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全二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20:48:12

点击下载

作者:(南朝宋)刘义庆 著 小岩井 译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说新语(全二册)

世说新语(全二册)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著;小岩井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5

ISBN 978-7-5057-4641-1

Ⅰ.①世… Ⅱ.①刘…②小… Ⅲ.①笔记小说-中国-南朝时代②《世说新语》-译文 Ⅳ.①I24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7360号书名 世说新语(全二册)作者 (南朝宋)刘义庆译者 小岩井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发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经销 新华书店印刷 嘉业印刷(天津)有限公司规格 700×980毫米 32开18印张 432千字版次 2019年11月第1版印次 2019年11月第1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057-4641-1定价 98.00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楼邮编 100028电话 (010)64678009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010-82069336“青年作家新译最美经典”总序时光深处,风骨宛然

将《世说新语(上、下)》《陶庵梦忆》《浮生六记》《秋灯琐忆(外两篇)》四本书结集为“青年作家新译最美经典”,找当代青年作家重新翻译全文的策划思路,一开始只是灵光一现。某日无意中想到《世说新语》,一连串就想到了另外三本书,出于直觉,觉得“大概可以这样做吧”,便深入挖掘下去,而在落实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丝丝浮现出来,一点点验证了这个直觉。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一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从问世起,它就因“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特点,深受读者喜爱。它以“段子集”的方式,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期间士族名人的趣闻逸事,精练生动,气韵流荡,不仅反映了时人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清谈放诞的风气,更将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源远流长地传递了下去。这一脉清流绵绵不绝,至明末,至清朝,甚至在现代,依然有着悠长的回响。《陶庵梦忆》则是张岱为晚明演绎的一场繁华大梦。清雅孤寂处,西湖大雪,湖心亭三四人深夜痛饮三大白而归;绮丽热闹处,动辄十万数十万人看戏、赏月、观灯……那般豪华,岂独醉倒张岱,数百年后,读书人亦为之瞠目动容。只是梦醒后,恰如《红楼梦》所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明朝覆灭,清军入关,政权的更迭,不仅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大破碎、大变更,同时也是文化上的大冲击、大崩溃。出身于官宦文艺之家的张岱,所受冲击更大。据考证,家国破碎之后,张岱甚至曾暗地里参与过“反清复明”的行动。而后半生,他誓不出仕清廷,过起了隐居著书的生活。他文字里的清狂豪爽、孤高自许,正与“魏晋风度”一脉相承。绝非巧合的是,在《陶庵梦忆》中,张岱多次引用了《世说新语》里的典故,使用之妥帖自然,显见早已与自身性情、见识融为一体。

而堪称巧合的,是《陶庵梦忆》中,两次提到了当时荣登“秦淮八艳”榜单的名妓董白,她正是《影梅庵忆语》的女主角,作者冒襄后娶的妾室——董小宛。张岱笔下一闪而过的女子,在父亲嗜赌被逼债、病困交加之际,突然与仅有一面之缘的官家公子、一代名士冒襄重逢,于是再见倾心,发誓以身相许。冒襄出于各种考虑,拒绝了她。董小宛痴心如铁,追随冒襄27日,被拒27次。后终于在钱谦益等人的帮助下,嫁给了冒襄。婚后不过九年,董小宛因劳累过度而早亡,死时不过27岁。冒襄为悼亡写下的这部忆语,取材于真实生活,亦有时代之缩影,文字紧张处不容毫发,清丽处则婉约多姿,直接启发了后续的忆语体作品《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浮生六记》。相较之下,《香畹楼忆语》悼亡之中,不忘卖弄作者自己的诗词及胸怀抱负,有可厌处;《秋灯琐忆》娟秀可爱,却失之于体量短小,犹如饮酒,未至薄醉,酒瓮已罄;唯有《浮生六记》,不论文字、情怀、人物,都足够可爱,虽已佚失二记,存文已足令人醉饱。

从《世说新语》到《浮生六记》,几位作者多生活于江浙一带,也即古人所称的江南,活动区域也多在杭州、绍兴、苏州等地。于是此书中提到的地名,于彼书中出现;彼书中写到的人物,又在此书中登场,有一种参差互见、牵引穿插之趣,从中亦能感受到传统文化、文人风骨的流传有序。张岱的疏狂清傲,前身正是“竹林七贤”的风流傲岸;沈复的隐逸清高,则正与张岱的不从流俗相同。风骨相似而境遇不同,更多体现的是世事与个性的沉浮遇合。

这种洞穿了时光的风骨,正是贯穿这套经典的暗线。而暗线之外,覆盖着一层光彩灿然的华衣——言辞之美。当年读到《世说新语》里“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一句,体味到“引”字里的生命力;读到《陶庵梦忆》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惊喜震动,反复吟咏;读到《浮生六记》“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不觉粲然;读到《秋灯琐忆》“余为秋芙制梅花画衣,香雪满身,望之如绿萼仙人,翩然尘世”,不觉悠然神往。单靠单纯的言辞之美,它们已足以令人感怀铭心。

