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银行——阿里打造的银行有什么不一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0 04:38:17

点击下载

作者:蓝狮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云上银行——阿里打造的银行有什么不一样

云上银行——阿里打造的银行有什么不一样试读: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都是阿里巴巴的使命。为了让小微创业者们的生意不因为缺钱而难做,阿里巴巴甚至开了一家银行——网商银行。这家没有实体网点、只服务小微创业者、建立在金融云上的互联网银行,短短四年,就成为全球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最多的银行。

本书记载了从2007年阿里网络联保贷款,到阿里小贷时期,再到网商银行成立并飞速发展的历史,也是12年来中国乃至全球商业、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发展的见证。阿里打造的银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相信不仅仅是金融从业者,创业者、互联网从业者都可以从本书中受到启发。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云上银行:阿里打造的银行有什么不一样/蓝狮子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1

ISBN 978-7-111-64057-8

Ⅰ.①云… Ⅱ.①蓝… Ⅲ.①电子银行-研究-中国 Ⅳ.①F832.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30471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策划编辑:朱鹤楼  责任编辑:朱鹤楼 蔡欣欣 解文涛

责任校对:李 伟  责任印制:郜 敏

北京圣夫亚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9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48mm×210mm·7.375印张·3插页·172千字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4057-8

定价:59.00元

电话服务

客服电话:010-88361066

     010-88379833

     010-68326294

网络服务

机工官网:www.cmpbook.com

机工官博:weibo.com/cmp1952

金书网:www.golden-book.com

机工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封底无防伪标均为盗版序小微信贷的中国智慧财经作家 吴晓波

给小微企业贷款,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传统金融方式根本无法达成的理想。

因为实在太难了,所以哪怕是些许的努力,都会得到空前的欢呼。在2006年,有一位经济学家和银行家,就因为做了一个“试验”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位名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孟加拉国学者,于1983年创办了专门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它从孟加拉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发展而来,强调小额信贷,贷给妇女,等额本息,按周还款。在几十年里,因此获益的穷人和小微业主达800万人。在格莱珉模式中,最有创新意义也最容易被复制的是“五人小组”:五个申请人组成一个贷款小组,如果其中有一人违约,其他人需要担负连带责任;如果有一人不再申贷,五人小组也宣告解散。这类似于中国的联保贷款模式。

2007年年初,我到北京参加一个会议,是有关部门试图在中国乡村推广格莱珉模式,获奖不久的尤努斯先生也来参会。当时,政府选拔了几家以格莱珉银行为蓝本的小额贷款机构,推进小微信贷的实践。

但遗憾的是,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由于放贷及征信成本过高等原因,格莱珉模式在中国搁浅,这些满怀理想的试点公司几乎无一幸存。

近年来,国家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但在具体实践上,仍有相当多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在今天,真正让我们看到小微信贷曙光的,不是空洞的理想主义和所谓的“穷人哲学”,而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动能。

本书所描述的网商银行和它的实践,可谓中国互联网人对全球金融革新做出的一个创世纪般的贡献。

这家崛起于中国本土、诞生于阿里巴巴生态、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互联网银行,拥有不一样的商业模式。2015年6月25日开业的网商银行,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四年的时间,已经为超过1600万个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的贷款。

在经营理念上,它秉持“无微不至”的普惠理念,与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一脉相承,又尽得互联网技术之利。它以互联网方式经营,不设物理网点,以大数据为平台,小存小贷,专注于小微企业贷款。

在信贷效率上,它在业界以“310”纯信用贷款模式著称,可以实现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零人工干预。极大提高了贷款效率,尤其,授信与否都是由智能机器和大数据来决定,衡量用户的标准毫无功利之心。

在信贷成本上,网商银行也通过流程的改造形成了“降维优势”,它的每笔贷款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其中的2元钱为电费和存储硬件费用,这与传统金融模式下每笔动辄上千元的放贷成本判若云泥。

在管理团队上,这是一支传承了阿里巴巴基因的、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业团队,其管理层兼具丰富的金融从业履历和互联网技术精英气质,又在目标上拥有近乎偏执的追求。它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技术公司”,在“数字惠普金融”“科技强壮小微”的道路上不断进化和迭代。

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是大数据风控,也被称作“金刚钻”。这种大数据风控能力可以准确分析小微用户的信用情况,可以精准预知网商“双11”的备货资金需求,可以与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的各种数据打通印证,还可以将物流行业的行车轨迹数据转换成信用数据,甚至能够在农村实现“猪脸识别”,动态记录一头猪的活动轨迹、体重、体温、料肉比、出栏天数等信息。所以,它让从事淘宝直播的“95后”创业者,让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小摊贩,让远在甘肃张掖的菜农都能借助手机获得迅捷、高效与公平的金融服务——而这些,正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普惠金融的要义。

变革正以比我们想象得更快的速度发生,它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从数据风控到信用甄别,从服务“网商”到服务“码商”,从阿里生态成长并超出阿里生态,围绕小微商家的需求和痛点,网商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

一方面,它背靠阿里生态。阿里生态内有近千万的小微商家,他们在供应链上的交易行为都将产生信用数据,网商银行据此为他们提供无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通过一张支付宝收钱码,小微企业实现了经营数字化,交易产生数据,数据变成了信用,而信用变成了财富,成为衡量商家经营状况的维度之一。

关键之处还在于,网商银行针对小微信贷的模式不是基于公益、救济的目的“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纯粹围绕小微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在市场化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不仅弥补了传统金融方式的短板,还通过数据能力将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在商业上完全是可持续、可复制的。理论上,网商银行可以让每一个小微企业都可以获得金融服务,科技就像一根魔术棒,将“小微信贷”这门必须去做却注定赔钱的生意,变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方便易行、触手可及。

