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经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5 08:39:26

点击下载

作者:明·余世用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源经旨

医源经旨试读:

校注说明

《医源经旨》,八卷,明代余世用撰。

余世用,字化民,生卒年不可考,豫章(今江西,亦指南昌)人,幼时习儒,后得其父传授,从医,曾在四川行医。曾获罪被絷燕都,在狱中著《医源经旨》。《医源经旨》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全书总论67篇,各论111门,内容以编述为主,学术渊源大致属丹溪一派,注重临床实用,理法相系,方药简明,是一部较好的综合性医书。

此次整理以上海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四年(1631)刻本为底本。

1.底本中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加次现代标点。

2.底本中一般笔画之误,如“己”“已”不分等,予以径改,不出校。

3.底本中异体字、俗写字,以规范简化字律齐,不出注。

4.底本中通假字、古体字,保留原字,于首见处出注说明。

5.底本药名作非错误性异文者,保留原字,出注说明。

6.底本中重文符改为原字。

7.底本中明引前代文献,简注说明。其中引用与原文无差者,用“语出”;引用与原文有出入者,用“语本”。凡称引自某书而某书不见反见于他书者,用“语见”。

8.底本无总目,有卷目,今删去卷目,据卷目编制总目,置于正文前,与各卷篇题对勘并保持一致。

9.底本目录各篇所附内容在篇次前者,移于篇次后,如卷一“中风门附类风六症一”,改作“中风门一附类风六症”。

10.底本卷一目录自“肺经图论”至“肝经图论”凡十二篇皆无“手太阴”等经络名,正文篇题除“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三篇外,其他皆无经络名,为文例统一,今删去上述三篇篇题前经络名。

11.底本卷一自“肺经图论”至“督脉图论”各篇篇题下原无“附穴法歌”四字,今据目录补。

12.底本卷题作“敬修堂医源经旨卷之某”者,律齐为“卷之某”。卷末作“敬修堂医源经旨卷之某终”者,今一并删去。

13.底本“发明集例”各条及各卷正文段落前原有提示符“—”,今一并删去。

14.底本中“右”“左”等作方位词“上”“下”义者,统一改为“上”“下”。

15.底本卷一卷题下有“吉阳李日宣本晦父选订,樊舆贾鸿洙宪仲父、古杭应朝玉硕甫父、古临游玉廷登翼父、建武刘伸叔达父、宛滨刘余祐申之父、姚江叶大受君垣父、阳羡张定志君静父、瀛海李天经仁常父仝阅,豫章化民余世用编辑”题署,今删去。

天下之道,有日用而莫测其源者,医是也。人之一身,肢体知劳,思虑知苦耳,而若身中腑脏位置,气脉通壅之故,则懵然不自知也。(1)病猝至,惟引手以就诊,人将隔垣而射覆,非有定旨,亦乌从中之(2)哉?古之圣人,事心以孝,事肝以仁,事肺以义,事肾以知,事脾以诚,所以外邪不入,内究不泄,此亦可见道之大源矣。中古以还,(3)(4)人道薄而五事之悖施者多,于是内之所感,水火易位,金木贸区,

(5)(6)迫生者流至鞠穷而不可救,乌问其源哉?圣人有忧之,谓源不辨,(7)不可以应变,乃为传五诊之秘,表症结之繇,使知者代为不知者以缓其迫。若扁鹊之善言变也,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何者?其源辨也。故其言曰人病疾多,医病道少。仓公亦曰:病名多相类,不可不知。古圣人是以为之别脉法,若规矩绳墨,毫发之不爽也。故务与天地相应,四时合序,病纵万变,其脉自别。别脉者,固辨源之道也,此扁鹊、仓公之所不得而违也。约略论之,寒热虚实尽病之变,浮沉迟数尽脉之变,气味厚薄尽药之变,温凉燥湿尽天时地产之变。其所以然之故,未始无指归焉,而特以宜古者疑戾。今举一者虑废百,变而通之,千载之下,必非剽末者所可臆而中耳。(8)予尝悯迫生者,欲为求通变之治,而莫镜其源。偶为先师邹南翁收拾残编,得案头一抄,阅之,则医旨具焉。其为书,别门分款,自论(9)症察脉,运气分经,听声写形,以至汤液醴灑,鑱石毒熨,莫不取(10)精,乃其摘极群书,衷以要论,剂尽玄秘,参以历验,犹为最妙,其自命曰《医源经旨》。大要于无不变之中而有至不变者存,故足重也。盖先师尝语余:救人莫如广医。然于方技则绝不妄收,顾独于此(11)书什袭之,岂欲公之世而未遑者欤?余既宝是书,出入与俱,每(12)试之,无不奇中。座间方士德之,窃去手抄,问之,曰得未曾有(13)(14)(15)(16)也。迩案事大梁,出示同年李性参观察,观察为心喜,遂谋于在坐若宪仲贾君、玉硕应君、登翼游君、叔达刘君、申之刘君、君垣叶君、君静张君辈,取而梓之,曰:今而后梁之人其知饮此源头(17)活水乎?然余考是书,实出吾里余化民,乃序称其函絷后苦心成(18)(19)之。夫犴狱何地?化民亦何思?愈毖而术愈精乎?意其于道之(20)大源独有朝彻,匪独医也。稽古扁鹊、华佗,皆挟不世出之奇,殒于非命,仓公之刑,谨以少女免,岂有奇抱者必有奇遭与?夫道诚(21)在我,诎而弥伸,天之所以成余君者,岂细故哉?令此书行于世,人人识变通之源,而利用具则节候调,节候调则五事治,无论知与不知,各得其性命之正,岂非观察诸君意乎?余乐与考其成,故序以行。(22)

皇明崇祯辛未端阳日明进士两河使臣吉水李日宣撰【注释】

(1)射覆:古时一种游戏,将某物置于瓯、盂等器具下,让人猜测是何物。亦往往用于占卜。

(2)知:同“智”。《说文解字注笺·矢部》:“知,智慧即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

(3)五事:指貌、言、视、听、思。

(4)贸区:易位。贸,变易。

(5)迫生:忍辱而生,此指因患病而活得艰难苦痛。

(6)鞠穷:穷困。

(7)繇:通“由”。《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繇,假借为‘由’。”

