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名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23:43:17

点击下载

作者:李强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理名胜

地理名胜试读:

出版说明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中华书局编辑部

1 李白在诗歌中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为什么这么难?

蜀地指的是现在四川盆地,因为四川一圈都被高山包围,所以通往外界的道路十分崎岖难行。尤其是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必须得凿通秦岭天堑,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开凿难度如此高的工程,现在看来仍然不可想象,所以后来便有“五丁开山”的传说。传说秦王想入侵蜀国,苦于道路不通,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做了五头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谎称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并表示愿意把金牛送给蜀王。蜀王贪财,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命蜀国的五个大力士去开凿山路,迎接金牛。这五人力大无比,叫五丁力士。五丁力士终于开出一条路,拉回这些所谓的金牛,回到蜀国才发现上当受骗。

李白在《蜀道难》中说蜀道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这句诗借神话传说形象地说明了开辟蜀道的艰难,句中的天梯石栈指的就是蜀道上独具特色的道路——栈图为金牛道上的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道。栈道的构造方式为先沿石壁剑阁县。李白《蜀道难》形容它:“剑阁峥开出宽1—2米石道,上横铺木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梁木板,或者直接在崖壁上横向凿孔,然后插入粗木梁,并下加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形成凌空的道路。栈道有的宽约5—6米,可容车马并行,有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过。关于栈道,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都起兵反秦。后来推翻秦朝后,项羽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就自称西楚霸王,却将偏远的蜀地封给了实力弱小的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明月峡古栈道在入蜀以后,放火烧毁沟通内外的栈道,做出不再出蜀的假象,借此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烧断道路也能防备别人的袭击,刘邦正好趁机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刘邦想出蜀夺取关中,这时韩信献上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刘邦依计让人去修复栈道,借此迷惑敌人,同时却派精锐部队绕小路出其不意地攻取了陈仓,打开了占领关中的门户。

2 国外的华人聚居区叫唐人街,是因为在唐代就有人居住了吗?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者中国城。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时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由此形成了唐人街,所以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那么,唐人街真的是远在唐代就有人居住吗?是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唐人街远在唐代就有人居住,但当时并不叫唐人街。根据史书记载,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一书中写道:“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繁荣的朝代,对周边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后来随着朝代变迁,唐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依然被称为是“唐人”,所以他们聚居的地方就被称为“唐人街”。

世界上有很多唐人街,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其中著名的一例。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因为人生地疏,言语不通,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图为英国伦敦唐人街,它位于英国伦敦威斯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敏斯特市的苏活区。19世纪初期华人就已经开始在伦敦生活居住。逐渐形成了华人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个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每逢春节,这里都要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各种中国传统风俗。现在很多地方的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娱乐还是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出华夏色彩。

3 北京的前门大街是明清时期最繁华的商业街,有人说前门曾经是“纸糊的”,这是真的吗?

北京的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因为它矗立在当时北京城中轴线的正南方,是进入北京内城的正面门户,所以俗称前门。前门的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前门大街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当年曾是皇帝出入京城的御道。老北京有句民谣“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形象地说明了前门地区的盛况。过去的正阳门是一圈瓮城连接着箭楼,城楼,东、西闸楼“四门”。四个城门皆下有城台,上有门楼。箭楼门洞和瓮城左右的两个前门箭楼闸楼门洞(俗称洞子门)都装有“千斤闸”,是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落下的闸门。瓮城是为防止从城内出兵或从城外退兵时,在开启城门过程中敌人随之杀入的一组城防建筑。正阳门箭楼是内城九门中惟一设门洞的,平时不开,专供皇家车辆出入。值得一提的是,正阳门箭楼门洞里边,至今仍悬吊着一扇涂有红漆的“千斤闸”。箭楼有两重门,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过去,守城官兵和进城的行人要走正阳门,都要先从瓮城东、西两侧闸楼进入瓮城,再从城楼下的门洞进城,出城亦然。瓮城于1915年拆除,箭楼之南护城河上原有三座石拱桥(其他城门则仅有一座吊桥),名为“正阳桥”。五牌楼原是树立在正阳门桥南的一座“五间、六柱、五楼”柱出头式木牌楼,老北京人也把前门大街称为“五牌楼大街”。

如此巍峨的前门怎么会变成纸糊的呢?原来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正阳门城楼、箭楼的门楼被焚毁。后来在西安避难一年多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返回北京,史称“庚子回銮”。当时由于劫后的正阳门尚未修复,为了防止通过正阳门时慈禧不高兴。清廷令承修前门工程的厂商先搭起木料纸糊的城楼和箭楼,再披上五色绸绫,一切都做成原来的样子,以供慈禧驾到时观瞻。

4 祖国的标志性建筑天安门曾经是一座木牌楼吗?

