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6:43:39

点击下载

作者:陈琪,倪慧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试读:

前言

着世界各地中小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一些传统的教学法理论已无法满足这前所未有的国际汉语学习热潮,所以许多一线老随师和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真实案例,力求从大量典型的教学案例中研究学生学习和习得的规律,不断地积累与探讨,进而研发了一系列对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具有有效帮助的教学法,这不但可以补充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也将对教学实际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导,进一步推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桥基金”的资助下,我们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科思达)于2016年在全球首创性地举办了“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征文大赛,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近百篇征文作品给了我们信心和鼓舞。经过海内外知名国际汉语教学专家老师的专业评审,我们评选出了15篇获奖作品。为了搭建中小学国际汉语老师分享和交流真实教学案例的平台,同时帮助有志于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新老师充分了解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真实课堂,以及有关国际汉语教学的各类真实个案,我们将征文作品中的50篇优秀作品整理成册,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向10位新加坡国际学校中文部主任/资深中文老师约稿,以此结集出版了这本《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本书所选编的案例主题丰富,且涵盖的国家范围广泛,其中包括新加坡、新西兰、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韩国及约旦等13个国家。

·本书的结构、特色、亮点:

我们将所结集的教学案例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教学导航”,10位国际学校中文部主任/资深中文老师,从他们多年国际汉语教学生涯中各选取了一篇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思考与分析。这10篇案例分析具有为国际汉语教学导航的价值和意义,是为本书的特色之一。

为了配合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所主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同时也为了方便读者更有针对性地读取教学案例,我们参照《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标准,将50篇优秀征文作品划分为五个部分作为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第二章“语言要素教学”(5篇)、第三章“语言技能教学”(11篇)、第四章“教学活动组织与设计”(15篇)、第五章“课堂管理”(10篇)、第六章“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9篇)。

需要说明的是,在征文比赛活动中,我们也收到了几篇大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案例,虽然教学对象不属于“中小学生”,但参赛者渴望分享教学案例的热情感染了我们,而且所分享的教学案例与分析同样适用于中小学汉语教学,所以我们也一并收入本书中。

为了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给一线老师更清晰更全面的思考维度,我们特邀具有三十多年国际学校中文教学和管理经验的香港英基学校协会前中文课程总监王小平博士,以及拥有二十多年国际学校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新加坡)德威国际学校前中文部主任朱文红老师为50篇案例进行“专家点评”。如果说教学案例本身打开了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现场的一扇扇门窗,细读两位专家精彩的点评,如放大镜一般,使我们对教学案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有时还有惊喜。点评不仅专业剖析了教学案例,也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当今国际学校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甚为骄傲地说:精彩的“专家点评”是为本书的亮点和另一特色。

·案例的体例及相关内容:

无论是征文及评选过程,还是整理和编辑本书文稿的过程,我们特别重视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更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所以本书基本案例的体例及内容如下:

1.教学地点:主要指教学案例所在的国家及城市。

2.教学对象:包含案例中教学对象的年级、国籍及第一语言。虽然本书以“中小学”冠名,但是“小学”和“中学”是各自具有特殊性的,因此本书中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教学对象都有“中小学”的明确划分,而且还有年级的明确标注。

3.教学任务:主要指教学计划中的教学任务或者案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4.案例正文: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叙述一段亲历的教学事件的过程、处理方式以及结果;另一种是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典型性问题的综合或具体描述。

5.课后分析/解决方案:这部分内容既可以是对亲历教学事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提升方向,也可以是针对典型性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6.延伸思考:在本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或对教学案例所在国家或地区教学情况的整体思考。

·本书的适用对象:

本书主要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外派汉语老师志愿者、国际学校中文教师,也可以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证书》笔试与面试考生的参考用书。

在第一届“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征文大赛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资深汉语老师还是零经验新手,对“教学案例”的了解认知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是启蒙阶段,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的结集和研究也还属起步阶段,整体水平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但是我们秉持着忠实教学现场以及教无定法的理念,希望为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研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欣慰的是,无论教学案例征文比赛还是这本书结集成书,我们都得到了各方的全力支持。作为国际汉语教学的大家和国际知名学者,白乐桑教授百忙中为本书写序,序言中不仅肯定了我们征文和结集出版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分享了他有关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最新研究理论。在此向白乐桑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此也向资助本届征文大赛的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以及担任评委的吴中伟教授、王小平博士、李彦溪先生、陈亚凤博士、熊华丽老师、朱文红老师、胡文华副教授、刘承峰副教授、刘影副教授致以由衷的感谢。我们也深深地感谢欣然接受我们特邀稿的10位老师:袁冬萍老师、张毅老师、蒋颖莹老师、谢佩玲老师、季建莉博士、杜琳老师、陈敏老师、王婷婷老师、李琛老师、廖智铭老师。另外,本书能够结集出版也离不开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编辑室主任邓晓霞老师和副主任宋立文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路冬月老师作为本书编辑也给了我们许多帮助和指点,在此一并致谢。