甚至于,网商银行不以盈利多少为目标,连续两年主动降低放贷利率,旨在服务和让利给更多弱势的小微企业。

2018年,网商银行宣布了“凡星计划”,以全面开放的姿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让资金通过各类金融机构的毛细血管,注入所有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小微企业……我很喜欢图书中“数字都江堰”这个比喻,网商银行已然构建了一个数据平台,像两千年来一直造福普罗大众的都江堰一样,让资金如流水,滋养着下游数以亿计的小微经营者。

在这个充满了繁华与喧嚣的年代,我们人人都期望向上生长,迎接曙光。

今天,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云”上银行》,是网商银行过去四年实践的阶段性研究与总结。凯文·凯利曾说过:“科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不知道它哪天学会站立坐卧,不知道它何时情窦初开,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

至少在普惠金融领域,这一天已然破晓。引言

如果我们把资金比喻成水,把大企业比喻成树,传统的银行发放贷款就好比一个农夫挑着水来浇灌这些树。而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就好比广阔无边草原上的草,如果还是让农夫挑水灌溉,那是不切实际的。要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之渴,就必须建立水利工程,挖水渠、铺水管,进行系统性灌溉。——马云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而地处成都平原西北的都江堰市更是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可谓清溪蜿蜒、沣水环城,号称“灌城水色半城山”。然而,大诗人李白却曾对千百年前的巴山蜀水大发感慨,有诗为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或有夸张,但古代蜀地确乎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尤其是灌城周边(现今都江堰市),西部的岷江携川西高原之雪水滚滚东来,及至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导致淤塞河道。每当雨季,岷江水势骤涨,成都平原瞬时一片汪洋,“人或成鱼鳖”;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农作物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频仍,鲸吞良田,祸及民生,成为蜀地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蜀人有幸,迎来了太守李冰。那是公元前256年(距今2275年),秦昭襄王请出了隐居岷峨的李冰专治水患。最终李冰合父子两代人之力主持修建了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蜀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

都江堰既能消除岷江水患,又能灌溉成都平原数百万亩良田,且历经2200多年经久不衰,究竟是什么原因?

都江堰是当时最高技术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科技普惠”的杰出代表。都江堰工程规划相当完善,通过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枢纽工程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科学分配洪、枯水流量,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首先,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通过分水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只有内江可以流向成都平原。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枯水期水位低,六成江水流往内江,丰水期水位高,六成水往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水量的设计被称为“四六分水”。

其次,为了进一步控制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出现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江水超过堰顶时,多余的洪水以及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

再次,宝瓶口是最后一道“引水闸门”,由李冰父子带领民众凿穿玉垒山而形成,建成2200多年来,其深度、宽度未曾变化,无论岷江旱涝,宝瓶口的引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保证了成都平原上300万亩良田的灌溉,让这里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因此,都江堰千年不朽的背后正是李冰“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方略实现了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这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水思想其实与中华文明古老的智慧一脉相承。

都江堰时至今日犹然造福一方,守护着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李冰的治水精神流传千载而润物无声,亦启迪着古往今来的无数国人。

2009年,在岷江之畔,一位身材挺拔、相貌俊朗的男子跨越千里,专程来到此地瞻仰古迹、拜谒先贤。他目光坚毅,似有所思,时而跋涉玉垒山巅眺望江水;时而漫步鱼嘴滩头,听潮声起落;时而徘徊伏龙观李冰石像前,久久不愿离去。

这个人叫胡晓明,[1]他还有一个在互联网和金融圈都耳熟能详的花名——孙权。2200多年后,这位从杭州远道而来的特殊访客,到底在找寻什么?

事情还要从2009年春节前,他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次见面说起。当时,作为阿里金融业务负责人的胡晓明正带领团队向马云汇报一年以来的业务进展情况。始自2007年,为了解决阿里生态内商家与日俱增的贷款需求,他们尝试与几家银行一起合作进行网络联保贷款,然而,由于双方的理念存在分歧,业务磕磕绊绊,进展说不上顺利。

那天,他们的心情有些忐忑。

敲开马云的办公室,他们看到马云没穿鞋、反穿着袜子在挥舞着木剑,一招一式,潇洒自如,这种情景瞬间舒缓了大家紧绷的心绪。

听完胡晓明的汇报,马云表现出对阿里贷款项目近两年来努力尝试的鼓励与认可,几个剑花起落,他抛出一通极为精妙的论断:“如果我们把资金比喻成水,大企业比喻成树,传统的银行发放贷款就好比一个农夫挑着水来浇灌这些树。而我们国家的中小企业就好比广阔无边草原上的草,如果还是让农夫挑水灌溉,那是不切实际的。要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之渴,就必须建立水利工程,挖水渠、铺水管,进行系统性灌溉。”

形象的比喻令人豁然开朗:中小企业是缺水的草原,资金是水,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架设管道、开沟挖渠的水利工程。

阿里巴巴自创立以来,淘宝网、1688等平台上积累的数千万小微商家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他们讲诚信,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但是由于无担保无抵押,资金需求高频低额,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

资金的问题不解决好,做生意谈何容易?阿里巴巴一直主张“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既是马云的初心和梦想,更是他的执念。在马云的战略布局里,初步解决用户流、物流聚集的问题后,资金流、数据流的问题必然要提上日程。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时候,阿里巴巴应当有所作为。

新时代呼唤新的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建设一个体系化、具有科技含量的金融水利工程,像都江堰一样,让涓涓细流惠及普罗大众。因此,阿里贷款也被正式命名为“都江堰项目”。

临别之际,马云送给项目团队“九字箴言”——理为先,义为中,利在后,并嘱咐团队“放手去干,不要有后顾之忧”。

胡晓明闻之大为感动,也马上表态:“一定把阿里贷款做大、做强、做好!”

