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病治疗心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18 06:07:24

点击下载

作者:贝新法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杂病治疗心法

中医杂病治疗心法试读:

前言

该书的编写历时三年之久,中间经历了很多困难,做了很多修改。这书是我四十年诊治中医杂病临床经验的结晶,用中医真是感到要学到老做到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经验。

医案记录都是真实的,原来均有患者的通讯地址、电话号码,本次整理的时候都删除了。还有一些病的病历是很多的,但为了节省篇幅,只能收载四例左右,但我力求确保每一则病案能反映我的一种治病思路,能对读者有所交待。

对每种病,通过概说和医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医案书写中,将症状、主诉、病史、检查、影像、脉象、舌象、舌苔、化验结果、治疗前、治疗后、诊断、证型、治法、方剂、用法、用量、加减、初诊、复诊、证析等结合在一起,每个病例字数控制在一千左右。

为什么把我四十年积累的病案压缩到这么少,因为我认为,如果太多了、太杂了,读者就会提意见。

我现在忙于诊疗,每天需要为40余名患者服务,时间比较紧张,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江凤鸣、贝芹、贝涛、贝余仙及我们医院其他同志的无私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贝新法2015年1月8日第一章 感冒第一节 概说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引起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也是现在的常见病,多发病。平时我们在诊治过程中也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感冒,治疗比较快,但容易反复。

早在《内经》即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伤寒论》论中风、伤寒之桂枝、麻黄两个汤证,就包括感冒风寒的轻重两类证候。《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说:“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正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伤风难治论》所说:“凡人偶感风寒,头痛发热,咳嗽涕出,俗语谓之伤风……乃时行之杂感也。”至于感冒之名,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即有记载,其伤风方论中介绍用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黏”。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病位属肺,根据辨证常规,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此后医家又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要求。

感冒以风邪为主因,风邪虽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夹湿邪。至于外邪侵犯人体,是否引起发病,关键还在于正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也有一定关系。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而外邪乘袭时,则易感受发病。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型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厚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风热型感冒:除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黏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主。选用解热消炎胶囊、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暑湿型感冒:可见畏寒、发热、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时行型感冒:症状相似风热感冒。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可选用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第二节 医案医案1:荆防败毒散加减治感冒风寒证

王某某,男,20岁,学生,苏州人,2009年8月15日初诊。【主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3天。【病史】暑假放假回家,深夜出去钓鱼,风大较寒,出门时没带御寒的衣服,又没钓到鱼,在鱼塘边吹了几个小时的风,出现喉痒,寒证有怕冷怕风,咳嗽痰吐稀薄色白,鼻塞。就去药店买了些感冒药吃。平时身体健康。【检查】体型正常,五官端正,恶寒重,头痛,肢节酸疼,时流清涕,口不渴,喜欢喝热水,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而润,脉浮。B超、心电图正常,血沉18mm/h;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诊断】中医诊断:风寒感冒;西医诊断:感冒。【治疗】证属:风寒病证。治宜:辛温解表,祛风驱寒。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荆芥15g、防风20g、生姜12g、柴胡20g、薄荷15g、川芎15g、桔梗20g、枳壳15g、茯苓20g、甘草10g、羌活15g、独活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苏梗打碎加入少量盐放入合谷穴位,每天1次,连用3天。

服药后病人感觉到有点暖和,流鼻涕减少,咳嗽气急也基本消除;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又复予中药5剂,后每日服中药,3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加减】表寒重者可加麻黄、桂枝、制附子,以加强辛温散寒;发热、体温升高加柴胡、桔梗、茯苓。【证析】感冒是人常有的病,年纪轻受风受寒而出现感冒,用荆防败毒散是治疗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有些感冒不一定要治疗,也可能一段时间就好了,也有些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达不到治疗目的,转化为其他病。中药方中的荆防败毒散也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方中的荆芥、防风、生姜辛温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退热;川芎活血散风对头痛病人较好;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活、独活祛风散寒兼能除湿,是治肢体酸痛之要药。苏梗30~50g,它的叶子和枝干打碎外贴穴位,也可用来泡开水冲洗口腔,熏蒸咽喉。这药在农村是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容易生长的,老百姓有的时候采回家当做常用品。医案2:银翘桔梗散加减治感冒风热证

程某某,男,56岁,农民,南昌人,2011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咳嗽1周。【病史】田里干完农活回来,由于没有热水,就洗了个冷水澡,晚上睡觉时也没关窗户,被子没盖好。第二天就鼻塞,咳嗽,有痰且黏黄,咽喉乳蛾红肿,头胀痛。自购感冒药服用,效果不明显。【检查】体温38.7℃,体型正常,五官端正,身热较著,汗泄不畅,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浮数。血沉12mm/h;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均正常;B超、心电图无异常。【诊断】中医诊断:热性感冒;西医诊断:感冒。【治疗】证属:风热病证,汗泄不畅。治宜:辛凉解表,流汗通畅。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处方:连翘15g、豆豉15g、薄荷12g、竹叶12g、桔梗20g、甘草12g、银花12g、芦根12g、牛蒡子15g、荆芥15g、桑叶20g、菊花15g、贝母15g、杏仁15g、黄芩15g、知母15g、一枝黄花20g、牛膝2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次;速效感冒片,每次1片,1天两次。

