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30 12:11:34

点击下载

作者:胡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试读:

前言

做一个单纯的女人本身不是错,更不是坏事,每个人都希望用可爱的单纯眼光来审视世界。单纯没什么不好,但是要学会保护自己!所以,面对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你无法改变他们的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不想处处碰壁,你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掌握一些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灵活地处世。有些人会问,难道我们也要学习某些人的那种耍心机,玩手段,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告诉人们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也应该明白“水流不腐,人活不输”的道理。也就是做人不应始终一成不变,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以求自身相应的变化。而做事则要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这个竞争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就是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本书正是从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职场和婚姻爱情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一些怎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扎稳根基的技巧。教你懂得如何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通晓做人玄机,熟谙职场中的各项规则。尤其是要善用自己的优势,刚柔并济,做一个职场、情场都成熟的女人。作为女人不能太单纯,做人做事都要有心智,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当代女性在社会生存所必备的本事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如果你真的领悟到并且运用好书中所写的这些技巧,那么不管在任何环境中,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也能游刃有余地处理。

Chapter 1 世界如此复杂,更要内心坚强——毕业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要想处变不惊,你必须有绝佳的适应能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等待别人的帮助或是祈求神灵的恩赐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只有知难而进,勇于主动适应社会,抓住时机,才能有自己的位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适应这个时代、适应社会竞争的人。直面人生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接受的挑战,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考验。没有人天生就具备一切成功的素质,这些素质多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改变。成功的人都是能时时检查自己的人,他们总是在修正自己的弱点,总是在谋求改善自己的步骤。久而久之他们就变成了一个有主见、有毅力、有恒心、坚强的人,成功也就离他们不远了。好多人在刚刚毕业之初,往往对现实的世界认识不清,仍然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以为生活会按照自己设想的轨道前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却发现,自己的梦想越完美,现实就越残忍;当初的理想越高,如今就摔得越惨。现实中的你是另一番景象:毕业一段时间,甚至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后,不仅没有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点微薄的薪水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养活;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学历,满腔热情地应征喜欢的工作,却四处碰壁;高学历、高素质的你,现在居然要给某个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做杂役,简直是可笑。你所订下的实施计划,现在看来全部都不可行。即使是在成功的大路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让你心烦的是“东风”怎么也不来。自己本来想到东面闯荡一番,生活却迫使你不得不向西行。生活突然间变得陌生了。你就像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孩子,一个人孤独地工作着,无聊地生活着。时间在前行,事情总是不如你意,你开始感到无奈和迷茫,有时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当人和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因为这个社会太黑暗,全是钩心斗角的人和事,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很单纯,我很有想法,我不会拍马屁,所以我被淘汰了。还有人说,去适应社会吧,有时感觉很虚伪,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不去适应这个社会吧,又显得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会害怕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的路会比较难走。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在开始学会慢慢适应一切了,成长中的每一次进步也几乎都是通过“适应”来获得的。从古至今,“适者生存”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够适应环境者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导致在为人处世中出现事事不顺、时时受阻、处处碰壁的情况发生。李娜在一所名牌大学里面读的是美术设计,因为成绩突出而很受各个导师的青睐。但是大学毕业后,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满足感未曾消失,所以,她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一个文化广告公司工作。虽然之前有不少公司打来电话,但是都被李娜一一拒绝了。在等待了一个月后,她被一家广告公司所聘请。上班的第一天,当经理找她谈话时,她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要求“专业对口”,而且特别提醒经理要“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长”。她反复说明只有让她到广告设计部门去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可是,经理并没有因李娜的强调和解释而改变想法,仍然安排她到了文案策划部门去工作。为此,李娜觉得很不开心,因为自己曾经如此要求,居然还被拒绝,自己这样的人才也算是大材小用。因此,带着这种不良情绪,她进了策划部。由于逆反心理,工作也不积极,而且给部门经理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没过完试用期,李娜就离职了。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学着改变自己。”看来,任何人要想顺利地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就只能从自身开始做起。只有随时调整改变自己,才能与社会保持脚步一致。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来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讨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别人,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要想让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愚蠢的人抱怨世界,聪明的人适应世界。与社会环境相和谐,事业发展才能如鱼得水,反之则步履维艰。社会就像一架机器,未来与现实就像一对咬合的齿轮,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适应,犹如不断地向齿轮加油,才能使这两个齿轮减少摩擦、协调运转。如今,“适应”更是“超越”一切的前提。因为没有模仿,就无法创新;没有适应,就更谈不上超越。所以只有当你足够了解周围的环境,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聪明的女人一定要学着去适应这个变化极快的社会环境。只有当你学会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对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动而轻松地承受,那么不管任何时候,在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时你都能做到“处变不惊”。

