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7 13:04:32

点击下载

作者:蔡千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

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财务思维:如何成为一个财务高手作者:蔡千年排版:KingStar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ISBN:9787121327674本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财务职业的前途与“钱途”

当我在知乎平台做了7场Live讲座、累计听课达175,000多人次、累计一对一答疑超过1200人次的时候,我决定为财务职业的从业人员、财务专业的师生以及财务会计爱好者们写一本书。

我发现太多的财务从业者都迫切想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积累更多的实务经验、快速地通过各类财务考试,以求实现自己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突破。但在现实的工作和学习中,不仅找不到真正的“领路人”帮助进行有效的职场规划,更缺乏高效的、能够紧密联系工作实践的学习方法来帮助构建财务实践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财务思维。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大多数财务从业者找不到工作进阶的突破口,而一直在一个闭合的岗位圆圈里循环往复。

虽然讲座和答疑更加直观,但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我想通过一本书,系统地帮助财务从业人员迅速驾驭财务思维、掌握财务知识的五大模块框架、理解财务分析的四条核心主线、构建自身的职业成长规划、熟悉财务职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与核心、破解财务考试的备考秘密。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解决财务从业人员总是无法取得职业上升的难题,这便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本凝结了我13年全球财务管理经验、上市公司海外投资与并购思维、企业财务整合与管理经验的财务思维干货集成。

财务职业于从业者而言,入门的职业门槛并不高。会计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初级人才的竞争白热化,等等,都是财务职业的劣势。但财务职业有几个很好的特点。

首先,如果把选行业看作投资股票的话,财务职业是一只慢热的成长股。它可能在前5年平均涨幅不超过10%,让人感觉非常着急。但旁人看不到的是,这5年背后的努力和内功的修炼,已经让这只“股票”今非昔比,5年后,只要机会降临,它就会随时驶入增值的快车道。

其次,财务是一个男女皆宜的职业。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决定了她们大多喜欢稳定,因此技术壁垒高、不断的增值上涨空间和较低的职业风险这些特点,使得财务领域成为了女性非常钟爱的一个职业类型。这个职业也匹配女性的所有长处:她们足够细致、足够耐心、对看似平淡寻常的职业轨迹有足够的忍耐力。另一方面,以上职业特点决定了男性是这个行业内的稀缺资源,也因此造成了男女财务人员的价值偏差。相同条件、相同职位的男性财务人员(非应届毕业生)年薪平均高出女性至少10%~20%(业内经验,非权威数据)。所以,这个行业同样适合于男性。

最后,财务是一个能够较为容易跨界的职业。它在公司内部是一个特殊的职位,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信息都汇总于它的麾下。这就造成:(1)企业所有的重大发展战略、经营计划、投融资决策的制订都需要财务部门的数据协助。(2)财务数据的搜集过程(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费用、总账、出纳、税务、成本等模块)遍布企业的所有营运环节和供应链流程,这使得只有财务人员才能够全面掌控公司的营运状况,在他们的头脑中拥有一个最完整的企业图景(这里包括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两大会计领域)。(3)鉴于拥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数据,使得财务部门可以轻松跨界、身兼内控角色,全面监控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和绩效。从内控的角度掌控企业,让财务人员不仅担任业务记录员,同时可以扮演监督人的角色(这里包括管理会计这个重要的会计领域)。

上述三个特点不仅使得财务人员很容易跨界扮演更多角色,同时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财务部门在公司的地位也将变得愈发重要。因为只有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随着各种业务类型齐全和各部门人员的不断扩张,对于财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需求、对于各种风险监控的需求才逐渐被挖掘出来,才能让公司各部门都能顺理成章地认为财务人员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基于这个原因,中外很多著名公司的CEO都是财务出身。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财务职业是一个很优秀的投资品,值得你付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好好投资它,它也必然让你收到丰厚回报。

本书就是一本财务职场的投资秘籍,将财务职业的全部投资真谛展示给大家。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 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篇:怎样选对行业、选好职位、做好职业规划。

· 财务思维的构建与养成策略篇:精讲财务知识中五大模块的逻辑思维和框架,同时进行财务分析的案例实战详解。

· 财务岗位的进阶和突破策略篇:从出纳到CFO各个岗位的工作要点和重点。

· 你还需要的财务职场能力篇:职场中财务人员所需掌握的软硬技能。

· 财务考试观:考试要追求最小代价篇:最小代价通过CPA考试的复习策略。

首先,是职业的晋升策略,也就是本书第1篇要讲解的内容。在这篇中,将介绍财务职业的三个核心晋升策略。

第1章将介绍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财务细分市场定位,通过对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特点、企业规模和成熟度特点的分析,帮助财务从业者找到最匹配自己的市场细分定位。

第2章将介绍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的前15年,也就是40岁之前,是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抓住好好规划的15年黄金工作时间,这期间将奠定从业者所能实现的终极职业目标。在这章中将介绍做好三个五年规划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第3章将介绍财务职业晋升的三大核心思维,即构建财务思维与知识体系,明确各个职业发展阶段的工作核心要点,掌握财务职业的必备职场技能。通过这些技巧和思维的运用,来帮助我们走出闭合的职业圆圈。

本书第2篇将深入讲解财务思维的搭建以及这种思维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日常实践工作的。我们将通过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估值四个维度和财务分析这个工具的讲解,帮助大家用全新的、动态的视角看待企业、看待财务问题,从思维理念上颠覆传统的、静态的财务观和财务思维。最后,本篇将引入财务分析思维案例,通过两家企业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种财务思维在战略决策工作中的强大应用价值。

