主摄政。当彼得取得实权时,俄国军队的武器十分陈旧,相当落后,而且没有正规的陆军和海军,遇有战争时,举手无措,军官只好从西欧聘请。他感到压力很大,走改革之路势在必行。1697~1698年,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参加俄国的“大使团”,到普鲁士、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国进行考察。他一面从事秘密外交活动和招聘外国专家,另一方面以更大精力深入工厂、车间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学习炮兵和造军舰等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返回莫斯科后,他下令解散射击军,从1699年开始建立正规陆军,历时10年基本完成。至1709年,正规陆军多达27万余人。与此同时,他还大力建设海军。他说:“只有陆军的君主是只有一只手的人,而同时也有海军才能成为两手俱全的人。”1702年,他在拉多加湖和楚德湖上建立了内湖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的前身,到1725年,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船100余艘,还建立了一支小型的海军陆战队。正规陆海军的建立,为彼得一世发动对外战争、扩大领土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奠定了基础。外交军事两手抓,避免两线作战

1696年,彼得在夺取亚速夫要塞后,立即策划进而夺取刻赤海峡,想打通进入黑海之路。为了巩固和扩大反土耳其同盟,他于1697年派出大使团到欧洲活动。当时西欧大国正忙于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加之对沙俄的害怕更甚于处在衰落状态的土耳其,因而对反土同盟不感兴趣。与此同时,占据波罗的海的瑞典与波兰—萨克森、丹麦、普鲁士等邻国关系紧张。1699年,彼得终于与丹麦、波兰—萨克森达成协议,结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标志着沙俄对外扩张的主攻方面已从黑海转移至波罗的海。但俄国与土耳其仍处于战争状态,如果不签订对土和约,就贸然对瑞典作战,势必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为此,彼得派海军将领乌克赖因采夫乘坐“堡垒”号军舰,耀武扬威地到土耳其进行谈判,诱迫土耳其政府让步,并于1700年7月11日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亚速夫及其附近地区归俄国,这是彼得一世为避免南北两线同时作战,集中全力先解决北方敌人的重大外交胜利。签订和约的消息传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即1700年8月30日,彼得一世就正式对瑞典宣战,开始了长达20年之久的北方战争。智取波尔塔瓦会战,全歼瑞典军队

1700年到1721年的北方战争,是彼得一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而波尔塔瓦会战又是北方战争中的决定性一仗。在这次战争中,他采用了先诱敌深入、继而一举歼灭的策略,并取得了会战的彻底胜利。其取胜原因主要有三:一、彼得一世利用了瑞军孤军深入的弱点,准备充分,敌情掌握得好,集中了优势兵力,战略和战术指挥得当,伺机决战;二是重视提高部队士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决战前夕为鼓舞士气而向士兵宣读了彼得一世的命令,宣称决定祖国命运的时刻到了,号召士兵为祖国而战;三是不因初胜而骄傲,抓紧战机乘胜追击,全歼瑞军,取得了波尔塔瓦会战的彻底胜利。

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沙皇、军事家、统帅、谋略家。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占领大片土地和夺取南北方的出海口。他多谋善断,在战争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把俄国军事学术提高到新的阶段,成为俄国军事学派的奠基人。他还注重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大胆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乔治·华盛顿

1732年,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州的韦克菲尔德。他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儿子。20岁时,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1753年到1758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他积极参加了对法国和印地安人的战争。他从战争中获得了经验并赢得了声望。1758年下半年,他回到弗吉尼亚,并放弃军职。此后不久,他与有两个孩子的寡妇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结婚(华盛顿自己没有孩子)。

在以后的15年间,华盛顿一直在处理他自己的产业,他能力卓越,处事有方。到1774年,当他被选作弗吉尼亚州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时,他已是殖民地最富有的人之一。乔治·华盛顿并不是独立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但是由于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富有的家产、健壮的体魄(华盛顿身高6.2英尺)、卓越的能力,第二次大陆会议上他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战争期间,华盛顿自始至终不取分文,且热情无比。

