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往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05:30:29

点击下载

作者: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花园口往事

花园口往事试读:

花园口的青铜时代遗址

花园口这个地方历史悠久,根据目前的发现,距今约3500年前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属于青铜时代。

花园口青铜时代的遗址共有4处。(一)花园口遗址。该遗址坐落在原明阳镇花园口村花园口屯南沿海的孤岛上,与孤岛相距约50米的陆地上也有同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的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2~2.5米。遗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红褐、黑褐陶片,烧制火候较高;陶片上饰有附加堆纹、突棱纹、刺点纹;可辨器形有圈足罐、钵、豆等。石器主要有纺轮、环状器,均为磨制。遗址中还有辽金时代的石城1座及灰布纹瓦等遗物。从遗物分析,距今约3500年。

该遗址于1981年4月由大连市文物普查队王嗣洲、杨致民发现,同年7月16日公布为庄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小鳖山遗址。该遗址坐落于原明阳镇沙金村李家嘴屯东南盐滩的孤岛上,山势南北走向。遗址的面积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0.4~0.5米。遗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红褐陶片,采集到夹粗砂红褐陶片,火候较高,有锯齿纹、划纹、波纹、乳点纹;可辨器形有陶甗、豆等。石器有磨制的斧、半月形双孔刀、齿轮状器等。从遗物分析,距今约3500年。

该遗址于1981年4月由大连市文物普查队王嗣洲、杨致民发现,同年7月16日公布为庄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大坨子遗址。该遗址坐落于尖山乡西吕山北约200米的坨子上,向西约3公里为碧流河,东为乡路,南边山崖下是乡养虾场。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130米,文化层厚度约2米。遗址地表散布大量红烧土块、贝壳;采集到红色陶片,饰网格纹、划纹;可辨器形有罐、钵等,另外有陶纺轮。有斧、刀、剑等磨制石器,还有圆形打制石器。从遗物分析,距今约3500年。

1981年7月16日,该遗址公布为庄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皮窝山遗址。该遗址坐落于尖山乡元吉后屯西北的皮窝山上,遗址为一小山丘,高出周围耕地约5米;北为断崖,断崖下为乡路和碧流河。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长约100米,文化层厚度约0.5米。遗址地表散布大量夹砂黑褐、红褐陶片。采集到的夹砂黑褐、红褐陶片饰划纹、刺点纹;可辨器形有罐、钵等。石器有磨制的斧、双孔刀以及网坠等。从遗物分析,距今约3500年。

该遗址于1981年由大连市文物普查队刘俊勇、苏广德发现。同年7月16日公布为庄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以上4处,花园口的文物遗址还有东墩台山山顶的墩台。墩台上宽6米,下宽12米,残高4米,方形土石结构。这是30多年前文物普查时发现登记的,现在已经没有了。

1981年4月,大连市文物普查队王嗣洲、杨致民在原明阳镇李屯东南100米发现窖藏,窖中出土六耳铁釜1件,铁铧1件,铁铣2件。铁釜:平沿敛口,环底,沿下饰6条弦纹,腹中部嵌等距六方耳,口径40厘米,最大腹径48厘米,通高30厘米,鋬耳宽9.5厘米,长5厘米,铁釜厚0.5~1厘米,为铸造。铁铧:出土时略残,通长39厘米,尾宽23厘米,燕尾、扁裤、尖扁平微翘。铁铣:出土时已锈蚀略残,裤开口朝上,呈长方形,长39厘米,裤长15厘米,宽30厘米,制法为铸造,为金代锻造。

另外,当年尖山乡张庄曾出土益昌布币,平首,平足方肩,面文有“益昌”二字,长4.5厘米,宽2.5厘米,重5克,属战国时燕国布币。

古人有逐水而居的习惯,1981年大连市文物普查时在今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发现的4处距今约3500年的遗址说明,约3500年前这里一定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类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活,留下诸多痕迹。

花园口这个名字,将伴随着未来的发展而更加美丽、壮阔。

贞观年间唐军在花园口登陆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命高句丽停止进攻新罗(古时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高句丽不从。那时新罗和唐朝友好来往,于是唐太宗便决定征讨高句丽,意在彻底收复辽东。

