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寓出入口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04:40:59

点击下载

作者:邓泽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能楼寓出入口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智能楼寓出入口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试读:

前言

“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和“楼寓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是近几年职业院校的新兴专业。出入口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书以职业院校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职业能力要求和门禁职业资源为依据,以安防行业规范为标准,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体现理实一体化、“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本书共10章,包含17个实训。主要内容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电子门禁系统、楼寓对讲系统和联网型对讲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安防系统维护保养及安防工程费用计算,安防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及其深度要求。具体编排如下:

第1章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管理方式。

第2章主要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标准的技术要求,包括国家现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防护级别、系统功能及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

第3章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规范标准、原则和要求,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4章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设备选型的规定和要求。

第5章介绍电子门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性,以及门禁系统的布线、硬件安装调试、实训,以及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第6章介绍楼寓对讲系统的常用标准、组成和分类,楼寓对讲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接线方法,数字对讲系统常用设备,以及对讲系统实训。

第7章介绍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的组成、联网模式、安装调试和技术要求,并通过实训介绍一个区口一栋楼多单元系统、多出口多户型小区对讲系统、高层小户型小区对讲系统和高层混合型小区对讲系统的设计、线材选择和安装方法。

第8章介绍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的特点、设备组成、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并以典型停车场系统为例,通过实训介绍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设备安装、系统接线及调试。

第9章介绍安防系统维护保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同时介绍安防工程建设费用和维护保养费用的计算方法。

第10章主要介绍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方法和要求。

本书由邓泽国主编,李欣洋、王春阳参编。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书籍和技术文章、资料、图片以及产品安装使用手册等,并根据本书的体例需要,引用、借鉴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书后以参考文献的形式给出,在此向原作者、有关产品厂商表示衷心的感谢。部分内容来源于因特网,由于无法一一查明原作者,所以不能准确列明出处,敬请谅解,欢迎相关作者与本书编者联系(电子邮箱:cydzg@163.com)。

本书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职基于教学质量诊断的有效课堂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G17EB011)的阶段研究成果。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错误、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邓泽国2017年4月18日第1章出入口控制系统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同时介绍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管理方式。1.1 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和原理1.1.1 引言

出入口控制系统又称为门禁控制系统,简称门禁系统,如图1-1所示。出入口控制系统是采用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对建筑物、建筑群、特殊场所等出入目标实行管制的智能化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提高出入口管理的效率和安全系数。所以,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必须满足对出入目标的授权管理要求,完成对出入口目标的访问级别设置、出入行为鉴别以及可出入次数的控制和记录,并具备多种同时处理能力。图1-1 门禁系统

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出入口控制系统已经从机械门锁、电子磁卡锁、电子密码锁,向感应式门禁控制、指(掌)纹门禁控制、虹膜门禁控制、面部识别门禁等系统发展,而且技术性能日趋成熟。这些技术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各有所长,使出入口控制系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有三种:密码门禁系统、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和刷卡门禁系统。

1. 密码门禁系统

密码门禁系统如图1-2所示。通过输入密码,系统若判断密码正确就驱动电锁,打开门放行。

优点:只需要记住密码,不需要携带其他介质;在三种门禁系统中成本最低。

缺点:速度慢,输入密码一般需要几秒钟,如果进出的人员过多,就需要排队;如果输入密码错误,需要重新输入,耗时较长,安全性最差;旁边的人容易通过手势记住别人的密码,密码容易忘记和泄露。

趋势:密码门禁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只有在对安全性要求低、要求成本低、使用不频繁的场所还在使用。

2. 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生物识别门禁系统即根据人体生物特征的不同而识别身份的门禁系统。常见的有:指纹门禁系统(如图1-3所示)、掌型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如图1-4所示)、人像识别门禁系统(如图1-5所示)等。图1-2 密码门禁系统图1-3 指纹门禁系统(指纹机)图1-4 虹膜门禁系统图1-5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优点:无须携带卡片等介质,重复的几率小,不容易被复制,安全性高。

缺点:成本高;由于生物识别需要比对很多参数特征,比对速度慢,不利于人员过多的场所;人体的生物特征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容易产生拒识率。

所以,生物识别系统虽然先进和安全,但是应用的范围有限,只有在人数不多、安全性要求不高、不担心成本高等少数场合使用,不是当前门禁的主流。

3. 刷卡门禁系统

根据卡的种类,刷卡门禁系统又分为接触卡门禁系统和非接触卡门禁系统。

接触卡门禁系统如图1-6所示。这种门禁系统由于接触而使卡片容易磨损,使用次数不多,卡片容易损坏等,使用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少,只有在和银行卡有关的场合被使用。

非接触卡门禁系统如图1-7所示。由于其耐用、性价比高、读取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这种门禁系统已成为当前门禁系统的主流。因此,当前也有人将非接触IC卡门票系统称为门禁系统。图1-6 接触卡门禁系统图1-7 非接触卡门禁系统(自动门)1.1.2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出入口控制系统是利用自定义识别或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其典型例子是车站、景区等出入口的翼闸,如图1-8所示。图1-8 翼闸

