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筑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6 23:06:13

点击下载

作者:王金锋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山筑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

开山筑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试读:

前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2010年1月

一、部队建设

●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苏进就从一个“连长司令”“晋升”为统帅近万人的司令官。

●他指挥部队修好了自己炸毁的松花江铁路桥,并全力抢修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

●这次出征被毛泽东赞为“我军的第二次长征。”

铁道兵成为新兵种

195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

铁道部队在我军历史上虽然并不算长,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铁道兵的前身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时任护路军司令的苏进,后来回忆起自己被任命的经过,他说:

1946年5月25日,国民党军队沿中长铁路北犯。我奉命率领回民支队和松江军区工兵排炸毁松花江大桥,阻止敌人过江。完成任务后,我们乘专列返回哈尔滨车站。

一下车就看到车站贵宾室大门侧边墙壁上贴有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的布告,任命我为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负责指挥、调度军事运输事宜和维护铁路安全秩序。

如有不听从铁道司令指挥、调度,阻碍铁路正常运行,造成重大事故者,准予从严惩处,希望各部队切实遵照执行。这突如其来的任命,使我这个光杆司令仓促地投入战斗。

从苏进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当初苏进执行的是破坏铁路的任务。而从接到任命的那一刻开始,苏进就承担起保卫铁路的任务。

从破坏到保护,苏进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军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铁道司令部刚成立时,苏进手下只有负责执行纠察任务的几名参谋人员和从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警卫团抽调的一个连。

然而到了1946年下半年,苏进的队伍就扩大到3个团。不久,装甲列车大队成立,下辖两个中队。每列装甲车上配有火炮1门,机枪6挺,高射机枪3挺,探照灯2部。

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铁道司令部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部。苏进任书记,驻地在哈尔滨。

下辖7个步兵团、1个回民支队、1个装甲列车大队。后来又成立了中部护路军司令部、南满护路军司令部。总兵力达8599人,分布在东、西、南、北满的铁路线上,维护铁路安全。

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苏进就从一个“连长司令”“晋升”为统帅近万人的司令官。

1948年7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1200名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

纵队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兵力已突破万人,达17104人。

苏进指挥部队修好了自己炸毁的松花江铁路桥,并全力抢修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有力地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由此,这支部队进入到了中央军委的视野。

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军委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

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铁道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副部长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支队和1个装甲列车纵队。后来整编为3个师、1个直属桥梁团、1个直属汽车团,兵力扩大到3万人。

在解放战争中,铁道部队当时最响亮的口号是:

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从1948年夏到1949年底,铁道部队广大官兵与铁路员工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将全国遭到国民党军队破坏的几条主要铁路干线全部修复通车,胜利地完成了抢修任务。

此时,苏进功成名退,被调到军委任职。而他带出的这支铁道兵,则开始了到朝鲜保卫运输线,回国后支援国家建设的光辉历程。

到1953年下半年,铁道兵团历经数年风雨,摔打成一支坚不可摧的“人民铁军”,自身建设也进入新的阶段。

1953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9月9日,中央军委命令:

志愿军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的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王震出任首任司令员

1953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王震是我军一名骁勇善战的虎将,他19岁就参加革命,22岁就成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指挥部队在湘赣苏区英勇作战,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获三等红星奖章。

1944年冬天,王震率4000人自延安出发,渡过黄河,跨越长江,沿途战胜敌军重重堵截,终于抵达湘粤边界,开辟了新区。后来,因为敌情变化,部队奉命返回延安。

这次出征历时两年,行程1.4万公里,大小战斗300余次,创军事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泽东赞为“我军的第二次长征。”

解放战争结束后,王震到新疆平定匪患,发展生产,为稳定西部边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来,因为积劳成疾,不得不到苏联养病。

1953年,王震刚刚从苏联回国。毛泽东就把他找到中南海,问他今后工作方面的打算。征得王震的同意后,毛泽东决定,让王震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工作。

1954年2月28日,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管理部和计划处、军法处、财务处。

铁道兵司令部成立时,编制10个师、1个独立团、1所学校、两所文化速成中学,兵力10万人。

在组建铁道兵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亲自找王震和铁道兵其他领导同志谈话。

他们明确指出,铁道兵与其他军兵种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其特殊性是铁道兵是个技术兵种、工程部队,它的建设和训练应与其他部队有所不同,不能靠关在营房训练,而应坚决执行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铁路的同时建设部队。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王震在1954年3月召开的铁道兵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号召铁道兵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把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建军路线与铁道兵实际相结合,克服骄傲自满、贪图安逸的情绪,保持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勇敢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到边疆去,到山沟去,争取成为祖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

