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8:01:54

点击下载

作者:王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试读:

前言

“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给书起这个名字,首先,这是我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梦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最近4年来,在我的参差咖啡馆里,听到好多客人告诉我,他们非常羡慕我的生活状态,他们将来的终极梦想也是开一间咖啡馆!于是,当我决定写这本书,把我这5年来陆续开办16间小咖啡馆的故事和体验跟大家分享的时候,“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就早早成了书名的不二选择。

2005年5月,妈妈66岁就因病去世。第一次直面死亡,而且是面对对我疼爱及宽容有加的妈妈,我着实有点手足无措。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放下自己公司的琐事,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生命的命题, 走了很多地方,喝了很多咖啡,看了很多书。非常幸运,经过对“我到底想要什么”的反复追问,我找到了答案。更加幸运的是,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生命宝贵而短暂,我不要让我的生命被一些其实我并不喜欢,对我来说其实也并不重要的东西充斥和耗尽,我只要过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可是,怎样才能过上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呢?我找到的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选择”,选择去做一件我真正喜欢的,对我来说快乐而且并不困难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容易的事情。

于是,从2006年年初到2007年年初,我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作出了朋友和同事认为不能理解,不可思议的选择。我放弃了经营得还不错的公司,脑子里只剩下唯一一个小小的愿望——“开间小小咖啡馆”。从此,拒绝所谓事业,拒绝所谓成功,拒绝所谓主流,拒绝贪婪,拒绝诱惑,拒绝挑战,拒绝打拼,拒绝奋斗,拒绝繁复,我只要简单的快乐。感谢妈妈,她的过早离世,让我惊醒,也帮我找到了一个如此简单,但是又如此真实,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受用和真正属于我的答案。

之后5年的经历和事实证明,快乐必须是以一种最最简单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的,简单的快乐才是可以持续的。真正的快乐就好像清新的空气,你不用使劲儿地去感觉它的存在,它根本就是不易察觉的,但是它实实在在地让你舒服。从2007年5月13日第一间参差咖啡馆开业到今天,时间过得飞快,只是因为要写这本书,我才郑重其事地坐下来梳理和回忆。陆续开了这么多咖啡馆,却完全有别于以前开公司时候的企图心和所谓的战略规划与布局。每一间新开的参差咖啡馆都属于机缘巧合,必须强调的是,5年下来的整个过程中,我很少有疲倦的感觉。当然,之所以开了这么多间,也得益于参差咖啡馆之名,当初选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之意给咖啡馆命名,不小心奠定了参差咖啡可以以各种各样参差多态的形式存在的基调,每一间新的参差咖啡馆都能够实实在在地满足我对于追求差异化,实现一些小小创意的冲动的构想。

渐渐地,我一边打理这些小小咖啡馆,一边开始深切地感受到,人们对真正的咖啡馆的社会需求实实在在地与日俱增。近两年,如果不是我坚持不让原本简单的“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美丽初衷变了味道,如果不是我很懒很怕累,参差咖啡馆还会开得更多。既然小小咖啡馆的社会需求那么大,而我又要坚持妈妈给我带来的启示;既然我已经“轻轻松松”地实现了很多人的梦想,而那么多人还都怀揣着这个梦想,或犹豫不决,或不知如何入手;既然5年下来,我多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而我也从心里乐见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圆了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呢?

在我看来,中国真正的咖啡时代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咖啡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小咖啡馆,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真正的咖啡馆时代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大家各具特色,共存共荣。当然,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分享。分享其实是一种积极而快乐的自我肯定。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在中国,咖啡馆已经出现20年以上甚至更久了,但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咖啡馆时代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咖啡人口也才刚刚开始形成。咖啡馆作为一个行业,其发展空间巨大但又极具特殊性。必须要提出的是,我这里所指的咖啡馆特指“小咖啡馆”,这些小咖啡馆和人们已经熟悉并接受的传统意义上的那些名叫咖啡馆的场所是有本质区别的。个人认为,抛开那些已经遍地开花的打着咖啡馆旗号的棋牌室、简餐厅不论,即便那些我们已经认定就是咖啡馆的,诸如两岸咖啡、名典咖啡这样的连锁咖啡企业也不是真正的咖啡馆,它们的主要营收其实来自简餐、套餐、煲仔饭之类的正餐和主食,咖啡饮品所占营收比例肯定低于50%,所以它们其实就是一间间有咖啡卖的“慢餐厅”。而我这里所说的真正的咖啡馆,咖啡的营收比例应该超过50%,而且注定是小的。我几乎可以肯定,在中国,这些我所指的真正的咖啡馆正在慢慢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

其实,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着大量攻略式咖啡馆经营指南书籍,但它们都没有意识到,也就不可能提出“咖啡馆注定是小的”这个概念。一旦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前提,这些书籍自然也就缺乏对这一特殊性的剖析,通常都只是泛泛而谈。它们当然会涉及选址、装修、开办、经营等环节的所谓攻略,但其实提出的数据和经验都是其他餐饮服务行业所共有的,除了咖啡技术,其他内容对真正去经营一间小咖啡馆几乎没有实质作用。

咖啡馆注定是小的,只要我们可以在这一概念上达成共识,那么与大家分享在过去的5年中,一间间小小的参差咖啡如何开办,如何存活至今,如何保持经营过程中的快乐心态,如何找到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信心源泉,就显得很有价值了。

好了,现在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参差咖啡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灵感,愿大家早日实现“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的梦想,当一个简单而幸福的小小咖啡馆的小老板。王森2012年2月14日

01 参差咖啡的故事

我们在王小波生活过的农场里,“王二”是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主人翁。

“重走小波路”与参差咖啡

200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先生去世10周年的忌日。这一天,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间小礼堂里,有一个简短的纪念王小波的活动和“重走小波路”的出发仪式。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重走小波路”活动的十多个人在这里做了简短发言之后,奔赴首都机场前往昆明。我是这群人里唯一一个来自武汉的,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次旅行竟然开启了我之后5年的咖啡馆生活。“重走小波路”是王小波先生的遗孀李银河女士发起的一个非常特别的纪念活动,通过网络征集全国各地王小波的粉丝,组织大家一起前往小波生前插队生活过的云南陇川国营农场。在我看来,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小波实在是一个太好的创意了,小波先生泉下有知,一定爱死这种方式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2007年3月份,当时我经过一年的思考,已经下决心放弃所谓的事业,要去寻找一种适合我的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因为正好在北京处理自己公司的部分善后工作,作为小波的忠实粉丝,我毫不犹豫地、冒失地找到了组委会,参加了组委会在北京的第一次碰头会。可能是因为我前些年几乎每年都去云南旅行,对云南比较熟悉,当我在会上对此行二十多人的组织、行程安排、集结地点、交通工具、注意事项等提出我的建议之后,组委会一致认为我必须参与此行的组织工作。李银河女士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既然是为同类服务,和同类一块儿完成一次有趣的远行,我当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好玩的任务。五年前,纪念王小波离世十周年的小波语录T恤展览。

回到武汉,我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完公司的善后事宜,还抽空自制了100件印有“小波语录”的T恤衫,在华中师范大学校园里搞了一次“纪念王小波10年祭——小波语录T恤展”。展览结束,我带着100件T恤衫于4月初赶到北京,开始做一些出发前的联络工作,准备从北京和李银河一行前往昆明与其他全国各地的粉丝会合。在北京的三天,因为咖啡有瘾,经朋友介绍,我几乎每天都会去位于海淀区魏公村一间名叫“蜗居”的小咖啡馆。其间,老板流露出转让的意思,当时我也并没在意。不曾想,仅仅一个月后,这间只有35平方米的温馨可爱的小小咖啡馆竟然变成了第一间参差咖啡馆。“重走小波路”全程一周时间,最远的参与者来自新疆,再加上北京、上海、深圳、昆明、香港,全国各地聚集了二十多位。因为小波,我们聚集到了昆明的大脚氏青年旅舍。我提前预约了一辆大客车,大家AA制,途经大理、德宏,到达陇川。一路欢声笑语自不待说,几经周折终于抵达小波生活过的那个农场。农场职工得知我们是因为纪念小波而来,又惊又喜,热情接待了我们。经我提议,我们临走前还在小波原来的宿舍窗外种下了两棵小树。一晃已经过去快5年了,小树应该长得很高了吧!“重走小波路”之后回到武汉,武汉的一个媒体采访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武汉唯一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是什么促使你去参加的,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老实说当时我对这个问题多少有些不快,也许是因为我对小波的偏爱吧。我认为她问出这样的问题一定是功课没有做足,对小波的了解有限。我告诉她:“如果一定要说到收获,我只能说决定参加这个活动,本就是带着收获去的,因为小波的作品带给了我太多东西,说小波是我的精神导师一点都不过分。‘重走小波路’的形式实在是太妙了,用一次远行来纪念,我自认为深得小波思想和思维精髓,这么有趣的事情怎么能不参与呢?不是什么事情都得冲着收获去,有趣才是硬道理,仅此而已。”这么回答可能显得过于个性,好像后来我说的话也没有刊登。但是我心里的确是这么想的,我刚刚从凡事计算加算计,远期近期目标一大堆,时刻不忘计较结果的怪圈中走出来,一次远行而已嘛,可不可以不要考虑收获什么的呢?我只知道,我非常乐意,非常想去做这件事,整件事情的过程非常开心,非常快乐,难道收获了快乐还不够吗?难道收获快乐和我们以为的收获总是冲突相悖的吗?“重走小波路”参与者合影,中间为李银河。