贞观十八年七月,唐太宗命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兵及契丹、奚部兵合军筹划收复辽东。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亲率水陆大军征战。唐太宗唐太宗亲征高句丽

唐军水路由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统率,发战船500艘,军兵4万余人,自东莱渡海,于都里海口(今属大连旅顺口区)及大连湾诸港登陆。首先攻打卑沙城(今大连金普新区大黑山山城)。唐军采用614年隋将来护儿的进攻路线,于黑夜突袭卑沙城。据《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记载:“张亮帅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其城四面悬绝,惟西门可上。程名振引兵夜至,副总管王大度先登。五月,己巳,拔之,获男女八千口。”而后,唐军引兵东进,于桃花浦(今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沿毕利河(今碧流河)口溯河而上,向大连东北部的又一处山城积利城(今庄河城山古城)进攻。守将弃城逃遁,积利城被攻陷。

大连地区唐时属安东都护府之积利州,州治所就设在如今的庄河城山古城,那里还有许多遗迹。

唐朝自618年建立至668年完成收复辽东共50年,其间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历时约12年。高句丽朝贡唐朝共18次,和平臣服乃是主流。

唐时桃花浦春天时节桃花盛开,非常漂亮,所以得名。从唐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在书中对都里镇(今大连旅顺口区)、青泥浦(今大连市)、桃花浦、杏花浦等地名的记述可知,当时大连地区沿海自然港一带人烟稠密,居民比较集中,经济相对发达。

唐军从花园口登陆,收复城山古城,留下了许多唐军当年征战的传说,观驾山、歇马山、马蹄窝等,大多和唐将薛仁贵有关。

那个时期高句丽雄踞辽东,从今天辽宁的高句丽遗址可见其当年兴盛之势。唐太宗亲率大军在花园口登陆,为唐征讨高句丽、收复辽东打开了局面。可见,古时的桃花浦,今日的花园口,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征战的登陆要塞。城山古城遗迹

闯关东的流民来到花园口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收复辽东时就在花园口登陆。

明末清初,明、清两军对辽东的争夺使今日大连地区至九连城(今丹东九连城镇)的辽东半岛南部沦为“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荒凉之地。曾经的居民都为避战乱四下逃走。

到了清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开发辽南,清廷颁布了惠及移民的《辽东招民开垦则例》。则例中规定:凡能够招到100人丁来辽东的,不管其过去从事何业,也不管其身份是官是民,一律“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对招来的移民,全部编入旗籍,计民授田,发耕牛和种子。在此后近百年中,大量的山东半岛人口流徙到庄河、花园口、青堆子一带。清廷的招民垦荒政策是清立国后开发辽东最重要的举措,这些从山东半岛迁徙过来的人口使整个辽南地区逐渐兴旺。闯关东(一)

据资料记载,那时辽南一带土壤肥沃,草甸子多,各种飞禽、野兽遍野,那真叫“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些山东流民开始垦荒种地,养殖家禽牲畜,种植果树,有些到辽宁北部山区的流民还种植柞树,养蚕缫丝。

这些闯关东的人之中有会捕鱼的,因花园口地处海边,于是便有了花园口的兴旺。闯关东(二)

如今的花园口村有18个自然屯,除了老仁城、高台、坎上、杨屯这4个自然屯外,其余14个自然屯主要有宋、梁、刘、于、王、吴、尹、曲、颜9个大姓。这几个大姓人家的家谱记载了他们的先祖从山东半岛渡海闯关东来到花园口垦荒耕耘、繁衍生息的事迹,时间大约是在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4个朝代。如颜姓家谱记载其先祖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来到花园口的,颜姓在庄河还有分支。有的没有明确记载是哪朝哪年过来的。这9个大姓中,于姓家谱记载其先祖是清乾隆初年从山东来到庄河的,其余8个大姓都是早于清乾隆时期来到花园口的。闯关东(三)

清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开始实行严厉禁止汉人进入清祖肇始之地的政策,因此,从山东半岛闯关东到庄河花园口的移民潮结束,但也有一些流民断续迁徙而来。

