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6 19:08:17

点击下载

作者: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历史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历史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版权信息

历史的秘密

CCTV《走近科学》编辑部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8024-20190505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一.伏羲台之谜

河北省新乐市,古称新市,地处华北平原。相传远古时期,人文始祖伏羲曾在这里生活。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的诞辰,每年新乐何家庄都要举办庙会和庆祝活动。

一座古代的高台建筑在节日的喧闹中默默伫立,这就是伏羲台。庙会像个大集市,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但是最重要的活动是人们走上伏羲台,虔诚地朝拜祭祀。伏羲台又称为“人祖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条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都建在高5米左右的夯土台上,并且层层加高,形成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的布局。伏羲台从南至北,依次为六佐殿、龙师殿和寝宫。新乐曾多次遭遇战乱,伏羲台原始的建筑大多被毁,曾多次重修。今天看到的庙宇和殿堂,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

2001年的一个清晨,几位何家庄的村民正在伏羲台围墙以南的空地上挖坑植树。突然,一位村民手中的铲子碰到了什么,他跳下土坑,小心扒开泥土,一件陶器露了出来。经过整理发掘,伏羲台台基周围及周边地带一米多的浅表地层存有商周、战国、汉代早期灰陶、夹砂灰陶。2001年的这次发掘,将伏羲台的年代上推到了商周时期。这个结果令相振稳兴奋不已。从地下出土的陶片和建筑构件说明,在商周时期,伏羲台一带就已经有比较密集的居住区和大型建筑物。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彩陶,出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大地湾。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同时也是传说中伏羲的诞生地。而在传说中伏羲生活的河北新乐,同样发现了代表史前文明的彩陶,这两者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宫长为说,从考古学角度看,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文化一期这个年代,是属于前仰韶时期文化,这个文化距今8000年左右,和传说的伏羲文化接近了,因为古代传说的伏羲文化就在那时。

如果说大地湾的史前人类生活遗迹印证了伏羲时代的真实性,那么河北新乐与河南淮阳的伏羲传说又该如何解释呢?许永杰说,在新乐伏羲台附近发掘的陶片,为什么也被看作是伏羲时代的遗存呢?答案还要在陶片上找,考古学中有一种研究方法叫作考古类型学,就是将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在材质、图案、造型和用途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彩陶的图案花纹和器物造型的研究,人们发现半坡彩陶与大地湾彩陶属于同一文化类型,从时间上看,大地湾文化遗存时间较早,半坡略晚。

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伏羲的传说,而2006年河北新乐何家庄西阴文化陶片的发现,为伏羲研究又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不仅新乐的考古发现距传说中伏羲的出生地甘肃天水文化晚了近2000年,而且传说中伏羲所拥有的发明创造和功绩似乎也不可能仅靠一个人、一代人就可以实现。今天看来,伏羲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就如同三皇五帝其他的几位一样。关于伏羲的种种传说,也许正隐含了这一段远古华夏民族繁衍、融合、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走进今天的新乐,伏羲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何家庄的三月十八庙会也有了新的名称:伏羲文化节。二.发现周原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2世纪中叶,周人的首领古公禀父带着他的族人迁徙到这里开始筑廓营室、繁衍生息,使这里成为了周文化的发祥地及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开始,这里就陆续有周王朝的青铜器出土。这在我国的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一件于19世纪出土、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名叫毛公鼎的青铜器,内铸有497字铭文,是中国目前所有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一件。新中国建国后,中科院、陕西省及几大著名院校的考古工作者、专家学者多次对周原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从而将周原这三千余年前的古老文明再现于世人面前。

据勘查,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广泛分布,除有两座周城遗址外,还有大量的制骨作坊、制陶作坊及墓葬群。其中一座周城遗址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500至600米。另一座四方周城,长宽均为700米左右。周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甲骨。如20世纪70年代末在对凤雏村遗址、齐家村遗址的发掘中就出土了1.75万多片甲骨。随着发掘的深入,一些堪称国之瑰宝的青铜器相继出土,令在场的考古工作者们惊喜不断。如:1976年12月15日在庄白村发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大批的酒器。此外,从窖藏出土的青铜器形制与窖藏周边遗址来看,发觉后建筑遗址的形制与当时所有者的身份地位也是相吻合的。现今,新的考古发掘依然在进行之中,人们仍执著期待着有新的发现来解开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秘密。三.殷墟宝藏

