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手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1:38:15

点击下载

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阿克拉手稿

阿克拉手稿试读:

阿克拉手稿

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01-01

ISBN:9787544275095

本书由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哦,无玷受孕的马利亚,请为求你佑护的我们祈祷。阿门。献给N.R.S.M.感谢奇迹耶稣转身对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加福音》23:28

1945年12月,上埃及哈姆拉多姆地区,两兄弟寻觅歇脚处之际于一山洞内发现一只瓮,里面装满纸莎稿。他们没有依照法律规定上报当地政府,而是决定将这些纸莎稿作为古董在市场上单独出售,如斯以避免引起官方的关注。两个男孩的母亲出于对“负面能量”的恐惧,烧毁了一部分新发现的纸莎稿。

次年,两兄弟起了争执,原因为何历史上并无记载。他们的母亲将争执归咎于假想的“负面能量”,于是将纸莎稿交与一位牧师。牧师把其中一份纸莎稿卖给了开罗的科普特博物馆。在那里,这些纸莎稿得到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名字:来自拿戈·玛第(指的是距发现纸莎稿的山洞最近的小镇)的手稿。该博物馆的专家之一,宗教历史学家让·多雷斯意识到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并在发表于1948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及。

其他纸莎稿也开始现身黑市。埃及政府设法阻止手稿流出境外。1952年的革命之后,大部分手稿都移交至开罗的科普特博物馆,成为民族遗产的一部分。只有一份手稿漏了网,它出现在比利时的一家古董店里。1951年,试图将其在纽约和巴黎拍卖出售的一系列努力未果后,这份手稿最终为卡尔·荣格学院所获。这位著名心理分析家一过世,这份现在被称为“荣格古本”的手稿就回到了开罗。如今在开罗我们可以见到来自拿戈·玛第的手稿的近一千页书卷及残片。

这份纸莎稿是公元前1世纪末至公元180年间创作的文稿的希腊语译本,由于未被收录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圣经》当中,它们也是构成“伪福音书”作品的一部分。那么,这是为何?

公元170年,一群主教聚在一起商议哪些文本可以选入《新约全书》。标准再简单不过:凡是可以拿来与当时的异教和教义分裂势力斗争的,都将入选。我们现在熟知的四大福音书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使徒书信以及其他一切被认定为,可以这么说,与主教们坚信的基督教主要信条“契合”的文本。关于此次主教集会的情况和选定的书目可以在《穆拉多利经目》中找到。其他一些书,像在拿戈·玛第发现的手稿,被排除在外,要么是因为作者为女性(例如,抹大拉的马利亚福音),要么是因为它们刻画的耶稣对自己的神圣使命了然于胸,因而他的死就不够漫长,不够痛苦。

1974年,英国考古学家沃尔特·威尔金森爵士又发现了一份手稿,这次发现的手稿由三种语言写成: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拉丁语。他很清楚该地区有保护此类发现的律法,于是把手稿寄给了开罗博物馆的古文物部门。不久后,他得到如下回复:全世界范围内至少有一百五十五件原稿的复制品(其中有三件属于博物馆),而且它们几乎一模一样。用于测定有机物年代的碳14测试显示这份文件年代相对较近,可能晚至公元1307年,而且很容易查出发源地是位于埃及境外的阿克拉。因此,不存在出境限制。沃尔特爵士还收到了由埃及政府签署的将该手稿带回英国的书面许可(参考1901/317/IFP-75,日期1974年11月23日)。

1982年圣诞节期间,我在威尔士的波特马多克遇到了沃尔特爵士的儿子。我记得他提及了父亲发现的手稿,但当时我俩谁都没有太在意此事。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之后,我去威尔士为我的书做宣传时,我们又见了至少两次面。

2011年11月30日,我收到了第一次见面时他曾提到的手稿的复印件。现把它转录于此。阿克拉手稿我愿如是开篇:“如今,我大限将至,我将自己在世间所学全部留予后人,望他们善用。”

唉,这一定不是真的。我才二十一岁,父母给予我爱,让我接受教育,我娶了自己心仪的女人,她也同样深爱着我。然而,明天,命运将把我们活活拆散,我们不得不孤身启程去寻觅各自的旅途、天命以及面对死亡的方式。