华盛顿的伟业完成于自1775年6月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至1797年3月第二任总统期满止的这段时间。1799年12月,他病逝于家乡芒特弗农。

1775年4月18日,麻萨诸塞英军司令托马斯·盖奇,对波士顿民军在康科德的军火库进行突然袭击,于来克星敦遭到民军的顽强抵抗。美洲独立战争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

大陆会议于5月份在弗城召开第二次大会,宣布成立联邦,组建一支由大陆上各殖民地联合参加的正规军,保卫美洲的自由,华盛顿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3月4日晚上,明月当空,大陆军在华盛顿的指挥下,炮轰波士顿,获得大胜。

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据大陆会议命令华盛顿指挥保卫纽约,又取得胜利。1780年,约克敦战斗之后,英军逐渐解体,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立下了赫赫战功。

华盛顿当选总统后又进行许多改革,比较著名的如:

①华盛顿担任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声望以及他对宪法的支持,却对新宪法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鉴于那时存在着的对新宪法的抵触力量,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②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由他这样人品高尚的人担任美国首任总统,实在是美国人的幸运。我们从南美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是那么地简单,而这些国家哪怕是以民主制开始,却极易走向军事独裁。然而华盛顿却下定决心,避免国家走向分裂。他无意永久掌握政权,他既不想做国王,也不想当独裁者。他开造了一个如今美国人依然遵守的先例,那就是和平移交政权。

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父,开国元老中最杰出的人才。取得胜利,对美国进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改革,因此,他成为美国永远的英雄。

乾隆大帝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他在位60年,继承了康熙皇帝的政策,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乾隆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他作为其父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从小就在父亲雍正皇帝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封建统治的经验。特殊的地位、特殊的环境。使他深谙治国之道。

乾隆帝25岁即位,当时的清王朝经过康熙帝、雍正两朝七十余年的治理,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他吸取了康熙帝、雍正两朝的统治经验,采取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方针。乾隆帝深知自己的统治经验不足,所以笼络了一批元老重臣辅佐。同时,又着手培植一批亲信重臣。他深知人才的重要,命令大学士以下、三品京堂以上在京官员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只要有真知灼见、品行端正、才能卓越的人,都可以不拘品级资格,据实保举。他在施政方面,颇具康熙帝的作风,比较务实。

乾隆帝集大权于一身,军国大事需要他“乾纲独断”,繁文缛节的各种礼仪需要他亲临主持,朝廷内外各种内容的奏章纷至沓来,他要一一批示。乾隆帝处理政务井井有条,他精力充沛,遇事坚强果断,励精图治,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华。到了乾隆帝中期,全国耕地面积比顺治末年增加了三分之一。人口也空前增长,到乾隆帝末期已经超过三亿。尤为突出的是商业和城市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

乾隆帝把农业生产视为治国之本,他深知年景丰歉、粮价涨落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他非常关心农事收成和各地雨晴粮价,注意自然灾害。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乾隆帝把提高耕作技术放在首位。他提倡积极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以适应逐年剧增人口的需要。他还强调自然灾害给农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注意水利建设,特别是注意治理黄河。乾隆帝南巡时,曾多次专程到浙江海宁巡视,修起了地跨江浙两省长达500余里的海塘,有力地保护了江南这一片富饶地区的良田沃壤,对促进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乾隆帝在农业方面的做法和对黎民百姓生活疾苦的关心是他善于治国的表现。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只有安居才能乐业。

和康熙帝一样,乾隆帝十分重视国家的完整统一。他多次在边疆地区用兵,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回部和大小金川等叛乱。为巩固疆域,他下令将西域改成新疆,并在伊犁等地分驻将军、参赞,管理天山南北的军政事务,西北边防由此得到巩固。乾隆帝常因此夸耀他的“十全武功”,自称为“十全老人”。

乾隆帝的文才高出先辈,他熟悉儒家思想,崇尚风雅,诗、书、画兼长,与文人接触较多。因此,他精于思想文化的统治方略。1773年,乾隆帝织织了三百多个有才能的知识分子,不惜工本,遍收天下书籍,费时十年,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壮举。