本书的第3篇将对财务各个阶段、各个模块岗位的工作重点和提升要点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财务工作者很难经历全部的财务模块,对自己不熟悉的模块工作内容都是未知的迷惘。在第3篇中会重点介绍各个模块的内容、逻辑以及从事这些模块的进阶策略、重点。我们会按照三个五年阶段给大家讲解下述若干财务岗位。

· 第一个五年——财务执行力:基础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出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费用会计。

· 第二个五年——财务领导力:进阶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总账、财务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

· 第三个五年——财务决策力:战略性财务工作阶段。包括的岗位:财务总监(经理)、投资(项目)总监、首席财务官。

本书的第4篇将进入财务职场技能讲述阶段。除了职业规划、财务思维、财务岗位的要点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职场技能才能更好地生存和进阶。首先,将详细讲述四种重要的软技能提升策略,包括:快速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协作能力。其次,将针对工作实习、考研、英语能力、简历准备、跳槽的考量等一些实际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操作经验和指导。

本书的第5篇将介绍财务领域的“CPA考试观”。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这个资格对于财务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报以何种心态?应对考试我们又该采取哪些积极高效的策略?本书将在这里给出切实有效的备考策略和技巧。

在全书内容的展开上,我力求详细、到位;在知识的讲解上,我力求简明、易懂;在职业规划方面,力求实用、可用。以经验和案例来讲解财务实践,以逻辑和框架来概括财务理论,让财务从业者能够“读之有味、掩卷长思”,使大家的工作、学习都能从中得到直接有效的借鉴。

过程越是辛苦,收获便越可贵。那些唾手可得的,理所当然无法在我们的生命里激起任何涟漪;最后能留下的,要么是经历了汗水的浇灌,要么是经历了泪水的洗礼,这也就是生活的价值所在。

写这本书是我自己的一个愿望,也是对自己13年财务工作的阶段性小结,我把自己最黄金的13年奉献给了财务事业,又把这13年的经验萃取提炼,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负读者所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我也和很多人一样,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抉择。不仅大家在职业选择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自己也是如此。常常站在机会的十字路口,徘徊和犹豫。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我的下一站会在哪里呢?我为之奋斗的下一个里程碑会在哪里等我呢?

思虑和犹豫,都不如迈步向前,追随内心的声音,且看脚下的路能引你向何方!

愿大家都能在事业上、生活上不断精进!蔡千年(知乎ID:蔡千年)2017年夏末于宁波第1篇财务职业有效晋升的核心策略很多朋友都和我说自己现在的职业状态很迷茫,看不清未来的职业方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非常焦虑。我倒是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迷茫是职业生涯中的一种常态,是一种对自己有较好认知的状态: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总是好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但在这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进入“知道自己究竟不知道什么”的状态。这听起来比较拗口,我来打一个比喻。迷路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你去找别人问路,首先一定是说:请问去某某地方怎么走?但很多朋友的提问却是,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这样没有目的地问路,是没有结果的,指路的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怎样才能不迷茫?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同样是去北京,从雄安出发和从纽约出发是完全不同的交通方式和路径。人的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企业生产和制造产品要满足市场需求,而财务从业者作为个体的人也是一种“产品”,也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我们做好自我定位的目的是:1. 知道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是什么。2. 知道你自己目前的位置,从而才能了解你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3. 知道缩小差距、满足需求的方法。本书的第1篇,就是要告诉大家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是什么;应该通过哪些有效的方法满足这些企业需求;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价值,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财务职业的进阶方法论,第1篇将主要分享下面几块内容:第一,财务职业三个方面的特点、现状和应对策略,包括: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特点、企业成熟度特点。第二,财务职业晋升的三大核心策略:为了实现职业目标有哪些经验和方法可以遵循。第三,如何做好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以及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第1章翻开财务职业的底牌

财务模块本身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理论都是通用的,但这不意味着财务人员可以无阻碍地在各个行业内无限制地流动。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不同行业对于财务工作的固化性和壁垒性也越来越高,财务人员想在不同行业之间转换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从理论角度出发,财务会计的准则和基础不存在任何行业差异,但是在实践操作上,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核算特点和规律,使得财务从业人员在某个行业做久了,财务管理的思维和套路就会相对固化为适应某个行业特点的模式。经验越多、在行业内越是资深,这种“固化”作用就越明显,同时给我们自身带来的转换行业的阻力和障碍也就越大。

比如图1.1所示的就是一家典型的贸易行业的供应链与财务核算的流程结合图。图1.1 贸易行业供应链与财务核算流程图

贸易行业本身缺乏复杂的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既没有研发和设计的职能,又缺少生产制造、项目管理和工程管理等职能,这就导致其财务核算流程相对比较简单。与制造业这种拥有很长供应链的公司结构相比,财务核算体系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同行业中的供应链流程和财务核算体系都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财务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流程之间也都有着天壤之别。

总体上说,在某个特定行业做财务的时间越久,就越熟悉本行业财务核算的流程与特点,跨行的难度也就越大。如果我们在财务职业方面有长远目标,那么选好适合自己的行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针对如何选好适合自己的行业,将分享三条很实用的判断策略。1.1 好的行业不一定带来好的职业1.1.1 行业领头人是择业风向标

第一个判断方法,就是看目前你所在行业里面或者你所期望进入的那个行业里面,资历最深、最牛,处于金字塔塔尖的那批财务人员的从业经历,看他们是不是从这个行业里面起步、逐渐做上来的。

很多财务人员都在问我互联网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作为财务人员是不是应该从这种好的行业起步,我就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讲讲这个方法的应用。

