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成本会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7:59:24

点击下载

作者:凌辉贤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成本会计

新编成本会计试读:

前言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进行成本核算,都需要设置成本会计岗位。因此,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成本核算和管理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是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编写了《新编成本会计》。

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新编成本会计》除了介绍了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用较大篇幅介绍了第三产业的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旨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能力。《新编成本会计》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要背景,辅之以其他行业企业背景,系统地阐述了制造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和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新编成本会计》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费用归集、成本费用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新编成本会计》以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为主线,融理论学习、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为一体,既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增强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编成本会计》所具有的特点,使其成为一本更有价值的教材,这些特点主要如下:

第一,新颖性。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重以教材使用者需要掌握的成本核算的技能来安排内容,以最新的成本核算资料贯穿于案例之中,并将新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变更体现到教材编写中。

第二,简明性。我们从“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出发,按照着重掌握成本会计实用技能来安排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第三,全面性。我们充分考虑了本教材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本教材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主要行业成本核算,特别突出了服务业。同时,限于篇幅我们也舍弃了部分内容以避免与同类教材的不必要的重复。

第四,专业性。《新编成本会计》是由众多专业人士合作编写的成果,这些专业人士包括会计学教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等。

第五,实践性。我们在每章都增加了案例导入,并编写了适当的思考与练习,注重教学和实训环节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六,突出了重点、难点,避免和减少了各会计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重复,有利于各院校灵活安排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新编成本会计》体现了“宽基础、活模块”的特点,力争达到便于教学、利于操作、有所创新的目标。

本教材由具有丰富的企业成本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税务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实务经验的凌辉贤副教授、执业注册税务师和广东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邹德军教授、高级会计师设定总的写作框架,广州科技职业学院王艳华讲师等精心编写而成!全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很多资料,在此向作者一并致谢。尽管我们在教材的内容结构设计、案例安排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编者的经验和视野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恳请各相关教学单位和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给予关注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所有意见和建议请发往邮箱Lhx1682003@163.com。编者2015年11月于广州第一章成本会计导论【案例导入】

小陈、小李和小林在大学时是住在同一宿舍的好朋友,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对玩具很感兴趣,就合伙开办了一家玩具厂,专门生产玩具,销往国外。根据需要,他们选定了厂址后,购置了一批新型生产设备,招聘了20多名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玩具厂开张后,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就是:在设厂之前,他们每天只记流水账就能知道每天发生的费用,可是现在玩具厂正式成立之后,每天因为产品生产会有各种成本费用发生,只靠登记流水账根本无法分清各种成本的类别和不同型号的玩具成本分别是多少,很难控制每个月的成本费用。到底如何计算产品成本、产品定价应是多少、如何做好成本的核算工作以及如何设置成本核算岗位,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很茫然。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内容提要】

伴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管理技术的发展,成本会计逐渐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以计量组织成本,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本章主要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具体包括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和目标,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第一节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和目标一、成本的概念、成本与费用的关系及期间成本(一)成本的概念

1.理论成本

成本是价值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产品价值为W=C+V+M,产品成本是C+V。其中,C为物化劳动价值(生产资料中转移的价值);V为劳动者自己创造的价值(活劳动的耗费);M为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归社会支配部分,包括税金与利润)。

马克思的成本价值理论仍然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价值。从理论上讲,产品成本是生产产品过程中已耗费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劳动者自己创造的相当于工资的价值的总和,即产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就是成本的经济实质。这种成本称为“理论成本”。

2.现实成本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很难确定纯粹的理论成本(C+V)。因此,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损失,则把某些不构成成本的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保险费等)列入成本之中,同时也可能将某些构成产品成本的耗费不列入产品成本中(如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导致实际补偿价值和已消耗的理论成本不一致,形成了现实成本的概念。

3.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一般被称为成本开支范围(由国家统一规定)。一切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支出,均应计入产品成本之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指标的综合反映能力,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