从清顺治十年到乾隆五年这近90年间,移民政策使辽东地区以及寒冷的黑龙江、吉林之地逐渐人烟繁盛。

整个庄河地区,绝大部分人是闯关东的山东人的后代,花园口亦是如此。

1855年(清咸丰五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开封兰考县)北岸铜瓦厢决口,滔滔黄河水一路先流向西北,后折转东北,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一切外力的因素都没有这块土地的自行崩溃给当地农民造成的伤害大。这次黄河决堤改道,受灾最严重的还是山东省,重灾区难民逾700万人。这受灾的700万人几乎瞬间涌向了东北,一时间形成了山东闯关东的第一次人口迁徙高峰。这些人一部分来到庄河,到了花园口、青堆子等地。

这些渡海而来的移民到了东北各地,经过了一个多世纪,逐渐在寒冷荒凉之地繁衍生息。而花园口地区也因闯关东而来的流民,逐渐形成一些兴旺的家族。《闯关东》雕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在花园口登陆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纪年为甲午年。那一年丰岛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改编。当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由日本本土向朝鲜运送陆军以扩大战事;二是配合日本在朝鲜战场的陆军,从海上牵制北洋海军,寻机与北洋海军主力进行决战,以实现其“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夺取制海权的计划。黄海海战战场

日本的狼子野心于1894年9月17日上午爆发,震惊中外的黄海海战打响。这一战历时5个小时,日本舰队的“松岛”“吉野”“比叡”“赤城”“扶桑”“西京丸”舰受到重创,“赤城”舰舰长坂元八郎太被炸死,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舰,“致远”“经远”等全舰沉没于大鹿岛(位于丹东东港市孤山镇,距庄河只有70多公里)南的海底。

史上黄海海战又称甲午海战,是世界海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死伤官兵千余人。“经远”舰中敌炮火受伤后,仍然挣扎着向母港旅顺方向航行出数十海里,最终还是因舰体受伤过于严重沉没于庄河黑岛老人石附近。这在庄河史志均有记载,其中还有悼念“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的文章。

中日黄海海战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大幕。黄海海战1个月零7天后,也就是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致远”舰倾斜沉没的瞬间

传说花园口很久以前艳丽诱人的花草遍地丛生,把海口点缀得犹如一座天然花园,“花园口”即由此得名。花园口濒临黄海,南与长山岛隔海相望,背靠丘陵地带。港口东端的千岛和西端的盖子头分别向南伸入海中,形成长约10里且三面环山的天然港坞。在港口入口处有两块突兀壮观的礁石,形似龙虾,扼守港口,当地人称之为“虾老石”。港口近岸处礁石嶙峋,峭壁林立,涨潮时水深约3米,地势险要。

1894年平壤战役、黄海海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修整,日军大本营认为应组建第二军,以实现“攻占旅顺半岛”的任务。9月下旬组建完毕的日本陆军第二军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于10月下旬兵分两路,将战火直接燃烧到中国本土。其中一路由朝鲜的新义州渡过鸭绿江,直扑九连城、安东(今丹东市)等地。另一路取海道,进犯辽东半岛,揭开了陆战进攻金州、旅顺的序幕。他们由海道从花园口登陆,使用迂回战术包抄大连、旅顺。日军在花园口登陆的滩头——南沿

一、日军花园口登陆前后

日军为了入侵辽东半岛,在黄海海战结束不久,其联合舰队即派出舰船,沿辽东半岛貔子窝(今大连普兰店区的皮口街道)、花园口等进行侦察活动,寻找登陆地点。1894年9月26日,他们侦察后曾这样向大本营报告:在貔子窝东约5海里的地方有适于登陆的地点,那里海滩平坦,海面茫漠,只是不便警戒中国水雷舰的袭击。10月5日又电告总部,更正了上述报告中的“5海里”为“20海里”,即大沙河河口左岸的花园口适于登陆。日本陆军第二军在日本广岛宇品港集结出发

