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才有更多选择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20:22:19

点击下载

作者:米格格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努力,才有更多选择权

努力,才有更多选择权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努力,才有更多选择权作者:米格格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01ISBN:9787539993515本书由西藏悦读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所有的努力,只为有更多的选择权

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去奋斗的,永远是自己。

2015年岁末,我荣幸地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简书发表的第一篇引发热议的文章是《生活那么难,我为什么还是拒绝一份安稳的工作》。那是我发自肺腑的声音,以及对自我和梦想的坚持。

我拒绝进入体制内,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工资,更重要的是它无法给予我想要的东西,我也担心自己的斗志会在安逸中日渐消退。倘若现在的我,贪图了那一份安逸;也许将来的我,就要承受颠沛流离。

我喜欢谈论梦想,可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有读者跟我说,你的心境真的很棒,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之词时,我都会坦言相告:其实,我是一个特普通的俗人,在谈梦想和远方的时候,我从不忘谈苟且和眼前。过不好眼前的人,纵使到了远方,依然要苟且。

比起暂时的安稳,我更想要一生的自由。

你问我,何谓自由?请原谅,我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的、适合所有人的定义。于我而言,它可能就是:在别人要求我必须做什么的时候,我有足够的底气拒绝,还能秉承自己的喜好与个性;在别人想要束缚我的时候,我可以摆脱他的控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别人告诉我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时,我能漠然一笑,有资本和胆量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拒绝一份安稳的工作,选择去承受挑战和风险,历经憋屈和痛苦的打磨,我要的真不是成为万人瞩目的赢家,而是在面对生活、工作和爱情的时候,有更多的、更主动的选择权。

这两年,频繁有朋友推荐和邀请我去一些公司坐班,开出的工资也都不低。思虑再三,我还是没去,而后他们讲,那等你想坐班的时候,随时找我。不久前,主播夏雨嫣说在读我那篇《最青春的十年过去了,我却不想再回头》时,泪眼蒙,里面的情境让她想到了自己,有太多同感。是啊,20多岁时的我,也曾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跑断了腿,那时候没有资格去谈理想,因为生存的问题尚未解决。现在,无须再费力去参加各种招聘会、海投简历,也有人愿意提供机会给我去做喜欢的、薪水不错的工作。

这样的选择权,不单是靠运气和人脉,更重要的是靠这七八年里所付出的努力。

闷热的三伏天里,从五棵松到中关村,一路两个半小时晃晃荡荡的车程,有多热、多难熬,只有自己知道;寒冬腊月的雪季,加班到十点钟,哈着冷气走在空荡荡的路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狭小的出租屋;一连两年无冬历夏,为了从文字编辑晋升成合格的策划,几乎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学习。那些日子真苦,可现在想来,也真的很值。

很多读者认识我,是从那篇《你给我爱情就好,面包我自己买》开始的。

努力赚钱,不是因为多爱钱,而是看到了生活充满变数,唯有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才能够撑得起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然的话,要拿什么去维系亲情,稳固爱情,联络友情?经济独立是资本,也是骄傲。遇见了比自己优秀的人,可以与他势均力敌;遇见了真爱的穷小子,日子也不会太寒酸。在憧憬美好的爱情以前,给自己种一棵面包树,那才是一辈子傲娇任性的资本。

我依然不想说,努力的人一定会是赢家,对平凡的你我而言,也许终其一生的努力,也无法登上财富榜,成为新闻的头条。可那有什么关系呢?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一个可以主动选择的人,也是一种成功。

当我想去吃一顿海鲜时,我可以落落大方地走进金钱豹,不必算计一顿饭要花掉一周的饭钱;当我想吃青菜的时候,我就在家清水煮菜,享受清淡的时光,而不会因为我只吃得起青菜而略感心酸;当我面对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时,不必为了维持生计而委曲求全,而是有资本和能力去驾驭想做的事情,让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超过生存的压迫,使金钱成为努力的附加值。

这样的自由,没有人不喜欢,可这样的自由,也不是轻易可以得来。从生存到生活,看似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跨过去了,就是诗意的日子;跨不过去,就是苟且地活着。要跨过生存,迈向生活,唯一的桥梁就是努力。

有个名人在给儿子的信里,写过一段话:“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尊严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千山万水走到最后,靠的还是‘自己’二字。”

现在,我想把这段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正走在奋斗路上的你。我们选择努力,不是为了与谁攀比,也不是为了多有钱,只为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爱想爱的人,过想过的时光。Part 1好工作比好男人更让你内心笃定比起1克拉钻戒,我更想要好事业

去年夏天,邻居家的女儿嫣嫣离婚了,孩子刚满1周岁。

嫣嫣家是山里的搬迁户,虽在附近住了近20年,可家里依旧是那三间青的小房,除了房间内的陈设换了新的,几乎没什么变化。客观地说,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嫣嫣读书成绩一般,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文员。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很多事情都有了不一样的答案,唯独女孩子嫁人这件事,貌似一直都有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嫁给有钱人的姑娘,收到的就是羡慕和赞赏;嫁给穷小子的姑娘,等着她的就是摇头叹息。至少,在嫣嫣订婚和结婚时,我所看到的场景就是四个字:风光无限。周围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伸着脖子去看人家对象开的什么车,而后议论纷纷,说嫣嫣这姑娘真有眼光,嫁给三环有房的主儿,戴着1克拉的钻戒,算是“翻身”了。

其实,嫣嫣是奉子成婚的。

男方的父母不是太满意这个儿媳妇,可眼看着有了下一辈的人,也就闭着眼认了。公婆对嫣嫣的偏见,主要是源自她的性格。嫣嫣喜欢挑刺,而男方不拘小节,在生活细节上很容易产生摩擦;外加嫣嫣的工作不稳定,没什么上进心,公婆那么大岁数尚且还在学习新事物,看着整天挑剔儿子自己却不求进步的儿媳,心里自然不痛快。

结婚这件事,犟着脾气、不顾父母反对,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激战。未婚者都觉得,能熬到结婚就是最好的结局了,但已婚者常常说,婚后的日子才是艰难长征的开始。再好的感情基础,也架不住三五天一吵闹的侵蚀。

婚后不久,嫣嫣和丈夫的摩擦就开始升级,最终闹到了离婚的地步。毕竟年龄都不大,她那个1990年出生的丈夫,又跟另一个女孩有了感情,一向说话有震慑力的婆婆,竟然也没有站出来给嫣嫣做主。在这样的家里,嫣嫣也觉得待不下去了,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孩子满1周岁后,两人办了离婚手续。

得知嫣嫣后来过得不好,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又站了出来,说:你看,这就是门不当户不对。我特想说,大妈,您舞跳得那么好,说什么都对!因为,什么话都让您说了。