天安门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性建筑,每逢有重大节日或庆典,无数鲜花组成的美丽图案会把天安门装点得无比壮丽。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巍峨的天安门伫立在广场北侧,但是你能想到曾经的天安门曾是一座木牌楼吗?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是明代的建筑匠师蒯(kuǎi)祥。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最初名叫承天门。当年,承天门刚建成时远没有今天的天安门这么壮丽,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天安门木结构牌楼,牌楼正中悬挂“承天之门”匾额。承天门建成之后多次遭到毁坏,明天顺元年(1457),牌楼被雷击后烧毁,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等到明朝覆灭的那一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烧毁。

后来清代在承天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将它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这时候的天安门才大体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安门的样子。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入侵,天安门城楼又遭到毁坏,当时政府腐败,无人管理,以至于后来长满蒿草,呈现出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之时,在人民政府的主持下,天安门城楼被修葺一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此举行,奠定了天安门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天安门成为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天安门便成为祖国的标志性建筑。

5 颐和园里有一块石头被人叫作“败家石”,石头怎么会败家呢?

在北京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是四百多年前明朝一位官员米万钟发现的。相传米万钟是宋代米芾(fú)后裔,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他多才多艺,在诗、书、绘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喜欢奇山异石。米万钟不辞辛苦,踏遍郊野群山,终于在房山发现一块巨石,只见它突兀凌空,姿态不凡。米万钟赞叹不已,准备将这块巨石运回,装点自己的花园。为此他不惜财力,雇用百余人,费尽心思将巨石运出山区。当巨石被运到平原地区的良乡时,不少朝中官员和文人都慕名去观赏这块巨石,并认为它可以与宋代名石相媲美。这一盛况也惊动了魏忠贤私党。米万钟对奸臣当政者不屈不谀,魏忠贤手下私党名列五虎之一的倪文焕编造罪状,诬陷米万钟,使他获罪丢官。这块轰动京都的灵秀巨石从此被搁置在良乡停止运送。米万钟惟恐说出真情会惹出更大祸害,就假托因运石而力竭财尽,表示无奈。此后人们越传越出奇,遂将此石称为“败家石”。

米万钟死后,石头被弃放在原地,一些文人闲客常到良乡凭吊,舞文弄墨抒发怀念之情。百年之后,清朝乾隆皇帝路过良乡时,听到这一故事,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头姿态不凡,大喜过望,于是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内的“败家石”形似灵园(现在颐和园的前身)乐寿堂芝,乾隆皇帝为其亲笔题写了“神瑛”和内。当时乐寿堂的大门已经修好,“玉秀”四个大字。门只有一米多宽,这块石头却体型庞大,难以进院。乾隆于是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又在它左右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其实这块石头只是一块姿态不凡的巨石罢了,之所以会败家破门,还是由于人的贪念和互相攻击。

6 故宫的建筑都是红墙金顶,没有紫色,为什么却被称为“紫禁城”?

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指的是“紫微星”。紫微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为什么能成为皇宫名字的来源?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紫微垣居于三垣中央。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认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因此成了代表天帝的星座,被认为是天帝所居之处。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称为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封建皇帝自认为是天子,所以他们所居住的皇宫,也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这就是紫禁城以“紫”来命名的原因。封建皇帝自己身居紫宫,也是希望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江山永固。

那么紫禁城的“禁”又怎么解释呢?“禁”,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出入。史书上记载某人得以“出入禁中”,就是说这个人可以在皇宫出入,表示受皇帝宠信,能时常见到皇帝。明清两代的皇帝,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天安门北边,处于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北京市的中轴线上,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宫,既富丽堂皇,又壁垒森严。紫禁城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围以十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对老百姓来说,这里是绝对的禁地。明清时期的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清时期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所以被称为“紫禁城”。

7 美丽的阿诗玛是一个人呢,还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

《阿诗玛》是撒尼族的一个美丽传说,是撒尼人世世代代传唱的民间史诗,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阿诗玛》这部史诗塑造了阿诗玛和阿黑两个勤劳善良的青年形象,他们两人对抗黑暗势力,坚云南省昆明市石林景区的“阿诗玛”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民族文学中的精品之作。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对当地有关阿诗玛的传唱加以整理发表后,使得这一民族瑰宝为世人所知。后来,我国电影工作者又成功拍摄了音乐歌舞片《阿诗玛》,并获得了国际大奖,从此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开始享誉海内外。

相传阿诗玛出生在阿着底的一个贫苦家庭,她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勤劳善良。阿诗玛和阿黑两小无猜,相亲相爱,在火把节上,他们二人立誓终身相伴。后来,当地的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阿诗玛,趁着阿黑赶着羊群到远方去放牧,趁机抢走了阿诗玛。阿黑闻讯后,赶来搭救阿诗玛,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强的武艺终于救出了阿诗玛。气急败坏的热布巴拉父子阴谋报复,他们勾结崖神,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把阿诗玛卷进了漩涡……

阿诗玛离开了阿黑,阿黑呼唤阿诗玛的声音变成了那十二崖子顶的回声。于是,大家都愿意站在石崖子下吹笛子、唱山歌,听那石崖子上应和着的笛声歌声,就像阿诗玛的声音仍然回荡在耳边。她的身影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永远留在了人间。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

同时阿诗玛又是云南石林县石林景区中的一处名胜。它是一尊美丽的石柱,因其形似传说中美丽的阿诗玛而得名,石柱好像身穿撒尼族的装束,肩背背篓,仰首望天,似在呼唤,又似期待,给传说中的阿诗玛更增添了想象和期待。

8 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都是秦始皇修筑的吗?

