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对话(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31 18:17:09

点击下载

作者:曾杰 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效对话

高效对话试读:

前言

让沟通变得更酣畅淋漓

历史的进步始于沟通。若非如此,人类不可能学会协作生产,很多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成果就不会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沟通媒介也越来越多。只要能收到手机和网络信号,住在不同半球的人们几乎可以在24小时内保持不间断的联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沟通效率比互联网诞生前的祖辈更高。甚至可以说,我们因为思维与注意力日益碎片化反而变得更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很多人在面对社交媒体上一长串的好友名单时,经常会感觉自己跟别人无话可聊,发起对话后也经常陷入“鸡同鸭讲”的沟通困境,说不到一块儿去,很难充分做到相互理解。

相对而言,现代人的独立自主意识更强,也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这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现代人表达欲望更强烈,这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只希望对方听自己讲,而不愿意听对方的感受,并觉得别人顺着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事。这种不能平等待人的态度,也是对话效率低于双方预期的重要原因。

沟通是一件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事。高效沟通能让我们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不畅的沟通则会令我们对生活越来越悲观失望。我们每天说出的话很多,被对方完全听进去的却很少。为了实现某个目的,我们试图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却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后陷入无休止的扯皮中。

美国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美国Stand & Deliver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彼得·迈尔斯教授指出:“只有自己足够杰出,你的声音才能在一片嘈杂中脱颖而出。要想突破喋喋不休,你需要一点策略——我们称之为高效沟通策略。你可以这样想:高效沟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而其他的一切沟通仅是说话而已。高效沟通就是对有疑义的地方进行厘清,就是在听众跟不上你的沟通思路时创造关联,最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完成他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沟通就是高效对话,把存在疑问的地方解释清楚,让对方能听明白你的想法并知道怎样配合你的想法,同时你也弄清对方的意思并给出合理的回应。双方通过对话来消除误解,最终达成共识,这就是高效沟通的意义所在。

沟通本来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点燃智慧之光的火种。提高对话效率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在互联网上抄几个段子就能打开局面的。我们在日常对话中有很多不良习惯,导致沟通效率不尽如人意。假如能克服这些毛病,我们将获得更加清晰的思路与更让人明白易懂的表述方式。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那些阻碍沟通的不良习惯,并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来提供各种促进高效对话的技巧。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第一章是什么降低了你的沟通效率如今,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表达自己声音的渠道越来越多。然而,大家并没有觉得沟通效率提高了,反而有所下降。明明想把自己的意思充分表达给对方,可是他们就是无法搞清楚你的意思,这让对话难以进行下去。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和悲剧的产生原因都可以归为沟通不畅。对同一个人表达同样的意思,你跟他说的话,他总是云里雾里,别人说的时候,他就茅塞顿开。这很可能是你自身的原因在作怪。假如你思路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说话说不到点子上,沟通效率就会降低。假如你说话不注意场合,就会让对方因尴尬而拒绝跟你继续交流。假如你只顾自说自话,别人也没法跟你正常交流。假如你跟不上别人的节奏,很容易造成冷场。此外,触犯沟通禁忌同样会降低对话效率。想要让对话变得更有效,我们首先要诊断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属于哪一种情况。头脑不清晰,说话词不达意

在沟通过程中,只要有一方说话词不达意,另一方就很难保持继续交流的愿望。表达能力糟糕的本质是思路不清晰。你能解释清楚自己什么地方没想清楚吗?

日本经营战略咨询专家、沟通专家八幡纰芦史先生认为,我们说服对方通常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感情的步骤——至少让对方在感情上对你持有中立态度,而不是抵触情绪。

2.逻辑的步骤——让对方好好理解你的逻辑,把你说话的重点传入他的内心。

3.利益的步骤——让他觉得你说的内容与他有明确的利益关系,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大家在对话过程中都会经过这三个步骤,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存在差异,又衍生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沟通对象:

1.感情优先型人——他们听不听你的意见取决于当时的心情如何,对逻辑和利益没那么看重。

2.逻辑优先型人——无论情绪和利益如何,他们更在乎你的话是否符合逻辑。

3.利益优先型人——只要与自己的利益无关,无论怎样都不愿意接受你的意见。

在生活中,那些词不达意的人总是卡在“逻辑的步骤”上,头脑没有理清思路,语言组织得毫无逻辑,发言显得杂乱无章。假如他们碰巧遇上的沟通对象是逻辑优先型人,就容易被对方厌烦,从而无法顺利进行沟通。通过下面这一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欠佳的表达:“××是个只会吹牛和卖弄的大白痴,这就是事实,不信你可以去问问大家是怎样看待他的。”

正确的表达:“××平时比其他人更喜欢展现自己,说话有时候比较夸张。”

有些人以为,只要准备一下自己想说的内容就万事大吉了。尽管准备对话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但忽略其他影响对话的因素将让你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因为,完整的对话包含五个元素:观点、听众、声音、目的、组织语言。如果只顾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而忽略其他四个因素,高效对话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听众为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修辞和劝说学博士后、美国培训讲师乔治·汤普森博士指出:“我可不会尝试去训练人们根据全世界不同的习俗去对待不同的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会很开心地知道,我有一种简单得多的办法去有效地对待所有人。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三种基本类型的人,每种人用不同的方式搞定就好了。这三种人涵盖了所有的文化、民族、国家、年龄和性别。他们分别是好好先生、难搞定的人和蔫儿坏的人。”

对于这三种不同基本类型的人,我们就算使用同一个观点,也必然要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开展对话。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听众的特点,你的思路就不可能有针对性,说话也不可能说到点子上。若是如此,高效对话就成了一个笑话。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A先生是一名保险业务员。现在有一位老年客户向A先生求助,想帮全家三代人买保险。但他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说话颠三倒四,经常讲了前面忘了后面,无法把家人的情况和需要解释清楚。半个小时过去了,沟通依然没有进展。现在由你来扮演这两个角色。假如我是A先生,会这样引导客户:假如我是记性不好的老年客户,会这样说:说话不看场合,让对方陷入尴尬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里有着不一样的约定俗成的沟通习惯。假如发言的时候不看场合,沟通对象就没法保持好心情跟你对话了。为什么有些人开口前总是不看气氛呢?

