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治疗与调理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2:36:00

点击下载

作者:杨叔禹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治疗与调理手册

糖尿病常见症状中医治疗与调理手册试读:

前言

我们在临床上诊疗糖尿病,尤其是评价治疗效果时,一定特别关注患者的那些实验室生化检测指标,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而往往对患者的主述、症状,却较少关注。

是的,这些生化监测指标固然重要,但患者的这些症状,却决定着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与低。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人们常常看到:很多“糖友”,即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生化指标,都控制很理想了,但他们却仍然被一些“症状”困扰着,如便秘、腹泻、失眠、忧郁、口干、自汗盗汗、尿频、性功能障碍……这些都或轻或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试问:虽然“糖友”的生化监测指标已控制理想了,但他仍然被这些症状日夜纠缠,而无法正常生活,或质量不高,这能说我们医生的任务完成了吗?这能算“治疗达标”吗?

我们常常看到:“糖友”们的这些常见症状,在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科医生看来,那都是“别科的活儿”,分别归属神经内科、泌尿科、消化科……等等其他兄弟专科。而其他专科又因为已确诊为“糖尿病”,而认为“专业不对口”。结果,这些痛苦的“糖友”,在各科之间辗转、游移。

我们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在临床上,医生当然要重视生化检测指标,因为这是判断血糖控制优劣的“金标准”。但是,医生更应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诊疗中注意解除那些困扰患者的“症状”。

我们要关注“病”,更要关注“得病的人”。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和境界!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面,就是解除或舒缓“糖友”的症状等。

中医的特点和优势正是“整体辨证”“综合调理”。对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慢性病,非常契合。古代医家所谓“大方脉”,大抵就是“大内科”或“内科全科医生”。而中医的“辨证施治”,本质上就是针对“症状群”进行辨析对症下药的。从中医药宝库中挖掘提高“糖友”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是我们坚持多年的探索,在临床上已有一些疗效和体会。愿意奉献给人们,共同研究、实践、加以提高。

希望,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有更大帮助!杨叔禹2016年9月咳嗽一、糖尿病伴咳嗽的定义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通常按时间将咳嗽分为3类:时间<3周为急性咳嗽,3~8周为亚急性咳嗽,≥8周为慢性咳嗽。糖尿病伴咳嗽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欠佳,易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伴咳嗽发病机制的认识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肺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继而出现咳嗽等不适。具体发病机制如下:1.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亚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3.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气道高反应性阴性,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4.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变应性咳嗽(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诱发的咳嗽、支气管肺癌、心理性咳嗽。三、中医对糖尿病伴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风寒和风热等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痰湿、痰热、肝火等内邪干肺。内外之邪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风寒和痰湿之邪易“从阳化火”,故临床常见风热犯肺、痰热郁肺、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四证。四、糖尿病伴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风寒袭肺证

症见:

咳嗽声紧,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

主要药物:

麻黄9g,杏仁9g,桔梗9g,前胡9g,橘皮9g,金沸草10g,甘草3g。

中成药:

通宣理肺丸,每次6g,每天3次。

诊治要点:

糖尿病患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证时不可过用麻黄、荆芥等辛热之品,以防伤及阴液。2.风热犯肺证

症见:

咳嗽频剧,气粗或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痰黄黏,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或见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

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

主要药物:

桑叶12g,菊花12g,薄荷9g,连翘12g,金银花12g,前胡10g,牛蒡子10g,杏仁9g,桔梗9g,浙贝母10g,枇杷叶10g。

中成药:

银翘散,每次1包,每日3次。

诊治要点:“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此期用药应以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轻灵之品为主,尽量不用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品,以防药过病所。3.痰湿蕴肺证

症见: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黏稠,色白,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

二陈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

主要药物:

法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0g,白术10g,厚朴9g,杏仁9g,佛耳草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前胡10g,白前10g。

中成药:

二陈丸,每次10丸,每天2次。

诊治要点:“脾为生痰之源”,故应重视使用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之品,从源头上杜绝痰湿之邪。4.痰热郁肺证

症见:

咳嗽气粗,痰多黄黏,或痰中带血,或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主要药物:

黄芩10g,知母10g,桑白皮10g,杏仁9g,川贝母10g,瓜蒌10g,海蛤壳6g,竹沥10g,半夏10g,射干10g。

中成药:

清金止咳化痰丸,每次6g,每天3次。

诊治要点:

黄芩、知母等苦寒之品应“中病即止”,以防“化燥伤阴”和伤及脾胃。5.肺阴亏虚证

症见:

干咳,痰少白黏,或痰中带血丝,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主要药物:

沙参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玉竹10g,百合10g,川贝母10g,杏仁9g,桑白皮12g,地骨皮10g。

中成药:

养阴清肺丸,每次1丸,每天2次。

诊治要点:

为避免“滋腻留邪”,故要在确认外邪已清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滋阴润肺之品。如余热未清,则应加入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连以清热。6.肝火犯肺证

症见:

咳逆上气,面赤,口苦咽干,痰黏滞量少,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肺热,顺气降火。

代表方:

黛蛤散(验方)合加减泻白散(《医学发明》)加减。

主要药物:

黛蛤散6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黄芩9g,桔梗9g,枳壳9g,栀子6g,丹皮6g,苏子10g,竹茹10g,枇杷叶10g。

中成药:

泻白丸,每次1丸,每天2次。

诊治要点:

此期,苦寒药应“中病即止”,清肺不伤脾胃。肝火宜疏,肺气宜降,酌情使用桔梗、枳壳等理气药。附:糖尿病伴咳嗽辨证论治一览表五、糖尿病伴咳嗽的其他中医疗法1.穴位按摩

常用穴:肺俞、膻中、肾俞、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等。2.药膳(1)痰热郁肺证:

薏苡仁30g(捣成碎末),猪肺1个(洗净,颜色呈白色),冬瓜仁、冬瓜皮、麦冬各15g,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后以微火煮烂,即可食用。(2)痰湿蕴肺证:

橘红1片,绿茶4~5g,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可以经常饮用。(3)肺阴亏虚证:

银耳10g(浸软洗净),百合15g,北沙参、麦冬各10g,西洋参5g(洗净,切薄片),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同煮,待银耳软烂温服。(4)肝火犯肺证:

苦瓜100g,陈皮10g,山楂10g,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同煮,喝汤。3.代茶饮(1)风寒袭肺证:

金沸草5g,苏叶5g,杏仁3g,生姜3片,沸水冲泡代茶饮。(2)风热犯肺证:

菊花5g,薄荷5g,金银花5g,桔梗3g,沸水冲泡代茶饮。(3)痰湿蕴肺证:

陈皮5g,杏仁3g,佛耳草5g,莱菔子5g,沸水冲泡代茶饮。(4)痰热郁肺证:

竹沥5g,鱼腥草5g,芦根5g,平地木5g,沸水冲泡代茶饮。(5)肺阴亏虚证:

沙参5g,麦冬5g,玉竹5g,百合5g,沸水冲泡代茶饮。(6)肝火犯肺证:

白菊花5g,穿心莲1g,沸水冲泡代茶饮。六、名中医治顽咳验方1.徐经世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方

沙参12g,桔梗10g,杏仁10g,麻黄3g,蝉蜕6g,黄芩10g,佛耳草12g,五味子10g,首乌藤25g,车前草5g,甘草5g。2.黄煌治疗感冒后咳嗽经验方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0g,干姜5g,大枣20g。3.路志正治疗外感风热、肝经郁热久咳经验方

桑叶9g,旋覆花10g,薄荷6g,桔梗10g,杏仁10g,川贝母9g,枇杷叶12g,黄芩10g,黛蛤散8~12g,白芍10g,天冬10g,陈皮9g,生甘草3g。4.赵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经验方

木蝴蝶12g,枇杷叶9g,杏仁7g,百部12g,厚朴9g,枳壳9g,旋覆花9g,代赭石15g,郁金9g,麦谷芽各30g,海螵蛸20g,甘草5g。七、按语

1.中医认为咳嗽的病机为内外之邪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故咳嗽的治疗要点在于祛邪、宣肺、理气、化痰。