在乾隆帝当政的60年间,他的许多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府库充实,达到“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帝精通文韬武略,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封建帝王。

杜桑·卢维都尔

1790年,海地人民揭竿而起,反对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掀起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革命风暴。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海地人民终于砸碎了奴隶制枷锁,击退了西班牙和英国的武装干涉,打败了拿破仑派遣的法国远征军,于1804年正式宣布独立,创建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拉丁美洲人民树立了光辉榜样。这次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就是斯巴达克式的黑人奴隶杜桑。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圣多明各岛的西部,1697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743年5月20日,杜桑出生于其北部布雷达种植园的一个黑人奴隶家庭。从童年时代起,就给种植园主放马喂羊,终年从事艰苦的劳动,目睹奴隶们的种种不幸遭遇,对罪恶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充满着强烈的仇恨。为了探求真理,杜桑学会了法语,并掌握了拉丁文的基础知识。他刻苦研读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罗马哲学家埃皮蒂特以及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雷纳尔的著作,从中寻求革命的思想武器。

在1783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胜利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影响下,1790年海地混血种人奥热为争取海地独立,领导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在海地角附近的唐冬种植园发动武装起义,正式揭开了海地革命的序幕。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部平原的奴隶在布克曼领导下,于诺埃种植园举行武装起义,把海地革命推向新高潮。起义开始时杜桑已被提拔为布雷达种植园的管理人员,没有马上加入起义队伍。在他的朋友、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比亚苏的动员下,于同年10月烧毁了布雷达种植园,率领千余名奴隶,参加了让·弗朗索瓦领导的奴隶起义军,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军医。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得不到施展,不久就转到比亚苏领导的起义军中,成为比亚苏的秘书和得力助手。

杜桑在比亚苏起义军中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为了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自觉地指导群众参加革命斗争,他高举“自由”的旗帜,指出:“自由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明确地提出了“为自由而斗争”的口号。这一口号真正反映了广大黑人奴隶的心愿。他向起义军官兵讲述在海地实行自由将意味着什么,以及在海地如何实行自由。他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句句都说到黑人奴隶的心里。杜桑还向起义军提出采用游击战术的建议,主张利用海地山高崖陡、树密林深的特点,同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当敌人大规模进攻时,起义军应避其锋芒,或分散,或转移,同敌人来回周旋,在敌人疲劳时,再出其不意地袭击、歼灭敌人。杜桑还教起义军用棉花制作盾牌,抵挡敌人,保护自己,减少伤亡。杜桑提出的战术行之有效,在起义军中得到了普遍推广,使法军经常处于被动和挨打的地位。

杜桑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得到起义军官兵的普遍称赞。在比亚苏的支持下,杜桑亲自组织了600名起义战士给予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支队伍有勇有谋,能攻能守,不久就成为起义军中的一支劲旅。在海地北部的莫尔内·佩莱等战役中多次重创法军,屡建功勋,杀得法军闻风丧胆。法国殖民军司令官拉沃说:“杜桑这个家伙到处都可以打开局面!”人们由此就把他称为“杜桑·卢维都尔”。“卢维都尔”,法语即“开”或“打开”的意思。

1793年春,法国革命逐步深入,震撼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英国、西班牙等国结成第一次反法联盟,分别于同年3月和9月从东、西两面武装进攻海地,企图把海地从法国手中夺过来,以便霸占和瓜分它。西班牙当局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劝导杜桑等领导的起义军与它联合攻打法军,并不断地向起义军提供枪支弹药。为了实现奴隶解放和争取国家独立,在敌我力量对比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杜桑决定利用法、英、西殖民者之间的矛盾,与西班牙建立暂时的同盟,共同打击法国侵略军。起义军被编入西班牙的“补充军”,杜桑被授予上校军衔。杜桑率领的起义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一举攻克了海地北部的戈纳伊夫等重要城镇,在对法联合作战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由于法军不断失利,法国殖民者内部发生分裂。以法国驻海地特派代表桑托纳克为首的共和派,为了对付以海地总督拉沃为首的保皇派,并利用起义军反对西班牙和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度。与此同时,西班牙当局却完全暴露了它企图维护海地奴隶制度的丑恶面目。他们在占领区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并召回大批逃亡在外的海地种植园主。根据这一变化,杜桑决定改变策略,联合法国,反对西班牙和英国。在杜桑起义军的打击下,西班牙军逃向西属圣多明各(今多米尼加)。杜桑迅即收复被西班牙占领的海地北部领土,并宣布在这些地区废除奴隶制度。