长城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便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最早修筑长城的是秦国、赵国和燕国,他们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和杀伤。长城的城墙十分坚固,对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许多君王都曾加固、增修过长城。所以说,长城并不都是秦始皇修筑的,历朝历代几乎都修筑过长城。

根据历史记载,共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朝、汉朝和明朝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原有的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王朝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位于北京市延庆县的八达岭长城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因此我们今天提起万里长城总要追溯到秦始皇。

汉朝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绵延一万公里以上。汉代的长城主要是汉武帝北逐匈奴之后,为防止匈奴人再次南下而修建的。

明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同时也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如今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更多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时刻提醒着每一名中华儿女都应当保有一份爱国之心。

9 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雍正的一座花园,而且“圆明园”这一名称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他自号“圆明居士”,所以康熙皇帝亲题园名时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圆明园之所以有“万园之园”的美誉,首先体现在它的规模庞大。圆明园占地总面积有350公顷,大致相当于五百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就等于一个颐和园的面积。圆明园其实是多个园子的一个统称,其主要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西洋楼景区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其次,圆明园的构筑之精、设计之巧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园林建设的集大成者。经过清朝皇帝几代人的不断修筑,倾全国物力,聚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四十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圆明园的景致,有的是直接复制杭州西湖等江南园林的胜景,有的是皇家园林的独创,有的是山水田园般的乡野风趣,还有的更是东西方园林精华的糅合。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再现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还有像远瀛观等西式建筑。再次,圆明园内收藏着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珍贵文物的数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令人震惊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纵兵劫掠圆明园内的各种珍宝,最后将这“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只留下一些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圆明园内的珍宝也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如今,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当年圆明园的文物。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雨果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

10 雍和宫本是雍正皇帝做四阿哥时的住宅,后来为什么会被改为寺庙呢?

雍和宫原本是雍正皇帝胤禛登基之前的旧居。康熙的皇子众多,这些皇子有的被封为亲王,有的被封为郡王,有的只是贝勒。根据各自的封号不同,个人所居住的府邸的规格也有所不同。胤禛最初是贝勒身份。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所居为亲王级别的府邸,不符合祖制,所以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将明朝时期太监们居住过的官房(清朝入主北京后这里为内务府官用房)分给了他。胤禛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把这里稍作改造之后,搬进府邸,取名佛教寺院,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贝勒府”。后来,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也随之升级为“雍亲王府”,这就是最初的雍和宫。

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皇帝随即迁入宫中,把曾经居住过三十余年的“雍亲王府”改为自己的行宫,赐名为“雍和宫”,也正是从这一刻起这座府邸正式得名“雍和宫”。雍正当了十三年皇帝后在圆明园驾崩,爱新觉罗·弘历即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一改清朝旧制,将父亲梓宫安放雍和宫,后来雍正棺椁移至西陵,但是永佑殿则常年供奉雍正影像,这就是常说的“影堂时期”的雍和宫。由于雍正生前喜好佛法,自号“圆明居士”,所以在雍和宫没有真正改为藏传佛教寺庙之前的近十年时间里,宫内大部分殿堂已成为藏传佛教黄教喇嘛诵经的地方。自从雍正梓宫停放之后,这里也不宜再作为行宫,所以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

11 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有好几个,但“天下第二泉”却往往单指无锡的惠山泉,很少有争议,为什么呢?

“天下第一”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为什么“天下第一泉”有好几个?济南趵突泉名闻天下,康熙皇帝御赐“天下第一泉”;茶圣陆羽评泉,认为庐山谷帘泉为第一;评水大家刘伯刍,奉镇江金山的中泠泉为第一;乾隆皇帝喜欢西山之水,又封北京西山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且有御碑为证。这么说来,天下名泉,就有四个“天下第一泉”。之所以出现这样多的天下第一,是因为评泉的标准不一样,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结果也就随之不同。

