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22:22:25

点击下载

作者:(美)约翰·A.辛德勒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绪力

情绪力试读:

第一章 病由心生

本章提示当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生病时,他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得情绪性疾病的概率。情绪性疾病是一种生理疾病而非心理疾病。它的症状有上千种,从常见的“脖子痛”、“胀气”到复杂的“肾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它的症状千变万化。情绪是由身体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组成的(不管是表面上可以被人看到还是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察觉到的内在变化),这些变化是我们脑中每一个念头所产生的感觉。在愤怒的情绪中,脸部的物理变化就向人们传递了愤怒的信息。这种情绪其中一个内在变化即血压的升高,有的时候甚至能冲破大脑血管导致中风。愤怒引起的另一种内在变化即心脏冠状血脉的收缩。这种变化有可能会造成心肌梗塞的致命后果。所谓的“不良”情绪指的是那些引起的内在变化能导致病症的情绪。而“快乐”情绪引起的变化能让我们觉得很舒服;也就是说,它们都是积极的变化。身体的化学和物理变化,也就是情绪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而影响大脑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解,而非医疗人员对有一类疾病的困惑大概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他们轻率地将这类疾病说成“神经过敏”,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外行人的困惑并不值得惊奇,时代变迁至此,即使是在医疗界人士的脑中也依然存有同样的疑问。自1936年开始,我们便致力于弄清楚情绪能引起身体疾病的这一机制。相关专业的医疗培训也在逐渐开展。从这一专业面世到医学界人士渐渐掌握这一机制通常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这一知识普及过程的初级阶段而已。

功能性疾病,或称情绪性疾病——这是最名副其实的叫法,不管从何种角度都是非常值我们得注意的生理疾病。

一半的疾病都是情绪性疾病

情绪性疾病(emotionally induced illness简称:EII)有很多极其明显的特征,比如说来医院寻求治疗的人,超过一半都患有情绪性疾病。

换句话说,如果你明天生病了,或者你今天就感到了不适,那么你有50%的可能得的就是情绪性疾病。

又或者,再换一种说法:就拿医学院的学生用书来举例吧,一本医学教科书所涉及的我们人类肉体经历过的疾病大致有1000种。而其中一种疾病,即情绪性疾病,其普遍率等同于其他999种疾病的总和!

也许,像你这样的非医疗人士很难相信这一数据。不过事实上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几年前,新西兰(New Zealand)的奥什纳诊所(Ochsner Clinic)就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在500名前后来到诊所治疗肠胃疾病的病人中74%的人都患有情绪性疾病。1951年,耶鲁大学门诊医学系(Yale University)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称奥什纳诊所中76%的病人都有情绪性疾病。也就是说,EII病正在流行。

有人自然要问了,“如果这种病这么常见,那为什么人们还对它半知半解呢?”答案是什么?答案,就像这种疾病一样古怪难明。

坏情绪导致疾病

每个人,包括你和我,都曾在某个阶段得过情绪性疾病。如果你在患此病期间正好去看了医生,那么医生很有可能不会告诉你实情。他为什么这么做?以下就有两条充分的理由。

第一条:尽管医生们都知道这种疾病,并且在从医数年来一直都能对其确诊无误,然而,我们也是在近十年才渐渐了解它,才能对其言之一二。

第二条:医生之所以没告诉你得了什么病,是鉴于这个病奇特的治疗方法。

一个医生,即使从业经验不足也知道,仅仅告诉病人“你没什么大碍;你的问题都是情绪引起的”或“是你神经过敏了”这样的话是绝对没有效的。这些对病人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很有可能会激怒他,迫使他进入防备状态,最后愤愤而去,另谋他就。所以,在充分理解病人的需求(而非他的情况)的基础上,这种诊断更易于病人接受。

如果一位医师坚持要用正面攻击的方法,告诉病人他的问题都来源于他的情绪,那么这位医师接下来一定是准备向病人解释他的症状是如何产生的,而情绪又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他要如何才能制造出更有益的情绪。我们称这一过程为充分型心理疗法(adequate psychotherapy),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能采用的治疗情绪性疾病最合理的方法。充分型心理疗法

然而,充分型心理疗法,依今天我们所有的了解来看,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太费时间。它最大的障碍就是:每个病人的治疗时间长达20个小时。

如果采用充分型心理疗法,若一个医生每天工作20个小时,那他一天便只能接待一个病人,但是美国一位普通的医生每天的病人数就有23个!假设全科医生将这些病人都转交给精神专科医生(我知道你们有些人会这么想),让他们代为这些情绪性疾病患者实施充分型心理疗法,这样就必须要有几十万个精神科医生才能实现,然而目前美国只有5000名精神科专家而已。因此,用充分型心理疗法来治疗功能性疾病是绝不可取的。因为依照现有的条件来看,只能有不到1%的患者可以接受此类治疗。替代疗法

剩下的99%的患者接受的治疗可以称做“替代疗法”。医生先给出一个替代诊断,让病人欣然接受这便是病因,然后再走走形式,就这些诊断做一些相应的治疗。这也算是心理疗法,不过要更卑鄙一点。这样的替代疗法已经沿用了几千年。远古时代的巫医就告诉身体功能紊乱的病人,说他已被恶魔附身,要想痊愈必须用一些非常剧烈的通灵方法把恶魔之魂驱赶出去。若我遇上一个棘手的病人,我也希望我能会一些暗示疗法,不用像巫医那么神奇,有一半功力就已足够了。

中世纪的医生告诉自己的病人他体内的四种液体失衡了,然后就会抽调其中一种——通常他们会选择血液,因为这个最好抽取了。

今天的教徒告诉自己的病人,“你有一根椎骨脱节了”,然后就会麻醉病人,假装将这根椎骨接了回去。

现代医生使用的都是当代的诊断结果,譬如新陈代谢高或低,血压高或低,以及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最后一个诊断若是发生在派克大街上就要引起一阵风波了;但若是在乡下地区,一个普通的“功能不全的肝脏”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并不会让人感到焦虑。合格的诊断不能比病人担心的病症还要严重,否则的话,这样的诊断只会让病人更加难受。

替代疗法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内还将被沿用,因为接受过替代疗法的患者——不论是何种类型的替代疗法——其中60%的人的病情在两个月内都有明显改善。那么两个月内都未曾犯病的病人就是对替代诊疗师最好的宣传。正因为这短暂的改善,新的病人便慕名而来。于是,这就让诸如江湖医术、祖传秘方这样的替代疗法乘虚而入了,人们每年买这些东西的钱就可达到几十亿美元。买这些药物的人正是情绪性疾病的患者,类似的还有在国内市场上泛滥的维生素补充剂,每年收入也能达到几十亿美元。

如果专业医师能像治疗大叶性肺炎一样将情绪性疾病也轻松搞定,那这些庸医一夜之间就会破产。这种病就是医师和非认证治疗者的黄油面包,如果有适当的治疗方法,将其一举歼灭,那么不论是异端教派、边缘医者还是低级治疗师都会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替代疗法有一点最为糟糕。就长远来看它反而加重了情绪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巩固了此病的持久性。接受过这种治疗方法的病人,只有8%的病情在年终时得到了缓解。剩下的人又开始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另外一种病。另外,若是医生在给出替代诊断时一个不小心或失误,很有可能就在病人的心底埋下了对重病恐惧的种子。这种由医生引发的疾病在医学界被称做“iatrogenic illness”,在希腊文中意为“一种由医生引起的病症”。我在办公室内见到的每五个情绪性疾病患者中便有三个明显患有这种病症,这也让治疗的难度更加困难。

为了找出能更快更有效地治疗情绪性疾病的方法,并让它能为每位医师所用,我们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以说,再过20年,人类社会最普遍疾病的治疗方法的变革就能大功告成。这个至今为止依然是现代医学一枚污点的病状,终有一天会如医学地图上其他版块一样让人一目了然。

情绪性疾病是一种生理疾病

有一点我们千万不要混淆了。情绪性疾病患者来看病时描述的都是生理上的症状,而不是精神症状。这一点,在很多外行人眼里的确有些难懂。

下面这张表格列举了情绪性疾病可以引发的数百条症状的其中一些。每条症状后面的百分数代表此类症状有多少次是因情绪性疾病发生的。

从下表中不难看出,人们最常抱怨的病状基本上都是因情绪而引起的。但是,每一个从事医疗的人都能告诉你,即使是最罕见最奇特的症状通常也与情绪问题有关。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患情绪性疾病

许多不了解情绪性疾病本质的人都认为自己拥有高人一等的智力,所以他们当然不会与情绪性疾病扯上关系。事实上,当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责任越重,精神越警惕,能力越强时他就更容易患有情绪性疾病。

这大概是因为绷紧的神经在固定的时间内能思考处理十件事情,而放松的大脑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拥有强大思考力的人所要担起的责任也要更大,也就是说,他们的情绪通常也要更加紧张。

如果“聪明”一词真如它本义所示,先不管其他,它首先就要包括智力引导和情绪掌控的能力。然而实际上,直至今日这个能力早就从聪明的范畴里遗落了。那些自称聪明的人往往都是一群最不擅长在每天混沌的生活中控制情绪的人。

在我的家乡,患有情绪性疾病最少的人就是农妇了。这些农妇通常都有一个9至10人的大家庭,她们除了要做家务还要忙农活。她们的脑子里都是耕耘而没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她们总是在忙着照顾别人而没时间想想她们自己。

有一位可爱的农妇曾跟我说过这样的话。我问她是否曾感到过疲惫(这也是最常见的机能紊乱症状),“孩子,25年以前,我就告诉自己永远别问这个问题。”好了,这正好就是治疗疲惫最好的解药。

要想了解情绪性疾病,首先你必须知道什么是情绪。1884年,威廉姆·詹姆斯给情绪下了一个定义:一种能表现在身体变化上的精神状态。每产生一种情绪(我们每一分钟都会产生某一种情绪),肌肉、血管、内脏、内分泌腺就会发生变化。伴随这些变化能为人感知的精神状态就是情绪。如果没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就没有所谓的情绪。

两种情绪

尽管有些例外,但就其引起的身体变化而言几乎所有的情绪都属于二者之一。

第一个情绪大类包括那些能引起身体各个部位产生过度刺激性反应的情绪:通过神经系统对器官和肌肉产生过度刺激;对一个或多个内分泌腺产生过度刺激。由于这些情绪过度刺激了器官和肌肉,所以它们普遍产生的都是不悦的感觉。几千年来,人们都称这些为“讨厌的情绪”。这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情绪,如愤怒、焦虑、害怕、恐惧、沮丧、悲伤和不满。事实上,情绪的种类和区分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你可以列出一长串“讨厌情绪”的清单。