事情往往好玩就在这里了,必须承认“重走小波路”之后有一个预料之外,但又并不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而其中三位北京的朋友促成了参差咖啡馆的诞生。不过,我还是要矫情地声明一下,这并不是我事前预设和期待的什么收获。它只能说明,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前面提到的“蜗居”咖啡馆的确是要转让,三位北京新朋友之一想接下来,另外两位积极附和,因为我比他们更喜欢咖啡,对咖啡更了解一些,于是就相约在2007年5月13日之前接下这间店,这一天是小波的生日。

就这样,5月初,我带着现金再到北京,确认转让价格,签合同,付款,拿钥匙,换招牌,简单改装,增添了很多王小波的作品和照片。一周之后,我顺利地成了这间小咖啡馆的小老板。5月13日小波生日这天,我们在人民大学又办了一场纪念小波生日的活动,活动一结束,我们请李银河到咖啡馆小坐,咖啡馆就算开业了。

咖啡馆命名为参差,和王小波有关。我们当时想得很简单,只是希望它能成为小波粉丝的一个聚会点,里面摆满了小波的作品,挂了很多小波的照片和小波喜欢的作家的照片。至于如何经营这间咖啡馆,其实当时还没有什么完整的想法和思路,反正北京的股东之一是自由职业,可以坐镇咖啡馆。我呢,算是圆了一个梦,有了一间自己的咖啡馆,开业不到两周就乐呵呵地回了武汉。北京第一间参差咖啡

没曾想,一年后自由职业的股东被一家著名公司招安,必须每天去坐班,我又不可能为此就移居北京。要知道,主人不能亲自经营,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开间小小咖啡馆的一个重要原则的。于是在请股东的妹妹继续照看了半年之后,一个志同道合的北京本地哥们儿表示喜欢这间店,并且认同我们的主题,表示不会更换店名,还非常诚恳地到武汉来和我见过一次,希望我们出让。有这么合适的人接着照看第一间参差咖啡,我们就欣然同意了。现在,这间参差咖啡馆仍然在那儿,虽然并不在我的名下,我依然非常欣慰地时常关注它,也希望它永远存在下去。

第一间参差咖啡馆就以出让告终,现在看来有着某种必然性。至于接下来要分享的经营小咖啡馆的各种心得,其实也包括这间店的失败在内。因为喜欢王小波,因为一次快乐的远行,因为结交了三位新朋友,因为冲动,当然也因为喜欢简单,喜欢简单生活,喜欢咖啡,喜欢咖啡馆,非常幸运地,我开始了我的咖啡馆生活。做着做着,现在的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肯定,这就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心中理想的生活!

武汉第0间参差咖啡

家在武汉,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间可以步行抵达的小咖啡馆,北京那间35平方米的温馨可爱的小店圆了我的咖啡梦,却又不足以让我留在北京。于是,第一间参差咖啡馆在北京开业两周后,我就回到了武汉,咖啡馆也自然由北京的搭档打理了。

回到武汉,没有了所谓的事业,咖啡馆又在北京,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开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步行抵达的参差咖啡就成了我整天琢磨的事情。不过,我告诉自己,不能着急,慢慢找,慢慢想。到底如何让一间小咖啡馆能够轻松愉快地永续经营下去,以前我还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既然想开咖啡馆,一定要从泡咖啡馆开始,这肯定是没错的。即使现在名义上已经拥有了一间咖啡馆,还得去泡别人的咖啡馆,尤其是本地的,我认同的咖啡馆,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合格的咖啡馆主心态嘛。

于是,几乎每天下午,我都会出现在一间咖啡豆自家烘焙,咖啡新鲜地道,面积仅仅十二三平方米,招牌破破烂烂名叫“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店”的小咖啡馆。馆主是位祖籍武汉的台湾人,酷爱咖啡,号称是内地第一个做咖啡豆自家烘焙的台湾人。我开始光顾这间店的时候,小店已经存在了4年了。每天泡在这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咖啡馆里,意外收获竟从天而落。我觉得我似乎慢慢泡出了一些经营咖啡馆的心得,进而还泡到了一个和我一样也想开咖啡馆的未来搭档。

所谓梦想,可能就是日思夜想,连做梦都在想的那件事情吧。事实证明,只要你走上通往梦想的那条路,梦想的实现应该就不会太远了。但是如果你总是仅仅停留在想上,那你的梦想就真的会永远只是一个梦,直到淡忘。泡咖啡馆遇到的这位新搭档是个行动派,对咖啡和咖啡馆都一窍不通,但说风就是雨,不出两周竟然请我去看一间要转让的咖啡馆。

这是一间在我看来根本不是咖啡馆的咖啡馆,名叫左岸咖啡,里面灯光昏暗,几对卡座安排得曲里拐弯的,分明就是给那些见不得光的偷情者们准备的私会场所。不过,吸引我的是面积,70平方米和我期望的差不多;更重要的是租金每月1 700元也不算贵;转让费3万元出头,含空调桌椅等所有店内物件,还算合理。武汉第0间参差咖啡馆

根据我在别人咖啡馆里泡出来的一点心得,我跟搭档非常自信地说,可以做,拿下。重新装修全部按我的意思来,店内增加了书架,改造费用的1/3用来买书,原来的卡座扔掉,原来的桌椅将就留用,深色窗帘扔掉,让整个房间窗明几净,窗外增加了木质露台和栅栏。就这样,回武汉仅仅一个月之后,2007年6月19日,武汉的第一间参差咖啡就开业了,我和搭档一人一半,总投资7万元。

这间咖啡馆地处武汉水果湖区域,算是政治文化中心,周围大学、媒体、政府机关集中,看中它是因为:第一,转让费价格不贵,改造花费不大,租金也不高;第二,方圆5公里有所谓的目标人群。不过老实说,从一开始,我内心想要的只是一块试验田,因为我嫌它离家太远,开车去一趟得一个多小时,我根本做不到每天去泡自己的咖啡馆。之所以拿下,除了前面提到的基础条件吻合,我实在是迫切希望通过这间咖啡馆来证实我在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店里悟出的那点道理。当然,这个想法,我可没告诉我的搭档。

在这块试验田里,我加入了我自认为小咖啡馆必不可少的元素,那就是书。改造费用的1/3用来采购我自己喜欢的近千本书(有小一半是二手的)。原来昏暗暧昧的调子被我改造成了开放、明亮、温馨的格局。吧台就对着入口,每个客人进来都不会被忽略。客人和客人之间距离很近,一方面是因为店本来就不大,二来我认为小咖啡馆就应该便于客人与客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像原来的那样阻隔,互相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似的。

小咖啡馆开业基本都没有条件和预算去大肆宣传,两周下来,除了一些亲戚朋友,基本没有什么客人,生意惨淡。搭档着急了,恨不得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坐镇咖啡馆,因为她认为我以前做大生意,人脉会比较广,我坐镇就会呼朋唤友来照顾生意。对此我不以为然,虽然我也着急,但是我认为有这样一个过程太正常不过了,只要我们把自己该做的部分做好了,我坚信现在的冷清只是这个正常过程的开始,不会持续很久。

我依然坚持只在周末才过去看看,而且每次去我都会耐心地和她聊三个问题:

第一,即使每天没人进来,或者只卖一两杯咖啡,这样的状况我们能承受多久?答案很清楚,每月暂时无人工费用,房租、水电费用加起来大概3 000元吧,那就是每人每月纯亏损1 500元,6个月呢,每人会需要累计支出9 000元,9 000元对我俩都还不算什么大数字,只当初始投资是88 000元了好吧。这么一劝搭档就比较释怀了,一天没有人进来也不是世界末日嘛,店里这么多好书,放些好听的音乐,为自己煮杯咖啡,看书,或者东弄弄西弄弄,把细节收拾得更温馨,更舒适,让自己待着更舒服,不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吗?

