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话说中国历史系列7)(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08:22:41

点击下载

作者:第1版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国两晋南北朝(话说中国历史系列7)

三国两晋南北朝(话说中国历史系列7)试读:

前言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可以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历史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五千年之中,人物多,事件多,神话与传说并存,正史与野史交错,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思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未经梳理就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往往会使读者一头雾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载的历史之外,文物、遗址、古迹、艺术作品等等,也同样反映着历史的真实。如何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无疑成为编辑出版《话说中国历史》一书的缘起。《话说中国历史》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附录,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历史镜像,而通过图片,则可以阅读图片中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可以立体地反映中国历史,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更为多彩,使读者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产生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在讨论荣与辱的时候,阅读历史、了解历史、把握历史真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是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感性事例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判断的一个标尺。在不远的将来,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会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通过历史,可以感受到如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寄托心灵的精神殿堂。三国SANGUO

原中华书局古代编辑室主任·谢方编审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凉州士族豪强董卓以诛宦官为名,进入洛阳,立汉献帝。另一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讨董卓,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后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30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因此统一战争的主角最后落在魏晋方面。三国鼎立局面对东汉末年军阀大混战来说,是历史的进步。三国中以吴国的时间最长,共52年;次为魏,共45年;再次为蜀,共43年。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时间:18901 董卓乱政

黄巾起义没有推翻东汉政权,却给了东汉的地方豪强们一个窥视中央政权的机会。董卓就是靠镇压黄巾军起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最终成了东汉中央政权的实际操纵者。本来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东汉政权,在杀戮成性、暴虐狡诈的董卓的干扰下,加速坠入混乱的深渊。

破羌豪雄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人。董卓出身于东汉武将家庭,有着一身出类拔萃的武艺,史书记载他膂力过人,双手都能开弓,就连以骑射为本能的羌人也为之钦服。年轻时代的董卓既有边塞人的粗犷豪勇,又有汉族豪强的诡诈机心。他弱冠之年就游历羌中,倾心结交羌族豪强,在羌胡部落中很有威望。

东汉在西北和羌胡的常年战争,为董卓的崛起提供了契机。董卓年轻从军,以才武出众,升任凉州兵马掾(相当于军区司令下属的参谋)。后来在东汉名将段颖的推荐下,董卓成为了汉朝精锐部队——羽林军的羽林郎。董卓又随中郎将张奂出征羌胡,以军功拜郎中,自此一路升迁,晋升郡国都尉、迁西域戊己校尉,后官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这时的董卓已经威震西北。

东汉光和七年(184),黄巾大起义爆发,董卓因为素有勇名,被朝廷任命为东中郎将,率部出击河北、山东,剿灭黄巾军。可董卓的作战却并不顺利,不久就因为兵败被免职。但就在这年冬天,西北羌胡再度燃起反抗朝廷的烽火,数万羌胡铁骑入寇边境,长安危急。董卓因此被朝廷重新起用,担任西北战场主将皇甫嵩的副手。中平二年(185)十一月,董卓大破羌胡。紧接着,六路汉军追击羌胡,其余五军都一败涂地,只有董卓全师而还,一跃成为西北战场最耀眼的将星。狩猎出行画像砖·东汉

萌生异志

兵权在握后,董卓逐渐觉得朝廷无能,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居功自傲的董卓不但大肆招兵买马,而且对新到任的西北战场统帅、车骑将军张温,也态度傲慢,有时还故意延误军令。张温尽管恼怒万分,对董卓也无可奈何,因为讨伐羌胡的联军中的确不能缺少董卓这样威震凉州的西北名将。董卓看到朝廷软弱无能,上司对自己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他的政治野心也越发膨胀起来。铜轺车·东汉此车为铜车马仪仗中前导轺车之一。两辕向上仰曲,两轮重毂,车有圆形伞盖。

中平五年(188),西凉人韩遂率10万羌胡大军再度东犯,包围了边境重镇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朝廷任命董卓为前将军,命他与左将军皇甫嵩联兵讨伐。当时韩遂人多势众,而陈仓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对东汉大军来说最可取的战略就是不与敌人立刻决战,先让羌胡大军在坚城之下遭受损失,待敌疲惫之后再一举破敌。可已经从军三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董卓却主张立即决战,要跟强敌死打硬拼。皇甫嵩拒绝了董卓的意见,决定等待羌胡联军人困马乏,自行撤离时发起追击。最终东汉军大获全胜,击退了羌胡人的进攻。

兵权在手

陈仓之战后,东汉朝廷知道了董卓在战斗中的种种做法,开始明白这员边陲悍将有养敌纵敌以自重,借战乱培植自身势力的不臣之心。因此在陈仓之战过后没多久,一纸诏令就送到了董卓手里,宣布晋升他为少府(九卿之一,负责奉养皇帝),让他将所辖的军队交给皇甫嵩,进京任职。这一手明升暗降、削夺兵权的把戏逃不过董卓的眼睛,此时的董卓羽翼已丰,他在长达数年的征讨过程中培植了自身势力,拥有了数万骁勇善战的私人部队。董卓不但不肯赴洛阳上任,反而大大咧咧地上书说:“臣麾下的将士得知臣要去京都担任少府的消息,都牵马挽车,不让臣前行。臣的这些部下大都是羌胡之兵,与臣情同手足,不可有一刻分离。倘若勉为其难,恐怕会生不测之变。”话语之中以“羌胡生变”来威胁朝廷,口吻中饱含着与朝廷兵戎相见的杀机,就是不前往赴任。越窑黑褐釉印纹罐·东汉

面对气焰嚣张的董卓,东汉朝廷的反击软弱无力。不久,朝廷改任命董卓为并州刺史,再次令他将所统辖的部队交给皇甫嵩。董卓立刻上书回答说:“臣之兵属臣个人,也只听臣一人之命令,绝无可能交给皇甫嵩。”此时董卓更加不可一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朝廷的蔑视和挑战。

董卓不仅不交出兵权,也不去并州赴任,而是率部屯住在司隶校尉部的河东郡(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观望朝廷反应。朝廷委派来制约董卓的皇甫嵩对董卓的骄兵悍将束手无策,只有详细地把董卓抗命和拥兵自重之事奏报朝廷,“使朝廷裁之”。可就连皇甫嵩这样重兵在握的大将也不敢把董卓怎样,朝廷空虚少兵,国家又四方动荡,还能对董卓怎么“裁之”呢?就这样,心怀异志而又毫无顾忌的董卓心安理得地在河东郡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率兵入京