今人想要领略古人的言辞之美,常常需要译文来作为帮助。常有人说,古文之意境往往会被译文破坏。但译文原本就是一道桥梁,帮助读者从艰涩的此岸走到优雅的彼岸去,却不是要替代彼岸的风光。好的译本,是一道较短较好的桥;差的译本,则有可能是吱吱呀呀的独木桥,一不小心就令人掉下沟去,不堪使用。好的译本来自好的译者,而好的译者,不仅文字功底要过关,且最好在气质上,便可与原作者同气相求。

恰好,我们就找到了这么四位青年译者。午歌敏锐爽朗,迅捷飞扬,如果遇见张岱,定能与他痛饮高歌,可以翻译《陶庵梦忆》;小岩井风流蕴藉,温和雍容,有几分阮籍的自在悠然,于是可接《世说新语》;吴婷明慧灵巧,婉约柔情,原创的一阕《你说,后来》,写尽人间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正正好可作《浮生六记》;张秋寒华美典雅,字字精雕细琢,有冒襄一字不可移的风神,所以是《秋灯琐忆(外两篇)》的不二人选。

世间事,难得的是恰恰好。而这次,居然都齐了。

除了找到了合适的译者,以可靠的底本进行翻译之外,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附录文字,帮助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每本书都提供了译者创作的序言;《世说新语》添加历史背景介绍、重大史实资料;《陶庵梦忆》取得了李敬泽先生《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的授权,并有周作人先生为俞平伯1926年重刊此书而作的序,译者午歌提供的49篇简评,从多个维度丰富内文;《浮生六记》附录中收入了光绪三年(1877)初版的两篇序、一篇跋和整理出的沈复年表,并有编者撰写的《成就〈浮生六记〉的五个男人》一文,梳理本书被发现、出版、流传、推广的重要节点;《秋灯琐忆(外两篇)》中,每篇都附录相关的序、跋、传记等文字,提供多个视角,令文章更为丰满,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阅读感受。

本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一年有余,其间艰苦不足道,而幸福更多。值此出版之际,郑重向丛书译者、出版社老师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致以真诚的感谢!因水平有限,虽已尽心竭力,但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诸君在海涵的同时,多多批评指正。苏辛译者序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提到魏晋,就会联想到“魏晋风度”,想到其中的代表人物——“竹林七贤”。

大家对这些魏晋名士的印象,通常都与服药清谈、纵酒长啸,以及种种放浪形骸的言行举止相关联。似乎这些人生来就风流不羁,超然洒脱。他们或隐逸山林,不追求功名利禄,崇尚自由与自然;或专研老庄哲学与周易玄学,在这有形的物质世界之外,遗俗而独往。

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也是一种时势使然。

三国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野心家们党同伐异,杀戮与争斗延绵不休。

每一个阶层都处于不安之中。

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个人命运变得脆弱难测,随时都可能因站错队伍而带来灭顶之灾。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西汉以来一直处于正统的儒家与名教,士族子弟与文人们开始质疑与反抗,而貌似虚无缥缈的老庄思想、佛教、玄学等开始盛行,既然生命变得如此脆弱,既然政治波谲云诡,那么世俗礼教、功名抱负,都变得可疑起来。

于是一拨名士们,以阮籍为代表,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到田园诗人陶渊明,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感怀生死,哀歌忧患,惶惑于无常,追索着自我,直到最后寄情山水之间,或修身,或养性,聊以忘忧,孤芳自赏。

他们渴望以庄子的逍遥游,达到物我两相忘的恍惚境界,正如阮籍所说“聊以娱无为之心,而逍遥于一世”。

人生短促,自然永恒,在宇宙与生死的格局之外,凡世俗看重的一切,富贵、名利皆如浮云不足恋。可是,悲观是一方面,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仍然让这些充满才气的名士内心忧虑迷惘。

所谓真名士,自风流。“魏晋风度”之所以千年以来被中国文人津津乐道,正是因为它的本质其实是:当现实充满无奈与悲观之时,文人们依然可以选择一种老庄式的超然洒脱,追求自我,崇尚自由,保留一种清隽高洁的风骨,以形式上的傲然物外,来表达内心的不妥协。《世说新语》中,嵇康与夏侯玄这些当时名士的偶像,面对政治上的迫害,临死依然面不改色,始终风雅高洁,令人折服。他们身上那种高贵与尊严,是文人们千年来的精神支柱。

文人们喜爱《世说新语》,不仅仅是因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们特立独行,潇洒风流,更是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傲骨,一种超然善恶之外,俯仰宇宙之间的强大自由人格。