与其不停抱怨,不如调整心态

工作不顺心,你抱怨;加薪没你的份儿,你也抱怨;生活太艰辛,你还抱怨……生活的方方面面,抱怨的理由似乎随处可见。更有甚者,现在的好多年轻人经常会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是大款或者官员,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生在一线城市,而是出生在偏远的农村,抱怨家长没有本事。在他们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自己和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然而,年轻的朋友们,难道你以为就凭几句抱怨,这些已成定局的现状就能改变吗?回头看一看,依旧青山不改吧!说穿了,抱怨来抱怨去,这些怨气最终还是落到了我们自己身上,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无用功罢了。其实只要努力,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无论你现在生活得怎样,只要你敢于面对,不抱怨过去,不抱怨命运,你就能取得成功。亲爱的朋友们,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尽管我们无力回天,但是有些东西完全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这就是自己的信念、忍耐和努力。有人说,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社会越来越进步,公平的事却变得越来越少。或许,这个社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绝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社会的不公平,从另一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没有不公平的存在,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就此裹足不前。试想一下,人们个个都生活在一帆风顺的世界里,个个都丰衣足食、腰缠万贯,个个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简单与公平,社会还何谈发展?人们谈何进步?正因为社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才迫使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们为追求公正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这样一来,不公平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原始的动力,为人类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想想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主张“均贫富,等贵贱”;孔老夫子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孙中山则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然而,这是一种理想,一种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信念,它无疑是合理的,将来,也许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这又是无法真正做到的。我们不能超越历史,强求公平、平等。没有哪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哪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不停地抱怨只会破坏我们头脑中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抱怨,因而很容易产生懈怠意识。日子久了,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耽误工作的进度,还会养成一种惯性,导致恶性循环。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你就会明白,自由地生活着,其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孟云和王阳同在一个公司上班,两个人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公司的福利待遇好,能够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但是吃什么都是按照公司每日制度安排。今天,两个人又坐在一起吃午饭,孟云刚掀开饭盒盖就开始抱怨:“啊?竟然是红烧豆腐盖饭,我最讨厌了。”王阳听后什么话也没说。过了一会儿就听到孟云边吃边抱怨道:“这个公司真抠门,虽然免费午餐,还不如我们自己吃呢,这么差的伙食。而且一周才吃几次荤啊,真烦。”王阳听后只是默默地说:“我看你天天就只知道抱怨,有什么办法,如果想吃好一点的工作餐,你就只能努力爬到经理那个位置。你以为你这样光在这里抱怨,就管事儿了吗,还不是天天吃同样的饭。”你是否已经厌倦了生活中的“红烧豆腐”了呢?如果是,那么光在背地里唉声叹气、指责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即便能解一时之气,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改变也是白搭。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抱怨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与其在那里抱怨命运,不如去改变它。”你考虑过如何适应和改变这样的命运了吗?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人生的奇迹都是那些最初拿了一手坏牌的人创造的。因此,我们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放下犹豫,立即行动,那么成功就一定能属于你。社会不是永远都公平的,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承认这个现实并接受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如果你背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背对着你。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命运的态度。尝试着换一种心情去看待头顶的“恶劣天气”吧!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只要我们能够以恰当的态度对待命运,或许风雨也会变成一种美景,这样一来,我们的心情也会犹如雨后的彩虹,通透并且绚丽,命运也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了。