19世纪末,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的农民,把在农田中翻掘出来的龟甲和牛肩胛骨作为“龙骨”出售给中药铺,把被尘封在地下3000多年的王朝惊醒。此后在小屯村近80年的考古发现,陆续向人们展示了瑰丽的宝藏和宝藏后面传奇的故事。文字是文明传承的印记。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其他3种文字都随着历史的推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唯有甲骨文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今日的汉字。甲骨文中记载着祭祀是商代人日常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商民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文化,他们认为人死后是有权利的。商王为了表示对祖先的敬重之情,甚至一次祭祀就会杀掉上百个奴隶。同时,甲骨文是一种占卜记录,分很多不同的类,包括战争、田猎、祭祀等等。

殷商时代的青铜器跟世界其它地方的青铜文化相比,其特点是更强调青铜容器,就是礼器。青铜器还是商朝王族权利、财富、地位的象征,在殷墟王陵遗址出土了很多成组的青铜器陪葬品,器具搭配方式和数量可以说明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的高低。

商民创造了辉煌的殷商文明,沧海桑田却将它深埋地下与我们相隔了3000年之久。当人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觉得商代很近,既看到了商代的繁荣,又会思考这么繁荣的一个社会最后怎么就衰落了?殷墟博物馆帮助人们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思考当今社会的发展。四.尘封的宝藏

在离拉萨市区100来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作吞巴的村庄。一些外地游客被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小山村所吸引,经常前来寻访古朴而神秘的藏式民居。这几年,常有一些文物贩子带着成捆的钱来到吞巴村,四处打听谁家有上年头的东西。扎西和他的女人白宗带着两个娃娃住在一间破旧的木板房里,旁边一幢简陋破旧的老房子里堆着一些粮食。这个陌生的康巴人竟看上了扎西的老房子。十几年前,老奶奶执意要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和牛羊买村里这幢属于集体财产、里面存放着一些破烂农具的老房子。就在买下老房子的当晚,老奶奶悄悄把扎西和白宗叫到老房子里,告诉了他们一个惊人的秘密:这老房子里有壁画。其实,扎西自己也不太清楚老房子里的这个秘密到底有多大价值,现在看到康巴人一再出重金收购,反而让他顾虑起来:他觉得对方不是很懂文物,老房子卖给他会怎么处理?再多的钱也会一天天地花光,可先辈留下来的壁画就永远没有了。就在扎西又急又悔时,一位老人突然推开了老房子的门。老人叫次单江措,按辈分扎西叫他爷爷。江措爷爷指着其中的一幅壁画告诉扎西:老房子的秘密和画像上的这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位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的大臣,作为藏文字的创制者,千百年来在藏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文物专家现场鉴定说:老房子里的这些壁画是在不同的年代,一层又一层地画上去的。这些壁画在乡里和县里都是年代最久远的文物,至少距现在1300多年,其中最古老的一些壁画,甚至可以追溯到吞弥桑布扎所生活的八世纪。这些历经千年的壁画,无疑是研究吞弥桑布扎这位藏民族文化名人的重要文物。若能真的考证出这幢老房子确确实实是吞弥桑布扎居住的,那各方面的价值将会更高。在场的县、乡领导当即表示: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壁画,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文之父吞弥桑布扎的故事,让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代代相传。五.建于2000年前的高速公路

在中国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那一带的山脊之上,有一条历史久远的古老道路。这条道路并排能跑10架马车,逢山劈山、遇谷填谷,纵穿陕北黄土高原,像一支笔直的利箭,直达北方大漠。按照司马迁的记载,秦直道是北方最重要的一条交通要道。它以九原为终点,出发点则是一个叫做甘泉的地方。据史料记载,甘泉指的是甘泉宫。在咸阳北面一个叫做凉武帝村的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甘泉宫遗址”几个大字,这与《史记》中记载相符。