因为这次会面,才有了胡晓明的都江堰之旅。他知道,要真正服务数千万的小微企业,打造阿里的“数字都江堰”,实现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小微企业融资难”并不是什么新问题,甚至可以说由来已久,哪怕政策三令五申,为何没有实质进展?民间金融鱼龙混杂,利率奇高,企业主为何仍敢火中取栗?一边是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一边是小微企业“嗷嗷待哺”,这中间到底该用何种商业模式去突破?为小微企业“引水”固然重要,如何激浊扬清、调节水量、管控风险?为什么是阿里巴巴而不是别人?阿里巴巴凭什么可以解决?重重疑问纷至沓来,摆在了马云和胡晓明等一大批有志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阿里人面前。

那一天,胡晓明一直在都江堰足足待了四个小时……[1]明(花名:孙权),蚂蚁金服集团总裁、网商银行董事长。2005年6月加入阿里巴巴。2009年,在内部创业创建阿里金融。2014年11月,出任阿里云总裁,带领阿里云成为亚洲最大、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公司。2018年11月,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加入阿里巴巴前,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任职。第一章 与时代同行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博恩·崔西第一节 尤努斯“中国行”

2006年10月13日,穆罕默德·尤努斯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让这位兼具银行家和经济学家身份的孟加拉人闻名世界。尤努斯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小额贷款之父”,自1983年起,他所创立的格莱珉银行以独特的小额贷款模式帮助全球数百万人摆脱了贫困。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尤努斯和“格莱珉模式”在中国金融界引发热议,一周后的10月21日,尤努斯受邀访华,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尤努斯在会上向中国人推介了“格莱珉模式”:“这是一种成熟的扶贫金融模式,主要瞄准最贫困的农户,并以贫困家庭中的妇女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我们为她们提供无抵押的小额短期贷款,可以按周期还款,整贷零还。授信以五人小组为单位,以保证相互监督,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另外,借款发放和偿付通过每周一次的‘中心会议’公开进行。”尤努斯说,在贷款过程中格莱珉银行还会向借款人传播致富信息和科技知识,从而提高借款人的经营能力。

尤努斯的“中国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随后北京大学聘请他担任名誉教授,并邀请他到北大讲课,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吴晓灵也会见了尤努斯。不久,全国各地更是陡然兴起了60多家“乡村银行”。尤努斯的到来也深刻影响着马云和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对生意人而言,资金就像血液,差一点便生死攸关。在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几年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愈发凸显,然而,受制于自身的信用缺失以及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特点,小微企业融资始终存在巨大的“麦克米伦缺口”[1]。由小微企业集聚的阿里巴巴来填补这个缺口,看起来更加顺理成章,但前提是他们能够甄选出阿里巴巴平台和淘宝网上信用良好的小微商家,并为之提供贷款支持。本质上,这是一项面向特定客户的银行业务,而在当下,银行业依然是准入门槛极高的行业,这件事情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江湖救急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金融业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有其自身的运作逻辑,并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银行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货币银行学的经典理论告诉我们,银行是经营信用的,它作为债务人吸收公众的存款,同时又作为债权人把吸收的存款贷给需要的人,在公众的眼里,它威严而不失偏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信用评估、授信和风险计量管理办法,也是由于这套系统,作为商业机构的银行逐渐偏向了大而不倒的企业,偏向财务报表完整好看的上市公司,偏向拥有充足抵押品和资金实力强大的贷款人,因而不同类型的客户所获得的差别待遇也变得一目了然。“晴天送伞,雨天收回”,在众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脑海中,这成为挥之不去的印象。

生意的起伏就像天气的晴雨是生意人的日常,不过,一旦遭遇狂风骤雨,资金链断裂、银行抽贷……各种“压力测试”便接踵而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次集中的映射。欧美经济急剧恶化,外贸需求骤然收窄。一石激起千层浪,危机以最快的速度蔓延至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订单流失、应收账款收不回、库存无法变现、融资举步维艰等各种矛盾同时迸发,如泰山压顶,众多出口型中小企业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触及生死线。

企业家魏开发的经历就是当时中国小微企业集体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从2007年年底开始,他经营的利谦家纺欧美订单锐减。摆在企业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转做内销;要么转向日韩市场。可是不同市场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包括规格、设计和面料等都要彻底改变,这些都需要大把投入,资金从哪里来?

向商业银行贷款,抵押是少不了的,像利谦家纺这样的小企业,连一份像样的财务报表都拿不出来,对于银行的征信标准更是难以企及。困顿之际,阿里巴巴的一则通告引起了魏开发的注意,他隐约记得,通告上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小企业主可以不用任何抵押物,仅凭企业之间的互相担保即可获得贷款。这像是黑暗之中的一线曙光,魏开发邀请了同处一个工业园区的倪山工艺有限公司和雨诗漫家纺有限公司两家同行企业,他们境遇相似、诉求一致,共同组成了“网络联贷联保联合体”,一起在阿里巴巴网站上提交了申请。两天之后,他们收到了140万元的“网络联保贷款”的批复函。

这笔让魏开发重获新生的贷款正是当年由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向会员企业提供的网络联保贷款。一度在银行四处碰壁的魏开发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他又庆幸自己多年以来兢兢业业、诚实守信地经营着的事业没有功亏一篑,他记得通告上写着,“所有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了3年信用且没有不良记录的‘诚信通’会员都能享受到这款贷款服务。”原来,这是真的!