收拾累了,再来杯咖啡,然后窝在沙发里打个盹儿,一天没收入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我们的咖啡好不好喝?价格是不是不算贵?答案也是很肯定的。当时我自己不会烘焙咖啡豆,用的都是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店新鲜烘焙的豆子,一杯咖啡10元起,可谓物美价廉无可挑剔吧。

第三,你喜欢自己的咖啡馆吗?待在里面你觉得舒服吗?答案自然也是肯定的。既然咖啡物美价廉,环境舒适,还有那么多好书可看,主人呢,并无特别的租金压力,没有每天因为焦虑而苦着脸,天天都在悠然自得地等着迎接每一位客人。那么,暂时还没有什么客人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了: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地方!

这么沟通下来,其实我自己的思路也更清晰了。小咖啡馆是小本生意,当然不可能去做什么媒体广告,于是我做了2 000张5元代金券,标出地址,说明特色(新鲜烘焙,免费阅读和享受一个慵懒的下午之类的),请原来公司的同事帮忙,在咖啡馆周围5公里的范围内发放,目标人群20~40岁。代金券发完之后不久,和我预计的3%~5%的有效率比较吻合,果然,一个月后,客人渐渐多起来了,因为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因,回头客也慢慢形成了。更有意思的是,媒体也不请自来替我们免费报道了,因为客人夸奖我们店的书选得不错,而武汉当时的确没有一间咖啡馆有这么多好书。

之后的几个月,我还是坚持每周只去一次,一是因为懒得跑,二是因为,我确信一个小咖啡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天天出现在店里的那位老板,我既然做不到天天去,老板自然就只是我的搭档,客人们需要熟悉的是她而不是我。而我也不愿意靠我所谓的人脉去揽生意,因为我坚信,再广的人脉和市场需求这片汪洋大海相比,也只是一滴微不足道的水。自制广告

比如,武汉一个很有名气的电视主持人是我的好朋友,搭档说了多次希望我请他到店里来喝咖啡,当然也就是希望他的到来和推荐能够吸引更多的客人。可我就是一直不愿意这么做,直到有一天,我这位主持人哥们儿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一间很有特色,美女白领经常出没的,名叫参差咖啡的地方,我才乐呵呵地告诉他,那是我开的。这个例子说明,他也正是我说的社会需求的一分子,如果一开始我请他去,他一定会很好地扮演一个人脉的角色,仅仅认为是在照顾朋友的生意,而忽略咖啡馆本身的特色,不可能成为忠实顾客。谁要是希望被所谓的人脉照顾一辈子生意,那一定是脑子进水了。我坚信,对一个小咖啡馆来说,自然形成的回头客才是真正的核心客人。

半年时间一晃就到了,我照例收到一份电子报表,咖啡馆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当月盈利已经达到6 000元了。我想该是我退出的时候了,半年的时间下来,我的搭档看到了客人从稀稀拉拉到顾客盈门的全过程,她喜欢和客人交流,还和不少客人成了好朋友。而我也在这半年里证实了很多我的想法,开始形成一些所谓的理念了。

准备退出的原因也很简单,生意是人家守出来的,客人心目中她是老板,我所起的更多是心理支持的作用。每月6 000元收益是我认为一个投资不到10万元的小咖啡馆的合理收益,之后大幅增长的空间也有限,因为再忙一点就得开始请人帮忙,就有工资支出了。而6 000元两个人分,即使因为我不去参与看店,少分一点,对一个全部精力放在咖啡馆的人来说我认为还是少了。而如果6 000元全归一个人,我觉得在武汉就算一笔不错的收入了,值得店主乐呵呵地一直经营下去。

既然想好了,我就提出退出,搭档当时非常不解,大呼没有森哥的支持和鼓励怕接下来经营不好,我回答:“你就偷着乐吧,按现在的盈利状况,就算是去借35 000元,半年也能有把握还清了,如果没钱赶紧借钱去吧,我还要去开真正属于我的咖啡馆呢。”看到这儿,大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本文标题叫做“武汉第0家参差咖啡”了吧。

一套所谓理论,还得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是这间咖啡馆给了搭档和我最大的信心。我的退出,其实是希望搭档在获得信心之后,还能够得到合理的收入。这两者都是一间咖啡馆永续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我在实践成功之后,最想做的,还是开一间可以步行抵达的,可以每天泡在里面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小咖啡馆。

酒吧里的参差咖啡

在水果湖的参差咖啡开业之后的半年里,其实我也没闲着。除了继续就近泡别人的咖啡馆,就是寻找合适的门面。找门面这事儿真有点可遇不可求,离家要近,价格还不能贵,位置又要容易被找到,转让费还不能太高,最好没有,要符合我的这些条件还真是勉为其难。

我住的地方是武汉的金融区,区域内目标人群非常多,出现空置门面的机会几乎没有。离我家步行10分钟就是新世界国贸大厦,武汉最好的写字楼之一,楼背后有一条小路叫新华小路,破破烂烂的。但是因为靠近大型写字楼,这条小路上开了好几个餐厅,生意都还不错,客似云来。好不容易发现有一间不希望租给餐饮行业的门面要转让,100平方米左右,开口转让费要15万,月租4 000元。因为觉得租金还勉强能接受,开店的渴望驱使我去谈了两次,最后谈到转让费降至10万元。可是上一间咖啡馆总投资才7万元,这一个10万元出去才拿下一个空门面,要把店开起来,估计还得再来10万元,租金和投入差不多都是上一间的3倍,可是我真的有本事也用半年的时间做到上一间3倍的客流量吗?想来想去都觉得之前积攒的那点信心根本不足以支撑,还是放弃吧。

一天,还是在这条小街上,我在一间小酒吧里喝酒。酒吧老板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老板自弹自唱,吸引很多客人光顾,我一周起码会来个两三次。这天生意一般,我就和老板聊起在找门面的事情,本想搜集些信息,可聊着聊着,我突发奇想,找什么门面啊,这个酒吧不是现成的门面吗?位置没问题,就离我谈过的那个门面距离大约80米;面积100平方米,没有超过我心目中的设定面积;租金肯定低于每月4 000元(实际上是3 000元);装修简约明快,是我喜欢的风格。白天把灯光处理一下,不需要怎么改变,就是间温馨的咖啡馆了。

主意一定,我就主动跟朋友提出,请他把酒吧的白天时间段租给我,酒吧每月3 000元租金我来出,水电费对半承担。这个提案估计连我的朋友都有些意外,白天本来就是闲置,凭空有人愿意把整个租金出了,每月白捡3 000元何乐而不为啊,而且白天的新客人有可能成为晚上酒吧的客人,酒吧的老客人白天如果需要,也可以有咖啡馆可泡,绝对的双赢。而我提出这样一个合作方案的想法是,租金看似应该我只出一半,如果我厚着脸皮跟朋友说说,没准他也就答应了,反正他没什么损失,但是因为没有转让费,全部使用酒吧的设施,几乎不用怎么投入,我多出的这1 500元就算是酒吧原有装修和设施的折旧嘛,我觉得合理。

就这么着,我们一拍即合,按我提出的条件,白天早10点至晚8点酒吧归我使用,变成参差咖啡馆。我购置了咖啡设备和咖啡杯,做了两个带门的大书架,在当当和卓越上恣意采购了两万多元的新书,总共花了不到3万元,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酒吧里的参差咖啡馆就开门迎客了。没有招牌,两块黑板就算招牌了。

那段时间,真是活得又健康又快乐。每天早晨9点起床,慢悠悠步行去开店。先挑张好碟子,用酒吧的专业音响放出来,再给自己煮上一杯香浓的咖啡。喝完咖啡,把晚上锁起来的书挑出一部分,放到已经铺好桌布的每个桌子上,随手拿一本开始翻阅,一天的咖啡馆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对于我来说,我还有一个上一间咖啡馆搭档没有的心理优势,那就是我对咖啡有瘾,每天至少要喝3到4杯,自己开了店,也就省了去别家喝咖啡的费用,里外里相当于租金又少了一千多元。当然这只是一种不错的自我安慰,没有客人来,咖啡馆的意义至少还是失去了一半嘛。门前海报

和上一间参差咖啡一样,已经尝试过的5元代金券早都发出去了,仍然没有客人来,这里就是我的书房、客厅、办公室。天气好的时候,我也会搬个椅子坐到门口,边喝咖啡边晒太阳,和隔壁看门的老大爷聊会儿天,守株待兔地等人上门。

