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16:05:10

点击下载

作者:刘鹏 王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计算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

计算广告 互联网商业变现的市场与技术试读:

前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从社交网络到电子商务,从免费Wi-Fi到应用市场,层出不穷的在线服务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甚至颠覆了原有的产业。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这些服务大多是免费的。在今天,“互联网思维”这个名词被越来越多互联网行业内外的人们追捧和畏惧,而其中很多人的困惑都在于:这么多免费的服务是如何获得收入,乃至赚得盆盈钵满呢?实际上,如果把多样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看成各式硬币的正面,那么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硬币的背面都有着一样的图案,这就是以广告为核心的后向变现体系。正面的免费服务是为了获得流量和数据,而背面的广告业务则是将这些流量和数据变成金钱,这就是互联网最关键的思维模式之一。

在能够获得充分的流量或高价值数据后,我们认为,所有能够传播信息的商品,其售价都会趋向其边际成本。这样的观点对许多传统行业商业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我们认为大家应该在互联网时代深入了解广告、了解变现产品的原因。因此,本书的内容虽然以介绍互联网广告的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但并不是想让大家都学会搭建一个广告系统。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让读者在清晰地了解互联网广告全貌的基础上,在遇到与后向变现相关的产品问题时,能够以合理的思维逻辑和背景知识来应对。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不论你身处哪个行业,只要用心留意,会发现这类问题可能比你想象得更为常见,也更为重要。对其中最重要的几类问题,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具体的例子。(1)商业模式探索。例如,电影是一种边际成本很低,同时信息传播量又很大的典型商品。那么现在电影的票价为什么这么高?能否探索一种售价很低,而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能力的电影行业发行模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流量变现。例如,互联网电视厂商除了硬件销售的回报以外,还可以获得一部分用户流量。这些流量的性质和价值如何,应该以什么方式变现?(3)数据变现。例如,室内导航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如果以向用户免费的方式运营室内导航产品,会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数据资产,从而支撑相应的后向变现,又应该采用哪种具体的商业产品来支撑?(4)商业产品建设和运营。例如,团购、游戏联运、返利购买、积分墙这些推广模式与一般的展示或搜索广告有什么内在联系?是否可以共用某些产品和技术平台?

这4类问题的典型性和价值不言而喻。不过,要回答这些问题,仅靠独立的深入思考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对当前互联网流量和数据变现市场的商业逻辑和产品现状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并在需要具体产品实施时有相应的方案可以参考和选择。而为读者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正是本书希望能做到的。

从传统的视角看广告,会有人认为互联网服务中的广告破坏了用户体验,这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上的误解。首先,互联网广告不再像线下广告那样,以宣教性的横幅为主,而是以各种自动决策的付费信息的方式存在,这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创意形式,也包括游戏联运、团购、返利、原生广告等更加契合用户意图的新传播形式。虽然,从微观上看,部分不顾及媒体价值、盲目变现的广告产品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从宏观上看,恰恰是因为广告这一后向变现模式的存在,互联网产品的整体用户体验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传统的企业中,一般会根据产品线分设若干事业部,每个事业部在研发自己产品的同时还要对营收和利润负责。而在互联网企业或者按照互联网方式运营的企业当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组织方式,即面向用户的免费产品部门只负责优化产品体验,不对营收负责,而专门面向客户的商业产品部门通过广告等后向变现方式为企业创造营收。实践证明,在这样的组织方式下,用户产品部门往往能够心无旁骛,专心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努力。因此,我们会看到,比起传统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在把握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方面往往能够做得更加优秀。

因此,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广告不再只是广告公司的事,而是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都要关心的事。从结果来看,在线广告实际上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发动机。从营收上看,它支撑着互联网业务的大半壁江山。当然,广告的概念本身在互联网业务中也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在互联网广告中,服务于中小商家、以直接销售为目的的广告取代品牌广告成为主流,这也创造了全新的巨大市场;其次,它的关键不再是创意、策略等人工服务,而是以数据支撑的流量规模化交易为典型特点。也就是说,机器和算法取代了人员与服务,成为在线广告最鲜明的特色。可以说,互联网广告的灵魂就在于数据与计算,因此,也就产生了“计算广告”这一名词以及后面复杂的产品与技术。