比如对我人生观影响巨大的一个故事,就是《世说新语》中王徽之雪夜兴起,泛舟访戴逵,天亮则兴尽而返,不及见戴的故事。潇洒人生,当即如是。

与此同时,你也会在《世说新语》中看到不少假名士。他们矫揉造作,东施效颦,模仿阮籍、嵇康等人之形,却无内在之傲骨,徒然增笑而已。

客观地说,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当时的魏晋人士,会觉得这些人有不少都只是在清谈务虚。他们看重出身,又难免形式主义,本身存在不少问题,所以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须一味推崇,而要辩证地结合时代与背景看待。

本人作为译者,在文之后,不时也会加上自己的评析,带有不少个人偏见,仅作为参考,抛砖引玉而已。

打开《世说新语》,就打开了一个充满个性与魅力的士人世界,足以一窥乱世中形形色色的众生相。

对于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当今年轻人来说,前人们的选择与人生态度,必然有其可资借鉴之处。在人生的审美取向上,在对自由与自我的意义追寻上,在求而不得的惘然与迷失之后,也许魏晋风流之中,就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等待着与你相逢。小岩井《世说新语》历史背景及特有名词介绍《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是中国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方便阅读,特将该时期的概况及书中提到的部分史实名词简述如下。历史背景介绍

三国时期上承东汉、下启西晋,自220年持续至280年,共计60年。分为曹丕在曹操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曹魏、刘备在成都建立的蜀汉、孙权在武昌建立(后迁都建康)的东吴三个政权。

曹魏政权到了后期,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又灭掉了东吴,三国时代结束,晋朝统一了中国。

晋朝分为西晋(265—316)与东晋(317—420)。西晋统一后,仅仅维持和平十几年时间,昏庸无能的晋惠帝继位后,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叛乱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北方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兵火连绵之中,大量百姓与士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十六国时期。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中原的士族及平民陆续南迁,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混处杂居。东晋早期,王导等士族大家主持朝政,政局相对稳定,后期军权渐重,朝廷控制力减弱,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有北伐重归之心,却终究未能成功。383年,前秦苻坚带重兵南下,想要灭掉东晋,但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收复了大片失地,前秦崩解,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可惜,东晋后期又有朋党相争、桓玄作乱以及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也在蜀地自立为王。最后刘裕崛起,凭借军事力量平定诸乱,夺得帝位。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自三国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加上连绵不断的战争,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其突出表现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需要说明的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事迹并不完全真实,更多可视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书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是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部分史实名词

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历时七年。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这次动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强烈破坏了当时的社会和经济,导致了西晋灭亡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光熙元年(306),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永嘉五年(311),匈奴建立的前赵政权首领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接着攻入了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苏峻之乱:又称苏峻、祖约之乱,爆发于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二年(327),由历阳内史苏峻发起。他联合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第二年,攻破建康,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一起,推举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一起讨伐苏峻。咸和三年(328),苏峻战死,第二年,手下残兵亦被消灭,叛乱被平息。德行第一(1)(2)1.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3)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4)(5)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1)陈仲举(?—168):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

南平舆北)人,曾为豫章太守(今南昌地区),是东汉桓帝时期

名臣,官至太尉。汉灵帝时与外戚合谋诛杀宦官,结果事情败露

被杀。

(2)登车揽辔:登上公车,手执缰绳,指赴任做官。辔:驾驭牲

口的缰绳。

(3)徐孺子(97—168):徐稚(zhì),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

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

未出仕。

(4)府君:汉朝对太守的称呼。廨(xiè):官署。

(5)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式商容之闾: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

拜访。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商容:殷商末

年的大夫,著名贤者,传为老子的老师;周武王战胜殷之后,欲

封其为三公,他没有接受。闾,指里巷。【译文】东汉时期的名臣陈蕃,言行举止可谓天下之典范。当初

登上公车,手持缰绳,第一次赴任当官之时,就心怀澄清天下的

志向。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处,就问旁人:“徐稚在哪

儿?”想要去拜访这位“南州高士”。掌管文书的主簿回应:“众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视察工作。”陈蕃说:“想当年周武

王刚战胜殷商,马上就去拜访贤者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我礼

贤下士,有何不可?”【评析】东汉末年群雄纷争,陈蕃所处的年代,正是天下即将大

乱的前夕。朝廷内宦官为患,民不聊生,黄巾军蠢蠢欲动。陈蕃

有扫除奸佞,平定天下之心,故而以周武王类比,且对一向反感

宦官乱政的名士徐稚非常尊重,昭显了其雄心壮志。(1)(2)(3)2.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注释】(1)周子居(生卒年不详):周乘,字子居,汝南安城

人。是前文所说的陈蕃的好友,此人甚是聪明能干,陈蕃曾经感

慨说:“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也。”

(2)黄叔度:黄宪(75—122),字叔度,号征君,慎阳(今河南

正阳)人。东汉著名贤士。

(3)鄙吝之心:贪婪卑劣的心思。【译文】东汉时的周乘常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贪

婪卑劣之心就会重新滋长。”(1)(2)(3)(4)3.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5)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6),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注释】(1)郭林宗:郭泰(128—169),字林宗,太原郡介休县(今属山西)人。东汉名士,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2)汝南: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县。

