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训练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1 22:17:24

点击下载

作者:憨爸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训练课

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训练课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硅谷工程师爸爸的超强思维训练课作者:憨爸设计:上官雅弘排版:郝禾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ISBN:9787512715349本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思维力决定孩子的学习力思维力是孩子语言、数学、艺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思维力决定着孩子的学习力。在孩子大脑高速发育的阶段进行科学系统的思维训练,可以开发智力,提升学习力。抓住孩子智力发育窗口期,培养思维能力

我曾看过清华女教授颜宁参加的一期电视节目,不禁为颜宁的智商和口才深深折服。身边有个清华师兄认识颜宁,他跟我说:“颜师姐的思维能力太强了,所以在科学、语言等各方面都很优秀!”从那时候起,我才发现,原来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思维能力发展为什么很重要思维能力是孩子语言、数学、艺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

美国有一本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畅销书——Mind in the Making,它的作者Ellen曾研究了很多聪明的孩子,得出的结论是,强大的思维能力是那些天才儿童的共同特质。思维能力是儿童语言、数学、艺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

我曾参加过一场由几个学生举办的小型慈善音乐会,开场是一段行云流水般的钢琴曲,之后我才知道,演奏的这个孩子是全美钢琴比赛的冠军,不仅如此,他还考过加州奥数竞赛的前几名,是学校辩论队的主力,已经收到了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他的钢琴老师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思维能力太棒了,刚开始学钢琴时背谱子,他反应超级快;而学一首新曲子,老师只要演示一遍,他就能大概明白其中的要点了。”

所以,一个孩子思维能力好,对各个学科都很有帮助。思维训练直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人的大脑有1000亿个活动细胞,每个细胞有2万个链接点,活动细胞与链接点的相互交链是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而思维训练正是通过影响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交链,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墙的高处挂一顶帽子,然后找了几个4岁以下的孩子,给他们3根短杆,问怎么才能把帽子取下来。有些孩子束手无策,但有些孩子就想到将3根短杆连接成一根长杆。经过科学家进一步观察发现,能想到拼接长杆方法的孩子相对来说智商更高。

可以说,思维能力直接反映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训练思维能力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思维能力什么时候开始培养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研究了儿童大脑的发育后,指出:“儿童大脑在婴幼儿阶段发育特别快,年龄稍大一些后,速度明显减慢。培养儿童大脑、训练思维能力,一定要从早期开始。”

儿童在8岁以前,他的思维能力处于一个极速发展的阶段,但到8岁以后,发展曲线明显放缓。因此,儿童的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窗口期在2~8岁,此时,儿童大脑正在迅速发育。

儿童2岁以前大脑也处于高速发育的过程,但是2岁以后的思维训练会更容易操作,也更有意义。怎样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的,可以通过玩具、教材来训练。另外,生活中很多场景也非常适合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理解力训练

理解力指的是了解一件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未来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点掌握需要理解,阅读文章需要理解,和别人交流更需要理解。

憨憨的老师对学生强调最多的就是“理解”两个字。有一次,我跟老师聊起孩子阅读的话题,她说:“不能只关注孩子的阅读量,还得关注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为帮助孩子理解,你可以多问他一些问题,比如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这么做……”

多提问是训练孩子理解力的好方法之一。在回答问题中,孩子能不断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进而也会自己提问,从而不断加深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判断力训练

判断力是思维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表现为孩子在不同的事物间能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活中有很多训练判断力的方法。有一次我带憨憨去超市,顺手拿起苹果、梨子、青菜、葡萄给憨憨看,让他找出其中不同于其他的食材。他选择的是青菜,理由是青菜是蔬菜,而其余几种都是水果。

这个活动训练的就是判断力,判断力首先需要孩子找出事物的属性,然后根据属性再区分事物的异同。概括力训练

概括力需要从事物的属性中找出它们共同的性质概念,这就需要孩子能够归纳。

有一天我拿了磁铁和铁钉、铁片、铁钩等一堆物件让憨憨玩,结果他发现这些物件都被磁铁吸住了,于是他总结出来,那些物件都是铁做的,其共同特性是能被磁铁吸住。

有了概括力,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总结和归纳程度会上升一个台阶。推理力训练

推理力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推理一般都是按照因果关系来的,先明确假设,然后再推导最后的结果。

有一次我们搬了新家,换了门锁,配了新的钥匙。有一天开门的时候,我举着钥匙圈中3把钥匙问憨憨:“你来猜猜哪一把钥匙可以开门?”

憨憨仔细观察了一阵,指出了其中一把钥匙,理由是新的门锁配新的钥匙。

推理力需要孩子平时充分留心细节,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推理力自然就跟着提高了。

孩子的聪明才智是可以后天训练的,而后天训练的基础就是思维训练,2~8岁是孩子大脑高速发育的阶段,家长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黄金窗口期。重视孩子的视觉感知力培养

憨憨上幼儿园的时候,憨妈是班级里的志愿者,通过对班里孩子的观察,她发现,有的孩子对于认识b和d、p和q是有困难的,老是将它们搞混;有的孩子对于数字找规律特别抓狂,无从下手;还有的孩子做事不够专注,容易分心……

于是,憨妈咨询了老师。老师说:“这种情况往往是父母忽视了对孩子视觉感知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第一次听说视觉感知力这个词。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视觉感知力,它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提高这种能力。什么是视觉感知力

我们对孩子眼睛的关注重点常常是他们能不能看清东西,能不能认知颜色,但这些都是停留在视力层面,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能力特别重要,这就是视觉感知力。

人的眼睛有着接收及分析视像的能力,从而形成知觉,以辨认物体的外观和所处的空间(距离),及该物体在外形和空间上的改变。脑部将眼睛接收到的物象信息分析出4类主要资料: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辨认外物,并对外物做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这些就是视觉感知力。为什么视觉感知力很重要

视觉感知力对于儿童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每一天都会用到的各种技能,如阅读、书写、画画、数学、剪纸、穿衣等,如果缺少这些技能,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他们的学业成绩也会受到影响。怎么判断孩子的视觉感知力

我有个初中同学,上学时背单词比较困难,所以他的爸妈一发起火来就会怪他笨,结果导致他特别不自信,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现在想来,问题出在他的视觉感知力确实不够好,父母也不知道这一点,没有做合理的引导,只是一味着急和责怪,结果非但没能帮助孩子提高,反而让孩子越来越缺乏信心。

根据Child Development网站的研究,家长可以从以下12个方面来判断孩子是否有良好的视觉感知力。

●孩子玩拼图是否顺利?