大家首先搜一搜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就是所谓的BAT)三家互联网公司CFO(首席财务官)的简历,看看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百度的前任CFO王湛生,1994年加入普华永道(PWC),负责跨国并购和投资的咨询服务。2004年加入百度担任CFO职务,领导百度完成了纳斯达克上市的工作。任职期间百度业务增长数十倍,公司市值从上市前的2亿美元开始持续上升,IPO当天市值达到40亿美元。百度的现任CFO李昕晢,从1997年到2008年11年的职业生涯里一直在通用汽车(GM)做财务工作。她曾自述道:“制造型企业最考验财务的能力,11年的通用经历,我几乎每一两年换一个岗位,一路做到了CFO的位置。”她2004年起担任通用中国CFO,2008年接受百度邀请,担任CFO的职务。

阿里巴巴的首任CFO蔡崇信则是标准的美国投行背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和法学博士。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曾一直在美国等地做投资、法律类的工作。他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初创团队,曾负责完成阿里巴巴集团的许多里程碑事件,包括于1999年领导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及于2005年主导收购中国雅虎及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的谈判,是马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阿里巴巴取得迅速成功的关键人物之一。蔡崇信的继任者武卫,自2007年7月起出任阿里巴巴公司执行董事兼CFO。在加入阿里巴巴前的15年时间里,武卫一直在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KPMG)工作,并担任北京分公司的审计合伙人。她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拥有CPA和ACCA证书。

腾讯前CFO曾振国,曾在美国的国际商业银行担任管理要务、BASF及赫斯特等跨国企业担任财务及资金管理要职,2001年出任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兼CFO,推动腾讯在香港上市,取得不凡成就。腾讯现任CFO罗硕瀚曾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做审计业务,有12年的审计经验,于2008年接替曾振国担任腾讯CFO职务。

从这些互联网业内的财务领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当中有三位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身,两位是传统企业财务出身,一位是投行出身。因此我们的调查结论就是:这些顶级互联网行业中最优秀的CFO都不是出身于互联网行业本身。

这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行业自身的财务体系不能培养出它所需要的顶尖财务人才,那么这个行业就不适合初、中级财务人才,因为行业内缺乏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土壤。自己没有造血机制,就只能寻找空降的人才。所以,这种行业只适合高级财务人员在其他行业获得完整的财务经验后空降过来,接管整个财务团队。

对财务初、中级人才而言,从财务核算的难度、财务管理的需求以及行业内财务人员的构成来看,互联网行业虽然是目前最热、最朝阳的行业,但是对想要做到金子塔塔尖的初、中级员工来说不是一个好的行业选择。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对融资和上市能力有很强的需求,因为这个行业烧钱比赚钱快,导致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核心财务能力是融资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一般初、中级财务人员根本没有这个资源和能力来驾驭这两大职能,同时又很难在公司内部获得这种能力提升的机会和资源,因此也就不可能在互联网公司的体系内成长为CFO。

与此对应的是,一位初级会计从零开始发展到财务高级管理者的上升途径中,只有职能健全、发展稳定的企业才可能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一家发展不稳定、财务职能缺失的企业,不仅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上升阶梯,而且还会存在很多关键财务职能的遗失。特别是创业企业,也许3~5年烧光钱后就破产了,更无法提供一个稳定的企业平台给财务人员。太多这些行业的财务人员,因为入行时间太久已经无法转到其他行业的财务领域,从而渐渐丧失其市场竞争力。

因此,第一个建议就是:大家可以在做出行业选择之前,先看看行业内的名人简历,或者身边领导的简历,作为最重要的行业决策参考指标。

另外,再补充一些小技巧,比如:打探一下你心仪公司CFO的年薪水平、面试的时候仔细观察对方的谈吐打扮,甚至八卦一下对方开什么车这些小的细节信息。

这些信息为什么重要呢?因为你未来公司财务领军人物的年薪、谈吐可能决定了你在自己的职场中未来所能达到的“峰值”状态,你要从他身上找寻未来若干年你的影子、你可能达到的最好状态。如果他的年薪、谈吐等都不是你所期待的水平,比如说他的这种“峰值”水平对你而言太低,或者言谈风格和你的期待非常不一致,那这个行业也可能不太适合你。1.1.2 财务职能模块的完备程度

第二个判断方法,就是再深入一层,看这个行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是否足够完善。

在商业社会里,企业当中的财务职能和模块,本质上是一种辅助性和支持性职能,它的作用是对商业和经济活动的数字记录。所以一定是企业的商业经济活动在先,数字记录的财务支持需求在后。如果企业从商业经济角度出发,没有衍生出对某些财务职能辅助的需求,那财务也就只能接受这种现实,无法自发地提出供给要求。

这种财务模块的不完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公司本身就缺少某个供应链或价值链的环节。比如缺少生产制造环节,这也导致缺少了完整意义上的产品及项目的财务成本核算职能。或者缺少研发环节,因此将会缺少财务对产品研发成本和项目开发成本数据的核算与分析职能。这样在财务管理上天生就丧失了某种模块和职能,意味着从业者不可能在这样的公司中获取全面的财务经验。

比如在贸易、物流公司里面很普遍的现象是,基本财务模块轮完一遍只需两到三年就够了。做了几年财务报表后,你就发现已经到了天花板,没有新的职业追求和目标了。你的日常工作将仅仅是不断重复,最终变成一个熟练工而已。在这类企业里面,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无非就是结账、做报表、报税、应对年终审计,等等,无非都是在这些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打转,不断地循环往复而无法冲出这个封闭的圆圈。这种财务职能的单一性就限制了财务能力的完善,最终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种情况,公司本身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核算和报表这种最基础的需求上,并没有深入到分析和管控方面。比如,企业的产品非常单一,工序也非常简单,这样的企业可能就不需要深入分析各个产品在成本、毛利和客户之间的差异,没有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也就不会产生对管理会计的深度管控需求。对于这种由于企业平台局限造成财务职能残缺的行业,财务岗位本身也是很难衍生出全面的财务职能模块的。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财务模块都包含哪些财务职能呢?下面以一家公司(工厂)的财务部门基本组织结构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图1.2 公司财务组织结构与职能图