对泉水的评判主要是对水质的判断,历代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水质测定方法:如以某水煮食物,易熟烂者水质较好的煮试法;品尝水的味道,越清淡水质越好的味试法;称同体积各种泉水重量,水质好的含杂质少也就越轻,玉泉山的水就是用称重法评选出来的;茶圣陆羽那种煮茗论水,属于煮试和味试的综合运用法。相比“天下第一泉”的你争我夺,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却历来为大家所公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著名的“茶圣”陆羽的品定,他是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惠山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的锡作者,他曾经品评天下泉水二十惠公园内,因茶圣陆羽亲品其味,故又名陆种,认为庐山谷帘泉为第一,无子泉,图为乾隆皇帝御题“天下第二泉”。锡惠山新泉为第二。其次根据《煎茶水记》一书记载,后代的评水大家刘伯刍曾言:“水之宜茶者七:扬子江中泠泉第一,惠泉第二,虎丘第三……”根据陆、刘二位古代品茗专家品定,惠山新泉均列第二,故称“天下第二泉”。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惠山泉题咏无数,这也使得它更加天下闻名,最著名的有苏东坡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千古绝唱。惠山泉的名声还在于一首二胡名曲的烘托,那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经典作品展示出了独有的民间音乐风格,饱含了阿炳看尽世事沉浮的人生感悟,以感人至深的曲风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更丰富了二泉(第二泉的简称)的人文承载。

12 老北京留给大家晨钟暮鼓、清风流云的印象,你知道什么是晨钟暮鼓吗?

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它是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鼓楼多为两层建筑,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建于宫廷内的,另一种是建于城市中心地带的。

北京的钟楼和鼓楼都是二层建筑,大钟和大鼓均置于二层大厅之中。鼓楼大厅中原有更鼓二十五面,其中一面是大鼓(代表一年),其余二十四面是小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钟楼二层的大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铜钟通高7.02米,重达63吨,是目前我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大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那么晨钟暮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每当整点时钟鼓楼就会鸣钟击鼓,向全城的老百姓报告时间。钟鼓楼击鼓鸣钟有一套自己的规矩,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也就北京钟鼓楼坐落在城市南北中轴线上,位于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说击鼓手先用较快节奏击鼓18下,再用北端。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较慢节奏敲击18下,最后再不快又不慢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地敲击18下,这样反复敲两遍共计108声,之一。这108声代表一年。乾隆年间,夜里报两次更,每天亮更时(即五更,3点—5点)先撞钟后击鼓,定更时(19点—21点)则先击鼓后撞钟,亮更和定更分别是天亮和天黑之时,所以叫做“晨钟暮鼓”。

钟鼓楼击鼓鸣钟都是由人工操作的,当时报时的人靠什么来判断时间呢?原来,古人靠一种叫做铜壶滴漏的装置来计算时间,这是一种利用水的恒定流量来计算时间的仪器,又被称为刻漏。此外,北京鼓楼陈列的古代计时器还有碑漏。碑漏内部设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下置铙片。碑漏上方设一投球孔,铜球通过所有铜管的时间为24秒,然后击铙报时。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秒,36个球用时14.4分,即古一刻,3600个球滚动完毕正好24小时。

13 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和琉璃有什么关系?

琉璃厂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这里汇聚了无数书画珍玩、碑帖金石、文房四宝等文玩古董,是老北京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琉璃厂”这个名字听上去像一个工厂的名字,那后来怎么变成了一条街的街名呢?这还得从历史上说起。现在的北京在辽代时被称为南京,当时的北京城虽然已经颇具规模,但是琉璃厂一带还是属于城外的农村,当时叫海王村。元代定都北京后,在海王村开设烧造琉璃瓦的官窑,这是琉璃厂烧造琉璃的开清代竹雕笔筒 笔、墨、纸、砚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紫禁城等宫殿是最基本的传统文房用具,被称苑囿开工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为文房四宝。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用具,本来只是当时的工部就设立五大厂来满足建设需书画的必须工具,但随着社会的求。这五大厂分别是神木厂、大木厂、发展和文人士大夫地位的提高,这些文房用具往往被精雕细琢,黑窑厂、台基厂和琉璃厂,琉璃厂就设变得既可以使用,也可以赏玩。于是在文士汇聚之地,这种服务在海王村,从此人们就称此地为琉璃于文人雅士、以经营文玩和字画厂。相传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天乾为主的店铺就应运而生。琉璃厂就是因其众多著名的文化老店而隆皇帝早朝之后,登上故宫角楼翘首远享有盛名。望,忽见故宫西南方上空黑烟滚滚,遮天蔽日,问是什么原因,太监马上回话说是琉璃厂烧窑。乾隆听了很是不高兴,皇城西南方天天冒黑烟,冒犯了皇城,很不吉利。于是一道圣旨令窑厂迁出京西六十里,迁到了今天门头沟区的琉璃渠。窑厂虽然被搬走,但“琉璃厂”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琉璃厂又是怎么成为一条文化街的呢?这是因为在当时外地官员、举子从南方各省来京,多由外城广安门入城,就近居住于宣武门外一带,因此琉璃厂附近逐渐成为文人汇集之地。由于这些知识分子的聚居,此地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所以经营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店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条文化街。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逐渐发展起来,成了著名的“京都雅游之所”。

