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名家名作 中国篇 故事版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08:15:28

点击下载

作者:陈智文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寻找名家名作 中国篇 故事版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南

寻找名家名作 中国篇 故事版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南试读:

其他

谨以此书献给喜欢阅读和即将喜欢阅读的孩子

文化寻根,智慧成长——《寻找名家名作》推荐序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张祖庆

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意识到,语文能力的提升,绝对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于是,儿童阅读越来越受重视。从整体上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儿童正在兴致勃勃阅读的书籍,往往质量并不高。劣质动漫、搞怪作品、爆笑校园,不一而足。这些品质低下的作品,占据的不仅仅是儿童的书包和抽屉,更是童年的精神生命。

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中说:“坏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使我们神清气爽。”是的,由于阅历和辨别力所限,孩子是缺乏鉴赏力的,他们往往只凭兴趣去阅读,对于不少低俗的作品,他们也会读得津津有味。因此,如何引导他们远离“坏书”或者“二流”“三流”的书,爱上经典,这就是成年人的责任和担当。

然而,由于不少老师、家长自己读书不多,只能将求助的目光,聚焦到阅读推广机构、出版社以及名师身上。每每寒暑假前夕,各种机构和个人都会发布各种各样的“中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这些书目或权威或专业,却基本只是简单的书目罗列或者几条干巴巴的推荐理由,儿童无法对书和作者有直观感受;且书目过于繁杂,由于时间有限,孩子常常为选择读什么书而烦恼。

因此,我们说,寻找名家名作,最难的是如何做减法。减而见筋,减而显神,减而得脉。

中国文学史,作者多如星,作品浩如海;外国文学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十国。如何让精力有限的孩子们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源远流长的古今中外文学名家名作有个初步而明晰的印象,实在是个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智文老师的《寻找名家名作》,可谓及时雨。

全书以万里路和万卷书兄妹寻找名家名作的历程为线索,通过趣味故事,配以手绘插画,讲述中外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78位作家及其作品,引领孩子设身处地,多元体验,不仅能帮助孩子快速积累文学知识,更能为今后的深度阅读提供索引,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此书最大的创意和亮点,在于“还原文学现场”。作者以文学史实为依凭,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以精彩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再现了文学大师的如烟往事。在未阅读经典作品之前,先认识可亲可近的大师,这样的推荐鲜活、有趣、好玩。

毫无疑问,这是一套故事版的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指南。

纵观全书,其写作特点可用“四个一”加以概括。

一个场景:不论是函谷关内、泗水河畔,抑或是茅屋村舍、大漠边关,都可能是文化现场。还原一个场景,就能激活一段记忆。

一种观点:不管是孟子的“人性本善”还是荀子的“人性本恶”,不管是“古典主义”还是“唯美主义”,观点交汇,缔造思想的盛宴。

一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就是作家的另一种生命。透过作品,可以真正触摸文化的脉搏,感受灵魂的呼吸。

一篇故事: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文脉的传承,也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的串联。爱听故事的孩子,才有讲不完的故事。

文化寻根,智慧成长,就从走进《寻找名家名作》开始。

是为序。

人物表

万里路 男,万卷书的哥哥,小学六年级学生。淘气调皮,机灵活泼,“两耳只闻窗外事”。

万卷书 女,万里路的妹妹,小学六年级学生。乖巧听话,饱读诗书,“一心只读圣贤书”。

施大作家 男,大学者,四十岁。和蔼幽默,自信乐观。通晓古今学贯中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生有“三好”:读书,游历,喝酒。

又出发

自从与施大作家一同前往“作文王国”“语文王国”求得秘籍之后,万里路和万卷书“功力大增”,作文水平明显进步,语文能力不断加强,只是文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一回,兄妹俩决定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中国文学史,作者多如繁星,作品浩如烟海。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李白的诗、苏东坡的词,当然还有那大名鼎鼎的四大名著,每一部都值得细心品读。

外国文学史,作者高人辈出,作品不胜枚举。荷马的《史诗》、伊索的《寓言》、但丁的《神曲》、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戏剧、笛福的小说,当然还有那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每一部都值得用心品味。

如果说《寻找“作文王国”》引领我们走进了作文的殿堂,《寻找“语文王国”》引领我们走进了语文的殿堂,毫无疑问,《寻找名家名作》必将引领我们感受名家的魅力、名作的魅力、文化的魅力。

还等什么,让我们跟着万里路和万卷书兄妹一起出发吧!

1.相遇函谷关——走近老子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这天,万氏兄妹途经此地,被一个古怪的人深深吸引住了:此人身穿长袍,长耳大目,白眉白胡,方口厚唇,正倒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

满怀好奇之心,胆大的万里路上前打了个招呼:“大爷您好,您为何倒着骑牛啊?”“呵呵,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长者开怀笑答,“随牛而往,不徐不急,此谓人生!”“噢!”万里路似懂非懂,又被长者口中仅剩的三两颗牙齿给“雷”到了。“大爷,您牙不好啊?”“世人都以为,牙是身体最硬之物,可以保存长久,其实不然。很多坚硬的东西消失了,柔软的东西反而长存。正如我的牙齿快掉光了,但是舌头还在啊!哈哈……”说罢,老者又是一阵大笑。

正说着,守关的尹喜来到了老者跟前,上前施礼:“大师驾到,有失远迎!”