这次的情况和上一间差不多,陆续有人拿着代金券进来尝试我的咖啡,对我挑的书评价也不错,不到三个月,咖啡馆就有一些老顾客了。每天喝咖啡,煮咖啡,看书,和客人吹牛,洗杯子,再喝咖啡,日子过得不紧不慢,煞是惬意。进入冬季的时候,我已经创下一天自己煮五十多杯咖啡,洗一百多个杯子,营业额超过一天500元的纪录了。冷水很刺骨,但是心情愉悦,因为我的所谓理论再次得到了证实:好书、好咖啡、好价格、好环境、老板的好心情,有这几条兼备,生意就应该不用愁了。当然,再唠叨一句,租金和控制投入很重要。

一年时间很快,其间我还出门旅行了一次,咖啡馆就交给了两位也十分想开咖啡馆的熟客。因为是熟客,本来在我这儿就学会煮咖啡了,再突击强化培训了几次之后,我就放心地出门了。她们两位乐呵呵地轮流上岗,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店一样投入和用心。回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出门这半个月,店里的营业额一点都不输给我在的时候。

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情,咖啡馆里有一位老客人,是本地一本DM杂志的老板,他非常喜欢喝咖啡,对本地咖啡馆也特别关注。一天,他们杂志的工作人员拉广告拉到了我这儿,说是老板的意思,登一次广告2 000元,但不需要现金,可以用咖啡抵。这笔账很容易算的,不就是一百多杯咖啡吗,成本才几百块钱,喜欢我的咖啡我就很开心了,何况还能带来收益。于是,我一口答应下来,但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广告内容必须我自己来,我想写一篇文章,说说我对咖啡馆的理解。对方第二天答复说让我写好了给他们看看,谁知道这一写竟然一发不可收拾。DM杂志的老板看了我的文章,当即提出第二个月换一种置换方式,我每月给他们写一篇专栏,谈咖啡,谈生活,可以变相宣传参差咖啡,没有稿费;原来的每期2 000元咖啡券他们也不要了,算是稿费和咖啡相抵。好啊,按成本,我一篇文章稿费能值个好几百块呢,加上我本来就有表达欲,平时没客人的时候,在咖啡馆看书打盹儿,闲着也是闲着,成交!

开一间咖啡馆,只要压力不大,的确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这间酒吧里的参差咖啡,投入少,压力小,除了每月保证能交上租金,很快就略有盈余了。一年下来,书看了不少,朋友也交了不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不过,非常遗憾的是,现在这间酒吧里的参差咖啡也已经不复存在。因为小酒吧的老板一直惦记着开一间更大些的,合作一年后,他准备把小酒吧转让。新老板一来肯定要重新改造,人我又不认识,正发愁快乐时光不能延续,又得去寻找门面的时候,一位在新世界国贸大厦里办公的老客人提供了一条信息,正好帮我在时间上衔接起来了。

原来,新世界国贸大厦一直希望在其公共服务层引进一间有文化气息的咖啡馆,为在写字楼里工作的人们提供公共休憩服务。怎么才算有文化气息的咖啡馆呢,估计他们也不一定思路很清晰。于是我带着写了快一年的专栏和我对书与咖啡结合的理解去和他们沟通。不出所料,立刻得到他们的认同,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正好一年之后,酒吧里的参差咖啡找到了新的安身之地,搬进了写字楼。据说,这是武汉第一间写字楼里的咖啡馆。

我的第一间参差咖啡馆

北京的第一间参差咖啡,远水解不了近渴;武汉的第一间参差咖啡,我退出了;依附于一间酒吧的参差咖啡现在也没有了,所以严格来讲,这间开在新世界国贸大厦写字楼里的参差咖啡才是第一间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咖啡馆。参差咖啡国贸店的海报

从2007年5月开始想到开一间小咖啡馆,到2008年8月完全属于我的参差咖啡搬进写字楼,时间已经过了15个月。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著名旅行书《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的创始人托尼·惠勒说的那句关于旅行的话:“All you’ve got to do is decide to go and the hardest part is over,So go!”意思是:如果你已经决定出发,关于旅行最困难的部分其实就已经过去了,出发吧!我开咖啡馆的经历不是也正好证明着这句话吗?

到今天,这间我们已经习惯叫它“参差咖啡国贸店”的写字楼里的咖啡馆,我在武汉的第一间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已经开了快4年了。下面是一篇之前提到的那些专栏文章之一,叫做“金融街上空的咖啡时间”,是为参差咖啡乔迁而写的,是我对写字楼里能不能开咖啡馆的一些思考。参差咖啡国贸店,实用面积不到70平方米,租金价格是普通租户的一半,这就是我在专栏文章里大赞新世界国贸大厦的原因,当然这也是我同意搬进去的重要原因。如果租金上得不到政策倾斜,超过我的基本底线,在写字楼里开咖啡馆肯定是有风险的。单单是周六周日休息,一周内有两天写字楼里基本没人,高租金就会让咖啡馆无法承受。

当然,当时我决定进驻写字楼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认为朝九晚五,周末休息是可以接受的好事,一间小咖啡馆本来挣不了什么大钱,只要租金不高,没有风险就好。离家近,冬暖夏凉的,能挣到几千块钱,就是一间挺好的自雇型、生活型小小咖啡馆。

2009年9月,也就是国贸店开业一年后,我接到了同属新世界集团的新世界中心写字楼的邀请。事后得知,经过一年的观察,他们认为参差咖啡实现了他们邀请我进驻的初衷,楼内顾客的评价都非常高,于是他们才有了在其他写字楼里也开辟出一间参差咖啡的想法。这也再次证明了,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必去预设什么,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到现在,这两间写字楼里的咖啡馆都已经经营了3年以上。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口碑,有人告诉我,新世界写字楼里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我不在参差咖啡,就在去参差咖啡的电梯里”。金融街上空的咖啡时间

奥运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一(这纯属巧合,我可没有有意去避“运”),一直标榜自己不是在做传统的咖啡馆,而是在推广生活方式的参差咖啡,搬进了金融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世界国贸大厦。至此,从2007年5月13号,著名作家王小波诞辰55周年纪念日,参差咖啡北京魏公村店正式迎客开始,经历了15个月的咖啡生活,我终于有了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当上了真正的咖啡馆小老板。当参差咖啡开始飘香武汉金融街上空的时候,当可怜的格子间精英们有了一个可以在忙碌之中停顿休憩的小角落的时候,我又可以关上手机出趟远门了,目的地云南、海南或是新疆随便,只要够远,旅行的快乐在于,在路上。

如果说,之前的参差咖啡一直躲在城市的角落里,漫不经心地述说一种我们想要传达的生活理念,那么新世界国贸大厦里的参差咖啡将成为一个近距离表达的好地方。参差咖啡来到了最需要它的人群身边,而我们想要用力表达的就是:“你,需要咖啡时间”。参差咖啡的飘香提醒着整日埋头工作不见天日的人们:停下来,休息一下,来杯咖啡吧!片刻的休息和遐想其实也应该是工作的有机组成。甚至哪怕只有10分钟的短暂停顿,在我看来意义都极为重大,它的珍贵在于,显出你与高智能机器的区别,你知道中断程序,对自己好一点,而机器做不到,只会不停运转,直到被用垮为止。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转送我给他的参差咖啡免费品尝卡片的时候,美其名曰“送你最想要的,时间”。多好的创意啊!比起送名牌内裤、名牌袜子、名牌香水,送张咖啡券,零成本又意味深长,让人受用且回味。难道不是吗?在物质丰富,信息泛滥,压力巨大,总是步履匆匆的都市里,时间不正是很多人最稀缺的吗?正因如此,咖啡时间出现在金融街的上空才让我激动不已,参差咖啡在钢筋丛林里植入了一块小小的绿洲,让身心超负荷运转而不知如何释放,甚至以忙碌为荣的大中小白领们可以跳开枯燥乏味的表格报表,远离冷冰冰的办公设备,拉近冷漠现实的人际关系,找到一个温暖去处,回归自我和本真。咖啡馆里的书架

在这间咖啡馆里,我们非常刻意地安排一堆不励志又不实用的闲书,挂了一大堆足以勾引你独自旅行梦想的招贴和照片,还有很多参差多态、极具创意的小玩意儿,希望你抽空来捧着醇香的咖啡发会儿小呆,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的乐趣。看过一个老外研究休闲学的文章,里面说:“休闲提供的不是一条愤世嫉俗的现代意义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一条回归之路,即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崇高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变得更好和更幸福。”好吧,参差咖啡就是在为这样紧张工作,处于高强度压力下的人们提供急需的休闲。