14 山海关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在此地修建关隘,关隘北倚燕山,南连渤海,因此得名山海关。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的城楼是山海关的箭楼,也是山海关的主体,除此之外山海关还有许多辅助建筑,这些建筑把城楼点缀得更加气魄宏大,雄伟壮观。山海关东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米多,高1.5米,相传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也有人说是明朝大臣严嵩所书)。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是由于其自身的重要地位。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外进入中原的门户,是阻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事要塞,它依山邻海,易守难攻,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南15公里地。我们常说的“闯关东”的处,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这里“关”指的就是山海关。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见证了明清王朝的兴衰更替,“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为世人所熟知。明朝末年,多尔衮率领的满洲八旗精兵屡次入侵边境,但是一直很难攻破山海关,反而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首先攻入北京。这时,明朝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接到京城告急的军报后立即回师勤王,军队还未赶回北京,崇祯皇帝已自缢身死。吴三桂决定向李自成义军投降,降书还未写好,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却被李自成义军掳走,吴三桂的家人也被下入大牢。听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气愤难当,他立即率军退守山海关投降满清,在满洲精兵的配合下一举消灭李自成义军主力,从此满清入主中原。

现在的山海关也是一座文化古城,它的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分保留原明式建筑风格,特别是保存下来的一些四合院民居极具特色,俯瞰山海关城还可以依稀领略当年天下第一关的威武雄姿。

15 河北民歌《小放牛》中说:“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赵州桥真是鲁班修的吗?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小放牛》的歌词中所唱的是有关赵州桥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洨河水势很大,经常形成汹涌的洪流,毁坏家园。工匠祖师鲁班知道后,施展出卓越赵州桥因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而得名,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其本名为安济桥,是北宋皇帝哲宗亲赐,意为“安渡济民”。赵州大石桥。这个奇迹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他在驴背的褡裢里一边装上了太阳,一边又装上了月亮,要在桥上走过。这还不算,他又约了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独轮车,一道来到桥头,开口便问这桥能不能承载他们两人通过。鲁班自信地说:“这么坚固的石桥,还经不起你们两人走吗?”不料他们上桥后,竟然把桥压得摇摇欲坠。鲁班一看情况不妙,赶忙跳下桥去,用手使劲托住桥身,这才让这两位仙人带着日月和五岳名山顺利通过。从此,桥上留下了几处人们津津乐道的“仙迹”,有张果老的驴蹄印和斗笠颠落压成的圆坑,柴荣一膝着地压成的膝盖印和车道沟,还有鲁班托桥的手印。

实际上,赵州桥建于隋代,又称安济桥,由当时的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横跨洨河南北两岸,在桥身的大拱圈两肩上各设有两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的卓越和工艺的精巧,在世界古桥史上首屈一指,比欧洲同类型桥早了一千二百多年。此外它的雕刻技艺圆熟精湛,琢工精致秀丽,不愧是造桥艺术的杰作。中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一直为外国人顶礼膜拜,当年康熙帝和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俄国人曾要求中国派出造桥师傅,以便把这项神奇工艺带回莫斯科。

赵州桥在建成后的一千四百多年中,经历了无数次水灾、战乱和地震,都没有被破坏,可见它的建造工艺是多么的高超。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

16 为什么五湖四海的人们要去山西洪洞(tóng)大槐树寻根祭祖?

山西洪洞大槐树之所以成为五湖四海的人们寻根祭祖的地方,是因为这里面有一段辛酸的移民史。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原后,把人分为四等,汉人备受欺压,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西北的贾村西侧,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朝图为大槐树公园的“根雕大门”,它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建立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医治元末战争的创伤,又来了一场“靖难之役”,战争致使死伤无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流域水患尤其严重,冀、鲁、豫、皖等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为了尽快使各地人民恢复生产,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政府的策略是从人多的地方往人少的地方迁移人口。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明朝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有些移民的后裔还到了海外,成为华侨。由于每次的移民活动出发前都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然后再发往全国各个地区,所以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为什么每次移民都在大槐树集合呢?原来,山西早先为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社会相对安定,较之于相邻的省份,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加上大量难民的流入,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晋南更是山西人口密集地区。大槐树所在的洪洞县是晋南数一数二的大县,所以明朝政府选择这里作为移民登记和迁移的出发地。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何地,都说大槐树是自己的故乡。大槐树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都有数万人前往大槐树祭祖。

大移民过程中还有个有趣的典故。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百姓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jiè)。在长途押解过程中,有人要小便,就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口头的请求趋于简单化,只说“老爷,我解手”,官兵就明白了。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17 《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愚公这个人,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和王屋二山确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山脉。