一家公司(工厂)的财务领袖和最高财务决策人就是CFO,负责公司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他的下面可以划分为三大职能经理,分别是:财务计划与控制、会计与报表、税务管理。

在财务计划与控制经理下面,分别包括以下职能岗位: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内部控制和成本核算,这些模块履行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职能。

在会计与报表经理下面,分别包括总账主管职能和合并报表管理职能。在总账主管下面,主要涵盖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和资金管理四个主要基础职能。在合并报表下面则是各个事业部的会计报表主管。

税务经理下辖各个事业部的税务专员,负责各自领域的税务核算工作。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公司(工厂)的财务团队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布。

在制订个人职业规划的时候,要针对自身的财务职业目标,有意识地选择与自身目标相匹配的行业。具体在考察行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时,可以通过咨询和调查行业内几家典型公司的基本情况的方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询问面试公司的HR和财务负责人的方式解决。主要应了解的问题至少包括:

· 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信息,比如,公司销售额是多少,业内市场份额怎样?

· 财务部门的人员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是什么,比如,财务部门的人数是多少?各个岗位都分别发挥什么样的工作职能?

通过这种调查和询问的方法基本上可以迅速了解这个行业、企业的财务职能模块构成,从而判断其职业职能模块的完善程度以及对个人而言是否存在职业的天花板。1.1.3 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第三个行业判断方法,是这个行业目前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

如图1.3所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行业因为业务拓展速度快、业务需求量大,导致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大,相应的人才提升空间也大。与之相对的就是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由于业务增长乏力或衰退,市场需求量逐渐萎缩,会使公司常常面临业务重组、板块剥离的困境,这不仅使得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降低为0,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辞退事件。

比如著名的手机研发和生产商摩托罗拉,在2012年由于手机业务极度萎缩而被谷歌收购。紧接着,谷歌便进行了大张旗鼓的业务剥离和裁员动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摩托罗拉手机移动业务全球裁员20%,关闭了三分之一的全球办事处,超过4000个工作岗位消失,这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打击可以说是非常重大的。图1.3 行业生命周期与特征图

比如像煤炭、石油、钢铁、轮船行业,在目前阶段都属于过剩产能行业,大都处于行业衰退期。医药、汽车、电子、化工等都属于平稳发展的成熟期行业。互联网新能源这些则是新兴行业,处于较快的上升周期。一家企业可以在几年之内从0做到10亿元,财务部门也会从1个人膨胀到10个人以上。相对于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行业和企业的内部空间非常大,从业人员能在企业的成长与扩张中跟着成长,能够更快更多地积累行业经验,大大加速从业人员成长和经验积累的速度。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三种判断方法分析行业的特点,可以帮助财务从业者更好地制订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未来规划。如果大家把职业目标定在财务总监这个财务职业塔尖,适合的行业应该是广义的制造行业、金融投行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广义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条非常完整,覆盖了采购、物流、研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生产制造、分销与销售的各个环节,使得财务职能覆盖面很全,符合财务总监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也会让我们的未来职业选择面很宽广。广义的投行、投资机构,它也能够从产业价值链的顶端来俯瞰投资涉及的行业,使得从业者在职业初期就拥有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视角。如果能够在类似金融机构内有过若干个项目的投融资经验,也有利于从业者未来空降到某个行业内,担任类似于投融资负责人的岗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详细特点,在下一节中会详细介绍。

我本人一直身处制造业内,从手机制造、机械制造,到现在的汽车行业一路走下来。这些行业都不算特别热门的行业,但是却都给我提供了完整的财务职能平台,确保了我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各个财务模块职能的完整性。

因此,并非热门行业就一定会带来好的财务职业发展,一定要选一个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业。简而言之就是:入行需谨慎,转行要趁早。1.2 适合别人的企业不一定也适合你1.2.1 会计师事务所

国际、国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如图1.4所示。图1.4 国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中国四大本土会计师事务所

为什么说事务所很适合财务、会计类人员的初期发展?它的显著优势有如下几个:

· 首先,事务所的职业上升空间稳定,竞争环境相对公平,员工晋升有相对明确的制度,公开透明。而这种相对稳定的晋升制度和空间在企业里面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岗位空缺保证你每年一定都有提升。

· 薪水比平均水平高,算上加班和出差补助就更高了,每年涨幅固定、制度透明。相比之下,企业中薪资每年的涨幅是不能确定的,而且要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透明度很低。

· 工作强度大,每年同时做几个项目,大量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经验。这种工作经验的积累速度在朝九晚五平稳发展的企业里面是很难遇到的。

· 涉及的行业、企业跨度大,能够积累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企业的审计会计经验。审计人员不仅见过不同行业的企业,更见过同行业中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这样他们的财务视野和财务知识结构就会更全面、更丰满,更容易成为行业内的财务专家人才,这点优势是身处单一企业内、仅仅熟悉自身企业财务结构与流程的财务人员无法比拟的。

· 事务所内部培养体系相对健全、完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校招的时候会有意招募很多其他非财务类专业的人员,最终这些人也能成为很出色的审计师,依靠的就是事务所强大、健全、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

· 审计人员在有些时候往往肩负企业前台的角色,成为拿业务、创造利润的主力。我们知道企业里面最受重视的职位就是接近客户、拿新业务、创造利润的职位。所以咨询、审计、金融行业吸引财务类人员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在这些机构工作,财务人员可以做到前台,成为企业业绩和利润的发动机,比那些在企业中做后台的财务核算人员地位更高,也更受重视。