铁道兵的两次扩编

1956年1月下旬,王震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订了《铁道兵执行国家15年铁路建设远景计划》协议书。

按照这个计划,铁道兵将新建铁路63条,总长为2.3万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42%。修复铁路7条,总长为965公里。

为保证铁道兵完成任务,8月24日,国防部批准铁道兵成立两个军,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一军、第二军。

1956年9月1日铁道兵第一军正式组建,解放军铁道兵从此有了军的建制。

当年11月23日,铁道兵第二军开始组建。在筹建过程中,1957年4月6日,国防部又发布命令撤销了铁道兵第二军的番号。为此,铁道兵第二军停止组建。

1959年初,国家开始缩减基本建设规模,许多铁路建设工程缩减规模,有的停建。6月20日,总参谋部批准铁道兵进行整编,定额为12万人,下辖11个师、2所学校。铁道兵领导机关总称“铁道兵兵部”。

1962年5月,国家把修建森林铁路、公路的任务交给铁道兵,于是铁道兵又进行了扩编。

1962年11月11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开会议,对铁道兵的性质、编制体制等问题做了重要指示。

周恩来说,铁道兵9000人的师,出工不到5000人,每年工作不到200天,这样怎么行呢?军队搞建设也要为国家积累,要从性质、编制上彻底加以改革。铁道兵要按修铁路的工程部队性质确定编制、工作制度。

会上,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对铁道兵的意见:

铁道兵是工程部队性质,无论平时、战时,都是执行工程任务,是工程部队,不是战斗部队。

周恩来针对铁道兵官多兵少、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时间占用多,施工时间短等问题,指出,铁道兵军官比例应该是10%,新兵训练3个月,与作战部队应有区别,每年施工220天,还应该再多一些。

为贯彻这个指示,铁道兵在缩减干部队伍的同时,扩编兵员。

12月20日,中央军委为铁道兵增补10万新兵。4个铁道师各组建一个线路隧道团。此时,铁道兵的总兵员已达20.4万人。

1964年5月30日,铁道兵司令部向周恩来报告铁道兵扩编10万人修建林业铁路的情况和体会。

报告说:铁道兵经过精简整编,军官比例由22.1%降到9.95%,生产人员比例由72%上升到81.4%,年施工可达240天。

看了报告,周恩来非常满意,并做了如下批示:

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员长提议使用铁道兵修。

3个多月后,铁道兵又迎来了大扩编。

1964年9月18日,为加速国防工程和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扩编14.4万人,总兵员达到37.2万人,共有13个师、60个师属团,3个独立团。其中5个师担负成昆铁路建设。

后来,根据建设北京地铁、援越抗美铁路修建等任务,又组建了铁道兵第十四师、第十五师。到1974年底,铁道兵共有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3所学校、3所野战医院、1个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总员额达到43万人,是铁道兵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期。

二、中央关怀

●王震听了笑笑说:“好吧,我最近就要向毛主席汇报工作,顺便就请毛主席题写报头。”

●朱德看到帐篷里闷热狭窄,就转身对跟随的干部嘱咐说:“夏天到了,要认真搞好部队的防暑降温和饮食卫生。”

●周恩来靠在沙发上,轻轻挥动右手打着拍子,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

毛泽东题写报头

1959年9月,铁道兵团改编为铁道兵。

在此期间,原铁道兵团的《人民铁军》报也更名为《铁道兵》报,成为铁道兵党委的机关报。

当时,海、空军和有的军区报纸都请毛泽东题写了报头,《铁道兵》报社的同志也想请毛泽东为新出版的《铁道兵》报题写报头。

为此,他们特地写了一封信,派专人送到中南海。

接待的同志看信后说:“毛主席工作很忙,题写报头就免了吧!”