太行山耸立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间。它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四百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太行山脉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它的东边是华北大平原,西边是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受拒马河、滹沱(Hūtuó)河、漳河、沁河等河水的切割,形成横段面山谷,当地人称其为“陉”,古代就有“太行八陉”的说法。这八陉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帜关陉。八陉为横穿太行山东西的交通要道,由于八陉地理位置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相互往来的八条咽喉通道。楚汉争霸期间韩信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井陉,这场战役的胜利也直接扭转了北方战场的形势。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相传为轩辕氏黄帝祈天之所,名为“天坛”。千百年来,王屋山已成为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之地,它还以其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

虽然《愚公移山》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愚公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的体现,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图为国画大师徐悲鸿所绘《愚公移山》,这幅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画家以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了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努力争取胜利。

18 关羽没去过那么多地方,更没出过国,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建有关帝庙?

关帝庙之所以在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是因为千百年来关羽已经被逐渐神化,成为中华民族忠义仁勇的道德楷模,所以世界各地华人纷纷为他建庙立祠。

关羽被神化首先是因为他的忠义仁勇。他既能够冲锋陷阵摧敌,又能够灵活权变;既能节制一方,忠心卫疆,执行北伐中原的战略意图,又能够舍生取义,从容就死,被后人奉为忠贞的典范。正因为关羽具有诸多的优良品质,所以大家都对他尊崇备至。

历史上关羽的地位能够节节攀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封建帝王为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对关羽屡加封号,关羽由侯逐渐攀升至护国佑民的神祇。其次还有儒释道三教对关公崇拜的推动。相传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这里的常平村是三国名将关羽故里,所以解州关帝庙被称为世界各地的武庙之祖。智(yǐ),做了个梦,使关公父子皈依佛门,并为创建玉泉寺出力。后来还有禅宗北派六祖神秀又以关公作为护法伽蓝。全真道和其他道教派系也陆续接受了关公神话及其灵迹,认为关羽是四元帅(或四天将)之一。随着佛道两教争相神化关羽,儒家也开始用儒学系统阐释关羽精神,他们以关羽“兴复汉室”作为“《春秋》大一统”理念的标志,以宁死不屈作为弘扬忠节的象征,使关羽形象更加完美了。有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关羽由人到神到圣的变化:“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此外戏曲以及小说等通俗文艺也使关公的形象深入民心。三国故事自隋代改编成戏曲演出后,三国戏一直在舞台上占据显著地位,其中关公戏目更是非常突出。这种通俗文艺的潜移默化,树立了关公在普通民众心中的英雄形象。

最后关公又成为人们看重的武财神。关公信仰深入普通民众的特殊性质使得关公能够跨越三教,覆盖全社会,普及城乡,渐至四裔海外。

19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秦始皇要在自己的墓葬里放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为什么秦始皇要把这些兵马俑埋在墓里呢?这源于古代一种野蛮的殉葬制度。古代人认为人死后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一样,所以要在死者的墓里埋葬他生前使用过的东西,这就是殉葬,又称陪葬。殉葬一般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用活人殉葬,是非常残忍野蛮的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往往用木俑、陶俑来代替。孔子曾指责“始作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者,其无后乎”,就是要反对一切活人、市临潼区的骊山,开创了皇陵大规模陪葬兵马俑的先河。假人陪葬。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以陶俑代替活人的殉葬。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时,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见其雄伟神奇。为什么世人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如此高的赞誉呢?首先因为兵马俑的建设规模庞大。发掘出的兵马俑共有三个俑坑,俑坑内有八千多个兵马俑,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五十多个篮球场那么大。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陵墓由丞相李斯主持设计,大将章邯监工建造,修筑时间长达三十八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冢所用黄土在陵墓的南边,至今该地仍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而且如此大规模的兵马俑,只占到秦始皇陵总体部分的3.5%,由此可见秦始皇陵的宏大。其次是兵马俑的艺术水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人物表现得十分逼真,无论是那一个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都不是机械地模仿。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精湛的技艺使得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的个体显得更活跃、更真实、更富有生气。最后秦始皇陵兵马俑还出土了无数珍贵文物。有些文物的制造工艺甚至超出了现代人的想象,它们在两千多年前怎能被制作出来,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20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儿呢?这一问题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里的杏花村是指湖北省麻城市的杏花村,有的人认为是指山西汾阳的杏花村,还有的人则认为是指安徽的池州贵池。

