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极为通俗的人工智能科普读物,半小时带你认识人工智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9:45:15

点击下载

作者:熊清泉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极为通俗的人工智能科普读物,半小时带你认识人工智能!)

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极为通俗的人工智能科普读物,半小时带你认识人工智能!)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极为通俗的人工智能科普读物,半小时带你认识人工智能!)作者:熊清泉排版:汪淼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8-14ISBN:9787535798343本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人工智能来了

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是的,如今各类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机、电脑、数控电器,甚至是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生产制造的各类机器人……所有的这一切表明:人工智能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了!

从技术进步角度来说,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学术、实践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自1946年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台科学计算机艾尼阿克诞生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工智能的研发经历了数次高峰和低谷。人工智能抓住了每一次机遇,并且在经历了每一次磨难的洗礼之后,它都能够以高昂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就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电报从发明到推广用了20年;随后电话从发明到推广花费了不到10年时间;而当前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只需几个月时间,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对于高科技的追求已经越来越热烈,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前,由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各类智能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各大市场,除了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级计算机、智能化软件等,还有各类规格型号的机器人产品。更重要的是,关于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它们的研发生产已经不再是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属,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具备了批量化生产智能机器人的能力。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带,多个以家用、工业用机器人生产制造为主的新式工厂呈现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态势,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当今社会,智能科学技术正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大的力度,影响着经济繁荣、国家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们要按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不仅要把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的精神,做好技术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工作。

某种程度上,机器人将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智慧生活的重要伴侣,将引发人人联网、物物联网的崭新形态,也将改变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机器人革命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颠覆性的。只有原创性技术,才能使我们成为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市场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指出:到2050年,我国应争取做到: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400台左右;农村城镇化导致黄牛退休、“铁牛”耕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无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背包机器人和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海陆空交通以自动驾驶为主,全国大、中型医院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近一半国产化;在全社会普及使用形形色色的服务机器人,家家有机器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平均每人拥有一台形态各异的服务机器人,我国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届时,既不是劳动力和原材料,也非传统制造,而是知识和智能,将成为先进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伴随奔跑的人工智能,即将形成的是人和机器人的混合团体。这一团体可大大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源头——智力创新的供给能力。若能实现跨界渗透和跨界创新,“中国制造”将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又一次崛起。今后,一个成功的公司将会是人工智能公司!

为了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编写出版了《地平线2025——人工智能来了》。本书用非常浅显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分析了中国在该领域中所处的位置及未来发展前景。同时,本书还从制造业、农业、教育、医疗、交通、金融、物流、军事等多方面展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并穿插了专家学者的分析解读。

人工智能发展到当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风口,必将影响和塑造人类的未来。我们编写此书,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前瞻性、可读性于一体,旨在鼓励广大读者投身于人工智能的推广,全面提高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识和应用水平,激励有志同仁共同努力,抓住机遇,拓展市场,迎接这个伟大时代的到来!第一篇智能制造晃动世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长27%,销量占全球近1/3,位列世界第一。据预测,2018—2020年,中国机器人年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5%~20%。这些数字表明中国正成为全球机器人行业的领先者吗?除了销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制造、研发、应用、产业链等综合实力,究竟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又面临什么挑战?

机器人的崛起将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科技趋势。在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巴·科恩撰写的《机器人革命》一书中,机器人被认为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市场,这一融多种高科技为一体的技术革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战略制高点。那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发展水平?有专家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机器人作为国家战略和支撑技术来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个设备、一个产品。不管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制造时代即将来临。在新的时代下,要求物物相连,物物相通,要从过去的传统设备向智能化设备发展,机器人就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新一代机器人将与数据、云、网络充分融合,在智能化、可感知和交互能力上有更突出的表现。

机器人在中国属于非常新的产业,这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形成产业也就是最近5年。从2009年开始,全球很多行业都在下滑,但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0%。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是促进这个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三大类:工业制造、国防安全及航空航天、生活服务。目前,机器人在全球及中国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工业领域,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约占机器人应用市场的40%。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工业机械手的概念,还包括移动机器人,能完成物料的搬运、传输等。还有在洁净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如芯片制造需要在真空环境下作业。在国防安全、科学探索方面,机器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像水下、空中都要靠机器人来协助。下一步,机器人在日常生活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会更大,比如,教育、高端陪护、辅助康复等。可以给顾客端茶倒水的服务型机器人在餐饮行业已陆续批量试用了。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发展和工业领域不一样,会有突发式增长。

谈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认为,总体来讲,中国的机器人尤其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比发达国家滞后了一二十年,但由于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机器人产业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升级阶段。从全球来看,在新一代机器人领域,大家几乎在同一个起点上,中国有了赶超的机会。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想真正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要有国际级企业。现在新松在市值上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我们是全球机器人家族最全的企业,工业机器人领域在中国最大,产品2/3出口国外;移动机器人全球领先;洁净机器人可填补国内空白,替代国外产品;服务型机器人跟国外齐头并进。机器人这种高新技术拿钱从国外是买不来的,逼着我们自主研发,整个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80%。但在创新平台、品牌影响力、综合实力等方面,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