日本陆军第二军由陆军大将大山岩任司令官,下辖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第一师团长为陆军中将山地元治,第一旅团长为陆军少将乃木希典,第二旅团长为陆军少将西宽二郎,第二师团长为陆军中将佐久间左马太,第三旅团长为陆军少将山口素臣,第四旅团长为陆军少将伏见宫贞爱亲王;另配有第六师团混成旅的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为陆军少将长谷川好道。这是日本陆军第二军的组成,他们在花园口登陆,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日军在花园口海域

日军这次入侵是由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率领的。开始,大山岩认为在花园口登陆对日本陆军第二军从辽东半岛一带进攻金州、旅顺相当不利,便从广岛经联合舰队发出电报,要求把登陆地点西移。不久,大山岩又到朝鲜大同江口渔隐洞面见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共商登陆地点问题。但联合舰队司令官认为中国的北洋水师有可能与南洋水师联合起来,并会从旅顺口以水雷舰攻击日本的登陆部队,若把登陆地点移至碧流河以西,对作战是不利的。海、陆两军由于意见不统一,于是从两军中各派参谋2人,乘“高千穗”舰,伴以水雷舰2艘和“山城丸”舰等,于10月19日又一次到辽东半岛南岸悄悄地进行探察测量。10月21日发回电报:碧流河以西,特别是貔子窝附近的海岸线,远而且浅,锚地距海岸有5海里,当时又正逢刮风季节,选择在这样的地方登陆是不利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亲自在旗舰“桥立”号上召集陆、海军参谋会议讨论登陆地点问题。经过反复协商,日本陆军第二军司令官为了不误战机,勉强同意了联合舰队司令官的意见,决定从花园口登陆,以便从背后攻入大连、旅顺。

决定在花园口登陆后,日本陆军第二军即制订了详尽的登陆计划和作战方案。

日军进犯决策已定,总部先令日本陆军第二军司令部和第一师团从日本广岛宇品港出发,到朝鲜大同江口渔隐洞待命。之后,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奉大山岩之命,于10月20日下午3时下达进犯命令。23日上午8时半,第一批日军搭乘“横滨丸”等16艘船只,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分成4队,由朝鲜大同江口渔隐洞港出发。24日清晨5时半左右,因有浓雾,天色还在朦胧之中,运载日军的8艘舰船首先闯入距花园口岸约10里处,停在东自千岛西至盖子头一带海域。上午8时,日军开始登陆,至27日完成第一批登陆任务。

在此期间,日军的活动简况是:24日上午10时许,山地元治与其参谋长大寺安纯在步兵第一联队第一中队等掩护下爬上陆地,然后立即从第一联队所属各中队抽调部分人员去明阳镇后肖家堡子、李家屯和高阳镇旗杆底等地进行侦察;派藤崎秀、向野坚一等到金州、复州(今大连瓦房店市)、盖平(今营口盖州市)等地,派猪田正吉等去大孤山(今属丹东东港市)一带进行侦察。24日还由工程兵第一中队长中岛文敬率领工程兵修筑了从海岸到花园口村的道路;第二中队于近海岸处架设栈桥,10月26日架桥任务全部完成。在后肖家堡子的日军第一师团司令部

日军先头部队海军陆战队一小队由花园口北面登陆,以侦察清军防守情况。发现没有清军防守后,日本陆军第二军开始大规模登岸。第二批、第三批登陆部队随之相继到达、登岸。10月25日,大山岩及其僚属乘坐“长门丸”等3艘运输船,在日舰护送下前往花园口。11月1日,日本陆军在花园口登陆完毕。11月6日,日军辎重、马匹等亦登陆完毕。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架设的栈桥日军在花园口的物资登陆场

自10月24日至11月6日,日军在长达14天的花园口登陆过程中,竟没有遭遇清军一兵一卒的阻击。日军这次 登陆约25000名兵员,携带战马2740匹及其他大批辎重。日军之所以能在花园口顺利登陆,因为这里是金州防区和岫岩州防区的接合部,为防务空隙点。当时清军前线指挥官的腐败与昏聩由此可见一斑。