湖北麻城的杏花村风景幽美,小桥流水,是一座文化古镇,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历代的文人墨客曾在这里吟哦题咏无数,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曾经三次来到这里饮酒赋诗。乾隆皇帝也曾经御赐过“杏花古刹”的巨制匾额。这里的杏花村也确实有美酒,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据文献记载,这种酒纯用糯米酿造,酒味醇厚。当地人直到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法酿造醇酒。山西省汾阳市的杏花村也是一座古村落,它酿酒的历史更为悠久,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如今的杏花村是汾酒集团的所在地,这里的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已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也成为目前国内的知名品牌,所以这里的杏花村可能是诸多杏花村当中酒文化最为突出的一地。现在,当地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收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并兴建了“酒都碑廊”。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是诗酒文化最浓郁的一处杏花村。该村早在清朝康熙年霍俊其绘杜牧《清明》诗意(选间便编写了《杏花村村志》,此书被收录自《名家书画新编千家诗》,中在《四库全书》之内。据说,当年任池华书局)州刺史的诗人杜牧春游杏花村,在黄公酒垆畅饮美酒后,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黄公酒”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醇香馥郁,甘美无比。这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千年古井,现已经成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杏花村称得上是一个寻幽探胜,访古凭吊,饮酒畅怀的好去处。

21 为什么有文赤壁和武赤壁?“赤壁”还有文武之分吗?

历史上有文、武赤壁之说,这两个赤壁都在湖北省,文赤壁位于湖北黄州市,武赤壁位于湖北赤壁市。武赤壁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文赤壁则是后来苏东坡创作出那首千古名词《念奴娇·赤壁怀湖北省黄州赤壁出名始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他误把黄州赤壁当“三国周郎赤壁”,古》的地方。并写下了那首名诗《赤壁》。后来苏东坡来到黄州又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

文赤壁地处古城黄州西北汉赋》等名篇,黄州赤壁自此名闻遐迩。川门外,玉屏山、龙王山、聚宝山紧护其东北,长江环绕其西南,这里的山岩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赭红,形若悬鼻,所以也叫赤鼻矶。黄州赤壁风景秀丽,气象雄伟,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这里游览时感慨万千,由此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得黄州赤壁名声大噪,因而后世称之为“东坡赤壁”或“文赤壁”。循着苏轼的足迹,后世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书画碑刻。这里存有记录苏东坡书法的《景苏园贴》和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书法石刻。这里还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黄州赤壁除苏轼书画碑刻之外,明代郭凤仪于嘉靖年间所画的《东坡老梅》,也极为珍贵。武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赤壁矶的断崖上刻有“赤壁”两个楷书大字。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爆发,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的连环战船,从而一举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武赤壁由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鸾山三座小山组成。登临赤壁,两岸壁立如山,江水滚滚东流,历史的沧桑和当年的波澜壮阔仿佛就在眼前。如今的赤壁仍然保留许多历史遗迹,除了赤壁摩崖外,拜风台传为诸葛亮祭东风时的七星苏轼书法《赤壁赋》(局部)台遗址,凤雏庵相传是庞统曾隐居的地方。文人骚客来此凭吊者,自古不绝,站在岸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22 唐诗说“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指的是哪儿呢?

阳关是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的古董滩附近,阳关地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是古时通向西域边塞的重要关口之一。唐代的地理专著《元和郡县志》记载,阳关因在玉门之南,古人以南面为阳关和玉门关都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军事阳,所以称之为阳关。唐朝灭亡重地和途经驿站,《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以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割据,丝绸之路渐废,阳关因此也就逐渐萧条乃至消亡。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这里不但是军事要塞,而且是商业要道。从汉代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汉唐时期、国势强盛,从军或出使阳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出征的士兵固然有可能是一去不复回,西去的商贾、旅人也是九死一生,亲朋好友“西出阳关”不免万里长途地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历史上有多少戍边的将士曾在这里与亲人依依惜别;有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踏上远方的征程;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因此,阳关送别更浸透了人们丰富深挚的情谊,所以千百年来阳关已经被赋予深厚的人文涵义,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23 古代有“山阴”“河阳”的地名,山和河还分阴阳吗?

所谓的“山阴”“河阳”指的是地理方位。我国古代把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称为“阳”,也就是向阳的地方;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称为“阴”,意为背阴的地方。这个理论在古代的一些历史文献上有专门的记载:《穀梁传·僖公廿八年》上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也载有“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唐代的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进一步指出:“山南曰阳,山北曰阴;水北曰阳,水南曰阴。”带有“阴”或“阳”的地名,正是体现其地理方位。

古人为什么这样来划分“阴”“阳”呢?这是由于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从南边照射过来,南面就成为向阳的一面,而北面自然就成为背阴的一面。我们生活中所看的房屋建筑,尤其是像故宫这种古代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很大原因就是为了朝阳以便采光。因此,山的南面既向阳又受日照的时间长,所以就把山的南面叫做“阳”。相反,山的北面太阳光就不容易照到,日照时间也特别短,所以就把山的北面叫做“阴”。那么,为什么又把水的南面叫“阴”呢?这是因为水一般都是两山之间流淌而过,水的南面一般都被大山遮住了,太阳光照射的时间不多,因此南面被称为“阴”。反之,水的北面就叫“阳”。图为明代徐渭的水墨花卉。徐渭字文长,是明代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因此他自称山阴布衣。山阴就是因地处会稽山北面而得名。