我们知道,在银行业,由于债务人无力清偿贷款而造成的信贷风险,一直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难题,也是因此,各商业银行都在竭尽所能地对贷款人的抵押物和各项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以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而阿里巴巴所提供的无须任何抵押物的纯信用贷款,又是如何保证安全性的呢?胡晓明回忆说,“对提出申请的企业,阿里巴巴会对其在网络交易时留存的铺货记录、产品被浏览记录、被询问记录、成交记录等上万个数据进行核查。然后,将企业在阿里商业信用数据库中积累的信用记录交给银行,由银行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这种区别于传统金融风控方式的突破是由于技术的发展让大数据的普遍应用成为可能,如同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描述的那样,“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同时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此外,这也是尤努斯联保模式的本土化吸收。因为组成“联贷联保联合体”的企业都是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兄弟企业或者关联企业,彼此同处一个圈子里,三家企业一起申请联保贷款,企业间首先要规避来自对方的风险,所以这就解决了以往银行在贷款过程中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然,网络联保贷款模式并非万无一失,因此惩戒机制依旧不可或缺,阿里巴巴于是祭出了一招“网络封杀”的狠手。按照阿里贷款的协议,如有企业联合体逾期不还款将被曝光在“阿里巴巴欠款企业信息公告”上,其商友也会收到相关企业的违约通告邮件——遭到阿里巴巴封杀无异于断送了“经济生命”,它们将无法继续在阿里巴巴这个平台上立足,在行业中恶名昭著,这样的失信成本是轻易承受不起的。

网络联保模式得以推行,既借鉴了尤努斯“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的联保经验,也赶上了国内金融业逐步开放的东风。

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举行了“e贷通”的首次放贷发布,阿里巴巴平台上的4家网商凭借“网络诚信度”获得了120万元的贷款。而中国建设银行拟定了多达42万字的《阿里巴巴网络中小企业联保贷款操作规定》,也获得银监会的批准。

此后,阿里巴巴的“联保贷款”被《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中央电视台节目先后报道,成为当时金融创新的代表。

监管层的肯定、中小企业的赞许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的不俗成绩,激发着阿里人的奋斗热忱。“经过2008年的试点,阿里巴巴认为联保贷款可容忍的信用风险门槛还可放低。”“我们理应覆盖更多更小的企业,包括尝试发放几十万元额度的贷款。甚至将来这类贷款将成为主流。”胡晓明很清楚,阿里巴巴和小企业的利益是牢牢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它们发展得好,阿里巴巴的整个商业生态系统才能更稳定。我们自己干

初见胡晓明,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个个性鲜明且颇有几分帅气的中年人,从他一头的板寸、文艺气质的围巾打扮,依稀可以辨出那个十几年前加入阿里巴巴的鲜衣怒马少年郎。胡晓明生于1970 年,浙江大学金融学科班出身,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在此之前,曾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公司及个人金融业务、小微企业融资、网络信用体系等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从经历来看,懂金融、懂运营是胡晓明最大的优势。

在胡晓明的身上,你很难看到那种体制内金融从业者的腔调,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在国有银行‘服役’10年,一直有个梦想,一定要在33岁之前离开,为此自降薪酬来到股份制银行,干了6个多月,发现工作依然机械重复,甚至2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与支付宝的项目谈判,谈了一段时间,项目没有谈成,倒把自己给谈出去了。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我喜欢激情。”

胡晓明一开始供职于支付宝,他用四年时间见证了世界最强支付系统的诞生。毋庸置疑,精通金融领域,又熟悉阿里巴巴生态的他,可以说是负责操盘网络联保贷款项目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仅在当时,全国就有3700万家中小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做生意。累积多年的经营信息,清晰地记载了这些企业的商务运行轨迹,确保阿里巴巴有足够的能力帮助银行控制风险。

胡晓明也是心气甚高,他说,“尤努斯‘乡村银行’的概念给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网络联保又比乡村银行更多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融入了可量化的信用模型,是对尤努斯模式的超越。”

2008年前后,网络联保贷款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展开合作。“我们只做100万元以下的贷款,100万元以上的让银行去接。我们要当直升机,不是波音,直升机飞得更低,载重量大,更贴近草根。”胡晓明这番话再次明确了“都江堰项目”的初衷,一心一意服务小企业,为它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2009年,马云与阿里金融创业团队

按照银监会和央行的最新标准,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以内的都可以称为小微贷款,而按照马云的初衷,阿里巴巴要重点服务的是100万元以内的贷款需求,面对的人群,几乎可以说是小微里的小微。这群人长期游离于传统金融体系的边缘,用草根来形容并不为过。但是积少成多,他们的资金需求早就汇聚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阿里巴巴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模式去突破它。

平静的海面暗流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巴巴与几家银行的合作面临调整。“2007年到2008年像是一个蜜月期,到了2009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所喜欢和想要服务的客户,以及我们想要实现的信贷模式和银行的传统信贷风险理念有所不同。”

虽然才刚刚推行了一年,但胡晓明的阿里金融团队已经形成了大数据风控理念,试图利用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达到控制小微信贷风险的目的。然而,首先,在十年前,银行业还无法完全接受大数据风控理念,它们对于阿里巴巴提供的信用数据也将信将疑,于是坚持贷款一定要有担保,成为最低的要求;其次,银行对阿里巴巴提供的小微企业名单并不认同,它们按照一贯的逻辑,只愿意针对其中的头部客户放贷;再次,银行还是习惯线下尽职调查,认为风险评估必须线上线下联动。

无论如何,业务的出发点和立场不一致,导致大家的初衷和价值立场相背离,嫌隙越来越大。

胡晓明曾经几次三番与合作的银行沟通,结果均不了了之。“仿佛拳头打到了一团棉花上,那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无力感,但无力感解决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如今回想起来,胡晓明依然很不甘心。因为,即使对方团队也很努力,也希望打开新局面,可是那时候银行业的体制机制、信贷文化仍有其惯性。

又一次,胡晓明带着团队再度从北京与银行的会面中铩羽而归,他思来想去,开弓没有回头箭,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第二天一早,胡晓明把整个团队召集到办公室的休息区,众人看到,他快步走来,噌的一下直接跳到乒乓球桌上。他看着团队伙伴,把脚用力一跺,大声说道:“大家听好了,从今往后,小微信贷事业我们自己干!”

