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与自我康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6:00:45

点击下载

作者:刘正富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颈椎病诊疗与自我康复

颈椎病诊疗与自我康复试读:

前 言

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颈椎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常见病。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大大增加了颈椎病患病率并使发病年龄年轻化。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用正确的方法来维护颈椎的健康,有些人则是因为对维护健康的方法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关爱自己。一旦罹患了颈椎病,颈部的疼痛、肢体的麻木和功能障碍等将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我们编写本书,旨在让广大读者从专业视角认知颈椎病的基础知识、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康复方法,从而引导读者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书主要介绍了颈椎的生理结构、颈椎病检查与诊断、颈椎病的中医传统疗法、物理和牵引疗法、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颈椎病的自我调养与护理、颈椎病的康复运动、颈椎病患者的饮食调养、自然疗法等。期望广大颈椎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进一步了解各种中西医特色疗法及康复和预防保健知识。

感谢各位编写人员为本书编写付出的艰辛,感谢崔培雪老师、邹玉安教授为本书的出版提出宝贵意见。因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热忱期望广大同仁及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16年3月

基础知识篇

一章第认识颈椎第一节颈部的骨性结构

颈椎为整个脊柱中最小的椎骨,共7个。第1、第2和第7颈椎结构形态特殊,属于特殊颈椎。第3~6颈椎为普通颈椎。椎体前面弧状隆起,上下缘附着前纵韧带,后缘较平坦,有滋养血管出入孔,上下缘有后纵韧带附着。

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颈椎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为横突孔,有椎动脉、静脉等通过,见图1-1。图1-1 颈椎的骨性结构第二节颈椎的连结一、椎间盘

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结构,自第2颈椎起,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颈部椎间盘在横断面上较胸、腰椎间盘为小,需用2~3mm薄层CT扫描。由于颈椎前曲,故椎间盘前部较后部稍厚。

椎间盘的中央部分是髓核,髓核是由含水量较多的类黏蛋白构成,呈胶状;盘的周围部分是无数按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组织,构成纤维环,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见图1-2。它牢固地连接上下椎体,并且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椎间盘的厚度占整个颈椎高度的l/4。图1-2 椎间盘

颈部和腰部一样,椎间盘相对较厚,活动性较大。其椎间盘前份较厚,后份较薄,故髓核容易从后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可产生压迫脊神经的症状。二、韧带(1)前纵韧带很坚韧,是人体中最长的韧带,前纵韧带由三层并列纵形纤维构成,韧带与椎间盘和椎体的边缘紧密相连,而与椎体之间连接较疏松。前纵韧带张力和弹性较大,也有限制颈椎过度伸展运动的作用,见图1-3。图1-3 颈椎的前纵韧带(2)后纵韧带细而坚韧,位于椎管的后壁,起自第2颈椎,向上移至枕骨,向下依次沿椎体后缘达骶管,与椎体的上下缘之间紧密相连接,和椎体连接较松。后纵韧带中部有间隙,为椎体的静脉通过,见图1-4。图1-4 颈椎的后纵韧带(3)黄韧带(图1-2)或弓间韧带(椎板间)由弹力纤维构成,有弹性坚韧的黄色韧带组织,位于相邻的两个椎板之间。在正常情况下,黄韧带有限制脊柱的过度前屈作用。