12月中旬的一天,王震到报社视察。报社领导在向王震汇报工作时特地提到请毛泽东题写报头的事,并请王震帮助解决这个大问题。

王震听了笑笑说:“好吧,我最近就要向毛主席汇报工作,顺便就请毛主席题写报头。”

几天后,王震来到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汇报工作后,王震提出请毛泽东题写报头的要求。

毛泽东听后欣然同意,不久即挥毫写下了“铁道兵”3个大字。

1954年元旦,毛主席亲自题写的《铁道兵》报报头,就在《铁道兵》报的创刊号上与广大指战员见面了。

朱德心系铁道兵发展

1964年,中央提出快速修建成昆铁路的号召。朱德立即提议使用铁道兵。

成昆铁路北接宝成铁路、成渝铁路,南连贵昆铁路,是我国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它对于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密切西南边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朱德之所以提议把这样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交给铁道兵,不仅因为这支部队具有光荣的历史,而且因为铁道兵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都使得朱德时刻把铁道兵的发展放在心上。

早在建国初期,朱德就给当时铁道兵团的机关报《人民铁军》题写了报头,后来,又多次为铁道部队题词并作重要指示。

1954年5月14日,朱德出席了铁道兵第三届庆功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重要指示:

铁道兵要加强建设,使自己成为一支坚强的、能够担负起保卫祖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朱德还勉励铁道兵指战员:

要加强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学习,发扬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光荣传统,发扬集体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提高警惕,为保卫祖国和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努力。

1958年3月14日,朱德在铁道兵第一届党代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再一次指示铁道兵:

铁道兵既是建设队又是战斗队,各级干部都要有献身铁道建设事业的长远打算,作到又红又专。

朱德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给铁道兵题词: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

朱德的这一系列指示,激励着铁道兵指战员以“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转战四方,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地为祖国修建了一条又一条钢铁大道。

朱德不仅通过这些指示指导铁道兵的发展和建设,而且还亲自到工地去看望广大指战员,把中央的关怀送到指战员身边。

1965年的4月24日,年近八旬的朱德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成昆铁路筑路工地,视察了正在修建的碧鸡关隧道。

朱德站在碎石堆旁,挥动着手臂鼓励人们,要争时间,抢速度,克服困难,提前完成任务。

指战员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中央首长的关心。

1965年7月1日,由铁道兵承建的北京地下铁道工程破土开工。

9时,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彭真、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同志,冒着高温,神采奕奕,步履稳健地来到铁道兵建设工地。

朱德亲自拿起铁锹,为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铲了第一锹土。

随后,朱德在铁道兵领导同志陪同下,巡视了刚在荒山坡上建设起来的营区。

朱德走到营区中央,眺望着一片由帐篷和工棚组成的战士新村,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时,施工部队的负责同志向朱德汇报说:“这儿原来是一片荒丘,是部队来到后才开始建设起来的。

我们铁道兵就是这样,走到哪里,建设到哪里。”

朱德说:

很好。建设社会主义,要有这个精神。

一边说着,朱德走进八连三排住的帐篷。

帐篷里的战士连忙站起来向朱德敬礼。朱德却微笑着让他们坐下,然后亲切地与十二班的战士们攀谈起来。

朱德看到帐篷里闷热狭窄,就转身对跟随的干部嘱咐说:“夏天到了,要认真搞好部队的防暑降温和饮食卫生。”

战士们听了,心中荡漾起一股股暖流。

从帐篷出来,朱德来又到七连俱乐部,同铁道兵领导同志和部队干部亲切交谈。

在交谈过程中,朱德仔细地询问了干部战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朱德慈祥地看着聚集在俱乐部前面的战士们,亲切地向大家说:

解放军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绩很大。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应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你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努力劳动,保卫我们的国家。还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特别要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在工作中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在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的亲切关怀下,铁道兵指战员在施工中,坚决贯彻执行“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重要指示,革命加拚命,胜利地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

周恩来指导铁道兵建设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一新的兵种十分重视,立即赋予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并多次关心铁道兵建设。

在中央领导人中,周恩来对铁道兵尤为信赖和关心。他把这支部队作为铁道战线上的主力军、突击队,那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去战斗,哪里困难就调到哪里去排除。

与此同时,周恩来还时刻把铁道兵的建设放在心上。

周恩来对铁道兵的重视、信赖、关怀,大到队伍的性质、任务、编制,小至每年施工的天数、出工率、重大工程施工方案,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

1962年11月11日、2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两次召开会议,传达毛泽东和其他中央常委有关铁道兵性质、任务的指示。他指出:

铁道兵是工程部队性质,无论平时、战时,都是执行工程任务。除了修铁路外,还可以担任修建公路、机场、码头的任务。每年工作220天,供应按军队标准,由总后负责。

这就为铁道兵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铁道兵担负的黎湛、鹰厦、成昆、森林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周恩来大都亲自选调指挥员,对工程计划做出具体批示。

1954年7月上旬,周恩来召集铁道兵和铁道部主要领导,研究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的问题。

1967年5月1日,周恩来在会见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时指示:你到西南去,把司令部也带去,修建成昆线。”

1970年4月30日,在铁道兵刘贤权司令员、宋维权政委的陪同下,周恩来乘车视察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在视察时,周恩来对站牌数量、车厢宽度、车厢与站台的距离等都提出了改进意见。

周恩来对铁道兵的关怀几乎达到了“偏爱”的程度,这一点可以从他为铁道兵做的指示中看出。

1969年1月14日,周恩来指示:

从1969年起,铁道兵负责施工的西南铁路,以及京原铁路、嫩林铁路的计划、投资,均由铁道兵在国家单立户头,独自办理。

同年5月12日,周恩来召集会议研究决定,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撤销,有关西南铁路建设事宜,由铁道兵负责办理。

1970年2月6日,周恩来指示,北京地下铁道工程改归铁道兵管理,二期工程施工由铁道兵统一领导,地方参加地铁施工的队伍整编为铁道兵部队。

1973年12月5日,周恩来在国家建委关于南疆铁路的施工报告中批示:

全线施工由铁道兵统一归口,实施统一组织指挥。

这众多的“统一领导”、“铁道兵负责”,无不显示着周恩来对铁道兵指战员的无限信赖。

周恩来时刻关注着铁道兵的建设,对铁道兵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连铁道兵“兵歌”,《铁道兵志在四方》都比铁道兵的领导们先学会。

1966年春天,成昆铁路建设喜报频传,周恩来非常高兴,亲切接见了有关领导。

在开会前,周恩来亲切地问到:“有一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子,是不是你们那里创作的呀?”

被接见的同志齐声说:“是。”

周恩来又笑着说:“我已经会唱了,你们会不会唱呀?”

这句话使大家都愣住了!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竟然会注意到这首普通铁道兵之歌,而且还会唱!

周恩来靠着沙发上,轻轻挥动右手打着拍子,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

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儿香。

同志们哪迈开大步朝前走啊

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

歌声在会客室里回荡,铁道兵的同志们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

当歌声停住时,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这首歌写得好!你们是铁道兵的领导,应该会唱呀!每年新兵入伍就要教他们唱。干革命,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要志在四方!”

会后,铁道兵领导回机关后,特意向所属部队发出了关于教唱《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决定。

开国元帅为铁道兵题词

1958年6月,铁道兵政治部主任陈力将宣传科干事陈远谋找到他的办公室,让他将铁道兵政治部恳请中央首长题词的报告直接呈送到中南海。

1958年7月5日是铁道兵成立10周年的日子。在迎接铁道兵成立10周年之际,铁道兵首长决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特请求中央领导同志为铁道兵题词。

陈远谋来到中南海西门接待室,向值班的同志说明来意后,值班的同志即打电话与办公厅联系。

大约10分钟后,一位姓周的秘书出来接待,他看了报告后,对陈远谋说:“铁道兵的报告,我们负责送给中央领导同志,能否给你们题词,回去等候通知吧!”

7月2日,中央办公厅即将朱德和彭德怀的题词,派人送到铁道兵政治部。

朱德的题词是: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

彭德怀的题词较长,他深情地写道:

亲爱的铁道兵全体同志:

10年来你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修建了很多铁路,加速了国家工业化,也加强了国防建设,望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以多快好省的革命精神,修建更多、更长、更好的铁路。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是会感激你们的。

同志们,理论来自实践,技术出于劳动,这是真理。只要有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就可以发展理论,提高技术。

同志们,请记住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骄傲与虚心,不仅过去和现在是存在的,将来永远也是存在的,不愿意落后的人们,就永远不要骄傲。”

遵照铁道兵首长的指示,《铁道兵》报立即将两位元帅的题词,在7月5日出版的542期头版显著位置套红刊出。朱德的题词原件,还由铁道兵军史陈列室陈列收藏。

时光飞逝20年,到了1978年7月5日,在隆重纪念铁道兵成立3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特地题词祝贺。他的题词是: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林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铁道兵政治委员吕正操在纪念大会上宣读叶剑英这一题词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参加大会的铁道兵首任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在讲话中说:

叶副主席的题词是对铁道兵的鼓舞和鞭策,指明了铁道兵的前进方向,大家要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叶副主席的题词,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不断创立新的功勋。

三、保障战斗

●看着敌机飞走了,战士们说:“美国佬是调人去啦!”