●孩子对于空间感的词语,比如里面、外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是否有认知困难?

●孩子对于b、d、p、q是否容易搞混?

●当写字母或者数字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将字母或者数字写反?

●孩子对于认识左右有困难吗?如果提问举左手、举右手、抬左脚、抬右脚,他能及时做出反应吗?

●看书的时候,孩子是否会忘记应该从哪里开始阅读?

●孩子是否擅长字母、数字排序,或者找数字、图形的规律?

●孩子能轻松背下常用词吗?

●对于只画了一半的图画,孩子是否愿意画完剩下的一半呢?

●专注于一个任务的时候,孩子是否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干扰(比如彩色的或者移动的物体)?

●当整理或者排列个人物品的时候,孩子是不是表现得有点儿困难、不够利索?

●在图案中寻找隐藏的物体时,孩子是不是表现得有点儿茫然?

如果上述问题孩子完成起来不是特别容易和轻松,那么孩子的视觉感知力很可能需要加强。视觉感知力带来的问题

当孩子视觉感知力不太好时,则会引发下面一系列的问题。

●学习成绩会受影响:视觉感知力对于数学影响特别大。如果想要学好数学,要有很好的逻辑能力,而视觉感知力不好对于做找规律之类的题目来说是灾难性的。此外,视觉感知力对于英语学习也是同样重要,单词都背不下来,英语成绩又怎么会提高呢?

●比较难集中注意力:视觉感知力不好会导致孩子容易分心,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做作业、上课、看书时开小差,原因便在于此。

●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有些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不够好,比如很容易沮丧,受挫,并且很容易发脾气,这也跟视觉感知不好相关。

●不易合群:缺乏视觉感知力还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我有位同学,小时候经常左右不分,要他举左手,他会举右手,这些导致他内心有点儿自卑,从而不太合群。

●容易依赖别人:有时候,我听到身边有的孩子会说:“妈妈,帮我把这幅画画完吧。”“爸爸,帮我做这个手工吧。”有的孩子缺乏自信,特别容易依赖父母。这种依赖性正是因为自己做这件事情比较困难,从而希望靠别人来解决。

●做事的计划性和组织力较弱:做事计划性方面,不同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差别很大。比如说出去游泳,有的孩子能把自己的泳衣、泳镜、毛巾、拖鞋都整理好了再出去;有的孩子想到去准备,但是会丢三落四;而有的孩子就直接冲出去,压根儿想不到事先准备好自己的物品。做事有没有条理,这也是视觉感知力带来的直接影响。怎样提高视觉感知力

如果发现孩子视觉感知力不够好,没关系,有很多方法都能帮助孩子提高这一能力。

●Hidden Picture Game:寻找图片中隐藏的图案,通过耐心寻找,能培养孩子在多种色彩干扰下的专注力,从而提高视觉感知力。

●Picture Drawing:找一些画了一半的图案,让孩子接着完成,这能锻炼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Dot-to-dot: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连线游戏”,按照数字顺序将点连接起来就是一幅图案。这个游戏对于孩子认识数字规律、勾勒图案很有作用。

●Memory Game:这是一款考记忆力的游戏,一开始将所有卡片都反扣在桌面,每次抽两张卡片,抽到相同的两张才算成功。

●Word Search Puzzle:在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字母的纸上找单词,直到将所有单词都找出来为止。憨爸分享

这里我再推荐一款玩具,这是我平时和憨憨经常玩的玩具,叫作重力迷宫(Gravity Maze)。它需要孩子根据关卡的要求设计迷宫,让滚珠按照迷宫规划的路线,从起点一次性到达终点。这款玩具专门训练儿童的视觉感知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组织规划能力。

游戏有60个关卡,4个等级,个人认为初级难度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而高级难度的成人也不一定能轻松解开。在美国,很多参加数学竞赛的孩子都会拿这款玩具来“烧脑”。视动整合能力差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我曾经教几个孩子打网球,发现同样是零基础的孩子,当球飞来的一刹那,有的孩子一挥球拍就能很准确地击到球,有的孩子挥拍子却总是会扑空。击到球的孩子兴奋异常自不必说,击不到球的孩子则会垂头丧气,旁边的妈妈就会着急地不断提醒孩子,要专心、好好打。

其实这真不是专心不专心的问题,而是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有差异。什么是视动整合能力

视动整合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手眼协调的一种能力,比如说眼睛里看到什么,用手能同步画出来,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视动整合能力一般在婴幼儿阶段看不出来,到学龄阶段才会逐渐体现出来。因为孩子的眼睛很正常,肢体动作也很正常,但问题是眼睛和肢体协调起来就比较费力了。

视动整合能力对于孩子而言特别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写字、绘画和运动。对学习的影响

科学家做过一个测试,他们找了100个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测试了他们的视动整合能力,结果发现,85%的学生都存在视动整合能力不佳的问题。

如果视动整合能力差,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会有所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常常抄错题。

●写字时部首颠倒或者写错。

●写字速度慢。

●经常忘记数学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与错位。

●经常将字写出格子或者线外。

●经常忘记写完整答案。

●复杂的计算不出错,简单的问题反而出错。

●考试时漏了某些试题。

视动整合能力会影响孩子的智商、认知能力,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写字和画画的影响

当一个视动整合能力有问题的孩子抄写单词的时候,他写出来的字是歪歪扭扭的,因为没法很好地还原眼中所见到的真实的字。这样的孩子在画画方面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画图形,让一个有视动整合问题的孩子一边看着一个几何图形,一边用笔画出来,通常他们画的图形将不会像原图那么规整。让他们在一个已有的框架内涂色,你会发现,他们经常会把颜色涂到界限外面去。美国课堂上经常有涂色练习,我常常看见有些小孩子把颜色涂到格子外面去,一开始以为是他们不小心涂错了,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他们无意识的行为,并不是粗心的结果。