总之,了解颈部解剖知识,使读者对颈椎病的认知更加理性,为颈椎病预防奠定理论基础。『专家提示』项韧带钙化是怎么回事?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典型的临床标志之一。当颈部外伤时,项韧带可与棘上韧带一并断裂,也可自棘突的附着部单独撕裂,此时可发生广泛出血,最后出现项韧带钙化。当颈椎椎间盘及颈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时,则出现颈椎失稳,项韧带负荷过重,受损伤的机会增多,在相当于该节段水平的项韧带可发生钙化。此时,可在颈后部触及硬块。二章第颈椎病第一节颈椎病的概念与分型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增生退变、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脱出)、颈神经根卡压从而引起感觉、运动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体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的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或综合特征而确定的。首先归纳患者的症状特点,看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邻近何种组织受累,再将此受累组织冠以“型”。按此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颈椎病。临床上以神经根型与颈型最为常见。『专家提示』颈性偏头痛与一般偏头痛如何鉴别?(1)头痛部位每次恒定不变,多局限于枕部。大多数以颈部突然转动或前屈后仰为发病诱因。(2)头痛侧上肢均有麻木、疼痛、无力和抬肩困难等颈胸神经根症状,以及眩晕、咽痛或咽阻塞感和头痛侧耳鸣、耳内疼痛等脑干感觉神经激惹症状,头痛缓解后症状消失。(3)有头痛侧的颜面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或咽反射减弱等轻微脑干体征,转颈时可有短暂的眩晕发作。(4)有1~10min的一侧或一侧为主的黑蒙、闪光暗点等先兆症状。第二节颈椎病的好发因素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各家统计不一,在3.8%~17.6%。由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有着较大差异,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发病率亦不尽相同。颈椎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职业、年龄、颈部损伤、枕头高、颈椎发育性因素、代谢因素、精神因素等。(1)职业 颈椎病的发生与职业关系密切,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病好发于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期伏案埋头工作,颈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迫使髓核向椎间盘后方移位,使该处纤维环变薄变性,容易破裂。传统职业比如修理钟表的工人、文牍人员、教师等为高发人群。由于电脑的普及,许多工作长时间在电脑前完成,如办公室工作者、计算机人员、财会人员等亦成为颈椎病高发人群。(2)年龄 颈椎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椎间盘从20岁起即开始退变,主要表现在髓核和纤维环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因此髓核不能起到轴承和液压作用,而纤维环失去弹性和紧箍髓核的作用。椎间盘将失去正常高度。髓核和纤维环将在压应力、切应力和旋转应力中发生碾磨而继续受损,椎间盘向最虚弱的部位膨出、突出、脱出,最后成为全盘变性。在30~60岁,颈椎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以30~50岁为高发人群,不同年龄段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颈部损伤 颈部损伤与颈椎病发生相关。近年来,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在专业青年跳水运动员中,发现20岁左右所摄的影像片已有颈椎病的影像征象。这是由于在跳水运动中,头与水面反复猛烈衔击,而使颈椎间盘因慢性损伤而退变。急性颈椎损伤,包括垂直暴力、屈曲暴力均可造成椎间盘以及骨质损伤,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4)枕头高 长期高枕者颈椎病的发生率增高。睡眠时枕高枕者,颈椎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长期扭曲,易发生颈椎病。俗话说“高枕无忧”,实质是“高枕多忧”。(5)颈椎发育性因素

①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更易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② 颈椎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发颈椎病。(6)代谢因素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体代谢失常,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7)精神因素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患者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颈椎病的常见表现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对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尚不一致。

总之,通过对颈椎病发病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的了解,对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和治疗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知识链接』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具有哪些特点?(1)局部痛 多呈钝痛或隐痛,少数为刺痛。这是由于椎间关节位置改变引起颈部肌肉平衡失调所致。晨起多见,多与睡眠姿势不当有关。(2)放射痛 沿上肢向手部放射之疼痛,为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或牵拉所致。疼痛分布区与患侧脊神经分部区相一致,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感。(3)牵拉痛 指颈椎节段受累,引起相应节段的内脏疼痛。如下颈部颈椎病可在出现上肢症状的同时,伴发心绞痛或胃痛症状。(4)血管性痛 主要指椎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偏头痛,多为一侧性,局限于颞部,发作短暂,呈跳痛或灼痛,常伴有眩晕。每次发作多与旋颈或颈部侧弯有关。第三节颈椎病可诱发的其它疾病1. 颈椎病可引起胸痛和心绞痛

由颈椎错位可造成颈交感神经节功能紊乱,使颈上、颈中、颈下心支受到刺激而致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血管痉挛,最终造成心绞痛。2. 颈椎病可引起胃脘不适