第二个情绪大类是那些能使身体产生最佳反应的情绪,这些反应既不强烈也不微弱。我们可以给这些情绪冠上“美好情绪”的头衔,这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词语。我们之所以说它们是美好的,那是因为这些情绪所造成的是美好的感觉。它们有希望、开心、勇气、镇定、喜爱、愉悦等。与第一类一样,这些情绪也可以列举出好多;它们的种类并没有界限。

愤怒也许会要人命

让我们来看看当某一种情绪发生时,身体会有哪些反应吧。我们挑选的这个情绪或许是你和我都没有经历过的,但是我们曾在别人身上见识过——这就是愤怒的情绪。

每一种情绪都会通过外在表现出来——即在身体表面呈现出来的变化。这些外在表现成就了表演的可能性,因为表演其实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复制这些情绪的外在表现。一个优秀的演员能够掌握的情绪比一个演技平平的演员就要多很多。只要简单一眼,我们便能知道他在描述的是幸福,不满,害怕还是其他的情绪了。

愤怒情绪的表现有很多,哈佛大学的W.B.加农教授就将它们细细划分出来了,不过这可能需要整本书才能将这些表现列举完整。

愤怒情绪最主要的外在表现有:脸部皮肤变红,眼睑张大,眼白充血,肌肉收缩,嘴唇紧抿,下颚绷直,拳头紧握,手臂颤抖,还有十分常见的声音颤动。如果你看到谁有以上表现,你一定立马就知道他正在愤怒。

然而内部表现,即在身体内部发生的变化就要更加深刻,更加注目了。举个例子,当你愤怒时,你的血液的凝结速度就要比平常时候快——不是快一点,而是快很多。情绪是一种很基本的生理变化,它引起的变化大都具有不容小觑的生物学价值。很显然,在愤怒时人体血液凝结速度的变化就是一种生物的自我保护功能。在愤怒时,人们很有可能会打架,然后受伤,流血;于是,血液凝结加快无疑是百益无害。

另一种内在变化也有相同的生物价值,当你愤怒的那一刻血液中的血红细胞的数量就会急速增加,大约是每立方毫米增加50万个。当一个人愤怒时,胃道口的肌肉就会紧缩,此时没有任何东西能离开胃部,整个消化带就开始紧拧抽搐,于是很多人在愤怒时或之后腹部都会疼得很厉害。

愤怒时,心率也会直升而上,可达到180至200或更高,并且会停留在这一水平直至愤怒的情绪过去。血压也是,迅速地就能冲到130或230或者更高,这些变化时常就可能造成致命的后果。你可能听说过一个人在愤怒时就中了风,这是因为他的血压涨得过高而导致脑中血管爆裂。

同样地,心脏中的冠状动脉也会收缩得非常紧,导致心绞痛甚至动脉闭合这类致命的情况。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

约翰·亨特(John Hunter)是英国最好的生理学家。然而天生脾气不好的他偏生有一组脆弱的冠状动脉。亨特总是说第一个能让他愤怒的无赖就能杀死他。他的妻子有几次差点结束了他的性命,但还是在一次医学会议上,一个无赖让亨特十分生气,最终他死于心肌梗死。

现在你该明白了,如果一个人足够愤怒的话,他情绪的表现就会引起一系列身体上的症状——比如说肚子痛,心率失常,中风或是心肌梗死。

幸运的是,没有几个人会一直处于愤怒的状态中,尽管有些人会这样。不过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人,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不好的情绪。

剧烈的情绪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有时,某种剧烈的情绪过后便会造成一种严重的情绪性疾病。

有天早上9点钟,一个男人被抬进了我们诊所。由于他已经无法行走了,所以必须得用担架抬着他。他很虚弱,头晕目眩,连站立都做不到。他的心率已经达到每分钟180下了。他还在呕吐。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肠子,他总是想尿尿。他就以这样的状态在医院住了3个月,有好几次我们都以为他活不长了。

在那天早上8点之前,这个人还是个十分健康,强壮无比的男人。大约8点钟时,他走进妻子的房间,发现他妻子杀掉了他们唯一的女儿接着便自杀了。从那一瞬间起,他就无药可医了。他并没有罹患癌症或是肺结核抑或是心脏病,尽管他的病状严重得就像同时得了这三种病一样。他罹患的不过是许多强大的剧烈的不良情绪罢了。

别忘了: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有这个男人的精神状态,站在他的情况中,都会跟他有一样的下场。没有人对情绪性疾病是免疫的。

我再来举两个例子(毫无疑问,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来看看某个情绪是怎样引起某种反应的。

你也许看过,也许听说过,一个人看到血便会头昏。他没有晕是因为他的心脏弱或是血压高。他晕是因为他看到血液时会产生害怕的感觉,伴随这种害怕的感觉而产生的变化之一就是给大脑提供血液的血管收缩了——这就造成了头晕。

有些人看到血液可能会呕吐,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胃有问题,而是因为当他们看到血液时会产生恶心的感觉。而伴随恶心的感觉而产生的变化之一就是胃部肌肉的剧烈紧缩,最终导致了呕吐。

小情绪积郁成大问题

我们生理学家在办公室中所见的大多数情绪性疾病并不是由某种剧烈的、可怕的情绪引起的,也非一系列由灾难而产生的后果。相反,它们大多都是由一点点不良情绪单调重复而来,这些情绪虽然无足轻重但却依然是不良情绪,每天一点的焦虑、害怕、沮丧和渴望,它们积少成多最终压垮了我们。从临床经验来说,我们一直都知道这个事实,然而医学界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则——我们从不相信任何没有在动物身上得到证实的结论。

不良情绪反反复复。几年以前,两位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H.S.里德尔(H.S.Liddell)与A.V.摩尔(A.V. Moore)证实了一些相对不太常见的不良情绪的不断反复会导致情绪性疾病,至少在羊身上是这样的。

这两位研究员将一根细金属线绑在了一只羊的一条腿上。这根线极轻,羊绑着它也依然可以在草地上随意奔跑。一个星期后,这只羊举止没有异常,身体也非常健康。

第二周,他们给这条细线通了一点微弱的电力;电流不大,只是很轻微的电力,这样这只羊在被电击时只会稍稍蜷曲一下腿而已。里德尔和摩尔教授在这一周内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这些电流。这只羊依然保持原样,正常吃饭毫无异常。

接下来,这两位研究员试着改变刺激的方式,最终他们发现在通电之外,若是再加上两种成分,他们就可以让田里的任一只羊病入膏肓。

第一个成分即恐惧。两位研究员会在通电的前十秒摇一下铃铛。电流还是之前的大小,没有增强,但现在当羊听到铃声时它就会停止进食,或是其他它正在做的事情。它们警惕地等待电击的来临,它们知道电击很快就要开始了。不过仅仅是这一个新成分是不足以引起疾病症的。

第二个成分即不断重复摇铃——电击这一恐惧。重复的间隔时间可以随意,只要恐惧的情绪是被一次次完全复制就不会有太大区别。经过这一系列的试验,每一只被试验的羊很快都出现了生病的迹象。它们先是不吃东西,然后它们就会远离自己的羊群。接着,它甚至不再走路。再接下来,它们甚至都站不起来。最终,它们连呼吸都很困难。此时,试验就要告一段落了,否则的话它们就真的会死了。一旦恐惧情绪不再出现,这只羊就很快就又精神起来了。

重复恐惧情绪时被打断的后果。里德尔教授和摩尔教授在对羊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的第二结论:如果在重复恐惧情绪的过程中,每24个小时就有2小时的中断期的话,羊就不会得功能性疾病。不超过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不起作用了。

因此,显而易见地,只有当单调重复不良情绪的过程保持基本连续,它才能导致情绪性疾病的产生。每天将这股情绪逆流阻断一段时间,那么就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然而例外处处有,有些情绪性疾病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某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了解领会情绪性疾病深刻的本质无论何时都是十分有趣有用的。除了那个男人的妻子自杀了这个例子之外,我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邻城的一位学校领导是个冷静沉着、擅长适应环境的人。你能想到的会得情绪性疾病的人中,绝对没有他。然而有一天,他的头突然很晕,他只能躺下来去缓解。正当他准备一屁股坐下来时,他的头晕程度便加重了,然后就开始呕吐。他被人送回了家,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却没有一丝好转。他的医生开的药对他来说都没用。接着有一天,奇迹出现了,他痊愈了,重返了学校。

几天之后他去找他的医生说,“也许是情绪让我生了病,我知道我不该有这种想法,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确定,我的病就是由一系列悲痛的情绪引起的。”“你为什么这么说?”医生问道。“一段时日之前,我最好的朋友因欠了一笔巨额的贷款来向我借钱。这笔数额太大了,我很犹豫要不要借给他,因为我知道一旦他无法还钱的话,我就会一无所有,无家可归了。不过这看上去没什么风险,而且他又是我的好朋友,我没办法拒绝,所以我就签了张收条把钱借了出去。”“没过多久,这个人就出了一场很严重的车祸,在医院里住了好几个月,在此期间,他的生意越来越岌岌可危。害怕他无法还钱,于是我就开始头晕了。”“但是,你怎么知道一定就是这个原因呢?”医生问道。“医生,”这位领导继续说道,“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我被病痛折磨着,这时我的这位朋友来探望我,并且告诉我他刚刚去过银行,已经把钱都还清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复原了。接着第二天,我就回学校上班了。”

情绪通过身体两种不同的系统表现自己。有些表现是通过神经系统的酝酿,有些是通过内分泌腺系统。有些症状即可以通过神经系统产生也可以通过内分泌腺系统产生。

第二章 情绪是如何引发疾病的

本章提示情绪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比通过内分泌腺的严重,但是前者这类影响要更加常见而且不适感一点也不少。常见的情绪性神经表现就是肌肉紧缩现象;肌肉紧缩会产生疼痛,不管这块肌肉是在腿部还是在血管壁上抑或是在胃里。所以,情绪会引起颈背、胃部、结肠、头皮、血管及骨骼肌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而产生疼痛。情绪引起的肌肉收缩可以导致类似溃疡、胆囊炎的疼痛,以及一般的头痛、偏头痛和许多临床症状。血管肌肉的收缩还可以导致神经性皮炎,几乎30%的皮肤病都属于神经性皮炎。有一种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胀气”,它实际上是小肠肌肉因情绪的作用而发生痉挛。大多数打嗝则是因为胃部肌肉对情绪产生了反应。

情绪的表现是通过神经系统来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中与情绪有关的部分我们叫做自主神经系统。它不受人们意志的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枢纽叫做下丘脑,它同样也是脑垂体刺激的中心。在后面我们就能见识到,脑垂体这个表现情绪的媒介比自主神经系统还要强大。