(8)邹南翁:即邹元标,字尔瞻,号南皋,明末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9)鑱:原作“镜”,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改。

(10)犹:当作“尤”。

(11)什袭:包裹了十层,表示珍藏。袭,衣上加衣。

(12)德:通“得”。《墨子·节用上》:“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孙诒让闲诂:“德,与‘得’通。”此为见到。

(13)案事:处理事案。

(14)大梁:战国时魏国国都为大梁,其地在今河南开封西北,后因称开封为大梁。

(15)同年:古时科举考试同榜录取者的互称。

(16)观察:唐代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观察使,职级略次于节度使,省称“观察”。明清时用为道员的尊称。

(17)函絷(zhí直):身陷牢狱。函,陷入。絷,拘禁。

(18)犴(hān憨)狱:牢狱。

(19)毖:谨慎。

(20)朝彻:超乎死生之上的一种觉悟。典出《庄子·大宗师》。

(21)诎(qū区):屈曲。

(22)李日宣:字晦伯,吉水(今属江西)人,万历间进士,明官至吏部尚书。

曹序

(1)(2)

夫昔有从狱中演《易》,又自狱中授《尚书》者,患难不入(3)其心,羽翼经传,发挥道理,芳名千古不磨,矧医之为术,应病投剂,力足回生,厥功匪细。第医必有旨,旨必有源,源之不求,而轻(4)谈方脉,是寻其标而忘其本也。余生化民,误罣于理,颜色憔悴,(5)百念都消。一日,慨然思曰:医自轩岐而来,方书毋虑数百家,汪洋浩瀚,不可为训。乃于面壁之暇汇成一编,名曰《医源经旨》。嗟(6)乎!余生见何卓而功何伟也。夫越人治疾,洞见五垣,此神于源者(7)也;丹溪、东垣,按方见效,左右逢源者也;晚世而后,杏林橘井(8),代不乏人,皆因流而溯源者也。《医源》一书,得源之趣,悉源之义,条分缕析,灿若指掌,分门立户,洞若观火,随病建方,应若

(9)承蜩,造命活人,势若解围,明运气,辨经络,采集诸家,总统百氏,自是传之都邑,皆得酌其君臣佐使之宜,别其风土寒凉之性,而(10)元元本本,百不失一,岂非延龄之仁术而经旨之司南与?虽然,余生天性谨厚人也,医之为源,以心为源,朴于表者必工于术,此书一出,虽未得与演《易》授《书》者比并,而明经察理,随试辄效,未必无补于世,良工之心亦独苦矣。是为序。(11)(12)

万历丙午秋八月望后一日洮阳心洛曹学程序【注释】

(1)从狱中演易:《史记·周本纪》载殷商之末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被纣王囚于羑里(在今河南安阳),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2)自狱中授尚书者:《汉书》卷七十五及卷八十九载汉宣帝时大臣夏侯胜与黄霸因事被投入牢狱,夏侯胜向黄霸传授《尚书》。

(3)矧(shěn沈):何况。

(4)误罣(guà挂)于理:因过失而受刑狱之苦。罣,牵绊。理,指狱官。

(5)毋虑:不计虑,表示大约。

(6)洞见五垣:洞察五脏之病。典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7)杏林:晋代葛洪《神仙传》载三国时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叫病家栽种杏树事,后以“杏林”为医药或医林之称。

(8)橘井:汉代刘向《列仙传》载苏耽修仙成道后,嘱咐母亲将橘叶泡在井水里,用以治愈疫病事,后以“橘井”为医药或医林之称。

(9)承蜩:喻做事专注,此处谓有立竿见影之效。典出《庄子·达生》。

(10)司南:古时利用磁石的特性制造的指南仪器,犹今之指南针。

(11)洮阳:汉代县名,其属今广西全州。

(12)曹学程:明代全州人,字希明,万历间进士,曾任石首等县知县,擢御史。

自序

夫医者,夺天地气运之妙,泄阴阳顺逆之机,明五行胜复之原,(1)究六隆邪正之本,虽无裨于政治,实有益于生灵,非质寔而无伪,性静而有恒,深造理趣之境者,不可与言医也。余幼事儒,志期兼善(2)(3)(4)(5),殊谫劣数奇,为时所阨。会家君以医学鸣世,遂授趋庭之(6)教,得悟正传,起沉疴于西蜀之间,活人颇多。己亥岁,误于播事

(7)(8)(9)罗织,幽絷燕都,道业陆沉,形骸骨立,赖诸缙绅属意,愍余(10)之冤而阐余之道,不致于颠覆者,实医之力也。每于严棘之下,(11)(12)嗟乎驺虞麟趾之德,世不恒有,而常情苟矜一善其不为钻核焉(13)(14)者寡矣。繇是上祖轩岐,下宗卢扁,暨录刘张朱李论之确者,(15)褫其琐紊,参附己言,汇成一书,厘为八卷,名曰《医源经(16)旨》。盖医之源者,即轩岐之坟典是也。业医之道,售轩岐之旨而不源,是犹业儒之道,售孔孟之书而不训也。欲求跻入于寿域,其(17)可得乎?是书之集,悉本《素问》,首列五运六气,以度天地之不(18)(19)及太过,继绘五脏六腑之图,以明经络之有余不足,辨解图诀之误,详注药性之能,一病分在一门,细论一病之本,继之以脉,次(20)(21)之以法,则其论约而详,其词简而条分缕析,焕然在目,以俾(22)(23)后之学者论症对脉,伻相检阅。余不以辽豕自缪而敢擅艺自炫者,盖以一念朴衷与物同春之心,实有不容己也。第言之无文,聊述成书,一概于篇首,以俟同志者正之。(24)

万历丙午岁孟秋月朔日豫章化民余世用叙【注释】

(1)六隆:疑指“六气”。按“隆”与“降”通,见《墨子·尚贤中》及《管子·山国轨》。复按《左传·昭公元年》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征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语,则“六隆”或是“六降”,指天降之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2)兼善:使天下人得益。

(3)谫(jiǎn减)劣数奇(jī机):资质薄劣且命运多舛。数,命运。奇,不顺。

(4)阨(è饿):同“阸(厄)”,困窘。《孟子·万章下》:“是时孔子当阨。”

