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13:50:28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

中公2018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试读:

前言

教师招聘考试是由各省、市、地区教育部门或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教师竞争上岗考试,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2003年教育部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制度。近年来,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四川等省(区)在全省(区)范围内实行统考,其他省、市、地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也在逐渐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从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来看,考试的科目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为主;专业科目的考试内容为相关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为帮助更多有崇高理想,立志耕耘三尺讲台的朋友们顺利加入教师队伍,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研发人员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在总结全国教招考试考情和真题的基础上,倾力编写了这套适用于各省、市、地区教师招聘考试的试卷。

本套试卷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精选习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经过了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发团队的精心选择,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全面熟悉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为考生的复习备考指明方向,点亮教师招考的征程。预测考点,科学备考

本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考前冲刺试卷的难度、考点分布均与真题相契合,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有效应对考试。深度解析,讲解细致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试题部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共计60分)

1.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A.布置的课堂练习与教学目标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有变化,并有适当难度

C.教师给学生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性、记忆性练习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的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在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从事教育研究必须首先遵循的原则是()。

A.保密原则

B.无害原则

C.伦理原则

D.自愿原则

4.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齐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个体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7.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8.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问题,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这是()策略。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社会性互动学习

9.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的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需要拄着拐杖。”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

A.直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教师中心

B.民主平等

C.授受关系

D.尊师重教

11.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反映的课程定义为课程即()。

A.学习经验

B.知识

C.文化再生产

D.社会改造的过程

12.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3.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启发式谈话法

C.练习法

D.叙述式讲解法

14.高老师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除学校统一举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他还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和态度发展等做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5.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下列各项与之不符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道而弗牵

C.启发性原则

D.有教无类

16.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7.以正面人物去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教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8.教育科学研究属于()。

A.自然科学研究范畴

B.社会科学研究范畴

C.边缘学科研究范畴

D.哲学研究范畴

19.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2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哪条规律的体现?()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22.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了人格的()。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

D.功能性

23.某学生智力年龄为11,实际年龄为10,该生属于()。

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24.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2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非常高的水平

B.较高的水平

C.中等的水平

D.较低的水平

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学生对行为规范有正确的认识,但不能坚持做出正确的行为,这需要教师从()入手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8.小兰既不喜欢做家庭作业,又担心家长责骂,这时她面临()。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9.写作文时先列出提纲这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监控策略

30.在动物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行为的阶段是()。

A.操作熟练

B.操作定向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31.学生的错误观念往往很难改变,甚至在纠正后不久,又会重新恢复,这说明错误观念具有()。

A.顽固性

B.隐蔽性

C.自发性

D.广泛性

32.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属于()。

A.嫉妒心理

B.抑郁状态

C.强迫行为

D.社交恐惧

3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34.部分学生在从事学习任务时喜欢把一系列问题组合起来,倾向于从全盘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整体型

C.场独立型

D.序列型

35.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6.柴老师退休后还坚持去老年大学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文化素养

B.学科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8.能改变“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39.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促进了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人格的养成,这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

A.教育性

B.交往性

C.间接性

D.领导性

40.小玲刚刚转学,害羞胆小,不敢发言,钟老师多次鼓励并表扬她,让她逐步克服胆怯,勇敢地在课堂上发言,钟老师采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惩罚法

C.放松法

D.示范法

41.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的本质是()的争论。

A.能力与知识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课程与思想

4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43.朱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反映了注意的哪种特性?()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44.为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师应做到()。

A.劳逸结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首要目标

B.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为先

C.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不要求其完成作业或参加考试

D.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45.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

A.热爱学生

B.注重礼仪,遵守公德

C.集体主义

D.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46.教师要加强廉洁自律,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严禁学校和教师以任何形式参与、动员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培训班

B.严禁体罚学生,但可训斥学生

C.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

D.严禁向家长提过分要求

47.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

A.科学研究法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48.《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涵盖三个维度,它们是()。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C.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情意

49.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50.我国()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

A.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B.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C.教师角色

D.教师素养

51.“在教学活动中,应反对那种割裂人的整体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时间和空间。”这提醒了现代学生观中的哪一基本内涵。()

A.学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B.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

C.学生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世界的人

D.学生是一个有着特定权利关系的人

52.每一个人——儿童、青年、成人都应该能获得旨在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这体现了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

A.国际化

B.全民化

C.本土化

D.终身化

53.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实际经验的辅助,因此要合理使用教具。该阶段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4.以下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课程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B.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C.教师是课程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心因素

D.课程决定教师教学的方式

55.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结论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A.检验