光熹元年(189)七月的一天,京师的信使飞奔至董卓帐前,带来了大将军何进打算诛灭宦官,要董卓率兵进京助威的消息。董卓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入京掌权的大好时机,于是率轻骑快马加鞭,赶往洛阳。可这时何进又对董卓产生疑虑,传令让董卓停止进军,原地待命。董卓根本不予理会,他强行越过崤山,直到洛阳西郊才驻扎下来观望局势。当时正值深夜,突见洛阳方面燃起大火,东北方天空一片火红,董卓马上意识到京师有变,于是加速赶往洛阳。逼近洛阳时,董卓得知何进已被张让等宦官杀死,何进的部下袁绍等人正率兵攻打皇宫,尽屠宦官,张让已经挟持小皇帝逃向洛阳北方的北邙山。于是董卓马上掉转马头向北前进,终于在黄河边迎到了汉少帝刘辩。

独掌朝政

初入京城的董卓虽然把持了皇帝,可局面并不乐观。董卓急于入京,甩脱大部队轻装前进,随同抵达的不过3000轻骑,而何进的嫡系部将袁绍拥有西园八校尉的禁军指挥权;同样应诏而来的济北相鲍信也带来了一支精锐的山东兵;执金吾丁原的并州兵骁勇善战,麾下勇将吕布悍勇过人。相比之下,董卓势单力孤,除了手上握有皇帝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优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董卓将权术和谋略发挥到极点,玩出了一手漂亮的瞒天过海的把戏。董卓深更半夜将部众悄悄拉出军营,天明后再擂动战鼓,浩浩荡荡地拥进京师,造成援军抵达的假象。一连如此十几次,朝野不辨虚实,都以为董卓的兵马不可胜数。统率京师军队的袁绍为假象所慑,不敢妄动,抛弃军队逃出关中,董卓从容吞并了西园八校尉禁军和何进留下的军队。此后董卓又收买吕布杀死丁原,兼并了并州军。至此,董卓的兵力大为增强,成为朝中唯一的实力派。

为了更好地控制局面,董卓决心废立天子,以陈留王刘协取代汉少帝。刘协也是汉灵帝之子,他的生母王美人被何进鸩(zhèn)杀,收养他的董太后也死于何进、何后之手。有这两重关系,董卓自觉无论怎样处置何太后与少帝,都不必担心刘协敌视。于是董卓以手中的军权,强行压制了卢植等公卿的反对,废少帝,拥立献帝刘协,鸩杀何太后,除掉了自己独擅朝政的绊脚石,将朝廷牢牢把握在了手里。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董卓通过废立皇帝为专权铺平了道路,他还用裹胁、威逼的方法起用了王允、蔡邕、周毖、伍琼、郑泰、荀爽等一大批大儒名士,企图建立自己的官僚体系。可这一切努力全是徒劳,东汉的士大夫阶层不会同一个擅自废立的西北武将建立密切的关系,他们很快就同董卓分道扬镳,纷纷投入到反对董卓的斗争中。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受羌胡文化侵染的军阀,野蛮性和掠夺性在董卓和他的军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董卓独擅朝政以后,以酷刑镇压反对他的公卿,搞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董卓还下令尽情屠杀观看社戏的百姓,男人割下头颅计军功,女人抓去做营妓。董卓的西凉军在京城四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就连宫中的侍女和公主也不能幸免,这种种的暴行使董卓成了天下人的公敌。没有多久,一个讨伐董卓的联盟形成,群雄混战开始,东汉名存实亡,轰轰烈烈的大乱世拉开了帷幕。红陶武士俑·东汉延伸阅读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约150~219),东汉后期的医学家,南阳(今属河南)人,曾任长沙太守。东汉末年,瘟疾流行,张氏宗族的200多人在不到10年时间就死去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死于伤寒发热。张仲景悲愤之余,刻苦钻研《内经》、《阴阳大论》等古典医药书籍,总结东汉以前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于东汉末年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临床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共16卷,分为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内容,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演变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临床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古老的经典著作。自宋代以后,官办医学校还将《伤寒杂病论》列为学生必读教材。自唐、宋以后,《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远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直到今天,日本还有许多专事研究《伤寒论》的团体,他们不仅直接采用《伤寒论》的原方治病,还以现代科学方法将张仲景创立的古方剂制成成药,广泛用于临床。

>>时间:190~19102 讨董战争

董卓废立皇帝,正好给了袁绍等地方实力派军阀一个挑起战争的借口。东汉初平元年(190),东汉各地的军阀们联合起来,开始了一场历时15个月的讨董战争。当时地方军阀的联军总兵力远远超过了董卓的凉州军,又有孙坚、曹操那样善战的将领,如果齐心协力,并不是没有希望获胜。可这些军阀真正的兴趣在于拓展地盘,因此讨董战争最终没有彻底驱逐董卓,而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闹剧。

董卓的战略

战争开始的时候,董卓的处境异常窘迫。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驻扎在河内郡(郡治在今河南武涉西南),从北面威胁洛阳;豫州刺史孔伷驻扎颍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驻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后将军袁术率军从南面包围洛阳。当时各路军阀各自拥兵数万,联军总数达到数十万之众,自北、东、南三面对董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仅如此,十余万黄巾起义军余部已经进入了河东郡(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有卡断洛阳西路的态势。

尽管四面都有强敌,可董卓毕竟久经沙场。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心以关中的富庶和崤函关的险要为后盾,扰乱并削弱联军后退守长安,让联军四面包围的战略彻底失去意义,于是董卓下令迁都长安。由于当时各地郡守都起兵讨董,各地的财税都不向中央输送。为摆脱财政上的困难,董卓滥捕洛阳豪富,抄没家财,死者不计其数。董卓的倒行逆施,让他在政治上更为孤立,彻底沦为害国害民的国贼。