这些迹象都表明,视动整合能力会影响孩子绘画,因为他们眼中的图案信息没法传递到手部很好地表现出来。对于运动的影响

很多运动项目更是对手眼协调能力要求极高。比如说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也是同理),孩子需要估算球的落点,以及拍子击打的位置,之后才能挥拍将球击出。如果视动整合能力有问题,你会发现,拍子老是击不到球,就算拍子碰到球,姿势也是很别扭,直接的后果就是球打飞了(其实不光是小孩子,有的大人也有这样的问题)。

篮球、棒球、排球也是一样的道理,接球、扔球都需要手眼的协调,否则球飞过来的时候经常会接不好球。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同学们一起打球,而你接不好球,拖了球队的后腿,会非常打击自信。因此,视动整合能力差会严重影响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如何测试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

下图是国外最常见的视动整合能力测试题。要求孩子一边看着左边这幅图,一边在右边的图中描出一个同样的图形,如果描得正确表示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是正常的。

平时的一些小动作也能帮助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有视动整合能力的问题。视动整合能力小测试(1)写字画画是否很粗糙(比如涂色涂到框外去,字临摹得歪歪扭扭)。(2)用橡皮擦纸的时候特别用力(比如明明擦干净了,还要擦,把纸都擦薄了)。(3)组织能力欠缺。(4)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5)握笔、写字姿势很别扭。(6)做数学题的时候,数字不能很好地在一行中写出来。(7)即使某个主题掌握得还不错,但测试结果仍然糟糕。(8)不能很好地保持一条直线(比如写字不能一条直线,搭积木不能一条直线)。如何提高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

美国的大脑平衡训练中心(Brain Balance Achievement Center)提供了训练孩子视动整合能力的5种方法。弹跳游戏

先让孩子使用跳绳或蹦蹦床进行规律弹跳,此时爸妈可在孩子前方拿着图卡或字卡(图卡高度必须超过孩子头顶的位置),孩子要想办法跳高,并说出图卡或字卡的名称。在此过程中爸妈可不断变换图片,或将难度调高,如变成加减法的计算,让孩子同时动脑解决数学问题。此外,若有两个孩子一起玩还可进行比赛,看谁说的速度比较快。折纸游戏

如果孩子已经玩腻了剪纸或串珠等不断重复的手部游戏了,那么可以考虑陪着孩子一起折纸,除了增进孩子手部小肌肉和手腕的力量,也能很好地训练孩子的空间概念(可根据孩子年龄选择适合的难度)。抓星星游戏

爸爸妈妈可在家中找一面较安全、没有障碍物的墙壁,然后将电灯关掉,使用手电筒在墙壁上打出光束(星星形状),爸爸妈妈可将星星上下左右移动,而孩子要想办法搜寻星星的位置,并且尝试去抓星星。此游戏还可训练孩子的追视能力。丢接游戏

当孩子总是接不到较硬且小的棒球并有抵触心理时,可以试着换换种类,改变球的大小或重量,例如改成海滩球、弹跳球、气球等,或将球类换成布娃娃、沙包进行丢接。这个游戏除了训练手眼协调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在丢接的过程中学习控制力量。荡秋千游戏

当孩子在荡秋千时,先给孩子一袋小球,而爸妈站在孩子面前拿着呼啦圈并举高,孩子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必须想办法将球扔进呼啦圈里。这一游戏除了训练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之外,也训练了孩子的平衡、感觉统合、核心肌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二章亲子互动,激发孩子的超强脑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一定需要在严肃的课堂里,也不一定需要题海战术,而在日常生活的亲子互动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做到。折纸、玩迷宫、玩乐高、涂色……只要用对方法,都能激发孩子的超强脑力。用折纸玩出创造力

有一次,我去憨憨的学校参观,看见他们教室里挂满了手工折纸作品。憨憨从上幼儿园起到小学3年级,折纸活动就从没停过,憨憨经常兴冲冲地揣着他的得意作品回家让我们欣赏。

我心里很纳闷,折纸不是平时消遣的活动吗?在学校里折纸,是不是有点儿不务正业?可是老师很认真地跟我说:“折纸是STEAM课程的一部分,非常重要!”

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也常常将折纸运用在教学中。其实,我们在家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用折纸教几何

折纸是最佳的几何教具。通过折纸,我们可以教孩子认识2D图形,从入门的三角形、正方形,再到复杂点儿的多边形。等训练空间思维需要认识3D图形的时候,折纸还能折出正方体、三角锥等,然后通过这些折好的作品可以教孩子认识点、面、角。我和憨憨做的弹出式卡片,在纸上剪几刀后,展开就能得到立体图案了。

对于用折纸教几何,我认为最神奇的就是2D平面到3D空间的转换,特别是当一张平面的纸张变成立体的几何图形时,这让孩子觉得很震撼。用折纸提升想象力

当一个作品折出来后,孩子需要对这个作品进行理解,然后给它赋予一个名称,甚至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这就是考验孩子想象力的过程。

有一次,憨憨的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折出一个包书角的书签,然后对这个书签进行关于彩色怪物主题的二次创作。孩子们画出来的真是造型各异,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用折纸教分数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分数这个概念往往不好理解,用语言解释起来很难,但是借助折纸来理解就再容易不过了。

我当时在教憨憨分数的时候,跟他一起折了5个小圆筒,然后拿出其中的2个对他说,从5个里面取2个,这就是2/5。

憨憨学校里还有一个“做比萨学分数”的经典游戏活动,一帮孩子剪出一个比萨,平均分成几块,然后每块就是几分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很快地理解分数的概念。用折纸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经常会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然后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完成。比如去图书馆找参考书、去网上搜教程、找朋友帮忙等。折纸也是老师最喜欢布置的任务之一。

有一天,憨憨的老师让学生们用纸折出一只小狗来,外形不限,自由发挥。最后,大家各自设计,做出了形形色色的作品,都非常可爱,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折纸中学科学

一张纸看起来很轻薄,但经过改造能让它变得很结实,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绝佳机会。

有一天,我拿出几个硬币给憨憨,让他用一张纸在两本书之间搭一座桥,然后把硬币放在桥上。一开始,他只是把纸架在两本书上,一放硬币,这座“桥”立刻就塌了。

小家伙很疑惑,于是我把纸折成下图的样子再让他试,结果这座“桥”的承重力大大提升。爸爸妈妈们也可以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让纸桥的承重力提升。将纸折叠后搭成“桥”,承重力大大提升了。

折纸是一种易于操作的常见活动,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思维开拓、想象力培养和数学空间感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用一张白纸提升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你知道美国绝大多数机构的早期教育是从哪个方面入手的吗?