融入所在环境,你才能生存

刚刚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的年轻人,在体会到社会的变幻莫测、冷漠无情后,大多会感觉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时就会开始深刻领悟到,原来社会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曾经书本中的那句“人在社会,身不由己”,早就告诉你生活环境对你的影响之大了。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生大背景、大舞台。在这个大环境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不管是国家形势的大变,还是工作环境的小变,都可能引起我们个人前途命运的变化,或是给我们的事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或是限制阻碍了我们的前进道路。适应你所在的环境,是因为适者才能生存。达尔文原版的英文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非常落后愚昧,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他们把老年的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将婴儿和小孩分而食之。达尔文下决心改变这个局面。他高价买回了一个当地小男孩,带回了英国。16年后,这个非洲孩子被培养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自己精心培养的青年是不是改变了那个原始部落。结果,一问部落首领,说那个青年被吃了。因为“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他何用”?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哪怕他再高明,也终将被淘汰。适者生存啊!”很多时候,因为我们不能接受所在的环境,所以造成了很多的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融入环境中去。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必须迅速适应生活环境。适应环境突出表现在紧随时代变革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面。人,要想生存,必须随时代一起发展进步,与时俱进。因为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新思路、新机器不断产生。旧知识、旧技术、旧机器不断被淘汰。如果你还在原来的状态上,那你只能被淘汰。与人类相比,狐狸是谈不上有什么大智慧的,毕竟它们还远远不是人类的对手。但毋庸置疑,狐狸的智慧是众人皆知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它懂得怎样去融入所在的环境,去适应它、接受它。狐狸适应性极强,随遇而安,树林丛莽、丘陵河地,无处不可栖身。它白天蜷伏于洞中,安然酣睡,夜间出来,四处觅食。狐狸可以觅食各种食物,从不挑肥拣瘦,捕捉到较大一点的兔子、山鸡它高兴万分;捉到老鼠、小鸟也不扫兴;再不然吃小鱼、青蛙也毫不介意;如果实在捕捉不到肉食动物时,蠕虫、昆虫乃至野果也可以让它填饱肚子。与其他的犬类动物,如狼、狗等比起来,狐狸娇小的体型自然不能与其他犬类去竞争力量、速度和耐力。但是在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狐狸却靠着自己很好地适应环境、融入环境的能力,靠着机敏、灵活、聪慧,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狐狸来说,生存是艰难的,但它必须适应,因为它别无选择。狐狸相对于狼和狗来说不是强者,但它接受的却是整个环境。因为聪明的狐狸明白,即使它不愿接受命运不公平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它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聪明的女人,如果真要想在社会闯,就必须要学会适应环境。因为只有努力融入你所在的环境中去,你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走出成功的轨迹。如果你退缩,甚至抱有侥幸心理,就只能站在社会的底端,永远为你无知的抱怨而备受煎熬。现在的好多人都在感叹这个社会虚与委蛇,抱怨现实冷酷无情,甚至有的人还会奋起为此打抱不平。可是,聪明的女人,你要明白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一旦踏入社会之后,我们就必须努力去学习“社会”这本书,这本书才是现实,才真正告诉了我们何为光明与黑暗。

太单纯易被社会淘汰

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有时,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女性能比较好地了解自己;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对自身的认识又变得模糊,成为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几乎每个女人,潜意识里面都会希望自己永远率直单纯,做事不必瞻前顾后,不必察言观色,想怎样就怎样!但是,这种幻想只能停留在我们最纯真的小时候。当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了,还可以这样想吗?很简单,不可以!有时候,过于单纯可能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很多女人却并非如此去看重它。如果你幼稚地随意发泄你的情绪,只会给人一种不成熟或者还没长大的印象。因为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生气就生气。这在一个小孩子身上或许是天真烂漫,可是如果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会怀疑你的人格发展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并没有把控制情绪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总觉得情绪化是一种“率直”的表现,是一种很单纯的人格。也许你会说,人生苦短,何必那么较真呢?更何况,单纯的女人是多么惹人怜爱呀。但是一个把什么情绪都摆放在脸上的人,别人很容易就一眼望穿。如果让这种单纯跟随自己一辈子,不去控制的话,最终只会一败涂地。一个单纯的女人,她带给人们的是轻松和愉快,一个过于单纯的女人,她带给人们的是沉重和懊恼;一个单纯的女人,她可能不清楚自己的长处,而一个过于单纯的女人,却不知道自己的短处。所以,作为女人,你可以单纯,但不可以太过于单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女人,只能被社会淘汰。梅梅是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张副总和李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张副总同意的事,李副总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有一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李副总让梅梅先按他设计的表格作报告。过两天张副总问梅梅有没有什么格式,梅梅就把给李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李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梅梅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梅梅一头雾水。后经资深高人点化,才知原来这两个副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张副总的话没错,李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在高人的点化下,梅梅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苏晴是李副总的小表妹,那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了一个价值9000元的机头。当着张副总的面,李副总皱着眉头严厉地对梅梅说:“要查,要按公司规定罚款,绝不能敷衍了事!”梅梅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块,当然比不了9000元的机头钱。梅梅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苏晴把机头弄坏的时候,可是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梅梅就建议酌情惩罚了。事后李副总也追问梅梅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梅梅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李副总没再说话,挥挥手让梅梅走了。不过在接下来的日子,他和梅梅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舒服。聪明的女人,收敛一下你单纯随性的性格吧,这种单纯在你走向社会之后,就不要再显露出来。走进社会就象征你走向了成熟,生活中没有多少“三七二十一”的算术让你胡乱去作决定,否则,你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请记住学会控制自己,为人处世多一份圆融,才能让成功离你越来越近。进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之后,如果太过于单纯,那么你的结局是可笑又可悲的。究竟怎样才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立稳脚跟,既保留自己的一份单纯,又不会因为过于单纯而被社会淘汰呢?1.要能经常反思自我、审视自我、把握自我女人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明白自身的长短优劣,不断矫正自己。一个既不好高骛远、目空一切,又不自卑、自馁、丧失自我的女人,才能把握自己,把握人生。2.要有自知之明“人贵自知”,这话是要你清醒,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聪明的女人既要知道自己的短处,更要清楚自己的长处,要有全面、客观的“自知之明”。3.要借助别人来帮助、认识自己聪明的女人会让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多一分了解,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而且要经常听听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