这些年中国突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外的巨头和小型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很多企业把总部、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中国企业要抓住巨大的市场机遇,同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挑战非常大。中国企业现在普遍遇到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关键要差异化、有竞争力。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产品。另外,机器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依赖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资本链,三者要协同发展。■前方来电各国机器人企业逐鹿中国市场

十年前,人们还很难想象,有一天机器人能在工厂车间完成复杂的工序、在医院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在餐厅为客人点餐……美国彭博社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是在京东的仓库中,工业机器人可在1小时内搬运3600个包裹,效率是人工的4倍。中国机器人市场迅速崛起,让中国成为各国机器人企业的必争之地。

美国运动控制系统和配件供应商科尔摩根进入中国市场已有十年,该公司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市场总经理刘伟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市场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中国速度”,“这句标语也贴在我们公司美国的销售部门里,中国客户的特点就是快。”据刘伟峰介绍,发达国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时间较长,一般要等整个样品完全成熟后,再与客户接触。但中国机器人企业会待样品研发成熟之前,先参考国外企业采用了哪些器件,然后和客户共同探讨开发计划。

谈到工业机器人新的应用场景,刘伟峰认为,出于安全性考虑,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一直与人分隔开来,放置在具有安全切换功能的隐形围栏后。协作机器人的出现给工业机器人和人“亲密接触”的机会。比如,它们能从传送带上拿起物体,放进盒子里,或者帮助工人搬起重物。但目前,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十分有限。在医疗领域,协作机器人可作为辅助手术机器人的角色,或者应用在有辐射的环境。

即便如此,机器人巨头企业德国库卡和日本发那科也开始进军协作机器人领域。在发那科的上海合资工厂里,《环球时报》记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影子。有几台机器人在搬运轮胎时,会按一定轨迹运动,当人出现在其轨迹中时,机器人会自动停下来。“协作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是开放的,没有围栏。机器和人共同工作,首当其冲的是保证安全性。”该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丹麦优敖是从南丹麦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协作机器人企业。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苏璧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谈到,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是互补关系,因为协作机器人代替的是一些重复的、危险的、枯燥的工种,使工人投入附加值更高且更有创造性的工序当中。

在上海木爷机器人公司董事长蒋化冰看来,服务机器人的前景十分乐观。“与华为手机赶超国际品牌一样,现在中国虽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基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服务机器人会从应用上倒逼技术发展。”蒋化冰认为,当大部分服务型机器人都瞄准家庭应用场景时,如何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能从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读懂人的心思并做出正确判断,将成为服务机器人开发者竞争的焦点。

中国电子学会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李颁认为,就传统路径看,中国机器人和西方国家差距比较大,但智能化路径是中国机器人实现跃升发展的很好的突破口。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研究经理卢言霞认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方面仍然落后。比如,在图像识别方面,运用比较多的是在环境中障碍物比较少的情况下对目标的抓取和识别,缺少复杂的测绘、测量或避障的功能。情绪化聊天机器人中国问世

随着“有情感的”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人机互动开始向前迈进。

一台“情绪化聊天机器”已经被科学家开发出来了,这表明人机互动顺畅无阻并超越纯粹功能性的时代即将到来。

由一支中国团队开发出的这一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是朝着开发高级情感化机器人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这台缩写为ECM的聊天机器人能够作出符合事实的回答,同时在交谈中注入快乐、伤感或厌烦等情绪。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比约恩·舒勒教授表示,这项工作是迈向理解交谈的重要一步。他说:“这迟早会成为在日常经验中将会遇到的下一代智能。”

研究论文称,在试用过这台机器的人中,有61%的人更喜欢机器带有情感,而非态度中立。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家、论文联合作者黄民烈说:“我们距离可以完全理解用户情绪的机器还很遥远。这只是针对这一课题的第一个尝试。”

黄民烈与同事从编写“情绪归类”算法入手,该算法学会了如何辨别从中国社交媒体微博网站上抓取的2.3万条发帖的情绪。这些发帖稍早已由人工分成了伤感、快乐等几种情绪类别。

之后,这一算法被用来根据情绪化内容对数以百万的社交媒体互动进行标记。这一巨大的数据集充当了该聊天机器人的训练平台,从而让它学会如何回答问题及表达情绪。由此程序可以依据用户的喜好切换为5种可能的模式,即快乐、伤感、愤怒、厌烦、好感。在一个例子中,用户键入信息:“最糟糕的一天。我因为堵车迟到了。”在中立模式中,聊天机器人回应道“你迟到了”。而另外的回应分别是:“有时生活是不易的”(厌烦模式)、“我会一直支持你”(好感模式)、“保持微笑!情况会好起来的”(快乐模式)。

研究团队预计,未来该软件还可以学会在特定时候表达适当的情绪。黄民烈说,主要会是移情功能,而挑战在于避免聊天机器人强化如狂怒等负面情绪。

直到最近,聊天机器人被广泛看作处理机器智能尝试的助兴表演。一台名叫尤金·古斯特曼的聊天机器人曾成功地让一些评委相信自己是在和人类谈话,不过它假装的是一名不太会英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微软公司灾难性的聊天机器人Tay原本应该从推特网上的互动中学会聊天,但却因为被放到互联网上不到24小时就变成了支持种族灭绝的纳粹分子而遭到终结。