●他们挥动铁镐铁锹、铁锤钢钎、撬棍钉耙,向着冻土、坚石、冰冻的江河发起了进攻。

●杨连第第一个爬到忽闪忽闪的钢轨头上,两腿盘住钢轨,弯着腰向插在急流中的架子脚上穿螺丝。

在朝鲜粉碎“绞杀战”

1951年,以美军为首的侵朝“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联合打击下节节败退,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为挽救其战场上的失败,集中侵朝空军的绝大部分力量,趁朝鲜爆发特大洪水之机,变本加厉地轰炸破坏我交通补给线。

敌人妄图凭借空中轰炸切断我军铁路运输,断绝我军前线粮弹供应,因此将轰炸的重点由桥梁转为铁路要害路段,特别对我铁路交通咽喉,由新安州、价川与西浦所构成的三角地区,实施“绞杀战”。

为粉碎敌人的企图,铁道兵第二师奉命接管三角地区的重点路段,进行火线抢修,同美国空军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斗。

9月份,美军出动飞机近900架次对二师管区狂轰滥炸,投弹近1500枚;我军5座桥梁被炸坏,200多处线路被炸断,30多处车站遭空袭。一时间,形势相当严峻。

针对三角地区所出现的严重情况,9月下旬,中朝联军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局前方指挥所召开了抢修部队负责干部紧急会议,研究解决三角地区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

经过研究,指挥所决定,将兵力集中到新安州至西浦的三角地区,并加强二师的兵力。为了便于指挥,加强领导,部队恢复营的建制。

二师也在专业兵员的配置上作了适当调整,以发挥各团独立抢修能力。

从二十二团调7个线路班配属桥梁团,以加强线路抢修能力;从第二、第十二两个桥梁团调出3个木工班配属二十二线路团,以加强抢修桥梁的作业能力。

与此同时,二师还号召部队开展各种活动,积极解决战斗中遇到的问题。

官兵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就在部队中开展群众性的教学结合,能者为师,边抢修边学习,在抢修中提高专业技术。

缺少工具和材料,就号召部队组织洪炉打制简单的抢修工具。各连组成矫轨队,搜集沿线被炸弯的钢轨,整修矫直,弥补料具供应不足。

抢修材料备料不足,就在重点地区沿线有计划地散集材料,以备抢修急需……

全体官兵们与敌机抢时间,拼速度,奋力抢修,终于在10月7日首次打通敌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

然而,铁路没通多久,敌机就实施了更加猛烈频繁的轰炸。

10月中旬,敌“绞杀战”步步加紧,京义线万城至肃川间被炸154处,满浦线泉洞至龙源里间被炸157次,中断通车的严重情况终于出现。

10月24日凌晨,3趟军列在京义线317公里处同时脱轨。4台机车,149个车皮,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像一段黑色的城墙排在两公里的线路上,目标十分明显。

现场的第二十二团二营抢修部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起复,但因脱轨处是夜间刚抢修好的地段,经刚过去的列车重压后,路基开始松软,进行起复没有成功。

24日8时许,8架敌机飞临317公里上空,既没扫射也没投弹,盘旋一圈后返航。

看着敌机飞走了,战士们说:“美国佬是调人去啦!”