女性在语言和交谈方面较之男性有先天的优势,然而能体现一个人说话能力的不仅仅在于声音的甜美,也不能全部依赖说话的天赋,还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中不断地搜寻、提炼说话的内容,用特有的敏锐与洞察力去感悟说话的方式。说话要看对象,首先要对对象有所了解。对家人,对亲朋好友,你很熟悉,说话时自然会注意到不同特点。对初次相识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那么容易了。性别、年龄,很好看出来,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则必须通过言谈话语去了解。因此,与陌生人见面,不要急于先说,而要先倾听对方的话语。在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说出的话要有礼貌、合适。有句俗话说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何谓巧说?有时某一人物说出的话语是那时、那地、那情景下最符合他身份、性格的人物语言,与人物背景最为融合,这就是“巧说”。日常生活中说话圆融通达主要体现在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头”、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阿敏是一个优秀的服务员,她在接待客人时就是说话看对象的一个范例:如果是一个知识分子进店,阿敏这样说:“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熘里脊,清淡利口,您看怎么样?”工人同志来他们店里,阿敏这样讲:“师傅,今个过班,想吃过油肉,还是氽丸子?”如果是乡下的老大娘进店,阿敏这样欢迎:“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吃点啥呢?”阿敏对不同的人所说的话也不一样:对知识分子,用语文雅、委婉;对工人同志,用语直接、爽快;对乡下老大娘,用语则通俗、朴实。这就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爱好和文化修养。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话也是一样,在开口之前,必须先了解对方,然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会谈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否则就会惹对方不高兴,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矛盾。一位衣着时髦的白领小姐为购买一件时装而迟疑不决时,年轻的女营业员忙上前说:“这件衣服品位高雅,销路很好,今天早上就卖出好几件。”可那位小姐听后立即走了。一会儿,一位中年妇女来了,准备买一件新潮的马甲,那位营业员接受了刚才的“教训”,便说:“这件马甲很气派,一般人穿着还压不住它,从进货到现在还没有卖出一件,看来只有你最适合了。”这位中年妇女听了气呼呼地走了。上面这位女营业员说话不看对象,结果惹得顾客一肚子的不高兴,自然不会买她的衣服。作为白领,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如果自己穿的衣服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那是有失品位的。而对于中年妇女,最怕别人都穿不了的衣服自己才能穿,那说明自己已经老了,赶不上潮流了。可见,说话不看对象,难免事与愿违。此外,说话还要看对方的心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心态,而且有时候未必会从外部表现上明显地表露出来,那么作为表达者应当洞察对方的心理,以便进行有效交流。有些女人被认为“少根筋”,就是因为她们说话不看对象。比如,她们在寿宴上对着寿星公寿星婆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对着孕妇说这年头养孩子没好处,长大了竟给自己气受;对新郎新娘说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极了,下回别忘了请我,我一定捧场;对着要出远门的人,大谈今年有多少飞机出事,动车出轨,汽车追尾的事件;甚至在即将离休的领导面前抱怨有些老家伙早该离退休了,就是赖着不走,阻碍青年人走上工作岗位……这样的女人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伤了人,而自己却谈兴正浓。因此,会说话的女人,在开口求人办事之前,一定会根据各种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和心理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并把握好分寸。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女人。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禀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由于这个缘故,也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语的说话方式来交流。一般来说,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流利而稳重的话,这时,你说话时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婉转如簧,而应以忠实见长,朴实无华,直而不曲。话语虽简单,但言必中的,给人以老实敦厚的印象。若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他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那么你就应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若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言辩,你不妨从理论问题谈起,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色彩,但言辞应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总之,聪明的女人要想处处受人欢迎,就要学会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说话方向,并且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一语中的,多说话不如会说话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人与人之间说话亦如此,话不在多,简要即可;语言不用很华丽,只要一语中的即可。听话人一般厌恶空话、大话,但是对简明扼要的话却十分欢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单位,领导作报告的时候,开始你听得还挺有兴趣,但是当领导一再地反复强调那几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接着,如果领导还是在重复那几个问题,你就会产生反感,而且对领导的印象分也开始下降,最后可能讨厌这个领导了。在家里,当你犯了错误后,父母总是一个劲儿地批评你。开始的时候,你还觉得自己真的不应该犯错,还感到愧疚,可是当父母没完没了地数落你的时候,你就开始厌烦了,到最后甚至故意跟父母对着干,他们越是说东,你越要往西。这就是生活中的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嫌父母、长辈或是领导啰唆,对这种效应体会尤为深刻。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个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的确,“好菜连吃三天惹人厌,好戏连演三天惹人烦”。一个人说话,如果总是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就会让人不耐烦。方强就是一个说话常常不在点子上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大家都不爱听。虽然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但是同事们都叫他大姨妈。每次他说话怕别人听不懂,都要重复地解释好几遍,东一句,西一句抓不住重点。讲得自己筋疲力尽了,别人也听得晕头转向。同事们打趣地说:“开会的时候听方强做个汇报,我睡一个小时,醒过来照样能听懂他的讲话内容,因为他还在讲我睡觉之前的内容呢!”鉴于他的这个说话“特点”,每次开会,无论是部门开会,还是公司开会要发表意见的时候,经理都安排他最后一个发言。因为害怕耽误大家的时间,有很多次,他的话还没说到一半,经理就不耐烦了:“行了,行了,你说重点吧!”或是干脆让他别说了。王凤与方强正好相反。她说话干净利落、条理清楚,而且肢体语言特别丰富。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是每次说话都语出惊人,切中要害。同事们每次发言完毕,都会主动地要听听她的意见:“王凤,你来总结一下!”“王凤,你觉得我们说得对吗?”方强喜欢说话,但大家不愿意听他说;王凤没说话的时候,大家盼望着她说。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语言魅力不在于他说了多少,而在于他说的是什么。一些人所以话太多,喜欢讲话,是想显示自己的“才能”。他们往往把讲长话当做是有水平的表现,其实,话讲得到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口才。语言是人行动的影子,日常中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一个喋喋不休的女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个乘客都会纷纷逃离。有道德者,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必不滥言。我们说话也要适量,若要说话,就应当掌握说话的艺术,话多不如话巧,关键在于能一语中的。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李雪健巧妙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忘与美好的印象。马寅初先生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有一次曾经在百忙中参加中文系郭良夫老师的结婚典礼。贺喜的人们发现校长亲临现场,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鼓掌欢迎马校长即席致辞。马寅初先生本来没有想到自己要讲话,但是既然大家热情相邀,又不能让大家扫兴。讲什么呢?多夸奖新郎几句吧,又显得是客套话;讲学问吧,显然不切时宜。最后,他来了个一句话的演讲:“我想请新娘放心,因为根据新郎大名,就一定是位好丈夫!”人们听了马校长的这一句话,起初莫名其妙,后来联系到新郎的大名,恍然大悟:良夫,不就是善良美好的丈夫吗?可见,语言作用的大小,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平时生活中,与人交流或是做演讲的时候,要掌握好“火候”,否则过犹不及。比如,在演讲的时候,有的人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自我感觉良好,在浪费听众宝贵时间的同时,却提供给听众们有限的信息,让人厌烦;而有的人把自己的意思浓缩成一句话,犹如一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让人敬佩。记住,任何沟通,特别是旨在诱发别人态度改变的说服和引导,都必须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见人只说三分话,说明你成熟了