记得王石曾经在回答为什么登山时说了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常识,大概意思是,休闲玩乐才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和目的。工作,努力地工作,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不得以为之的。“不得已”可能是我加上去的,因为我强烈地认为这是应该被普遍接受的常识。当然,遗憾的是,错的东西广泛流行并被广泛接受在中国是常有的事情,我没有那个本事扭过来,但我可以来个贴心唠叨:“歇会儿吧,对自己好一点,来杯咖啡吧,其实柚子茶也行,我不强卖我的咖啡,我们卖给大家的是时间和舒缓,卖给大家的是停顿一下的借口!认识到工作乃是不得已的事情,把工作的过程搞得有点意思就很有必要了,否则一想到为了一次旅行得埋头工作,如牛一般奋斗半年甚至一年,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哈哈哈。”

写到这儿,得提醒一下亲爱的老板们,千万别只相信自己的眼睛,非要看着大伙不眠不休埋头工作才安心,其实大家都走着神呢。咖啡时间最早是老美发明的,那儿的老板知道,虽然员工花十几分钟喝咖啡去了,但再回来的时候,效率绝对是提高了,这才叫理性思考,和谐共赢嘛。还有,你让他们在工作中有了生活的气息,他们可能就会在生活中也想着你的工作,甚至把你的工作当成他自己的工作。

最后借这个不容易的话语机会,隆重表扬一下接纳参差咖啡的新世界国贸大厦的管理者,因为他们以优惠的条件邀请参差咖啡进驻,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国际化,也开始相信武汉会越来越好。看起来扯远了,其实不。什么是国际化?合理的,理性的,睿智的,被全人类接受的普世价值观指引下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不一定摩登,比如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方式就很国际化,老外们羡慕得要死。我生是武汉人,死是武汉鬼,希望这个城市越来越让人舒服。我反感国际化在土鳖官员和财主嘴里总是好像很神秘,还很遥远,很用力才能触及。你看,为在写字楼里为贡献GDP而忙碌的客户们提供公共咖啡空间和咖啡时间,看起来不是一个难作的决定,但偌大的武汉,还是被香港同胞管理的新世界国贸大厦先想到了。看来想国际化先就近向香港同胞学习学习吧。

最后要说的是,我写上面一段肯定被人看出来了,表面是夸新世界国贸大厦,其实是想在更多的高档写字楼开参差咖啡。哈哈,我承认,给我同样优惠的条件,我愿意的。而且最最后,还要强行来段广告:“咖啡应该用硬币来支付,所以,如果不是因为租金还是有点高,10块钱一杯我都觉得很贵!还好,10块钱的瘾,大家都承受得起。所以,我们别有用心,只想用一杯醇香廉美的新鲜咖啡,让您成瘾,每天抽10分钟,来用咖啡灌溉一下心灵吧。”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2007年年初,因为当时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去过一次澳大利亚,在墨尔本的一个公园里,我偶然走进一间非常梦幻的,全玻璃结构的花房,当时就想,要是能坐在这样的环境里喝咖啡,那该多么舒服安逸呀。不过,我很肯定,那时候,这个想法只是一闪念。当时绝不会想到,三年半以后,2010年的6月,这个一闪念的梦想竟然变成了现实。下面是我梦想成真的时候激动之下写的一篇日记。“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他拿咸鱼来做比,一联想到身边常常出没的视梦想为空洞虚无之无聊议题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咸鱼,就是被腌制的死鱼,真形象。受王小波的影响,我也深切地认同,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有趣的事情,我宁可不活!如何发现有趣和制造有趣,和梦想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梦想是有趣的沃土,有趣是梦想的果实。王小波还说,人除了要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要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我觉得,所谓诗意的世界,梦想就是其中的空气。澳大利亚的花房

很多人活得过于现实,认为梦想与空想无异,不切实际,有梦想反而是自寻烦恼,不如活得现实点,多想无益,多谈无聊。我严重反对这种态度。梦想只要是始于你内心真实的喜好,一生中,有那么一些事情,能让你全情投入,不计回报,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那就值得恭喜。因为,梦想就算是没有最终实现,也没什么害处,起码它是人类的专利,咸鱼当然不会有。更极端一点,在我看来,没有梦想,是无法活出个人样来的。如果你在心里搜索了半天,并没发现自己有十分要命的喜好,而你还非说你最真实的喜好就只在吃喝拉撒睡的范畴,那我只好在此声明,我不和被腌制的死鱼理论。

其实,梦想就像一粒种子,把它深埋在心里,然后,给梦想的实现一个理性的周期,一年、两年、三年、十年,让它慢慢地得到滋养。自然界的开花结果自有它的规律,梦想也是一样,耐心的等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等待并不妨碍你去实现。千万不要以为什么都要在你掌控之中,也不要以为所有的梦想一定都不切实际。你可以成就什么,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我敢肯定,在中国不好说,但是历任美国总统绝对没有一个是从小就扬言长大要当总统的。

一个北京的哥们儿,常常听我神侃各种设想、计划,一年有十好几个。久久不见我实施,于是逢人就介绍,说我是最不靠谱先生。此时想想,倒是可以跟他这样理论一番:深埋一粒种子,时常浇水施肥,让它慢慢发芽,让它慢慢地生长,慢慢枝繁叶茂,等着它开出一朵朵不一定靠谱,但是同根而生的梦想小花。只要你不是现实得急不可耐,一点耐心都没有,总有一天,会结出一颗颗大大小小的果实。想要开间咖啡馆就是我很多年前的梦想,而北京方家胡同的这间参差咖啡馆不就是这些果实中的一个吗?说我不靠谱的这个哥们儿,其实就是我北京这间胡同咖啡馆的搭档,他爱这个漂亮的胡同咖啡馆爱得不得了,此时此刻,他不是正在美滋滋地品尝着我的不靠谱牌梦想奇异果吗?

记得是2007年年初,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无意中走进了一个非常惊艳的花房,当时就想,要是能坐在这里面喝咖啡,那是件多美的事情啊!自此,开一间花房咖啡的梦想种子就埋在了心里,要知道,播下这颗梦想种子的时候,离我开第一间参差咖啡还有几个月呢。在随后的3年里,参差咖啡陆续开了6间了,每次都想把花房咖啡的梦想硬塞进去,甚至有朋友想开咖啡馆来找我参谋的时候,我也不忘给出搭个玻璃屋子,满屋子都种花的建议。只可惜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实现。

我家附近,西北湖边有一间叫小美园艺的玻璃屋子。平时在咖啡馆里也常常爱跟客人们唠叨,谁要是能帮我租下这个房子就太好了!没曾想,3年后突然有一天,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问我是否确定对这个玻璃房子感兴趣!Oh,My God!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知道,我说的就是即将开门迎客的参差花房咖啡了吧,这间林中咖啡馆是真正的玻璃屋花房咖啡馆!可能是武汉唯一的透明的咖啡馆!这个咖啡馆将成为我的梦想容器:花花草草、好书、大树、躺椅、吊床、藤编、原创明信片、老家具、户外BBQ、新鲜咖啡、粗布、美人、树荫、阳伞,还看得见湖景……所有梦想过的美好,全都装进去!梦想,在一千多天后照进了现实!后记:参差花房咖啡是我2010年最得意的杰作,朋友也一致认为这是我最钟爱的一间参差咖啡。不过,对参差咖啡以后的走向起了决定作用的还是位于武汉光谷的参差咖啡书屋。在开这间面积200平方米月租接近2万的咖啡书屋之前,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品牌,最多是满足一点儿到处都有参差咖啡的虚荣心而已。我的心目中,咖啡馆的确就是个自得其乐的玩意儿,正如有些朋友说我,连开几间参差咖啡完全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装修欲,这一点我还真不否认。因为咖啡馆命名为参差,取自罗素的“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既然我们追求参差多态,每间咖啡馆我都可以因地制宜随心所欲,不必统一风格,不必墨守成规,除了名字,其他都可以不一样。所以开每一间店都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挺好玩。本来,就这么玩下去不是挺好的吗,直到再一次机缘巧合,有了参差咖啡书屋,我的想法逐渐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参差咖啡书屋是个意外

以下是2010年8、9月份开办参差咖啡书屋时的心情记录,内心充满矛盾,开这么一间大店肯定是有违3年前开咖啡馆的初衷和自己制定的一些原则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同事的加入,随着参差咖啡书屋越来越被肯定,我想,这个决定是对的,不应该后悔。这间远远超过100平方米的店只是所有参差咖啡馆里的一个特例,它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大家的。既然开了,既然大家需要,我会一直开下去,但不会想去复制。参差咖啡书屋是你们的

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叫《小的是美好的》,

里面提到,咖啡馆注定是小的,

租金太高,面积太大的话,每天操心能不能保住费用,

怡然自得的调子就很难做得出来。

如果每天租金水电人工都保不住,老板脸上迎客的笑容很难不是挤出来的。

参差咖啡3年来已经在北京和武汉陆续开了7间,

每个店都不大,100平方米以内,这个面积已经成了参差咖啡的上限。

投资不大,费用不高,非常温馨,也没什么好太操心的。

每个店有一个喜欢咖啡的准老板,

我不在,她或者他就是老板,客人依然宾至如归。

我每天可以去一个店,最多去两个店坐坐,聊聊天,喝自己烘焙的咖啡,

也可以就待在生意不太好的某个店里看一下午书,打个盹儿。

一年飞到北京一次,在胡同里住下,

每天骑自行车到胡同里的参差咖啡做店小二,

请一年见一次的老客人喝啤酒,号称:“快乐也是利润”。

就这样,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这次在光谷开店,违背了自己坚守了3年的原则,

筹备期间,很累,很辛苦,要想的事情很多,悠闲不再,

装修过程中不止一次地痛骂自己,干吗不坚持原则,冲动个啥?