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有被长辈制止发言的经历,多半是因为童言无忌,说了在相关场合中令人尴尬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注意控制自己的发言,以免出现不看场合说话的错误。最基本的经验是:在严肃的正式场合不嬉皮笑脸、哗众取宠,在轻松的场合则不能过分拘谨严肃。但很多人就算长大了也并没做到这一点,时常在沟通过程中制造麻烦。

你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并不是每一个人脑子里都绷着那根名为“话不能乱说”的弦。有些人不擅长看气氛,只顾自己表达得痛快,完全没考虑听者的感受。就算你悄悄提醒他们“这时候不适合说这种话”,他们的反应却是“要什么紧,我又没说错”。这类人如果碰上脾气暴躁、内心敏感的沟通对象,说不定还会引发肢体冲突。

说话高手未必个个都是口若悬河之辈,也可能寡言惜字,但一定是观察气氛的高手。他们不仅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还时时刻刻留意沟通对象的反应。只要对方稍微面露尴尬,说话高手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措辞,让听者重新回归舒适安心的状态。

欠佳的表达:“你这个蠢货根本什么都不懂。牛教三遍都会了,你居然还不会。我跟你解释不清楚。”

正确的表达:“这可能有点不太好理解,但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个问题给你解释清楚。”

无论你多么小心谨慎,都有可能因一时疏忽而说了不得体的话。如果处置不当,沟通会马上失败。真诚地道歉是必需的,但也要讲究技巧。

美国沟通专家要求人们在道歉时先消除自己的消极情绪,展现自己积极改正的态度。日本沟通专家则根据这个原理总结出了“三回合道歉法”:第一回合是先诚恳地为自己的过失致歉,旗帜鲜明地展现你知错就改的态度。第二回合是主动描述对方遭受的损失或伤害,描述得越细越好。因为这样他们才能确认你的“对不起”并不是嘴巴上随便说说,而是心里确实认识到了错误。最后一个回合是把你犯错的原因与补救措施好好说给对方听。如此一来,对方就会逐渐消气,重新接受你了。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B先生和朋友们去参加一次宴会,恰好遇到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当年有个外号叫“大嘴”,说话经常不过脑子。他一不留神当众喊出了B先生以前的外号,让人瞠目结舌,气氛顿时变得尴尬。假如我是B先生,会这样化解尴尬:假如我是老同学,会这样补救过失:不懂倾听,总是打断别人的发言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如果只顾各说各的,根本无法进行沟通。总是打断别人的发言,等于剥夺了对方的话语权。你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完全由一方来说,另一方只是听着,那叫灌输而不叫对话。如果没有你来我往的交流,“对话”是名不副实的。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注意这点,总是试图增加自己的说话时间,压缩对方的发言机会。尽管这不是有意识地较劲,但无疑会影响对话的效率。

当你说得兴致勃勃的时候,如果有人突然插嘴打断你的发言,你或多或少会感到不悦,特别是你记性不怎么好的时候。对方插完嘴后看似礼貌地请你继续说,但你的思路已经被打断了,一瞬间连不回去。假如对方是个急性子,看你不能马上继续发言,就会趁机抢走你的说话机会。最可气的是,这类人在事后会跟别人说你“不爱说话”。

只有一方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另一方的声音被彻底掩盖,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低效对话。真正的高效对话,必然建立在各方都能充分表达意见的基础上。而胡乱打断别人发言的坏习惯,是降低沟通效率的一大公害。

欠佳的表达:“我打断一下……我说完了,您继续说。”

正确的表达:“抱歉,刚才我没听明白,您刚才好像说到了……懂了,您继续说。”

从根本上说,喜欢打断他人发言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膨胀心态。他们只想着满足自己畅所欲言的快感,潜意识里认为别人的话可有可无。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挡住交流的大门,还觉得是别人不好沟通。

乔治·汤普森博士说:“最伟大的销售人员懂得倾听自己的顾客,很快就能和他们产生互动,并且他们能选择使用最准确的词语来有效地画出一幅全局画面,这有时可能需要你用情绪化的方式,有时是形象化的方式。要想高效地代表一个人或者任何组织说出他们的心声,你必须摆脱掉自己,进入对方的世界。”

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得像穿上对方的鞋子走路那样,认真体会那些被插嘴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被剥夺说话机会的痛楚。否则,尊重对方发言权的意识就很难真正树立起来。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D女士健谈且说话像连珠炮似的。这一天,她跟一位客户洽谈业务,多次打断对方的发言。客户终于忍无可忍,直接不顾礼节地拂袖而去。假如我是D女士,会这样挽留客户:假如我是客户,会这样提醒D女士:不知道怎么接话,导致冷场

在对话过程中最尴尬的情景就是冷场,双方不知该如何接对方的话,无法继续进行交流。毫不夸张地说,冷场对沟通效率的破坏是最强的。为什么会冷场呢?