同年三月,董卓将朝廷委于司徒王允,自己则率领大军在洛阳准备迎战。董卓很快就部署好了洛阳外围防御,北守黄河孟津(今河南平县东北);东守荥阳(今河南荥阳);南守广成关、伊阙关,构成三面环形防线,依托险要,阻击联军进攻。同时,董卓还做好一旦洛阳丢失后放弃的准备,在洛阳大规模坚壁清野,抢掠财富,火烧宫廷民宅,准备把一片白地留给联军。董卓的部将吕布奉命大肆发掘两汉皇陵、公卿家墓,盗取宝物。为了打击联军在朝廷内的势力,董卓还毒杀了废帝刘辩,斩杀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又尽屠袁氏在京家眷,连婴儿也没有放过。

洛阳包围战

在讨董联军的三条战线中,以东线驻扎酸枣的人马最多,达到10万之众。可联军众将却害怕董卓手下羌胡骑兵的悍勇,没有人敢首先发起进攻。实在看不下去的曹操对将军们说:“我等举义兵,是为诛除暴乱,大军集结,诸位还迟疑什么?如果董卓假借朝廷威望,依托洛阳险要,向东出兵,号令天下,那倒是不小的麻烦。此贼焚烧宫殿,劫持天子,海内震动,这是天亡董卓,我等一战可定天下,不可丧失时机!”可这时的曹操还不是后来权重天下的一代枭雄,他人微言轻,根本没人听从他的意见。迫不得已,曹操只好带着自己的几千人马孤军独进,在荥阳同董卓部下的悍将徐荣血战一天。因为寡不敌众,身中流矢的曹操只好趁夜色率军退走。徐荣原本打算进攻联军的基地酸枣,可一看曹操带着几千兵马都能和自己激战一整天,聚集了大军的酸枣恐怕更难攻取,于是率军向洛阳退走。

曹操带领着自己伤亡惨重的军队回到酸枣后,发现联军里的诸位将领正沉醉在宴会之中,一个个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没有做战争的准备。失望之极的曹操就带着队伍,到联军北线的河内郡投奔了袁绍。没过多久,酸枣附近的粮食全被十几万大军吃完,东线联军土崩瓦解,各位将军带领着兵马返回了自己的地盘。

就在曹操败退的同时,洛阳北线的战事也已经开始。河内太守王匡带领着北线主力企图渡过黄河进攻洛阳。董卓为进一步打击联军斗志,以疑兵佯渡平阴渡(今河南孟津东北),亲率精兵秘密从小平津(今河南平县北)北岸猛击王匡侧后,在渡口北岸大破王匡,王匡全军覆没。至此,联军东线不战瓦解,北线惨败,只有南线的孙坚所部还在向洛阳进军。陶船·东汉这件陶船船首有碇,用于船只的停泊。船后有舵,舵杆通过舵室固定在尾部。它不同于近代的舵,还保留着由梢演变而来的迹象,但比梢短,比一般河船的舵则长些。舵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上的重要发明,这是现知最早之例。陶船上塑有6个人物,分立各处作操作状。如按陶塑人物身高比例推算,真船可长达14米~15米,载量约有“五百斛以上”。此外甲板上还布置有6组矛和盾,说明这是一艘有武装保护的内河航船的模型。

南线独进

初平二年(191)正月,联军盟主袁绍在军事失利后,开始打算用政治来夺取主动。袁绍以献帝年幼,受制于董卓,不知是否还在人世为理由,企图推举汉朝宗室刘虞为帝,以此与董卓相抗衡。这是袁绍的私心,想用新朝廷把关东诸将团结在自己周围。可联军讨伐董卓是以反对董卓私自废立为理由,如果联军自己也擅自废立,又用什么立场讨伐董卓呢?况且董卓废立的好歹都是汉灵帝嫡系子孙,袁绍拥立的刘虞则是汉室疏远的旁支,无疑是自毁旗帜。曹操、刘虞等人坚决抵制袁绍的做法,曹操愤慨地说:“你袁绍自己向刘虞称臣,我自向西尊奉献帝。”刘虞也不买袁绍的账,直斥袁绍的做法为“谋逆”。看到反对的呼声这么强烈,袁绍不得不放弃了另立皇帝的打算。陶水塘稻田·东汉

与此同时,洛阳南线的战斗愈发激烈。孙坚被兼程赶到的徐荣打败,孙坚单人匹马从小路突围逃脱。但这位虎胆猛将却毫不气馁,他收拾残兵,重振军容,屯据阳人聚(今河南汝阳东北)。董卓派中郎将胡轸率5000人来攻,遭到孙坚迎头痛击。孙坚大破胡轸,击斩都督华雄,取得讨董以来联军的首次胜利。

阳人聚大捷引起了交战双方的强烈反响。在联军内部,很多将领开始妒忌孙坚建立的功劳。袁绍的族弟袁术为了不让孙坚独得大功,竟然断绝了对孙坚的粮草供给。忍无可忍的孙坚连夜疾驰百里去见袁术,用刀划地说:“我孙坚不顾安危,上为国讨贼,下为将军报家门血仇。我与董卓并无杀害骨肉的私怨,而将军却听信谗言猜疑孙坚,这是什么道理!”袁术觉得理亏,这才重新调发了军粮。

董卓和孙坚是西北战场上的同僚,深知孙坚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了避开这个劲敌,董卓派部将李傕向孙坚提亲,并答应孙坚只要为孙氏族人开出名单,太守、刺史这样的官职可以随意挑选,朝廷绝对给予满足。孙坚严词拒绝了董卓的拉拢,还大骂说:“董卓逆天无道,不夷灭其三族,悬头以示四海,我死不瞑目,哪有跟国贼和亲的道理!”于是孙坚继续进兵,与董卓展开大战,大破董卓麾下的悍将吕布,光复了帝都洛阳,取得了联军第二次大捷。

孙坚步步紧逼,攻势犀利无比,董卓也为之胆寒,对左右部下说:“联军鼠辈,不足为惧,劲敌唯有孙坚,只可惜他追随袁家小儿,终是个死而已。”于是董卓留部属把守要道,自己引兵向西开往长安。

战争的终结

孙坚本打算继续进发,攻克长安,迎接献帝回洛阳。可这时联军后方却发生了变乱。袁绍、袁术兄弟俩一向不和,袁术任命孙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想拉拢孙坚,可袁绍却趁孙坚进攻董卓未归,以周昂为豫州刺史,袭击孙坚的后路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想让孙坚不得建功。前有劲敌,后有追兵,任孙坚是一代豪雄,也无可奈何,只有回军撤退。在撤退的路上孙坚愤而长叹说:“大家同举义兵以救社稷,眼见逆贼就要被消灭,不想一个个都这个样子,我还能跟谁齐心奋斗呢?”四月,董卓回到长安。此时讨伐联军和董卓军已脱离接触,讨董战争就这样悄然结束。