记得一位国际汉语老师曾感慨:“我们的事业遇到一个好的时代。”我们希望借助本书所结集的教学案例,与各位国际汉语教学的同仁,共同思考、相互切磋,激发国际汉语教学更多的热情与灵感,谱写国际汉语教学的新篇章。新加坡 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科思达)2018年3月28日第一章教学导航案例01 借助颜色学习日常作息句型袁冬萍新加坡澳大利亚国际学校高级中文老师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中学七年级(2)国籍: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墨西哥(3)第一语言:多为英语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日常作息的句型,如“我早上六点半起床”。案例正文

中学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平日的生活作息大致差不多,说到周末,五花八门,七嘴八舌,热闹极了。当我问他们想不想用汉语来说他们的作息时间时,一个个小脑袋捣蒜似的,立马用前几节课学到的生词,套入英文的句型说:“我起床六点半早上。”(I get up at 6:30 in the morning.)然后自豪地等待老师的肯定。

这时,我拿出几张不同颜色的彩纸,分别把“我、早上、六点半、起床”写在蓝色、深绿色、浅绿色和红色的彩纸上,依此顺序贴在白板上,并告诉学生们,作息时间的中文句型和英文句型是不一样的。人称,不管有几个,如:爸爸、妈妈和妹妹,都属于第一组,放在蓝纸上;长的时间要放在短的时间的前面,但是因为都属时间类,可以用深浅不一、但属同类的颜色纸表示,这是第二和第三组;动作动词放在红色的纸上,属于最后一组。

我知道,不能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讲太多,重要的是操练。于是,我挑选四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按照我讲的颜色顺序及规则,把句子组顺。组完后,我让坐在下面的一个学生读句子,让其他学生判断句子是否组得正确,认为正确的举手,认为错误的要指出错误,并到教室前面纠正它,然后再让别的学生读句子,直到正确为止。

接着,我变换词汇,变换主语、时间状语和谓语,学生较生疏的词汇都标上汉语拼音。我每次挑选不同的学生到教室前面来,让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刚开始重组几个句子时,孩子们还要想一想,讨论一下。到最后的几个句子,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就能把句子组对。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本课内容主要是借助颜色学习句型。我们知道,孩子的感官能力比理解能力强得多。所以,在适当的讲解后,要充分发挥孩子听、说、看、嗅、摸的感官优势。在这节课上,色彩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充分刺激了他们的记忆力。对于颜色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由于学生通常按照英语句式来顺序排列,为了让他们牢牢记住日常作息的动词必须放在句尾,我特地选用红色的彩纸来写,希望通过鲜艳的红色来刺激孩子的大脑,让这个位置的词深深留在孩子的脑海中。仔细选择对应的颜色,能帮助学生记住各句法成分的位置。

除了看,还要让孩子说。这是第二个感官的刺激,让孩子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说的过程既能复习先前所学的词汇,也能不断加强对汉语句型的认知。说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他们既是观众也是评判者,让台上台下的互动成为一体。

要想让一个句型深深印在孩子的记忆里,仅仅靠一次练习是不够的。因此,老师要准备若干个句子,每个句子略微增加难度,不断挑战孩子对句型的真正理解,如:“我的弟弟和妹妹下午三点一刻放学。”这个句子的主语和时间状语都扩展了,但基本的句型没有发生变化。为了使操练更有趣,在孩子们熟悉了句型后,我让各组进行比赛。我说一个英语句子,各组要按照正确的汉语句型组句。我根据各组完成句子所需的时间排名,但不是只认可第一名,这样一来,每个组都会努力去完成句子,而不是在第一名产生后就放弃比赛。

日常作息这一单元涉及时间名词和作息动词,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句型时,老师不要苛求学生说出每个生词,也不要苛求学生把每个词的拼音和声调说正确。而且,为了减少学生学习句型的困难,老师可以为有难度的词标上拼音,让学生无障碍地学习和掌握句型。学生掌握基本句型后,无论句法成分如何扩展也难不倒他们!

色彩的使用也不是没有它的局限性。如果换一位老师,使用的颜色可能就会不同。所以,在借助色彩教授句型后,我还会要求学生把句型记在笔记本上,如:

在笔记本上用数字标记顺序的好处是,学生能清楚知道中英文的对应关系。这样无论是中翻英,还是英翻中,都可以应用正确。延伸思考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培养孩子对比中英文句型的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每当我要教授新句型时,我都会在白板上画出若干个方格。学生一看到我画方格就知道这节课要学句型了,就会自动拿出笔记本,把中英文句型抄写下来。这个意识也使得学生养成习惯,在遇到类似句子时会回忆、思考所学的句型。

但是,这种意识过了头,也会带来学习上的困扰。有的学生学了句型后,以为汉语每个句子都涉及一个新的句型,结果就连最简单的句子,都要在问过老师后才敢说和写,如:“I love my dad and mum.”(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因此,在教句型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句型只占一门语言中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每个句子都有独特的句型,这门语言一定没法学。