只要有一方始终沉默不语,对话就不会产生。而交流到一半时突然冷场的情况,也经常让对话半途而废。冷场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沟通者厌倦了对话,也可能是他们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还可能是他们在等对方先开口。但从根本上讲,冷场更多是源于我们对说话后果的恐惧。

美国神经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每天大约会产生6万个想法,但其中80%的是消极想法。换句话说,我们每隔一小时就会冒出1920个消极想法,恐惧感随时可能涌上心头。

在对话中,我们决定是否坦率直言的依据就是对说话后果的判断。假如判断是有利的好结果,最沉默寡言的人也会比平时健谈。反之,最开朗健谈的人照样会为了避免不利后果而三缄其口。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冷场现象是因为沟通双方都担心说错话的后果所致。

欠佳的表达:“这个……那个……咱们说点什么好呢?”

正确的表达:“……这两天有件事在网上炒得很热,不知你听说了没?”

其实,不知道怎么接话更多的是心态问题。你宁可选择冷场也不愿试着面对它,说白了,就是想逃避。假如你有直面问题的决心,总能找到新的话题来说。

正如乔治·汤普森博士在《柔软对话》一书中所说:“在语言柔道中,无视一个问题等同于抗拒这个问题。即使对方提出一个讨厌的问题,也不要去回避它,而是尽可能地去理论,并且找出解决办法。当有人问‘为什么’的时候,永远记得要回答,不要将其拒之门外。你需要做的,是将这些问题视为良机和邀请,利用它好好地解释清楚情况,告知对方你这样做的理由,让他能从你的角度看到问题。你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去教育一个人,得到他的尊重,让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深一层,这样他就不会在理亏的时候还怨怒满腹。”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E记者去拜访一位以思维天马行空著称的艺术家。艺术家兴致勃勃地大谈自己的艺术理念,但E记者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不知该怎么接话。于是双方的交谈很快就冷了下来。假如我是E记者,会这样接话:假如我是艺术家,会这样调整对话:第二章想跟沟通对象聊得投机,先要选对语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人生阅历、知识储备、价值观都大相径庭,思维方式与谈吐风格自然也不尽相同。有的人非常健谈,简直是话痨;有的人则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说清楚的东西绝不用两个字;有的人谨慎严谨,说话条理清晰并注意控制分寸;有的人诙谐幽默,喜欢调动对方的喜悦情绪。人们的语风千变万化,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大家在对话时往往倾向于跟自己语风接近的人沟通,相对排斥那些语风差异过大的人。两个人想要聊得来并不容易。且不说能否找到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就算大家对同一事物都有讨论的冲动,交流活动也可能因为语风差异过大而变得索然无味。因为,同样的信息用不同的语风来表述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假如那个效果恰好是你喜欢的,对话就能变得畅通无阻;假如那个效果不是你喜欢的,双方就很难做到相互理解。所以,想要跟对方聊得投机,首先要选择让对方听起来最舒服的语风。跟开朗健谈者对话,以抓住重点为宜

通常而言,跟性格外向开朗的人交谈比较轻松。他们往往很健谈,能聊很多事情,但也容易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偏离最初话题。怎样才能在享受畅所欲言的快乐的同时,避免离题十万八千里呢?

愉快的对话会令人感到放松,这一放松就可能放飞自我,对交谈内容的控制力也会无限下降。假如沟通对象是开朗健谈的类型,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到头来,双方聊了个痛快,但想讨论清楚的关键问题反而被忘到了一边。

彼得·迈尔斯教授曾经对斯坦福大学的师生讲:“我们希望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听众,因此经常没有说清楚要点。不知道要点是什么,我们就可能在演讲时喋喋不休。这就产生了糟糕的演讲让人反感的第三个核心问题——没有要点。”

发言没有要点是导致沟通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点在对话中的作用好比是路标,司机在没有路标的路段容易跑错道,沟通者在没有重点的对话中容易偏题。所以,我们在跟开朗健谈者对话的时候不能被他们带着走,信马由缰地说到哪里是哪里。必须牢牢记住自己想表达的要点,并在对方有跑题的征兆时趁早将其拉回来。不这样做的话,对话效率是高不起来的。

欠佳的表达:“最近热播的那部电影你知道吗?男主角犯法入狱了,剧本还是抄了××的小说,女主角演技不好,连台词都懒得背,但观众就喜欢这种‘傻白甜’。”

正确的表达:“最近热播的那部电影你知道吗?又是叫座不叫好。”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充当我们对话的要点呢?彼得·迈尔斯教授建议道:“你的要点就是你要传达的信息,将其用容易记住的一个短语或句子表达出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个星期都能节省很多时间。这不是简化你的谈话,而只是将你的想法进行提炼和说明,使之成为一个简单的关键要点的过程,就像经过长距离飞行的肩头一样,它最终会射向一个中心点。”

我们对于要点的描述,不需要多么悦耳动听,只要清晰易记即可。你应该养成在开口前用脑子提炼要点的习惯,并且使用最直接且最有力的语言去表达你的要点。你一定要练到能够简洁明快地回答“你的要点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沟通对象搞清楚你最希望表达的信息。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A太太能说会道,可以跟第一次认识的人聊上大半天。有一回,B警官走访群众,调查线索,结果A太太说着说着就扯到别的事情上了。B警官因此花费了更多时间来跟她沟通。假如我是B警官,会这样引导对话:假如我是A太太,会这样讲重点:跟惜字如金者对话,万万不可废话连篇

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者往往听多于说,发言时字斟句酌,你必须主动说更多话来确保沟通不中断。但这也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很不耐烦。应该如何让他们有足够的兴趣跟你对话呢?