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交感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会有恶心、反酸、饱胀、暖气、呕吐、纳谷不香、胃中嘻杂、不思饮食等胃脘不适征象。这主要是因为当颈段脊髓的硬脊膜等组织受到压迫和刺激时,交感神经有反射而出现的临床表现。3. 颈椎病可引起高血压

由于颈椎病而造成的高血压称为“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多半有头昏或眩晕、颈部僵硬感,肩背部沉重不适。若颈椎多关节错位,则可伴胸闷、气短或心律失常。颈椎错位使横突移位,或颈椎错位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均能导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而发生脑血管痉挛。若此种刺激持续存在,会继发性影响脑血管舒缩中枢功能,而发展成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4. 颈椎病可诱发颈椎性脑血管疾病

全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第四节骨质增生与颈椎病

骨质增生,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几乎每个中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如同人老了眼睛会变花,头发会变白,脸上会长皱纹一样。所以说,人们千万不能仅凭一张显示有骨质增生的X线片就断定自己得了颈椎病。

不少患者在颈椎病发作前,颈部未出现过不适,一旦发病,做颈椎X线片或CT、MRI检查,发现已有明显的骨质增生。还有不少患者,颈椎病症状消除后,复查颈椎X线片、CT或MRI,原有的骨质增生依然存在。

X线检查只是医生临床诊断颈椎病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它只反映骨骼及关节结构的变化。只有当X线检查与医生临床检查的症状和就诊者的体征相符时,方可诊断为颈椎病。单纯有颈椎骨质增生的X线表现但无临床症状与体征者,不能妄诊为颈椎病。『专家提示』哪些人群易患颈椎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多的颈椎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性、功能减弱,椎体边缘骨刺形成,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骨质钙化等一系列退化性病理改变。因此,中老年人患颈椎病的概率较高。从睡眠姿势上讲,当不良睡眠姿势持续时间较长,枕头过高、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易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关节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劳损。因此,喜欢卧高枕者、有反复“落枕”病史者,易患颈椎病。此外,躺着看书、看电视时头部长久单一姿势等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过多的人,也易发生颈椎病。体育活动中的不适当运动,超过了颈部所能耐受的量,往往会导致损伤后的椎间盘、韧带不能修复而发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如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字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人员等。从事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诊断篇三章第颈椎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全面准确的临床医学检查,是正确诊断颈椎病变的基础。首先要熟悉颈椎、颈脊髓的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的关系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时暴露要充分,防止遗漏;同时要牢记全身检查与局部检查并举的重要性,因为人体是个多系统、多器官紧密联系的整体,切忌只见局部而忽略整体。要进行对比检查,即左右对比、患侧与健侧对比、上下邻近组织对比、病程前后对比。由于颈椎解剖及功能上的特殊性,神经系统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有目的的鉴别诊断、定位诊断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诊断中应对临床检查予以足够重视。第一节全身检查

颈椎损伤本身较为严重,影响多个系统,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系统的全身检查有利于全面准确的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1. 全身检查(1)体温 临床上通常以体温计测量,成人常用口测法、腋测法,儿童常用肛测法,注意有无发热及其热度和热型。(2)呼吸、脉搏、血压 正常成人呼吸为16~20次/分。脉搏为60~100次/分。血压为90~140/60~90mmHg。(3)发育与营养。(4)意识状态 一般分为清醒、模糊、谵妄、嗜睡、昏迷等。(5)面容与表情 观察患者的面容及表情,了解患者对疾病的反应与态度,对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6)音调与语态 患者的声音、语调的改变也有诊断意义,如喉头疾病和喉返神经麻痹时可有声音嘶哑,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可有语音含糊不清等。(7)体位、姿势与步态 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不同的体位、姿势和步态,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2. 四肢及关节检查

注意四肢有无形态异常[如杵状指(趾)、肢体水肿、膝内、外翻等畸形],有无肌肉萎缩及异常运动(手足搐搦、手指震颤等)。关节有无肿胀、发红、发热疼痛、异常形状、波动感,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注意结合神经系统检查的发现,再重点地进行检查。第二节颈椎的专项检查

