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套装共3册(橙色亲子课+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健康育儿百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6:50:01

点击下载

作者:(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罗伯特•西尔斯,詹姆斯•西尔斯,彼得•西尔斯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套装共3册(橙色亲子课+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健康育儿百科)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套装共3册(橙色亲子课+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健康育儿百科)试读:

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美)西尔斯(Sears, W.) (美)西尔斯(Sears, M.)著邵艳美译九州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美)西尔斯(Sears, W.),(美)西尔斯(Sears, M.)著;邵艳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11(2015.8重印)ISBN 978-7-5108-3344-1Ⅰ.①西…Ⅱ.①西…②西…③邵…Ⅲ.①婴幼儿-家庭教育Ⅳ.①G7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66386号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外国图书合同登记号:01-2014-6903THE FUSSY BABY BOOK:Parenting Your High-Need Child form Birth to Age Fiveby William Sears, M.D.and Martha Sears, R.N.Copyright ©1996 by William Sears and Martha Sears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Denise Marcil Literary Agency, Inc.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Simplif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5by Beijing Mediatime Book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养育一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作者 (美)威廉·西尔斯;(美)玛莎·西尔斯著邵艳美译出版 发行九州出版社出版人 黄宪华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甲35号(100037)发行电话 (010)68992190/3/5/6网址 www.jiuzhoupress.com电子信箱 jiuzhou@jiuzhoupress.com印刷 三河市华成印务有限公司开本 710毫米×1000毫米 16开印张 22字数 270千字版次 2015年1月第1版印次 2015年8月第3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108-3344-1定价 38.0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西尔斯医生的话

如果你家有一个高需求孩子,恭喜你!同时我们也想鼓励你,因为一个爱挑剔的孩子,能激发出你最好的一面,也能激发出你最差的一面,而我们希望能帮助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中收获最好的一面。

养育一个高需求孩子,就像参加一个内容丰富且从不间断的生活研讨班。从这些婴儿在子宫中诞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宣告:“嗨,爸爸妈妈!祝贺你们拥有一个高水平的宝宝,当然我也需要高水平的待遇,否则我肯定会制造好多麻烦。”这些宝宝有恒心把他们的要求贯彻到底,他们从一开始就清楚地表明,他们的要求更多!但也有好消息,那就是他们的回馈也大,会给照顾他们的人带来更多快乐。

本书就是为富于挑战性的孩子及其父母量身定制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儿科临床中父母们的广泛认知外,本书还列举了很多父母成功养育高需求孩子的案例,让他们和专家一起来些现身说法吧。

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孩子,也许是你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段旅程,但它同时也将是一段最有价值的旅程。威廉·西尔斯和玛莎·西尔斯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第一篇 甜蜜的艰辛(0~5岁育儿之旅)第1章 亲密育儿法的由来

一个春天的晚上,我们坐在高中校园的礼堂内,骄傲地看着我们十七岁的女儿海登。她成功饰演了音乐剧《俄克拉荷马》中的安妮一角,看到她谢幕的那一刻,我们感到无比欣慰。海登浑身散发着魅力,她用眼神的交流、拥抱和愉悦而自然的社交姿势照顾着同伴,把人们的目光牢牢吸引到她的身上。当眼泪从她父亲的脸颊上流淌下来,我们回想起了“淘气鬼海登”:她要求多多的婴儿期,又倔又拧的学步期,折磨人的学前班时期,精力充沛的小学时期以及让人筋疲力尽的青春期……而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富有活力,即将成年的“优秀海登”。养育海登这些年的经历,激发了我们写这本书的热情,下面我就来讲讲这个孩子的故事,以及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海登的行为

海登升华了我们作为父母和作为个人的含义。

我们的前三个孩子都比较“随和”,他们睡得好,吃饭规律,也很容易满足。事实上,那时来我这就诊的很多父母抱怨他们挑剔难缠的宝宝,我都觉得是在夸大其词。“这些难缠的宝宝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很纳闷。

后来海登来了——我们的老四,她的出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她来的头一两天就与众不同,“放不下”成了玛莎每天抱怨的主题。喂母乳对海登来说不仅是一个获取食物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取安慰的过程,于是玛莎成了“人肉安抚奶嘴”,因为海登不接受替代物。她得常常让人在怀里抱着,胳膊和乳房都累了也不能放下。海登的哭可不只是抱怨,而是竭尽全力的警告。好心的朋友建议道:“放下她,让她哭吧。”可那样根本不起作用,她异常的恒心让她哭个没完,如果我们不理会的话,只会不断加剧。

海登非常善于告诉我们她需要什么,只要我们抱着她,她就很满足,假如我们试着让她闹,她只会闹得更凶。我们在家经常玩“轮流抱”的游戏,当玛莎伸出胳膊,海登就到我怀里来。我们也试着用过前置式婴儿背带,但海登只在外出时才能勉强接受它。

在头几个月里,海登白天闹腾得很厉害,所以我们夜里还不算特别难过,但到了六个月左右,一切都变了,她连夜里的要求也变高了。她拒绝睡在婴儿床上,好像那是一个笼子。在抱了十四个小时之后,我们渴望在夜里喘口气,但海登有别的打算,只要我们把她放在婴儿床上,想溜回自己的卧室,她就会醒,大声咆哮,以示抗议。玛莎抱着她在摇椅里把她哄着,然后放到婴儿床上,个把小时之后,她又醒了,想再重复一次摇椅哄睡的过程。很快,我们就发现,海登在夜间对人的需要与白天一样多。我们的感受

假如海登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可能会觉得因为我们毫无经验,没能安抚好她是我们的错,但她是老四,那时我们感觉自己已经积累了一大把养孩子的经验。海登开始让我们怀疑自己当父母的能力,随着精力越耗越多,我们的信心也在动摇。我们对海登的感情就像她的行为一样飘忽不定:有时我们很心疼她,对她呵护备至,而有时我们则感到筋疲力尽,很困惑,怨恨她没完没了的要求。如此复杂的感情对我们来说很陌生,尤其是在养了三个“好养”的孩子之后。我们很快就明白,海登是另外一种宝宝,她有不同于其他宝宝的躁动不安。课程心得:挑剔、难于满足是海登自身的性格因素造成的,而不是我们的育儿能力出了问题。