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

识读部分是门禁系统的前端设备,包括识别卡、读卡器、控制器、电磁锁、出门按钮、钥匙、指示灯和警号等。

传输部分负责信号的传输,由各种电缆、光纤等组成,整个系统一般采用专线或网络传输。

管理机上安装有门禁系统的管理软件,它管理着系统中所有的控制器,向它们发出指令,对它们进行设置,接收其发来的信息,完成系统中所有信息的分析与处理。

控制器接收底层设备发来的相关信息,并将它与自己存储的信息相比较,然后做出判断,之后发出处理的指令,也接收控制主机发来的指令。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9所示。图1-9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其中,钥匙用于操作出入口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取得出入权的信息或其载体。钥匙所代表的信息可以具有表示人或物的身份、通行的权限、对系统的操作权限等单项或多项功能。常见的钥匙有指纹、门禁磁卡等。1.1.3 出入口控制系统原理

出入口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卡片出入口控制系统和人体自动识别控制系统两大类。

卡片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由读卡机、中央控制器、卡片和报警监控系统组成。最简单的卡片是光卡,使用较多的卡片是磁卡、激光卡、感应卡及影像比较卡。

人体自动识别系统主要依靠人体自动识别技术,利用人体生理特征的非同性、不变性和不可复制性进行身份识别。例如,人的字迹、虹膜、指纹、声音等生理特征几乎没有相同者,而且也无法复制其他人的这些生理特征。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0所示。该系统一般由表现层、控制层和处理层三个层次结构组成。

表现层是人机接口设备,包括身份识别器(读卡器、人体自动识别系统)、电子门锁、出入口按钮、报警传感器和报警喇叭等。

控制层是控制器,用来接收底层设备发送来的信息,同已经存储的信息相比较,判断后发出处理信息。一般,对于管理一个或几个门的小系统,只用一个控制器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图1-10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处理层设备将身份识别的有关信息送进控制器,控制器识别判断后开锁、闭锁或发出报警信号。当出入口控制系统较大时,就需要将多个控制器构成的小系统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电脑相连,组成一个大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电脑内装有出入口控制系统软件,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控制器向它们发送控制指令,并进行设置,对接收控制器发来的指令进行分析和处理。

电子出入口控制系统能够对已经授权的人员,凭有效的身份证明、卡片、密码或人体特征允许其进入,而对未授权人员将拒绝其进入,还能对某时间段内人员的出入情况、在场人员名单等资料进行统计、查询或打印输出。

出入口控制系统在防范范围内的办公室门、通道门、营业大厅门上安装有开关报警器,在设定时间内(如下班后、上班前)被监视的门打开时控制中心给予记录和报警。

某些重要出入口的大门,既要监视又要控制,就需要安装开关型报警器和自动门锁,以控制其开启。通常还要配以出入人员的身份识别装置,例如安装智能读卡器,非持卡人员则不能自动进入。自动进入人员会在管理中心记录下其姓名、进入时间等资料,从而确保高度安全。

如前所述,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其中,识读部分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出入凭证的验证,判断出入人员是否被授权出入。只有出入者的出入凭证正确才能放行,否则拒绝通过。出入凭证主要有如下三类:(1)卡片出入凭证,如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等;(2)个人识别码凭证,如固定键盘输入技术;(3)人体生物识别凭证,如指纹、虹膜、声音等。

管理部分根据安全等级要求,设置入口管理规则。既可以对出入人员按控制原则进行多种管理限制,也可以对出入人员实现时间限制,对整个系统实现控制。此外,还能对出入者的相关信息、出入检验过程等进行记录,并可以随时查阅或打印。

执行部分主要是出入口自控锁,它由控制主机控制,根据出入凭证的检验结果来执行启闭,从而实现是否允许出入。1.1.4 信息识别

1.信息识别分类

信息识别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重要概念。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信息识别分为自定义特征信息识别和模式特征信息识别两类。

自定义特征信息识别包括:(1)人员编码识别,即通过编码识别(输入)装置获取目标人员的个人编码信息的一种识别;(2)物品编码识别,即通过编码识别(输入)装置读取目标物品附属的编码载体而对该物品信息的一种识别。

自定义特征信息识别的目标,是指通过出入口且需要加以控制的人员或物品;其目标信息是赋予目标或目标特有的、能够识别的特征信息,如数字、字符、图形图像、人体生物特征、物品特征、时间等。

模式特征信息识别包括:(1)人体生物特征信息。目标人员个体与生俱来的、不可模仿或极难模仿的那些体态特征信息或行为,且可以被转变为目标独有特征的信息,称为人体生物特征信息。(2)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它是指采用生物测定(统计)学方法,获取目标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的识别。(3)物品特征信息。它是指目标物品特有的物理、化学等特性且可以被转变为目标独有特征的信息。(4)物品特征信息识别。它是通过辨识装置对预定物品特征信息进行的识别。

2.身份识别技术

出入口控制系统要对进出人员的出入进行控制,首先要识别进出人员的身份。常用的身份识别技术可按以下方法分类:(1)以个人识别码为凭证,主要有固定键盘及乱序键盘输入技术;(2)以卡片作为出入凭证,如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等;(3)以人体生物特征作为凭证,如指纹、视网膜、声音等。1.2 出入口控制系统分类

出入口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的识别技术、硬件构成、管理/控制方式、设备连接方式等进行分类。1.2.1 按识别技术的组合分类