肌肉紧张与痛感的产生

肌肉紧张是引起一般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们也都曾亲身经历过。痉挛时的剧痛就说明肌肉疼痛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你将手握拳,不要太紧,但是请保持这个姿势,起先你不会感到疼痛,但是没过一会儿因握拳而收紧的肌肉就会开始隐隐作痛,并越来越强烈。

不良情绪通常表现为骨骼肌与内脏肌肉的收缩。如果这些能造成肌肉收缩的情绪持续了很长时间,或它们不断地机械重复的话,那肌肉就会开始作痛了。

情绪表现所牵扯的肌肉群通常是我们最常用的肌肉。例如,颈背肌肉。它的使用频率比任一块骨骼肌都要多。像颈背肌肉这样的肌肉群是强烈的情绪症状发生最频繁的地方。在抱怨自己头脑到颈背都在发疼的病人中,有85%是因为情绪引起了这些地方的肌肉收缩而产生了疼痛。这种疼痛的起因在多年之前就被一位明智的实践生理学家发现了,他第一个说:“我脖子痛的原因跟这个差不多。”这句话很是贴切。

如果你想证实一下情绪是如何让你颈背后的肌肉收紧的,那么请你今晚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坐下,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你就集中精力想想某些烦心的事。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颈子有点僵硬,所以你开始扭动,伸展自己的脖颈,接着它很有可能就会开始疼了。

心真的能提到嗓子眼吗

生活中有人遇见紧张的事情时常常会发出惊叹说:“我害怕极了,心脏都到嗓子眼了。”

而比之更常见的是病人跟我说他的喉咙里有个肿块。自然,他们一直在担心自己是不是长了某种肿瘤。事实上,他们中95%的人都是因为情绪不快引起了食道上端的肌肉紧缩,于是就会有长了肿块的感觉。如果此时有人试着吞咽,他会在食道肌肉放松之前感到有一瞬间的停顿,就像是要窒息一样。接着他就更加确定自己的喉咙出了很严重的问题,他感到那个肿块更加烦人了。假如你的情绪改变,回到了正常的状态,就会发现那个肿块已经消失了。

与食道上端的肌肉相比,食道下端的肌肉在情绪显现的过程中并不常见,幸亏不常见。因为,当食道下端的肌肉收缩时,它们会惯性地维持这种“压缩”状态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在此期间,食物甚至连水都无法进入胃中。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对这样的病人采取措施的话,那他一定会慢慢饿死的。

只有一半的人真正得了胃溃疡

胃部是情绪表现作用最强烈的几个器官之一。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胃部的情绪活动。当你的生活一帆风顺时,你的胃口大开,这是因为此时的胃正在表现快乐的情绪。然而,当遇到不顺时,我们突然就觉得什么也吃不下。不过此刻要是从天而降一则喜讯,比如你远方某个不知名的叔叔给你留下了一百万财产,那你的胃口肯定就会立马恢复。

如果因为某种不良情绪造成了胃部肌肉收缩,我们就会感觉在腹部上端似乎有一个肿块;有些人说这是一块“石头”。

当胃部肌肉的紧缩程度加深时,疼痛便产生了,有时候会疼得非常厉害。这种疼痛感很像胃溃疡的那种疼。我们将在下一章看到情绪是怎么引起胃溃疡的,不过现在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肌肉疼痛。

来诊所抱怨说自己得了胃溃疡而疼痛的病人中只有一半是真的得了溃疡,剩下的一半不过是因为情绪引起的肌肉紧缩而造成的疼痛。

即使一个人得了胃溃疡,他疼的原因也并非溃疡而是因为挨近溃疡的那块肌肉在收缩。你若明白这点,你就能懂得为什么这两种疼痛这么相似了。不管是溃疡还是情绪引起的痉挛,同样都是剧烈收缩的肌肉所引起的疼痛感,感受当然也是一样。

一些时日之前,我接待了一位杂货商病人,他的胃部出现了情绪性疼痛。与连锁商店的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就足以让他得这种病了。然而,这还不是这个可怜的人仅有的烦心事。我相信要是我娶了他老婆,那我一定也会像他一样。不过这还没完——他还有个处处惹是生非的儿子;惹得还不是一点点麻烦,而是数不清的麻烦。于是,既要为杂货店的生意烦心,又要为妻子与儿子分神,这位可怜的杂货商胃痛频繁发作。当然,有些时候某些健康顾问会说他得了溃疡。结果他真的感到了溃疡般的疼痛。然而无论他去了哪家医院,只要是清醒的医生都不认为他有溃疡。不过这并没让他的病情好转,反而加重了他的疼痛,因为他更加摸不清自己的病因了。

不过最后,他终于相信自己并没有得溃疡了。每年他都会去威斯康星州钓鱼,并保持着一年两次的频率。每次他只需抵达贝尔维尔(Belleville)即可,这座城镇位于他家北面25英里的地方。就是在那里,在贝尔维尔的大街上,他的疼痛消失了。直到两个星期之后,在他回家的途中,当他来到园格鲁夫山(Round Grove Hill)看到了家乡政府的大楼时,疼痛感才又再次袭来。

梅约诊所(Mayo clinic)有位有名的医师,他也是胃部那里疼痛难忍。他知道这种疼痛意味着什么,但是他说只要他在罗切斯特(Rochester)一天,只要他要为这些病人忙进忙出一天,只要他心有所系,他就会一直与这疼痛为伴。要想摆脱其实很简单,他只要登上火车前往维诺娜(Winona)——不,只要火车开到密西西比河的(Mississippi)桥中央时——疼痛便会消失,直到他乘车返回罗切斯特车站,看到窗外竖立的诊所大楼,疼痛才会回来。

为什么在桥中央时疼痛就会消失呢?他认为这是因为从这里开始,火车就已经离开明尼苏达(Minnesota)了,他从未喜欢过明尼苏达。

我的那位杂货商病人说他一直很憧憬贝尔维尔——也就是说,他一直想住在那里——所以他身在贝尔维尔的大街上那一刻是他这几个星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幸福的时刻。就是在这里,他不再感到疼痛了。

结肠是情绪的镜子

同样地,小肠也可以产生痉挛让人感觉疼痛。这种疼痛也的确发生过。小肠长达28英尺,位于胃部下方,其中结肠部分是最易发生痉挛的地方。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就是情绪的显示器,它与情绪关系十分紧密。曾有一位费城(Philadelphia)的医生在几年前这样总结道:“结肠是心绪的镜子。当心绪不安时,结肠也会不安。”

情绪最引人注目的症状都是通过结肠来表现的。接下来我希望你们能集中注意。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体中,同样的情绪每次表现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他只要一焦虑颈背的肌肉就会收紧,那么每一次当他焦虑时这个部位的肌肉都会如此反应。

某些人,他们会因为某种相似的情绪引起结肠大概3英寸长的部分收缩,那么只要每次这种情绪出现时,都会是这个部分做出反应。

如果恰巧是腹部右上位的结肠部位发生了痉挛,那么产生的疼痛感会很类似结石绞痛。50%出现典型“胆结石”症状的病人胆囊实际上并没有异常。他们的疼痛都是情绪不安所引起的结肠痉挛或附近其他的肌肉痉挛导致的。芝加哥的生理学家安德鲁·C. 艾薇医生(Dr. Andrew C. Ivy)曾证明过情绪引起的胆管口括约肌痉挛所产生的疼痛并不比胆囊炎轻松。

胆囊炎也难逃情绪法网

大概每一个医生都曾将情绪性结肠痉挛误认为成了胆囊问题。我承认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

我曾经去看过一个病人,她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都显示她得了特别严重的胆囊结石。任何在那天看到她的医生都会给出相同的诊断。我给她“皮下注射”了三次,她的疼痛才得到缓解。然而我却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这位病人唯一的儿子正在两天前收到了征兵通告。

她儿子离家参军的两天后,同样的疼痛感又不请自来了。这次的症状依然与胆囊病症十分接近。我再次给她皮下注射了三次。

第三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发病是在三个月后。就在发病两天前,她接到自己儿子已离开纽约奔赴海外战场的消息,而具体去了哪里她却不得而知。就病人当时的状况,她的病状非常严重所以我不得不把她转移到医院治疗。然而做了胆囊X光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她的胆囊没有任何问题。即使如此,我还是认为她的胆囊里长了结石,因为X光是照不到结石的。于是我建议手术将胆囊取出。我得到了病人的同意,胆囊被顺利移除了。

接下来几个月,病人状态一直不错。我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

然而疼痛又第四次出现了,这一次是在她的右上腹部,这一次并不是胆囊的原因。在此两天前,她接到消息说她的儿子在北非登陆了,报道称美国已在北非和德国开战。

第五次发病是在她得知儿子受伤的消息时。

后来,她儿子回家了,从此她就再也没犯过病。

这个教训让我铭记许久,于是在后来的诊断过程中我也经常告诉自己:治病千万不要只看表皮,千万要弄清病情是不是由于情绪引起的。

情绪性阑尾炎

如果情绪性结肠痉挛发生在右下腹部,那么它就会与阑尾炎非常相像。

即使是再敏锐的医生也可能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在小孩子身上很难分清结肠痉挛和阑尾炎。为了以防万一,医生会划开患者的腹部,但大多数时候都只能看到一个正常的阑尾和一堆剧烈紧缩得都发白的肠子。

有些人整条结肠都会产生痉挛疼痛,相信我,这些人的生活都极其不幸福。

多年的研究证明,情绪会引发很多结肠病症,这些病症逐渐有了各种各样的名字,比如说“结肠痉挛”,“应激性结肠”,“非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等等,这些全都是“情绪性结肠”的同义词。

有一种折磨叫“胀气”

人们最常抱怨的问题中就包括“胀气”或“腹胀”。他们会这样说道:“医生,我们吃下去的东西都变成气了。”“医生,我吃的东西都膨胀起来了。”或是“吃下去的东西变成气体之后,我感觉我的心里都胀满了。”有位病人甚至说她腹部的气“是她吃进去的食物转变的,这些气冲进她的胸腔,通过她的脖子,从她的耳朵中呼啸而出。”

然而在我们的消化过程中哪怕是一点点的气体都不会产生,每当听到这个事实时不论是这些病人还是我自己都觉得惊奇。我们胃里和肠子中的气体都是在我们进食时或咽口水时吞下去的。