虽然没能从董卓手中夺回皇帝,但联军众将的目的达到了:他们遏止了董卓独霸大权的局面,把董卓和朝廷逼入关中一角,使关东广大地区成了他们的天下。接下来的问题只是通过兼并混战,如何分配关东地盘。虽然曹操和孙坚在北方仍没有地盘,但他们在讨董战争中表现出的胆略和勇气成为了他们日后称霸的保证。鎏金铜壶·东汉圆口,扁腹,椭圆圈足,腹部两侧附一对半环耳,通体鎏金。延伸阅读郑玄遍注群经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郑玄刻苦向学,他师从今文经学家,学习《公羊春秋》等;又跟从古文经学家学习古文《周官》、《礼记》等。后来他又拜古文经学大师马融为师,勤奋治学不已。游学十余年后,他返归故里讲学,学徒达数百千人。党锢祸起,郑玄也被禁锢。兼通今、古文经的郑玄,对当时传经中的门户之见、相互排斥的风气大为不满,因而想要打破壁垒,各取所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他闭门不出,遍注群经。郑玄注经,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促进了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与统一,影响深远,以致被后世称为“郑学”。他的著作号称“百万余言”,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贡献很大。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诸侯割据混战不止,烽火相连。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使得儒学的社会功能大大减弱;而佛教的传入及传播,道教的创立及兴盛,也对儒学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经学的衰落成为历史大势所趋。儒学的统治地位日渐瓦解和士大夫个人自觉意识进一步发展,直接推动了魏晋“玄学”的兴起。

>>时间:东汉末年~魏文帝时期03 绝世诡谋贾文和

贾诩是三国时代一个非常有政治谋略的投机者,他凭借满腹心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无数惊涛骇浪。他的一声怒喝让本已溃散的凉州军官们重新振作,把握了洛阳的政局;他的一番分析,让张绣的南阳集团投靠了曹操,间接加快了北方的统一。毫不夸张地说,贾诩的才华与谋略直接影响了三国时代早期的政治格局。

董卓之死

东汉初平三年(192)三月,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此后的四五天,全城酒肆中的好酒都被人们购买一空,街上到处鞭炮齐放,热闹非凡,人人都在庆贺国贼董卓的伏诛,而干成这件大事的就是并州军首领吕布和司徒王允。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人。因为从小在烽火不断的边塞长大,吕布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箭法也是百步穿杨。吕布原本隶属并州刺史丁原,后来被董卓收买,杀死丁原,率并州骑兵归顺董卓。董卓虽给吕布加官封侯,并发誓与吕布情同父子,可董卓性情粗暴,为人苛刻,稍有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还曾经因为小事用手戟投掷吕布,吕布对董卓已经怀恨在心。吕布又与董卓的侍妾有私情,因此心里不安,唯恐董卓发觉,对自己不利。早有心除掉董卓的司徒王允也是并州人,趁此机会以同乡情谊结交吕布。吕布在王允的劝说和安排下,定下了诛董大计。

三月四日,趁着董卓入宫祝贺献帝病愈,吕布派亲信骑都尉李肃和勇士秦谊等十余名并州兵伪装成宫中卫士,准备对董卓下手。董卓的车马刚入宫门,李肃首先发难,一戟刺中了董卓的手臂。董卓滚下马车向吕布呼救,吕布厉声喝道:“有诏讨贼臣!”然后亲手要了董卓的性命,埋伏的众人也一拥而上,取下了董卓的首级。董卓自入京以来,权倾天下,数十万关东联军对他无可奈何,最终却被十几个刺客杀死,连尸体都被点了天灯,家产被尽数抄没,董氏全族皆被斩首。

计转乾坤

董卓一死,朝政被司徒王允和吕布的并州兵所把持,追随董卓的凉州将士都惶恐不安。正当凉州军官们群龙无首之时,一个人站出来大声道:“诸位弃军单人逃亡,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制服,还不如率大军向西,攻陷长安为董公报仇。要是成功,足以把握朝廷以征天下,要是事败,再走也不迟!”这一番话彻底扭转了凉州军行将覆灭的危局。这些边塞长大的战士在这一号召下铤而走险,在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的率领下挥兵向西,沿途收拾散兵,抵达长安时已由数千人膨胀至10万人。声势浩大的西凉军仅用10天就攻陷了长安,吕布败逃,王允被杀,而此时距董卓之死还不到一个月。

这个运筹帷幄、一席话就扭转乾坤的人就是董卓麾下的讨虏校尉贾诩。贾诩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贾诩聪明权变,当世无双,被誉为三国时代的鬼谋奇才。

荣辱不惊

李傕、郭汜把持朝政后,就要给贾诩加官进爵。可贾诩却坚决不受,说:“这不过是救命之计,哪有什么功劳可言!”这样的回答并非贾诩谦虚,而是他知道以进犯帝都长安而获得官爵,无疑在宣告自己是逆党之首,政治风向变幻莫测,凡事还是预留后路的好。所以贾诩荣辱不惊,尽管此时大获全胜,仍不接受官爵,有意在朝野眼里拉开自己与李傕、郭汜的距离。最终贾诩只同意担任尚书的官职。尽管尚书一职的官秩很低,可这一职务却相当于皇帝的秘书,负责草拟诏书,选用人才,又有随意出入宫省的权力,实际上把握着整个朝廷的命脉。

不久,徐州刺史陶谦等人推举汉朝的元老重臣朱儁为总帅,组织诸侯光复长安,宣称要救出天子。李傕等人求计于贾诩,贾诩于是以朝廷名义征朱儁入朝为官,不费一刀一枪,联军已被瓦解于无形。另一方面,贾诩大量选拔名士为官,为关东诸侯加官进爵,刘表、陶谦、曹操等一大批关东实力派军阀先后获得了州牧的正式任命,化解了关东诸侯对凉州派系的敌意。高官厚禄安顿了关东诸侯的野心,他们纷纷表示接受任命并承认朝廷的合法性,至此,再无人提起讨伐关中之事。十二连枝灯·魏晋灯高146厘米,甘肃雷台出土。在覆钵形灯座上,插树灯干。灯干分三截制作,附有圆环和镂空花饰,插合成整体。共有三层灯盏,灯盏的尺寸层层递减,越高越小。原应有12灯盏,出土时已有缺失。这件铜灯制工精巧,当所有灯盏都点燃后,灯光透过花叶,光影重重,美不胜收。