内向性格者总是深藏心事,减少与别人的接触,只向大家展示自己打算展示的一面。这使得周围的人很难搞清楚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假如你的沟通对象是这么一号人物,也不必太担心。尽管外表冷淡,但他们也可能平易近人。不过你得牢记一点:内向性格者比你更喜欢高效对话,因为他们不爱把过多精力浪费在沟通上。这意味着,你必须尽可能地精简要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像跟开朗健谈者那样谈天说地。

日本沟通专家斋藤孝指出:“对别人传达事情的时候,第一要务就是‘有没有说出你想传达的意义’。所谓沟通,基本上就是彼此交换意义。只要意义够明确,对方就能迅速做出回应。所以,最好养成认真检查说话含义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自己骂自己‘你说的话毫无意义’。假如沟通的目的是‘分享彼此的情绪’,那么意义的价值就相对较低了。”

内向性格者几乎只对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内容有表态的欲望,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但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轻易表露真实想法,而是静静地听你说,再根据情况决定是附议、反对还是继续沉默。你的客套话、口水话都会被内向性格者自动忽略,他们只会捕捉你的核心意思。如果你太过啰唆,就会被内向性格者讨厌,从而削弱对话效果。

欠佳的表达:“我跟你说,你应该学习××编剧写台词的经验,用两个字就能表达角色的内心活动,用两句话来说效果反而不好。还有另一位著名编剧的台词功力也是相当令人叫绝的……”

正确的表达:“台词写简洁点,演员动不动就背长篇大论,会很吃力的。”

为了避免废话连篇,你首先得检查自己的想法,规划好自己的信息处理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把你想要说的话(想法)区分为“数据”和“理解”两个内容。

美国沟通专家约翰·R.斯托克认为:“数据就是‘可观察到的’或‘可证实的’事实或信息——即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的事件或情况。数据可能表现为反映实际情况的事实、期望或承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的事实,或者行为与相应结果的事实。”确认了这三种不同的事实后,你就会搞清楚自己是怎样做出现在的解读的。

解读就是我们从可观察到的事实中得出的结论、判断、推测、评价或假想。把数据和解读放在一起,能让你的观点更有说服力。遗憾的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解读与数据混为一谈,导致错把想法当成事实。内向性格者在听你唠叨的过程中,也在检查你是否出现了这个问题。假如你没把两者区分开,他会觉得你不可信;假如你只谈解读而不提供数据,他同样不会真正认可你。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C先生是一位心理医生。这一天,他接待了一位木讷寡言的患者。那位患者惜字如金,能用一个字表达的话就绝不说两个字。而且他像竹筒倒豆子一样,问一句才说一句。这让C医生的沟通工作变得棘手。假如我是C医生,会这样跟患者对话:假如我是患者,会这样扼要地说明情况:跟性情多疑者对话,以建立信任为首要任务

当你被沟通对象质疑的时候,是很难与他们保持高效对话的。他们会怀着重重疑虑跟你交谈,不会轻易相信你的说辞,除非你有充分的情理依据。该怎样让性情多疑的沟通对象对你产生信任呢?

从本质上说,各种社会秩序都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也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对话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如果双方彼此信任,哪怕有一时分歧,也会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最终重新达成共识。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性情多疑的沟通对象。他们总是担心你在哪个地方给他们下套子,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一切。虽然你嘴上没说,但是内心总觉得他们在小题大做。如果抱有这种心态,你跟对话高手的差距会拉得很大。

乔治·汤普森博士指出:“一个人如何看自己,没有别人怎么看他重要。如果观众觉得你的表现乏味至极,那么你就是这样一个乏善可陈的人;如果观众认为你毫无重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也就是事实。你是出问题掉链子的那个人。你应该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你没有做到这一点。”

你觉得自己是可以信赖的,但性情多疑者不这么看,这就说明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欠佳的表达:“我们公司的新款不粘锅质量好、价格优惠、美观实用,您看那么多邻居都买了,不来一个吗?”

正确的表达:“我们公司新推出的这款不粘锅有个优点,我马上给您现场展示一下。”

其实,性情多疑者愿意跟你交谈,就说明他们想与你达成共识,只是出于习惯而反复质疑。假如他们对你毫无信任感,会直接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去认真分析他们的具体顾虑。

乔治·汤普森博士建议道:“如果你事先分析了这些观众是怎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想什么,他们的期待是什么,他们会在哪些方面反对,那么在你进入到这个情境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得游刃有余,你的仪态和声音会完美融合,你会为了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而努力。”《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效对话也符合这句军事家的格言。当你充分了解了性情多疑者的顾虑时,就找到了正确的说服方向。然后,你将体验到势如破竹的高效说服过程。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D小姐是手机卖场的导购员。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大爷来询问有没有老式的某手机卖。他反复强调自己玩不转高科技,极力排斥D小姐推荐的智能手机。假如我是D小姐,会这样打消对方的疑虑:假如我是老大爷,会提出这样的拒绝理由:跟情绪高涨者对话,生动形象可以助兴

人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也更容易产生共鸣。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就能让对话变得更加愉快。该怎样让对方保持交谈的热情呢?

表达情绪是人的天性。任何理智到冰冷无情的语言,无一例外是某种核心情绪的延伸(比如厌恶、憎恨、忧虑等)。至于那些热情洋溢的发言,则是人们激动之情的真实流露。假如你的沟通对象此刻喜上眉梢,嘴上还哼着小调,恭喜你,遇到了他们最通情达理的瞬间。只要把握住这个短暂的机遇,让对方喜上加喜,就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沟通。你甚至有可能顺手解决掉一些平时争议很大的问题。

当然,要做到这点还是不容易的,乐极生悲的沟通失败案例并不罕见。我们需要注意的无非两点:一是尽量不要提让对方扫兴的话,二是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证明你此刻与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前者能让你规避沟通风险,后者能帮你拉近与对方的心灵距离。

想要生动形象地说令对方高兴的话,最重要的技巧是“补充细节”。你首先要挑选那些与对话主旨相关的事例,然后再增加具体的细节,运用各种感官辞藻来描述一幅让沟通对象身临其境的画面。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你确实懂得他的喜悦,进而产生更多的共鸣。