当我们“胀气”或“腹胀”时,其实是我们小肠的一段或多段三英寸节产生了强度的收缩。由于这些部位收缩过度,守住了“门口”于是暂时任何东西都无法通过这里。这种收缩阻碍可能会持续几分钟,有时候会持续更长的时间。然而随着肠道的正常蠕动,肠内的液体和气态物就会冲破这些阻碍,于是肠子也就随之膨胀起来了。因此当事人就会觉得这种伴随着痉挛的膨胀或腹胀非常的不舒服。当痉挛突然放慢后,膨胀的肠子内部的物质就会直直射出而发出咯咯的声响,我们都曾感受过,也经常能听到这种声音。当这种压力得到放松时,我们就会自言自语道:“啊,气终于出来了。”

我消化不良的朋友们呐,这就是所谓的胀气。在X光下,我见识过一个人的身体在同一时间内发生过18或20次这样的抽搐。相信我,他过得很不开心,而且这绝非他的想象。

我们将一组彩色照片放在了手术台上,给我们这些“胀气”患者观看。照片上是被剖开的腹部。这个腹部属于一个前科颇多的年轻人。由于某种医学原因,这次腹部手术中他只做了局部麻醉,所以只有他的腹部是没有感觉的。当腹部被剖开时,小肠和结肠全部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们都是正常的。

拍了第一张照片后,主刀医生对病人问道:“你最近有碰到过警察么?”虽然他很清楚警察就在医院门口等着这个病人出院。不到一分钟,病人的小肠就能看到明显的抽搐动作,接着小肠就开始膨胀了。然后拍第二张照片,主刀医生又问:“现在你觉得怎么样?”年轻人回答道:“我整个人都鼓起来了。”

这么多事例说明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即使是明显的胃肠胀气,还是要考虑到精神的原因,情绪和你的胃肠挂钩在以前想来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它确实存在着。

打嗝绝对是一种情绪疾病

打嗝跟胀气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胀气是在胃里。当然我不是指那种酒足饭饱之后像头健壮的野兽一样打嗝,而是很多心事重重或遇到压力的人打的那种令人十分尴尬的嗝。

我认识一个很优秀的公共演讲者,他在刚上台前十分钟的适应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压抑打嗝的欲望,虽然很少能成功。但是一旦他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不再紧张后,他就不想打嗝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1942年接待的一个病人。这位悲惨兮兮的人基本上每隔30秒就会打一个嗝!不管是身在家中还是在教堂还是在我的办公室,他总是在打嗝。他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相信我,他绝对想赶快摆脱这个噩梦!然而他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效果。一位外科医生甚至建议他切断横膈膜神经来制止隔膜运动。

我们还是追问一下他的嗳气是怎么来的吧:1942年春,他卖掉了自己的农场买了一间面包店,这个领域他从未涉及过。你知道,1942年的时候,像糖、面粉、猪油这种面包房所需的配料的供给是严格定量的。这个可怜的人不仅面包店生意经营不善,对数学更是一知半解,很快他就在当地的供给委员会那里碰了壁,接着联邦调查员也涉入进来。后来,他唯一的希望——他的面包师也被一纸征兵书招去了战场。此时,他已是手足无措了。最后,这位可怜的面包店老板开始打嗝——换做你或我,很有可能也会如此。

很显然,治疗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卖掉他的面包店退出这场风波。当我们向他这样提议时,我在他脸上看到了笑容——这是自从我看到他以来的第一次。当交易达成后12个小时,他就不再打嗝,永远地痊愈了。整个人的状态也改变了不少。

这下我们知道了情绪在消化道中是如何体现了吧?这里还有一个小窍门:当你感到右腹部不舒服时,一定要试图改变一下情绪,让这种情绪体现到你的左腹部去,因为那里极少有疾病的发生。有人会说了:“我怎么可能让它转移过去呢?”当然了,这是我们不必要知道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改变情绪。

偏头痛:血管肌肉的情绪表现

目前我们只讨论了消化系统肌肉的情绪表现所产生的症状。然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也在被情绪影响着,尤其是器官壁上的肌肉,包括那些最细小的血管。血管最常见也是最明显的情绪反应就是脸红了。不过还有很多其他的反应。

在头颅外部和内部分布着中等大小的血管,它们对情绪的刺激最为敏感。若这些血管因情绪而收缩的话,病人就会感到头疼。有的头疼很一般,有的就要严重一些:如偏头痛。

85%的头疼症状都是由情绪引起的。在某些人身上,情绪动荡和头疼的联系很容易察觉。但有的时候这种关系就没那么明显了。

情绪刺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潜藏的麻烦,人们甚至自欺欺人,即使能说也不愿告诉他人。然而很多头疼症状背后的情绪很容易就能辨别。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病人患有很严重的偏头痛,她每次进城后都会头疼欲裂,在床上躺上一天。她是个挑剔的家庭主妇。进城之前她都要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给孩子洗好澡穿好衣服,思量着自己要去城里干哪些事情,担心着怎么和城里人相处,因为她是个很害羞的人。她启程去城里的时候头疼便开始了,当她回到家中时,她就只能躺在床上。解药其实很显然——不要进城。她也这么做了,当然只是偶尔不去——她有时是去看医生。她依然带着头疼回家了。

情绪引起的皮肤问题

然而血管的情绪表现还能发挥更值得注意的影响。

美国30%的皮肤病患者被皮肤科医生称为神经性皮肤炎。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染上神经性皮肤炎。血管分布在皮肤的第二层,当某种情绪发生时,这些血管就会持续地挤压变形。每当血管挤压时,一小点血清就会通过血管的薄皮喷出。就这样周而复始后,在皮肤组织内就会堆积相当一部分血清。起初,皮肤会开始变硬,接着变红。很快血清堆积到足够的程度时就会喷涌而出直达肌肤表面,所以有些人的皮肤会渗出液体,有些人的死皮会脱落,有些人会觉得皮肤瘙痒,这些全都是神经性皮炎的成熟症状。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73岁的病人,得了十分严重的普通型神经性皮炎,已经好多年了。在他68岁之前他从没得过什么皮肤病。67岁时,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了,68岁时他娶了他第二个妻子,跟他一样岁数。正当他们在外度蜜月时,他发现自己得了顽固性皮炎,回到家后,病状就变得十分严重了,于是他才来到医院就诊。住院一个星期后,他皮肤好转很多。然而他回家后很快又会悲剧重演的。

回到家里没多久,他的皮肤病又犯了,不过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还没来得及治疗就被派去到几百公里远的小镇上出差,在那里待了一周,他的皮炎症就痊愈了。回到家后,皮炎又一次造访,好在他不久又被派去到一个更远的地方出差,于是在外地一周后,生活又恢复了正常。回到家里,他的妻子恰好去外地照顾一个生病的亲戚,他一个人在家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常,不过当他的妻子再次回来时,皮炎症再次出现。个中奥妙,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吧。

我们问他:“你觉得你妻子在蜜月时表现得怎么样?”他的回答简直是脱口而出:“我发现她十分专横,控制欲很强。我真受不了!”然后我们找来他的妻子,跟她解释说是她造成了丈夫的皮炎。她不愿意相信,但也答应退一步海阔天空,试着温顺一些。她做到了,于是她丈夫的神经性皮炎就彻底痊愈了。虽然偶尔还会出现一丝皮炎的症状,但我们只要跟他妻子谈谈便没事了。

骨骼肌的情绪表现

我们在这章的一开始知道了颈部肌肉的收缩是如何导致大多数人脖痛的。

二战期间的有关研究显示所谓的肌肉风湿,又称肌纤维鞘炎或纤维组织炎,基本上都是情绪压力造成的。一战期间,战壕里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患了纤维组织炎。人们认为这是因为战壕里潮湿不堪及暴露的生活条件造成的。然而到了二战时,前线几乎有相同数量的士兵也染上了纤维组织炎。不论战场是在寒冷潮湿的阿留申群岛(Aleutian Island)还是在酷热干燥的北非,得此病的人数都是一样的。

另外,有关调查发现纤维组织炎发生的频率随着士兵们从大本营转移至前线而稳步升高。最后结论得出:是情绪在作祟——当一个人被召集去做一件自己不想做却被施压去做的事时,这种情绪便产生了。

就当时那种情况,他不得不壮起胆子,于是造成了某些肌肉的萎缩——很有可能是肩胛带那块肌肉。当然,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平常人的生活中,这些人往往会碰到自己极力避免的境况。如果这种境况很危急并且持续时间很久的话,那么疼痛便产生了。

这类疼痛常常会出现在左胸肌上。当然右胸肌上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但是人们通常注意到的多是左胸肌的疼痛,而且随着疼痛的持续他会越发担心,越来越害怕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接下来他就会去看医生,然后医生会告诉他:“你的心脏出了点问题。”于是他就陷入了情绪性疾病反反复复的影响中,看的医生也越来越多。

纤维组织炎是人类产生疼痛十分常见的原因。大多数人总会在某个时候得过纤维组织炎,有些人却从未摆脱过它。我就恰巧属于后者;纤维组织炎已经伴随我很长时间了。当然这都是情绪引起的。每天我都必须要接待很多病人,多得已经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要将他们都彻底地检查一遍就对身体和情绪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我经常会感到这里那里的疼痛,尤其是当某些特殊患者的家人怒气冲冲地堵在我回家的路上。

而当我出去度假时,我的纤维组织炎就没再犯过,当回到办公室之后,它就又出现了。比如说现在,我右肩膀的纤维组织炎就发作了——很严重,我甚至连一扇纱门都打不开。但关键是我知道我的疼痛是什么,导致它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并不担心。

许多人,他们不是医生,于是就会十分担忧这种纤维组织炎。也许他们还在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或是什么严重的风湿病,他们害怕自己会残疾甚至瘫痪。不过这些跟事实都毫不沾边。

如果你还在为你的纤维组织炎担心,就请听我一句劝告:纤维组织炎只是个小毛病,它永远都不可能发展成为能够导致残废的疾病,除非你自己放弃了自己,否则,这种病是不会严重到让你成为一个无用的人的。你要时刻记得,这种病只不过是情绪引发的疾病,调整好了情绪,你就会发现其实它早就已经远离了你。

清醒认识情绪疾病

虽然有点跑题了,但我还是想让你们注意到这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没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准备长期与腹痛作挣扎吧。

在繁忙的一天中,我们若是停下工作自问:“哪里在疼?”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些疼痛点,也许是脚,也许是小腹。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会突来一阵刺痛:也许是在大腿上,也许是前胸,这种痛十分厉害,甚至使我们在忙乱中突然停了下来。这样的疼痛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知道为什么,疼痛神经末梢就受到了刺激了,血管就剧烈收缩了,肌束就开始抽搐了。对于这种疼痛,有些人会比较敏感,这是因为他们的痛点比一般人要低。