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今天是1099年7月14日;而对于雅各布一家,今年是4859年。雅各布是我儿时的伙伴,小时候我们常一起在咱们的耶路撒冷城里玩耍,他总是无比自豪地对我说他的犹太教比我的宗教古老得多。对于可敬的伊本·阿西尔来说,492年已接近岁末,而他倾尽一生试图记录的历史也即将落下帷幕。尽管在历法和敬拜神灵的最佳方式上我们存在分歧,但在其他任何方面,我们都能和谐共存。

一周前,我们的指挥官们召开了一次会议。法军比我军优势明显,装备也更为精良。我们得做出抉择:弃城而逃,或决一死战,因为战败已成定局。大多数人决定留守。

此刻,穆斯林正聚集在阿克萨清真寺,犹太人选择在米哈拉布·达乌德集结兵力,而四处散居的基督徒们则承担起保卫城区南部的重任。

城外,敌人用拆卸后的船体搭建的攻城塔已赫然可见。从敌军的动向看,我们判断他们将于次日清晨攻城,并以教皇、“解放”耶路撒冷和“圣意”的名义让我们血溅当场。

今夜,就在一千年前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将耶稣交付暴徒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广场上,一群男女老少赶去看那个希腊人,大家都称之为科普特人。

科普特人是个怪人。少年时,他决定离开家乡雅典,去探险,寻找财富。最终,就在他快要饿死时,他来到我们的城市。在受到一番热情款待之后,他渐渐打消了继续游历的念头,决心留下来。

他设法在一个鞋匠铺找到活儿,然后——就像伊本·阿西尔一样——开始为后人记录下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他不求加入任何一种宗教,也没人试图向他游说。对他而言,我们现在既不是1099年,也不是4859年,更不是492年的岁末。科普特人只信奉当下和他口中的摩伊赖——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灵,或称神圣能量,虽只掌管一条法则,但这条法则一旦被打破,世界末日将旋即而至。

科普特人身旁坐着耶路撒冷三大宗教的首领们。这次谈话没有政府官员参与;他们太忙碌,忙着为抵御敌军进行最后的准备,可我们都觉得事实会证明那徒劳无益。“很多个世纪以前,在这个广场上,有一个人被审判并处以死刑,”那个希腊人说,“就在他一步步走向死亡时,他经过了站在路右侧的一群妇人。他看见她们在哭,他说:‘不必为我流泪,请为耶路撒冷哭泣吧。’他预见了如今发生的一切。‘从明天起,和谐将变为混乱,欢乐将被悲痛取代。和平将让位于一场无休无止的战争,这场战争将一直持续到无法想象的遥远未来。’”

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因为我们当中没有谁真正明白我们究竟为何会来到此处。难道我们还得再听一段关于那些自称为“十字军”的侵略者们的长篇大论吗?

有那么一刻,科普特人似乎因为众人的困惑而偷乐。接着,良久的沉默后,他解释道:“他们可以摧毁这座城市,却无法摧毁这座城市教给我们的一切。这就是确保这份知识不会遭受跟我们的城墙、房屋和街道同样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但什么是知识呢?”

没人应声,他继续说:“它不是关于生死的绝对真理,而是有助于我们活下去并应对日常生活中种种挑战的知识。它不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只能起到为过去发生了什么、将来又会发生什么的无用之争添油加醋的作用;而是存在于善良男女心中的知识。”

科普特人还说:“我是一个饱学之士,尽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修缮古玩、整理物件、记录日期、讨论政治,我仍然无法确切知道该和你们说些什么。但我会请求神圣能量净化我的心灵。你们问我问题,我来一一作答。古希腊的导师们就是这么做的;门徒们问一些他们尚未思考过的问题,他们来回答。”“我们要你的答案做什么呢?”有人问。“有些人会把我的话记录下来。还有些人则把我的话铭记于心。重要的是,今夜,你们将启程前往世界的四面八方,把你们听到的话告诉他人。如斯,耶路撒冷之魂将得以永存。有朝一日,我们将重建耶路撒冷,重建而起的将不仅仅是一座城池,还将是知识的中心,和平重新驻足的一方天地。”“我们都知道明天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另一个人说,“所以讨论讨论怎么讲和、怎么做好战斗准备岂不更好?”