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即在不必要的场合中,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话题,在一次机会中全部谈完,等到需要他再开口的时候,他已无话可说了。这种现象,不论是在普通的会话或正式的演说场合中,都是要引以为戒的。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做人固然要正直、直率,但并不意味着说话也可以直言不讳。太过于唐突的直言,有时就是一种消极、否定的语言暗示,不仅使人抵触反感,还会让人顾虑重重,甚至增加心理压力。比如,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较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直言道:“你怎么这么瘦哇!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你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暗示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是治病还是“致”病呢?相反,若医生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状,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所以,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自如地运用多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可见,说话太直白了不行,而尽说好话奉承的也不行。话说一半,点到为止,才是恰到好处,是真正的大智大愚。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就需要沉默寡言。”无巧不成书,在戴高乐之前几百年,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猝时看不破,惊扰骤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这里所提到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我们或许成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在交际中,不应该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要留给别人一点自由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风范。俗话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多都演绎在说话当中。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他人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聪明者说话懂得点到为止,给他人更大的想象空间。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局外人一般很难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有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因此,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能只由于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这样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会被人认为是道德上有问题。古人有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让人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的一种保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每天都在兴风作浪,把人际间的是是非非编排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便说,不清楚由此种下了多少怨恨的种子。倘若遇到这些人说其他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了就忘,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也不深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倘若在听到片面之言后贸然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当明白自己说错话时,已经为时晚矣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倘若你凭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进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恰巧入了别人的陷阱。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倘若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就只能说三分话。有心智的人对于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假如轻率作出决定而没有实现就会惹来耻笑。一件事情只显现出它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后,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都会使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去把握。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妻子买了一块布料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用这块布料做成衣服穿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做衣服,那是很漂亮的。”很显然,掌握说话的时机,注意说话的分寸,更有助于达到你的目的。否则,即使你说话的内容再精彩,如果没有把握好时机,就有可能达不到效果或者起了反作用。所以,要学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当时的氛围等一切条件,考虑你说话的内容。

