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异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9 11:31:1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奇人异数

奇人异数试读:

内容提要

今天60岁以下的读者,对蒋介石侍从室的有关情况知之者恐怕不多,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更不知这个“侍从室”为何物。甚至在今天的流行语汇中,“侍从”二字也几乎听不到了。

第一章 奇人异数

蒋介石侍从室的神秘特殊功能

“神秘莫测”的面纱

今天60岁以下的读者,对蒋介石侍从室的有关情况知之者恐怕不多,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更不知这个“侍从室”为何物。甚至在今天的流行语汇中,“侍从”二字也几乎听不到了。

这并不奇怪。因为以解放后的政治标准来衡量,“侍从”二字委实有着太浓的封建意味,因而在共产党、人民政府以及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是决不会出现“侍从室”之类的单位的,而以办公厅、办公室取而代之了。

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人们一谈到“蒋介石侍从室”,当官的会肃然起敬,老百姓也会谈虎色变。这是因为,蒋介石侍从室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政治中心,是国民党所有党政军机关都要俯首听命的“太上皇”,是国民党政权中所有权贵显要都伸长脖子注目仰视的“圣殿”,是影响整个华夏大地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策划之地。难怪当时飞扬跋扈,也不放在眼里的大特务头子戴笠,对侍从室里的人也不得不低声下气大拍马屁了。

侍从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能量,能起这样大的作用?说穿了,唯一的?因是它服务的对象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独裁者——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曾把蒋介石称之为“独夫民贼”,这是很有道理的。独夫者,独裁者是也。独裁,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蒋介石的统治没有多少“透明度”。正因为如此,有关其侍从室的一切,就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深不可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直到今天有关它的内幕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近年来,笔者曾对蒋介石侍从室的资料有所搜集。在对段伯宇、段仲宇两位老前辈的采访中,更是反复打听,寻根究底,以求了解其内幕。“侍从”二字,旧指随侍皇帝或官员的人。追根溯源,早在汉朝就有了侍从官。《汉书·严助传》中说:“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霍皇后传》中也说:“皇后舆驾,侍从甚盛。”到了宋代,称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因其常在皇帝左右做顾问。后来,又称在京职事官自六部尚书、侍郎、学士到两制等统为侍从,所指的范围就比较广了。

蒋介石是个封建思想极浓的人,崇尚皇权,从小就梦想当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他在1926年当上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以后,身边就有了侍从副官,还设置了一个侍从室。后来官居国民党宪兵总司令的张镇,1927年从苏联回国后就当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侍从副官。还有那个后来官居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的邓文仪,1928年就当上了蒋总司令的侍从室少将参谋。

1932年3月6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任命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军事委员会亦即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从此,蒋介石就以“蒋委员长”的头衔而主宰中国。直到1948年4月19日当选为“总统”,“委员长”的头衔一直挂了16年。至于“蒋主席”这个头衔,是因他从1928年10月至1931年12月当了3年多国民政府主席,以及林é死后从1943年8月至1948年4月又当了近5年的国民政府主席。故而他的侍从室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和“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

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蒋介石于1932年6月调集6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为了便于就近指挥,在南昌设立了“委员长南昌行营”,并在行营编制内设置了一个侍从室。调行营第一厅中将副厅长晏道刚任侍从室主任。晏道刚也是个久历戎行的高级军官,当过唐生智的第八军参谋长、第四方面军参谋长。他当上侍从室主任后,在蒋介石身边参赞军机,深受信用,权倾一时。那时候?也不会想到,15年以后他会在武汉解放前夕秘密接受共产党的策反,毅然转向人民,为人民解放军顺利渡?和武汉三镇的解放尽一臂之力。当然这是后话。

1936年1月,蒋介石对侍从室进行了重大改组,成立了侍从室第一处和第二处,简称“侍一处”、“侍二处”。1940年又成立了“侍三处”。这三个处都直属蒋介石个人领导,都是“通天”的。而这三个处的主任,都是国民党的军政大员,非同凡响。例如当过侍一处主任的张治中,曾?当过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将加上将衔(这是国民党军衔的一个阶级,低于二级上将,高于中将)。难怪他就任之后,通电各战区司令长官,郑重其事地宣告:“委座看重侍从室,特派张治中为主任。”

此外,担任过侍一处主任的还有钱大钧、林蔚、贺耀祖等,都是国民党政权的风云人物。

侍二处主任陈布雷,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早在1927年,他就当上了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正式进入决策中心。后来又兼任过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对他这个侍二处主任,连孔祥熙这样的皇亲国戚都不敢怠慢,常常对人宣扬说:“你晓得委员长名字底下,还有一串字咧!侍秘二是最有效的。”这位掌管国民党财政大权的“财神爷”,见了蒋介石署名的电报后,还要看看下面的一串字,只要见到陈布雷的“侍秘二”,就立刻付钱,不敢稍有得罪。

还有一个侍三处,主任是陈果夫。“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掌管着国民党的党权,是臭名昭著的C.C。派首领。陈果夫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组织部长。与此同时,他还兼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三处主任。

读者看到这里就不难明白,侍从室三个处的主任既然都是这样显赫的大人物,还有?能够凌驾于他们之上当侍从室总的头领呢?

还有,三个处的主任都直接听命于蒋介石,还可以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人之手,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三人之间还可以互相制约,亦便于蒋介石的驾驭。看来蒋介石是深谙用人之“术”的。

国民党政府的组织机构相当庞大。它模仿的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结构形式,设有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还有内政、外交等十几个部及军事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蒙藏委员会、劳工委员会等若干委员会。查一下它的编制表就会发现,侍从室只不过是军事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办事机构。它起的作用也无非是蒋介石个人办公室的作用,如此而已。

但是,蒋介石“玩”政治的手腕与一般人不同,用陈布雷的话来说,此人“处理国事如同处理家事,事事要亲自处理”。他是一个嗜权如命的人,大小权力都要一把抓。他又是一个领袖欲极强的人,一个喜欢独断专行的人。他曾多次说:“我的决定就是命令,不要再在行政院讨论。”蒋介石这种搞政治的作风,他的这种独裁统治方式,很需要在身边有一个机构为他办事,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控制人事,为他收集国内外的各种情报,还要为他提供万无一失的安全警卫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侍从室这个本来意义上的一般单位,就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单位。可以说,侍从室是那个时期畸形的中国政治的“衍生物”。

有人打比方说,侍从室有点像清朝的“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为了对西北用兵,成立了“军机房”,为他办理和参赞军机。雍正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这个机构是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对各部门和各地负责官员发布命令的。蒋介石侍从室和军机房确实有某些相似之处。侍从室每天将各院、部、委、局(如军统局、中统局)呈送蒋“皇上”的报告、文件等等,提出拟办意见,直接呈送蒋介石。蒋介石批阅后,由侍从室再将这些报告、文件转至各承办单位。报告、文件,侍从室呈送还是压下不呈送,先呈送还是后呈送,呈送时的拟办意见是什么,这些别以为是小事一桩,无关紧要,它所起的作用可大得很,甚至会决定一个单位或一个人的进退荣辱、生死存亡。

毛泽东的恩怨牢骚

十七名倨才自傲的青年文士围坐在一座破败祠堂的大殿中央,高歌纵谈,意气风发,四周点缀着诗稿、画卷、酒器、烟具,以及伶人伎乐、莺莺燕燕,这是公元一九〇九年秋天苏州文化的一个精彩片断。地点是在虎丘山塘右侧以义烈著称的张公祠内。比起两百五十六年前吴中著名知识分子团体复社在这里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时的招摇,这次无论规模与影响显然都要逊色得多。如果不是与会者中一个名叫柳安如的吴江人后来与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一番私人交往,几乎没有人会相信一一包括历史学家与政治史研究者一一这次聚会所偶然推出的一个冠名南社的纯粹文学组织,会在本世纪的历史上产生如此大的声望与影响。说起来还真让人不敢相信,甚至就在当天早晨一干人兴冲冲订雇画舫前往虎丘开会以前,作为他们领袖人物的柳安如一一或者叫柳慰高,后改名柳亚子—一尚一连四天泡在所下榻的惠中旅馆对面的戏院里风流自许,力捧一个名叫冯春航的当红男旦,于银筝凤管、彩幕红氍间俨然新一代的顾曲周郎。当然,这一切也许并不影响在后来的回忆录和各种传记里,其脸部浓重的传统文人脂粉逐渐为光采耀人的政治油彩所取代和任意涂抹。在文学理想与政治抱负之间上下求索、始终无法辨识自己的真实面目,这大约是柳亚子一生壮怀激烈而又牢骚满腹最致命的根源。“柳先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后从未担任过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党政机关职务,未做任何工作,采取了消极抵制的作法,但支持我们党的各种抗日主张,是我们党的一位好朋友。”(邓颖超《缅怀柳亚子先生》)“先生诗慨当以慷,鄙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毛泽东《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致柳亚子信》)而一贯以激情与浪漫著称的郭沫若先生更是干脆以一顶“今屈原”的高帽相赠。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与评价,柳亚子的才华成就得到了普遍的颂扬。包括南社的历史地位,也从一个抵制新文化的同人文学社团,一跃而为“与同盟会互为犄角,一文一武共襄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力量。可以想象,生平对知识阶层一向不大感兴趣的毛以及党内同人对柳之所以如此推许,除了他艺术本身的天赋以外,恐怕还着眼于抗战胜利后尽一切可能争取党外进步力量支持的大局。事实上,那时的柳不仅与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被朝野视为民主斗士,甚至因过于同情中共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也已有数年。一位拥有不可忽视的舆情力量与声望的文化名人——这就是也许为柳自身所茫然不知的价值与筹码。而四年后北京解放,当他应邀前往共筹建国大计,因所受礼遇和倚重程度与想象中相去甚远,从而大发脾气时,毛泽东却明确告诉他:牢骚太盛防肠断!接下来到辞世的近十年中尽管他被委以中央政府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但与他心目中辅君王治天下或那首和毛《沁园春》词中“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的政治雄心相比,恐怕难免已有几分恍如隔世之感了。

当然,作为一名有着明显性格缺陷的传统文人的代表,柳的自负、简傲、不容易伺候在朋友圈子里也一向大大有名。这一点甚至当他在中国的政治文化舞台上最初亮相时,就让人有幸好好领教了一番。如果我们现在回到苏州张公祠初创南社的那个深秋的下午,就会看到在社事初定,觥筹交错,言笑晏晏,诗兴逸飞之际,仅仅因为诗歌写作问题上的一些不同意见,当选为书记的柳突然就和社刊编辑、词学专家庞树柏与好友蔡哲夫大吵了起来。由于柳的观点既偏激又霸道,加上他一向闻名的严重口吃,于激烈的争论中处于劣势也就在所难免。但柳随后采用倒地大哭这样一种极端方式确实令他的革命同志都大吃了一惊,并一时不知所措。在二十年后写的《南社纪略》一书里,柳还在试图为自己当时所扮演的荒唐角色进行辩解:“我是患口吃病的,自然争他们不过。我急得大哭起来,骂他们欺侮我,檗子(庞树柏)急忙道歉,事情才算告一段落。”喜欢以极端手段处置个人情感上的任何压抑与窒碍,从行为学的意义上说,属于精神人格的某种隐疾。从他后来挂冠孙中山总统府、想担任南社唯一领导的主观意图受阻时断然宣布退社、受蒋介石冷遇就向蒋宣战、共产党给的待遇不到位就上诗毛泽东乞隐等事件来看,无论手法与作派几乎都如出一辙。因此,尽管生活为他提供的舞台与时代背景全然有别,投射在他深度近视镜片上的二十世纪的光线也每天都是新的,但他的脸部却习惯于深埋在挟策求售,致君舜尧的古典政治梦想中,时而得意忘形,时而怨气冲天。至少其人生格局与思想特征与他仰慕的前辈文人如吴梅村、龚定庵等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即庙堂与江湖间一个自负异才,言行放诞的所谓名士。认识这一点也许相当残酷,但对那些与柳有着大致相同的毛病,热衷政治,垂涎功名,病入膏肓的当代文人们不啻一帖猛药。

古镇黎里与北面一个同样古朴的市镇同里相映成趣地坐落在三一八国道的两侧。即使以汽车时代的速度而论,它们之间的距离也需车主以一百码的车速开上约三十来分钟方可抵达。而另一座海滨小城金山则相距更遥。在中国现代的文学史或政治史上,这三处地方之所以往往被视作一个整体,其主要原因恐怕还出于地理学之外的某些因素。事实上如果不是一百年前南社的三位领袖人物——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分别出生于上述地点,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还能找出什么别的理由将它们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同样让人纳闷与意外的恐怕还有柳的突然成名,因为在南社成立以前,这位后来历官三朝,名倾朝野的政治人物不过是一个普通乡村教书匠的儿子,身材矮胖,双目近视,而且还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症。唯一值得他骄傲的也许只有十六岁当年所侥幸考取的那名秀才,这使他有机会在县城松陵结识了同样前来应试的陈去病与金天翮,并从此眼界始开。次年由陈介绍加入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教育会,并与蔡元培、邹容等民初风云人物有幸相识,不妨视作是文学家柳亚子向政治家柳亚子所迈出的第一步。当时年方十七、自称维新人士的柳表面上似乎有意将自己打扮成一位革命狂人,口袋里藏着拟上清帝光绪的万言书和用肥皂自制炸弹的秘方,言词激烈;行为乖张,私下里的打算却因对包办婚姻深恶痛绝,伺机在沪上的时新女校里找一位才貌双全的新潮女性做老婆,而且鞋子尺寸必须三十七码以上。虽说当年秋天他最终还是迫于母命与同乡郑佩宜女士订婚,但据南社旧人郑逸梅先生晚年回忆,那几年柳在上海确实跟一个叫史冰鉴的松江女子有过一番情感上的经历。细心阅读他的全集,在年轻时写给某位要好朋友的信中,也曾有“我生命史中最热烈的一段,就是在闸北的情形”这样的表述,可见对这一点他自己其实也并不想否认。这里提到的闸北为当时全国著名的上海爱国女校所在地,柳的表姐兼生平知己、后来在南京殉难的才女张秋石曾求学其中,而史为张的同学兼密友。“张娘妩媚史娘憨,复壁摇赐永夜谈。白练青溪厄阳九,朱栏红药护春三”,保存在《磨剑室诗集》内这唯的一艳体,依稀可辨认出几分当时的旖旎风光。当然,在正式出版的柳身后的各种传记里,这样的情史你肯定是读不到的。同时,这一事件似乎也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柳的倔强与倨傲一向为世称道,但在外力的强大作用下,有时似乎也会委曲求全,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与让步。如果我们将这次婚事上的屈服与多年后与毛泽东在北京的冲突结合起来观察,虽然性质全然有别,但其中某些性格特征与情感上的相似之处相信还是不难找到。

当爱情遇上房价

阿昌,1984年生,男,日化用品公司职员,大学本科,工作三年半,月薪5000~5500元。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带聚集了全国各地来打工的百万大军,这其中有出身乡村的农民工,也有像阿昌这样来自三线城市,为了更好的发展才背井离乡的打工小白领。“我的大学和专业都不是很好,毕业之后先在老家找了个工作,试用期只有800元,转正了也才1000元出头,虽然在家乡有父母照顾,什么都很方便,但还是想来外面闯一闯。”

在同乡的引领推荐下,阿昌在2007年来到了广州,在一家日化用品公司当文员,月薪2300元,厂里还包宿舍,有食堂,不挑剔的话,吃住基本不花钱,和在家乡的微薄收入相比,一切都令他满意。“当时还不是很喜欢广州,气候湿热,满街的人说的都是比外国话还难懂的广州白话,刚来的时候吃得不习惯,瘦了一大圈,又上火,本地人都喝凉茶,我喝了一口就吐了,太苦!”阿昌说起当年,还有些不适应。等他真正适应了广州,却已经是要离开的时候。“后来才慢慢觉得广州挺好的,周围都是年轻人,感觉大家都特别有理想,到处都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儿,白手起家在广州绝对不是梦,四周住别墅、开宝马的有钱人,可能是十几年前也就是和我们一样的打工仔,只是他们赶得早,大家也就觉得我们也能这样,机会总是很多的。”

机会虽然很多,但人也同样很多,广州这个城市,外来人口几乎占据了一半,这里面藏龙卧虎,精英海龟大把抓,像阿昌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更是撒网都捞不完,渐渐的,他的雄心壮志就开始消退了。“每个人一开始都觉得自己是凤凰,后来才发觉也不过就是一只麻雀,我也想明白了,麻雀就麻雀嘛,麻雀也有好日子过。我觉得我踏踏实实地工作,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子,在广州这么过下去也不错。”