这一刻之后,闲置许久的乒乓球桌也完成了使命。牧羊犬——梦开始的地方

2009年,中国互联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第十个年头,阿里巴巴、网易、搜狐、新浪、腾讯、百度等一大批互联网上市公司先后迎来了10岁的生日。

9月10日,阿里巴巴10岁生日这天,杭州黄龙体育馆内聚集了两万多名阿里员工、家属及客户。这一天,年过不惑的马云以白发鸡冠装的朋克形象闪亮登场,一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令万众瞩目,销魂夺魄。这成为阿里巴巴步入下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一天,身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宣布,阿里巴巴18位创始人已经集体递交辞职信,辞去创始人的身份,重新竞聘上岗。年轻的阿里巴巴将从此告别创始人时代,进入合伙人时代,而阿里巴巴所坚持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也将在新的商业时代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一天,马云正式提出“打造服务1000万小微企业的新商业文明生态,提供1亿就业机会,服务10亿消费者”的宏大目标。这既是阿里巴巴对过去10年的一场告别,也是对未来已来的一次畅想,随之而来的是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大文娱等一系列新的业务版图的一一破局。

同一年,胡晓明领衔筹建阿里巴巴集团信用金融部[2](简称“阿里金融”),专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他撸起袖子“自己干”起来。然而很快胡晓明便发现,这个刚刚组建的阿里金融,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没有产品、没有技术人员、没有系统,也没有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

自己没有的就去借。胡晓明对于这一经历记忆深刻。他曾亲自在阿里巴巴各个部门刷脸,到处请人吃饭,寄希望于跨部门协调解决问题。在2015年中国创客大会上,他就分享了在内部“乞讨”的经历:“那时候经常找这个借一个开发人员,跟那个借一个数据分析人员,借一个UED[3]人员……不断在内部进行游说。”半年以后,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传开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孙权(胡晓明的花名)”。阿里金融创建者胡晓明

班子终于搭好了,下一步就要推出开局性的产品。他首先看到了淘宝商家们普遍存在的需求——快速回款。有过淘宝购物经验的人都知道,为了保证买家和卖家双方的权益,淘宝从一开始就设定了由支付宝提供担保交易的服务规则,买家确认收货后,卖家才会收到货款,如果买家迟迟不予确认,系统将延期支付。这给平台上的卖家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众所周知,淘宝平台上的卖家大多资金有限,如果能有一个办法帮助他们缩短回款的周期,将大大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并快速投入再生产。胡晓明想到了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的办法来为卖家们解决这个问题:“买断”淘宝网担保交易中没有确认收货的订单,为淘宝商家提供快速回款的金融服务,从而使商家可以更快地把资金投入到采购等经营行为中去,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种业务模式的风险也相对较小。阿里金融第一代互联网产品——订单贷款由此产生,项目代号“牧羊犬”,意为高效敏捷助力阿里生态平台上的小微商家。

牧羊犬项目团队筹备初期人手奇缺,几个技术人员中有的甚至是应届毕业生,有的则来自外包公司,于是胡晓明只好向阿里云的创始人王坚博士“借人”,由阿里云帮忙承建,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虽缺少资源,但阿里团队向来不缺的是旺盛的士气,几个核心骨干作风更是“彪悍”,那段时间基本是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高级技术专家林水镜[4]就是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他记得有一回信贷管理系统项目组的同事刘国鹏在完成财务系统发布后,清晨5点44分就给胡晓明发短信汇报,让胡晓明大为感动,当天上午,他给阿里金融全体成员群发了邮件:“我们的背后有这么一支团队在奋斗、在工作,而且是默默地。如果不是我走的时候为鼓励他们说‘给我发一个短信通知我一声’,我想项目组也不会打扰我,他们一定会默默地发布、再默默地一路往前,尽管没有鲜花、没有喝彩,但他们还是会继续义无反顾地前进,朴实地前进!感谢你们,所有技术团队的同学!尽管我不能一一打上你们的名字,但我会向项目组要所有人的名单。”

艰苦的岁月往往给人留下更加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好像也格外得多。网商银行HRG王大海[5]回忆,“某次胡晓明正在给大家上课,一位同学在那睡觉。胡晓明把他摇醒了,问,你昨晚上干吗去了。他说我通宵啊。胡晓明说,好,你接着睡,然后回去继续讲。就是有这么一群做事干脆又可爱的人,一路打磨,一路成长,成了今天的中流砥柱。”关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王大海还专门撰文《光荣与梦想(续篇)》[6],记录下每一个值得留存的片段。

就这样一连几个月的疯狂作业,2010年4月11日凌晨1点28分,牧羊犬项目终于发布。凌晨1点29分,第一名客户陈辉申贷,三分钟后获贷成功,金额1368.17元。

今日想来,牧羊犬项目孵化出的淘宝订单贷款产品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这是业界首次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没有任何线下手续,完全在线上将客户的商业场景与金融服务无缝对接,实现了全自动的资产估值、贷款发放、还款流程,冠以中国首个互联网信贷产品之名并不为过。

当时,面向小微企业、面向农村的公益贷款项目很多,但大多还是以“人盯人”“互相保”的传统模式来运作,尤努斯模式在中国的项目落地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以互联网技术去做迭代和落地的,除了阿里巴巴再无其他。

牧羊犬项目发布后,几位项目组成员正式从阿里云转入当时的阿里金融,组织层面完成了技术团队的会师。业务上,受阿里信用贷款的启发,产品代号“2001”的淘宝信用贷款也成功推出。

淘宝信用贷款开创性地采用了预授信模式,淘宝商户登录贷款首页就可以看到额度,而且不需要预先报名、申请、审批的流程,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产品体验让客户大呼过瘾。