两千多年过去了,秦直道的起点还能留下什么痕迹吗?当地一个叫王谦的文物管理员曾经跟随考古学家寻找过直道的起点,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来到了一个据说是秦直道起点的地方,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这个起点竟然是一段深沟。考古人员解释,正是因为遗址北面的甘泉山的地势比甘泉宫遗址高出近500米,山上的雨水常年冲刷路基,使得这里原来的道路变成了深沟。《史记》中多次提到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最大的心腹大患是匈奴。长城刚刚建好,蒙恬又接到了修建直道的命令。所有这一切暗示着秦直道很有可能是一条与军事用途有关的道路。司马迁在描述完秦直道后还留下了令人费解的3个字:道未就。后人一直在推测其中的意思,究竟是说秦直道根本就没有修完,还是说秦始皇在世时道路没有彻底完工?他们对司马迁所说的“道未就”做出了另一种解释:秦始皇遗体通过直道时道路尚未修成,但是勉强可以通过车马。后来人们在史记中也发现了这样的记载,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继续了这项浩大的工程,直到公元前207年,秦直道才最后竣工。

秦直道,从陕北直通大漠一路笔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专用高速公路。更重要的是,过了上千年,高速公路的理念才被世界各国接受并逐步推广,在今天已经成为道路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祖先的伟大贡献吧!六.消失的军团

者来寨是一个地处甘肃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故道旁的偏远小村落,然而就在近几年,这里却突然“火”了起来,不仅众多专家学者接踵而至,而且游人也纷至沓来。随着考古发掘、学术研究的展开、深入,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谜团逐渐被揭开。

从表面上看,长相特殊的者来寨人与当地其他居民一样也是靠为数不多的田地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者来寨人生活中对牛的偏爱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好奇。这些有别于汉族风俗之处在其周边地区以及整个甘肃省境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专家们推测:者来寨村民的风俗习惯很可能与外域文化有着某些联系。那么,者来寨人的先民会不会是从其他地域迁移来的呢?几乎就在专家们作出上述猜测的同时,考古人员在者来寨附近发掘出了大量西汉时期的墓葬。

通过对墓葬的研究发现,墓葬的主人几乎都是男性,墓葬主人的骨骼长大,所有墓葬全部遵循头朝西安葬死者的原则,这与者来寨村民的葬俗习惯完全一致。经过分析,专家们认为,现在的者来寨村民很可能是这些墓主的后裔。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者来寨位于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因此,者来寨人可能是当时西方商团的后裔。就在研究陷入困境之时,一个新的考古发现令专家学者们更感意外:在者来寨发现了一座有较大规模的古城遗址。由于缺乏考古证据,专家学者们只能另辟蹊径,寄希望于从史籍资料中来寻找有关这座古城的蛛丝马迹。

史籍中的一条记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曾率兵4万讨伐致支城,并与匈奴人在此展开了激战。战斗中,匈奴人派出了一支长相非常奇特的军队,他们会使用一种被称为“夹门鱼鳞阵”的奇怪阵法——就是在敌人进攻情况危急时,用盾牌把自己围成一圈进行防御,而圈内的人则会把盾牌举在头上以防弓箭流矢。专家指出:这是古罗马军队所特有的一种作战方式。此外还提到,汉军不仅在这次战役中大获全胜,而且还俘获了这支长相非常奇特、会使“夹门鱼鳞阵”的军队中的一千余人,并将他们带回了西汉。

上述推理虽然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但要将推理变成定论,则一定要有确凿的史证为依据。其实,一些佐证就点点滴滴地藏匿于浩瀚的史料中。据《汉书》载:致支城之战是在公元前36年,而到了公元前35年,也就是陈汤将这些罗马战俘带回西汉后不久,在西汉凉州府的行政区划中,就新设置了一个骊革干县。而骊革干这个怪僻的县名,其实就是汉时中国对古罗马的称谓。对此,另有史籍载:骊革干县设置在番禾县南面的照面山下。经考证,文献中所指的照面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