2.糖尿病患者常见阴虚燥热、脾胃气虚,故不可过用温燥或苦寒之品,避免燥热伤阴或伤及脾胃。

3.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且病情常迁延不愈,故平时可多进行穴位按摩、食疗调摄和养生功法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于虚证表现比较明显的患者,在祛邪的基础上可酌情配伍使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益药。

4.要严格据证用药,切不可一见“炎症”辄用清热解毒药。

5.应详细询问病史,体检病人,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明确咳嗽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切不可一味“见咳止咳”。

6.由于糖尿病患者较易罹患肺结核和肺癌,肺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胸片不易发现的病灶,应列为糖尿病合并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

7.要严格掌握抗生素和激素的适应证。感染后咳嗽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通常不必使用抗生素。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慎用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执笔人:吴秋英)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理指南(2009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3):453-456.

2.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咳喘肺胀卷[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失眠一、糖尿病性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小时;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②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③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糖尿病性失眠则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失眠症状,通常指的是慢性失眠。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

1.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常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代谢障碍。维生素中尤以B族为甚,B族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烟酰胺是大脑必需的,它们的减少会造成1轻度脑功能障碍而出现失眠、记忆力减退、疲乏等。

2.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因素。糖尿病作为终生性疾病,病程较长,后期可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使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继而出现睡眠异常。

3.躯体不适。糖尿病引起的症状及并发症,如口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疼痛等不适,均可影响睡眠。

4.高血糖或低血糖均会影响睡眠。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部分患者睡眠期间出现做噩梦、烦躁不安或呼喊,影响睡眠。

5.因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脑组织供血不足、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原因,糖尿病患者极易引起失眠。三、中医对糖尿病性失眠的认识

失眠在中医多称为“不寐”。中医学认为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阴虚为本,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所以不能安睡。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四、糖尿病性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失眠的优势:以辨证论治为纲,在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采用调理脏腑和镇静安神相结合,虽然在起效方面不如西药安眠药类起效快,但是在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成瘾性方面优于西药。

具体辨证论治如下:1.肝火扰心证

症见:

失眠多梦,急躁易怒,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主要药物:

龙胆草6g,黄芩10g,栀子10g,柴胡6g,生地20g,泽泻10g,北沙参10g,柏子仁20g,当归6g,甘草6g。

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每次3~6g,每日2次;茵胆平肝胶囊,每次2粒,每日2~3次。

诊治要点:

糖尿病初期,火热较盛,临床见诸多热象,故以清热为主。此方专用于热盛体质尚健者,不可用于虚者。2.瘀血内阻证

症见:

失眠日久,躁扰不宁,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黯红、舌面有瘀点,唇黯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治法:

活血化瘀。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主要药物:

当归10g,生地黄20g,桃仁10g,红花8g,川芎10g,柴胡10g,桔梗10g,川牛膝15g,枳实10g,赤芍10g,炙甘草10g,香附6g。

中成药:

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

诊治要点:

所谓“久病入络”,糖尿病日久,气血瘀滞,故见面青唇黯、头痛身痛、舌黯瘀斑、脉涩脉弦等表现。本证以活血为主,有出血性倾向者慎用。3.心脾两虚证

症见:

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睡而不实,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头晕,四肢倦怠无力,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食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

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主要药物:

太子参20g,白术10g,黄芪20g,当归10g,茯神20g,远志10g,酸枣仁20g,黄精20g,木香6g,红枣10g。

中成药:

归脾丸,每次6g,每日3次。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诊治要点:

糖尿病病久累及心脾,致心血不足、脾胃虚弱,故治疗上需养心健脾并行。此方用于虚证患者,对于热象重的热证患者不适用。4.心肾不交证

症见:

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心烦心悸,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

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主要药物:

熟地黄30g,山药10g,山萸肉20g,菟丝子10g,枸杞10g,鹿角胶10g,龟甲胶10g,川牛膝10g,茯神20g,酸枣仁20g。

中成药:

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3次;六味地黄丸,每次6g,每日2次。

诊治要点:

糖尿病日久,伤及肾阴肾阳。本方以滋养肾阴为主,兼顾温肾阳以阴阳双补。注意本方用于有热象者时,其热为虚热而非实热。5.心胆气虚证

症见:

失眠,多噩梦,易惊醒,平素易受惊,终日紧张心慌,气短汗出,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合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加减。

主要药物:

太子参20g,茯神20g,茯苓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龙齿15g,酸枣仁20g,知母10g,川芎6g,黄精10g,炙甘草10g。

中成药:

枣仁安神颗粒,每次5g,每日1次,睡前口服。

诊治要点:

此方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气不足,胆虚易惊,以补心为主。附:糖尿病性失眠辨证论治一览表续表五、糖尿病性失眠的其他中医疗法1.针灸(1)热敏灸疗法:

热敏穴位以头面部、腰背部及小腿内侧为主,集中在百会、至阳、心俞、脾俞、胆俞、三阴交等区域。每次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2)浅针疗法:

取印堂、太渊(双侧)、太溪(双侧)、大陵(双侧),用补法。若兼有外感或胃肠紊乱者,加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用泻法;兼喘咳,加期门(双侧)、足三里(双侧)、列缺(双侧),用补法;兼虚烦、惊悸者,加气海、三阴交(双侧),用补法;兼胁痛、易怒、加章门(双侧)、气冲(双侧),用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2.中药穴位贴敷

以神阙、涌泉为主,配合三阴交、神门。处方:夜交藤、酸枣仁、丹参,比例为1∶1∶1。将中药研成粉末,用温水稀释,与凡士林调成膏状,制成厚约0.5cm、大小约3cm×3cm的药饼,敷于穴位,胶布固定,每天1次。3.耳针

选穴:

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另外,可配心、脾、肾、枕、交感、内分泌、神经衰弱点等。

操作:

治疗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用75%乙醇溶液消毒耳廓后用耳针或将粘有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选定的耳穴贴紧并加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失眠伴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者用重手法,年老体弱、倦怠纳差者用轻手法,每天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30秒。上述治疗隔日进行1次,5次为1个疗程。4.药膳及代茶饮(1)花生叶:鲜品70g,水煎代茶饮。(2)龙眼肉5g,酸枣仁6g,沸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血虚失眠。(3)灵芝6g,桑椹5g,沸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虚证失眠。(4)茯神5g,夜交藤5g,浮小麦5g,水煎代茶饮。(5)百合30g,淮小麦30g,莲肉15g,夜交藤15g,大枣10g,甘草6g,水煎服。(路志正方)5.中药外用泡脚

首乌藤30g、合欢皮30g、石菖蒲10g、赤芍10g、艾叶20g为基本方,水煎后取汁,睡前20分钟左右浸泡双脚。单纯温水泡脚也有一定疗效。6.运动疗法

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型运动对失眠有一定帮助作用。六、按语

1.失眠是多种疾病的常见伴发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分辨引起失眠的病因。除了环境因素、精神因素、行为因素、年龄因素、饮食药物因素外,尚需注意分辨患者除了糖尿病外,是否还有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其他疾病。

2.无论是否为继发,失眠均与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的评估。

3.降糖为首要原则,治疗上首先将血糖控制平稳。

4.重视精神调节,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心理治疗在失眠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要时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5.行为疗法相当重要,生活规律,适当活动,加强体质,培养兴趣,参加怡情养性的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6.饮食上,晚餐不宜过饥过饱。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7.常用的有安眠作用的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龙眼肉、合欢皮、远志、龙骨、龙齿、琥珀、珍珠母、石决明、煅牡蛎、石菖蒲、郁金等。

8.根据中医“久病入络”的说法,较顽固的睡眠可从瘀血论治,加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甚至使用血府逐瘀汤等活血方。

9.失眠症状严重时,酌情使用西药安眠药物。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应用该药前需经相关临床医师评估指导用药。

10.正确使用安眠药。短期、规律、合理地使用安眠药,并不会导致成瘾。但如果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成瘾,一旦成瘾,突然停药时,会出现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出现幻想甚至被害妄想以及更为严重的失眠症状。安眠药尚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甚至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且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对于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安眠药使用须警惕,因为有时一般剂量也可因过度镇静而发生意外。特别是患有呼吸功能不全的人即使小剂量也会引起呼吸衰竭加重,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使用时须谨慎。(执笔人:黄献钟)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2.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3.汪卫东,洪兰,刘艳骄,等.不寐(非器质性失眠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5,2(1):14-18.