B.论证

C.验证

D.说明

56.一些学校经常在开学之初对学生进行测试,以明确学生目前知识掌握状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57.王老师为了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组织学生们去公园参加义务劳动。在劳动中领悟到劳动的魅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王老师在其中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58.微格教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

A.1~5分钟

B.5~20分钟

C.20~30分钟

D.30~45分钟

59.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要义的是()。

A.能力为主

B.全面提高

C.让学生主动发展

D.面向全体

60.学生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这体现了学生的()权力。

A.接受、享用教育的权利

B.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C.获得物质保障的权利

D.获得平等发展的权利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方老师为了解学生,先去家访,然后在课间留意学生的活动,并和学生进行交流,这个过程中他使用的方法有()。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

2.下列目标中属于能力目标的有()。

A.学生能够完整背诵整首儿歌

B.学生能够用手指作画

C.学生能从文章中联想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D.学生能够把两个数字相加,得出正确答案

3.下列哪些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

B.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C.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D.由学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并在严格监督下按要求执行

4.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

A.因材施教

B.参与式教学

C.理论联系实际

D.读书指导法

5.李老师讲“惯性”的概念,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来,然后要求默诵。几分钟后,他开始提问:“什么叫惯性?”学生都紧张起来,只有一两个人举手。这时一个平时颇让老师头痛的学生却高高举起手。老师:“说说看。”不料这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问问,如果地球突然停住不转,地球上将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这位老师一时语塞脸上颇为尴尬,便板着脸高声呵斥:“谁问你这个了!我叫你背诵惯性,上课为啥不专心听讲……”案例中的教师犯的错误有()。

A.课堂控制力不足,纪律混乱

B.缺少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C.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有偏见

D.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关于归因理论的表述,正确的是()。

A.长期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B.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C.归因理论是由罗杰斯提出的

D.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7.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

A.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8.关于教育应当根据人的气质差异因势利导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应当采取暗示性的教育,以防引起逆反

B.抑郁质的人比较敏感,教育者要引导其积极思想,防止其自卑

C.黏液质的人很固执,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要顺其自然

D.多血质的人,灵活多变,易于教育,但要防止他重蹈覆辙

9.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应是课程的()。

A.忠实传递过程B.执行过程

C.创生过程

D.开发过程

10.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影响恶劣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三、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无条件的,万能的。()

2.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

3.在我国,教育发展、教育政策等同于教育目的。()

4.“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人事事都懂,样样都会,其精神实质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

5.主张教育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是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

6.学校各项活动的发生、展开和变革都取决于教育活动中的人,其中,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问题的建设》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设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是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业性职业。()

8.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9.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10.社会、知识和家长是制约课程设置的重要因素。()

11.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12.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13.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属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1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流中形成的,教育者应该把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作为德育过程的基础。()

15.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16.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教育部在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17.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18.行为主义心理学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本能。()

19.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道德方面都很健康,才算完全的健康。()

20.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我们说这个人的智力属于超常水平。()

21.教师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有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对该教师和学校相关责任人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2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一般会选择概率为50%的任务。()

23.马斯洛是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

2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五加减二个模块。()

25.教师有偿家教能更好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是班级教学的有效补充,应予推广。()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于先秦孔子的言论。()

27.定势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只具有消极作用,不具有积极作用。()

28.教学技术现代化就是指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29.总时长为45分钟的一节综合课中,讲授新课的时间为15~25分钟之间。()

30.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教师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1分,共计45分)

1.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荀子

C.格赛尔

D.威尔逊

2.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创造性、复杂性、长期性和()。

A.周期性

B.示范性

C.重复性

D.单一性

4.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顺利地从事教学的一种效能特点,它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和()。

A.表演能力

B.写作能力

C.计算能力

D.信息获取能力

5.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要怎样培养人

6.下列是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的叙述,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高分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精英教育,只面对部分精英,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要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为了满足学生考试和升学需求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7.王老师是中途接手某班的班主任,发现学生畏难情绪大,只要作业题目难一点或量大一点,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王老师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学习方法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际

D.学习态度的教育

8.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强调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这种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9.孔子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等方法,细致地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这种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教师在教学中只给出事实、提供材料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这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

A.实习作业法

B.尝试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发现教学法

11.夸美纽斯曾说过,“过度的练习和过度需要记忆的功课,使人恶心。”这句话表明教学应遵循()。

A.直观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创新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12.制定和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是()。

A.依据教师自身的特征

B.依据教学进度

C.依据教学目标

D.依据有关教学策略的理论知识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4.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画面,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记忆

B.注意

C.知觉

D.想象

15.某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对“摔倒老人该不该扶”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还组织大家辨析各种观点意见,并引导学生自愿选择符合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这种德育方法是()。