开这个店是个意外,也是机缘巧合。

店原本是朋友开的华社百年书店,经营得不好,

请我来看看能否在店里增加咖啡,

待看到这间书店里书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时候,我一下子冲动了!

我喜欢看书,有生以来除了买房和车,累计最多的消费就是旅行机票和书了,

每一间参差咖啡里都有很多书,能肆无忌惮地买书,也算是参差开了这么多的原因之一吧。

看到在光谷这么好的位置,唯一的书店里堆了这么多乱七八糟,胡言乱语的书,能不冲动吗?

书店经营难,看起来是个大趋势,但我总觉得,坚持不卖烂书,好书店是能在咖啡香中复活的。

就这样,一冲动,我就决定试试,不试试我不甘心啊,我就不信,好书加好咖啡不能生存!

更让我持续冲动的是,当参差要在光谷开咖啡书屋并需要大量兼职的消息在豆瓣上公布后,一篇篇文采飞扬的自我介绍蜂拥而至,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咖啡书屋这种环境的热爱。

大家对咖啡飘香的书店的那种持续的热情,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同时又非常兴奋!

大家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啊,朋友的这间书店,如果我懒得理会,肯定就此关张,

虽然与我无关,但喜欢书,喜欢咖啡书屋这种环境的人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思前想后,冲动就变成了每天差不多花两个小时武昌和汉口来回奔波,真叫一个累!

当然,累归累,选择是我自己作的,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这里叫苦也不是我的主要目的。

要知道,在装修、筹备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报名兼职的丫头小子们也跟着我任劳任怨,

他们在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能读书的咖啡馆出力出汗。

看着他们弯着腰拖啊拖,擦啊擦,大热天的忙前忙后,忙进忙出,

尤其书又特别重,每个人都累得不行,但是毫无怨言,参差咖啡书屋是大家的。

他们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份收入并不高的兼职工作吗?当然不是!

看看他们,想想还有那么多投了简历希望来这个环境工作的,喜欢这样一个空间的人,

我觉得这间违背原则的大咖啡书屋就算错,也要坚持!

参差咖啡书屋不是我个人的,是你们的,是大家的。

胡乱写这个东西,希望参与筹备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真诚感谢各位的出力,

没有你们,参差咖啡书屋现在是什么样子还很难说呢。

因为大家的喜欢,我们会投入尽可能多的心思,一步一步,和大家一起,

把这个大一点的参差咖啡书屋,也做成和之前的那些小小的参差咖啡馆一样温馨舒服,

让更多的人能来此受益于好书,享受美好的咖啡时光!

再次感谢参与筹建的每一位!坐在参差咖啡书屋的角落

2010-09-04 00:49:09

晚上不堵车,23点锁门,开车回家,到家一看只用了30分钟。

今天一大清早去麦德龙采购了一车物料,收银的小姐在偷笑,

问她笑什么,她说我买的都是女孩子买的东西,哈哈,嚯嚯!

又是劳累的一天,回家的路上有点恍惚,都不记得怎么开回家的。

试营业期间是22点打烊,不过今天特意一个人留下来,

选了柴可夫斯基《悲怆》里的小提琴段落,

就着咖啡余香,瘫软在懒人沙发里,

环视咖啡书屋的每一个角落,长吁一口气,

既对半个月来的辛苦感到小小的满意,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惴惴的。

灯光还要调整,书籍要大面积更新,二楼还空着那么多书架!

明天一定让装修公司来换灯,

等到咖啡、西点出品都准备妥当了,又得去当搬运工搬书了,

好书是这里的灵魂,最多休息两天,一定搬来大量的好书!

本来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再开业,

可惜业主不管你是不是薄利的书店,租金每天600照收不误,够吓人的!

因为匆忙,还有什么细节没有想到呢?

大家会喜欢这里吗,这里会是爱书之人理想的精神家园吗?

明天还有很多人来面试,目前的兼职多是想在周六周日工作,

希望也能有一些周一到周五来工作的兼职。

后天有荐书沙龙,希望来的人多少有些收获,

参差的出现,就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实现参差多态的平台。

这一段忙完之后,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很多有趣、好玩的活动……

哎呀,什么时候我才能怡然自得地靠在角落里看书,看那些看书的人呀?后记:参差咖啡书屋一晃也开了一年半了,经营得还算正常,略有盈利。但是和隔壁的麦当劳和眼镜店相比,咖啡书屋仍然不是个什么正常的生意。之所以能在这个租金很贵的地方生存下来,除了我们的心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区域有大量的高校,学生们有空就会到这一带聚集。如果没有这个特殊性,这样的咖啡书屋仍然是很难生存的。因为这间咖啡书屋,参差咖啡聚集了更多热爱咖啡,热爱书的好同事,他们的出现,让参差咖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年以后,当他们可以把参差咖啡书屋照顾得很好的时候,2011年下半年,参差咖啡竟然一口气又开了4间,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大概是我觉得我已经开始有能力带着更多志同道合者一块玩了。参差咖啡的各种可能性

参差咖啡馆的各种可能性

上联:“宁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下联:“不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横批:“参差咖啡”。在朋友酒吧里开参差咖啡馆的时候,很想把这个不伦不类的对联挂在门口,最后还是没敢。一来是害怕很多人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不太清楚,因而会觉得这个店有点变态;二来,对“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这句话的理解,我有自己的底线,就是不能参差到妨碍了别人,尤其是现在的人大多不太有时间和心情幽默,而且比较脆弱,这样容易引起歧义的玩笑不开也罢。“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是我多年来最好意思反复引用的一句话,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的。道理说得简单,但做起来好像还有点费劲。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不仅要自己参差,还要号召大家都参差,于人于己都没有坏处。在这个不太流行座右铭的时代,感觉想起座右铭这个词都有点土,好在我深切领会了罗素老先生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太在乎了。

2005年我到法国小住过一段时间,对这句话的感触又深了很多。在那里,我看到了因为参差而美丽,因为参差而幸福的种种物、事、人,心存嫉妒。回到国内再看看周围,要么凡事趋同,要么极端恶搞(本质上还是缺乏创意和新意),老毛病又开始发作了。于是就有了“参差中国网”,我还给这个网站起了个很好玩的域名www.byyyd.com,取“不要一样的”拼音首字母而成。用普通话念出来,就是“我我我不要一样的”。不过很遗憾,这个网站现在已被取消了。

刚开始做网站的时候,我充满激情,恨不得把这世界上因为不一样而美丽的东西都装进参差中国网里,有大自然的,平面设计的,建筑设计的,生活方式的,思维方式的等等所有我能想到的。心想咱先展示出世界因为参差多态而美丽,做个不言而喻的铺垫,再来倡导我们生活的世界实在是太需要参差多态了。尤其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老教人夹着尾巴做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躲在人群里面才安全,最后搞得大家全都一个样,生活自然少了很多乐趣。这还不要紧,更糟糕的是,孔子云过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因为都一样而导致大家互相厌恶,进而不和就不好了。也不知道这么宏伟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做做看嘛。网站做着做着,突然发现我这生活状态其实就不够参差,每天盯着电脑本身就有些不够参差。于是,参差咖啡馆顺理成章地就出现了。自己咖啡也喝了,网站也办了,还和各色朋友交流了,顺便让参差多态在咖啡馆里发芽,在参差咖啡馆里进行。

既然追求参差多态,咖啡馆自然也要和别的咖啡馆不一样,当然,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自己肆无忌惮买书的欲望(看书本身就是和不同作者的交流,也是参差多态的源泉),于是参差咖啡馆里有了很多好书。这些书本来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购买,不曾想却成了参差咖啡在武汉的显著特色之一。因为书,参差咖啡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特色咖啡馆,不敢说我们的书有多好多全,别家也可能有书,但是没有像我这样用心选书而已。