我真不觉得这是门当户对的问题,毕竟身边也有不少男女双方家境不同的情侣,在一起生活得很好,他们的价值观相似,志趣相投。我们也不必去讨论原因,究竟是嫣嫣的婆家太刻薄,还是她性格本身有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让我们看一看,嫣嫣在这场婚姻里,一直都显得很被动,从最初的奉子成婚,到丈夫的婚外恋,再到公婆的冷漠,也许从一开始,她就没有认真思量过,自己在这段婚姻里的位置。

此刻我还记得,嫣嫣在朋友圈里晒1克拉钻戒时的情景,笑得那么灿烂,胜券在握的样子,底下满满的都是赞和祝福,也不乏羡慕嫉妒恨。那1克拉钻戒,还跟从前一样闪耀,可嫣嫣明天的生活,却还是一个未知数。

前些天,又听某广场舞大妈传来最新“战报”,说嫣嫣新找了一个对象,家在丰台,好像也是离异的,条件还不错。唉,又是那一句“条件还不错”,我真希望嫣嫣这一次能幸运点儿。为什么用“幸运”二字?只因心有余悸,觉得这实在像是一场赌博。

我不否认“女人嫁得好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是现实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有物质基础的婚姻会更稳定。问题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嫁得好?嫁得好之后该怎么过呢?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某女到深圳打工,开始住在城中村,周围都是高档社区。她工作特努力,每天加班到深夜,很少休假,哪怕是被痛经折磨得死去活来,吃了药扛过去后,还会爬起来干活。她从文员到总监助理,用了三年的时间,月薪涨到8000元。后来,她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公司,比从前更拼。四年过去后,她成了总裁助理,工资变成了1.6万元。终于,她也有了自己的房子。

故事读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太励志了,可看到后面补充的一句,又笑了。作者说,她嫁给了银行行长。于是,七嘴八舌的话全来了,说真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极少有人询问,她到底是怎么嫁给银行行长的呢?

嫁得好的答案就要揭晓了!银行行长是女孩的老板介绍的,她说女孩是最好用的助理,经常带她去见客户,而女孩每次都做足了功课,几乎把客户的所有信息都查遍了,帮老板找到话题切入点,每次洽谈都很perfect。老板听说女孩还单着,就热心地给她介绍优秀男青年,这才有了银行行长的故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作《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里面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想嫁得好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先得让自己有这个资本!倘若,当年的嫣嫣能像这个女生一样,在工作上有自己的优势,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或许婆家对她的看法和态度会不一样。就算不满意,却也不至于摆出一副看不起她的姿态吧?

姑娘,不要因为跳广场舞的大妈说,靠自己打拼的女人太苦了,命不好,你就信以为真,把努力打拼扭曲成没福气的表现。这是病,得治!你不够优秀,就挤不进优秀的圈子,吸引不了优秀的人,干得好是嫁得好的前提;就算是嫁得好了,没独立的思想,没自己的事业,越发掉品和庸俗,也无法实现一劳永逸。

如果你长得漂亮,又有一份美好的事业,那么遇见幸福和成功的概率会很大;如果你长得不漂亮,那就更得努力打拼了,毕竟王子都是限量版的,你要拿什么跟人PK?

比起1克拉钻戒,我更稀罕的是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待姑娘风生水起,出人头地,就算是2克拉的钻戒,我们靠自己,一样买得起!多少平庸无为,都是咎由自取

背英语单词是一件辛苦的事,高中时老师就提醒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经常写一写,记得才牢固。到了大学以后,没人催着赶着查词汇了,也就走马观花似的看一看,好像都记住了,可真到用的时候,一个也记不起来。

练听力的时候也是这样,开始还坚持每天听VOA,跟着读,偶尔一天犯困了,就睡了懒觉没早起,还觉得挺惬意的。渐渐地,就松懈了,隔一段时间以后,原来能听懂的也生疏了,一切又是从零开始。折腾了半年,好像一直停留在chapter1,后面的书页还是崭新的。

大学的英语老师说,我的语感是很好的,可那又怎样呢?底子还算不错的我,至今还是没把这门感兴趣的、有天赋的学科学到精通,运用自如。刚上班的前两年,也曾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发了狠心,背下了厚厚一本托福单词,当时成就感真强,只是没有了后来。

现在,我的英语水平依然没有质的飞跃,恐怕连四级水平都不够了。去年还有尝试,每天背扇贝单词,最后坚持不到十天,APP就不再被打开了。是自己没有学英语的天赋吗?是真的一点时间都挤不出来吗?不是!所有的问题到最后,都只能归结于一个字:懒!

依然要说在英语学习上远超过我的室友丹姑娘,我真心觉得,她比寝室里的任何姑娘都要优秀,至少在做事态度上,是20岁的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在多数人忙着恋爱的时候,她早出晚归地学习;在寝室里的姑娘打牌消遣时,她坐在床上拉伸练瑜伽;在周末大家忙着约会赏景的时候,她去必胜客和肯德基打工,用赚来的钱买书、买化妆品和衣服。

毕业时,丹姑娘的英语能力已经很强了,虽不是英语科班出身,但口语交流很流畅。我这才知道,她经常和校内的外教交流,还参加市内的一些英语角活动,把这门语言用在了生活中。当我们感慨大学的时光从指缝中溜走,而自己却双手空空的时候,丹姑娘却成了一只丰盈的蝴蝶,翩翩起舞。

她比我们飞得快,也飞得高。在我们一群人挣扎在生存边缘的时候,我在人人网上看到了丹姑娘的消息,她居然已经到德国和法国出差了。这样的高度,是那个时期的我,绝对达不到的。至今,我对这个孤傲不合群的姑娘,依然存留着一份好感与敬佩。今天写这篇文章前,我还跟一位朋友感慨,大学的时光被我荒废了太多,后悔当初那么懒。

也许,每个人的青春路都是曲折的,走过一些弯路,犯过一些错误,若不是那样,就不会在深思后,成为现在的自己。当我意识到青春很短暂,通往理想的路还很长的时候,我清醒了许多。我真的不想,在下一个十年的时候,去回忆里拾荒,再度感叹年华被挥霍。

我彻头彻尾地改变,是在选择了现在这个职业的时候,那年我23岁。

为了更快地熟悉工作流程,我牺牲了周末睡懒觉的时间,一个人去国家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在筛选资料时,不是随意挑选合适的就用,而是精心地比较,选择更好的、更有可读性的,偶尔还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构思一些情节和故事。

有过组稿经验的人大都知道,这样是比较费时间的。很多人都愿意省劲,管它资料好不好,管它新不新,只要差不多能说明问题,就直接为己所用。到最后,出来的东西就会变得流俗,说不上来哪儿不好,但也着实不会给人带来太多的感触。

按照我那种方式,每完成一篇文章都要经历几番周折,包括在字句上面,我都会精心雕琢。总觉得,只有自己认为满意的东西,才能拿出手交给别人,这样的话,就算被问起,都不会觉得心虚。若还是被挑出毛病,那也果真说明自己还需要努力。

同事G是一个特精明的人,任何事情都不吃亏。他对工作的态度,向来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每次跟我一起去图书馆,看我翻阅着大摞的资料,吭哧吭哧地复印,再一路拎回家,都摇头感叹,说,你这是给自己找罪受,差不多就行了。我说,就当减肥了吧!