纽约已故的E·利布曼医生(Dr E·Libman)是美国最伟大的医师之一,几年前,他宣布了一项发现:有些人更容易受到疼痛的折磨,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像孩子一样娇气,而只是纯粹地更容易感到疼痛而已。为了说明一个人对疼痛的敏感度能达到何种程度,利布曼医生还特别进行了一项临床试验。试验中他对位于耳垂下方,颔角后方的茎状突施压。一个不敏感的人在此过程中是不会畏缩的,而一个对疼痛敏感的人会立即跳开,满脸苦相。“一个对疼痛敏感的人就连肠道的正常蠕动也会让他觉得疼。”我将这句话突出出来是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他们的腹部难受或疼痛。除非他们能认清自己是个敏感者,认识到自己腹痛的原因,要不然这些人一生都会活在病痛的梦魇下,成为这个国家内科医生的刀下人。

任何人,当他感觉到一种一般人每天都能感觉到的疼痛时,如果他将所有的注意力和意识都放到这种疼痛上,那他一定会对此铭心刻骨。想让这类小痛小痒更加剧烈,我们只需要对它集中注意。接着,痛感就会起变化,它变得越来越张扬,越来越强烈,最后让人难以忍受。

哪怕最微弱的疼痛,在紧张的状态下也会得到扩大或加重。经历虽千差万别,但是结论只有一个——在焦急的状态下,人的痛点会降低。我们所认为的痛痒或是在开心时就很容易忽略的感受都会在我们感到压力时大展身手。

这大概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情绪不安时会觉得背部下方疼痛了。每个人都曾感到背部下方的疼痛。通常情况下,这块肌肉只会轻微的收缩一下然后产生很不易察觉的疼痛;但是当人感到不安时,痛点降低了,于是背部的疼痛感就会被无限放大。

在这一章,我们列出了一些情绪通过肌肉引起的常见的、有意思的症状。然而这种症状是不胜枚举的,我们身体中的肌肉,器官的肌肉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不过要是我把它们全都写下来,那不仅费时也太没意思了。

我不过是想让你们知道我们的情绪是如何引发病症的。

如果我们认清了这一点,那我们就知道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这样我们就不会再为身体产生的各种不适而担忧不止了。在我们人类能感染的众多类型的疾病中,有很多病症的发病率会更高,导致更多人行动不便,制造更多的悲剧,引发更多的懈怠以及更多的意外。而认清事实便是我们在避免此类病症的路上迈出的一大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

所以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这很重要,重要至极。

第三章 情绪是如何影响呼吸和内分泌的

本章提示在压力下的人很可能会产生

呼吸过度

的现象,通俗点说就是呼吸速度比平常快,但是本人却察觉不到。在呼吸过度时,他会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会减少。随着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这个人就会产生手脚麻痹、刺痛、心率加快、体内颤抖、晕眩、虚弱无力、痉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许会一个不落的出现,也许只有几个额外突出。由于呼吸过度现象很容易伴随着我们睡梦中产生的情绪出现,所以我们经常会在醒来时经历着一些呼吸过度的症状。若是我们不清楚这些症状从何而来的话,那我们就会胡思乱想,杞人忧天了。

情绪对人的影响除了肌肉的表现之外,还会打乱人的正常呼吸。在紧张的情绪下,人的呼吸会比正常状态更加急促,这我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在紧张或者压力的状态下,人们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但是随着二氧化碳的降低,人们就会出现麻木、心动过速甚至昏厥,后果非常严重。呼吸过度

有一组症状也是由情绪引起的,这类症状也是特别常见,而且凡是经历过它的人都会产生极度不安的感觉。这类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之为换气过度综合征。这一综合征的产生很有意思——它是人们承认的首个由情绪导致的综合症状,而化学反应则是它发作的主要原因。

很有可能,你也曾得过换气过度综合征。

所谓换气过度,即呼吸过于深,过于急促,或二者兼并。你可能也注意到了自己在极度不安时呼吸就会比平常快。演员的演技虽然主要包括模仿情绪的外在表现,但他们在镜头前也会如此。正常情况下,普通人在静止时每分钟会呼吸16到18次。若我们将这一频率提高到22至23次每分的话,我们自己或是我们旁边的人很有可能察觉不到,不过我们的身体会立即感应到这种变化,至于是通过何种方式,这个我们待会儿就能讲到。

换气过度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当我们的呼吸比平常快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肺部迅速呼出,而身体里的就会相应减少。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逐渐降低直到现象发生。

首先我们的皮肤层下会产生收缩的感觉,接着我们的手指、手掌还有身体的其他部位会感到明显的麻痹,渐渐地麻痹感就会越来越突出,直到全身的皮肤都开始刺痛。但是早在麻痹凸显之前,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寒战感出现,起先是在内部接着便会蔓延至全身。你还会觉得头晕甚至昏厥。最后,痉挛产生并且越来越剧烈,你随后就会觉得每一寸骨骼肌都在抽搐;双腿和左右手臂会开始痉挛产生疼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手足抽搐。我们就有一些病人,他们在难过时会经历换气过度的全部过程,最后手足便会抽搐不止。

有一个农民,他的儿子从干草堆上摔下来后便十万火急地把我叫了过去。我急急忙忙地赶到他的农场后,就发现他手足抽搐地躺在地板上。这是因为他焦急过度,换气过猛了。和他摔下草堆的儿子相比,他更需要治疗。这个人经常会换气过度。有一天,城里的一名牙医叫我立刻赶到他的办公室。据他所说这位农夫痉挛了。但是我到那里发现他其实是在手足抽搐。因为他一整天都在为去牙医那看病的事担心,所以他又再次换气过度了。所以当他躺在诊所的椅子上时,结果就产生了。

对有些病人来说,换气过度的其他症状要比抽搐更加明显。有很多受到惊吓的病人都感觉自己全身像被千针所扎一般,同时他心脏跳动的频率也非常之快。他的恐惧很正常,因为他从未像那一刻一样感到自己这么地接近死亡。有些病人在换气过度时或在过度换气后会感到十分晕眩,甚至昏倒。在我的患者里面,就有一位女士因为连续的过度换气而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只要她一尝试站起来就会立即晕过去。

睡觉时很容易换气过度

关于换气过度有一点非常有趣——我们熟睡时分最容易过度换气。如果你盯着一个熟睡中的人看,尤其是一个生活不太顺利的人,你会看到他有一段时间的呼吸会越来越急促,接着他的呼吸又会变得平稳,然后他会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在休息时,我们停止了思考;夜晚的每一分钟我们都在做梦;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是不休息的。

如果白天在街上,有人对我们说了一些狠话让我们心绪烦乱,到了夜晚我们就会梦到那个人,梦里他是印第安土著的首领追着我们来到了万丈深渊。在我们熟睡时,我们会产生情绪性反应,就好像我们真的被逼入了某种绝境一般。我们翻来覆去——我们过度呼吸。

在我20年的从医经验中,大概每个星期就能见到一位病人,凌晨2点时在过度呼吸中醒来——也许正在他被推下悬崖的那一刻。在他醒来的当下,他的心脏通常会在剧烈跳动,手也会感到麻木。接着他就会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要死了。我曾经就接到过这样一通电话,是从15英里之外打来的。这位丈夫在电话里惊叫着:“我妻子突发心脏病,她就要死了!快来啊!”

如果我认识他们两个,我一定会说她十之八九是呼吸过度了。当我到了他家的时候我很庆幸我来了,因为那时这对夫妇都已经呼吸过度到手足抽搐了,他们需要用最激烈的急救方式才能稳定下来。

这件事是这样发生的:妻子半夜醒来时发现自己的手没有知觉了,于是她心跳加快。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我中风了,像我妈以前一样。”接着她叫醒了她的丈夫并说了自己的感觉。他听后第一个念头便是“我妻子得了心脏病,跟我爸以前一样。”对此他们二位都开始紧张无措,然后不停地过度换气。然而,出乎意料地,他们两都活了下来。

事实当然是,他们并没有得可怕的心脏疾病,通过开导和疏解,他们还活得好好的。

有些时候,有人并不会在换气过度中惊醒过来,直到腿部产生痉挛。这也是半夜腿部痉挛的常见原因之一,像这种情况只需要一粒普通的药丸就可以预防了。

并不是你神经紧张

医生和普通人一开始就知道神经系统就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情绪性疾病是密不可分的。类似下面的这些话我们常常能听到。“是你神经过敏了。”“我紧张死了!”“要是我能让我的神经稳定下来就好了。”“我的神经出了问题。”“我是个神经极度紧张的人。”“如果我能不这么神经紧张就好了。”

事实上,在情绪性疾病里,我们的神经并不会产生问题。它们的机能就跟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完好无损。神经起到的作用只有一个,即作为信使向结肠传递收缩的信息或向心脏传递加速的信息。

就如我所说,我们打从一开始就知道神经系统和情绪性疾病有着某种道不清说不明的联系。于是像兰格(Lange),加农(Cannon),邓巴(Dunbar),沃尔夫(Wolf)及伍尔夫(Wolff)这样的医生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逻辑清晰的功能图。我们在前面两章就温习了很多以神经系统为媒介的生理机制上的病症。在这里,我们要说说蒙特利尔(Montreal)的汉斯·塞雷博士(Dr. Han Selye)的结论。1936年,他才开始了自己的实验。接着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他的研究或是跟随他所领衔的研究队伍。所以今天情绪性疾病领域才有了意义重大且激动人心的新篇章:一种全新的诠释。在1936年之前,还没有有关EII病的系统研究,也就是说,这个领域就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也就是从汉斯·塞雷博士的研究开始,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才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们现在知道了我们身体中有一组被称为内分泌腺的器官,它们与情绪的关系并不输于神经系统。更重要的是,就情绪对其的影响来看,不论是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内分泌腺的地位都要比神经系统更有价值。所以,根据事实我们应该这么说:“是我内分泌腺失常了。”而不是那句“是我神经紧张了”。

脑垂腺:情绪的来源

塞雷博士首先展开了对脑垂腺的研究。

脑垂腺位于我们身体中最难探索的部位,仅仅从这一点来看有人就会觉得它至关重要了。脑垂腺藏匿在我们的头盖里,位于大脑的下面,它栖身于一个碗形的骨头槽里,保证自己远离一切可能的外界撞伤。有人就会说有这样不可侵犯的位置,那么脑垂体一定很重要吧。是的,它非常重要。

脑垂体的形状大小很像一颗饱满的豌豆。尽管体积不大,但是脑垂体是我们整个身体的主调节器。它会制造出大量的激素(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输,再作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中有些激素是可知的,我们已经成功提炼出了某些纯激素,另外一些还在研究发现当中。

我们知道脑垂体制造的激素中,有的可以使血压上升,有的可以让肌肉萎缩,有的可以阻止肾脏制造尿液,有的可以刺激肾脏制造尿液。还有很多激素在不时地控制着身体的其他内分泌腺。这些内分泌腺又会制造出更多的激素来调节我们身体中发生的所有现象。