颈椎的物理检查应当在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检查时根据情况解去衣裤,充分显露病变部位和可能的相关部位。急性损伤应采取卧位,需要翻身转体时,一定要采用轴形翻身。陈旧性损伤时可采取坐位或立位,特殊检查则可采取相应的体位,检查动作要规范,对急性损伤检查手法要轻柔,以免加重损伤,局部检查应与全身检查相辅而行。一、就诊时医生的问诊特点1. 外伤病例

医生会着重了解有关致伤的全过程,包括发生机制、致伤情况、治疗概况及伤后病情变化等。(1)致伤机制 除非当时伴有颅脑伤昏迷者外,医生会问受伤当时的细节,包括致伤物、致伤原因、身体状态、头颈部及四肢的反应情况等。(2)损伤程度 医生会问伤后当时情况及其持续3周内或更长时间的情况,包括能否坚持生活自理、家务劳动或工作等。(3)伤后治疗情况 医生会问卧床否、所用药物及其它治疗方式的效果如何及有无残留症状等。(4)受伤与此次发病间隔 医生会问发病间隔。除直接延续至今者外,多有一间隔时间,一般间隔越长,与当前病情关系也越小。(5)伤后症状变化 当颈部原已有疾病存在,又突遇外伤时,医生会了解其与原症状的演变关系。2. 非外伤病例

由于涉及颈部疾患的病种甚多,医生很难以单一的方式了解所有疾病,会以灵活的方式,按照科学的规律,由点及面地询问与掌握其实质性内容。尤其是发病原因,除各种直接性因素,或某些显而易见的病变特点(如各种急性炎症、慢性炎症、肿瘤及畸形等)外,一般病例均难以一目了然,需全面了解。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次症状的性质与特点 首次症状不仅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病情的发展及治疗方法选择也有直接关系,医生尽可能详细了解。

① 以发热起病者,多系统炎症性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咽部感染者易诱发枕颈脱位。

② 晨起颈痛伴有腰痛加剧、活动后减轻者多为骨质增生性改变所致。

③ 以一侧手部麻木或疼痛开始的发病者,提示多为钩椎关节不稳或在该处有骨质增生或髓核向侧后方突出。

④ 以躯干部束缚感或双下肢无力者,易跌倒者表明脊髓受压所致,提示病情较重,医生会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⑤ 发音障碍与声音嘶哑起病者,多见于脊髓本身病变者,且多已波及延髓处。当然,与椎动脉受压也有一定关系。

⑥ 颈部不适感或酸痛者,提示颈椎间盘退变已经开始,尤其以某些低头姿势工作者多见。

⑦ 以手部肌肉萎缩为早期症状发病者,多为脊髓本身病变,如侧索硬化症,且其发病较迅速,并向高位进展。

⑧ 以疼痛为主,尤以夜间疼痛更剧,多提示椎管内或椎骨肿瘤。主要由于白天注意力分散使疼痛减轻,晚上夜深人静思想集中到局部而疼痛难忍。

⑨ 休息后疼痛减轻者,多表明属于与退变、外伤及劳损有关的疾病,常见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平卧后椎间隙内压降低而使症状缓解。

⑩ 以猝倒起病者,多系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所致。此种易被误诊为癔症的患者可不伴有其它任何症状或体征,但医生还会注意排除血管本身疾病或椎动脉有无病变。