这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受机器学习策略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正取得重要进展。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的计算机科学家桑德拉·韦克特说,未来的算法很可能实现个性化。她说:“我们中的某些人更喜欢爱之深责之切的励志谈话,另一些人则更喜欢有个可以怒吼的对象。由于情感的复杂性,人类常常纠结于如何作出得体的回应,因此建立可以准确破译我们‘情绪密码’的技术将是十分了不起的。”

随着今天生硬的计算机互动被某种接近于友善闲聊的东西替代,新的风险可能产生。一种担忧是,可能会出现专门用来诱使用户分享敏感个人数据的技术。韦克特说:“可能的情况是,儿童与他们的‘人造朋友’分享认识,然后这些数据可能被保存下来。倘若我们发现人们在愤怒、悲伤或无聊的时候更容易购买较多的商品,那么会怎么样呢?察觉这些情绪并成功地加以操纵的能力或许是企业十分感兴趣的。”

还存在用户对计算机产生情感依赖,甚至产生爱情的可能性。舒勒说:“尽管如此,也存在带来好处的巨大潜力,例如已经有软件能够教患孤独症的孩子表达情感和进行社交互动。人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平衡益处与风险,确保对计算机最好的利用。”中国要在机器人领域当领头羊

中国寻求在机器人主导的未来取得支配地位。以下场景反映了中国的努力:在新创企业伊雪松机器人设备有限公司,一个人形机器人正在为雇员们提供咖啡。这些雇员正在制造单价为1.5万美元的工业机器人,它们的价格比外国品牌便宜三分之一,并将帮助珠江三角洲各地的装配线实现自动化。

总部设在北京的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的一个实验室内,一个蜘蛛模样的机器人纵身跳下它的架子,用爪子抓住传送带上的一本书,并将其投放到一个货箱中。这个机器人每小时能分类整理3600件物品,这是人类速度的4倍。这仅是京东正在开发的机器人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让仓库实现自动化。

中国正在积极接受机器人技术。正是凭借着同样的热情,中国在高速铁路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北京的经济规划者将机器人技术视为实现一个更广泛的战略目标的垫脚石。这个更广泛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挡在中国前面的是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等老牌机器人技术超级大国,但中国有三大优势,即规模、增长势头和资金。中国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和庞大的制造业部门。

这为中国的初创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开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和制造业问题专家贾斯廷·罗斯说:“通往支配地位的道路已经完全开放。中国有能力一举成名。”

中国有两方面的策略来实现它的目标。中国政府希望本国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能在这个规模达110亿美元的市场中同外国企业争夺支配地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古德龙·利岑贝格尔说,预计中国企业的需求将推动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9万台,同比增长约30%,占当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约三分之一。

然而,中国的雄心不止于工业机器人。2017年4月,官员们在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郑州东站——部署了警察机器人。而在2017年3月,中国一个水下滑翔机创下新纪录,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6329米的深处。2014年,习近平曾提到过“机器人革命”。2017年他在安徽省考察一个顶级技术研究院时,一个人形机器人向他表示问候。

现在,中国在机器人采用率方面落后于对手国家。2015年,中国每1万名工人仅有49台机器人,而美国每1万名工人拥有176台机器人,德国是301台,而韩国则达到531台。然而,如果中国的机器人计划获得成功,或许能阻止工厂不断搬往海外的潮流。

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2017年4月发布的一个《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北京计划让重要的经济部门实现自动化。这些重要部门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物流和食品生产。同时,中国政府希望,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提高到50%。机器人世界杯在日本举行

全世界的机器人于2017年7月26日聚首日本名古屋,参加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最新技术在这场盛事中得到一一展示,各国机器人也竭尽所能,表现了自己在救援任务中的高超技能或在足球赛场上的娴熟技巧。

在这个世界机器人领域的顶尖交流平台上,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90个团队参加机器人足球、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以及青少年机器人五大竞技项目。在举办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小型人工草坪上,人形机器人或立方形机器人追着足球展开厮杀。机器人被按照大小和形状分为8支队伍,参赛团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完全自主地在赛场上进行攻防。这些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开发出自主仿人机器人,与人类足球世界杯的冠军队一争高下。

首届机器人世界杯于1997年在名古屋举行。20年后,这个机器人盛事再次回到了这里。过去三届大赛分别是在巴西若昂佩索阿(2014)、中国合肥(2015)和德国莱比锡(2016)举行的。名古屋是日本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本届机器人大赛于2017年7月30日闭幕。大赛的主要目标是不断推动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在家务、工业、救援等领域广泛应用。机器人角逐“世界杯”各显其能

机器人世界杯的球员们来了,在波尔多队与中国队的一场高水平足球比赛中,波尔多队3号球员在开场几分钟后就攻入精彩一球。

但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身材矮小的球员“阿亚”却没有像一般球员那样表现出胜利的喜悦。事实上,3号机器人球员及其队友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它们继续毁灭着对手在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上夺冠的希望。

最终,波尔多队以4比0战胜中国队。这场比赛是为期4天的2017年机器人世界杯最后阶段的比赛之一。本届世界杯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的大约3000名研究人员和工程系学生,他们在足球场上展示了最新研发机器人的高超技艺。