这时,李傕和郭汜两人又闹起了矛盾。这两个头脑简单的兵痞本身都是平级军官,彼此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很快就为了权势自相残杀,把长安变成了战场。深感李、郭二人难成大事的贾诩开始出入宫省,为献帝排忧解难,几次庇护献帝免遭李傕、郭汜的毒手,使献帝对他这个敦促李、郭进犯长安的罪魁祸首感恩戴德。后来,献帝从长安逃至河内郡,脱离了李傕、郭汜的势力,贾诩也向皇帝交还了印绶,投奔了军阀张绣。

智胜曹操

张绣是贾诩的凉州同僚张济的族侄。关中动荡时,张济率部出走南阳郡(郡治在今河南南阳),在对刘表的作战时中流矢而死,张绣统领了张济的兵马。贾诩劝说张绣与刘表联合,并亲自前往说服刘表,最终使两家达成联盟,共同防备曹操。玉杯·三国·魏

不久,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张绣,张绣自知不敌,不战而降。曹操得意忘形,纳张济的寡妻为妾。张绣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贾诩献计说:“将军只要请求穿越曹营调动部队,又请示曹操,说我军没有足够的车辆运输甲胄,调动军队时士兵需将甲胄穿在身上,曹操必会同意。我军全副武装进入曹营后,将军一声号令,全军突袭,曹操只有当俘虏的份。”张绣大喜,依计行事,曹操猝不及防,遭遇了平生最惨痛的失败,不但自己右臂受伤,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于乱军之中,连勇冠三军的猛将典韦也于此役战死。

建安三年(198),曹操再攻南阳,久攻不下后退走。张绣要率部追击,贾诩却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结果被曹军打败。这时贾诩却对张绣道:“赶紧再追,再战必胜!”张绣很奇怪地问:“不用先生之言,才遭此大败。现在已败,为何又要追?”贾诩笑着回答说:“兵势有变,再去必胜。”张绣于是收拢残兵追击,果如贾诩之言,大败曹军。张绣问贾诩其中道理,贾诩说:“将军善战,却非曹操的对手。敌军新退,曹操必定亲自断后,所以将军追击必定失败。曹操此番进攻,并无失策也未尽力,必是后方有变。曹操战退将军,必定轻装速退,留诸将断后,他们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再追必胜。”张绣从此对贾诩钦佩得五体投地。

明智的归顺

贾诩行事,常常出人意料,就在袁曹对峙官渡的紧要关头,他再一次尽展才华,做出了谁都无法想象的决策。当时袁绍派使者招揽张绣,张绣也想要投靠袁绍,可贾诩却非常蛮横地赶走了使者。张绣很害怕地问:“何至于此?如今当归顺哪一方?”贾诩回答说:“当从曹操。”张绣惊讶之极,说:“袁强曹弱,我又和曹操有杀子之仇,怎么能归顺他?”贾诩笑着说:“袁绍强盛,我们人少,即便全军投靠,他也不会看重我们;而曹操弱小,必然会厚待投靠他的人。曹操这个人一向有并吞天下的志向,将军投靠他,他必定尽释私怨来迎接您。”张绣听从了贾诩的意见,率领全军归顺曹操。曹操果然不计前嫌,对张绣加官进爵,并和张绣结成儿女亲家。知道张绣肯归顺自己,是贾诩的建议,曹操拉着贾诩的手说:“使我的信义重于天下的人正是你啊!”随后,曹操表奏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即便受到了曹操的厚待,贾诩仍谨慎如故。他自知非曹操旧臣,为了避免受到猜嫌,他尽量不和其他大臣有私下的往来,公事完毕后就关起门著书,流传至今的《吴起兵法》一书就是贾诩辑集校注的。贾诩是个没有大的理想抱负,只求“家与身俱全”的人。最后,他有滋有味地享受起了平淡生活,去世时享年77岁。文姬归汉图(局部)·金·张踽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的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界认为是“稀世珍宝”。题款“祗应司张踽画”。踽,字迹不清,郭沫若审定为“踽”,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则知张踽后于张硅。

>>时间:155~22004 乱世英雄曹操

曹操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他在汉室衰微、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统一中国北方大部。我们这里不谈他的丰功伟业、猜忌权诈,只略说他在中年以前的活动以及消灭割据势力的成功之处。

英雄风采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祖父是东汉末年很有权势的中常侍曹腾,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长期以来搞不清楚,西晋时期写作《三国志》的陈寿就说“莫能审其(曹嵩)生出本末”。曹嵩靠着自己的好养父,先后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一类高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从小喜欢飞鹰走狗,追狐逐兔,成天在外面晃荡,不务正业。曹操的叔父看不过去,经常在曹嵩耳边提醒说这个儿子该管教管教了。曹操对啰啰唆唆的叔父很反感。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叔父,装出一副嘴歪脸斜的样子,说话含糊不清。叔父很惊讶地问是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中风了。叔父回家赶紧告诉曹嵩,曹嵩也很惊愕:早上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中风了?曹嵩把儿子叫到跟前,一看并没有什么异常,曹嵩就问:“叔父说你中风了,已经好了吗?”曹操回答说:“我哪中风过啊?大概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对您说我不好吧。”曹嵩心中疑惑,以后曹操的叔父再对他说曹操犯了什么事,曹嵩再也不信,曹操于是更加肆意妄为。

曹操为人机警,这样的小阴谋耍得不错,但这时的他还没想到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刻意去求名争利,所以当时人也没觉得他将来会成什么大人物。但是也有识人的,例如当时的名士桥玄。桥玄擅于观人之术,他曾经对曹操说:“天下即将大乱,非旷世之才不能安定,能安定的人,是不是你呢?”桥玄的看法并非没有依据。曹操武艺超群,打上十来个人大概没有问题;曹操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经为《孙子兵法》作注。曹操慢慢也觉得自己不是池中之物,他曾经去问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许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许劭不说话,曹操纠缠不走,许劭说了一句不知是敷衍还是发自内心的话:“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后大笑而回。

