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培元树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百年发展历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8 09:32:48

点击下载

作者:余晓灵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薪火相传, 培元树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百年发展历程

薪火相传, 培元树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百年发展历程试读:

前言

斗转星移,学校百年校庆将至,我辈为了系统梳理总结学校办学经验,展示学校办学成果,扩大学校积极影响,在搜集、整理大量史实资料的基础上,以流逝岁月为经、以重要事件及人物为纬,运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将培元学校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简称十九中)的发展历程展示于世人面前。

1916年秋,清华学堂、燕京教工募捐兴办培元女子小学于海淀福音堂。“培元”出自孙中山先生“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一语。1924年,扩大为男女同校的培元小学。1944年,始办初中,更名为培元学校。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蓝靛厂中学班与培元学校合并,选址万泉庄梁家花园,命名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此为海淀区第一所完全中学。

百年沧桑,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从初始一个复式班的小学(四个年级、女童50余名),发展至今为完全中学(六个年级、近3000名在校师生),共培养学子5万余名。

世纪更新,十九中秉承“自立自强、寻真求实、济世爱国”的培元精神,践行“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其本质与先贤志士一脉相承,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人才。

经过艰苦创业、培元兴起(1916—1952年),方兴未艾、曲折发展(1952—1976年),恢复元气、重新崛起(1976—1992年),改革开放、特色兴校(1992—2008年)和继往开来、再创辉煌(2008—2016年)五个时期,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经过历届师生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和与时俱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特别是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培元精神,使学校拥有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学校地址几经迁移,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址为海淀区万泉河路83号,占地面积约153亩,校舍面积近7万平方米。截至2015年9月,共有70个教学班(初中42个、高中24个、国际部4个),2600多名中外学生,在职教职工近300名。教学楼、科技楼、国际部楼、礼堂、餐厅、体艺馆、400米塑胶运动场、足球场、图书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还拥有现代、领先、堪称一流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美术教育中心、音乐教育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和国际教育中心,并精心打造了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和优美环境。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目标明确的学校

2008年,学校制定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8—2016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教代会)审议通过,正式确立了“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

依据国外积极心理学和国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十九中实际,我们确立了“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这是因为: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拥有为幸福人生而奋斗的激情、理智、意志和本领,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引领学生将成长过程变成享受幸福的过程,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取成功,从而享受更持久、更丰富、更深刻的幸福。

在系统分析学校历史沿革与办学现状、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面临挑战与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把十九中学建设成为一所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的办学目标。

全面优质:在学校层面上,是指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硬件现代、管理一流、质量优秀、特色显著,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跻身于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或类似称号学校行列;在学生层面上,则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一大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概括为“六会一特长与国际眼光”)。

理想学校:是指学生向往这所学校,能在这里幸福成长,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获取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三年习得,终身受益;教师在这里能够愉悦工作、成就事业并感到幸福;学校能够赢得家长满意和社会赞誉。

十九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与“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及“培元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元气”即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之元气是由每个人、每个家庭聚集而成的。教育应以培养中华民族优秀下一代为己任。孩子是家庭、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在中学阶段应培养每个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开发每个孩子的多元智能,为其终生幸福奠基,从而使整个民族的元气日益增强,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对此,2010年海淀区教委在认定我校为首批示范性高中的通知中予以高度肯定:其“理想学校”概念的提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精神,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学校教育的本质内涵,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德智体美硕果累累的学校

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引领下,学校不断创造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艺术、体育、科技教育成绩卓著。在环境中熏陶学生,在特色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特长课)中提升学生,在特色活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中教育学生。

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节、体育节、心理文化月(周)、母亲节、艺术节、慈善义演、军训、学农、国防教育讲座、疏散演习等大型活动。通过北京市金帆民乐团、行进管乐团、海淀区银帆京昆团(简称京昆团)等特色乐团及舞蹈团、合唱团、田径队、男女手球队、女子垒球队、健美操队、足球队、定向越野队、跆拳道队等社团的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为学校赢得诸多荣誉:北京市金帆民乐团多次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参加维也纳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比赛并荣获“特别金奖”;京昆团获北京市“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一等奖、2013年赴美国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并获得金奖;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荣获第九届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集体一等奖、全国美术比赛优秀组织一等奖;业余电台小组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业余电台锦标赛暨全国无线电通信锦标赛选拔赛中荣获青年组团体第一名;建筑模型队荣获全国团体冠军,代表北京参赛荣获全国纸飞机公开赛冠军;定向越野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中获小组第一名;手球队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冠军、北京市锦标赛冠军;垒球队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亚军、北京市锦标赛冠军;健美操队参加全国啦啦操总决赛并荣获第一名。