欠佳的表达:“恭喜!现在我们来聊一下上次没讨论完的问题吧。”

正确的表达:“恭喜!我们前一次见面时,你还顺口跟我提过自己希望做成这事,现在你终于如愿以偿了。话说上次你华丽登场把我都惊呆了,可惜时间仓促,好多话还没聊完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跟情绪高涨者对话需要发挥你的表演才能,要眉飞色舞地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

戴尔·卡耐基建议道:“你的目的是让听众见你所见、闻你所闻、感你所感。而达成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运用充足而又具体的细节描述——何人?何时?何地?如何?何故?除去使用如画般的细节描述外,演讲者还应将其描述的经历再现。其实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能力,只要稍加努力与练习,就能使之更完善。重述事件时,在其中加入的动作与情感愈多,给听众留下的印象也就愈深刻。”

通过生动形象的交谈,对方的兴致会随之变得更高。接下来无论你想跟他讨论什么要紧的事情,沟通阻力都将降至最低水平。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E推销员再次拜访某位客户时,刚好遇上对方双喜临门——拿下了一个大订单,并且跟女朋友领了结婚证。他上次来时,那位客户心情不佳,所以双方没聊几句就结束了。这次满脸幸福的客户表示对E推销员上次提到的产品有兴趣,可以再谈一谈。假如我是E推销员,会这样说服客户:假如我是客户,会这样跟推销员聊天:跟情绪不佳者对话,温柔体贴最能暖化人心

人们情绪低落时会变得不想说话,拒绝与别人沟通。假如你的沟通对象恰好处于心情不佳的状态,无疑会使对话效率有所下降。该怎样应对这种不利的情况呢?

人们在平常状态下是可以讲道理的,但在情绪不佳的时候,你说什么都不会被他们采纳。尽管对方明知道你在理,就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儿。哪怕他们事后能悔到肠子都青了,但此时此刻就是要跟你对着干。

对此,乔治·汤普森博士指出:“人们往往在压力下会变得不讲逻辑,所以对于“讲道理”这个方式的运用,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永远不要对心烦意乱的人使用它。首先你得让人们平静下来,再试着使用逻辑跟他们讲道理。记住,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常识反而是最不常见的认识。”

考验你的时候又到了,若是无法突破这一关,你发起的沟通行动将面临失败。对方在心情不佳时表面上不想跟人说话,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有人能温柔体贴地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的。如果你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就有望来一场高效对话。当然,前提是你足够善解人意,能找出导致他们情绪不佳的深层原因。在对方不太愿意积极配合的情况下,这个任务并不容易完成。

欠佳的表达:“你要赶紧调整情绪,不然太耽误事了。”

正确的表达:“虽然事情有点乱,但你别想太多,好好放松一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体贴他人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善意,对对方的痛楚感同身受,不可否定他们最在意的隐忧,也不能对其进行嘲讽。否则的话,他们的心情只会更加糟糕,更不愿意跟你对话。

美国沟通学家大卫·拜伦提出:“首先,一定要认同对方的担心。没有人会去驳斥一个同意自己观点的人。其次,向对方指出听从你建议的好处,强调一些对方绝对无法反对的东西。最后,告诉对方,如果真的认同你的说法,就必须接受你的建议。记住,在说出最后一句话之前,你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只有这样,才最有利于对方接受你最后的建议。”

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慰方法,也是促进高效对话的好思路。只要你能够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会给沟通对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他们也会将你视为可以信赖的朋友。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F女士约朋友出来吃饭、逛街,却见对方闷闷不乐。一问才知,朋友又被父母、亲戚逼着去相亲,跟家人刚刚大吵了一架。如果不能说点什么转换心情,她们这一天都将在郁闷中度过。假如我是F女士,会这样安慰朋友:假如我是那位朋友,会这样跟F女士倾诉:跟观点分歧者对话,有理有据有节为上

大多数人都喜欢求得共识而厌恶分歧,因为分歧很容易引发争执,让沟通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发生分歧是常见的现象。避免因分歧而中断交流,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

党同伐异是人类的天性,跟观点合拍者聊天会越聊越高兴,跟观点分歧者对话往往会演化成一场激烈的争吵。出现争吵之类的低效对话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总是本能地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美国沟通专家罗恩·麦克米兰先生指出:“如果你讨论的问题结果充满风险,和其他人的观点完全不同(虽然你深知只有自己是正确的),你往往会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一心只想战胜他们。显然,只有你一个人掌握真理的情况非常危险,如果听任对方自行其是,结果肯定会把问题搞得一团糟。因此,当你非常关注而且十分肯定自己的看法正确时,你不只是在和对方交流,而是在强迫他们接受你的观点。你知道应当用大量事实说服对方,但他们肯定会百般抵制你的看法,于是你便变本加厉地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一旦开始争论,往往就会吵得面红耳赤,最终都会演变成不断升级的相互争吵。其实说到底,双方的目的都是战胜对方,而不是好好沟通。

欠佳的表达:“你这个白痴,难道语文老师没教过你说话前先看完全文吗?”