4.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企业内部为管理需要而计算的成本,即由于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成本概念。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于1995年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这一定义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远远超出了产品成本概念的范围。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为适应经营管理的不同目的,运用不同的成本概念,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差别成本等成本概念。

5.财务成本

财务成本是管理成本的对称,是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的成本,包括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成本(费用)两部分。财务成本是用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向外部报告的成本概念,也称法定成本、制度成本和账面成本。财务成本将成本定义为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由于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成本的含义也不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不同的经济环境与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目标既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又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是一种损失,不能称为成本。(二)成本与费用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是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

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即发生的耗费的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则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三)期间成本

期间成本也称期间费用,又称非产品成本或非制造成本,是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期间成本不计入成本,而是直接归入当期损益的本期费用。期间成本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为了取得购买单位订单而发生的广告费、促销费、展览费和运输产品给购买单位而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费等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包括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人员工资与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其正常运作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技术转让费、研究与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和职工教育经费等费用。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在筹资、调剂外汇和调整外汇牌价等财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手续费等。二、成本会计的对象及其特点

成本会计的对象指的是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成本会计主要研究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生产成本,因此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主要是产品生产成本。成本对象是为了计算经营业务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经营费用的各个对象,也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对象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服务、一位顾客、一张订单、一份合同、一个部门。

成本会计的一个中心目标是计算产品成本,为对外财务报告服务。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服务的管理目标。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生产性企业生产有形产品,如电视机、计算机、家具、服装和饮料等。劳务性企业提供无形产品,如保险服务、旅游服务、咨询服务等都属于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汽车租赁、电话出租和保龄球健身等都是由顾客使用组织的产品或设施。与有形产品相比,无形产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无形性、瞬时性、不可分割性和多样性。无形性是指某项服务的购买者在购买服务之前无法直接感觉到该项服务的存在,因此服务是无形产品。瞬时性是指顾客只能即时享受服务,而难以将服务储存到未来。不可分割性是指服务的提供者与购买者通常有直接的接触,以使交换得以发生。多样性是指服务的提供比产品的生产有着更大的差异性,提供服务的人会受到所从事工作、工作伙伴、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个人其他因素等的影响。由此可见,无形产品成本计算有其特殊性。三、成本会计的目标

成本会计的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的目标是一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反映特定环境对成本会计的要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成本会计的目标亦有所不同。这是由特定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其职能作用所决定的,尤其是成本会计的职能的制约作用。因此,成本会计的目标应与其职能相适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科学、可行、先进的目标,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其职能的作用。(一)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

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指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的目标,公认的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即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费用和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正是基于对费用和成本的反映与监督,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与经济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

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是指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怎样提供会计信息。

1.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是一种对外报告会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及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报告会计,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成本费用是企业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机器设备先进程度、企业地理位置及交通通信状况等诸多因素的集中反映,所有这些都是企业内部的事,有的属于企业合法的商业秘密,企业没有义务、也不可能对外报告。因此,成本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因此,一方面,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从中检测各项技术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2)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包括工厂、车间等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的部门。这些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也是其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3)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企业的班组核算内容主要是成本核算,班组是成本考核对象之一,成本会计也要向这些单位提供有关成本会计信息。(4)企业内部员工。在经济责任制的约束下,职工必将关心其生产耗费情况,因为生产耗费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成本会计有义务向职工报告成本会计信息(一般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报告)。(5)其他有关会计分支。财务会计虽然向成本会计提供资产价值、负债状况等资料,以便于成本核算,但在计量资产和利润过程中,则需要成本会计为其提供在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产成品成本等资料,以便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此外,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过程中,也需要成本会计为之提供基础成本会计信息。

2.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内容

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不同,所需求的会计信息也不同。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可能随时要求成本会计提供特定的成本会计信息,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客观上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对此可从成本费用分类和成本会计报表中得到答案。