(5)家君:向他人称自己的父亲,有谦逊的意味。

(6)趋庭之教:接受父亲的教育。典出《论语·季氏》。趋,快步走。

(7)播事罗织:(被人)造谣生事,罗织罪名。

(8)道业陆沉:善行不为人知。道业,善行。陆沉,埋没。

(9)缙(jìn晋)绅:官宦及士绅之称。缙,插。绅,古时束在官服外面的大带子。古时官员上朝,将笏板插在“绅”上,因称。

(10)严棘之下:牢狱之中。古时于牢狱四周布棘,因称。

(11)驺虞:一种传说中的仁兽,非自死之兽不食。

(12)麟趾:麟即麒麟,古说为瑞兽,其行不践生草,不履生虫。

(13)嗟乎驺虞……钻核焉者寡矣:按此句见明代皇甫中《明医指掌图》张鏊序,“德”原作“湘”,“常”原作“都”,“核”原作“捄”,“寡”原作“宽”,并据《明医指掌图》张鏊序改。

(14)卢扁:即扁鹊。一说扁鹊为齐国卢邑人,也称“卢医”。

(15)褫(chǐ豉):夺去衣服,此为删去。

(16)坟典:三坟五典。古时称三皇之书为“坟”,五帝之书为“典”。

(17)天:原作“之”,据文义改。

(18)足:原作“是”,据文义改。

(19)图:原脱,据文义补。

(20)次:原作“吹”,据文义改。

(21)焕然在目:“焕”原作“烦”,据文义改。“目”字原脱,据文义补。

(22)伻(pēng砰):使令。

(23)辽豕:喻少见无知。典出汉代朱浮《与彭宠书》。

(24)豫章:汉初设豫章郡,其地约与今江西省相当,后亦指南昌。

发明集例

(1)(2)

因病陟医,苦无统要。前贤典籍非不善也,然皆各自成帧,有所不便,或有方而无论,或有论而无方,或方论全而无脉法、活套,终使学者亦难于了悟。是书运气、经络、脉理、病机,掇拾其辞简意当者,置之前列,以启将来之进取云耳。

述经旨,摘取五运六气,太过不及,用药之法,继绘三图,以便加临。

绘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穴法图像,暨五脏、六腑、五志、五味、六淫喜忌解说,以俟稽览。

脉理以《素问》为主,分别气口、人迎表里虚实脉之形象、病症,并诸脉之误耳。

药性不单言其是而忽其非,恐致用药偏胜,今纂成赋,并录其功过,以便诵览云。

诸病分别各门,先立论以明染病之源,后述脉以察虚实之体,以方法、活套便加减,先附汤饮,后附丸散,庶俾检阅不紊。

方有古今,古者皆历代医师所制,余试其百发百中者始录。今者(3)皆荐绅家藏,及余世业秘验者,并载于上。妇人、小儿、杂科各有(4)专门,余就其门采集成法编缉。【注释】

(1)陟(zhì至)医:召请医生。陟,进用。

(2)帧:字画一幅为“帧”,此指书册。

(3)荐绅:缙绅,指官吏及士绅等。荐,通“搢”。《史记·孝武本纪》:“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司马贞索引:“荐音搢,搢,挺也,言挺笏于绅带之间……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

(4)缉:通“辑”。《文选·褚渊碑文》:“元戎启行,衣冠未缉。”李善注:“缉,与‘辑’同。”

卷之一

五运六气总论

(1)

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2)又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伐化,无违时。又曰:无失天信,

(3)无违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此万世不易之格言也。噫!今时之医则不然,以《素问》为虚文,以运气为迂论,苟得一方一法,自矜奇妙,用之不效,则袖手无言。古之人推求至理,揆度阴阳,谆谆然垂教后世,岂曰徒设之以惑人之耳目哉?抑曰:运气之宜于昔而不宜于今哉?无非悯斯民之疾苦也,夫何束之高阁而付之罔闻耶?若以运气为迂,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亦不宜应乎节序矣。苟能应乎节序,则运气讵可绝之欤?余故曰:不知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不知十二经络,开口举手便错。是以明运气而得病之本,识经络而察病之标,本标既明,庶可与言治矣。业斯术者不明此道,妄治四时伤寒暨天行痘疹泻痢等症,则如盲人走荆棘耳,其何以愈人之疾哉?夫五运者,金、木、水、火、土也;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也。以天干取运,地支取气,有太过不及之分。太过者,甲、丙、戊、庚、壬五阳是也;不及者,乙、丁、己、辛、癸五阴是也。天以十干相合而成五运,地以十二支对待而成六气。故甲与己合为土运,乙与庚合为金运,丙与辛合为水运,丁与壬合为木运,戊与癸合(4)为火运,是为五运也;子与午对为少阴君火,卯与酉对为阳明燥金,丑与未对为太阴湿土,辰与戌对为太阳寒水,寅与申对为少阳相火,巳与亥对为厥阴风木,是为六气也。盖五运属阴,守于地,内属五脏;六气属阳,周于天,外属六腑。且运与气有化有变,其化也,在人为生育,其变也,在人为疾病。运变病生五脏,甚则兼外;气变病生六腑,甚则入内。内外变极,死期至矣。其所谓变者,曰淫胜,曰相胜,曰反胜,曰报复,皆从气运之太过、不及中来。察气运,以太过为实,不及为虚。审虚实,顺时令,则气运之察无遗术,而施治之药皆为良方妙剂矣。

运气司天解

厥阴司天,其化以风,相火在泉,阳明初之气,太阳二之气,司天三之气,少阴四之气,太阴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少阴司天,其化以热,阳明在泉,太阳初之气,厥阴二之气,司天三之气,太阴四之气,少阳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寒水在泉,厥阴初之气,少阴二之气,司天三之气,少阳四之气,阳明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少阳司天,其化以火,厥阴在泉,少阴初之气,太阴二之气,司天三之气,阳明四之气,太阳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少阴在泉,太阴初之气,少阳二之气,司天三之气,太阳四之气,厥阴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太阳司天,其化以寒,太阴在泉,少阳初之气,阳明二之气,司天三之气,厥阴四之气,少阴五之气,在泉终之气。