正确的表达:“如果你仔细看这几句话,就会明白咱们的观点其实殊途同归,只是侧重点不同。”

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的表达方式越来越情绪化,更容易与观点分歧者激烈对抗。更有甚者,人们会给观点分歧者贴上形形色色的负面标签,不把对方打成反人类誓不罢休。不改变这种恶习的话,我们很难跟不同类型的人保持高效沟通。

约瑟夫·格雷尼先生指出:“学会把对方当作正常人对待,目的是改变我们自己的错误想法和情绪。这样做可以让我们从各种可能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原因,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方式。实际上,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我们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于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会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值得欣慰的是,当我们学会思考其他目的时,不但会消除自己的激烈情绪,而且能让我们彻底放松地投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对方的真正目的。”

在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真正的对话高手总是会把对方当成正常人来看,而不是将其无限妖魔化。高效对话只有在求同存异的友好氛围下才能实现。那些动辄把沟通对象当成神经病的人,永远摸不着高效对话的门槛。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G先生是历史爱好者,经常在微信群里跟其他朋友谈古论今。有一天,又有新朋友被拉进了微信群。但在聊天过程中,G先生和这位新朋友对某个历史话题有不同看法,两人都很坚持自己的意见,谁也不服谁,让对话气氛有点僵。假如我是G先生,会这样处理争议:假如我是其他人,会这样调节气氛:第三章对话场合特点决定沟通的重心在不同的对话场合里,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你平时跟朋友说话的习惯可能不太合适,得做出相应的调整。除了措辞风格外,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沟通方向。该谈什么,该问什么,该答什么,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对话的主要方向。如果抓不住对话重心,你无法给出对方想要的信息,对方也不能保持在同一个交流频道,沟通效率自然高不起来。对话场合主要分为上行沟通场合、下行沟通场合、平行沟通场合、多人沟通场合、一对一沟通场合、一对多沟通场合等不同情境。在这六种对话场合中,沟通的目标不尽相同,谈论的重心也差异明显。如果不能把握好该场合的主要对话方向,我们就很难说出让别人有交流兴趣的话,双方最终会因为抓不住彼此想表达的重点而导致沟通失败。上行沟通场合:简要表明想法,尊重对方的威信

上行沟通指的是我们与上级领导、长辈等人进行沟通。他们在组织或社会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如果不能与他们高效对话,会阻碍我们个人的发展进步。有些人误以为上行沟通就是溜须拍马,这未免太小看了沟通艺术。

上级领导的工作繁忙,要面对的人和事更多,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沟通的效率。与此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沟通对象的态度。假如有人在对话中冒犯上级领导的权威,对方会觉得他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立即中断沟通。因此,跟领导沟通时不仅要尊重他们的威信,还要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其意图,同时还应该学会用最简明的方式做汇报或提案。

在上行沟通中,我们要随时记住,级别越高的人越缺乏倾听时间,越急着先知道结论。假如你的发言“又长又臭”,哪怕实际上只是短短一分钟,他们都会觉得没有继续听的价值。

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指出:“下属对工作有什么具体要求的话,如果听起来感觉不怎么样,他会当耳边风;听起来有点兴趣,他就会说‘整理一些资料来给我看看’。说得夸张些,我想所谓能干的上司,一定在等一份充满创意、有如革命新芽般的提案吧。反之,只想跟自己拉近关系的下属,只会让他们反感。”

所以,上行沟通场合中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明白你想表达什么。他们心中最想知道的是“现在该怎么做”,而不是任何给不出结论的废话。

欠佳的表达:“董事长,我要跟您说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但是李经理和王总一直不赞同。”

正确的表达:“董事长,请允许我用一分钟时间介绍这个能让公司营收增加20%的新项目。”

当然,你必须做好上行沟通一次不成需要三次的准备。因为上级领导不光要听你一个人的提议,其他人也会提无数建议。他们会对比你和别人的建议,看看哪一个更加有价值。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受挫就对上级领导感到愤怒,甚至直接挑战其威信。

乔治·汤普森博士提出:“要随时展现你专业的一面,永远不要将重点放在保全自己面子这一点上。一旦涉及自己的面子,自我那一面就会被无限放大,你就会表现出烦躁、愤怒和偏见等情绪。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想想如果是在同等条件下,你在他的位置上,你想要他怎样对待你,你就同样对待他。这才是真正的黄金定律,不是吗?”

总之,简明扼要、态度恭敬是上行沟通中最重要的两个法则。当有一天你处在相同的位置上时,会对此产生更深的理解。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A小姐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很少,但做事态度十分积极。部门主管觉得她有培养价值,便逐渐交给她一些更重要的工作。可是,A小姐觉得自己干得多赚得少,也想提一点意见。假如我是A小姐,会这样跟主管说:假如我是主管,会这样跟A小姐沟通:下行沟通场合:体察部下的难处,激发他们的士气

下行沟通指的是我们跟部下、晚辈等人进行沟通。这种对话的难度并不低于上行沟通。假如你自恃位高而傲慢无礼,对方也不愿意跟你说真心话。想要让他们愿意跟你交流,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乔治·汤普森博士说:“最棒的主管,每天上班的目的都是将他的团队成员变得比自己强。这也是古代大师们的目的,他们都乐意看到自己的学生超越自己。成功都是由他人带来的。将你的力量用在帮助他人身上,让他们去做具体的工作,让事情平稳有效地进行,你就是一个很成功的领导者了。”

然而,这样的领导并不好做。即使你确实想为部下做点事情,虚心征求对方的意见,也不会被他们轻易信任。你主动想跟他们沟通,但他们并不想冒着激怒你的风险来坦率直言。

事实上,当大家认为讨论重要问题可能会给自己造成威胁或尴尬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回避。你的部下们很清楚坦率直言可能给个人带来消极后果,在没确定你的真实意图前,他们会对你虚与委蛇,回避深入交流。这样的上下级交流,如同一场捉迷藏游戏,你在不停地捕捉部下们的想法,而他们拼命掩饰自己的心声不让你发现。

欠佳的表达:“必须提前两天完成,我只要结果,不听任何借口。”

正确的表达:“我知道这会让你们工作压力倍增,但这次的任务对公司和你们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我们全力以赴,每一个人的辛苦付出将成为不朽的功勋。”