科普特人看了看坐在他身边的几位宗教领袖,随即转回众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每一天都有好时辰和坏时辰。因此,在你们提问时,请把外面的军队和内在的恐惧忘却。我们的任务不是为地球的继承人留下记录,告诉他们今天发生了什么;此项任务,历史自会处理。所以,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的生活吧,谈谈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这才是后人感兴趣的,因为我相信纵使千年逝去,这些也不会有太大改变。”接着,雅各布,我的邻居,说:“跟我们谈谈挫败吧。”

隆冬时分,一片叶子从树上凋落,它会感觉自己败给了严寒吗?

树对叶子说:“这便是生命的循环。你可能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世,但,你会作为我生命的一部分继续存活。感谢有你,我能呼吸,因而活着。同样感谢有你,我能为疲惫的旅人遮阴纳凉,因而被爱。你的汁液已融入我的树液,我们已是一体。”

一个人,花了多年时间准备攀登世上最高的山峰。可是,当他来到山下,却发现大自然已将山顶裹于暴风云之中。他会不会有挫败感呢?此人对山说:“这次你不欢迎我。不过,天气会变化,总有一天,我会登上峰顶。这期间,你就在原地恭候我吧。”

一个年轻人,被初恋拒绝后,就会断言爱已不在吗?年轻人对自己说:“我会找到一个更懂我的人,然后幸福余生。”

在大自然的循环中,无所谓胜,也无所谓败;只有无休无止的运动。

冬,奋力争取统治万物,最终,还是得接受春的胜利,而伴随春天而来的是鲜花和幸福。

夏,希望自己那温暖和煦的日子持续到永远,因为它相信温暖有益于世间万物。不过最后,还是得接受秋的到来。秋天到来,万物才得以安息。

瞪羚食草,终为狮子吞食。这不是孰强孰弱的问题,而是上帝在以此向我们展示生与死的循环。

在这一循环中,既无赢家,亦无败者;有的只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倘若人心洞悉于此,便可获得自由,坦然面对逆境,亦不为片刻的辉煌蒙蔽。

逆境也好,顺境也罢,一切终会过去。逆境顺境一个接一个地轮番登场。这一循环将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我们从肉体中解脱,寻得神圣能量。

因此,当斗士站上竞技场的那一刻——不论他是心甘情愿,还是莫测的命运使然——愿他的心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喜悦。如果他坚守住尊严和荣誉,那么即使输了,也永远不会被打败,因为他的灵魂依然毫发无损。

他不会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埋怨他人。自从第一次坠入爱河而遭拒绝起,他已然明了这并不会终结他爱的能力。爱情的真谛同样适用于战争。

打了败仗,或失去了自以为曾经拥有的一切,难免会在很多时候让我们悲痛不已。但痛定思痛,我们会发现潜藏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力量,这力量令我们惊喜,也使我们更加自尊自爱。

届时,我们环顾四周,对自己说“我还活着”,并因自己的这句话而振奋。

只有那些未能发现自己潜力的人才会说“我输了”,并伤心难过。

其他人——即使被打败,即使被胜利者用言语侮辱——纵然也会放任自己抛洒几滴眼泪,却绝不会自哀自怜。他们知道这仅仅是暂停,战斗还会继续,而他们只是暂时处于劣势。

他们聆听自己的心跳,知道自己紧张害怕。他们思考人生,而后发现,尽管害怕,但信念仍存活于心,激励着他们前行。

他们努力弄清自己做得对与错之处。他们利用这段战败的时间养精蓄锐,治愈伤口,制定新策略,更好地武装自己。

接着,破晓来临,新的战斗打响了。他们依旧害怕,却不得不有所行动——因为不行动,就得永远躺倒在地。他们站起来,直面对手,犹记得曾经忍受的苦痛,这苦痛,他们再也不愿去忍受。