在阿昌眼里,广州除了是个机会多多的年轻城市,也是个繁华得让他目不暇接的地方,能在这里落地生根,离开家乡一成不变的日子,也是幸福的。可要结婚,就得有房子,这个道理他不是不知道,广州的房价在三年内有涨有跌,2009年初的时候甚至还有楼盘跌破10000,头期购屋的业主看新盘猛跌,心理不平衡,堵着售楼处的门要讨个说法,照片都上了报纸,当时很多人都在唱衰楼市,没想到一个翻身,半年不到,广州的房价像绩优股一样猛冲,转眼就比当初又翻了百分之四五十,到了一个他可望而不可即的价位,别说10000了,20000元一平方米的楼盘都成了主流。“真没想到,真的,都以为会跌。”阿昌说起来有点懊恼,“要是那时候咬牙买了房,也许我就不走了。”

其实在那个时候,阿昌并没有真正把买房的事放在心上,虽然他已经有了结婚的念头。女友是广州本地人,是他的同事,比他小了三岁,两人的月薪加起来一个月也有7000多元,女孩子不是个娇纵虚荣的姑娘,还经常和他AA,两人谈恋爱的开销并没有让阿昌吃不消。阿昌计算着,这样的收入结婚足够了,就算以后有了孩子,让母亲过来看几年,多两个人吃饭的开销也不是问题。

但是,问题是房子。“起初真以为房子不是问题。”阿昌的眼神有点忧郁。

女友家里有三套房,一套大的自住,两套两室一厅的出租,一套在老城区,一套离他们厂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阿昌是这么想的:广州的房价高得离谱,以他的力量是买不起的,父母都是工人,家里倾尽全力也只能支援他五万八万的,付首付都差得很远,既然女友家有现成的房子,那么直接住进去当新房,有地方住,还不必当房奴,生活质量不会下降,不是很简单地就把问题解决了吗?反正女友是独生女,这三套房子将来都是留给她的。

只可惜,女友的家庭不是这么想的,上门见父母的时候,未来岳父直接就提出要求:男方必须要备好房子才肯把女儿嫁过去。经过女友的反复劝说,才算松了口,同意首付各半,贷款买房。

阿昌连这个要求也无法答应,岳父说得清楚:“我们不占你家便宜也不倒贴,公平起见,首付你家出多少我家也出多少。”他最多能拿出10万元,就算女友家也拿出10万元,20万的总额,扣除装修家电,酒席婚礼林林总总的花销,在广州只够买个小户型,夫妻俩自己住着都嫌挤,将来还怎么养孩子?母亲过来看孩子怎么住?他委婉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女友说了,一向温柔体贴的女友却好像受了天大的冒犯,一言不发地离去,那几天甚至还有人跟他开玩笑,问:“阿昌,软饭好吃么?”

阿昌实在想不通,在他心里,女友父母既然有空房出租,为什么在未来女婿买不起房的时候,不肯借给他们住呢?这就是吃软饭吗?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自己父母在广州有三套房子,看着儿子结婚买不起新房,挑一套去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自己父母绝对不会对女方有诸多要求。“也许这就是观念的不同吧。”阿昌说起来并没有对女友及其父母的埋怨,倒是有点迷茫。

房子问题不解决,结婚就成了没有根基的事,女友在这个问题上咬得很死,阿昌提出了自己负责装修家电,绝不要求在房产证上加自己名字,或者干脆每月给女友父母租金,就算是租他们房子等等解决方案,一律遭到了拒绝,女孩子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可以跟着你一起还贷款,我可以跟你一起出首付,别的免谈。”

和女友的分手是意料中事。女友不妥协,而阿昌不是不想妥协,是他根本没有妥协的资本。他从没想到,一对外地夫妻在广州扎下根来固然需要很大的成本,他要娶的是一个家里有房的广州姑娘,为什么成本还是这么大。在房价面前,爱情成了不重要的部分。也许这就是婚姻和爱情的不同,婚姻必须是脚踏实地地过日子。两人生活的理念不同,磨合起来十分困难,更大的可能就是分手。“那之后我也明白了,不管怎样,房子我根本买不起,没有房子,无论是广州姑娘还是外地姑娘,都是不会嫁的。”阿昌苦笑着说,“也不能怪她,她说了愿意和我一起吃苦,愿意背贷款,但是我连做个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他的月薪现在是5000元,算过了,不吃不喝攒48年,就可以在公司附近买到一套婚房,算上女友的薪水,可以把这个时间缩减到34年。“所以反正无论怎么算,我都没法在广州买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女孩子肯嫁,都说裸婚裸婚,如果真爱她,也不舍得让她裸婚。”在2010年的春天,阿昌辞职,回到了家乡,也许在大城市工作过的经历给他的简历加了分,很顺利地在当地最大的连锁超市找到了一份办公室行政工作,月薪1700元。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

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异常人物、浪子才人”。倘若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苦闷的年轻人,心中都有一抹亮光——革命圣地延安。不难设想,宝黛二位一个背着行囊,一个提着皮箱,或舟车,或徒步,日夜兼程,投向光明。此一去,不仅爱情有果,他们那挑战传统,反抗主流的性格,还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本文还有一个题目:俗眼看宝玉。毕竟喜欢红楼的有各个层面的读者,而且我们不能阻拦别人作多方联想。况且世上还有这样的说法:说抽象的容易,说具体的难;说远的容易,说身边的难;说书上的容易,说现实的难;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于是在这里我便要把这个俗到顶了的问题向各位家长摊出来了:假如你有个儿子像贾宝玉,你打算咋办?

如果你一时还归纳不出你这个宝贝儿子的优缺点,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会告诉你。你儿子的优点是:一,人很聪明,有文学创作的天赋,有时还会突发奇想,写出一般人力所难及的诗歌、散文、小说,校园里的文学社团他是主力,墙报比赛什么的常能拿头奖。二,能平等对待女同学,甚至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尊重女同学,爱护女同学,乐于为女同学排忧解难。缺点吗,也主要是两条:一,不肯用功正经读书,或者说不肯用功读您和老师们认可的正经书,比如高考必学的教材、教辅读物,他一看就烦。老师同学劝他,说爱看杂书是好的,但必须学好课堂上教的基础科目,将来考个好学校,毕业后方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但不听,反倒对劝他的老师同学反感起来,说他们是“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将来打算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干脆就叫他们是“禄蠹”——专门想吃官饭的蛀虫。二,与班上男同学关系一般,跟女同学又亲密得有点过,用袭人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还有两条,一时拿不准是优点还是缺点,或者说得看具体情况而定:一,喜欢自由,讨厌管束;二,好恶分明,坚持己见。

我这里不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让家长们自己来判断吧。

不知有谁能绕过这么个带规律性的问题,生活在任何社会,只要这个社会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年轻人不喜读书,厌恶考试,又没有起码的生产甚至生存技能,问题会一大堆的。

王昆仑先生评说贾宝玉这样人物时,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很不少的天资优异、个性顽强却又抵触现实、憎恶现实的人生,当统治稳固的时候,既不愿当‘圣君’、‘贤臣’的‘肱股’、‘栋梁’,又不能断然逸出公子王孙的常轨,爆发成为‘叛逆’、‘贼子’,就只有形成通常‘善’、‘恶’范畴之外的异常人物、浪子才人。”

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异常人物、浪子才人”。若他处在当今社会,恐怕最多也是关在家里写写博客,画点小画,作点小曲,跟家长闹闹别扭,跟朋友发发牢骚,不时弄出点子声响来罢了。

颇有意思的是,第二回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发了一通妙论。把世上两极顶尖之人,分为大仁和大恶两类,“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朱、张,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还说这大仁者所秉的是正气,大恶者所秉的是邪气。而两气剩余,搏击掀发,偶赋予人,或男或女,则又诞生了一批另类人物,既非大仁之人,又非大恶之辈,却是聪俊有才,又兼性情乖谬,生在不同的家庭,或为情痴情种,或为逸士高人,或为奇优名娼,总之不会是贩夫走卒芸芸众生。列出的名单更加丰富,包括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温飞卿、米南宫、秦少游、唐伯虎、祝枝山、李龟年等辈,与前面大仁大恶不同的是,其中还列了一串女流,如卓文君、红绋、薛涛、崔莺、朝云者流。

大观园里以贾宝玉为首的一群男女,大抵便属于这样的另类人物了。

这类人物生在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其反叛现实挑战主流的性格,就未必容易有所作为。倒是生在风云变幻动荡变革的骨节关口,他们心中的种种想法,恕几能够成为现实。

我们不妨来一番假设,倘若贾宝玉生在二十世纪初,那就好办得多,别的不说,至少他与心上人林黛玉的爱情能够结出幸福之果。那时封建王朝已分崩离析,西学东渐已成趋势,贾宝玉一定会从《天演论》《海国图志》等启蒙书籍中知道中土之外世界很大,大洋那边的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是可以自由恋爱的。以贾宝玉的智商、胆识,从家中收集金银细软,悄悄带着林妹妹,买张船票,远走高飞,那一定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倘若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就更加好办了。那时苦闷的年轻人,心中都有一抹亮光——革命圣地延安。不难设想,他二位一个背着行囊,一个提着皮箱,或舟车,或徒步,日夜兼程,投向光明。此一去,不仅爱情有果,他们那挑战传统、反抗主流的性格,还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写诗歌,编剧本,出壁报,搞演出,哪样不是拿手?至于身上那一点自由主义,一点散漫作风,在革命大熔炉里,通过整风,学习《讲话》,还用得着担心他们不会成为齿轮和螺丝钉吗!

显然,贾宝玉他是生不逢时。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同丁玲谈话,都说“贾宝玉是可以转弯成一个革命者的”。

当然,这些说法全仗了假设。贾宝玉毕竟只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文学人物,尽管他身上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曾经引起过不少人的共鸣,然而过分强调它的深远意义或者夸大它的实际作用,又好像都不着边际。明摆着,无数的革命前辈,他们在回忆自己最初参加革命的时候,大都说是读了鲁迅或者巴金的书,而没见谁说是读了《红楼梦》受了贾宝玉的启发而踏上征途的。

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

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然而,笔者在查阅史料时却惊奇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他们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

此时的朱元璋占据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他手中只有两三万兵马,这还是继承其岳父郭子兴的遗产。他力量虽弱,但慧眼独具。他发现南方当时还有一块地盘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南京)。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此后朱元璋在南方就一直和其他汉人武装打,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元朝在黄河以南的军队大部分被灭于其他起义军之手,朱元璋所部消灭元朝军队最少。这期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举北伐,分四路向元朝进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打下了山东。西路一直打到陕西凤翔。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但刘福通的战略出现大的失误,他没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再者,元朝出了一个奇人察罕贴木尔。此人出身布衣,却精通军事。在短短十年间,他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的军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对抗红巾军,创造了几乎百战百胜的奇迹,并终于打败了百万红巾军,维持了元朝摇摇欲坠的半壁江山。

红巾军溃败后,朱元璋在安徽的领地,直接处于察罕帖木尔的威胁之下。如果察罕帖木尔挥师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绝对无法与之相抗的。

天助朱元璋。正在这时,元军内部开始冲突。贵族出身的元朝悍将博罗帖木尔,嫉妒察罕帖木尔这样布衣出身的人实力和地位都将超过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尔的军队进攻。察罕帖木尔也不甘示弱,于是双方军队在山西、河北不断发生摩擦。蒙古人没完没了地同室操戈拉开了序幕。1362年6月,察罕帖木尔遭手下叛将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失顶梁柱。

察罕帖木尔一死,朱元璋再无后顾之忧,于是倾全力和南方各支汉人武装大打出手。1363年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广东。1367年又完全打败张士诚、方国珍。基本统一了南方。

与此同时,北方蒙古统治者的内讧加剧,各支军队也开始互相攻打,一打就是好几年,元顺帝都调停不了。结果使元朝陷于一片混乱,日趋衰弱。更要命的是,元朝灭亡的千古罪人——奸相绰斯戬出现了,他贵为丞相,竟然趁乱雇人印假钞以大发横财。不仅如此,他还趁皇帝叫他出面调解博罗帖木尔和库库帖木尔的矛盾之机,拿着圣旨当收钱器,“视南北两家赂遗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面送的钱多,就对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去打北面;北面送的钱多,便又对北面说:皇帝有密旨叫你们打南面。使得形势愈益纷乱险恶,内战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1367年,当南方同根相煎的胜出者朱元璋回过头来看北方时,发现北方的统治者似乎早把南方忘记了,还在忙于窝里斗呢。朱元璋于是下令北伐。10月,徐达、常遇春率大军25万,朝北方进发。一路几乎兵不血刃。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元军要么是迎旗而降,要么是闻风而逃。数得上的战斗,只有洛阳一场:当时洛阳守将托音帖木尔在洛阳城外聚集了五万军队,欲与朱元璋军队一战。却被常遇春一冲,立即溃败。当年察罕帖木尔用十年时间收复的从陕西到山东的广大中原地区,朱元璋军队仅仅用了八个月就全部占领!

1368年8月,朱元璋军队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弃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大草原。其余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的将帅,也失却了内战时的勇敢,竟也毫不抵抗,全部逃跑。朱元璋仅仅用了十个月时间,以极小的代价就占领了整个北方,从而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姜太公发迹前的倒霉事儿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声名显赫的人物。他满腹经纶,文武兼备,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用兵作战,都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巧用谋略,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决策方法和指挥艺术,因此被史学界誉为治国的能才与谋略家的开山鼻祖。

不遇于时,隐于屠肆

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姜尚又称吕尚。但到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故姜子牙年轻时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他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施展才华。

姜子牙曾经做过商纣王的官,可惜生不逢时,仕不遇主。商朝自武丁之后,开始逐渐走向衰亡。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与商王朝离心离德。在这样的昏君手下,进不能施展雄才,退难以保全性命。于是,姜子牙断然离去,到各地游说诸侯,无所遇后,便决意归隐东海。

客居他乡,宦游多年,官场失意,落魄困顿的姜子牙终于踏上山东大地。生他养他的故乡给了他片刻的宁静、安适,然而姜子牙并不是一个长于生计的人。他种地,收不回种子;捕鱼,捞不回网纲。他更不甘于淡泊生活,东归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而不是终极目的。当他听到周西伯姬昌(后被称为周文王)兴起的消息后,兴奋异常。强烈的使命感召唤着他重新西上。

姜子牙又一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朝歌是商纣的都城,孟津是朝歌的咽喉。姜子牙打着屠牛、卖饮的幌子,搜集商纣王的政治、军事情报,观察、熟悉中原地理形势,以便制订伐纣灭商的战争方略,并以此作为晋见周西伯姬昌的礼物。

姜子牙经历数日风餐露宿,终于到达朝歌。想到旧地重回,物事人非,姜子牙心中不免惆怅。商朝奴隶主贵族嗜酒成性,因而朝歌街头酒店林立。

有一位吕国人氏,姓宋,名礼,字异人,是姜子牙表兄。他找到宋异人家。宋礼见表弟到来,急忙迎出庄去。两人携手进庄,施礼坐下。宋礼兴奋异常道:“分别以来,时常思念你。今日重逢,幸甚,幸甚!”姜子牙长叹一声说:“自别表兄,实指望重返仕途,所以重返朝歌,以观殷政。”宋礼却说:“当今朝歌,诸臣不得面君,有旨都是奸佞费仲传奉。君门万里,贤弟怎么能进得去?表弟乃有识之士,可隐匿于朝歌,勤以待时,日后必会发达。”

姜子牙住在宋家,安闲自在,匆匆已有半月过去。一日,姜子牙说:“表哥,人生天地间,当自食其力。”宋礼问:“你想做什么?”姜子牙道:“我只会编笊篱。”宋礼道:“后园有竹,你可砍竹劈篾,编些笊篱,往朝歌城中去卖。大小都是生意。”

姜子牙编出一担笊篱来,挑往朝歌去卖。从早晨到中午,直转到红日西斜,也没卖出一个,只得挑回宋家。宋礼问明情由,长叹道:“是我的过失。朝歌城中不用笊篱,让你受了辛苦。我家仓中有麦子,可叫后生每日多磨些面。表弟挑去朝歌卖货,利钱归你!”