相比之下,事务所的几个主要缺点也很明显:

· 工作强度太大,如果不能熬过四五年左右、做到高级审计或以上,而较早跳槽的话,市场价值并不高。因为如果没有独立负责项目的经验,就很难形成对企业全局的财务管控经验和视角,缺乏这种整体财务管控经验的审计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工作经验都聚集在1~4年的范围内,由于经验、背景几乎一致的趋同性,使得他们之间的择业竞争相对非常激烈。

· 审计经验可能会受到局限,比如固定于某几家客户或某一个行业内。如果这个行业或客户是个夕阳行业、夕阳客户,那么经验的积累就要慢很多。而如果申请换项目,可能会影响自己跟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很尴尬。

· 出差太多、加班太多,会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使得业内产生了很多大龄单身男女。

· 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乙方的思维定式。事务所人员做乙方时间长了,思维模式会相对固化。

针对这个思维定式的问题,我们深入展开一下。

不同主体对于某种情况、某项事件的风险判断本身是有一个度量区间的,这个区间是可大可小有伸缩性的。乙方思维的特点往往是从最谨慎的角度出发去规避风险。要做一件事,有哪些限制性条件约束你不能做;会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和困难,使我们无法达成目的。这是乙方做决策的思路出发点。

甲方则不同,甲方的思维模式是:如果要做一件事,我要通过哪些方法把这件事做成?缺少哪些成功条件?我要怎么创造条件保证成功?缺少资源怎么吸引资源?存在障碍怎么排除障碍?

很多人从乙方跳出来去甲方,特别是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企业,就显得很不适应这种角色思维模式的转换。比如在做海外并购的时候,往往需要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的批文才可以最终真正做成。但这三部委往往针对海外标的公司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指标要求,很多时候海外的标的并非能够面面俱到满足这些要求,对于这种潜在风险,甲乙双方的判断标准就存在很大的区别。乙方思维会认为这是项目的重大潜在风险,会影响最终的交割甚至项目成败,而甲方则从主观方面认为这些不符的指标最终可以依靠充分的交涉与沟通来说服最终的审批部门,不是项目成败的一个实质性障碍。

这种思维特点,会导致事务所这种职能角色非常适合于发展稳定的企业和行业。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它的财务职能角色重点逐渐从战略决策者转为后台风险管理者和财务控制者。由于这类企业的业务非常稳定,短期内又不会出现战略性、结构性的变化,使得其业务的复杂程度也并不高。具有这样特点的企业非常适合有乙方思维的事务所人员来参与,扮演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角色。这种公司的外资股东最关注后台合规和风控,因此这种角色会成为外资公司的最爱,也是事务所员工跳槽的主要归宿。

我们也看到一种现象,很多资深的事务所员工来到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需要面对战略方向的把握、融资渠道的选择。比如是做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是去做公司上市还是寻找买家被大公司并购?是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还是去香港上市?等等关键项目的决定,都需要财务决策的强力介入。

思维模式的限制,使得事务所的员工往往不能适合这种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说这种思维模式不好,这种特质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非常好的稳健型企业CFO的特质。它可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些专业的技术类人员会更适合于财务核算和报表、或者内审,这种满足合规性保证、后台类的技术角色。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不是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种谨慎的乙方风格,就不要把自己的角色职能固化、框定在一个范围内,以便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和适应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事务所跳槽的路径选择,最理想的当然就是一直在事务所做到合伙人级别,面对客户、承揽业务、为项目负责,这是少数精英审计师才能达到的高度。绝大部分都在这攀爬的过程中纷纷跳槽,选择了其他职业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4年以下审计经验:审计经验在4年之内跳槽的人员,往往是欠缺严谨的职业规划的。由于工作经验欠缺、没有独立带项目的经验,这个阶段跳槽出来的事务所员工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找到非常合适的工作。我在看简历的时候,发现太多审计人员一两年就跳槽出来,到一些中小型投资机构做财务分析、项目尽职调查类的工作。这种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大都是早期初创的小企业或互联网企业。这些标的公司的账务处理相当简单,对尽职调查和财务分析工作要求不高,从自身职业发展角度出发,并没什么太大的提升价值。甚至有的企业因为没有业务很快就解散了,没有解散的企业也因为成长太慢,跳槽到那里的人员做了一两年就后悔了,进而辞职。这就会导致职业断点的形成,为时已晚。

· 4~6年审计经验:高级审计或初级审计经理职位出来到企业做财务主管,负责财务报告和会计管理工作或者做内审主管,负责公司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类工作。

这个阶段的审计人员都拥有了带完整项目的经验,做过企业完整财务报告的审计,有了宏观的财务框架概念。所以这个阶段的审计人员跳槽选择就相对宽阔了,可以到企业中担任会计主管、报表主管类的岗位,负责相关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的工作,也可以担任内审主管、内控主管的工作,负责公司内部审计流程和内控流程的合规性保证的工作。

· 8~12年审计经验:高级审计经理级别出来到企业中担任财务经理岗位,全面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这个时期的高级审计经理往往拥有丰富的项目审计经验,对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各种账务处理、业务情况都有全面的认知。这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就是要为接下来晋升为合伙人打下良好的专业、管理和客户基础了,如果不愿意未来在事务所中承受合伙人角色的业务压力,那么到企业当中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来帮助企业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同时也是市场中最普遍的一种事务所人员跳槽的去向。