果然不出所料,10时左右,大批敌机像块黑云一样飞来,对停在317公里地区的列车进行狂轰滥炸。

顿时,硝烟弥漫,炸弹声,扫射声,敌机俯冲投弹后拔高的尖叫声震耳欲聋。火光、浓烟,被炸起的泥土,随处可见。

从此,敌人每天都出动数十架次的飞机,对这里进行猛烈轰炸,在数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投下的炸弹数以吨计。敌为阻碍部队抢修,还投掷了重磅定时弹,这给部队抢修造成了很大威胁。

经过几天敌机的轮番轰炸,铁路和车辆遭到严重破坏。仅24日至30日的7天内,1台机车被炸毁,32节车厢报废,70处线路被多次炸坏。

317到319公里间的线路,许多地段已不见路基原型,炸坏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倾斜在路基两侧,情况十分严重。

面对铁路被严重破坏和敌机昼夜袭击封锁的情况,担任该路段抢修的第二十二团二营的同志们,以大无畏的气概投入抢修斗争。

从24日早晨列车脱轨起,二营官兵在营长于公大同志带领下,发扬连续作战的拚搏精神,在敌机轮番轰炸情况下,舍生忘死,奋力抢修。

尽管抢修部队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和牺牲,但是夜间刚抢修好的路段,敌机白天又轰炸,炸翻的车辆刚刚起复,又被炸得东倒西歪。

敌我展开拉锯,线路很少有通车时间,这就出现了317公里地段很难抢通的严重局面。

11月1日,铁道兵团召开抢修会议,决定进一步集中兵力打通咽喉地带,并要求贯彻持久作战方针,加强线路维修,从根本上改善线路质量。重新调整管区,加强三角地区重点地段的抢修力量。

会议还确定将二师的兵力从满浦线撤出,收缩至京义线万城至西浦间及平无线西浦至东北里间。

二师把两个团的兵力集中在敌机死啃不放的万城至肃川区间,兵力达每公里达244人,进行突击抢修;同时,铁道兵团又增拨38台汽车支援,加强物资保障。

由于加强了抢修力量,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全体指战员的连续突击,终于在11月8日抢通了线路。

但是,通车第二天线路就又被炸断。

敌机在发现大量完好车厢和机车起复运走,线路修复后,轰炸更加猖狂。常常是上午被炸毁的机车和车厢,下午又被炸到路基旁的水田里。

路基因为炸了修,修了炸,已经松软,枕木都陷入稀泥里。线路虽然抢通,但这样的路况仍不能保障通车。

11月19日,抢修指挥局副局长彭敏同志和师政委袁光同志来到317公里地区抢修现场,召开了师团干部会议,研究解决打通317公里地段的办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决定把抢修与维修紧密地结合起来,大量开采片石,挖排水沟,排除路基两侧积水,改善线路质量。线路两侧设防空哨,修防空洞与疏散跑道,利用敌机轰炸空隙,组织白天抢修。

12月1日,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认真总结检查了前段反“绞杀战”斗争的经验教训,对改善317公里地段的线路质量,作了具体布置。确定推广弹坑排架抢修方法,坚决贯彻白天出工的措施,保证随炸随修和加强维修。

会后,师、团机关干部,分头深入基层连队,帮助工作,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等等。在全体干部的带动下,战士一致表示坚决完成317公里抢修任务,不战胜敌人誓不罢休。

二连文化教员钱发同志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冲,和战士一起卸定时弹。连队遭敌机轰炸,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伤员。

六连一排的郑德臣不顾个人危险,蹲在两米深的坑中挖定时炸弹,顺利排除危险。之后又多次拆除炸弹,成为卸除定时弹的能手。

指战员们日夜突击挖路基两侧排水沟,排除积水。利用拆卸的定时弹掏出炸药开石料,备石渣。敌机来时防空待避,敌机一走就抓紧突击抢修。

夜间抢修时,头顶上敌机不断盘旋扫射,地上炸弹在爆炸;一串串照明弹挂在天空时明时灭,一声声爆炸震耳欲聋。

然而我们久经考验和锻炼的干部、战士,在黑夜仍然紧张而有秩序地防空、抢修,一次又一次的炸了修,修了炸,争分夺秒,斗争不息。

由于抢修措施得当,白天作业工效不断提高,各方面密切配合,终于在12月9日再次打通敌人的封锁。

此时,高炮第六十二师两个团进入317公里地区掩护抢修,加强对空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机投弹命中率大大降低。

在初步胜利鼓舞下,二师集中力量加强维修工作,线路状况逐步好转。

12月下旬,行车速度由每小时5公里提高到15公里。线路通车的15天内,开过196个列车,大批军用物资运到了前线。

中断46天的317公里地段恢复了活力,取得了三角地区粉碎“绞杀战”第一阶段斗争的胜利。

然而,敌人是狡猾的,他们见三角地区不易破坏,就改变战术,采取了“炸两头”的办法,拦截我军物资来路和去路,经常寻找防空炮火薄弱地区,特别是重要江桥集中轰炸。敌人的“绞杀战”进入第二阶段。