次日,姜子牙挑着进朝歌去卖。他四街走遍,却没有卖出一斤。走出南门,他决定少憩片刻,停脚放下担儿,靠着城墙坐下来。姜子牙坐了一会儿,正要起身上路,只见对面有人叫道:“卖面的,站住!”姜子牙立即歇下担子等那人近前,姜子牙问:“君子,要多少面?”那人说:“打糨糊用,买一文钱的。”姜子牙不是久挑担子的人,竟把扁担抛在路旁,绳子撒在地下。此时刚好惊了一匹战马,溜缰奔走如飞而来。姜子牙没有看到,也不曾提防,忽听身后有人高喊道:“卖面的,马来啦。”姜子牙忙侧身站起,飞马已到面前。他扁担上的绳子撒在地上,奔马来得急,绳子正巧套在马蹄上,把两箩面拖出五六丈远。箩筐一翻,白面统统泼在地上。姜子牙急忙跑去收面,谁料就地刮起一阵狂风,将面裹了他浑身上下一片白。风过之后,地上的面已经刮得干干净净。买面的人见姜子牙这等模样,放下一文钱走了。

姜子牙心中痛苦。他挑起空箩筐,仰面长叹道:“此乃天丧我也。”姜子牙回到宋家。宋礼见他浑身是面,大吃一惊,急忙道“表弟,何以变成如此面貌?”姜子牙便把卖面的经过讲说一遍。宋异人忙唤出内人,为表弟找换衣服,一边安慰姜子牙道:“担把面值几个钱?贤弟不必气恼,朝歌城有三五十座酒店,掌柜的个个是我的熟人。明日让你到南门张家酒店开张一日,好不好?”姜子牙谢道:“多谢表兄抬举!”

朝歌南门地近教场,是个发财的地方。这一天,姜子牙让厨师们宰猪杀羊,蒸好点心,把酒饭收拾整齐,等待教场人马操练完毕前来食用。谁料将到午时,天降倾盆大雨,飞廉无法前来操练人马。当时天气炎热,猪羊肴馔被这阵暑气一蒸,顿时变味了。姜子牙叫过来伙计们,吩咐道:“你们把酒肴吃了吧。这叫姜子牙开饭馆——卖不出去自己吃!”众伙计们听了,齐声大笑。

姜子牙天晚才回到宋家。宋礼问:“表弟,今日生意如何?”姜子牙道:“惭愧,又折了许多本钱。”便把教军场不曾操练的事细说了。宋异人叹道:“表弟不走运。守时候命,另寻道路吧!”

宋异人怕表弟羞恼,兑换五十两银子,准备让后生领姜子牙走集串场,贩卖猪、羊。这一日太阳东升,姜子牙吃罢早饭,赶了猪、羊,往朝歌城中去卖。此时正值久旱不雨。为了祈雨,天子禁了屠业,当日张贴告示,晓谕军民人等。姜子牙不知,刚把猪、羊赶到城门,被张贴告示的看到了。那人高声叫道:“违禁犯法,将此人拿下!”姜子牙见守门甲士持刀过来捉他,抽身就跑。可怜猪、羊无知,俱被没入官家。姜子牙慌慌张张跑回宋家,面如土色。

宋礼惊问道:“表弟为何如此慌张?”

姜子牙长吁一声,叹气道:“多蒙表兄厚爱,却是件件生意都做不着,屡屡亏折。今日不知天子祈雨,断了屠沽两业,违禁入城,猪、羊入官,弄得本钱尽绝,使我愧身无地。”

宋异人笑道:“破几十两银子入官罢了,表弟何必恼它!今日煮它美酒一壶,与你散散闷怀!”姜子牙无语,点头应允。

次日,姜子牙醒来,抬头看去,目光正盯在那担笊篱上。心想:城里卖不掉,为何不下乡去转转?于是,姜子牙挑起那担笊篱,一直向东走去。走出十里,遇见一个卖缸的,卖缸人问:“师傅,笊篱是你编的吗?手艺不错。”姜子牙笑道:“你看着好?那咱俩换了吧。”那人见姜子牙有条好扁担,说:“连扁担也换吗?”姜子牙道:“好。”那个卖缸的挑起笊篱担子,掉头就走。其实姜子牙不知道,他那根扁担就能平换那人的扁担和缸,又被白白骗去一担笊篱!

姜子牙挑起两个缸来,想进城去卖!他想着,转身向朝歌走去。他走进东门,正巧有两个后生打架,前跑后追。跑的后生躲到姜子牙身后,追的后生便绕着姜子牙抓人。他举手一抓,“哐!哐!”两头的缸全跌碎了。跑的后生一看不好,立刻跑得不见人影。

追人的后生站住,向姜子牙赔礼说:“大叔!是我失手,我赔钱。”

姜子牙坦然道:“缸是我用笊篱换的,没花钱。再说,你也不是故意毁缸,不必赔啦。”

那后生却说:“就算大叔不要我赔,也得到我店中一坐,让我把事情说个明白。”

姜子牙正走累了,道:“那好吧!”

两人走进一个肉铺,后生喊道:“爹爹,我给你请到一位贵客!”

门帘掀开,从内室走出来一位老者,须发半白,双目有神。盯住姜子牙看了一会儿,惊喜地说:“我认出来了,你是下大夫姜子牙。”姜子牙道:“你怎么认识我的?”老者道:“你我同宗。我单名一个直字,原住乡间,屠牛为业。两年前,是我把乡里的房屋卖给了宋礼,才盖起来这座肉铺。”

姜子牙惊喜道:“宋礼是我嫡亲表哥。真是天缘有巧。”说罢,哈哈大笑。

姜直又问:“下大夫为什么来到我店?”后生说:“爹,光你讲,一直没让孩儿插嘴说话。”于是,将追人、砸缸的事讲说一遍。

姜直说:“那后生原是本店学徒,手脚不大干净。我儿姜吉今日查账,见他又有偷窃行为,教训几句,他不认错,反而动手打人。于是店内相斗,打出店外,碰上了下大夫。你诸事可好?”

姜子牙说:“百事不顺。”就把经商屡挫的事说了一遍。

姜直听罢笑道:“此乃天意。两月前,本店账房病故,如今还没有聘得合适的人。你如情愿,可屈尊作小店账房。”

姜子牙痛快答应道:“好。”

姜子牙从此在牛肉铺供职。一月过去,他也学会了屠牛。姜子牙在朝歌实是手中屠牛,心中屠天。他走遍了城中的大街小巷,察看了城外的山川地理,熟悉了朝中的君臣近况,记住了殷商的兵力部署。

一日,忽听门外有人喊:“西岐来朝歌进贡啦!”姜子牙急步走出店门,果然看见一队人马从街心走过。中间一人骑在高头大马上,体态魁伟,令人望而敬之。

姜子牙相问,姜直道:“我认识这位侯爷,他是西伯姬昌。此人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是个积善累德的好君主。”

姜子牙听罢,不禁心中想道:“我的前程,莫非要应验在此人身上吗?”直到西岐人马走远,众人散去,姜子牙还怔怔地站在门口。

姜子牙从此借住在肉店之内,为的是多认识几位天下贤者。两年后,姜直病故。姜吉继任掌柜,他自记账目,命姜子牙当店卖肉。

一日,酷暑难当。肉店无人登门,姜吉心头有火,便训斥姜子牙道:“姜子牙,你终日谈什么成汤、武丁,现在是纣王当朝,你成不了伊尹、傅说!你是个屠夫,连肉都卖不出去。你只是个废屠!朝歌之废屠!”

姜子牙想:他说的也是实情。在朝歌长住,我哪能有出头的日子?我已年过花甲,垂垂老矣!世上敬老国君,只有西伯姬昌,我何不西去周原?想到此,姜子牙一语不发,回到住处,背起行囊,离开了朝歌。

第二章 奇人奇事揭秘

林夕剖析万般世相

刘翔对记者道:“没有压力,这是一场游戏。”

在一片“刘翔不能败”的叫嚣中,在北京奥运夺金大热的高压下,刘翔几乎失却了个人的身份,他是国家重点重金冶炼出来的钢铁,说白了,有凝聚民族意志的功能。而他居然说把这残酷的比赛视为一场游戏,大概,这答案,也是他本人或他教练事先琢磨过的吧。

不晓得刘翔回答过多少次有关压力的问题。当你平日吃的食物与吃的地点都跟别的运动员有别,那不同的待遇,远离队友、远离自在,压力自然是有的,重点在于如何消化。忘记许胜不许败这等不人道的加油壮语,视之为一场游戏,实在是高明的心理调适之道。衷心希望,刘翔讲得出,做得到。

想象着在隔离的环境中吃着海参,有没有吃出个压力来?为什么是海参,不是海虾?都为那0.01秒的差别,想到连吃都带着功利心的时候,不得不佩服刘翔的情绪智商,给我,还未到起跑,海参还在消化,就已焦虑症复发了。

角力于金银铜铁锡之间,的确是一场游戏。玩游戏当然也要投入才好玩,才能享受那快感。即如玩大老二,不在乎到给人炒十三只也无动于衷,那就毫无乐趣可言,问题是输了游戏,不会输去什么尊严前途名誉。这样放轻松的心态,胜数该比赌得太大,一输便输身家的玩法高。

问题是,明知枪声一响,便是一段只争朝夕的不归路,同时能抱着玩游戏不抱得失心跑过去,是有点难度,难道要学会进入无我无名无得无失的玩啊玩,才能避过高压对身心健康的损害,发挥到最好?

普天下有很多斗快的刘翔,受不住压力,又不能抽身,就当是一场游戏好了。

如水长流

刘翔在自白书道:“你们会看到跑得更快的刘翔。”看到跑得更快的刘翔,不如看到一个活得更快乐的刘翔。当你负伤热身后露出痛苦的表情,报道说你没有掩饰。

强忍痛苦就是在做戏,当你明明在比赛枪声一响后已真的起跑,要不是有人偷步要重来,你可能已经为不认输的性格,换来职业生涯的终结,或是终生一拐一拐。可是,你名下的大量粉丝依然以匿名方式,骂你是垃圾、逃兵、怕输、避战、不是男人、没有体育精神。

他们有人留言宁愿看见你用手推跌栏杆爬到终点,把观看动人的快感建筑在你的痛苦上。此刻,你该醒觉,当初视你为英雄的人,并非因为你能打破黄种人冲刺力的极限,克服难题的体育精神;而是因为你能夺金,夺不到金也要表演壮烈牺牲的场面娱乐他们。

这些人,从没有把你当人看,那又何必视这些人的期望为压力与负担?他们期待你夺金后满足的表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你没有必要为别人的眼福而放弃自己的幸福,因为连你最遗憾的决定,他们都选择怀疑,真正难过的你又何须当众道歉?

运动员,或任何做梦者,如果只执迷于更强更快,那要快到几时才懂得慢下来的学问?东山能再起可敬,盲目坚强却可悯;肉身不会因你的意志而配合你的承诺,那又何苦自设无止境的栏杆,为什么不能尽力而随顺?别等到不能再破纪录的那刻,才发现,在那里跌倒,其实不必在那里站起来。天大地大,给你站起来,以另一种步伐漫游的平台多的是,而人生如水长流,岂止那一百一十米。

帝王后妃在圆明园的生活究竟有多奢华

皇家在圆明园的起居

中国的皇帝也就是所谓的天子,理当有最大的享乐;在帝制时期的中国,国家和人民都要“供奉一人”,只有统治者自身的意识才能抑制他的感情和欲望。从这一点来看,华丽的圆明园足以匹配大清皇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前,圆明园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不过雍正在宜人的环境当中,添加了多座宫室和办公需用的建筑,并设下了“政从园出”的先例。其实,从雍正到咸丰五朝清帝就尽情地享受那超过500英亩(约3036亩),设有几百座殿堂和亭子的风景胜地,以及极其奢华的生活。各帝终于将圆明园作为常居之所,甚至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居所,每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园里度过。曾经亲眼看过紫禁城和圆明园的英国人额尔金毫不迟疑地说:“清帝喜欢圆明园一点也不令人感到奇怪。”

到底皇室在圆明园里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神秘的面纱直到近年获得清宫档案资料才被揭开。尽管这些资料有其局限,但至少让我们得以抹去历史的尘埃,一窥清帝在圆明园内生活的片段,甚至惊鸿一瞥在壮丽奢华的宫苑高墙背后的一些活动。

在五位清帝当中,乾隆在圆明园花了最长的时间和最多的金钱。他尽可能选择在这座他最喜爱的宫苑里居住,他返回紫禁城通常是出于特定的需要,像在每一个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执行祭仪和庆典,以及每逢盛夏到热河展开狩猎之旅。就以1775年来说,乾隆留在圆明园的时间共计168天,大约占一年当中43.86%的时间,其他的时间是105天在紫禁城,66天在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从8月到10月),44天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此与1752年的规划没有重大的差别,这一年大约有175天留在圆明园里。

即使在离开圆明园的短暂期间里,乾隆也会有想家的念头。在他大量的诗作当中,有一首于1752年狩猎途中完成的诗,就流露出他思念圆明园的心情:塞搜旋跸皇州,仙苑澄辰霁景浮。恰似看山移画帧,忽因乐水漾棠舟。枫留红叶宜题句,菊艳黄花欲挽秋。乾隆一天的作息

1756年是乾隆在位的第20年。按照惯例,乾隆会在紫禁城里度过农历新年,因为他要在那里履行重要庆典的责任。大约在一个星期之后,他就要返回圆明园。他要离开紫禁城的当天,很早就起来了,头戴本色貂皮缎台冠,身穿酱色宁绸面黑狐袍、貂皮寻常端罩、有栓扮黄线子寻常带,脖子挂上东珠数珠,并着一双白布棉袜和一双青缎羊皮里皂靴。乾隆平常穿戴的饰物和衣着的颜色,大概如此。

乾隆在侍从为他全部着衣完毕之后,就乘坐四人亮轿,经过凤彩门移驾到他日常处理政务的乾清宫。在这座宫殿里,乾隆接见了来自西藏的达赖喇嘛的使者。他在会面之后,来到西暖阁进用早膳,之后就到钦安殿的斗坛拈香磕头。乾隆在完成这些仪式之后,就离开紫禁城前往圆明园。

乾隆是乘坐八人大轿从紫禁城移驾至圆明园。在抵达之后,乾隆和他的侍从穿过二宫门,并在奉三无私殿做短暂的祈祷,之后就继续前往九州上的寝宫歇息。当天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泛舟至“慈云普护”的佛寺,以表诚心,并驾临“鸿慈永祜”的安佑宫参拜。返回途中往长春仙馆探望他的母后。乾隆回到九州休息之后,就到舍卫城南的同乐园进用晚膳。他用完晚膳之后,就留在秀清村和如意馆,最后才回到“九州清晏”就寝。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乾隆很早就起床到九州清晏去参拜玉皇大帝,那里已经准备好食物等贡品作御祭之用。在用完早膳之后,乾隆就乘坐龙船到十字亭,然后坐上四人抬的轿子,移驾至一个大蒙古包内,在那里接见正在等候的蒙古王子。会面结束之后,乾隆游览万寿山,在佛楼拜佛,然后在同乐园进用晚膳。餐后少坐之后,就前往水岸边等候他的母后驾临。这对母子在九州清晏里,结伴观赏色彩缤纷的花灯表演。节目结束之后,乾隆亲自护送他的母后到水岸边,并目送她离开,然后才回到九州清晏就寝。

到了正月初十,乾隆因为某些事务而必须返回紫禁城处理;不过,他只短暂停留了两天。乾隆在返回圆明园的当天晚上,又到同乐园去进用晚膳。用膳完毕之后,他到“山高水长”去观赏摔跤和烟火,并接待众亲王和大臣。之后,他坐着四人抬的轿子移驾至十字亭,然后泛舟至同乐园,稍进消夜之后就回到寝宫入睡。

乾隆在圆明园内的起居反映出,他常与母后在一起。乾隆的母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圣皇太后(1693—1777),乾隆以事母至孝闻名,在登基之后就把母后安顿在他最喜爱的长春仙馆。他似乎不仅仅作为一个孝子,遵循儒家的道德教训,而且对他的母亲表达出真诚的亲爱和尊敬。他是他母亲唯一的儿子,所以彼此相当亲近。每当乾隆有空闲的时间,就会陪伴她游览圆明园。每当端午节来临,他很少会错过这个节庆,一定会去陪伴他的母后到仙人承露台,观赏九艘龙舟进行的竞赛。而且,他常常会跟她一起用膳,1775年1月的记载显示,乾隆和他的母后几乎每天一起在同乐园的餐厅进用晚膳。

乾隆对他母亲的爱和亲切从未消减。在1777年3月2日,他的母后在“山高水长”观赏花灯表演时,突然病倒;她被送回长春仙馆的寝宫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五岁。乾隆悲伤不已,不仅给她极为风光的葬礼,并且盖了一座名叫恩母寺的庙宇来纪念她。寺位于“鸿慈永祜”里面,建筑式样跟雍正皇帝为去世的康熙皇帝所盖的庙宇一模一样,这座恩母寺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然屹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之中。