3.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方式

一是通过凭证、账簿、报表提供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及其细节的账内成本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定期、定向提供的。二是通过账外统计、计算提供,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加工成本、边际成本等。这些信息一般是不定期、不定向提供的。三是通过专题报告形式向特定对象提供有关成本信息。四是通过口头汇报方式向有关方面提供成本信息,如年终决算后对职工代表大会的成本费用报告,回答有关政府机构、企业所有者的成本费用咨询等。总之,由成本会计的对内服务特性决定,其服务方式也灵活多样,具有提供方法、内容、对象及时间等方面的可变性。第二节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固有的功能和作用。成本会计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而不断变化。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做出正确决策。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与成本预测紧密相连,以成本预测为基础,是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正确地制订成本计划,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本决策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和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由于前者以投入大量的资金为前提来研究项目的成本,因此这类成本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加紧密;后者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畴,包括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生产批量的决策等。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成本计划属于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指出有待加强控制和改进的领域,达到评价有关部门的业绩,增产节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的整体预算从销售预算开始,最终流向预计收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而成本计划是主要的中间环节,因此做好成本计划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四、成本控制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是否已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是成本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考核的意义在于:

第一,评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二,评价有关财经纪律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三,激励责任中心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在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将成本、成本效益的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进行比较,可以评价企业成本会计的完成情况,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强调的是,成本考核要与一定的奖惩制度相结合,通过成本考核,用经济、行政手段进行激励,可以调动各成本责任单位与全体员工更好地完成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放松或削弱任何一种职能,都不利于加强成本会计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占中心地位,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订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资料,是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成本计划能否得到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原因,制定和执行、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成本。通过正确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才能调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控制,为切实执行成本计划,实现企业既定目标提供动力。第三节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成本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必需的成本会计人员、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制定成本会计制度。一、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一)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成本会计机构是指企业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是企业会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坚持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专业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使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与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管理要求相适应。

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是企业会计机构的一部分。在大中型企业,厂部的成本会计机构一般设在厂部会计部门中,是厂部会计处的一个成本核算科室。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组或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是全厂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负责组织全厂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并将成本计划分解下达给各责任部门;实行日常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的支出;正确地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及有关费用;检查各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变动的原因;考核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成本责任完成情况,实行物资利益分配;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和管理,加强对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帮助;制定全厂的成本会计制度,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二)成本会计机构的组织分工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两种方式。

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分析等各方面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中的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只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和填制原始凭证,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的进一步工作提供资料。

分散工作方式,又称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核算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核算、分析等工作。二、配备必需的成本会计人员

就思想品德而言,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坚持原则的作风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就业务素质而言,成本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成本会计机构和成本会计人员应在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并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参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成本会计人员是指在会计机构或专设成本会计机构中所配备的成本工作人员,对企业日常的成本工作(如成本计划、费用预算、成本预测与决策、实际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考核等)进行处理。成本核算是企业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指标是企业一切工作质量的综合表现。为了保证成本信息质量,对成本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

第二,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工艺过程)。

第三,刻苦学习和任劳任怨的品质。

第四,良好的职业道德。三、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任何工作的组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成本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其组织原则主要如下:

第一,成本核算必须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第二,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第三,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从方便成本工作的开展和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的需要出发,按成本要素划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成本组织核算。

材料成本核算一般由企业厂部成本会计人员与仓库材料管理人员共同负责,主要进行材料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入库、领用、结存的明细分类核算,定期盘点清查,计算材料成本费用,并对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

人工成本核算主要进行应付职工的工资、奖金的计算与分配的明细分类核算,并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间接费用的核算一般由厂部成本会计人员负责,这部分费用可按成本习性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变动费用以弹性预算进行控制,固定费用以固定预算进行控制。四、制定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有关规定,并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具体和直接的依据。

各行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所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有所不同。就工业企业来说,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第二,关于成本定额的制度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

第三,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第四,关于成本核算规程的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各项费用分配和归集的程序和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方法等。