⑪ 以前额部头痛起病者与椎动脉并无直接关系。而一侧性偏头痛则多与椎动脉供血不良有关。切勿忘记偏头痛的多发原因并非以颈椎为主。

⑫ 双手指麻木或疼痛起病者医生会注意检查患者的椎管矢状径,在一般情况下,多是根性颈椎病的首发症状。但应注意有无胸廓出口狭窄症及血管性疾病。(2)症状的演变程序与特点 初发症状出现后的病程进展与颈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密切相关,应注意询问,以双下肢肌力障碍起病,并迅速向躯干及上肢发展并伴有感觉障碍者,提示在脊髓受压的同时,脊髓的中央动脉亦受累。而由上肢肌力障碍向下肢进展者,多为椎动脉或脊髓实质病变。起病后症状错综复杂,主诉很多,且伴有交感神经症状者,显然与椎动脉受波及有关。而在全过程中无任何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者,很可能不是颈椎本身疾病,应首先怀疑是脊髓侧索硬化症。(3)工作情况与颈部疾病的关系 在空调环境下长期工作者,多由于通风不良及湿度过大而易出现风寒性颈背筋膜纤维组织炎。长期重体力劳动者易引起颈肩部扭伤、骨质增生、肥大及劳损性纤维组织炎。长期坐位伏案工作者及电脑工作者,易出现颈肌劳损及颈椎病;频繁变动体位者也易引起颈椎退变。在潮湿、寒冷地区工作者,易患风寒性肌纤维组织炎。(4)气候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 风湿性疾患多在气温较冷、湿度增加情况下发病。风湿性脊柱炎与潮湿关系密切,因此,易在多雨天诱发症状或加剧。秋高气爽的天气常使一般性及风寒性颈痛患者症状减轻或缓解。二、颈椎的局部检查(1)颈部外形其内容包括颈部的长短、粗细及有无肿胀。(2)头颈部姿势头颈有否偏斜,颈椎是否僵直,是否后凸畸形,头颈旋转或斜颈畸形多见于上颈椎损伤,如寰椎骨折或齿突骨折,齿突发育不良伴寰、枢椎不稳等。小儿寰、枢椎半脱位常以头颈旋转畸形为自发症状。颈部肌肉扭伤、颈椎间盘损伤、小关节损伤表现为颈部僵直,明显的畸形常提示严重的骨折脱位、椎骨破坏。(3)颈部伤口和瘢痕常见锐器或火器等直接暴力创伤在颈部留下创口,由于创口外径通常较小,易被疏忽。气管切开切口瘢痕多为颈椎骨折脱位早期抢救的标记。(4)触诊 棘突、棘间隙和椎旁肌触诊:自颈7棘突依次向上用拇指按压,在下颈椎以颈7棘突最为突出,上颈椎以颈2棘突最为明显,在乳突和下颌骨间可能触及部分寰椎侧块。颈椎项韧带骨化或钙化常可在棘突表面触及硬性条索状物,可推动。两个棘突之间凹凸不平或凹陷表示该节段棘突韧带损伤或骨折脱位。棘突骨折或椎板骨折患者可触及浮动棘突,对此类患者切不可用力按压,以免加重脊髓损伤,颈项部常见的压痛点,见图3-1。图3-1 颈项部常见的压痛点三、运动检查

颈椎运动并非单一方向的简单运动,而是各个方向综合复杂的运动过程。伸展、屈曲、侧曲及旋转是颈椎的主要活动方式,亦是运动检查的主要内容。1. 检查法

嘱患者脱去上衣,躯干固定,两肩不能摆动,做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检查。测量时,取中立位为0°,用量角器测量各方向的运动范围并做记录。颈椎各方向运动的正常范围,见图3-2。图3-2 颈椎各方向运动的正常范围2. 临床意义(1)肌肉痉挛、各种损伤所致的颈部疼痛均可使颈椎的活动范围受限。(2)头部转动主要在寰枕关节,头颈大幅度伸屈主要在下颈椎,尤其是颈5~7节段;颈椎侧屈运动主要在中颈段,即颈3~5节段;各方向运动范围受限均提示相应节段颈椎损伤。(3)颈椎运动时出现颈脊神经根、椎动脉等受压症状者有其临床意义。3. 注意事项(1)急性颈椎损伤时,严禁做颈椎被动运动检查,必要时仅做有限的动作。在颈椎颈脊髓损伤状况不明确的情况下,任何多余的颈椎动作检查都是危险的。(2)陈旧性颈椎骨折,只要软组织已经愈合,便可进行运动检查。(3)急性损伤者,必要的运动检查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四、颈椎的特殊检查1. 颈椎椎间孔挤压试验