你的脑垂腺无时无刻不在运作着。脑垂体就如同一条生产命脉,它默默无声却夜以继日地快速运转着,制造出某些产品,而这些产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身体的健康与否全看脑垂体的运转是否正常。

然而脑垂体这个工厂的作用绝不局限于此。它不仅能在正常平和的状态下控制着我们的身体机能,而且在我们遇到任何形式、任何状态的威胁时它也是主要的防御力量。如果身体安全遭受了任何威胁,这条生产命脉就会制造出抵制外界侵犯的商品来。

身体遭受到的威胁,塞雷博士称之为“应激源”,而“应激源”的活动便是“压力”。脑垂体能够对威胁我们健康的各种形态下的应激源做出反应。脑垂体不仅是身体在正常状态下的主调节器,也是协助身体应对危险状况的得力器官。

应激源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简直罄竹难书。有种应激源可以刺激脑垂体过量地制造某种激素,或者使脑垂体将某些激素过度地结合起来。有一种应激源可以刺激另一种激素的产生。

有两种应激源,一种是细菌侵入,一种是病毒侵入。脑垂体对于它们的反应便是产出某种激素调动起身体的防御机能。另外还有一些应激源,如曝晒或曝寒,还有过度接触湿气或干燥,以及肌肉使用过度,药物作用,外伤,手术等。

塞雷博士从实验中得知:精神应激源,即不良情绪是最强大的应激源。不良情绪可以刺激到任一或所有的激素。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种非常剧烈的情绪比之其他应激源所带来的直观和深层后果要更加后患无穷。

看看我们在第二章提过的那个男人,他目睹妻子杀害了他们唯一的女儿并自杀后立即一病不起。不过更重要的是,情绪压力对身体作用的时间比其他应激源要延长许多,有的时候是几个月,更有甚者可以达到几年,这是其特有的性质。相比之下,感染产生的刺激通常只能持续一两个星期,而肌肉使用过度这样的物理伤害所产生的压力作用甚至更轻微。我们接下来就能看到这种长期影响有何种重要性。

利尿激素

利尿激素相对来说要无足轻重一些,但是它能说明包括情绪压力在内的应激源是怎样运作的。

利尿激素能刺激肾脏排泄出更多尿液。我们这一所学校里有位男孩,他有一天就见识到了利尿激素的威力,我相信你看到也一定会觉得这似曾相识。这个男生那天正准备参加地理科目的期末考试,但是他对这门课全然没有信心。他很紧张,很焦虑,也很担忧。考试前两分钟,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仅仅只是觉得应该离开教室。他不仅仅应该,他也真的必须离开。

他的情绪刺激了脑垂体,使之分泌出了利尿激素,而利尿激素又反过来刺激肾脏分泌出更多的尿液。如果那时他不离开教室的话,那么结果就会成为悲剧甚至灾难了。事实上,灾难的确发生了,因为监考老师并不太了解激素和情绪的重要性,所以他拒绝了这个男生的请求。他的父母把我请来,希望我能从医学和法律方面给点意见。最后,这个男孩成功地通过了这场因意外延缓的考试,得到了嘉奖。谢天谢地,这世上能有情绪和激素存在。

促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STH)

脑垂体分泌的最重要的激素之一便是促生长激素,简称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但它同时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出DOCA(去氧皮质酮),它的作用与生长激素无异。生长激素能唤醒身体卫士(抗生素、白细胞等)抵御任何感染。但是,它才是我们“生病”的始作俑者,而非细菌。

我们总以为“生病”的直接诱因是细菌或病毒的毒素。塞雷博士的实验证明:毫无疑问地,正是因为生长激素的存在,我们才会“身体欠佳”。所有疾病传播的媒介都会在人们心中种下这种类似的坏印象。

如果是像感冒、轻流感这样不太重的病状,那么病症也不会太严重——可能只是有点头疼、疲劳、没胃口,或是体温升高一点点。然而若是得了非常严重的传染病,那就会产生大量的生长激素,病人的遭遇也就会痛苦许多。就感染点来说,被感染的部位会红肿、发热;表皮温度可能会迅速升至105℉,如肺炎;感染者还有可能会感到疼痛、头疼、胃肠不适、食欲降低。另外,体重下降,尿液血蛋白减少,氮、钾、磷酸酯排量增加以及皮疹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这些后果,以及未列明的症状都是由生长激素造成的。我们在后面就能看到,一个人被注射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生长激素的天敌。

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动身体的防御机能击退感染病毒,只不过同时它又会引起生病的迹象。它使抗体和噬菌细胞活跃起来。然而事实上,生病的症状从它们本身来说算是身体对抗外来细菌的自我保护现象,是有益的。要不是有了生长激素,人类可能连感冒也战胜不了。

黑暗、抑郁、自卑、沮丧的情绪会加强生长激素的威力。

我们有时会看到像G女士这样的病人——她一开始得的不过是普通感冒,其身体中生长激素产生的刺激也不大,但她因为得感冒这种事而变得异常沮丧失落。最后,因感染而产生的情绪压力和由生长激素导致的情绪压力齐心协力拖累着她的身体。G女士虽然只是普通感冒,却经受着肺炎一般的痛苦。然而事实上,她身体对感染的抵抗是很强烈的,因为她体内生长激素的产量很大。但是每当疾病有一点消失的迹象时,她就又会卧病不起,这是因为她的情绪又开始刺激生长激素的产生了。

感冒刚开始时她说过,“噢,天啊,可怜的我;怎么又是这讨人厌的感冒;现在,敌人是我自己,看来我从冬天到夏天都要忍受这病痛了。这感冒总是很严重,它们重创了我的身体。我的背好疼呀;头疼欲裂,我就要死了;我知道这感冒病毒最终会去祸害我的肾。”诸如此类的话。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G女士大部分时间都在经受着感冒能够造成的所有病痛,她从未痊愈过,即便她从未真正染上过感冒病毒。她总觉得自己得了感冒,我就曾见过好几次。实际上,没有任何可靠证据显示她被感染了,可是她体内因情绪而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足以制造出一副生病的表象了。然而事实还是蛮有趣的——G女士的病状正是自己所描绘的那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可抵抗生长激素(STH)

一个感染病人体内会发生完全相反的现象,他会产生极度不适的情绪,从而刺激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产生。我们接下来就会看到,ACTH可以抵消STH的所有效用,包括抵御感染病源的功能。这样的人会染上很严重的感染病,不过由于ACTH能缓和病症的,也许一开始病人的状态不会太严重。接着这个人就会产生书中所提到的所有并发症。我们会在后面描述到这样的病人。生长激素应激症

低级的慢性感染可以制造出持久的、劣质的生长激素,比如说扁桃体感染或是牙根感染;不过持久的生长激素刺激多是由持久的坏心情导致的。然而不论是慢性感染病还是持久的情绪,其最终后果都是一样的。

在劣质生长激素的作用下,人会觉得疲惫,还有可能会感到疼痛或出现其他由生长激素引起的严重症状。在生长激素的持久压力下,新的病症就会产生。

塞雷博士通过向动物体内注射生长激素,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实验。他对这些生长激素应激症已经了如指掌了。后来他发现,慢性感染和持续的情绪低落也能导致动物体内产生相同的后果。如果他给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并给它提供高盐分饮食,那它就会发展出恶性高血压的病状。如果给它提供高蛋白饮食,被注入其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导致肾硬化,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肾病。如果将动物的关节暴露在湿冷的环境中,它体内的生长激素就会导致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中最厉害的一种。若是让其吸入轻度刺激性的支气管吸入剂(这个本身没有副作用),那动物们就会因生长激素的作用而得哮喘。若是动物的结肠痉挛,那生长激素就会火上浇油,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产生。

生长激素还能导致很多后果,因它而起的很多疾病我们之前却不知道原因,譬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播散性红斑狼疮以及其他一些名称夸张的病症。我们熟悉的“过敏症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与生长激素有关。

哮喘,一种生长激素应激症

通过塞雷博士的实验我们大致了解了情绪在哮喘产生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以为所有的哮喘都是由体外某种蛋白质导致的过敏现象。很遗憾,几乎没有一个哮喘病例可以证明这种联系。

几年以前,有可信迹象表明大多数哮喘病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支气管感染,它的病症会随着新感染的产生而不断加重。不过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感染发生的情况下情绪导致了哮喘,这全是生长激素的功劳,而且不安的情绪还会加重哮喘。

D女士看上去应当是个幸福的女人。她生活的城市不大不小,在那里她生活得非常充实,朋友也很多。她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然而她的一个女儿嫁的老公不行,这成了她的一块心头病。而且D女士的丈夫53岁了,这是个愚蠢而蠢蠢欲动的年纪,他有了一段万分不明智的婚外情。这让D女士差点崩溃。最终,不管是发泄也好,逃避也好,D女士将心思全放在了工作上。她那天在办公室工作了很久,回到家也不忘工作,但换来的却是老板一句“工作成绩十分糟糕”的责备。那天结束后,即使她没承认,但D女士肯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身心疲惫了。接着她哮喘了。第二天,哮喘病恶化,她不得不上医院接受治疗。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她频繁出入医院,但除了暂时性的缓解,她仍未彻底痊愈。

在人前,她笑颜如花,亲切可人,看上去幸福美满。但内里,她不安、沮丧、孤独、自卑。生活好似没有尽头一般,只有工作才是她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地方,她却还是失败了。她努力去开心;这种努力值得赞赏。她的哮喘病最后成为了她最大的担忧。每发作一次她的忧郁就加深一层,最终,哮喘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难以控制。

感染刺激VS情绪压力

要想区别开因感染而突发哮喘的病人和因情绪而暴发哮喘的病人其实很简单。后者的病状要更激烈,也更难控制一些。几乎没有人会死于感染性哮喘,但我却看过有因情绪性哮喘而死的病人。

同样地,要想辨别哪些病人的风湿性关节炎是因感染而起,哪些病人的病症是因情绪而起也不难。再强调一遍,后者要更加危险。

山姆,一位农民,他一辈子都带着抑郁、低沉、自卑的情绪生活着——这些情绪都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他一辈子都在经受着生长激素应激症的困扰。山姆年轻的时候就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虽不严重,也不致残,但却很折磨人。后来,他又得了哮喘,这次也不算严重,所以他还能正常工作。接着,他的血压升高,而现在他又罹患了肾硬化。你肯定会说——虽然事实也正是如此——是这些疾病让山姆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然而,本质真相却恰恰相反——正是他消极的态度造就了这些病痛。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垂体所分泌出来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不是直接对身体作用的。它可以刺激肾上腺,使其分泌出皮质酮,而皮质酮则能从很多方面对身体产生显著的影响。不过,因为皮质酮是在ACTH的刺激作用下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就将它的“功劳”归给了ACTH。