(3)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

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人,多次辞谢

官府任命,在当地颇有名望。

(4)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

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

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5)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

(6)陂(bēi):湖泊。【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阆,没有怎么停留就走了;

之后去拜访黄宪,却留宿了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黄宪其人,气度内涵犹如万顷湖泊,不仅宽阔而且深邃,不受

外界干扰,水清且静,无法搅浑。其器量之深广,不可估量呀!”(1)(2)4.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3)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注释】(1)李元礼: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太尉李修之孙、

赵国相李益之子。这个人之后还会经常出现,请记住他。

(2)名教:封建礼教。

(3)登龙门:喻指名望得到提高。【译文】东汉末年的李膺风度翩翩,品行端正,对自我要求很严

格。他把天下的礼仪规范、是非正义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有许

多后辈之人对其敬仰不已,能够有幸听到他教诲的,都觉得自己

是登了龙门一般。(1)(2)5.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注释】(1)荀淑(83—149):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今河南许

昌)人。荀子的第十一世孙,朗陵侯相,品行高洁。他的孙子很

有名,就是曹操的著名谋士荀彧(yù)。

(2)钟皓(87—155):字季明,东汉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

市)人。隐居密山讲学。前后九次被公府征召,都不应征。去世

时,年六十九。其后代钟繇、钟毓、钟会等在曹魏政权中也是重

要人物。【译文】李膺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说:“荀君那种高明的见识很难

被超越,钟君那种美好的德行则值得大家学习。”【评析】当时名士之间流行互相点评,称赞和批评都很直接。很

多人的名声,就是这样流传起来的,相当于现在的大V转发点赞

了。(1)(2)(3)(4)6.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5)(6)(7)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8)(9)(10)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注释】(1)陈太丘: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因为曾任太丘长,施政

深得民心,故后世称“陈太丘”。他死后,前去吊唁他的人有三

万之多。

(2)荀朗陵:荀淑,前文有介绍。因为做过朗陵侯相,世称荀朗

陵。

(3)元方: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见《方正》第一则注②。

(4)季方: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与父亲、兄长一起并称为“三君”。

(5)长文:陈群,字长文。陈纪的儿子,陈寔的孙子。三国时期

曹魏重臣。

(6)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

(7)慈明:荀爽,字慈明,荀淑第四子,东汉末年大臣、经学

家。

(8)余六龙: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都是出类拔萃的人

才。余六龙是指其他六个儿子荀俭、荀绲、荀焘、荀汪、荀肃、

荀旉。

(9)文若:荀彧(163—212),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

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我的张良)”。

(10)太史:掌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的官员。【译文】太丘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安贫乐道生活

节俭,他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陈纪驾车送他,让第四子陈谌

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陈群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

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让荀爽斟酒,其他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

彧年纪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当时太史观天象后,启奏朝廷

说:“有真人往东去了。”【评析】陈、荀两家皆是有德有才的望族,优秀人物辈出,可见

在家族传承中,内在的精神与德行比财富和权力更重要。(1)7.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1)上文提到,陈寔第四子陈谌,字季方。【译文】有个客人问陈谌:“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以至

于他得到了全天下的尊敬?”陈谌说:“我父亲好像一棵长在泰

山拐角处的桂树;上有高达万丈的山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深渊;

上受雨露恩泽,下被深渊里的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情况下,桂树

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他有什么功勋德行

啊!”【评析】他人问起自己对父亲的评价,这是很难回答的。既不能

自大,也不能自损。陈谌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不卑不亢地回应了

这位挑事儿的客人,可谓智慧。(1)(2)(3)8.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1)前文提到过,陈寔长子陈纪,字元方。

(2)长文:指陈群(?—237)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3)孝先:指陈忠。陈寔之孙,陈谌之子。著名隐士。【译文】陈纪的儿子陈群,素有英才,一次他和陈谌的儿子陈忠

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陈

寔。陈寔说:“元方当哥哥很难,季方当弟弟也很难,两人难分

伯仲。”【评析】“难兄难弟”这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儿,本意是说兄弟

之间德才兼备,难分高下,不过如今难兄难弟多有反讽的意思在

里面了。(1)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1)荀巨伯,生平并无详细记载,东汉人,因重情义而流

传于世。【译文】荀巨伯远行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

朋友对他说:“我反正是活不成了,您赶紧走吧!”巨伯说:“我

大老远过来看您,怎么能说走就走;让我背弃道义苟且偷生,这

岂是我荀巨伯会干的事!”等强盗进了郡城,发现了巨伯,问他:“我们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人,竟敢

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弃之而去,宁

可让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不

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

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评析】仁义之心,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1)(2)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4)(3)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注释】(1)华歆(157—232):字子鱼,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

重臣。

(2)整:严肃。

(3)恣:任凭,听任。

(4)雍熙之轨:和乐的法则。【译文】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即使是在家里实行的礼仪也像在