前一次的挫败意味着,这一次,他们必须获胜,因为他们不想再次承受同样的痛楚。

但倘若这次胜利仍不属于他们,那就是下次。如果不是下次,那就是下下次。重要的是从头再来。

只有轻言放弃的人才会被打败。其他每个人都会取胜。

总有一天,这些艰难时刻将成往事,他们可以骄傲地跟那些愿意倾听的人讲起。那些人将满怀敬意地倾听,并得到三条重要启示:

耐心等待行动的最佳时机。

不要错过下次机会。

以伤疤为傲。

伤疤是烙印在肉身上的勋章,敌人会因它们而心生畏惧,因为伤疤是久经沙场的证据。敌人通常会因此而急于寻求对话,避免冲突。

伤疤永远比刀剑更具说服力。科普特人话音刚落,一位商人说:“形容一下那些遭遇挫败的人吧。”

于是他答道:

遭遇挫败的人,永远不会失败。

挫败只是输掉某一场战役或战争,而失败则使人无法继续战斗。

在未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时,挫败感油然而生。而失败则不允许我们心存梦想。失败的座右铭是:“没有期望便没有失望。”

一旦投入新的战斗,挫败便到了尽头。而失败则永无止境,失败是一种人生选择。

挫败属于那些即使害怕也会怀揣热情与信仰生活下去的人。

挫败属于勇者。只有他们懂得输的光荣和赢的喜悦。

在此,我并不是要告诉你们,挫败是人生的一部分;对此我们都心知肚明。只有经历过挫败的人才懂得爱。因为第一次我们总是为爱而战的——而且通常以输告终。

在此,我要告诉你们,真的有从未经历过挫败的人。

就是那些从未战斗过的人。

他们设法回避伤痛、屈辱和无助感,还有那些就算是勇士也会怀疑上帝存在的时刻。

这种人可以不无自豪地说:“我从没输过。”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永远无法说:“我赢过。”

可他们不在乎。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他们确信自己不会受伤;对不公与苦难,他们不闻不见;他们感到安全,仅仅因为不用去应对那些敢于跨出自己小圈子的人每天所面临的挑战。

他们从没听过这样的话:“再见”或“我回来了,带着失而复得的热诚拥抱我吧”。

那些从未经历过挫败的人似乎很快乐、很优越,他们似乎是真理的主人,似乎毫不费力就牢牢掌控着真理。他们总与强者为伍。他们就像鬣狗,吃的只是狮子的残羹冷炙。

他们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惹是生非,你只会输得一败涂地。把疑问藏在心里,就永远不会有难题。假如遭人攻击,别动怒,也别还手,免得失了身份。生命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寂静的深夜,他们在想象中进行着一场场战斗:那些未圆的梦,那些曾经视而不见的不公,那些设法掩饰了过去的懦弱时刻——骗过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还有爱,那眼眸中闪动的火花,与他们不期而遇的爱,那天赐的良缘,可他们却缺乏勇气去接受。

他们对自己许下承诺:“明天会不一样的。”

但明天来了,那个令他们无能为力的问题又浮现于脑海:“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于是,他们依然一事无成。

可悲啊,那些从未遭遇过挫败的人!今生今世,他们将永无胜利之日。“告诉我们,什么是孤独。”一名年轻女子问道。她原本即将嫁入豪门,跟城中某位首富之子成亲,如今却不得不踏上逃亡路。

于是他答道:

没有孤独,爱也不会在你身旁常驻。

因为爱需要休憩,这样它才得以越过苍穹,幻化为其他形式显现。

没有孤独,动植物不能存活,土壤不再肥沃,孩童无法了解人生,艺术家无力创作,作品亦无法成型、蜕变。

孤独不代表爱的缺失,它反而使爱更加完整。

孤独不代表无人相伴,孤独的时刻,倾听自己的灵魂尽情诉说,帮助我们决定人生何去何从。

因此,那些不畏孤独的人是幸运的,他们不凛独处,不会无时无刻都在焦虑地寻找事情来做,来消遣,来评头论足。

如果你从未孤独过,就不可能了解自我。

如果你不了解自我,就会开始害怕虚空。

但虚空并不存在。我们的灵魂之中藏有一处广袤的天地,等待被发掘。它一直都在,带着全部力量,完好无损地存在着,可它是如此新奇,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害怕承认它的存在。