第五,关于责任成本的制度。

第六,关于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办法的制度。第七,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第八,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其科学、合理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成本会计工作的成效。因此,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应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而且应深入基层做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反复试点、具备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成本会计制度一经确定,就应认真贯彻执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情况时,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成本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成本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拓展阅读】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事实上,成本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纺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1485—1509年),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那时,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账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有一个时期曾控制了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账户:矿石、钻、矿井、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账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如产品成本(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此后,一个冶炼厂账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9类不同的记录。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第奇(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他们是成本计算方法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人。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间的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早在1431年,即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之前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账簿。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ured and Sold)的账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每一个衣服账户借方包括下列各项的合计:羊毛购入;染料成本;其他制造成本支出,如工资、油、梳棉机和起绒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业合伙企业的账户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进,到16世纪,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当时,对“工资总账”(Wage Ledger)的运用是相当有见解的。这一总账仍是联系现代工厂总账和工业企业总账的先驱,也许可以进一步推断,处理这些复杂记录的簿记员一定是一位很努力的专家。

16世纪的印刷和出版商普拉廷(Plantin)的会计账簿包括许多现代分批成本制度的因素。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账户。这些账户借记使用的纸、支付的工资和其他印刷成本。当书印刷完以后,再从特定的账户转记名为“库存书”(Booksin Stock)的另一个账户。这样就可以附带地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账户的增减变化情况。

这些实例证明在1400—1600年间发生了某些现代成本技术的实践。当时,人们已经提出建立对每一个生产步骤的会计控制和减少在原材料和人力使用上的浪费的思想。

工业革命前,成本会计方面的论文和书籍十分稀少。18世纪末,随着工程学、采煤和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大量资本集中于机器和交通设备上面,这就给成本会计提出了下列新的要求:第一,经理们要求能及时地、适量地供应原材料,并提供记录情况;第二,适应对顾客更大金额付款的需要,需要一个能够消除支付欺骗和错误的制度;第三,由于使用价值昂贵的设备和随之而来的设备报废问题,折旧变得更加重要;第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理们必须了解在经营淡季抵补产品主要成本后产品的最低价格,换句话说,即使是在当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也已变得十分重要;第五,产品从一个生产过程转到另一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仔细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不同时期的成本进行比较。

不仅在钢铁部门,在其他部门也出现了很多类似的成本问题。例如,机械制造业(蒸汽机、纺织和铁路设备)会计,在签订一项合同以后,需要为某批产品提供详细资料,以便为资本家能作出更可靠的预测提供信息。很明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分批成本计算。这些简单的开端引出了令现代成本会计学家也头痛的问题。后来,所有与制造费用在每批产品中分摊的有关争论,不论是否包括应付利息、废料处理、成本与普通财务记录协调等都能找到相同的根源。19世纪,当化学工业找到立足点之后,副产品和联合成本问题日趋重要。另外,铁路系统的扩展实际上与所有的成本问题相连,这些成本问题包括折旧、大量制造成本、工厂成本、联合成本和对企业成本的控制等。

早期,成本会计师和簿记员都很不愿意把他们掌握的方法传播给别人,即使传授,也要求接受者严格保密,这就使我们追溯成本会计早期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公正地讲,当时很少有理论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有点神秘的是,当时并不乏商业簿记方面的教科书和文章,但涉及成本和制造业记录的甚少。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成本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对确定产品主要成本的传统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例如,一位早期科学管理的倡导者提出(1841年),每一个生产者都应不断地寻求改进生产的方法,以降低每件产品的成本。他强调了解每一生产过程的“准确成本”和生产中机器损耗的重要性。

在1890年以前,大多数工厂是通过简单地修改贸易账户来计算工厂费用的,因为那时的首要目标是计算中期利润,而不是计算产品成本。那时大多数工厂还不知道通过分类账反映成本流程的概念,没有严格区分车间制造费用和公司商业费用,也忽视了运用成本账户确定公司半成品和产成品之间适当的存货数量。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理论研究获得了大丰收。在这一时期,人们发现了把工厂分类账和总分类账联系起来的方法;对涉及处理和记录工厂原材料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把原材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的问题;对劳动力成本的记录和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中去)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开始认真考虑包括在产品工厂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项目,初步涉及今天在弹性费用预算中广泛应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