计算广告这个课题,逐渐成形于以Google AdWords 为代表的竞价广告业务产生以后,并且在展示广告进入程序化交易阶段以后愈加成熟。而将其整理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则要归功于时任Yahoo! 广告首席科学家的Andrei Broder。他在斯坦福开设的“Computational Advertising”这门课,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在线广告中的计算挑战以及工业界实用的算法。既然有了计算广告的相关课程,为什么还要再整理这本计算广告的书籍呢?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一领域变化太快,在“计算广告”这个词诞生后的几年里,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这几年的变化使得这个领域逐渐完备起来。因此,有必要在此时对当下的计算广告领域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在几次计算广告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在校学生或者刚刚接触此领域的朋友们来说,最主要的理解障碍不在于算法和技术本身,而在于广告的商业逻辑和产品目标。以此为出发点,本书的组织方式将以广告产品为核心。在清楚地了解计算广告的产品逻辑与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有针对性地讨论其中的算法和架构问题。因此,商业逻辑驱动的在线广告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将是本书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另外,本书还有一条潜在的主线,即数据的加工、利用与交易。熟悉了计算广告业务和产品的读者会有认识,广告业务的收益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数据、流量和品牌属性。其中后两点是媒体的专属,而大量的广告平台在做的事情,主要就是数据的加工与利用。不夸张地说,计算广告对于数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空前的,而且产业的各环节也是比较完备的。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调大数据思维与方法的今天,深入了解计算广告产品与技术具有特别强的范本意义。因此,本书在内容组织上特别强调数据这条线索,努力向读者解释清楚如何在广告产品进化过程中一步步地更有效地利用数据。

读者对象

既然在线广告不再只是广告公司的事,那么需要了解这一业务及其背后产品技术的人群也就相当广泛了。我们希望下面几类读者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1)互联网公司商业化部门的产品、技术和运营人员。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商业化产品中最重要的就是广告产品,不过我们发现,囿于各公司具体的产品形态,仅仅从自己的业务中全貌地了解广告产品技术并不容易。因此,本书最主要面向的读者就是这些广告产品相关的人员,希望他们通过阅读此书,对互联网广告的全貌以及复杂的技术产品系列有整体的了解,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对个性化系统、大数据变现或交易有兴趣者。计算广告在各种个性化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又因为其商业逻辑的存在而相对复杂;此外,计算广告还催生了对大规模数据利用和变现的直接市场。因此,推荐等个性化系统的产品技术人员以及大数据相关的产品技术人员都非常有必要通过了解计算广告的产品和技术,对个性化系统架构、约束下的效果优化、大数据变现和交易等诸多问题在实际工业界的落地有一定的理解。(3)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进程的决策者。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绝不仅仅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按照互联网企业形成的高效运营和变现模式来改造传统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企业以广告为基础的后向变现体系是整个互联网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这样的传统企业中,互联网化进程的决策者对广告的原理和市场必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4)传统广告业务的从业者。传统广告业务与互联网广告业务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以技术为导向、精准地面向受众的广告策略正深刻地影响这整个广告市场。并且随着互联网广告规模的迅速扩大,这样的策略越来越为广告主接受和青睐。因此,传统广告业务的从业者必须要顺应潮流,理解和运用计算广告的方法与策略,将线下资源与线上资源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告主和媒体。(5)互联网创业者。我们接触过不少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对他们来说,找到用户产品的痛点并漂亮地解决问题往往并不是十分困难。不过,一个企业最终需要的是利润,而许多对变现逻辑和思考方法不熟悉的创业者往往面对产品得到的流量和数据不知所措,而商业化进程的缓慢也会大大拖慢用户产品的运营进度,甚至因此错过企业的黄金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一些流量与数据变现的思路无疑会对创业方向的选择、创业过程的加速、创业果实的收获都有巨大的帮助。(6)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计算广告的人才在互联网行业相当稀缺,而目前学校对这样与工业界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在教育上是有些脱节的。我们整理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并且对工业界实际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们提供一次指导旅行,让他们对思考和设计商业产品、运用技术解决产品问题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内容组织