尝到了差异化的甜头,在接下来的参差咖啡馆里,我更加乐此不疲地开动脑筋。只要有机会开新店,除了提供足够的好书之外,我都要事先想好一个不一样的主题,好在我们叫参差咖啡,参差多态嘛。客人们也就不奇怪我们的天马行空,反而会有所期待,下一个店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继2008年、2009年在写字楼里实现了我自称的空中参差咖啡馆后,2010年我又有了参差花房咖啡,全玻璃的,尤其是晚上,看起来有点梦幻。参差花房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摆了很多跟植物有关的花器,为了应景,我还买了很多和园艺、花花草草有关的书。咖啡馆外面有树木和空地,于是只要是晴天,我就会把从柬埔寨背回来的草编吊床挂起来,自己躺上去,既享受了还成了活广告。很多新客人就是因为羡慕嫉妒恨我这么舒服的状态而冲进来喝咖啡偷懒的。必须承认,参差花房咖啡是我所有咖啡馆里最不上心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它太容易招人喜欢了,路过这里的正常人都会被吸引进来。

2011年最让我得意的参差咖啡馆算是参差货柜咖啡了。知道创意有价,但没有多少直接体验,参差货柜咖啡的创意终于让我体验了一回。武汉汉阳区有一个老旧厂区改造的创意园区叫汉阳造文化产业园,折腾了两三年才稍微有了些起色。园区里大树成荫,是武汉难得的一块闹中取静、空气新鲜的三镇交汇地带。因为听说里面还有一些独立的小院子出租,而开间有院子的咖啡馆一直是我心里惦记的事情,于是有一天抱着捡便宜的侥幸心理去汉阳造转转,结果别说是院子了,连普通的厂房改造出来的门面都没有了。看着园区里面已经小成气候的风格各异的很多创意工作室和已经清新优雅的环境,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啊。转着转着,我发现了一片大约100平方米的空地,驻足良久,突然来了灵感。晚上的参差花房咖啡参差货柜咖啡

我的想法是,没有院子,也没有门面,我只要这块空地。我去买两个废旧的集装箱回来往空地上一搁,房子不就有了吗,而且这里是创意园区,园区应该会喜欢这个创意的,而且他们应该就能说了算,不会有城管干涉。果然,园区本来就需要咖啡馆这一业态,正发愁没有合适的地方,我的想法一提出,连他们都兴奋了。二话不说,同意把我看中的那块空地租给我。因为是空地,租金标准没有参照,可能因为他们也对一个用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咖啡馆有所期待,最后这100平方米空地的租金定为每月1 200元,水电他们还给接到我指定的地方。

找货柜着实还费了不少工夫,网上查,电话问,连长江航运集团都问了,虽然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被我找到了一个货柜,运输虽然也费了些周折,但终究是把货柜架到了指定位置。可惜只找到一个货柜,室内面积30平方米多一点,但是小的是美好的,好好规划布置一下也挺不错的,天气好的话大家还能坐到外面晒太阳。

虽然参差咖啡这两年在武汉已经有些名气了,很多媒体都表示参差咖啡出镜率太高不好再报道了,但是这次参差货柜咖啡一开张,媒体还是纷至沓来,连中央电视台到武汉做“辛亥革命汉阳造”的专题报道,都把参差货柜咖啡当做了拍摄背景。我得意地笑了,这就是参差多态的妙处,差异化的好处。借着这个兴致,我结合两个写字楼里参差咖啡馆的基本特征,开始思考新的塑造方向,把新世界国贸大厦的参差咖啡改造成了参差咖啡小博物馆,让店里充斥着各种和咖啡相关的东西:设备、容器、图片、书籍全跟咖啡有关,还提供咖啡一对一教学。参差旅行咖啡参差阳台咖啡参差书虫咖啡参差邂逅咖啡

另一间写字楼里的参差咖啡则因为面积和布局比较适合做沙龙,而我一直对“参差旅行”的开展有所企图,干脆就把这一间改造成了参差旅行咖啡,堆砌了很多关于旅行的书籍,将客人们到各地旅行拍的好照片搜罗来贴在大大的世界地图上,不定期举办新、奇、特的自助旅行分享会,特别精彩的旅行路线还可以入选“参差旅行”路线,由我介绍给其他客人。今年春节如果不是要写这本书,第一次参差旅行——越南美奈风帆冲浪之旅就已经成行了。在此对已经报名想和我一起去越南的朋友道歉了,今年,一定至少给大家安排一次好玩有趣的另类参差旅行。

2011年,参差咖啡沿着这个思路,还开办了参差阳台咖啡馆,整个咖啡馆就是几个大小阳台,植物和鲜花布满咖啡馆,以此来提醒客人们亲近自然,告诉他们自家的阳台也可以做得像我们的这样美好,提醒客人们生活起居可以通过被你忽视的阳台延伸到户外。

到2011年年底,参差书虫咖啡馆,武汉最大规模的文华书城里的参差咖啡馆也开业了;参差邂逅咖啡馆,只许单身入内,创造因为书而相遇的咖啡馆也即将开业;2012年,参差书墟咖啡,二手书主题咖啡馆将完成改造;参差西点厨房咖啡也将完成改造,内设烘焙教室,教客人在家里烘焙饼干西点;然后,还有参差校园咖啡,这是我一直的梦想,每一所大学难道不需要一间好的咖啡馆吗?

待这些参差多态的咖啡馆一一实现之后,小小咖啡馆还有什么其他可能性呢?参差巴士咖啡馆!参差火车咖啡!这些东西太难找,但是我还不死心,慢慢来吧。还有,参差阁楼咖啡馆,参差屋顶咖啡馆,参差树屋咖啡馆……反正,小小咖啡馆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只要你有心,实现各种可能性都不是那么艰巨的事情,你说呢?草莓音乐节现场,参差帐篷咖啡

泡泡的武汉咖啡之旅

以下是参差咖啡北京方家胡同店的搭档泡泡2008年在完成了武汉咖啡之旅后写的咖啡游记,多少可以侧面反映出参差咖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也可以窥探出一个咖啡馆迷观察的角度。征得当事人同意,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再配上我的背景介绍,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值得注意是,这里面包含了两间现在依然存在的参差咖啡馆,但其实是失败的案例。上周去武汉玩了3天,主要是去看森哥还有看看参差咖啡在他的推动下发展和经营的情况。这次主要记录一下对开咖啡馆的理解。店看了好几个,先从参差说起。第一家是武昌这边的水果湖店。来到这里的第一感觉是太棒了,这是一个完美的环境,门前大片芳草地,远些是一片安静的湖。当时很难想象如果在北京也有这么一间小店的话,它能为我增添多少快乐。

你闻过研磨咖啡豆时的那种醇香吗?我现在很喜欢。煮咖啡时散发的香气又是另一种味道了,一样很吸引,有机会你闻上它一天看看是不是很享受。

这间店谈不上什么装修风格,但是每一个角落看上去都让人觉得还不错,蛮舒服,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要不是我全身被淋湿又被风吹得很冷,我可能要在那里多坐一会儿。这里也有它自身的不完美处,这个房间朝东,除了上午有一些阳光以外,其他时候就不能见到光了。没有了午后阳光洒进来的那种懒洋洋的感觉了,而我最喜欢的一件事物就是阳光。

参差咖啡水果湖店:开店不到一年,周边环境很美,附近有些写字楼和小区。店面70平方米左右,没有供暖,全靠空调,有卫生间。房租不到2 000元每月,转让费3万元左右,装修改造1万元左右,添置书籍1万元左右。森哥的搭档负责看店,她休息时换自己的朋友来看店。目前每月盈利5 000元左右。长江日报路落落的店落落父亲的店

有个小姑娘叫落落,她的爸爸因为一篇关于参差咖啡的报道认识了森哥,看到森哥在致力于咖啡和书的事业后,决定帮助自己的女儿开间参差咖啡小店。落落本身喜欢咖啡,又不喜欢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工作,于是辞职全身心地投入经营自己的小店。用她的话说,因为对每天上班的生活无法再忍受,遂决定解脱,为自己工作。我去的这几天正赶上她的参差小店即将开张,当然要去看看。这间店在汉口,正对面是武汉的长江日报集团大楼,和媒体这么近,应该有很多喝咖啡的客人吧。这个店的感觉与水果湖的有很大区别,开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可能路过喝一杯的人会比那边多一些,但是享受悠闲时光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我希望她的小店能开得很顺利。

长江日报路店:即将开店,周边没有风景,左邻右舍是几个小吃店和修车铺(我个人认为环境不好),附近有写字楼和小区。店面三十多平方米,有卫生间(很小)。房租1 600元/月,转让费3万元左右,装修改造1万多元(应该没多少,做了几张桌椅和书架而已)。店主本人负责生意,休息时有没有人替不清楚。