心理健康教育领先全国。在巩固、发展艺术、体育、科技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局部提升到整体层面开展,并惠及全体学生和教职工。学校创建了1632平方米、设备设施一流的全国第一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6名专职心理教师和18名兼职心理教师;主要从团体心理课程、学科课程渗透、综合活动课程、家校形成合力等四个维度组织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先后成为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并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和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观摩活动中作为先进典型发言;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和“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多次作为市级以上相关会议、活动的考察观摩现场。

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方兴未艾。为了“让十九中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十九中”和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我们先后与美、日、韩、德、法、英、新加坡、芬兰、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并进行交流。从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学生,韩国、瑞士、芬兰、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学生在我校就读。学校每年都要接待国外数百名师生到十九中访问交流;我校也选派400余人次师生到国外参访或交流。十九中连续三年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汉语节优秀组织奖。

2012年,十九中创办了高中国际课程班,帮助学生出国深造;还与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开发幸福课程并开展实验,开创了与世界著名大学实质性合作研究的先河。学校是中日友好协会理事单位,也是中国教育学会海淀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校”。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硕果累累。一是德育工作成绩显著,2013—2015年来获市级优秀班集体2个,市级三好、优秀学生干部称号92人次;获得区级三好、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643人次;发展了7名优秀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校获海淀区德育特色四星学校称号。二是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学校中考、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中考高分段人数逐年增加;高考一本、二本、三本的上线率由2008年的44%、78%、88%分别提高到2013年的75.3%、93.5%、99.5%,2015年再创新高,文理科二本上线率均达10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三是艺术、体育、科技获奖众多,获区级以上团体奖86个,个人获国际类奖项89人次,国家级奖项151人次,北京市级奖项731人次,区级奖项706人次。师资队伍品正、业精、生爱,教研教改成果显著的学校

学校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支“品正、业精、生爱”的教师队伍,对教职工进行“三心”“三爱”“三育人”教育。“三心”,即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三爱”,即爱事业、爱学校和爱学生;“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成立特级教师工作站、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通过“薪火工程”师带徒的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通过每学期举办基本功比赛,使年轻教师得以成长;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学习,开阔眼界。

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师资力量显著增强:一是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从2008年的25人增加到61人,硕士以上学位从23人增加到60人,高级教师从53人增加到103人;现担任区兼职教研员14人,进入区名师工作站8人。二是教职工获得区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320人次。三是学校初步形成了“全方位(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到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多层次(国家部委级、市区级、校级、学科级)、三结合(科研和教改相结合,提高和普及相结合,领导、专家和教师相结合)”的教研教改格局,教师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奖14篇,市级奖122篇;在报纸杂志发表论文国家级41篇、市级14篇;出版了12本论著;学校荣获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校”称号;“十二五”规划期间,我校共有29项课题在区级以上立项,并均于2015年1月顺利结题;学校独立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办学品质显著提升,获得诸多荣誉称号的学校

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发展规划》抓到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的办学品质显著提升。

北京市通过四类主体(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分别从2008年、2011年开始对初中、高中的教育质量现状进行形成性评价,评价报告数据折线图表明:我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雷达图表明:我校十个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均衡。(请参见本书163~166页)

这些年,学校先后获得众多殊荣:既有国家级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有市级的“北京市优质高中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金帆民乐团”“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海淀分院”“金鹏科技奖”“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先进教职工之家”“先进工会”“书香燕京读书征文活动先进组织单位”“学习科学学会先进单位”“团建十佳标兵学校”和“五四红旗团委”;还有区级的“首批普通高中示范校” “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德育特色四星学校”“交通安全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先进单位”“三星平安校园”“文明单位”“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和“科普先进单位”等涵盖各方面工作的荣誉称号。