杜桑在击退西班牙干涉军之后,立即挥戈西进,赶走英国干涉军。起义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训练,于1798年2月初向英军发起全面进攻。在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英军司令官梅特兰被迫同杜桑进行停战谈判,同意撤出太子港和圣马克等城镇。10月1日,英军正式向杜桑率领的起义军投降。

杜桑在军事上狠狠打击英国干涉军的同时,在政治上同法国殖民者进行了控制与反控制、独立与反独立的尖锐斗争。1794年7月,法国发生了反革命政变,雅各宾派的政权被推翻,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督政府上台后,企图继续维持它在海地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制度,对海地起义军采取了利用、限制、削弱的策略。杜桑认为,要防止奴隶制度复辟,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必须争取海地独立。为了争取海地独立,杜桑不仅不失时机地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且尽力摆脱法国代理人的控制,先后采用不同方法驱逐了海地的法国总督拉沃和特派员桑托纳克、埃杜维尔等重要官员。

1796年底,杜桑巧妙地利用法国政府被迫同意海地选派代表参加五百人院的机会,推选拉沃为海地代表。拉沃知道杜桑要排挤他,夺他的权,就再三推托。后来,杜桑以率领起义军捣毁海地角相威胁,拉沃才被迫离开海地。杜桑实际上成了海地总督,掌握了海地的全部军权。

1797年,杜桑又假意装出捍卫法国利益的姿态,指责桑托纳克管理经济不善,提出:“为了法国的利益和殖民地的兴旺,桑托纳克必须回国。”桑托纳克有苦难言,想申诉反驳,但看到杜桑已兵临城下,包周了海地角,只得忍气吞声回国。这样,杜桑就掌握了海地军事、行政和经济等全部大权。

1798年4月,法国政府又委派老奸巨猾的埃杜维尔担任海地特派员。埃杜维尔在海地主要玩弄了三个手腕;一是劝杜桑脱离政府舞台,到法国去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二是想法限制杜桑的权力;三是劝杜桑进攻英国属地牙买加,以达到既打击英国、又削弱起义军力量的目的。对此,杜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使得埃杜维尔在与杜桑的反复较量中一再碰壁,弄得他众叛亲离,狼狈不堪。杜桑看到公开驱逐他回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在群众中揭发他企图恢复海地奴隶制度的种种罪行。海地角群众非常气愤,举行了反对埃杜维尔的示威游行。埃杜维尔无法再呆下去,只得于1798年10月灰溜溜地回法国去了。从此,杜桑基本上摆脱了法国的殖民控制,使海地实际上取得了独立地位。

1800年8月,杜桑平定了海地南部地区混血种植园主发动的武装叛乱,统一了海地全境。1801年1月,又挥师东进,把西班牙人从海地岛的东部清除出去,解放了整个岛屿。从此,武装斗争暂告结束,转入了建设海地的新阶段。

统一海地岛后,杜桑宣布废除奴隶制度,选拔和任命了大批黑人和混血种人担任各级政府官员,建立了革命的新政权,并且制定了建设海地的各种政治和经济方案,以及为保证这些方案实施的重要法令。在经济方面,他从发展农业着手,将大片荒地分配给起义军官兵和无地少地的农民,确定产业主和耕作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区别对待种植园主的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大批无业游民妥善安排,使他们回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而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他还下令修筑公路,推广马车运输,发展商业;创办黑人子弟学校,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在对外政策上,他坚持自由贸易,降低进口税率,积极为海地农产品开辟国外市场。在杜桑的治理下,海地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开始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1801年6月,海地召开议会,并于7月1日正式颁布了海地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杜桑担任海地终身总督,宣布永远废除奴隶制度,不同肤色的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部宪法反映了当时海地人民的基本要求,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1799年11月9日(法国新历雾月18日),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执政后,力图维持法国在海地的殖民统治。这使杜桑的革命政权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1801年10月,拿破仑任命他的妹夫勒克莱尔为远征军司令,罗尚博为副司令,于12月14日率领55艘战舰和3万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法军,开始远征海地。