按识别技术的组合,出入口控制系统一般分为以下四类:(1)简单型:电锁+各种卡。“电锁+各种卡”系统在丢失或被盗之后,持卡人未发现之前,嫌疑人可能已经进行犯罪活动。因此,该系统虽然价格便宜,但安全可靠性差,只能做一般出入口控制或考勤之用。(2)一般型:电锁+特征识别技术。

特征识别技术可以采用指纹、声音、签字、视网膜血管、面部图像特征等,这种系统安全、可靠性高。由于识别的是个人信息,因此具有不会丢失、不会忘记、不会被盗、不能借用、不易伪造等特点;但价格较高,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智慧型:电锁+识别卡+密码。“电锁+识别卡+密码”方式比第(1)种安全可靠,当卡丢失或被盗后,因为不知道密码仍不能实施犯罪,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防劫紧急密码等。该系统价格适中,应用比较广泛。

根据识别设备的不同,目前市场上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类别可以分为:

➢ 密码键盘,为最简单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只需输入密码即可以开门;

➢ 条码机,通过红外感应识别条码;

➢ 指纹机,通过识别人体固有指纹来控制人员的出入;

➢ 生物识别系统,通过人体的固有活体生物特征来控制人员的出入;

➢ 接触式IC卡读卡机,为外漏式接触芯片,必须使用芯片与某引动点碰触;

➢ 独立单门感应式ID卡读卡机;

➢ 独立单门感应式IC卡读卡机;

➢ 联网感应式ID系统;

➢ 联网感应式IC系统。(4)内有独立处理器(CPU)的组合。1.2.2 按硬件构成分类

出入口控制系统按其硬件构成可以分为一体型和分体型两类。

1. 一体型

一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内部连接、组合或集成在一起,实现出入口控制的所有功能,如图1-11所示。图1-11 一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组成

2. 分体型

分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有分开的部分,也有通过不同方式组合的部分。分开部分与组合部分之间通过电子、机电等手段连成一个系统,实现出入口控制的所有功能。分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如图1-12和图1-13所示。图1-12 分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一)图1-13 分体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二)1.2.3 按照管理/控制方式分类

按照管理/控制方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分为独立控制型、联网控制型和数据载体传输控制型三类。

1. 独立控制型

独立控制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部分,其全部显示、编程、管理/控制等功能均在一个设备(出入口控制器)内完成,如图1-14所示。图1-14 独立控制型

2. 联网控制型

联网控制型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其管理与控制部分的全部显示、编程、管理、控制功能不在一个设备(出入口控制器)内完成。其中,显示和编程功能由另外的设备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通道及网络设备实现,如图1-15所示。图1-15 联网控制型

3. 数据载体传输控制型

数据载体传输控制型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它与联网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区别仅在于数据传输的方式不同,其管理与控制部分的全部显示、编程、管理、控制等功能也不是在一个设备(出入口控制器)内完成的,如图1-16所示。其中,显示和编程工作由另外的设备完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对可移动的、可读写的数据载体的输入/导出操作完成。图1-16 数据载体传输控制型1.2.4 按现场设备连接方式分类

按现场设备连接方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单出入口控制设备和多出入口控制设备。

单出入口控制设备仅能对单个出入口实施控制,如图1-17所示。图1-17 单出入口控制设备

多出入口控制设备则能同时对两个以上出入口实施控制,如图1-18所示。图1-18 多出入口控制设备1.2.5 按联网模式分类

按联网模式,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总线型、环线型、单级网和多级网出入口控制系统。

1. 总线型

总线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通过联网数据总线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相连,每条总线在出入口管理中心只有一个网络接口,如图1-19所示。图1-19 总线型出入口控制系统

2. 环线型

环线型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通过联网数据总线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相连,每条总线在出入口管理中心有两个网络接口,当总线有一处发生断线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并可以探测到故障的地点,如图1-20所示。图1-20 环线型出入口控制系统

3. 单级网

单级网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的连接,采用单一联网结构,如图1-21所示。图1-21 单级网出入口控制系统

4. 多级网

多级网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的连接,采用两级以上串联的联网结构,而且相邻两级网络采用不同的网络协议,如图1-22所示。图1-22 多级网出入口控制系统1.2.6 按管理门的数量不同分类

按管理门的数量,出入口控制系统可分为:(1)小型系统;(2)中型系统;(3)大型系统;(4)超大型系统。1.3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管理方式1.3.1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功能

1. 出入授权

出入口控制系统将出入目标的识别信息及载体授权为钥匙,并记录于系统中,应能设定目标的出入授权,即何时、何出入目标、可出入何出入口、可出入的次数和通行的方向等权限。

对于网络型系统,除授权、查询、集中报警、异地核准控制等管理功能外,对所要求的功能而言,均不应依赖于中央管理机是否工作。

2. 系统响应时间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下列主要操作响应时间均应小于2 s:(1)除工作在异地核准控制模式外,从识读部分获取一个钥匙的完整信息开始,至执行部分开始启闭出入口动作的时间;(2)从操作(管理)员发出启闭指令开始,至执行部分开始启闭出入口动作的时间;(3)从执行异地核准控制后到执行部分开始启闭出入口动作的时间。

3. 计时(1)系统校时:系统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计时部分应有校时功能。在网络型系统中,运行于中央管理主机的系统管理软件每天宜设置向其他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各计时部件的校时功能。(2)计时精度:非网络型系统的计时精度不低于5 s/d,网络型系统的中央管理主机的计时精度不低于5 s/d,其他的与事件记录、显示及识别信息有关的各计时部件的计时精度不低于10 s/d。