积极主动,付出就会有回报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职业女性常常认为,只要准时上班、按点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就是完成工作,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领工资。实际上,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是圆满完成工作的人,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是尽职尽责的人。对于没有端正工作态度的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逃避,于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总是敷衍了事。在现代职场,这种听命行事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得到认可,懂得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才能备受青睐。对每一个企业和老板而言,他(她)们需要的绝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不能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工作的员工;而是需要主动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的人。如果你想有一个达到或超过你现在老板今天的成就的机会,那么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起自己自动自发、全力以赴的工作习惯。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别人要他(她)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她)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只有那些在工作中不需要他人催促就会行动起来的人才能成功,她们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而且做得比老板期待的更多。国外有一位著名的投资专家叫约翰·坦普尔顿,他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真理——“一盎司定律”。他认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她)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可以用多一盎司来形容。但是,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区别,却会让你的工作大不一样。职场中,只有那些今天比昨天更努力,每天都多做一点的员工,才能抓住宝贵的时间创造事业的成功。如今在每个公司,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确定,并不一定有许多“分外”之事让我们去做。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完成绝大部分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定、一点点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态度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高度,工作的质量也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即使你的能力无人能比,却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对于每一位职业女性来说,绝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在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地对待工作的基础上,你还应该更努力一些,还应该要求自己在做完本职工作后再多做一些事情,比别人期待的做得更多一点。这样才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一家高级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绝没想到——老板竟然安排她洗厕所!这时,她面临着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就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在此关键时刻,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指点她迈好了这人生关键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那前辈并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所以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洗得最出色的人!”她下定决心留了下来,并且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她也多次喝过厕水,当然这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但,也正是这样,她踏上了人生的成功之路。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野田圣子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追求造就了这位平凡女子传奇的一生——“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洗得最出色的人!”可见,做任何一项工作,重要的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怀着一种敬业的精神,为事业付出全身心的努力,抱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到善始善终。那么,不管你现在身处什么岗位,都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总之,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层,就得永远保持率先主动的精神。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拥有了主动工作的习惯,你就拥有了内心的热情、向上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以及行动的力量,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也能够做到自动自发地工作。