· 12年以上的经验:做到合伙人级别以后跳槽出来到企业做财务总监,这也是很常见、很实用的一种跳槽思路。很多待上市公司非常喜欢请合伙人来做财务总监,帮助企业的财务制度合规合法,加速上市的全部过程。同时,已上市公司也非常喜欢事务所的合伙人来加入,成为企业有力的财务智囊,协助企业进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运作。1.2.2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更高的薪水席卷了中国的大量优秀人才,直到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各种薪资和福利水平相对于国内企业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了,参见图1.5。图1.5 2016年中国十佳雇主企业

由于外资企业大都来自于欧美国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使得外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相比于前面讲述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内资企业,它们比较突出的优点包括:

· 企业各职能分工相对精细、合理,企业流程体系健全、严谨。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时间的竞争和发展历程中,必然逐渐积累了优秀的流程体系和营运管理经验,这些优秀的基因确保了企业运作的良性和规范。

· 财务体系健全、财务制度完整、岗位分工与工作流程相对规范。外资企业几乎都是在全球各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找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综合优势。这就使得它们在财务管理上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对全球业务布局进行精细化管理、数据化决策。面对这种复杂的全球营运环境,其财务体系就必须规范、清晰,才能适应深度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

· 薪资体系和晋升体系相对成熟、健全,在市场上对人才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凭借着在市场上良好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凭借着内部较多的工作岗位机会和相对公平透明的晋升政策,使得外资公司仍旧对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对于上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的缺点也很突出:

· 公司越大,流程越长,分工越细,也就越依赖系统和流程,工作岗位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就越高。2004年我在摩托罗拉的亚洲结算中心实习,我们这些实习生经过1周的培训就可以很快在甲骨文系统(Oracle)中上手做应付账款会计工作。我们日常的操作处理严重依赖于摩托罗拉高效的财务系统和严谨的流程规范,这使得全部工作对系统流程和系统的依赖强大到替换一个人只需一周的时间,那么财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呢?在这种环境、体制下,40岁左右遭遇中年危机是必然的。

· 公司越大,分工越细,在一个具体岗位上的职业能见度也就越低,这会严重限制财务从业人员的工作视野,从而降低了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比如在结算中心里面,整个财务核算流程被细分为几大块: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总账、税务会计、出纳、薪酬计算与支付。其中各个模块视工作量的需要而进一步细分,比如摩托罗拉的结算中心里面,对于应付账款职能模块进一步按照全球区域进行划分,细分为北美区、东北亚区、东南亚区、欧洲与中亚区、南美区,等等。每个区域的财务团队只负责该区域的供应商发票处理业务,工作异常单调枯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若干年,会发现自己仅仅掌握了某个模块中一小部分的技能,在职场的竞争中往往有种坐井观天的无力感。

· 远离决策中枢,缺乏财务最核心的战略决策经验。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布局,主要是生产工厂为主,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资源优势进行规模化生产制造。因此即便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区的总部管理,其职能也大多是向海外上级汇报,向下汇总信息、执行总部决策,等等。这样的职能架构,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必然会丧失了其知识模块体系中最高价值的那部分:战略决策和决策支持的职能。财务人员将很难参与全球战略布局决策、产品结构调整决策、重大的兼并与收购决策、ERP系统的选择与上线战略确定工作、各个事业部和区域的资源整合与管控工作,等等。这些经验往往都是通向财务职业塔尖的必备经验,对这部分经验的缺乏,将严重阻碍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向着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方向迈进。

· 财务职业上升空间问题。外资企业相对平衡或稳定的发展,造成了公司很难出现空缺职位,特别是针对一些在国内业务下滑的外资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其他资历老的员工不离职,企业内部就完全没有上升通道,或者没有轮岗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只能靠跳槽来解决问题。如果又因为分工过细造成自身财务模块经验不完整,使得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这样不仅压力大,而且风险更大,往往会造成个人简历中过于频繁的跳槽给自己带来一种不稳定的负面形象。

经过上面对外资企业的优缺点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这类外资企业适合哪些人呢?

第一,适合刚刚本科毕业的应届生。本科毕业的应届生,一般都要从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做起,进入体系相对健全、完善的外资企业,能够让他们接受正确、完整的财务体系熏陶,体验SAP、Oracle这种优秀的ERP系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财务职业素养,给未来的财务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规范良好的职业基础。

第二,适合海归、研究生。研究生的优势在于知识结构,海归学生的优势在于语言能力和文化融合,外资体系的环境不仅让他们优秀的语言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得到发挥和应用,而且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可以有与之匹配的财务计划与分析类岗位。以此作为财务的起点,相对于财务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往往附加值相对较高。

第三,适合无财务基础但语言好的人员。财务结算共享中心每年都会专门招聘很多语言专业的学生,经过短期训练可以按照固化的流程熟练操作会计系统,进行基础的会计核算或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工作。这些外资企业的岗位可以作为入行或者转行的一个起步,帮助跨行业的学生走进财务职业这个圈子。

虽然说外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上述类别的人群,但是由于外资企业自身所存在的缺点,特别是对规模过大、分工过细的外资企业而言,往往并不适合财务人员长期固定在这个体系内,特别是财务共享中心这种更流程化、模块化的环境。

针对外资企业的财务人员,我的建议是在5~10年的时间区间里面,如果觉得在公司内转岗希望渺茫,升级没有空间,同时又学不到新东西,可以找一些相匹配的民营企业。可以将目标民营企业的销售额锁定在10~20亿元的规模,财务团队有十几人。职能上分工合理,能力锻炼也比较全面,适合这个阶段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外资体系内的财务人员向上进一步发展。这样自己的职业通道就打开了,路也越走越宽。