预授信模式的出现,为之后网商银行的“310模式”奠定了基础。这款产品上线后,用户好评如潮,业务疯狂增长,阿里人大感惊讶,他们意识到,以大数据模型的方法,将客户的经营历史、行为记录、交易数据结合起来,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实现“信用等于财富”的理想并非不可能。2011年7月,阿里金融团队齐云山悟道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如果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贸易网络,而要相信陌生人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今天之所以有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因为我们相信一些虚拟实体,例如美元、联邦储备银行,还有企业的商标。而在部落社会里,如果两个陌生人想要交易,往往还得先借助共同的神明、传说中的祖先或图腾动物建立信任。”21世纪人们早已不能指望相互的信任建立于祖先或神明崇拜,所谓熟人社会的天然默契也无从谈起,因此,用互联网手段塑造网商的信用体系成了应有之义。

2010年,金融危机硝烟未散,中国经济已率先复苏,事情正在起变化。第二节 “玄奘之路”

莱昂纳德·科恩在《颂歌》中写道:“世界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回顾当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网商集体性地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但仍然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网商之间的协作关系日渐深化,发展路径亦趋向多元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在支持创业者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淘宝网等主流电子商务网站,成为最受青睐的创业平台之一。

网商群体的活跃性,增强了阿里金融向金融服务纵深进发的信心。经过持续的摸索,为了更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尤其是网商群体,2010年6月,阿里巴巴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成立了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次年6月,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也宣告成立。2010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阿里巴巴潮头勇立的姿态,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试水小额贷款。2012年11月,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同年12月,苏宁获批成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3年12月,腾讯也在深圳成立了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般的商业银行“以大为美”,大都关注“头部”的企业,阿里小贷反其道而行之,“以小为美”,服务于“腰部”甚或“长尾”的“利基市场”。进入小微金融领域,必须非常注重信贷风险的管控,阿里小贷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互联网化的融资信用核查办法。

在贷款前,审核人员一般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用款需求。同时,结合企业在阿里生态平台上的信用数据,完成信贷的审批工作。这样的融资机制可以为小微商家提供“贴身服务”,而阿里小贷的风控模型也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认可。有卖家透露,当时甚至发展到了某些银行承诺只要提供阿里小贷的贷款截图,阿里小贷给多少,他们也能给多少。

良好的开局可以视为成功了一半,不过,小微金融服务作为世界性难题,在日后的发展中遭遇困难也在预料之中。

2011年淘宝扶持贷款的出炉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一年适逢阿里巴巴的“本命年”,却爆发了震惊中国商界的淘宝商城(天猫前身)“十月围城”事件。事情起因于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的一则公告[7],阿里巴巴的本意是通过提高技术服务费和保证金的方式,来提高淘宝商城的进驻门槛,让淘宝商城成为“品质之城”,摆脱假货、水货与劣质服务的困扰。但按照新规,所有商家必须在年底前拿出平均超过预算10多万元的资金,阿里巴巴不再是免费创业的乐园。这对于资金链极其紧张的中小卖家而言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很多人当时就懵了。

第二天淘宝商城就受到恶意攻击,大卖家、直通车、聚划算通通受到波及,经营秩序被严重干扰。以至于11月15日惊动商务部出面调解,据说马云当时曾手书了五个“忍”字。10月17日,马云在淘宝商城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出资18亿元扶持商户。其时,考虑到部分商家抱怨资金压力,淘宝商城拿出5亿元作为现金担保,为符合条件的小商家贷款提供担保支持,淘宝扶持贷款也由此诞生。

在接到这个“政治任务”后,阿里小贷的风控、产品、技术等各部门全力攻坚,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信贷政策和技术准备,保证了淘宝扶持贷款如期上线,为数千个资金困难的小微商家提供了资金支持,解决了商城入驻问题。

2012年,尚只有2万个客户和2亿元贷款余额的淘宝贷款发起了三年完成百万个客户和百亿元余额的“百万战役”。随之阿里小贷计划开展“6·18淘贷大促活动”。首轮测试在5月18日启动,当天凌晨4点13分,第一笔贷款审贷成功。这让大家很激动,但是系统性能仍然堪忧,由于活动页面的技术实现方案不合理,导致了页面资源无法正常加载,服务器宕机……2012年,淘宝贷款余额时点值破表

胡晓明当机立断将项目团队分为两组相互PK,技术团队多次通宵进行压力测试,最终有惊无险,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保证了系统的平稳运行。

业务的火速推进并未给胡晓明留出喘气的时间。2013年7月,随着服务客群的增加,淘宝贷款被盗案件突然爆发。到11月,每月已有超过140个客户,累计120万余元的贷款被盗。不法分子有组织有策略地对小微商家进行钓鱼,获取客户的账号密码后支用贷款,转移资金。网络上充斥着“支付宝被盗”“余额宝被盗”等报道。11月14日,甚至出现了大额贷款被盗事件。此时胡晓明刚刚调任阿里小微金服[8]首席风控官,救款如救火,他迅速召集技术、风控、产品等各部门负责人连夜开会,研究对策。

终于,“支付密码找回方案”在2014 年1月17日深夜上线,从源头控制住账户被盗的风险,解除了“支付宝,知托付”的信任危机。

时隔不久,2014年春节前夕,由于上游政策规则修改的疏忽,又导致约8万个正常客户的贷款被打上强制扣款标记,系统在30分钟内发起了强扣,导致这些用户的贷款被提前收回,善后工作处理整整持续了1个多月。这次事故敲响了警钟,亿万元资金在指尖流淌,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闪失都可能引爆致命的危机。从那以后,技术监控、熔断开关、应急预案等措施开始普及和深化,整个团队的业务能力有了系统性改观。

阿里小贷团队就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来,不断进化,不断成长,他们知道想要成为小微企业首选的金融服务商,就必须适应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2011年,阿里小贷团队第一次走“玄奘之路”