皇家膳食

给皇帝和他的皇族成员准备膳食是一件大事,御膳房就是“负责御膳,处理帝皇的膳食,以及在特别时节准备盛大餐宴”。

清朝皇帝似乎每天有两次主餐,就是早膳跟晚膳,但整天下来不断有各式各样的食品供应。每一顿饭都十分铺张、谨慎和准时地由一大群御膳房的伙头来准备。这些皇家膳食不仅仅是美食,而且极其丰富和多样化。从清代著名学者兼诗人袁枚(1716—1798)所传下来的著名食谱可知,袁枚与他同时代的富人是怎样准备他们的膳食。袁枚引用儒家经典《中庸》里所说的“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来提倡饮食的乐趣。他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尝到一道很好吃的鱼之后,就立即派出他的厨师去学习如何烹调。他的食谱乃集烹饪艺术之大成,从了解材料的属性,到选用作料、掌握火候、使用合适的器皿,以及决定整个饭局的铺排等等,都详细列出,把烹饪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圆明园里的膳食在品位和排场上,不可能比袁枚在他随园内的膳食来得逊色,其烹饪的规模,必定是更为铺张,这是不用赘言的。

皇家筵席在儒家教条的规范之下,一顿标准的皇家食单是从120道不同的菜色当中,挑选出26道菜来组成。每一道端给皇帝的菜,事先必须由内务府派出的官员记录下负责烹饪的主厨名字,显然是为了安全起见。圆明园内皇室主餐的规模,一般是24道菜,大约比照在紫禁城里所伺候的规模。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有那么大的胃口能在一顿饭里吃掉那么多食物,因此清朝的皇帝,特别是乾隆,通常会特别点一些人的名,将几样菜送去,以示他的恩宠和赏识。另有御厨伺候皇后、太后和其他嫔妃。御膳房会对各种要求,包括大小宴会,在接获通知后马上做好准备。宫廷膳食是奢华的,所代表的不仅是浮华,更重要的是帝王的威严,真正的奢华和精致通常是中国统治者饮食习惯的一部分。餐桌上的奢华包括了陶瓷餐具和金银的器皿,由于它们的数量极为庞大,特别有专人负责处理。有人曾说,“事实上,许多清朝皇帝的饮食颇简单”,跟档案所示相反,从一系列有关皇室菜单的记录可知,皇帝膳食的气派是很大的。

有些盛大的宴会在紫禁城里举行,例如康熙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千叟宴。乾隆也于1740年召集包括满洲贵族、大学士和身处高位的汉臣等99人大宴于乾清宫。二十年之后,乾隆为了祝贺他母后的七十岁大寿,在香山举行了一场极尽奢华的盛宴。在1782年完成第一部《四库全书》时,乾隆邀请了所有参与编纂的臣工出席一场豪华的盛宴,并在宴会过后赐给他们礼物。

圆明园里的厨房也能准备盛宴。例如1727年1月19日在园里,由五品太监宫殿监督领侍刘进忠准备一连八天的盛宴,他拟定菜单、安排表演(通常是烟火和摔跤),和确认包括怡亲王、庄亲王、康亲王、果郡王和信郡王在内的宾客名单。

在1757年于同乐园举行的一场庆祝农历年之豪华宴会,宾客包括了皇室宗族、功臣和来自蒙古与西藏的特别访客。这场盛会跟其他众多的宴会一样,安排了余兴节目,像京剧表演和吟诗作对。在1790年,来自朝鲜、琉球和安南(越南)的使节跟其他人一起到北京向乾隆祝贺八十大寿。乾隆在圆明园大开宴席来款待他们,甚至向正使祝酒。之后在中午时分,乾隆为这次盛会作了一些诗,向宾客朗读。这些宾客包括几位正使和他们的副使,都能够用同样的联韵来唱和乾隆的诗。

宫廷宴会是怎样上菜的呢?一位18世纪的俄罗斯外交官在接受乾隆皇帝款待之后,把宴会的进行过程生动地描写下来:

首先拿来一张摆满各式各样水果和蜜饯的整洁小桌几,放置在所有来客的面前。看来这个国家似乎是流行先把甜点水果上桌,至少我在这里所接受的招待就是如此。就这一点而言,跟许多其他事情一样,中国人的行为跟欧洲是完全相反的。在水果之后,其他食物都是以同样的方式端上,放置在宾客前的小桌子上。这些菜色包括了鸡肉、羊肉和猪肉,全都是它们最好的品种;这些菜不是烹煮就是以酱菜一起炸炒,但没有一样是用烤的。皇帝(乾隆)从自己的桌子上给大使送去几盘菜,特别是烹煮的野鸡肉,非常可口。

18世纪末的英国访客,虽然不满意他们“很不舒适的住宿处”,但心情由于“极佳的晚餐”而转为愉快。当他们游览圆明园时,他们在其中一座宫殿里,受到“口味稍重、咸味和其他香味的菜色,配以水果和甜点、牛奶和冰水等便餐”的款待。在这个宴会上,每两个英国宾客就安排一张桌子,乔治·斯丹敦形容,“当所有席位坐满时,桌子就立即摆出来,并展示一场豪华的宴会”。每一张小桌子上像“是盘子和碗叠在一起的金字塔,包括大量的各种美味珍馐和水果”。

在圆明园工作的厨师要伺候的不只是皇帝,还有亲王和大臣们,有文件记载在圆明园里“四位老臣要求我们从二月四日到二十七日侍奉五十五桌宾客”。生活在圆明园里的皇帝、皇族和重臣肯定需要一座大型的宫苑厨房,为他们服务。

在御厨房里有大量的工人,《周礼》规范地分作很多不同的级别。他们包括了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人、腊人、食医、疾医、酒正、酒人、浆人、凌人、笾人、醢人、醯人、盐人和幕人。在皇帝的配置之下,御厨房里的伙头总数可能有2332人之多,外加206名有品位的官员监督他们。

整个清朝一直维持如此庞大的厨役队伍来服侍皇帝,没有一朝例外。尽管我们没有关于圆明园厨师的统计人数,但以皇帝长时期居住在园里来看,他们的数目不可能比紫禁城内的人数少。在圆明园厨房里工作的伙头大军维持了一百五十多年奢华与优雅的饮食习惯,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御厨房的每个月食料所消耗的费用,以1898年9月为例估算,大约是2780.92两白银。根据近人的评估,光是一顿御膳的规模就可以满足100家农户整年的生活所需。

从1725年夏季的记录可以发现,圆明园里有多间冰库用来保存食物,这并不令人惊奇。事实上,在很早以前,紫禁城里的清室宫廷就开始保留五座大型冰库,其中一座保存了9226块冰,而其他四座则各有5000块。28根据《周礼》记载,早在夏商周三代,宫室里就有一支94人的队伍,专门负责有关冰和冰库的处理,以保存食物。根据规定,任何清帝进用的食物都必须是最优质的“贡品”,通常是从全国送来的最好的地方名产。供圆明园消耗的谷物、谷类食品和蔬菜也是来自附近特别指定的耕作农地,而饮用的水同样也是取自附近玉泉山的新鲜泉水。

据我们所知,乾隆皇帝喜欢在圆明园内不同的地点进膳。这就说明园里每一个重要地点,都需有一座御用的厨房和厨师群。乾隆经常在九州的寝宫用晚膳之外,也常在同乐园的餐厅用膳,大概是因为附近有一个大戏台,方便他用膳后的消遣。自11世纪宋代以来,中国精英分子在晚宴后享乐,成为一种习惯。

根据圆明园资料中的《膳底档》,我们得知乾隆在1784年的农历新年正月十一日于同乐园进晚膳时,在他的餐厅里,使用了一张饰以花卉图案的漆桌。这顿讲究的晚膳菜肴包括酒炖鸭子热锅一品、肥鸡油煸白菜热锅一品、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燕窝肥鸡丝一品、鸭腰口蘑锅烧鸭子一品、冬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鹿尾攒盘一品、百果鸭子攒盘一品、像眼小馒头一品、鸭子馅提折包子一品、鸡肉馅烫面饺子一品,以及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除此之外,还有四盘用银碟盛的细切黄瓜、酱菜之类;咸肉一品;野鸡瓜一品;粳米干膳,和鸡丝燕窝汤。在这顿极其丰盛的晚膳之后,晚上还有一顿夜宵。这顿夜宵有燕窝红白鸭子三鲜汤一品、燕窝炒鸭丝一品、燕窝冬笋锅烧鸡一品、熏鸡咸肉一品、香蕈鸡一品和溜鸭腰一品。

宫廷菜单里有很多以燕窝为材料的菜肴,乃由于中国人认为燕窝是少有的珍馐。根据清代学者袁枚的说法,燕窝是非常罕有而珍贵的食品,即使富有之家也无法经常食用。烹调燕窝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烧煮之前,先用清水泡浸大约两盎司(约57克)的燕窝,然后跟金华火腿和鲜菌一起放在嫩鸡汤里煮,直到燕窝本身煮透为止。这道菜没有油脂,所以滋味既软和又清淡。皇帝经常服用这种珍馐补身,很可能基于美味。现代的学者可以确定,燕窝的胶结物富有蛋白质,并含有钙质、铁质和核黄素。

从前文提到的宫廷饮食菜单里,最引人注意的还有以鸡鸭入菜的次数,多于猪、牛、羊或海鲜。作为调味和作料,没有比酱油、油、盐、醋、玉桂、姜和胡椒使用得更多。不管这是不是所有清朝皇帝的标准菜单,或者可能只是反映乾隆个人的口味,后者似乎更接近事实。如果的确如此的话,乾隆的口味在中国烹饪手法里,很明显是比较喜欢北方菜。不过,圆明园里的御厨是完全有能力应付任何来自皇帝的需求。

唐僧为何一定要去西天取经

说“西游”自然首先要从以唐僧(或孙悟空)为首的取经团队说起。吴承恩着力塑造的取经五人组,大约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著名的团队之一,堪比“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和轰动江湖的“三侠五义”……

主管取经工作的观世音菩萨从灵山去大唐,自西向东;而唐僧取经则是由大唐去灵山,自东向西。所以观世音菩萨物色的取经人选依次是沙僧、猪八戒、白龙、孙悟空,而唐僧收徒弟的顺序则是孙悟空、白龙、猪八戒、沙僧。

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圆满,于是在取经的人事安排上观世音菩萨也做足了文章,正好选了师徒五个,以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

师徒五个都有显赫的过去,也都有被贬下凡的遭遇。相似的经历大约可以使他们在取经路上拧成一股绳,至少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初衷。

师徒五个性格各异,唐僧一本正经、事业至上,却胆小怕事;孙悟空聪明伶俐、机敏过人,但有些自以为是和叛逆之心;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极尽人性贪婪之能;沙僧踏实肯干、老实木讷、毫无主见,颇有跟风之嫌;白龙马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但太不会表现自己,名副其实的跑龙套角色。

吴承恩笔下的取经五师徒,实际上代表了世间五种不同性格的人。唐僧师徒五人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肯坚持、肯在正道上走,任何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反过来,那些有好出身、好背景的人也会堕落,任你的出身再好、背景再大,也未必好的过西天路上那些妖精们,西天路上的很多妖精原本都不是妖精,他们堕落成妖精只是一念之差。人与妖,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

观世音菩萨物色的取经五人组成员性格不尽相同,但彼此搭档在一起还算得体。师徒五个最终到达灵山取得真经,一方面是由于以观世音菩萨为首的众仙明里暗里护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取经团队本身已具备了过硬的素质和一些抵御风险的能力。师徒五个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最大限度发挥了团队优势。彼此间也闹过矛盾和猜忌(主要指唐僧和孙悟空),但合作和互助始终是主流。

唐僧是一个诚信向佛的和尚,佛法对他具有百分之百的约束力,唐僧本人也能做到严于律己,绝不越雷池半步。取经路上唐三藏同志经受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与考研,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好和尚、好同志。而唐僧最大的缺点在于他非常胆小怕事,很多时候一听说山里有妖精(实际上妖精尚未露面)他老哥就心里打颤,禁不住从马上摔下来。孙悟空恰恰充当了给唐僧壮胆的角色,“老孙天宫都敢闹,还怕几个妖精?”孙猴子也不都是吹牛,西天路上降妖的主力就是他。不过孙悟空也有缺点,自以为是、爱出风头。孙猴子谁来约束呢?沙僧、猪八戒、白龙马肯定不行,这时候唐僧的紧箍咒派上了用场。不听话我就咒你!

猪八戒是取经团队里缺点最多的一个,人类所具有的缺点基本都能在老猪身上找到,这呆子没人管绝对不行。猪八戒谁来约束呢?唐僧肯定不行,熟读吴版《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最偏袒的就是猪八戒,他对老猪的溺爱已近乎于父亲对儿子的溺爱。老猪在唐僧面前如何耍赖都没事,而孙悟空是绝对不敢的。约束猪八戒的任务到底还得孙悟空去做,孙猴子铁棒一晃,老猪登时屁滚尿流,那双大耳朵也不知被猴子揪了多少次。什么吃心、色心、贪心、懒心在孙猴子的铁棒面前全都无影无踪。

沙僧和白龙马都属于任劳任怨型,他们虽不太清楚佛法是什么,也不太清楚取经是为什么,但有一点他们很清楚,跟着师傅和大师兄走就对了。那么师傅和大师兄闹矛盾以后呢,跟着谁走?这倒是个问题。我们看到当唐僧和孙悟空意见不合时,沙僧、白龙马基本不表态。事实上沙僧和白龙是取经团队成立之前处境最惨的两个。沙僧在流沙河要遭受每周一百次的飞剑穿心之苦(玉帝安排的),白龙则被判了死刑,斩龙台上有他的位置。试想一旦取经不成功,这二位下场如何呢?孙悟空回花果山还可以做他的美猴王,猪八戒回高老庄还可以当他的上门女婿,人家都有退路,唯独沙僧、白龙没有。这或许也是他们取经立场坚定的原因之一吧。

观世音菩萨将取经人员编制定在五人,除了暗合五行之意,估计还有另一个意思:遇到大事举手表决,取经团队不至于出现平票。

熟悉西游的人都知道,取经路上不少磨难都是避免的,只是由于当时大家意见不一才误入歧途的,孙悟空投反对票,猪八戒则怂恿唐僧投赞成票,沙僧、白龙马弃权。一比二,孙猴子面对组织的决定干着急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师傅走入险地。

发扬民主本没有错,但不分事实、不分好恶带有感情色彩的表决,只能会把团队引上歧途。

唐僧是西天取经四人组的成员之一,他虽不是《西游记》里最主要的人物(一号主角孙悟空、二号主角猪八戒),但却是取经工作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同时也是取经四人组里辈分最高的一个。关于唐僧的前世今生,我们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

唐僧本是金蝉子转世,西天如来佛祖门下第二大弟子,地位比经常出场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要高。金蝉子既是如来佛祖第二大弟子,为何放着无比崇高尊贵的地位不享,偏偏要转世投胎做凡人呢?做凡人也就罢了,为何又要千辛万苦历尽磨难西天取经呢?