用中药5剂后,自己感觉第3天就有汗发出,自己就感觉到清凉一些,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还是明显。继服前方中药5剂,咳嗽、咳痰也有所好转,体温恢复,血常规未见异常。【加减】时行热毒症状明显者,加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少汗,喘逆气急加石膏、麻黄;风热化燥伤津者,加南沙参、天花粉、梨皮。【证析】该方有18味中药,这种治疗方法是药味比较多,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作用。用后病人会感觉到体温下降,恶寒消除,达到治疗目的。用一枝黄花来治感冒,也是平常有些民间中草药会员用的感冒常用药,在20世纪70~80年代用一枝黄花也用的比较多。方中的连翘、豆豉、薄荷、竹叶、桔梗、甘草均能疏表泄热,清宣肺气;银花、芦根、牛蒡清热解毒,并用荆芥以助疏解之功;桑叶、菊花清利头目;贝母、杏仁化痰止咳;黄芩、知母清化痰热;一枝黄花、牛膝解毒利咽。医案3:新加香薷饮加减治感冒暑湿证

吴某某,女,31岁,工人,金华人,2007年1月29日初诊。【主诉】身热,微恶风,汗少,头昏且重胀痛半月。【病史】刚生过第一胎,后就参加家里洗衣服劳动,平时也容易受凉。最近流感比较多,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胸闷感。用抗病毒药治疗3天也未见效。【检查】体温37.5℃,体型正常,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肢体酸重、疼痛,头昏胀痛。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血沉、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抗“O”基本正常。【诊断】中医诊断:暑湿感冒;西医诊断:感冒。【治疗】证属:暑湿病证。治宜:清暑祛湿、解表止痛。方用: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银花15g、连翘10g、香薷10g、厚朴10g、扁豆10g、黄连12g、青蒿12g、鲜荷叶15g、鲜芦根15g、豆卷15g、藿香15g、佩兰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感冒止痛片,每次1片,1天3次;银花10g、连翘10g、甘草10g打碎敷在内关穴,连敷3天,晚上6点钟开始开始敷药,第二天早上6点去掉。

服药后,病人感到有些好转,体温下降。病人还在咳嗽,有的时候特别严重。X线片显示气管有增粗、增厚,前方中药加七叶一枝花15g、红豆杉20g、新鲜枇杷叶20g,去豆卷、藿香。又服中药15剂,体温正常,病症基本消除。半年后到当地医院体检正常。【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证析】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我们中医门诊中也常有。有些用中药治疗后很快就达到了治疗目的,有些还是比较难治的。方中的银花、连翘清解暑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扁豆化湿和中;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用药5天后,咳嗽反而发作,病情加重,说明用药后没有达到治疗目的,我们用七叶一枝花、枇杷叶、红豆杉消炎、止咳平喘,经3天后达到治疗目的。同时配合银花、连翘、甘草打碎在内关穴处外敷。这样也会使病人湿热去除,温热清除,病情自清。医案4:祛寒干姜饮加减治感冒暑湿证

方某某,女,41岁,农民,衢州化工厂人,2009年4月18日初诊。【主诉】身热,恶寒,怕冷,头昏胀痛半月。【病史】今年春季化工厂有许多人都感冒,喉咙痛、咽痛、发热、怕冷、怕风,自己感觉到咳嗽,痰量偏少。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见效果,患病期间又用凉水洗衣服、参加劳动,体温升高到38℃,用抗病毒药治疗3天无效。【检查】体温38℃,体型较瘦,五官端正,渴不多饮,胸闷,泛恶,肢体酸重、疼痛,头昏胀痛。呼吸音粗,有少量干性啰音。腹部平软,肝脾触诊正常。舌苔薄白,脉细、滑。血沉25mm/h、血常规、类风湿因子、抗“O”均正常。【诊断】中医诊断:暑湿感冒;西医诊断:感冒。【治疗】治宜:温热祛寒、解表止痛。方用:祛寒干姜饮加减。

处方:干姜12g、麻黄1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柴胡12g、杜仲12g、银花15g、连翘10g、香薷10g、厚朴10g、青蒿12g、鲜荷叶15g、豆卷15g、藿香15g、佩兰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感冒止痛片,每次1片,1天3次。

服药后病人感觉发汗、肢体有点凉,怕冷、怕风、关节有点酸痛,自己感觉体温基本正常。前方中药加大干姜剂量到15g、麻黄15g、补骨脂20g、枇杷叶12g,5剂。服药后感觉到身体有点发热、暖和,流鼻涕基本消失,还有些咳嗽。血沉20mm/h,其他指标均正常。为了巩固治疗,继服中药10剂。【加减】里湿偏重加苍术、茯苓、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证析】方中的干姜、麻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药性温,比较热,干姜在农村种得比较多,都当做菜来应用,寒性的病人用温药;柴胡退热;银花、连翘清解暑热;香薷发汗解表;厚朴化湿和中;青蒿、鲜荷叶清暑泄热;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用5剂后又加枇杷叶来止咳、平喘、化痰,经过枇杷叶的止咳化痰达到了消咳的目的。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第一节 概说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对临床上虽有咳、痰、喘症状并连续2年或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如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

分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2项症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喘音。

分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病人明显加重者。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轻微。