其实,偷懒谁不会呢?有些投机取巧的东西,不是自己不知道,而是不屑于那么做。我不愿意再像大学时一样,凡事都糊弄,认真对待的结果,不是做给谁看,是让自己心安,并真的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我不后悔当时花费了比同事多一半的时间去打磨文稿,也不后悔花费了大量的复印资料费,那些都成了我现在头脑里的知识容量,变成了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G在公司只做了半年,就跳槽去了其他地方。兜兜转转几年了,在网上闲聊时问起,最近在忙什么?他依然在做和从前类似的工作,发来稿件给我看,水平虽有些提升,可还是经不起推敲,细读起来有很多小毛病。最主要的还是,行文逻辑和表述方式,丝毫没有新颖的感觉,可读性不强。

他告诉我,想转行做自由撰稿人,让我帮忙介绍一些稳定的合作者。我直接把一位熟络的编辑介绍给他了,但后来编辑告诉我,合作未达成,说G的文笔太粗糙,组稿的痕迹太重了。说白了,就是习惯了偷懒,不愿意动脑子,原创能力不足。

我真的很庆幸,大学时候栽过跟头吃过亏,醒悟得不算太晚。若是延续了那份舒适和惰性,我或许也在公司里浑浑噩噩地混口饭吃,过着满心都是理想却不肯脚踏实地努力的日子。现在的我,更加确信七个字:优秀是一种习惯。克服懒癌,人生真的可以更好。拼脸就能赢,还要不要拼才华

2015年岁末,古装大剧《芈月传》华丽丽地上演了。一时间,网络上吐槽的声音此起彼伏,其中有一条很是犀利,说剧中满是蛇精脸,堪称整容科普片,吐槽的同时还附上了片段截图,可谓是有图有真相。

我也是一集不落地把这部剧看完了,说实话,真的挺佩服那些网友的眼力。若不是看了他们的截图,我根本想不起来那些被圈出的人出演的角色,以及出场的情景。毕竟,在庞大的演员阵容里,不是靠拼脸就能抢镜的。虽然主演孙俪娘娘也很漂亮,可我们对这张面孔已经熟悉到不会再感到惊艳的地步,真正折服人心的还是她的演技。

So,这就解释了一个问题:明明拼脸就能赢,为什么还要拼才华?

答曰,拼脸有风险,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拼才华和实力来得更安全、更长远。

走出荧屏,回到现实,无不如是。

想起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宿舍的姑娘们跑遍了北京的四九城,只为寻求到一份好工作。可在每次面试前,最烦恼的莫过于穿着打扮了。大家都觉得,职场和学校不一样,不能穿着休闲装去面试,总得像模像样的吧!当然,潜意识里也有这样的想法,倘若能打扮得出众点,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许就能脱颖而出,将想要的职位收入囊中。

就拿姑娘J来说,她当时准备去一家地产公司面试文案,得知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平日都穿正装,便特意要我陪同去买一身行头。试穿了不少,最终看中了一件经典的小黑裙。说实话,那件衣服上身效果真的很好,将J的好身材完全显露出来,整个人的气质也变得端庄干练了。当然了,衣服的价格也不菲。当时找到工作的同学,月工资也不过2500元左右,而这一条裙子,却要花掉700元。

好在,姑娘J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很痛快地就买了单。第二天,她穿上小黑裙、高跟鞋,打扮得像一个资深的职场达人,去争夺那个炙热的职位了。很可惜,那条金贵的小黑裙,并没有让她像赫本一样博得关注度,她试写的楼书直接被pass掉了。

J姑娘挺失落的,手握着中文系的学位证,却在文字上得不到认可,刚迈进社会就受到了当头一棒。回去后,她闷闷不乐的,大家看她失落的样子,纷纷安慰说这都是正常的,不要太在意,还让她把面试题目拿出来,一起研究研究,为下一次面试做功课。

那是一个定位于高级白领人群的楼盘,要求楼书能够凸显艺术性的生活方式、优雅迷人的生活环境,符合都市白领的身心需求。J姑娘的文笔没的说,写得也挺有诗意的,读起来很美,但读到最后,大家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她是在渲染生活方式,而不是撰写商业软文,许多硬性的东西并没有加进去,而这恰恰是做营销文案最大的败笔之一。

在商业中,一切文字和创意,都是为营销服务的。倘若脱离了这一根基,写得再好也是隔靴搔痒,没什么用。对这一点,J姑娘自己也感叹,心里就知道自己想去做文案,却压根没有用心琢磨过房地产文案的经典案例,也没有看过专业性的书。

还有一点,她自己没好意思说,原以为穿得光鲜靓丽、卓尔不群,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就能为胜出加大筹码,却不知道选拔人才的HR们都有一条底线:宁愿选一个结实有用的瓷缸子,也不要昂贵奢侈却只能做摆设的花瓶。

当才华和脸面撞在一起的时候,才华比脸面更有价值和竞争力。

K姐长得不怎么标致,从我认识她的那天起,就没见她穿过裙子。她说,自己的腿型不好看,穿裙子会把所有缺点暴露无遗,所以裤装就成了她一年四季的主打。

K姐从事的是广告设计。记得从前我去一家广告公司面试时,那位年轻的经理直接告诉我,广告是一个非常时尚的行业。可坦白地说,我在K姐身上却嗅不到太浓烈的时尚气息。她的穿着很平常,办公室里的其他女孩子,个个都打扮得比她要显眼。

不过,K姐身上也有另一个艳压群芳的闪耀光环,那就是她的想象力和创意才华。

没有人知道她是在什么时候萌生出那些创意点子的,但每次给客户交稿的时候,她都有本事拿出三种设计方案供对方选择:其一是充分发挥自我的观点和创意,风格思路全按照自己的来;其二是自我和客户喜欢的风格各占一半,半妥协;其三是完全放弃自己的风格,从客户的要求出发。