1900—1915年,成本会计侧重于改进成本流程各阶段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研究如何根据事先确定的费率解决拨款问题。与后来问题紧密相关的是关于工厂闲置生产能力处理问题的争论,在认识到工厂闲置生产时间之前,事先确定的费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越来越多权威人士论述根据实践估计费率问题。例如,一位会计学者建议,应该根据经营情况确定费率。

在20世纪早期的几年里,科学管理倡导者的思想影响着成本会计的发展,他们主张根据企业生产能力而不是依据企业实际产量确定适用费率。早在1903年,人们就把企业生产能力和企业实际产量之间的区别称为“死费”,这种思想深化了对成本本质的认识,为后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到1915年,工厂成本会计的基本结构已经建立起来,随后人们的研究集中在利息分配、标准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弹性预算和其他特殊目的的成本上。【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专业会计,其对象是()。

A.企业 B.成本

C.资金 D.会计主体

2.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C.成本核算 D.成本考核

3.成本会计的环节是指成本会计应做的几个方面的工作,其基础是()。

A.成本控制 B.成本核算

C.成本分析 D.成本考核

4.成本会计的一般对象可以概括为()。

A.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

B.各行业企业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

C.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

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项专项成本

5.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A.产品的生产成本

B.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

C.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D.生产中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

6.产品成本是指()。

A.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B.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C.企业在生产过程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D.企业为生产某种、类、批产品所支出的一种特有的费用

7.根据产品的理论成本,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是()。

A.生产管理人员工资 B.废品损失

C.生产用动力 D.设备维修费用

8.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

A.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9.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A.各种费用的分配 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线

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D.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10.集中核算方式和分散核算方式是指()的分工方式。

A.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 B.企业内部成本会计职能

C.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对象 D.企业内部成本会计任务二、多项选择题

1.产品的理论成本是由产品生产所耗费的若干价值构成,包括()。

A.剩余价值

B.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C.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D.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价值

E.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2.成本会计的环节是指成本会计工作应该做好的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A.成本的预测和决策 B.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C.成本的考核和分析 D.成本的计划

E.设置成本核算机构

3.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各行业企业的()。

A.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B.经营管理费用

C.专项成本 D.机会成本

E.可控成本

4.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有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两种,具体应用哪一种方式应考虑的因素有()。

A.企业规模大小

B.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C.是否有利于成本会计作用的发挥

D.经营管理的要求

E.是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

A.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 B.劳动资源方面的原始记录

C.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 D.费用开支方面的原始记录

E.员工考勤方面的原始记录三、判断题()1.在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中,成本预测是基础,没有成本预测,其他环节都无法进行,因而也就没有了成本会计。()2.在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过程中,也应进行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又称成本的事后控制。()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依据。()4.因为成本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所以成本必然会通过销售收入得到补偿。()5.从理论上讲,商品价值中的补偿部分,就是商品的理论成本。()6.成本会计的决策职能是预测职能的前提。()7.工业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应计入产品成本。()8.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9.产品成本也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10.产品成本是生产产品时发生的各种制造费用之和。第二章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案例导入】

ABC公司5月份有关费用资料如下:生产耗用原材料80000元,辅助材料1000元,燃料2000元,电费5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车间办公费500元,生产用机器修理费5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40000元,电话费1000元,支付购买原材料所借款项100000元的利息5000元,支付购买车间用设备所借款项500000元的利息30000元,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1000元。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将此费用的分类内容列示如下: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190000元

生产费用15000元

产品成本104000元

期间费用55000元

请用产品成本核算要求中“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线”的要求来评价该企业成本会计人员的费用分类项目的数额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内容提要】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成本会计最主要的内容。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成本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本章主要为后面章节提供理论支撑。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成本核算不仅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当实现以下要求:一、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成本开支范围是国家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是否应当计入成本所做的相关规定,如企业为生产某种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列入产品成本;企业进行基本建设购入固定资产等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支出,不列入产品成本。