我们要面对的挑战是,既要满足这个独特的小宝宝,又要保存足够的精力给其他三个孩子,以及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克服的障碍就是专业知识。我们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受的教育,因此,我们是那个时期流行的育儿观——不要溺爱——的牺牲品。我们初为人父母时相信,必须控制我们的孩子,否则他们就会控制我们,我们总是担心自己是否失去了控制权。海登是在操控我们吗?我们去书上找答案,但无济于事,因为没有哪本育儿书会专门讲述海登这样的宝宝。大部分男性作者要么是大大超过了育儿的年龄,要么看起来离每天照料孩子的生活很远。然而我们这里的情况是:两个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他们的生活被一个十磅重的婴儿给牢牢控制了。

海登为我们打开了一道门,当我们合上书本,真正用心去面对孩子的时候,转折点就来了。我们不再去被动地担心溺爱的危险,开始倾听海登还在子宫里时就试图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抛弃先入为主的观念,开始接受现实,渐渐就做得好多了。

如果放下她时她会哭闹,抱起她时她会满足,我们就抱着她让她满足。如果她需要抱久一点,玛莎就会抱久一点。我们相信海登知道自己要什么,幸运的是,她会坚持不懈,直到我们明白她的要求。课程心得:海登坚持自我的个性让我们不敢懈怠,直到找到可行的办法。

海登告诉我们,小宝宝不是在操纵人,而是在与人交流。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朋友来我家做客时,对海登的哭声很感兴趣,认为海登的哭声不是愤怒、费力的哭声,而是充满期待的哭声,她似乎知道自己的哭声会得到回应。

海登促使我们重新评估了作为父母的工作。我们一直以为成功的父母要时刻让事情在掌握之中,但我们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在自我欺骗,它把父母和孩子之间假设为一种敌对关系:孩子想“反过来控制你”,所以你最好先下手为强。海登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角色不是控制她,而是引导她,帮助她学会控制自己。

我们应该克服溺爱恐惧和被操纵恐惧等古板的思维认知,宁愿犯过度反应或过度回应的错误。当我们努力想找到一种恰当的反应方式时,有时会反应太慢,而有时又反应过快,但当我们犹豫不决时,最好还是积极反应,这样会让比较懂自我享受的孩子(像很多高需求的头胎孩子)信任他们的父母,身心更加健康。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你试图在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之间达到健康的平衡,退一步相对容易。相反,父母对之反应太少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某些心理问题,亲子关系也会产生距离,这种状态更难补救。在我的儿科门诊中,我从来没有听到有父母说抱孩子的时间太多,事实上,如果能够重新来过的话,大多数父母会更多地抱他们的孩子。课程心得:当犹豫不决时,我们应选择倾听和回应孩子的哭声,听听他们想告诉我们什么。

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一条我们作为护士和外科医生,最早学到的教条之一:不要伤害。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试图压制海登的个性,就是在伤害她,阻碍她的发展。我们当父母的工作不是改变海登,以使她符合大多数宝宝的行为模式(如果所有的宝宝都一个样,这个世界将多么无趣)。我们不应试图改变她,最好是放宽我们的期待,接受她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让她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父母的角色就像园丁:我们不会去改变花的颜色和开放的日期,但我们会拔去杂草,修剪多余的部分,让花开得更美。我们的角色是引导她的行为,培育她特殊的个性,以使这些气质有助于她将来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她的阻碍。课程心得:我们的任务是接受海登独一无二的个性,欣赏她的特别之处,引导这些特别之处帮助她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方便而改变她。

缺少睡眠成了我们的主要问题。头六个月,海登睡得很好,一晚上需要喂一到两次奶。她睡在我们旁边的一个摇篮里,当她哭闹时,玛莎就轻轻推一推摇篮或拍拍她,除非她饿了,一般情况下都能很快再睡着。等海登学会了坐,摇篮就不安全了,于是我们用一张婴儿床代替,置于离我们床边十二英尺远的墙边。可能海登知道她离我们远了,或婴儿床再也不能摇晃了,于是她醒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每小时都会醒来。玛莎说:“我不管书上怎么说,我得多睡会儿。”从此,她就把海登抱到我们自己的床上睡,这样大家都睡得好多了。“亲密育儿法”的由来在本书中,你将会经常看到“亲密育儿法”这个词。这是我们首次从高需求宝宝那里学会的育儿方式,也是在我们咨询过类似的父母后,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育儿方法。亲密育儿法是指你和宝宝有更多接触、更多交流,你和宝宝之间感觉更亲密的育儿方法。最终,你的宝宝能够更好地“暗示”他的需求,你也能更好地读懂他的暗示和需要。事实上,亲密育儿法不仅适用于高需求宝宝,所有的宝宝都需要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更高程度的亲密喂养。亲密育儿法会让你和你的宝宝有一个良好的开始。通过母乳喂养,用婴儿背带更多地抱孩子,积极回应孩子的哭声,你会逐渐感到自己在照顾孩子方面很顺心,更能胜任,对自己的养育方式也更宽容,直到找到最适合你和孩子的方式,而不用担心溺爱或被操纵。亲密育儿法不是一种随意、放任的育儿方法,相反,它能教会父母们如何恰当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如何向孩子说“不”,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需求等。亲密育儿法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帮助他逐渐变得独立,最终成为一个自信、有安全感的人。课程心得:海登不是个标准宝宝,适合标准宝宝的建议对她不起作用。一旦我们不再把她看成是需要矫正的问题孩子,而是拥有独特个性、需要加以培育的孩子,和她一起生活就变得容易多了。

当我们与朋友一起讨论带孩子的难处时,我们感觉海登似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白天黑夜不得安宁和满足的宝宝。我们发现,没有人能理解像海登那样的宝宝,除非他们自己也有一个。后来,玛莎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母亲,她周围有了一群支持她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母亲是国际母乳协会的领导,她最近搬到我们社区,和玛莎一起创办了国际母乳协会的分支小组,帮助妈妈们互相分享有益的经验。课程心得:我们停止向那些家里没有海登这样宝宝的家长抱怨,相反,我们向那些能真正理解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喂养方式的人们寻求支持。如何称呼她

海登不适合被贴上通常意义上的标签。她不是一个被“惯坏”的宝宝,只要我们抱着她,就能满足她的需求,“要求多”只是惯坏的一个方面;说她“难养”也不恰当,有人可能不认同,但我们抱着她,与她越来越亲密,认为她也并不是那么难养。另外,我们认为这些标签对于这个如此积极地想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怎么才能得到它的小宝宝来说太过于消极了。直到五年后,在与其他父母聊天时,得知他们也有需要经常喂奶、需要久抱、需要夜里与人接触的宝宝,“高需求宝宝”这个说法才浮现出来。这是对海登这类宝宝及其所需要的喂养水准的最好描述。