K姐刚进公司的时候,好多人以貌取人,也看不上她。可当她甩出这一撒手锏的时候,那些看不上她的人都闭了嘴。没有经验的新人,往往都是绞尽脑汁才能想出一个提案,具体也说不清楚究竟是谁想要的风格,所占比例多少,结果就是行不通再修改。可当K姐的三个方案摆在客户眼前时,通常无须返工,直接就能定下来要哪一种风格类型,有了方向后,细节上的雕琢就容易多了。

她给了客户选择的余地,也给了自己更大的空间。跟K姐公司合作过的客户,几乎都对K姐印象深刻。她真的算不得漂亮,可赢得的欣赏和赞美,却比其他姑娘都要多。那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比单纯的美丽更有深度和意境。

我绝对不是要渲染什么内在美胜过容颜,这样的话,说起来苍白无力,听起来毫无营养。生而为女子,我们都有权利和义务让自己美美地活着,每天衣着光鲜地走出家门,也是一种优雅的活法。只是,我们不能把人生所有的赌注都押在美丽上,那不明智。

生活不会因为谁长得漂亮,就少给谁一点儿磨难;职场也不会因为谁长得漂亮,就给谁一张直接升职加薪的王牌。美丽是通行证,但不能作为底牌,真正能够成为底牌,让我们稳操胜券的,永远是真材实料的干货。

我的衣橱里挂着不少小黑裙,它们经典漂亮,任何场合都能穿。可我也经常跟闺密调侃说:“十条小黑裙,也敌不过一招鲜。”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何愁做不成一个美丽的女人?倘若两者调换了位置,就未可知了。

我爱小黑裙,可我更爱那个由内至外都能凌驾于小黑裙之上的自己,内外兼修撑起来的实力,才是延续自信和美丽的根基。工作前三年,放下傲娇的尊严

我在工作室做策划时,接触过一位文笔很好的兼职作者,这里姑且叫她L吧!

起初,给她安排过一个选题,写得也还不错,虽是初次合作,她也是新人,但确实悟性很高。那次的合作挺愉快的,我也一直不停地鼓励她,希望她日后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可到了第二次合作时,情景却没这么乐观了。

那个选题的难度有点大,要求作者必须具备独立构思故事的能力,还要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写出接地气的文字。为了降低难度,我特意给她讲了一些身边人的故事,希望能给她带来点儿启迪。

很快,她就把我所说的梗概,写成了一篇文。看过后发现,写得过于假,俨然没有生活的味道,根本不像是身边人的身边事。告知问题所在,她说再改改。一连改了三四次,都不是很理想,我感觉出她也到了疲乏的边缘。“是不是给你圈定了这个题材,限制你的发挥了?”“有那么点儿吧,实在不知道怎么写。”“要不,你自己发挥一下,写一篇你比较有感触的?”“嗯,我再试试。”

L又尝试了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撰写了一篇文,可惜交上来的时候,我觉得还是写得过于生硬。我也是经常写字的人,自然知道频繁遭受否定,会打击写作的自信,但作为一个策划编辑,把控稿件的质量,以求对得起将来阅读它的读者,有问题必须直面。“亲,你这篇文章深度还是不够,能否回归到生活中,想想你亲身的经历?”“我想不到啊!算了,还是不给你添麻烦了,你找别人吧!不好意思。”

俨然,L是不想再写了,最初的那点儿心气也没了。我一再强调,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就算是非常优秀的、有经验的作者,也不可能任何题材风格都能驾驭,希望她不要太介意。之后,我就找了其他作者来操作这个选题,其间没有再跟L联系。时隔一个月后,公司有新选题下来,我觉得其中一本书很适合L来写,可翻遍了QQ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头像了。我才意识到,她把我拉黑了。对这件事,我觉得既可笑,又感叹。

L是一个19岁的女孩,还在读大学,大概也只有孩子气的年纪,才会用拉黑这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感叹的是,她的文笔和悟性确实很好,只要假以时日,结果不会太差。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能经受住摔打和考验。

每个人在刚刚踏进工作领域的时候,都免不了会犯错、被批评、受委屈,谁都要从最初接受工作的愚笨慢慢长成独当一面的精英。从温暖的象牙塔里走出来,面对冰冷的指责和斥责,谁都会觉得不舒服,但成长从来也不是一件舒服的事,要做一个光芒万丈的姑娘,就必须得在发光之前不停地接受磨砺。

我在中关村的一家电子公司的大客户部做商务时,由于住得远,又对IT公司的工作节奏不适应,没少挨白眼和批评。中关村那时还没通地铁,赶在早高峰的时候,一个红绿灯要等20分钟,而我住在西五环外,每天上班坐车就像是一场战斗。

上班的第四天,我就迟到了。当时,一个女同事等着找我拿单子去见客户,而我却迟到了半小时,她特别生气,跟我说:“你这刚上班就开始迟到,有点儿说不过去啊!下次你要是来不了,就提前把单子拿出来,我等会儿倒没事,客户着急啊!”

我连忙解释说:“这不是早上堵车了吗?我不是故意的。”

同事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堵车是常事,又不是就你住得远,这都不是理由。”

开始我还想辩驳,但后来想想,她说得也没错。全北京那么多人都上班,早起坐头班车的人大有人在,我拿堵车当借口,若再辩驳确实就显得有点矫情。

从那天以后,我把自己的手机时间调快了30分钟,每天都早出门半小时。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好几年。很奇妙,后来我再没有迟到过,每天都能早到公司,路上还能有座位,显得没那么紧张和焦躁了。

有很多工作需要跟客户发邮件沟通,但我当时的英语写作水平不太强,每次写完都要找资深的同事帮忙审查,当然也遭到了不少白眼和指责,被说一些基本的语法、句型都写错,实在不应该……有的话听起来挺刺耳的,可我没有资格去反驳,因为技不如人。

我不甘心。每天在路上大概要2个小时,来回4个小时,我全用来补英语。偶尔累了,就看美剧和电影,提升语感。好歹以前有点英语的底子,重新拾起来也不算太难,后来的英文水平还是赶不上那个资深的同事,但被嘲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大客户部的商务,主要负责产品报价、客户跟踪、合同起草、订单处理、返款核算等等,不算难,但挺繁琐的。我本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也有点矜持害羞,缺乏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以至于最初那段时间,效率很低,工作能力也受到了质疑,被人明里暗里地说:“现在刚毕业的学生,什么都干不了。”

我不想一直那样,就开始留意那些资深商务给客户打电话时是怎么说的,看他们如何处理那些让我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以及,他们在起草合同时的条款内容,处理订单的技巧,等等。待我离开那家公司的时候,我已经成了一个不错的商务专员,再找同类的工作,应该属于立即就能上手的类型。只是,当时自己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才转行做了其他。