避乱归家

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20岁的曹操作为一名年轻人才,被郡守推举为孝廉,到都城洛阳为郎官。不久,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掌社会治安和司法)。曹操刚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处死,从此京师的那些显贵们大为收敛。后来曹操外调为顿丘县令,又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屡有升迁。但是曹操看到朝中宦官、权臣、外戚斗争得正热闹,政治形势险恶,就辞官回老家,在城外筑了几间房子,春夏读书,秋冬打猎,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日子。

神仙可能也会寂寞,半个神仙曹操觉得总是读书打猎也没多大意思,又想出来做点事。正好此时凉州出了乱子,西凉人边章、韩遂杀了刺史和郡守,纠集了十多万部众造反。朝廷急需军事人才,征召曹操为典军校尉,曹操再次到了洛阳。这时灵帝去世,太子即位,大将军何进辅政。

何进与袁绍想除去干政的宦官,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召凉州的军阀董卓进京,想借他的手杀宦官。曹操听后笑道:“对付宦官只要几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要招引外将呢?”果然,董卓到了洛阳后就把持了朝政,他大权独揽、胡作非为,弄得谁都不满意。车骑图·三国

曹操看到董卓成不了事,改名换姓逃跑回老家,途中经过老朋友吕伯奢家。有人说吕伯奢的儿子贪图曹操的好马财物,抢劫曹操,反被曹操所杀;还有人说吕伯奢家人好心招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将要捉拿自己送官领赏,总之,曹操杀了吕家8口人,还说了那句著名的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起兵讨董

曹操一路仓惶,还是在中牟县被抓住,幸亏一个功曹(县里的官吏)放他一马,曹操才免于一死。曹操回到陈留,散尽家财召集人马,于中平六年(189)起义兵讨伐董卓。四神柱础·三国·魏

其他不满董卓、想要攻打他的人多的是,何进的老部下袁绍此时也回了老家,召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袁家门第显赫,几代人都是当大官的,朋友、学生、下属到处都是,号召力极强。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军阀群起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也参加了讨董联盟。董卓的凉州兵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到了酸枣一带,就不敢向前走了。各路将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直响:打不打得过董卓难说,别人不打,我却傻乎乎地出兵,万一被消灭,这些盟友来抢我的地盘,我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36岁的曹操正当壮年,不但不怕董卓,也没想到要抢地盘,于是一个人去打董卓,结果大败而回,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箭射伤,逃回酸枣。别人都说想出风头是没好下场的,曹操还劝联军将领们集体行动,但没人理睬,曹操于是到扬州募兵,以图东山再起。

联军没消灭董卓,内部倒是大打出手,关东乱起。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与吕布在长安定计杀掉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攻陷长安,杀王允,击败吕布,关中也陷入战乱。这时,各地州郡牧守各据一方,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多谋善断

初平三年,青州的黄巾军大获发展,济北相鲍信请来曹操,合军进攻黄巾。黄巾军勇猛精悍,鲍信战死。当时曹操手下老兵少,新兵没经过实战磨练,幸亏曹操能够鼓舞士气,赏罚分明,终于将黄巾军击败。这一仗对曹操意义极为重大,他获得降卒30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称“青州兵”,这成了曹操以后打天下的重要力量。

在随后的几年里,曹操陆续击败陶谦、刘备、吕布等人,占据了豫、兖、徐等州。建安元年(196)八月,曹操还亲至洛阳朝见献帝,扶植献帝迁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曹操在群雄争霸的时局中,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又打垮袁绍,随后几年肃清袁氏残余势力,攻打乌桓,到建安十三年(208)前,北方大体平定。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曹操能逐次歼灭各割据势力,甚至打败了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是与他虚心听取意见,采纳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分不开的。

例如官渡之战时,曹军首次和袁绍部队遭遇,初战不利。曹操胆怯,粮草又不够,想要退回许,保住老巢再说,但这时形势已经不容他退却。曹操的后方极为不稳,投降他的刘备在徐州叛变;徐州东海的豪强也联兵数万叛变;豫州在袁绍的大军威吓下骚动一片,许、蔡以南的郡县都投降了袁绍,许昌的众多官员和袁绍秘密联系……

曹操的谋士荀彧对他分析了当时局势,说:“现在军粮虽然少,但比起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时要好多了。您以劣势兵力和袁绍已经相持半年,必有变故发生,正是您出奇制胜的时候,时机不能错过。”曹操听取了这个正确意见,没有撤退,终于获胜。

在官渡之战后,袁绍势力并没有一下全部被消灭,曹操觉得一口气吃下对手没把握,想先打荆州的刘表。荀彧再次劝阻了曹操。后来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为争夺冀州发生内讧,袁谭向曹操求救,但曹操不想理袁谭,还是想先进攻刘表,这次谋士荀攸劝止了他,让曹操先打袁尚。荀攸的话很有道理:打刘表万一败了,刘表、袁尚南北夹击,后果不堪设想;即使打胜了,孙权、刘备也不会就此投降,必然把曹操拉进荆州的泥潭中不得脱身,曹操还是进退两难。最终曹操先消灭了北方的袁氏残余势力,一统了整个北方。

曹操是个能人,但能人不是什么时候都决断英明。曹操一生作出的决断不少,错误也不少,但直到赤壁之战前,他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没有犯错,这才让他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势力集团。钟繇宣示表·三国·魏

>>时间:20005 官渡的狼烟

官渡之战,从建安五年(200)二月开始,到十一月结束,历时9个月,它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鼎立形成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次大战,也是曹操统一北方之战中最重要一战,官渡之战让混乱的中国北方开始趋于统一。

决战在即

建安三年(198)年底,曹操基本统一了河南(黄河以南)地区。第二年春天,袁绍也消灭了盘踞辽东的公孙瓒,统一了河北(黄河以北)。至此,北方的兼并混战将近9年,群雄基本覆灭,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两大集团分据河北、河南。

其实双方明争暗斗早在建安二年就已开始了。袁绍自恃兵多将广,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极为不服。曹操征伐南阳张绣,想确立朝廷的威严,不料惨败在贾诩的计谋之下。袁绍趁机向曹操下书,言辞傲慢,很有点讥讽的意思。曹操大怒,看看彼此手中的筹码,知道敌我实力相差过于悬殊,这才忍下了一时之气。