天和解

天和者,太阴所在,其脉沉也,少阴所在,其脉钩也,厥阴所在,其脉弦也,太阳所在,其脉大而浮也。能明岁气,更详脉道,则虚实盛衰邪正推而明之,可以救人长命。不察虚实,但思攻击,而盛者愈盛,虚者益虚,是谓致邪,是谓失正,病从兹而甚,真气日消,殃咎之来,莫可逃矣。(5)五运六气主客图(6)

客图解: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是知司天在泉,上见下临,为其始也。复立主气,以应客气之加临。如子午司天,卯酉在泉,泉之前一位寒水,即初之气加主运风水之上,二之气风木加主运君火之上,三之气司天加主运相火之上,四之气湿土加主运湿土之上,五之气相火加主运燥金之上,终之气在泉加主运寒水之上。阴阳互换,六气在其中矣。胜复之理,补泻之法,可从而推之也。

六气主运图:太阳寒水治宜热,阳明燥金治宜苦温,少阳相火治宜咸寒,太阴湿土治宜苦热,少阴君火治宜咸寒,厥阴风木治宜辛凉。六气之行,各居六十日而有奇,以其时而化其气,过犹不及,病乃生焉。故察其盛衰,以味折之,以正其气。经曰: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7)益其岁,无使邪胜,使暴过不生,奇疾不起。是理岁之大要,用药之权衡耳。六气间气解

且如间气者,司天地之左右,纪阴阳之步数,而六气分化常以二(8)气司天地,为上下、吉凶、胜复、客主之事,该年悔吝从而明之,余四气分左右。故天地乃万物之上下左右,实乃阴阳之道路。主岁者,纪一岁之主宰;间气者,纪六气之循环。以岁主言之:巳亥之岁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子午之岁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者,谓君火不主运也,居气为灼化,居气者即间气(9)也,盖尊君而言也;丑未之岁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寅申之岁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10)化;卯酉之岁为燥化,在泉为辛化,间气为清化;辰戌之岁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虚实耳。六气内淫在泉解(11)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草乃早秀,平野暗昧,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则呕,身体皆重。盖厥阴在泉,风淫于内,木王而克脾胃也,故病如是。治之宜以辛凉,佐之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寒热皮肤,目瞑齿痛,恶寒发热,病如疟状,肠痢腹痛,蛰虫不藏。盖少阴在泉,火淫于内,岁火克金,故病如是。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民病饮积,心痛耳聋,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其(12)病目似脱,项似折,髀不可回。盖太阴在泉,湿淫于内,土克肾水,故病如是。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反至,民病注泄赤白,(13)大小腹痛,溺赤,甚则血便。盖少阳在泉,火热淫于内,火克肺金,故病如是。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霜雾清瞑,民病喜呕,呕则有苦,善太息,心胁胀痛,嗌干面尘,身无膏泽。盖阳明在泉,燥淫于内,金旺克木,故病如是。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睾,牵引腰椎,上冲心痛,血嗌颌肿。盖太阳在泉,寒淫于内,岁水克火,故病如是。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此地气内淫之变也。六气淫胜司天解

岁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雾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强食呕,腹胀溏泄,蛰虫不去,病本于脾。盖厥阴司天,岁木胜土,故病如是。治之之法,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冲阳脉绝,死不治矣。

岁少阴司天,热淫所胜,火行其政,民病烦热嗌干,胸胀胠满,(14)皮肤欣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鼻衄嚏呕,疮疡附(15)肿,心痛肺胀,腹大喘咳,病本于肺。盖少阴司天,岁火克金,故病如是。治之之法,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尺泽脉绝,死不治矣。

岁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民病胕肿骨痛,腰脊头项痛强,时眩,大便结燥,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有血,病本于肾。盖太阴司天,岁土克水,故病如是。治之之法,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太溪脉绝,死不治矣。

岁少阳司天,火邪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病如疟状,皮肤热痛,色变黄色,传而为水,身面胕肿,泄注赤白,疮疡咳唾,心烦胸热,血病鼽衄,病本于肺。盖少阳司天,岁火克金,故病如是。治之之法,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天府脉绝,死不治矣。

岁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民病筋骨内变,左胠胁痛,寒清于中,腹鸣善疟,注泄鹜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16)嗌干腰痛,丈夫疝,妇人腹痛,目昧背疡,蛰虫来见,病主于肝。盖阳明司天,岁金克木,故病如是。治之之法,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太冲脉绝,死不治矣。

岁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冰地冻,血变于中,民(17)病发为痈疡,时眩仆运,呕血衄血,雨雹乃暴,手热肘挛,冲心(18)大动,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炱,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盖太阳司天,岁水克火,故病如是。治之之法,寒淫所胜,平以辛热,(19)佐以苦甘,以咸泻之。神门脉绝,死不治矣。运气南北政脉解

司天者,顺在天之气候;在泉者,明在地之气候。凡气之在泉者,其脉不应,脉不应者,谓其沉也。假如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盖木火金水面北受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右不应者君在右也,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左不应者君在左也;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盖土运面南行令也,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右不应者君在右也,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左不应者君在左也。若尺脉者,北政之岁,三阴在泉则寸不应,三阴司天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司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也。(20)六气为病(21)

诸暴强直,支痛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乃厥阴风木,肝胆之气也。(22)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昏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痛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23)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欲衊,皆属于热,乃少阴君火,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24)之不起者,皆属于湿,乃太阴湿土,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瘛,暴瘖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酸疼,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疡喉痹,耳鸣耳聋,呕涌溢食,目昧不(25)明,暴注瘛,暴病暴死,皆属于火,乃少阳相火,心包络三焦之气也。(26)

诸涩枯涸,干痉皱揭,皆属于燥,乃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

(27)气者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癥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28)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乃太阳寒水,肾与膀胱之气也。(29)五运五星五音太过不及之图