想起L拉黑我的事情,还有我做电子商务的经历,心里的感触挺多的。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姑娘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或者说正在经历,体验着过程中的酸涩苦楚。也许,我们是过去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刺激;也许,我们是生来性格内向、矜持,但无论怎样,我们所希望的,都是能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努力地生长、开花,成为自己最美的样子。

比尔·盖茨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在职场的前几年,在人人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帮你的年轻时候,谈什么面子,今天放下的所谓自尊,十年后将变成尊重的倍数。真正让人变好的选择,都不会太舒服

樱桃是我在健身房里认识的朋友,她每天的运动计划基本相同,先缓慢进行半小时的无氧训练,再进行40分钟的慢跑或快走,然后洗个澡,上一堂舒缓的瑜伽课。

我刚办了健身卡时,经常和樱桃搭伴。她那会儿差不多有140斤左右,我们搭伴的那个月,大都瘦下来八九斤,还是挺成功的。后来,我因为工作忙,就把锻炼的时间缩短了,逐渐把频率也降低了,再到后来就干脆一周才去一次。

大概是三个月后,我再见到樱桃,她的体重已经到了115斤,惊艳了我。我在瑜伽房里跟她聊天,询问近况和减肥的心得。她一边做深蹲,一边调整呼吸和我讲话,说你试试这个动作,可管用了,我现在每天都做50个。

呵,这一试不要紧,我感觉太累了,索性就放弃了,继续坐在瑜伽球上跟她闲聊。

完成任务后,樱桃擦了擦汗,说:“其实,减肥就那些方法,没什么新鲜的,大家几乎都知道,但就是过程太难熬,没人愿意给自己找不舒服。”

是啊,减肥靠的是毅力和坚持,之所以难,就是因为过程里包含着痛苦,一直在跟自己的舒适区作对。很多人抗拒这样的雕琢,自然也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工作和生活也是这样,没有谁可以不通过努力,就轻而易举地获得某种成就。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我只是说,坚持每天写。他告诉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我说,你就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罗列出来,想一想生活中与之类似的情况,能够引申出什么。然后,用你的话把它们描述出来。平时,多读一些书和其他作者的文章,感受一些全新的思路,对写作都有好处。

当我辛辛苦苦把这些字敲打出来后,屏幕那边回应给我的,却是这样的话:我没那么多时间啊!对我来说太难了!下班后就不想动弹了!然后,我就不再说话了。

亲爱的,写作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是阅读超过10万本书的作者,构思一篇文章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要锤炼出文笔和逻辑,也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绝非一日之功。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身上的风光无限,并试图向对方取经,就算对方把一切全盘托出,未必所有人都能抵达那样的高度。天赋能力是一回事,能否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咽得下苦头,又是另一回事。

明明知道努力可以做成一件事,为什么不去努力呢?

因为,努力的过程太辛苦了,要克服阻力,远离舒适区!

跑步和控制饮食能减肥,可是要忍住美食的诱惑,迈开沉重的步伐,汗流浃背,就放弃了;学英语要背单词、练听力、说口语,养成每天不间断地学习习惯,在日复一日中积累,很是辛苦,也放弃了;写作要多看、多读、多思考,笔耕不辍,费脑耗时,又放弃了。

你什么都没做,就不要去羡慕人家曼妙的身材,口吐莲花的流利英文,和六七位数的阅读量。没有吃人家的那份苦,就没资格去尝那个甜头。“女神”级人物晓柯,样貌出众,才华横溢,在美国读完硕士后,就留在那边工作。微博里经常会有她的动态,充满了新奇和趣味,若是一段时间没留意,我总是会大吃一惊。有些不太熟悉的朋友,时常会留下一点客套的祝福;关系一般的,说说自己的佩服之情;关系熟稔的,得半调侃似的说“羡慕嫉妒恨”。

对这些外界的钦慕眼光,晓柯好像看得很淡。用她的话说,他们都只看到了萤火虫的光芒,却没看见它背后扇动的翅膀;只看见自己在美国享受BBQ,却没窥见自己埋头在自习室里的苦逼样子。

我们都得承认,世上有一些人天生家境优渥,可以坐享其成,但绝大多数平凡者,都不会是那个幸运的宠儿。想要拥有必须先付出。记得晓柯在出国前,每天抱着枯燥的单词书看,熬了多少个通宵自己都不记得了。那些日子,真是难熬!一是心理上的压力,二是身体上的辛苦,一个人在自习室啃单词,孤单得像一个被抛弃的布偶。可正是那段日子,磨炼了晓柯的意志。那天她还说,恐怕此生都少有那样的时刻了,现在想起来也佩服那时的自己。

别总是羡慕他人的光芒,想想他们背后的努力;别总是畏惧黑暗的日子,你若在黑暗中自省、自拔,你也可以穿透黑暗,绽放光芒。只不过,生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很多事情,需要经历等待才能看到努力后的结果。其间的种种艰辛、泪水、汗水,旁人不会知道,也未必会理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懂。

不要责备命运赐予你的太少,生活对你过于吝啬,每个人都有挣扎与努力,都有困惑与宿命。总有人比你强,比你弱,比你幸运,比你不幸,这就叫生活。若想成为理想中的你,那就狠狠心,别让自己过得太“舒服”了。质疑别人的成功,是你的才能还不够“当人们做不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你说,你也同样不能。”电影《幸福来敲门》的这句台词,曾经狠狠地刺痛过我。时光倒退十年,我也有过这般狭隘的想法。

都说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可每次回想起来,现在的我,还真是有点讨厌大学时的自己,感觉就像一个自负的女愤青。

考英语六级之前,我经常抱着参考书在图书馆里发呆,说实话,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什么样,也觉得自己肯定通不过六级,多数时间完全是在做样子。那会儿,同宿舍的丹姑娘也经常去图书馆,她总是独来独往,跟寝室的人关系不太好。大家都觉得,她孤傲不合群,如今想来,丹姑娘是一个特有智慧的女孩,在20岁的年纪,就已经懂得杜绝无效社交了。

丹姑娘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收拾完就直奔自习室,夜里到熄灯前才回。备考四级的时候,她就是这么努力,可成绩下来,却比我还少了30分。我当时有一个特俗气的认知,我的水平考六级都够呛,丹姑娘肯定也过不了。

备考一年后,我被现实重重地扇了一个耳光。我如预期中所想,六级考试未通过,丹姑娘却拿到了六级证书。说真的,那滋味特不好受,自己还盲目地看不起别人呢,却不知道人家早已把自己甩在身后了。我考不过,是因为我的水平还停留在四级上,没有真正地付出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而丹姑娘却用早出晚归的时间,弥补了原来的不足,超过了我。