学校被《北京晨报》等新闻媒体评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特色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中学”;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名优学校”;还荣获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学校”称号。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京华。我们坚信:作为百年老校,在全校师生及家长、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关心、呵护和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精诚团结、群策群力与奋力拼搏,十九中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本书编委会二○一六年元旦第一篇艰苦创业培元兴起时期1916—1952年培元学校是一所教会学校。它隶属于北京市基督教公理会海淀布道会。公理会海淀堂创建于1915年,由清华学堂美籍历史教授麻伦发起,后由清华学堂、燕京大学的基督教徒捐款1100大洋购置海淀南大街永呈祥字号改成教堂,即海淀福音堂。1916年在教堂内开办了培元女子小学。“培元”取自孙中山先生之语“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从1916年创办培元女子小学发展到1952年的培元学校,历时36年,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学校经历了培元女子小学、培元小学、培元学校三个阶段和王仰之、祁国栋两任校长。王仰之、祁国栋校长艰苦创业,多次组织募捐义演,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广招贫苦大众学生,减免学费、成立挑花工厂、建立助产医院、成立妇女养老院、开办慈善工厂、救助洪灾难民、设立舍粥厂、救生投河女士。抗战时期培元学校教师不教日伪课本,自编教材,宣传抗日救国,解救共产党人,组织师生迎接解放军进城,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抗美援朝宣传、为抗美援朝义演筹款,组织学生报名参军。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培元学校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声誉越来越高,从最初50余名学生的女子小学发展到包括小学、初中都有的培元学校,在校学生445名(小学生251人、中学生194人)。学校形成了实际存在的自立自强、寻真求实、济世爱国的“培元精神”。培元女子小学校门旧址培元女子小学礼堂第一章培元女子小学阶段(1916—1924年)

培元女子小学设在海淀福音堂内,由京西海淀绅士王仰之及夫人宏馥卿开办,按全市小学排列序号为私小第80号。培元女子小学以自置稻田20亩为常年经费,不收学费,学习修身、国文、算数、乡土动植物、历史、地理、手工、音乐、图画、体操等。在开办时为初小四个年级一个复式班,有学生50名。聘请热心教育并有教学经验的任爱德女士任教。此后逐年增班扩招、不断补充师资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1918年9月23日《北京益世报》对建校、办学进行了报道王仰之与夫人宏馥卿女士王仰之(1916—1924年任校长)王仰之(1881—1959),河北省定县七家村人,1916年在美籍历史教授麻伦捐款筹建的海淀基督教会内,同夫人宏馥卿女士共同创办培元女子小学。当时学校不但不收学费,还供给学生书籍、笔墨等。著名校友王琇瑛1908年5月28日—2002年9月4日王琇瑛是王仰之校长之女,是培元女子小学早期校友。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终身从事医务工作,1938年成立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1950年当选为中华护士学会副理事长,1954年创办北京市第三护校并任校长。1983年5月12日荣获国际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她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的护士,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荣誉校友称号的护士。她热爱护理事业,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在培养公共卫生护理人才与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1983年王琇瑛荣获国际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的奖杯与证书第二章培元小学阶段(1924—1944年)

1924年教会聘祁国栋牧师主持培元学校工作,任培元小学校长。他充分利用教会有利条件开展办教兴学活动。利用募捐所得款项购买军机处陈姓的“喜公园”(地名),作为培元小学校址,将“培元女子小学”扩大为男女合班的“培元小学”,包括一至六年级,成为完全小学,在校学生200余人。

祁国栋先生是一位爱国的基督教徒,热爱祖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他一生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是一个关注国家兴亡的正义青年学生,满怀激情参与反对签订不平等的卖国条约、火烧赵家楼的爱国行动。在海淀福音堂做布道员、牧师时期,他不满外国人操纵教会,主张把海淀福音堂改为中华基督教会,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办教,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受到广大信徒支持。1924年培元小学旧址