朝廷上那样庄严肃穆。陈纪兄弟随众人自在相处,互相关爱。但

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安乐和睦的治家准则。(1)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2)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1)管宁(158—241):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

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与华歆、

邴原并称为“一龙”。

(2)轩冕:原指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引申为官位

爵禄,国君或显贵者,泛指为官。【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

管宁把它像瓦砾石块一样锄掉了,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两

人还曾经坐在同一张座席上读书,有贵人乘车摆着仪仗从门前路

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了书出门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

分开座位,说:“你不是可以做我朋友的人。”(1)(2)(3)(4)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5)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注释】(1)王朗(?—228):本名王严,字景兴,曹魏重臣,三

国中“诸葛亮骂死王朗”一事的人物原型。官拜司空、司徒,封

乐平乡侯。

(2)识度:见识与气度。

(3)蜡日:蜡(zhà)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官员和民众,

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是一年中最盛大的祭典,用打

猎得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祭祀祖先和百神,称之为蜡祭。

(4)燕饮:即宴饮,燕通“宴”。

(5)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

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

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封广武侯。【译文】在识见和气度方面,王朗总是推崇华歆。蜡祭时,华歆

曾经把子侄召集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着这么做。有人跟张华说

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功夫,因此反而

离华歆越来越远。”(1)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辄:就。难之,认为……很为难。【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路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

马上表示为难,有拒绝之意。王朗却说:“好在现在船还宽敞,

为什么不行呢?”后来有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顾虑这一点呀。如今既然让他上了

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急迫就抛弃他呢!”于是仍旧让他在船上。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1)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2)。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注释】(1)王祥(180—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

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

祖父。他的孝顺极为出名,有“孝圣”之称。

(2)暗斫之:偷偷拿斧刃击砍他。【译文】王祥侍奉后母非常周到。他家有一棵李树,结出的李子

特别好,后母一直让他看管着。有时忽然来了风雨,王祥就抱着

树哭泣。王祥曾在另外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当时

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到了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此

遗憾不止,就跪倒在她面前请求她处死自己。后母因为这件事而

感动悔悟,从此对他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评析】中国到了隋朝设立了科举制度,汉代时实行“举孝廉”

制,推举著名的孝子去做官,于是出现了许多趋向于极端的孝顺

父母的故事。王祥在当时很受人推崇。古代流传的“二十四孝故

事”中,“卧冰求鲤”的主角就是他。(1)(2)(3)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注释】(1)晋文王:即司马昭(211—265),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早有谋逆篡位之心,有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

说他想称王的心思天下皆知。但其在世时终未称帝,其子司马炎

称帝后建晋朝,追尊他为文帝,庙号太祖。

(2)阮嗣宗:即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

氏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建安七子”之

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因为

对司马一族意图篡权不满,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

(3)臧否(zāng pǐ):评价,评论,褒贬。【译文】晋文王司马昭说阮籍是一个最谨慎的人,每次跟他谈话,

他说的话都很奥妙深远,从未评价过其他人的好坏。【评析】司马昭的称赞其实挺讽刺的。俗话说祸从口出,沉默是

金,当时是改朝换代的敏感时刻,司马昭之流最恨的就是名士对

他的臧否,他称赞阮籍,多少也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人、事、

物褒贬过多,难免招致不满或怨恨。明哲保身的阮籍,谨守其口,

以免惹火烧身,可以理解,但这不是司马昭在称赞他的德行。(1)(2)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注释】(1)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2)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

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

散”。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

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译文】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未看见他脸上有过喜

悦或愠怒的表情。”(1)(2)(3)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4)(5)(6)(7)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注释】(1)和峤(?—292):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驻马店

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曾经直谏晋武帝说皇太子

司马衷不适合当皇帝,果然,司马衷当了皇帝之后,引发了一系

列朝政混乱。

(2)大丧:父母的丧事。

(3)鸡骨支床:成语。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

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事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4)备礼:礼数周到。

(5)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

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

子。魏咸熙二年(265)承袭父亲爵位做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

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改元泰始。公元280年灭吴,

统一全国。建国前期励精图治,经济繁荣,出现了“太康之治”。

后期逐渐怠惰腐化。

(6)刘仲雄:即刘毅(216—285),字仲雄,东莱掖县(今山东莱

州市)人。东汉城阳景王刘章后代,魏晋时期名臣。官至尚书左

仆射,举为青州大中正。太康六年卒,赠仪同三司。

(7)省:看望。【译文】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行孝而被传颂。王戎骨瘦

如柴,和峤则痛哭失声,礼数周全。晋武帝司马炎对刘毅说:“你有没有去看过王戎、和峤几次?听说和峤悲痛的程度超过了

礼数的要求,让人为他担忧。”刘毅说:“和峤的礼数虽然很周

到,神智与感情却没有受损;王戎的礼数虽然不够周全,却因过

于悲伤而形销骨立。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

该担忧和峤,而应该担忧王戎。”(1)(2)(3)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4)(5)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注释】(1)梁王、赵王:梁王司马肜(róng,?—302)、赵王司