日军登陆过程大体如下:10月24日清晨5时半左右,日军登陆船在距岸边约6000米处抛锚,趁大潮时每次用小艇运兵员四五十人,用小汽艇拖拉至近岸处,这些日军再涉浅水徒步上岸。兵员完成登陆后,再进行马匹、辎重登陆。当时近岸海面数里之内充满舰船舸艇。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抛锚部队换乘小艇登陆上岸

当年,花园口村居民看到海面数十艘小舢板、汽艇运载数百名杀气腾腾的日军陆续登岸的情景,都惊恐不安,慌忙四处逃奔。吴屯、久隆兴等地居民都拖儿带女逃到庄河城山、长岭一带的山区避难,只剩下村民吴振东年逾古稀的老母未逃走。距花园口村10多里的钟屯、小刘店等地的居民纷纷北逃,扔下的村庄一片破败凄凉之象,不能带走的猪、狗、家禽在村子里乱窜、号叫,触目惊心;而逃难的男女老幼风餐露宿,有家不能归,悲惨之状令人不忍目睹。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行为极其野蛮残暴。据王际恒老人20世纪60年代悲愤的讲述,日军登陆的当天他就带领家人和村里人一起逃到城山。等到春节临近返回家乡时,久隆兴屯前后街14间草房全部被烧毁,剩下一堆堆不堪入目的废墟。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日军烧毁的草房砖墙遗迹还在。宋屯的房屋也被日军烧掉,有的居民家中的衣箱衣柜及桌椅板凳都被日军当柴火焚毁,其他贵重物品也被抢掠一空。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人们被逼得无家可归,走投无路,其状惨不忍睹。退潮后留下许多滞留泥滩的小艇被拖拽的痕迹

花园口村盖子头有座祭祀海神娘娘的天后宫,登陆的日军钻进庙里把海神娘娘的头割下来取乐玩弄,然后把它扔进海里。碰巧在这天夜里,停在花园口近海的日舰中有一艘着火、一艘搁浅。《中倭战守始末记》也记载了这一史实。有关日舰着火沉没原因说法不一,当地父老曾这样传说:我爱国同胞激于民族仇恨,携带爆炸物,趁漆黑夜晚乘小舢板舍身摸进敌舰进行爆破,使其船体爆炸着火。日舰着火的另一种说法是:日军践踏了天后宫并割了海神娘娘的头,冒犯了海神娘娘,于是海神娘娘当晚燃起一团神火,抛向日舰,报仇雪恨。另一艘日舰于惊慌失措中起航搁浅。海神娘娘像

据花园口当年目睹日舰起火的老一辈留下的传闻,日舰着火的那天晚上,西北风刮得很大,着火的日舰被滚滚的浓烟笼罩着,舰上熊熊的火焰随着西北风蹿起十几丈高的火舌,照得海水一片火红。逗留在岸上的乡亲们借着火光隐约可以看到日舰上的兵马被烧得乱成一团,有的被烧死,有的挣扎跳海,时而听到舰上的军火弹药被烈火引燃,发出一连串隆隆的爆炸声。事后,人们发现许多烧死的兵马的尸体随着海水漂到海岸。后来,乡亲们还把沉舰上的铜钟拆下来,挂在天后宫内当撞钟用,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再次践踏花园口,才把这口铜钟取走。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的当天,第一师团本部和山地元治住在李家屯姓李的大户家里。正巧李家住着两个从金州来的小炉匠,他俩出于爱国热情,夜间趁山地元治熟睡之机行刺,但刺杀未成,二人光荣牺牲。

山地元治遇险后,于10月25日一面加强对花园口附近地区杨家屯、刘家店的警戒,一面又任命少将乃木希典为貔子窝街道支队长,任命少佐渡边胜重为大孤山街道支队长,以加强防守。在花园口附近村落休息的日军

1894年10月26日,日本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在联合舰队的掩护下,乘“长门丸”舰到达花园口。同日5时许,联合舰队得知中国北洋水师舰队“定远”号等6艘军舰及21艘水雷艇由威海卫港出海巡查的消息,极为恐慌不安,主力全部于海洋岛一带进入警戒。