老者捋了捋胡子:“想必您就是关令吧。那就请您帮我写张通关文书,我好出关啊!”“这……这,您还是下来休息片刻,我好差人去办。”尹喜满脸堆笑,“另外,我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当说不当说?”“但说无妨!”长者挥挥衣袖。“您身为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您要出关,不知何日能够重见,想请您给我留下一篇著作,也好让我等愚人拜读。”尹喜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长者面露难色,有些不太情愿。但转念一想,如果不答应,关令该是不会放他过关的。再说了,天下难得遇上知音,既然他懂我,就为他写上一篇吧!

尹喜欣喜若狂,将长者迎至家中,行礼叩拜。长者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接着又写了下篇。写完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共八十一章。一部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就此诞生!

众人在关口目送长者。走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尹喜打开著作,虔诚拜读,被深深地折服了。他甚至都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想要跟长者一起出走。“关令您好,那位长者姓甚名谁?他写的文章到底好在哪里,怎会让您如此喜欢?”万里路逮着了机会问。“你问老子?”尹喜回过神来,用余光看了万氏兄妹一眼。

这一问不要紧,直把兄妹俩吓了一大跳。

尹喜也觉得语调不对,赶忙笑着补了句:“他呢,名叫老子,是个大思想家。”“哦。”万卷书长舒一口气,“能给我们看看他写的文章吗?”“你们看这句,”尹喜指着其中一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万里路问。“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不是吗?”

兄妹俩听了颇有兴致,尹喜又指出其中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们看这句话,讲得多好啊!知道意思吗?”“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万卷书谈了自己的理解。“解释得很好!”尹喜点头称赞,“若能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会更棒。”“就比如我,虽然见识较广,但是书看得太少了,所以学习总是不能融会贯通。妹妹呢,经常待在家里,书是看了不少,但是见识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这次游历好好弥补。”万里路做了一番剖析。“不错!你们今天仅仅学了《道德经》这部经典的只言片语,就有如此大的收获。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这部书,相信你们会拥有更加智慧的人生!”

听了尹喜的话,万氏兄妹觉得这部书更加神秘了。名家卡片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代表作品为《道德经》。

2.跨越千年的对话——走近孔子

草色青青,春风荡漾。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万氏兄妹心潮澎湃,携手游春。

远处,春水在阳光下欢笑,在清风中舞蹈,仿佛在告诉沿途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小草:春来了!春来了!

河畔,早已坐了一群人。中间一位老者,正襟端坐,长须飘飘,前额凸起,皮肤泛青,长相虽然一般,却气宇不凡。

兄妹二人席地而坐,侧耳倾听。“老师,您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水呢?”一位头戴帽子的弟子问道。“你们可别小看了水,它可是真君子啊!”老者目视前方。“真君子?难道水也是人吗?”扎红头巾的弟子疑惑不解。“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老者有意提高了声调,“水不仅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教化呢!”“有德行?此话怎讲?”扎红头巾的弟子追问。“水奔流不息,哺育生灵,不正体现它的德行吗?”“‘有情义’,又作何解释?”“你看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没有情义如何做到这一点?”

听老者这么一说,饱读诗书的万卷书似乎有了启发:“对啊,水的形状可是多变的。‘半亩方塘一鉴开’,那是方;‘不尽长江滚滚来’,那是长;‘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是直;‘九曲黄河万里沙’,那是曲。”

声音不大,身边的万里路却听得一清二楚,暗自拍手叫好。“水的志向如何体现?”老者见众弟子若有所思,笑着问。“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从这里就能看出它的志向。”一位身着蓝色衣服的弟子躬身作答。“我知道水为什么‘善教化’了!因为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头戴帽子的弟子恍然大悟。

老者捋捋胡须,面露喜色:“所以我说水是真君子啊!”

众弟子点点头。不一会儿,他们三三两两地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好不惬意。

真乃高人!万里路兄妹见老者独自盘腿而坐,觉得是个请教的大好机会,便上前施礼讨教。“请问老先生,您这么有学问,能告诉我们一些学习的奥秘吗?”万卷书一向好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是十分快乐的事。千万别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哦!”老者笑着作答。“那要是身边没有好的老师指导,该怎么办呢?”万卷书又生一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去跟从,自己若有与他类似的缺点要改正。这不是很好的学习吗?”“那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万里路可没少为自己的学习费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读书,就等于没学。”“嗯,我就想学习成绩怎么老提不上去,原来如此啊!”万里路如释重负。“现在,正是你们立志求学的时候,千万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啊!”老者语重心长地说,“当然,不要只埋头‘读死书’,也要学学为人处世之道、安家立身之技。”“您也教弟子们其他本领吗?”万卷书觉得这个老师很不一般。“当然,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缺一不可。”老者之言掷地有声,“学礼节,应排在首位。不会礼仪礼貌,在社会上就不受人欢迎。书法、算术、音乐、诗歌、舞蹈等学科,一定要过关。另外,驾车和射箭,也是我的弟子们要刻苦学习的。”“那……那您是语文、数学、体育、音乐,什么学科都教啊?”万卷书惊得瞪大了眼睛。