1925—1926年,学校因经费困难停办。

1927年复校。1928年学校成立董事会,共同管理学校工作,校址由喜公园迁回洩水湖院内,改为初级四年级小学。

1930年,除了通过董事会在信徒中募捐外,祁校长又通过多次募捐和求助等形式,筹集资金,购置海淀西大街御马圈2.5亩地皮,进一步扩大校舍操场。

1932年,祁校长利用募捐款在筹建的礼堂前建成房屋11间,形成独立小院,学校改为完全小学,编制六个年级,男女合校,有学生100余人。

1933年6月15日建成大礼堂,长28米,宽12米,共336平方米,用银元4846元。

1939年新建教室10余间。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培元学校”被日军强行关闭。经校方多方交涉,学校于1942年5月复课。祁国栋(1924—1952年任校长)祁国栋,字石甫,号子一,1894年10月7日出生于河北霸县南孟镇一贫苦农民家庭,为人质朴善良。13岁从家乡来到河北通州协和书院(即现在北京通州潞河中学)勤工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学习,1919年毕业于文学院,1921年又获得神学院学位,是该校第一批毕业生。他以基督教的自由、博爱和平等的精神规范自己思想,一生淡泊名利,远离高官厚禄。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所从事的宗教和教育事业,造福海淀这一方水土、一方民众。1961年10月6日,爱国的基督教牧师兼终身教育家祁国栋先生病逝于海淀寓所之中,享年67岁。培元小学校舍1940年培元小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操培元小学组织活动培元部分师生在礼堂前合影第三章培元学校阶段(1944—1952年)

1944年,海淀唯一一所中学——燕大附中因燕大南迁而关闭,众多孩子无处上学。家长希望祁校长创办中学,祁校长随即着手准备筹建中学部。

在日伪统治下的海淀镇,将国难、家难集于一身的祁校长举步维艰。但学生家长的信赖和托付使祁校长深感责任重大和义不容辞,再次为办中学而四处奔走。祁校长一方面通过董事会在信徒中募捐,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义演募捐活动。当时著名的演员马连良和小翠花都积极参加义演活动。

1944年9月,海淀私立培元学校中学部成立。校址在原教会挑花厂旧址——晓园。学校更名为培元学校。由祁国栋先生任校长,巩震任主任。

此时,小学部有学生251人,中学部发展为四个班共有学生194人。这是当时海淀镇第一所中学。1944年唱诗班同学在礼堂前合影1944年培元小学的部分学生在“晓园”门前合影培元学校平面图

培元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是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在校生,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另外从社会招聘多名有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任教。

1949年1月的一天,“北平市委工作委员会”代表于文和杜宇两位同志来到培元学校看望师生,宣讲党的文化教育政策。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迎接北平解放。

谭恩菊同志、冯瑞芳同志在1948年年底,受燕大地下党委派到培元学校任政治课老师,成为培元学校共青团(当时称新青团)、少先队创始人。课上课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并进行家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1949年五四青年节发展首批团员,入团的老师有陈忠、高淑芳,学生有吴桂英、滕棣华、李希龄等。

1950年,为了进一步解决海淀区附近工农子女上学难问题,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海淀区教育局筹建了以海淀区第四中心小学为基础的蓝靛厂中学班。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海淀区解放后第一个公办住宿初中班。1950年,高云同志被派到蓝靛厂创建中学班,任中学部主任。1947年8月24日培元学校中学部开学典礼合影1949年7月培元学校学生张培元的初中毕业证书1949年培元学校师生参加海淀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游行活动冯瑞芳谭恩菊1947年培元学校排球队合影1949年培元学校初一乙班学生在礼堂前合影1949年春培元学校初一乙班春游颐和园合影培元学校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八位为祁国栋校长1949年培元学校学生会执委合影培元学校学生在学校礼堂进行抗美援朝义演(左一王宗印老师)1950年培元中学初二班全体同学合影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遵照国务院关于取消私立学校的指示,把培元中学与培元小学分开。培元中学与蓝靛厂中学班合并,成立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培元小学就此更名为“洩水湖小学”。

1952年9月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祁国栋校长因身患多种疾病婉拒十九中新任校长宁泽同志的挽留,申请退职,经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后回家安度晚年。祁国栋校长是被20世纪90年代末时任海淀区副区长、政协主席张宝章同志誉为“海淀杏坛十杰”之一的名牌校长。北京培元中学一九五一年初中毕业留念第一排为培元学校教师(从左至右)高淑芳 季爽厚 赵淑娟 何育英 升利 巩震 祁国栋校长 白勤村 吴杰 祁宝光 李华林 陈思 石自诚 王宗印1951年培元学校学生欢送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留影1951年入学学生与老师合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