慢性咽喉炎兹不详述。第二节 医案医案1:麦冬沙参汤加减治疗支气管炎

章某某,女,42岁,工人,金华曹宅人,2003年5月9日初诊。【主诉】咳嗽、气促、胸闷2年余。【病史】病者自2年前开始咽喉疼痛发痒,平时用消炎的药片吃下去会好一些。后咳嗽加剧呈脓样痰。到人民医院诊为咽喉炎治疗了3个月无好转。又到衢州、杭州等地诊断不明确,还是咳嗽,多痰,恶心想吐,皮肤发痒,体重减轻,体倦。无盗汗,手足心发热史。也吃过一些中药,但病还是不断根,老是反复。【检查】气促,五官端正,气管居中,扁桃无肿大,咽喉慢性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有痰音,心律齐,音中,大小便正常。血常规正常。X线片:两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血沉20mm/h。苔薄白腻,舌苔紫红,脉浮滑。【诊断】中医诊断:肺痹。西医诊断:气管炎。【治疗】证属:外感风寒、痰湿蕴肺。治宜:健脾利湿,滋阴润肺,化痰宣肺。方用:麦冬沙参合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桔梗20g、浙贝15g、威灵仙20g、仙灵脾15g、秦艽15g、防风15g、茯苓30g、炒白术20g、甘草10g、玄参20g、麦冬12g、玉竹15g、沙参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汁。

配用:醋酸曲安奈德2mg在膻中,肩胛冈处穴位封闭。

服药后咳嗽、咳痰、气促好转,痰减少,皮肤发痒减轻。继服前方中药5剂,夜间口干、舌燥,咳嗽少痰,舌质淡红,舌苔比原来薄一些,前方中药加生地30g,20剂。服药后余症基本消除。化验其他指标均正常,2年后复查,未见明显反复。【加减】咳嗽应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冻及辛辣之物,戒烟及酒,如有潮热可加功劳叶15g、青蒿20g、鳖甲12g、胡黄连12g,来清体内的虚热;痰中带血可加丹皮12g、山栀子12g、藕节3个。【证析】由于外邪侵袭咽喉不适所致,反复咳嗽、痰多、气促、痰黏腻而稠。舌苔白腻,脉浮滑。1年来经抗炎、抗结核治疗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是久病不愈,外邪入侵所致内伤咳嗽、痰湿蕴肺,伤及肺阴,用四君子汤益气固本、排痰,合沙参麦冬汤来滋润干燥的咽喉,有减轻咳嗽的作用。首先在膻中进行穴位封闭,有止咳嗽化痰、排痰的作用。方中的炒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利湿,使脾湿生痰得到遏制;防风、桔梗、浙贝宣肺、止咳化痰;秦艽、威灵仙、仙灵脾、祛风、止痒;玉竹、麦冬、沙参、滋养润肺;经治疗后1年内病症未见反复。肺痹和风寒湿咳也是我们治疗的常见病,但要诊断肺痹还是风寒湿咳也是比较难的。医案2:四君桔梗汤加减治疗支气管炎

章某某,女,42岁,工人,浙江衢州人,2003年5月9日初诊。【主诉】咳嗽、气促、胸闷、痰多似脓样,1年余,伴皮肤发痒半年。【病史】1年前开始咽喉疼痛发痒。用含片后好转。后咳嗽加剧有脓样痰,喉咙发痒。到人民医院诊为咽喉炎治疗了4个月无好转。后到金华、杭州又诊为肺结核,按抗结核治疗半年,还是咳嗽,多痰,恶心想吐,皮肤发痒,体重减轻,体倦。无盗汗,手足心发热,发热史。无结核接触史。去年有人来院治疗过而来院。【检查】气促,五官端正,气管居中。扁桃无肿大,咽喉慢性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有痰音。心律齐,音中。大小便正常。皮肤可见一抓就红。血常规正常。X线片:两肺纹理增粗。心电图正常。血沉25mm/h。苔薄白腻,舌质紫红,脉浮滑。【诊断】中医诊断:肺痹、咳嗽。西医诊断:气管炎、肺炎。【治疗】证属:外感风寒、痰湿蕴肺。治宜:健脾利湿,化痰宣肺。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处方:桔梗30g、浙贝15g、威灵仙20g、仙灵脾15g、秦艽15g、防风15g、茯苓30g、炒白术20g、甘草10g、玄参20g、麦冬12g、玉竹15g、太子参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汁。

配用:用醋酸曲安奈德2mg在膻中,肩胛冈处穴位封闭。

服药后咳嗽咳痰气促好转,痰减少,皮肤发痒减轻,继前方再服5剂。夜间口干、舌燥、咳嗽少痰、舌质淡红,舌苔较厚,方中加地黄20g、生地30g。继服中药20剂。余症基本消除。血沉20mm/h、类风湿因子弱阳性、抗“O”正常、其他均正常,一年后复查,未见明显反复。【加减】有潮热、阴虚火旺者可加生地30g、功劳叶15g、青蒿20g、鳖甲12g、胡黄连12g,来清除体内的虚热;痰中带血可加丹皮12g、山栀子12g、藕节3个。【证析】由于外邪侵袭、咽喉不适所致,反复咳嗽、痰多、气促、痰黏腻而稠。舌苔白腻,脉浮滑。一年来经抗炎、抗结核治疗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是久病不愈,外邪入侵所致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而成肺痹。有肺阴虚的现象,首先在膻中进行穴位封闭,有止咳嗽化痰、排痰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多年来最先用的方法来治气管炎和风湿病。方中的炒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利湿,使脾湿生痰得到遏制;防风、桔梗、浙贝宣肺、止咳、化痰;秦艽、威灵仙、仙灵脾,祛风湿;玉竹、麦冬、太子参,滋养润肺。反复1年的病症经中药治疗,使他们用了后可以缓解一些。医案3:桑杏麦冬汤加减治风燥型咳嗽