马伦(?—301),都是司马懿的儿子。

(2)国之近属:皇亲国戚。

(3)裴令公:裴楷(237—291),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

县)人,官至中书令,尊称为裴令公。

(4)二国租钱:两个封地的租税钱。

(5)中表:指自己父亲的姐妹或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译文】梁王和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当时的显赫权贵。裴楷请

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税钱几百万来周济那些贫穷的远亲。有

人指责他说:“何必跟人乞讨钱财自己做好事?”裴楷说:“从有

余的地方拿些资源给不足的地方,这是天道。”(1)(2)(3)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注释】(1)太保:官名,这里指的是孝子王祥。

(2)正始(240—249):三国时魏帝曹芳年号。

(3)能言之流:当时名士之间流行清谈,类似于现在的沙龙,能

言之流就是清谈中口才好的。【译文】王戎说:“太保在正始年间,不属于清谈中能言善辩的

人。然而一旦和他谈论起来,就会发现他的言语有理有据,意味

清净深远。恐怕是他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1)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2)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之讥。”【注释】(1)王安丰:即王戎,当时是安丰县侯,古代习惯称呼官

名。

(2)濬冲:还是王戎,他字濬冲。古人称呼一个人的方式真的很

多。【译文】安丰县侯王戎在服丧期间,表达孝道的情绪远远超过普

通人。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过度的悲伤果真让身体

严重损害,那么濬冲一定免不了会被世人指责为过犹不及,超出

了人之常情。”【评析】这篇其实是承接上文17篇裴令公的看望,说王戎悲伤得

有些太过了,严重损害身心。儒家认为所有感情都不应该过分,

悲痛过度以致损害身心健康反而不值得肯定。所以说,凡事过犹

不及。(1)(2)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4)(3),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注释】(1)王浑(生卒年不详):字长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

沂)人。令名:美好的声誉。

(2)薨(hōng):古代诸侯或重要官员死亡叫作薨。

(3)义故:以恩义相结的故旧。

(4)赙:通“付”。这里指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译文】王戎的父亲王浑,素有美名,做官做到凉州刺史。王浑

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有恩义的故交,都怀念他的德行和恩惠,

相继一起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表心意,然而王戎谢绝

了,没有接受。(1)(2)(3)(4)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注释】(1)刘道真:刘宝(?—301),字道真,今山东邹城市郭

里镇人。西晋军事将领,文学家。

(2)徒:服劳役的罪犯。

(3)扶风王骏:扶风王司马骏(232—286),字子臧。西晋时期将

领、藩王,晋宣帝司马懿第七子,是个受百姓爱戴的将领。

(4)疋(pǐ):同“匹”,意为相当,相配;另做量词,用于计量

整卷的绸布或用于计量马、骡等。【译文】刘宝曾经是一位被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

百匹布把他赎了出来,之后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的人们都把

这件事当成美谈。(1)(2)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3)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注释】(1)王平子:王澄(269—312),字平子,东晋名士。王

衍之弟,王戎堂弟,王敦族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有

盛名,勇力过人,好清谈。

(2)胡毋彦国:胡毋辅之(约269—318),字彦国,泰山奉高(今

山东泰安东)人。为人任性放达,好酒善谈,有知人之能。

(3)乐广(?—304):字彦辅。南阳淯阳(今河南南阳)人。西

晋名士。因曾任尚书令,被后人称为“乐令”。出身寒门,早年

即有重名,受权贵赏识,官运亨通。乐广与王衍同为西晋清谈领

袖,在政治上并无政绩与声誉。【译文】王澄、胡毋辅之等人都把放荡不羁当作豁达,有时还会

赤身裸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为什么

偏要这样呢?”【评析】西晋之所以会亡国,跟这些标榜个性、清谈误国的名士

有脱不开的关系。为政者,不脚踏实地做事,整天放浪形骸,喝

酒清谈,搞小圈子,这样的上位者不把国家搞砸才怪。他们只学

到了阮籍、嵇康的外在,却没搞明白真名士心中的境界。(1)(2)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3)(4)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5)(6)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注释】(1)郗公:这里指郗(xī)鉴(269—339),字道徽,高

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一生历经国

家的种种叛乱,总能得到百姓支持助平叛乱。素有儒雅之名,为

时人所敬重。

(2)永嘉丧乱:西晋王朝历经“八王之乱”后,胡人乘机入侵中

原。永嘉五年(311),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中原大乱,

民不聊生,统治集团开始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史称“衣冠南渡”。

(3)饴:给……吃。

(4)迈:郗迈(生卒年不详),字思远。高平金乡人。郗鉴兄子,

有才略。累官少府、中护军。周翼:字子卿,晋陈郡(今属河南)