总之,学习句型对正确应用汉语非常重要。但是要意识到,汉语大部分的句型和英语的句型还是一样的。因此,尽管汉语不易学,但只要掌握了它的学习规律,还是能学好的!案例02 利用歌曲学词语张毅现任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新加坡)小学部中文主任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小学二三年级(2)国籍:英国和澳大利亚(3)第一语言:英语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歌曲,学习故事中的八个词汇:上网、聊天、打电话、看电视、听音乐、做功课、发邮件、玩游戏。案例正文

学生三三两两走进中文教室,在所有学生到齐之前,我在投影仪上播放 Quizlet flash card,让先到的学生复习一下本周学过的词语。我播放配有英文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中文。

等全班都到齐了,我和学生们开始对唱《上课歌》:(师)你好你好你好吗?(生)我很好,我很好。(师)站起来,(生)老师好。(师)坐下来,(生)请安静。(师)我有一个问题。(生)准备好了——开始!

于是,学生们都乖乖坐着,做好了开始上课的准备。我把小故事第一段的八个新词投放到白板上,开始问学生:“你们看,我们今天要学八个新词:上网、聊天、打电话、看电视、听音乐、做功课、发邮件、玩游戏。这么多!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能在五分钟以内记住这些新词?”同学们开始躁动,跃跃欲试。有个女生很积极,正要举手,我说:“等一下再让你们来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们在五分钟内记住!你们会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的请举手!”全班都举手了。我说:“我用这个曲调,把这八个词编成了一首儿歌。”于是,我把PPT投放到白板上,边唱边做动作:“手表、手表、很神奇,E-I-E-I-O,可以做很多事情,E-I-E-I-O。上网、聊天、打电话、看电视、听音乐、做功课、发邮件、玩游戏。”用“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改编的儿歌,搭配简单易懂的图标,能够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生词。

我唱完后,带领大家一起唱。学生们一边唱,一边看着 PPT 上的小图跟我做动作。五分钟后,我问:“现在会说这些词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都举手了。可是Henry却说:“I can’t remember these words because I don’t like this song!”我说:“那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歌吗?”Henry说:“What if I don’t like singing?”我回答:“那你就不要唱,用相同的节奏把这首儿歌念出来,可以吗?”Henry 似乎不太情愿,别的同学唱时他就捂住耳朵。下课前,大家又唱了两遍这首歌。同学们差不多都是唱着歌走出教室的,只有Henry似乎有点怏怏不乐。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在此案例中,我一开始就用《上课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并且复习了常用的课堂用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这些二三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用唱歌的形式来学习新词语,因为又活泼又好玩。从学生唱完歌后的反应来看,用学生熟悉的曲调来编儿歌,的确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记住这些词。我问学生,为什么唱歌能更快地记住这些词。学生说:“Because they rhyme!”因为押韵。我也曾经在网上查找过一些资料,有不少调查研究表明歌曲有助于语言学习。于是,我经常把新教的词、句型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日积月累,孩子们每天在上课前花五分钟把最近学的歌曲唱一遍,不知不觉就轻轻松松掌握了近百个词语。这比课前的 Quiz 更受学生欢迎,应该算很有效的教学手段。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对于Henry这样不爱唱歌的孩子就不太适合了。他显然是不喜欢“Old MacDonald”这首歌的,也许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许他不够自信,唱歌走音怕同学笑话,也许他觉得这首歌实在太傻,也许他今天心情不好,我当时也没有时间多问。别人唱歌时他捂着耳朵也是不礼貌的,其他学生会因此反感,也会引发矛盾,这不利于课堂纪律,也不利于同学间的友好相处。

在此问题上,我应该有所预见。课上可以多设计几个环节,让学生们选择,让不擅长唱歌的学生也能发挥所长。例如:我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方式来练习这些词语,有的小组可以做动作“Act it out”,有的可以玩“Simon says”,有的可以画简笔画等。过15-20分钟后,让每组都上来演示一下。不一定要投票选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因为最终同学们会觉得这些活动都很好,都是我们平时上课经常用到的。有了选择,尤其是多了一些肢体活动的机会,像Henry这样不活跃的男生就不会抱怨了,可能反而会特别积极。

既然音乐能帮助语言学习,可以给一些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发挥的空间。我可以让他们用 iPad上的GarageBand软件来编一些节奏和曲调,然后再把要学的词语填进去。学生们可以把这些节奏和曲调做成酷酷的小组Rap说唱,既时髦又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么做孩子们一定会很兴奋,就不会出现不喜欢老旧歌曲的状况了。延伸思考

大部分学校的汉语课都是每天一节,许多汉语老师都是上完一节课立刻赶着去上下一节,中间没有空闲时间。授课,除了要传授知识,也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行为养成。课堂上出现的突发状况老师应当记录下来,下课后找机会与有关学生谈一谈。面对面的交谈会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以便帮助设计教学环节。而且,这么做更有利于建立师生良好关系。