我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高需求宝宝”这个说法属于正确的心理学解释。当那些要求多多的宝宝的父母来咨询我时,筋疲力尽的他们已经接收了一大堆负面的信息:“你抱他(她)抱得太多啦”、“一定是你的奶出了问题”、“他(她)是在控制你”。这些信息在暗示父母们,宝宝糟糕的现状是糟糕的喂养方式造成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错了,才导致宝宝这样。而当我一旦用“高需求宝宝”定义他们的孩子,我看到了父母们脸上轻松的表情,并对自己的宝宝有了很好的“解释”:“高需求”听起来很特别——他们很聪明也很独特。当父母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宝宝的个性上,就缓解了他们的负罪感。此外,“高需求”还意味着父母更有所作为,它强调了宝宝只是需要更多:更多抚慰、更多理解,以及更敏感、更有创造性的抚养方式。课程心得:用更积极的说法去重新定义我们的宝宝,有助于我们去关注他们令人欣喜,而不是令人头疼的个性。高需求宝宝的成长和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海登的需求在改变,但她需求的高水准一直没变。以前我们称呼她为“高需求”的儿童,现在我们则取笑她为“高成本”的少女。

由于在襁褓中时,海登就不情愿接受替代者的照顾,所以我们做了镇上没人做过的事——把宝宝带在身边。由于我们有三个较大的孩子,有很多学校的会议和活动要参加,此外还有和朋友、医院同事的聚会,教堂服务等,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习惯了看到我们仨在一起。

由于海登是母乳喂养,当她有需求时,玛莎很容易让她安静下来,而她也通常会因为身边有人,为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感到高兴。没人反对她的存在,假如某些聚会明显不关孩子什么事儿,我们也就不去了。

我们想,等海登会走路了,情况就会有改变,但我们还是采用亲密育儿的方式。我们发现,海登有时候会比较黏十三岁的吉姆,但也只是有时,当吉姆的魔力消失后,我们还是会被叫回家。海登知道自己能容忍多久的分离,我们也因此学会了不越界。

至今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开车出门,两岁的海登发疯似的在后面追。我们停车,重新评估这次出行计划,尽管吉姆就在她后面。我们安抚她,认真听她说话,发现这次和她待在一起比我们独自出去重要得多。对我们来说调整计划并不难,因为她与我们交流的这种方式,不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被操控。后来我们三个一起出发了,对彼此倾听的方式感觉很舒服。

是的,我们偶尔也会有疑虑:“我们是在培养一个永远依赖我们、不会断奶的孩子吗?”这很正常,因为你我都只能看到眼前以及短期的未来时光。但事实上,我们做对了。我们明白为什么两岁的她不能独自待在教堂的托儿所里,当她不到三岁时,我们是脱不开身的。然而,我们却想不到在三岁半时,她就能跟我们挥手说再见,头也不回地走进学校上课去了。在她准备好之前,我们没有强迫她独立,当看到这一幕,我们的内心感到一阵轻松。海登四岁断奶,离开我们的床是在四岁半,那时保姆艾琳过来了(当然,我们只与少数朋友分享了这些里程碑,大多数朋友认为海登很久之前就跨过了那些关口)。课程心得:海登不仅有着较高的需求,并且高需求保持的时间也格外长。更高的教育需求

我们过去习惯了三个听话的孩子,拉着他们的手,他们就会转向我们希望的方向,而这对于海登就不那么容易了。最早她会用身体语言提醒我们,但凡我们试图扭转她的念头,她整个身体就会挺得直直的,加以反抗;而当我们想拉她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她则会朝街道走去。她是在试探她的力量。在海登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很明显不能对她强加控制,在教育她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她的敏感,这点随着她日渐长大,变得越发明显。她会向我们暗示,她要在自己的教育中扮演积极重要的角色,只要我们单方面想让她按我们的想法做,事情都会很糟糕。

海登学走路时,是个坚定的探索者,好多次我们不得不拿她的恒心与我们自己把控局面的决心一较高下。举个例子,她要去够收音机的旋钮,而我们则想用别的事情来吸引她的注意,但在如愿之前,我们得重复至少五十次,即便她只有一岁,我们也认为博得她的尊敬是很重要的。

我们担心,海登的冲动性格会给她带来麻烦。有次她爬到柜子上后才意识到自己下不来,如果我们下意识阻止她爬,只会激起她的决心,而焦急地看着她上下为难只会让她担忧,更不稳当。因此,与其脸上表现出担忧,还不如对她爬高的能力表现出信心。海登受到了我们信心的感染,她意识到,我们也感觉她能应付得了。从此我们调整了一下家具的摆设,好让她的爬行变得安全,然后做好观察员的角色,只在需要时一把抓住她,其余的随她自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太当回事似乎是更明智的做法。由于是第一个女儿,海登经常被她的三个哥哥惹恼,但我们没有每次都去救她,也不这么想,因为对健康的成长来说,一定的挫折是必要的,因此,她很早就变得很“勇敢”。假如海登苦恼地跑向玛莎,玛莎会平静地问海登:“需要我帮忙吗?”通常,海登会自己处理,因为她知道假如事情严重到一定程度,玛莎会前来制止的。

海登越大,我们经历得越多,就更有信心对她说“不”。我们相信,因为她是个自信又有安全感的孩子,她能处理某些挫折,需求不一定要立即得到满足,毕竟,一个高需求孩子的不气馁的性格本身就容易让她遇到挫折,那么她最好学会如何去处理挫折。课程心得:我们的工作不是让海登在生活中预防挫折,而是帮她学会如何处理挫折。

得到持续的尊敬,是我们在海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如果海登顶嘴,对玛莎不太尊敬时,我会迅速介入:“海登,我没法容忍你这样说话,尤其是对我爱的人。”

个性强势的孩子很容易让父母屈服,因为你彻底精疲力竭了,选择放弃、屈服,想走一条抵抗最少的路。起先,我们担心海登不气馁的个性,会使他很难接受权威人物(我们的担心后来得到了证实),与她相处是对智慧和意志的持续考验。有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借用父母的“高帽”:“我们是父母,你是孩子,就是这样!”其他时候则不得不和她走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引导她走到我们这条路上。因此,这迫使我们对冲突进行了分类,分成“大的”(没得商量的情况,要求她服从)和“小的”(琐碎、烦人的小事,既不影响海登对我们的尊敬,又不影响她日渐分明的自我形象)。