团队内部常常把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比喻成唐僧西天取经。唐太宗贞观元年,玄奘法师孤独涉险、西行取经,从长安走到天竺,西行之路几万里,前后历时17年,徒步五万多里,途经过110个城邦、地区、国家,终于抵达了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取回佛经600余部,玄奘也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在世人眼中,“玄奘之路”艰苦卓绝,既是一场信仰之旅,也是一场孤独的探险,玄奘用实际行动说了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路,只有轻言放弃的人。当时的胡晓明想,玄奘的这种精神,不也正暗合了我们此刻正在开拓的事业吗?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不妨我们也去走一走当年的“玄奘之路”。阿里小贷的“玄奘之路”从此启动。此后,阿里小贷的核心高管团队每年都要到大西北瓜州戈壁体验一次四天四夜、全程128公里的徒步越野。循着玄奘的脚步,求取属于他们的“真经”。

网商银行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高云[9]对此感触颇深,至2019年,她加入阿里巴巴已经有13年了,曾在阿里软件和阿里云任职,这些年负责网商银行的人才和组织建设。她说每年重走“玄奘之路”已成了公司的传统,通过这种形式的团建,能够让大家感受贯穿阿里金融、阿里小贷及至网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内核——“理想行动坚持”。

风沙与酷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你会看到失望、沮丧、挫折、痛苦,但是最终必须选择坚持的力量。”胡晓明今天的微博签名依旧是:“宁可西行而死,不可东行而归。”

他经常提起某次“玄奘之路”,一行人徒步到了深夜的六宫城遗址,大伙四散在旷野里,仰望璀璨星河,寂静的天宇令人思绪万千。有人掏出红外射线在空中描绘北斗七星的轮廓,远方的山岩上风声回旋……那一刻,胡晓明觉得,他们的梦想以及众多小微企业的梦想,也如这璀璨星河般闪耀,而势如破竹的阿里小贷业务,势必成为这片星空的守护者,让他们在漫长的创业路途上不再孤寂。Enabler,利他者

历经支付宝10多年的信用数据积累,阿里小贷5年的小额贷款实践,阿里巴巴的金融体系初具雏形。2014年10月,蚂蚁金服宣告成立。“我们要搭建一个开放的金融平台,让所有金融机构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舞蹈。”第一任董事长彭蕾对蚂蚁金服寄予厚望。网商银行第一任董事长井贤栋

时任首席运营官的井贤栋[10],在成立当天的发布会上对蚂蚁金服的平台思维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说,未来的金融生态中,合作将多过竞争,“生态开放系统”有望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如同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一样,金融业也会出现类似的生态系统,它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底层设施,以信用体系为基础,支持多种平台业务,如支付、投融资、理财、保险、银行等。在这个意义上,蚂蚁生态将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

对于蚂蚁金服的终极目标,井贤栋认为是“Enabler”,有人翻译成“赋能者”,井贤栋不太喜欢字面上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他更愿意将其译为“利他者”。这种利他主义即取合作中的最大公约数,相互成就,让客户依托蚂蚁金服的平台收获更多的可能性。

蚂蚁金服的愿景并没有停留于口头,2015年,蚂蚁金服启动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旨在推动平台、数据和技术方面的能力全方位对外开放,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一个月后,蚂蚁金服推出“蚂蚁金融云”,将自己积累多年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

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开幕,蚂蚁金服宣布了“蚂云计划”,这是“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Plus版”,通过连接阿里巴巴的生态能量,蚂蚁金融云将升级为集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信用支付、金融生态于一体的强大金融云服务,致力于服务全球5万家金融机构。“眼下,人类正处于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黄金时代,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想做和正在做的事情,是用科技推动社会‘往后退’,一直退回人类最初的模样:简单、平等、自由。”这是《蚂蚁金服201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一段话,略富诗意的表述,让我们对彭蕾所谓“微小而美好的,有安全感、信赖感和幸福感的金融”充满想象。

彭蕾曾多次向大家推荐《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该书的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希勒教授享誉国际金融学界,他或许是唯一一位既预测到2000年股票市场泡沫,又成功预言了2008年次贷危机的学者。

相比他本人的神奇预测,《金融与好的社会》中的观点同样具有吸引力。希勒在书中写道,金融并不是社会的寄生虫,社会离不开金融,而金融也应当服务于社会。希勒相信人性的光辉,认为可以为了公众的利益,通过技术创新重塑金融秩序,把金融业作为人类财富的管理者,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让金融业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让社会更加民主化。

希勒教授的观点一反人们对金融的固有成见,与蚂蚁金服“为世界带来更多平等机会”的理念遥相呼应。正如他在中文版自序中所说,“中国经济如果要持续增长,其金融业的体量需要极大地增加,直接或间接参与金融业的人数也要大幅度增加。”

如此看来,蚂蚁金服来得正是时候。

在蚂蚁金服的一次周年晚会上,彭蕾动情地说:“舞台就绪了,大幕拉开了,但是最精彩的演出还远远没有开始……今天一切刚刚开始,还只是到了入海口,远远没有进入海面上。”[1]克米伦于1931年在调研了英国金融体系和企业后,提交给英国政府一份《麦克米伦报告》,报告中指出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资金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提出的条件提供资金。[2]里巴巴集团信用金融部的前身是阿里巴巴中国站“诚信通”网站运营部下属的贸易信用部。[3]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简称UED。UED是进行产品策划的主力之一,他们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能力拿出设计方案。[4]水镜(花名:果郡),网商银行高级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了网商银行的技术研发工作。曾作为核心技术人员参与2010年“牧羊犬”项目孵化出阿里金融的第一款产品。[5]大海(花名:演音),网商银行HRG。2014年加入蚂蚁金服,在人才招聘、培训、激励等方面陪伴业务成长。HRG:Human Resource Generalist,阿里巴巴内部俗称“政委”。[6]在阿里小贷时期,团队内部成员曾编写《光荣与梦想——我们的基本法》记录创业之旅,故后者名为《光荣与梦想(续篇)》,本书参考并引用了以上两份材料。[7]告的核心内容是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最高涨幅高达150%。公告还指出,续签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2月20日18时止,且续签商家2012年度技术服务年费的缴纳和保证金的冻结必须在2011年12月26日之前一次性完成。年内不能缴费签订新一年合同的卖家,将被清退出商城。[8]里巴巴集团于2013年3月7日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涉及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9]云(花名:高云),网商银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加入阿里巴巴13年,曾在阿里软件、阿里云任职,从网商银行成立开始,一直负责组织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10]贤栋(花名:王安石),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2009年9月起,担任支付宝首席财务官。2014年10月起,担任蚂蚁金服首席运营官。2015年6月起,担任蚂蚁金服总裁。2016年10月,出任蚂蚁金服CEO。2018年4月,出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并兼CEO。加盟阿里巴巴前,曾担任广州百事可乐首席财务官。第二章 为你,我们开了一家银行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第一节 创业维艰