A.群体约定

B.说服教育

C.价值澄清

D.榜样激励

16.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认知动机

B.学习兴趣

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

17.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如果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那么他还处于道德的()。

A.惩罚和服从阶段

B.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D.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18.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9.通俗地说,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最早研究归因理论的人是()。

A.海德

B.韦纳

C.凯利

D.罗特

20.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体现了()。

A.“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B.“创设问题”教学模式

C.“鼓励自学”教学模式

D.“演练操作”教学模式

2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

A.学习对活动的影响

B.情感对智力的影响

C.理解对记忆的促进

D.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2.要学生关注历史与地理、化学与生物、数学与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这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23.学生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4.发现学习属于()。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25.要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变成“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条件是()。

A.直接经验的参与

B.课堂教学作用

C.教师的作用

D.教材体系的建构

26.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27.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8.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并且经常用算法式和启发式两种方法来进行,这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属于()。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

D.检验假设阶段

29.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制

C.开放课堂

D.道尔顿制

30.如果一个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个体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特征时,他会产生一种()的观念。

A.“我太笨了”

B.“我不够努力”

C.“问题太难”

D.“我运气不佳”

31.以下哪项是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

A.寻求发展

B.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C.普及心理知识

D.学会调适

32.张老师每次和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A.教师职业角色认知阶段

B.教师职业角色认同阶段

C.教师职业角色信念阶段

D.教师职业角色内化阶段

33.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属于()。

A.定势

B.原型启发

C.操作技能

D.正迁移

34.当进入一间屋时,有人关注盆景,有人注意看条幅,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35.艾宾浩斯研究遗忘的方法是()。

A.群集法

B.地点法

C.计算法

D.节省法

36.下列不属于瞬时记忆特点的是()。

A.容量较大

B.操作性强

C.信息原始

D.时间极短

37.《论语》中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中()。

A.“德育”与“法治”相结合

B.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C.榜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D.封闭教育与开放教育相结合

38.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精辟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这提示我们:在教育中要贯彻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的()。

A.教书育人原则

B.为人师表原则

C.依法从教原则

D.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39.()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种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4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是()。

A.遵守师德规范

B.坚定理想和信念

C.优化智能结构

D.更新教育观念

41.加里宁说过“既然你在今天、明天、后天就得把你们的所有的一切都奉献出去,但同时你们如果不日新月异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力量和精力,那么你们任何东西都留不下来了。”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4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教书育人

43.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关于教师权利表述错误的是()。

A.具有从事教学研究权利

B.具有按劳取得报酬的权利

C.具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

D.具有参加进修的权利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5年9月1日

B.1994年9月1日

C.1993年9月1日

D.1992年9月1日

45.下列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B.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是违法行为

C.1995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教师资格证者才聘任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2006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教育对政治发展有促进功能的是()。

A.中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程

B.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功

C.某中学开展“公民教育”主题活动

D.李某在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2.复式教学在普及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教育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复式教学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却是难以回避的事实,这些不足主要包括()。

A.难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B.教师工作量繁重

C.学生之间干扰较多

D.难以培养学生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

3.影响教育因素既有硬件因素、软件因素,也有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大气候”因素和“小气候”因素,总体来说,包括()。

A.物质环境

B.心理环境

C.家庭环境

D.社会环境

4.新手型教师的特点包括()。

A.非常重视课前教学策略

B.课堂调控能力强

C.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D.较高工作热情

5.争论、粗俗的言行、遗忘、争吵和打斗等是课堂中带有共性的学生纪律问题,常见的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心理动因是()。

A.引起注意,成为大家关注焦点

B.显示力量,成为团体中的领导者

C.寻求报复、平衡先前冲突中的成败

D.试图逃避,竭力避免可能失败

6.针对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以及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人们设计与实施了一系列辅助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A.课外教学

B.现场教学

C.复式教学

D.全纳教学

7.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环境的正向功能和降低负向功能,实现教学环境的最优化,必须对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一般说来,需要考虑()。

A.外部环境的变化

B.学校培养目标

C.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学情境要求

8.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下列属于教学反思内容的是()。

A.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

B.哪些因素可能需要特别关注

C.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D.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

9.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划分为()和态度。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10.智力差异分为()。

A.种族差异

B.个体差异

C.群体差异

D.认知差异

11.按照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

B.理智型

C.激情型

D.顺从型

12.按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分为()。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下列状态中,属于注意分配的有()。

A.学生上课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

B.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观察路况

C.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

D.演员一边弹琴,一边唱歌

14.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有哪些?()