老者含笑点头。“天才!噢不,是全才!”万里路摊开双手,高呼一声。

夕阳西下,老者和弟子们驾车归去。

泗水河畔的春色更浓了。名家卡片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智慧的抗衡——走近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的内容,万氏兄妹都相当熟悉。不过,听完接下来的这场辩论,他们才真正大开眼界。

客栈昏黄的油灯旁,孟子与荀子这两位大学问家正品茗论道。他们辩论的主题是“人性善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人性之善也,犹如水就下也。水往低处流是水的自然规律,而善则是人的先天特性。”孟子先声夺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人为学习而形成的。”荀子也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看到一个小孩掉到河里,就会赶紧去救他。这样做是出于先天的善心,而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不就是人性本善的证明吗?”孟子咄咄逼人。“可是,我们身边的坏人也不少啊!就在您讲话的时间当中,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行为到底从何而来呢?”荀子反驳道。“我不否认这个世界存在罪恶,可这不是由人性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如果能对这些人施以更多的教育,再用法令来约束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了。”孟子有力地回击。“先不说恶人,我们说说那些圣人吧!”荀子话锋一转,“难道生下来就有圣人吗?不是的。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自我教化,使人性之恶不断向善转化。”

…………

辩论还在继续,但似乎已经超出了万氏兄妹的理解能力。回到楼上的房间,他俩赶紧请教施大作家。“二人的观点当然都有道理。正是他们的深入思考,才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施大作家抿了一口热茶。“就像我们常说的,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对吗?”万卷书若有所思。“正是!”施大作家眼前一亮。“呵呵,我心中的天使总能战胜魔鬼,所以大家都说我是好人!”淘气的万里路调侃道。“自我标榜,脸皮还真厚啊!”施大作家忍不住笑着说,“这些大思想家,小时候可不像你这么贪玩,学习认真着呢!”“我想起了《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万卷书回忆道。“这句话就是讲孟子的成长故事。你能回忆得起来吗?”施大作家斜看了万里路一眼。“这我当然知道啦!”万里路拍拍胸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孟子就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不料孟子又模仿别人做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又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仪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啊!”万卷书说。“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何等重要啊!”施大作家不禁感叹,“孟子小时候的确不太懂事,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就是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吧?”万里路猜测。“是的。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就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剪断了。你们猜,孟子有何反应?”施大作家问。“心里害怕呗!”万卷书回答。“孟母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万里路一副皱眉样。“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施大作家表情严肃地叙述。“这件事对孟子的启发一定很大。”万里路说。“那是当然了。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他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于成为大思想家。”施大作家作了小结。

三人谈毕,想起该去会会楼下两位“大儒”了。可是来到楼下时,两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茶杯还在冒着热气……名家卡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4.黑色光亮——走近墨子

这天,酷爱和平的宋国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听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楚国要攻打宋国,正请了鲁班为他们制造攻城用的云梯。“这还得了,我得阻止这场战争!”墨子立即出发,急速步行,前往楚国。

这条路实在太长了,从山东的泰山脚下出发,横穿河南全境,到达湖北,再赶到湖北的荆州。“既然你赶着去做一件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坐牛车或者马车,而要靠双脚走路呢?”有路人见他行色匆匆、十分辛苦,不禁问道。“我等出身卑贱,喜欢跟土地接触,不爱坐车是本性使然。何况我也要通过走路的方式,让楚王看到我的诚意。”墨子回答。

看着他远去的骨瘦如柴的身影,路人一阵心酸。

墨子日夜不停地走,走了整整十天十夜。脚底磨起了老茧,还受伤了。他撕破衣服包扎好伤口,接着走。

终于走到了楚国。楚国的郢城可不像宋国,这里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路上的行人虽然身材比北方人矮小些,却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以布包着两只脚,好像一个乞丐。

墨子哪有心思顾及眼前的一切,他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同乡鲁班。好不容易找到鲁班的住所,敲开门,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门丁一看见墨子,便大声喝道:“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求帮忙的太多了!”

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就关上了门。再敲时,门内什么声息也没有了。

鲁班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听到门外有动静,便问门丁:“刚才敲门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秃头顶,乌黑的脸……”“呀,那一定是墨翟了!”鲁班吃了一惊,大叫起来,连忙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果然是你!步行这么远过来,究竟有何急事?”鲁班边问边请墨子往堂屋走。

墨子早就想好了讲话的策略:“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请你帮忙去杀掉他。酬劳是二百两黄金。”

鲁班一听这话,沉了脸,冷冷地回答:“我讲仁义,绝不杀人!”“那好极了!”墨子很感动地直起身来,拜了两拜,又很沉静地说,“你帮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一打仗,必然要牺牲本国稀缺的人口,去争夺完全不需要的土地,这明智吗?再从宋国来讲,它有什么罪?你却帮楚国平白无故地去攻打它,这算是你的仁义吗?你说你不会为重金去杀一个人,这很好,但现在你明明要去杀很多很多的人!”

鲁班一听,难以辩驳,便说:“此事我已经答应了楚王,该怎么办呢?”