为什么要做“利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两千年前孔老夫子的箴言道出了最简单朴素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所有人的命运皆紧密相连,“我为人人”即“人人为我”。

马云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回忆起当年创业的艰辛:“我那时创办了一家小企业海博翻译社,为借3万块钱,花3个月时间把家里所有的发票凑起来抵押,还是没有借到。那时想如果有一家银行能够专门做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能够帮助很多人成功。这样的想法一直没有停止过。”

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使他萌生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也埋下了创建一家银行的初心。我们可以从阿里金融业态的演变中看到一条“立己达人”的清晰脉络:2004年,淘宝无法线上付款,银联也帮不上忙,马云自己做了支付宝,与银行直联。2007年,阿里巴巴的商户急需贷款,马云找了建行、工行做联保贷款,后来又自行创立阿里小贷,直到拿下银行牌照。2010年,马云与阿里小贷团队

创业至今,马云力主的一切业务都围绕中小企业展开:1688、淘宝、天猫是交易平台;支付宝是支付结算;菜鸟是物流;阿里云是IT数据系统。网商银行的到来,为这个生态系统又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自建核心系统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加速渗透的一年,从移动支付技术升级,到场景建设,再到产品创新,它的成长正重塑着未来金融的形态。“互联网金融”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时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获批筹建,9月底,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至此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全部出炉。五家民营银行的获批,是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允许民间资本发起和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的重大突破[1],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对民营资本行业准入的限制。

其实,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的“银行梦”就已起航。为了开设一家有别于传统金融方式的机构,能够更全方位地为小微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银行,当年7月胡晓明启动了“杨公堤一号”项目。

取名“杨公堤一号”,是因为项目需要严格保密。那一年西子湖畔的杨公堤上游人往来如织,他们并不知道咫尺之隔的杨公堤1号海航饭店里,一群阿里人正在闭关撰写方案。屠剑威[2]是项目具体负责人,他和项目组的同学连续奋战了五六个月,回忆起当初的经历,屠剑威动情地说:“那些日子让我终生难忘,当时我们每一封邮件下,都有一句话‘不是在斯德哥尔摩,就是在去斯德哥尔摩的路上’,因为我们的愿景就是拿诺贝尔和平奖啊!”这当然是受到尤努斯事迹鼓舞的缘故,团队也以此相互激励,终于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前提交了筹建银行的可行性方案。“几个月后回到家,我太太都开玩笑说快不记得我长什么样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3月项目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复,让中国人民银行给予筹建建议。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建建议中,提出由外部合作方作为大股东,这样的安排偏离了阿里人的设想,由于多轮协商未果,最终2011年年底项目组解散。虽然该项目遗憾关停,但是为后续筹备网商银行的“一号项目”积累了经验,这也是阿里人筹建银行的第一次试水。

马云说,中国和世界不缺少一家银行,缺的是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服务的银行,2014年中国银监会下发通知,同意阿里巴巴计划筹建浙江网商银行的请求,网商银行获批[3],这一愿望终告实现。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没有线下网点,也没有一名信贷员。然而,网商银行在2014年9月已获批,直到2015年6月才正式宣告。“起了个大早,赶了趟晚集”,网商银行何故姗姗来迟?

事实上,网商银行筹备伊始的定位就是互联网银行的探索者,“一号项目”要做的就是一家前所未有的技术驱动型互联网银行。既然要求技术驱动,那么这个技术必须是自有的。可是,网商银行获批后距离系统验收的时间窗口只有半年!此时,一个关键的抉择摆在案头:核心系统是自建还是外购?

时间一天天过去,验收期限步步紧逼。当时主抓网商银行筹建的俞胜法[4]很清楚,核心系统关系网商银行长远发展,只有自建的分布式架构才能灵活应对业务需求。他权衡再三,终于做出了艰难的决定——独立自主研发。俞胜法曾任杭州银行行长、杭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为了全力保障网商银行核心系统的工作,他索性请来了杭州银行新系统的开发团队,每天给阿里巴巴的同事上课,为他们讲解银行系统的开发要求。2014年9月,一号项目正式启动

在俞胜法的带领下,一线的核心架构师按照多年互联网业务的架构经验和临时恶补的银行知识,按照模块化、参数化、开放性的全新思路开始了网商银行的架构设计。大家情绪饱满、干劲十足,一面互帮互助默契配合,一面在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等不同层面,展开激烈讨论。凭着这股“无知者无畏”的劲头,这套自主可控的云上核心系统日渐有了眉目。

当然,形势依旧严峻,对于一号项目,虽说已经动员蚂蚁金服全集团的力量,从各个团队抽调了人员,但人才缺口仍然非常巨大。为了保证项目攻关,蚂蚁金服高层甚至直接“下令”——今年集团入职的“青年近卫军”全部投入核心系统的建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