这还要从如来佛祖某一次开坛讲经说起……

话说这一天,西天如来佛祖莲台高坐,正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给众弟子们讲经说法,下面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都在认真听讲,有的还不住笔的做笔记。尤其是二徒弟金蝉子,一边听讲一边不住的点头,似乎对老师如来佛祖的课程感受颇深。如来佛祖对金蝉子挺满意,到底是二弟子,领悟的就是快。再仔细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金蝉子哪里是在点头,分明是在打瞌睡嘛。如来佛祖当时气就上来了,这还了得,分明是不把为师放在眼里啊!尤其是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也体现不出为师的尊严。罚站、停课、写检讨,这些都太小儿科,神仙最惯用的处罚方式似乎就是贬下凡间。得了,如来佛祖大笔一挥,将二徒弟金蝉子贬下凡间,做了一个肉眼凡胎的俗人。

要说金蝉子投胎的运气也比猪八戒好不到哪去,猪八戒虽错投了猪胎,但法力还在,对于天庭的记忆一点也没有散失。反观金蝉子,虽说投胎到了官宦家庭,但其法力已完全丧失,对于前生的记忆也完全散失。也该着金蝉子倒霉,他投到娘胎里还没生下来,父亲陈光蕊就被贼人暗杀了,母亲殷温娇也被贼人强行霸占。失身贼人,丈夫遇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殷温娇想到了死,但是考虑到肚子里的孩子,她忍辱负重活了下去。或许正应了那句诗: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殷夫人。厄运自金蝉子投胎那天起,就笼罩在他生身父母头上。

小唐僧刚一降生,为躲避贼人伤害,母亲殷夫人就把他放在小木板上顺江流下,故而唐僧小名“江流儿”。顺江而下的小唐僧及时被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收留,江流儿从降生那天起就做了和尚,岂料这和尚一做竟是直到永远。唐僧自小出家在金山寺,直到一十八岁。

说起唐僧出家的金山寺,大家可能不陌生,《水浒传》里有“张顺夜伏金山寺”一段书,《白蛇传》里的金山寺则名气更大,著名的“水漫金山”便事发于此。在中国古典文学小说里,金山寺大约是中华大地众多寺院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古典小说《金瓶梅》、《聊斋志异》、《三言两拍》等都有关于金山寺的记载或描写。少林寺声名鹊起后来居上,大约也沾了不少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现代武侠大师的光。总之金山寺在古代是一座知名度相当高的寺院,这一点没有疑义,金山寺在当时全国的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在全国大学中的地位。唐僧在金山寺出家一十八年,想必也会学到一些佛家的真东西,这为其后来上京城出家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有句话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唐僧一家虽历经磨难,但终归落了个大团圆结局。殷温娇、唐僧母子相认,老爸陈光蕊起死回生,并调入中央任职。稍有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当时的封建伦理观念,殷夫人到底还是从容自尽了。

关于唐僧的家世,我们还要补充一点: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唐贞观十三年的新科状元;唐僧的奶奶姓张,具体名字不详;唐僧的母亲姓殷名温娇,外公便是当时的宰相殷开山。当然,上面所说仅指小说《西游记》里的唐僧,不作为历史依据。《西游记》是小说,既是小说,那么就不免要虚构一些东西,比如金蝉子这个人,在佛教中几乎没有记载,吴老先生硬生生将其安排成了如来手下第二大弟子。吴老先生是文人,不是专业钻研佛教的学者,故而我们不能通过《西游记》去了解佛教,就好比我们不能拿《三国演义》去了解三国正史一样。《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主线便是唐僧取经,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

单从《西游记》这本书上分析,唐僧西天取经有两大因素使然:一是内因,一是外因。

先说内因。前面已经提到,唐僧的前身本是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只因为金蝉子上课不好好听讲才被贬下凡间。如金蝉子这号身份的神仙,被贬下凡只是暂时的,早晚还得回到如来佛祖身边。金蝉子下凡就好比是高层干部到农村体验生活,在基层锻炼几年,干出一点成绩,迟早还是要回原单位的,甚至更上一层楼,下基层其实是为升迁打基础。金蝉子也一样,他若要重新回到如来佛祖身边,就得在凡间吃一些苦头、干出一些成绩,否则如来也没理由提拔他回灵山呀。

对于金蝉子的回归与提拔问题,老领导如来佛祖安排的还是很妥当很周全的。金蝉子被贬下凡间以后,马上就被赋予了西天取经的重任,对于取经的人选如来没有明说,但主管取经事务的观世音菩萨自然揣摩透了如来的心思,他去大唐物色取经人选,很自然地就选中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从“取经八十一难”也可看出,唐僧取经显然是佛祖事先拟定好的(八十一难自金蝉子遭贬开始,至通天河落水而止)。

西天取经一成功,金蝉子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和借口重返灵山了。取经的路很长,有十万八千里;取经路上妖精也很多,仅比较正规一点的就有百十个。虽然取经之路远且难,但是大伙心里都有数,唐僧取经必然会成功,因为这只是金蝉子重返佛界的一种形式。况且如来还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观世音菩萨专职处理这件事,观音菩萨倒也尽心尽力,每当唐僧有难,他老人家都是身先士卒第一个出头。为了唐僧西天路上不寂寞,还给他物色了三个徒弟和一副脚力,并且这三个徒弟都曾经在天庭上任过职,都有天宫大学的文凭,那副脚力竟也是具有正宗海龙血统的白龙。

唐僧取经成功后,观世音菩萨曾郑重其事向如来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准弟子缴还金旨。”如来大喜道:“所言甚当,准缴金旨。”看来在唐僧取经这件事上,如来佛祖完全是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的。唐僧取经只不过是金蝉子重返灵山的一个必由之路。

接下来我们再说外因。唐王李世民“地府还魂”以后,受十代阎君嘱托,要办一次“水陆大会”还愿。大会的主持人选谁呢?众僧人推荐了当时还很年轻的金山寺和尚陈玄奘(也就是唐僧)。我们说唐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当时出家的和尚比比皆是,为何会单单选中陈玄奘呢?书上的说法是陈玄奘乃一名极有德行的高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所不会。”故而入选。笔者以为,这只是表象,年纪轻轻的唐僧能有多少德行?陈玄奘入选“水陆大会”主持人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有着极不寻常的家庭背景。

首先唐僧的外公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父亲是当朝大学士陈光蕊;其次唐僧的出家地点是极富盛名的金山寺,出家人眼里的金山寺,就好比大学生眼里的清华北大。朝廷放着有如此家庭背景和学业背景的和尚不用,又能用谁呢?唐太宗派魏征、萧髃、张道源选拔“水陆大会”主持人,这三位都是殷开山的同事,里面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估计很大。

唐僧主持“水陆大会”极有可能是外公殷开山、父亲陈光蕊暗箱操作的结果,目的当然是给唐僧寻一个镀金和表现的机会。主持“水陆大会”的唐僧就不再是地方上的和尚了,摇身一变成了京城的和尚,皇帝身边的御僧。观音菩萨的出现改变了唐僧的人生,一面袈裟、一杆锡杖,勾起了李世民对西天佛祖的向往,在观世音菩萨循循善诱之下,唐王李世民一门心思要派和尚西天取经,作为“水陆大会”的主持人,唐僧无疑成了首选。李世民将唐僧封为“御弟”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唐僧已没有回头路,只能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直到西天为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陈光蕊有意让外孙主持“水陆大会”,但绝无打发他去西天取经的意思,在凡人眼里,西天取经无异于上西天,有去无回的勾当。作为外公的殷开山和作为父亲的陈光蕊,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去冒这份险,然而皇帝的圣旨也下了,御弟也封了,金口玉言,再没有更改的可能。两个长辈只能眼睁睁看着亲生孩子一路西去了。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唐僧离开长安一路西去,皇帝李世民尚情深意重,一 直送出城外,浩浩荡荡的送行人群中独不见老爸陈光蕊的影子,其中缘由谁又能说得清……

狠毒吕雉为何厚待刘邦小妾薄姬

薄姬的身世

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汉高祖刘邦妾薄姬——薄命的女人、幸福的母亲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立,想要趁此乱局浑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

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许负,魏媪请他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宫中出人头地。谁知道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许负先生的相术精准如神,是广为世人推崇的。这话一说出来,魏媪简直心花怒放。而魏豹听说薄姬竟然还有这等远大前途,更是喜上眉梢,算盘珠子立时打得飞快:薄姬的儿子要做天子,而她是我魏豹的小妾,她当然只能生出我的儿子来。那么,我的儿子做天子,我岂不是也当有天子之份?或者至少也可以放手一搏,为儿子打下前程吧?

魏豹说到做到,立即背弃自己和汉王刘邦所订的攻楚盟约,转而在楚汉之间中立起来,隐隐然有坐山观虎斗,想收渔人之利吞并天下的意思。

魏豹这个想法好是好,问题是好过了头,压根就没有想到,薄姬虽是“天子之母”,自己却没有“天子之父”的位份。

魏豹背约,令刘邦怒火中烧,这一下气得,连项羽都先放在一边了,赶着就派自己的亲信将领曹参率兵,誓要先灭了两面三刀的魏豹不可。

魏国的实力怎么能是汉军的对手?于是兵败如山倒,汉高祖二年三月,魏豹天子梦未圆,自己辛苦打下的“魏国”倒先成了汉王刘邦的一个郡。

魏豹对“相面不准”的许负恨得牙根痒,只得投降。

刘邦倒还算客气,封他做御史大夫,并让他守城。可是他的霉运正旺,不久该城被楚军围攻,与魏豹共同守城的周苛、枞公认为,魏豹曾为此地国王,是个靠不住的合伙人。于是魏豹不得不一命归西。

当初魏豹败后,魏宫中的女人们全部被俘。由于是“罪妇”,薄姬等人没有资格充当刘邦的姬妾,只能去做宫中役使的婢女,于是她们都被送进了“织室”。

事情到了这一步,薄姬真是只能自叹命薄,一句“当生天子”,居然使她到了这等处境,变成皇宫中最下贱的仆妇,去哪里生天子呢?

不过,世间总是意外多。

魏豹死后,刘邦偶然想到了魏宫的姬妾宫人,于是便到囚禁她们的织室去瞧瞧。

这一瞧之下,刘邦顿时心旷神怡,发现死鬼魏豹的宫人中,居然不乏美色婵娟。于是色心大动,挑选了一批姿色出众的女奴送进自己的后宫中。

薄姬就在这批女人之中。

一时间,薄姬以为自己将要时来运转了,不禁又想起了当年许负“生天子”的预言,心中无比雀跃。

谁知道,老天爷又再一次把她丢进了深渊。刘邦内有悍妻吕雉,外惑诸夫人,何况薄姬的姿色在魏宫女眷中并不出众,因此刘邦压根就不曾注意过这个小妾。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薄姬连刘邦的面都没能再见到。眼看青春流逝,她只能自叹命苦。

就在这个时候,老天再一次展现了奇迹。

当初在魏宫中,年少的薄姬有两个最要好的女友,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薄姬视二人如同姐妹,知心贴意,还和她们立下了盟誓:“假如三人中有谁先得富贵的话,一定不会忘记另两人,要共享富贵和机遇。”

想当初薄姬在魏宫中时,可是不折不扣地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然而到了汉宫,管夫人和赵子儿却将薄姬的盟誓当成了一场笑话。也许是她们仍然嫉妒薄姬昔日在魏宫中超过她们的实际地位,也许只是根本就将这位姐妹视做过眼烟云。

汉高祖四年,刘邦来到了河南成皋灵台。这时陪伴他的姬妾,正是管夫人和赵子儿。这两个女人一时间十分受宠,得意非凡,闲聊的时候提起了当初和薄姬立下的誓言,觉得薄姬十分可笑,于是嬉笑不止。

刘邦无意间听到了一点话头,见两人笑得有缘故,便开口询问。

管夫人和赵子儿只得一五一十地将底细都说了出来。

刘邦对这两个没有良心的女人十分反感,转而心生凄凉之意,对单纯的薄姬同情起来。

因为好友的背叛,薄姬反而得到了刘邦召见的机会,真是不可揣测的命运。

就在头一天晚上,薄姬做了一个怪梦,梦中飞来一条龙,盘踞在她的身上。梦醒后正在诧异之中,却忽然得到了为刘邦侍寝的机会,于是便将这个梦境告诉了刘邦。

刘邦一听,十分高兴,认为此事乃是天缘,对薄姬说:“这是你将要富贵的征兆,我成全你。”——靠,鬼混就鬼混,就因为他是皇帝,居然还有这么多说道。

薄姬意外怀孕

就这么一次偶然的机会,薄姬居然就怀上了身孕,当年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恒

但是,刘邦并没有喜欢上薄姬,他当初召她侍寝,几乎等于是在“日行一善”,所以很快也就把她抛到了九霄云外,特别是她怀孕生产之后,更是连面都不见她一次。薄姬虽然为刘邦生下了儿子,却还是长年枯守孤灯,纯粹守活寡。

孤寂的薄姬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地僻处掖庭一角,抚养着刘恒。由于极其不受宠爱,偏偏又生了儿子为诸宠姬所妒,薄姬的处境可想而知。渐渐地,她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忍让的态度,就连照制度派来侍候她的宫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刘邦的后宫中,薄姬母子几乎成了“好欺负”的代名词。

这样的处境,当然是苦恼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难以预料。

刘恒八岁这年,是汉高祖十二年,就在四月甲辰,他那高高在上、几乎不曾多看他一眼的父亲刘邦去世了。大权独握的太后吕雉虽然对戚懿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对薄姬的态度却非常公正。这当然是因为薄姬为人小心谨慎,更是因为薄姬和她一样,没有得到丈夫刘邦应该给予的善待,除了人生经历和身份头衔略有差距,在被丈夫冷淡这方面,吕雉觉得自己与薄姬多少有点同病相怜。

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吕雉特别的恩遇:薄姬被吕雉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不但让她母子团圆,更给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雉的贵妇人。

话再说回来,吕雉对薄姬如此善待,却对戚懿下如此狠手,是不是也正反映出,戚懿在得到刘邦宠爱的时候,确实做出过很多让人无法原谅的行径呢?总之,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戚懿遭遇虽惨,却也不会是无辜的洁白羔羊。

正是因为她在得意时不但夺夫,而且再三试图夺嫡(这根本就等于是想要吕雉母子的性命嘛),特别是在败下阵之后还要嘴硬,无端端地唱什么找儿子报仇的歌(这一点尤其不能原谅,实在太低能了,难怪夺嫡失败),这才导致了自己如此下场,还害了儿子的性命。真正让人惋惜的是被她利用来夺夫夺宠的刘如意,这个可怜的少年,只因有了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母、又碰上了一个如此下得去手的嫡母,不得不死于非命,才真是无辜。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吕雉,还是戚懿,都不是合格的母亲(别忘了,从宗法制度上来讲,刘盈和刘如意,都是她们共同的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长大的少帝刘恭听说了自己并非张嫣亲生、生母已被吕雉杀死的事情。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不知利害,怀着赤子之心满怀愤恨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母亲报仇!”吕雉得知这个消息,吃惊之下立即斩草除根。她先宣称小皇帝生病不能上朝,将少帝幽禁起来,再暗下杀手,说他病死啦。群臣虽然知道有鬼,却都无计可施。

少帝被害后,吕雉立惠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并且将侄儿吕产的女儿立为皇后。而大权仍然紧握在吕雉自己的手里。

不幸的是,吕雉实际上在重蹈刘邦的覆辙,她再多的安排也不能预保她死后的世界。

公元前180年,吕雉去世了。诸吕害怕老臣和幸存的刘氏诸王秋后算账,于是阴谋作乱,想要夺取刘氏天下。

然而刘章之妻吕氏,却对丈夫一往情深,唯恐他死于非命,做出了背叛家族的举动:将诸吕的计划向刘章合盘托出。刘章又立即将消息飞报给了哥哥齐王刘襄。

于是吕氏家族很快就覆灭了。

为了消除隐患,以周勃为首的大臣们想出了一个与吕雉不相上下的狠招:愣说小皇帝刘弘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将他赶下皇座,他的嫡母张嫣则被打入冷宫。不久刘弘就和他的小吕皇后这对娃娃夫妻双双“暴毙”。至此,与吕氏家族有关联的最后一丝血脉被斩断。

那么,现在该让谁当皇帝呢?

多亏吕雉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此时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了。齐王刘襄一系虽然在铲除吕族方面立下了首功,但是他们毕竟是孙辈,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凶悍无比的舅父——谁也不想再侍候一个换汤不换药的阴狠外戚家族。刘长他妈家的亲戚为人也不比刘襄家的好多少,只有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一比之下,大臣们立刻拿定了主意。

这样一来,皇帝的龙袍,就如同一块大馅饼,向远在晋阳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头上砸来。公元前189年闰九月,迎接刘恒进京为帝的使者来到了代国。

这时的刘恒,已经做了十七年的亲王,时年二十四岁。他简直不能相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事,他和他的臣属们(除了一个叫宋昌的)都认为这是一个阴谋,万万不能相信。

然而他的母亲薄姬却觉得这是天意。为了稳妥起见,薄姬让刘恒采用自己深信的卜筮之术,以占卜星象决定。

占卜的结果是上上大吉。

于是刘恒放了一半心,让舅父薄昭随使者进京,直到得到舅父的肯定答复,他才轻车简从向长安进发。

这时的刘恒的心还没有完全放下,来到长安城外五十里处,他再次派人打探消息,确信无疑后,才前往渭桥与迎接的大臣相会。

当人群将他前呼后拥送进未央宫后,他成为大汉王朝的第五任皇帝。

刘恒即位后,封自己的母亲薄姬为皇太后。

假设薄姬十六岁入魏豹后宫,再三年成为刘邦的姬妾,同年生子,这时的她也还不到四十五岁。

当上大汉朝的皇太后

后宫中的莺啼燕妒,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最后却成全自认苦命的老实人薄姬当上了大汉朝的皇太后。

薄王太后成了薄皇太后,薄氏家族也受到尊崇。不过可惜魏媪没能活着看到女儿实现预言的那一天就死在了代国,下葬栎阳,未能与丈夫合葬。

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早死的父亲薄生追封灵文侯,母亲追封为灵文夫人,分别享受祭祀。除此之外,刘恒还重赏了魏氏家族的每一个人,并且让魏氏家族中的一人也得到封侯。

在婚姻生活上,薄太后一生坎坷,是毫无乐趣可言的。然而她却生了一个世上数一数二的孝顺儿子。

没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汉文帝刘恒排第二,仅次于舜帝姚重华。

据说,薄氏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辗转迁延达三年之久。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在三年之中,他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之后,才放心给母亲喂下。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都对母亲尽为子之道。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

两年后,薄太皇太后去世,窦太后谨遵丈夫的心愿,将婆婆落葬在刘恒霸陵的南方,仿佛刘恒背着母亲的样子。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吕雉是一个狠毒的女人,然而对于薄姬来说,吕雉却不啻于是她的恩人。

因此能够与刘邦合葬的始终都是吕雉,薄姬不但没有在权倾天下之后,将吕雉的棺椁从刘邦陵中迁出,更没有将自己以“文帝生母”的身份挤进刘邦陵。她始终认为,吕雉才是丈夫真正的妻子。薄姬陵一如薄姬生前的为人,恪守着自己姬妾的身份,守护在儿子刘恒的身边,隔河远望丈夫刘邦和吕雉的合葬陵。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流逝。

现在回望薄姬的人生,她似乎完全是为了“生天子”而来到这个人世的,上苍赋予她的人生使命,仅仅是做一个母亲。

然而她是世间最幸福的母亲。

19岁少女吃土成瘾顿顿都不能少

一个19岁的妙龄少女,所有的食物在她这里都索然无味,因为她只喜欢“吃土”,而且顿顿都不能少。

少女来自内蒙古,名叫吴其八拉其其格,朋友称她“宝宝”。对于自己“独特”的爱好,宝宝特别希望能找到原因。4月24日,宝宝告诉记者,她希望借助《东方今报》的平台,来帮她寻找答案。如果您知道是怎么回事,请拨本报热线65830000,替宝宝解一个心病。

宝宝是7岁开始吃土的。“有一次,我在河边玩耍,突然特别想吃土,就忍不住吃了一口,感觉好吃极了。从那以后,我兜里时刻都会放上一块土,好解馋。”

一年以后,偶然发现宝宝“惊人举动”的父母很震惊,当即带她去了科尔沁旗旗医院。事先医生曾推测原因可能是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可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上学后,因为父母交代过老师和同学,不要让宝宝吃土。所以,宝宝说自己总是在“打游击”,“在厕所、垃圾站这些地方偷吃那是常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吃土量”也是越来越大。“我每天除了吃饭,还要吃土。一天少则二三两,多则2斤多,不吃就睡不着觉,像上瘾一样。”宝宝说,如果平均一下,按一天7两来算,11年也吃了快3000斤了!