这些机器人以安装在头部的摄像机为“眼睛”,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间距和视线内的物体。参赛机器人的设计各不相同,包括从拥有人脸的类人机器人到以骨架为主的机械装置。根据程序设计,这些自主机器人可以在未接收指令的情况下进行战术对抗。

一年一度的机器人世界杯在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举行。这项赛事始于20年前,当年IBM机器人“深蓝”在国际象棋比赛中战胜了世界顶级棋手。机器人世界杯联合会主席、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首席研究主管说:“这项重要比赛促使计算机工程师制定了下一个目标。”

他说:“与国际象棋比赛不同,参加足球比赛的机器人需要不断观察变化的形势并选择最佳移动线路。”

他说:“此外,足球运动还需要很好的团队配合,对计算机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完全未被研究的领域。为解开谜题,我们选择足球运动作为机器人的‘下一个挑战’。”

随着技术的长足进步,现在机器人可以自主判断并与其他机器人进行合作。

在波尔多大学机器人足球队担任教练并负责排兵布阵的奥利维尔·利说,团队合作是其获胜的关键因素。他说:“我们开发了许多团队合作的性能……这些机器人协同配合,做一些传球动作。”

中国队的机器人球员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在倒地后迅速站起,但中国队还不足以抗衡波尔多队。中国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大

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而从根本上推动这一需求增长的是中国。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不到15%,但它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是这一数字的两倍多。

汇丰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所有的制造业自动化需求中预计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1%。北美的增长率预计为7%。

自动化的理念在哪里被最为普遍地接受?不是美国或欧洲而是中国在引领世界。

中国是“制造业自动化国家”,不再是低成本的劳动力提供者。

汇丰银行的研究人员海伦·方、迈克尔·哈格曼、理查德·施拉姆和安德森·周称中国是“自动化国家”,他们指出,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高速增长”。

目前,全球每万名工人平均拥有69台机器人。到2020年,预计每万名工人将拥有150台机器人,在所有的机器人需求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老龄化并期待更高的工资水平,他们不再是该地区的低成本生产者。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对自动化的支持正在推动苹果这类公司在该地区建厂。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财富》杂志峰会上说,他喜欢将“工匠类技能”与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

在中国,与自动化有关的制造商阵容强大,但自动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汇丰银行的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仍在急剧上升,但市场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新行业顺应自动化趋势,自动化之路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宽阔。”

中国汽车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买家,但自动化趋势正在蔓延至电子、半导体、智能工厂、物流、家用电器和电动汽车行业。

这些机器人大部分来自哪里?目前主要是日本。从2015年到2016年,大部分进口工业机器人来自日本,只有少数来自中国生产商。15年后机器人接管美国近四成岗位

据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2017年3月2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1世纪30年代初,美国1/3以上的就业岗位将处于受到自动化威胁的高风险之中。这一比例超过英国、德国和日本。

报告称,在美国,38%的就业岗位面临受到自动化威胁的风险,相比之下英国是30%,德国是35%,日本是21%。

报告强调,这些估计是根据到21世纪30年代初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预期能力做出的,但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方向是“不确定的”。

报告说,关键问题并非美国在实现自动化的条件普遍成熟的领域有更多就业岗位,而是在某些领域美国可能受到自动化威胁的就业岗位数量超过一些国家,比如英国。

报告说,例如在金融和保险业,美国实现自动化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英国,这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低于英国。报告说,伦敦金融从业者的工作面向国际市场,而他们的美国同行更关注国内零售市场,他们“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报告称,不需要那么高学历的就业岗位面临的自动化潜在风险更高。

其他面临高风险的行业包括酒店和餐饮服务业、运输和仓储业。

分析人士称,卡车司机很可能是美国第一类实现全自动化的驾驶岗位,因为远途大货车主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而高速公路是最容易实现自动驾驶的道路。俄罗斯“逃跑”机器人

据Promobot机器人公司发布的消息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对彼尔姆进行工作访问期间参观了技术园区,见到了Promobot公司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因多次试图从试验场“逃跑”而出名。

普京到访技术园的目的是了解彼尔姆边疆区在信息和通信领域的成就。

机器人在与普京握手时说:“您好,尊敬的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我叫Promobot。我是自动服务机器人以及开放机器技术平台。”

与俄罗斯总统见面的这个机器人因多次试图从试验场逃跑而出名。其中,2016年6月该机器人逃离试验场进入城市,在电池耗尽之前走了大约50米。

Promobot公司的服务机器人可以担任万能助手、管理员和人群密集点助手的角色,其功能包括沟通、识别以及扩散宣传材料。该产品最主要的优势是高度的智能和庞大的俄、英、中三语语音库。除此之外,它的身份识别能力很强,能判断性别、年龄、心情,并且能提供识别对象的统计数据。

目前,数百台Promobot公司的机器人已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爱尔兰、英国、西班牙和智利等国投入使用。美国机器狗展示“开门”绝技

美国多家科技网站2018年2月12日报道称,在农历狗年来临前夕,美国机器人巨头波士顿动力公司在互联网上公布了机器狗最新绝技——自主开门。

视频画面显示,机器狗智能化水平非常高,不仅能够组团协作,还能够依靠自己的高智商开门。视频中,当一条机器狗碰到一扇紧闭的门无法通过时,呼唤另一条头部带有机械臂的机器狗。这条狗利用自己头部的机械臂,精准握住门把手,娴熟地拧开门锁,将弹簧门拉到最大,接下来又用一条前腿抵住门,倒换了一下开门的机械手。等同伴通过后,自己再穿门而过。