中国以“阴”“阳”表示方位的地名很多,以“阳”为结尾的城市都在山南或水北。比如安阳、阜阳、洛阳、咸阳、贵阳、汾阳、汉阳等都是天然的山南水北地形状态。而汉阳又是其中特殊的一个,是中国这些以“阳”结尾的城市名中唯一一个处于水(汉水/汉江)之南的城市。这并不是古人用错了名字,而是因为后来汉水改道,使汉阳的位置从水北变为水南。

24 为什么说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黄河流域产生的文明正处于古中国文明的核心地域,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黄河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说“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就是指黄河清,没有水患的话,国家就太平无事。黄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从大禹治水开始它就成为中国人的母亲河。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再加上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最初黄河并不叫现在的名字,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图为甘肃省兰州市的黄河母亲雕塑。母亲和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婴儿雕塑,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黄河为“河水”。后来随着自然壮成长的华夏子孙。环境的恶化,到了西汉年间,河水中的泥沙含量逐渐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国发现古人类最多的地方,先后有西侯度猿人、蓝田猿人、大荔人、丁村人等在此生活繁衍,揭开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幕。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5 都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黄河却能成为地上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长河,它流经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1世纪初,有人就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唐宋以后随着人口增加,环境破坏加速,河里的泥沙有增无减,这是致使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

黄河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比较低,一旦降雨,雨水冲刷泥土进入河道,一方面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致使河水的泥沙含量不断增加。黄河中上游地区,由于河道高度落差大,水流比较急,泥沙能够混着河水流向下游。进入下游地区后,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混在河水中的泥沙便逐渐沉降下来,致使河床不断抬高。这些泥沙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人们只好相应地抬高河堤来约束河流,这样随着河床抬高一分河堤便相应抬高一分,久而久之,河床竟然高出了地面,这样便形成了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附近的人畜城镇则面临灭顶之灾。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然而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史书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上千次,还多次改道,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黄河下游地区的地上悬河景观。图为河南省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境内的黄河,可以看到河床已经远远高于城市建筑。理环境影响巨大。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更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26 为什么长江又叫扬子江?

长江不同的江段有许多不同的称呼,这些名称是根据不同的地区人们的习惯称呼而来的。长江源头区的河流叫沱沱河,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全长358公里,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穿过雪山与谷地,于囊极巴陇附近接纳右岸支流当曲河后是通天河。通天河自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才通称长江。在通图为高向阳绘《〈长干曲〉诗称长江的各河段有很多名称,其中,宜意》图(选自《名家书画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反映了唐宾至湖北省宜昌,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代长干里船家的生活。川境内,俗称川江;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大致由南京到长江入海口的江面,被称为“扬子江”。

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唐代李益的《长干行》诗中说:“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蜀。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发扬子”即从金陵长干里(今南京城南中华门与雨花台山岗之间的平旷地带)出发,诗中的“扬子”指金陵长干江边,也就是说扬子江大致是金陵以下的长江江段的统称。扬子鳄因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扬子鳄”。

扬子江原本只是指长江较下游的部分江段。近代以来,外国人首先在长江三角洲附近活动,西方传教士作为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最先听到当地人称长江为扬子江,就把这一称呼介绍到西方,所以后来扬子江也被作为长江的通称。

27 在现在的中国地图上,扬州在淮河南部靠右的地方,为什么古人却说扬州是“淮左名都”呢?

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写道:“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意思是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地方。我们在地图上看扬州是在淮南地区靠右的地方,为什么词里写道“淮左名都”呢?原来中国古代的方位讲究坐北朝南,所以当人们指示方向时,往往是面朝南,这时候左手边的方向就是东,右手边的方向是西,因此淮左名都就是淮东的名都。宋代在江淮地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按照当时的习惯,人们又分别简称为淮左和淮右。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建城历史悠久。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里的维扬州并不是现在的扬州,它是古代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图为扬州瘦西湖的美丽景色。中晚唐时期,北方受战乱影响,经不能混为一谈。济发展较慢,而南方长江流域的城市经济却一度繁盛,其中以扬现在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州和益州(今成都)最为突出,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被人称为“扬一益二”。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有扬州刺史部,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新中国成立后,正式设立了扬州市。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历史上人文荟萃之地。“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给人多少期待与憧憬,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给扬州留下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古迹、厚重的底蕴。

28 我们常说长江是自西向东流,江水分陆地为南北,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却说东吴雄踞“江东”呢?

江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字面上指长江以东地区。因为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再加上这里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江南又被称为“江表”。古人指示地理方位习惯左东右西,所以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对此地长时间经营最终先后称霸,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氏父子三代在此经营,凭借天险与魏国和蜀国抗衡,可谓是雄踞江东。三国两晋后,江东逐渐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唐以后,江东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唐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