前面说过,我们整理本书,并不是简单地为了介绍计算广告的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让大家通过了解广告变现的内在逻辑,进而对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产品如何将体验做到极致、将变现做到最高效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在我们看来,如果不了解广告变现产品和市场,就谈不上真正透彻地了解互联网,也一定会在用户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上有诸多掣肘。基于这样的目的,本书在内容上组织成三个部分。(1)第一部分介绍在线广告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背景知识。虽然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但这部分是全书的基础,特别是对很多相关概念和术语的集中介绍,请不要略过。(2)第二部分主要面向产品、运营、销售等人员,以及互联网产品的宏观决策者,其内容重点在于介绍计算广告的市场结构、交易模式和主要产品。这部分内容将依在线广告产品发展的顺序展开,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各种复杂的广告产品和交易机制产生的内在规律。(3)第三部分主要面向系统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和架构师。与前一部分的广告产品相对应,这部分也以在线广告产品发展的顺序,重点阐释实现各种广告产品的关键技术挑战,并提供基础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想运营一项在线广告业务,或者想了解如何用在线广告对用户产品怎样变现的读者来说,可以重点阅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对其中的产品与商业逻辑要深入理解;对于那些重点关注工程实现和收入优化的读者来说,在了解了前面两部分之后,还要花一些精力深入阅读第三部分,特别是其中与自己关注的广告产品相关的技术章节。计算广告这个领域的复杂性在于,对于任何一项产品或技术都需要放在相应的商业背景下去判断其合理性;而想要了解商业产品上能达到的目标,还需要对技术的现状和难点有相当的认识。因此,我们推荐的阅读方式还是尽可能地通读全书,对其中确实不相关或者知识背景上无法理解的部分简单跳过就可以了。另外,除第 10章外,其他各章结束后我们都准备了若干开放性的延伸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并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只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该章中的关键或有趣的问题。

在讨论在线广告市场的产品技术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术语和专业名词。对于对变现业务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这些术语会给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为了帮助读者检索和查找术语的相关内容,我们在附录中对主要术语及缩写给出了索引,以方便大家的阅读。

由于篇幅限制,本书中有些内容的细节或背景知识无法全面展开,在这种情形下会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但是由于本书并非学术著作,在引用文献时并不会保证完备性,因此当正文足以说明观点和方法时其原始文献不一定还会列出,请读者谅解。另外,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中,为帮助读者理解,会对一些比较关键的算法给出相应的代码片段。不过本书中的代码都是示例性代码,目的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逻辑,而并非可以直接编译执行的程序,其中一些特别容易理解实现的子函数调用也可能会略去其具体实现。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由刘鹏在清华大学的公开课,以及在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课程的内容整理加工而成的,并且在整理时针对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做了内容本身和顺序上的调整。在两位作者中,刘鹏为主要执笔者,负责主体部分的写作和内容的整体组织,王超负责其中产品案例和算法示例代码的部分。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出现错漏之处,敬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此外,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一些业内的专家和从业者帮忙对内容进行把关,得到了他们的很多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使本书更加完备和实用,我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并将其中部分专家对本书的评价附在书中。第一部分 计算广告关键技术第1章 在线广告综述

在线广告,也称为网络广告、互联网广告,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线媒体上投放的广告。与传统广告不同的是,在线广告在其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人群为投放目标、以产品为导向的技术型投放模式。在线广告不仅为广告主带来了以准确接触目标受众为方法论的全新的营销渠道,也为互联网免费产品和媒体提供商们找到了规模化变现的手段。可以说,不论你在做一款用户产品还是商业产品,不深入了解在线广告,就不太可能全面地了解互联网业务。因此,所有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们花一些时间把现代的在线广告原理和产品搞清楚,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数据的角度来看,在线广告开启了大规模、自动化地利用数据改善产品和提高收入的先河。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大数据(big data)这一方法论在实践中唯一形成规模化营收的落地行业就是在线广告,只不过当年大数据这个词还不那么流行罢了。即便在今天,计算广告仍然是大数据应用中最为成熟、市场规模最大的行业。因此,对大数据感兴趣的读者认真研究在线广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和产品问题,会对探索其他的大数据应用有莫大的帮助。

熟悉在线广告市场的朋友都知道,这一领域的产品形态和业务逻辑相当复杂。为了对在线广告有宏观上的把握,我们在本章中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它的内涵,即这种商业活动的定义与目的;二是它的外延,即在线广告发展的简要历史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关键产品形态。对其中的许多概念和观点,读者未必能够马上形成清晰的印象,然而随着内容的展开,读者能够剥茧抽丝般层层递进地加深理解,这正是本书希望做到的。另外,本章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尽可能集中地介绍互联网广告的产品和技术术语,以方便后面的讨论。

相比传统的线下广告,在线广告的产品和创意形式由于互联网媒体形态、交互方式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我们也将对其中比较常见的创意形式作简要介绍,希望读者能对在线广告的具体表现有直观的了解。