墨子说:“你带我去见他。”

墨子见到楚王后,客气地说:“有人不要自己的好车,去偷别人的破车;不要自己的锦衣,去偷别人的粗服;不要自己的美食,去偷别人的糟糠。这是什么人?”

楚王激愤着说:“这人一定有病,患了偷盗癖。”

接下来墨子通过层层比较,说明楚国打宋国也是有病。楚王深明大义,就下令不再攻打宋国了。“墨子真是热爱和平的智慧使者啊!”听完施大作家讲述的墨子的故事,万卷书脱口而出。“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这是墨子的心愿,也是我们的期盼啊!”施大作家双手合十,诚心祈祷。名家卡片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5.那只鸡好快乐啊——走近庄子

施大作家向来怪点子多,这不,今天他要和万氏兄妹玩个思想游戏。“小鸡为什么过马路呢?如果是柏拉图,他会怎么说?”施大作家问。“为了寻找更高的善。”万卷书开口便是一句。“如果是达尔文,又会怎么说?”施大作家的目光落到了万里路身上。“是为了找虫子吃。”问题出乎意料,万里路只好敷衍。“错也!达尔文会说,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进化方式。”施大作家诡秘地一笑。“那我也考考你们,如果是拿破仑,他会怎么回答?”万卷书也出了个难题。“拿破仑啊,肯定会说,不想过马路的小鸡不是好鸡。”万里路说完,还学着公鸡叫了几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如果是孔子遇到这个问题,一定会拒绝回答,曰‘不知人,焉知鸡’。”万卷书摆出一副文绉绉的模样。“只有一个人会取消问题!”施大作家做神秘状。“谁?”万氏兄妹异口同声。“庄子。他一定会大声感叹:哇,那只鸡好快乐啊!”“那我们去会会这个天才如何?”一路见到这么多圣贤高人,此刻的万里路早已心里痒痒的。

施大作家点头。三人即刻启程,去拜访心中的圣人——庄子。

天有不测风云。这天,恰逢庄子的妻子不幸逝世。这本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但出人意料的是,庄子却叉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

妻子死了,丈夫居然还唱歌?这个没良心的!来吊唁的惠子看不下去了,毫不客气地对庄子说:“您的妻子和您长期生活在一起,帮您养大了孩子,如今年老过世,您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我妻子死了,我怎么能不为此慨叹呢。可想一想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夹在杂草之间,变得有元气,由元气又变为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都安然寝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所以没有这么做。”

惠子无言以对,气得直接走了。一旁的万氏兄妹也看得目瞪口呆。

尴尬归尴尬,既然此行是来讨教的,在施大作家的暗示下,兄妹俩赶紧调整好情绪,准备向庄子好好讨教一番。“您的想法好像跟身边人大不同啊!”万里路试探了一句。“是啊!”庄子仰天一声长叹,“井底之蛙,你没有办法同他谈海,他被空间束缚了;夏天的虫,你不可能给他讲冰,因为他被时间束缚了。”“这么说,难道您就没办法同他们交流思想了吗?”万卷书问道。“也不是没办法,我可以给他们讲寓言,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领悟的。”庄子的目光里满是执着。“那您都讲过什么寓言啊?”万卷书很是期待。“鲁国国君遇到了一只很大的海鸟,就把它请回了太庙,给它喝最好的酒,听最好的音乐,吃最好的肉。可是这只鸟非常害怕,不吃不喝,三天就死掉了。”庄子言简意赅。“您说的这个寓言想告诉人们什么?”万里路摸了摸后脑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强调自己的好心,却违背了自然的客观规律。我们对自己都没有认识清楚,又如何能认清客观的事物呢?”庄子尽量把话说得明白些。“两个孩子目前正在游历学习,您能给他们讲个寓言,提醒他们要注意些什么吗?”施大作家请求道。“一个燕国人听说古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但未得其能,又忘记了自己的走姿,最后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庄子的语言真是简练,“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吗?”“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自己原来的本事也丢了。”万卷书领悟得很快。“对,希望你们能融百家之长,闯文化新路!”庄子正言。名家卡片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

6.第一诗人——走近屈原

两岸青山掩映,一条绿水长流。汨罗江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铺展在天地之间。

兄妹俩被眼前的景色深深陶醉,禁不住发出声声赞叹。

就在这时,顺着江边走来一个人,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歌。他面容憔悴,披头散发。

三人赶忙迎了上去。“先生,您是谁?来自哪里?这是要去哪儿啊?”万里路好生奇怪。“我啊,我是谁,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我要去哪儿。这流淌的汨罗江就是我要去的地方。”先生不住地叹息。“您是说您要跳江?”万里路纳闷极了,“有什么想不开的事,至于走这条路吗?”“你有所不知啊!”先生摇摇头,“楚王他们是糊涂人,只有我清醒啊!我伤心的不是自己的遭遇,楚国弄到这个地步,我心里像刀割一般。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国家的危险不管呢!只要能救楚国,就是叫我死一万次也愿意。如今,大王把我放逐到荒山野地,国家大事我没法儿管,我的主张没处说,我大声呼喊君王,君王也听不到。我痛苦得真要疯了。”“国家的事,肯定还有其他人在管。您这么大年纪,就别操那么多心了,身体要紧啊!”万卷书劝道。“你们不会知道,当我看到秦国抢夺楚国土地的时候,当我看到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先生的表情十分痛苦。“楚国人民的日子到底过得怎样?”万里路小心翼翼地问,怕先生控制不住情绪。“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还是经常受冻挨饿。生病没钱医,死了没钱葬,遇到天灾人祸,就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种悲惨的景象,我怎么忍心看下去啊!”先生说罢,掩面啜泣。“那……那您就离开楚国吧,免得一直受这份罪。”万里路试着出了个主意。“我怎能扔了家乡,扔了父母之邦啊!鸟飞倦了,想回到自己的老枝上去歇息啊;狐狸死了,头还向着出生的土山啊!救国的道路漫长啊!我不能离开楚国,我要寻找救国之路!”先生十分坚定。