想起这件事,我觉得特脸红。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是能力和才华还不够,行动上也有所欠缺。可若站在自己的高度去审视周围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暂不如自己的人,觉得人家也不可能实现某个目标,就真的太狭隘了。

有时我在想,是不是青春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吃一些亏,受一些苦,摔一些跟头,走一些弯路?然后,我们痛定思痛,继而蜕变成另外的样子。至少,在那件事之后,我自负的痕迹被擦去了许多,再不敢贸然地去怀疑别人,评判别人。

从前那个女愤青不见了,可在后来的生活里,却瞥见了许多似曾相识的影子。

几年前,在一位初中同学的婚礼上,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几位旧友。芳在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以前上学时就傲娇得很,再见面依旧如是。她带着未婚夫出席的,看到我这只“单身汪”,忍不住秀恩爱,说想要申购两限房,但审核没通过,说是她的工资超标了,而她没觉得自己拿到手那么多钱。

之后,另一位“单身汪”女生乐儿来了,自己开着一辆奥迪。我明显感觉,芳的眼神变了,她全身上下打量了乐儿一番,说乐儿跟上学时完全不一样了。寒暄的话还没倒腾完,又赶紧询问乐儿的婚恋状态,调侃说是不是找了高帅富之类的。虽是玩笑话,可听起来却让人觉得浑身难受。

席间,聊起各自的工作,我才知道,乐儿自己开了一个小型的摄影工作室,不是烂大街那种,主打创意写真。她一直喜欢摄影和绘画,这我很早就知道,所以也在意料之中。芳关注的点和我不一样,她更想知道乐儿的年薪,以及有没有人给她投资合作。我想,乐儿也听出了弦外之音,那意思就是,你上学时那么不起眼,怎么突然间麻雀变凤凰了?还能自己创业,买奥迪车?没有高帅富男友帮你吗?

婚宴结束后,我准备打车离开。乐儿说,她要去四惠那边见个客户,能把我带到公交总站,我就搭了她的顺风车。在车的后座上,我看到了一摞资料和摄影样品,大概都是出自乐儿之手的。乐儿告诉我,她每天的日子就跟打仗差不多,不是在外景和影棚,就是在去外景、见客户的路上,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业,外加已经按揭买了房子。

一个不足30岁的北京姑娘,上无有权有势的父母,身边无富二代男友,靠自己的打拼买了房子和车。在芳眼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她当时给在座的单身汪女生的建议,就是必须找有经济基础的对象,不然就会像她一样,还在为了房子发愁。

乐儿倒是挺想得开,她说,早就习惯了别人给自己“扣黑锅”。好像长得不好看,出生普通家庭,就不可能有翻身的时候,一旦有了车子、房子和事业,就被指身后一定有神秘人相助。其实,哪儿有什么神秘人?不过是尝试了更大的冒险,付出了更多的辛苦,熬了更长的时间,经常累得像狗一样,趴在办公桌上都不想起来。

听乐儿这么说,我突然想起她上初中时的样子。每天放学后,我和某女生会在校门口买一串糖葫芦,一边吃一边聊,而乐儿总是下课后就去教师家属院,跟随一位美术老师学画画。周末和假期,我们都在休息疯玩的时候,她依旧背着画板去学习。平日里,培训费、颜料费、素描纸,开销比我们这些普通学生高得多,且这笔开销一直持续到现在。她父母真的是省吃俭用,在供养着她。

这些年,乐儿在精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人家现在成功和荣耀?30岁之前自己创业,买房买车,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乐儿做到了,而你我没做到,只能说明我们的能力和才华还不足以撑起那样的梦想,还有很长一段努力提升的路要走。如果不懂得反思,不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固执地去怀疑所有比自己优秀的人,质疑别人所得的成功,那就永远都无法进步,更没有能力追寻到想要的生活。所有的不喜欢,都是因为做得不够好

有一段时间,我特不愿意跟海苔聊天。

她总是摆出一副苦瓜脸,吐槽多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是老板没格局,就是同事做人做事有问题;不是公司平台不好,就是专业不对口。安慰得多了,我也词穷了,干脆劝她:“真的那么痛苦,干脆别做了,这么破罐子破摔不是办法。”“我有更好的选择吗?好歹离家近,能照顾我妈。你知道,我妈身体不好……”海苔的纠结劲儿又来了,此话题聊多少次,永远是以“不喜欢”开始,以“凑合干”终结。

海苔的状况,让我想起了魔兽先生。他当年以61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211工程大学,可大学毕业那年,却因四门成绩不及格未穿上学士服,未拿到学位证。这样的情况找工作很难,每次被问到学历的时候,他都支支吾吾,一点儿底气都没有。劝了他无数次别沉迷游戏的女友,此时也对他彻底失望了,斩断了两年多的感情,同他say goodbye了。

无业配上失恋,这滋味真是够受的了。魔兽先生满心沮丧,恨自己当初选了理工科的大学,本是满怀热血的文艺男青年,却被迫埋头扎进物理化学实验室。四年的大学生活简直就是在受虐,那怪模怪样的方程式,看了就头大。在家乡上学时,好歹也挂着才子的称号,到了大学里,竟成了差生。

现实里做不成精英,就在虚拟的世界里当回英雄吧!为了逃避现实,他选择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打游戏上,还自诩玩得多好,指挥得多有方。结果,就这么把自己的前途和爱情玩死了。自那以后,他才有点醒悟,逐渐脱离了对游戏的瘾。

想起来,海苔和魔兽先生的心理很相近,都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所做的事,心生厌烦,只是一个怨声载道,一个自暴自弃。这么折腾有何意义呢?该上班的还得上班,欠下的科目还得去补考,既然是必须做的,何不花点力气改变一下自己呢?

去年我认识了一个女孩,那会儿她刚上大学,也是对学校和专业不满。读了半年后,她不愿意凑合,也不想颓废下去,干脆就办了退学,重新去了复读班备考。还有我的朋友Z,当年读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于兴趣不在于此,他又攻读了另外一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时候牛哄哄地拿到了双学位。

谁能保证一切都如愿以偿呢?既然没有更好的选择,必须得接受,那就该转变一下思想。我看过关于小提琴协奏家俞丽拿的报道,她进音乐学院的时候,学的是钢琴,本身也喜欢钢琴,但老师分配她去学了小提琴。OK,她没有任何怨言,踏实地去做了,非常用功,慢慢地竟也喜欢上了,把一曲《梁祝》演奏成了“权威”。

没有用心去做一件事,尚未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时,我们总会把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话说回来,你喜欢的,就一定擅长吗?你真的去做了,就不会有厌烦的时候吗?未必。

你爱看电影,偶尔去电影院欣赏一部,你会感觉很棒,可让你去做电影放映员,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的工作,一部影片每天播放N次,你也会丧失新鲜感。现实的世界里,你喜欢什么没多少用,真正有用的是,你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擅长做什么。