天符岁会解:岁会者,甲己化土而遇辰戌丑未年,乙庚化金遇申(30)酉。天符者,丙戌岁丙辛化水,上见寒水司天类。太乙天符者,如乙酉年乙庚化金而遇酉金,上见燥金,故三合皆金。同天符者,如庚子庚午岁下临燥金在泉类。同岁会者,如辛丑辛未岁下临寒水在泉之类。岁遇天符岁会之纪,则为平气。过太乙天符之年,民病多主暴亡。余岁以天克运气为小逆,运克天气为大逆,天生运气为小顺,运生天气为大顺,阳干阳辰为太过,阴干阴辰为不及。明此以观天地运气之顺逆也。五运太过解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上应岁星;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多疟,血溢血泄,咳喘耳聋,上应荧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四肢厥冷,上应镇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痛,目赤耳聋,上应太白;岁水太过,寒气流行,心火受邪,民病身热,烦心燥悸,妄见妄闻,上应辰星。此甲、丙、戊、庚、壬五阳之应也。五运不及解(31)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气,草木晚荣,民病中清,小(32)(33)腹胁痛,肠鸣溏泄,上应太白、岁星;岁火不及,寒乃大行,(34)长政不用,物容卑下,火气既少,水气洪盛,民病胸痛胁满,郁(35)(36)冒朦昧,心痛暴瘖,腰背相引,屈伸不能,上应荧惑、辰星;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37)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上应岁星、镇(38)星;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庶物以茂,燥铄以行,涸泉焦草,雨乃不降,民病肩背瞀重,衄血便血,上应太白、荧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民病腹满身肿,濡泄跗肿,两足痛甚,股膝不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镇星。

此五阴不及之年也。

欲求胜复之变,详《气交变大论》中。致于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或明六气之终始,或察五运之盛衰,当从《六元正纪大论》中细推之,庶几可明矣。五运主病(39)

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疮疡,皆属心火;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寒收引,皆属肾水。六淫解

夫六淫者,乃阴、阳、风、雨、晦、明是也。盖阳淫热疾,诸热病是也,治之以凉焉;阴淫寒疾,诸寒病是也,治之以温焉;风淫末疾,四肢为末,风邪客之也,平之以冷热焉;雨淫腹疾,濡泄湿气也,调之以渗烁焉;晦淫惑疾,精神荧惑,如眼见异物,心神不宁也;明淫心疾,狂邪重盛,语多言也。二淫皆是引心胸之虚邪,当待正气以痊之。经络血气精神解

夫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五骨节,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十二经,十五络,凡二十七,百骸九窍,气血相依,尽皆贯通。故血气精神,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阖辟(40)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故(41)血和则筋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强劲,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而行津液矣。无智愚无贤不肖,均有此脏腑经络者也。(42)侧身图(43)正人脏图正人脏图(44)伏人脏图伏人脏图(45)肺经图论 附穴法歌手太阴肺经之图

经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乃气之本,魄之居,其华在(46)毛,其充在皮。其位西,其时秋,其色白,其脉涩而短,其音商(47),其数九,其臭腥,其恶寒,其声哭。在七情为忧,忧伤气,喜胜忧;在六气为暑,暑伤皮毛,凉胜暑;在五味为辛,辛伤肺,苦胜辛。肺欲酸,急食酸以收之补之,以辛泻之。在干为辛,在支司申,在八卦为乾,在五行属金。其外候鼻,其形似盖四垂,六叶两耳,附著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以分布诸脏腑清浊之气而为华(48)盖。其经多气而少血,其脉起于中焦,受足厥阴之交,由是循任(49)脉之外及足少阴经脉之里,以次下行,当脐上一寸任之水分穴,(50)绕络大肠,复行本经之外,上循胃口,迤逦上膈而会属于肺脏,(51)循肺系出而横行,胸部四行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下循臑内,历天府、侠白,行手少阴心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循臂内上骨之(52)下廉,历孔最、列缺穴,入寸口之经渠、太渊,以上鱼际,出大(53)指之端少商穴而终。终支者,从腕后列缺穴达次指内廉,出其端而交于手阳明。其为病也,肺胀膨膨然,喘咳,缺盆中痛,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掌中及皮毛热,盛则寸口脉大三倍于人迎,虚则反小于人迎也。

其穴一十有一:(54)

中府,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二肋间,应手动脉陷中。(55)(56)(57)

云门,在督之巨缺下,侠气户傍一寸陷中,动脉应(58)手,举臂取之。(59)

天府,在腋下三寸臑内廉动脉中。

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60)

尺泽,在肘中约动脉中。

孔最,在腕上七寸即是。

列缺,去腕侧上寸许,食指末陷中。

经渠,在寸口陷中是。

太渊,在掌后陷中是。

鱼际,在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61)

少商,在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白肉腕腕中。

穴法歌括:

手太阴经太阴肺,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连,列缺经渠太渊接。

仍有鱼际与少商,终于大指端内侧。大肠经图论 附穴法歌手阳明大肠经之图(62)

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体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当脐右回十六曲,其上口接小肠之小口。在干为庚,在支司酉,在五行属金,在八卦为兑。与手太阴肺相为表里,其经气血俱多。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商阳穴,受手太阴经之交,行阳之分,由是循次指之上廉,历二间、三间,以出合谷两骨之间,复上入阳溪两筋之中,自阳溪而上,循臂上廉之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循臑外前廉,历肘髎、五里、臂臑,络手少阳之臑会,上肩,至本经之肩髃,出肩髃之前廉,循巨骨上行,会督之大椎,由大椎而下入足阳明之缺盆,循足阳明之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胃经天(63)枢之分,会属于大肠。其支者,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由齿缝复出,夹两口吻,相交于人中之分,(64)(65)(66)左脉之右,右脉之左,上夹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67)交足之阳明。其为病也。齿痛肿,或目黄口干,大便秘,或大指次指痛不用,盛则人迎大三倍于气口,虚则反小于气口也。

其穴有二十:

商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许。

二间,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内侧陷中。

三间,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是。(68)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陷中。

阳溪,在腕中上侧两筋陷中。(69)

徧历,在腕中后三寸是。(70)

温溜,在腕骨后,小士六寸,大士五寸。

下廉,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在三里下一寸是。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71)