在早期,我们意识到,学会和海登一起生活,意味着要对她独特的个性加以引导,以利于她本人和我们大家。敏锐的觉察力让海登对我们的情绪非常敏感,因此,我们得学会在海登孩子气的时候,做得像个大人。海登教会了我们“照镜子”的概念:孩子,尤其是高度敏感的那些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感染。假如她突然大发脾气,我们表现出“没事,没问题”的态度,她也会模仿我们的平和,学会安静下来;假如遇事我们任自己大发雷霆或忧心忡忡,我们的焦虑就会让她火上浇油。当海登不听话,进而发脾气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镇定,当她控制不了情绪,我们得引导她到我们这边来。如果我们自己失去自制——很多次都是这样——就得花两倍的时间让她安静下来。所以,家长表现得像个有把握的成年人,情绪稳定,也很容易让失控的孩子恢复平静。课程心得:尽管不容易,但当海登变得急躁易怒、惹人不快时,我们不得不保持平静。

我们发现,对于海登,很多方面是不适合硬碰硬的(尽管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定力去等待一个更好的时间地点),其中一个时间,就是就餐时间,一个地点就是在车上。假如海登感觉到她被推到一个狭小的空间当中,她就会大力反抗,拳脚并用。有一次,她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对我说的事情反应很激烈。知道她要发作,我本该先缓和一下,换一个不那么逼仄的地方再说,但我没有。于是,踢坏了门盖的汽车贮物箱至今仍摆在那里,提醒着我自己所犯的错误。

由于海登对我们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得用不同于了解儿子的办法来了解她。通过日夜的喂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反过来也帮助她认识到了自己。我们没有无视她的要求,而是积极响应她,培养出了一个很懂人情、善于表达的海登。从很小的时候,她就成了一个表达自己需要和占用大人资源的高手,才三岁就非常聪明,表达自我的能力对成年后的海登也大有裨益。

当看到海登与表演伙伴相处的情形时,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大家称她为“老板”。就像四分卫吸引了一堆人一样,她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他们排成一队听她说话,好像她是在告诉他们如何玩游戏。现在,我们看着她在大厅里主持学生会会议,惊讶于她如何做通大伙儿的工作,直到大家都同意她的观点。

海登一出生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控制这件事。我们慢慢认识到,孩子不应该控制父母,父母也不应该控制孩子。然而,父母的确必须控制局面,没有任何限制的家庭生活会是灾难。我们需要为海登负责,给她制定“规则”,然后控制她的环境,好让她轻松地遵守这些规则。

海登开始学走路时,我们对她的坚定意志并没有准备。按说,孩子越大,对大人的话就越有反应,但海登似乎不听我们的。因此,与其不断地喊“这个不能碰”(当然也没用),不如告诉她,屋子里的东西分成“能碰的”和“不能碰的”两种,我们让“能碰的”东西比“不能碰的”东西更方便易拿。在这样传达某种秩序和结构的环境中,海登会按照内在的控制感行事(在这点上,不同家庭的做法不同)。当她有机会正确地做事,远离我们没完没了的“不能碰”的禁忌,就会开始形成一种内在的控制感。随着她长大,这套内在的规则会帮她养成自信和责任心。当她遵从规则时,会感觉良好,不遵守规则时,则感觉别扭。这个过程也对我们进行了教育,作为父母,我们也学会了进行设定限制和树立理想的行为。课程心得:我们和海登一起做的和为她做的每件事,都是在教育她,教她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成功。我们的需要Vs她的需要

大约在海登半岁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孩子可能会给夫妻关系带来更好的影响,也可能带来更坏的影响,因为一个这样的孩子可以轻易支配整个家庭。有几次,玛莎精力入不敷出,差点累倒,这就是警告信号。玛莎说:“我都没有时间去冲个澡,海登老缠着我。”为玛莎着想,也为整个家庭的健康着想,我劝她:“海登最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精力旺盛的妈妈。”只是劝告还不够,除了更多地投入家务、陪伴海登的哥哥们之外,我也尽可能地接替玛莎的工作。我会偶尔带玛莎去散个步或开车兜一圈,这样海登就能从她的视野中消失一会儿。课程心得:作为一位母亲,我意识到我必须照顾好我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我的宝宝。

高需求宝宝的父母需要进行更成熟的交流,“我们的需要”和“她的需要”之间总会产生矛盾。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为自己偷出时间,因为如果婚姻破裂,最好的育儿努力也要打折扣。肯定玛莎的努力和付出十分重要,我不仅经常安慰她“你知道得最清楚”,而且看到她精力不济时,也会出手相助。有时候我也会困惑,不知何时才能把妻子从海登手里“抢”回来,但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们没法用别的育儿方式。我是个成年人,而海登一生只有一次经历这个阶段。

从玛莎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次我都成功地向玛莎传达了“我也有需要,你知道的”,但即使我想我大方地把玛莎和海登的需要放在我自己的前头,她也会感到压力。我们都很快发现,对有些带孩子的妇女来说,接受帮助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她们很需要帮助。她们经常看不到自己是需要照顾的,也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需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玛莎很善于照顾每一个人,但真的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哪怕十七年以后,我们还在为此而努力。成长的回报

随着海登的成长,她的高需求一如既往,但个性也开始成长。我们注意到她最早表现出的特质是敏感,当游戏伙伴受伤或不舒服的时候,她会照顾别人、安慰别人。在入学前,她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价值观,经常会说:“这是不对的”或“多么难过”。她的同情心以及她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是我们见到的另一个回报。她能察觉到别的孩子需要母爱,会尽其所能地予以帮助。她与人的亲密感恰如其分,在谈话时有适当的眼神的交流或身体接触,有大人在的时候,她也能表现得很自然。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朋友曾在我家评论道:“海登知道怎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我们知道,因为她曾经被恰当地抱过、喂过、回应过,她已经有了很好的自我存在感,能根据别人不同的个性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甚至能和每个遇到的人顺畅地交流。由于海登习惯了被理解,从小被很好地对待,所以她能够舒服地表达自己。这种能力加上她充沛的精力,我们总笑称她为“莎拉·伯恩哈德”(Sarah Bernhard,1844~1923,法国女演员,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世界级明星,以饰演大仲马和雨果作品中的人物著称),难怪她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能够在舞台上表现优秀而且很享受,而她大学选择的专业是心理学和戏剧。

随着海登日渐成熟,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日渐成熟了,在不知不觉中,亲密育儿法也成为我们自己成长的源头。海登的高需求促使我们完善自己,以更好地满足她,平衡各种关系。海登让我们变得头脑更灵活,更耐心,也更有定力。我们开始意识到,虽然有些基本的育儿原则适用于所有性格的孩子,但父母怎么运用这些原则,还是会或多或少受到孩子需求水平的影响,比如听话的宝宝醒着时能待在婴儿床上,能自己入睡,大人在夜间就不需要过于警惕。听话的孩子能经常根据父母的指示做出改变,隔着一段距离叫他们吃饭时也能立即前来;相反,高需求的孩子需要你面对面地召唤,才能让他们改变主意。