就在这时,一个渔民奔走呼号:“不好了,楚国被秦国打败了,大家快逃吧!”“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先生破涕为笑,“我知道楚国已经没有希望了,但我不愿亲眼看到国家被毁,不愿亲眼看到自己国家的土地、人民落到敌人手里,我要和楚国共存亡!我终于要奔向彭咸所在的地方啦!哈哈——”

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先生已纵身跳入江中。

附近的渔民和庄稼人得知先生跳江,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可是汪洋大水,哪儿有先生的影子呢?他们只好划着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里的米饭撒在水里献给他,为他招魂:“三闾大夫,你回来啊!三闾大夫,你回来啊……”

三人这才知道这位先生正是屈原,大家实在不忍心看这样悲惨的场面,赶忙起身离开。

一路上,大家默不作声。一直走到看不到江水的地方,万里路才开了口:“施大作家,刚才屈原先生说要奔向彭咸所在的地方,难道指的就是河里吗?”“是的,彭咸是殷代贤大夫,是一位忠臣。他向君王进谏,君王却不听。无奈之下,他只得投江而死。他是屈原的精神偶像啊!”施大作家调节好情绪,耐心回答。“难道只能以死来表达自己的耿耿忠心吗?”万卷书简直无法理解。“他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巫风很盛的地区,人们经常举行对各种神灵的祭祀。久而久之,大家都希望能‘由人入神’。再加上屈原的生活被太多的想象与神话占据,对于他来说,也许这就是一条最好的路。然而,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报国会有许许多多的方式。”施大作家循循善诱。

汨罗江上,依然传来隐隐约约的锣鼓声。三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名家卡片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7.重于泰山的生命——走近司马迁

时间定格在汉朝。

这天,施大作家和万里路兄妹有幸得到监狱长的特批,参观监牢,寻访一个人——司马迁。“大人,您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万里路看着形容枯槁的司马迁,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事说来话长。”司马迁叹了口气,“知道那个李陵将军吗?”“知道,就是那个作战神勇,但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的将军。”“那天上朝,大臣们都谴责李陵将军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那么多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这话很有道理啊!”万卷书的眼里满是天真。“可是皇帝不这么想啊!他认为我这样说是为了给李陵说情,替投降敌人的叛徒辩护,是存心反对朝廷。”“那……那接下来呢?”万里路的神色紧张起来。“接下来啊,我就被打入这大牢了。”说罢,司马迁长叹一声。“要不您就认罪吧,这样也许就能减轻处罚了。”万卷书说。“是啊,我也想保全自己。可是,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吗?我咽不下这口气啊!”“所以汉武帝判了您死刑?”万里路问。“对。死刑要免死的话有两条路可走:或者交50万钱赎罪,或者接受宫刑。”“那您为什么不交钱赎罪呢?反正钱没了还可以再挣啊!”万卷书提议。“小姑娘,你太天真了。我等官小家贫,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宫刑肯定不是你想选择的。”万里路对汉朝的刑罚也略知一二。“那当然了!遭受宫刑是奇耻大辱。我真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我因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没什么颜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了。呜呼……”司马迁满是哀伤。“可您最后还是选择了受刑。到底是什么意念支撑着您做这样的选择?”万里路小声地问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间;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您也有心愿未了?”万里路似乎想到了什么。“我曾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当今这2600多年间的历史。我已经写了不少,不能就此放弃。这部书比我的生命还重要!”“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能做这样的事,为什么您一定要自己来完成呢?”万里路还是不明白。“不一样啊。一来这是父亲的遗愿;二来我也想继承《春秋》的精神,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三来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史学家的使命。若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生无憾!”司马迁目光中透出坚定。“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做学问的人都能拥有您这样的精神,那就好了!”万卷书感慨不已。“做学问不容易啊!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才行。”“您的意思是,不仅要有志向,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施大作家求证道。“正是!若能如此,大道可成矣!”