曲池,在肘外辅骨屈肘屈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

肘髎,在肘大骨外廉陷中是。

五里,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

臂臑,在肘上七寸。

肩髃,在肩端两骨陷者腕腕中,举臂取之,有空。

巨骨,在肩端上行,两叉骨间陷中。

天鼎,在颈,缺盆直扶突后一寸。

扶突,在足大指气舍之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又云在人迎后一寸五分是。

禾窌,在鼻孔下,人中傍五分。(72)

迎香,在禾窌上一寸,鼻孔旁五分。

穴法歌括:

手阳明经二十穴,商阳二间三间列。

合谷阳溪徧历排,温溜下廉上廉位。

三里曲池接肘髎,五里臂臑肩髃穴。(73)

巨骨天鼎接扶突,禾窌迎香二十备。胃经图论 附穴法歌(74)

经云: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其体大一尺五寸,纡(75)曲屈伸,长一尺六寸,位居中焦。在干为戊,在支司辰戌,在五行属土,在八卦为坤。与足太阴为表里,其经气血俱多。起于鼻两旁手阳明之迎香穴,由是而上,左右相交于额中,过足太阳睛明之分,下循鼻外,历本经承泣、四白、巨髎,入上齿缝中,复出循地仓,挟(76)两口吻,环绕唇下,左右相交于承浆之分,由承浆循颐后之下廉,(77)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胆之客主人,循发际,会足少阳之悬厘、颔厌之分,循下关、头维,会于胆之悬颅,督之神庭。分支络,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历水突、气舍,入缺盆,行足少阴俞府之(78)外,下膈,当上腕中腕之分,属胃络脾。于此分支,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循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下挟脐,历过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入气冲中。其支行者,自属胃处,起于胃之下口,循腹里,过足少阴肓俞之外,本经之里,下至气冲中,与前直行入气(79)冲者相合,自此而行髀关,抵伏兔,历阴市、梁丘,下入膝膑中。于此又分正支经,犊鼻,下循胻外廉之三里、巨虚上廉、条口、(80)(81)巨虚下廉、丰隆、解溪,下足跗之冲阳、陷谷,入中指外间之内庭,至厉兑而终,其抽支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别行而下,入中指外间,与前入内庭、厉兑正支合。又一小支,自跗上冲阳穴别行入大指间,斜出足厥阴行间穴之外,循大指下出其端,以交于足太阴。(82)其为病也。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或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向腹胀,(83)或狂疟湿淫,汗出鼽衄,或中指不用,气盛则身前皆热,消谷善饥,溺黄色,其不足则身以前寒栗,胀满,不消谷,盛则人迎脉大三倍于寸口,虚则反小于寸口也。足阴明胃经之图

其穴四十有五:

承泣,在目下七分,直瞳子是。

四白,在目下一寸,直瞳子。(84)

巨窌,在四白下五分。

地仓,在口吻旁四分是。(85)

大迎,在曲颔前一寸一分骨陷中动脉。

颊车,在耳下曲颔端陷中。

下关,在胆之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

头维,在额发前际,胆之本神旁一寸五分,督之神庭旁四寸五分。

人迎,在颈下挟结喉旁一寸五分,大脉动应手。

水突,在颈下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

气舍,在颈,直人迎下,挟天突陷中。

缺盆,在肩下,前面横骨陷中。

气户,在手阳明巨骨下,足少阴之俞府旁二寸陷中。

库房,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屋翳,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

乳中,当乳头即是。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

不容,在督之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承满,在不容下一寸是。

梁门,在承满下一寸是。

关门,在梁门下一寸是。

太乙,在关门下一寸是。

滑肉门,在太乙下一寸,挟脐。

天枢,在挟脐一寸。

外陵,在天枢下一寸是。

大巨,在外陵下一寸。(86)

水道,在大巨下一寸。(87)

归来,在水道下一寸。

气冲,一名气街,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腕腕中。

上穴自气户至乳根去中行各四寸,自不容至滑肉门去中行各三寸,自天枢至归来去中行各二寸。

髀关,在膝上伏兔后交文中。一作交分。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

阴市,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令人拜而取之。

梁丘,在膝上二寸两筋间。(88)

犊鼻,在膝膑下胻骨上骨解大筋中。

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胻骨外大筋肉腕腕中,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跗上动脉为之止矣。

上廉,在三里下三寸,举足而取之。

条口,在下廉上一寸,举足而取之。

下廉,在上廉下三寸,举足而取之。

丰隆,在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别走太阴。(89)(90)

解溪,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跗上陷中。

冲阳,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去陷谷三寸。

陷谷,在足大指次指间本后节陷中。

内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

厉兑,在足大指次指去爪甲如韭叶。

古本上廉、下廉各有巨虚二穴。

穴法歌括:

足阳明经四十五,承泣四白巨窌当。

地仓大迎颊车立,下关头维人迎行。

水突气舍缺盆位,气户库房屋翳间。

膺窗乳中乳根接,不容承满梁门旁。

关门太乙连滑肉,天枢外陵大巨班。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三里排,上廉条口下廉继。

丰隆解溪与冲阳,陷谷内庭厉兑毕。脾经图论 附穴法歌足太阴脾经之图(91)

经云: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乃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位中央,其时长夏,其色黄,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其声歌。在七情为思,思伤脾,怒胜思;在六淫为湿,湿伤肉,风胜湿;在五味为甘,甘伤肉,酸胜甘。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以甘补之。在干为巳,在支司辰戌,在八卦为坤,在五行属土。其外候口,其经多气而少血。其形广三寸,长五寸,掩于太仓,(92)附著于脊之第十一椎。其经起于足大指之端隐白穴,受足阳明之交,由是循大指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上腨内,循胻骨后之漏谷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阴中都穴之前,至地机、阴陵泉,自阴陵泉上循膝股内之前廉血海、箕门,迤逦入腹,历冲门、府舍,会任脉之中极、关元,复循腹结、大横,会任脉之下脘,历腹哀,过足少阳之日月,足厥阴之期门,复循本经腹哀之里,下至任之中脘、下脘之际,属脾而络于胃,再由腹哀上膈,循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由周荣外曲折向下,至大包,由大包外曲折向上,会于肺之中府,上行交胃经人迎穴之里,挟咽连(93)舌,散舌本而终。其支者,循腹哀行至胃部,会任脉之中脘外,上膈,注于任之膻中之里,而交手少阴心之分。其为病也,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身体重,四肢倦,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足大指不用,盛则寸口脉大三倍于人迎,虚则反小于人迎也。