基于多元智能的理念,学生们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天分,因此教学活动要适应每个孩子的个性。须知再好的教学活动,也不能做到整齐划一。案例03 从三个角度分析低年级初阶国际汉语教学课堂蒋颖莹东南亚世界联合学院(新加坡校区)小学中文部主管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小学一年级(2)国籍: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3)第一语言:英语教学任务(1)学生学习掌握交通工具的名称:火车、汽车、飞机、公共汽车、自行车、船、地铁、电车。(2)学生掌握“我坐(骑)××上学”句型。案例正文

这是我在观摩教学中记录下来的教学案例:

上课开始后,授课老师首先用英语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用英语维持课堂秩序。当学生们开始集中注意力听讲时,老师用PPT复习了交通工具的名称及有关交通工具的歌曲。复习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并回答老师的提问:“Mary坐汽车上学。”“Jack坐公共汽车上学。”播放歌曲时,大屏幕上显示了歌词及交通工具的配图。唱歌时,大部分女生和一部分男生很努力地跟唱,一些比较顽皮的男孩就在交头接耳,直至老师皱着眉头走过来,跟他们用严肃的眼神交流一下,他们才安静下来。也许是因为有其他老师来听课,男孩们很快就坐好了,有的跟唱,有一两个则静静看着画面。坐在地毯最旁边的一个男生看起来比较内向,他没有唱歌,倒是忙着拔地毯上的毛。由于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影响别人,我已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他在做什么。

唱完歌后,接下来老师就宣布要玩游戏了。老师继续使用英文指示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并解释了游戏“拍苍蝇”的玩法、规则及注意事项。具体玩法是老师先将一张词卡放在地上,两名学生各拿一把苍蝇拍,老师说一个词语,看哪个孩子先打到那张词卡,并将该词套入“我坐(骑)××上学”句型造一个句子。孩子们非常兴奋,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纪律,非常有序地完成了这个游戏。参与游戏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并且完成造句;没有机会玩游戏的学生也都很投入地看别人玩游戏。

下课时间到,老师结束了游戏,并用英文提问:“你们今天学会了什么?”举手的学生说了多种交通工具的名称,也有一两个学生说了前面PPT中出现的句子。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在此案例中,课堂秩序良好,授课老师利用阅读、歌曲和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来让学生学习和复习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词语与句型,重点突出。老师的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成功使大部分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这个环节也是本节课中最为可取的地方。总的来说,老师基本达到课前所定下的教学目标。然而,本着让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有效率这一精神,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谈谈可以商榷改进的部分。

1. 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中,授课老师选择的词汇基本上都属于必学的常用词汇。虽然“电车”已不常用,但是“电”和“车”都是HSK一级词汇中出现的字词。更重要的是,它们也都属于构词能力特别强的词语,因此介绍给孩子未尝不可。

然而,句型方面,建议选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运用的句型。例如:针对初级班,把基本句型改为:“我去××,我坐××去××。”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把这个句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造出很多相关的句子,如:“我去新加坡,我坐飞机去新加坡。”“我去学校,我坐汽车去学校。”此外,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句子:“星期天我去圣淘沙,我坐公共汽车去圣淘沙。”“我和我的弟弟去游乐场,我们骑自行车去游乐场。”当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连接起来时,学生不仅更有表达的欲望,也能在反复的练习中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2. 教学语言

这位老师的大部分指令语都使用英语。然而国际汉语课堂时间有限,除了课堂时间,大部分学生接触汉语的机会并不多。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尽可能地增加汉语的输入。使用英语教授汉语,固然有一定的好处,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有安全感或有助于课堂管理等等。但长远来看,还是弊大于利,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减少英语等中介语的使用。

例如一开始上课,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歌曲和简单的动作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呀走呀,大家坐下来。”“眼睛看,耳朵听,我们大家坐坐好。”等学生熟悉后,也可以不唱,直接给汉语指令:“拉个圆圈、坐下来……”

3. 活动设置

案例中的“拍苍蝇”游戏很好,但是只有两个孩子在玩,其他学生观看。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两个玩游戏的学生练习了口语,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听和看(当然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能练习到的也只有听力吧。我们可以重新设计一下“拍苍蝇”的游戏:两个人拍,可是让其他学生轮流说词语;又或者三人一组,三人轮流当说词语和“拍苍蝇”的人。

另外,如果老师将课堂指令换成汉语,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汉语与老师、同伴沟通,那学生练习的机会就多了。比如说在玩游戏这一环节,两名学生玩完一轮后,可以让他们说一说:“拍子你要给谁?”而其他想玩这一游戏的学生必须说:“我要玩!”“请你给我!”等。延伸思考

1. 教学目标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学习第二语言,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跨语言交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该先教功能性最强的词汇或句型,一来可早日帮助学生解决沟通上的困难,二来由于这些词汇使用率高,构词组句的能力强,学生学会这些词语后,对日后学习事半功倍。