说罢,司马迁踉踉跄跄地走到监牢的角落歇息去了。他瘦小的身影,此刻变得如此高大。名家卡片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主要成就是编著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

8.一代枭雄——走近曹操

从避暑胜地北戴河再行约30公里,三人来到了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仙台顶、五峰山、龙潭洞、碣阳湖,众多景点将碣石山装点得分外美丽。碣石山紧靠渤海,是观海的好去处。

正当兄妹二人陶醉于美景之际,忽然传来施大作家洪亮的吟诵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施大作家,您这是在朗诵谁的诗啊?”万卷书颇有兴致。“一代枭雄曹操的诗!”施大作家笑答。“啊?就是三国中那个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万卷书瞪大了眼睛。“正是!他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更是著名的诗人。”“刚才那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呢?”万里路也来了兴趣。“这首诗叫《观沧海》,当年曹操就是在此处即兴创作的。大意是: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卷着巨大的波浪。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中产生的。”施大作家耐心地解释。“听起来特别豪迈。”万卷书认真琢磨了起来。“没错,”施大作家向万卷书投去肯定的眼神,“这首诗动静结合,描写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更是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实乃佳作!”“曹操还写过其他的诗吗?”万里路对此并不了解。“当然了。比如著名的《短歌行》。”施大作家说,“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也是一首写景诗吗?”万里路问。“非也。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有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一饭三吐哺,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施大作家果然学富五车。“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曹操求贤若渴,希望天下的人才都能围到他的身边,和他共谋一统天下的霸业。”万卷书也略知一二。“原来这样!”万里路总算理出了个头绪。“要想更好地欣赏作品,最好能对这个人有更多的了解。”施大作家提示道,“说说你们对曹操的印象吧!”“我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讲的是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曹操传令:‘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很多,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都不住地流口水,暂时解了口渴之急。曹操就利用这个机会争取了时间,最终把士兵们带领到有水源的地方。”万里路慢慢地讲述。“你们觉得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施大作家问。“我觉得曹操挺聪明的。”万里路憨憨地笑。“我觉得曹操表面上很尊重人才,但是生性多疑,也杀害了不少能人,比如杨修、吕伯奢、孔融、华佗。”万卷书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一代神医华佗,本想给曹操做个脑部手术来治病,不料曹操觉得华佗是想借机杀死自己,所以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很快,他自己也因为病症恶化而死。”“宁我负人,休教人负我。这是曹操性格偏执的一面。”施大作家目视远方,神情严肃。

一代枭雄落幕,留给世人无限的喟叹。名家卡片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9.人生的绝响——走近嵇康

时光流转到魏晋,一个让后世文人仰慕的时代。

这天,兄妹俩和施大作家在洛阳城郊行走,路过一家打铁铺。忽然,万卷书眼前一亮,被铁铺中的一个男子迷住了:此人身高约一米九,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光着臂膀,抡起大捶打铁,男子汉气概十足。“哇,好帅啊!”万卷书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这哪是打铁啊,分明是秀身材嘛!”看妹妹一反常态,万里路嘟囔了一句。“施大作家,快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一向矜持的万卷书催促道。“他呀,名叫嵇康,可不是一般的打铁匠哦!”施大作家压低了嗓子说,“他可是一个大学问家。”“啊,大学问家?那为何在这里打铁?”万里路可不明白了。“师傅,我的锄具打好了吗?”三人交谈之际,一个头戴斗笠的老爷爷走进店里。“早好啦!”嵇康停下手中的活,迎了上去。“那我就拿走了。这是刚温好的老酒,还有几个小菜,你们慢用!”老爷爷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好嘞!”嵇康笑着接过,唤来助手在店前的大树底下落座。“难道这位师傅打铁不收钱?”万里路眼看着这一切,颇感奇怪。“正是!”施大作家小声应答,“嵇康和向秀打铁,手艺好,却从来不收钱,一顿随意的酒肴就好了。”

此刻,温好的老酒已经倒入杯中,散发出阵阵醇香。一向好酒的施大作家再也按捺不住了,管他三七二十一,打了个招呼就坐到桌前。兄妹二人也跟上前去。

嵇康颇为热情,给施大作家倒了满满一杯。几人边喝酒边聊天,实在惬意。“嵇老师您好,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做官,而要在这里打铁呢?”万卷书面对自己的偶像,实在憋不住了。“人各有志嘛,哈哈!”嵇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啊,就这个性格,不适合当官啊!”一旁的向秀说道,“他有个好朋友,叫山涛,想推荐他担任尚书吏部郎,他硬是给拒绝了。”“哈哈,这事我知道,还写了封绝交信呢。”施大作家忍俊不禁。“绝交信?都说什么了?”万里路兴致越来越浓。“问他自己啊!”向秀起身给两位斟酒。“我对山涛说,我喜欢睡懒觉,但做官以后,差役就要叫我起来,这是我不能忍受的事情。”嵇康回答。“您真的懒惰吗?”万里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然了!我天性散漫,筋骨迟钝,肌肉松弛,头发和脸经常一月或半月不洗,如不感到特别发闷发痒,我是不愿意洗的。小便常常忍到膀胱发胀得几乎要破了,我才起身去方便。”“啊?”万卷书脱口而出,她怎么会想到自己的偶像在生活中会这般不拘小节。“我还喜欢抱着琴随意地边走边吟,或者到郊外去射鸟钓鱼。做官以后,吏卒就要经常守在我身边,我就不能随意行动了,这更是我不能忍受的事情。”嵇康已然微醉。“您向往自由,对吗?”万里路自以为听懂了嵇康的话。“不叫自由,更准确地说是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生活态度。”嵇康做了纠正,“能过平淡清贫的生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随时与亲朋好友叙说离别之情,谈谈家常,喝一杯淡酒,弹一曲闲琴,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告别了嵇康和向秀,万里路兄妹和施大作家继续游历。谁料不久便传来噩耗:嵇康因为写了那封绝交信,而被认为是在讽刺为官者、与朝廷作对,被判处死刑。

性情刚烈而又才貌出众,终究难以避免祸事。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押赴刑场。刑场喧闹不堪,原来是三千多名太学生争先请愿,恳求朝廷赦免嵇康,让他担任太学的导师。然而,执政的司马昭怎么会轻易改变主意呢!