读书时你不喜欢数学,可它是必考科目,想拿高分你就得学,除非你放弃目标;你厌烦眼下的工作,可它是你吃饱穿暖住舒服的保障,它可以没有你,你却不能没有它。与其花时间纠结“喜欢和不喜欢”,不如尝试着去思考“怎么才能改变”。

辞职换工作吗?这是一条途径,但绝非唯一。生活压根就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

前不久,我因工作需要看了一本资料书,是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艾美·瑞斯尼斯基写的《我爱故我工作》,他在里面提道:“找工作、换工作是件大事,无论对我们的职业动力还是收入都耗费巨大。”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总是借助辞职来扭转局面,一点儿都不现实,往往是越折腾越赚不到钱,越积累不到经验;要是在工作本身上花点儿时间,反而更容易一些,任何一份工作都有超出想象的改变空间和余地。

厌烦工作想跳槽时,审视一下自己:到底是工作难度大,做得费劲,还是情绪在作祟?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在工作上萎靡不振,每天都无心干活,主要原因就是我到了瓶颈期,难以突破,外加身体不适。我休息了半个月,调理身体,放松心情。自那以后,每晚看书充电,大概一个多月后,就觉得工作顺畅多了。

我们喜欢一份工作,其实并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做这件事所带来的满足感。我不太喜欢修改别人的稿子,可经过自己润色后的稿子交上去后,得到的是一致的好评,我就会觉得这件事也挺有意义的。我喜欢写字,但写出来的东西得不到认可,甚至被贬得一文不值,挫败感也会涌上心头,烦躁不安。

所有的不喜欢,都是因为做得不够好,当我们在工作中变得有价值、有地位,被人需要、认可和肯定,往往就会喜欢上这份工作。奉劝和海苔一样的姑娘,别再整天吐槽工作的十宗罪了。这跟经营婚姻是一样的道理,你既选择了TA,就不要总是挑挑拣拣、唠叨埋怨,改变不了对方的时候,就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兴许,真有问题的是你自己呢?

但愿,海苔姑娘看到这篇文章后,不会跟我绝交。在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默默努力

刚上班的时候,我对星期五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周末终于来了,恨的是公司每周五下班后都开例会,经常要到七八点钟才结束。那时就觉得,开会就是领导一个人的事,他在上面说,自己在下面左耳听、右耳出,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跟我同期入职的,还有客服小赵,她个子不高,大家都习惯叫她“蘑菇”。这姑娘不同寻常,好像真具备蘑菇的特质,能忍受寂寞潮湿冷,拿着全公司最低级别的工资,却也做得很开心,开会的时候拿个本子,像小学生一样做会议纪要。我当时总嘲笑她,说她故意装样子,毕竟领导翻来覆去说那些话,实在枯燥无趣。

直到后来,我换了几份工作,真正踏实下来,且在公司里做到了中层的时候,我才彻底明白开会的意义。一个管理者选择开会,势必是遇到了状况,需要让大家知道,并且做出调整和改变。那些听得一本正经、拿着本子仔细记录的员工,绝不是“傻”,更不是“装”,而是不愿意混日子,愧对自己和人生。

就拿蘑菇来说,我离职的时候,她已经成了客服部门的红人。遇见刁钻的客户,别人都烦闷得不行,甚至挂了电话后忍不住骂两句,可蘑菇却没这么干过。她总是笑呵呵地说:“人家要没事儿,还懒得找咱们呢!换位思考一下,他们生气、着急也是正常反应。”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此话一点都不假。公司里人多嘴杂,一些说话尖酸的同事曾经调侃蘑菇,说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纯属是没心没肺。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来说,这样的评价其实挺伤自尊的,完全就是变相地说人家“傻”。好在蘑菇是个好脾气,不生气,也不解释,可她绝非无心之人,她用自己的精彩乍现,给了那些讽刺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是我离职后的第二年,公司计划做人事调整,重新设置职能部门,但具体怎么做却尚未出台明确的方案,老总决定集思广益,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毕竟,公司的发展还是得靠员工,具体的执行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切的体会。

对于这件事,很多人觉得就跟年终总结一样,无非是走个形式,随便糊弄一下交差就得了,老总看不看还是个未知数呢!就算看了,又能怎么样?自己一个打工的,说话能有多大分量,领导怎么可能听自己的?

当大伙儿在网上下载各种文档的时候,蘑菇吭哧吭哧地敲打着键盘,开始了旁人眼里的“犯傻”行动。她不管别人怎么看,就觉得自己在公司里待了一年多,对客服工作、对管理制度都有很多感受,正好借此机会说一说。更何况,这次是老总亲自提出来的,过去的那些报告大都是交给主管就完事了,难得能直接向老总陈述,这机会理应把握住。

蘑菇心里很清楚,老总桌上堆着各种文件资料,不做出点儿有新意的东西,确实很难被记住。思前想后,她还是觉得光写文字不行,图文并茂更为合适,简单清晰,节省审阅的时间。那几天,她每天下了班就扎在电脑跟前做图标、写报告。

一周后,蘑菇把自己颇为满意的报告递交到了总经办,当时还有同事误以为是杂志呢!那份报告做得既有封面,又有目录,写了她的工作总结,以及对公司的建议,每部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和图表,还夹杂了一些简笔画。

仿佛一夜之间,蘑菇就成了公司里类似“网红”一样的人物。有人不屑一顾,刻薄地说她是故意讨好;也有人自叹不如,说人家确实花了心思。三天后,总经理直接打电话到客服部,点名要和蘑菇面谈,说她真是把公司的事放心上,看问题很准,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那次谈话后,“傻”姑娘蘑菇直接从客服部调到了总经办,成了老总的秘书。

现在,我总是调侃蘑菇,说她特别像女版的“阿甘”。当然了,她的智力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说行事作风。你看,不管是开例会还是写报告,别人都觉得那些事不起眼、不必上心,她却做得一本正经,就像阿甘心无旁骛地跑步、打乒乓球,那么认真和专注。

蘑菇是真的“傻”吗?不是。她那份“傻”,其实是这个时代普遍缺失的踏实!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习惯把目光锁定在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地方,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能从默默无闻变得名利双收,不甘心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看不上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觉得做再多也难成就自己,总在试图用什么方式去寻找所谓的机遇。结果呢?处处都显得那么不顺当,就开始用怀才不遇来发泄愤懑的情绪。

蘑菇从一个小客服走到总经办秘书,不是什么运气使然,也不是老板独具慧眼,透过人群就看出了她有做秘书的潜质。看看她做了什么?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她悄无声息地做着努力;别人投机取巧的时候,她像女战士一样坚守阵地;别人痴人说梦的时候,她创造着脱颖而出的机遇。