帮助别人等于成全自己

一位在商界颇有建树的商人说:“人际关系就像播种一样,播种越早,收获越早;撒下的种子越多,你收获的也越多。”道理很简单: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过别人的许多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别人作为回报,这是一个很公平的规则。所以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心中只有自己,应该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从朋友那里获得有益的帮助。乔玲念大学二年级,平常既不喜欢跟舍友一起疯玩,也不跟她们一起疯疯癫癫地去逛街,她的不显眼以至于大学都两年了,认识她的人却寥寥无几。除了上课时间,乔玲会定时地出现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图书馆、自习室、饭堂、宿舍楼传达室,等等,她不是勤工俭学,她只是在义务地帮忙。在图书馆,她总是默默地将那些被弄乱的书籍放回原位,她总是在做完实验后刷干净同学们使用的仪器才离开,她会主动帮传达室大爷分信件跑腿儿……别人总是问她为什么,乔玲笑笑说:“举手之劳,方便别人,我也没吃亏啊。”每次帮完别人,乔玲总是满足地微笑着。帮助别人虽是小事,但是让自己很欣慰。这样的乔玲给学生会主席高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他的心。她却说:“我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很多事我也经历过,所以能了解,只希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为他人排解一些难题,这太平常了。”因为帮助了别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就抱怨不止,因为对方没有说谢谢就耿耿于怀,那何必去帮助别人呢?就为了一句赞美、感激的话才去做这件好事,就会扭曲我们的本意,让关爱变了质。这样的功利心,就会让我们失去最初的快乐。好多人都等待别人先付出,都希望别人先服务于他。只想获取,不愿先付出,人们就会远离你。你失去人群的支持,成功的概率自然会大打折扣。从前有两个老人是师兄弟。除每人练就一身好武艺外,还都会钓鱼的绝技。但是,师兄特别保守,总怕被别人学走了钓鱼绝技,和自己来竞争;师弟的想法恰恰和他相反,总是非常乐意帮助别人,但是学会绝技有一个条件:必须是以后每钓上100条鱼要无偿拿出4条鱼来报答自己。于是很多人都来和老人(师弟)合作。老人家也就毫无保留地都一个个教会了他们。老人的徒弟们学会了绝技后,都很信守承诺,对师父非常尊敬。慕名来学绝技的人越来越多,从此老人家再也不用自己去风吹日晒地钓鱼了。光是徒弟们给的鱼已经不计其数,于是老人开始对外批发鲜鱼,生意越来越红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而老头的师兄还是每天一个人钓鱼,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其实这也说明了帮助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一个人能成功并不是他从别人那里获取了很多,但绝对是有很多人愿意支持他。因为你先帮助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当你能帮助别人得到他所想要的,他自然会给你想要的。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求回报地为别人做点事情,就可以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是对方欠自己,而不是自己欠别人的。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你越不计较,得到的惊喜就越多。不要老是想着怎么能从别人的身上得到些什么,应该想到的是我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获得好处。其实,当我们自身“不求回报”的时候,生活却往往“自有回报”。年轻人不要总抱怨自己交不到真心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帮助。其实那是因为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来不肯伸出援手。被我们帮助过的人,会惦记我们离去的背影,会慢慢累积成一股庞大的力量,回馈给你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当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如果想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你身上就必须有某种东西吸引着别人与你交往。通常只要你能拿出自己的真心与坦诚相对,那么你就不愁没人愿意与你交往。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或长处,也都可以给你些许的帮助。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短处,也都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帮助你一点,你也希望每个人都帮你一点,你觉得如何才能做到?答案很明显——只要你能帮助别人美梦成真,那你自己也一定能够心想事成!在你想到别人要的是什么,并且给予了他,最后你一定会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夫妻之间都认为自己应该从婚姻中得到些什么,于是彼此都得不到。但如果夫妻之间彼此都认为“爱就是付出”,于是双方不断付出,那么相信双方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给别人一些空间,就是给自己一个世界,给别人一些帮助,就是给自己生机和希望。但是如果你先前不帮助别人,别人也不会主动帮助你。”可见,只有当你在生活中真正了解到付出才能得到,你的人际关系才能打得更开、更大。社会是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一张网,在这张网中,无论你做什么,都会影响到周围人。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周围人就会以为你自私自利而疏远你;反之,则会给他人和善、有度量之感,从而有了对他人的吸引力,自然也就成就了自己。因此,帮助了别人,便是成就自己。