数字?不是!

字母?不是!

动物?不是!

根据美国最大的儿童图书出版社Scholastic的研究报告称,美国大多数机构的早期教育是从色彩和形状开始的,尤其是形状,它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早已被列入美国的教学大纲。

比如幼儿园时期会要求孩子能认识形状,一年级要求能组合不同形状的图形,二年级以后能够在2D图形和3D图形之间进行转换……当然,美国的数学教学要求比中国低不少,所以这里列出的相关年龄教学要求仅供参考。

下面谈谈3D形状。

3D形状太重要了,人们认知物体最早就是从3D形状起步的,看到平面图时我们得学会在脑子里还原出一幅3D图出来,包括物体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外侧、内侧,只有当这幅图能在脑中呈现,人们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感。

认识3D图形很简单,但是如果在一张纸上画一个3D图形呢?

憨憨的美术老师在教孩子们画3D方块时,用了一套叫作等角方块的图纸来画3D图形。

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见下页图),然后,老师会提供一个3D图形,孩子的任务就是通过连线将这个3D图形在纸上画出来。

折纸可以更直观地理解2D图形到3D图形的过渡。我们平时常见的图形,其实用一张纸就能折出来了。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折纸,如何通过折纸猜出最后的样子,还挺有挑战的呢!

美国有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叫作Sadlier,他们给学生专门做了一套智商测验题。题目是针对美国4年级学生的,总共3道(见下图),都是猜最后折出来的3D图形的。

当然,如果你想和孩子亲手做一个3D图形,如正方体、圆柱体等,那么找一些模板来做会更省心。憨爸分享

我下载过大量折纸模板和画3D模型点图的模板,在公众号“憨爸在美国”对话框发送“形状”二字,就能拿到这些模板。涂色促进大脑产生神奇的变化

涂色就是给出一个已知的轮廓,然后在里面涂上相应的色彩。通常2~3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通过涂色来熟悉形状、认识数字和接触艺术了。

很多人以为涂色很简单,是小宝宝的游戏。可是,你知道吗?选择合适的图案进行涂色,这对孩子思维能力、艺术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而且不同年龄的人在涂色中会有不同的领悟。

根据美国艺术治疗联盟的研究,涂色这类艺术创作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好处,它能够帮助缓解情绪压力、培养自信、管理情绪、发展社交技能。涂色可以开拓数理逻辑思维

一般来说,涂色书只是单纯用来涂色,但如果遇到像《美丽数学》中那样的图案,就要费一番工夫了,因为这里的涂色和开拓数理逻辑思维息息相关。模式涂色法

我们会遇到下面这样的图片,给这种图片涂色能够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涂色之前,我们首先得观察这张图片有没有规律。有时候,循环的图片规律就是一个单一的图案,比如说下面的鱼。

发现规律后,就很好涂色了,把这些鱼分别涂成不同颜色,最后涂出来的多彩鱼也是很迷人的。

有时候,循环的图片规律是多个图案的组合,比如说下页这张图,是两个图案一起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单元。这就要求孩子找出循环的规律来。可以将两个图案涂成不同的颜色。这样整个图画就显得特别有逻辑规律了。

有时候,图中还可能出现多种规律,需要先观察,找出规律来再涂。三维立体图涂色法

我们会遇到下面这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图片。

给这样的图片涂色,可以训练孩子的三维空间感,那这样的图片该怎么涂色呢?

对于3D图案,有的部分显示的是凸起,有的部分显示的是凹进,所以孩子首先需要找到凸起和凹进的图案,然后给凸起涂一种颜色,凹进涂一种颜色。

有的通过色彩的间隔来做出3D效果,有的图案有那种由近至远延伸的效果,这种图案一般是靠两种颜色轮流叠加而成的。

如果涂方块,那就需要给方块的三个面着色,你可以给方块的每一面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一个个立体的方块就成型了。双色涂色法

我们会遇到下面这样层层环绕的图片,这样的图片有很多种涂法,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双色涂色。从现在流行的美学观点来说,选用两种交替颜色的图案既简洁又大方,而且操作难度也不大。泰森图涂色法

我们有时也会遇到下面这样的图片,它是由一个个气泡组成的,看似杂乱无章,这种图的涂色原则是不要将相邻两个气泡涂成一样的颜色。憨爸分享

从我和憨憨涂色的经验来看,不能给孩子设置涂色的标准答案,而是让他自由发挥,不过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相应的提示,比如说告诉他找出图中的规律是什么,画这幅图怎么选基本颜色组,图中是否存在三维效果……等孩子在大脑中形成大致的图形后,他就可以开始大胆地进行创作了。

注:本文图片来自《美丽数学:一本探索数学之美的涂色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Alex Bellos,Edmund Harriss)玩迷宫是超有效的脑力操

大多数美国儿童练习册都会有迷宫的章节,因为玩迷宫可以有效锻炼儿童大脑,特别对于处在大脑高速发育期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锻炼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

做迷宫题时,孩子需要用笔在弯弯绕绕的迷宫中画出一条路来。因为迷宫的通道往往都很窄,孩子画路线的时候就需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会画到外面去,这对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是一种考验。我家憨憨一开始玩迷宫画线时就容易画歪,但是画得多了后就越来越熟练了,手眼的协调性也越来越好。锻炼孩子制定策略的能力

让孩子玩迷宫能培养他们的多种技能,比如学会制定策略。因为在玩迷宫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岔路口,这就需要孩子在某个岔路口进行探索,一旦不成再退回原来的地方,重新换一个岔路口来尝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他们不断在头脑风暴,反复试错,并找准策略。帮助孩子接受挑战

美国专门研究天才儿童的专家Darleen Claire Wodzenski说,让聪明的孩子长期维持单一的挑战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做多了会觉得无聊,从而丧失继续进取的欲望。但是,迷宫完全不一样,因为迷宫根据年龄划分有多种难度,孩子会在不同的难度中持续挑战,并激发斗志。