发现真实的自我,将迫使我们去承认自己能比想象中走得更远。这令我们却步。最好不要冒险。我们总是可以说:“我本可以做到的,但没做成,因为他们不给我机会。”

这样感觉更惬意,更安全。而与此同时,这等同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悲哀啊,那些宁愿说一辈子“我从没有过机会”的人。

因为随着岁月殂谢,他们在自身的局限之井中越陷越深,总有一天,他们将再也无力爬出,重新发现头顶上空照进来的明媚阳光。

而那些说“我不够勇敢”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明白错不在别人。迟早,他们会找到所需的信念,来直面孤独及孤独背后的重重玄机。

对于那些不畏惧孤独,不畏惧孤独所揭示之奥秘的人,一切都将别具一番风味。

在孤独中,他们将发现爱,而这份爱,如若不是孤独,他们就无法察觉它的到来。在孤独中,他们将理解并尊重那份已离他们远去的爱。

在孤独中,他们将有能力判断那份逝去的爱是否还值得挽回,或是应该就此放手,踏上新的旅程。

在孤独中,他们将学会:拒绝并不一定代表不够慷慨大方,而有求必应也并不总是一种美德。

魔鬼说:“你在浪费时间。”魔头甚至有更为激烈的言辞:“没有人在乎你。”而此时此刻,那些孑然一身的人根本无须因此类话语而恇怯。

因为,无论是与他人交谈,还是独自一人,沉默不语,从心底里接受孤独为一大幸事时,神圣能量都在聆听我们的心声。

那一刻,它的光芒照亮我们周遭的一切,佽助我们看清自身存在的必要性,看清我们在地球上的存在使万物变得迥然不同。

一旦达到和谐如斯的境界,我们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那些因孤独而倍感压抑的人,重要的是记住,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时刻,我们总是寂寂一身的。

比如从母亲腹中呱呱坠地的婴儿:不论有多少人在场,生存的最终决定权还在于婴儿自己。

比如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为了使作品足够好,艺术家需要独自静听天使之音。

再比如我们所有人,当跟死亡这个不速之客狭路相逢时:我们都将是孤身一人去面对此生中最重要、最恐怖的时刻的。

恰如爱是神的状态,孤独才是人的状态。对于那些通晓生命奇迹的人,这两种状态和谐地共存着。有个男孩未被选中留下战斗,他撕扯着衣服,说道:“我的城市认为我不够好,没有资格为之战斗。我是个无用之人。”

于是他答道:

有人说:“没人爱我。”但即便是一厢情愿,也总是有望有朝一日变为两情相悦。

有人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天赋无人认可,我的才华无人赏识,我的梦想为人耻笑。”但对于他们,经过多次奋斗,事情同样有望改变。

还有人每天不停地敲门,解释说:“我想找份工作。”他们知道,如果有耐心,终会有人请他们进门。

可也有人每天早晨怀着沉重的心情醒来。他们从不主动寻求爱情、认可或工作。

他们对自己说:“我真没用。我活着只是为了生存,但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兴趣。”

外边,阳光明媚。他们被家人围绕,努力装出幸福的样子,因为,在他人眼中,他们拥有别人梦想的一切。然而他们却坚信自己根本不为人所需要,要么因为他们尚且年幼,长辈们似乎另有心事,要么因为他们已垂垂老矣,家中晚辈对他们的话似乎不再感兴趣。

诗人写下几行诗句,又随手扔掉,心想:“这些诗,没人会有兴致去读。”

工匠每天去做工,仅仅是在重复与昨天相同的工序。他相信假如有一天他被解雇,不会有人注意到他已不在。

年轻的姑娘裁制衣裙,在每个细节处费尽心思,然而,当她穿上新衣出席庆典,却从他人眼神读出:与其他姑娘相比,你并无出彩之处。你的裙子只是这世间千千万万条裙子之一,而此时此刻,世上正举办着无数雷同的庆典——气派城堡里的庆典,抑或是小乡村里的聚会,那里大家相互熟识,对每个姑娘的穿着打扮评头论足。但是唯独她的衣裳无人置喙,因为无人给予关注。于是,她的裙子无所谓美丑;只是条裙子。