Chapter 2 秀出你的大智慧,太单纯的女人注定失败——借你一双读心识人的慧眼

适当的距离让彼此更美

每天和你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是谁?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公司里的同事。他和你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办公室里的距离如何把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同事之间过于亲密,不但会像刺猬那样刺痛对方,还容易互相掌握对方的“隐私”,影响各自在公司里的发展。没有什么会比竞争与晋升更能考验友谊。一名拥有过人资历,同时严守公司潜规则的员工仍然会轻易地与晋升机会擦肩而过,这一切只源于他所谓的“朋友”背后的几句坏话。凌娜和佳敏虽然家境不同,两个人却成为知己。她们是大学同学,在学校里时只是一般朋友,进了同一家公司后,又住在同一间公寓,才渐渐成为知己。因为读大学,家里为佳敏借了许多债,她就悄悄找了一份兼职,帮一家小公司管理财务。凌娜发现她下班后也忙得不可开交,一问,佳敏就把自己做兼职的事情告诉了凌娜。公司每年都会选派一名优秀员工到一家著名的商学院培训。根据选派条件,条件最好的凌娜和佳敏都被列进了候选人名单。凌娜对佳敏说:“要是我俩都能去该多好啊。”佳敏说:“但愿如此。”结果凌娜脱颖而出,成为公司那年唯一选派的培训员工。佳敏很失落,她非常想获得这次培训的机会,于是找老板,请求也参加这次培训。老板看了佳敏一会儿,冷笑着说:“你太忙了,就免了吧。”佳敏急忙说:“我手头上的项目,我会尽快完成的。”老板沉下脸来说:“那家小公司怎么办,谁给管理财务?”佳敏立即愣住了,她一时搞不明白老板怎么知道她兼职的事。她本能地辩解说:“我兼职是有原因的,这并没有影响我在公司的工作……”老板打断佳敏的话说:“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我还有事。”接着冲佳敏摆摆手。佳敏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你太忙了”——佳敏没想到这句话会成为阻止她培训的理由。可老板怎么知道她兼职的事情呢,这件事那家小公司是绝对保密的,她也只告诉过凌娜一个人。佳敏越想越心酸,她没想到知己会出卖自己!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拒绝亲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聪明的女人切记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你跟他看起来最美。美国精神分析医师布列克曾对同事间的交往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季节互相接近以便取得温暖,可是过于接近彼此会刺痛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达到取暖的目的,因此它们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会刺痛对方,又可以相互取暖。这种刺猬式交往形象地说明了同事之间应该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这一著名的“刺猬理论”成为职场很多人交往的准则,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却逐渐地忘记或者忽略这一准则,直到有一天吃了亏,后悔莫及了才想起来。同事之间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泛泛而交而不是真情投入,做一般朋友而不是知己。当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给予安慰;当他生病的时候,你端上一杯热水,并真诚地问候;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要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但不可把你的心扉完全向同事敞开,将自己的隐私向对方倾诉。这样,你就不会被对方刺痛了。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仿佛永远难以琢磨。很多人在工作能力上无人企及,可人际关系却是他们的“软肋”。如果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那就一定要好好领会人与人交往的适中距离。同事之间走得太近,对于老板来说也是非常不想看到的现象。有的员工喜欢结交朋友,或者具有吸引力,身边总是团结着几个同事。如果在单位里表现得过于亲密,就会被老板察觉,并引起老板的敌视。这样做,一是有拉帮结派的嫌疑。在老板眼里,员工应该彼此保持独立,这样他最容易管理。如果你身边密切团结着几个同事,这是老板最忌讳的。即使你没有拉帮结派的意思,老板也认为你在拉帮结派,有跟他对抗的企图。一旦老板对你有了这种看法,就会压制你,甚至将你打入“冷宫”,削弱你的影响力。二是有集体离开公司的嫌疑。几个同事一起跳槽,或者合伙开公司,让原来部门工作顿时陷入半停顿状态,是老板最不希望发生的。你与身边的同事过于亲密,敏感的老板就会猜疑你们是不是要一起跳槽,或者合伙开公司。虽然你们根本不曾谈论过这些问题,但多疑的老板一旦相信自己的判断,就会防患于未然,提前采取措施。老板最常用的方法是把你调离,重新换一个部门,或者调到分公司去,甚至为了公司大局稳定,不惜忍痛割爱,炒你的鱿鱼。所以说同事之间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再好,也不要太近。聪明的女人切记要认真思考一下,你究竟是选择原有的个人社交圈,还是选择更多的薪金,更好的职位,为自己及家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

别让你的热情成为他人的负担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待客还是与人交往,我们总是提倡要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否则就有冷落别人,或者被冷落的意味。但如果你表现得过分热情,超过了一定程度,就会灼伤对方,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利。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不仅对熟悉的人是如此,与陌生人的交往也是一样的。女人爱逛街,就拿我们逛街的例子来说吧,当你走入一家商店时,如果售货员对你冷若冰霜,你就一定会不高兴;但是,如果售货员对你热情万分,嘘寒问暖,不停地与你搭讪,推荐、介绍各种商品,那么你也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结果,你不但不愿意购买任何商品,而且很快就拂袖而去。过分热情的售货员,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他一定是想多赚我的钱,或者是这里的商品不好卖,所以才会如此热情地向我介绍、推销的。”所以那些懂得销售技巧的人,都是十分善于把握分寸的人——既不冷漠淡然,也不过分热情。否则的话,就一定会遭到顾客的拒绝。姜宁是一名销售人员,人不仅沉稳而且深得客户的喜欢,平时也是公司里面的一把手,虽然她年纪在公司里面是最小的,但是每个月的销售量却比一些老员工还要高。当别人问起她的销售秘诀时,她总会说:“鱼是要慢慢收网的。”有一次,姜宁和公司另外一个销售人员一起去见一个客户,先前姜宁和客户打过招呼去吃饭。在吃饭期间,姜宁只是浅谈了一下生活方面的问题,公司方面的业务根本就没有提及,这可急坏了旁边的同事,可是姜宁只笑不语。出来后,同事一个劲地埋怨她,不懂得抓住这个时间跟客户讲一下工作方面的事情。姜宁笑着说:“你如果那样,客户早就跑了。”原来,姜宁的销售方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当别人围着客户团团转的时候,姜宁只是淡淡然,冷不防地看好形势收网。她明白,客户通常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热情过度的销售人员,心情就烦躁了。所以,姜宁不缓不急,慢慢收网。果然,第二天,那边就又打来电话找姜宁商谈工作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对人热情也是如此。在对待别人热情友好的时候,务必要切记,这一切都必须以不影响对方,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快,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为限。否则,会让人产生怀疑和误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