张某某,女,52岁,打工,义乌人,2010年1月10日初诊。【主诉】经常反复性咳嗽、少痰、干咳、发呛约有1年左右,遇感冒外邪更剧。【病史】在2年前患有结核性胸膜,有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已基本痊愈,未留下后遗症。但近1年来经常在早上或夜间有刺激性的干咳,有咽部发痒,连咳不断。严重时小便都要咳出,面红耳赤,痰黏稠稀少。自己认为是老毛病发作,平时常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检查】面色红润及四肢关节均未见异常、形体偏胖,五官正常,气管居中,扁挑体有慢性充血,有淋巴滤泡。胸部形状正常,两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X线片及CT未见明显异常。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舌体偏胖大、苔薄白、舌质红,表面偏干少津,脉浮细。【诊断】中医诊断:风燥伤肺型咳嗽;西医诊断:慢性咽喉炎。【治疗】证属:风伤燥肺,肺失清润;治宜: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用:桑杏麦冬汤加减。

处方:桑叶20g、沙参20g、浙贝12g、山栀12g、黄芩12g、桔梗15g、玄参20g、麦冬12g、玉竹15g、瓜蒌15g,5剂水煎服,早晚各1汁。川贝止咳糖浆2瓶。

服药后咳嗽症状次数减少,阵咳连声减弱,早上不明显,舌脉如前。要求继服原方中药5剂。加甘草12g、生地30g、桔梗30g调匀各药味的药性,加山楂15g调胃,连服15天。口干咽喉部发痒症状已基本消除。为了巩固治疗,又服10剂,1个月后随访,未见反复。【加减】热重者可加知母15g、石膏20g来清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者可加仙茅20g、仙鹤草15g清热止血。有虚热者可加青蒿20g、玄参20g来清虚热。夜间失眠者可加酸枣仁15g、夜交藤20g。【证析】桑杏麦冬汤出自于《温病条辨》中的方剂,主要以清宣润肺止咳的作用。常用于风燥伤肺的症候。该病例以前患有过肺部的疾病,但经过治疗后已痊愈,但许多医生听到后认为老病发作。桔梗是主药,也是我们当地跟磐安主产的,在20世纪80年代来收购的人很多。它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的作用。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它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中药。方中的杏仁、贝母、桔梗、生地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沙参、栀子、黄芩有生津、润燥、清热之功;玄参、麦冬、玉竹、瓜蒌滋养肺阴、宽胸利气。经过该方润泽肺部,气管咳嗽之症自然消退。同样的方剂10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第三章 帕金森病第一节 概说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分原发性震颤麻痹和继发性震颤麻痹两类。本节将介绍震颤麻痹的针刺配方。震颤麻痹中医称之为“瘛疭”。祖国医学认为:肝肾阴虚等原因引起肝风内动而致。

帕金森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与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性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改变为,在病人黑质严重破坏,不能制造多巴胺(DA)时,此通路的神经纤维也变性,导致神经末梢处DA的不足,这一纹状体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纹状体兴奋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失去平衡状态,就出现了震颤麻痹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障碍及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含量降低。肢体僵硬,走路不稳,小碎步,拿不稳筷子,头痛失眠,晚上睡不着,大小便不能自理,记忆力减退,流口水,舌头僵硬,说话不清楚,后期病人生活无法自理等。帕金森病的黑质及其纹状体同路变性尽管有多种解释,但仍然不明。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是补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祛痰,祛瘀,平肝熄风全面调理帕金森病症状,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达到有效的控制帕金森病的继续发展。用天门冬、生地黄、黄芪、当归、丹参、川芎这都是治疗方法。在数千种植物中提取、筛选出材料从实践上缓解帕金森病、脑萎缩、脑积水、中风后遗症。运用中医治疗方法,从根而控制和缓解症状,无任何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用镇静剂、鲁米那、利明宁、息宁、复方多巴治剂。也有些人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等药方,也用谷维素等。在我们的治疗中6用中药的人还是有点多的,用何首乌、水蛭粉和补肾的中药。还有些人用手术疗法:丘脑切开手术、苍白球切开等,可减轻对侧肢体的症状,也有些会复发。

帕金森病的症状比较明显,我在基层工作很多年,遇见的病例也有不少,根据缓慢加重的震颤、强直、运动徐缓及姿势反射丧失等,结合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行走时上肢无摆动等特殊姿势和慌张步态,多可得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在大的医院中才能完成。所以下面的病例的诊断只能是高度怀疑帕金森病。第二节 医案医案1:风湿一号方加减治帕金森病