4. 自检和故障指示

系统及各主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表明其工作正常的自检功能,B、C防护级别的还应该有故障指示功能。

5. 应急开启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应急开启的方法,如:(1)可以使用制造厂特制的工具采取特别方法局部破坏系统部件后,使出入口应急开启,且可以迅即修复或更换被破坏的部分。(2)可以采取冗余设计,增加开启出入口通路(但不得降低系统的各项技术要求),以实现应急开启。

6. 软件和信息保存要求(1)除网络型系统的中央管理机外,对所要求的功能而言,需要的所有软件均应保存到固态存储器中。(2)具有文字界面的系统管理软件,其用于操作、提示、事件显示等的文字必须是简体中文。(3)除网络型系统的中央管理机外,系统中具有编程单元的每个微处理器模块,均应设置独立于该模块的硬件监控电路,实时监测该模块的程序是否工作正常;当发现该模块的程序工作异常后,3 s内应发出报警信号或向该模块发出复位等控制指令,使其投入正常工作。此操作不应影响系统时钟的正常运行,不应影响授权信息及事件信息的存储。(4)当电源不正常、掉电或更换电池时,系统的密钥信息及各记录信息不得丢失。1.3.2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管理控制方式

一个功能完善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必须对系统运行方式进行妥善的组织。例如,按什么法则,允许哪些用户出入,允许他们在什么日期和时间范围内出入,允许他们通过哪个门出入等,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

由于保护区的保安密级不同以及出入人员身份不同,在管理上,系统对于不同受控制的门可能会有不同的控制方式。

常见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进出双向控制——出入者在进入保安区和退出保安区时,都需要由出入口控制系统验明身份,只有授权者才允许出入。这种控制方式使系统除了掌握何人在何时进入保安区域外,还可以了解何人在何时离开了保安区域,当前共有多少人在保安区域内,以及他们都是谁。(2)多重控制——在一引动保安密级较高的区域,出入时可设置多重鉴别,或采用同一种鉴别方式进行多重检验,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鉴别方式重叠验证;只有在各次、各种鉴别都获允许的情况下才允许通过。(3)二人同时出入——可通过把系统设置成只有两人同时通过各自验证后才允许进入或退出保安区域的方式来实现安全级别的增强。(4)出入次数控制——对用户限制出入次数,当出入次数达到限定值后该用户将不再允许通过。(5)出入日期(或时间)控制——对用户的允许出入日期、时间加以限制,在规定日期和时间之外,不允许出入,超过限定期限也将被禁止通过。第2章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熟悉和了解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对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项目施工、验收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本章介绍国家现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系统防护级别、系统功能以及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2.1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概述2.1.1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标准

随着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国家标准也更加规范、开放和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内标准化部门都在努力制定、完善标准,以满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标准的完善也使市场更加规范。

国家现行的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地方性标准有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SZDB-Z 87-2013 中小学校、幼儿园出入口安全防范系统要求》等。

查询现行国家标准可以到国家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即国家标准网,网址是:http://cx.spsp.gov.cn/。例如,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标准,其界面如图2-1所示。图2-1 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标准的界面