2. 教学语言

我们知道,语言的复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该词汇、句型才能成为长时记忆。鉴于平时教学语言的重复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自然习得这些指令语:(1)在日常指令中尽量使用目的语,以动作、图片、实物和歌曲作为鹰架(scaffolding),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架构;(2)实在很难解释的词语或句型,就用汉语说一遍,再用母语解释一遍,最后用汉语重复一遍,并且使用大量的情境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3. 活动设置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个人特长都不一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是视觉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学习者,有的则是运动型学习者,这就是为什么在歌曲环节,有的孩子根本不愿参与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设立各种不同的活动角,有的通过唱歌学习,有的通过摆弄建构模型并找到对应的词语来学习,有的则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每个孩子就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更有效地学习语言,这节课中的那个小男孩也不用在唱歌时在一旁无聊地拔地毯上的毛了。案例04 今天不用上课了!耶!谢佩玲现任圣若瑟书院国际小学中文部主任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小学五六年级(11岁)(2)国籍:新加坡和澳大利亚(3)第一语言:英语教学任务

学生掌握与生病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案例正文

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巩固一些与常见疾病/病症有关的词汇,例如:咳嗽、感冒、发烧、嗓子疼、拉肚子等等,并学习和生病有关的句型。学生们进行游戏时所使用的字卡

一开始老师先带领学生通过字卡复习词汇,接着让学生围坐成一个圈,每人随意抽取一张字卡,其中一个学生站在中间,手里握着用图画纸卷成的纸轴。游戏开始前,每个学生把自己手中持有的字卡念一遍,接着所有同学发问:“他怎么了?”或者“他哪里不舒服?”老师回答:“他肚子疼。”这时,站在中间的学生必须寻找持有相应字卡的同学,快步向前拍打该同学的肩膀,而该同学要在被拍打前尽快说另一个句子,例如:“他发烧。”听到新的句子后,站在中间的同学就得寻找“发烧”的同学,以此类推。如果持有相应字卡的学生来不及反应,被纸轴打到肩膀,那他就得站到中间去,游戏继续进行。学生集体提问:“他怎么了?”由刚坐下来的学生先回答。

这个既紧张又好玩的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几轮下来,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认字能力都提高了。

第二项活动,是把常见疾病编成一首歌,再引入其他和生病有关的句型,用英语儿歌 《Thousand Legged Worm》的调子演唱:生病歌我的肚子疼,我的头疼,我的嗓子也疼,我流鼻涕,我咳嗽,我还上吐下泻,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妈妈带我看医生,医生叫我在家里休息。今天不用上课了!耶!

这首歌调子活泼,朗朗上口,配上有趣的动作,片刻就能掌握。尤其唱到最后一句“今天不用上课了!耶!”他们更带劲。这堂课就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了。课后分析/解决方案“生病”这个主题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各种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在上述游戏中,学生必须认读所有和疾病有关的词汇,才不会“挨打”。同时,他们也很积极地记住朋友手中的字卡,这样才能“陷害”他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老师也可以规定同一个学生不可以重复同样一个句子,那他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

另外,在开始游戏之前,老师得事先说明游戏规则,避免起任何争执,或者有任何学生受伤,比如:站在中间的学生不能跑动,只能打同学的肩膀而非身体其他部位等等。玩游戏时学生难免会激动亢奋,如果开始有些小失控,老师应该适时停止活动,待学生冷静下来以后再继续,或者进行其他较为静态的活动。

至于第二个唱游活动(Singing Game),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巩固词汇,并且学习新句型,例如:“妈妈带我看医生。”“医生叫我在家里休息。”外语的学习,都是通过积累和重复,才能烙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自己设计《生病歌》的动作,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而轮唱则能提高他们的专注力。最后一句全班合唱“今天不用上课了!耶!”是学生最喜欢的一句,也同时把他们的情绪推到最高点。延伸思考

如何促进学习,是每位老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打造利于学习的课堂,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有趣的游戏和歌曲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参与感。只要学生情绪正面积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肯定能够更快掌握知识。以不同的学习方法复习/复述,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巩固信息,把知识储存在长期记忆里。案例05 周杰伦的《本草纲目》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九年级(2)国籍: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第一语言:英语教学任务(1)学生能够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并学习其汉语名称。(2)学生能够流利讲述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中草药或看中医的经历。案例正文

我所教的这个班以男生居多,他们虽然中文不好,但爱唱中文流行歌曲,光良的《童话》个个耳熟能详。于是,我选择了周杰伦的《本草纲目》作为“中医与中草药”课题的导入内容。大多数新加坡学生都认识周杰伦,即便根本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在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我将标有汉语拼音的歌词发给学生,让他们对着歌词再听一遍。学生能找到周杰伦唱到哪个字了,但还是不了解意思。

这时水到渠成,我便告诉学生歌词里有大量的中草药名称,并在PPT上展示歌词中提到的各种中草药图片及中英文名称。学生在歌词纸上做笔记,一边记一边读出中草药的名字。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浓,学生们颇有满足感,有的还一边记一边学周杰伦饶舌。还有学生看到一些中草药图片,例如枸杞子,就说:“这个我见过。”于是我抓住这个同学的话题,进一步问她:“在哪里见过?用它做什么?”