取坐位,头颈后仰并向侧方旋转。医生立于背后,会用双手按压额顶部;出现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为阳性,故又称压顶试验。检查时医生有时亦可让处于颈侧屈或前屈位,对症状轻者可采用头顶叩击法检查,即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手背,此征阳性提示颈神经根受压,多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神经根型颈椎病,见图3-3。图3-3 头顶叩击法2. 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

医生对疑有颈椎神经根痛的患者,会嘱端坐,会用双手分别托住双侧下颌及枕部,逐渐向上牵引,若原有上肢麻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者为阳性,表明颈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到卡压,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3. 颈脊神经根牵拉试验及加强试验

取坐位或站立位,颈椎略屈曲并向健侧旋转,医生会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抵于颞顶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如果出现上肢麻木或疼痛者为阳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神经损伤和前斜角肌综合征均可表现为阳性,故此试验又称臂丛牵拉试验。若检查时使上肢内旋,则称为加强试验,见图3-4。图3-4 加强试验4. 前屈旋颈试验

颈椎前屈,做左右旋转动作,若出现颈部疼痛为阳性,多见于颈椎小关节退变,提示颈椎骨关节病。5. 颈静脉加压试验

取卧位或坐立位,医生会用双手压住颈静脉,使颅内压增高,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者为阳性,故又称压颈试验,可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和颈脊髓硬膜下肿瘤。『知识链接』颈椎病有哪些独特表现?颈椎病的某些表现常被误诊为其他颈部疾病。了解颈椎病的独特表现,可以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尽早接受治疗。(1)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畏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2)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易误诊为冠心病。(3)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异物感,少数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4)出现记忆力下降、食欲缺乏、反胃、下肢无感觉,甚至瘫痪等。(5)高血压 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压增高为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多见,故两者并存的机会不少。(6)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可很快清醒站起,不伴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第三节颈椎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

准确、有序的神经系统检查对颈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判断及颈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步态和肢体姿势观察、有关的脑神经检查、感觉系统检查、运动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一、步态与肢体姿势观察

步态与姿势同本体感觉以及各部位的肌力、肌张力与小脑、前庭等功能密切相关,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功能与反射活动综合表现的主要肌肉活动。对全瘫患者要注意其在卧位时的姿势,对不全瘫的患者还要注意其在坐位、立位及行走的姿势。肢体的姿势是指举止状态而言,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呈松弛性瘫痪状态,肢体位置由医务人员根据治疗需要放置,不具特征性。稍晚期,肢体可出现某些特征性姿势,可借以判断脊髓损伤节段。二、感觉系统检查

颈脊髓发出神经纤维支配枕、颈、上胸及部分上肢皮肤感觉,并呈节段性分布。检查时必须在安静、温暖的条件下进行,并对患者说明检查方法,以取得配合。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排除患者的主观臆断,检查要从感觉缺失或减退区开始,逐渐再到过敏区及正常区,为避免错误,应反复检查核实,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性质及其范围。1. 感觉程度分级

感觉程度分为6级:

0级,无知觉;

1级,深区感觉存在;

2级,触觉及浅区感觉存在;

3级,能辨别尖锐及钝性感觉;

4级,能分辨触觉部位;

5级,两点辨别觉及形体感觉正常。2. 感觉检查方法(1)浅感觉

① 触觉:用棉絮轻触皮肤或黏膜,自躯干到四肢上端逐次向下,询问有无觉察及敏感程度。对异常区域做出标记。

② 痛觉:用锐针轻刺皮肤,询问有无痛感及疼痛程度。要求用力适当,不应重刺,以免出血,并记录结果。检查时应自上而下,从一侧至另一侧,从无痛觉区移向正常区,不应遗留空白区。