通过国家标准网查询标准,准确、权威,查询起来非常方便,查询关键字多样,可以只输入关键字查询,也可以依据年代、标准号、类别、标准状态查询。例如,当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时,查询结果将显示该标准的编号“GA/T 394-2002”,实施日期、“现行”标准等相关信息。2.1.2 出入口控制系统常用术语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常用术语,在《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的第3条中有具体的规范和介绍。(1)出入口(access):控制人员或物品通过的通道口。(2)出入口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采用电子与信息技术,识别、处理相关信息并驱动执行机构动作或指示,从而对目标在出入口的出入行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设备(装置)或网络。(3)目标(object):通过出入口且需要加以控制的人员和物品。(4)目标信息(object information):赋予目标或目标特有的、能够识别的特征信息。数字、字符、图形图像、人体生物特征、物品特征、时间等均可成为目标信息。(5)钥匙(key):用于操作出入口控制系统、取得出入权的信息和/或其载体,系统被设计和制造成只能由其特定的钥匙所操作。钥匙所表征的信息可以具有表示人或物的身份、通行的权限、对系统的操作权限等单项或多项功能。(5)人员编码识别(human coding identification):通过编码识别(输入)装置获取目标人员的个人编码信息的一种识别。(6)物品编码识别(article coding identification):通过编码识别(输入)装置读取目标物品附属的编码载体而对该物品信息的一种识别。(7)人体生物特征信息(human body biologic characteristic):目标人员个体与生俱来的、不可模仿或极难模仿的那些体态特征信息或行为,且可以被转变为目标独有特征的信息。(8)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识别(human body biologic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采用生物测定(统计)学方法,获取目标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的识别。(9)物品特征信息(article characteristic):目标物品特有的物理、化学等特性以及可被转变为目标独有特征的信息。(10)物品特征信息识别(article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通过辨识装置对预定物品特征信息进行的识别。(11)密钥、密钥量与密钥差异(key-code, amount of key-code, difference of key-code)。可以构成单个钥匙的目标信息即为密钥。系统在理论上可具有的所有钥匙所表征的全体密钥数量即为系统密钥量;如果某系统具有不同种类的、权限并重的钥匙,则分别计算各类钥匙的密钥量,取其中密钥量最低的作为系统的密钥量。构成单个钥匙的目标信息之间的差别即为密钥差异。(12)钥匙的授权(key authorization):准许某系统中某种或某个、某些钥匙的操作。(13)误识(false identification):系统将某个钥匙识别为该系统其他钥匙。(14)拒认(refuse identification):系统未对某个经正常操作的本系统钥匙做出识别响应。(15)识读现场(identification local):对钥匙进行识读的场所或环境。(16)识读现场设备(local identify equipment):在识读现场的、出入目标可以接触到的、有防护面的设备(装置)。(17)防护面(protection surface):当设备完成安装后,在识读现场可能受到人为破坏或被实施技术开启,因而需加以防护的设备的结构面。(18)防破坏能力(anti destroyed ability):在系统完成安装后,具有防护面的设备(装置)抵御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规定工具实施破坏性攻击(即出入口不被开启)的能力(以抵御出入口被开启所需的净工作时间表示)。(19)防技术开启能力(anti technical opened ability):在系统完成安装后,具有防护面的设备(装置)抵御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规定工具实施技术开启(如各种试探、扫描、模仿、干扰等方法使系统误识或误动作而开启)的能力,即出入口不被开启的能力(以抵御出入口被开启所需的净工作时间表示)。(20)复合识别(combination identification):系统对某目标的出入行为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信息识别方式并进行逻辑相与判断的一种识别方式。(21)防目标重入(anti pass-back):能够限制经正常操作已通过某出入口的目标,未经正常通行轨迹而再次操作又通过该出入口的一种控制方式。(22)多重识别控制(multi-identification control):系统采用某一种识别方式,必须同时或在约定时间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信息进行识别后才能完成对某一出入口实施控制的一种控制方式。(23)异地核准控制(remote approve control):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在非识读现场(通常是控制中心)对能通过系统识别、允许出入的目标进行再次确认,并针对此目标遥控关闭或开启某出入口的一种控制方式。(24)受控区、同级别受控区、高级别受控区(controlled area, the same level controlled area,high level controlled area):如果某一区域只有一个(或同等作用的多个)出入口,则该区域被视为这个(或这些)出入口的受控区,即:某一个(或同等作用的多个)出入口所限制出入的对应区域,就是它(它们)的受控区。2.2 系统防护级别

系统的防护级别由所用设备防护外壳的防护能力、防破坏能力、防技术开启能力以及系统的控制能力、保密性等因素决定。系统的防护级别分为A、B、C三个等级。

1.系统识读部分的防护级别

出入口控制系统识读部分的防护级别如表2-1所示。

2.系统管理/控制部分的防护级别

系统管理/控制部分的防护级别如表2-2所示。

3.系统执行部分的防护级别

系统执行部分的防护级别如表2-3所示。表2-1 出入口控制系统识读部分的防护级别表2-2 系统管理/控制部分的防护级别表2-3 系统执行部分的防护级别2.3 系统功能

1.出入授权

系统将出入目标的识别信息及载体授权为钥匙,并记录在系统中。设定目标的出入授权,即:何时、何出入目标、可出入何出入口、可出入的次数和通行的方向等权限。

在网络型系统中,除授权、查询、集中报警、异地核准控制等管理功能外,其他所有功能都不应依赖于中央管理机是否工作。

2.报警

系统报警功能分为现场报警、向操作(值班)员报警、异地传输报警等。报警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是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报警信号的显示可以是可见的光显示或声音指示。

在发生以下情况时,系统应报警:(1)当连续若干次(最多不超过5次)在目标信息识读设备或管理/控制部分上实施错误操作时;(2)当未使用授权的钥匙而强行通过出入口时;(3)当未经正常操作而使出入口开启时;(4)当强行拆除或打开B、C防护级别的识读现场装置时;(5)当B、C防护级别的主电源被切断或短路时;(6)当C防护级别的网络型系统的网络连线发生故障时。

系统应具有应急开启功能,可采用下列方法:(1)使用制造厂特制工具采取特别方法局部破坏系统部件后,使出入口应急开启,且可迅即修复或更换被破坏部分;(2)采取冗余设计,增加开启出入口通路(但不得降低系统的各项技术要求),以实现应急开启。

3.指示/显示

系统及各部分应对其工作状态、操作与结果、出入准许、发生事件等给出指示。指示可采用发光指示、发声指示、物体位移指示或其组合等易于被人体感官所觉察的多种方式。

1)发光指示/显示

发光指示的信息采用下列颜色区分:(1)绿色:用以显示“操作正确”、“有效”、“准许”、“放行”等信息,也可以显示“正常”、“安全”等信息。(2)红色:以频率1 Hz以下的慢闪烁(或恒亮)显示“操作不正确”、“无效”、“不准许”、“不放行”等信息,也可以显示“不正常”等信息。以频率1 Hz以上的快闪烁显示“报警”、“发生故障”、“不安全”、“电源欠压”等信息。(3)黄(橙)色:用以显示提醒、提示、预告、警告等信息。(4)蓝色:用以显示“准备”、“已进入/已离去”、“某部分投入工作”等信息。