迷宫看起来很简单,就是找到一条路从出口走到终点。但在美国老师的眼里,迷宫有不同的玩法,因为它在训练孩子大脑的同时,还可以和教学相结合。

玩迷宫要求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给他们相应难度的迷宫,否则,太简单了会让他们丧失兴趣,太难了又会打击他们的信心。1~3岁迷宫

从1岁开始,当宝宝可以握笔或者用手指涂色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玩迷宫了。这个阶段的迷宫比较简单,以卡通造型为主。

卡通造型的迷宫比较吸引孩子,而且这种迷宫一般都只有一条通路,很少有岔路,所以操作难度也不大。3~5岁迷宫

这个年龄段的迷宫设计会紧扣各种知识点来进行,例如地图、星空、字母等,帮助孩子在玩中学习知识。迷宫开始出现岔路,稍微复杂了一点儿。

地图是这个年龄段孩子需要了解并认识的,所以关于地图的迷宫很多,有的迷宫还加入了3D的概念,这也能培养孩子的3D空间感。5~10岁迷宫

这个年龄段的迷宫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相对此前年龄段的迷宫变得更复杂了,二是迷宫紧密结合教学。

比如教孩子认时钟,那么就用专门的时钟迷宫来配合,这种迷宫的玩法是需要从1开始,然后像拨时钟一样,从2、3一直拨到12。

比如教孩子看地图,我们出去登山的时候,都会把地图交给憨憨,让他和小朋友们去找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所以,这类登山迷宫对孩子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很多大龄儿童喜欢有挑战性的迷宫,越复杂越好,8岁的憨憨也特别喜欢挑战难度高的。憨爸分享

憨爸整理了一套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主题迷宫,很多都出自美国老师的教案,分为1~3岁、3~5岁和5~10岁3个年龄段。在我的公众号里回复“maze”即可获得资源。用解谜题训练大脑

一天,和憨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对他说:“咱们今天玩破案的游戏吧!”“破案?”憨憨瞬间兴奋起来,三口两口就把饭吃完了,然后乖乖听我念题目,听完题后,他更兴奋了!

我问了憨憨两个题目,第一道题他瞬间回答出来了,第二道题他先是纠结了一阵,然后才恍然大悟。下面便是我给憨憨出的题。交朋友

有个小朋友叫Jerry,他不爱交朋友,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妈妈特别嘱咐他一定要认识一些新朋友。

Jerry回家后对妈妈说:“我认识了3个新朋友!”

妈妈问:“你这3个朋友都叫什么名字啊?”

Jerry想了想说:“3个朋友分别叫作Rachael、Jack和Charlie,Rachael比Jack高,Jack比Charlie高,而Charlie比Rachael高。”

妈妈听完后,沉默了一会儿,说:“Jerry,告诉我实话吧,你并没有交到新朋友!”

为什么妈妈会认为Jerry在说谎呢?《哈利·波特》书签

有两个孩子,一个叫Tom,一个叫Mike。Tom有一张非常喜爱的书签,平时放在他的《哈利·波特》书里面。

有一天,Tom突然发现自己的书签不见了,于是问Mike:“你看见我的书签了吗?”

Mike说:“我把你的书签放在了《哈利·波特》书的第13页和14页中间了!”

Tom想了想,说:“Mike,你在撒谎!”

为什么Tom说Mike在撒谎呢?

解谜题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是很有好处的,美国有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叫作折磨大脑(Brain Tease)。其实就是给出一些智力题目,考验孩子的反应力、观察力和智商,而解谜题就是这类游戏的一种。

谜题的魅力在于,它将数学、科学、语言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借助日常生活的实例展现出来。

比如说第一道题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因为Rachael比Jack高,Jack比Charlie高,那么Rachael一定会比Charlie高,这就是数学中一个大小传递的概念,孩子画张图,把3个人的身高一一罗列出来,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了。

而第二道题是一道生活常识题,一般来说,书上的每页纸正背面分别是奇数页和偶数页,所以书签不可能夹在同一页纸里。

儿童往往无法抗拒谜题的魅力,因为谜题是用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一些小常识融入故事里,吸引着孩子去探索。

要知道,儿童的探索欲是最强烈的。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在她的著作中说:“处于大脑发育期的儿童特别愿意接受挑战,即使他们失败了,他们也相信下一次一定会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会随着他们的努力思索而不断发育。但是如果孩子大了,一旦陷入一种思维定式,认为有些东西自己搞不定,从而放弃努力,大脑的发育也会随之停滞。这也是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速度特别快的原因,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愿意挑战自己,而很多大龄儿童开始逐渐丧失挑战的勇气。”

解谜题就是让孩子不断挑战自己的智商和认知,从而促进大脑更好地发育,这也是解谜题能在美国孩子中如此流行的原因。用乐高积木玩出脑力大爆发

我和憨憨经常用乐高玩迷宫游戏,比如,我们曾用乐高搭了一个滚球迷宫。这个游戏一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迷宫本身,我用不同颜色标示出起点和终点,黑色表示陷阱(球滚进去就输了),灰色凸起部分是迷宫的墙。另一部分是乐高迷宫的操作台,一共有两个操纵杆,分别负责将底盘倾斜不同的角度,这样就能实现球向不同方向的滚动。游戏的目的就是让球从起点滚到终点。

操纵杆的实现原理如下:

将一系列的连轴和操纵杆相连接,通过转动操纵杆,从而拉动连轴并带动底盘的倾斜。最后将乐高迷宫放在操作台上,转动操纵杆,球就能滚起来了(见下图)。玩迷宫的好处

我们用乐高玩迷宫的创意来自憨憨。有一天,我发现憨憨在家里用贴纸在地上布置了一个很大的迷宫,有岔路、有桥梁、有山洞。

我尝试着用弹珠在他设计好的轨道上滚,发现设计迷宫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需要脑子里有个全局图,知道入口在哪儿,出口在哪儿,道路的主线是什么;其次,当主线明确后,你需要根据这个主线设计一些岔路,有些岔路可以绕远,有些岔路就是死路;最后,你要走一遍迷宫,也就是检查还有哪里设计得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那就需要修正。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得到了锻炼。此外,设计这么一个迷宫,憨憨一个人坐在地上捣鼓了1个多小时,这对专注力培养也很有帮助。怎么用乐高玩迷宫平面乐高迷宫