每个人都想置身于万丈光芒之下,可是别忘了,真在那样的环境下,就算闪耀的珠宝也不容易被发现;反倒是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也能成为迷人的景色。所以说,别瞧不起那些小事儿,眼高手低是职场里最毁人的把戏,越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越值得你去重视和努力,因为那里往往藏着成就你的机遇。工作时间长,不代表你很努力

最近这两年,阿岚的工作状态非常糟糕,思想观念也出了问题。

公司新来的同事是一个22岁的女孩,每天都是朝气蓬勃的,干活的时候倒是挺安静,一到休息时间,立刻就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下班后,阿岚习惯性地在办公室加班,小姑娘却哼着歌收拾东西,跟大家道别。“每天一会儿都不肯多待,什么工作态度啊?”阿岚心里这么想,没好意思说。不料,有爱调侃的男同事,却把类似的话抛了出来:“踩点下班不是好员工!”小姑娘一点儿都不含糊,张口就说:“我今天都超额完成任务了,还坐在这里干吗?我约了朋友去逛街!”

听到小姑娘爽朗的回答,阿岚挺不是滋味的,甚至涌起了一丝丝忌妒。是啊,人家超额完成任务了,到点下班有什么错?这才是高效又正确的工作方式。像自己这样,每天加班到8点,看起来是挺努力的,可又干成了多少事呢?

一次闲聊,阿岚问我:“逛街闲玩不耽误,一年高产N多篇文章,你有三头六臂啊?”

我倒真的想有三头六臂,可惜就是一个普通的俗人,一个脑袋一双手。做这些事情,真没什么特殊的秘诀,无非就是合理安排时间,老老实实去做事!可就这两件事,也是很考验人的:一是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杜绝拖延,该做的事必须行动。

去年刚入驻简书和开通微信公众号时,我就犯了行动赶不上计划的毛病,过了一段焦虑繁忙的日子,虽然每天花10小时在电脑跟前,可稿子的字数却不见增加,工作进度慢得像蜗牛,眼见着截稿日期就快到了,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拖延症。

作为自由职业者,我的自律性还是过关的,为什么会突发拖延症呢?原因就是,突然接触了两个新鲜事物,总忍不住想去看看,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评论留言,看其他文章。待真正开始工作时,基本上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还不算完,刚有点头绪,写了几百字,突然又想去看看,再次打开,把一些文章更新到微博,然后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打开那些网页多少次,时间嗖嗖地就过去了,好像很不够用,但真正要做的事情,却被耽误了。以前,一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五六千字的任务量,可那半个多月,我每天写的稿子连三千字都不够,偶尔就写一个小节。眼看着截稿日期越来越近,积压的任务量越来越多,烦躁不安、焦虑紧张一股脑儿全来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压力超过了潜意识能接受的临界值时,压力就会引发焦虑、抑郁和无力感,感觉无法再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了。工作的热情降到冰点,堆着一堆的事情,就是不想做,可越是不做,压力就越大,成了恶性循环。

怎么破?我在意识到稿子的任务快完不成时,终于清醒了。

我把工作时间从每天的8点钟,提前了1个小时,7点开始正常工作。坐在电脑桌跟前,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在头脑高效的时间段里,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除了查询相关资料,不许玩手机,不许开网页,专注地写稿。我个人的黄金时间是,上午的7:00—10:30,下午2:30—5:00,晚上8:00—12:00,这些时间我尽量会用来工作和充电,剩余的时间,可以稍作休息,去看看网页,处理下留言之类的。

再坚持了两三天以后,工作的进度明显有了提升,看到了些许的成绩后,焦躁的心情就踏实了很多,然后按照这种节奏走下去,偶尔状态好的时候,还能够超额完成。就这样,虽在前面浪费了一点时间,但后期我还是有条不紊地补了回来,没有踏上拖延的“不归路”。

智能手机和网络已是工作的必备品,可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拱手让出了大量的有效时间,就变成瞎忙族、穷忙族。不是工作本身让我们疲于应对各种紧急事情,而是不懂时间管理,让计划好的事情无休止地往后拖,影响了个人生活和职业前途。

我们都渴望高品质的生活,既可以看书写字、升职加薪,也可以登山旅行、拍照秀图,要同时办成这些事,不需要三头六臂,只需要具备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大价值工作的能力,而不是把大好时光浪费在逛淘宝、刷微博、聊微信等无效的事情上。

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要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养成一些好习惯。

习惯一:断舍离。把要做的事情从重要到次要,列出等级,然后割舍掉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把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做好时间分配。在这方面,我建议大家认真去看看“四象限法则”,很有帮助。

习惯二:合理休息。高效能不代表一刻不停地工作,就像机器人一样,这是效率低下者的一贯作风。感到状态不佳的时候,最好停下来休息会儿,再回到工作上时,就会觉得头脑清醒很多。比如我自己,写稿写累了,正好去跑步机上走40分钟,锻炼的时间挤出来了,大脑也得到休息了。

习惯三:保持专注。做任何工作,最忌讳的都是分心,为了完成重要的事,就得适当地“闭关”,比如关掉手机、微信,过滤不重要的邮件,必要的时候可以推掉约会和饭局。开始的时候会很别扭,但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熬过几天就会适应,而你周围的人也会适应你的新节奏,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去找你。

习惯四:盘活零碎时间。业余时间做什么,对一个人的生活有着直观的影响。你在等车的时候闲聊,他在听VOA;你在路上玩小游戏,他在写文章;你的遥控器锁定在娱乐八卦频道,他却在关注理财栏目。所以,别怪人家英语比你好,可以出畅销书,存款是你的N倍,你没付出那么多,如何指望天上掉馅饼?零碎时间看起来不起眼,可是别忘了,聚沙成塔,每天一点点,将来就会释放出巨大的power。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习惯五:设定deadline。别说等有钱了我就去欧洲玩,也别说将来我想自己创业,这样的话没什么营养,多半也无法帮你实现目标。你若真想做成那些事,就得给目标设定明确的时间表:明年十月我要去欧洲玩,需要2.5万元的费用,我从现在起每个月要攒2000块钱;五年后我要自己创业,开设一家摄影工作室,投资20万元,我每年至少要攒下4万的存款。设定好了目标和期限,你才知道具体到年、月、日、周、天,该做点什么。有目标并且努力实践的人会过比没有目标的人充实,也会更加懂得时间的可贵。

生活的金字塔不可能一步跃上,有选择性地去培养和坚持一些习惯,每天要改变的可能就是那么一点点,但长久下来,却可以为你的人生创造更多的价值,甚至颠覆你的想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