A.教育功能

B.调节功能

C.修养功能

D.促进功能

15.教育法的社会作用包括()。

A.保障教育政策正确贯彻实施

B.保障教育的正确方向

C.促进教育改革

D.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0.5分,共计5分)

1.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2.在教育实践中,“言教”要重于“身教”。“言教”会让学生更能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对于较难的学习任务,我们的成就动机越高越有利于成功。()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5.教学环境的优化是对教室、图书馆、校园、宿舍等场所的建设和改善。()

6.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

7.课堂管理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它始终制约教学与评价的顺利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

8.模式再认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9.程序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陈述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用产生式来表征。()

10.任何一种专业技能的习得,主要依靠的是无意记忆。()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

2.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材料1: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多方面努力也没有什么起色。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家庭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体验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的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之间没有关系,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完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他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5分)(2)如果你是小亮的班主任,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5分)

材料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政策和文件都对减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减负的看法和态度不同:社会舆论一直关注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认为现在的学生书包太重,学的东西太多,作业量太大,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应该减负;社会培训机构积极支持和推动学校减负,政府减负文件一出台,教育培训机构“门庭若市”;学校对减负“爱恨交加”。一方面觉得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另一方面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不少家长明确反对减负,认为减负是学校推卸责任。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减负”对促进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4分)(2)作为一名教师可以采用哪些途径和方法减轻学生负担?(6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共计25分)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授课内容过难,讲课速度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抱怨。这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

A.课堂内部环境

B.教师的教育失策

C.学生的身心因素

D.家庭环境

2.“教育即生活”“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实证教育学派

B.实践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3.医生要祛除患者的疾病,对症下药,就必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教学工作也一样,了解导致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查明、辨认和确定学生的不足和“病症”,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上述体现了教学评价中的()。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4.以下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课后习题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情况

B.教师通过习题进行的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

C.教师的课堂点评属于定量评价

D.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5.教师想了解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填了调查问卷,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与个别学生谈话,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这位教师所用的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6.中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新任教师在现实的冲击下,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忧患意识,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以上描述的情况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A.任务关注

B.虚拟关注

C.生存关注

D.自我更新关注

8.关于“什么是课程”,学者们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学术界出现对课程概念的多种诠释很正常

B.一般认为广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

C.学术界很难对课程概念达成共识是因为缺乏课程领域的权威专家

D.一般认为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9.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这体现了()。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德育方面的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1.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2.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个很大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集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这体现了良好班集体的何种功能?()

A.社会化功能

B.归属功能

C.发展功能

D.分化功能

13.教师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坚持说服教育、以理服人、教育从严、处理从宽。这体现了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

A.启发性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我们常说的“尊老爱幼”“爱护公物”,指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反映出思维的()。

A.具体性

B.发散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15.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所有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开端。有了感觉,人们才能知道周围世界的明暗、色彩、声响、味道、触碰、痛痒等,也才知道自己身体变化引起的饥、渴、眩晕、胃痛等。感觉反映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A.典型属性

B.整体属性

C.个别属性

D.外显属性

16.小王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小李擅长绘画,但在数学计算方面表现比较差。这反映出不同个体智力的()。

A.结构差异

B.发展速度差异

C.发展水平差异

D.发展过程差异

17.小明因为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把失恋的痛苦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属于情绪管理策略中的()。

A.放松法

B.宣泄法

C.升华法

D.暗示法

18.美国学者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观念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积极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消极的情绪。提出了ABC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其中的B是指()。

A.诱发性事件

B.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C.修正后的新观念

D.对事件的观念

19.小琳的妈妈承诺她,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就奖励一个她很喜欢的泰迪熊。小琳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属于()。

A.主导动机

B.从属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20.“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这说明情绪具有()。

A.信号功能

B.健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控功能

21.《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孤僻内向,其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性教育和()两项任务。

A.补救性教育

B.维持性教育

C.保健性教育

D.成长性教育

23.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职业倦怠发展的(),教师个体的枯竭已经达到最低限度,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A.热情期

B.冷漠期

C.停滞期

D.挫折期

24.一位演员根据剧本的描述而在头脑里想象出有关角色的生动形象,这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科学想象

D.联合想象

2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6分,共计40分)

1.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受教育者

2.关于教育起源的认识,传统上具有代表性观点的有()。

A.地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3.概括起来,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

B.环境

C.个体活动

D.国家

4.中小学学校教育的特点表现为()。

A.基础性

B.目的性

C.专门性

D.系统性

5.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系统性

B.示范性

C.学习性

D.创造性

6.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B.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任何一个方面开始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存储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把记忆分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知觉记忆

D.长时记忆

9.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被称为缺失性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认知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