很多孩子都非常迷恋迷宫,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一起设计迷宫时,不妨使用乐高积木,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很多人家里都有零散的乐高积木,配合乐高底板(乐高底板有很多种,简单的迷宫可以从16厘米×16厘米的底板入手,如果稍微复杂点儿的话,32厘米×32厘米会更加适合),很容易就能制作出一个简单的乐高迷宫。

迷宫拼好后,配上弹珠就能玩了。垂直乐高迷宫

平面迷宫还可以拓展到垂直空间,将几块底板垂直地贴在墙上,将弹珠放在最上端的入口,随着重力的作用,它会依次往下滑。最有意思的是,还可以在里面设置一些转盘、弯角、桥洞之类的。通过计算轨道,滚珠滚下来的时候不仅可以改变方向,而且还会拉动机械连轴转,非常有趣。在家也可以带孩子学乐高

有个朋友带3岁宝宝去乐高培训班试听了一堂课,回来后,她跟我说了两点:一是学费贵,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二是教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感觉在家也能教。

问题来了:这么贵的乐高培训班是否值得上?如果不报班,在家怎么教孩子玩乐高?

美国和中国一样,也有很多乐高培训班,我曾去考察过几家。我有位朋友是哈尔滨一所乐高培训机构的老师,她给我分享过很多教乐高的心得。下面我将中美两国关于乐高培训的内容进行一下对比,来看看乐高培训班会教些什么,如果想在家里教应该怎么教。不同年龄的孩子玩乐高有不同的特点

乐高课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而是融合了生物、物理、机械、数学、几何、电子、工程、艺术、建筑等学科知识的一个综合体,我们经常会听人说“STEAM教育”这个概念,而乐高课可以说是很好地诠释了STEAM教育的理念。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乐高课有不同的兴趣点和需求,所以乐高课很讲究循序渐进。

比如说同样是搭一个迷宫,年龄小的孩子搭出来的通常是平面迷宫,等年龄稍微大一点儿,他们有了空间概念后,就会往立体方面发展。等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儿(8岁左右),他们开始痴迷于机械、轮轴,迷宫就会往机械化发展。每个阶段的孩子,乐高学习的重点都不一样。3~4岁的孩子

3~4岁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开始通过五感(形、声、闻、味、触)了解身边的一切。他们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地认识、了解身边的一切事物,所以这个阶段的乐高引导会以孩子身边的环境和他们这个阶段所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可以引导孩子们搭动物,搭海洋和鱼,搭汽车和飞机。

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开始培养基本的社会技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有个经典的乐高活动就是让孩子搭一个表情并模仿此表情。比如可以让孩子搭一个高兴的表情,也可以搭一个俏皮的表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灌输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比如颜色、形状、数字、规律等,乐高是一个非常棒的载体。比如利用乐高来教数数时,可以将数字写到乐高积木上,从1排到100,还可以认识颜色、形状等。5~6岁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渐入佳境,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认识事物表面的形象和功能,而是开始萌发探寻世界的好奇心。所以这个阶段可以结合车轮、齿轮、转轴等进行引导。

比如搭一辆摩托车,这辆摩托车有一个转轴,通过方向盘可以控制前轮的转动。还可以搭一个机器人,机器人的手臂通过转轴和齿轮来带动。

通过乐高逐步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一些物理知识。比如搭建一个跷跷板,教给孩子平衡、杠杆的概念,相同重量的物体,谁距离中心的杠杆越长,谁就越会往下沉。再比如做一个轨道,这就是关于重力的物理知识。在重力引导下,车子会从高处开往低处。

这个年龄的孩子也会用乐高搭建身边所见的事物,但是他们在找准事物宏观特征的同时,还会更关注细节。在搭建大桥时,他们会抓住桥梁的特征,如有几个桥墩,桥梁下面的弧线造型等。在搭建建筑物的时候,孩子会对结构、承重有更深刻的认识。

我曾经和憨憨做过一个游戏,我们比赛用乐高搭一座桥,只有两个桥墩,然后往桥上放重物,看谁的桥承重更大。如果你和孩子没做过这个游戏,不妨试试看,想搭一座坚固的大桥很不容易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可以用乐高来做一些数学训练,比如加减法。我还看过用乐高来教分数的,当然对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儿大。7岁以上的孩子

7岁以上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拼搭了,他们喜欢更酷的创意,比如增加马达可以转动,通过编程可以遥控。这个阶段的乐高教学会逐渐引入机器人的概念。

针对机器人,乐高公司推出了两个系列的套装,一个是针对7~10岁孩子的WeDo 2.0,另一个是针对10岁以上孩子的Mindstorms EV3,当然年龄仅供参考,有的父母或者机构会在孩子8~9岁时直接学习Mindstorms EV3。

这两个套装的共同点是都配有马达、电池等一堆组件,还有iPad或者电脑对应的编程软件,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遥控,只不过后者更加复杂,比如会增加声控、移动感应、工程机械等功能组件。

利用WeDo 2.0搭出来的机器人,会安置一个电池和马达,可以通过iPad进行遥控和编程,最后就能做出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了。Mindstorms EV3的结构复杂很多,有一个中心控制器,控制器上有输出口,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各种动作。要不要上乐高培训班

回到最初的问题——乐高培训班,要不要给孩子报名呢?