毫无价值。

年轻人意识到世界上充斥着他们渴望去解决的大问题,但没人对他们的见解感兴趣。“你们根本不了解真实世界的模样,”人们告诫他们,“听听长辈的话,你们才会更明晰该怎么做。”

老者阅历丰富,心智成熟,饱尝世事艰辛,但在他传授人生经验时,却无人有兴致聆听。“世道变了,”人们告诉他们,“你们得与时俱进,听听年轻人的意见。”

不论年龄,人人都会有无用之感。这种无用感从不请示,而是直接腐蚀人的心灵,并一再重申:“没人在意你;你什么都不是。这个世界不需要你的存在。”

很多人,急于赋予生命意义,从而转向宗教,因为以信仰为名的奋斗,总是能为改造世界的某些崇高行为正名。“我们在为上帝工作。”他们自我安慰。

于是,他们变成了虔诚的信徒;接着,福音传道者;最后,宗教狂热分子。

他们不懂宗教创造出来是为了分享奥秘、敬奉神灵,而不是去压迫人,强迫人改变信仰。生命便是上帝创造的奇迹最伟大的表现形式。耶路撒冷啊,今晚,我将为你哭泣,因为在下一个千年,神灵一体的共识即将消失。

问田间的花儿:“你认为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吗?毕竟,你只是不断地重复绽放同样的花朵。”

花儿回答:“我美丽,美丽就是我存活的动力。”

问小河:“你认为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吗?鉴于你只是沿着相同的方向流个不停。”

小河回答:“我并没有试图变得有价值;我只是在努力地做一条河。”

在上帝眼中,世间没有无用之物。没有一片落叶、一根掉发,甚至一只小虫,是因为无用而凋谢、衰亡的。万事万物皆有存在的缘由。

即便是你,提出问题者,“我是个无用之人”是你给自己的答案。

很快,这个答案将毒害你,使你如同行尸走肉般存活于世,你虽活着,尚能行走、进食、入睡,还能抓住一切机会寻欢作乐,但其实已经死了。

不要试图变得有价值。努力做自己;这就足够了,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依照心的速度,步子不过快,也不过慢,因为明示你所走每一步的价值之意义的,是你的心。有时,参与一场伟大战役,能改变历史进程。然而有时,仅仅走在路上,冲着一个偶遇的路人无来由地一笑,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不经意间,你可能就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他可能也认为自己无用,正准备自杀,直至一个微笑,给了他新的希望和信心。

即使细致入微地研究自己的人生,重温活在世上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遭受苦痛、汗流浃背、阳光下展露笑靥的时刻,你也仍旧无法确定究竟在哪些时刻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

从来没有无用的生命,每个灵魂来到世间都自有其因缘。

那些真正有助于他人的人,并没有试图使自己变得有价值,他们只是过着有价值的人生。他们很少给人建议,却起着榜样的作用。

只需做一件事:过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不要对他人说长道短,集中精力实现梦想。或许这在你看来似乎并不重要,但洞悉一切的上帝知道,你树起的榜样正在帮助他改善这个世界。于是,每一天,他都会加倍赐福于人间。

死亡这个不速之客到来时,你会听见它说:“你完全有理由问:‘天父啊,你为何将我抛弃?’但此刻,在你的生命停留于地球的最后一秒,我来告诉你我看见了什么:我看见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餐桌摆放得整整齐齐,田地犁过,鲜花绽放。我看见一切井然有序,各得其所。你也明白积硅步以至千里的道理。“正因如此,我将带你升入天堂。”接着,女裁缝阿尔迈拉说:“我本可以在十字军到来之前离开,如果是那样,我现在已经在埃及工作。可我总是害怕改变。”

于是他答道:

我们害怕改变,是因为我们总以为,在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和牺牲之后,自己已熟稔现状。