养育高需求的孩子使我们自己的人格也变得更为成熟了,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孩提时代那些愉快或不愉快的场景。海登经常让我们回想起自己是如何被养育的,思考这对成年以后的我们有何影响。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很快就知道哪些育儿方法是可以采用的,哪些是要丢弃的——例如,打屁股的冲动。很多人认为海登的行为应该打屁股,但我们觉得她需要另外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

海登也让我们的婚姻更加成熟。通过养育一个高需求的孩子,我们变成了一对与众不同的搭档。玛莎把精力投注于带孩子的同时,也会聪明地把部分精力转向我。我们变得更为敏感,也能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要。我们仍旧有机会丰富我们的婚姻,共享昔日的“好时光”。

现在,海登已离开我们的怀抱,进入大学,但回首育儿生涯,我们还是有几点遗憾。我们不能把成绩或错误都归于自己,但海登可喜的成长,的确让我们感到欣慰,接下来就要看她自己了。

海登已从一个高需求的宝宝,成长为一个高需求的少女,她婴儿时期的生活就记录在本书中。有时候她会把这本书给朋友看,说:“这就是我。”在一个舞会上,当她穿着成熟的礼服摆姿势拍照时,我不禁对玛莎耳语道:“难缠的宝宝长大了。”这个成熟的少女朝她老爸眨了下眼。当她被拥着出门时,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些数不清的筋疲力尽的场景。玛莎和我相视一笑,想:“真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路啊!经历了海登无数次的不听话和抗拒,通过这么多年精心的养育,我们终于培养出了一个自信、有同情心、会照顾人的女儿。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2章 什么是高需求宝宝

为什么我们的宝宝如此不同?别的宝宝能睡通宵,可以让任何人抱,周围的朋友看起来也都不像我那么累,是我哪里做错了吗?听起来很耳熟?其实你的宝宝表现出这样,只是因为他就是这样,这是他的性格。

在他出生后几周,你就会大致了解了这个小家伙是什么样的,即使在怀孕期间,你也可能有所察觉。高需求宝宝通常不太安分,喜欢在肚子里闹腾,似乎是要告诉全世界,即使他们还在妈妈肚子里,也比别人需要更多空间。

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宝宝都是高需求的,大多数宝宝至少在他们生命的某个方面是有着较高需求的,只是有些宝宝高需求的方面比别人多。所有的宝宝都需要亲密的抚育——只是高需求的宝宝不放弃表达他们的意见。做父母的都会将宝宝的需要记挂在心上,经验丰富的父母对孩子更宽容,更容易接受高需求宝宝,而新父母通常不那么容易接受现实。海登来了之后,我们学会了一套全新的喂养方式,在她之后出生的宝宝都有各自特有的高需求,我们之所以能够辨别并且回应,是因为我们有了处理海登的经验。他们的高需求不像海登那样彻底,但也比较接近了。回想起来,其实在海登之前的三个孩子也在某些方面也有着高需求,但他们与海登的区别不只是在需求层次上,海登还有很强烈的个性。纵观整个育儿生涯,生头几个孩子时我们很年轻,精力充沛,而海登是在生了第一个孩子吉姆之后11年才出生的,那时我们的精力下降了,但或许经验丰富了。

这些年,我们遇到了很多高需求宝宝,因而能够总结出这类宝宝的简要特征。所有的宝宝都会在某个时候表现出这些特征的某些方面,你会看到,每一项人格特征都有它值得欣喜和让人讨厌的一面,不应被简单地判断为好或坏。这些特征只表明了宝宝之间的不同,不过的确给高需求宝宝的父母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目标,是让父母认清孩子身上的这些独特之处,最终引导这些特殊的天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感情强烈“他将来肯定是个淘气鬼。”一个护士对她的同事说道,她们正在安抚刚出生的宝宝乔治。在医院的育儿室里,你可以轻易认出这类高需求的宝宝:别的宝宝满足地躺在摇篮里,他们则抗拒别人的关照,使劲地哭,要求被带到私人房间私人护士——妈妈那里(这是所有宝宝最初待的地方)。虽然出生才几个小时,乔治本能地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并且坚持要得到它。高需求宝宝的哭不只是请求,而是急促的要求。这些宝宝在每件事里都动用了更多能量:他们哭得很响亮,吃得狼吞虎咽,笑起来格外带劲,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脾气也格外大。因为他们感受每件事情的程度很深,若他们的感觉受到阻挠,反应也会很强烈。“他(她)哭闹时如果我不喂他(她),他(她)就要爆开了”是每个有此类孩子妈妈的共同感受。

你可以从宝宝的身体语言中,读到他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握紧拳头,弓着背,肌肉紧张,好像要准备行动了。我在房间里放了一个摇篮,这样夜里我们就能听到玛拉的哭声。很快我就发现,不仅我们能听到她哭,整个小区的人都能听到,她实在哭得太响了!她一哭,剧烈和刺耳的程度不断飙升,听起来就像出要命的大事了。我们会喂她、拍她、摇晃她、抱她走一走,但经常无济于事。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一旦听到她哭,就非常紧张,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控制住的话,她很快就会崩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我整天都在琢磨怎么不让她发作,因为一旦发作,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是你造就了高需求的孩子吗?我们相信,大部分高需求的孩子是生来如此的。事实上,所有的宝宝在抱和抚慰方面都是高需求的,但有些宝宝在表达需求方面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还没有脱离分离的创伤。有些评论家认为,是父母的喂养方式让孩子变得要求多多。向我们咨询的大部分父母,他们把孩子带到世界上来,遵循直觉给孩子需要的照顾,这是健康的,对父母和孩子都有益。然而,有一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直升机妈妈”——她整天盘旋在孩子头上,焦急地查看孩子每分每秒的动静,这对妈妈和孩子都是不健康的。这类妈妈对亲密感的需要,是通过溺爱孩子来满足的,孩子则会用察觉到的需求来控制妈妈。这样的父母应该接受专业的咨询,因为在极端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学会自我管理的技巧,可能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发展。

当感情强烈的宝宝变成了同样感情强烈的学步期儿童,用一个词可以概括他们的特征:兴奋。他们看起来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努力地探索触手可及的任何东西,家里没有什么东西是安全的。有些高需求孩子在学步期会围着房间仔细挑拣,但大多数这类宝宝会猛地冲向一个渴望的东西,好像完全忘记了其他东西的存在。很快你就明白,这同样的行为特点既能让你筋疲力尽,也能让你很开心。让高需求孩子陷入麻烦,同样也会引导他比别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创造力水平,父母的工作则是帮助他“小心行驶”。超级好动