2)发声指示/显示(1)报警时的发声指示明显区别于其他发声。(2)非报警的发声指示是断续的。当采用发声与颜色、图形符号复合指示时,要同步发出和停止。

3)图形符号指示/显示

图形符号指示/显示所采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GA/T 74规范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4.软件和信息保存要求

软件和信息保存要求参见1.3.1节。

系统应能独立运行,能与电子巡查、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等系统联动,并应与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联网。2.4 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要求2.4.1 识读、管理/控制部分

1. 识读部分功能要求(1)识读部分应能通过识读现场装置获取操作和钥匙信息,并对目标进行识别;应能将信息传递给管理与控制部分处理,也能接收管理与控制部分的指令。(2)误识率”、“识读响应时间”等指标应满足管理要求。(3)对识读装置的各种操作和接收管理/控制部分的指令等,识读装置应有相应的声或光提示。(4)识读装置操作简便,识读信息可靠。

2. 管理/控制部分功能要求

管理/控制部分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管理/控制中心,也是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人机管理界面。其功能要求如下:(1)系统应具有对钥匙的授权功能,使不同级别的目标对各个出入口有不同的出入权限。(2)应能对系统操作(管理)员的授权、登录、交接进行管理,并设定操作权限,使不同级别的操作(管理)员对系统有不同的操作能力。(3)事件记录:

➢ 系统能将出入事件、操作事件、报警事件等记录存储于系统的相关载体中,并能形成报表以备查看。

➢ 事件记录应包括时间、目标、位置、行为。其中,时间信息应包含年、月、日、时、分、秒,年应采用千年记法。

➢ 现场控制设备中的每个出入口记录总数:A级不小于32条,B、C级不小于1 000条。

➢ 中央管理主机的事件存储载体,应至少能存储不少于180天的事件记录,存储的记录应保持最新的记录值。

➢ 经授权的操作(管理)员可对授权范围内的事件记录、存储于系统相关载体中的事件信息,进行检索、显示和打印,并可生成报表。(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在事件查询的同时,能回放与该出入口相关联的视频图像。2.4.2 执行部分的功能要求和传输要求

1. 执行部分的功能要求

执行部分接收管理/控制部分发来的出入控制命令,在出入口做出相应的动作或指示,实现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拒绝与放行操作或指示。执行部分由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以及出入准许指示装置组成。通常采用的闭锁部件、阻挡部件有:各种电控锁、各种电动门、电磁吸铁、电动栅栏、电动栏杆等。出入准许指示装置主要是发出声响或可见光信号的装置。出入口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在出入口关闭状态和拒绝放行时,其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的闭锁力、伸出长度或阻挡范围等,在产品标准或产品说明书中说明。执行部分的功能要求如下:(1)闭锁部件或阻挡部件在出入口关闭状态和拒绝放行时,其闭锁力、阻挡范围等性能指标应满足使用、管理要求。(2)出入准许指示装置可采用声、光、文字、图形、物体位移等多种指示。其准许和拒绝两种状态应易于区分。(3)出入口开启时出入目标通过的时限应满足使用、管理要求。

2. 执行部分的传输要求(1)联网控制型系统中编程/控制/数据采集信号的传输,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且具有自检、巡检功能,应对传输路径的故障进行监控。(2)具有C级防护能力的联网控制型系统,应有与远程中心进行有线通信和(或)无线通信的接口。2.4.3 电源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电源可以仅使用电池或交流市电供电,也可以使用交流电源转换为低电压直流供电。可以使用二次电池及充电器、UPS电源、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如果系统的执行部分为闭锁装置,且该装置的工作模式为加电闭锁断电开启,则B、C防护级别的系统必须使用备用电源。

1. 电池容量(1)仅使用电池供电时,电池容量应保证系统正常开启10 000次以上。(2)使用备用电池时,电池容量应保证系统连续工作不少于48 h,并在此期间正常开启50次以上。

2. 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

如果使用了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则它们之间应能自动转换,转入备用电源供电时应有指示。

3. 欠压工作(1)当以交流市电转换为低电压直流供电时,直流电压降低至标称电压值的85%时,系统应仍正常工作并发出欠压指示。(2)仅以交流市电供电时,当交流市电电压降低至标称电压值的85%时,系统应仍能正常工作并发出欠压指示。(3)以电池供电时,当电池电压降低至仅能保证系统正常启闭不少于若干次时应给出欠压指示,该次数由制造厂标示在产品说明中。

4. 过流保护

当出入口控制设备执行启闭动作的电动或电磁等部件短路时,进行任何开启、关闭操作都不得导致电源损坏,但允许更换保险装置。

5. 电源电压范围

当以交流市电供电时,若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5%范围内,则系统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

当仅以电池供电时,电源电压在电池的最高电压值和欠压值范围内,系统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

6. 外接电源

系统可以使用外接电源。在标示的外接电源的电压范围内,系统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应能正常工作;若将外接电源输入口短路,则对系统不应有任何影响。第3章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

本章介绍如何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及其包含的内容,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原则、要求,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方法、现场勘察、初步设计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流程。3.1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1.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http://cx.spsp.gov.cn/”,打开国家标准网网站,在关键字文本框内输入关键字“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进行查询,结果如图3-1所示。图3-1 查询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从查询结果可知,国家现行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是GB 50396—2007。