嵇康从容赴死。临刑前,那曲神秘的《广陵散》成了生命的绝响。名家卡片

嵇康(224年~263年),字叔夜,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了玄学新风。

10.心归田园——走近陶渊明

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美丽的乡村,总有说不完的诗情画意。万里路兄妹和施大作家边行边看,怡然自得。“你们看,那边山脚有人在种地。”顺着万里路手指的方向,一个头戴斗笠、衣裳破旧的农夫出现在视线中。“那可不是一般的农夫噢!”只粗略看一眼,施大作家脸上便掠过一丝神秘的微笑。接着他加快脚步走上前去,兄妹俩紧随其后。“哇,你们看,他种的豆子,杂草比豆苗茂盛多了。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啊!”万里路像发现了新大陆。“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一定很辛苦吧?”万卷书小声说道。

施大作家笑着对兄妹俩说:“他本不是农夫,是个大学问家,只是厌烦了世间的喧嚣,归隐到这田园之间,过着自耕自足的宁静日子罢了。”

转眼之间,三人已到了农夫身边。“您好!听我老师说,您是一个大学问家,还当过官,对吗?”万里路急着求证。“是的。当彭泽县令那会儿,按理说可以衣食无忧,但是有太多的规则束缚,我可不想为了五斗米折腰啊!所以,我就辞职不干了。”农夫停下手中的活,笑容灿烂。“您是学问家,躬身耕种,不觉得累吗?”万卷书问。“一点都不累!”农人摆摆手,“我啊,从小就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一直爱好山野。之前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干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如今,我就在这原野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耕种田园,这是多么惬意啊!”“您是说,您曾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返回到大自然了,对吗?”万卷书有些诧异。“我们如果也要寻找宁静的生活,就可以像您这样,找一个偏远的地方。”万里路不由有些向往起来。“除了环境清幽之外,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一定要足够宁静。”农夫语重心长地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虽然家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依然可以不受应酬车马喧闹的影响。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现在的生活,就是您理想中的生活吗?”万卷书有些羡慕。“东篱采菊,南山漫步,我本心满意足。然而,我心中还有一处更为美妙的地方。”农夫面露向往。“所言何处?”万里路文绉绉地来上一句。“桃花源。”农夫答。“那是怎样的一处地方?”万卷书相当好奇。“那里土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良田、美池和桑林竹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农夫仿佛已经沉醉其中。“我也想去看看!”听罢农夫的描述,万里路似乎一刻也等不得了。“这个神秘的地方,可不能轻易告诉别人,得靠你们用心去寻找。”农夫笑答。

万卷书见哥哥询问无果,又见天色已晚,便赶紧向农夫请教憋了好久的问题:“您好,您的学识十分渊博,我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农夫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兄妹二人面面相觑。

农夫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们的手来到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们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

兄妹二人注视了很久,并不见禾苗往上长,便双双站起来对农夫说:“没见长啊!”

农夫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见二人低头不语,农夫接着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说罢,农夫扛起锄头回家了。

万氏兄妹这才意识到这位农夫便是田园诗人陶渊明。名家卡片

陶渊明(352年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存世。

11.梦醉故人庄——走近孟浩然

绿树成荫,碧水长流,乡村的环境清幽宁静,农家的生活惬意无比。施大作家和万里路兄妹准备在一个老乡家住上几天,放松放松劳顿的身心。

这天早晨,主人早早起床,在门口迎接老朋友孟浩然的到来。

春末夏初时节,到处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微风吹在脸上是那样的舒服,花儿在风中摇摆着它们娇嫩的身姿,草儿身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呢!深深地呼吸一下,是那样的神清气爽。孟浩然边走边欣赏沿途美丽的景色。“哎哟,可把你给盼来了!”主人见老朋友到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是啊,好长时间没见面了。今天,我们要好好叙叙旧啊!哈哈……”孟浩然的笑声特别爽朗。“快到屋里坐吧!”主人随手推开房门,“你看,我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还有自酿的家酒。且待我们一醉方休!”“来您这儿,不喝酒也醉人啊!”孟浩然精神爽朗,“你看,这里不但能呼吸清新怡人的空气,还能聆听鸟儿欢快的鸣唱,多么令人向往!”“再美的景也要有人欣赏。你能来,我不知有多高兴啊!今天家里还多了几个客人,一起认识认识!”主人张罗着上菜。“那赶紧叫他们一起喝酒吃菜咯!”孟浩然俨然成了主人。