美国techcrunch网站评价称,这段视频让人印象深刻,它不仅展示了新型机械臂的灵活性,以及机器狗在打开一扇非常沉重的门时保持自身平衡的能力,还暗示该公司已经拥有先进的智能化自主控制系统,使机器狗具备相互协作的能力。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项新发明表示欢迎。美国gizm odo网站担忧地指出,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已学会如何打开门,这项新发明让人欢喜让人忧,让人欢喜的是,它意味着未来机器狗为人类提供更多工作生活服务的想法将梦想成真;令人担忧的是,这项技术也可能预示着高智能化的机器人将来可能会引发机器兵团自主行动。

一位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视频中的机器狗开门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发水平。一般说来,智能化机器人在协作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似乎已解决智能化平台协作通信问题,这意味着两个或多个机器人平台能够自主组合起来,完成单个机器人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狗未来进家庭不是幻想,应用于战场、反恐等特殊场景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视频中,两条机器狗的配合,很容易让人想起特种部队的战术:一个人踹门,另一个人迅速冲进去解救人质。在未来,这种危险性任务有可能会交给机器人来完成。

专家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悄悄掀起继信息化革命之后的新一轮智能化军事革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武器,最大特点是运用传感器、编程技术和大数据系统等技术,不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寻找、识别目标,自主执行军事任务。美国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美国多个军种都在开发新型无人战斗平台,它们将在未来配合有人驾驶平台协同作战,不仅在危急时刻充当敢死队,还能在多种战斗任务中充当带刀护卫,成为保护人类军人的得力助手。■专家点评人工智能提供的是机遇

从2016年“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开始,人工智能一跃成为全球焦点之一。现在,人工智能已进入人类社会发展主航道,已经在很多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人类智力,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其所替代。但实际上,这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带给人类社会的不止是替代。

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轻松战胜围棋冠军,高分通过医师资格考试。这些成果给大众带来科技震撼,也带来担忧和恐慌:棋院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医生是否会下岗?未来是否会变成机器人的世界,等等。其实,这些担忧和恐慌是多余的。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这种改变。

曾经,马匹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和金银、粮食一样作为重要财富,出现在历史的战争和商贸交易中,以其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经济圈。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现象彻底改变。战争中,人类开始使用更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交通中,汽车和火车将马匹挤下主干道也有大约100年的时间了。原来的骑兵和车夫虽然被替代了,但这些行当中相当一部分,转换为装甲兵和司机等新行当,重新投入到社会进程中。同时,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助力石油等行业飞速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大量涌现。

这种更先进的生产力将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解放人类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它将促进人类自我审视,重新思考: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长处。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对世界的同步认知能力,视科技为工具、伙伴,认识它、了解它,通过人机协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另外,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更先进更安全的技术、更有价值的产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李长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者)中国机器人产业和世界还有大差距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最近对中国“机器人革命”发表了一番言论,他称,“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机器人发展的速度都要快”。他的这些话既对也不对。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发展迅速的是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在机器人的生产、研发方面,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15~20年的差距。

在谈论机器人的时候,我们一般指的是工业机器人,它们主要是在工厂自动化流水线上作业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诞生在美国,但随着制造业的转移,美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在机器人的产业线、基础元器件,以及技术提升能力等方面,实力非常强,而中国正处于追赶阶段。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生产规模与产品性能均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一些要求不高的机器人,比如搬运机器人,国产化率较高。需要稍微复杂一些技术的,比如焊接、装配领域的机器人,外国制造占主力。中国一些所谓的机器人公司实际上都是机器人系统集成公司,进口外国的机器人设备,配装工业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所需的基础集成和周边的很多配套,那些配套技术含量不高,工作量却很大。

说中国机器人发展速度快,指的是我们在应用领域发展得比较快。中国有大量制造型企业,以前的自动化率比较低,需要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同时,我们对机器人的生产研发有很大投入,但想要见效,短期很难。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减速器的研发都需要时间。拿减速器来说,它涉及材料和机械加工,如果这些基础问题得不到解决,和国外产品比,我们在性能和价格上就难以具有优势,想很快赶上和超越已经发展五六十年的国外机器人产业是不现实的。

所谓中国机器人发展热,是因为大量制造型企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中国有很大的应用市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字,中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现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还没有真正完全释放。我们的情况和日本、德国不同。在日本、德国,人力成本比较高,不管企业大小,都尽量使用机器人。而在人力成本没有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会像日本、德国那样迫切。中国还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很多简单重复的劳动依然能吸引大量的从业人员。