③ 温觉:选用盛冷水(5~10℃)、热水(40~50℃)的试管轻触皮肤,询问患者感觉(冷或热)。(2)深感觉

① 运动觉:医生会轻轻掰动患者的手指或足趾,做被动伸、屈动作,询问是否觉察及其移动方向。

② 振动觉:医生会将振动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隆起处,如踝、腕、肘、指、趾、髂嵴等,询问有无振动感及其程度和维持时间。

③ 位置觉:医生会让患者闭目,然后将其肢体放置在某种位置上,询问能否确切说明肢体所处的位置。三、运动系统检查1. 肌容积

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测量肢体周径,判断肌肉营养状况。2. 肌张力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嘱患者肌肉放松,用手触摸肌肉硬度,并测定其被动运动时的阻力是正常、增高或降低,以及关节运动的幅度;亦可叩击肌腱听声音,声音高者肌张力高,声音低者肌张力低。3. 肌力

肌力测定标准指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标准是目前通用Code 6级分法: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1级,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有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外来阻力;

4级,能对抗外来阻力使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

5级,肌力正常。『知识链接』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做肌检查?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等。所以,颈椎病患者进行相关项目的肌检查是非常必要的。4. 常见颈脊神经支配肌肉的检查(1)胸锁乳突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将患者的头向一侧倾斜,脸转向对侧,并给予阻力。或后仰位前伸,并给予阻力,便可分别测试同侧、双侧的胸锁乳突肌肌力。

② 运动功能:头颅屈曲、旋转。(2)斜方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面对患者背部,患者抗阻力耸肩,可测试其上部肌肉肌力;患者抗阻力向后并拢双肩、内收肩胛骨,可触摸其下部肌肉的收缩,见图3-5。图3-5 斜方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向上、后、下移动肩胛骨。(3)菱形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双手叉腰,肘抗阻力后移,见图3-6。图3-6 菱形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肩胛骨内收和上抬。(4)冈上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上臂抗阻力外展15°,见图3-7。图3-7 冈上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上臂外展15°。(5)冈下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屈肘90°,上臂外旋,医生会从前臂外侧加以阻力,见图3-8。 图3-8 冈下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上臂外旋。(6)前锯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双手臂前伸推向墙壁,肩胛展开,呈翼状肩胛、双手下垂时,患侧肩胛向脊柱中线移位,见图3-9。图3-9 前锯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肩胛骨向外、向前。(7)胸大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上举高于水平面的两上臂放下并抗阻力内收,可测试其锁骨部分,将平举的上臂抗阻力内收,可测试其肋骨部分,见图3-10。图3-10 胸大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上臂内收、内旋。(8)背阔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抗阻力内收、内旋、后伸,见图3-11。图3-11 背阔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上臂内收、内旋、后伸。(9)三角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上臂抗阻力外展向水平位,上臂与躯干成角,<90°而>15°,见图3-12。图3-12 三角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上臂外展。(10)肱二头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前臂完全旋后,屈肘位,抗阻力屈肘,见图3-13。图3-13 肱二头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前臂屈曲外旋。(11)肱三头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托住患者上臂,微屈肘,抗阻力伸直前臂,见图3-14。图3-14 肱三头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前臂伸直。(12)肱桡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将前臂处于半旋前旋后的中立位做抗阻力屈曲前臂,见图3-15。图3-15 肱桡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前臂屈曲,内旋。(13)旋后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伸展前臂,用力旋后,见图3-16。图3-16 旋后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前臂旋后。(14)旋前圆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伸展前臂,用力旋前时可触及该肌,见图3-17。图3-17 旋前圆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前臂旋前。(15)桡侧腕伸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伸直五指,抗阻力伸腕并外展,见图3-18。图3-18 桡侧腕伸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腕背屈、向桡侧外展。(16)尺侧腕伸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做前臂抗阻力向尺侧伸腕,见图3-19。图3-19 尺侧腕伸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腕背屈,向尺侧内收。(17)指总伸肌

① 检查方法:医生会嘱患者屈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抗阻力伸示指至小指掌指关节;或抵抗使掌指关节屈曲的阻力,见图3-20。图3-20 指总伸肌检查示意

② 运动功能:示指至小指掌指关节伸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