如果已经在外资体系内做到了40岁,而且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和天花板,我认为到了这个年龄,还是不要给自己太大挑战,而是应该在外资体系内做微调。可以从大型外资企业走出来,到中小型外资企业去看一看,10亿元左右规模的外资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这种微调可以保证在40岁左右,不必费太大力气就能适应不同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原本的工作技能还能在类似的体系内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1.2.3 民营企业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极大的发展,缔造了很多世界级的优秀企业,相比较前面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外资企业,我们先讲民营企业的缺点:

· 相比较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面临双重压力。大家知道银行最喜欢融资给国有企业,因为后面是政府信用支持或是国资委的背书。其次喜欢给外资企业,因为后面是欧美的母公司托底。银行最不喜欢的就是民营企业,因为它们是草根。政策面上,既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又缺乏有钱的股东支持,因此在银行眼里民营企业是最受嫌弃的类型。正所谓国企都是“官二代”,外资都是“富二代”,民营企业都是草根。草根可能随时破产,也可能随时逆袭,所以我认为选择一些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职业投资或者说职业赌注。

· 大多数民营企业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它们极其重视市场和客户,真正把客户当作上帝。但它们往往忽视内部管理,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来优化内部管理和控制,常常会导致管理流程残缺,体系不健全,游戏规则不透明,企业文化又很简单粗放,做事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 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民营企业往往受规模、资源限制条件的影响,对财务部门的定位限于“做账”这个层次,对财务管理、控制、决策支持的职能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的地位往往较低。

下面再讲讲民营企业的优点:

· 决策简单、直接。没有复杂的决策流程,容易抓住市场机会,就是所谓的“船小好调头”,决策权大都交给一线的管理层。

· 野蛮生长对员工而言,是各种能力全方位解锁。如果说外资企业强调团队整体能力,民营企业因为规模、系统、人才的限制,就要求一线人员都应该是特种兵,具备多面作战能力。既能和欧美职业经理人在谈判中斡旋,又能面对本土政府人员的种种发问,还能在财务技术上融贯中西:熟悉不同准则和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

我以海外并购为例,来介绍做一单海外并购要接触的各方面专家、政府部门和中介团队。

首先,财务顾问会向我们企业客户推销标的,选中标的公司后我们聘用财务尽职调查团队、税务尽职调查团队、法务尽职调查团队和商业尽职调查团队,然后协调和管理各方进入现场,开启尽职调查工作。

其次,在后续决定融资结构安排时,我们需要银行团队介入安排融资事宜。是在美国发债,还是在中国做项目融资,或者是引入权益投资者?如果是国内银行间市场发债,银行间市场协会还要上会审核。如果在国外发债,这就需要银团的筹备,标普和穆迪等公司的评级跟进。

接着,在和卖家签约后就要开始政府审批流程。我们要制作各种项目材料申报发改委、商务部和外管局三个部委。

最后,如果要在资本市场做股票增发,就需要券商出具可行性报告和增发方案、审计师要出具收购公司中国准则审计报告、资产评估公司出具估值报告、律师事务所需要出具法务尽调报告。然后就是接待投资者,宣传我们的项目。

一边做买方,一边做卖方。一个项目做下来,各种经验全面增长。

所以我说民营企业需要野孩子特质的人员,他们能够自我激发,能够自我创造条件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能够在没有路的时候走出一条路,敢于冒险,能够承受失败。我建议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和初级财务人员,尽量不要选择规模太小的民营企业。因为你们可能无法在这种粗放的环境中得到优秀的财务素质培养,缺乏严谨财务核算流程与体系的熏陶,可能会影响你一生的职业生涯走向。

民营企业适合那些已经建立了严谨、完整的财务思维的成熟从业人员,在丰富的财务职业经验的基础上,选择民营企业意味着自身有较大的空间来实施和创造一片天地,体验着一种财务制度和流程建设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极大考验和挑战,也能够成为职业生涯拓展和财富增长的很好契机。1.2.4 国有企业

讨论到国有企业,我们就要大致分为两类来看,一类是中央国有的大型央企集团,另一类是国有的非垄断、非大型企业。

对于大型央企集团,他们往往掌握着中国的核心制造工艺和技术,是中国制造真正的主力军和正规军。比如说航空、航天、高铁、地铁、国家电网、国家核电、船舶建造等核心领域,都掌握在央企集团手中。根据2016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的排名,我们可以看到,营业收入前十位的排名中有八名都是央企集团,包括中国石化、上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北京汽车集团等,前十位中仅有华为和山东魏桥两家非国有企业跻身其中。

在这类大型国有企业中,相对于财务职能的优势体现为:

· 国有大型企业往往有政府背书的支持,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与大型跨国企业类似,国有大型企业各职能分工相对精细、合理,企业流程体系健全、严谨。财务体系健全、财务制度完整、岗位分工与工作流程相对规范。这都使得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财务职业发展平台。

· 与外资企业不同,央企集团的重大决策都能在本地做出,因此财务最高级别的职能模块也非常完整,有利于财务职业发展到金字塔尖的层级。

但国有企业相对而言也有自身的劣势:

· 环境单一、发展平稳,上升空间受限。由于体量庞大,发展速度有限,使得公司内部岗位空缺、升迁都较为困难,同时也有可能存在升迁体系不透明的现象。

· 可能会面对非市场经济的环境体制。这个环境往往大多缺乏创新和进取的必要和动力。财务部门都是各个模块的熟练工种,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可言。

总结来说,我们在招聘时基本上没见过国企垄断企业的员工应聘,因为这个群体最终追求的是职位的稳定和高福利待遇,在适应了“体制内”的环境后,往往缺乏在体制外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因为这类企业成为追求稳定环境和高福利待遇从业人员的首选,也成为收割优秀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主要领域。