刘某某,男,68岁,农民,江西玉山人,2009年1月22日初诊。【主诉】颈部抖动2个月左右。【病史】今年5月份开始左侧肢有一点抖动也未引起注意,后逐步扩散到口角、牙齿及颈部肌群。到当地小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后颈部抖动明显可发出一种声音,家里人认为颈部血管在跳动,是否生肿瘤。夜间睡觉的时候常常被他的抖动声所吵醒。自觉视物模糊不清、失眠、四肢无力,舌头也在不停跳动,口干舌燥,大小便正常。后来出现手指及上肢抖动,去医院检查心及彩超未见其他脏器有明显改变。【检查】面部正常,口角及手指发抖,夜间更明显,颈部抖动,手指及上肢也有发抖。舌体正常,微动,苔薄白,脉沉细缓。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沉均正常。肢关节及肌肉均正常。【治疗】证属:肝阴不足、水不涵木。治宜: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方用:风湿一号方加减。

处方: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狗脊15g、杜仲12g、制附子12g、川牛膝20g、黄芪30g、生地30g、丹参20g、当归15g、钩藤20g、天麻10g,10剂水煎服,早晚各1汁。水蛭研粉每次2g,1日1次。

服完10剂药后复诊有明显好转,抖动明显减轻,口干及口臭好转。要求继服中药10剂。服完后又原方3次共计30剂,病情好转后就参加生产劳动,该病得到控制。【加减】大便干燥不通可加制大黄、白芍来润肠通便,贫血者可加阿胶,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证析】肝是依赖肾水的滋养而生,一旦肾阴不足的时候就水不涵木,肝郁化火、火甚伤阴而致视物不清,语言低微,肢体麻木,肌肉就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抖动,类似像血管在跳动,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该病人应用了补肝、补肾的药也是我院治帕金森病的方法,有些人药到病除。方中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狗脊、川牛膝、肉苁蓉、巴戟天有柔肝、育阴、潜阳的作用;制附子温肾温阳;丹参、当归、生地补血、养血、生血、生津充沛,血行风自灭;钩藤、天麻平肝潜阳;黄芪补中益气,协同各药的优点改善或缓解该病例的证候。医案2:葛根川芎方加减治帕金森病

吴某某,男,74岁,农民,台州椒江人,2009年1月22日初诊。【主诉】上肢抖动,活动困难7年。【病史】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抖动,后逐渐波及左下肢及右侧肢体,并出现行走困难,生活难自理。中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多巴丝肼”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生活不能自理,遂来中医科调理。有冠心病史7年,高血压病史15年。【检查】血压:140/90mmHg(服药后),呼吸18次/分,体温36.8℃,心率78次/分。精神可,面具脸,口角及手指发抖,有时要咬到牙齿,夜间更明显。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颈部抖动更明显,颈动脉跳动抖,手指及上肢也有发抖。舌红有瘀点,苔白,脉细弦。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沉均正常。肢关节及肌肉均正常。【治疗】证属:肝肾亏虚,瘀血内阻。治宜:平肝熄风,滋阴补肾。方用:葛根川芎方加减。

处方:葛根30g、川芎15g、丹参30g、地龙15g、杜仲15g、当归15g、僵蚕15g、黄芪30g、合欢皮20g、赤芍15g、女贞子20g、香附10g、防风15g、天麻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汁。水蛭研粉每次2g,1日1次。

服药后四肢不自主抖动比前好转,肌肉有所松弛,僵直缓解,行走好转,偶有胸闷、气短,无心前区疼痛,纳眠可,二便调。血压:145/95mmHg,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继前方中药15剂加枸杞子30g,钩藤20g(后下)。服药后四肢、嘴唇不自主颤抖有所缓解,仍感左侧肢体僵直较右侧重,身体较前舒适。给“美多芭”。继服中药30剂,病情好转,得到控制。【加减】贫血者可加阿胶、肝铁糖衣片2片1次,1日3次;大便干燥不通、解不出来可用制大黄、炒白术、白芍来润肠通便;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证析】属于祖国医学“颤证”、“震颤”、“颤振”、“掉”等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其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不当等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壅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方中以葛根、川芎为主药,葛根具有疏通经络,改善肌张力之效,又可升阳举陷,有引药上行之目的,两药合用可活血化瘀,也是在农村方子里常用的药;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杜仲等药以补益肝肾精血,壮肾阳;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丹参既可活血化瘀,又有安神、养血之功,使活血而不伤血;以虫类药物加强通络之功。医案3:真武温阳汤加减治帕金森病

方某某,男,68岁,退休,浙江缙云人,2007年4月15日初诊。【主诉】双手颤抖、摇头、发抖10年。【病史】病人患帕金森病已多年,也不断治疗。曾在杭州和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口服安坦、左旋多巴、镇静剂等西药及抗震颤药不见好转,欲用中药治疗。病人也到处打听,经介绍来我院求治。血压高,有头痛、头胀病史。【检查】血压:159/96mmHg(服药后),呼吸16次/分,体温36.7℃,心率80次/分。精神可,面具脸,口角及手指发抖,有时要咬到牙齿,夜间更明显。四肢肌张力齿轮样增高,颈部抖动更明显,颈动脉跳动抖。头摇,下肢肌肉跳动,畏寒甚,时而寒战状,性急善忧,两腿乏力,睡眠不佳,时有口苦,舌淡红,舌边齿痕明显,脉弦细。血沉26mm/h,尿微量蛋白50mg,尿常规、心电图基本正常,类风湿因子、血常规未见异常。【治疗】证属:阳虚水寒。方用:真武温阳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15g、炒白术20g、云实30g、白芍20g、炒枣仁15g、川芎15g、生姜10g、竹茹15g、葛根30g、百合10g、刺五加15g、合欢花15g、大枣10g、磁石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汁。