二师抓住敌机对三角地区轰炸减弱的时机,对管区线路进行全面整治。加宽路基,填补石渣,抽换枕木,还建立巡道及计划维修制度等。

在指战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军列车行车速度不降反升,到2月,行车速度每小时达到30公里。敌人的招数又失败了。

3月,敌人又改变战术,开始在夜间对车站进行轰炸。

但是,经过数月的摔打磨练,抢修部队的抢修效率今非昔比,已经能真正地做到随炸随修,运输依然通畅。

进入5月份后,敌机由原来死啃一点转为多点破坏,出动100架次以上的大机群,对一个地区从早至晚连续轰炸。在敌机的轰炸下,路基损坏严重,有的地段一次破坏土方量竟达1万立方米以上。

二师再次集中优势兵力,组成召之即来、互相协作的机动部队,根据已经掌握的敌机活动规律,以集中对集中,有效地组织抢修。

敌机刚刚飞走,被炸开的泥土还冒着热气,机动部队就已经在硝烟里展开抢修。

这样的机动部队战斗力很强,被炸土方在3000立方米左右时,一般在当天前半夜就能修通。即使达到1.5万立方米左右,也能做到次夜就通车。

到1952年6月,美军的“绞杀战”宣告彻底失败。合众社的电文中不得不承认:

在差不多一年来,美国和其他盟国飞机一直轰炸共产党的运输系统,在北朝鲜仍有火车在行驶……坦白地讲,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建设铁路的人!

抢建龟殷铁路

1952年11月,发动侵朝战争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新一届总统。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认为已经不能从正面突破中朝联军的防线,就一面施展拖延谈判的策略,一面秘密筹划在我侧后进行冒险登陆,打算在朝鲜战场上搞第二个“诺曼底”。

毛泽东洞察其奸,于1952年12月20日及时发出电报指示:

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更大胜利。

电报在分析了敌人登陆的可能性后,提出了粉碎敌人冒险登陆的具体部署,其中特别提出:

坚决地迅速地采取加修新铁路,改善旧铁路线等项措施,保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正面侧面全军的运输畅通,供应不缺。

毛泽东的这个指示是专门针对朝鲜铁路网的缺陷做出的。

朝鲜的铁路干线均为南北向的纵贯线路,东西两条线路都距海岸很近。各纵向铁路线之间无法贯通,有一条被炸毁,行驶在这条线上的列车无法转到其他线上去。

美军的登陆计划一旦成功,控制了其中任何一条铁路,铁路沿线的部队就将被堵在南面,中朝联军的后勤保障也会因为失去铁路而遭受极大损失。

因此,必须新建一条东西向的横贯铁路线,将几条纵贯铁路线串结起来。这样不但能够进一步保障作战物资的供应和作战部队的机动,而且对朝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为贯彻这个指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名第四野战军铁道运输司令员郭维城到朝鲜去抢建新铁路线。

郭维城首先到朝鲜了解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郭维城认识到,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又非常光荣。

龟城至殷山129公里的铁路,要穿过龟山、久阴山、退逾岭、长城机口4座大山。为了争取时间,避免打隧道,要开凿3个哑口、4个临江峭壁、3个深路堑,还要跨越大同江、清川江、九龙江、大宁江、川坊江和东门川共6条大江。

施工条件差,时间要求急,制空权又不在我们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按照一般估计,要想在1953年4月底以前完成此项任务,也是极端困难的。

看到郭维城眼睛里犹豫的神情,志愿军洪学智副司令员对郭维城说:“说严重一点,没有这条新铁路,如果敌人从西海岸登陆,前沿部队就很难活下去。如果这个任务完成了,你们铁道兵就为反登陆作战立下大功!”