ACTH的主要作用是抑制STH,如果一个人被注射了大量的ACTH,那么肯定能彻底抑制住STH的效用——引发炎症、防御感染、呈现“生病”的状态等。这些现象都是迄今医学界最不可思议的发现。你若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不会相信。

举个例子,有位病人应该是得了严重的大叶性肺炎。他体温达到105华氏度,面部发红、嘴唇发蓝、呼吸急促、胸部刺痛。他感到疲惫无力,全身隐隐作痛;他皮肤干燥,舌苔厚重,且目光呆滞。

如果医生给他注入足量的ACTH进静脉后,不到一个小时,他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红潮退却、疼痛消失、疲惫感也无影无踪了。他可以轻松地呼吸、行走,他觉得全身充满了力量,胃口也打开了。他看上去根本不像得过病的人。有人可能会说,他痊愈了。

然而,发生的这一切全是因为STH的效用被抵消了,可感染源还在,没了STH的防护功能,它在我们身体里已经畅通无阻了。若是病人持续接受ACTH注射,那感染病菌就会如燎原之势蔓延至全身。即便病人感觉良好,但实际上肺脓肿或积脓症已经形成了,后果很有可能会致命。

ACTH对任何形式的感染病都能产生病状缓解效果,并且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对给肺结核患者注射ACTH额外小心的原因,因为他害怕会将病人身体里沉寂已久的感染病菌唤醒。

不过,如果接受注射的是一名生长激素应激症患者,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样并不会牵涉到感染的问题。比如,医生给一个风湿性关节炎或哮喘病患者注射了ACTH,那病人就会彻底痊愈——只要ACTH的效用在他体内能持久下去。然而,当停止给他注射ACTH后,哮喘和关节炎的病状还是会出现,这种方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ACTH可以用于所有生长激素应激症,并且确实小有成效。不过就我们目前的知识来看,ACTH的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与STH一样,ACTH的持续使用将会引发ACTH应激症。

ACTH应激实验

就我们了解,一个人患有ACTH应激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因某种STH应激症被持续注射过ACTH;二是受到情绪压力的持续影响。能够刺激ACTH产生的情绪都是那种十分偏激的不良情绪,比如一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时产生的情绪,或一个好战者强烈的不满情绪。

消化道溃疡是常见的ACTH作用的后果。在实验中,每个接受过ACTH注射的动物,无论时间长短都得了溃疡,换成人类也会是这样。溃疡是管理者的专有病种。因为能刺激ACTH分泌的情绪,一般管理者都会有。不过,这些能引发溃疡的情绪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

任何怀有攻击性不满情绪的人,都可能罹患ACTH应激症。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很嘈杂,比如说汽车工厂的机身铸造部门,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工人都患有溃疡。如果你将老鼠暴露在高噪音的环境中,它很容易就会滋生溃疡。

不过,让我们看看ACTH过量而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记住,没有内分泌系统的指引,身体本身是不会产生化学变化的(虽然它是一具十分复杂的化学体)。你也要清楚因情绪而导致的内分泌系统对化学反应的作用是极其危险,极其多样的。

塞雷博士和他的同事挑选了两组蒙特利尔的儿童。一组孩子的家庭麻烦不断,且每位成员都不幸福。另一组孩子的家庭幸福美满,他们自己也是无忧无虑的。

这两组孩子每天都在大学食堂里享受着同一种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美味套餐。营养学家在场观看他们吃饭,将这些孩子的幸福尽收眼底。除了在食堂吃饭这段时间,这些孩子仍保持着平常的习惯,像往常一样生活着。

一段时间后,来自幸福家庭的孩子体重上升,并且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孩童的平均体重。另一方面,来自悲苦家庭的孩子虽然吃的是同样的食物,体重却没能上涨多少,甚至还不到平均值。在实验期间,通过化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会刺激自己的脑垂体分泌过多的ACTH,ACTH反过来制造出皮质酮,而皮质酮会以很有意思的方式来扰乱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蛋白质是以氨基酸的形态从肠道吸收进血液中的,而ACTH将越来越多的氨基酸转变成了葡萄糖,剩下的氨基酸便无法转变成足够的蛋白质供身体塑形了。许多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体内有时会氮平衡不协调,也就是说,尽管他们的饮食很营养,他们流失的蛋白质也比他们体内合成的多。

而家庭幸福的孩子这边就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了。他们积极地刺激了体内的脑垂体。他们体内的氨基酸转变成了大量的蛋白质。情绪压力下的孩子在观察期间还会患上各种感染病症,这是因为过量的ACTH降低了他们身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你知道的,这种能力是STH才能激发的。

慢性ACTH应激症

你看见有人常年对自己的生活万般埋怨。他们极度不满,容易难过,容易受伤,总在责怪,他们总是想要让地球只围着他们一个人转。

V女士就是这样的人。她的生活是一连串的疾病,全都是不同的ACTH应激症。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不断地发烧、感冒、脓肿。人们不懂她为什么对疾病毫无抵抗。她不喜欢她的老师,不赞成他们学校的管理方式。她总是和自己的同学吵架。她最后成了一名售货员,但却又感染了肺结核。

从疗养院出来之后,她结了婚。她的丈夫从而成了她抱怨的主要对象,大致是埋怨他没能力,不会赚钱养不起她。当我第一次见她时,她得的是溃疡,结肠的状况也非常糟糕。即使接受了最细致的治疗,她的溃疡几年来仍未痊愈。她的情绪总是起伏不定,所以即使一般情况下会同意手术的医生也拒绝给她做溃疡手术。不过几年后,溃疡手术反反复复留下的疤痕渐渐堵住了胃出口,手术已是迫在眉睫。

手术后,她复原得很慢,一直没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手术刚过,她的肺部就感染了,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长了好多脓肿,于是必须要将一部分肺移除掉。后来,她的直肠又出现了瘘管。50岁的时候,她得了全方位的骨质疏松症,疼痛难忍。没有人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下一次又会暴发什么病症。当然,她的病症使她的性情更加古怪了,不过这样说就本末倒置了。

像V女士这种人的故事最先吸引我们的是她的性格,在这些性格中情绪压力就如同他们脸上的鼻子一样凸显出来了。这些人经常会借酒消愁,逃避一时。他们很容易变成酗酒之徒,从而引发肝硬化。因为在人体富含酒精的状态下,过量的ACTH会导致肝硬化的产生。

第四章 良好的情绪是最佳良药

本章提示健康的情绪对脑垂体的影响毫不逊色于不良情绪。坏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好情绪则会帮助身体积极运作。健康的情绪,如沉着、宽容、勇气、决心、开心会刺激脑垂体分泌出最理想的激素水平,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是任何药品或药剂都赶不上的,这一点我们可以感知得到。

不管我们去看什么病,很多医生都告诫你要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就是要告诉你,坏情绪是伤害身体的,而好情绪则会指引人们走上健康之路。我们应该也有这个体会,即使是你的身体暂时不舒服,而这个时候朋友告诉了你一个好消息或者你们一起去参加一项开心的活动,你的疼痛就会不知不觉消失了;相反,假如你身体本来就难受,恰恰又遇见了一件更烦心的事情,肯定会火上浇油,越来越难受。

良好情绪的威力

在医学界人士逐步了解功能性疾病机制的这些年,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赘述着不良情绪的恶行,反而不去强调良好情绪的效用。坏心情不利于人体健康,反之,好心情则是多多益善。

事实上,要想身体健康,好心情这支药剂是最具威力的。而且我们都知道怎么拥有它。在我们所知道的药物中,只有抗生素的效用可以与好心情相媲美。它们的效果受到其本身副作用的限制而大打折扣。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在注射ACTH的同时,避免ACTH应激症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人体知道怎样达到最佳的激素平衡,但是我们不行。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获取最佳的激素平衡状态。那就是让自己快乐积极的情绪去尽情刺激你的身体。好心情产生的生理作用是积极的,坏心情则是消极的,不过二者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差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过分抬高良好情绪的“医用”价值。

波士顿的保罗·怀特医生(Dr. Paul White),是美国心脏专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强调这一事实的人。

1951年《内科医学年鉴》的12月刊上,怀特医生举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在我们还未了解ACTH时,他就有位病人。这位病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个没用的酒鬼。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热,已经在床上躺了3年。医生告诉她,她最多只能再活一年了。

塞雷博士向动物注射STH再相应地制造一些条件后发现动物得了各种各样的病症,而风湿热就在其列;如果放到现在,医生可能会给这位妇女注射ACTH或是可的松来改善她的病症。不过在当时,这个当然是不可行的。

这位妇女的情绪状态处于极度低潮,她即便连痊愈的愿望都没有。也许是上帝发了慈悲,她的老公不知因为什么丢下她和两个孩子逃走了,连一分钱也没留下。不过这位妇女倒是对此很从容,这件事也让她彻底摆脱了一个噩梦。

怀特医生来看她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怀特医生,我要好起来,我要养活我的孩子。”

怀特医生回答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可以好起来,但你的心脏已经承受不了。”

告诉你吧,她坚持下来了。怀特医生小瞧了她的心脏。像保罗·怀特医生这样的人在检查一颗心脏的时候就能预言它的结局。不过怀特医生低估了ACTH(当时这还是个未知物质)的生理效用,他没想到某些情绪可以刺激ACTH的分泌从而使人体的激素恢复正常水平。尽管怀特医生劝说她放弃,但是这个妇女还是鼓起了勇气,坚定了决心,积极乐观地与病魔抗争,最终她成功了。她开始工作,并抚养了两个孩子八年。

任何有点观察力的医生都会告诉你他也碰过类似的病例。这种故事常常发生在手术过后。我们诊所就有位外科医生,他就曾为了从恶性肿瘤手中挽救一个男人的生命而做了一次大范围的且难度系数很高的手术。手术后过了三天,这位医生让我去看看这位病人,他说:“这个人就要死了。”

我大致翻阅了一下他的住院表,从这些记录来看这个病人的确是活不久了。我去了他的病房。他还有意识,他只剩一点意识了。

我说,“亨利,今天感觉怎么样?”