只有领导善待部下,体谅部下的疾苦时,部下才会甘愿为领导冲锋陷阵。这种善待不仅包括行为上的尊重,也包括开诚布公地沟通。

乔治·汤普森博士建议:“培养一批你的支持者,不要老是对别人指手画脚。如果你遇见一个难缠的顾客,或者刺头的下属,不要轻言放弃,试着多做些努力。这样的举动在他的意料之外,会让他永不忘怀。每次你成功地用语言打动对方,你就有了机会,让对方觉得你跟他的关系又近了一步。这会赋予你相当大的力量。”

在这个建议中,要注意两点事项:一是不对部下颐指气使,二是努力包容部下。对话高手不会轻易放弃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作为领导的时候,更要做好下行沟通。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B经理手下的一个员工觉得自己不被公司重视,萌生去意。他吃不准自己该不该辞职,于是向直接上司B经理征求意见。但B经理看好此人的发展潜力,希望他能留下来。假如我是那位员工,会这样跟B经理说:假如我是B经理,会这样劝导部下:平行沟通场合:做好换位思考,灵活运用争与让的艺术

平行沟通指的是与自己地位、能力、年龄、资历等方面大体对等的人进行沟通。这个沟通场合比上行沟通、下行沟通等场合的氛围稍微宽松些,但对话效率是高还是低,取决于你能否做到平等交流。

乔治·汤普森博士感慨道:“我合作过和观察过的最好的警察,我倾听过和观察过的最好的销售,我接触过的最好的老师,他们都掌握着同一门艺术。他们可能没有像我这样系统化地研究它,对其条分缕析,但是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读懂交流对象并且用他所运用的语言去交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巧之一。”

所谓“读懂交流对象并且用他所运用的语言去交流”,一言以蔽之,就是换位思考。这在平行沟通场合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低效对话案例,就会注意到沟通双方总是分歧多多、无法相互理解。当每个人都只想着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说话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摩擦。谁也听不进对方的意见,不去深思对方的异议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顾虑,对话效率根本提不上去。

欠佳的表达:“那家伙这次抢了我的风头,我要揭穿他揽功诿过的真面目。”

正确的表达:“我准备和他约个时间好好讨论一下今后怎样合作才能双赢。”

在平行沟通过程中,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以为最正确并对别人指手画脚。要知道,你的沟通对象跟你地位平等,不是你的部下,没有义务被你呼来喝去。你与他们进行对话时,既要勇于竞争自己的应得之利,也要学会适度让步,赢得对方的长期合作。

对此,乔治·汤普森博士建议道:“想要让人们主动跟你合作,满足你的愿望,可以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道德层面、道理层面、私人层面、实际层面——来打动他们。共鸣会帮助你决定从这四个层面中的哪一个入手最有效。如果你赞同,若要成为一个人际交往方面的专家,就得时不时改变他人的意愿,那么你也会赞同,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去打动对方是成功的关键。你的声名成败都系于你怎样使用技巧去控制对方的行为。”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C小姐是新上任的销售部经理,D先生是资历较老的广告部经理。公司需要做一个新的项目,由销售部与广告部牵头。两位经理之前没有合作过,为了协调工作,进行了第一次沟通。假如我是C小姐,会这样说:假如我是D先生,会这样说:多人沟通场合:引导氛围不在话多,而在精辟

多人沟通主要出现在会议、群聊、现场活动等场合中。有的人健谈,在多人对话时往往控制着讨论方向。有的人木讷,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被其他人的声音淹没。这个困境是可以突破的。

多人对话的效率自然不如单独谈话或三四个人谈话那么高。一方面,参与沟通的人越多,参与者发言的顾虑就越多,平时活蹦乱跳的人也会变得拘谨起来;另一方面,多人对话意味着每个人的平均发言时间大大减少,不太可能让所有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于一般的内向性格者来说,多人对话并不是他们擅长的沟通方式。他们喜欢先想后说,且不会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这导致其表达观点的机会经常被那些健谈的人抢走。毫无疑问,这是低效率的沟通,实际上能充分阐述见解的人只是少数。

不过,对话高手中的内向性格者依然有办法处理好这种场面。他们会发挥擅长倾听的先天优势,观察多人对话的节奏和走向,然后在关键问题上来一句惊人妙语或真知灼见。此举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认真听对话高手的陈述。

当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完毕后,内向性格型对话高手又会回归倾听状态,听其他人尽情发言。如此一来,无论别人的沟通效率如何,对话高手都能完成自己的交流目标。

欠佳的表达:“你们说了那么多,好像一点‘干货’都没有啊!”

正确的表达:“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

多人沟通场合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同风格的人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对于这种情况,约翰·R.斯托克大师分析道:“我们都是不同的,相互之间拥有不同的互动和沟通风格。如果你能更好地识别个人差异并顺应这些差异,那么,不仅能提高你的话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还会让你的听者感觉到,你很注重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理解别人以及被别人理解。你绝不会为了坚持自我的风格而故意毁掉对话。”

在进行多人对话时,尊重其他人的沟通风格是高效互动的根本。对话高手无论是健谈还是内敛,都会贯彻这种善解人意的沟通风格。他们能够帮助其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个性风格偏好,以调试出让大家都感到舒服的互动方式。多人对话的质量和效率必将因此大大提高。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E先生跟着朋友参加了一个爱好者文化沙龙。他第一次参加这个小群体的集会,除了自己的朋友外,跟其他人都不熟。但E先生本来在这个爱好者圈子里有着不小的人气,只是大家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假如我是那位朋友,会这样介绍E先生:假如我是E先生,会这样发起对话:一对一沟通场合:真诚友好就是最有用的技巧