我们有一个认知误区,以为有了机器人就是自动化,一家工厂用了自动化设备就是实现了自动化。实际上,这些自动化设备后面,还需要跟生产工艺配套的软件,比如自动化管理软件、自动化物流,甚至包括财务结算。在这些软件的研发方面,我们还需努力。王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中国的差距在哪里?“中国工业走向机器人时代!”德国《商报》最近报道称,中国开始大跨步加入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至少在机器人销售市场上,中国已经全球领先。“不过,在工业机器人的其他领域,中国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者托特贝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差距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机器人密度。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到2019年,全球将部署260万台工业机器人,是2010年的两倍多。2016年,韩国企业机器人的密度最高,每万名工人有531台机器人,美国为176台机器人,德国为301台。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比例才达到每万名工人有150台机器人。2015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是36台,居世界第28位。

二是机器人制造。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各有各的优势。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美国的最大优势是为机器人制造提供软件系统。日本则在机器人进入家庭方面走在前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托特贝格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外国制造占六成以上,中国仍需从国外引进专业技术。随着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公司,中国在技术上将逐渐赶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将占一半以上,并逐渐占领欧洲国家、美国等全球市场。

三是机器人应用。德国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工业生产上,如物料搬运、点焊和弧焊,涉及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在医疗行业,机器人也做了不少工作。《环球时报》记者曾走访位于德国鲁尔区的MACH4自动化技术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药房机器人已遍及全球各地。日本机器人已经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东京羽田国际机场有机器人帮助清洁大厅或输送行李,一些日本公司聘用机器人当保安。有的日本酒店使用穿制服的机器人,帮助客人将行李送到房间。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扩大很快,除了传统的汽车业、电子行业,物流业也开始用机器人分拣包裹。研发领域同样进步神速,中国还获得过机器人足球赛世界冠军。不过,中国的机器人应用仍未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青木(《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机器人的应用与就业没有矛盾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未来,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会不会带来就业矛盾?

从眼前来看,这个问题不大。中国这几年遭遇用工荒,很多制造业企业招不到人,机器人恰恰可以填补这部分劳动力缺口。另外,中国有一些危险、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比如爆炸品处置,以及需要在特殊环境下作业的行业,这些本身不属于人的就业范围,机器人正好可以把人从这些环境里替代出来,与人的就业没有冲突。

不过,从长远来看,低技能劳动者肯定会被机器人替代,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将带动人的就业进行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这一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国家需要统筹考虑,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对再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真空期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这些都是积极的做法,而不是为了人要就业,就限制技术的发展,限制新的生产手段的使用。曲道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人才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的根本力量《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实际现状,提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这是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做出的重要回应。

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比例仍然是以美国领先,但全球华人的优势已很明显。中国要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这一优势,在未来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建设上提前布局,尤其要关注对青年人才、领军人才的全面培养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环境下,把握人才主动权,让人工智能的热潮产生持续“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新引擎。董晶(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第二篇与“望天收”告别——人工智能与农业

过去,农业长期是“望天收”“靠天吃饭”,后来提出“人定胜天”,也只是说人的干劲而已,直到人工智能来了,所有涉农问题包括千百年来的吃饭问题才出现了颠覆性改变,农村、农业、农民有了一片光明前景。

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直至销售阶段,它以独特的技术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的动态管理,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比如农民利用农业专家系统及时查询在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农业机器人可代替农民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可在恶劣的环境中持续劳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节省劳动力;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能用于检验农产品的外观品质,检验效率高,可替代传统人工视觉检验法,给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保证。

科技对农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新一代的温室大棚,还是智能农业,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人工智能指导农耕成了当今热门话题。那么,人工智能又是如何帮助农民从田地里分析数据的?

在农作物移栽之前,我们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比如分析哪块地适合耕作、地的土壤情况如何、哪一块地适合种植哪种农作物等一系列问题,以前只是凭多年的耕作经验得出结论,没有实际的科学数据作为依据,因此往往在收割情况、经济效益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在这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土壤分析等农业生产智能分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就是人工神经网络(简称ANN),它将模拟人脑神经元,实现对人脑系统的简化、抽象和模拟等技术分析土壤性质特征,并将其与宜栽作物品种建立关联模型。借助非侵入性的探地雷达成像技术,探测土壤性质特征和通过分析电磁感应土壤传感器获取的信号技术获取土壤表层的黏土含量信息,等等,从而精准地判断出相应的主浆适合宜栽的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人工智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农作物维护过程中,只能凭经验操作,比如灌溉用水、除虫、草剂的用药量的情况。在传统的农作物维护过程中,我们会时常隔段时间进行农作物的灌溉、施肥的处理。而在此过程中也会时常遇到灌溉、施肥过度而导致农作物损失的情况,特别是对农作物没有经验的农民。

人工智能将可以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水源、合适的肥料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施肥,保证农作物的用水量、施肥量,大大降低灌溉问题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杂草识别,喷雾系统精确控制药量。图像分析系统通过分析田间图像的颜色模型,根据色差分量、颜色特征实现杂草实时识别,最后提取其相关特征参数,配合超声测距等技术可以精确控制喷头位置及用药量。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剂的经济性,对保护环境也大有益处。

人工智能还可帮助农民在后续的生产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谷物种类。Piotr Zapotoczny使用图像分析以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麦粒的品种加以鉴别。该试验调查研究了春季和冬季不同质量等级的11个小麦品种,其分类准确率达到100%。