配用:镇静剂多巴胺,1日2次,1次1片;呋喃硫氨片25mg,1日3次;首乌研粉每次2g,1日1次。

服药后睡眠好转,颤抖还有,麻木、头痛,有的时候抖得厉害,连吃东西都困难。前方中药去云实、合欢花、磁石,加天麻、秦艽、全蝎、熟地、当归、黄芪、丹参、炙甘草。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西药继服。病人输液10%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连6用5天。用药后病人感觉到症状有所减轻,颤抖时可以吃东西。血沉15mm/h,尿微量蛋白29mg,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后继服上方连服1个月,症状控制,直接回家。【加减】大便干燥不通、解不出来可用润肠通便的中药,制大黄、炒白术、白芍,还可用润肠通便的中成药;血化验血红蛋白比较低可用阿胶、肝铁糖衣片2片,1日3次;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证析】帕金森病在我们临床上也算是老年人的一种比较难治的病,如《伤寒论》中的真武汤是我们常用的中药方,我们在治疗时以它为常用的方剂。方中说:“身动,振振欲擗地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皆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涉及肝、脾、心、肾等脏腑。属肝肾不足而风动,然兼肾阳虚衰,不能充沛于肢体,待阳气复原再调养肝血兼以祛风,活血通络为治。方中的炒枣仁、川芎、竹茹、葛根、百合、刺五加、合欢花、大枣、磁石等,以养心安神镇静,温阳利水;熟地、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柔肝;天麻、大艽、全蝎、防风、熄风定颤;炒白术、黄芪、丹参益气养心安神。阳虚之势虽转,手颤头摇未止,当虑有内风之故,再以养血柔肝熄风化裁。医案4:桂甘龙牡汤加减治帕金森病

俞某某,男,75岁,农民,浙江兰溪人,2005年8月27日初诊。【主诉】左肢震颤、步态欠稳定8年,言语不利约半年。【病史】有阵寒、烦热,口角流涎。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步态不稳,上肢震颤,不动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无头痛、肢体乏力、麻木等。后来出现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记忆力减退,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热从胸出,体温正常,余无异常。曾在外院以椎间盘手术,来院求治。曾服激素3年(自停半年)。【检查】血压:173/95mmHg,呼吸16次/分,体温36.7℃,心率85次/分。面红,唇暗红,舌暗质嫩,苔白厚浊,舌边无苔,右脉沉重,按之无力,左脉细弦,寸弱,走路前冲步态。左手震颤,头目眩晕,耳鸣,动作笨拙,健忘,夜间烦躁难眠,小便多,大便烂,每日两三次。先后以滋补肝肾、息风化痰、清热祛湿,或兼活血化瘀为法,肢颤、寒热诸症未好转,大便溏而色黄,每天5~6次,无里急后重,尿短黄频数。血沉42mm/h,尿微量蛋白150mg、心电图T波改变,类风湿因子157IU/ml、血常规、尿常规未见异常。【治疗】证属:肝风内动,阳气虚甚。方用:桂甘龙牡汤加减。

处方:桂枝15g、炙甘草15g、茯苓30g、白芍2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党参30g、黄芪30g,炒白术20g、巴戟天20g、淫羊藿15g、生姜6片、大枣10枚(去核),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稳心颗粒1包,1日2次。复方丹参片4片,1日3次。

服药后上症未减,因受凉恶寒,仍怕冷、怕热,便溏每日3次,舌暗红,苔黄润,脉浮。前方中药加麻黄15g、五爪龙30g,5剂。服药后无恶寒,身体感觉有点热,仍觉背寒,夜烦热,便溏3次,舌暗红,苔黄润,脉沉。上方去巴戟天、淫羊藿、生姜,加砂仁3g(后下),5剂,仍背寒,夜烦热,便溏,舌红,苔黄润,脉沉。上方去砂仁,加干姜10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5剂。血沉30mm/h,尿微量蛋白90mg、心电图T波改变,类风湿因子102IU/ml。仍背寒,夜热,眠可,大便稍烂,每日2次,双下肢踝以下浮肿。舌红,苔白腻,脉沉。连服中药30剂,他的寒症有所好转,胃口仍欠佳,有些发抖而停药。【加减】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血化验血红蛋白比较低可用阿胶、肝铁糖衣片2片,1日3次;怕风、怕冷、冷气冷风吹来病症加重可加麻黄、制附子、红花等。【证析】中医辨证为脾虚兼肝风内动,肾阳亏虚,阳失潜藏证。该病人有肢体发抖、发麻,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算是比较难治之症。方中的黄芪健脾,桂枝、巴戟天、淫羊藿壮肾阳;白芍敛肝潜阳;龙骨、牡蛎是动物的骨头,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是经常运用的;桂枝、五爪龙以扶助正气。以辨证论治为纲,循序而进,虽未根治震颤,中药加减中使病人取得一定的疗效。该病人虽然在以前也用过各种方法,还住过院,但我们补肾补阳的方子,经过多次调整,病人的症状和体征都有所好转。病人1个月后也慢慢地停药,也就是说该病不能彻底治愈,使他失去治疗信心。该病症在我们风湿病专科医院不算是主攻方向的病,但在门诊当中是有一些的。第四章 中风第一节 概说