高需求宝宝的又一特征,兴奋的表兄弟——亢进——是直接跟感情强烈相关的。“亢进”这个词,指的是肌肉保持紧张,随时准备行动。高需求孩子的肌肉和头脑很少是放松或安静的。“在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身上绑了绳子似的”,一位母亲谈道,而另一位母亲坦言:“她讨厌被束缚。”大部分婴儿,也包括一部分高需求宝宝,都喜欢被裹在毯子里,包在婴儿背带里,或趴在你肩膀上。但有些高需求宝宝似乎不喜欢被包裹,也不喜欢身体受到限制。当你试图抱他们时,他们挺胸弓背,经常在你大腿上表演鲤鱼打挺,吃个奶也像在做体操。

父母们要知道,所有描述高需求孩子的词汇,包括“好动”,都不是贬义词。判定一个孩子好动,是在程度上有标准的,好动的孩子并不会永远贴着这个标签。对婴儿或学步期孩子来说,好动不是一种身心失调,这个词只是描述你孩子的行为,而没有任何褒贬之意。

在大人眼里,儿童可能经常会“过度”这样或那样,而他们的活动水平与陪伴者有关。把一个感情强烈、富有创造性、热情的孩子放在一堆安静乖巧的孩子当中,这个孩子就会被冠以“过度”的称号。同样,儿童的活动水平取决于环境。一个孩子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很安静,但在充满陌生人的游戏团队中会表现得过度躁动。“没有安静这回事。”一位摄影师爸爸谈及他的高需求宝宝。另一位爸爸评论道:“他的马达似乎一直在转。”其实这些特点是这个宝宝个性的一部分,虽然有时让人觉得很难相处,但这种不安静的状态未必是负面的。很多具有高创造性,甚至改变世界的名人,儿童时期都被冠以“好动”的标签。交流,而不是控制对父母来说,最困难的心理调适是克服“被操纵”和“失控”的恐惧。一旦你转换思维定式,相信你的宝宝是在表达需求,而不是在控制你的生活,和宝宝一起生活、成长就会容易很多。“没完没了地要求抱”

高需求宝宝会从父母身上抽取每一丝能量,让你筋疲力尽,但父母也要意识到,你其实是在把能量转移给宝宝,让他蓬勃生长。你要尽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试着把这些精力流失的日子当作对宝宝的给予,这会帮助你度过高消耗的头几个月。

宝宝会从妈妈身上取走所需,会没完没了地要求抱、喂奶和抚慰,而不会考虑你的精力已所剩无几。有经验的妈妈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妈妈态”(仿佛身处另外一个世界),你的睡眠会被剥夺,有点精神恍惚,短时间内感到低落。这样的时期总会过去,当你身处其中时,不要试着与之对抗或怨恨它,也不要期待太多,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睡眠而感到难过。要知道,你是宝宝的妈妈,他需要你,你在“妈妈态”里度过的时间对你和宝宝都是有益的,不妨让自己放轻松,你会发现自己更适应少做事的状态,因为其他任务可以等,宝宝不能等。

很多妈妈似乎有一个内在的能量储蓄池,能在能量快耗尽时神奇地注入新能量。例如你的宝宝有几天需要不间断地抱着,你完全无法休息,感觉再多一天就要崩溃,可又突然能喘口气,放松下来,享受宝宝独特的个性发展。或许宝宝也能感知到妈妈的临界点,适当地做一些让步。总之,妈妈永远不会有下班的一天,但总是会有一些日子相对轻松。频繁喂奶

你很快就发现,喂奶不只是给宝宝提供营养,也是安抚他们的途径。研究表明,按需吃奶的宝宝,比那些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喂奶的宝宝哭得少。在珍·莱德罗夫(JeanLiedloff)的《连续统一体的概念》(The Continuum Concept)一书中提到,婴儿通常一天喂奶二十次,研究者把这些按需吃奶宝宝的成熟,归结于勤喂奶对婴儿生物系统全面组织的作用。虽然这么多的喂奶次数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只要想到妈妈把孩子整天背在身上,孩子很容易接触到妈妈的乳房,也就不足为怪了。在那种情况下,可能一次喂奶也就五分钟时间,而在严格安排好一天喂六次或八次的情况下,宝宝每次要吃三十到四十五分钟时间的奶。

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这种“原始”的育儿方式无疑会备受争议,但我们的宝宝会更爱哭!对有着高需求宝宝的西方妈妈来说,找到适合自己和宝宝的生活方式是一项重大挑战,因此一定存在着平衡两者的喂奶方式。孩子喝过多的配方奶粉会变胖,用装满配方奶粉的瓶子作为日常的安抚工具,一定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但好消息是,你不必担心喂过多的母乳,因为母乳的热量水平会根据喂奶的频繁程度进行自我调节,如果宝宝只是为了得到安抚,他们得到的只是低热量的母乳。另外,频繁吃母乳的宝宝很少超重,尽管有些宝宝短期内看起来就像是微型的相扑运动员。研究表明,吃母乳的宝宝储藏脂肪细胞的方式不同于吃婴儿奶粉的宝宝,一旦宝宝学会走动,脂肪就开始融化。那么,对于你家的高需求宝宝,母乳要喂得多勤呢?答案当然是: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宝宝需要多勤,就喂多勤,同时学会用其他方式交替安抚你的高需求宝宝。头等舱宝宝本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我们某年在频繁外出演讲的飞机航班上完成的。在一次飞行途中,我很幸运地升级到头等舱位,这让我想到了高需求宝宝。他们得到了更高标准的照顾——升到了头等舱!高需求宝宝会被抱得更多,喂得更多,拒绝和父母分开睡,还会被带到更有意思的地方,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受低水平的照顾。对高需求的宝宝来说,生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升级。“粘扣宝宝”翠西和她的宝宝迈克看起来形影不离,事实上,迈克几个月大时,翠西就喊他“粘扣宝宝”。你不会看到他俩其中一个单独出现,迈克不是在翠西的怀里,就在她腿上或背上。翠西在屋子外面干活时,就把迈克放在婴儿背带里。在某个特别黏人的日子里,翠西说:“我把他从早抱到晚。”迈克不在妈妈身上时,他就黏着爸爸。只有当翠西有自己的事要做,或是迈克需要在地上玩耍时,她才能把孩子放下来,打个小盹。晚上,宝宝和妈妈也不分开,他们面对面,肚子对肚子,夜里喂奶也不用完全醒过来。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需要如此照料,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接受这样做,但对很多有高需求宝宝的家庭来说,这种亲密程度能使家庭运转更顺畅,尤其是当父母意识到这种高投入的状态不会永远持续的时候。作为父母,你不是在这儿花时间,就是在那儿花时间。就个人而言,我们宁愿把时间花在孩子的婴儿期、学步期,而不是青春期。我们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不会给我们整夜坐着猜测他们在哪儿、和谁在一起的机会,但我们能想象,那会比陪着四个需要我们的婴儿烦人得多。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我每天平均喂她十八次。我知道这听起来好多,但我从来不制定时间表。要么是她让我喂,要么是我主动,我从没觉得喂奶是件麻烦事,它是我的第二天性,我一点也不担心。只要林德赛或我愿意,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喂她,而且我们一直很协调。