我计算了一下,我们这边上乐高课,一节课至少需要30美元,如果一周一节课的话,一年就是52节课,52×30=1560美元,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

我刚买了Lego Mindstorms EV3的套装和一本Lego Mindstorms EV3 Discovery Book(EV3的工具书),前者将近400美元(含税),后者将近40美元(含税),两个加起来也不过440美元,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价格比培训班便宜很多,而且学习效果不比培训班差(当然前提是家长愿意学)。

对于我来说,我愿意挤出时间自己研究然后教孩子,所以我不会给孩子报班。如果你愿意奉献时间的话,那么你也可以买套装,找教材自己教;如果你没有时间而且经济条件允许的话,那么培训班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用游戏轻松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过去,很多家长都将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那些专为儿童设计的益智网络游戏,对孩子获取知识、开发智力等都有一定的裨益。不过,因为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所以玩网络游戏最好还是在家长的引导和监督下进行。

我和憨憨曾经玩过一款叫作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的游戏,这个游戏曾获得2014年度苹果设计奖和最佳iPad游戏的提名。这款游戏在苹果商店能搜索到。我个人认为,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儿童的创造力

这个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其中的空间矛盾。我和憨憨一起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们领悟到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发现自己的反应竟然比孩子慢一拍,因为我想当然地会用常理来衡量图中的内容,比如说图中(见下页图)看似上下两层的结构,我就不太能接受,而事实上只需要转动一下可以变成一层。

但憨憨并不像我这样有思维上的限制,他只是按照自己所能理解的、最直观的方式来看问题,不就是转动一下转盘,让不一样的路连接起来吗?多简单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事物不断产生新的认知,人们慢慢会陷入思维局限中,有创造力的想法越来越少,而人们会逐渐适应这个局限,不会想去突破它。

记得憨憨的老师曾经要求小朋友们各自画一幅画,讲讲他们想发明什么东西。

憨憨画了一个时空机器,在他的设想里,这个机器可以随时随地把空气中的雾霾转化成能源,然后将人们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看到憨憨的画时,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感慨。记得我年幼时,也有着像他一样天马行空的创意,但如今的我断然不会想到做什么时空机器,因为总觉得这太不科学、太不现实,不是吗?

当我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考虑问题时,我们无形中已经把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否定了,既然自己都否定自己了,那么我们曾经的梦想,又怎么可能实现呢?

我们经常在讨论天才,比如乔布斯是商业天才,爱因斯坦是科学天才,达·芬奇是艺术天才……我们很羡慕这些天才的非凡智慧,但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天才,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拘一格的创造力!

记得乔布斯刚推出第一代iPhone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上网就用电脑,打电话就用手机,听音乐就用MP3,而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乔布斯偏偏跳出了一般人的思维框架,将上网、打电话、听音乐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才成就了苹果公司的辉煌。创造力的消失

创造力不是天才的专利,其实每个人从小都有。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如果学习相对论,儿童的接受程度会超过他,因为儿童的思维是不受约束的,他们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

为什么创造力会在孩子身上慢慢地消失呢?

我讲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有一次,憨憨的外公和憨憨比赛画画,他们画的是花,结果外公画的是标准版——一朵小红花再加两片绿叶子,而憨憨画的是拟人化的花朵。然后外公就开始纠正憨憨了,说:“你这不对,花朵怎么可能有眼睛和嘴,哪个植物长成这个样子?”

憨妈笑着批评她爸说:“还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吧!”

孩子的创造力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大人用固有的思维给磨灭了。不是孩子不够聪明,而是我们大人不懂得如何保持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回到我推荐的纪念碑谷这款游戏,其实这款游戏的诞生与一位伟大的画家有关,画家的名字叫作M.C.Escher,他凭借非凡的创造力创作了很多空间矛盾主题的作品。

比如下面这幅作品,你觉得哪边是矛盾的呢?反映空间矛盾的画作

其实,要想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脑洞大开的作品。

我带着憨憨看了几幅这样的作品后,有一次憨憨突然激动地说自己也要创作一幅画,待他画出来一看,是一幅水的倒流图(见下页图)。憨憨画的河水倒流图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身为父母,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用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地图技能

有一次,憨憨从学校里带回一些作业,都是关于地图的内容,他跟我说:“最近老师在训练我们的地图技能(Map Skill),很有趣呢!”我当时就笑了,不就是地图吗,能有什么好训练的?

后来我咨询了憨憨的老师,才了解到,原来在美国教学系统里,地图技能非常重要,属于数学和社交技能中的一个交叉教学点。

儿童成长认知过程中,有一项叫作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的指标很关键,这个指标指的是孩子能够通过大脑解码眼睛所传来的图像,并且理解图像的含义,从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源,比如坐标、位置、物体等,而地图技能正是视觉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缺少这种图像解析的技能,不仅会严重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还会对其生活能力造成不小的影响。

说到学习地图技能,很多父母有个误区,以为孩子只要会看地图就行了,其实不然。地图技能是一个很复杂的知识点,融合了方向、坐标、角度等诸多概念。认识方向

要学地图技能,首先得学会看指南针,掌握东、南、西、北4个方向,以及延伸出来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4个方向。

这里有个有趣的寻宝游戏,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能帮助孩子认识方向。

寻宝游戏(1)做一个宝藏盒,将它藏在一个地方。(2)选择一个孩子做“海盗”,将其眼睛蒙上,并配合指南针让他面向南方。(3)另一个孩子扶着“海盗”,并告诉他具体路线,比如,转向东边走两步、转向东北走4步,直至找到宝藏。认识坐标

坐标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国际象棋那样的标志区域,在这种坐标下(见下图),横轴和纵轴形成的方块代表一个区域,比如A1表示一座房屋,A3表示一所学校等。

另外一种坐标类似于中国象棋那样的点阵,在这种坐标下(见下图),横轴和纵轴交汇的点代表一个位置,比如(2,4)表示一所学校,(8,2)表示一个风车等。

学习坐标也可以一起玩一些有趣的活动。区域坐标

●制作一张坐标图,横轴是字母,从A开始排列,纵轴是数字,从1开始排列。

●在地图上每一个格子里倒扣一个空杯子,并选其中一个空杯子放一颗糖。

●让别的小朋友来猜这颗糖在哪里,他必须用坐标的形式来说出位置,比如C2、A1等。当他说的位置正确时,回答“hot”;当说的位置距离正确位置只有一个杯子距离时,回答“warm”;当说的位置距离正确位置很远时,回答“cold”。反复猜,直到找到糖果。点阵坐标

●制作一张点阵图,横轴和纵轴都是从0开始的数字。

●游戏支持两个玩家,第一个玩家开始扔骰子,比如他得到的点数是2和4,那么他可以选择将棋子放在(2,4)或者(4,2)上面。

●下面轮到第二个玩家,他也根据骰子数值,选择一个空位置放置棋子。

●每次放棋子的时候,如果这个棋子只有单独一个(不成线),那么得1分;如果2个连成线,那么得2分;如果4个连成线,那么得4分。

●等大家各自走完12步后,计算总分,得分高者获胜。

这两个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会认识坐标,并通过坐标来熟悉地图的位置,从而对地图有了一个量化的概念。认识角度