因此,在农业生产产前阶段使用ANN技术作分析和评估能给农民做出科学指导,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土壤、水源、种子,这对后续的农业生产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农业科研人员把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开发出了农业专家系统。它可代替农业专家走向地头、走进农家,在全国各地具体指导农民科学地种植农作物,这是科技普及的一项重大突破。除了专家系统,还有具有自主性且有自行学习、推理、决策、规划等能力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具备4种功能:感知功能——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以进行自我行动监视的功能;运动功能——施加于外部环境的相当于人的手、脚的动作机能;思维功能——求解问题的认识、推理、判断功能;人-机通信功能——理解指示命令、输出内部状态,与人进行信息交换的功能。拥有这些功能的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代替农民进行作物采收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一家公司研发了具有两层结构的用于白芦笋采收的自动机器人。在第一层上,使用两个独立的速度控制轮,电机按照人们要求的值加以驱动,从而保证机器人按照人们所需的速度加以行进。为了第二层的需要,使用了级联控制结构,包括一个内部的定位误差控制器和一个外部的横向偏置控制器,以驱动机器人按照期望的轨迹加以行进。控制器的设计基于PID算法。采用轨迹分析来选择控制参数,这样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机器人采收农作物,可帮助农民在农忙季节快速而轻松地对农作物进行抢收,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在农业生产产中阶段使用农业专家系统、ANN技术、农业机器人能帮助农民更科学地种植农作物并可对农田进行合理的管理,能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产量。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推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令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自动化、规范化。

人工智能对于农产品的采摘搬运也有很大帮助。天然食品往往容易变形和擦伤,使它们难以用机器来搬运。人们设计了一种用来搬运不同形状食品的磁机器人手爪。该手爪采用了磁流变(MR)流体技术,可用于搬运苹果、胡萝卜、草莓、西蓝花和葡萄,并且不会在表面留下手爪造成的淤痕和凹陷。对水果和蔬菜形状的均匀性进行检查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采用人工对农产品进行检验有许多不足之处。计算机视觉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可靠的工具来对农产品的外观形状进行检验。过去,大部分的检验系统只能在规则的和畸形的这两类特征的分类上获得较高的精度,只有少部分的系统能对两类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鸡蛋壳的细微裂缝是细菌污染的来源,这对消费者的健康非常不利。现在的机器视觉技术和计算机算法开发出了一套蛋壳细微裂纹识别的机器视觉系统,所开发的系统能够达到100%的检测准确率而不受蛋壳表面污垢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产后阶段使用ANN技术可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机器视觉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对农产品进行检验,保证食品安全,这是我们今后食品检验的发展趋势。使用机器人手爪可有效搬运易变和易坏的天然食品,不仅能保证食品的卫生而且能提高搬运效率。

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这其中既有耕作、播种和采摘等智能机器人,也有智能探测土壤、探测病虫害、气候灾难预警等智能识别系统,还有在家畜养殖业中使用的禽畜智能穿戴产品。这些应用正在帮助我们提高产出、提高效率,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前方来电智能识别机器人

美国和德国开发了两款智能植物识别机器人,他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帮你识别你不认识的农作物,他们还能够帮农户识别农作物的各种病虫害。农户把患有病虫害农作物的照片上传,机器人就会识别出农作物患了哪种病虫害,并且可以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除了人工智能给出的处理方案,机器人身上还有用户和专家交流的社区,可以针对相应的病虫害进行讨论交流。以前我们在野外看到不认识的花草要查阅资料才能知道是什么,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识图软件对着花草拍照扫描一下就知道了,这就是电脑图像识别技术。如今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智能图像识别准确率越来越高,而识图软件的应用也远远不止这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新农民”

Blue River Technologies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机器人公司。这家公司的农业智能机器人可以除草、灌溉、施肥和喷药。智能机器人利用电脑图像识别技术来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和判断哪些杂草需要清除,哪里需要灌溉,哪里需要施肥,哪里需要打药,并且能够立即执行。智能机器人能够更精准地施肥和打药,大大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比传统种植方式减少了90%的农药化肥使用。

智能播种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探测装置获取土壤信息,然后通过算法得出最优化的播种密度并且自动播种。美国发明家David Dorhout研发的智能播种机器人Prospero就是这样的智能机器人。

除了播种和田间管理,农业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帮我们采摘成熟的蔬果。Aboundant Robotics也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机器人公司,目前他们已经上市的是一款苹果采摘机器人,可以在不破坏苹果树和苹果的前提下达到一秒一个的采摘速度。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摄像装置获取果树的照片,用图片识别技术定位那些适合采摘的苹果,然后用机械手臂和真空管道进行采摘,一点都不会伤到果树和苹果。农民告别“望天收”

以前农民一般是看天看地看作物,而如今农民可以通过卫星拍摄图片、航拍图片以及农田间其他设备拍摄的照片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利用人工智能能够精确地预报天气、气候灾害,识别土壤肥力、庄稼的健康状况,等等。

比如美国的Descartes Labs公司收集了海量农业相关的卫星图像数据,他们对天气的预测比美国农业部还要精准。Descartes Labs通过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分析这些图像信息,寻找其跟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能对农作物的产量做出精准预测,其预测的玉米产量比以往的预测准确率高99%。