中风又名为卒中,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在中风病因学说上各言其一,各持己见,提出“真中”、“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持“风伤积损”的论点。本病的发生病情有轻重缓急的差别,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居首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中国神经介入大会对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除了神经科、中医科还出现康复科,许多病人在治疗后都到了康复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恢复而努力。

脑卒中是在世界范围内多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并引起多种临床症状的疾病。1986年中华医学会曾将脑血管病分为十二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种病,但就其本质而言,不外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等)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二大类。从病理上讲,前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细胞受损;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血肿及水肿挤压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经络:①络脉空虚,风邪入中: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②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中脏腑:主要表现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急宜祛邪。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急宜扶正。闭证、脱证均为危急重证,治法不同,所以必须分辨清楚,以便正确进行临床救治。

中风后遗症:治以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高血压者控制血压。中医辨证治疗:半身不遂,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痿废不能用;在症状上除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外,并伴有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謇涩,口眼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常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语言不利,风痰阻络:风痰上阻,经络失和,故舌强语謇,肢体麻木,脉弦滑;治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口眼斜:多由风痰阻于络道所致;治宜祛风、除痰、通络;方用牵正散。

中风半边瘫:肢体活动受限、伸屈不利,这类病人在门诊中还是比较多的,对它的诊断还没有诊断标准,只能按照临床上的一些症状来确诊。在我们治疗当中经常遇到中风的病人,中风后遗症的更多。有些在早期的时候更多,在四十多年前我经常为我村人看,都是一个星期左右就好了,达到应有的治疗目的,那时候的封闭和中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我有意去挑、去看穿山甲的鳞,它温补肾阳,对手指关节不会伸屈、脚指关节不利索有效。有些病人运动困难。有人在中午的时候服下穿山甲鳞片的粉,到下午手脚就会伸屈。这三十年我一直是用草类药的医生,这也是我以前错误的自我纠正。第二节 医案医案1:钩藤天麻饮加减治疗脑血栓中风

黄某某,女,72岁,农民,义乌市廿三里人,2009年6月19日初诊。【主诉】肢体失去知觉,伸屈不利约3天。【病史】3天前早上突然右侧下肢失去知觉、麻木、头晕。自己鞋子掉下都不知道,步行及活动困难。肢体关节处均无红肿。自己脑子清楚,说话时口齿欠清,无呕吐及严重的全身症状。便干、纳常、小便可、口干舌燥,在当地乡村医师那儿挂了盐水后就来本院就诊。平素有高血压史,有服降压药史数年。【检查】血压118/80mmHg,面部五官端正,口唇略偏歪,右侧肢体痛、温觉基本正常,不能站立。舌质淡红、苔偏黄、脉滑浮弦。血液检查其他指标基本正常,心电图可见ST段改变,CT检查可见脑有部分小血管栓塞。【治疗】证候:阳抗化风,肝风内动;治宜:平肝熄火,通络熄风。方用:钩藤天麻饮加减。

处方:钩藤20g、天麻12g、黄芪30g、丹参20g、当归20g、川芎12g、桂枝10g、葛根20g、红花12g、秦艽15g、防风15g、地龙12g、桑寄生20g、伸筋草20g、茯苓30g、制大黄1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汁。水蛭研成细末,每日2g一次吞服。

病人服药3天自觉右侧肢体有力气一些。10剂服完症状明显减轻。继前方服中药10剂,能自己走路,大便正常,小便清长,舌脉正常。又服中药10剂,CT检查,大脑阻塞的血管通畅。又服20剂中药巩固治疗。2009年6月复查,一切正常,能自行生活,行动自如。【加减】下肢症状重者加用川牛膝20g,以引血下行;痰热重者可加胆星12g、竹沥15g、贝母12g以清化热痰;心中烦热者可加栀子15g、黄芩12g以清热除烦;血压较高者可加石决明20g、夏枯草20g以清息风阳。【证析】该病人长期高血压、肝气不舒,阳亢化风,肝风内动,上扰于脑,导致脑血管栓塞。本病邪较轻,正气未衰,病史不长,病位较浅。他这种病也是我们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也许是间断服药,不作为重要的事情,在门诊当中比较多。方中的钩藤、天麻、平肝熄风为君药;制大黄泻火邪;黄芪、当归、丹参补气益血;红花、川芎、桂枝、葛根、伸筋草活血化瘀通络;水蛭生粉吞服融化血管中的栓子,使脑部中的血栓清化;秦艽、防风、桑寄生祛风;地龙搜剔经络中的邪气。该病发病时间不长,也只有小血管阻塞。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而达到治疗目的。医案2:黄芪丹参方加减治脑梗塞

王某某,男,54岁,医生,浙江省义乌人,2011年9月22日初诊。【主诉】肢体伸屈不利、视物不清约3天。【病史】今年9月22日以前经常参加劳动,中秋节前后自己感到劳累,干活比较辛苦,这也算是正常的。平时有高血压,不大去注意,已经10年多了。中秋节后开始视物不清,看东西不清楚,越来越看不清,就到金华市中心医院去检查。到眼科看,医生看说可能是中风,抓紧就到中风科,检查是中风。随着肢体就瘫痪、伸屈不利、大小便困难。【检查】面部偏胖,口角不歪斜,吃饭正常,肢体偏歪,伸屈不利,大小便要人扶。有高血压,来的时候约180/98mmHg。舌体微红,苔薄白,脉弦。血常规、血脂、肝功能大多正常。脑CT检查:脑梗塞。【治疗】证属:阴虚阳亢。治宜: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方用:黄芪丹参方加减。