其穴二十有一:

隐白,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陷中。

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94)

公孙,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分接阳明胃经。

商丘,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

三阴交,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

漏谷,在足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地机,在膝下五寸是。(95)

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仰足而取之。

血海,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二寸中。

箕门,在鱼腹之上越筋间阴股动脉中。

冲门,上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之下横骨端约纹中动脉。

府舍,在腹结之下三寸是。

中极、关元,皆任脉穴,兹不及注,盖中极、关元乃足三阴与任脉交会之地。

腹结,在大横下一寸三分。

大横,在腹哀下三寸五分,直脐旁任脉下脘穴,盖足太阴与任脉会于此也。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日月乃足少阳胆经之穴,由足太阴脾经与阳维二脉交会之地。

期门,乃足厥阴肝经之穴,兹不及注,由足太阴脾经与阴维交会于此,故录以便观。

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五穴,俱腹中行各去四寸半。

食窦,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举臂取之。

天溪,在胸乡之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

胸乡,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96)

周荣,在手太阴肺经中府穴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97)

大包,在足少阳胆经渊腋穴下三寸。

穴法歌括:

足太阴脾二十一,隐白大都太白例。

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极阴陵位。

血海箕门与冲门,府舍腹结大横次。

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毕。心经图论 附穴法歌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乃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98)其充在血脉。其位南,其时夏,其色赤,其脉洪而钩,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其恶热,其声笑。在七情为喜,喜伤心,恐胜喜;在六气为热,热伤气,寒胜热;在五味为苦,苦伤血,咸胜苦。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在干属丁,在支司午,在八卦为离,在五行属火。其外候舌,其经多气而少血,其形如珠敷莲花,居肺下膈上,附著于脊之第五椎,有二系,一系与上肺通,一系入肺两大叶间,由肺叶而下,曲折后向,并连脊膂细络,贯脊髓,与肾相通于七节之间,而诸脏系皆于此而通于心,而心亦于是而通诸脏。其(99)经脉起于心中,循任脉之外,属心系,下膈,当脐上二寸之分而(100)(101)络小肠,复从心系直上,至肺脏之分而络小肠,复从心系直上至肺脏之分,出循腋下,抵极泉,自极泉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102)心主两经之后,历青灵,下肘内廉,抵少海,自少海而下,循臂(103)内后廉,历灵道、通里,至掌后兑骨之端,循阴郄、神门,入掌(104)内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冲穴而终,以交手太阳。其支者,(105)从心系出任脉之外,上行挟咽以系目。其为病也,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目黄腋痛,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或痛,盛则寸口脉大再倍于人迎,虚则反小于人迎也。手少阴心经之图

其穴有九:

极泉,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106)

青灵,在肘上三寸,举臂承之。(107)(108)

少海,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

灵道,在掌后一寸五分。

通里,在腕后一寸陷中是。

阴郄,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寸。

神门,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直交手厥阴之劳宫。

少冲,在手小指内廉端,去爪甲如韭叶。

穴法歌括:

手少阴心有九穴,极泉青灵少海接。

灵道通里阴郄连,神门少府少冲绝。小肠经图论 附穴法歌(109)

经云: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其体长三丈二尺,左回叠十六曲,其上口接胃之下口,其下口接大肠之上口,在脐上一寸水分,至是泌别清浊,其水液清者入膀胱,渣滓浊者下大肠。在干为丙,在支司巳,在五行属火,在八卦为离。与手少阴心相为表里,其经多气而少血。起于小指端之少泽穴,由此手指外侧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自养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穴,出肘内侧两骨之间,历少海,上循臑外后廉,行手阳明、少阳之外,上肩,循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上会于督之大椎,分左右相交于两肩上,由此入足阳明之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任脉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任之上脘、中脘,抵(110)胃,下行任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其支者,从胃之缺盆,循颈之天窗、天荣,上颊,挟颧窌上至目外角之锐眦,过足少阳(111)之瞳子窌,却入耳中之听宫而终。其为病也,咽痛项肿,不可(112)(113)以回顾,肩似拨,臑似折,或耳淋涩,盛则脉大再倍于寸口,虚则反小于寸口也。手太阳小肠经之图

其穴一十有九:

少泽,在手小指外侧端,去爪甲角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后溪,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腕骨,在手外侧腕前起骨后陷中。

阳谷,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中。(114)

养老,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后一寸陷中。

支正,在腕后五寸。

少海,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115)

肩贞,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手阳明肩髃后陷中。(116)

臑俞,在手少阳肩窌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

天宗,在秉风后大骨下陷中。(117)

秉风,在手少阳天髎外,肩上小髃后,举臂有空。(118)

曲垣,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应手痛。

肩外俞,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中。

肩中俞,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中。

天窗,在颈大筋前内颊下,手阳明扶突后动脉陷中。

天容,在耳曲颊后是。

颧窌,在面頄骨下廉,兑骨端陷中。

听宫,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

穴法歌括: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偶。

腕骨阳谷养老连,支正少海肩贞走。

臑俞天宗接秉风,曲垣肩外肩中守。

天窗天容与颧窌,终于耳中听宫所。膀胱经图论 附穴法歌(119)