杜桑获悉这一情报,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把海地岛分为四个防区,由各将领分关把守。杜桑坐镇海地角,负责指挥全国的抗法斗争。他发布命令,号召已经复员的起义军战土迅速归队,开赴沿海阵地,赶修防御工事;并动员海地人民群众坚壁清野,向内地和山区转移粮食和物资,随时准备迎击入侵之敌。1802年2月初,经过激烈战斗,法军占领了海地角附近的几个据点。杜桑见海地角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便下令烧毁海地角,将起义军撤进内地和山区。他总结海地角的斗争经验,号召全国军民实行坚壁清野。他说:“法国人奴役我们来了,上帝给了人们自由,法国人就没有权力把它抢走。我们要把城市烧光,把粮食毁掉,用大炮把路轰断,在水井中放毒,让白人看看他们到这儿来一手造成的地狱。”海地军民在杜桑的指挥下,在法军到来之前,烧毁房屋,填没水井,破坏道路,埋藏粮食,转移物资,以坚壁清野迎战敌人。随着战争的进展,法国战线越来越长,给养越来越困难,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为自己增添一个包袱。

杜桑坚壁清野的战略迫使勒克莱尔改变策略,开始对杜桑做争取工作。他策划把在法国的杜桑的两个儿子带到海地会见杜桑,以此作为人质,诱迫他就范,没有得逞;最后又拿出一封拿破仑给杜桑的劝降信,也遭到杜桑的断然拒绝。勒克莱尔在这些阴谋遭到失败后,重开战端,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杜桑亲自指挥起义军,虽然在拉佛纳·阿·郭鲁维尔峡谷的一次著名的伏击战中,出奇制胜,打得远征军副司令罗尚博损兵折将,险些丢了性命,但从全局看,处境却十分被动,只得被迫同法军和谈。侵略者竟运用诡计,借谈判的机会诱捕了杜桑,并把他押送法国,囚禁在阿尔卑斯山的茹乌城堡。1803年4月27日,这位海地人民的杰出领袖、伟大的民族英雄与世长辞。

杜桑的被捕和牺牲激起了海地人民的更大反抗。海地起义军在德萨利纳和克里斯托夫的领导下,继续顽强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远征军。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向全世界人民宣布独立,实现了杜桑的理想。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是美国独立革命运动的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两届美国总统。

杰斐逊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种植园主家庭,父母在弗吉尼亚极有权势,因此,小时候的杰斐逊受到很好的教育。他5岁就进英语学校,9岁进拉丁学校,17岁就读于威廉与玛丽学院。由于家庭的培养,再加上杰斐逊自己非常喜欢读书,经常手不释卷,而且学习异常勤奋,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语言、历史、数学、农艺、建筑等方面,成绩非常突出。

受当时的名律师乔治·威恩的影响,杰斐逊选择了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并在大学之后,从1767年到1774年,连续当了七年的律师,这一段经历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8世纪60年代,当杰斐逊学习法律时,北美的独立解放运动正风起云涌,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不断加深,冲突时有发生。1765年,英王乔治三世颁布《印花税法》,向北美殖民地强征印花税,激起北美人民的反对。当时,一位名叫亨利的演说家发表了反对印花税的演讲,对杰斐逊影响很大,促使他更加紧密地关注殖民地人民的政治斗争。

1769年,杰斐逊26岁,当选为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从而开始了他长达60年之久的政治生涯。在议员的活动中,杰斐逊日益成熟,并逐渐成为弗吉尼亚的一个领袖人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