主人到里屋叫来了借宿的施大作家三人,大家围坐在桌前,其乐融融。“您……您就是大诗人孟浩然先生吗?”万里路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正是!”孟浩然微笑着点点头。“我太喜欢您写的那首《春晓》了!”万里路兴致勃勃地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能跟着旋律唱呢!”“哦,是吗?”孟浩然有些惊讶。“不过,也有一些小朋友把您的大作给改得面目全非。您要是不介意,我给您说说。”万里路挠挠后脑勺。“请直言!”“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万里路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哈哈!这么一改,意境全无。不过如果这样能让小朋友养成注意个人卫生的习惯,也是另有作用啊!”孟浩然调侃道。“我最喜欢您的那首《宿建德江》。”万卷书向来喜欢诗歌。“噢,读来听听!”主人也颇感兴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万卷书的朗诵声情并茂。“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我的这首诗吗?”孟浩然亲切地问。“我觉得这首诗很有画面感,意境高远。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显,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缔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万卷书舌灿莲花。“知我者,莫若你也。”孟浩然拍拍万卷书的肩膀,话语中带着赞赏。“别老谈诗歌,我这个粗人不懂。来,喝酒,吃菜!”主人见大家只顾聊天,赶忙招呼。

自酿的家酒芳香扑鼻,几杯下肚,三个大人已是面色红润。万里路兄妹年龄尚小,就一个劲儿地吃菜。“孟夫子,您好!我有一事想问,不知可否?”施大作家见气氛融洽,觉得该是解开心头之结的时候了。“先生不必拘礼,请说。”孟浩然答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如果我没猜错,您写这首诗是希望能够得到张九龄丞相的举荐而去做官。如今官没做成,您是否有些许失落?”“非也!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只要努力即可。如今我虽当官不成,却能享受山水田园之乐,也不枉此生。”

听罢孟浩然的话,施大作家点点头,颇有同感。

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众人早已酒足饭饱。该是告辞的时候了,主人苦苦挽留,孟浩然只好与他约定,待到重阳节的时候一定再来,一同欣赏那灿烂多姿的菊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边走边吟,洪亮的声音在宁静的山野久久回荡。名家卡片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存世。

12.拜访“诗佛”——走近王维

陕西蓝田的终南山下,被称为“诗佛”的大诗人王维隐居于此。施大作家和万氏兄妹前往拜访。

下雨之后的山峦,显得格外空寂。黄昏的空气,略带凉意。

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王维盘腿而坐,口吟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害怕打扰了大诗人的兴致,三人远远地找了块空地坐下来。“施大作家,王维诗人吟的这是什么诗啊?”万里路小声地问道。“这首诗叫《山居秋暝》。”万卷书抢先回答。“说得对。不过,你知道这首诗的妙处吗?”施大作家说。“我觉得第二句写得特别好。我仿佛能想象到: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着。好美啊!”万卷书有些陶醉了。“的确,‘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施大作家神采飞扬。“那这第三句是什么意思呢?”万里路问。“竹林里传来阵阵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莲蓬抖动,那是渔舟在行走。”万卷书对这首诗相当了解。“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这句诗由写景转为写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多么美妙啊!”施大作家补充道。“结尾两句我明白,是诗人很喜欢这里的景色,想要留下来久居,对吗?”万里路也开始揣摩起来。“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任凭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间秋色是诗人永远留下来的理由。”施大作家说。“真是太棒了!”万里路不由赞叹,“王大诗人的每一首诗都是这么经典吗?”“那当然了。他的诗,风格非常明显。”施大作家和颜悦色地说。“风格?什么风格?”万里路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情,诗中有禅。”“没错,没错!”万里路应和道,“我背过他写的《使至塞上》,其中有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他的《竹里馆》中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让我仿佛听到了他内心的宣泄之声,实在过瘾啊!”万卷书激动得手舞足蹈。“还有那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色彩、声音、静态、动态,全有了。妙笔天成啊!”万里路也能将所学融会贯通了。“好的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气质。王维不仅是诗人,也是画家、音乐家,还一心向佛。因此,他的作品就自然而然地综合了这些因素。《鸟鸣涧》就是其中的典型。”施大作家也举了一例。“我会背这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万里路颇为得意。“你们看,一个‘惊’字,把深夜静山全部激活了。我很赞同学者余秋雨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作为音乐家的王维用一声突然的琵琶高弦,在挑逗作为画家的王维所布置好的月下山水,最后交付给作为诗人的王维,用最俭省的笔墨勾画出来。”施大作家说。“说得真好,这首诗足以让世人惊叹了!”万卷书神采奕奕。

说得正欢,抬头望远处,大诗人王维却早已不见了踪影,许是天色已晚,他回家休息了。

三人的拜访计划只好放弃。不过,刚才的畅聊已让兄妹俩收获颇多。

境幽心无碍,景美人多情。回程途中,施大作家不由吟诵起酝酿已久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长楼。

灯明灭,千帐静寂,杜康以解忧。

宿寒,冷雨咽管喉。

弹素琴,独坐林间,乱世何时休。

窗湿,空山新雨后。

数峰青,几缕愁风,断烟敛云收。

帐冷,天气晚来秋。

枫叶落,一脉清泉,寂寞水逐流。名家卡片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他的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