高需求宝宝的世界里没有“时间表”,这些聪明宝宝很早就知道,妈妈的乳房或奶瓶不仅仅是营养来源,也是舒适的来源。事实上,研究表明,非营养性的吸吮(更多为了舒服而不为吃饱)是宝宝最早学会的享受之一,虽然妈妈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很多妈妈只扔给孩子一个安抚奶嘴,这样她们就能更多地腾出手来。我们认为,如果宝宝是用奶瓶喂奶的,或者宝宝已经吃饱了母乳,妈妈想让乳房休息一会儿,父母不如用自己的手指来给宝宝额外的吸吮时间。

我们从高需求宝宝的父母那里,最经常听到的话就是:“他(她)总是想吃奶。”我举个玛莎对付海登的绝佳例子。因为我们的头三个孩子平均每三个小时喂一次,甚至在头几个月添加了辅食之后,变成了四小时一次,玛莎希望海登也是如此。对头三个孩子,她是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喂,但是海登在喂奶之后还会哭上一小时。玛莎很困惑地发现,海登还是需要吃奶,因此她用了两周时间记录了海登的吃奶习惯,好寻找一种适合她的喂奶时间表。两周后,她看着记录,得出结论:海登不适用简单的时间表。从那时开始,玛莎开始“顺其自然”了。

在宝宝需求特别高的日子里,他们需要进食更多的奶,也会很自然地被最喜欢的人和安抚奶嘴所吸引,而这两者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是同一个。是的,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人肉的安抚奶嘴,“安抚奶嘴”就是“安宁制造者”。而这也是抚育高需求宝宝的最终目标:在他出生后那几个混乱的月份里,给成长中的婴儿以内在的安宁,逐渐让他的生活步入正轨。喂奶是奇妙的休息,那时我们都可以穿得很少。它缓解了紧张的冲突,给我们提供了平静和爱的绿洲,我们都能从中恢复精力。我非常感谢催乳素(产生母乳的荷尔蒙,对妈妈有放松的效果)。

高需求宝宝不仅要喂得勤,还要喂得久。这些孩子出了名的断奶慢,他们知道吃奶是件好事,不想太快放弃。对高需求的宝宝来说,喂奶喂到两岁是平常事(除非是有意提前断奶)。苛求多多

除了喂奶和拥抱,高需求宝宝提要求时也会格外“响亮”,这是最让父母头疼的个性特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操纵和控制了。那些顽固坚持“育儿等同于控制”的人,很难意识到宝宝的要求是交流,而不是控制。

高需求宝宝的妈妈经常说:“我只是动作不够快。”这些宝宝的行为中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他们不喜欢等待,也不接受替代物。如果你的宝宝期待妈妈的乳房,你却递给他一个拨浪鼓,那么你就有麻烦了——他会很快很响亮地让你知道,你误解了他的意思。“延迟满足”对婴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你必须小心地、慢慢地教他们,他们才能学会和接受。

如果你理解为什么宝宝对人如此苛求,你也就更容易应付这一切了。假设一个高需求的宝宝,却没有提出“要求”的强势个性,他会用顽固的哭声来确保有所回应,那么这将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宝宝没有茁壮成长,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也不知道如何读懂孩子的暗示。

如果孩子感觉到他可以信任照料他的人,他最终就能学会用一种更容易令人接受的方式提要求,而不是让人不知所措。如果父母既能回应孩子需求,又能聪明地加以引导,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能争取自己权益的人。这样的孩子将会成为领导者,而不是追随者,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样的人。

虽然苛求和挑剔,是高需求孩子最让父母受不了的特点,但它也可能成为驱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助力。一个挑剔的高需求孩子,如果能在关键几年里得到恰当的培育和引导,那么他们将会成长为一个让老师花费更多精力的学生,因为他们更懂得向他人借鉴、学习和寻求帮助。因此我们不能压制一个婴儿的表达欲望,能够了解和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对孩子以后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高需求婴儿成长为高需求的学步期孩子和学生,父母必须要帮他们认识到,要在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中寻求平衡,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同情心,被大家喜爱的人。帮助一个高需求的婴儿发展自我,而不至于成长为一个操控别人的人,是父母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还会在后面继续讨论。引导与改变要引导孩子的行为,首先要了解和接受你的孩子。你应建立一个能和孩子顺畅交流的家庭环境,既能让孩子的行为特点有助力于他的自身成长,也有益于家庭和社会,这比改变孩子的本性、克隆他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健康有效。加以适当的引导,高需求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长为未来领袖。事实上,很多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都曾是高需求的孩子,他们幸运地在童年时,被聪明而敏感的父母加以温柔的引导;很多长大后危害社会的人也曾经是高需求的孩子,只是他们没有得到认可或很好地培育。当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在成年后以不健康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对社会的需求和认可也难以得到满足;而早期需求得到满足的孩子,满足感会在以后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有一位妈妈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宝宝有很高的需求,并努力引导宝宝的行为,她向我透露说:“我一开始就知道,这孩子既有成为总统的潜能,也有成为罪犯潜质。”经常醒来“为什么高需求的宝宝什么都需要更多,唯独睡觉不是呢?”一位劳累的母亲抱怨道。你可能会觉得高需求宝宝需要更多睡眠,没错,他们的父母确实如此。在本书中,我们会解释为什么高需求宝宝的睡眠与常人不同,并给出建议。为了缓解你的疲惫感,可以想想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妈妈态”。我逐渐认识到她并不需要睡觉,我不能强迫她睡。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断给她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直到她能睡得更多,我也会睡得更多。无法满足