处方:黄芪30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5g、钩藤30g、天麻片12g、生地20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杜仲12g、川牛膝20g、茯苓20g、白术20g、伸筋草20g,5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各1汁。加维生素B针、维生素B、维生素C。16丹红注射液早晚各两支,加葡萄糖中静滴。

复诊有肢体伸屈不利、大小便正常,无明显好转,反而进一步加重,病人看上去还是很困难。加服高血压的药:北京0号降压灵,1天1片。在治疗的同时要增加营养,也要控制血压。继服中药15剂,自觉有好转,肢体伸屈有一点知道。中药加大丹参的剂量,每帖用到30g,川芎20g,当归20g,天麻15g。血压140/60mmHg,血沉25mm/h,其他都正常。又服中药30天,手指屈伸正常,自己能走路。该病人到杭州又去检查,脑部还是正常。又服中药30天,肢体比以前伸屈得利,步行基本正常。快要过年了,还要吃中药30天。【加减】贫血者可加阿胶、铁剂、维生素C;大便干燥不通可加大黄、白芍来润肠通便;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证析】方中的黄芪、丹参、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通络、通血管,这就是我们对脑梗塞的病人用的通络作用;钩藤、天麻片有降血压、平肝熄风作用;生地、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川牛膝能补肝、补肾来达到治疗目的;茯苓、白术、伸筋草协同各药的优点来改善。医案3:补阳还五方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

王某某,男,56岁,工人,浙江省诸暨人,2008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大便后肢体麻木、肩关节疼痛、步行困难2年。【病史】两年前早上天气比较寒冷,早上起床大小便后就有伸屈不利、肢体麻木、步行困难,在诸暨市人民医院检查,有脑梗塞。经常用激素、维生素、降压药治疗,也未见好转。有的时候吃药呈间歇性,经过看高血压后血压基本正常。家族有脑梗塞史。【检查】口角略偏歪,左上肢肌有轻度萎缩,麻木、伸屈轻度不利,血压145/90mmHg。胃口正常,大小便自理;舌体淡红,苔较厚,脉轻度浮;血脂、肝功能大多正常,脑CT检查可见脑梗塞、脑淤血少量,血沉2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正常。【治疗】治宜:温阳温肾、育阳潜阳、生津生脉。方用:补阳还五方。

处方: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2g、赤芍15g、地龙12g、桃仁12g、人参12g、五味子12g、元胡20g、麦冬12g、伸筋草12g、何首乌15g、大黄6g。水煎服10剂,每天1剂,早晚各1汁;加维生素B针、维生素B、维生素C,1天3次,1次两片;六味地黄丸168g,1天1次;丹红针,1天1次,1次两支;水蛭研粉每次2g,1日1次。

虽脑梗塞有两年之久,按脏腑分类是中脏腑,用补阳还五汤10剂后,病人还是肢体麻木、轻度疼痛、大小便自理。又服中药20剂,感觉比以前有所好转,肢体略轻松,又用丹红5天,复方丹参片1日3次,1次3片。在有空的时候去康复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病人肢体伸屈有所好转,能够基本上走路、上下坡,麻木、疼痛已消除。自己又到杭州去检查,又康复治疗30天。【加减】血压增高有伸筋草、野菊花、野天麻、野丹参、野山楂等;贫血者可加阿胶、铁剂、维生素C;大便干燥不通可加大黄、白芍来润肠通便;夜间失眠多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等。【证析】《灵枢·刺节真邪》篇又名“偏风”,亦称半身不遂。风邪之气,各入其门户,中则为偏风,多由营卫俱虚,真气不能充于全身,邪气侵袭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脑梗塞的病人不断增加,很多人到年龄大了以后出现脑梗塞,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用西药阿司匹林能使血液稀释、变淡,增加人的寿命。也有些人用中药去治疗,川芎、黄芪、木瓜、当归、丹参等,有些中药是效果还好的。还有些人康复科也去,把人体里面的组织液排出,达到治疗的效果。总的来说治疗方法是很多的,但效果也都是比较慢的。方中的黄芪、当归、川芎、红花、赤芍、地龙、桃仁、人参、五味子、元胡活血通络、通脉、止痛,痛也是我们中风人的常见症状,也是肩周炎的合并症,痛的时候比较严重,久后更是如此;麦冬、伸筋草、何首乌、大黄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减,补气,何首乌有补有润,也是和大黄相似。医案4:穿山甲丹参合用治疗脑出血中风

方某某,男,64岁,医生,浙江省金华人,2010年10月初诊。【主诉】肢体伸屈不利、视物不清约10天。【病史】今年9月1日中医药大会一起到英国,有40多人。英国天气和我们这边不一样,英国天亮我们这边天黑,人很容易疲劳。到那里9月12日回家,中秋节前后自己感到人疲劳,人视物不清,看东西不清楚,越来越重。中秋节后3天就到义乌中医院去检查。到眼科医生说可能是中风,抓紧就到中风科,经过住院后挂盐水、打针,进一步检查,到第四天才查出有脑梗塞。肢体就瘫痪、伸屈不利、大小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