花园口的抛锚地距海岸足有三四海里,因此当初日军登陆时只能用汽艇牵引,一昼夜能往返三四次,退潮时又有1500~2000米的浅滩,而且滩涂海泥过膝,不易行走。至于马匹或其他作战物资,非得等到满潮时用汽艇、舢板之类的小船运上岸不可。鉴于港口这种情况,即使天气不发生变化,清军不来袭击,大部队登陆的进程也非常缓慢。为了从速解决登陆问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于10月27日又派出“筑紫”“鸟海”二舰去貔子窝港侦察。为尽快完成登陆任务,另寻登陆地点,“筑紫”舰相继侦察了辽东半岛的东海岸线,但最终未果。日本陆军第二军在花园口的骑兵营地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为什么能畅通无阻?清军的防范呢?

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东沟县(今丹东东港市)西南的大孤山港、庄河的打日本陆军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大寺安纯参谋长及参谋副官、宪兵长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后奔袭貔子窝途中

拉腰及花园口沿海地区是由清兵丰升阿所部的倭恒额与富林布驻扎分防,各就原营分别前路、后路妥为布置联络接应。但倭恒额、富林布所部旗兵都停留在岫岩乡下吸食鸦片,无视日军的侵略行动,根本没有在沿海巡防,而花园口及其附近的居民也逃之一空,这就给日军登陆创造了畅通无阻的有利条件,令他们顺利地将炮马辎重搬运登岸。更令人气愤的是,日军的先头部队还得意忘形地把日本国旗插在花园口村墩台山山顶,以壮侵略者军威。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后,立即派出6名间谍对金州、旅顺地区进行军事侦察,为能顺利地攻占金州、大连湾、旅顺等地获取情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日军在花园口登陆期间,清军旗兵倭恒额与富林布的军队畏敌如虎,既不设防于前,也不截击于后,纵敌横行。金州副都统连顺的部下荣安曾截击了日军的前哨部队,但因寡不敌众退回金州。日舰在金州一带游弋,引起连顺和谈广庆的极大不安,他们电请李鸿章派威海卫海军出海防御。但是李鸿章却不准海军出击,使日舰在海上任意侵扰。因此,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日军2万多人的武装部队不仅全部顺利登陆,而且完成了修建碧流河行军桥的任务,为进犯大连、旅顺铺设了道路。日军在花园口地区蹂躏了十几天后,自11月上旬开始,直接进犯金州、大连湾、旅顺。日军在金州、旅顺遭到农民武装组织的反抗打击。日军登陆后向金州方向进犯

二、铭记历史,立碑警示

饱经沧桑的花园口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屈辱,同时也展示了站起来的新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坚强。花园口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不可缺少的一笔。1991年,大连市人民政府将花园口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决定在此立标志碑。众多历史学者和艺术设计专家纷纷来花园口考察。碑型设计完毕和碑文拟好后,由谁题字一时间成了难题。

据当时在国防教育办公室工作的顾为琳介绍,庄河籍著名书画家孙庆红先生欣然应允由他请张爱萍将军题字。同时,顾为琳以庄河县国防教育办公室的名义给张爱萍将军写了一封信,恳请张将军为碑题名。这封信于1992年5月20日经孙庆红先生托中央军委贺茂之同志呈交给张爱萍将军。据说信到将军办公室时,张爱萍将军正在四川考察。一个月后将军归来,阅信后感慨万千。日军侵略者践踏中华河山,残害、侮辱中华儿女的罪恶行径使张将军情绪激愤,他不顾疲惫,认真地酝酿后挥毫泼墨,落下名款,盖上印章,并亲自书写信函封皮。同年7月14日上午9时许,庄河县人民武装部收到中央军委办公室邮来的张爱萍将军为花园口题词的信函。

1994年10月24日,这一天正好距离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100年,为了不忘国耻,立碑奠基典礼在花园口村墩台山上如期举行。1995年11月,标志碑终于建成,碑总高5.7米,碑身高4.5米,碑座高0.8米,两级台阶高0.4米,底面周长10米,由当时的庄河县政府请专家精心挑选出辽东半岛最优质的花岗岩6块作为碑石。这6块花岗岩被雕成不规则图形,警示人们不忘山海破碎、国土沦丧。碑上镌刻张爱萍将军题写的“花园口”三个大字。碑文刻在碑身下方,整座石碑威武庄严。花园口日军登陆遗址现状