除了天气预测和产量预测,人工智能还能通过研究各种图像判断农田哪里有杂草入侵,哪个地块的农作物养分不足,哪里的农作物正在发生病虫害。智能养牛

人工智能通过农场的摄像装置获得牛脸以及身体状况的照片,进而通过学习,对牛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帮助农场主判断哪些牛生病了,生了什么病,哪些牛没有吃饱,甚至哪些牛到了发情期,等等。

除了摄像装置对牛进行“牛脸”识别,还可以配合可穿戴的智能设备,这会让农场主更好地管理农场。荷兰的Connecterra是一家动物智能穿戴技术公司,这家公司通过戴在奶牛脖子上的智能传感器,结合牧场上的固定探测器来共同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上,用自己开发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让这些海量的原始数据变成直观的图表和信息发送到客户那里。

这些信息包括奶牛的健康分析、发情期探测和预测、喂养状况、位置服务等。这大大节省了奶农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有机农场更有帮助,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放养时间、位置和吃草的时间。英国尝试建全球首家无人农场

一组农业工程师正在尝试创建全球第一家无人农场:在没有任何人进入农田的情况下播种和收获粮食作物。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自动拖拉机,可由农场主在控制室操作播种和喷洒。

与此同时,可以利用无人机监控作物生长情况,这样农学家就不必亲自去农田观察了。

实验田上已经条播了春播作物大麦,经过数月耕作,将于8月或9月收割。

然后,一台自动联合收割机将对这片农田进行收割。

来自英国什罗普郡哈珀亚当斯大学的研究小组相信,他们的研究将给农业带来一场革命,可以解放农民,让他们拥有更多时间。

乔纳森·吉尔、基特·富兰克林和马丁·埃布尔利用市场上已有的小型机械(包括小型拖拉机),将它们应用到大学工程实验室。

吉尔说:“基特和我讨论了我们对农业和机器人的期盼,鉴于我使用无人机系统的背景,我知道有现成的相关技术可用。我们3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但用了不少时间才获得项目经费和支持。”

他说:“我们已设法播种和翻地,现在我们在等待种子发芽。”

研究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评估,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富兰克林说:“作为一个团队,我们认为自动化农业已无技术障碍。这个项目赋予我们证明这一点并改变公众观念的机会。“我们希望把各种技术统一起来,创建一整套系统,好让我们在从开始到收割的整个耕种过程中无需亲自到农田去。“这是世界首创,但是工程研究就是要不断突破限制。”

这位27岁的讲师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动化是“农业的未来”,而且不会导致农民失业。

他说:“自动化是农业的未来。我们现在正处于农业机械规模已不可持续的阶段。“多年来,农业机械越来越大型化,而且一直在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大型机械存在很多问题,除了精准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外,还有土壤板结导致土壤肥沃度降低,妨碍了植物生长。”

他认为自动化将创造一个可持续系统,多种小型、轻型机械进入耕地,可减少土壤板结度。

富兰克林说:“这些小型自动化机械反过来将促进高分辨率精准农业的发展,不同的农田甚至可能是某一株作物都能得到区别对待,同时优化农田耕种投入并有可能大大降低成本。”■专家点评人工智能淘汰的只是落后生产力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众多想象和猜测:人类的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大面积失业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等问题是否会出现?从一名业内人员的角度,这些担心有道理,但过分担忧是不可取的。

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及其带来的影响,虽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但我们能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找到相似阶段。18世纪,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肇始于英国,结束工厂手工业时代,开创机器动力时代。虽然机器取代了部分人类劳动力,但社会工作机会总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原因在于,机器动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反而需要大规模的城市产业工人,这部分需求远超过被取代的工人数量之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从“蒸汽时代”带入“电气时代”。在这期间,农业、轻纺工业已经不是发展重点。电气、化学、石油等很多新兴产业给社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各新兴行业急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美国福特公司与著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之间的“一美元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负责在问题线圈处画线的人只能得到一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的人则可获奖金9999美元,这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电气等新兴行业人才的渴求状态。李长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者)中国经济未来的两大增长点

目前中国经济只剩下两大增长点,一是积极让本国资金走出国门,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即是中国所称的“一带一路”战略;二是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全新技术。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很清楚经济的粗放型增长阶段迟早会一去不复返,因此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着手培养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才,每年派出大量技术精英前往全球顶尖理工学府深造。北京正在打造遍布全国的技术园区,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巨额的税收减免优惠。

我预测,中国的工业、林业、农业、批发和零售行业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赢家。此外,它的发展还将解决国民的就业问题。一家咨询公司预估,数字经济将在2035年为中国创造逾4亿个就业岗位。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研究室主任)中国需要建设技术与市场的开放生态

近日,《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活动,他认为99%的人类最终将成为无用阶层,而世界上1%的人将成为掌控算法、通过生物技术战胜死亡的未来世界主宰者。我认为单个国家尚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同的国家更会因AI分化——有的国家会从人工智能中获益,变得更加繁荣富裕,而有的国家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将颠覆世界经济、军事、政治的既有格局,也会在智能化国家与非智能化国家之间拉开越来越难以追赶的鸿沟。

未来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主要是由大数据、超算力和深度学习云平台服务在各行各业的落地应用所驱动。美国的E级超算以及类脑芯片、量子计算等项目直接发包给IBM、微软、英特尔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