不是所有的土都是宝宝眼中的“美味”,“我只喜欢土黄色,土质细,像面粉那样的干土”。为此,每到一个城市,宝宝习惯四处寻找“工地”和“公园”。宝宝说,城市里找土很不容易,很多土都上了激素或肥料,不能吃。

2004年刚到新乡那会儿,为了找土,宝宝还闹出过笑话。“有次在郊区看见个老土坯房,一看就知道好吃,给乐坏了。谁知道正在挖墙上的土,就给人发现了,还以为是小偷。”宝宝说,解释以后,人家更不信了,“本来想多带点,也没得逞。”

宝宝的同事小刘说,不是亲眼见,怎么也不会相信的,谁会喜欢吃土,这得多少细菌啊!“有次,看她吃得香,我也试了一小口,可几个钟头以后就感觉像吃多了年糕一样,心沉。”

去年9月,宝宝的男朋友小皮在新乡留庄营附近发现了一处“宝藏”,从此宝宝每星期来装一次“干粮”。小皮说,饭能不吃,但不能不吃土,否则她会发脾气,我也没辙。朋友们都爱开我玩笑,说“找这个女朋友真省钱。”

少女与888条蛇同居一室欲破世界记录

“人蛇同居”你看到过吗?昨日,在大连劳动公园的“鳄鱼蟒蛇馆”里就上演了这一幕,吸引了很多好奇的游人前来。据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人蛇奇观”里的女孩来自福建,她将与蛇同吃同住同玩耍。

昨日,在大连劳动公园里的“鳄鱼蟒蛇馆”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观看鳄鱼、蟒蛇,而更让游客们好奇的是该馆里竟有一间几平方米的小玻璃房子,里面端坐着一个年轻女孩,旁边摆放着电视。女孩的脚下爬动着上百只大小不一的蛇,她的头上的假树的树枝上也有蛇爬下来,这个女孩丝毫没有害怕,她还用手与蛇玩耍。

许多孩子都为这一幕好奇不已,有许多家长为孩子在此留影。

一些孩子不禁问父母:“蛇咬不咬人啊?”“它不咬这个女的吗?”有的家长则趁机教育孩子蛇其实是人类的朋友,并不可怕。

据该馆的工作人员王先生介绍,“人蛇同居”这一奇观是从“五一”开始面向游人的,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十一”。他说,这里的蛇都是经过驯化的,非常灵敏、听话。这些蛇会听音乐、会看电视。女孩是一个“驯蛇大王”,她今年18岁,叫小丽,来自福建。她在玻璃房子里每隔三小时出来饮一点水,透点空气,就再返回去。

据王先生介绍,从五一开始,该馆的游人一直不断,大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一睹为快的。

记者在馆前的海报的介绍上看到:这一次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的“人蛇同居”大展,是世界上“人蛇同居”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奇观。

该海报上说,这是中国蛇王赵某为打破香港蛇王在1995年与其爱女和666条蛇同居一室的世界纪录而策划的。据海报上说,这是“888条蛇同居一室的集艺术、惊险为一体的世界奇观。”“由于这些蛇都是亲手驯养的,所以她与蛇同吃同住同玩耍,还将与蛇同看电视、听音乐”,在海报的最后,还有这样一条,对感兴趣的游客,“同时允许蛇女签名留念”。

英国一妇人替人狂生5个宝宝以当代孕母亲为荣

英国妇女杰姬·史密斯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母亲”,她总共生了11个孩子。更重要的是,其中5个并不属于她和丈夫,而是替不孕夫妇们生的“代孕宝宝”。2005年12月30日,杰姬生下第11个、也是第5个“代孕宝宝”时,骄傲地宣称,她以后还会继续当“代孕妈妈”,让自己成为一台“婴儿机器”。

直接帮助不孕女性

据英国媒体2005年12月31日报道,39岁的杰姬是英国艾塞克斯地区一名普通超市员工,其夫凯文今年44岁,是一位电气工程师。

杰姬代孕始于1996年,当时她已和丈夫生下4个儿女,并一直向不孕夫妇捐赠自己的卵子。当杰姬生下第4个孩子拉里恩后,一对因杰姬捐赠卵子生下宝宝的不孕夫妻给杰姬写来一封信,感谢她给他们家庭带来了希望。充满幸福感的杰姬进而想到,她可以通过“代孕”方式直接帮助不孕女性。

9年替人生4个孩子

1996年6月,杰姬首次代孕生下一名男婴加文。“那个孩子和我血脉相连,但是他一出生就被人抱走了,当我两手空空地离开医院时,我忍不住失声痛哭。我非常想念我的孩子。”

但她很快又接受了另一对不孕夫妇的代孕请求,并于1997年生下第2个“代孕宝宝”约瑟夫。2000年,杰姬又应这对夫妇的请求为他们生了个女儿苏菲。2004年,杰姬再次充当“代孕妈妈”,为第三对不孕夫妇生下一个女婴。9年间她共替别人生下4个孩子,期间还忙里偷闲替自己生了2个亲生儿子。

用婴儿做圣诞礼物

2005年12月30日,杰姬生下了她的第11个孩子、也是第5个“代孕宝宝”——一个名为杰克的重4.8千克的男婴。这次她帮助的是因患癌症而失去生育能力的乔·海恩奇,39岁的乔和丈夫一直渴望一个孩子,最终找到了杰姬。

孩子出生后,他们激动得当场哭泣。杰姬说:“我要将这个婴儿当做送给海恩奇夫妇最特别的圣诞礼物。我很幸运能帮助他们,这个孩子将让他们的生命更完整。”

成为代孕机构代言人

杰姬当“代孕母亲”不仅得到丈夫支持,孩子们也都为她骄傲。18岁的大女儿卡罗琳说:“她是一个了不起的母亲,她给那些没有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由于有多次成功代孕的经历,杰姬目前已成为英国非盈利性代孕机构——“代孕战胜不育”组织的代言人。该组织至少帮助500对英国不孕夫妇圆了当父母的梦想。杰姬称:“每当有不孕夫妇请求我代孕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帮助他们。只要有人需要,我以后还会继续当代孕妈妈,让自己成为一个‘婴儿机器’。”

日本神秘研究“人牛杂交”

去年11月,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生物自然科学学科的岩崎说雄教授小组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将人的细胞移植到牛的受精卵中。

岩崎教授辩解说,该实验纯粹是为了研究癌症病人的白血病细胞。

去年11月7日和14日,岩崎率领的研究小组曾分别做过两次实验,用电刺激方式将人的白血球细胞与牛的无核卵细胞相融合,从而将人的细胞核移植到牛的卵子中。

据报道,第一次实验不甚理想,第二次实验则成功地在27个牛的卵子中移植了人的细胞核,并从中挑选出两个进行培育,至卵子分裂的三次后停止。从理论上讲,如果任凭该细胞继续分裂下去,然后将人的DNA支配的受精卵在人的子宫内着床,制造克隆人是可能的。该小组称实验的目地是为了寻找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以期将癌变白血球细胞恢复成接近万能细胞的正常的血液干细胞。

岩崎称:我们知道日本文部省的有关条例,但我们的试验并非是以克隆人为目的,而且我们也没有使用人的卵子,故而没有触犯条例。

据悉,类似该试验的万能细胞的研究在美国也曾经进行过,结果招致猛烈抨击。

11月9日,日本文部大臣中曾根弘文在阁僚会议后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东京农业大学进行的“人牛杂交”实验有可能违反政府的条例,他对此感到遗憾。

英国瘫痪母亲在厕所产下双胞胎后竟能健步如飞

人类总会创造无数生命奇迹!一名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英国女子在生下第一个儿子之后,右腿和双臂突然神秘瘫痪,只能在轮椅上惨淡度日。然而再次意外怀孕后,这名稀里糊涂的瘫痪母亲竟浑然不知,居然在厕所里产下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女婴!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在生下两个女儿一周后,瘫痪的肢体逐渐恢复知觉,又可以像过去一样健步如飞!

身患多种硬化症

现年25岁的克莱尔·伊万斯是一名公司职员。20岁的时候,克莱尔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仍能正常行走。后来,克莱尔爱上了保险公司顾问、24岁的保尔·威利,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没过多久就怀了孕。

2004年4月,克莱尔在医院顺利生下儿子哈里,一家人都乐得合不拢嘴。可是生完哈里之后,克莱尔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腿和双臂不能动弹了。克莱尔回忆说:“当时我想爬起来看看宝贝儿子,可是发现我的右腿和双臂失去了知觉。从那以后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瘫痪之后,我的眼睛也开始退化,慢慢看不清东西,不得不戴上眼罩。自从哈里出生后,一直都是我母亲抱着他,我连给他换尿布都无能为力。”

厕所里生下姐妹花

哈里出生后,瘫痪的克莱尔悲痛欲绝,与男友保尔压根没想再多生几个孩子,因此去年的一天夜里,一对双胞胎女婴的“从天而降”着实让他们俩大吃一惊,而此前,稀里糊涂的克莱尔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竟然怀孕了,因为她一直在口服避孕药。

2005年9月的一个深夜,躺在床上的克莱尔忽然发现,自己的腹部产生了一阵撕心裂肺的阵痛。以为患上某种急性肠道疾病的她急忙起身,驾驶轮椅至厕所排泄。但是,克莱尔惊骇地发现,被自己排出体内的,竟然是一个健康的婴儿。接着,克莱尔再一次感到腹内一阵疼痛,后来,第二个女婴降临了。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母女三人平安无事,但这对双胞胎女婴都是早产的袖珍婴儿,麦茜重1.6公斤,而查丽仅1.5公斤,必须送到早产儿保育器里接受特别护理。

所有疾病竟逐渐康复

更加令人无法置信的是,在克莱尔生下双胞胎女儿3个小时后,又一奇迹发生了。正当克莱尔躺在床上,男友保尔握着她的手,她惊奇地发现,她原本麻痹的一只手竟然产生了知觉。克莱尔说:“数天后,我的一条瘫痪的腿也开始产生麻刺的感觉。后来,我竟然可以在房间内蹒跚走动了。接着,我的视力也开始好转,在生下双胞胎一周内,困扰了我5年的所有疾病竟然开始恢复。”

医院神经学顾问斯蒂芬·罗说:“在英国,已经有8.5万人患上多种硬化症,一般情况下,当患有这种病症的女子在怀孕后,很少会出现病发现象。但是,在生下孩子后忽然摆脱病症的现象确实非常罕见。”

七旬老汉喝尿治病,编书称尿疗可治艾滋癌症

73岁李先生饮尿七八年

李普老先生是西安市的一位退休铁路工程师,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许多。据李老先生说,他以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气管炎等多种疾病。1997年住院时,经朋友介绍,李老得知喝尿可以治疗糖尿病。“刚开始怀疑,喝尿能治病,要医院干啥?”但他还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到有着“尿疗村”之称的西安市灞桥区雾庄北村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才发现尿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祖国的一种传统疗法。

回来后,李老先生就坚持每天饮尿。到现在,他已有七八年的“尿龄”了。如今,李老先生走到哪儿随身都带着杯子,每次如厕时就顺手接一些喝下去。李老先生说,现在,他的糖尿病已经得到控制,而气管炎则已完全治愈。李老先生说采用尿疗的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

现在,李老先生连坐公共汽车都要向身边的人讲尿疗,仅李老先生一人已宣传了一百人加入尿疗的队伍。当然,李老先生饮尿的做法也曾遭到一些人的侧目,常被说成“神经”,这时李老先生就较真的回敬对方“尿盲”。

饮尿写出一本专著

谈完自己的经历,李老先生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会见他的另一位朋友:对尿疗有相当研究,在西安尿疗界堪称最具权威的相宝印老先生。相宝印也已有74岁高龄了。退休前相老先生是省劳动厅的处级干部。记者注意到,当这两位老友相聚时,并不是把酒品茶言欢,而是在玻璃杯子里盛满了自己的尿液,并乐呵呵地说“干杯”,一点不在乎别人的目光。

相老先生如数家珍地拉着记者谈到,他已有12年的“尿龄”。“我晚上睡觉,在桌子上放着杯子。内急了,就拿杯子一接,随后喝掉。”李老先生说,他甚至有时用尿来刷牙。

据相老先生介绍说,他自幼患有支气管炎,1977年检查确诊为肺气肿。1997年,从报纸上得知尿疗后,相老先生就坚持每天喝尿,到现在支气管炎已经得到控制。到现在,不仅相老先生的小女儿、二儿媳妇都靠喝尿来治病,相老先生的老伴有病时也采用尿疗,就连年仅6岁的小外孙也加入了他们尿疗的队伍。

从1994年起相老先生开始收集大量资料,历时3年,终于在1997年编成了一本尿疗专著《人尿疗法》,此书已先后出了两版,共计4000册。相老先生说,前天,韩国电视台的三名工作人员还来到了他家,磋商筹划拍摄关于尿疗的专题片。

对哪些病有益无定论

那么尿疗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记者翻阅了相老先生编著的《人尿疗法》一书,发现书中写到,大到心脏病,小到跌打损伤等110多种疾病都能在尿疗中得到较好的治疗。甚至包括白血病、艾滋病、肝癌、肥胖症、抑郁症等令当今医学界较为头疼的疾病,尿疗对其都有一定的效果。

陕西中医医院的傅贞亮教授在读完《人尿疗法》一书后认为:“人尿疗法值得倡导,从医学理论上讲,应该是有益无害的。然而,至于对哪些病症有益,哪些病症无益,需要在临床上逐步总结。”李普老先生说,采用尿疗时,最好喝自己的,并且是新鲜的尿液。

上海发现首例“鸟嘴”病人,十年无法张嘴吃饭

4岁口腔炎未就诊

19岁的伟伟长成现在这样“鸟嘴”人,他父亲痛苦地说,起因在伟伟4岁时口腔发炎不就诊。他们家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老张集乡农村,伟伟从小在野外拣山果等东西吃。四岁时,一次吃野果左边脸都肿了,发炎引起发烧,家里穷也没去就医。事后发觉没事,大人也就没当回事,这就种下病根,延祸至今十多年。

9岁时嘴巴张不开

9岁那年,伟伟一次拣了山核桃吃,整个塞进嘴里,却怎么也吐不出。他母亲用手帮助挖,伟伟的嘴就是张不开。这次,母亲最后用手指挖出伟伟嘴里山核桃时都被牙齿划出了血,这才引起警觉。于是,夫妻俩带着儿子去了淮阴区、淮安市医院,接着又去了南京市医院。当时,医生手术处理后,主张继续治疗,夫妻俩却考虑家里太穷,手术费用及以后治疗费太多,最后不了了之。

上学四年被迫辍学

伟伟的嘴渐渐张不开,首先碰到的是吃饭问题。开始米饭用开水泡,以后嘴越张越小,别人开口最大可有4公分,他渐渐只有1公分,最后只剩一条缝,米饭要打成糊状,口对着吸食吃饭。十年来,他每天只能吃同样两个菜,豆腐和鸡蛋。