从反登陆作战的部署来说,以京义线、平北线、满浦线三条纵贯干线为支撑,以新建的东西横贯线龟殷铁路为靠背,坚持新义州至宣川、龟城至定州、价川至新安州、顺川至西浦、新成川至三登5个拳头向前伸,保障作战的胜利。

实际调查虽然显示困难很多,但郭维城的完成任务的决心却坚定了。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向中央建议,调铁道兵承担这项任务。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

而且,周恩来给了郭维城更多的支援。周恩来指示说:

部队除已下令调4个师外,同意再增加两个师,但工期不能缓,要赶在敌人前面,做好反登陆作战的备战工作。

接到指示,郭维城当即表示:“我就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也坚决完成毛主席和祖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为争取时间,郭维城采取了“多边并举”的办法,即边开进,边动员,边看现场,边组建机关。

入朝人员第一天动员,第三天就登车赶赴朝鲜。

来自全国各个大区的6个师的部队和近3000名铁路员工,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全部开进了朝鲜战场。

1953年1月,各部队先后到达预定位置。

部队到达位置后,干部们白天看现场,晚上研究事情。这样,机关很快就组建起来了,干部们也对地形地貌有了初步了解。

在干部们察看地形的同时,各种施工材料也在紧张抢运。

在龟城材料基地,第一天派人去设点,第二天就从祖国发来一车皮施工机具。人手少,附近部队闻讯赶来,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连夜抢卸完毕。

材料处的同志,在整个突击抢建新线铁路的过程中,24个人完成在国内需要50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共卸装工程材料12万吨,平均每人5000吨,为国内工效的两倍以上,有力地保证了施工的需要。

因为部队提前开进,所以施工图纸没有准备好。测量队的同志也采取多边并举的办法,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

为尽快拿出图纸,3个分队日夜加班。

白天野外测量,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连水平仪都冻得不灵了。队员们在三角架下挂一个罐头盒做的小炉,边烤边测。晚上,队员们集中到帐篷里,接着手电光一起画图搞设计。

这样,测量队以平均每天完成3.9公里路线设计的速度紧张工作了一个月,终于完成全部施工设计图纸。

在施工中,测量队又反复地研究改善设计,避免了7处艰巨工程,取消了3座总延长为800米的隧道工程,对龟殷铁路提前完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1月31日,指挥部正式发布龟殷铁路全面开工命令。全线顿时沸腾起来。

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第十一师的部队和朝鲜人民军铁道第三旅的部队,沿着龟城、八院面、价川、殷山129公里线路一字展开。

尽管天上时有敌机来干扰袭击,地下冰冻三尺,但指战员们干得热火朝天,全部甩掉皮大衣,有的连棉衣也脱掉了,只穿件衬衣,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甩开膀子干。

他们挥动铁镐铁锹、铁锤钢钎、撬棍钉耙,向着冻土、坚石、冰冻的江河发起了进攻。

扁担、土箕子一齐上,挑的挑,扛的扛,人人挥汗如雨,个个争先恐后地揭开冻土层,取土填筑路基。

铁锤和钢钎的碰击声、开山放炮的爆炸声不绝于耳。一个个垭口被炸开了,一块块坚石被清除了……

施工中首先遇到的困难是1米来厚的冻土层,不撬掉它就无法取出好土来修筑路基。但是,冻土层非常硬,一镐头下去,震得虎口疼,冻土上只留下一个白印。如果这样干下去,每个人一天也干不出半方土。

第九师第二十七团七连战士陶成聚看到这个问题,他一面鼓励大家的情绪,一面积极钻研想点子。经过多次摸索,他终于创造出打洞捶冻土、找缝撬冻土的“突破一点,顺纹揭冻层”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在全线得到推广后,部队的工效一下子提高四五倍,在完成龟殷铁路土方任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坚石是施工中的又一个难题。

施工地附近的石头特别硬,有的连队用半公斤炸药只能炸1方坚石。这不仅浪费炸药,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工期。

第六师第十七团五连连长赵洪钧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赵洪钧和班、排长们共同研究,决定先在三排工地搞试验。他们挖了3个各有3米深的炮孔,每个炮孔的口径为90厘米,装药50公斤。

结果炸出450多方石头,平均每公斤炸药9方多,超过了上级的要求。

赵洪钧并不满足这个成绩。炮工班挖炮孔的时候,他总是一面看一面琢磨。

他想,90厘米炮孔口太大,不易堵严实,而且弄得不好还会出现冲天炮,炸药产生的高压气体从炮口冲跑了,一点作用也不起,如何才能使高压气体跑不出来呢?

最后,他和炮工班的同志研究出了“拐子炮”。

当炮孔挖到30厘米深的时候,拐一个直弯,再打进80厘米,这样不仅炮口堵得严,而且能充分发挥炸药的威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