费用开支标准是对某些费用支出的数额、比例做出的具体规定,如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业务招待费的提取比例等,都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开支,不能突破这个标准。二、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界线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得乱摊成本,应当正确划清以下几个方面的界线:(一)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线

一般而言,企业用于产品生产的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不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营业外支出不应列入产品成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不应在发生当期直接列入产品成本;在利润分配中发生的分配性支出已退出了企业资金的循环过程,亦不应列入产品成本。(二)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界线

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在本月内入账,不得延至下月入账;企业不应未到月末就提前结账,变相地将本月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转作下月生产费用处理。如本月支付,但属于以后各月受益,由以后各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应当递延到以后各月进行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如本月未支付,但本月已受益,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应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中。(三)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线

对于本期的生产费用还应在各种产品之间划分清楚。对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对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这各种产品成本中。(四)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线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应当将本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分配,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如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为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某种产品月末尚未完工,该种产品的各项费用之和则为该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是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中,物化劳动绝大部分是生产资料,其价值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这些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如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计算,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等。因此,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应做到合理、简便。对国家有统一规定的,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防止任意改变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企业应重视建立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办法。这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基础工作:(一)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记载,反映企业活动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因此,企业应制定既符合各方面管理需要,又符合成本核算要求的原始记录,如记载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转移单、报废清理单以及企业进行的各项工程竣工验收单等有关固定资产的原始记录。(二)计量验收记录

企业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在产品、半成品的内部转移和产成品的入库,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认真计量、验收或交接,并填制相应的凭证。企业对库存的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以及车间的在产品和半成品,应按照规定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丢失、积压、损坏、变质和被贪污、盗窃。(三)定额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凡是能够确定定额的各种消耗,都应指定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消耗定额。同时,企业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要用产品的原材料和工时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作为分配费用的标准。(四)企业内部价格制度

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管理业绩,应对原材料、半成品、厂内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如运输、修理劳务等)制定厂内计划价格,作为企业内部结算和考核的依据。厂内计划价格要结合实际,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在年度内不变。通常,在制定了厂内计划价格的企业中,各项原材料的耗用、半成品的转移,以及各车间与部门之间相互提供劳务等,应首先按计划价格结算。月末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时,再在计划价格成本的基础上,采用适当方法计算各产品应负担的价格差异(如材料成本差异),将产品的计划价格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五、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为了加强成本管理,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应按照产品生产特点,同时考虑管理要求,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为成本管理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第二节成本费用的分类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对各种费用进行合理分类。费用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最基本的分类是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分类。一、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这三类可以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以下8种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第一,外购材料,即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外购燃料,即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第三,外购动力,即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动力,包括热力、电力和蒸汽等。

第四,人工费用,即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支付给职工服务对价。

第五,折旧费,即企业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第六,利息支出,即企业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第七,税费,即企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用,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第八,其他支出,即不属于以上各要素费用但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以及保险费等。

按照以上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将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分类核算的作用如下:

第一,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第二,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可为企业核定储备资金定额、考核储备资金的周转速度以及编制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

这种分类的缺点是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节约、合理。二、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包括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2)燃料及动力。燃料及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各种动力费用。(3)直接人工。直接人工是指企业支付给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服务对价。(4)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一些虽直接用于生产但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也称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费用。销售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和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费。(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如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等。(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利息支出(利息收入)、汇兑损失(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三、费用的其他分类(一)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原料费用、主要材料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机物料的消耗、辅助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等。(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也称为直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也称为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此外,费用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费用按与产量的关系可分为变动费用(变动成本)和固定费用(固定成本)。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的各个对象。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企业的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企业成本计算对象也就不同。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包括产品品种、产品批别和产品的生产步骤三种。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