郑先生说,最难过的还是伟伟开始说话口齿不清,上学到4年级时,无法阅读课本,也无法和同学老师交流。甚至课堂上,同学集体朗诵、唱歌都激起他的负面反应,头昏脑涨。终于被迫辍学。

卖了房子也想救治

上海口腔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汪黎明指出,初步诊断“鸟嘴”是因细菌感染引起。都是口腔不卫生惹的祸。临床检验证实,病人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面部左侧颏点偏向右侧,下颌角出现明显小颌畸形。牙合关系错乱,下牙弓小而狭窄,上下前牙向唇侧呈扇形倾斜,左侧后牙正锁牙合,外表看就是“鸟嘴畸形”。

由于患者年幼时病情发展为渐进性张口困难,直至完全不能张口为特征的关节内外的器质性病变。虽然进行了手术,但术后不能继续就医治疗,造成目前的状况。

汪医生说,目前“鸟嘴畸形”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发生多年仍疗效欠佳多数是未经及时正规治疗,因此,早治疗是关键。

郑先生表示,儿子今后人生路还长,只要上海医生认为伟伟有救,不管家里有多穷,就是卖了房也要治好儿子的病。让他体面走向社会。

医生提醒,患上口腔“小颌畸形”多见于儿童,病因以损伤和炎症为多见。因口腔健康不重视、不卫生,受到的损害将影响一生。

第三章 被验证的神奇预言

诡异3·15恺撒大限降临

两千多年以来,西方人一直把每年的3月15日看作是一个不祥的日子,正是在公元前44年这一天,西方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恺撒大帝在罗马元老院议事的时候,被人用短剑刺死。他的遇刺,看似是古罗马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是一个突发事件。不过尤其令人惊奇的是,恺撒本人在临死前曾多次收到一些关于他即将遭到谋杀的预兆,甚至还有一些明显的不祥之兆向恺撒预示他将被杀,而且他的不少部将和朋友也劝他要留意元老院的阴谋行动,要谨慎处世,加强戒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关于恺撒遇刺的预言最终证明,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古人曾说道“天垂象,见吉凶”,意思是说自然天象和事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古人认为:每当人类社会发生一些大灾难和变故的时候,上天都会做一些警示。据说在恺撒被刺杀的前夜,当时人们曾经注意到,有一个硕大的流星陨落在西北方向,在当时,巨星陨落被看做是大人物将遭到不测的警示,而西北方正是恺撒当时的府邸所在,于是当时有不少流言,认为恺撒即将遭到不测。无独有偶,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恺撒曾经派遣一批罗马人民往卡普亚去开拓殖民地,当时为了建造一个广场,他们拆除一些比较古老的墓葬,他们意外发现墓穴之中居然藏着大量的财宝。于是他们越干越起劲,正当他们为这笔飞来横财所激动时,他们在附近一个据说是卡普亚的创建者卡普斯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块青铜书板,上面用希腊文刻着一段铭文,大体意思是说,一旦卡普斯的遗骸遭到暴露,尤里乌斯家的一个子孙将死于自己朋友之手,而且不久之后整个罗马受到史无前例的报复。而恺撒正是尤里乌斯家族的人,他死后甚至被敕封为“神圣的尤利乌斯”,这个预言显然是针对恺撒的。另外有记载说,在恺撒临死前几天,有人向他报告:他在渡过卢比孔河时献给卢比孔河神的马群,怎么也不肯吃草,并且时常泪如泉涌,显然它们预见到了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恺撒被刺杀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亲信骑兵司令雷必达等人一起外出打猎时,不知什么缘故竟然谈起了一个真正应该选择的死亡的方式。当时,恺撒突然向自己的爱将雷必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当时大家都对于他的这种表现很是不解。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据说恺撒在被杀前的那个夜里,他梦见自己在云端与当时的罗马天神朱庇特(朱庇特在罗马神话的地位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携手飞翔;他的妻子卡尔普尔尼娅幻觉,他们家的屋顶坍塌了,丈夫被刺死在自己的怀里。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恺撒的一个朋友连出事日期都算准了。恺撒有一位叫斯普林那的朋友,是当时罗马境内著名的占卜师。有一天,当他们一同参加完一个祭神活动之后,斯普林那突然将恺撒拉到一边,悄悄地告诉恺撒他正身处大难之中,而且这场死到临头的大难在3月15日之前不会过去,他尤其提醒恺撒要注意在3月15日这天加倍小心谨防危险,但是恺撒在表面上不置一词地笑了一下,但是在私底下他对于斯普林那的这个预言很是不以为然,甚至讽刺斯普林那有些杞人忧天。

不知不觉中公元前44年的3月15日这天到来了,由于出现了太多的不吉利的现象,恺撒大帝内心也一直在犯嘀咕,并一直犹豫着自己是否参加元老院原定召集他去参加的那次会议,但是,恺撒大帝终于在他的干儿子也是这次刺杀活动的主谋布鲁图斯的劝说下,离开家门,前往元老院。据说,在路上,恺撒又遇见了预言师斯普林那,他开玩笑似的跟普林那说道:“3月15日可是已经到了!”斯普林那却告诫恺撒大帝:“没错,3月15日的确来了,可是还没有过去。”

但是恺撒并没有听从斯普林那的再一次劝告,继续前往元老院。在恺撒快到元老院的时候,又收到一张揭发元老们密谋刺杀恺撒的告密书,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恺撒命该如此,恺撒因为其他事耽搁了,并没翻开这张告密书。最后当恺撒到达元老院之后,包括他的干儿子布鲁图斯在内的许多罗马贵族都将自己的匕首刺向他恺撒,最终因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最终恺撒倒下的地方还印证了另外的一个预言,早在恺撒打败庞培后,罗马就有“恺撒笑,庞培哭”的说法,意思是说恺撒和庞培是对手,两人势不两立,而恺撒最终身中几十个创口倒下的地方,恰好安放着一尊庞培的雕像。

尽管恺撒多次收到自己即将遭受不幸的信息,但是他本人却仍然是无力回天。但是至于为什么包括恺撒在内的许多人都预料到恺撒将会遭到不测,尤其是恺撒的一个朋友斯普林那出事日期的预言为什么会实现,几千年来这一直是萦绕在学者和恺撒崇拜者心头的一个谜团。那位占卜师难道真的能预知未来吗?恺撒死在庞培雕像旁真的只是巧合吗?有不少学者拒绝干脆拒绝承认预言的存在,认为这些预言是一派胡言,只不过是后世一些无趣之人的附会;但是还有一些人试图对于恺撒的死作为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他们认为恺撒死于谋杀,而这些预言只不是恺撒本人和朋友对于这次阴谋活动的察觉而已。最终真相如何?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美国房贷游戏链条

有人说,美国经济就像一个人的身体,金融业是心脏,资金是血液,实体经济是身体其他器官。所以,当金融业遭到重创时,美国就如同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心脏供血能力受到影响,继而可能引发其他器官的不适甚至病痛。

翻翻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就会发现这个被誉为全球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历过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而目前正在面临的,可能就是美国历史上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了。

这场危机与美国的房贷游戏紧密相关。

了解一些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从正常意义上分析,愿意提供按揭贷款的银行一般会把按揭贷款当作一种优良资产持有到期,并赚取相应月利润以及银行资金成本之间的利差,使自身在获取相应利润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生就充满了投机色彩的华尔街,并不愿意仅仅是这种看似平稳地金融运作,它需要更快、更高、更刺激的金融操弄。于是,将按揭贷款证券化,便在华尔街才子们的智慧培育下诞生出来了。美国的房贷操作也再次具有了所谓的创新精神。

自从有银行以来,住房质押贷款一直都是美国银行的正常业务。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前,住房贷款的期限都不超过5年,因此能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限。另外,那时的按揭贷款在结构安排上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在住房贷款到期之前,借款方每月只需支付利息,等贷款到期时再把所借的本金一次性还清。这种支付安排,一方面使银行承担过多风险(因此银行不愿意作太多住房贷款),另一方面也给借款方带来了太多一次性的支付压力。这使得美国一般大众几乎享受不到住房贷款的好处。即便这样,当上文所述的1929~1931年间的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国的贷款银行还是接过了许多被质押的房屋,这也成为大批中小银行和信贷机构倒闭的一大诱因,也反过来加重了那次经济危机的深度。

后来,通过罗斯福新政和重造股市的《证券法》(1933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重组银行业的《银行法案》(1933年)、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安全法》(1935年),以及重整居民房地产业的《全国住房法》(1934年)等系列性举动,美国的资本市场和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而其中的《全国住房法》的立意,就在于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简称“联邦房管局”或FHA),由联邦房管局专门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贷款保险。这种担保随即产生了两个主要效果:一是美国居民购房贷款期限从原来的5年增加到了30年;二是中、低收入家庭都可以通过按揭贷款在成家时买下住房。

根据美国《全国住房法》的授权,联邦房管局于1938年成立了“联邦全国住房贷款协会”,简称为Fannie Mae,其作用是从银行手中买走住房贷款,搞活二级住房贷款市场。如此以来,在银行为居民作按揭贷款后不用担心手中持有的住房贷款的流动性问题,反过来又促使银行更愿意向居民提供房贷服务。

1970年,由“联邦全国住房贷款协会”分离出来的“政府住房贷款协会”(Ginnie Mae),推出了住房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简称MBS),其运作方式就是把不同种类、不同地区的按揭贷款打包,然后将该贷款包分成数份,以质押证券的形式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发行。正是这一看似成功的资产证券化,大大扩张了美国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不仅让更多美国居民得到利息更低的住房贷款,也为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分散风险的手段,增加了其投资资产的流动性。

统计数据显示,1950年时全美住房贷款余额为730亿美元,1960年为2090亿美元,1970年为2890亿美元,但到1981年则猛升为10037亿美元。由此可见,1970年开始的房贷资产证券化使美国当时的房贷余额新增了2.47倍。这就是后来被华尔街金融才子们引以为傲的金融创新的榜样作用。

当然,美国住房政策的上述改变,也给美国信贷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住房贷款期限延长到30年后,以前实行的固定利率特点就成为一大问题。这是因为,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它必须付给存户们利息,这种利息对银行来说就是成本;银行拿存户的钱贷给居民,居民付给银行的房贷利率则是银行的收入。换句话说,由于客户存款往往是短期存款,那么实际上银行是拿客户的短期存款去以30年固定利率的形式贷给居民,使客户存款与贷出去的房贷在期限上存在重大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使银行承担着过多破产的风险。所以,当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利率高涨时,众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因早些年放出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而出现重大亏损,进而倒闭,从而引发了又一场金融危机。

不得不承认,美国人是善于借鉴的。正是那次危机又为美国人的下一轮金融创新奠定了条件。于是,美国在1981年初推出了浮动利率住房贷款,居民可选择逐年浮动、每3年或5年浮动一次等等。这一创新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规避能力,使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类信贷机构在内的公司更愿意为各种收入阶层的老百姓提供住房贷款。

同时,这种局面也为美国人的另一类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1983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首次推出了长、中期利率期货,随后又推出利率期货期权。这些所谓的衍生证券再一次为各类信贷机构规避利率风险提供了方便。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常人不难理解的这句话: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规避能力越强,它们做各类贷款的能力就会越高。

受此利好,美国的房贷余额从1950年的730亿美元,猛增到2002年底的6万多亿美元,约为美国当时GDP的60%。而美国人此时也就有了“居者有其屋”的得意和豪情。

在此情形之下,美国居民越来越觉得,用不着为买房或其他大的消费而把所有的收入都储蓄下来,而是平均每年拿出自己收入的5%至6%来支付房贷利息。至于其余的,看看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就不难理解了。

洪承畴成为汉奸是因为孝庄太后诱惑?

洪承畴是明朝的重臣,以蓟辽总督率兵援辽,朝中文武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松山城破之后,洪承畴及其部将祖大乐被俘。皇太极派席赖、查塔、钟古、商吉图等前往松山,谕请围困松山的皇太极长子、多罗郡王豪格,代善的孙子、多罗郡王阿达礼,努尔哈赤的十五子、多罗贝勒多铎等说,松山所获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大寿之弟祖大乐,可送入盛京;巡抚丘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如不降,可处死;祖大名、祖大成放入锦州。于是,豪格、阿达礼等对被俘人员以不同的待遇:将洪承畴、祖大乐两人送往沈阳;对明朝巡抚丘民仰、总兵曹变蛟、王廷臣等,先进行劝降,遭到拒绝以后,当即把他们就地处死,其下部将一百余人、士兵三千余人,也全部被杀害;将祖大寿的另外两个弟弟游击祖大名、祖大成,却放回锦州,实际是让他们去做祖大寿的工作。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太极很有心计,同时也说明他虽然比较宽厚,但对汉人的屠杀也是十分残酷的。被俘明将仅洪承畴、祖大乐送沈阳。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弟弟,为争取祖大寿,自然要保护;而洪承畴是明朝重臣,加以文韬武略闻名,如能争取洪承畴归顺清廷,对清朝以后形势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洪承畴于三月到沈阳以后,据说被幽禁在大清门左边旧有的三官庙内,距宫门很近。清廷一再劝降,洪承畴坚决不降。劝降的满将见洪承畴怒目而视,死不开口,就举刀欲杀承畴,他竟“延颈承刃,始终不屈”。那么,洪承畴后来为什么投降呢?史书说法不一,据《清朝全史》上记载:

汲修主人(礼亲王)谈太宗襟度有曰:松山既破,擒洪文襄(即承畴),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蓬头跣足,骂言不休。太宗乃命诸文臣劝勉之,洪一语不答。太宗乃亲至洪之馆,解貂裘而与之服,徐曰:“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太宗良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太宗大悦,即日赏赍无算,陈百戏作贺。诸将皆不悦曰:“洪承畴仅一羁囚,何待之重乎?”太宗曰:“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竟欲何为乎?”众曰:“欲得中原耳。”太宗笑曰:“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众乃服。

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

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之。文程遽归,告上曰:“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上自临视,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无寒乎?”承畴瞠视久,叹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头请降。

这两处所说的一个共同点是,洪承畴被俘之初,确实坚决不降。其他史料,也证明这一点。《明季北略》里说他被俘后,不屈,命之跪,承畴曰:“吾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

朝鲜的王子李P吹摹渡蚬萋肌防镆菜担清廷无奈,就把他“拘锁北馆”,不给饭吃,“只给菽水喝”,想用虐待的办法来消磨他的意志。然而洪承畴并不惧怕,反而以绝食相抗,“米浆不入口者七日”,不过仍然是“求死不得”。《清朝全史》和《清史稿》里所说的洪承畴降清的关键之举,都是由于皇太极亲自去看他,并把自己的貂裘亲手给洪承畴披上,洪承畴受到感动,才归顺了清朝。应当说洪承畴从坚决不降到决定降清,是皇太极招降政策的结果。皇太极为此费了很大力气,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比较有作为的汉臣,如范文程、张存仁,也起了重要作用。当然,洪承畴也从皇太极的礼贤下士和宽广胸怀中,看到清朝有可能成功,而明朝的腐败已很难重振基业,这大概也是洪承畴决心降清的原因之一。至于民间广泛流传着洪承畴的降清,是由于皇太极的爱妃博尔济吉特氏做工作的结果,似乎并无根据。《清史演义》中第十回里关于洪承畴降清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桩好色的奇癖。这日正幽在别室,他是立意待死,毫无他念,到了巳牌,红日满窗,几明室净。听门外叮当一声,开去了锁,半扉渐辟,进来了一个青年美妇,袅袅婷婷地走近前来,顿觉一种异香扑入鼻中。承畴不由的抬头一望,但见这美妇真是绝色,髻云高拥,鬟凤低垂,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更有一双纤纤玉手,丰若有余,柔若无骨,手中捧着一把玉壶,映着柔荑,格外洁白。承畴暗讶不已,正是胡思乱想,那美妇樱口半开,瓠犀微启,轻轻的呼出“将军”二字。承畴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轻轻的应了一声。这一声相应,引出那美妇问长道短,先把承畴被掳的情形,问了一遍。承畴约略相告。随后美妇又问起承畴家眷,知承畴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却佯作凄惶的情状,一双俏眼,含泪两眶,顿令承畴思家心动,不由的酸楚起来。那美妇又设词劝慰,随即提起玉壶,令承畴喝饮。承畴此时,已觉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张开嘴喝了数口,把味一辨,乃是参汤。美妇知已入彀,索性与他畅说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怜将军而来。将军今日死,于国无益,于家有害。”承畴道:“除死以外,尚有何法?难道真个降清不成?”美妇道:“实告将军,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屡次投书,与明议和,怎奈明帝轻信邪言,屡与此地反对,因此,常要打仗。今请将军暂时降顺,为我家皇帝主持和议,两下息争,一面请将军作一密书,报知明帝,说是身在满洲,心在本国。现在明朝内乱相寻,闻知将军为国调停,断不至与将军家属为难。那时家也保了,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将军在此固可,回国亦可,岂不是两全之计么?”这一席话,说得承畴心悦诚服,不由的叹息道:“语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这般举动否?”美妇道:“这事包管在我身上。”言至此,复提起玉壶,与承畴喝了数口,令承畴说一允字,遂嫣然一笑,分花拂柳的出去。看官!你道这美妇是何人?便是太宗最宠爱的庄妃。因闻承畴不肯投降,她竟在太宗前,作一自荐的毛生,不料她竟劝降承畴,立了一个大大的功劳。《清史演义》这个记述,在民间广泛流传。我写作此书时,审阅有关洪承畴降清的所有能看到的史料,绝无“演义”中记述的这些内容。“演义”属小说类,情节可以根据作者爱憎进行编造,本不足信。显然,这些编述的目的,在贬低洪承畴和贬损庄妃。