一对一的沟通场合给人的压力最小,利于大家吐露平时不愿意讲的心里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对一场合不需要沟通技巧。不少朋友就是因为单独对话时一言不合而反目结怨。想让对话变得高效而友好,也需要花一番心思。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坦率直言在很多时候是个稀缺的品质。哪怕看起来心直口快的人,也有不少不敢说的话。对此,《真实对话》一书总结道:“要想开展真实对话,就需要有勇气坦率直言,并说出真相。即便对于最能干、最勇敢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

然而,人们越是不敢轻易坦率直言,真诚的语言就越难能可贵,越有打动沟通对象的力量。

在一对一的沟通场合中,许多附加的外在压力被隔绝。交谈双方最有可能卸下平时的伪装,流露出真实的心意。在这种场合下,最能触动人心的绝不是那种华丽的巧言,而是真诚友好的对话。真诚意味着不虚伪、不掩饰、不打折扣,值得信任;友好的语气则能让一切逆耳的谈话内容变成润泽万物的甘霖,没有多余的敌意和压迫感。当两种特性融合在一起时,高效率的一对一沟通自然就能产生了。

欠佳的表达:“忠言逆耳利于行,我说话可能有点难听,但是……”

正确的表达:“我在想,如果你……这样的话,遇到的麻烦是不是会少一点呢?”

在所有的沟通场合中,一对一的沟通是最为灵活多变的,对话内容及形式也最能突出你和对方的个性。高效对话鼓励具体的个性化发言,同时也遵循着人类世界共有的沟通原则。

乔治·汤普森博士总结了五大沟通原则:“第一,无论来自什么文化背景,人们都希望被尊重对待;第二,所有人都会希望被好声好气地询问,而不是颐指气使地命令;第三,所有人,无论是在被询问还是被命令的状况下,都希望能得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第四,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威胁;第五,如果第一次做错了,所有人都希望能得到第二次机会来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

上述五项原则是人们希望得到的待遇,而作为对话发起者,你应该努力满足沟通对象的这些需要。唯有如此,他们才会用同样的真诚来回应你,来一场尽兴的畅谈。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F先生是一名辅导老师,朋友想请他帮自己上初中的孩子辅导功课。那孩子学习不太用功,对家长安排的家教有抵触情绪。F老师第一次跟学生见面,注意到孩子上课时心神不定,便询问原因。假如我是学生,会这样说:假如我是F老师,会这样开导他:一对多沟通场合:根据大家的关注焦点进行发言

一对多的沟通主要出现在演讲、报告等场合。在许多人眼中,这是压力最大的沟通环境。既要克服独自面对多人的紧张感,又要想办法让听众喜欢你的发言。这不容易做到,需要一点技巧。

一对多场合可以说是所有对话环境中压力最大的场合。无论你表现出色还是糟糕,反馈效果都会成倍地加在你身上。至于你收到的是鲜花还是砖头,主要取决于你讲的东西是否让听众感兴趣。

彼得·迈尔斯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演讲者都可能犯的一个大错误就是,没有先思考清楚为什么听众应该重视你说的内容,就直接向他们传达信息。如果没有人在乎你说什么,也就没有人会听你说什么。”

在他看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为什么听众要重视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话对他们来说有什么价值?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你的对话就会完成三个目标:第一,避免听众当场发出“关我何事”的牢骚;第二,向听众证明你能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第三,让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你说的每一句话。

这就是对话的关联性原则,一切从沟通对象的关注焦点出发,准备好有针对性的说辞。违背关联性原则的对话,必然是低效的。

欠佳的表达:“各位,早上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演讲。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我的讲座。”

正确的表达:“大家早上好!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今天的演讲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心得。”

当然,大部分人(特别是性格内向者)都对上讲台感到恐惧和紧张。有些人经过几次锻炼后可能会逐渐好转,有些人则很难保持镇定,依然可能发挥失常。对此,彼得·迈尔斯教授指出:“当你站在人群前时,你展现了自己,没有什么能比面对黑暗中一大群人紧盯着自己更恐怖的了。你的遗传记忆告诉你应当遮挡你重要的部位并缩小听众关注的目标范围。此时的你就像一位罗马百夫长,带着自己的剑和盾牌,不能逃跑,也不能战斗。”

我们的紧张主要是因为大脑中不断想着负面的问题。你需要控制思维的方向,在脑中搜索那些积极的答案,比如“我要在对话中使用喜剧明星陈佩斯说的经典台词……”等。坚持这样做下去,你会得到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处理好一对多的对话场合。沟通问题的自我检查

在下表中选择你认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在其前面的括号里打“√”,每空1分,最高5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说明你需要改进的细节越多;反之,则说明你有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场景练习

G博士在学术界取得了重要成就,社会各界纷纷邀请他去做演讲。G博士性格比较内敛,上台演讲的经验比较少,有一些紧张。这次演讲活动的主持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假如我是主持人,会这样向听众介绍他:假如我是G博士,会这样跟听众拉近距离:第四章思路理不清,对话讲不明我们在沟通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就是表达不清。双方心里想的是这个意思,说出口后却变成另一个意思。当交谈的主题因表述歧义而偏离原先的轨道时,大家不得不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让对话更加复杂,最重要的核心信息被大量无效信息所掩盖。这样一来,双方讲了一大圈还是没法相互理解。这个黑锅应该由头脑来背。表述不清晰的根本原因是发言者自身的思路混乱。通常而言,我们很难把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完美地描述出来。沟通对象需要根据我们的描述在头脑中重新构建一个图像。我们描述得越生动准确,他们脑中的图像就越明白清晰。如果自己没把逻辑理清楚,表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对方不当场表示懒得跟你废话,已经算是修养好的了。所以,为了让对话更顺畅,我们必须在发言之前过一遍脑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