A.整体性原则

B.尊重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保密性原则

11.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

A.方差

B.众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12.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其理由是()。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灌注自己的感情

B.有助于促使教师向上层社会流动

C.有助于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D.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

13.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

A.内隐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外显记忆

14.人的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充满着个体与环境间不断的相互作用。皮亚杰用来解释这一过程的术语有()。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15.以下列举的各种情形,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作用的是()。

A.花粉

B.一想到工作就犯愁

C.听到“禽流感”就害怕

D.网瘾

16.根据心理学常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不断地练习,成绩就会成直线式稳定上升

B.考试中越想考好就能考好,这是因为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

C.在睡觉前背诵英语单词效果更好,是由于没有受到影响

D.学骑自行车,只要单纯的反复操作和机械重复即可,没有技巧可言

17.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从()方面入手。

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18.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9.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C.不同类型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20.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气质

21.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B.评价主体多元化

C.评价方式多样化

D.突出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22.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体现在()。

A.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B.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C.道德情感的真实性

D.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23.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4.某职高班主任刘老师班上的学生李某,因交朋友不当参与了聚众斗殴案,被公安局拘留,刘老师将这件事写成了一篇通讯报道,文中采用李某的真实姓名详细描述他走上犯罪道路的经过,并在当地的晚报上发表。刘老师的文章()。

A.能够体现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能更好地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违反了法律要求的报道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姓名的规定

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25.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A.没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B.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与其他同事不能融洽相处,关系恶劣的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_____。

2.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均衡性、综合性和_____。

3.学生是以_____为主要任务的个体。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

5.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阶段。

6.教师的备课主要做好三项工作,_____、了解研究学生和设计教学方案。

7.当旧有的方式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不能奏效时,儿童或许会根据新信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一过程叫作_____。

8.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由多种彼此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提出了_____理论。

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_____,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甚多,概括起来,主要是遗传、环境和_____,而这些因素都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来实现。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5分,共计10分)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2.简述防止遗忘的方法。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计15分)

王老师是一名新教师,一年班主任带下来,他觉得班上同学都有进步,坐不住的小A听课专注了,上课不敢发言的小B回答老师提问一套一套的,说话老带脏字的小C还成了班级的文明标兵……但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如不遵守纪律,对班级关心不够,学习成绩不理想等。(1)如何客观看待发展中的学生?(7分)(2)王老师要给班上每个学生写一份有特色的操行评语,请你给一些建议。(8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

A.产生思想的活动

B.培养人的活动

C.锻炼身体的活动

D.培养品德的活动

2.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D.课程论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由我国战国时代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A.《中庸》

B.《大学》

C.《学记》

D.《朱子语录》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弟子们编撰的言论记录集里面,该对话集是()。

A.《春秋》

B.《尚书》

C.《诗经》

D.《论语》

5.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

A.康德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教育发挥的作用是()。

A.彻底改造

B.决定

C.中介转化

D.激化

7.相对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政治教育

D.法制教育

8.我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存在“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时间加汗水”等学生负担过重现象,不管造成这些教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都违背了现代教育的()。

A.人道性原则

B.个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民主原则

9.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完整发展

B.和谐发展

C.取长补短

D.循序渐进

10.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

A.生产力

B.政治

C.文化

D.社会

11.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事件是()。

A.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B.俄国学者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C.瑞士学者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D.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经典心理学著作《心理学原理》

12.衡量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学生正在教室上课,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边飞过,大家不约而同转过头去看,这种现象叫作()。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集中注意

14.复习时,用红笔画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5.久未谋面的朋友出现在人群中,你能够一眼把他辨认出来,这种记忆现象属于()。

A.识记

B.存储

C.再认

D.编码

16.小学生在学习拼音时利用事物的形象记忆,例如m像两个门洞,h像一把小椅子。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7.讲解果实概念时,既列举可食用的果实,也列举不可食用的果实,以便突出果实都具有种子的本质特征,这种知识概括方式是()。

A.正例与反例

B.比较

C.变式

D.直观

18.动作技能练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止或下降难以有所提高的现象是()。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退步现象

D.高原现象

19.人们只想到事物的通常用途,而很少想到其他用途。如大家只把书拿来读,而想不到还能当凳子用。心理学家将这称为()。

A.迁移作用

B.问题表征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20.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外化

B.内化

C.行为

D.从众

2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侧重点是()。

A.外部指导

B.预防与促进

C.补救与矫正

D.心理治疗

22.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23.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是利用了()。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4.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

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

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

25.某教师固执地认为文科成绩好的学生一定是文静听话的,而活泼好动的一定是理科成绩好的学生,这是一种()。

A.近因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晕轮效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