事实上,庄妃是不可能独自一人去看望洪承畴的,起码会有宫女随从;而且,沈阳的清宫院落不是很大,皇太极住的清宁宫,与庄妃所住宫室在一个院落,庄妃的一举一动其他嫔妃也能看得到。皇太极为顾及自己的颜面,也不会同意庄妃去用“美人计”说降洪承畴,这是一般常识。况且,《清史演义》在讲这个内容的第一句话就是:“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一桩好色的奇癖。”这话自然是丑化洪承畴的。实际上,洪承畴在个人生活上很遵守儒家道德,并没有什么风流之举。庄妃说降洪承畴未必是历史事实。但庄妃聪明贤慧,为皇太极出了劝降洪承畴的主意,倒还是有可能的。

盗墓厌胜泼粪水辱陵

南北朝时期,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朝代更迭相当快,皇帝也多。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皇帝多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就是这样一位“鸟皇帝”。

刘子业以乱伦著称,奸姑偷姐,其另类,或者说变态的地方何止如此,他还是一个颇懂专业知识的盗墓贼呢,是中国古代设立正式盗墓官职的第一人。如果不是因为怕坏了自家风水,他第一个要挖的可能就是其老子墓。

皇帝外巡镇“天子气”前夜被杀

刘子业是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文帝刘义隆的孙子。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阴历闰五月,刘骏病死。时年16岁的刘子业以太子身份,轻松当上了皇帝。但仅当了一年半的皇帝,刘子业就被乱刀砍死了,因为其后还有废帝刘昱(苍梧王),史称之为“前废帝”。

据《宋书·前废帝本纪》(卷七),刘子业“时帝凶悖日甚,诛杀相继,内外百司,不保首领”。从这记载里可知,刘子业的脾气暴躁,皇帝做得一天比一天凶,不时无故残杀大臣,搞得手下文武百官不知今死明死。

甚至连几位亲叔叔,刘子业都想杀。刘子业害怕几位王叔,于是让他们集中居住于皇宫内,实际是软禁。刘子业的十一叔、湘东王刘彧,即后来的宋明帝,遂与心腹阮佃夫,暗中勾结刘子业的近侍寿寂之、姜产之等11人,图谋废掉刘子业。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太史告诉刘子业,湖南那边有“天子气”,刘子业准备南巡,往湖南、湖北一带镇压。决定次日天一亮,杀掉四叔、南平穆王刘铄后,立即动身。

出现“天子气”的一带,正是刘彧的领地,于是刘彧急了,听说夜里刘子业将与刘楚玉等数百宫女一起到华林园竹堂内,与巫婆一起“射鬼”,刘彧觉得机会来了,让寿寂之揣刀进去。刘子业马上明白情况不对劲,举弓欲射杀寿寂之未中,拔腿便跑,被寿寂之追上砍了,时年仅17岁。后被草草葬埋于南郊坛西边(应该是今江宁区秣陵镇牛首山附近的岩山一带)。

王叔担任“发丘中郎将”

刘子业在位时间很短,但所作所为在帝王史上却创了多项纪录。他很荒淫,见其亲姑妈新蔡公主刘英媚貌美,便匿名收之于后宫,称为“谢贵嫔”。又与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胡搞,还为她找了30个面首,供她“性消费”。

也不知道是不是后宫荒淫生活过腻烦了,还是咋的,刘子业对盗墓兴趣很大,而且很可能还做过相关研究。

刘子业小时候喜欢读书,学习还算认真,文章写得也还行。史书上称,刘子业“颇识古事”。换句话说,刘子业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至少是个“三国迷”。因为刘子业对曹操很了解,甚至连曹操当年盗墓的底细,刘子业都一清二楚,当是曹操的“粉丝”。

曹操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设盗墓机构的专业盗墓大贼,汉景帝刘启同母胞弟、梁孝王刘武的墓,就是曹操盗掘的。出于盗墓方便,职责分明,曹操在军中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

也许,曹操当年设此二职仅是一个玩笑,但刘子业当真了。

刘子业给出了两个“事业编制”,这在史书上可是有明文记载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有“红头文件”的正式盗墓官职,此举创造了盗墓史上的第一。

话再说回来,刘子业的“盗墓官”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而是他给自己的王叔量身定做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二职分别由建安王刘休仁、山阳王刘休佑来担任,让他们兼职“盗墓王”。

争皇位,盗墓“厌胜”

刘子业为君不尊,与其父亲刘骏有直接关系。刘骏当皇帝时也胡来,连刘子业也都看不起他,而刘骏与刘子业这对父子皇帝荒淫乱伦行为,实为中国历史上顶级皇家丑闻。

刘骏甚至与其生母路惠男搞得不清不白。而路惠男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女人,后来她参与了宫廷政治。有一次,她在酒中下毒,想害死湘东王刘彧(后来的宋明帝),让自己的亲孙子、晋安王刘子勋当皇帝。结果露出了马脚,刘彧反而将毒酒端给路惠男,请她自己喝下,当天就从宫里传出了路太后的死讯。

刘彧是路惠男抚养的,对她还算尊重,故将她葬于儿子刘骏景宁陵的附近,陵号“修宁”。修宁陵在时秣陵县“岩山之阳”。秣陵,即今江宁区。岩山是块风水宝地,刘骏尤为钟情。除刘骏本人和母亲路惠男卜择在这里外,刘骏宠妃殷淑仪、爱子刘子鸾、儿媳妇即刘子业的皇后王氏,也全都葬于此。

路惠男的陵名叫“修宁”,但死后却并未得到安宁。她的墓不久就被盗掘了,而作案凶手就是宋明帝刘彧,这也算一段盗墓秘闻了。

刘子业被杀后,刘彧和其侄子刘子勋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大动干戈。刘子勋是刘子业的三弟,恐其危害到自己皇位,刘子业一度也曾想杀了他。有巫师给刘彧想出了制胜秘招,即干扰刘子勋祖坟风水——“宜开昭太后陵,毁去梓宫以厌胜”。

昭太后陵,就是路惠男的修宁陵。巫师认为,挖了她的墓,砸了她的棺材,就能镇住她亲孙子身上的“王气”,阻挡他当皇帝。刘彧依招照办,真的把路惠男的墓盗掘了。将她棺材砸毁后,赶紧用土埋好,搞得人不知鬼不觉。

但刘彧迷信,刘子勋的祖坟就是自己的祖坟啊,总觉得这事对自己不吉利,也对不起抚养他成人的路惠男。在平定了刘子勋后的次年,即泰始四年(公元468年)的夏天,做了亏心事的刘彧便下诏,重新修复路惠男被盗毁的修宁陵。

得宠后妃死后被掘陵辱尸

刘子业当太子时,不被父皇刘骏喜欢。刘骏最喜欢宠妃殷淑仪生的儿子刘子鸾,一心想将皇位传给他。殷淑仪是刘骏的本家妹子,为避人耳目,易为“殷氏”。

刘子业当了皇帝后,便立即给刘骏和殷淑仪颜色看了。

据清人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刘骏死后葬于“景宁陵”,位于时上元县(今江宁区)40里的岩山之阳,这是刘骏生前选定的风水宝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阴历九月,当皇帝刚三个月的刘子业去了一趟江宁。回来后,突发奇想,要治治父亲。

刘子业叫人去了趟江宁,打算把刘骏的景宁陵掘开。太史官闻讯劝说道,挖祖坟对新皇帝不吉利,恐怕坏了皇家风水,迷信的刘子业这才放弃了。但墓不掘了,并不能轻易就放过。他叫人抬来了臭气冲天的粪水,泼到了景宁陵上。一边泼一边骂刘骏是“齇奴”,以此方式羞辱他。

刘骏的景宁陵逃过了一劫,殷贵妃墓就没有这般幸运了。不掘刘骏墓,就掘殷贵妃的墓。

殷淑仪生前受专宠,连刘子业生母王皇后都受冷落,刘子业恨之入骨。殷淑仪的墓修得很豪华,当时葬礼规模为江南丧葬礼史上前所未有,隆重至极。刘骏还将岩山改名为“龙山”。

刘子业带着一班人,来到殷淑仪的墓前,吩咐大家立即动手。生前受尽宠爱,过着侈华生活的贵妃,死后遭大罪了。她的墓被刘子业挖掘得底朝天,尸体也被从大棺材内拖了出来。刘子业当场将殷淑妃羞辱了一番,之后将她“晒尸”。

盗掘之后,刘子业又对殷贵妃所生二子一女下手,首先把一度可能成为太子的刘子鸾赐死。据《南史·孝武诸子传》(卷十四),时只有10岁的刘子鸾相当懂事,临死前留下了千古遗言:“愿后身不复生王家!”

刘子銮死后与生母殷淑仪葬在一起,也在今江宁的岩山南麓,地面遗迹今已不存。

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真正元凶为何逍遥法外

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的真正元凶是谁?人们一般认为是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的甲级战犯松井石根。中国《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关于松井石根的罪行》中写道:“1937年12月13日日本陆军攻入南京,该犯下令对南京城施行大屠杀……”

松井确是名副其实的甲级战犯,他曾任驻哈尔滨的特务机关长、上海派遣军司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是攻陷南京的日军最高统帅,被判处绞刑是罪有应得。但在攻陷南京时真正指挥和约束日军行动的,是天皇的叔父朝香宫鸠彦亲王——今年1月出版的《档案春秋》杂志刊发俞允尧的署名文章披露了这一史实。

1937年12月2日后改任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在进攻南京之前训诫官兵:南京是中国首都,攻占首都是世界性事件,故须慎重研究。这时松井并没屠城的念头和准备,他执行的方针还是在他接受派遣军司令官的任命时,向近卫文麿首相说的:“别无他途,只有拿下南京,打破蒋介石政权,这就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同日,时为陆军中将的朝香宫鸠彦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12月7日赶赴南京前线。朝香宫鸠彦赶到战地听取汇报后,不日即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

这一命令在南京城破后迅即得到贯彻,并使大屠杀越演越烈。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占领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司令官)于南京陷落的当天,曾在日记中记下了该部执行这一命令的情况:“由于方针是大体不要俘虏,故决定将其赶至一隅全部解决之。”朝香宫还指令下属改变松井原命令,让所有日军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杀及各种暴行进一步扩大。

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关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罪行的判决书》和《昭和五十年史话》书中记载:“松井在12月17日以前因病而留在后方地区,17日那天举行入城式方进城检阅,18日举行了日军战死者的慰灵祭。”在城破后最残酷的头四天大屠城中,松井不在城内坐镇,任由朝香宫指挥。松井在南京城内停留了5至7天即去后方,但在这几天中他没有阻止日军的暴行;而且在南京失陷后,他在后方已听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也听说过“许多外国政府提出了抗议”,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办法来改善这类情形”,“由于他怠忽这些义务的履行”,所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

朝香宫鸠彦是在攻占南京之前不久才被任命来前线指挥作战的,这时日本最高统帅部已制定好策略,即通过残酷地打击南京,来瓦解中国人民抗日斗志,迫蒋投降。朝香宫鸠彦忠实地传达并实施了这一策略精神。因此是朝香宫鸠彦亲王指挥了这一场有意识、有指导的屠杀行动,所以说他才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元凶、真正的罪魁祸首。

可是在战后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朝香宫鸠彦却以其皇族身份(他是裕仁天皇的叔叔)而被免于审判。不仅免于审判,此人后来还成为“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的会长,轻松挥杆于青山绿水之间而逍遥终老。刘继兴认为,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直接指挥者与真正的元凶,朝香宫鸠彦完全应该被判处绞刑,可他居然逃脱了战犯应得的制裁而逍遥法外,真让人感慨天理何在。

第四章 奇事解密

促成75年中泰建交

1975年7月1日,中泰正式建交。在促成这一成果的众多中泰人士中,有周恩来,还有两位20年前来到中国的泰国“小人质”。

在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眼里,万隆会议是个开拓性的会议,“改变了很多国家对中国固有的成见”。而中泰建交就是周总理的外交破冰之旅的杰作之一。《看历史》2010年8月刊。“人质外交”缘起

常怀、常媛兄妹是上世纪50年代受泰国总理銮披汶委托同中国秘密接触的友好人士乃讪的儿子和女儿。在中泰正式建交前,常怀、常媛被送到中国,有过曲折而不平凡的经历。

泰国新闻界泰斗乃讪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泰国政府最高顾问。当时泰国贫穷,依赖美国经济援助,美国不准泰国与新中国交往。乃讪先生是社会上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当时泰国的反共总策划者。

那时,美国将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宣扬为“野蛮、粗鲁、破衣烂衫”。然而,1954年乃讪到日内瓦参加国际联工会议,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的儒雅风度,一点不像美国所宣扬的那样的“蛮横凶残”。周总理的讲话全文也登了出来,照片也是文质彬彬。回到泰国,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反共策划,私下买了些有关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看,听中国的英语广播,他的看法有所变化。

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前夕,乃讪与总理銮披汶商议:“中国这么大,咱们还是应该多了解,毕竟是近邻。我们虽然不是万隆会议正式成员,但我们可以派人去旁听,当面了解了解中国人。”他们当即决定派外长旺怀亲王出席万隆会议旁听。

在万隆,周总理听说泰国有会议组来,就寻找一切机会同泰国亲王接触,并邀请他到自己住的官邸共进晚餐。周总理讲中国的外交政策,让旺怀亲王无比触动,“谈了以后,这个会议组就非常的崇拜、信任周恩来,回去后马上找到他们的总理,大讲周恩来的热情友善及文质彬彬的儒雅风度。他还说周恩来就是”公爵“我们应该去联络,说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他们是愿意追求和平的。碍于美国的限制,他不能直接和中国交往,但中国是近邻、大国,如果和中国有冲突,美国的远水解不了近火”。

周总理的会谈促进了泰国政府对中国以往政策的反省。旺怀亲王和銮披汶密商,决定由泰国政府最高顾问乃讪负责同中国建立联系的重任。乃讪与总理銮披汶又进一步商议:与中国沟通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与他们建立联络,但此举又不能公开,只能秘密进行。

中泰之间背着美国秘密联系的旅程就此启动。然而,泰国首次尝试通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来建立联系的事情,很快被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了,并极力阻止。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乃讪想到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和亲”、“人质”的做法,表示可将自己11岁的儿子秘密送往中国请周总理收养,以此表示对中国的信任,也从而让中国理解泰国的难处,并让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成为中泰之间的未来桥梁。在乃讪将此事告诉常怀时,却被7岁的女儿常媛听到。小常媛撒娇,执意要陪其兄赴华。乃讪不得已,只得同意。

在泰国对与中国的联系方式部署完毕后,乃讪立即通过秘密渠道致函周恩来,愿送其一子一女去中国学习。周恩来知道详情后,说:“不行,那等于是人质了。”

周总理在1956年4月27日复函乃讪婉拒,但乃讪坚持。在此情况下,周恩来说:“我们愿意接收这两个孩子,但是不会拿他们当人质,我们会教育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但又不能忘记泰国,做中泰两国友好的使者”。

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关系,乃讪在送次子常怀和女儿常媛去中国的同时,又将其长子常曼送往美国。

两兄妹从秘密渠道来中国

1956年8月,12岁的常怀和8岁的常媛兄妹二人,在四名随从的陪同下,经过缅甸等秘密渠道,来到北京,住进了周总理事先安排好的一座三进四合院,还为他们配备了翻译、厨师和司机,其中有的是泰国华侨。

周总理在中秋节还曾把兄妹两人接到中南海西花厅家中做客。周恩来问小兄妹:“你们喜不喜欢中国菜?”常怀微笑着不说话,而妹妹常媛则率直地说:“周伯伯,我不太爱吃。”

邓颖超让小兄妹先尝尝月饼。她说:“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这家人先过团圆节吧!”小兄妹以泰国礼仪向周总理夫妇致谢,周总理夫妇也同样予以回礼。周总理夫妇对他们说,“銮披汶总理和你们的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