2.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标准简介《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施行,其编号为GB 50396—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3、5.1.7(3)、6.0.2(2)、7.0.4、9.0.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配套标准,是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标准之一,是保证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该规范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系统构成,系统功能、性能设计,设备选型与设置,传输方式、线缆选型与布线,供电、防雷与接地,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监控中心等。

该规范中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该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3.2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概述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要遵守国家规范,即符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以提高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质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建设,要与建筑及其强电、弱电系统的设计统一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可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1.设计原则(1)规范性与实用性: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的实际勘察,根据环境条件、出入管理要求、各受控区的安全要求、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识别方式、控制方式等因素进行设计。系统设计应符合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标准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以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2)先进性与互换性: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有适度超前性,可选用的设备应有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或改造留有余地。(3)准确性与实时性:系统应能准确、实时地对出入目标的出入行为实施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系统的拒认率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内;采用自定义特征信息的系统不允许有误识,采用模式特征信息的系统的误识率应根据不同的防护级别要求控制在相应范围内。(4)扩展性功能:根据管理功能要求,系统的设计可利用目标及其出入事件等数据信息,提供诸如考勤、巡更、客房人员管理、物流统计之类的功能。(5)联动性与兼容性:出入口控制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联动。当与其他系统联合设计时,应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用于消防通道口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应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当火灾发生时,应及时开启紧急逃生通道。

2.设计要求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和《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84)的相关规定。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综合应用编码与模式识别、有线/无线通信、显示记录、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配套的出入口控制应用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根据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管理要求、环境条件和工程投资等因素,确定系统规模和构成。根据系统功能要求、出入目标数量、出入权限、出入时间段等因素来确定系统的设备选型与配置。(2)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置必须满足消防法规所规定的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要求。(3)供电电源断电时系统闭锁装置的启闭状态应满足管理要求。(4)执行机构的有效开启时间应满足出入口流量及人员、物品的安全要求。(5)系统前端设备的选型与设置,应满足现场建筑环境条件和防破坏、防技术开启的要求。(6)当系统与考勤、计费及目标引导(车库)等一卡通设备联合设置时,必须保证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要求。(7)系统兼容性应满足设备互换的要求,系统可扩展性应满足简单扩容和集成的要求。(8)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文件应准确、完整、规范。3.3 系统设计流程

由于历史原因,安防行业相对独立发展了很多年,形成了特定的术语和设计流程。一般来说,基于安全考虑,会对某些重要设计环节和资料提出保密的要求。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一般是按照“设计任务书的编制—现场勘察—初步设计—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正式设计)”的流程进行。(1)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工程建设方依据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而编制的、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设计要求的技术文件。设计任务书是工程招(投)标的重要文件之一,是设计方(或承建方)进行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2)现场勘察。在进行工程设计前,设计者对被防护对象的现场进行与系统设计相关的各方面情况的了解、调查和考察。对于新建建筑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建设单位应向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单位提供有关建筑概况、电气和管槽路由等设计资料。(3)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是工程设计方(或承建方)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工程合同书)、现场勘察报告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方案设计的活动。初步设计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和工程概算书等。在安防系统中,初步设计阶段比建设行业所要求的设计深度会有所加深,并且由于安防产品的离散化特点,要求提供产品的供应厂家或者品牌信息,以便核定造价。初步设计阶段的许多工作为建筑设计等其他专业设计的配合设计做了一个基本的准备。(4)方案论证。方案论证是建设方组织的对设计方(或承建方)所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一种评定活动。它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方案论证的评价意见是进行工程项目正式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5)正式设计。正式设计是设计方(或承建方)依据方案论证的评价结论和整改意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深化设计的一种设计活动。正式设计阶段所形成的技术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包含整改意见落实措施)、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和工程预算书等。正式设计阶段相当干建设行业的施工图设计阶段,所以也称为施工图文件的编制阶段。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建筑概况、电气和管槽路由等资料是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这为出入口控制系统对新建建筑工程做好预埋预留提供了重要保证,是交流设计信息、确保工程设计可行性的重要环节。3.3.1 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设计任务书(design assignment)是由项目建设单位编制的、确定安全防范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方案的基本文件,是设计工作的指令性文件。

设计任务书是工程设计的依据,规范和标准是设计任务书的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是《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在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建设之初,通常由建设单位规划工程规模、资金来源和实施计划,并编制设计任务书,也可委托具有编制能力的单位代为编制。

在进行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前,建设单位应根据安全防范需求,提出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任务来源;(2)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3)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与要求;(4)工程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指标、监控中心要求、培训和维修服务等;(5)建设工期;(6)工程投资控制数额及资金来源。3.3.2 现场勘察

对于不同的建筑物(群),现场勘察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已有建筑进行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应按照一般原则逐一收集现场的各种相关信息,如原有管线敷设信息、建筑格局信息、安全管理的历史信息等;对于古建筑等需要保护的设施,还需要特别了解安装的可行性问题。

对于新建建筑,强调对建筑设计资料的获取。应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了解未来使用的需求、周围的社情民意和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单位充分配合,确定好建筑格局和用途,做好管线综合和专业配合(如现场的照明设计信息、供电信息、装饰效果信息和其他安防系统信息等),做好预埋预留的设计工作,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必要拆改。