人,历官剡县令、青州刺史、少府卿。

(5)席苫(shān):坐卧于草垫子上。

(6)心丧:最早是指老师去世后,弟子守丧,不穿丧服但心存哀

悼。后来泛指虽没一直穿孝服,但心中深切悼念,有如守丧。【译文】郗鉴在永嘉之乱期间,住在家乡,生活很贫困,常忍饥

挨饿,有一顿没一顿。乡里敬仰他的贤德,商讨众人一起轮流供

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

吃。乡里说:“我们各家自己都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

想合伙接济您罢了,恐怕没有办法兼顾其他人。”之后郗鉴就单

独去就餐,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后吐出给两个

孩子吃。大家最后都活了下来,一起过了长江。郗鉴去世的时候,

周翼正担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坐

卧都在草席子上,深深哀悼足有三年。(1)(2)(3)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释】(1)顾荣(?—312):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人。三国时东吴丞相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

江南士族首脑。

(2)行炙人:端菜上烤肉的下人。

(3)辍:停下,中止。【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烤肉的下人

流露出想吃的神情,于是他停下吃肉的动作,把自己那一份让给

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怎么能让人成天端着烤

肉而不知肉味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经常遇到危急,总

有一个人在身边保护自己。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他就是得到烤

肉的那个人。【评析】以德报德,是个美谈。一个无意的善行,可能会在将来

帮到自己。(1)(2)(3)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吹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4)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注释】(1)祖光禄:祖纳(生卒年不详),字士言,范阳遒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祖逖之兄,西晋大臣。官至光禄

大夫,世称祖光禄。值得一提的是,他醉心围棋,在晋代围棋界

影响深远,自号“忘忧”,后“忘忧”遂成围棋别称之一。

(2)吹爨(cuàn):烧火做饭。

(3)王平北:王乂(yì),三国时期人,后受到司马昭征召为相国

司马,官至平北将军,世称王平北。

(4)百里奚:字子明(约前726—前621),春秋时期秦国的名相,

又称“五羖(gǔ)大夫”,是秦穆公慧眼识才,用五张黑羊皮从

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译文】光禄大夫祖纳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生性极其

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王乂听到他的好名声,就

送了两个婢女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男

仆的身价比婢女多一倍。”祖纳说:“百里奚怎么会因为曾经被

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买回去而被轻视呢!”(1)(2)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3)(4)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5)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注释】(1)周镇:字康时,做过临川郡和吴兴郡的郡守,有政绩。

(2)王丞相:即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

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

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

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3)舫:船。

(4)殆:几乎。

(5)胡威(?—280):字伯武(又作伯虎),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魏末西晋著名太守胡质之子,与其父都以廉

洁慎重而闻名于世。【译文】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京,还来不及上岸,船暂且

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

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以坐下的地方。王

导说:“胡威的清廉,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吧!”之后立刻起用他

做吴兴郡太守。【评析】古往今来,统治者都对为官清廉之人很有好感,然而正

是因为清廉很难,才会被算作德行。(1)(2)(3)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4)复畜妾。【注释】(1)邓攸(?—326):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

北)人。两晋时期官员,西晋永嘉之乱时被石勒俘虏,后来逃离。

东晋建立后,邓攸渡江南下。他为官清廉,在吴郡太守任上深受

百姓爱戴。病逝后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2)弟子:这里是弟弟的儿子的意思,即侄子。

(3)取:通“娶”。

(4)畜:畜养。【译文】邓攸为了躲避永嘉之乱,在路上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保

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后,娶了一妾,很是宠爱。过了一年,问

起她的来历,她便详细诉说,自己是遭遇战乱的北方人;回忆起

父母的姓名,才发现她竟然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洁,

事业有成,言谈举止都没有污点,听了这件事,终生哀伤悔恨,

从此再也不娶妾了。(1)(2)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3)(4)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5)(6)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7)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注释】(1)王长豫:即王悦,字长豫,名相王导世子,曾在明帝

为太子时、王导担任太子太傅期间,任职东宫,官终中书侍郎。

其正史事迹多与六朝小说重合,并无更多详细线索,而其仕履实

颇微妙,生卒年不详,只知道在年轻时早亡。

(2)丞相:即王导,王悦的父亲。

(3)敬豫:王恬(生卒年不详),字敬豫,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人。东晋书法家,东晋丞相王导次子。官至后将军。他擅长隶书,

亦是东晋第一围棋好手。

(4)台:这里指尚书省衙署,王导当时既是丞相,也领尚书省

事。

(5)曹夫人:王长豫的母亲,名为曹淑。

(6)箱箧(qiè):箱子。

(7)作簏(lù):整理箱子。【译文】王导的长子王悦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时神情喜悦,

极尽“色养”的孝道。王导看见他就高兴,看见王恬就生气。王

悦跟王导说话的时候,总是奉行谨慎细致的原则。王导要去尚书

省上班,临行前,王悦没有一次不送他上车的。王悦还常常为母

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王悦死后,王导到尚书省去,上车后,

一直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时,把王悦收拾过的箱笼封

好,再也不忍心打开。【评析】一代名相,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自己如此疼爱的孩子,