这时实际上进入了教学的第三个环节: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中草药和接受中医治疗的经历。我问全班学生:“谁看过中医?”几乎所有学生都举手了。之后我将全班学生在教室中间排成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圈。口语活动开始了,内圈的学生说,外圈的学生听。内圈学生用一句话叙述自己看中医的经历,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轮到下一个同学,先重复上一个同学的经历,再叙述自己的经历,然后轮到下一个,直至完成一圈。我用屏幕显示倒计时,第一次讲述时间是10秒钟,第二次是20秒,接下去每轮到一个学生就增加10秒。班上一共有14个学生,内圈的最后一个学生叙述时间为1分10秒。第一轮活动结束,我让学生们就地坐下,外圈学生依次到白板上准备好的一张表格上“贴写”他们听到的“病症”与“治疗方法”。由于这节课的生词比较多,所以我事先准备好了供学生“贴写”的词卡。学生们很顺利地找到正确的词卡,完成了表格。学生们正在进行口语活动。内圈的学生叙述自己看中医的经历,外圈的学生将听到的“病症”与“治疗方法”贴在白板上。

第二轮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已经熟悉了活动的各个步骤,效率明显提高。我让内外圈互换,上一轮在外圈的的学生这一轮有机会在内圈练习口语。活动结束时,班级的“中医治疗一览表”已经完成了。我让学生拍照,并要求他们回家问问带他们去看中医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表格中是否有错误,是否还有其他内容需要补充。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文化教学是我们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而九年级二语班即将面临一年后的IGCSE二语口试。这节课巧妙地将文化教学与口语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对中国中医药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整体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根据标有汉语拼音的歌词再听歌曲,实际上是一种认读训练,训练学生的听力及认汉字的能力。选择适合学生水平与学生特点的导入方式,则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喜爱中文流行歌曲,所以周杰伦的MV一播放,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老师这里了。有一点可惜的是,这个MV里面有很多中国古代“僵尸”的镜头,所以学生会问老师那是什么,是不是中国的Zombies,使得课堂上的话题会有一些跑题。

中草药的名称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所以配有中英文的图片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生活中有关中草药的记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大多数只知道“枸杞子”“菊花”和“人参”。在这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反应不能抱太大的期望。此外,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中草药的实物,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更浓。

这节课的口语活动进行得颇为顺利,因为开始的时间要求比较低,帮助学生克服了说汉语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越说越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水平低的学生还是会面临一些困难,有时会无话可说,站在原地空等时间结束。所以进行这个活动的学生必须先具备相关准备,也就是说老师在上这节课之前,应该已经教过学生如何口头叙述一次经历。这节课则是一次结合文化教学的口语操练。

最后阶段的“贴写”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一是不难,二是学生可以在全班面前“显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这个环节会出现重复的病症、疗法和中草药名称。老师可以以笑脸或者星星的贴纸来代替重复出现的词卡。因为这些词语并不在中级班学生的会写范围内,所以只要他们会认会读就可以了。

上述教学安排能确保学生在进行活动时有目的地听,而不只是被动地听。这是老师在设计任何一个活动时,需要考虑进去的一个重要环节。延伸思考

二语教学的一个困境就是学生认为汉语出了教室,就一无所用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化在生活中的存在与价值,那么汉语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以本案例为例,如有可能,应该在前一节课让学生回家去找家里的中草药,上课时带来。实物总是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让学生意识到其实汉语言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下课后让学生回去和家人谈谈中医药,改进班级的“中医治疗一览表”,学生既能感受到学有所用,也能在此过程中练习看中文、说汉语。

另外,老师在准备一节文化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在这个案例中,出乎老师意料的是,全班学生居然都有看中医的经历。这大概与新加坡华人的传统有关系,如果换作在其他国家,或者非华裔背景的学生,那么这节课的一些环节将无法进行,老师必须另辟蹊径。案例06 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学习动力杜琳新加坡ISS国际学校中文课程主任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中学八年级(2)国籍: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3)第一语言:英语、日语、韩语和印度尼西亚语教学任务

制作学校的汉语宣传册。案例正文

在教学中我遇到的一大挑战是学生缺乏学习汉语的动力。班上学生成长背景复杂,有的学生母语是英语,有的是日语、韩语等,学习汉语的时间长短不一,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方法先教词汇、句型,再教课文做练习,学生会觉得很乏味,没有学习动力,效果也不理想。我决定进行差异化教学,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让学生把汉语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我的学校”为题加以详细说明。

上课时,我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学校的宣传手册都是英语的,没有汉语的?”学生们想了一下,发现果真如此。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如果我们能够用汉语制作一份关于学校的宣传手册,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很多不懂英语、只懂汉语的学生和家长?”大家觉得有道理,纷纷表示认同。

接下来,我们讨论宣传手册需要包括哪些内容,设计上有什么要求。我用翻页纸把大家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比如手册的信息必须包括学校的主要设施、开设的科目、课程表、校际活动及地址、各部门联系方式等,设计上则要求有插图,加上不同颜色等,并把这些要求作为评估的主要依据。

之后,我按语言能力把学生分成A、B两大组:

A组 我给学生提供有关介绍学校的基本词汇表,学生需找出词根,再学习语法点。

以词语部分为例,学生先花三分钟自己读基本词汇表(包括汉字、拼音及英文),用荧光笔画出重复出现的字词,如“课”这个字。我问:“这个字有什么部分你以前见过?”有的学生想起“说、讲、读”,有的想起“苹果、果汁”。于是,我把学生说的这些字都写在“课”字的旁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联系,如言字旁、声旁,再来解释“课”字的意思。接着,学生以这个字为基本单位,找到了更多相关词语,如“课程、课程表、上课、下课、课外活动”等,通过建立联系而加深理解。

B组 我给学生提供有关学校的基本及进阶词汇表,学生需要学习更多语法点,如“因为……所以……”“除了……以外”等句型,建立与以前知识的联系,并且完成作文《我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在接下来的课上,两组的活动分别是:

A组 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和句子,开始准备宣传手册草稿。

B组 在制作宣传手册草稿的同时,要考虑哪些材料可以作作文的素材,这些材料可以怎样整合,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的特点,注意宣传手册与作文文体的不同。

活动完成后,我提供修改意见,帮助学生定稿并让他们做报告,最后进行评估:

A组 根据学生事先了解的评估细则,实行同伴评估。

B组 宣传手册根据学生事先了解的评估细则,实行同伴评估;作文则由老师点评,不好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在课堂评估完成之后,学生采取下一步行动,带着自己做的宣传手册到学校的招生部,向该部门职员展示自制的手册并希望获得采纳。招生人员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感谢学生提供作品,并表示学生们所制作的宣传手册是学校制作中文简介的很好的参考资料。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制作学校的宣传手册,填补学校没有汉语手册的空白。学生觉得这个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相关,且具有实用价值,因此有了学习的动力。虽然我在版面设计方面给予学生很多自主权,但基本内容是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后决定的。学生可以在手册中加上图片或照片,但所有汉字必须手写。

由于学生汉语程度不一样,所以B组除了做宣传手册之外,还要根据手册写一篇说明性作文。几堂课下来,学生反映说做过手册之后,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写作文时素材也更丰富。虽然A组目前水平有限,不能完成作文,但他们对B组同学的作文很感兴趣,愿意阅读B组同学的作文,也希望自己尽快能够写作文。由此可见,案例中的差异化教学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正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上述差异化教学之前,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语言档案、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最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与支持。

A、B两组的课堂教学活动有以下相同之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行动凸显出来

两组的课堂教学活动差异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任务不同·总结性评估方式不同

另外,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估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目前的水平,也知道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吸引学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动力。延伸思考

国际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学生成长背景多元,语言程度不一,采用传统的老师主导或一刀切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任务,把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习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学生也有动力完成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时要避免的“陷阱”是给学生“贴标签”。因此在一开始就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分组、分组的标准是什么,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重新分组,让学生习惯协作学习这种方式。

此外,同伴评估是学生学习反思、判断、决定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全班事先对评估细则形成共识,同伴评估是可信的,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责任感。案例07 请问去Offices of the Imperial Secretariat怎么走?陈敏上海法国学校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小学五年级(2)国籍:法国(3)第一语言:法语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并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1)请问去……怎么走?(2)往前走/向左转/向右转/穿过……就到了。案例正文

炎热的九月,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个郁闷的开学季。夹杂着成长中的各种小心思和对暑期的眷恋,他们又回到了久违的课堂。拿着手中五彩缤纷的课表,我也开始了全新的学年。

五年级的第一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我首先说出“制式化问好”,学生们也给予我“制式化回复”。接着,我从迈克尔·杰克逊的标志性舞蹈开始导入。伴随着舞王强劲有力的音乐,和我快速变化的口令(上上下下左右左,左左右右中,下左右中中……),这群“混世魔王”纷纷伸出手来,和我一同跟着这五个简单的汉字“上下左右中”动起来。接着,我继续“加料”,让大家把手拿出来,跟我一起动起来:“跟我说‘往前走’,跟我说‘向左转’,跟我说‘向右转’……”通过强而有力的节奏和肢体语言,学生们兴致高昂地跟着我一起学习了本节课的五大基本句型。学生需要在第一堂课上掌握的五个指路的基本句型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词语和句型后,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接下来的教学重点。鉴于许多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尝试教学生在“紫禁城”中指路。

我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进行口语练习,看看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我指定的寻宝任务。这群活力四射的孩子们瞬间炸开了锅——“这是哪里?这是谁的家?”“笨蛋,这是中国总统住的地方!在北京,我妈带我去看过!”“胡说,这是中国皇帝的家!”“你才胡说,中国现在没皇帝……”学生们讨论得不亦乐乎,早已把学习任务抛诸脑后。紫禁城这一中华文化元素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窗外的知了抓紧在夏末秋初歇斯底里地鸣叫,相较于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这鸣叫显得多么微乎其微。我不禁纳闷,这堂课究竟是语言课还是文化课呢?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策略,变成我问学生答,重新掌控课堂,以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一个一个来到大屏幕前,根据我给的线索(例如:“你往前走,穿过Golden water, 向左转,你在哪里?”),寻找各自的目的地。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不忘问我:“老师,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用的?”“老师,这个地方是谁住的?”于是,我便来个顺水推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想了解故宫更多历史故事,就必须用所学的五大句型给老师出个寻宝任务,以此激励他们大胆地将所学句型说出来,用起来。