曹操的战备

建安三年年底,曹操消灭了吕布势力,结束了河南的统一战争,开始了对袁绍的战争准备。

首先,曹操对周边群雄展开外交攻势,他让地方豪强卫觊、钟繇分别镇抚关中和弘农(今陕西灵宝北);曹操还结好到许观察形势的凉州从事杨阜,拉拢凉州牧韦端;曹操还表奏江东的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与孙策结为儿女亲家,以拉拢孙策;同时曹操不计杀子之仇,赢得张绣再次归降。通过以上努力,曹操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自己侧后的隐患。同时曹操还以天子诏书,令渔阳太守鲜于辅都督幽州六郡,去牵制袁绍的侧后。

其次,曹操把重点防御阵地定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官渡坐落在河北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通向许的要道上,北有黄河为屏障,西南有大片沼泽,是袁绍大军进攻许的必经之路。

曹操勘定官渡为主战场后,他几乎每次外出征战回军时都屯驻官渡,在官渡构筑阵地,囤积粮草,修建城垒,准备作战。曹操当时的部署是以黄河南岸为第一道防线,令于禁率2000步骑,防御黄河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东北)一线;以东郡太守刘延防御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以官渡为重点防御战场,曹操亲率精锐主力驻守;以大将夏侯惇留守许(今河南许昌),主持后方事务。

决战序曲

建安三年六月,割据并、幽、冀、青四州的袁绍开始了南下的准备。袁绍按照“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夙愿,开始具体战略部署。袁绍去芜存菁,从数十万大军中“简精兵十万,骑万匹”,作为南征的主力部队。同时袁绍以谋士审配、逢纪主持后方,负责粮草运输;以长子袁谭兼任幕僚长史随征;以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为先锋,以步兵校尉高览、蒋奇、屯骑校尉张郃(hé)、越骑校尉韩猛、主簿陈琳、参谋许攸等从军出征,准备南下直攻许。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一个始料不及的变化却令曹操措手不及——刘备在徐州发动了兵变。

刘备原本是被曹操派往徐州(州治在今江苏睢宁北)阻击袁术,防止袁术南逃。可雄心勃勃的刘备却趁机杀死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开始组织自己的势力,徐州诸县也纷纷叛曹。迅速壮大起来的刘备募集了数万兵马,并打败了曹操部将刘岱、王忠的讨伐。刘备还派使者去结好袁绍,打算趁袁、曹两方酣战的时机,出其不意地偷袭曹操后方,奉迎献帝。刘备的兵变打乱了曹操的军事部署,形成了对曹操侧后的巨大隐患。

建安四年(199)正月,董承、刘备等人奉献帝衣带诏的事情败露,恼羞成怒的曹操决定亲征刘备。曹操手下的将领都认为袁绍才是头号大敌,不应当先去讨伐不成气候的刘备。曹操却认为刘备不可小觊,必须在他未成气候前加以消灭,否则必然成为后患。曹操手下的头号谋士郭嘉也说:“袁绍多疑,即使来攻也快不了。刘备新起,人心未定,迅速出击,定能将他击败。”官渡之战示意图

于是曹操在袁绍的虎视眈眈下,率部远离许,突袭徐州。刘备想不到曹操居然这么重视自己,全军来攻,猝不及防,只得抛下了妻儿、部属只身投奔了袁绍。曹操的闪电战非常漂亮,许距离徐州近千里,曹操只用了十几天就赶到徐州,打垮了刘备。曹操出征刘备的消息传到河北后,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许。袁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想等曹操和刘备拼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就借口儿子有病,不肯出兵,只是发布了声讨曹操的檄文,虚张声势。可袁绍没想到曹操进军如此迅速,等他大举进兵的时候,曹操已经掳掠了刘备的妻儿老小班师而归。

这场对刘备的闪击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极为关键,曹操解除了后顾之忧,军队士气大振,官渡主战场侧翼的漏洞再度被补好,终于可以用最佳状态迎战正面的袁绍。

大战开始

建安五年(200)正月,袁绍发布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讨曹檄文。二月,袁绍亲率10万大军南下,兵趋黎阳,关系到整个北方命运的官渡决战正式打响。

袁绍先令先锋颜良强渡黄河,将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围于白马。四月,曹操用谋士荀攸之计,不救白马,先到延津,假装要渡黄河袭击袁绍侧后,调动袁军来援。袁绍果然中计,将接应颜良的预备队派出阻击曹操。曹操一看分散袁绍兵力的计划成功,立即轻装兼程奔袭白马。等颜良发觉曹军主力来袭时,两军相距只有十几里,不得不以疲惫之兵仓促应战。曹操以张辽、关羽为先锋,纵骑突击,猛将关羽斩颜良于万军之中,袁军大溃。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立刻沿河西撤。

心腹爱将颜良被杀让袁绍暴跳如雷,他不听谋士的劝阻,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操发现袁军纪律不严,就命令骑兵解鞍下马,将从白马撤下的辎重都放在路上。不久,袁绍手下的大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赶到,疲惫不堪的袁军士兵一看地上堆满了战利品,开始大肆争抢,完全不听号令。曹操见敌人中计,亲率600名骑兵突袭,再次大破袁军,斩杀文丑。至此,袁绍两员先锋大将接连丧命,袁绍全军震动,士气大为低落。玉枕·东汉长34.7厘米,高13厘米。玉青绿色,枕面两端隆起,中间微下凹。饰阴刻双线勾连云纹,线条清晰流畅。此枕系用整玉雕琢而成,在汉代较为罕见。

火烧乌巢

初战获胜后,曹操觉得利用黄河天险削弱敌人的目的达成,就带领大军撤退到官渡,凭借准备已久的工事严阵以待。袁绍见曹操准备充足,也不强攻,而是派遣刘备、韩猛包抄曹操后方,一度曾攻到许。曹操没有被袁绍的两翼突击战法吓倒,而派遣曹仁统率精锐骑兵,将刘备、韩猛各个击破。刘备见袁绍难成大事,以联合刘表为借口离开了袁绍大营。

两翼迂回的战术失败后,袁绍决心凭借雄厚实力打一场正面消耗战。袁绍将大军向前推进,与曹军开始接触。九月,官渡攻防战开始,激烈的攻坚战打了整整一月,袁绍虽然不能攻克曹军的壁垒,曹军因为粮草枯竭,将士疲惫,兵员得不到补充,也无法再撑下去。