亨利勉强扯出了一个笑容,眼睛立刻泛出了坚毅的光芒(我不知道他从哪来的力量)。他真的万分真诚地回答道:“很好!还有几天我就能出院了。”

亨利的态度一直就是这样。他恢复得很快。

在他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消极绝望的情绪,如若他任这些情绪吞噬他的话,我敢断言他一定活不下来。

这样让我记忆犹新的病人还有一个。她是位中年妇女,因不可控的出血性疾病住进了医院。每天,她的病症就会加重一点。每次我去病房看她时,都没期望她能活着。然而不管我何时向她问好,她都会说:“我感觉很好,我今天就想坐起来。我很快就能回家了。”她保持着这样的乐观与勇气。她恢复得很好;但这并不是我的医术高明,而是她的情绪救了她。

良好的情绪确实能产生奇迹,这是被事实证明过好多次的,尤其振奋人心的是自信可以让人类战胜病魔。人一旦有了好情绪,会刺激垂体通过适当的方法达到荷尔蒙的平衡。但是不要忘了,荷尔蒙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适当的荷尔蒙会对情绪产生好的影响,从而有益于身体,而不好的情绪则会对身体产生有害的荷尔蒙,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掌控情绪变化的阀门

这些人能积极刺激自己的脑垂体,使其分泌出的激素达到平衡。这是我们通过人为注射激素也做不到的。别忘了,这些和我们在上一章提到的都是同一种激素,效果和威力也是一模一样的。不过只有良好的情绪才能刺激这些激素适量分泌,对身体有益,反之,不良情绪会刺激这些激素分泌过量,伤害身体。

虽然我们对于激素的了解仍不全面、不系统,但它确实帮助我们揭示出了很多奇迹般的治疗方法。随着我们对它了解的加深,自然界也变得更加缤纷多彩了,比我们先人想象中的世界要奇妙不止千倍。

让我们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吧。在抗菌剂投入使用之前,一位黑人的肾被感染了。当然,现在来看一剂抗菌剂就能在24小时之内将这些感染病菌清除干净。但是1934年,这个病例还是十分严重的。这个病人总是脾气暴躁、愤愤不满。于是他的病情越发糟糕了。他的情绪正是可以刺激ACTH分泌的那种;在他体内,被STH激发的防御机能一直在被抵消,所以他对感染可谓毫无抵抗力。

后来一个巫医接手了这个人。他让病人产生了快乐、积极的情绪,给他希望,给他勇气。接下来奇迹发生了,病人体内的激素水平达到了最佳平衡,所以身体的防御功能被STH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了。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当时唯一能奏效的疗法。这位黑人复原了。

即使采用别的方法,只要能将他的不良情绪扭转,最终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比如,一段浪漫的爱情。方法不是关键,正确的情绪才最重要。

类似这样的事情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一直在上演着。但我们却才注意到奇迹背后的本质。

你选择哪种疗法

别忘了良好的情绪有两种效用。第一,它们取代了制造压力的不良情绪;第二,它们本身就能作用脑垂体,使分泌机能达到最佳平衡。我们总是会说:“天啊,我感觉太棒了!”这种状态正要归功于此。不过,第一种作用,即取代不良情绪,抵消其压力效果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健康向上的生活不过是去拥有健康的情绪,那么目标已经很明确了,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练习怎样控制我们的情绪。

目前为止,教育只包括知识的传授,虽然这也很重要。

不过一个才能优秀的人不一定能有一副好心情,从而他的生活也可能会特别糟糕。如果才能和心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良好的情绪和较低的才可能会塑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事实上,如果方法正确,培养良好的情绪比习得优秀的才能要容易很多。坏情绪真的不是我们的必需品。许多人的确常常情绪低落,这是因为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学会去控制情绪。

内在情绪与外在情绪

要想了解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有一点是必须要先知道的。

所有人的情绪在同一时刻都有两个层次。或者你可以说情绪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层面,这个大家肉眼都能看到;另一个是内在层面,这个除非是知道读心术的人否则没人能看到。深埋内里的情绪,我们叫做内在情绪。那些表现在外在层面的,我们叫做外在情绪。通过一个例子,我们就能彻底了解这两种情绪。

假设,今天早上你闯祸犯罪了。再假设这是你第一次犯罪,你也绝不是一个惯犯。你很害怕,也很自责。你真切地希望你犯下罪行的那一刻能被永久抹去,希望自己能够无罪释放。当然,归根结底你希望警察会来逮捕你,他们已经在通缉你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天,也许你这种害怕(担心)懊悔的内在情绪会一直存在。

情绪是一种表象;身体若不产生变化的话,情绪就不会存在。因此,这段焦急等待、忧心忡忡的时间里,情绪每一分钟都在作用我们的身体:肌肉在收缩,内分泌腺也被过度刺激。由于这些表现,你一定会觉得非常不舒服。

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某些时刻你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事物上,这时外在情绪就出现了,有些看上去甚至是积极开心的情绪。即使与此同时你的内在情绪的表现也丝毫没有减弱。在某些时刻,一个旁观者也许会觉得你很开心,觉得你还能开着玩笑,心情一定也很轻松。但在内心深处,你一直都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因为你能够体会到胃里面那股可怕的感觉,即使你还在因一个玩笑而前仰后合。

内在情绪随时随地都在你身后,如同舞台上的背景;而外在情绪就在背景前来来去去,不过是舞台上的匆匆过客;然而,不管是上台前还是表演时还是下台后,内在情绪这个背景一直都在。

揭开内在情绪的面纱

这种内在情绪要比外在情绪更能够引发功能性疾病,这是因为它们通常都是一些消极情绪且作用持久稳定,即使激发它们产生的事故或情形结束了,它们的影响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内在情绪可能会影响一生,它们不断地引发出病情,而病人自己连带其家人或朋友甚至都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例如,27岁的沃尔特(Walter),这位年轻人总是笑眯眯的,而且平易近人、招人喜爱。他开了一家加油站,来往的客人都认为他很开心。而对那些更亲近他的人,比如他的妻子来说,他有时也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脸上愁云密布,双眼流露着担忧,深怕发生什么事情。就连他的好友也不知道他其实有慢性痢疾,而且自他6岁起这病就一年比一年严重。

5岁时,沃尔特坐在他父亲的货车后。突然,(暴风雨来了)一道闪电劈死了他的父亲和两匹马。从那时起,沃尔特就一直带着这种害怕和担心的内在情绪生活着,这些情绪在结肠处展现了它的威力。不论外在情绪如何变换,内在情绪就在那里。

一般来说,基础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

战争情绪:战争或其他可怕而危险的境遇,可能会导致一种不良情绪常年存在,即使这个人表面看上去快乐、开心又平静。

未被满足需求而导致的内在情绪:导致持续而剧烈的不良内在情绪产生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即未被满足的基本心理需要,这包括六个方面——爱情、安全、赞赏、创造性表现、新的经验、自尊心——这些我们会在第14章谈到。

不成熟激发的内在情绪:消极的内在情绪产生的常见因素还有不成熟性以及一个不成熟的人格所能造成的各种后果。这些我们会在第七章略说一二。

愉快的内在情绪:也有人很幸运,他们所拥有的内在情绪总体上都是很愉快的情绪。他们的心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快乐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他们来说比世上所有的财富还要难能可贵。

快乐的、开心的心态:换句话说就是愉快的内在情绪,这应当是抚养孩子时的重中之重。教给他们这种心态,他们就有了一块无价之宝。如果你的生长环境中缺乏健康的心态,那现在开始也为时不晚。不过这需要按照一定的准则反复练习才行,这些准备很容易,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谈及。

第五章 我们能成为情绪的主宰吗

本章提示人类会遭受情绪压力,罹患情绪性疾病并不是因为排山倒海的麻烦,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虽然日常琐碎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经历。正确有效掌控人类日常生活各个阶段的能力,即制造最大程度的愉悦感和最小程度的压力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谓的成熟。成熟意味着情绪平衡,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沉着、毅力、勇气、决心和乐观的能力,而不成熟的人往往会在同一情况下衍生出焦急、恐惧、忧愁和沮丧的情绪。成熟需要学习。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供人们习得成熟的场地。我们的三大教育机构,学校、教堂和家庭,在这一基础教育上的表现实在不尽如人意。成熟包括以下条件:1.有坚定的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2.懂得给予而非只知一味索取。3.摈弃自我意识和盲目攀比,学会合作,肩负人类事业的重担。4.意识并接受社会对性的限制,懂得性生活也是婚姻幸福的重要保证之一。5.意识到恶意进取、气愤、憎恨、残酷、好战是虚弱的标志,而温和、善良和友爱才是强大的象征。6.能够将幻想和现实区分开来。7.学会变通和适应命运和财富带来的种种改变。

无处不在情绪性疾病

也许现在,情绪性疾病没有旧时普遍,人们的情绪压力与旧时相比也减少很多。但情绪性疾病却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之人在面对生活的起落时所产生的情绪压力并不比我们小。尽管我们处在20世纪中叶,会接触到诸如世界政治形势的矛盾,不过实际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专属的世界局势和战争纠纷,有的时代甚至比现在的社会还要频繁。尽管我们因层出不穷的疾病而惶惶不安,但在过去,人们却被天花、肺结核、白喉、瘟疫、伤寒、痢疾、骨髓炎等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而这些在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没有哪个年代像我们的时代一样幸福;没有哪个年代如现代这般应有尽有,没有哪个年代像这个时代一样无惧风雨的侵袭。可每个年代都会存在情绪压力。

就像我们掌握了感染病那样,我们在未来也一定能找到减轻情绪压力的方法。现在,我们才刚刚起步。

情绪平衡vs麻烦

情绪性疾病的病人一般没遇到过太多麻烦——难以置信。你觉得他们一定是被麻烦缠身的人,对吧?你会觉得一定有某些规律,就像下面这个公式所示的这般:

生活琐事多多=情绪性疾病

麻烦少=没有情绪性疾病

不过你想错了。当然,各种各样的麻烦事也许会促进情绪性疾病的产生,然而大多数情绪性疾病的病人实际上没有遇过多少真正意义上的麻烦。

情绪性疾病激发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在平凡普通的日子里对控制情绪的无能,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谁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而90%的情绪性疾病都与这一诱因脱不了干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不断变换的环境,而这时他们却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制造出合适的、健康的情绪。我口中的日常生活指的是真正的生活:我们需要为温饱而努力,需要照顾一个家庭,需要去处理不时的小吵小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因为这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些病人从未学会情绪平衡这一项生活艺术;他们带着情绪压力生活着。情绪平衡是一种处理多变的生活情形的能力。以好应坏,学会用镇静、宽容、勇气、决心、愉悦、高兴这样的情绪来处理问题。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面对逆境时,总是任由焦急、恐惧、担忧、沮丧、失望和低落的情绪来占据自己,最终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过当然了,我们针对情绪性疾病病人所说的一切也都适合每一个人,因为严格来说我们每个人(包括你和我,亲爱的读者们)都曾、也很可能都会成为情绪性疾病患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