角度是地图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比如说东南方向45°角,孩子就得知道那是什么方位。当然角度讲起来很复杂,一开始可以从直角、锐角和钝角说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下面的游戏活动。

●制作代表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卡片,每种准备6张。卡片背后可以画成小鱼或小虾的形状,增加趣味。

●将卡片都反过来放在地上(就像在鱼塘里一样),两个孩子每次轮流抽2张卡片,如果2张都是相同的角,比如都是锐角,则将卡片收走;否则再将卡片反过来放回去。

●等地上的卡片都光了后,统计卡片数量,数量最多者获胜。

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角度,而且还能训练记忆力。父母有多大创造力,孩子读书就有多少领悟力

自从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晒出给女儿读书的照片后,他所推荐的《宝宝量子物理学》绘本瞬间就火遍了朋友圈。在那段时间,妈妈们在公众号后台跟我打招呼是这样的:

憨爸,你好!请问怎么买《宝宝量子物理学》……

可是等到这套绘本正式发售后,我收到的留言又变成了这样:

憨爸,你好!《宝宝量子物理学》读不懂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绘本大多都是讲故事的,讲故事的绘本读起来一般有三重境界。故事类绘本阅读三重境界

第一重,爸爸妈妈照着书读。

第二重,让孩子学会预测情节。美国人在训练孩子阅读能力的时候,专门提出了一套理论叫作“Guess what' s next”,就是猜猜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他们阅读的时候都会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阅读并消化这本书的速度也比别人快。

第三重,让孩子复述。这其实是在训练演讲能力,复述的时候一方面是在考察孩子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是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憨憨的老师就经常布置这样的演讲作业,老师要求孩子选择一本书,读完后在课堂上做一次演讲,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本书的阅读心得。

上面的三重境界都是针对故事类绘本的。可是除了故事类的绘本,还有一类绘本是非故事类的。如果有机会去美国图书馆转一下,你会发现,书架上陈列的绘本通常分为故事类和非故事类,非故事类主要包括科学、数学、自然、艺术等。

科学类绘本的阅读方式和故事类绘本就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没有情节。以《宝宝量子物理学》绘本为例,它开篇就讲,这是一个球。

此时,你让孩子预测情节,他哪儿知道后面讲什么内容呢?

非故事类绘本的主旨就是讲知识,对于这种书,父母需要把文中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并通过测验、图表,甚至实验等方式来加深孩子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科学类绘本阅读三重境界

第一重,爸爸妈妈照着书读。不过我们可能会发现,书上每个字都认识,但读完之后发现什么也没读懂。

第二重,边读边提问。比如读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有意识地问孩子一些问题,或者给他讲一些延伸的知识,开拓他的思维。

第三重,知识点总结。问问孩子文中某个知识点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做一些小实验,加深孩子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习题法

下面以《宝宝量子物理学》中的《宝宝的量子信息学》为例,看看知识点是怎么延伸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的计算机是用二进制来存放数据的,但带来的问题是容量有限,所以学术界就提出了量子的概念,量子能存海量的信息。

很抽象是不是?那么可以通过下面这些问题来引导孩子理解。

如果存放1个球的颜色需要1 bit,存放2个球的颜色需要2 bit,那么:

●存放3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存放5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难度指数:★)

●存放50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存放100个球的颜色需要几个bit?(难度指数:★★)

●如果有3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有5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难度指数:★)

●如果有50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有100个bit,可以存放几个球的颜色?(难度指数:★★)

●每个球只能存在红蓝两种颜色,如果有100个bit放100个球,问这100个球中,最多有几种颜色?最少有几种颜色?(难度指数:★★★)

上面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二进制的基本雏形。图表法

下面再看看《宝宝的量子纠缠学》。

这本书的主题是,一个微粒可以分解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微粒,就像孙悟空拔根猴毛就能变出一只和他完全一样的猴子。

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提问孩子下面这些问题。

●如果爸爸有个盒子,宝宝有个盒子,两人盒子里放的球颜色都一样,那么打开爸爸的盒子发现球是红色的,那么宝宝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难度系数:★)

●如果有4个球,2个红色,2个蓝色,任意摸出2个球分别放到爸爸和宝宝的盒子里,最后外面剩2个红色球,问爸爸和宝宝盒子里的球分别是什么颜色?(难度系数:★)

●爸爸和宝宝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妈妈和奶奶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但是妈妈和爸爸盒子里的球颜色不一样,那么宝宝和妈妈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吗?宝宝和奶奶盒子里的球颜色一样吗?(难度系数:★★★)

●如果1个红球分解成了2个红球,然后其中1个红球再分解一次,变成了2个红球,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红球?(难度系数:★★)

●如果1个球分解成了2个球,分解出来的2个球又各自分解成2个。请问,这两次分解过后,总共有几个球?(难度系数:★★★)

●继续上一个问题,如果分解第三次,每个球还是分解成2个,那么最后有几个球?如果分解第四次,最后有几个球?(难度系数:★★★★★)实验法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比如《宝宝的光学》这本书介绍了光的折射、反射等基本的物理概念,为了帮助孩子理解,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做两个大小和方向都一样的箭头,前面放一个空杯子。然后在杯子里缓缓注水,等水将最下方的箭头盖住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箭头竟然“蹭”的一下换方向了!这就是源于光的折射原理。是不是很神奇呢?

通过这种方式教孩子读绘本,你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用概念类绘本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憨憨一年级的时候,我去学校开家长会(美国家长会一般都是家长和老师一对一的形式),当时我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怎样可以提高憨憨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成绩?”

老师回答:“当然是增加阅读啦!”

一听阅读,我就乐了,说:“憨憨的阅读数量那绝对不少,什么I Can read系列、小猪小象系列(The Piggie and Elephant)、苏斯博士系列(Dr.Seuss)……”

老师也笑了,说:“你让孩子读的那些都是故事类绘本,如果希望孩子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就得让孩子多接触非故事类的绘本,特别是概念类绘本。概念类绘本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学科学习十分重要,还能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