对于国有非垄断、非大型企业而言,情况相对于上面类型就要差一些了,它们可能从规模上小于大型央企集团,也可能从行业垄断性和控制力上远逊于上述企业,这使得它们在职业优势上与大型央企集团的差距很大,同时在劣势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我把这类企业看作大型央企集团和民营企业的折中。

这类企业既有大型央企集团的稳定性特点,又具备民营企业那种忽视内部管理效率,不重视财务工作的特质。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它们在速度和进取心上往往弱于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技术水平,又使得它们往往弱于外资同行,所以这类企业更适合折中于外资体系和民营体系的人才,适合于追求稳定环境的财务人员在无法竞争进入大型央企集团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分析与选择,财务从业人员要针对自身的目标设定、家庭背景环境、个人性格特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诉求等因素综合判断、考量和选择。第2章财务职业的三个五年规划2.1 财务职业规划的三阶段论

财务人员全部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事,就是自身职业目标体系的建设问题。职场中的每个人,想要加薪升职、想要丰富财务知识和经验、想要达到最终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体系,如图2.1所示。通过这个体系的确立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来指引我们逐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迈进。这个职业规划体系,就好比在扬帆出海之前,画出正确的航线图一样重要,否则我们的职业巨轮就会迷失方向,受困于茫茫大海之中。图2.1 三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

建立个人的三个五年职业规划体系,有几个实用的步骤。

第一步,先要确定三个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你全部职业目标的立论基础。类似于我们的马列主义一样,是社会主义体系建设的核心。你的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体系建设,也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要凝练出自己在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核心与重点。只有在重点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有效地制订相应的目标。

这个指导思想是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不同的,我先分享我自己的,给大家做个例子。

第一个五年,我自己的能力要强,得到认可和提升。

第二个五年,我的团队能力要强,成为公司的标杆和我职业轨迹不断前进的基石。

第三个五年,我的同盟伙伴能力要强,成为我们共同成功的关键。

具体而言,我的这个指导思想其实蕴含了三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第一个五年:我刚走出校门,大家年龄都在25~30岁之间,工作上彼此的区别也都不是很大。面试的时候还可以作为资源的学校优势、专业优势在进入正式的工作后都荡然无存,大家无论背景如何,现在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拥有同样的每天24小时,做着类似的财务基础工作。能否有效地超越同仁,在五年时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实现快速职业晋升,便是我在第一个五年里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这个阶段里,除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之外,我们没有其他资源和关系,在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我总结了两条快速突破第一阶段的工作实务经验。

第一,超越前人的工作业绩和时时不忘思考创新(Excellence in Everything We Do&Intelligence Everywhere)。

大二的时候我在一家很有名的日本企业做实习生,工作内容就是订凭证。当时实习的想法很简单,无论做什么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我先向同事学习基本的订凭证的方法,然后看他之前订的凭证,分析优点和缺点。接着我了解同事们对于凭证装订的要求和期望。最后自己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装订凭证策略。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凭证装订好后我还有大把时间怎么办?我没有用来喝公司免费的咖啡,而是用来翻看和学习会计凭证。每一本会计凭证都是极好的会计实践教科书,我翻看每一张凭证和它后面的附件,学习每种情况、每笔业务都是如何反映在会计账务上的。在学习过程中,偶尔还能发现一些错误,帮助同事们纠正。就这样我待了不到三个月,大家就都喜欢上我了,破天荒地教我这个实习生用SAP做账,平时的团队娱乐活动也不忘叫我一同参与。一年后我实习结束的时候,他们的中方总经理还单独请我吃饭,希望我毕业后能正式留在这里工作。

2004年开始在摩托罗拉实习,我被其流程的严谨和高效所感染,也被其所倡导的两条工作信念深深地影响到今天,它们是:

超越前人的工作业绩(Excellence in everything we do):这是一个对自己工作输出结果和质量的信念,也是对自己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的要求。我也是从工作一开始就这样要求自己,接手前辈的工作,一定要想方设法在工作结果上超越前任、超越同事,对自己保持一贯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如果你的工作结果无法超越你的前任,那么拿什么证明给领导你有升职或轮岗的资本?每个想跳槽的人,每个想获得更高职位的人,都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在工作中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时时不忘思考创新(Intelligence Everywhere):这是对自身工作态度的法则,它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一颗突破和改变现状、缺陷的警醒之心。任何企业流程和规则的设定都是保证重复性工作在最大限度上的精确和质量可靠,遵照流程把工作做到标准的要求,只是60分的水平。企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的业务情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影响内部流程和标准的改变,所以在工作中要保持一颗打破流程与规则的心,不破不立、因破而立。我坚持认为:规则的设定,就是等待打破它的人出现,并赋予它新的定义和生命,以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的需要。

第二,坚持做工作记录。

坚持做工作记录,能够让我们时刻保持着在现场、在前线的感觉。这种感觉对管理者而言太重要了,这是一种实践经验的理论化沉淀积累,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服务于自身的理论体系,也是可以在未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

写作是一种表达的高级方式,它可以整理你的思想,让你变得更成熟而有深度。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下面的工作记录是必须详细记录的:

· 和领导的谈话,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其他事项,都要尽量还原全部重点,详尽记录。因为这样你可以了解领导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问题的思路和条理。特别是开会的时候,他在向他的上级汇报问题或与同级解释问题的时候,更要详细记录相关过程。记录下来之后,换位思考,自己坐他的位子,换作同样的问题,是不是处理的方式一样?叙述的逻辑一样?如果不一样,找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会不一样?差距在哪里?你的方式更好,还是他的更好?为什么?经常这样回顾、复盘自己和上司的沟通,会让自己的经验飞速成长。

· 参与某个项目的过程、进度,中间遇到的问题,通过什么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