本章的内容与计算基本无关,目的在于让读者在进入计算广告领域之初就建立起一些重要观念。首先,广告不完全等同于搜索或推荐,它首先是一项商业活动,然后才是一项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技术优化的商业活动;其次,在这一商业活动中,广告主、媒体和用户的利益都需要被认真考虑和满足,这样才能达到整个市场的平衡和不断发展。在线广告市场所有产品和商业形式的演进,都是在这一主题下发生的。在商业逻辑的框架下思考和探索计算广告技术对理解本书中提到的产品、架构和算法非常关键。1.1 大数据与广告的关系

近年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渐成显学。然而,大数据这一概念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内涵上准确的界定。在参考文献[56]中,作者用Volume(规模)、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高速)和Value(价值),即所谓的4V特征来描述大数据问题的特性,但并没有给出这类问题的界定标准。然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大数据问题或许要比理论上的定义简单一些:如果有的数据处理问题无法通过数据采样的方法来降低处理的复杂程度,就必须利用一些专门为海量数据处理而设计的计算和存储技术(如 MapReduce、NoSQL数据库等)来实现。于是,这样的问题也就从工程上归为大数据问题,图1-1阐释了这一视角。图1-1 大数据问题的特性示意

在图1-1中,我们考察的是某一个有确定目标函数的数据处理问题。图中的三条曲线是三类有代表性的数据问题。(1)C类问题。从工程方便的角度来看,如果通过数据采样能够显著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同时解决问题的效果(即目标函数)没有太大的下降,那么显然应该这样做。这类问题可以用图1-1 中的 C 曲线来示意。由于可以通过很低的采样率解决问题,并不需要大规模分布式的计算架构,用传统的数据方案就可以解决,因此,这类问题应该归为传统数据处理问题,而非大数据问题。一般的统计报表、报告等往往属于这类问题。(2)A类问题。另外有一些数据问题基本上不可能通过只处理一小部分数据来达到处理全量数据所能达到的效果,或者说随着数据采样率的降低,解决问题的收益会快速下降,这类问题是典型的大数据问题,用图1-1 中的 A 曲线来示意。由于需要处理大规模的全量数据,传统的存储和计算架构都不再合适,必须寻找新的方案,这实际上是推动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个性化推荐(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和计算广告(computational advertising)需要用到每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定制化推送,而无法只采样其中的一部分人来处理,因此可以认为是典型的大数据问题。大数据问题由于无法利用传统的计算架构和数据仓库来处理,因此才会产生Hadoop等新的基础设施和NoSQL数据存储等技术。(3)B类问题。当然,实践当中大数据问题和一般数据处理问题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一些问题,其处理效果随着数据量的上升有一定提高,但当数据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再增加数据量价值就不大了,这类问题可以用图1-1 中的 B 曲线来示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文本主题模型(topic model)。我们用 1000万文档往往会得到比 10万文档更稳定、更有意义的主题,然而用10亿文档和用1亿文档差别可能就会不那么明显。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是选取一个有较大规模但并非全量的数据集来处理。针对这种中等规模问题上的复杂算法,也产生了像Spark这样更加灵活高效的计算框架。

很显然,从以上观点出发,计算广告是非常典型的大数据应用。实际上,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们认为唯一得到充分商业化和规模化的大数据应用就是计算广告。计算广告为各行各业大数据的落地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范本,下面几点尤其值得了解和关注。(1)计算广告为规模化地将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可衡量的商业价值提供了完整产品线和解决方案,并且实际上创造了互联网行业大部分的营收。(2)在线广告孕育和孵化了较为成熟的数据加工和交易产业链,并对其中的用户隐私边界有深入探讨,这值得所有涉及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应用学习和借鉴。(3)由于有了商业上的限制条件,计算广告的技术和产品逻辑比单纯的个性化系统更加复杂周密。因此,理解在线广告的产品和市场对于设计正确有效的商业产品大有益处。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如果你是一位从事大数据或商业产品的产品经理、工程师或管理者,我们强烈建议你认真了解一下广告的产品和技术,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也会快捷地了解到这一领域真正有挑战的问题是什么。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在本书后续部分中将广告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演进作为一条明的主线,而将这一市场对数据的利用程度作为一条暗的主线来展开。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具体地了解数据是如何通过广告市场规模化地创造商业价值的。1.2 广告的定义与目的

在了解计算广告之前,我们先从了解一般广告的目的开始。什么[3]是广告?可以参考William F.Arens在《当代广告学》中给出的定义:

广告是由已确定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这一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它指出了广告活动的两个主动参与方——出资人(sponsor)和媒体(medium)。在数字广告这样更加复杂的市场结构中,我们可以用一般性的术语来描述它们:需求方(demand)和供给方(supply)。这里的需求方可以是广告主(advertiser)、代表广告主利益的代理商(agency)或其他技术形态的采买方;这里的供给方可以是媒体,也可以是其他技术形态的变现平台。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广告还有一个被动的参与方,即受众(audience)。请大家从现在开始就牢牢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出资人、媒体和受众这三者的利益博弈关系是广告活动永远的主线,这一主线将贯穿于商业和产品形态的整个演化过程。另外,该定义还阐明了广告必须是有偿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这两点限制,前者使得广告的目标变得明确,后者使得这一目标可以采用计算的方式来优化,而这些都是计算广告产生的基础。

广告这一商业行为,其本质目的是什么呢?在不同的时代,广告主与媒体对这一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在传统媒体时代,供给方与需求方在市场地位上有相当的距离,不论你运营的是电视台、机场或杂志,都与大多数广告主需要的转化行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这一阶段广告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快速接触大量用户,以达到宣传品牌形象、提升中长期购买率与利润空间的目的。这种目的的广告称为品牌广告(brand awareness)。当然,也有许多广告商希望能利用广告手段马上带来大量的购买或其他转化行为,这种目的的广告称为直接效果广告(direct response),有时也简称为效果广告。

在传统广告产品中,大量投送和优化效果广告的能力显然是缺乏的。这是因为,对短期效果的追求要求广告精准地送达目标人群,而这在传统媒体上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能够想起的以效果为目的的传统广告恐怕只有在写字楼下散发的快餐传单,而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效果广告空前蓬勃地发展起来。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数字媒体的特点可以让我们低成本地投送个性化广告;二是一些在线服务,如搜索、电子商务,由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用户的意图,也就使广告效果的优化更加容易。

互联网广告兼有品牌和效果两方面的功能。不过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广告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效果广告市场带来[1]的巨大红利。从表1-1中可以看出,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传统广告渠道则增长乏力或快速下降。对比来看,网络广告的迅猛成长并没有直接带来电视广告的市场萎缩。这是因为网络广告的主要场景仍然集中在搜索引擎营销、效果类广告网络等直接效果类的广告活动上,而这部分相对于电视的品牌广告更多地是增量而非替代。另一方面,报纸广告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而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报纸占据的用户时间大幅被互联网抢走,另外也是由于报纸上一部分的分类信息广告与互联网效果类广告重叠较大。目前,随着数字媒体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时间以及在线视频等冲击力更强的媒体的普及,网络渠道也必将在品牌广告方面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表1-1 中美主要广告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既然有品牌和效果这两种目标,究竟如何描述广告这种商业活动的根本目的呢,我们仍然借用《当代广告学》中的见解:

广告的根本目的是广告主通过媒体达到低成本的用户接触。

也就是说,按某种市场意图接触相应的人群,进而影响其中的潜在用户,使他们选择广告主产品的几率增加,或者对产品性价比的苛求程度降低,这才是广告的根本目的。至于短期内的转化效果,由于市场意图或媒体性质的不同,并不是直接可比。换句话说,如果仅仅以转化效果为目的来思考问题,可能会背离投放广告的正确方法论。举个例子,某感冒药广告商如果以短期效果为导向,那么最佳的策略是把广告投放给那些现在感冒的人,不过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决策;再比如,某汽车广告商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希望对自己竞品品牌的用户加强宣传,而对于这部分人群,广告的直接效果甚至有可能比随机投放还要差。认清这一概念,使得大家在遇到多种广告渠道的效果比较时能够避免偏颇的结论。关于这一点,有所谓整合营销(integrated marketing)的概念,即通过多种渠道的有机配合来达到整体投放效果的最优,这并非本书讨论的重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其他文献。

广告的“低成本”是与那些由市场或销售人员完成的劝服活动成本相对而言的,实际上是广告搭了媒体流量和影响力的便车。要确定是否真的成本较低,需要用到投入产出比(Return On Investment,ROI)这一评价指标,即某次广告活动的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例。在实际中,广告活动的总投入容易确定,但总产出的确定却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在投放以中长期收益为目标的品牌广告时。因此,绝对的 ROI 有时难以计算,不过通过各个渠道之间的对比,我们仍然可以评估广告的成本是否令人满意。

需要说明,在互联网环境中,广告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大量直接效果需求的产生,其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和灵活了。不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