花园口日军登陆遗址石碑昭示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创造未来。

如今的花园口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它过去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它未来定要成长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1904年日俄战争日军在花园口登陆

回望历史,常常不忍看下去。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就像两只恶狗跑到别家院子里打斗,争夺它们眼里的“肥肉”,东北就是日俄眼中的“肥肉”。当时中国作战能力较强的北洋新军只有6万余人,而保卫东北三省则需要6万~10万人。《辛丑条约》中规定各国不得向中国输出武器,而当时中国自己的军事工业又十分落后,所以清军的武器弹药严重匮乏,甚至连保卫东北几个重要据点的力量都不足。清朝的统治者虽然不愿意使祖宗龙兴之地惨遭炮火摧残,却无力回天,不敢和任何一方交战,只求维护其统治,苟安一时。这就是清政府的“局外中立”。日俄战争时期的俄军部队

日本怕中国参战。

第一,怕引起中国人民反抗的怒火,以至于无法控制,对其不利。

第二,怕使战争扩大,引起西方列强干预,像“三国干涉还辽”那样对日本不利。

第三,怕中国参战耗费大量军费,将无力承担《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损害列强包括日本的利益。

第四,日本人怕西方出现“黄祸论”,引起白种人的仇视。

第五,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参与对俄作战有种种不便,担心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维护自己的主权,使他们预期的侵略目的难以实现。因此在日俄断交不久,1904年2月7日,日本政府便派驻华公使内田康哉会见庆亲王奕劻,劝告在日俄开战时中国要保持“中立”。

俄国开始也不希望中国参与作战,因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已在俄军控制之下,为保护既得利益,俄国不断以《中俄密约》相逼,让清政府站在他们一边。

在这种形势下,以陆军大将奥保巩为司令官的日本陆军第二军为抢先夺取辽东半岛,派遣3万余人,一部分于1904年5月8日至13日再度在花园口登陆。日军沿途派车拉夫,遭到当地群众的反抗和还击。登陆日军和别处日军会合后,连连击败俄军,占领金州、大连湾和大连市区,切断旅顺要塞与俄国满洲集团军之间的联系,并于次年1月攻陷旅顺。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

回望历史,日军两次在花园口登陆,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军事上没有强烈的警惕心,这才让日军长驱直入。清军在花园口也没有设防,不能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口日军炮击旅顺要塞

从黄海海战、日军第一次在花园口登陆,到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日军第二次在花园口登陆,这段历史给后人的警示是:国强军强,人民才能有安定日子。

在120多年间,花园口风云迭起,也因此名扬近代史。这些重大事件不断告诫亿万炎黄子孙:勿忘国耻,强我民族,振兴中华!旅顺日俄战争遗址

1912年北伐军在花园口尖山登陆

1912年,各地革命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之际,东北三省的反动势力一面疯狂地镇压各地的武装起义,一面把屠刀对准了革命领导人。赵尔巽、袁金铠、张作霖等于1911年12月至1912年1月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在奉天省城内血洗革命党,造成一片恐慌。

面对封建反动势力的血腥屠杀,革命党人不仅没有退缩,反而更加认清赵尔巽等人的狰狞面目,更加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的决心和信心。从敌人屠刀下逃脱的革命党人商震、李培基、邵兆中、朱霁青、鲍化南、尹锡五等人相继到达大连,力图重整旗鼓,酝酿发动新的武装起义。他们在大连重新建立了革命领导机关“同学社”,随后又组织了关外民军,推举商震为总司令,李培基等为参谋长,邵兆中、顾人宜为师长,尹锡五、鲍化南、顾人邦、阎百全为旅长。另一方面,被赵尔巽、张作霖逼迫出走的蓝天蔚这一时期在上海也广泛招募青年学生入伍,组成1200余人的北伐军,并筹款购置各种枪支3000支(挺)、子弹150万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