确实悲痛。根据史料推测,王悦是因为身处种种权力斗争的核心

之地,所以心力交瘁而死。(1)(2)(3)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注释】(1)桓常侍:即桓彝(276—328),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桓颢之子,桓温之父。他生于世

族大家,自幼聪明好学,能文善武。太宁二年(324),晋明帝

下诏讨伐病危中的王敦,命为散骑常侍。故文中称呼为桓常侍。

桓彝平定王敦之乱后,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然而后来还是死于

苏峻之乱。

(2)深公(生卒年不详):名道潜,字法深,晋朝的高僧大德,出

身于世家琅琊王氏,十八岁出家,精通般若学。

(3)先达:前辈。【译文】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议论竺法深和尚,就说:“这位先

生一直都很有名望,而且前辈贤达们也经常称颂他,跟我去世的

父亲也是至交好友,不应该谈论他。”【评析】桓彝一生很有气节,乃国家栋梁,一心平叛讨贼,后来

自己的儿子桓温却一心想着怎么造反,真是历史的讽刺。(1)(2)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注释】(1)庾公: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鄢陵(今河

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外戚、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

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庾亮姿容俊美,善谈玄理。

(2)的卢:的卢马,又作的颅。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

为这种马妨主。【译文】庾亮所乘坐的马中有一匹是“的卢”马,有人跟他说让

他把它卖掉。庾亮说:“要卖它,就一定有买它的人,这样就会

妨害他,怎么可以把对自己不利的事转嫁给他人呢!过去,孙叔

敖曾打死双头蛇,以保护后来的人,这是古代的美谈。我去效仿

这件事,不也很豁达吗!”【评析】是是是,豁达豁达。(1)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1)阮光禄:即阮裕(生卒年不详),字思旷,东晋尚书

郎,哲学家。历官临海太守、东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祭酒、

金紫光禄大夫、侍中。阮籍的族弟,生性豁达爽快,有仁有义。【译文】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一辆很好的车,不

管谁向他借车,他都会同意。曾经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很想借车,

可是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

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1)(2)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3)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4)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注释】(1)谢奕(309—358):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póu)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

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性格粗鲁。

(2)醇酒:烈酒。

(3)太傅:指谢安(320—385),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有胆

有识,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

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

(4)阿奴:当时对亲密之后辈的称呼,这里是哥哥对弟弟的昵

称。【译文】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一次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

奕就惩罚他喝烈酒,老人醉得很厉害,他却还不停止惩罚。谢安

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哥哥

说:“哥哥,老人家多可怜啊,你怎么可以太过分呢!”谢奕的

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弟弟你想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

个老人打发走了。【评析】说明谢安自小就有仁人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2)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注释】(1)谢太傅:谢安。其实太傅是他死后追赠的,战后因功

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太元十年(385),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

谥号文靖。

(2)褚公:指褚裒(303—350),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

市)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死后追赠

侍中、太傅,谥号元穆。【译文】谢安极其敬重褚裒,曾经赞扬:“褚季野虽然口上什么也

不说,可是心里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是非分明。”(1)(2)(3)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4)(5)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注释】(1)刘尹:指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

国相县(今安徽省宿州朱仙庄镇)人,曾任丹阳尹,故世称刘尹。

东晋著名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出身世宦家庭。少时便为

王导所赏识,后娶晋明帝庐陵公主,是一时俊杰。

(2)绵惙:气息微弱,病危之状。

(3)祠神鼓舞:祭祀时候的击鼓舞蹈。

(4)淫祀: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

(5)丘之祷久:典故名,典出《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

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

祇。’”子曰:“丘之祷久矣。”后以“丘祷”指祈求消灾祛病。【译文】丹阳尹刘惔在丹阳郡任上,临终之际奄奄一息,听见供

神佛的阁下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

滥行祭祀!”属员们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惔回答说:“我早就像孔丘一样祷告过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了!”【评析】刘惔是清谈界的知名人士、代表人物,临终前对生死任

其自然的释然,做到了言行一致,颇有老庄风范。(1)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注释】(1)谢公:谢太傅,谢安,以后会经常出现,就不赘述了。【译文】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时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您

教孩子?”谢安回答说:“我总是以自身的言行来教育他们。”【评析】再多的口头教育,也比不上父母的身教。(1)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2)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3)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注释】(1)晋简文:东晋简文帝司马昱(320—372),字道万。

东晋第八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幼子,先后封琅琊王、会稽王。

晋穆帝时,升任抚军大将军。此人名为皇帝,实际上是桓温的傀

儡,在位仅八个月,便因忧愤而死,年五十三。东晋的皇帝,基

本上都没什么实权。

(2)不说:不悦,古文中“说”常通“悦”。

(3)弹:批评。【译文】晋简文帝司马昱做抚军将军的时候,自己坐床上的灰尘

不许属下擦拭,见到上面留下的老鼠爬过的痕迹,觉得很不错。

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昼出行,就拿手板打死了它,抚军很不高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