4.段素静,谌剑飞.糖尿病睡眠障碍的因素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7):833-834.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52.

6.赵欣纪.穴位贴敷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8):1459-1460.

7.叶任高,罗月中.实用民间验方便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236.

8.邓来送,邓莉,陈国唤,等.实用中草药效验方[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165.

9.杨敏,李玲,王佳琪,等.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中医证型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1):104-105.

10.章艳茹.用耳穴贴压疗法对合并失眠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23-24.

11.耕耘,李蓉.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M].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1999:188.

12.李莉,王宁玫.八段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86-87.

13.杨莉.“早太极、晚八段”对社区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6-18.易饥多食一、糖尿病性易饥多食的定义

糖尿病性易饥多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指患者食欲过于亢进,进食量较多,甚者倍于常人,主食量有时达0.5~1kg,菜肴量比正常人多1倍,进食后仍不能满足,进食不久随即感觉饥饿或常觉饥饿之症。常伴消瘦、口干多饮、多尿等症。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易饥多食发病机制的认识1.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因为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肌肉和胃肠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外周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常出现易饥多食的症状。2.血糖变化差值大

患者血糖差值大,其代谢率增强,能量消耗多,下丘脑内神经肽等浓度升高,使得摄食行为增加即出现易饥多食。3.胃肠功能障碍

肠道周期性发生的不规律收缩活动使小肠不能有效迅速排空,导致到达结肠的多为缺乏水分和营养的难被消化的糟粕,使结肠失去缓慢、持久吸收营养的功能,降低氨基酸利用的效率,不能长时间抵抗饥饿而出现易饥多食的症状。4.神经性食欲亢进

神经性食欲亢进是一种伴有反复暴饮暴食的疾病,约1/3伴有神经性厌食史,有饥饿和营养不足的表现,女性可见月经紊乱,目前研究较少,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活动增强有关。5.食欲素分泌异常

食欲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食欲的一种神经肽,与瘦素、饥饿素等系统共同协调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食欲素系统在饮食、能量代谢、糖尿病等扮演着重要角色。

易饥多食亦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糖尿病出现易饥多食常伴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也可有肥胖、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等症,生化检查可见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临床上应全面询问其他伴发症状,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三、中医对糖尿病性易饥多食的认识

中医认为,易饥多食皆因胃“热”。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饮食不节,嗜烟酒,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喜卧好坐致使饮食积滞,邪热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积热内蕴;胃阴不足,阳无以附,虚阳浮越;长期精神心理因素刺激,劳心竭虑、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房事不节、劳欲过度,虚火内生或素体阳热体质,邪易从热化生,中灼脾胃则胃热善食。四、糖尿病性易饥多食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易饥多食”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在辨证上需先辨虚实,再辨寒热。具体辨证分型如下:1.胃热炽盛证

症见:

多食易饥,渴喜冷饮,多尿,形体消瘦,或口臭或见口腔溃疡,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有力。

治法:

清热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

玉女煎(《景岳全书》)加减。

主要药物:

熟地15g,石膏15g,知母10g,麦冬10g,牛膝10g。

加减:

大便秘结,加大黄、生地、玄参、火麻仁;口渴引饮,加芦根、白茅根、竹叶;口腔溃疡,加黄连、黄柏、黄芩。

诊治要点:

糖尿病多阴虚为本,此方专用于胃热阴虚者,若单见多食易饥、烦渴多饮、口臭、便干等胃火上炎之证,改用清胃散加减。2.气阴亏虚证

症见:

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大便溏薄,神疲懒言,四肢乏力,消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

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代表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主要药物:

藿香8g,葛根15g,木香6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炙甘草9g。

加减:

肺有燥热,加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口渴明显,加天花粉、麦冬、生地;气短,加黄芪、茯苓;汗出,加五味子、浮小麦、山茱萸;腹胀,加砂仁、白豆蔻、鸡内金。

诊治要点:

糖尿病日久伤及气阴,治疗上宜健脾益气养阴并行,此方用于虚证患者,对热证、实证者不适用。3.胃强脾弱证

症见:

多食易饥,食不知饱,口臭口淡,大便初头硬后溏薄或夹不消化食物,舌胖嫩、边有齿痕,苔黄或白,脉浮滑、重按无力。

治法:

清胃泻热,健脾和中。

代表方: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主要药物:

半夏15g,黄连9g,黄芩10g,党参10g,干姜10g,甘草3g,红枣10g。

加减:

大便溏薄,加砂仁、山药、白术、苍术;大便夹不消食物,加麦芽、谷芽、山楂;口臭,加薄荷、藿香;口淡,加白术、茯苓、升麻。

诊治要点:

本证乃虚实夹杂之证,该方清温并用,补泻兼施,用于胃能受纳多食但中气虚弱无法运化的患者,单纯虚证或实证都不适宜。附:糖尿病性易饥多食辨证论治一览表五、糖尿病性易饥多食的其他中医疗法1.推拿疗法

取穴:

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为主。取中脘、天枢、日月、关元、肺俞、胃俞、脾俞、胰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行间、内庭等穴。

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法、点法、摩法等。

操作:

仰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部完全放松,先施摩法于腹部,重点为中脘、天枢、关元诸穴;再施一指禅推法,上下往返2~3分钟;取俯卧位,重点按摩肺俞、胃俞、脾俞、胰俞、大肠俞;再取坐位点揉足三里、上巨虚、行间、内庭诸穴,均以酸胀感为度。2.耳针

主穴:

内分泌、胰、胆、肾、三焦、耳迷根、缘中、交感、下屏间、神门、心、肝。

配穴:

三焦、渴点、饥点。每次选穴5~6个,3~5日一换。3.药膳(1)胃热炽盛型

1)沙参粳米饼:

黄精15g,沙参15g,粳米50g。将粳米磨粉蒸熟,黄精、沙参加水煎煮,过滤取汁,以药汁加粳米粉、面粉揉和,上屉蒸20分钟即可。

2)西芹炒木耳:

木耳8朵,西芹200g,食盐5g。上述食材爆葱蒜加油爆炒即可。

3)玉女膏:

麦冬150g,熟地黄150g,玄参150g,生石膏300g,天花粉300g,黄连100g,栀子100g,知母100g,牛膝120g,木糖醇适量。将上药除木糖醇外加文火煎煮,取汁2次,混合2次汁液用文火煎浓,加适量木糖醇搅匀后继续用文火煎熬成膏即可。(2)气阴亏虚型

1)番茄鱼:

番茄2个,鱼片300g,番茄酱25g,葱、姜、蒜、油各适量。将油加热,姜、蒜炒香,加入番茄块翻炒,加水适当煮沸,再小火炖至汤浓,加入鱼片,大火煮至鱼片变色,小火煮3分钟出锅,出锅前加点葱末即可。

2)沙参麦冬莲子汤:

北沙参10g,麦冬15g,莲子20g,清水700g。沙参切段,莲子、麦冬浸泡一夜同大米进锅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50分钟即可。

3)虾仁油菜:

虾仁50g,油菜200g。虾仁用料酒、酱油、淀粉拌匀,油菜切断,油热后先下虾仁煸炒,再加油菜煸炒至半熟,再加葱姜,旺火起锅即可。(3)胃强脾弱型

1)番茄猪胰汤:

番茄400g,猪胰1只。猪胰切片与番茄同煮,猪胰烂后,加葱、盐、胡椒、生姜,吃肉喝汤。

2)香菇油菜:

香菇150g,油菜400g,鸡油10g,花生油65g,料酒10g。油加热至六成,放入油菜心炒至脆绿色,留底油15g、鸡汤50g,盐、味精适量煸炒出锅。4.代茶饮(1)胃热炽盛型

1)生津滋胃饮:

绿豆30g,鲜青果25g,竹叶6g,橙子2个。青果洗净去核,橙子带皮切碎,与绿豆、竹叶同煮1个小时,待冷却即可饮用。

2)消渴茶:

麦冬15g,黄芪50g,葛根50g,牛蒡根50g,生地30g,枸杞根30g。上药共研末代茶饮,每次10g。(2)气阴亏虚型

1)麦冬茶:

沙参9g,党参9g,玉竹9g,麦冬9g,乌梅6g,甘草6g。上药共研磨,白水冲服代茶饮。

2)黄精枸杞茶:

黄精5g,枸杞5g,绿茶3g。上药沸水冲泡代茶饮。(3)胃强脾弱型

1)石斛生地茶:

石斛5g,生地5g,熟地5g,麦冬5g,黄芩3g,枳实3g,木糖醇1g,清水500g。将上药洗净,用文火煮25分钟,加入木糖醇即可。

2)鲜李汁:

鲜熟李子1000g,切碎绞汁,水煎代茶饮。六、糖尿病性易饥多食的名中医经验方

验方一:

施今墨验方(《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

莲子肉60g,芡实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椹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1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

验方二:

岳美中验方(《临床验集》)

生地120g,天冬60g,红参60g,首乌180g,胎盘1具或紫河车粉60g。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1丸。

验方三:

赵锡武验方(《消渴病中医防治》)

生熟地各30g,天冬、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茱萸12g,菟丝子30g,玄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内服,1日2次。七、按语

1.患者出现易饥多食的症状,应积极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对诊断和鉴别糖尿病性易饥多食有重要的价值。

2.易饥多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胃肠功能紊乱、血糖波动及某些激素分泌异常有关。因机体胰岛素抵抗,导致外周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代偿性出现易饥多食,早期患者因不注意控制饮食,导致血糖升高,又加重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3.部分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虽已达标,仍有易饥多食等临床症状,中医可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改善机体病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4.结合饮食治疗,做到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控制体重,使体重保持在标准范围,肥胖患者减重目标为3~6个月减轻5%~10%;做到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适合自己的药膳、代茶饮方案。

5.选择合适的运动治疗,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建议每周运动3~5次,宜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还可选择中医传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执笔人:吴玉玲)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BQ Yang,ZL Sun,LY Zhong,et al.Study of hunger feeling in diabetics in the condition of non-hypoglycemia[J].Journal of Nanjing Railway Medical College,2001,20:176-177.

4.张建忠,袁申元,王雁,等.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障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29(11):5757-5759.

5.路海,姜云路.食欲素研究现状和展望[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5):339-343.

6.刘庆民.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食欲亢进的内分泌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9(3):141-142.

7.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朱师墨.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注笺[M].湖北:湖北省卫生局,1979.

9.王占玺.临床验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10.毛德西.消渴病[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食欲下降一、糖尿病伴食欲下降的定义

食欲下降是指由多种功能性障碍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不想进食或进食量显著减少。糖尿病伴食欲下降是指因血糖异常导致的进食无味而食量减少,甚则不进饮食。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伴食欲下降发病机制的认识

人类进食是食欲驱使下的行为,是高级活动现象之一。食欲的调控涉及中枢、外周神经和内分泌等多系统,以及味觉、嗅觉、视觉及心理方面等多因素,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控制组成食欲调节网络。

外周因素的刺激经相应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通路传入下丘脑,再由中枢反应来调节摄食,其中任何一点的失衡,都会影响到摄食行为,导致厌食。中枢神经系统调控摄食行为的因子大约有20多种,外周大约也有20多种。神经多肽对食欲的调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饥饿素通路和食欲肽通路是促食欲信号通路。而饥饿素与食欲肽具有联合作用,高血糖状态可抑制二者的表达,从而影响食欲,导致食欲下降。三、中医对糖尿病伴食欲下降的认识

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腐熟,以下行为顺,脾主输转运化,以健运为能。二者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

糖尿病常因长期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之品,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阴津。胃阴不足,则饥不欲食、便干;脾阴不足,则食少、便溏;脾胃运化功能下降,则食少、腹胀、乏力。糖尿病日久出现阴损及阳,见脾阳虚者,则食少、怕冷、喜温食。四、糖尿病伴食欲下降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脾阴不足证

症见:

食欲下降,口干唇燥,大便或稀或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无力。

治法:

补脾养阴。

代表方:

资生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主要药物:

山药30g,玄参10g,白术10g,鸡内金6g,牛蒡子10g。

诊治要点:

糖尿病燥热伤及脾阴,此方适用于脾阴不足引起的食欲下降,大便或干或不成形,不适用于脾阳不足引起的大便不成形。2.胃阴不足证

症见:

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小便少,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脱苔,脉细数。

治法:

清胃养阴。

代表方: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加减。

主要药物:

麦冬30g,法半夏6g,党参10g,甘草6g,大枣4枚,粳米3g。

诊治要点:

糖尿病燥热伤及胃阴,此方适用于口干、大便干明显的患者,与上方的鉴别要点是有饥饿感,但不欲食。3.脾胃虚弱证

症见:

食欲下降,食后腹胀,口淡无味,大便稀,乏力倦怠,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

益气健脾。

代表方: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主要药物:

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

中成药:

香砂六君丸,每次6~9g,每日2~3次;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2次。

诊治要点:

本方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脾胃功能减弱,以虚为主,常见食后易腹胀或多食则胀者。4.脾胃虚寒证(脾阳虚)

症见:

食欲下降,大便清稀或夹不消化食物,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口不渴,喜温食,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

温中散寒。

代表方:

理中汤(《伤寒论》)加减。

主要药物:

党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6g。

中成药:

理中丸,每次1丸,每日2次。

诊治要点:

糖尿病脾胃虚弱日久伤及脾阳,此方适用于平素怕冷、大便常夹不消化食物者。若怕冷明显,可服用附子理中丸。附:糖尿病伴食欲下降辨证论治一览表五、糖尿病伴食欲下降的其他中医疗法1.针灸

主穴:

足三里、中脘、建里、梁门。

配穴:

脾阴不足、胃阴不足,配三阴交;脾胃虚弱,配脾俞、胃俞;脾胃虚寒,配关元、神阙。2.推拿

原本用于小儿的捏脊也适用于食欲不振的成年人。也可按摩腹部,绕肚脐做圆周按摩。顺时针、逆时针都做。3.中药穴位贴敷

取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用山药、吴茱萸、神曲等研末调醋外敷。4.药膳(1)用真山药一味,煮熟,神效之至(《验方新编》)。(2)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各15g,排骨200g,炖汤食用。(3)萝卜饼:白萝卜250g,面粉250g,猪瘦肉100g,生姜、葱、食盐、黄豆油适量。用白萝卜、猪瘦肉、佐料做馅,面粉和成剂,包入馅料做饼,烙熟吃。(4)益脾饼:红枣250g,鸡内金15g,白术10g,面粉500g,黄豆油和盐适量。先熬取白术汁200ml,红枣煮熟去枣核后压泥;将鸡内金磨成细粉,与面粉、盐和匀,再加入枣泥和药汁,揉成面团制饼,烙熟吃。5.代茶饮(1)经验方:

木香1~2g,山楂5g,沸水冲泡代茶饮。(2)经验方:

丹参5g,鸡内金3g,沸水冲泡代茶饮。(3)焦三仙:

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5g,沸水冲泡代茶饮。(4)二神丸(《普济本事方》):

补骨脂、肉豆蔻各5g,沸水冲泡代茶饮。六、按语

1.首先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控制目标范围。

2.糖尿病患者出现食欲下降,饮食上应注意更换菜肴品种,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以增加患者食欲。

3.糖尿病患者应多食用煮、炖、蒸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应注意细嚼慢咽。

4.改善食欲的食物有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菇、陈皮、鸡内金、大麦芽、西红柿,以及带有香味的香菜、芹菜、香椿等。(执笔人:郭艺娟)参考文献

1.张云波,那晓琳.食欲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2):97-100.

2.翁盼,陆颖理.食欲素与血糖和能量代谢的调节[J].医学综述,2014,20(3):417-420.

3.袁钟,图娅,鹏泽帮,等.中医辞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98.

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79.

5.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

6.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

7.张仲景.伤寒杂病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4.

8.鲍相璈.验方新编[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9.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10.杨华.鸡内金配丹参治疗食欲不振[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1,1(中):46.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