背景介绍:

如泡泡所说,当时我正在酒吧里开着参差咖啡不亦乐乎,因为媒体的报道大肆吹捧了我的书,而落落的父亲是书业的资深前辈,一直在思考书店的出路。看到我把咖啡和书相结合,顿时非常认同,进而希望为女儿开间加盟店。被对方肯定之后,自认为参差也不算个什么品牌,朋友看中了希望开一间加盟店,那是看得起咱,自然没理由拒绝。

这位前辈也是个行动派,很快就先后找到两个价格不错的门面。泡泡来看到的是第一个,开业之后叫参差咖啡长报店。大概3个月后,前辈又找到了一个在武昌的门面,两层楼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租金才2 800元。我参与简单设计装修后,很快也开业了,我们叫它参差咖啡儿童公园店,前辈自己出马经营。之所以默许他们半年之内连开两间,一来是之前说的原因;二是因为,我也找过门面,在我心里,真是挺佩服这位老兄的,两个门面其实性价比都非常高,单从位置和投入产出的分析来看,两个地方经营起来都应该没有问题,何况父女两个都是热情高涨的。但是,很遗憾,最后问题都出在人上了。

简单地说,落落大学毕业不久,喜欢咖啡没错,性格开朗也没错,但是泡泡写到的落落“对每天上班的生活无法再忍受”也没错,连自己家的咖啡馆都常常不能准时开门,这对任何经营场所恐怕都是灾难性的打击,何况是一间新开不久的咖啡馆呢。至于前辈的问题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毕竟是50多岁的人,开茶馆还行,开咖啡馆实在是和目标人群有些错位。请人吧,首先我就很反对,更何况一个合适的人并不是那么好找的。最后的结果是,这两间店不温不火地开了都不到半年,前辈就感觉不想经营下去了。既然是参差咖啡,我当然不愿意看着它关门大吉,于是二话不说先后都买了下来。这个关乎一点面子,与仗义什么的无关。我主要还是认定这两个地方是能够经营下去的。

现在的状况是,参差咖啡长报店已经被我一个好朋友接手,情况和北京魏公村的参差咖啡很像,新主人非常喜欢我们的理念和品牌,自己爱好摄影、自驾游,现在把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参差咖啡儿童公园店现在也因地制宜找到了适合的咖啡加西点烘焙的经营思路,为参差咖啡贡献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回到森哥自己的店,这里头说道挺多。森哥的所谓的咖啡馆其实是他朋友的酒吧,白天朋友让出来给他做咖啡馆,晚上他还给人家又变回酒吧。如果你路过这里,那只有通过门右边的那个参差介绍和左边下面的小黑板才能得知这里原来卖咖啡。这家酒吧的风格主要是爵士,所以屋里的主色调是黑色和白色,我很喜欢。森哥对他自己的这个点子感到很满意,咖啡店本来也不像酒吧那样要开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像我这样睡眠不好的人就更不允许晚上为了多赚几个钱在这里熬着。傍晚7点多钟收拾收拾就回家了,这种工作方式是合理的。开店对于他来说基本没有负担,这是一种最舒适的经营——无压力经营。弊端就是这个店的风格必须尊重朋友,不能随意改或者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改的。如果想把这里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收拾一下就不太可能了。不过在这里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他的生意还不错,很多人坐在这里看书交流,好像也并不太在意什么装饰风格。在吧台边喝咖啡你习惯吗?森哥会对你说,为什么不习惯?如果你喜欢来我这里,那么坐在什么地方喝都是快乐的。新华小路店:开店不到半年,周边环境还可以,地处商业区,相当于北京的复兴门一带。写字楼多,小区是比较旧的。店面100平方米左右,无供暖,有卫生间。房租森哥主动提出3 000元/月(是酒吧的全部房租),转让费0元,装修和设备七八千元(做了几个书柜),买了两万多元的书。森哥自己看店,营业时间10∶00~19∶00。目前每月盈利1 000元左右吧,算上他自己每天三四杯咖啡,划算。参差咖啡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很有特点的小咖啡店。在森哥酒吧里的参差咖啡附近有很多小咖啡店,老板都是他的朋友,我们特意走访了其中几个店,转转看看。“每日咖啡”,漂亮的小房子,淡淡的绿,让人觉得很是惬意。这本是个售楼处,老板很聪明盘了下来,把高高的一层改成了两层,只不过上面一层很低很低,不适合来回走动。没有喝这里的咖啡,那天实在是喝了很多杯,因为去了很多家。咖啡这个东西不是可乐,不适合牛饮。老板的咖啡应该煮得不错,听说从业六七年了。我在这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有些人开着车来喝咖啡,估计都是老板的好朋友。每日咖啡:开店不到一年,周边环境还可以,挺安静。写字楼不多,多是比较旧的小区。店面40平方米左右,楼上楼下各20平方米,无供暖,有卫生间。房租好像不到2 000元一个月,转让费0元,装修费用不详。店主负责看店,好像有人和他轮换吧,我不清楚。营业时间不会很晚,我忘了问了。目前每月盈利7 000元左右。售楼部改的每日咖啡馆

此次武汉之行让我收获最大的店是“西北湖咖啡豆专卖店”。用我的话说,打远一看绝对可以当成是兰州拉面,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挺小资的,咖啡馆也可以这样搞。小店的右边还好是个居委会,左边居然是个垃圾站啊!真是绝处逢生。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店为什么让我感到很好奇吧。这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店,全部算上不会超过20平方米。吧台就占据了一定的面积,剩下的我数了数一共还有8把椅子4张小桌子,因为面积有限所以桌椅都不大。我去的时间是周一的下午大约3点到4点,屋里进进出出始终保持着五六个人左右。客人都很随意,谈天说地无所顾忌。看到吧台里面站着一个小伙子,我以为是店主,便问森哥。森哥说那是个在这儿喝了四五年咖啡的老客人,做保险的。每天不用去办公室就把这里当成另外一个办公室了,像上班似的天天来,人多了还帮着忙里忙外。而且这样不见外的人还不少,不错,咖啡馆要开成这个样子真的就很棒了,说明他们喜欢你这里,对这里有感情。如果这样的拥趸有一定数量的话,店就能长久地发展,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也不是不可想象。转念一想要是碰见我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客人整天腻在店里怎么办?森哥说这样的客人时间长了自然会感觉到不受欢迎,自己没趣了也不会常来的。有道理。

这个店开了6年。要我看装修可能都没有变过,房间里有个地方墙都破了个大洞。我看见后觉得有点过了,好歹也该整一整啊。但是就这样一个小店每天的营业额竟然在700左右,10元、15元一杯的咖啡竟能卖到这个分上我觉得是个奇迹。后来我们一起也聊了聊这个问题,得出的共同结论就是有些事需要坚持。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它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开了6年。我不清楚它刚开的几年是否遇到了很多不顺利,但我相信肯定会有这样一个阶段。

西北湖咖啡店:开店6年,地处汉口商业区旁里一个小路边上,周边写字楼和小区都算武汉不错的。店面20平方米以内,没有供暖,有个微型卫生间。房租不到1 000元/月(武汉的店租真的令人为之疯狂),转让费不详,装修费不详(啥都没有,绝了),有一些书都是关于咖啡文化的。好像老板的外甥女负责看店,营业时间9∶00~21∶00(完美的营业时间)。这个店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它还卖烘焙好的咖啡豆,森哥的咖啡豆都是从这里买的。生咖啡豆和烘焙好的咖啡豆成本差很多,森哥已经自己买了烘焙机,从今天开始他不再依赖进口了。每月盈利不知道具体数额,但是没有低于过1万元(服了)。

小芸的参差咖啡日记

以下是北京魏公村的第一间参差咖啡经营期间,搭档的妹妹看店时期的部分日记。当时是在我的请求下开始记日记的,当事人也很乐意配合。时间一晃都5年了,直到最近因为写这本书寻找资料才无意中在电脑里发现,再次浏览下来,仍然动容,于是征得当事人同意,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一个准咖啡馆主的咖啡馆生活细节,相信大家也能够从中读到美好。

我给小芸的信:小芸,一口气把你的咖啡日记全都看完了,从9月1号那篇开始一直到10月28号的。几次都会心地笑了,写得真好。这样记录下来的心路历程既有意义还有价值,意义在于通过每天结束前的静思来回味或许是美好的,当然也可能会是沉闷的一天,进而提醒自己怎么去把明天过得越来越真实和快乐。有哲学家说过,生命是一场得不偿失的交易,如果我们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来和那狗屁宿命抗争。我说这个看来有些刻意,但要想逃脱宿命并不容易,我们总得做点什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