还应仔细了解各受控区的位置和出入限制级别,了解每个受控区各出入口的现场情况。执行部分需采用闭锁部件的还应了解其被控对象(如通道门体)的结构情况。

现场勘察报告应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签署。3.3.3 初步设计

根据现场勘察结果,按照不同受控区的不同安全与管理要求,选择设备及出入口管理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新建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需要直接对建筑设计(物防)和其后的保卫管理措施提出要求和建议,并尽可能满足安全保卫部门在设计前提出的管理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原则。还应指出,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不违背消防管理要求,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能顺利疏散。

1. 初步设计要求

初步设计就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全防范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实施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输出为初步设计文件。(1)初步设计的图纸应能对系统进行有效、准确的描述,并做到与文字说明相互印证和相互呼应,图、文、表的数据应一致,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图纸设计要能够向审核者和施工者提供完整、明晰、准确的设计信息,不强调几类几张图。(2)平面图通常包括前端设备布防图和管线走向图。管线走向设计应对主干管路的路由等进行设计标注,特别是安防管线通道的确定。(3)对于某些关键或者特异的安装场所,需特别指明安装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安装工艺示意图,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4)监控中心的设计需在前期就提出与装修、暖通、强电和其他弱电专业的配合要求,以保证值机人员的工作环境。(5)主要设备材料清单的编制。从经济上对初步设计进行评估,以达到系统的最佳性价比。

2. 初步设计的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现行标准;(2)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规定;(3)设计任务书;(4)现场勘察报告、相关建筑图纸及资料。

3. 初步设计内容(1)建设单位的需求分析与工程设计的总体构思(含防护体系的构架和系统配置);(2)受控区域的划分,现场设备的布设与选型;(3)根据安全管理要求及现场勘察记录,制订每个出入口的识读模式、控制方案,选定执行部件,明确控制管理模式(单/双向控制、目标防重入、复合识别、多重识别、防胁迫、异地核准等);(4)防护对象现场情况的分析与传输方式、路由、管线敷设方案;(5)监控中心的选址与设计方案;(6)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供电、防雷与接地等的说明;(7)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疏散通道的控制方案;(8)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如联动、集成方式等);(9)系统建成后的预期效果说明和对系统扩展性的考虑;(10)对人防、物防的要求;(11)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要提供售后服务与技术培训承诺。

4.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器材清单和工程概算书。(1)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包括工程项目概述、系统配置、受控区分布及其他必要的说明。(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包括系统图、平面图、监控中心布局示意图及必要说明。

设计图纸应符合以下规定:

➢ 图纸应符合国家制图相关标准的规定,标题栏应完整,文字应准确、规范,应有相关人员签字,设计单位盖章。

➢ 图例应符合《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 在平面图中应标明尺寸、比例和指北针。

➢ 平面图中应包括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和其他必要的说明。

系统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类型及配置数量;

➢ 信号传输方式、系统主干的管槽线缆走向和设备连接关系;

➢ 供电方式;

➢ 接口方式(含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关系);

➢ 其他必要的说明。

平面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 应标明监控中心的位置和面积;

➢ 应标明前端设备的布设位置、设备类型和数量等;

➢ 管线走向设计应对主干管路的路由等进行标注;

➢ 其他必要的说明。

对安装部位有特殊要求的,应提供安装示意图等工艺性图纸。

监控中心布局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

➢ 平面布局和设备布置;

➢ 线缆敷设方式;

➢ 供电要求;

➢ 其他必要的说明。(3)主要设备材料清单。主要设备材料清单包括设备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等。(4)工程概算书。工程概算书应按照工程内容,根据《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编制。3.3.4 方案论证

在工程项目签订合同、完成初步设计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在内的安防工程初步设计进行方案论证。风险等级较高或建设规模较大的安防工程项目应进行方案论证。强调方案的论证、审核和批准,是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落实后续的工作内容

主要设备材料需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补充设备材料相应的生产厂家、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等资料,以便于评审者确定系统设计的可实施性。

在方案论证内容中,应充分考虑到一些高风险等级的单位(如文博系统)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安装工艺、对实施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等给出较为详细的论证。

方案论证的结论可分为通过、基本通过、不通过,对初步设计的整改措施必须由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确认。

2. 方案论证提交的资料(1)设计任务书;(2)现场勘察报告;(3)初步设计文件;(4)主要设备材料的型号、生产厂家、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

3. 方案论证所包含的内容(1)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2)系统设计的总体构思是否合理;(3)设备选型是否满足现场适应性、可靠性的要求;(4)系统设备配置和监控中心的设置是否符合防护级别的要求;(5)信号的传输方式、路由和线缆敷设是否合理;(6)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供电、防雷与接地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7)系统的可扩展性、接口方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8)初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文件内容是否完整;(9)建设工期是否符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10)工程概算是否合理;(11)对于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其售后服务承诺和培训内容是否可行。

4. 方案论证结论

方案论证结论是对方案论证的内容做出评价,形成结论(通过、基本通过、不通过),提出整改意见,并由建设单位确认。3.3.5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是工程的正式设计,其主要内容体现了两个目的:(1)针对整改要求和更详细、准确的现场条件,修改、补充、细化初步设计文件的相关内容,确保设备安装的可行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着重体现现场安装的可实施性。(2)结合系统构成和选用设备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图纸修改、补充、细化设计,确保系统的互联互通,着重体现系统配置的可实现性。

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的依据(1)初步设计文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