就在曹操内心动摇的时候,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看出战争已经进入关键阶段,谁先退却,谁就先陷入被动。荀彧给曹操写了封信,说袁绍攻坚不下,士气低落,局面必将有变,劝曹操继续坚守。二牛耕地砖画·魏晋

就在此时,袁绍部将韩猛押送着大批辎重赶到。曹操命令大将徐晃、史涣截击,烧其辎重车数千辆。没过多久,袁绍的谋士许攸叛投曹操,透露出袁绍部将淳于琼正押送粮车万辆,囤积在乌巢的军情。曹操当机立断,留下曹洪坚守营垒,亲率5000精锐连夜出发奔袭乌巢。曹军沿途冒用袁军旗帜,谎称自己是袁绍派往乌巢加强戒备的部队,骗过了袁军盘查。到达目的地后,曹军大肆放火,焚烧袁军的粮草。

袁绍得知乌巢被袭,不听部将张郃全力救乌巢的建议,只派少量兵力救援,却令张郃、高览进攻曹军的坚壁高垒。张、高两人知道大势已去,索性率军投降了曹操。至此,袁军补给断绝,将军们或死或降,军心彻底崩溃。曹操抓住时机,命令大军全线反击。心乱如麻的袁绍只好抛弃大军,带着儿子袁谭和800亲兵仓皇逃回黎阳。袁绍逃走后,剩余的袁氏部队全部投降了曹操。可这时曹操已经没有粮食,无力收编降兵,于是索性“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袁绍的河北精锐一朝尽丧。至此,官渡之战结束,袁绍一蹶不振,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时间:161~22306 卖草鞋出身的刘皇叔

刘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英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以“折而不挠”来概括刘备的性格和奋斗历程。刘备的奋斗道路与其他人相比,最为坎坷崎岖,但他百折不挠,败不气馁,始终以旺盛的斗志迎接挑战,最终克成大业。

刘备家世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的父亲刘弘早逝,年幼的刘备为了生计,不得不自食其力,与母亲卖草鞋织席子为生。15岁那年,刘备在同宗刘元起的资助下,与辽西公孙瓒一起拜在东汉名士卢植门下,学习经书。可刘备似乎生性顽劣,甚至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史书评价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天下将大乱的形势已很明显,刘备也开始积极行动,谋划在乱世建功立业。史书中说这时的刘备已经“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年少争相依附”,俨然一副黑道大豪的派头。刘备所结交的豪杰之中最有名气的自然是日后成为他左膀右臂的关羽和张飞。没过多久,黄巾起义爆发,各州郡长官纷纷举兵自保,24岁的刘备就带着关羽、张飞和自己组织起来的一支军队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

乱世发迹

刘备在讨伐黄巾军的战斗中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又参加了平定张纯反叛的战斗,因为军功卓著被授安喜尉(县级的治安长官)。后来,朝廷打算遣散一部分因为讨伐黄巾升官的人,郡督邮(官名)来到刘备所在的县城,打算遣散刘备。一怒之下,刘备索性率部属冲击县衙,怒打督邮,出了一口恶气后,一走了之。当时烽烟四起,朝廷正在用人,所以没过多久,刘备就率关羽、张飞再度从军,以军功担任高唐县令。鎏金三足盖炉·东汉

后来青州黄巾军攻破高唐,刘备又率军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出任别部司马。公孙瓒命刘备与田楷到青州对抗袁绍,刘备再次立下了不少战功,公孙瓒就让刘备做了平原县令兼领平原相。刘备在平原政绩斐然,很得民心,声名远播,引起了时人的关注和认可。当代名人孔融曾向刘备求救,名士陈登也说刘备有霸王之略。没过多久,一个机会来了,刘备一跃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大豪,正式踏入北方争霸混战之中。

代领徐州

东汉初平四年(193),曹操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出击徐州,连续攻拔十余城,徐州牧陶谦被迫逃离了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北)。被仇恨烧热了脑袋的曹操悍然下令,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徐州数县百姓数十万,惨死在曹军屠刀下,泗水河道被尸体阻塞,河水一时断流。

第二年夏天,曹操再次率领大军征伐陶谦。陶谦急忙向盟友公孙瓒求救,并向田楷和刘备告急,请求援助。田、刘二人没有迟疑,率领部属进抵徐州,可他们两个人加起来也不是曹操的对手,几次交战都失败而归。幸好这时曹操后院起火,大本营兖州被吕布趁虚而入,曹操被迫撤军。这是刘备与生平夙敌曹操第一次交锋,亲自体验到曹操用兵之能和残酷嗜杀,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曹操撤走后,刘备并未回归平原,而是依附了陶谦。陶谦先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后来陶谦病重,又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至此,刘备终于获得了一块自己的地盘。

徐州混战

当时除了曹操外,徐州还有两大威胁:徐州南面自称徐州伯、一心想要夺取徐州的袁术和北面被曹操击败前来投靠刘备的吕布。一时间围绕着徐州,几方势力展开了眼花缭乱的兼并战斗。陶哺乳俑·东汉

建安元年(196)六月,袁术发起了攻打刘备的第一次战争。曹操为了刺激刘备与袁术自相残杀,举荐刘备为镇东将军。正当刘备与袁术大军僵持不下的时候,袁术拉拢寄居徐州的吕布,吕布趁机进攻刘备的后路,攻占下邳,俘获了刘备家小。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向吕布投降,吕布成为了徐州的新主人。

同年九月,袁术再度起兵3万进攻刘备。此时的刘备已经无力抵抗,只能向吕布求救。吕布为了防止袁术做大,赶往相救,迫使袁术罢兵而回。刘备觉得寄人篱下不是办法,就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武装,军队扩充到一万多人。吕布一看刘备势力发展很快,担心刘备成为自己的威胁,就开始进攻刘备。兵少粮缺的刘备无力抵抗,被迫逃往许,投靠了曹操。

曹操非常高兴地接纳了刘备,并任命刘备为豫州牧。同时曹操也给吕布加官晋爵,促使吕布和袁术作战。吕布以3000骑兵大败袁术的数万大军,袁术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曹操趁机征讨袁术,彻底摧毁了袁术的势力。看完了鹬蚌相争的闹剧后,曹操又带着刘备东征吕布。经过三月苦战,曹操大军攻破下邳,擒杀吕布。自此,徐州落到了曹操手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