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其体重九两二铢,纵广二寸,居肾下之前,大肠之侧,当脐上一寸水分穴之所,小肠下口,乃膀胱之上际也,水液由此渗入焉。在干属壬,在支司亥,在五行属水,在八卦为坎。与足少阴相为表里。其经多血而少气。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额,循攒竹,过督之神庭,历曲差、五处、承光、通天,自通天斜行,左右相交于巅上督脉之百会。由此分一支抵耳上角,过足少阳之率谷、浮白、窍阴,散养于诸经。其直者由通天穴循络郄、玉枕,入络脑,复出下项,抵天柱,自天柱而下,通督之大椎、陶道,(120)却循肩髆内,夹脊两旁下行,历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膈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小肠俞、膀胱俞、中膂内俞、白环俞,由是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由(121)腰中又分支,循腰髁,下挟脊,历上窌、次窌、中窌、下窌腰髁(122)(123)即腰监骨,盖人之脊椎骨有二十一节,自十六椎节而下为腰(124)监骨所掩附,而八窌穴所谓上、次、中、下诸窌,即夹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之空也,出阳会在尾窌骨两旁,则二十一椎骨乃复见而终,下贯臀,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入腘中之委中穴腓肠上,膝后曲处谓之腘。又一正支,自天柱而下,从髆左右别行夹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许,下贯胛膂,历附分、魄户、膏肓、神堂、(125)、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126)下历尻臀,过足阳明之髀枢股外为髀,楗骨之下即髀枢也,循髀外后廉,髀骨之里,承扶之外一寸五分之间而下,与前之入腘中者相合。正支者下行,循合阳,下贯腨内,历承筋、承山、飞扬、跗阳,(127)出外踝后之昆仑、仆参、伸脉、金门,循京骨、束骨、通谷,至足小指外侧端之至阴穴,以交于足少阴经。其为病也,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似结,腨如裂,狂疟颠疾,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小指不用,盛则人迎脉大再倍于寸口,虚则反小于寸口也。足太阳膀胱经之图

其穴六十有三:

睛明,在目内眦。

攒竹,在眉头陷中。(128)

曲差,在足之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

五处,在督之上星旁一寸五分是。

承光,在五处后一寸五分。

通天,在承光后一寸五分。

络郄,在通天之后一寸五分。

玉枕,在络郄后一寸五分,夹督之脑户旁一寸三分,枕骨上入发际三寸。

天柱,在颈大筋外廉,夹顶发际陷中。

大杼,在项后第一椎下。

风门,在第二椎下。

肺俞,在第三椎下。

厥阴俞,在第四椎下。

心俞,在第五椎下。

膈俞,在第七椎下。

肝俞,在第九椎下。

胆俞,在第十椎下。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与脐平。

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

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

中膂俞,第二十椎下,挟脊起肉。

白环俞,第二十一椎下,伏而取之。

自大杼至白环俞诸穴并背部第二行,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上、次、中、下四窌穴、会阳在尾窌骨之两旁。

承扶,在尻臀下,股阴上纹中。

殷门,在肉郄之下六寸。

浮郄,在委阳上一寸,展膝得之。(129)

委阳,在承扶下六寸,屈身而取之。

委中,在腘中央约纹中动脉。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130)

自附分至秩边诸穴为挟脊两旁第三行,相去各三寸。

魄户,在第三椎下是。

膏肓,在第四椎下,近五椎上,取穴时令人正坐屈脊,伸两手,(131)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摇也。

神堂,第五椎下。,在肩膊内廉挟第六椎下。(132)

膈关,第七椎下,正坐阔肩取之。

魂门,第九椎骨之下。

阳纲,第十椎下。

意舍,第十一椎下。

胃仓,第十二椎下。

肓门,第十三椎下,叉肋中。(133)

志室,第十四椎下,并正坐取之。

胞肓,第十九椎下。(134)

秩边,第二十椎下,并伏而取之。(135)

合阳,在膝约纹中央下三寸是。

承筋,在腨肠中央陷中。

承山,在兑腨肠下分肉间。

飞扬,在外踝上七寸。

附阳,在外踝上三寸。

昆仑,在足外后跟骨上陷中。

仆参,在跟骨下陷中,拱足而取之。(136)

申脉,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

金门,在足外踝下。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许。

穴法歌括: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当。

五处承光通天位,络郄玉枕天柱安。

大杼风门肺俞立,厥阴心俞膈俞接。

肝俞胆俞连脾俞,胃俞三焦肾俞继。

大肠小肠及膀胱,中膂白环五俞穴。

又有上次中下窌,会阳承扶殷门列。

浮郄委阳委中排,复上附分魄门侧。

膏肓神堂连,膈关魂门阳纲依。

意舍胃仓膏门附,志室胞肓秩边属。

合阳承筋共承山,飞扬附阳昆仑户。

仆参伸脉续金门,京骨束骨通谷助。

小指外侧终至阴,六十三穴于此杜。肾经图论 附穴法歌足少阴肾经之图

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蛰藏之本,精之居也,其华(137)在发,其充在骨。其位北,其时冬,其色黑,其脉沉而滑,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其恶燥,其声呻,其变动为栗。在七情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在六气为寒,寒伤血,燥胜寒。在五味为咸,咸伤血,甘胜咸。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在干为癸,在支司子,在八卦为坎,在五行属水。其外候耳,其经多气而少血。(138)其形如石卵,有两枚,紫黑色,入脊膂,附脊之第十四椎,前与脐平。其经起于足小指之下,斜向足心之涌泉穴,由涌泉转出足内踝(139)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大溪,别入跟中之大钟、照海、水泉,上循内踝,行于厥阴、太阴之后,历复溜、交信,会足太阴之三阴交,(140)上腨内,循筑宾,出腘内廉,抵阴谷,由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141)会于脊之长强,环出于前,循本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142)注、肓俞,脐所属肾,下脐下,会任之关元、中极而络膀胱。其直者,从肓俞属肾之所上行,循商曲、石关、阴都、通谷等穴贯肝上,(143)循幽门上膈,历步廊入肺,循本经神封、灵虚、神藏、彧中、俞府而上循喉咙,并足阳明胃经之人迎,挟舌本而终。其支者,自神藏别出,绕心注胸,会任之膻中,以交于手厥阴。其为病也,面黑如地色,咳唾有血,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咽干及痛,烦心,足下热而痛,盛则寸口脉大再倍于人迎,虚则反小于人迎也。

其穴二十有七:

涌泉,在足心下陷中,屈足卷指腕腕中。

然谷,在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144)

大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

照海,在足内踝下。

水泉,大溪下一寸内踝下。

复溜,内踝上二寸动脉陷中。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之前,太阴之后。

筑宾,在足内踝上腨分中。

阴谷,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

横骨,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千金》云:在阴上横骨中,宛曲如新月中央是也。

大赫,在气穴之下一寸。

四满,在中注下一寸,气海之旁,系任脉。

气穴,在四满之下一寸。

中注,在肓俞下一寸。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去脐旁五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