不能让宝宝满足对父母来说,是一件很有挫败感的事情,似乎是对你能力的最直接打击。宝宝满足才是育儿成功的标志吗?不!有一段日子,无论你怎么喂奶、摇晃、散步、兜风、抱,使出浑身解数,你的宝宝还是不买账。千万不要把这看成失败,因为你已经尽力了,接下来就取决于宝宝自己了。即使你的宝宝很长一段时间都显得可怜兮兮,你也仍然不是失败的妈妈,这是他的个性造成的,部分原因是他不成熟的神经系统还需要发育。同时,你应当继续尝试安抚宝宝的各种办法,最终总会找到一种管用的——至少对那段时间管用。那时你会觉得自己真是天才!当然,你对宝宝不舒服的信号还要继续警惕,经常尝试,你才能提高安抚宝宝的能力。不可预料

昨天还管用的方法今天就不管用了,肯定会让父母们大感头疼。“我刚以为能成功对付他了,他又抬杠了。”一位妈妈面露难色道。高需求宝宝是很难一劳永逸取悦的,因为他们神经系统的组织性还很差,你需要在安抚宝宝的锦囊里准备很多宝贝。摇晃,散步,用婴儿背带抱,唱摇篮曲,俯卧,仰卧,侧卧,婴儿座椅,安抚奶嘴,倾斜床垫,在床上一起睡,抱在胸前,睡前洗澡,把热水瓶裹在毛绒玩具中,半夜才哄他睡,晚饭后就开始哄他睡,让他哭,不让他哭——通通不管用。有些办法这回管用,下回就不管用了,真是很受挫,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除了不可预料外,这些孩子还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他们高兴的时候就非常高兴——他们是社交明星,取悦他人的高手;而他们生气时,周围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火力。宝宝的气质“气质”指的是宝宝基本的情感表象,他们会通过独特的个性来表达情感。宝宝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他们的内在气质(天性)和你的回应(培育)。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宝宝实际的样子,关键是要懂得如何回应它。因此,有时候你需要让一个不安分的宝宝成熟起来,或让太安静的宝宝活跃起来。同样,你不仅要知道宝宝的性情气质,也要了解自己,找到和宝宝“合拍”的办法。“合拍”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父母和宝宝的关系,有些父母和孩子很合得来,而有些则需要相互做一些调整。如果你的高需求宝宝个性强烈,你又是一个喜欢控制,喜欢一切顺着预定轨道运行的人,你和宝宝都需要做些调整。如果你是一个天性随和、喜欢顺其自然的妈妈,面对宝宝意想不到的高需求反而更得心应手。培养高需求宝宝的过程,允许宝宝和父母都形成各自的行为特点,以便让个性协调多于冲撞,最终让双方都学到彼此身上好的东西。一个积极回应、懂得变通、精于教育的妈妈,是高需求宝宝的好搭档。这类妈妈乐于看到宝宝挑战自己,她会对孩子保持兴趣,通过让宝宝感觉良好来柔化宝宝的性情。亲密育儿法在促进父母和宝宝相互适应方面大有益处。你每天和宝宝亲密相处、积极回馈,能自然地帮助你和宝宝相互适应。起先,你可能要有意为之,不久就会发现只要你积极回应宝宝的需求,双方就更加合拍。当妈妈和孩子相互适应、和谐共处时,他们就会在人生路上携手共进,否则这条路就有可能崎岖难行。

宝宝的不可预料,把你的生活也搞得不可预料。你敢冒着他随时发作的风险带他去购物吗?你确定他会乖乖地坐在购物车里配合你吗?

他开心的时候就是最开心的宝宝,但生气时也是最糟糕的宝宝。他还是那样,要么阳光灿烂,要么狂风骤雨,没有中间状态。

我们有个有趣的理论,某种类型的孩子会降生在需要这种氛围的家庭中。海登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可预料的,而且相当舒适,很可能也会走向“平淡无聊”。我们有三个儿子,他们脾气随和,喜欢运动,总盼望着家里有什么令人兴奋的事发生。同时,我们夫妻俩在专业上也志趣相投——我们同在儿科领域工作,渴望一起写作,玛莎在分娩教育和母乳喂养咨询方面的兴趣,与我们关注儿科的氛围很是协调。假如海登没有出现,我们作为作者的工作就仅限于一本书(可能是比较平淡的一本书)。而满足这个“与众不同”的宝宝的需求,让我们发现了富有创造力的自己。海登让我们明白,有高需求宝宝的生活是绝不会无聊的。超级敏感

高需求宝宝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高需求宝宝的父母这样形容:“很容易受打扰”“轻易会被刺激到”“就像走在鸡蛋壳上”……高需求宝宝需要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当他们的平衡被扰乱时,立马就会起来抗议。他们白天很容易受惊(例如海登在边上时,我们就不开搅拌机),晚上则很难入眠,会被轻微的声音吵醒。这些高度敏感的婴儿不太可能接受替代者的照顾。

随着高需求孩子的成长,这种对环境的敏感可以视为一种潜力,警觉会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他们不是冷淡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更易被别的孩子伤害,因为他们大部分具有同情心,而如今很多青少年和成年人都缺少这种素质。正因为这些孩子非常敏感,他们的洞察力很强,能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并拥有能够通过预知自己的行为来思考的能力。

高需求宝宝对身体上、情绪上不舒服的反应更为激烈。他们会明确地让你知道:他们受伤了,需要帮助,就现在!寻找平衡许多新晋父母相信,他们必须控制住自己的孩子,还有些父母则是被操纵着长大的,因此发誓不做任何压制孩子个性的事情。这两种极端的养育方法都对孩子有害。对孩子的个性多加干涉会抑制孩子的情感发展;而对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特点不加指导,则有可能让孩子变得野蛮,缺少自制力。家长应当寻找一种平衡的育儿方式,让孩子愉快地表达他们的需要,而高需求的孩子则应得到更高水平的引导。为了孩子和自己,你在育儿的头几个星期,应该卸掉“控制思维”的包袱,学会自然地付出。当你学会不给自己设限,灵活变通,掌握一种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益处的育儿方式时,控制与否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当这个沉闷的包袱不再阻碍你的直觉,你将会自由自在地指导你的孩子,引导他的个性,使之既有利于他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家庭。他是如此敏感,有一点小事不对劲,就会哭着抗议。不论是感冒还是耳朵感染,他都会哭叫、哀号,需要我们一直抱着。在他九个月检查身体时,医生曾说:“哇!这个小宝贝居然有这么大的怒气。”我想他生气,只是因为牙痛。

虽然弄得你心烦意乱,但超级敏感的宝宝至少比较好懂,他们在需要帮助或需要换个环境时会让你知道——他们的动静,你不可能注意不到。有弊有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