五十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我的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问路与指路的基本句型”顺利达到,学生们则高高兴兴,满脸挂着灿烂的笑容,意犹未尽地背起书包,走向下一个课堂。

在第二节课上,我以耳熟能详的电视剧《甄嬛传》片段作为导入,马上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问路与指路基本句型的记忆,我要求学生完成校园寻宝的五大任务。这节五十分钟的课,在传统中国文化和现实教学任务的穿插结合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第二节课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寻宝任务,以加强问路句型的记忆。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本次做出新的尝试,将“紫禁城”这一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国际汉语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之前,我一直沿用新加坡环球影城的寻宝地图作为“指路与问路”的教学媒介。当然,这一方法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是,既然是国际汉语教学,何不将更多的中国元素运用到课堂中呢?

值得注意和反思的一点是,课堂学习目标必须明确。正如我在第一节课时遇到的情况,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学习语言本身。对于这样的课堂突发状况,老师要适时将学生拉回课堂主题,例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参与老师问学生答的互动练习,熟练掌握了基础词汇和句型后,再让学生自由练习,从而做到语言、文化学习两不误。延伸思考

作为法国学校小学国际汉语教学的“老革命”,我深感身上使命之艰巨。汉语是法语(欧洲)教育体系的第三外语,如何将学习汉语变成一种乐趣,变成一种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就学而学,一直是我们长期探讨的主题。传统的教学方式“词汇+句型+演练”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期望,“动起来+思考起来+想象起来”才是法国学生眼中学习汉语(第三外语)的正确方式。

如何不使学习汉语成为法国学生沉重的负担,让这群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是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改则怠。望着学生们稚嫩而略带成熟的身影,我不禁感叹,“教学相长”果真是一句至理名言。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孔明灯,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在漫漫教学长路中的良朋诤友呢?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你学有所得,我教有所悟。国际汉语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言勉励自己,为弘扬汉语文化,贡献我绵薄之力!案例08 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王婷婷新加坡东陵信托学校中学中文部主任教学地点

新加坡教学对象(1)年级:中学七年级(2)国籍:荷兰(3)第一语言:荷兰语教学任务

鼓励一名外籍学生继续选修中文。案例正文

Max是荷兰人,本学年刚开始从荷兰转来我们学校。Max以前的学校是全荷兰语学校,他从来没学过汉语,虽然英语说得流利,但是一下子要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零起点学习汉语、法语、拉丁语,对他来说挑战不小。上汉语课的时候,他很有礼貌,从不捣乱,但时不时会走神儿,完全没有自信,汉语学得自然也不怎么样,总是边学边忘,尤其一看到汉字,立刻两眼一抹黑。他的同班同学多多少少学过一点儿汉语,虽然水平高不了多少,但是他觉得自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像是一场还未开打已经败北的仗。

我在课后找他聊过几次,帮他分析汉语和英语的主要差异、汉字的特点、学习和复习的方法等。不得不承认,他并没有表现出学习语言的天赋,而且还因为足球联赛缺了好几节课。其实Max存在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对于一个初入青春期并且对自己有所要求的男生来说,他为自己筑起的高高的心墙才是最难突破的。尽管每次谈话,他都微笑应答、点头说好,但是我知道自信不会平白而来,心理障碍没有那么容易消除,更何况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切都得慢慢来。因为学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没有急着给他定目标,更没有打算联系家长。可是没过多久,家长突然联系了学校,要求换学科,原因是汉语太难了,改学西班牙语应该更容易。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相信国际学校的汉语老师们,都遇到过学生想放弃的情况。究其原因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本案例中,Max尽管学习态度不错,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很融洽,而且也乐于参加课堂活动,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挫败感完全可以理解。同时,七年级的男生正处于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阶段,对中学生须有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尚未完全建立,人格发展也处于塑形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评价自己、怎样应对压力、如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好表现等等,都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与发展的品质和能力。所以Max遇到的挑战不仅是怎么在这个学科取得进步,更是如何通过这个应对挫败的过程逐渐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学习者。

家长的介入也是老师们一定会面对的情况。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可忽视。在私立学校,家长的影响力又更胜一筹。如何与家长打好交道,让他们与老师并肩作战很关键。

我决定给家长打电话而不是用邮件回复,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写邮件不容易说清楚,而且打电话能够了解彼此的语气和态度,不容易产生误解,有助于解决问题。在打电话之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1. 查看了学生的出勤记录,计算了出勤率;2. 统计了已有的成绩记录,包括课堂表现的成绩;3. 与部门负责人再次确认了部门的选课政策;4. 制订了帮助学生的具体方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