即使现状不一定是最佳状态,也不一定完全令人满意,但起码不会让人跌破眼镜。我们不会出错。

必要时,我们会进行些小调整,以确保一切维持原状。

我们目视山川从不易位。我们眼见已成材的树木,一旦移栽,通常枯亡。

于是我们说:“我想跟山川、大树一样,岿然不动,威风凛凛。”虽然午夜梦回时分,我们向往着:“我希望自己像鸟,可以随时飞往大马士革、巴格达,随时返回。”

或者:“我希望自己像风,因为无人知晓风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且无须解释即可随意变换方向。”

然而,第二天,我们又想起鸟始终在躲避猎人和大鸟的追杀,而风则时而卷入旋风,毁灭周围的一切。

梦想将来我们会有充足的时间旅行,总有一天我们会启程的,这当然很好。这让我们振奋,因为我们洞见自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梦想不会引发任何风险。危险的是试图把梦想变为现实。

但那一天终会来临,命运将叩响我们的门。可能是好运天使轻柔的敲门声,也可能是不速之客清晰无误的咚咚叩门声。他俩都说:“现在就改变吧!”不是下个星期,不是下个月,也不是下一年。天使们说:“就现在!”

我们总是听死亡这个不速之客的话。因它的恫吓而改变一切,村庄、习惯、鞋子、食物、举止。可我们无法说服死亡准许我们留下。它说一不二,毫无商量余地。

我们也听好运天使的话,可也会质问它:“这将把我带往何方?”“一个崭新的人生。”便是回答。

于是我们心想:“我们的人生虽存在问题,但假以时日,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我们必须为父母、老师、孩子做出榜样,坚持走正道。邻居们还指望我们教会大家坚忍不拔、同逆境抗争、攻坚克难的美好品德呢。”

我们自豪。因拒不改变,坚持命运为我们选定的方向而受到称誉。

错。

因为正道就是自然之道,而自然之道正如荒漠中的沙丘是不断变化着的。

那些认为山川亘古不变的人错了;山川形成于地震,又经风雨侵蚀,每天都有细微的变化,尽管我们不曾察觉。

山川变化着,并为此欣喜:“不用一直保持不变,真好啊。”它们相互诉说着。

那些认为树木一成不变的人也错了。他们得承认树木冬枯夏荣,而且树木并非仅仅立于原地,因为鸟儿和风会替它们散播种子。

树很开心。“我原本以为自己只是一棵树,如今,我看见自己已繁衍出许许多多棵小树。”它们对身边茁壮成长的儿孙说。

大自然在对我们说:“改变吧!”

那些不畏惧好运天使的人明白,即使担惊害怕,即使心存疑虑,即使被人指摘,即使遭受威胁,也必须向前进。

他们直视自己的价值观和偏见。他们听见最亲爱的人劝说道:“为何要如此?你已拥有所需要的一切:父母、妻儿的爱;费时良久才得到的职位。别去冒险,以免沦为他乡异客。”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冒险踏出了第一步——或出于好奇,或出于野心,但总体而言是出于对历险不可遏制的渴望。

每当行至路途的蜿蜒转折之处,他们心中的恐惧便愈加强烈,然同时亦为自己惊喜;他们变得更强大,更快乐了。

喜乐,这是万能之神最主要的恩赐之一。如果感到快乐,就走对了路。

恐惧,由于没有得到自认为应得的重视,渐渐褪去。

在我们迈出征途的第一步时,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于心:“我决定改变会不会给他人造成痛苦?”

但是,假如你爱一个人,就会希望自己的爱人幸福。肇始,你可能会为他担惊受怕,可很快,这种感觉会为一种自豪感取代,因为你看到他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

再后来,我们可能开始体会到一种被抛弃的无助感。

但行者在路上会遇见心境相仿的人。言谈之间,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他们结为旅伴,分享解决各种困难的办法。他们都感到自己比以往更智慧、更有活力。

躺在帐篷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深陷悲伤和懊恼中时,他们对自己说:“明天,只在明天,我再走一步。更何况,我对来路已了然于心,随时可以原路返回。但再走一步也不会有多大不同。”

直至一天,毫无先兆地,路不再为难行者,转而开始善待他。行者那饱受折磨的心灵也因这片崭新天地所呈现的美景与挑战而倍感欢欣。

在此之前,他所踏出的每一步仅仅是无意之举,而现如今,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